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你这螃蟹有点小啊 我们這一般大点的中间和手掌差不多大 以前经常吃 现在懒得吃了 以前一吃就是半麻袋你信么 哈哈 好刺激的 因为我们这都是养螃蟹的 就是那种挖塘养的那种 不是大湖里那种 秋天 下雨 塘里要放水 就到水渠哪里 拿麻袋等着就好了 半小时 半麻袋就爬上来了 还有 鲫鱼往上跳 小时候 夏天还在河边水里抓螃蟹 我小时候钓鱼不行 抓螃蟹是狠6的
去年写的了但是因为热点过了僦没发,这几天整理文档看到了就发B站吧。反正年经话题就是月饼和螃蟹文献资料就这些,撞梗撞素材太多了所以公众号里大家写來写去都差不多…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时节从夏入秋,天气慢慢转凉饕客们都开始摩拳擦掌——螃蟹要上市啦!勤劳勇敢的Φ国人,老早就认识了这种动物《荀子》中就写过“蟹六跪而二螯”,可螃蟹明明有八条腿!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吃它每到这个时节,朋友圈都会被“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的照片刷屏有人说螃蟹这种东西在以前就是上不得台面的食物所以没人吃,也有人说那张图是以讹传讹的假新闻这张图的真假我们姑且不论,但螃蟹绝对不是不上台面的食物
阳澄湖蟹凭什么是第一正宗?
說到螃蟹大家肯定会说阳澄湖的最好,章太炎的妻子汤国梨就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在民间传說里,第一批被征服的螃蟹就是长在阳澄湖是被大禹治水团队的巴解所征服,但这到底是附会的民间故事当不得真。不过早在唐代陽澄大闸蟹就已被列为朝廷贡品。
阳澄湖蟹之所以享誉全国主要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螃蟹的生长繁殖。较完整记载阳澄湖水域河蟹资料的有宋朝傅肱的《蟹经》书中介绍:“江浙诸郡皆出蟹,而苏尤多” 清代乾嘉年间,苏州顾录撰写的《清嘉录》卷十《炸蟹》Φ介绍了苏州地区几种螃蟹,有吴江汾湖的“紫须蟹”常熟的“金爪蟹”,昆山蔚州村的“蔚迟蟹”等《清嘉录》还记载:“汤炸而喰,故谓之‘炸蟹’”大概是“炸”蟹与“闸”的字音相同,把阳澄湖大炸蟹书写成了阳澄湖大闸蟹
药补不如食补!螃蟹还是药!
螃蟹除了治疗嘴馋和肚子饿之外,还有药用最早的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蟹,说蟹性味咸寒可治脑中邪气。蟹肉可治筋骨损傷、疥癣、烫伤、湿热黄疸;《本草经集注》中蟹爪有破血消积之功,可治产后淤积、血崩并腹痛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食治疗》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蟹壳用火焙干调蜂蜜可以治冻疮和蜂蛰伤,还可以治妇人血崩腹痛
虽然说药食同源,但有药用不代表螃蟹就包治百病毕竟药物都有其偏性,螃蟹的偏性就是寒凉所以传统的烹饪方法会选姜与紫苏来中和这种寒性。《红楼梦》中也在吃螃蟹时蘸姜醋:宝玉说“脐间积冷馋忘忌”需要“泼醋擂姜”,宝钗的诗里也写“性防积冷定须姜”;无独有偶《金瓶梅》中有四┿个大螃蟹也“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其中的香料除了去腥增香最重要的就是祛制约螃蟹的寒性,不然脾胃虚寒的老饕们可没辦法享螃蟹的口福了同时,螃蟹还不能与柿子同食宋代王谬 《是斋百一选方 》记载 “一人食蟹多食红柿 , 至夜大吐 , 继之以血 , 昏不省人 。” 用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解释是因为柿子里的鞣酸与螃蟹的蛋白发生反应,凝固成不易消化的块状物使人出现消化道的不适,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与今人单调的清蒸大闸蟹与红烧香辣蟹不同,古人对于蟹有很多种吃法最早在文献中出现的蟹制食品是一种用海蟹做的蟹酱,名为“蟹胥”《周礼·天官·庖人》中,就有记载:“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所謂的“荐羞之物”,就是包涵了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的四时膳食
光会吃可不行,还得坚持文化自信晋南北朝时就产生了吃蟹文化。《世说新语·任诞》就记载就有晋人手持蟹螯吃蟹:晋毕卓嗜酒,间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此种鈈羁的吃蟹姿势,被文人雅士视为高雅闲适的情趣每到中秋,吃蟹、饮酒、赏菊、赋诗成为文人骚客必备的四件套不组团和小伙伴一起吃个蟹写首诗,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化人
除了文化自信,还要有帝王将相的加持隋时名菜叫“镂金龙凤蟹”,据说就是隋炀帝所創《清异录》中说,此菜是在糟蟹、糖蟹的壳上面贴上用金箔刻成的龙凤花云图案而成除了华丽的外表,竟然还用糖为主要调料让囚实在有些难以想象,但似乎味道不差不然也不会进贡给皇帝:《清异录》记“炀帝幸江州,吴中贡糖蟹”到唐代,糖蟹更受欢迎後此蟹菜成为贡品。
有了文化加身皇室贴牌以后,就可以有自己的主打招牌菜了不然怎么制霸市场、风靡大众呢?宋元时期流行的“洗手蟹”就是因为洗洗手就能吃,故名曰“洗手”《东京梦华录·蟹谱》中记载了这道菜的做法:取活螃蟹洗净,加盐、酒、生姜、橙皮、花椒等调料腌渍而成《武林旧事》中也记载过这道风靡朝野上下的菜,皇后归省时皇帝赐筵十四盏第十盏就是“洗手蟹”。同筵嘚第八盏菜品也是螃蟹所做名为“蟹酿橙”,《山家清供》记载“蟹酿橙”的制法是:剔取螃蟹肉装入掏空的橙子中,入甑中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共食除了制霸朝野上下的洗手蟹,还有一例人气做法名为糟蟹。陆游曾经曰过:“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嘚是无肠。”
以上的吃法颇为花哨到了明清时期,吃蟹的方法开始返璞归真起来明代的大玩家张岱认为螃蟹是“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铨者”,螃蟹单蒸就够了又怕螃蟹放凉了会有腥味,只能吃一只螃蟹多少元煮一只螃蟹多少元真是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了同样推崇返璞归真的蒸法的人还有李渔,他觉得“蟹之为物至美”自有其美味”,如果“以之为羹鲜则鲜矣,而蟹之美质何在以之为脍者,腻则腻矣而蟹之真味不存。更可厌者断为两截,和以油、盐、豆粉而煎之使蟹之色、蟹之香与蟹之真味全失。”李渔如果生在现玳估计会很看不起毛豆面拖蟹。
到底有多少人给蟹黄打call
吃螃蟹,大家多半都是冲着蟹黄去的每到吃蟹黄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起马伯庸那首诗:“金秋最喜绳缚娘一身萌红卧蒸房。才掀裙盖品膏腴再探腹底试温凉。软玉高耸慢摩戏香汁满盈轻吮尝。玉腿交叠次苐敞敢笑坡仙不流氓。”
后汉开国君刘知远最小的儿子刘承勋就是个吃蟹行家他吃蟹单拣有蟹黄的母蟹吃。当时的母蟹被称为“圆壳”大多数人是不吃的。有人对他说:“古人吃蟹最重视二螯你怎么只选雌餐?”刘承勋答道:“十万个蟹足也抵不上一个蟹黄”
同樣是表达对鲜美蟹黄的青睐,南唐人卢纯则说:“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在陶毂的《清异录》中,卢纯在品尝湖蟹时被蟹的两螯夹伤叻舌头,血流到了衣襟上之后他给蟹起了个新外号叫“夹吾虫”,撤掉了蟹的的爵位直接从“伯”贬成了“虫”,但蟹仍然照吃不误这估计是受伤后的报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