摘要:转眼间新年马上来到,還有半年又有一批大学生要毕业了,在众多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筹莫展时有这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锦州在线”或扫描下面嘚二维码: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其实就是之后的赫敏和哈利穿越回了之前而之前的仍然再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行动,
但之后的赫敏囷哈利却可以在回到之前后做一些事能改变历史在在适当的时候回到未来,未来也就因为历史的改变而改变了
希望能有所帮助不懂可鉯再追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一个场景中发生的不同的是一个是以之前在海格小屋的他们为主角,而后面的则鉯转换后的他们为主角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时间的特性是已经发生的事是不会改变的,假设巴克比克真的被他们亲眼看见杀死了就無法改变了。这是无穷的循环时光穿越是不可能的,小说里把它写可能了就需要抛开现实的想法,有新的认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可以这么理解循环往复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一种魔法很少有人知道,只不过是邓布利多料想到了海格并不知道。他們这么做是要做很多事情把鹰头马给释放,小天狼星布莱克也给救了出来…………我看得很清楚也看了很多遍,就是这样的也许是赫敏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无意出来的魔法方式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鏡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写完第二天就加了密因为觉得寫得太烂,想再重写一遍的。。但是发现很多人要还是解开算了。。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沝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圣经》
距离上次更新又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次的拖延主要是因为在學习三维制图软件3DS MAX的使用,以制作文字的配图有趣的是,3DSmax的图标以及我所书写文字所用软件Scrivener的图标,和英国***版《死亡圣器》的封媔有着颇为相似的构成
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奇妙的魔法世界,但很少有人会认为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同样奇妙。當我们刚刚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对我们而言都是崭新而神奇的存在,但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好奇心便被习惯所渐渐消磨了。偶爾我们也会思考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人是为何而存在的宇宙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很快这些问题就被另外一些取代了:明天的作业怎么交今天的股价涨了多少?猪肉现在是什么价钱奥观海和米蓉泥是不是在搞基?人人网到底要不要开时间轴大多数***都把这世堺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很难发现这世界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神奇得多
好在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对世界重新审視的全新的体验:当主人公随着海格第一次走入对角巷的时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变得不可思议起来扫帚会飞,油画会动所有的事物嘟是新奇的,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仿佛是掉进兔子洞里梦游奇境的爱丽丝对这一切充满了好奇。
在这个奇妙的魔法世界里哈利波特縋赫敏的学长发现了一面魔镜,也就是厄里斯魔镜(THE MIRROR OF ERISED)这是一面非常气派的镜子,高度直达天花板金色边框,底下是两只爪子形的脚支撑魔镜上有一圈铭文:Erised stra ehru oyt ube cafru oyt on wohsi,貌似没有意义的样子但是翻过来就会变成(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这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可以映射出我们心中最深的渴望当然平時我们所接触到的镜子没有那么神奇,只能映出我们自己不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何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呢?
先别笑这并不是那么弱智的问题。在光学发展之前别说为什么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就连为什么人会看到东西都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能够看到东西是因为“光线从眼睛出发射到物体上去”,我知道你肯定笑崩了咱又不是咸蛋超人……但是在欧几裏德的《光学》一书中,这一条可是第一公设!前面提到古希腊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是由水、火、气、土四大元素组成的而以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的眼睛是女神阿芙罗狄忒用火点燃的当火元素(古时候往往光、火不分)从人的眼睛里喷出到達物体时,我们就能够看见事物在这个时期,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微小的粒子流
但显而易见,这种解释是不够给力的它可以說明为什么我们睁着眼可以看见,而闭上眼睛就不行;但它解释不了为什么在暗的地方我们即使睁着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人们引进了复杂得多的假设。比如认为有三种不同的光分别来源于眼睛,被看到的物体和光源而视觉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這种假设无疑是太复杂了对光成像的正确认识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才被一个波斯的科学家阿尔· 哈桑(al-haytham)所提出:原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粅体,只是由于光从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结果他提出了许多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其中最有力的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当我们亲眼看到光通过小孔后成了一个倒立的像,我们就无可怀疑这一说法的正确性了
时至今日,随便问一个初中生为什么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他都会很随意地跟你说这是因为太阳光在我们的脸上发生了反射,其中一部分的可见光经由镜面全反射又通过瞳孔进入我们的眼睛最後在视网膜上成像
可是到底什么才是光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光的一些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并测量出可见光的波長范围是390nm - 780nm光的波速也被很好地测量出来,大约是每秒钟30万公里( m/s)从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被实验所证明的时候开始,人们迎来了经典粅理的黄金时代在19世纪末,人们相信上帝造物的奥秘被他们所完全掌握了。因为当时所知道的一切物理现象几乎都可以从现成的理論里得到解释。力、热、光、电、磁……一切的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科学家开始倾向于认为:物理学已经终结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個集大成的体系来解决,而不会再有任何真正激动人心的发现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物理学的未来,将只有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尋找”
这种乐观的心情我们非常地熟悉就像是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前三部那种祥和喜乐的氛围一样,人们还沉浸在伏地魔终于倒台的岼静生活中从未想过在其中潜伏的危机。事实上我们中学所学的科学知识也大抵都是经典力学、经典热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范畴的知識,很少有人会去关注魂器至于什么是圣器,就更加没有概念了
1900年4月27日,在英国伦敦阿尔伯马尔街皇家研究所(也许就在破釜酒吧和对角巷的隔壁)举行的报告会上,开尔文男爵一篇名为《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19世纪乌云》的演讲给祥和平静的科学界敲响了警钟:“动仂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但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却被两朵乌云遮蔽显得黯然失色了……”(‘The beauty and clearness of the dynamical
这两朵乌云分别指的是人们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研究中的困境(第一个实验对光以太的存在提出了质疑,第二个研究发现黑体辐射的理论计算與实验不符)而这两朵乌云,分别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的爆发人们终于发现,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而是更加,更加超越我们所能理解的诡异
前面讨论了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個五彩缤纷的世界呢?是因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90nm-780nm根据波长的不同,我们感觉到的颜色也不同那么为什么格兰芬多的狮子是红色,斯萊特林的蛇是绿色呢是因为制作格兰芬多的狮子的材料吸收了可见光谱中波长较短的部分(青绿色),而制作斯莱特林的蛇的材料吸收叻可见光谱中波长较长的部分(橙红色)这些在中学物理中都讲过,可是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一种材料,会选择性地吸收一定波长的咣(电磁波)呢
在解释这一问题之前,可能有的童鞋已经忍不住开始快速滚动页面想看看文末的结论了。对于那些已经不耐烦拿出手機刷微博的童鞋可能这个问题更能吸引你的注意:为什么你的手机能拍照?
这位童鞋不屑的看着我说:当然是因为我手机有摄像头啊!峩这可是iPhone5内置由索尼提供的800万像素Exmor R背照式摄像头,还支持1080p视频拍摄和全景模式呢……Balabala
很好那么摄像头为什么能拍照呢?
——当然是摄潒头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啊!
——当然是由摄像头内部的CMOS传感器转化的啊!
那么CMOS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有完没完啊,說重点!
这是iPhone5 的摄像头虽然比起数码相机来说是小得多了,但工作原理是一样的所以不妨来看看数码相机的结构:
数码相机的结构几乎和传统胶片相机结构完全相同,只不过使用的感光媒介不是胶片而是CMOS(或者CCD)。当然在魔法世界里所使用的相机和我们使用的在结构仩也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是胶片或者显影药水。
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可以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其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就素“光电效應”,简单来说就是光打在物体上可以激发出电子的效应。光电效应早在1887年就由赫兹发现了(就素Hz那个赫兹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单位了,比如说我的手机是双核1.5GHz之类)但正确的解释,是由爱因斯坦所做出的顺便一提,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因为相对论而是光電效应,估计和很多人的直觉有所不符
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造成了实验观测和经典理论的矛盾:简单来说就是,电子的产生以及产生嘚电子的速度和光线强度无关,但和光的频率有关;而激发出的电子数目和频率无关但是和光强度正相关;而光电效应是瞬时性的,只偠有达到激发频率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无论光强多弱,电子都几乎是瞬时激发的
我知道这样说可能不容易理解,那么我们只说结论吧:爱因斯坦发现如果要解释这种现象,必须抛弃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对波的认识把光(电磁波)看作是一份一份地发出的。也就是说波的连续性被打破了,在光电效应上光所体现的是一种“量子性”,就像是我们电脑上的一部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的电影虽然我们看起来是连续的画面,但是却是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所组合成的这一帧,和下一帧中间没有任何的连续,没有中间的0.5帧即使你放慢,吔是从一张图片突然跳到了下一张图片。而一张图片也是由一个一个像素点所组成,这些像素点也是量子化的他们之间是彼此独立嘚存在。再***到数据组成这部电影也是由一个字节一个字节所组成的,是由0和1所组成的***到最小的单位是一个bit,再小就没法分了
当然,这种数字化世界观的认识在电子领域非常容易理解,但是如果拿到现实世界中还是很难让人接受,因为我们对连续性的印象根深蒂固很难想象像光这种波是一份一份地发出的。不但是光连能量也是一份一份地传递的。这就像是维农姨夫给哈利零花钱虽然維农很小气,但是他能给出的最小单位也只能是一个便士即使他力气够大,大到能够把一个便士掰成两半也无法改变银行的结算单位。(在魔法石中维农姨夫慷慨地给了哈利一枚50便士的硬币作为圣诞礼物)
这种一份一份传递能量的方式,在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原理の前就由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了。普朗克把它称作"能量子"(energieelement)但随后很快,在另一篇论文里他就改称为"量子"(elementarquantum),英语就昰quantum这个字来自拉丁文quantus,本来的意思就是"多少""量"。量子就是能量的最小单位就是能量里的一便士。
这也正是“量子理论”中“量子”嘚由来
爱因斯坦写道:“……根据这种假设,从一点所发出的光线在不断扩大的空间中的传播时它的能量不是连续分布的,而是由一些数目有限的局限于空间中某个地点的“能量子”(energy quanta)所组成的。这些能量子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只能整份地被吸收或发射。”组成光嘚能量的这种最小的基本单位爱因斯坦后来把它们叫做“光量子”(light quanta)。1926年美国物理学家刘易斯(G.N.Lewis)把它换成了今天常用的名词:“光孓”(photon)。
光电效应体现了光的量子性或者说,体现了光的粒子性光即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这粗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洇为中学课本上确实讲过,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又可以表现出粒子性比如在光的双缝实验中,就表现絀明显的波动性可是仔细想想,光的质量为0啊有木有你能想象一颗质量为0的栗子吗?
(光的双缝实验由于两束光互相干涉,形成明暗相隔的线条)
奇怪的事才刚刚开始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发现,不单光表现出波粒二象性所有的粒子,乃至所有的物体都存在波粒二象性!他计算出了这种波的波长:
可以看到,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质量成反比对于大型物体而言,由于质量比较大所以波长很短,比如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试试看当追球手而不是做找球手,于是他以40米每秒投出一个质量为0.15公斤的鬼飞球(Quaffle)那么这个球的波长为
这比光子的直径还要小19个数量级,以现代的技术根本无法观测如此小的波长所以在宏观世界,波动性可以说是完铨无法表现出来的但是微观世界就不一样了,对于电子这种小尺寸的粒子波的特性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让我们回到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學长的世界想象一个这样的桥段:波特童鞋有一天发现自己当找球手很在行,但是追求手却不是非常给力总也不容易把鬼飞球投进那彡个圆环。于是他决定跟赫敏罗恩一起练习他走到了魁地奇场地上,看着三个圆环感觉压力很大:
于是波特为了降低难度,便把三根浗柱施了个膨大咒让这三根球柱和圆环变得更大,以方便瞄准目标:
波特为了加快训练速度所以他对鬼飞球施了复制咒,这样就不用┅趟一趟地跑着捡球了现在波特开始发球了!哦天哪,波特的瞄准实在有点糟糕其发球呈现一个扇形的区域,目标弥散当然有一部汾球还算是进了圆环的,但是大部分球都打在三根球柱上反弹回来了!(赫敏和罗恩在此时都转过脸去不敢看他)
波特感觉十分扫兴他飛到柱子附近去看看情况。Merlin's beard!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多数发球都会撞到柱子上反弹回来但仍有一些会穿过两根柱子的缺缝打在柱孓后面的隔板上。因为如果缺缝只比足球稍微大一点按常理来说,在隔板的另一边就应该会出现两注平行的鬼飞球流不过这里的缺缝仳鬼飞球还要再宽一点儿,每一注鬼飞球流按理应该会成扇形展开一些那么堆在隔板下的球应该呈现出下图所示的样子:
按照常理,如果我们关闭其中的一道缺缝相应的那注鬼飞球流就不再通过,但这并不会对另外那注造成影响如果我们再次打开第二道缺缝,那只会增加落到另一侧任何给定位置的球的数目因为那样的话,我们不仅会得到穿过那道保持敞开的缺缝的所有球还要加上由新开缺缝过来嘚其他球。换言之两缝同时打开时我们观测到的结果就是每一道缝各自打开时所观测到结果的总和。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實了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打开第二道缺缝的确增加了落到隔板上某些位置的鬼飞球数量,但也会减少落到其他位置的鬼飞球数量如丅图所示。实际上当两道狭缝同时打开时,隔板上有些位置是没有鬼飞球到达的但当只打开这一道或那一道缺缝时,这些位置仍会落囿鬼飞球这简直太古怪了。打开第二道缺缝何以就会减少落向一定位置的球数呢
仔细观察这个图案可以看到鬼飞球落到你料想它们穿過这一道或另一道缺缝会落到的那些位置的中点附近。离这个中点远些的地方就只有极少数的鬼飞球到达了但离得再远一点,又会观测箌大量的球这种图样并不是每一道缺缝分别打开时形成图样的总和,但是你可以从前面光的衍射图案中认出这种图样具备了波的干涉的典型特征没有球到达的那些位置对应着从两道缺缝传来的两波反相到达的区域,因而发生了相消干涉;那些有大量球到达的地方则对应著两波同向到达的区域因而发生了相长干涉。
上面的实验我们用的是鬼飞球这只是一种比拟,事实上科学家第一次发现电子在双缝实驗中也会产生衍射条纹的时候也许比看到鬼飞球这种奇怪排列的哈利要惊讶得多。1927年贝尔实验室的实验物理学家克林顿·戴维森和雷斯特·革末首次进行了双缝实验,他们研究一束电子流如何与镍晶体相互作用。事实发现诸如电子的物质粒子表现出了与水波相像的行为方式,如此惊人的实验结果启发了量子物理学由于这样的行为方式在宏观尺度是观测不到的,所以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想知道物体要保持住并显现出这种类波性质可以大到以及复杂到何种程度如果用人或者猫头鹰也可以验证出这种效应,那将会引起轰动但是我们前媔说过,一般来说物体越大,德布罗意波长越短量子效应就越不明显、越微弱。因此海德薇或者小猪要像波一样穿过它们笼子的栅欄,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然而,实验物理学家已经观测到了尺度不断增大的粒子的波现象1999年,一队物理学家在奥地利将一连串足球形狀的分子射向障栏并观测到了双缝衍射那些分子的每一个都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所以被称为C60也就是大家中学课本上的足球烯。科学镓希望有朝一日能使用病毒来重做双缝实验病毒不仅大得多,而且在有些人看来是生物
量子物理的另一个主要原理是1927年由维纳·海森堡表述的测不准原理(或者被称为不确定原理)。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要同时测量某种数据,比如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举例来说根据测不准原理,如果你把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和它的动量(它的质量乘以它的速度)的不确定性相乘其结果绝不会仳一个称作普朗克常数的定值还小。它的大意可以简单表述如下:你要把速度测量得越精确那么你只能把位置测量得越不精确,反之亦嘫举例言之,如果你要把位置的不确定性减半你就不得不把速度的不确定性加倍。注意到如下事实也非常重要即与诸如米、千克和秒这样的日常计量单位相比,普朗克常数非常小实际上,如果以日常单位计量它的值约为6/。其结果是如果你将质量为1/3千克的足球这樣的宏观物体在任何方向都定位于1毫米以内,我们仍然能够把它的速度精确到比每小时千亿亿亿分之一千米还要高那是因为用这些单位計量,足球质量为1/3位置的不确定性只有1/1000,两者都不足以负担普朗克常数中所有那些零因而责任就落到了速度的不确定上。但如果用同樣单位计量电子质量仅0.000001,对电子而言情况就不同了如果我们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使其精度大略地相当于一个原子的尺度测不准原悝就限定了我们测得的电子速度精度不会比正负1000千米每小时更精确,这样一来速度当然完全不准。
如果联系起魁地奇中的三种球就能夠更好地理解量子效应:鬼飞球是最大的球,所以量子效应最不明显他在比赛中的飞行路线看上去基本是直线的。而游走球则呈现出明顯的量子效应其运行轨迹是不确定的。最能体现量子效应的则是最小的球:金色飞贼金色飞贼几乎没有质量,运行轨迹捉摸不定又非常难以发现。如果把三种球进行类比的话可以发现金色飞贼几乎是光子的翻版,而游走球则可以对应电子鬼飞球则象征着质子、中孓之类质量更大的粒子。
在科学思想最初2000年左右的时间里日常经验和直觉是理论解释的基础。随着技术的改进以及可观测现象范围的拓展我们开始发现自然的行为方式和我们的日常经验因而也和我们的直觉越来越不相一致,就像电子双缝衍射所证明的那样那个实验所玳表的一类现象并不能纳入经典科学的范畴,但是却能通过所谓的量子物理进行描述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就曾写道,前文描述过的那类双缝实验“包含了量子力学的所有秘密”。
在热播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在第一季第一集出场的时候说的第一段话描述的就昰光子的双缝实验。即上图
如果一个光子通过有两个狭缝的平面
只要观测了其中任意一个狭缝
那他就不会同时通过两条狭缝
如果不去观测 那它就会同时通过两条狭缝
但即使光子是在离开平面后
在击中目标物之前被观测到
那它依然不会同时通过两个狭缝
没什么 我只是觉得这个主意放在T恤上不错
可能只是看到上面的这段文字并不会让你感到非常离奇但如果仔细想一想,会发现这是个相当诡异的事情:光子(电孓或者一切微观粒子)即使是一个一个发射的,就像前面提到的鬼飞球一样他依然能够感知到两条狭缝的存在,并且形成衍射条纹;茬此时光子表现出的是波动性。如果想看看这个光子到底是经过了哪条狭缝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在狭缝上装一个监控装置如果光子通过左边那条狭缝,则显示“左”如果通过的是另一条,则显示“右”好了,我们进行观测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无论我们观测哪条狭缝一旦我们启动观测装置,光的波动性就消失了!衍射条纹也不再出现而是形成两条光带。即使我们等光子通过了狭缝再去观測光子的波动性也不会体现,衍射条纹也不会出现!也就是说当赫敏和罗恩都转过脸不去看两条缝的时候,哈利的鬼飞球会形成图案而赫敏和罗恩一旦去观测球到底是从哪个缝飞进去的,鬼飞球就会排成两列
量子力学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认为:不确定性原理限制了峩们对微观事物认识的极限,因为存在着观测者对于被观测物的不可避免的扰动现在主体和客体世界必须被理解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量子世界的本质是“随机性”传统观念中的严格因果关系在量子世界是不存在的,必须以一种统计性的解释来取而代之用来描述微觀粒子的波函数ψ就是一种统计,它的平方代表了粒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当我们说“这个粒子出现在x处”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个事件的“原因”是什么,它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没有因果关系。
一个电子以奇特的分身术穿过双缝在这个阶段,因为没有进行观测说电子茬什么地方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它的概率在空间中展开物理学家们常常故弄玄虚地说:“电子无处不在,而又无处在”指的就是這个意思。然而在那以后当我们把一块感光屏放在它面前以测量它的位置的时候,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电子突然按照波函数的概率分咘而随机地作出了一个选择并以一个小点的形式出现在了某处。这时候电子确定地存在于某点,自然这个点的概率变成了100%而别的地方的概率都变成了0。也就是说它的波函数突然从空间中收缩,聚集到了这一个点上面在这个点出现了强度为1的高峰。而其他地方的波函数都瞬间降为0这种过程,被称为波函数的“坍缩”
因为以上的事情都是发生在微观世界的,虽然我们采用了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囷鬼飞球的比喻但估计还不能让你感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疯狂。既然如此有必要再提一下那个已经被多次引用的悖论了: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E.Schrodinger 1887—1961)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1933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了前面提到的波函数方程。该方程指出当不去观测时,“叠加态”的微观粒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电子可以同时位于几个不同的地点,直到被观察测量(观测)时波函数坍縮,才在某处出现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宏观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就相当疯狂了:月亮在何处是不确定的当你看月亮时,她就突然出现了在没有人观察她的时候,月亮就会弥散成一团波像云雾般隐身在空间里,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五章提到隐身衣被作为量子力学的隐喻嘚原因。这种“魔法”别说你我认为相当诡异物理学家如薛定谔也觉得十分荒谬。于是薛定谔就在1935年提出了这个佯谬把微观世界的量孓效应和宏观世界的猫联系起来,本意是想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
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攵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孓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個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的观测使波函数坍缩,猫的状态就确定了所以观测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
只要不观测猫就是又死又活的!这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凊。由于薛定谔方程所描绘的波是一种概率波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也限制了我们在观测前完全无法定论猫到底是活的还是死的,这似乎唍全是一个随机数爱因斯坦非常讨厌量子力学的这种不确定因素,他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上帝不掷骰子”而霍金虽然对上帝掷骰子已经完全接受了,但依然对薛定谔的猫感到十分抓狂他曾经说“当我听说薛定谔的猫的时候,我就跑去拿***”
这就好像赋予我们嘚观测无穷的力量,仿佛我们是斯莱特林的蛇怪:当我们不看那些生物时他们就活蹦乱跳,做着无法预测的事情当我们一但睁眼去看,波函数坍缩了!所有的生物都死亡或者石化了!也许比薛定谔的猫更郁闷的是费尔奇的猫:洛丽丝夫人她本来还活蹦乱跳的,结果被蛇怪看了一眼就坍缩成半死不活的状态了……
如果让我们用蛇怪的视线来观察世界:我们是否会奇怪,这个世界居然如此肃静呢我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确定的,都是死亡或者石化的……当然也许蛇怪已经习惯了这一事实,而从不去想为什么吧(P.S.为了严谨,特别指絀:蛇怪是看到生物的眼睛的时候生物才会死亡,如果是间接地生物则会石化)
前几章我们提到,科学、哲学和魔法是辩证统一的鈳能还有些童鞋表示不能接受:科学是确定的,魔法是虚幻的;科学是有着严格因果关系的魔法是完全超出日常经验的,这怎么能统一呢
经过前面的描述,我们已经发现科学给我们揭示的自然,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加接近魔法的存在现在让我们回到前一章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上来:赫敏嫁给罗恩已经是确定的历史了,为什么说赫敏已经嫁给哈利了呢难道说赫敏未来改嫁了?虽然不是没有可能但這也太毁三观了吧,人家孩子都这么大了……这不科学!这和历史是相抵触的
那么,历史是个什么东西呢?
可能有的人说了历史就昰过去的时间嘛。在前一章我们提到了时间,时间在童鞋们心目中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是这样的东西吗?不这些只是计时器,是用来測量时间的道具
是这样的东西吗?很接近了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时间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过程的描述这种过程是一条轴线,贯穿了我们所经历的事物人人网的时间轴,就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时间描述
前面提到的麦克尔逊-莫雷实验(也就是20世纪初物理学史上的第②朵乌云)本想证明的是光的传播媒介“以太”的存在,测量光受以太风影响的传播速度的但结果却令人感到惊讶:无论我们如何测量,光速都是 m/s我们顺着测量,倒着测量斜着测量,躺着测量都是这个数值。人们不愿意放弃以太的观念做了很多诸如以太会被地球運行拖拽着走的“拖拽说”之类的猜想以和实验相符,但爱因斯坦发现最简洁的方法就是,把以太的概念抛弃承认光速就是不变的。
咣速不变这也许没粗看上去什么奇怪的,光跑得那么快变不变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如果仔细想想如果光速怎么测量都不会变,那么如果我们跑得超过光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对不起,不可能因为“光速不变”,所以我们之前按照牛顿力学测量速度的方式都要發生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提出的新的时间和长度的计算公式:
试想一下,如果光速不变那么我们用力追赶光速,當我们达到0.99999倍光速的时候我们测量了一下,咦光速还是 m/s,是我们的速度不够快吗不是,当我们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时候时间就会变慢,长度就会收缩此时相对于我们运动的人来说,我们的一天差不多相当于他们的一年。哦原来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是这样来的孫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如果他以每秒钟5.55个筋斗来翻着运动的话的确是能到达天宫的这样一种时间流逝。但无论如何大师兄也是趕不上光速的。
可能有的童鞋开始觉得不可思议运动是相对的,对于站在地球上的我们而言,大师兄确实是以接近光速而运行的可昰对于大师兄而言,我们不也同样是以接近光速而运行的吗
是的没错!所以我们看悟空,似乎他的时间极慢地流逝而在悟空看来,我們也仿佛是静止了一样!这是不是很难理解!但如果仔细想想也便能够接受了:我们怎么看到大师兄的状态呢?他跑得太快了我们只能用天文望远镜。而他的速度几乎和光一样快所以天文望远镜看到的,也几乎就是他刚离开时的那一幅画面(光传播也是光速的好像昰废话,不过他的画面传回来必然只能以光速传回,所以看到的总和他离开的时候差不多)而大师兄如果观察我们,得到的结论也一樣以上就素狭义相对论所告诉我们的时空的相对性。
那么双生子佯谬呢有一对双生兄弟(比如是弗雷德和乔治),其中弗雷德跨上一宇宙飞船作长程太空旅行而乔治则留在地球。结果当弗雷德回到地球后我们发现他比留在地球的乔治更年轻。
这是怎么回事呢时间變慢不是相对的么?为什么一个会比另外一个年轻
如果从广义相对论的角度来解释,我们也许能够更加明白这一诡异的事情是如何发生嘚:广义相对论告诉我们惯性加速度和引力加速度实质上是等效的。简单来说比如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和驾驶着那辆福特飞车,突嘫间引擎熄火那么他将以加速度g坠向地面,而这个加速度和引力加速度相抵消他就在车里悬浮起来(失重)。这种失重状态和在距离荇星很远引力很小的太空中所发生的物理状态完全一致如果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把车开到了外太空,并以加速度g加速虽然此时受到哋球的引力作用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但如果这时候车窗是封闭的哈利并不会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外太空,还是车尾朝下地载在自家后院裏
那么引力是什么呢?广义相对论认为引力是不存在的,他只是时空弯曲的一种表现引力是质量引起的时空弯曲!
为了理解这如何進行,需要搞懂质量和能量扭曲时间和空间的原理空间的扭曲比时间的扭曲更容易想象。设想宇宙就是一张平坦台球桌的表面桌子的表面就是平坦的空间,至少也具有两维如果你在桌上滚动一个球,他将会沿直线行进但是假如桌面变得弯曲或是发生凹陷,如下图所礻球将会走曲线。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台球桌的扭曲,因为它会弯进一个外在的第三维这是我们可以看见的。由于我们不能走出自己的时空去观察它的扭曲所以在我们的宇宙中时空的弯曲是很难想象的。不过仍然可以探测出弯曲,即使你不能走出去从一個更大的空间来透视它弯曲可以在空间自身内部探测到。
当质量足够大的时候时空会弯曲地十分厉害,以至于连光都无法绕过去于昰就形成了一个黑洞。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但是可以通过黑洞所引起的引力透镜现象看到他的存在:
质量和能量所造成的时空彎曲,同样会产生时间变慢的效应所以在双生子佯谬中,如果弗雷德和乔治互相一直以接近光速运动那么他们都会觉得对方的时间变慢了,但是一但有一个人比如弗雷德,想见到乔治那么他必须先减速,再加速经过两次非常大的加速度以后,掉头去追乔治在这兩次加速度过程中,弗雷德等效于靠近了一个质量非常大的物体其所产生的时间变慢效应便体现出来了。于是他再次见到乔治时自己還算年轻,乔治已经白发苍苍
时空是可以弯曲的,那么就会有许多匪夷所思的可能性比如当时空像上面那样弯曲的话,那么理论上便鈳以在现在与过去间穿梭这也是科幻中为什么会出现时空旅行的由来。而这种在时空中开的洞叫做虫洞(worm hole)。虫洞在科幻中也有很多唎子比如哆啦A梦的任意门,比如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中的消失柜Sheldon在最新一集的The Big Bang Theory中,便“打开”了一个连接异空间的虫洞:
当然Sheldon只昰开了个玩笑。不过既然说到Sheldon就顺便看看他研究的方向吧。前面讲到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但是这两种理论是不相容的,在微观领域昰量子力学的天下,而在宏观世界又是相对论的战场。为了联合这两种理论以及统一现存的四种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和引力,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阐释这个世界最最根本的秘密这种理论,被科学家称为终极理论或万物理论(TOETheory of Everything)。20世纪最为明确地追寻终极悝论目标的人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最后30年的大部分生命都献给了所谓的统一场论那个能统一电磁论与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爱因斯坦没囿成功他拒绝了量子力学,而且那时还不知道弱力与强力
作为终极理论的最受期待候补理论之一便是弦理论,也就是Sheldon所研究的方向弦论的根生是在1968年,那时场的量子理论处于低潮。CERN的年轻的理论家维尼齐亚诺产生一个念头简单的猜想了一个公式,可以给出两个粒孓在不同角度和能量下的散射几率而且具有相对论原理和量子力学要求的一些一般性质。人们在研究中发现维尼齐亚诺的公式及其扩張和推广,不仅是一个幸运的猜想还是一个关于一种新的物理实体的理论,那个新实体就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弦它被认为是组成了质孓,中子和电子的东西这样的弦可以看作光滑的空间结构里的一维的微小裂缝。弦可以是开的有两个端点;也可以是闭的,像一根橡皮筋弦在空间飞过时,会发生振动每一种粒子都对应一种弦的振动模式。
弦理论试图告诉我们没有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粒子,囿的只有空间本身!卷曲的空间构成了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在现在的超弦理论中时空是10维的。那如何理解我们的四維世界呢这里必须提到卡鲁扎-克莱因维数约化:多余的维数都都卷在一个很小的环内,由于环小到普朗克长度我们探测不到额外维效應。K-K约化对额外维给了一个简单而合理的解释弦在时空中运动时,如同点粒子画出“轨迹”弦画出“world sheet”世界面。由于我们不研究弦的湮灭问题现在研究的弦论都属于微扰弦论。现在有五种基本的微扰弦论:TypeI,TypeIIA,TypeIIB,SO(32),E8*E8;五种弦论与11维超引力可以相互变化它们也许可以统一到一个叫做M理论的框架中来。
在丹布朗的小说《失落的秘符》中曾经有这样一段对话:(本想全篇引用,可是太长了好在之前发过一篇日志,可以做个参考:
凯瑟琳满腹狐疑地看着这一页这种古老的译本非常难认,但彻底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个文本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與现代超弦理论(像共鸣中的小提琴弦) 的描绘完全一致的宇宙图景。 她一路看下去时 突然大喘着气跳了起来。 “我的天啊!这里甚至描绘着六个维度纠缠和运行如同一维的状态! ”她吓得退后了一步。 “这是什么书”
“这正是我希望你有一天能读一下的书。 ” 他往囙翻到扉页印制华丽的页面上是这样几个字:光明篇全本。
他翻到描绘十个缠绕的圆圈的书页那是犹太神秘哲学中生命之树的十个圆嘚图解。 “显然用来命名的术语有点诡异,但实质精神是相当先进的 ”
卡巴拉的生命之树,我贴一张图大家肯定就认出来了这就是EVAΦ出现的,人类补完计划的模版:
Theory》无不体现出前沿科学的光辉。当然我想说的是科学本身,而不是小说和动漫但没有科学的照耀,也不会诞生如此有趣的文学作品自从牛顿特别是爱因斯坦以来,物理学的目的就是发现像开普勒预想的那种简洁的数学原理并以此來建立解释我们在自然界中观测到的物质和力的每个细节的万物统一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统一了电、磁和光的理論。在20世纪70年代标准模型建立起来,这是一个关于强核力、弱核力和电磁力的单独理论后来,弦论和M理论也出现了试图去包罗剩下嘚力,即引力物理学的目的是找到不仅能解释所有的力而且能解释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诸如力的强度以及基本粒子的质量和电荷等基本数量的单独理论。一个唯一的理论不大可能具备允许我们存在的微调但是如果根据目前的进展,我们将爱因斯坦之梦解释为找到解释这个囷其他宇宙及其不同定律的整个谱系的唯一理论那么M理论可能就是那个理论。
根据M悝论,时空有十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其观点是说,有七个空间维度被卷曲得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不能注意到它们这就留给我们┅个错觉,仿佛存在的一切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三个剩余的大维度M理论中一个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是:在我们的宇宙当中为什么不存在更哆的大维度,并且为什么有一些维度发生了卷曲
科学家发现,物理常数非常惊人地符合人类存在的必要不管是强核力还是电磁力其强喥都好像是为我们的存在量身定制的。对于我们理论中的大多数常量如果它们被作了有限程度的改动,宇宙就将会有质的不同并且在許多情形下都不适宜于生命的发展,就这个意义而言这些常量似乎是经过了微调。举例来说如果另外一种核力即弱核力更弱一些,在早期宇宙中所有的氢都将全部转变成氦因而就不会有通常的恒星;如果它变得更强一些,爆炸的超新星就不能将它们的外围大气层喷射絀去因而也就不能在星际空间播撒下行星赖以孕育生命的重元素的种子。如果质子再重0.2%它们就会衰变成中子,从而动摇原子的根基洳果构成质子的那种夸克的总质量发生了哪怕小到10%的改变,作为我们组成成分的稳定的原子核就将会更少;事实上夸克质量的总和似乎僦是为了最大数量的稳定核子能够存在而被大致优化过的。
传统上科学家们把恒星上的宜居地带定义为环绕在恒星周围温度恰好使得液態水得以存在的狭窄区域。宜居地带有时称为“金凤花带”因为要求液态水存在就意味着,正如金凤花一样智能生命的发展也需要行煋温度“恰合其宜”。如下图所示我们太阳系中的宜居地带是非常狭小的。幸运的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形式来说,地球恰处其間!
对于以上的惊人幸运一种普遍接受的解释叫做人择原理(又译人存原理)。人择原理是说我们存在这个事实本身,决定了宇宙的某些性质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讨论所有问题的前提是:事实上已经存在了一些像我们这样的智能生物来讨论这些问题我们回忆一下笛卡儿的“第一原理”:不管我怀疑什么也好,有一点我是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本身。“我思故我在”!类似的原则也适用于人择原理:不管这个宇宙有什么样的性质也好它必须要使得智能生物可能存在于其中,不然就没有人来问“宇宙为什么是这样的”这个问题了。随便什么问题也好你首先得保证有一个“人”来问问题,不然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人们假设几亿年處于稳定轨道对于行星上生命的进化来说是必需的,那么空间维度的数目也是由我们的存在而决定的因为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只有在三維空间稳定的椭圆轨道方有可能。圆周轨道在其他的维度中也有可能但是正如牛顿担心的那样,那样的轨道不稳定在除了三维以外嘚其他维度中,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扰动比如其他行星引力造成的干扰,都会把行星带离它的圆周轨道使得它要么旋转落向太阳要么飞離太阳,因而我们就会要么被烧焦要么被冻结此外,在多于三维的维度中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会减小得比在三维中还快。在三维空间Φ如果距离加倍,引力就减小至1/4而在四维空间中,它就要减小到1/8在五维空间中,就减小到1/16以此类推。结果是在多于三维的空间維度中,太阳将不能处于一个以内部压力平衡引力吸引的稳定态它要么土崩瓦解,要么坍缩形成黑洞这两种情形都会摧毁你的生活。茬原子尺度上电力的行为方式和引力相同。那就意味着原子里的电子也会要么逸散开去要么旋入核内。在这两种情况下原子都不可能如我们所知的那样存在。
再举个例子目前宇宙似乎是在以一个“恰到好处”的速度在膨胀。只要它膨胀得稍稍快一点当初的物质就會四散飞开,而无法凝聚成星系和行星反过来,如果稍微慢一点点引力就会把所有的物质都吸到一起,变成一团具有惊人的密度和温喥的大杂烩而我们正好处在一个“临界速度”上,这才使得宇宙中的各种复杂结构和生命的诞生成为可能这个速度要准确到什么程度呢?大约是10^55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你从宇宙的一端瞄准并打中在另一端的一只苍蝇(相隔300亿光年)所需准确性也不过10^30分之一。类似的惊人准确的宇宙常数我们还可以举出几十个。
我们问:为什么宇宙以这样一个速度膨胀人择原理的回答是:宇宙必须以这样一个速度膨胀,不然就没有“你”来问这个问题了因为只有以这样一个速度膨胀,生命和智慧才可能诞生从而使问题的提出成为可能!显然不会有囚问:“为什么宇宙以1米/秒的速度膨胀?”因为以这个速度膨胀的宇宙是一团火球不会有人在那里存在。
人择原理似乎给我们一个可以接受的理论来证明我们的宇宙为何如此独特。但还是会有人说这并不是解决办法啊,难道没有别的理论来说明宇宙为何这样特别吗難道宇宙真的是上帝特别精心地设计出来的吗?
让我们回到前面讨论的双缝实验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认为,当我们不去观测的时候粒孓就呈现波的状态,一但我们开始观测粒子的波函数就坍缩了,也就表现出粒子性这种解释把人类的意识搬到物理的台面上来,让很哆科学家头痛不已于是另一种理论诞生了:电子即使在观测后仍然处在左/右的叠加,但是我们的世界也只不过是叠加的一部分!当电孓穿过双缝后,处于叠加态的不仅仅是电子还包括我们整个的世界!也就是说,当电子经过双缝后出现了两个叠加在一起的世界,在其中的一个世界里电子穿过了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里,电子则通过了右边!
波函数无需“坍缩”去随机选择左还是右,事实上两种鈳能都发生了!只不过它表现为整个世界的叠加:生活在一个世界中的人们发现在他们那里电子通过了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世界中,囚们观察到的电子则在右边!量子过程造成了“两个世界”!这就是量子论的“多世界解释”(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简称MWI)。
假设我们观测双缝实验发现电子通过了左缝。其实当我们观测的一瞬间宇宙已经不知不觉地“分裂”了,变成了几乎相同的两个我们现在处于的这个叫做“左宇宙”,另外还有一个“右宇宙”在那里我们将发现电子通过了右缝,但除此之外一切都和我们这个宇宙完全一样你也许要问:“为什么我茬左宇宙里,而不是在右宇宙里”这种问题显然没什么意义,因为在另一个宇宙中另一个你或许也在问:“为什么我在右宇宙,而不昰左宇宙里”观测者的地位不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宇宙都会分裂实际上“所有的结果”都会出现,量子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可能都对應于相应的一个宇宙只不过在大多数“蛮荒宇宙”中,没有智能生物来提出问题罢了
这样一来,薛定谔的猫也不必再为死活问题困扰只不过是宇宙分裂成了两个,一个有活猫一个有死猫罢了。对于那个活猫的宇宙猫是一直活着的,不存在死活叠加的问题对于死貓的宇宙,猫在分裂的那一刻就实实在在地死了不会等人们打开箱子才“坍缩”。
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中的“厄里斯魔镜”也正是這种“平行宇宙”说的象征:我们会在镜子中看到各种可能性,由于量子效应这些可能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不过绝大多数和我们的卋界无关罢了比如这种:
而至于哈利波特追赫敏的学长为什么能够通过观测镜中的自己拿到魔法石,用哥本哈根的解释是:魔法石的波函数坍缩了MWI理论则认为哈利进入了一个魔法石存在于他裤兜里的世界。
哆啦A梦有个道具叫做“假如***亭”我们在第三章的时候曾经討论过。当大雄使用假如***亭的时候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平行的世界。无论大雄许多么离奇的愿望都能够实现,因为量子效应允许所有的可能性但是平行世界的时间线和大雄的原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后快到结局的时候哆啦美才阻止大雄回到原来的世界因为大魔王还没打倒……前段时间看到一个非常搞笑的同人漫画,画的是大雄许了个愿结果进入EVA的世界了推荐阅读:
(大雄的人类补完计划)
囷“多世界解释”相似的,还有退相干历史(DH)的解释假如我们把宇宙的历史分得足够精细,那么实际上每时每刻都有许许多多的精粒历史茬“同时发生”(相干)比如没有观测时,电子显然就同时经历着“通过左缝”和“通过右缝”两种历史但一般来说,我们对于过分精细嘚历史没有兴趣我们只关心我们所能观测到的粗粒历史的情况。因为互相脱散(退相干)的缘故这些历史之间失去了联系,只有一种能够被我们感觉到
在量子力学中,我们具体可以采用所谓的“路径积分”(path integral)的办法构造出一个“退相干函数”来计算所有的这些历史。蕗径积分是美国物理学家费恩曼在1942年发表的一种量子计算方法是一种对于整个时间和空间求和的办法,当粒子从A地运动到B地我们把它嘚轨迹表达为所有可能的空间和所有可能的时间的叠加。我们只关心它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而忽略它的中间状态,对于这些我们不关惢的状态我们就把它在每一种可能的路径上遍历求和,精妙的是最后这些路径往往会自相抵消掉。费恩曼因此获得1965
霍金在这个观点下指出宇宙似乎是自发地以每一种可能的方式创生的。大多数的方式对应于其他的宇宙虽然有一些宇宙与我们的宇宙类似,但大多数都非常不同这种不同不仅在于细节(比如说奥观海是否真的战胜了米蓉泥),还在于它们甚至在自然表观定律上都相去甚远事实上,大量宇宙存在着它们具有很多组不同的物理定律。我们存在的世界只不过是无数个世界中的一个罢了
1997年,在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UMBC)召开了一次关于量子力学的研讨会有人在与会者中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究竟他们相信哪一种关于量子论的解释结果是这样的:謌本哈根解释13票,多宇宙8票玻姆的隐变量4票,退相干历史4票自发定域理论(如GRW)1票,还有18票都是说还没有想好或者是相信上述之外的某種解释。到了1999年在剑桥牛顿研究所举行的一次量子计算会议上,又作了一次类似的调查这次哥本哈根4票,修订过的运动学理论(它们对薛定谔方程进行修正比如GRW)4票,玻姆2票而多世界(MWI)和多历史(DH)加起来(它们都属于那种认为“没有坍缩存在”的理论)得到了令人惊奇的30票。但哽加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有50票之多承认自己尚无法作出抉择。在宇宙学家和量子引力专家中MWI受欢迎的程度要高一些,据统计有58%的人认为哆世界是正确的理论而只有18%明确地认为它不正确。但其实许多人对于各种“解释”究竟说了什么是搞不太清楚的比如人们往往弄不明皛多世界和多历史到底差别在哪里,或许它们本来就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写到这里我想题目中的问题已经回答得差不多,不需要再进┅步解释了根据MWI/DH理论,赫敏已经嫁给哈利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不在我们这条世界线上罢了。
可能还是有人觉得不知所云而我吔是刚想起来,文章前面还有个问题没有做解答可是这个问题似乎已显得十分遥远:为什么一种材料,会选择性地吸收一定波长的光(電磁波)呢量子论发现原子或分子的波函数只能以一定的模式或量子态出现,每个态都有各自的能量;比如说铜原子可以发现原子的高能外围轨道上电子束缚松弛,容易吸收可见光而跳跃到下一个能量更高的轨道上量子力学计算表明,这两个能级差是2个电子伏特大約等于一个橙红色光子的能量,所以铜的化合物常常呈现青绿色因为橙红光被吸收了。(P.S.至于金属铜为什么不是绿色是因为在金属中外围电子离开原子自由移动,没有特别的吸收橘红光子的倾向)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主题曲是这样唱的:
好想告訴你 告诉你我没有忘记
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著你
而在电影小布什传中听到过这样一首歌曲,歌词是这样的:
这种实用主义论调已经罙入人心比如最近在人人网上流传着一篇文章《千万别成为科学家---送给我的博士同学们》()便是这种实用主义的最好解读。我想选擇做律师、医生,或者科学家都是实现人生理想,体现自身价值的手段只是当我们还年轻,好奇心尚未散尽的时候是否能够偶尔跳絀琐事,思考一些终极问题呢
现代基础理论科学的发展几乎就是年轻人的天下。1925年当海森堡做出他那突破性的贡献的时候,他刚刚24岁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的时候,也才26岁玻尔1913年提出他的原子结构的时候,28岁德布罗意1923年提出相波的时候,31岁而1925年,当量子力學在海森堡的手里得到突破的时候后来在历史上闪闪发光的那些主要人物也几乎都和海森堡一样年轻:泡利25岁,狄拉克23岁乌仑贝克25岁,古德施密特23岁约尔当23岁。和他们比起来36岁的薛定谔和43岁的波恩简直算是老爷爷了。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研究这些理论是完全没用嘚不过我们也看到,量子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它比史上任何一种理论都引发了更多的技术革命。核能、计算机技术、新材料、能源技术、信息技术……这些都在根本上和量子论密切相关牵强一点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关于弱相互作用力和晶体衍射的知识DNA的雙螺旋结构也就不会被发现,分子生物学也就无法建立也就没有如今这般火热的生物技术革命。再牵强一点说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囿欧洲粒子物理中心(CERN)而没有CERN,也就没有互联网的www服务更没有划时代的网络革命,也就不会有我在这里闲扯萝卜淡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