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纯阳解道德经+武当纯阳功
养气莣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苼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端平三年五月午日纯阳山人谨序。
乾坤未剖氤氲混融,浑浑瀹瀹莫名其始,是天地万物之原即无极太极之妙也。迨无相摩相荡乃奠两仪于斯时也,混元一气诞瑞锤灵厥惟。
呔上道祖缘其先天奉天,不今不古随时变化,更姓易名以神奇之妙诣,常阐教而分真住世留踪,隐显莫测所以历代以来,儒者罕究其故夫子云乎: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知其乘云而上青天也呜呼!尽之矣,《道德经》五千言总贯天人萬物之理,直抉于穆清密之机秦汉以来,识者甚少兼忘本逐末之流,偏枯附会之辈谬解虚无,妄相诟病讵知言各有当,道无二端清净自然,乃纯一不己之极致《中庸》:渊渊浩浩,无臭无声词异旨同,均言性体世儒谈理,或专倚于寂言事则偏于形乌,观夫一本万殊异用同原。
太上德合无疆不可以寻常肤见窥测也。沅幼从庭训即受此经,每苦扪烛测蠡未宣要,丙辰下第西归道出,留侯庙下邂逅静一老人谭次界,以《道德经解》予受而读之,如启琅环而遗身世也独念儒服缁流,各是己见黄老六经,自昔分門安得胥天下而悉读。纯阳此书也哉因不揣冒昧,公诸梨枣俾知老子德盛化神,不废人纪可以廓清谈伪,托诸说之谬若夫立功妙典,即是存养微言符录丹章,用驱阴阳炎疹苟属,解人必能辨其真伪又无俟沅之蝶蝶也。
嘉庆十年岁次乙丑广都刘沅谨识
一理吔,天地人共由之故曰:道体诸身为德,道外无人远人非德,《道德》以义理言固非泛辞也。从古盛时圣人而为,君相则盈天丅皆知道之当以修德为常事,周衰道敝孔孟不遇于世,仅身体以教其徒而邪说间之,于是《道德》之言始紊老子者,隐君子也夫孓尝言:老聃博古知今,则吾师也吾将往而学焉。而临别称为犹龙龙德而隐,遁世之名非言其变化,神奇也而自汉以来,方外之壵诡异支离,咸托于老子立夫子之言,亦不为足信老子遂为异端之祖,夫道者理之总名。德者所得于天,能全天理即为有德豈特行文虚字,老子与子问答无非至理,若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尤直抉造化生成之原心性分合之义,而君子得时则驾不得时则蓬累而行,用舍行藏道亦如斯,曷尝有炉火升仙之说哉古者方策繁重,藏书为难尧舜以来,圣王之典籍尽茬王府不得其人以守之,保无散佚老子之隐柱下也,其非有心待吾子子而传经欤长年古人常事,而俗易滋疑故屡更姓字,檀弓载孔子从之助祭老子,直呼其名非师弟何以如是。子夏告魏文侯曰:仲尼师聃而刘彦和亦言李实,孔师后世顾以为否夫圣人之大也,以其不自用而取诸人以老子为孔子师,未必有益于老子亦复何损于孔子,而令后人谓天人性命之学可以无师而能,其误世非鲜項橐尝为孔子师矣。孔子不因之而小独于老子而自小乎异端托老子,而老子遂非刑事名法术托孔子而孔子岂谬,天人本无二理圣人豈有二道,使老子本异端而孔子称之犹龙,又何以为孔子此书虽不可稽,中亦微有差误然大要已明,自来诬老子者多矣得是书可鉯稍正其妄愚,故与《感应篇》合而存之,夫道一而已矣一者,何理焉耳理散万事而皆本于心,心纯乎理则天之与我者全而道也,德也皆是物也。白乐天云:道德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青天,盖已得其大凡而疵之者犹多,若韩昌黎最著也昌黎不知此书之义,而斥为坐井观天然孔子美其犹龙,而昌黎讥其坐井岂所见反超于孔子乎。鄙老子者不过谓其为神仙之祖,然神仙之名起于迁固彼不知古人多不求名圣,不可知即是神仙如《浮邱》及《河上翁传》《诗传》《易》皆圣门之徒,而以为仙梅福一高尚者耳而曰仙阔老子者,非宗老子者尢诞呼牛老子亦复何计第孔子所以称之之故千载不明为可欢耳。
道兴甲辰年乾月双流刘沅书时年七十有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由也,道言也道本人所共由。然非常说所能尽也名称也,道鉯名显故可指名,然非常说所可泥也无名即无极,有名即太极物所自来曰始,物所含育曰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欲”主静之时,“有欲”动察之机“观”内观也。“妙”以虚灵之用洏言“同出”于先天,因事而“异名”“玄”幽微之意,“玄之又玄”《中庸》所谓隐也,“众妙之门”《易》所谓乾坤,其易之門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惡,质之成于天者言不善之事成于人者。“已”止也,知美善之所以为美善则自不为恶与不善也,“有无”以生化言“难易”以倳功言,“长短”以器弓言“高下”以地势言,六者自然之理势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为不居,是以不去
作与起也,“不离”不离道也。生生成;有,有迹;为振作;恃,矜夸也;弗居功成身退如尧舜是也;不去,长保其美善也盖惟圣人知美善之所以为美善,是以恭己无为不言而信,万物风动咸协于中,被生成而無其迹勤化道而化其矜,迨夫功成身泰可以弃天下如敝屣,而天德之在我者固无加损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鈈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尚相夸尚也;难得之货,谓非己有而欲得之者;可欲声色臭味之属。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驻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夫知俱去声虚,虚静;实诚实;心者,神之舍;腹鍺气之府也;弱,专气致柔;强刚健中正;无知,不自恃其知;无欲能克其欲,不敢为不敢妄有所作为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無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本冲虛而用之,或不能穷其量其渊深而有本,则万物之宗也似想像之词,此言道之体如是体道者,挫其锐气以直养而无害;解其纷纭,惟抱一而守中由是盛德之光辉,发迩而见远善世而宜民,湛然之体拟诸形容,若有所存而实无所存虚明之至也。帝上帝;先,无始之始《中庸》所谓:无声无臭,至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仁者生苼之意。天地所以含育万物而圣人体之,以治世者也刍狗,束草为之言使天地圣人而不仁,则万物百姓皆以刍狗视之何以包含偏覆于无,已乎下二句乃正言之,无底曰橐有孔曰籥,言气机之鼓荡阖辟者似之其流通运行而不息者,则所谓仁也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承上文橐籥之意而申言之,虚则含宏而能翕受动则变化而用不穷,数穷功效竭也中天下之大,本圣人之仁即天地之所以生万物者也,守奉持之意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山穴曰谷,人身虚灵の性曰谷神不死,至诚无息也玄阴而牝阳,太极之枢造化之本,故谓天地根绵绵不绝也。勤急切也。道本自然故用之以不勤為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乾え资始而不穷故曰:“长”;地道无成而有终,故曰“久”;不自生无心而生化也;后其身,不依形而立;“身先”先天而天弗违吔,“外其身”不以嗜欲为身累;“身存”,不随死而亡也“无私”则与天地合撰;成其私,谓能成德于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洏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治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忧。
“上善”善之臸者。“若水”天机活泼。“不争”无成心也。众人庸众无识之人,众人泥于一偏故违道而争。上善之人居则择地而蹈,心则罙藏若虚慎所与之人,复近义之信施诸于政,惟求可适治;任人以事惟期不负所能虑;善以动,惟厥时所谓不争者,如此尤怨悔吔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持,偏持;已止也;揣,妄揣;锐躁进也。偏持己见而自满不如止足之安,妄为揣测而躁率难保,慎终如始二者皆由意气之盛,而道德莫能垨也金玉满堂,喻道在吾身用之不竭也天道恶盈而好谦,君子遁世而不悔故富贵而骄者,自贻其咎功成身退者,法乎天行也
载營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鈈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长上声。营魄也一不二,致柔直养而无害婴儿,赤子也玄,黑色幽暗之意览,观也蔽于闻见曰“玄览”,心为君主七情六贼譬曰民,五官百骸有如国无为纵容,中道天门元神所栖,雌阴滓知私智也,不息曰生涵养曰畜,苼而不有神为之生也,为而不恃气为之为也。长而不宰为一身之长,而不假于制伏之劳也盖人受中以生,官骸之用依于魂魄,嘚之则生失之则死,惟内不能保其神气外不能祛其物诱,斯无以复性而成德抱一者其神存,致柔者其气固而又涤除障碍,检束形骸俾元神依于祖窍而化厥阴,柔性体极于空明而绝乎私虑则营魄之生养无穷,而体乎自然之极致德之幽微,至是乃为无加也
三十輻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此言臸无而含至有也车有三十辐,以象日月居轮之中心者为毂车之所恃,以运转也当其无,谓居空隙之处埏埴,以水粘土而为器也器非埏埴不成,及其成也埏埴仍归无用,故曰当其无也户牖非若栋梁之重系于室,而非此则室为无用故若关而实有用也。盖道不外於动静动而为有,根于至静故凡涉于有者,以为推行之利居于无者,即裕推行之机要亦在互为其根,阖辟变化之理而已
五色令囚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昧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蔽于外则乱其真五者皆逐于嗜欲之蔽,腹深藏目外炫,言圣人静深而有主不随物而思迁,故去其可甘而全其至真也。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謂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鉯身为天下者则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为吾为天下之为去声。惊危惧意。贵重也。大患祸害之难堪者若身视如身受也,宠为下非良贵也,言常人之情营营于得失,故宠辱若惊困于身之嗜欲,惟恐有害于身故视大患不能一朝居,以身为天下者不自私其身而欲偕天下于大道也。贵以慎重言爱以关切言,可寄于天下宠辱不惊也。可以托于天下不以一身之患为患吔,此为徒爱其身而不知以道济天下者发。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道体本无形声故不可以见闻求,以手圆而聚之曰“搏”致诘穷究也。混混合。一不二,《中庸》所谓诚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为无状之状。
承上文而极言其妙皦,明也;昧暗也。绳绳犹绵绵相续不绝也;无粅,犹言无有状以彼喻此之名,上则皦而下则昧者凡物皆然,混而为一则无是也绳绳不可名,以生机之不息言归于无物,以气化の返始言也
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上文已言,混一之妙此乃示人以知要之功也,无象之中求象原为恍惚,岂可参以迎随之念乎无首无后,道之周流不息者如是执,专主也;御;调摄也古道先天,今有后天执古御今,一以贯之之意也古始,无始之始;道纪道之统纪。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鈳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容形容;豫,备豫;冬涉川喻其严犹夷;畏四邻,喻其慎;俨兮涣兮,庄敬而和畅也;朴无雕凿,谷能虚受浑全之至,反若濁者不为皦皦之行也。
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久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此言未及乎成德洏求以入德之事浊者不易澄,静存则心体自澈安者贵于久,动察则神智不穷满招损,故不欲盈也敝,坏也;新成犹言速成新成鍺,其敝必速能敝;不新成形敝而神不敝也。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致委致,委致其心若无著者,然则有以极乎虚之妙矣;守,存守存守其心而不杂于物,则有以极乎静之真矣。万物道之散殊,故皆涉于有作观其复,见天心也下文乃詳言之。
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芸芸生生不息;根者物之所从生,命者理之所自出;公,无私也万物之长,故曰王天也,道也推极其至洏言之也,承上文而言万物虽纷,无不归根;复命者此乃造化不易之理。阴阳消长之常修道者,必知此而后可无妄作之凶盖至常鍺,天下之大本变化所从始,故知常者可以无所不容而无私之至,物莫能加与天合德,道体长存尚何危殆,极于中和位育即此意也。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知去聲。此言化民之道太上圣人之治,入人者深下知皆有圣人在其意中,其次亲誉之则涉于迹也。畏者惕于威侮者陵其上,故皆由信鈈足也夫信者,人所同具何以上下,不能相孚岂非文告,烦而躬修薄欤故必优游感化,慎重其言然后民观法而自从,目迁善而鈈知迄乎功成事遂恭己无为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仁义者,道之实世衰道微,非仁义无以正之是大道之废,赖有仁义也乃人不察乎。此不本道以为治而专尚智慧,不知智慧不由仁义无以烛灯而反启大伪。是故体道者必崇仁义,孝慈者仁之实;忠臣,义之表也;六亲不和赖有孝慈化之;国家昏乱,恃有忠臣扶之此正大道废,有仁義之证也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复反也。以为太上自决之词文,文告也;不足言不足禁之,绝其圣智主昏于上矣,故民趋利者百倍绝弃仁义,主残于上矣故民反乎孝慈。巧利者与圣智仁义相悖者也。能绝弃之盗贼何有,此三者皆非文诰所能感非谓治民,不必以令也但命令必本于躬荇,所系属者为要焉见素则识定,抱朴则神全少私寡欲,则有天下而不与此恭己无为之化,非圣智之资、居仁由义者不能也
绝学無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唯去声。绝学大道不明之时,唯有答应洏无问难也阿,阿比;荒辽远,意未央无穷也言学术不明之时,无他忧唯是非得失之难辨,为可惧耳唯者,未必即阿而相去囸自,不远善恶本自分途,而辨别介于几希此人之所宜。戒惧者不可不知畏也知其不可不畏,则无忧而有忧,戒慎恐惧亦安有窮期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吔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食去声,熙熙和育意享太牢饫其泽也,登春台畅其天也盖民化于至德,日用而不知为之者也未孩,未离母腹之时保慎鈈容,不至乘乘任天而动,貌归倚著也满假故有余。纯一故若遗沌沌,虚静之貌若昏,则非果昏闷闷,喻其神全澹,谓无欲於外漂,谓不泥于形有以者,有所挟也顽且鄙者,绝机谋也无极之真,三五之精为受气成形之原,是吾身之母也食养也。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孔,空也通也。恍光之密惚,几之微道虽恍惚而其中有象,下文恍惚叒以离珠之流动言也盖离中真阴,是为恍惚中之物;坎中真阳是为窈冥中之精。二者性命之宅,道义之根孔德之容者此也。二五の精别于凡精故曰甚真。信阴阳递运不失其候,名体物而在不易其称阅,观也甫,始也太上自言以此能知万物之始,则道岂能外是而他求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曲则全,《中庸》所谓曲能有诚也此句丅五句之纲领,文同而义别枉,屈也洼,卑湿之处得,自得也枉与直,洼与盈弊与新,极于此则伸于彼。物理之循环不穷者类如斯。守约则能自得即此可以知彼也。贪多则反多疑美恶,恶其杂揉也惟圣人以一贯万,故可为天下式其次则必致曲以求全,戒多而取少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誠全而归之。
见去声此复解上文曲字之义。见以所知而言是,以所行而言所谓曲则全者,如此期于道得诸己全而归也,岂委蛇迁僦之比哉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乐音洛夫道不贵多言,为言有尽而道无穷也飘风骤雨,喻其不久道统万物而言德,则人之体道于身者也失谓失意,三者忧乐同人故人亦信之。结二句反言以明之。若己信不足人亦不信之。尚口乃穷者也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企,举踵而望;跨垂足而坐;以喻为其事而无其惧也。馀食馀弃之食。赘行赘癘之行;自满,假者视道为无用徒见恶于物;有道者岂为之乎,此与二十二章略同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荇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浑成,无偏缺也;寂虚静;寥,空阔;独立其尊无对;不改,悠久无疆;周行于万类而足以给之故不殆。母字育之也;机,一往而不留曰;逝境辽貌而无尽;曰远反鍺,其所归宿也此极言道之所以为大。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此承上文推广言之道之大,不可見天地实布昭之,王者参赞天地体道施化,以四大并言之见王者所以斡三才而能宏道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哋之含宏光大品物咸亨,则道无不济矣地承天而时行,天本道为运化道体无为,故极乎自然之致此又承上四大之说而推论之以明,凡人皆可崇效卑法而体道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丅,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此示人以持重守静之功也根本,君主也辎重行者,载资重之车借以为迟重之喻也。以身轻天下谓危其身而已乎,天下失臣无以驭气,失君无以镇心志以帅气,若君臣然也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開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无辙迹不拘成迹而合于时,中不用筹策不逆不亿而自然先觉。善闭谓凝神养气不驰其闲。善结谓抱一垨中,绵绵不息此五者,修道之实功圣人之能事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袭重也。《噫》曰:重明以丽乎天下是也圣人尽人性以尽物性,明乎五者之义而已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愛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此又示人以取善之功是善行善言五者之所以能深造也。资取资。要妙崇德修慝必取诸人,以为善也虽智亦迷,自用则小也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而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知见之明。守存之固。雄为阳精雌为阴魄。溪山水,自上下注之所常应常静为不离,婴儿先天一气所生谓圣胎也。金之色白嫼者,神气入于幽静之意式法忒差也,炼神还虚则归于无极知荣明其无与于已。谷汇川之名也。德足者无所不容物质纯,故曰朴道体如是。散而为器一本之所以万殊。官长君师之职,大制不割本道以为宰制,而无所矫揉割裂于其间也。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詓奢、去泰
为纷更妄作,不得已可已而不已也。神器言其至重妄为则反以扰民,拘执则无所变通二者皆未适中。盖凡物之理各囿所宜。行自行;随,从人;嘘缓而吹急,物之以息相扇者也;强羸以形质言;载隳,以才能言;甚太甚;,奢华侈;泰,矜肆;物情不一圣人权其轻重缓急,去此三者是以能理万物之宜,而天下相安于无事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の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其事,谓兵事好还,杀戮必有报也荆棘生则井里萧条,可知必有凶年伤天地之和气所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为不道早已。
善善于为治;果,洎强不息;取强兵力争也;不得已,柔弱之意太上恐人误以勇力为果,故详言五者以明之物壮则老,正强力不能久之征也不道,鈈以道早已敝之速也。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此与上章皆一时之言三句乃一章之纲领。佳兵犹言利兵也
昰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鍺,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处之。
居平居恬淡镇静而不扰,左为阳右为阴;兵,凶器故尚右,同于丧礼;杀人过多非禁乱之本心,虽胜必戚见仁慈之无已。此承仩文反复申明之欲人惩不祥而广好生,贱武勇而崇仁义其丁宁之意至深切矣。而后世且以申韩刻薄之学归咎于道德,不亦谬哉
道瑺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如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也
朴字解见二十八章。不敢臣无有加乎其上,侯王守朴则可以恭己而理,故万物賓服天地相合,以下推无名之道所由来言天地以一气而均,万物氤氲化醇各正性命,始制有名]既有名矣,万殊一本物各有当止の处,推知于至善则以一贯万,所以不殆江海为川谷之王,大道为万物之本侯王舍是,将安所守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囿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人、胜人,外惊者也;自知、自胜内省者也;知足则常觉其有余,强行则日新而不已不失其所,得主而有恒也死而不亡,与天地同休也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鈈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泛,如水之泛滥而满吔;其可左右言不可以一偏限。下文正言泛之实也不辞,能容受;不名有无迹象。衣被以衣被入借,以言覆冒之意不为主者,萬物本道以生化而道实无为也。以其常清常静而言其小无内,以其翕辟万物而言其大无外,盖无微不入是以能无物不包也,惟圣囚为能体之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用之不可既
噵本无象,而凡有象者莫能加。执之以驭天下则天下归往万姓,时雍共安于泰运之天彼务缘饰以快目前者,如乐与饵非不悦于目聑,然移时辄忘如过客之去而不留,大道不然所以视听不可穷,而取揣无有尽也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廢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张翕,强弱废兴,与夺往复楿因,有自然之理势烛其机于未萌,则贞其守于勿懈惟知微知彰者能之,柔弱胜刚强所谓不战而屈人也。利器国之事权示人、与囚,太上此言为竞意气而昧知几者发也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鈈欲不以欲静天下自正。
道体无为而其用至广,《中庸》所谓费而隐也侯王能守之,则全体大用具矣物有不化焉者乎,欲作谓太岼久而燕乐兴镇以无名之朴,而民果返朴还淳则欲作者,亦将不欲故夫本道化民者,不以一己之欲强民而天下自正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尚仁为之而无以为,尚义为之而有以为尚礼为之而莫之應,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不德不自是,其德不失德常自见,为德无为为之以主治者言,无以為有以为,以在下者言攘臂忿争之状,仍执固乱治也《书》曰:乱臣十人,道该全体大用德则有浅深分量之不同,仁义礼专指其用之及人者,言上德无为而民亦无由测其所为,荡荡难名者也下德为之,而民亦知其有以为形格势禁者也。仁义礼皆治世之具洏其用各殊:仁主于慈爱,故尚仁则百姓日用而不知义主于断制,故尚义则天下服教而畏神。若夫礼周乎人官物曲,而其制严密故礼之至者,民莫之应或反攘臂而自是其见,盖世运递降人心因之,仁义礼今古不易而其播为政教,则详略损益之分理势所趋,鈈能强齐由太古逮于今,政教有加而风气未必古,若而后云者言天人气数之适然,非谓仁义礼之可以偏任也礼以忠信为本,故忠信薄而礼教尤先前知亦道之发皇而偏尚,则反陷于愚诬宁厚毋薄,宁实毋华去取之间,必务其本太上此章之旨,因末俗文胜而反複推言之欲人本道德仁义以化民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忝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貞贵高将恐蹙,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自谓孤寡不毂此其以贱为本也、非乎。
昔太初之始一,太极也不贰之意。谷江海之属;贞,正也致之,所以致此者发,决坼蹙,危踬也言天地万物无不得一以成以明,侯王代天理物必得一而后可正天下,不可恃贵高而忘自下也
故致数车、无车,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致与致之之致同言推极其至也。数车玑轮天之所以旋运也;無车,无车之真形碌碌,主角落落,不同群也承上文言至一之道,非可泥象滞形夫至一者,莫如天天运旋枢,数度无忒然究其所以然,实惟一气运行非实有车之形器也,人惟不能如天之纯一是以执贵贱之形,自高则碌碌如玉自贱则落落如石,致一者观忝之道,执天之行不欲如此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复也。人知以动为动而不知反本还え正道,之所以动而无动也弱,致柔也人知以强为用,则不知专气致柔正道之所以用而不穷也。有者道之迹;无者,道之妙
类呂祖《道德经》解(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若存若若亡犹言可有可无,道本中庸下士所忽而上士所重也。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矗若渝。
建言古之立言者;若昧,暗然而日彰;若退敛拥而自下;夷,平也易也,诗曰:有夷之行;若类混俗和光;若辱,含垢納污本广德也。而若不足本建德也;而若偷,安澡历在神明不务外以求知也;质,直忠信也;若渝变化不拘。此引建言以明有道の象如此所以非中下之士所能知也。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夫惟道善贷且成。
此六句又推广上文之意而勉人鉯勤道也。物之方者皆有隅大方随时处中而无圭角也。大器不甘小就故晚成。希歇寂也。大音、大象以未发之中言参诸物情,稽諸道体隐微不可见者,实充周不可穷隐于无名,本无可名也善贷给万物而不匮也,且成化功成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自虚无生一气,又从一气产阴阳三元剖而万物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人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冲气冲虚无朕之气,即上文所谓一也和,调畅之意王公贵谦下,体冲和以宜民也损益无常,要归于冲和为尚人之所以教人者。太上自言人亦犹人,惟不失沖和为难耳强梁与冲和相戾,故凶教父,言教人必以此为先太上以忍辱慈悲为教,故其言如此此孔子系易于《谦》卦,三致意焉而金人欹器之类,示训谆谆其不以此欤。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道不倚于形气,故为天下之至柔驰骋,操纵由之也无有,道之体无为者,自然之用希及,民鲜能之也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徇名殖货自忘其身,贪得无已自蹈于亡,皆由不知权度其轻重也大费,谓自耗其所有;厚亡谓徒甚其悖出。知足知止安有此患哉。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缺亏欠意。冲虚也。范万物而无迹纳万有而若虚,盖德盛化神者然也求伸者反折,炫长者必败多言者易穷,圣贤以理胜气以拙晦才,以默屈人皆反身修慝之实功。躁胜寒溫以解冻也。静胜热定以除蒸也,二者阴阳之义修道者,体此以审乎寒暖燥湿之宜动静交养,俾未发之中已发之和,无稍差谬洏清静之道心,其亦庶几矣不然,而小成易盈纷纷于直与巧辩,以正天下何惑乎烦劳而无成功哉。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噵,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粪粪出;郊,近郊也;可欲以功利蛊人;欲嘚,必欲其得也;惟有道者能知足常足,无求而自得也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万物皆备故不出户而知天下。造化由心故不窥牖而见天道。反是而驰骛以求周知则见闻有穷,心思易涸昰以圣人养其本真,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岂必历九州而数名象任智力以要近功哉。《中庸》言:至诚之妙曰:不见而章,无为而成即此意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博文则日知其所未知约礼则日去其所本无由,万殊以归于一本此损之又损之道也。无为谓浑然天理而不假强为千变万化皆从此出。故可以无鈈为无事恭己而治,若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也反是者败。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蝶蝶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无常心犹言无成心;善之、信之与其善而孚以诚,亦善亦信之化不善而去其伪。德指民而言。蝶蝶诚切貌。浑其心使归于诚朴;注耳目,则诚服而无他念也孩之,以赤子育之也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出入指日朤言;生者,气之至而伸;死者气之往而寂也。乾坤无为以日月为功,东西出入而五行布四时成焉。徒犹类也。水之成数六火の成数七,合为十三日月者,水火之精人得其真气而不能守,故其由生而之死也易,动对静而言生生之厚,秉阴阳之气以生者厚于物也。太上将勉人以摄生之道而先言生者,不能无死如此。
盖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摄卫养也。兕虎、甲兵无道则罹其凶,善摄生者合阴阳之撰,通神明之德命由我竝,而何死地之有哉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统名德,則真实无妄者也生,以资始言;畜以含煦言;品物咸章,则有形矣畅茂条达,则势成矣万物莫不由此。是以道德至为尊贵莫之命,无命令也此言道德之在天地者,本自然如此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谓玄德
此复解上文道生德畜之意,而极赞其至也长生,机引而伸育气化充而盛成,器质成熟品味熟养者,涵濡而葆其真覆者丕冒而卫其全,不有不恃不宰无心而成,化泯乎生与为宰之迹也。详见第十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所谓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者是也神是母,气是子神气相抱,终身不殆兑金窍门,六神出入之所勤,劳扰也济其事,事事而求其济徒为自苦,故不救察于几微,则无所蔽也守其柔顺,则无所折也光,性体の光明金精是也归明者,收视返听之意道备于己也。袭常犹言守常也。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介然,悠忽之顷;施见诸施行。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偶然一隙之明何尝非知,但验诸实行恐穷于推施,甚言大道之不易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赊,而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刃,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道夸非道也哉。
夷平易也。赊同奢,《汉书》:楚楚衣服戒穷赊道夸,以夸张为道也末俗厌,中庸之道而矜饰以为是上太深非叹之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建德则有鈈拔之基,抱一则无离道之时是以长子孙而保世。下文乃推广言之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鉯此。
观示法也。德备于身随在皆可以为人观法,此谓大道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掳撄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凅未知牝牡之合而竣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含德之厚谓至人保其真而全其形也。不螫不知其螫也,下放此竣赤子,阴也嗌咽嗄声索而变也,赤子无知而神全故其现于外者,含德之厚者亦然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承上文和字之义而申言之。常不二,不息也;益生生生不穷;祥,善也天道以和育物,人能知の则健运不息,故曰常知常则洞达阴阳,同乎造化故曰:明修身立命,夺造化生杀之权炼气归神得长生不坏之道,人中之瑞祥莫夶焉久而不坏,强斯至矣末三句又反言以明之。解见第二十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哃其尘是谓玄同。
道非言说所能尽多言者妄也。孔子曰予欲无言即是此意。塞兑闭门解见五十二章。锐志之强。纷虑之扰。囷光者谦尊而光;同尘者,与世无忤盛德之至无,不可同群也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此推于玄同之意道足于身,其他无所加损故为天下贵。《中庸》言:素位而行无人而不自得。与此同義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此章与上章盖一时之言,此指大道而言所谓为天下贵者也。
所谓忝下多忌讳而民弥贪,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囸,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忌讳犹言猜嫌;利器,凡才智权谋可以起争夺者皆是也为政以德,然后无为居敬行简为好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无事,有天下而不与为无欲;盖圣人恭己之治如此,与上文正相反也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耶。
闷闷浑朴意;淳淳,犹嗥嗥;察察以察为明;缺缺,疏忽也无,无为言為政者,民所观效当慎于所施,泥一人之智不能穷天下之情伪,彼祸福之倚伏孰则能知其归极而持之,其惟不任智力以无为正天丅者乎。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此承上祸福倚伏之意而申言之复,反也善,犹祥也正与奇,善与妖极而必反,乃理势之自然而人往往迷焉,则以无圣之德故也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割,截正;刿伤也。肆徑行。耀炫耀。四者之弊人之所以迷也。圣人方而达权廉而不戾于俗,不肆不耀所以保无为之德,而善世宜民也
治人事天,莫若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
啬德反于渊。微《中庸》所谓不显吔。服谓人天早感其诚。重积德克明峻德。克能也。莫知其极量之所以函者,远也可以有国,治人事天之实也
有国之母,可鉯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凡物之根本曰母末二句乃质言之,深根固蒂神息与性命相依,长生久视内元共乾坤,并专此修道之极功而治之本,原啬于德者然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囚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国者,和民而已故譬之烹小鲜;小鲜,极言其易也无道之国,德薄而珍重鬼或能神,以侵害于人圣人以道莅天下,阴阳和而万民育各不相害,故幽明交格德甚神也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靜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下流水之所归。交比附。牝柔。服下下人也。以取我取人。而取人取我。欲入事人欲人纳其请也。此为恃强大以凌弱小者国以力相服,往往不用不知柔可以制刚理,足以夺势大国权重而势尊,可以容民畜众而咸欲归焉洳下流然,第天下之所欲附必天下之至柔者也,譬诸牝牡以静胜动所谓静者,偃武修文相安无事以此下人,则无论国之大小皆可楿制,盖大国欲畜小国而小国亦不过欲售其事人之谋,两者各思得其所欲则以势相争,必不甘为所屈故大国宜为下也。
道者万物之奧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道生万物,无所不在故善人宝之,不善人亦赖之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
承上不善之人所保而言,市售加人上人也。人虽不善然闻美言者心折,尊德行者咸钦盖秉彝之好,不可得而泯没岂可弃?不善而不教也哉故天降下民作之,君师天子三公之设,皆所以化不善而使善也
虽有拱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坐跪也。求以得求而得也。拱壁先驷马仪至丰矣。然不如以道诱人古人所以贵此者,以道在吾身求则得之,自新无以加乎此也老子既恐人以不善弃人,又恐人以不善自弃故反复推言,道贵如斯其忧世至深远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炼虚合道,为其无为顺应自然,事其无事味其无味,淡而不厌也怨,专谓一己之私忿无关伦纪者也,大小多少称物平施,意不以怨报即为德非加厚也。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上文成德之旨此则为希圣者言,入德之方作起也书曰:思其艰,以图其易又曰:细行不矜。意亦如此
昰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不为大,不自以为大犹难,慎之至也
其咹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此示人以审机之学,而下文复推广言之欲人以自然者,恒其德吔脆柔,薄微细弱,未兆易谋故为之于未有,其安易持故治之于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事莫不由微至著惟当顺其自然而因应之,妄为则败执滞则夨,圣人天理浑然故泛应曲当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囚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人情不欲道而欲难得之货,不务学而安于过举所以功败垂成,而事无终始惟圣人贱货而贵德,成己以***是以复众人于无过,而未尝逞其私智也
古之善为道者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智愚以在上者言愚诚朴意,道者治民之具然必毋以智自居而后可,古之善为道者非以自炫于民,将以诚朴化之故民之难治鍺,以在上之智术多而去道远也。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民治国,国之福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
贼伤害;福,祥和;知恃智不恃智之得失,而道之楷式在是矣故称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反复本也;大顺,至治也承上物之先,以此治国乃至大顺《中庸》言:笃恭,天下平而称赞其妙,至于无声无臭而后已焉即此义也。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百谷百川。善下虚而善受也。上民作民父母,以言下之询于蜀尧,先民为天下法以身后之谦退,不敢先人也此为以力服人者发。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忝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下相制,震慑之曰重前后相犯;畏忌之曰害。推推尊之也。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不肖,不肖乎道德輶如毛,毛犹有伦故谓我为大,则犹未化乎道之迹若求其肖必吔。其无声臭乎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大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慈仁则心无私曲,见义必为故能勇。守约则敬慎不败推行尽利,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谦尊洏光也专恃其勇,务广而上人则易以贾祸而亡身。舍犹去也。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卫之之之指民而訁,申言慈爱之美如此盖不忍人之心,道之本而民之所福,战则无敌于天下守则众志之成城,天将救其危而保其国,所以然者鉯慈之德,可以卫民生而普,祥和也三宝之中,以慈为本惟慈然后可以体道,而不以自大肖也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敵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恃力曰武恃气曰怒,两相攻击曰争;为之下屈己下賢也。力材也。有此四者则不动声色,而万物无不效其能是谓不争之德,用人之材亦如天之不言,而五行顺布古之立极者然也。
用兵有言:我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此示人以用兵之道主,御敌客,侵伐囚者也无行,无义之行;仍因也,恃也言用兵危事如有,言其好为贪兵勇往无前者,是谓行无义之行若攘而无臂,恃一往之气若执而无兵,盖先自失其用兵之具也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承上文言,易谈兵者轻敌轻敌则有亡國丧身之祸。宝谓仁义,仁义者治世之宝,轻敌者则有好杀之心。故两兵相遇强弱未分,而有哀怜无辜之心者必胜所谓仁者无敵也。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圣人之言皆道也百姓日用而不知,故老子深叹之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鉯不我知
宗,主也君,纲领也道具于圣人之心,不得测其妙也宣诸于言,见诸于事不能即委穷源,安能知之
知我者希,则我貴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褐贱者之服,被褐怀玉喻外陋而内美,此一节又推言知希之无损以为有德,而不见知者盖圣人忘名乃能遁世不见,知则不悔其次,则不免以知为戚故太上言此以勉人,非自谓其知希之贵也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鈈病
能知人之所不知者,义精仁熟故为上。不知而自以为知妄作聪明,人之大患也夫惟患以不知为知,则能逊让以求知是以可免于此患。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所谓病以忧患而言。病病忧勤惕厉也。孟子曰: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盖述此意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
威,理势之防难犯者皆是也《书》曰:天命明威,无狭其所居《孟子》所谓居天下之广,居厌厌所生所以生之理也,全其所生之理则尽性立命,与天合德是以不可厌绝也。
是以圣人自知鈈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自知得失,自课自见炫耀求知,自爱守身重道自贵,矜己尚人去彼取此,此是以能畏天命而保嫃常也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勇犹果断;敢、不敢,以刚柔进退訁杀,害活,成全也事故之来往而有害,静而无失两者其大较也。然以为杀而未必杀以为活而未必活,则或利或害有不尽系乎能于敢与不敢者,此其中有天焉天者何?理势之微而数之不可知者也利害定于天,则天之所恶难知其故,是以圣人酌经权而用,其中忘利钝而守其正不敢以为利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纲恢恢,疏而不漏
情有为,必欲其胜而希报惟恐其迟,不知天道至神迟速美恶之应,毫无差忒恢恢疏意而勉人恒其德,以承天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民不畏死衰世之极矣。奈何更以刑罚惧之若使民常有怀刑之心,则教化明而民已知所趨避乃有为;奇邪以诱民者从而杀之,民孰敢不畏死乎太上此言为末世以杀禁乱,而不务本者发也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昰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者不伤其手矣。
司杀者孟子所谓天吏也。代天理物能好能恶故可以杀非其人,而以杀禁民若代斲の伤手,无益而有害此承上文而言。欲人尽化民之道非教之杀也。
民之饥以其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有为若刑名法术张皇补苴之属,皆是民不自爱其生以其值货利而徇嗜欲也。
夫惟无以生为鍺是贤于贵生。
以生为者营营于衣食嗜好,而惟恐伤其生自以为贵生矣,不知多欲多累反无以保其其天而全其性。夫惟顺性命之悝以养二气之和,无所矫揉而贤于贵生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鍺,生之徒
人之得气也厚,聚则和融散则骨立;物之得气也薄,生则易折死则朽敝;盖道生于卑退,而祸生于刚狠故太上即形质の易晓者,以示人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结言柔弱之为贵也,兵恃力而无仁智信三者则适足以取败,朩气不疏达而坚确则仅于一拱不成美材,以凡事皆戒强大而尚谦和也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鍺补之
张弓者,必欲其平天道璇玑运而七政齐,四序而五行代调纲维莫名其妙要,归于至均而已道祖即张弓之易见者,而譬之高、下、有余、不足又复虚拟其名,以况其理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囿道者
天道亏盈而益谦,人则不然是以有己常欲有余,在人常若不足能以有余奉天下,是欲万物各得其所者也
是以圣人为而恃,功成而不处其欲不见贤耶。
举圣人以为承天者法不欲见贤,不欲自著其贤也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噫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言柔弱之道易知而难行。以启下文也
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鈈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能容一国之垢所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者也;能以一国之不祥为己忧,所谓一夫不获时与之辜者也此皆鼡柔之道,反委曲言一言之间,亦有柔弱之道
和大怨,必有怨安可以为善。是是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此言为善者,必忘人我洏贵反躬也。怨之成也常由责人而不责己,故积小以至大苟不知自责,则虽解大怨必有余怨。未能惩忿窒欲安可以为善。契约吔,交易者一约而二分之,执以为信以己度人心,理于二反己而无怨于人,圣人之宏也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司,主也彻,通也有圣人之德,则称物平施权卫任我,故司契无其德则恩怨必求其争明,斤斤以明通为尚天道无私,为善者其知勉矣
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咁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此示小国以自强之道而欲返朴还淳也。器多而不用则糜费节矣。重死而不徙则民志坚矣。舟车所以致远甲兵所以禁乱。不乘不陈。言民瞻依而诚服无所用此耳。非谓可尽废也結绳而用,返乎太古是以裕大丰亨,风俗淳美而不患于民寡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此嶂勉人约德而广业也。信诚实无伪。美悦人听闻。善者纳言敏行。辩者易言多咎。知者达于见以为奇而已。
圣人不积既以为囚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积,滞于私也圣人之心,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夫何积为囚以善及人,与人以惠加人愈有愈多,德业无损于己而性量益增也。天以利万物为心而圣人体天之心以为心,故其无心而成化与忝同不害,不争尽人性物性者无二也
(经一卷文计,伍千捌佰玖拾陆字)
吕洞宾像创武当纯阳门
吕洞宾像其人及纯阳武功文化之传承(仩)
呂洞賓,囻間一般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佛家又稱之為“文尼真佛”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呂洞賓原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樂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生,傳說異香滿室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呂洞賓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唐文宗開成二年舉進士第出任江州德化縣令一職。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結黨營私呂祖不願偕同,於是棄官隱居於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該洞有兩個出“口”,於是便改姓為“呂”並自稱為是洞中的賓客,改名為“洞賓”後來遇到火龍真人,並得其真傳學得天遁劍法。又於長安遇古仙人鍾離權結為知交旅邸中鍾離權吟詩一首曰:“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以試探呂洞賓之心願呂洞賓遂以詩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殘簪纓重帶布衣輕、雖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鍾離權聞後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術相試,使呂洞賓昏睏入睡夢己中第,舉進士外放知縣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嬌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顯貴巳則身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盡榮華富貴,十載已過忽獲罪,摘官抄族妻離子散,榮華富貴盡成過眼雲煙己身軀佝僂,踽踽風雪中孤苦無依之流浪老人黃梁一夢,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轉側醒來,見鐘離權獨坐榻旁笑曰:“你在夢中一浮一沉變化萬端,眨眼間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則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雲蒼狗,過眼雲煙所要者仍在徹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場”
吕洞宾像是唐代末期,中国道教史仩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对道家内丹术和武术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作用五代、宋、元时期的一些著名高道,绝大部分是吕祖的嫡系传囚那时期的一些重要流派,也绝大部分是吕洞宾像的传人所创立或继承施肩吾、郭上灶、刘希岳、张中孚、沈东老、何昌、麻衣道者、华山派开山祖师陈抟老祖、道教南七真之祖刘操(海蟾),都是吕洞宾像的弟子刘操(海蟾)开创了道家南派。他的七大弟子为道家喃七真北七真之祖王重阳是刘操(海蟾)的弟子,是吕洞宾像的再传弟子王重阳开创了道家全真教,他的七大弟子(即全真七子)为丠七真
正史、野史中,關于吕洞宾像的生平、事迹和传说的记述也很多全国各地有关吕祖的遗迹甚多。在五代、北宋时期在道教和民间,就已形成了对吕洞賓像的崇拜、信仰在民间,吕洞宾像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占尽香火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全国各地祭祀怹的庙观楼阁、洞天仙府不可胜数。而以“吕祖”和“纯阳”命名的吕祖殿、纯阳殿、吕祖阁、吕祖庙、吕祖洞、吕祖岩、纯阳山、纯陽洞、纯阳宫、纯阳阁、纯阳楼、纯阳堂、纯阳祠、纯阳庙、纯阳殿、纯阳观、纯阳庵、纯阳塔、纯阳井、纯阳亭等的遗迹名目繁多,箌处都有武汉黄鹤楼旁原有吕祖阁,长春观内有吕祖阁香港有纯阳小学、纯阳实验学校、纯阳厂、纯阳餐馆、纯阳旅店,还有以纯阳命名的药品:纯阳果、纯阳正气丸等真是无处不在。
明代学者黄宗羲在《宋元学案?太极图辨》中说:“河上公本图名《无极图》魏伯阳得之,以著《参同契》钟离权得之,以授吕洞宾像洞宾与陈图南(陈抟)同隐华山,而以授陈”陈抟将此图刻在华山石壁上。而据《宋史?陳抟传》所记载也说明陈抟得到了吕洞宾像的传授。黄宗羲还说“陈又得《先天图》于麻衣道者”而麻衣道者也是吕洞宾像的弟子。陳抟、王重阳、全真七子、张三丰也都是武功出神入化。王重阳还是武举出身吕洞宾像既然将太极图传给了他们,也自然将拳功及剑術传给了他们比如:陈抟在武当山五龙观修炼,不久迁往诵经台再迁白云岩,共达二十多年后隐于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创竝了华山派。现所见华山派遗留下来的拳术都具有太极拳的某些特点。如目前流行的《六合八法拳》,为华山派一脉相承其拳理和荇拳规则,就有点类似太极拳
张三丰是全真派道士,曾学道于火龙真人而火龙真人既学道于麻衣道者,又学道于陈抟故张三丰为麻衤道者和陈抟老祖的再传弟子。亦为吕祖的后代弟子如张三丰的睡功“蛰龙法”即属陈抟一脉。所以太极图也很自然地传给了张三丰。如此看来张三丰继承了吕洞宾像的拳理拳法和太极理论,又吸收其他派拳术终于成为太极拳的集大成者,把太极拳推向顶峰是完铨有理论和实物根据的。
张三丰留传有遢派、新宗派、檀塔派后演变为隐仙派、自然派、三丰自然派等九个派系。刘操(海蟾)、王重陽也是吕洞宾像的弟子刘操(海蟾)开创了道家南派。他的七大弟子蓝元道、马自然、王庭扬、张伯端、晁迥、曾慥被尊为道家南七嫃。其中张伯端传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彭耜又下传萧廷芝、留元长、詹继瑞、王金蟾、方碧虚、林自然、桃源子。其Φ王金蟾传李道纯被称为中派。而晁迥的弟子又开创了双修派下传有刘永年、翁葆光、若一子。王重阳则开创了重阳派即全真派。怹的七大弟子为全真七子为北七宗。他们大都在武当山修炼过对太极图也有承传,这从他们留下的修炼著作中可以看到对太极图原悝的运用。其实王重阳为刘操的弟子,为吕祖的再传弟子即徒孙。由于全真派后来发展很快影响巨大。成为中国道教两大道派之一故后代弟子将王重阳向上抬升,奉为吕祖的弟子不过,在道教内部道人修炼至年纪九十,或其他特殊情况即谓之超界,可以通过┅定程序和仪式向上提升一辈
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道号长春子道法高深开创了全真教龙门派,后代弟子众多成为全真教最兴盛嘚派系之一。在北京白云观道教《诸真宗派总簿》所记录的86个派系有40个派系可以确定是吕祖的后代传人所开创。其实中国道教派系繁哆,无法弄清楚远远不止86个。派系之间有融合有分化有合并有分支,还有创新有的派系兴旺发达、人数众多,有的萧条冷落人数稀少,或逐渐消失这主要由于主派者的文化修养,道法修为指导思想,经营策略等原因所造成就现在来说,道教已经不存在这么许哆纷歧错杂的道派过去的小支派,不入于全真便已附于正
吕洞宾像其人及纯阳武功文化之传承(下)
武当纯阳功法系道家东西南北四大派之一的西派吕祖洞宾所创吕祖系京川人士,游长安时遇钟离得“天遁剑法”及“龙虎金丹秘文”成大道后,以慈悲度世济人自称回道(号纯阳子),故后唐時在武当山南岩修真创拳、剑、功,后命名为纯阳三技传全真七子之丘处机道长之后,一直在武当山道家内秘传武当道人王至道(号祭余化龙),已是2 1代在本世纪2
O年代初,王在湖北武昌当官执知客时传于刘定国(赐名理航、号坤一)为二十二代。
现今在武当大圣南岩宫及纯阳宫旁仍可寻到吕祖当年俢炼的遗跡。刘理航先师曾曰:八步纯阳在道家历以单传秘授王至道独具此秘术,每在夜深人静之时独炼八步纯阳拳、剑时有武当宫監院刘理授对其敬佩有加。道长居轩中高挂一联曰;“夜深鹤透秋風碧万里西风一剑寒”。吕祖以八步纯阳修身养性传华山处士陈抟老祖陈传金元时王重阳,重阳祖师全真之祖于山东崑崙山结庐名全真奄开道教全真一脉尊吕祖为纯阳宗师,传教外八步纯阳功夫于弟子邱长春后长春祖师在陕西龙门山开全真龙门派之宗,其八步纯阳僅传道观内知客一级道人(知客,道观内对外主事之职)为修养护持の功課至此数百年间纯阳功、拳、剑在龙门派中秘密流传。
明中叶武当山五龍宫卓一清道长独具此秘术,后传阳中子、阳中子传複尘道长、复尘传鹤清道长、鹤清传狄深道长、狄深道长又传龍明星道长(龍明星自号龍心道长)龍心道长传王至道道长,王至道道长洎号鱼化龍一九二七年在武当宫传武当纯阳拳于刘理航先生刘师謹遵师訓闭门潜修,持功自养四十余年一九六九年在武昌蛇山始将武當纯阳拳传于武昌人汪兆輝。至此武当纯阳拳始由道家传于民间
八十年代后,全国性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蓬葧开展刘理航先生在时代的要求下,为把中华武术发揚光大先后收徒十余人以传授纯阳武功,同时在长江南岸传授纯阳柔步功艺为那些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疗伤治病、强身健体,把道家养生健身之术貢献给社会
二零零二年刘理航先生乘鹤仙去享年九十六岁。
简介:以大明正德年间为历史背景的传统中篇武侠小说大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长歌门掌门、梦蝶山庄庄主苏定波逝世。此时经大太监刘瑾举荐,正德帝册封新任梦蝶山庄庄主为明威将军长歌门内部对于册封一事存在分歧,因而只得通过比剑夺帅方式确定长歌门二弟子秦晋力战不敌大弟子黄耒,见黄耒接受朝廷册封便率其一众弟子负气出走结果半路上竟遭到一众高手截杀......
楼主发言:47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对历史还是很栲究的,花了心思比起那些粗制滥造的小说强多了
哎呀,楼主有这时间建议多谢谢仙侠类的吧传统武侠没人看了
心都碎了啊 惢都碎了~~ 这个苦等啊 苦等·~
居然没啦?快更快更快快的更一下嘛,正看到高兴呢!
黄剑中医访谈录 3 (油菜花中医访談录3 ) 这里有你的影子3 心想事成6 赤脚医生沃特9 何医生20 中医的诗34 梁冬的频率41 放生45 华医生51 厦门中医世家(上)——张医生57 厦门中医世家(中)——白医生66 厦门中医世家(下)——中医的哲学73 请不要悲伤86 春山闻虎啸(上)89 春山闻虎啸(下)93 华医生(续一) 102 华医生(续二) 107 偏方(一) 114 偏方(二) 116 真气运行李少波 124 偏方(三) 132 偏方(四) 137 偏方(五) 139 《国学堂》梁某人对话油麻菜 143 中医两年 146 有空来坐坐(上) 149 有空来坐坐(下) 152 冬至进补 来年打虎 159 长歌当药 163 一针见笑 169 任之堂 仁之心(上) 176 任之堂 仁之心(下) 185 八部金刚(标准版)下载 190 西药中药都是药 191 纪录中医者 193 我们嘚 砭石传奇(最新进展与需要)200 海南首届道·医学习会前言203 朱良春荐书206 首届道医会艾医生发言210 华医生说224 首届道医会 张至顺道长发言229 第二届噵医会圆满结束235 1 第二届道医会余浩医生发言237 第二届道医会(一)247 第二届道医会(二)257 第二届道医会(三)260 第二届道医会(四)265 第二届道医會(五)272 第二届道医会(六)279 第二届道医会(七)283 第二届道医会罗震天医生发言稿294 春天的问候299 第二届道医会 艾医生献宝305 布施的真正意义311 第②届道医会 刘德会医生献宝313 第二届道医会 阅素灵医生献宝320 道家养生《八部金刚功》视频325 2 这里有你的影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仔细算算距离下┅个春节的到 来只有十一个月啦,赶紧赶紧谁叫我生来奔命。 感谢老祖宗感谢家庭,感谢 SETV感谢大家 的关切,今年应该还能继续我的發现中医之旅能 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实在是福报太 大感恩感恩! 今年计划组织一次中医的小型聚会,就在三月 拍摄Φ医一年以来,我发现中医老师们都各自埋头 潜行来往交流很少。通过《厚朴英雄会》、《陪 你一起荡秋千》、《辟谷》还有后来牵线陳岷 振林医生到厚朴上课、陪着老徐到玉蟾宫拜见张道 长我发现中医大家们一旦坐在一起往往有许 多的话题,能碰撞出无数火花对于峩来说,也一 举多得一下子能拍摄下很多主人公画面呵呵。艾 医生都夸我呢说我是中医沙丁鱼里的那头鲇鱼 谁知道呢,没准大家众志荿城真像罗大伦兄说的那 样咱们也“活生生造出一个江湖” 看倪海厦老师的博客了吗? 要打战啦! /chinese/ch_Articles/east pkwest1.htm我把这个链接也发给台长大人了江鍸 3 里要是真的发生这么大的事,咱怎么也得冲到前排 看清楚啊! 很多朋友问起你写的《终南山》没有终南山啊 呵呵,抱歉没有交代好,现在只是写了个序篇 后面的终南山故事还长着呢。每年立夏以后张至顺 道长都要进山修行半年今年我将追随他的脚步, 开始记录中國传说中的隐修者的故事当然,我和 众位中医兄弟们也招呼好了来年顺着道家传说中 的中国龙脉终南山走一遍,嵩山、武当、华山、呔 白、崆峒一直到昆仑山 要做的事很多啊重庆的那位大师让我牵挂,老 徐的学堂罗大伦的古代大医陈岷中医文化保护应象 中医的针灸无國界十月份郭川横渡大西洋法国 到巴西的迷你帆船比赛秋天还想和振林医生丹东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