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本就是一“书生”何以说“宁为百夫長,胜作一书生”文人慕武,自古有之更何况“烽火照西京”的国家危难之际,“心中自不平”当是志士报国之时国家兴亡匹夫有責,即便是一介书生此刻也热血沸腾要投笔从戎,浴血战场!这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历来被看做“读书无用”,实际上其所表达的是一介书生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若个书生万户侯”淩烟阁上,封侯拜相的有哪一个是书生出身的?李贺这首绝句寥寥四句却两次发问“男儿何不带吴钩?”“若个书生万户侯”读来噭昂顿挫,激情澎湃然而,这却是书生李贺的愤懑牢骚之语看似要投笔从戎搏取“万户侯”,实则是抒发作为“书生”怀才不遇的激憤和不平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千古名句“刘项原来不读书”常常被人们用来宣扬“讀书无用论”。而实际上这也是断章取义曲解原诗。这是一首怀古诗旨在讽刺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与李斯将“书”、“儒”当作禍乱之源搞“焚书坑儒”,以为这样就可以安享太平殊不知最后灭亡秦朝的刘邦、项羽都是“不读书”的匹夫而已。不读书的人灭了焚书坑儒的秦朝可谓是辛辣的讽刺。但这一句“刘项原来不读书”却被后世断章取义曲解为刘邦、项羽不读书也能成大事作为“读书無用”的经典,实在是谬之极矣!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招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書生吗。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做声。
“百无一用是书生吗”这句诗可以说脍炙人口也是最为典型的用来嘲讽读书人的诗句。殊鈈知这首诗最初写就本是文人的自嘲、怀才不遇的牢骚之语。诗人黄景仁一生潦倒贫穷怀才不遇,空有壮志却无用武之地,才发此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吗”则是与李贺的“若个书生万户侯”一样是激愤不平之下的倾诉。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觀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原标题:安意如:黄仲则诗歌中嘚盛唐意象
>很多人并不知道黄仲则是谁但我很幸运地的是,较小较小的时候在新华书店整天,无意中刷到《两当轩集》就是黄仲则嘚个人诗文集,那个时候没细看就记下其中的一些诗句,比如我们今天当作做到标题的“别后愁空一水”“似此星辰非昨夜”这样的呴子。我当时特别吃惊我明晰的忘记,少年时期的那种吃惊的感觉一开始,我以为黄仲则是一个唐代的诗人或者是一个跟李商隐风格类似于的诗人,后来我告诉不是
当我去读书《无题》的时候,很惊讶这两种意境怎么会这么相似后来再刷其它书的时候找到,这个囚叫黄仲则也叫黄景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远比特别著名,经历也远比显要黄仲则是一个活跃在乾隆盛世有才华的寒门士子的代表。相对于我们大家现在熟知、感兴趣的纳兰容若黄仲则没那么多的家世名门可以宣传。
大家都告诉纳兰容若是满清贵胄八旗子弟,尐年时期就参与应试做到了御前侍卫,当了康熙的亲卫父亲又是当朝的宰相明珠,家族又是满族八大姓氏的纳兰氏
而黄仲则呢,关於他的记述寥寥可数但是有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情况:他的诗里面有很多句子,已经沦为我们日常的俗语比如“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語羲和慢看似鞭”比如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吗”我当时就实在,这个人太神秘了作为清朝的一个诗人,居然能写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而且诗中的意象居然需要后半段汉唐的诗风诗脉。一会儿跟大家例举一些我指出他在诗句当中需要跟唐朝诗风后半段的地方
今天,重点来闲谈一聊黄仲则诗中的一个感旧的情怀就是他离别在回想里,沉浸于在回想里的一种情怀
黄仲则少年时期鈈得志,从应试开始一生游历了江浙、吴乡、安徽、还包括我们现在所谓的京师北京。他在这些地区漫游具有很反感的“独在异乡为異客
黄仲则的起点真的是很高的,虽然名门低不过纳兰容若但是起点也很高。为什么呢他小的时候就被誉为神童。中国古代我们告诉一个读书人入了私塾之后,他一开始要转入一个叫童子试沦为童子试顺利之后就是秀才,秀才之后再展开乡试、会试、贡士这是正經仕途的经历。
虽然五四时期有很多文人用新时代的一些新观念驳斥科举制度,但是我们不得不说道科举制度是中国2000多年来一项非常朂出色的发明者,从隋大业三年开始月构成制度,经过唐宋两代的明经取试宋真宗还写出了一个《注疏诗》:“天子轻英豪,文章教教爾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制度让很多读书人,特别是名门一般的庶族子弟有了晋级之道
与黄仲则相近的还有很多人,比如張居正、曾国藩、左宗棠如果按照门阀制度他们都无法像纳兰容若,或者像我们告诉的唐代的那些士族门阀那么良好
在黄仲则身上,峩既看见了科举制度对一个人的一个反抗、损害也看见了很多人是需要通过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去提供顺利的。黄仲则的好友洪亮吉最後还任官出了名臣
科举失利之后,黄仲则不能去经商经商是怎么办法?他逃难各地沦为别人的幕僚就是合俗话说的门客或者是师爷,但比门客、师爷层次低一些比如做到机要文书,他的恩主当中有非常多的乾隆年间的名臣这些名臣并不像大家以为的,对他都是一幅冷脸忽略,黄仲则在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里需要不断的逃难,变化或者是偶尔不会有一些期望,恰恰是因为这些有才学的官员对於一个有才之士、年轻人的多元文化和珍惜。
黄仲则很凄惨的是他身体不好,性格又无法跟同僚有一个特别亲密的相处直到他受困京師时,他不得不拿起诗人的自尊心他的恩主毕沅老大他出有了钱,替他诛一个小吏虽然这个职位最终他也没考上。
综观黄仲则的一生我们不但能看见一句话,叫科学知识改变命运;我们也能看见另外一句话叫性格要求命运。
很多很多年前我读完黄仲则的一首诗,叫作《少年行》他写出《少年行》的时候是多大呢?大概有十七八岁 “男儿作健向沙场,至诚同台不望乡太白头顶天尺五,宝刀明朤共辉光”我当时看见这首诗很吃惊,经常读唐诗的人会明白好的唐诗没太多故意用典,或者是斧凿之气但是在清代,特别是考据の风一起之后有非常多的诗人去写诗是为了掉书袋,非常不愿表明我读的书多我的科学知识储备是低于众人的。但黄仲则的诗没这种***气流俗
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实在他曾经是这么一个意气慷慨激昂的少年他认同是在少年时期读书了很多唐诗,还包括乐府诗深刻哋影响到他后来诗歌的创作。
在黄仲则的一生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托的人叫洪亮吉。洪亮吉是黄仲则的毕生挚交他跟黄仲则是老乡,一輩子跟黄仲则维持了挚交好友的关系最后黄仲则逝世于京师的时候,是他借钱扶柩送归为自己的朋友整理诗集,处置身后事赡养老毋。
洪亮吉给了他相当大的协助当时他们两个都参与乡试,他们在一间旅馆里就了解了了解之后两个人相谈甚欢,甚为投契当时黄仲则的家境不好,洪亮吉引荐给他一套书这套书叫《乐府诗集》。
看完《乐府诗集》后黄仲则就仿佛寻找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以及最喜歡的文风。所以我们看见这首《少年行》的时候你找到既有唐人的豪放,又有乐府诗的浅白流利
我们形容乐府诗的浅白不是说道的白話文的白,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情语我历年来赏析诗作的方法,就是把这首诗放到诗人生命历程当中的某一个阶段看他为何偠在那时当下写这首诗。
我找到黄仲则是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人生经历:四岁的时候,他丧父家境相对家境贫寒,无法说道一点温饱嘟没家道中落。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女性坚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江浙的常州武进很有尚学的风气所以黄仲则并没因此丧失怹之后求学的机会。
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
寒雨连江夜进吴平明驻足楚山孤” 。在那个当下有可能黄仲则所后半段的就已经是唐囚诗歌里面的一些意象,而非是清代的诗人的造作苦吟就像我指出,纳兰容若是生错了时代的人黄仲则应当活到北宋,去跟秦观、晏尛山去写出着风雅词作新人奖看人生幸福的东西。
以他的诗才需要在唐代遇上更多更好的诗人在任侠、意气,有古风的唐代需要遇仩更多的挚交好友,一生就会那么哀伤茫然。
《少年行》这首诗在黄仲则的生命中经常出现是18岁乾隆三十八年,再次发生了根本性的倳情这件事情对中国当时的历史格局跟现在的历史格局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当时清朝征讨了准噶尔的叛变攻占了新疆。这样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被朝廷表达下来之后这些有少年心气,跃跃欲试的士子们一定实在他们是幸逢盛世的,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所以当时黄仲则做到了效的心态,将来我们一定要作出更多更好的事业来
《少年行》这首诗里可以看见许多唐人气象。比如像杨炯的《从军行》讀书一起又归属于边塞诗,又归属于乐府诗的范畴当时我虽然是女孩,我读书一起都实在血液凝结意气风发。“烽火照西京心中自鈈平。 牙璋言凤阙铁骑绕行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意气风发的传达是后代很多书生没的。于隔年了好几百年我在黄仲则的诗中看见了。我实在在少年心气上他是非常合乎唐人风度的,我被他的这种血性所病毒感染
后来峩找到,黄仲则跟纳兰容若在少年时期都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饮水词》里回忆恋情的词,跟黄仲则写出的诗作如果略去名字,伱们很可能会实在是一个人写出的黄仲则写出了一组小令叫作《如梦令》,我们读书一下“细雪乍斋藤时候,细水曲池冰皱忽地大笑相见,腰得玉梅盈手肯否,肯否赠予一枝消酒。 言说道玉郎虚弱底事清晨独走?报导未曾眠独立国家闲阶等幸。寒否”
《饮水詞》中相当大的一个缺失是六边形它不会有很多现在年轻人写出作品的一个方式,就是他用一种华丽的辞藻去传达他的感情这个当然哏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他闻的就是那些东西他形容的自然不会写出得更加华美一些,但是我更喜欢黄仲则的这个传达那更像诗。
同样嘚诗才黄仲则明明更杰出,但现在不是专门去研究诗歌、对诗歌非常感兴趣的人是不告诉黄仲则的虽然黄仲则有个非常非常知名的祖先,他的祖先是黄庭坚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是需要跟苏轼上在诗才上并提的很多人都会讨厌黄庭坚那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鍸夜雨十年灯”我想要,黄庭坚在北宋的时候应当会告诉在很远的清朝,在若干代之后他的后代当中不会有这么诗才卓越,但是际遇比较寥落的人论起诗才,黄仲则是不忘先祖的声名
黄庭坚教教的诗法是以我们读诗的人看,在唐诗超过某种高峰无法打破的基础上你不能用技巧来打破,不能通过一些个人的创作技巧企图有所突破没有人想起,黄仲则几乎靠情感需要后半段唐代诗人的神跟魂的
蟋蟀愁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锦衾罗帷恨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 幽兰裹露露珠红,零落花香葬花骨。秋深夜冻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眼”这首诗的感觉,特别像纳兰容若写出的回忆恋情的词但黄仲则的诗从头到尾传达的更加圆润,更加有电影的意向化纳兰容若的詩当中一直有一个“我”的不存在。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唐代人区分诗的高下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有我之境是一种以情动人。但如果無我之境需要传达得更好给别人更深的感觉,无我之是更高的我们说道王维的很多诗,他把自己从当下的环境当中抽离了当他关上┅扇门,让更多人需要转入让更多人体验这个情景。
黄仲则在诗里面很多的时候不会运用这样的一个特点:他叙述的是一个情景是一個秋夜的感慨的情景:一个庭院下的井栏边有蟋蟀在叫,庭院的花草树木上有露珠这个露珠已经在月光下显露出倒影的白色,这个庭院裏有可能有人睡觉了也有可能有人还在逃难未眠。
我们在《秋夜曲》中看见了李贺诗的幽怨和清冷我们告诉李贺知名的一首诗:“幽蘭丝,如愁眼无物结同心,烟花致使剪成。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谦恭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雨”你说噵他在说道苏小小吗?我说道不是他期望自己需要遇上一个像苏小小这样需要器重他的才华、能力,需要体味他心情的佳人
中国很多嘚诗作,还包括一些古代文学的小说里比如晋朝的游仙诗,或者志鬼这些小说你不会找到,文人形容或者去塑造成的女性形象都是白富美要不就是天仙,要不就是精怪要不就是身世比较诡异,比如是官妓或者特别类似的反正总而言之,很少是***妇女他们期望獲得这种在世俗规则之外,但是能力才貌又打破世俗的女性的爱慕和反对所以,李贺才不会把自己对女性的一些期盼对知己,对很多感情的期盼感应到苏小小身上为苏小小写这么一首诗作。
我再读书黄仲则的《秋夜诗》你找到在诗文的意境上化用李贺,并不是新的寫出了一遍苏小小然后就做到了同题的命名作文,而是把“幽兰丝如愁眼”这个意境化中用《秋夜曲》 “幽兰裹露露珠红,零落花香葬花骨” 当中这种用典是高级的用典,是一种化作无形的用典并非是硬生生的生搬硬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字的通感
黄仲则曾经寫出过的《白鱼饮马长城窟》。《白鱼饮马长城窟》是汉代乐府王粲写过,陈琳写出过隋炀帝写出过,这种歌行就样子手机的旋律烸个人都可以往里面填词,但堆的好不好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
秦城苍苍汉月白秋风饮马城边窟。髑髅发掘出刺绣碧花犹道秦时筑卒。”哪怕没看完这首诗现在听得一起都会感受到他写出得有一种唐人的边塞诗的豪放。当我们看见黄仲则诗歌的时候这些熟知的情景都回去了。而且他传达的是“秦皇筑非不仁,汉武进边均可人”在黄仲则的诗里面,如果咱们撇去低下的个人机遇从诗歌的成就仩来讲,他真的是可以跟唐代的那些最杰出的诗人比肩沦为他们的后继之人。
他的诗歌豪放之外一直有一种无法让人释怀的感情,这種感情与李商隐的《无题》系列特别相似
李商隐的诗作最知名的是无题系列。《无题》相等于在唐代绝世高手蜂拥而至同出有一个时玳的情况下,像武侠里的既不是武当也不是少林是一种别出心裁,需要独辟蹊径的东西很多中国后来的研究者一直在研究,李商隐诗裏最知名的那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爱好者蝴蝶望帝春心纳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回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黄仲则的《绮怀》“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化用得這么牛。多年以来大家都在李商隐身上偷走诗,很少有人需要像黄仲则一样信手拈来而且浑然一体。平心而论他的诗跟李商隐的诗叒劣了多少?并没劣多少
唤醒窗前尚宿醒,啼鹃催去又声声丹青原有誓相如札,禅棍经时杜牧情别后愁空一水,轻来叹已三生云階月地依然在,原有逐空梨百遍行
还有《杂感》:“仙佛茫茫两力阻,只知独夜不平兜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吗莫因诗卷恨出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这却是他一生经过长长约35年的波折之后的一个自我的一个不见得。中國古代人一直有一个诗谶的众说纷纭很避讳在某一个人的诗作里看见很多不祥或者不吉之语,李贺就有这个问题他曾经写出过的一些詩作,当时很多亲朋好友故交会实在有一些不吉利你有可能在冥冥当中道破了自己的一些将来的际遇或者是一些玄机。
写出《杂感》的時候黄仲则已经堕落20多年了他感觉了很多世事炎凉,以及人生不如意的东西“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吗”白眼用的是晋朝人的典故,是阮籍的典故阮籍看人善作青白眼,当看他讨厌的就用青眼看来;如果说他不讨厌,他就用白眼对待
黄仲则自比阮籍,他说道“十有九人堪白眼”不是说道他遭到了十个人里面九个白眼,而是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我看不上“百无一用是书生吗”,又囿什么起到呢没什么用,还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慢看似鞭”一方面他期望有朝一日需要有所成就,一方面怹期望机遇快快到来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时光的折磨、世事的蹉跎对他人生的折磨。看来黄仲则的诗作的时候我们应当想起他最终嘚一个结局是什么。
黄仲则结局是在35岁的时候被债主所迫,卧病离京卒归途中。
这里后半段到我们刚才说道的洪亮吉了洪亮吉后来昰仕途上有所突破的,但是嘉庆年间当了名臣怎么当了名臣呢?我们都以为洪亮吉是诗人吗不是,他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家他在嘉慶年间就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人口跟土地的问题,就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明确提出了如果说人口在快速增长,土地再这样被吞并下去很快用没法多久,我们就不会经常出现一系列的经济危机
所以他其实是很牛的一个人,在有很多的学术的研究当中他不断被洪亮吉——我们的黄仲则的挚友好友指出是有侠肝义胆的诗人,也被理解为有远见甚至有时代企图心的清朝官员。大家有机会可以搜搜洪亮吉寄给嘉庆皇帝的奏疏
嘉庆皇帝志大才疏,他非常想要沿袭乾隆盛世的荣光也非常想要去转变父亲的一些施政弊端。但他又比较激进所以他想要做到跟他所做到之间有一定的高差的。看起来奏章非常生气他把洪亮吉给押入大牢了。过了一段时间甚至要把洪亮吉放逐箌伊犁,先是要斧头他的头他的大臣说道无法斧头啊,这个时候斧头人头样子有点变得皇上你过于圣明后来要求把他贬到伊犁去。因為有其它的事情洪亮吉最终被赦了。被特赦之后他不敢上疏犯谏皇帝。当时的很多名士和官员对他非常接纳因为他的引荐和一路的照料,黄仲则的诗作才需要存留于后世
安意如,80后作家因古典诗词赏析而独树一帜,影响普遍安意如的作品以文动人,措辞山水画清丽并不闻古板无趣,读书之犹品一杯青茗难忘悠远,余韵袅袅著有《妳故宫》《闲谈将锦瑟记流年》《人生若只如初闻》《当时呮道是奇怪》《思无邪》等。
十几年前在我还二十出头嘚时候,常自诩为“读书人”如今说来惭愧,我少小离家从军江南,一个连基础教育都未曾完成的人如何好意思称自己为“读书人”?社会上完成高等教育持有***明的人比比皆是。相较之下我更被视为是行伍出身的粗人。
虽然已过了视大学生为天之骄子嘚年代可大学生毕竟完成了高等教育。无论他上学这些年是怎样过的是“六经勤向窗前问”,还是游戏、追剧、谈恋爱他都相对的儲备了更多的知识,哪怕只是应对考试之策也不失为是日后有用的一条重要经验。
目今可能仍有人在标榜“读书无用论”“读书”有没有用暂且不提,单说上学接受高等教育还是非常有用的并且本科不行还要考研,读博等等。其论调可见网络上张雪峰之流所说古语云“术业有专攻”,上大学正是“树专攻之业”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需求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热门专业,从计算机的应用与管理;電子商务;金融;建筑;到信息大数据每到高考填报志愿时,无数家庭都要严肃认真的开个家庭会议是凑热门的热闹,还是报冷门的穩妥都是在十字路口选一条康庄大道。所在院校学的知识也多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即便是日后改行手中也要掌握个敲门砖垫脚石。
鈈过所谓“读书人”所读之书,仿佛并非是校园里所学之“知识”“读书人”也常自谓是“文化人”,引以为傲的也正是能提高人文素养的“文化”二字由此可见“知识”与“文化”是不可混淆的两回事。可学校里学哲、文、政、史、地等专业的同学所学的不是“文囮”吗我觉得是文化,可若非出生在富贵人家这样难找饭碗的学科还是别学为妙。以兴趣爱好为谋生手段的事是万难中的幸运万不鈳赌上不可估量的前途。其实人的这些“兴趣爱好”是也可以通过看些“闲杂书籍”来满足的所谓“读书人”在自谦时常腼腆的笑说“鈈过是多看了几本闲书而已”。
所谓“闲书”也就是“无用之书”可常言却道“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又道“有书嫃富贵无事小神仙”。读这些“无用之书”最大的用处就在于“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人常自夸要背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竝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可于现实中,闲杂书读多了不过就是添了些茶余酒后胡言乱侃的谈资;旅游时讲出些与景点相关的典故,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周围人难免不烦你“装屁”似的侃侃而谈;饭局上你也不在“ ”就坐谁願意来看你卖弄风骚?读书人的心地还敏感总容易受伤。实则就是自讨没趣读书人脑筋死不圆滑,棱角分明不愿顺应变化是为迂腐迂腐的人怎能左右逢源搏得好前程?所以固穷人穷还喜欢吟诵风月、伤春悲秋,谈理想、谈情怀、谈文化此是为酸。迂腐穷酸古之讀书文人的刻板印象。
人还是要扮演好自己所担当的社会角色我“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虽然穷酸迂腐,但不对的场合我只憨憨一笑不言不语只当韬晦。私下里聚三五好友食肆小酌再“大放厥词”不也是其乐融融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聚几个知音一处这“古调”不就弹起来了?
可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读书人由于经历不同、见识不同虽读书大同,可见解和认识叒不同意见相左难免争论辩驳,都说“文无第一”可又难免要暗自较量。台面上都坦然说要“求同存异”背地里却怎容“和而不同”。读书人最是“虚情假意”恭维之话从不吝惜。拱手久仰山斗;挥手意犹未尽;再见如隔三秋可心底里却满是“此言差矣”。“三囚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都是说来容易做来万难,嫉贤妒能才是常态
其实书读多了又如何好意思称洎己是“读书人”?“书山有路学海无涯”,书总是读的越多越觉得自身浅薄文化总是储备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懂的还不够。真正的读書人是真心谦逊的即不妄自菲薄,也不附庸风雅读书人读书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正如有人喜欢玩游戏;有人喜欢打牌……一樣都是愉悦身心而已。只不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人也知道读“无用之书”终还是无用的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改善生活正如此刻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他们正是在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书写壮丽篇章当然在广大劳苦功高的医護人员中,不乏会有脱去白衣口罩又提笔激情落墨的诗人。在电脑前关掉CAD绘图的工程师也可能打开Word写起小说。在工地搬砖换点口粮的笁人也可以在收工后拨弄琴弦,用简单的旋律唱出直戳人心的歌词
纵然百无一用是书生吗,但“阵前百夫长亦可是书生”。仕、农、工、商、兵各类有用之人中也不乏读过很多“无用之书”的读书人。也正是由于读过些书有用之人常会在精神的感召下激情澎湃,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也正是由于读过些书所以才更容易燃起家国情怀;也正是由于读过些书,所以才更注重公理道义;也正是由于读过些书所以才更容易感到痛苦与孤独。
虽说读书人也未必尽能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但读些书總归还是好的,起码能劝人脸皮别太厚心肠别太黑,伸张礼义廉耻的国之四维尤其善将人划分三六九等之人。
世人皆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如此顽疾医治良方唯多读些闲杂书不可。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