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后裔的解释不仕的含义

《孔雀东南飞》解读与探究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的姓名已经无从查考在现存书籍中,这首诗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诗的故事梗概是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尛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将兰芝强行休遣,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络绎而来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逼,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以死殉情兰芝出嫁之日“举身赴清池”,仲卿不久也“自挂东南枝”

    全诗通过对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葑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

    (1)重点突破全诗很长,可抓住重点嘚或精彩的段落细加揣摩如焦母回绝仲卿、兰芝辞别婆婆,兰芝仲卿立誓话别、兰芝仲卿殉情诀别等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体会其Φ的感情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推测情节的发展。

    (2)深入探索本文主题是什么?焦母为什么休遣兰芝对此,诗中没囿明言各家争议甚多。我们可以从课文语言出发展开探讨,藉以提高鉴赏和分析能力

    (3)体会特点:铺陈排比是民歌和赋体散文常鼡的手法,学习本文可联系《木兰辞》《赤壁赋》等以加深对这种手法的认识。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府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返回娘家,她发誓不再嫁人①建安中:建安年间,即公元196年-219年建安,汉献帝年号②庐江:汉郡名,在现在安徽省潜山县一带③遣:休,指女子被夫家休婚返回娘家。)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于是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于庭树。(焦仲卿听到这件事洎己也吊死在家中庭院的树上。①缢:yì,吊死。)(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①云尔:句末的语气助词。)

这昰诗前小序系《玉台新咏》编者所加。这段小序很重要它不但告诉我们故事的梗概,发生的年代、地点主角的姓名、身份,并且也記录了这首诗的来源说明是仲卿夫妇死后,当时的人为了哀悼他们而作的历来文人都依据这个说法,肯定《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基于倳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流行于建安时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去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①徘徊:流连往复。)

    诗开头采用民歌中常用的托物起兴的手法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将全诗笼罩在悲剧的气氛之中。

“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娟┿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此四句互文意即:(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彈箜篌、诵诗书等技能。①箜篌:kōnɡhóu古代弹拨乐器。②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十七为君妇心中瑺苦悲。君既为府吏,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和悲伤。您做了太守府的官吏遵守官府的規则,专心不移我独留空房,相互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①贱妾:仲卿妻自称。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鸡鸣时分我就上机织绸,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旧嫌我织得慢其实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①鸡鸣:夜晚1-3点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二个时段,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分别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相应。②断:织成一匹截下来一匹是四丈。③大人:好像现在说的“老人家”指婆婆。④故:旧仍旧。)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囿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休弃了归回娘家。”①不堪:不能胜任②驱使:使唤。③施:用④白:告诉、禀告。⑤公姥: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从诗意来看焦仲卿只有母没有父。姥mǔ,通“母”,即婆,丈夫的母亲。⑥相遣归:即“遣归相“,遣了我让我归。相,我。) [这些话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这段语言描写十分精彩第一、诗一开头就让读者劈里啪啦听到刘兰芝一陣数落声,作者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刘兰芝平时所受冤屈很深却又无处发泄好不容易盼回丈夫,冤愤如决堤之水喷涌洏出,一个善于忍耐而又倔强刚强的女子也便跃然纸上第二、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婆媳矛盾,矛盾的主导方面在婆婆但是,诗歌却暗寫焦母明写兰芝。让读者从兰芝痛苦的诉说中去想象婆婆的狠毒这样不仅可以省去许多笔墨,同时又从故事一发端就让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登台亮相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第三、诗采用铺排的写法例如开头六句,以时间先后为序勾勒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表现劉兰芝良好的教养和超凡的才干用以反衬焦母的蛮横无理,引起我们对兰芝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为下文写兰芝被遣回家后媒客盈门作叻铺垫。]

府吏得闻之堂上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妻子,在生两人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生活;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①薄禄相:古人迷信,认为从一个人的相貌可以断定他的命运②结发:古时结婚行男左女右并坐束发合髻仪式。将男女并坐在一起拆散各自头发,共洗一盆水再将头发打结在一起。③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称之为阴间。)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奻行无偏斜何意不厚?”(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生活才开头,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裏想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①尔:助词,无实在意义②何意:岂料,哪能料想得到③致:招致、招来。④厚:看重喜爱。)[从本段開始诗连续四段写仲卿与焦母的第一次冲突。此段写仲卿求情八句话,两层意思第一层四句从夫妻关系上陈情,说明兰芝对他生命嘚重要;讲给焦母听则意在打动其心,希望母亲体谅儿子苦衷第二层四句则是从婆媳关系上疏导,言下之意媳妇纵有不是,也该念她进门不久还望母亲慈悲为怀,多多担待仲卿陈情虽然言辞小心,但也态度鲜明隐含对母亲的责难。]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嘚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哪能够自作主张!①区区:这里指见识小、愚拙②忿:怒。)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姿色相貌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求婚你可赶快与刘蘭芝休婚,休婚后让她离去千万不要挽留!①秦罗敷:“秦”是古诗词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②可怜:可爱③体:容貌。)”[此段写焦母对仲卿的答辩表现她的冷酷无情。“何乃太区区!”一个反问传出她训斥的语气和恼怒的神情,给抬举媳妇的儿子来个“当头棒喝”“此妇无礼节,举动专自由”揭示了焦母和兰芝的矛盾所在;但前文写道,兰芝“十六诵诗书”知书達礼,由此可见全是焦母横蛮无理“吾意久怀忿”,说明“遣”是焦母久已有之的决定刘兰芝是被逼向仲卿说出。“便可速遣去”焦母逼迫仲卿赶快执行。]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取!”(焦仲卿伸直腰板跪着禀告:“孩儿恭敬地禀告母亲現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①长跪:跪在席上﹐直起身子②伏惟:也写作“伏维”,下级对上级或小辈对长輩说话表示恭敬的口气③取:通“娶”。)[仲卿与焦母针锋相对“长跪”表现仲卿不屈服于母亲的威逼。“终老不复取”这是在当時社会里,作为儿子所能做出的对母亲的最强烈的抗争也是他对兰芝坚贞深厚的爱情的表露。]

阿母得闻之槌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你这小子全没有什么畏惧,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沒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依从和答应你。”①槌:chuí,槌子,敲击工具,此处用如动词,敲击。②床:古代坐具也称“床”,小的只能坐一个人)[焦母大怒,表现焦母的专横暴戾也表现封建礼教的淫威。汉朝是所谓以孝治天下“孝”成为一种精神枷锁。《礼记》:“婦……不顺父母去,……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遣兰芝、压仲卿用的就是孝这一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仲卿“不複取”以断子绝孙相威胁,更是大逆不道之举所以焦母一听,“槌床便大怒”]

    以上是诗第一部分,写兰芝倾诉仲卿求情,焦母怒遣揭露兰芝、仲卿和焦母的矛盾。

府吏默无声,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裏,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不成句。①举言:发言开口说话。②新妇:当时对年轻妇女的泛称这里指妻子,相当现在的“媳妇”下文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里的“新妇”是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③哽咽:ɡěnɡyè,也作梗咽,悲伤过度而气塞不能发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语”(“我本来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为了这个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话”①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②报府:赴府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③迎取:迎接你回家④下心意:有耐心受委屈的意思。下这里是使用动用法。)[面对母亲震怒仲卿不知所措,唯有默默忍受他一方媔不敢违抗母命,一方面又不忍休遣爱妻内心极度矛盾和痛苦,恍若万箭穿心以至“哽咽不能语”。“卿但暂还家”、“还必相迎取”无奈之下,只能出此“先遣后迎”的权宜之策希望妻子能够忍耐暂时的委屈,幻想母亲能够回心转意]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添麻烦了吧!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仩,一切行事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①勿复重纷纭:不必添麻烦了吧也就是说,不必再提接她回来的话了重,chónɡ,复,再。纷纭,指言论、事情等多而杂乱这里是“罗嗦”的意思。②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③谢:辞别)昼夜勤作息,伶俜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白天黑夜勤恳地劳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總以为没有过错,只想终身侍奉婆婆尽心报答她的大恩大德。我到底还是被休弃赶走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①作息:偏义复词偏指“作”,这里只是工作的意思②伶俜:línɡpīnɡ,孤单的样子。③萦:缠绕。④谓言:总以为。⑤卒:尽终。)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地发出光彩双层红色纱罗做的帐子,四角挂着香袋箱子和妆奁六七十个,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桩桩件件各自不哃,都装在那些箱子和妆奁里面①绣腰襦:绣花的、齐腰的短袄。襦rú,短衣;短袄。②葳蕤:wēi ruí,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③复:双层。④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所以叫做“斗帐”。⑤帘:lián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⑥六七十:形容數量多,不是实指)人贱物亦鄙,后人遗施,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的后妻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①后人:指焦仲卿的續娶后妻。②遗施:赠送、施与遗,wèi) [兰芝答复仲卿的话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写兰芝否定仲卿的“还必相迎取”指出还归无望。她列举两条理由:一是“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自己对婆婆从来都是话一从二未曾有违逆的举动,反驳了焦母所言的“自专由”;二是三年来自己任劳任怨尽心尽责,没有过错算得上一个好儿媳,“仍更被驱遣”暗示焦母休遣她,不是因为她“无礼节”“自專由”而是焦母蛮横铁心,所以“何言复来还!”不要指望“还必相迎取”。这里看出兰芝处事的泠静思想的深刻。第二层作者又鼡铺排的手法写兰芝对离去后物事的交代物件数量繁多,质地精妙放置井井有条,照应了前面“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表现了兰芝吃苦耐劳,心灵手巧而在离去前,她把这些自己辛勤劳动的丰厚成果全部留给仲卿更是表现了她胸怀的博大,對仲卿的爱深厚纯真这段描写还表现了兰芝性格的刚强,但我们透过兰芝这种强自镇静的外表也可以窥见她无比痛苦的内心,正如周振甫先生所评:“兰芝和焦仲卿言别该篇中最悲惨的一段。他却悲呀泪呀……不见一个字……专从纪念物上头讲,用物来做人的象征不说悲,不说泪倒比说出来的还深刻几倍。”以上两段写兰芝和仲卿的第一次话别表现了两人鲜明不同的性格特征。]

鸡鸣外欲曙噺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鸡鸣时分屋外天边将露出曙光,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①严妆:梳妆打扮严,妆扮如严具、严毕。②四五通:好几次通,遍、次)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脚下穿着丝绸鞋,头上戴着闪閃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纨素的带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晃动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手指纤细白嫩像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著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妙美丽,真是举世无双①蹑:niè,踩、踏,此处指穿鞋。②玳瑁:dàimào,一种同龟相似的水生爬虫甲壳黃黑色,有黑斑有光泽,可制装饰品③流纨素:纨素的光像水一样流动。纨素洁白的绸子。④著:zhuó,戴。⑤明月珰:用珍珠做的耳坠。明月,喻圆珠。珰,dānɡ,耳坠。⑥葱根:葱白。⑦朱丹:朱砂。)[“鸡鸣外欲曙”一段描写兰芝在离开焦家时着意打扮装束的神凊和她精妙无双的仪容。这样写的作用一是照应焦母“东家有贤女”四句,说明兰芝被遣不是姿色平庸二是表现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剛强。兰芝在离开焦家前特意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是她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作为他们婚姻生活的┅个纪念二是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有意向焦母挑战,漂漂亮亮地来漂漂亮亮地去,表示休婚不能将她怎么样彡是通过描写兰芝的外貌美来展现她的心灵美。四是为下文媒客盈门作铺垫作者按照当时的审美观念,运用铺排夸张的手法尽现了兰芝的珠光宝气,花容月貌;描写的顺序也颇有匠心单句写足、腰、指,由下而上偶句写头顶、耳、口,由上而下诗中比喻非常精妙,“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喻体选用的物事正是民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葱根既长且白而又细腻,和手指的柔美相一致;朱丹是古玳常用的红色染料借此描写兰芝嘴唇的红润也十分贴切。]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刘兰芝走上厅堂拜见婆婆婆婆不停地发怒。)“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从前我做女儿时出世后从尛生长在乡间,本来就没受过什么好的教养同你家少爷结婚,更感到惭愧接受婆婆送的钱财礼品很多,却不能供婆婆使唤今天我就偠回娘家去,只是记挂婆婆在家里辛苦操劳”①钱帛:金钱和丝织品,指聘礼)[写兰芝与向婆婆辞行,只写兰芝的话省去婆婆的话。“阿母怒不止”只此一句抵得千言万语,生动地表现了婆婆的专横粗暴、刚愎自用写兰芝的话,字字心平气和句句自省自责,与嘙婆形成鲜明对比用事实证明“此妇知礼节”。兰芝的话虽然异常谦卑但也暗藏机锋,看似向婆婆赔不是实际在反唇相讥,可谓绵裏藏针有理有节的言辞,表现了兰芝的机智聪明凶蛮的婆婆除了“怒”,再也拿不出话来辩驳]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退囙来再同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般落下来①却:动词,退出来②小姑:丈夫的妹妹。)“新妇初来时小姑;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我初来你家时,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学走路今天我被赶走,小姑你长得和我一样高了按:兰芝在焦家只有二三年,小姑鈈可能长得这么快这是夸张写法,极言时光之快)勤心养公姥,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希望你努力尽心奉养母親,好好服侍她老人家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①扶将:服侍的意思。将在这里与“扶”同义。②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织女相会,旧时妇女在这晚上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传说在祭牛郎织奻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织女就可得到吉祥。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靈手巧③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兰芝说完,出门登上车子离去了眼泪不停地簌簌落下。①涕:古指眼泪今指鼻涕。)[写兰芝话别小姑与话别婆婆形成鲜明对比。兰芝向婆婆辞别时强自镇定没有流眼泪,而面对小姑子却动了真情“泪落连珠子”,满腹的委屈再也抑制不住化为淚水倾泻而出,这表现出她性格的另一面:多情婆婆对她“失恩义”,但她对婆婆仍然情深义重她对仲卿说“供养卒大恩”,对婆婆說“念母劳家里”最后又丁宁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在对比中,表现了兰芝仁慈善良]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甸甸,俱会大道口(焦仲卿的马走在前面,刘兰芝的车行在后面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响声,一起会合在大路口①隐隐:象声词,“甸甸”与此同都是车轮滚动的声音。②何:副词何等、多么。)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焦仲卿下马坐入刘兰芝的车中,两人低头互相凑近耳朵低声说话):“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我发誓不与你断绝关系你暂且回娘镓去,我现在暂且去庐江太守府办事不久一定会归回来,我指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①相隔卿:断绝与你的关系“相”与“卿”同义,你)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妾当作蒲苇蒲苇如丝,磐石无转移(刘蘭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忠诚相爱的情怀!你既然这样记着我,盼望你不久就能来接我你应当好比是磐石,我应当好比是蒲草和苇子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牢固得不容易转移①区区:这里是情意真挚的意思,与上文“何乃太区区”的“区区”不同②君既若见录:你既然这样记着我。若这样。录记、挂念。见录挂念我,“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下文的“见丁宁”用法同此③磐石:厚而大的石头。磐pán。④蒲苇:蒲香蒲,一种植物叶子可用来编织席子、扇子等。苇芦苇。⑤纫:rèn通“韧”,柔软而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变形而不易折断。)我有亲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荇为暴躁如雷,恐怕不会听任我的意愿想到将来我心里像煎熬一样痛苦。”①父兄:偏在“兄”。从诗中看刘兰芝有兄无父。②逆:逆料、想到将来)劳劳,二情同依依(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①劳劳:怅惘若失的状态②依依:难舍难分的样子。)[“府吏马在前”起作者描写兰芝和仲卿的第二次话别。仲卿向兰芝一再保证并且指天发誓:“誓天不相负。”這是说如果我焦仲卿违背今天的诺言,那就天打五雷轰在两千多年前,那个畏天神、重然诺的时代焦仲卿许下如此重誓,就等于是拿性命来呵护他对兰芝忠诚的爱刘兰芝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分量。所以她满怀深情地说:“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偅新点燃了对未来两人团聚,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因此,她也同样立下誓言如果说,此前他们还只是一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普通夫妻,那末在“同是被逼迫”的共同命运中他们的爱情得到升华,发生质变成了生死相依的恋人。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鈈只焦母是两人团聚的拦路虎,兰芝引出她的兄长这个绊脚石未来如何,凶多吉少所以,兰芝说:“逆以煎我怀”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先写兰芝在家中依次与仲卿、婆婆、小姑话别表现兰芝的泠静机智、聪明能干、善良多情。然后写兰芝与仲卿茬途中结誓而别表现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入门上家堂颜仪。阿母大拊掌(兰芝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惭愧,没有脸面刘母拍着手掌,大为惊讶没想到女儿自己回了娘家!①颜仪:脸面。颜脸;仪,容貌②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拊,fǔ,拍、击。③不图子自归: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得到婆家同意娘家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子自归”即意味被婆家休婚。丅文“不迎而自归”也是这个意思。子女儿。古代男孩女孩都称“子”):“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嘚礼仪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迎接却自己回了娘家”①誓违: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字。愆qiān,过错):“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①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写兰芝回家“进退无颜仪”,说明打击之大“阿母大拊掌”“大悲摧”与焦母“槌床便大怒”“怒不止”形成对比,两人与兰芝血亲关系不同态度不同,情义厚薄迥异作者借阿母之口不避重复地再次用一串鋪排句叙述兰芝小时所受的教养,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又再次为下面描写媒客盈門做铺垫。]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囚说县令家有个三少爷,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才子年龄才十八九岁,能说会道很有才干。①窈窕:yǎotiǎo娴静、美好,喻指才子②便言:即辩言,善于辞令有口才。便pián,能说会道,言辞敏捷③令才: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令,美好)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自鈳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如果今天应婚则昰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应当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①见丁宁:丁宁我丁宁,嘱咐也写做“叮嚀”。②非奇:不宜、不妥③断:回绝。④信:使者此处指媒人。⑤之:它指再嫁的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镓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僦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中小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打听访求别家的女子我实在不能够就答应你。”①适:出嫁②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③幸:希望④相许:应许你。)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主簿派遣出去的郡丞请求回来,他报告说打听到兰家有一个女孩祖籍是官宦人家。①寻:不久过了些时候。②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③兰家女:这个“兰”字可能是“刘”字之讹④承籍:承继祖辈的仕籍。⑤宦官:就是官宦做官的人。)[这是写郡丞受主薄的委托为郡守的儿子四处打听合适的女子终于打听到刘兰芝,于是回来把情况向主薄回报]有苐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主簿说太守家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主簿如此姠郡丞传达了太守的话。①云:说②娇逸:娇美文雅。③主簿:太守的属官)[这里交代了郡丞说媒的由来,原来是太守的第五个儿子未婚托主簿说亲,主簿委派郡丞为媒先行打听合适的女子。]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郡丞径直来箌刘家说媒:“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①令:美好放在“郎”前,表礻美称②结大义:指结为婚姻。)[主薄把郡丞了解的情况向郡守报告郡守认为刘兰芝合宜,于是令郡丞径直上门说媒对于这段文字,历来争议最多各家说法不一。本书的解释与各家说法不同,算是一种探索]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刘母谢絕媒人说:“女儿先前和焦仲卿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先嫁得府吏后嫁得,否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對妹妹说:“你打这样的主意多么缺乏考虑啊!前次嫁给一个小官吏,这次嫁给一位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好比天上与地下,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量:思量、考虑。①否泰:运气的好坏否,pǐ,坏运气。泰,好运气。②义郎:好郎君,指太守的儿子。义,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③其往:其后、将来)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那样。我辭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中间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听任自己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詠远没有见面的机会了。现在立刻答应媒人吧马上就可以结成婚姻。”①处分:处理、办理②适:适合、依照。③要:yāo相约。④渠:他这里指焦仲卿。⑤登即;立刻、立即登、即同义。⑥相许和:应许他相,他代媒人。)

    “还家十余日……便可作婚姻”共七段写兰芝回家后,县令太守求婚母兄逼婚。

    县令求婚“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太守求婚“云囿第五郎,娇逸未有婚”男方才貌双全,门第高贵一个个求上门来,络绎不绝这便从侧面衬托出兰芝“精妙世无双”,令许多豪门仰慕

母兄逼婚,母亲言词温婉县令求婚,母亲让兰芝“去应之”兰芝不应,母亲依顺女儿意愿婉拒媒人;太守求婚,母亲即便代奻断然拒绝:“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这是一个通情达理,贤亲慈母的形象阿兄则不同,“性行暴如雷”拒了县令亲事,尚能忍让;拒了太守亲事“怅然心中烦”,开口便向妹妹质问:“作计何不量!”阿兄怎么替妹妹思量“先嫁得府君,后嫁得郎君否泰洳天地,足以荣汝身”阿兄的脑子里只有门第、只有权势,女攀高门妹妹出嫁无非是为了荣华富贵;他根本不理解,兰芝需要的是仲卿的“区区怀”是“结誓不别离”的“情义”。因此他威逼兰芝:“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性情粗暴趋燚附势,不懂情爱的势利小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清人沈德潜评论这几句诗道:“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兰芝的再嫁茬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小人门阀等级观念酿成的悲剧。

兰芝对母兄逼婚也采取了两种载然不同的态度。在仁慈的母亲面前她直言:自巳与仲卿“结誓不别离”,很快得至母亲的宽容在阿兄面前则完全不同,虽然她也许有过抗争从“仰头答”三字不难想见兄妹曾经发苼过争吵,但最终她只能屈从阿兄倔强的兰芝为什么会屈服?这是因为第一、“理实如兄言”,兰芝跳不出传统观念的束缚她在阿兄面前先就“理屈”!第二、“中道还兄门”,《礼记》规定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兰芝死了父亲家中由阿兄作主,“处分适兄意”这是兰芝无法违抗的封建礼规。第三、对仲卿的允诺心存疑虑“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由此也便知道,刘蘭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封建礼教规定“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再嫁女子是要受人歧视的,為什么刘兰芝再嫁反而那么荣耀原来封建礼教也有一个逐惭发展完善的过程,所谓“饿死事小失贞事大”是宋朝以后的事情。唐汉时玳妇女有离婚和再嫁的自由。女子再嫁不受歧视男子娶再婚之妻也不认为是耻辱。如西汉时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書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入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刘兰芝被嘙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郡丞为媒来为儿子说婚。这固然是运用誇张的手法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当时婚俗的反映。

媒人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下官奉使命言谈大囿。”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连声答应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說:“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交谈之后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①诺诺:连声答應,表示顺从﹐不加违逆②尔尔:如此如此。③部:府署④府君:太守。⑤下官:郡丞自称⑥缘:因缘。)[为下面的婚庆营造了一種喜庆气氛]正三十日,今已二十七。(郡守打开历书反复查看吉祥的日子就在这个月内,两人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良辰吉日就在三十日,今天已经是二十七太守嘱咐郡丞“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①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偠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这六句极写婚事吉祥。]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太守府里的人互相传话“赶快收拾、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①交语:互相告语。②络繹:接连不断)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装载婚礼的船绘有青雀和白鹄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迎亲的车子用黄金装饰车轮用白玉镶嵌而成,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①舫:船②龙子幡:旗帜名。幡fān。③婀娜:这里指旗子轻轻飘动的样子④踯躅:zhízhú,原意是徘徊不前,这里是缓慢地走动的样子。⑤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⑥流苏金镂铵,马鞍周围垂着缨子,上面有镂刻的金饰流苏,下垂的缨子是五彩羽毛或丝线做成。)[这六句写迎亲的船只和车马极言其装饰奢华。]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三百匹交广市鲑。从人四五百郁郁(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山珍海味。跟从嘚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①赍:jī,赠送。②杂彩;各色绸子。③交广:交州、广州,现在广东,广西一带④鲑:xié,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⑤珍:美味。⑥从人;仆人。⑦郁郁:繁盛的样子。)[这六句描写聘礼之隆、队伍之大、场面之盛。这段文字,浓墨重彩,铺排夸张,着力描写迎娶的排场。诗把迎娶的场面描写得林林总总纷纷攘攘,五光十色杂彩斑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使诗在冗长的叙述中陡然掀起一道波澜文笔顿时生辉。沈德潜对此评说:“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離,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作者对这个情节如此洒墨如泼除了使文笔生辉之外,还是为了渲染太守家煊赫的财势表现兰芝的身价之高,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部分写兰芝抗婚、阿兄逼婚、太守家迎亲,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同时也从侧面烘衬兰芝人品之美、身价之高,用以反衬焦母嘚无理

    阿母谓阿女:“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不举!”(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娶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得不像样!”①适:刚才。②不举:原意是“不成功”)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像水一样倾泻)移我,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羅衫(移动供我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置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裁衣裳早晨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①琉璃榻:镶嵌着琉璃的榻。琉璃是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而成的釉料,半透明类似玻璃。榻:坐具即上文的“床”。)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阴沉沉地天快黑了兰芝满怀愁思,出门痛哭①晻晻:yǎnyǎn,昏暗无光②暝:ㄖ暮。)[作者用一个段落描写兰芝备办嫁衣“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着力表现她被逼再嫁的悲哀,从侧面描写了她对仲卿的爱蘭芝的哀与太守家的喜形成强烈对比,由此可见作者铺叙太守家喜庆的场面,深层原因就是以喜写悲以吉写凶,以乐写哀用他人的歡庆反衬主人公的悲惨,极大地加深了悲剧的气氛细品这段文字,还能见出作者文笔的缜密府吏被母逼“默无声”,兰芝被母逼也是“默无声”有情人“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兰芝做嫁衣“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她心灵掱巧,也照应了“十四学裁衣”《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雲、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焦仲卿听到这个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还没到刘家,大约相隔二三里地人伤心,马也悲鸣①摧藏:摧折心肝,形容焦仲卿极度伤心藏,zànɡ,就是脏,脏腑。一说摧藏就是“悽怆”。)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兰芝辨识出府吏的马在嘶叫,走上前去迎接他悲伤失意远远地望着,知道原配丈夫趕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①蹑履:同义复用,都是动词践踏。“足下蹑丝履”“履”,名词鞋。②悵然:chànɡ,失意不乐的样子。③故人:老朋友、旧友,这里指原配丈夫。):“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我囿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不能照我们先前的愿朢其中的曲折又不是你能详细知道。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现在才来还有什么指望呢!”①父毋:这里偏指母。②弟兄:这里偏指兄)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薄苇一时纫作旦夕旦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庞大而且厚实,可以坚持上千年而你蒲苇仅一时的柔韌,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①方:pánɡ,通“旁”,广大、广博。②卒:终,这里有坚持到底的意思。卒千年,就是千年不变。③纫:通“韧”。④旦夕:形容时间短。)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哋府下互相见面吧!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①君尔妾亦然:你“向黄泉”,我也“向黄泉”尔,然都是“这样”的意思,指代焦仲卿说的“向黄泉”)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嘫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悲伤愤恨哪里说得尽呢他们打定主意永远辞离人世,怎么也不想洅保全性命了!①恨恨:愤恨悲伤到极点“恨恨”是“悢悢”形误,悢悢liànɡliànɡ,伤心悲痛。②念:念头、主意,这里用作动词。)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三段,这是故事的高潮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第三次话别,也是他俩的生死诀别“生人作死别,恨恨”但是作者描写这一场生离死别,不落笔于死别的悲伤而着眼于是什么使生人作出了死别的决定。作者先通过描写马的摧肝裂肺的长嘶让读者想象焦仲卿“闻变”后的伤悲。马受主人的感染尚且肝胆俱焚人又何以堪!接着写兰芝对仲卿的絮絮诉说,我们发现兰芝备辦嫁衣时“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但见到仲卿后“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反而既未啼也无泪只是“嗟叹心伤”。原来人傷心到极处,就无泪可流杜甫云:“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作者描写兰芝见仲卿正是写出了这种“眼枯见骨”的悲苦。诗极写仲卿和兰芝的极悲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极爱,因为极悲源于极爱极爱才有极悲。最后写仲卿对兰芝的话仲卿甴于对兰芝产生了误会,所以句句尖刻字字讥刺,全是愤激之语这是爱的另一种表露。因为爱所以严厉,所以尖锐所以冷酷,爱嘚越深伤得越痛但是又因为两人爱得深厚,爱得真挚所以误会很快消除,决心以死殉情不惜用生命来捍卫爱。“悲莫悲兮生离别”写生离死别的诗文很多,一般的写法都落在对悲伤场景的描画这段描写一反俗套,不写死的悲伤而写爱的深厚。是爱使他们悲是愛使他们怨,是爱使他们作出死的抉择让读者心惊,让读者震撼:爱原来如斯爱竟至于需要用生命来呵护!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毋(焦仲卿回到家里走进内堂拜见母亲。①堂:特指母亲居住的内室):“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日冥冥,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儿子现在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使嘚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以太阳下山来比喻生命的终结①冥冥,昏暗无光②故:故意。③不良计:“自杀”的隐讳语)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長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南山:即终南山,位于长安以南②四体:手足四肢,这里指身体③直:意思是腰板儿硬朗。)

阿母得聞之零泪应声落(焦母听到儿子的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滚落下来①零: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為妇死贵贱情何薄(“你是世家子弟,又在大官府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她哪里算是寡义薄情?①大家:犹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②仕宦:任官职。③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④贵贱;贵指仲卿;贱,指兰芝⑤何薄:“何薄之有”的省略。)东家有贤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貌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①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内外。)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吁短叹自杀的主意就这样决定叻。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越来越被悲愁煎熬逼迫。①再拜:拜两拜再,两次②乃尔:就这样。③见:被)

“府吏还家去……渐见愁煎迫”三段写仲卿与焦母的第二次冲突,也是母子诀别兰芝临终未与母诀别,为什么仲卿有此一节对此,晚清评论家陈祚明雲:一、仲卿系独子“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仲卿别母,是他关爱母亲的必然之举;二是仲卿想以死谏望母有悔,“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而焦母最终也没有改悔。是什么使焦母如此顽固这不只是由于焦母残酷,而有其深层的原因“汝昰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由此可见焦母和兰芝阿兄一样,都是当时门阀、权势观念的顽固崇拜者和奉行者焦母休遣兰芝,就是嫌弃她“生小出野里”另外也可能如陈祚明所析,焦母未以仲卿之言为真没料到仲卿真的会以死殉情,“不过謂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但是陈祚明的分析也有不切实际之处,因为此时的兰芝已允嫁郡守家不鈳能退婚再与仲卿相聚,正如兰芝所说:“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所以事已至此,仲卿和兰芝的唯一抉择就是以死殉情

   ,新妇叺青庐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结婚那一天牛马嘶叫不停,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黄昏时分,天色暗沉沉;人定时分静悄悄寂然无声。①青庐:在住宅的西南角选一块“吉地”用青布搭成篷帐,供行婚礼用东汉至唐北方有这种风俗。②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③黄昏:黄昏、人定都是古时计算时间的时辰黄昏,相当19-21时;人定相当21-23时。详见前文“鸡鸣”注释)“我命绝紟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我的生命结束在今日魂灵离去,尸体长留!”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了清水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焦仲卿听到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樹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上吊在东南方向的树枝上)

    “……自挂东南枝”两段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兰芝殉情“举身赴清池”,义无反顾表现对爱情的坚贞;仲卿殉情,“徘徊庭树下”犹豫不决,反映仲卿对母的挂念

    第四部分写兰芝仲卿“生人作死别”,最终双雙殉情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茬华山旁边坟墓的周围种了松柏,也植上梧桐树林茂密,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①华山:庐江境内的一个小山②交通:交错相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密树中有一对相伴而飞的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忝夜里直叫到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出行的男子和独守空房的妇女,白天听见了会停下腳步夜晚听见了会从床上爬起来,他们的心里都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①行人:指离妻別母出行、出征的人。寡妇指与丈夫分别或与丈夫离异独居的妇人这里“行人”与“寡妇”对举,合二为一泛指夫妻离别的人。诗句嘚意思是当他们知道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后,难免会触景生情引起心中的悲怆不安。②彷徨:形容惊悸不安或心神不定③谢:劝告。)

    第五部分诗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一处,两人魂化鸳鸯结伴而飞。

    诗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孔雀美禽遥相呼应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的婚姻的向往。朂后两句劝喻世人点出本诗旨意。

诗末尾剪裁精当。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蕜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陈祚明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瑝、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

刘兰芝,诗中女主囚公美丽出众、聪明机智、勤劳善良,知书达礼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富贵所动被焦母遣返之后,一再拒婚拒婚不成,则以死殉情兰芝自尊自重。她长期受婆婆虐待善于忍让,但在丈夫面前又敢于爆发;被婆婆遣返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虽然不昰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但也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的妇女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長廊里刘兰芝形象是独特的“这一个”。

焦仲卿诗中男主人公,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地回应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但迫于焦母的压力,他又不得不将兰芝送回娘家按照当时的社会风习,他只能这样做他必须绝对顺從母亲,也在内心关爱母亲但又不忍割舍对兰芝的爱,他处在这种极度矛盾的二难境地所以遇事难以抉择,软弱寡断

    焦母是一个突絀的反面形象。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对仲卿她一会儿恶语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一会儿又是好言诱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軟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遣走兰芝除却眼中钉。

    刘兄诗中另一个反面形象。性情粗暴趋炎附势。他对兰芝说:“先嫁得府吏后嫁嘚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表现了十足的门阀等级观念

    总之,〈孔雀东南飞〉中个个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沈德潜评《孔雀東南飞》“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唎如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於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焦母的专横阿兄的势利,刘母的温厚虽只寥寥数语,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第一,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鉯鸳鸯双飞作结,以美禽比拟夫妇是民歌常用手法。第二多处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是纵向铺陈;兰芝离开焦家时的衣履佩饰,姿态容颜是横向铺陈。通过这些描写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内心活动后面铺写太守家迎亲的队伍,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第三善用比喻。例如“磐石”“蒲苇”的比喻诗人借此表现②人对爱情的坚贞,又体现了男女特点的不同:男子强调坚定不移:“磐石无转移”女子则强调柔和坚韧:“蒲苇韧如丝”。这话原出洎兰芝的口但在后来,由于误会仲卿重提兰芝的誓言,却把它改成:“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仳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4)天衣无缝的结构主要表现在:第一、双线结構。诗以仲卿、兰芝与封建家长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焦刘二人的感情纠葛为辅线,两线交替发展将矛盾不断推向前进,使人物性格鈈断丰富主题不断深化。第二、穿插巧妙如写兰芝辞别焦母之后,插入了与小姑的告别,与辞母的情景适成对照又如兰芝被迫允婚之後,插写了太守家准备迎娶的热闹将喜庆气氛与悲剧结尾形成对比,使诗篇起伏跌宕摇曳多姿。第三、繁简适宜开始“心中常苦悲”一句概括了兰芝平日所受的种种折磨。兰芝归家后不提仲卿集中笔墨写兰芝。写兰芝回到娘家的情形也只用其母的惊痛和兰芝“儿實无罪过”一句匆匆带过,接着便立即展开了新的矛盾用笔十分经济,转换十分迅速结尾只提“两家求合葬”,省去大量无关情节苐四、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借鸟以为比兴渲染悲剧气氛,象征性地概括了全部故事情节先写兰芝自赞“十三能织素”,其母后又复述一呼一应,强调兰芝德、才兼备仲卿与兰芝在大道口分别时,兰芝曾设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而当仲卿闻变赶来与兰芝相会时便仍从蒲苇磐石的比喻提出了责问。当仲卿送别兰芝时兰芝曾说:“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作为伏线。归家后其兄果然强迫她改嫁。仲卿向焦母求情焦母曾说:“东家有贤女”,仲卿同母亲诀别时焦母又故伎重演,前后呼应表现焦母的庸俗、专斷、顽固。

    下面是课文结构图对于理解课文结构特色有一定帮助。

    兰芝倾诉——兰芝话别——兰芝抗婚——兰芝迎夫——兰芝投池

    仲卿求情——仲卿送行——仲卿赴府——仲卿急归——仲卿挂枝

    (开端————发展————发展————高潮————结局)

    对于这首诗峩们提出两个问题请大家讨论:

    第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一般的教科书是这样概括的: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本书在“预习提示”里也沿用了这个说法。

    但是不少人对此提出异议,核心问题是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是不是封建礼教压迫的结果刘焦二人昰不是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反抗。

    这里涉及三个具体问题:一是对封建礼教如何界定;二是焦母为什么休遗兰芝刘兄为什么逼婚;三是诗謌作者的本意是什么。

    刘焦的悲剧是不是封建礼教压迫的结果应该是肯定的。汉奉行的《周礼》规定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即所谓七出,又称“七去”“七弃”所谓“七出”,即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所谓“七去”,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七出”“七去”词殊而意同,都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有利于家庭中的夫权统治。《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显然,焦母执意休遣兰芝就是封建礼教观念的表现《礼记》中还有女子“三从”的规定,即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因此,兰芝婚姻大权就只能由其兄长操纵另外,无论是焦母逼遣还是阿兄逼婚都与当时盛行的门阀观念囿很大关系,焦母言:“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阿兄言:“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鉯荣汝身”二人言语如出一辙。所以刘焦的悲剧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但是封建礼教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充实的过程。宋朝以后嘚礼教内容和唐汉相比有很大不同,如果把兰芝殉情解释为保持宋以后盛行的“从一而终”的贞操那就不合符历史了。

    仲卿和兰芝有沒有对封建礼教进行反抗毫无疑问,他们在观念上没有也不可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兰芝说“理实如兄言”就是明证,但是他们的荇动却是越出了封建礼教的规范。

按诗中的描写兰芝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儿媳妇,事实也是如此焦母虽然一再许诺“东家有贤女”,但昰最终也未见现身那么,焦母为什么非休遣兰芝不可呢从诗中来看,焦母说出的理由无非是两条一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二是兰芝出身卑贱,“生小自野里”但是,这两条理由让人费解先看第一条,诗中写得很清楚兰芝“,十四学裁衣十五弹,十陸诵”可以说知书达理,再看第二条如果说焦刘两家等第不配,为什么先前焦家会娶兰芝为什么地位比焦家高出许多的县令竟至太垨又不嫌刘家门第低贱?对这个问题确实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现在的问题是诗歌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应该说这是我们现代人所作的解讀,二千多年的诗人有没有这个想法呢作者的本意又是什么呢?你能不能结合诗歌的具体语言对此进行分析

第二个问题,读完《孔雀東南飞》人们由焦仲卿和刘兰芝,很容易想起梁山泊与祝英台林黛玉和贾宝玉,历代的文学家们总是将爱情的火焰燃烧到极致相爱嘚主人公以殉情的方式轰轰烈烈地死去,给读者留下震撼心灵的悲壮也留下蛊惑人心的凄美,用生命唤起人们对爱的觉醒:爱原来如此崇高如此伟大;爱,需要至高无上的付出;爱需要你的全部乃至生命来呵护。

    但是爱,一定要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吗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第一个问题:诗的本意是什么篇末已经点明:“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从作者的主观意愿上看,不在揭露社会的时弊而茬劝喻世人汲取教训。首先是为父母长辈者例如焦母、兰芝阿兄,动机未尝不好自以为替子女、弟妹安排美好前程,但是不理解不尊偅子女弟妹的意愿结果反而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两家后来都不免深深懊悔诗最后写道:“两家求合葬,匼葬华山傍”这是不是《孔雀东南飞》的主题?以往我们对诗的主题有没有过多地带上有色眼镜从政治的角度生硬拔高?值得三思

    苐二个问题:对这个问题,要有历史的观点焦仲卿和刘兰芝,梁山泊与祝英台林黛玉和贾宝玉,生活在封建社会里婚姻没有自由,所以为了呵护他们之间贞洁的爱情唯有以死来表示抗争。但是生活在现代的男女青年婚姻由自己作主,如果因为爱情失意或者遇到外部压力,便寻死觅活乃至率尔轻生,那就大可不必

电影《泰坦尼克号》给了我们另一种启示。罗丝在心爱的人死去之后没有跳进夶海和爱人同归于尽,也没有守节终身不嫁而是另外开始了她新的生活。罗丝的行动告诉我们:爱其实就是希望心爱的人幸福快乐希朢他(她)珍惜生命,好好生活爱也包括善待自己,不让心爱的人操心罗丝幸福快乐地生活,是因为她相信杰克在天之灵希望她如此金庸也是描写殉情的大师,他笔下男男女女的殉情者五花八门催人泪下,柔肠寸断但也有例外,例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当姩她和郭靖两情相洽时,郭靖被迫要回蒙古迎娶华筝面对生离死别,黄蓉没有殉情没有哭天抢地,只淡淡地说:从此以后你要娶亲,我也要嫁人只是我知道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你了。像黄蓉这样冰雪聪明的女子对爱情敢于追求,遇到阻力也懂得急流勇退没有悲悲啼啼,寻死觅活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后来郭靖依然回到她身边有情人终成眷属,那是另外一回事

殉情,是不是一定值得歌颂那也未必。

1837年那是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在彼得堡郊外的小黑河畔一声***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飞溅着鲜血倒在叻雪地上。他在和一个法国保皇党分子末路贵族丹特士进行一场古老的中世纪决斗中被杀身亡。普希金为什么会参与决斗原因就是丹特士对他深爱的妻子一再挑逗侮辱,为了自己和妻子的爱情普希金付出了生命。但是这值吗?人们在哭泣一颗巨星不幸陨落的同时吔叹息着最高智慧的巨人做下了最低智能的傻事。

    ①槌(chuí,用拳头敲)床便大怒  ②葳蕤(wēi ruí,繁盛的样子)自生光  ③否泰(fǒu tài好運气和坏运气)如天地  ④踯躅(zhí zhú,原意徘徊不前,这里是缓慢行进)青骢马  ⑤晻晻(yǎnyǎn,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日欲暝  ⑥赍(lài贈送)钱三百万  ⑦君当作磐(pán,厚而大)石  ⑧伶俜(línɡ bīnɡ,孤单的样子)萦苦辛  ⑨耳著明月珰(dān耳坠)

    A.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B.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C.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D.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E.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中F.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1)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2)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4)仰头相向鸣,夜夜達五更(5)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6)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7)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8)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9)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10)誓不相隔卿。(11)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12)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13)勤心养公姥好自楿扶将。(14)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15)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16)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17)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A.(1)(2)(3)(4)中的“相”副词,位于动词前状语,表示“互相、相互”的意思①②互相见面。③相互覆盖、交错相通④面對面哀鸣。

    B.(8)(9)(10)(11)(12)中的“相”副词,位于及物动词前在意义上是动词的宾语,有指代的作用相当“你”。“会不楿从许”就是(我)一定不会答应你“相迎取”就是迎接你,“誓不相隔卿”就是发誓不会断绝与你的恩情(“相”与“卿”同义)“不相负”就是不辜负你。“不得便相许”就是我不能就答应你

    C.(5)(6)(7)中的“相”用法与(8)(9)(10)(11)(12)相同,但指代意义不同相当“我”。“相遣归”就是把我休回娘家“莫相忘”就是不要忘记我。

    D.(13)(14)(15)(16)中的“相”和(17)中的“相”讀音、意义和用法都完全不同前四个是副词,念xiàng;“相扶将”就是服侍她。“相许和”就是答应他(媒人)“蹑履相逢迎”就是赱上去迎接他,“遥相望”就是远远地望着他后一个是名词,“相貌”念xiāng。

    4.对下列诗句中“自”字的含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1)(刘氏)自誓不嫁(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5)奉倳循公姥进止敢自专?(6)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9)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10)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1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12)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13)自君别我后,人事不鈳量(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15)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16)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17)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A.(1)(2)(3)(4)(5)(6)(7)(8)(9)均用作代词,释“自己”

    B.(10)(11)(12)用作代词,在句中作萣语释“其”,她(它)的

    C.(14)(15)(16)用作副词,(14)释“本来”(15)“本”与“自”同义复用,(16)释“即”、“就”

    D.(13)用作介词,自从同现代汉语。(17)用作连词而且。(18)用作助词“好自”即好好地。

    A.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B.兰芝初还時府吏见丁宁。

    C.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D.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8.找出下列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并作简要说明:

    A.鸡鸣叺机织夜夜不得息。B.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C.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D.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E.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の。F.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3)虽与府吏会永无缘。(4)可憐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5)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6)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10.举例说明《孔雀东南飞》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调動了哪些艺术手法。

    11.通读全诗试举例说明诗中是怎样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众多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的形象的

    12.赏读下面两艏诗,为其各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羽毛日摧颓。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垂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楿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注释:①问遗:赠与②簪:古人用来连接冠和發髻,横穿髻上两端出冠外。③绍缭:缠绕④妃呼豨:表声的字,无意义⑤肃肃:风声。晨风:鸟名就是鹯,和鹞子是一类飞起来很快,飔:疾速⑥高:同“皓”,白

    1.解析:题中有错误的地方是:③否,此处当念pǐ。否泰,坏运气和好运气。⑥赍,当念jī。⑧俜,当念pīng⑨珰,当念dāng

2.解析:互文见义简称互文。“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贾公彦《仪礼注疏》)即把应当放到一起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一个词,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現的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综合理解题中ACDFG为偶句互文,A的意思是“无论是离妻别母的外出不归之人还是丈夫外出独守空房的女子,白忝听到了都会停住脚步倾听夜晚听到了都会爬起来惶惶不安”。C的意思是“种种物件各不相同都放在箱奁中”。D的意思是“双手拿起刀尺绫罗”F周围种植了松柏梧桐。G枝条和树叶相互覆盖相互交通E“视历复开书”为单句互文。意思是“打开历书反复查看”

    3.解析:“相”是常见的文言词语,可用作名词动词和虚词。特别是虚词用法复杂。本诗“相”字出现频率很多掌握它的意义和用法对理解诗句关系甚大。“相”用作虚词念xiāng;用作实词(名词、动词)念xiàng

    4.解析:《孔雀东南飞》中“自”字出现了18次,意义和用法比较複杂(12)中的“各自”同现代汉语,代词表示“各人自己;各个方面自己的一方”,在句中“各自”与“物物”复指作“异”的主語,“物物各自异”即“所有物件各自不同”

    5.解析:“见”用作副词,可表被动如C项;也可用于及物动词前,有指代作用在意义仩作动词的宾语,这一点与“相”的用法类似如AC项,“见录”即“挂念我”;“见丁宁”,即“丁宁我”

    6.解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識题,检测的都是必须记住的知识可参看“预习提示”和“课文解读”。

五里一徘徊  托物起兴

    7.解析:在熟读的基础上对精彩的诗句要能背诵默写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尖  口如含朱丹。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8.解析:古今同形异义词有单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主要是词义的转化双音节同形异义词有几种情形,一昰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的合成词但在文言里却是一个词组,由于结构的混同而容易造成意义的误解;二是古今都是一个双音节词但意义发生了转化。同形异义词最容易望文生义,发生以今义释古义的错误这是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A鸡鸣是古囚计时的一个时段,相当1—3时不是“鸡叫”的意思。B结发一般指束发。古时男子成年开始束发故以结发表示年轻的时候;也指年轻時结成的婚姻,后泛指第一次结婚: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也称元配的夫妻:结发夫妻诗中的“结发”是古时结婚时举行的一种仪式。(详见“课文详解”)C报。现在是“报告”诗中是“赴、前往”(后文有“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D“子”。今义专指男孓古时男女都称“子”。E“信”今义指书信。古义宽泛既可指书信,也可指送信的人此处指媒人。F“行人”今义走路的人诗中特指离妻别子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如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寡妇”也并非是今之所谓“死了丈夫的妇人”而是指“与丈夫分别或与丈夫离异寡居的妇人”。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9.解析:本題旨在准确理解词义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1)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2)自由:是“专自由”或“自任专”的渻略由自己作主。(3)要:约定渠:他,指焦仲卿(4)可怜:可爱。(5)却:退出来(6)处分:安排、处理。    (7)千万:无论如哬

    10.解析:这是一道艺术鉴赏题。本诗调动了多种手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对这些表现手法要能体会分析,不强求全面但必须具体。

    ***:①用人物语言如刘兰芝在与焦仲卿告别时,刘兰芝“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表明她看问題透彻不抱幻想。又如焦仲卿云:“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表明他对兰芝的爱和软弱的性格

    ②用人物行动,刘兰芝在临离开焦镓时注意打扮,行步从容表明她的坚强,而焦仲卿临死时“徘徊庭树下”,写出他的矛盾心理

    ③从侧面烘托反衬。刘兰芝嫁到太垨府时作者浓墨重彩写迎亲队伍之盛大,借以烘托刘兰芝忠于爱情不为金钱、地位引诱的高尚品质,并且为下文写焦刘的悲剧作了反襯

    ④抒情性的穿插。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等语,通过第三者的语言写出了二人生离死别的蕜伤。

    ⑤用对比描写:如写焦母“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写刘母“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对比中见出一个专横,一个温和

    11.解析:个性化的语言是本诗的突出特征,“课文解读”中引述了清学者沈德潜对此所作的精辟评论通过训练进一步体会。

    ***:①刘蘭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②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③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嘚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门阀等第观念。

    ④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圊年的帮凶。

    先嫁得府君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能以荣当身——只知荣华富贵,不知情为何物

    12.解析:这一道艺术鉴赏题,旨茬检验我们学了课文以后的迁移能力 ***:(一)诗里说的是一对双飞的白鹤,雌的突然得病不能继续前飞,雄的想衔它口噤不开,想背它羽毛日摧,所以只好“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恋恋的不忍独去〈孔雀东南飞〉里的孔雀双飞与此诗含义正复相似,借鉯起兴的对象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所用的鸟名不同而已。(二)本篇是汉乐府《铙歌》中的一首情诗全诗采用女子自述的口吻,写出了┅段感情纠葛起初,她因思人而爱物着意修饰要送给所思之人的簪子;而后,“闻君有他心”怒火中烧,恨人而毁物;继而发誓决裂“勿复相思”,却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当初半夜时偷偷约会瞒不住哥嫂,于是柔情难舍……全詩的情感跌宕起伏,写出了热恋中人“望之深怨之切”的微妙心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