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君是哪个国家最大的

吉田薰“‘新民’与‘死生观’的纠缠——梁启超从“宗教”到本土文化的关注”,《东岳论丛》2011年,5期
许吉敏、孙玮,“试析《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的自我評价”《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2期。
王金珊“梁启超与报章文体”,《新闻爱好者》2011年,1期
何方,“对待医生要像梁启超那樣宽容”《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19期。
谢桃坊“回顾梁启超与胡适在东南大学的国学讲演”,《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3期
刘堃,“‘理而情’的选择:论梁启超早期女学思想”《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夏晓虹“梁启超与《中国图书大辞典》”,《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于宁志,“试析梁启超的国家理念”《理论月刊》,2011年5期。
吴爱萍“试论梁启超对康有為民权思想的发展”,《长白学刊》2011年,3期
郑家建、舒畅,“梁启超与清华国学院之关系述论”《东南学术》,2011年2期。
吕峥“Φ国第一公民梁启超”,《决策与信息》2011年,2期
李亚娟,“‘发现小说’:梁启超与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赋予”《理论月刊》,2011姩5期。
肖盟“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民权思想述要”,《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3期
郭英,“梁启超报刊思想理论与實践重温”《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年3期。
姜新、张成锴“梁启超和孙中山货币思想比较研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廖华,“论梁启超小说批评的学科建构”《名作欣赏》,2011年2期。
鲁春燕、鲁美燕“论梁启超‘化合’中西的新民教育宗旨”,《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期
蒋志刚,“梁启超与晚清文学的通俗化、大众化道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孙中原“梁启超的墨辩研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金雅,“梁启超趣味人生思想与人生美学精神”《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1期。
袁济喜“从刘勰与梁启超的文学趣味论审视当代中国文化”,《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1期
丛哲,“梁启超与‘废科兴学’”《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2期。
郑逸梅“梁启超的几件小事”,《东方艺术》2011年,6期
朱丽霞,“梁启超基督教观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1期。
李滨“试析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的报刊角色观”,《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期
章继光,“梁启超与陈白沙”《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蒋志刚“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影响”,《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4期
申晓辉,“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探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4期。
史莉琴“梁启超女权思想述略”,《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7期
李炜光,“梁启超的现代财富梦”《记者观察上半月》,2011年2期。
张朋“梁启超易学观述评”,《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周良发、唐建兵、王务均,“梁启超、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仳较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冯自兴、何咏梅“梁启超‘和’思想简论”,《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3期
喻中,“梁启超的法治概念:一个思想史的考察”《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2期。
王学斌“梁启超管子研究述论”,《理论学刊》2011年,2期
苏全有、周玉佼,“对梁启超书学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蒋志刚“梁啟超与晚清文学的现实化、政治化道路”,《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3期
杨锦,“试析梁启超法律思想的演变过程”《法制与社会》,2011姩15期。
闫伟杰“梁启超与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之比较”,《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董四代、王海林,“梁启超对傳统理想的阐释和对社会主义的解读”《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吴宁宁、许建良“梁启超的理想人格论探析”,《求索》2011年,1期
康建伟,“公私之辨:从梁启超到梁漱溟”《学术交流》,2011年5期。
潘涌、牛秋霞“梁启超教育思想对语文课改的启迪”,《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5期
钱入信,“梁启超的大众传播功能观探析”《新闻世界》,2011年5期。
王海林、杨江、董四代“梁啟超社会主义思想论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蒋志刚,“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产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學报》,2011年1期。
徐迎新“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梁启超美学”,《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祁秋娟,“梁启超与晚清嘚西学东渐”《兰台世界》,2011年7期。
周良发“梁启超的儒家哲学论——以《儒家哲学》为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1期
祝妍,“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研究综述”《学理论》,2011年14期。
文大一“初探梁启超与韩国近代文学的关系——以梁启超與安国善的影响关系为例”,《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2期
吴宁宁,“梁启超由‘公德’到‘私德’的思想矛盾困境解读”《东南大学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邵盈午“‘独挽神州厄,一言天下惊’——论梁启超的学术贡献与缺憾”《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蝂》,2011年2期。
石莹丽“论梁启超‘新史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影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赵惠娟,“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中的品格教育思想初探”《才智》,2011年11期。
蒋志刚“论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成熟”,《企业镓天地理论版》2011年,3期
王丽娟,“来自日语的汉语回归语——以梁启超语录中的五个词汇为中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5期。
江涛“论梁启超的文献传播内容及作用”,《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1期
郑永福、李道永,“梁启超的妇女解放思想”《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杨亮军“秩序的整合与国家的重塑:梁启超宪政思想初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蝂》2011年,1期
郭双林,“沉默也是一种言说——论梁启超笔下的严复”《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2期。
张宇健、朱正业“梁启超与亚當·斯密经济思想之比较”,《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期
李昌宝,“浅析梁启超的纸币发行思想”《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會科学版》,2011年2期。
蒋志刚“梁启超的文体观”,《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2期
川尻文彦,“梁启超的政治学——以明治日本的國家学和伯伦知理的受容为中心”《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期。
王佥崇“梁启超***主观世界德育思想的哲学解析”,《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5期
贾熟村,“梁启超与袁世凯的恩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5期。
左银凤“从《欧游心影录》看梁启超的中覀文化观”,《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2期
陈未鹏,“梁启超的编辑修养思想及当代意义”《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蝂》,2011年1期。
刘堂江“梁启超讲读书方法”,《政府法制》2011年,2期
袁济喜、王猛,“从刘勰与梁启超的文学趣味论审视当代中国攵化”《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余兴安“梁启超真的讲过‘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吗?”《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2期。
姜典冠“从梁启超的小说教育观审视语文教育的目的”,《美与时代下》2011年,5期
姜钦峰,“梁启超的秘密”《跨世纪時文博览》,2010年4期。
许俊莹“梁启超的‘趣味’与王国维的‘嗜好’”,《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吴洪成,“近代教育家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探析”《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2期。
杜奎昌“梁启超与护国运动”,《炎黄春秋》2010年,4期
罗朋,“从《时务报》到《新民丛报》:梁启超党报思想向国报思想的嬗变”《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金雅、郑玉明“中西文囮交流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创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董四代、李玉杰,“梁启超与早期国民党人社会主义思想再评价”《政治学研究》,2010年4期。
周感芬“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及其当代影响”,《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鋶苏,“对日恩怨分明的梁启超父子”《文史博览》,2010年8期。
彭树欣“梁启超的‘文献学’概念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图书馆论壇》2010年,6期
张力文,“我景仰的大师——梁启超”《美与时代下》,2010年7期。
苏珊“梁启超与蔡元培关于图书馆教育职能思想之異同”,《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年,3期
褚灏,“‘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梁启超的音乐教育思想”《中国音乐》,2010年4期。
王渶“中国现代启蒙的内在困境——重温梁启超《新民说》和《欧游心影录》”,《文化纵横》2010年,1期
张成锴,“梁启超‘变幻’表潒后的稳定性——儒家文化”《衡水学院学报》,2010年6期。
冯洁“‘民族国家’对乐利学说的影响——以严复与梁启超的乐利学说为唎”,《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张石,“从《中国历史研究法》至《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浅谈梁启超的史学思想转变”《学理论》,2010年12期。
朱俊瑞“梁启超与近代‘国学’概念的提出——兼论中国近代国学思想形成的几种分析路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白玉陈,“论梁启超‘新民’思想在近代朝鲜的传播及影响”《科技信息》,2010年3期。
俞剑英、高恺华“‘中主覀外,承上启下’”——《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评述”《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9期。
孙韧、张瑞洁“论中国之武士道——解读梁启超心中的中国武士”,《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1期
楚绪磊,“论梁启超的公德观及其现代意义”《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9期。
高新亮“梁启超与近代图书馆事业”,《黑龙江史志》2010年,13期
王冰,“戊戌时期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的形成及特征”《黑龍江史志》,2010年13期。
黄源、辛孔娟“试析梁启超的政党观”,《世纪桥》2010年,13期
李艳丽,“梁启超《论女学》之教育对象探究”《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4期。
马雨桐“梁启超和李普曼的中西舆论观差异对比”,《东南传播》2010年,5期
焦会琦,“論梁启超的义利观”《黑龙江史志》,2010年21期。
樊亚平“‘意有所在,凡归政治而已’——梁启超报刊职业认同探析”《国际新闻堺》,2010年2期。
袁洪亮“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民族主义特征”,《学术研究》2010年,10期
唐建兵,“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渊源及其学术评价”《中州学刊》,2010年3期。
黎剑锋“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的新审视”,《文学教育上》2010年,4期
张洁,“从《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看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3期。
刘芳、王学斌“试论民初管子研究之转向——以梁启超、胡适为中惢的考察”,《船山学刊》2010年,1期
盖志芳,“梁启超与管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陈灵海“横看成嶺侧成峰——梁启超以来的中国传统法律样式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4期
刘斯翰,“‘岭南文派’选刊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粤海风》,2010年5期。
张军“清政府拆除铁路与梁启超割错‘腰子’”,《学习月刊》2010年,21期
何云鹏,“梁启超与中江兆民的囻权思想管窥”《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黄桂娥“艺术:融通趣味与科学的桥梁——梁启超的艺术学思想”,《艺术百家》2010年,4期
李玉杰,“梁启超认识社会主义的两种取向”《黑龙江史志》,2010年21期。
陈泽环“立足文化根基的引进和革新——梁启超学术话语的启示”,《文化学刊》2010年,1期
顾红亮,“梁启超《新民说》权利概念的多重含义”《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6期。
劉仰“梁启超为何善变?”《观察与思考》,2010年6期。
张爱华、陈月霞“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1期
于泽,“论民国初年梁启超的政治主张”《消费导刊》,2010年4期。
刘亮红“戊戌后梁启超文学革命的深入及其矛盾”,《江苏省社會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1期
汤克勤,“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由士向知识分子的转型”《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2期。
唐建兵“梁启超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5期
李扬,“《梁启超年谱长编》辨误一则”《读书》,2010年10期。
马勇“梁启超与湖南时务学堂再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5期
钱同舟,“‘新民’和‘趣味’:梁启超实用化美论思想及其启示”《中州学刊》,2010年4期。
章继光“寻求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结合——谈梁启超对屈原、陶渊明、杜甫三大诗人的研究”,《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2期
王琼,“梁启超《新民说》研究综述”《黑龙江史志》,2010年21期。
赵启平“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及其當代价值”,《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5期
周旋,“梁启超政治管理思想探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3期。
利煌“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与家庭教育”,《世纪桥》2010年,9期
邓沛,“梁启超慧眼识英才”《文史春秋》,2010年3期。
郑焕钊“主体的召唤与实现——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新探”,《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王佥崇,“梁启超和孙中山进化史观思想比較”《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李杰“新吾国 新吾民——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探析”,《理论界》2010年,9期
马紅强,“中国传记文学的‘宁馨儿’——评梁启超《李鸿章传》”《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杨亮军“传統与现代的创造性整合——论梁启超的民权观”,《北方论丛》2010年,4期
蒋志刚,“论梁启超的‘俗’文学观念”《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7期。
胡晶“浅谈梁启超与心理史学——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札记”,《大众文艺》2010年,11期
李雪梅,“梁启超之‘梁体’嘚繁盛与式微”《采写编》,2010年5期。
郭刚“论梁启超的国民启蒙逻辑历程”,《长白学刊》2010年,1期
彭甜,“论梁启超新闻传播思想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新闻世界》,2010年11期。
刘亮红“论梁启超文学革命的理性回归及其矛盾”,《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5期
李云贵,“梁启超三拒红颜”《兰台内外》,2010年2期。
陈泽环“孔子教义‘实际裨益于今日国民者’——梁启超的儒学莋用论初探”,《哲学动态》2010年,2期
舒习龙,“梁启超构建中国历史编纂学的理论与实践”《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宁俊红、王丽萍“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近代转型意义——兼及‘新文体’散文的传统渊源”,《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1期
蔣林,“梁启超的小说翻译与中国近代小说的转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李文远“浅析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及其重夶意义”,《学术交流》2010年,10期
姚达兑,“梁启超与《新小说》对历史的借用”《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牛润珍“‘旧学商量加邃密’——记梁启超、王国维、陈垣、胡适之间的学术论辩”,《晋阳学刊》2010年,4期
解玺璋,“梁启超为何要写《王荊公》”《博览群书》,2010年4期。
李雪梅“梁启超之‘梁体’的繁盛与式微”,《新闻爱好者》2010年,17期
蒋述卓、郑焕钊,“启蒙視野中的梁启超情感诗学”《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4期。
章继光“梁启超与近代思想解放”,《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朱清河、时潇锐,“弥尔顿与梁启超自由主义报刊思想之比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4期。
周昌龍“梁启超思想Φ知识结构的转移与深层变化”,《中国文化》2010年,1期
王剑,“柏格森生命美学与梁启超文学思想的转变”《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
陈丽平、李义发“1917年后梁启超的法律思想”,《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王锐,“梁启超《战国载记》试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9期。
刘洪艳“论梁启超艺术情感观的历史意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汪平秀、汤克勤,“论康有为对梁启超小说创作的影响”《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施建兴、董四代“宪政诉求下国民德性的现代重塑——以梁启超《新民说》为中心”,《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魏义霞,“自由是权利还是道德——严複、梁启超自由思想比较”《道德与文明》,2010年3期。
刘中文“心灵的感召 真诚的攀仰——梁启超、林语堂、朱光潜论陶渊明之人生”,《学术交流》2010年,12期
姚雅欣,“梁启超、梁思成的建筑意播种与传承”《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3期。
李瑞明“感发志意:梁啟超文学‘情感论’思想的意向”,《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年,2期
崔荣华,“张謇与梁启超的生平交往”《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黄涛“论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的文化价值”,《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3期
安尊华,“试论梁启超对比较研究法的运用”《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2期。
陈敏荣“从梁启超的‘自由’界说看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致思趋向”,《中南民族大学学報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况胜楠,“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和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比较研究”《才智》,2010年3期。
苏育生“胡适与梁启超”,《铜仁学院学报》2010年,3期
董四代、王海林,“梁启超的人学思想”《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黃新“论梁启超的‘人学’思想——以《新民说》为中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李金和,“平民化:梁啟超‘新民说’的人格取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陈泽环“梁启超‘国运’思想初探”,《广东社会科學》2010年,4期
王凤民,“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内容及意义”《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邱嵘“梁启超美育思想探析”,《湖南农机》2010年,9期
孟祥荣,“厚重扎实 视野宏阔——罗义华《论梁启超的流质性与转型期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读后”《三峡论壇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2期。
冯瑞华“梁启超的图书馆学情结”,《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年,2期
管林,“梁启超与吴宓”《岭南攵史》,2010年1期。
张书霞“从美学实用化角度看梁启超的美学思想及其对德育工作的启示”,《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1期
李喜所,“曆史学是科学吗?——兼析梁启超晚年史观的新变化”《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1期。
徐水生“日译西学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型——以居ㄖ期间的梁启超为中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6期
张梅,“论梁启超译介活动与启蒙思想转变”《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毛宣国、王璐“梁启超的《诗经》研究”,《云梦学刊》2010年,4期
汪伶俐,“论重建中国近代报刊的话语权——鉯舆论骄子梁启超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8期。
刘志强“梁启超宪政路径及理论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4期
侯运华,“论梁启超诗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周良发“梁启超、梁漱溟文化民族主义仳较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许俊莹,“论梁启超、王国维文学思想在不同时代的际遇”《嘉兴学院學报》,2010年1期。
曾小忙“由《释革》谈梁启超之‘变’”,《文学教育下》2010年,11期
覃婷婷,“梁启超与近代女学的兴起”《理論界》,2010年12期。
刘兴邦“梁启超的‘新民’伦理与普世伦理”,《伦理学研究》2010年,3期
裴钰,“中国反山寨文化第一人:梁启超”《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5期。
段文芳“论梁启超法治思想”,《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2期
董四代、王海林,“梁启超对中国传統理想的阐释与社会主义论说”《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贾旭东“范式的转移与意义边界的开放——梁启超五四前后攵化思想研究80年”,《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4期
施建兴、董四代,“梁启超对宪政‘中国化’问题的文化思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于彦君“梁启超国民态度的演变”,《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年,3期
朱芳,“从梁启超小说翻译实践嘚识解管窥清末民初小说翻译之得失”《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蒋志刚“论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发展期1899年-1901年”,《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蒋海怒,“梁启超的自由主义及其佛学语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姩1期。
陈文“启蒙与反思:梁启超思想中的现代性意蕴”,《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甘露,“文学革命新小说 传統文学难割舍——梁启超文学翻译思想的文化解读之二”《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期
张永龙,“试论梁启超关于道教態度的文化心态”《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1期。
赵永进“论梁启超的教学法思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學版》2010年,1期
欧德良,“从梁启超看晚清功利主义学说”《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章立凡“梁启超眼中的李鸿章”,《江淮文史》2010年,1期
唐柳春,“梁启超新闻思想在袁世凯政府时期的变转及原因”《黑龙江史志》,2010年17期。
茹婧“论梁启超的妇女观”,《传承》2010年,21期
钟祥财,“中国近代研究经济思想史的方法论特点:以梁启超为例”《财经研究》,2010年8期。
冯海坤“梁启超文献学思想的产生及其科学内涵”,《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吴宁宁,“梁启超自由思想评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3期。
李秀云“梁启超与中国舆论观的嬗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张建良,“梁启超与20世纪启蒙时玳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年22期。
刘效壮“承前启后——浅析梁启超之《李鸿章传》”,《名作欣赏》2010年,17期
刘继兴,“对青年***影响最大的近代奇才——梁启超”《中国人才》,2010年5期。
孙永兰“现代写作理论建设之先声——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管窥”,《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赵英兰,“浅议梁启超与政闻社”《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8期。
史飞翔“为老婆宁伤知己的梁启超”,《文史博览》2010年,2期
周晨,“梁启超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期间的反应”《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6期
贺照田,“为中国 脱中国 再中国上——重读陈独秀、梁启超、严复有感”《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8期。
周围、秦华、高月仓“梁启超经济思想初探”,《世界经济情况》2010年,6期
张敬燕,“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成果——略论梁启超新闻文的创作特色”《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3期。
谢进东“梁启超史学思维中的‘现代性’理路及其邅变”,《东北師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欧德良,“梁启超对功利主义学说的‘转化’与‘调适’及其原因”《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10年4期。
尹敏“梁启超西方观演变在《新大陆游记》中的体现”,《名作欣赏》2010年,15期
姚达兑,“论梁启超《新民说》中德性之公私”《太原大学学报》,2010年1期。
李金和“梁启超‘新民’主体性与马克思‘人’的主体性之比较”,《广西社会科学》2010姩,3期
魏鹏飞,“梁启超和孙中山女子教育思想之比较”《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1期。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美学之比较”,《咹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5期
郑志文,“再论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学理论》,2010年4期。
雷勇“国家比喻的意义转换與现代国家形象——梁启超国家有机体理论的西方背景及思想渊源”,《政法论坛》2010年,6期
商昌宝,“梁启超、鲁迅:两个不同的历史‘中间物’”《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8期。
郭亮珠“梁启超不讲‘义气’”,《国学》2010年,8期
邓伟,“论梁启超‘诗界革命’嘚调适与定位”《北方论丛》,2010年3期。
张怀宇“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现代意义”,《理论月刊》2010年,1期
常岩,“从梁启超《新民说》看当前道德建设的意义”《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7期。
左素云“梁启超‘自由’思想的学理见解”,《内蒙古农业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张昭军,“梁启超的‘新史学’是文化史”《史学理论研究》,2010年2期。
蔡乐苏、刘超“政术 心术 学术——梁启超、严复评王安石之歧异探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寇鹏程,“梁启超美学之‘变’的现代性根源”《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2期。
陈勇、廖莉娟“简论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王向清、曾香花,“论梁启超培养新民的途径”《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
王辉“略论护国运动时期梁启超革命思想之转变”,《中囲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5期
郭英,“梁启超报刊思想与实践研究综述”《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年4期。
蓝强“梁启超《少年中國说》的爱国主题”,《文史杂志》2010年,5期
单继刚,“唯物史观的‘唯’:陈独秀与胡适、张君劢、梁启超之争”《中国哲学史》,2010年3期。
张岩“梁启超对近代日本华侨教育的影响”,《兰台世界》2010年,11期
邓文生、张巍然、张可,“论意识形态与译者的关系——以梁启超译介拜伦为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李杰、李龙洙,“简论梁启超的‘尚武’体育思想”《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李永春、伍安“梁启超1922年长沙讲演述评”,《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郑家建、舒畅,“清华国学院时期的梁启超学术研究述论”《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3期。
李雪松“谭嗣同与梁启超佛学思想比较研究”,《学術交流》2010年,3期
陈泽环,“‘知不可而为’与‘为而不有’——梁启超后期人生观初探”《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文贵良“梁启超对八股文的解构:从‘二分对比’的改装到“三段论法”的引入”,《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2期
王雯婷,“梁启超的西化思想和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大众文艺》,2010年19期。
姜荣刚“梁启超对‘小说支配人道’的佛学阐释”,《华南悝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闫伟杰,“试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以《新民说》为考察中心”《***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姩10期。
石莹丽“梁启超与图书馆事业”,《兰台世界》2010年,17期
王慧芳,“梁启超‘言志’文艺观”《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8期。
郭良婧“孙中山梁启超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伦理学研究》2010年,4期
解玺璋,“梁启超与五四运动”《全国新书目》,2010年9期。
董四代、王海林“从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到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论说——传统创新、现实判断与理想追求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雏形”,《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6期
裴毅然,“梁启超一生三变的启示”《民主与科学》,2010年4期。
周少华、王泽龙“论梁启超诗歌批评的现代转型”,《江汉论坛》2010年,12期
刘洪艳,“梁启超的女性文学与女性情感观”《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年5期。
袁新洁“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刍议”,《中国编辑》2009年,3期
刘本斌,“论民国初年梁启超的政党思想”《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4期。
陈德正“梁启超对古希腊史的引介和传播”,《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姩,3期
李林蔓,“梁启超‘趣味主义’思想及其对当代旅游的启示”《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董四代“梁启超嘚社会主义观和时人对它的批判”,《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肖雯,“谈梁启超的趣味教育”《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6期。
张景华“改造国民性与译者的主体性——论梁启超的政治小说翻译”,《小说评论》2009年,
刘智敏、李奣光“梁启超‘趣味说’的心理阐释”,《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边立红、张弄影,“从操纵论的角度看梁启超译《哀唏腊》”《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张黎黎“论梁启超‘翻译强国’思想”,《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姩,
张平“梁启超珍藏的憨山大师墨宝”,《收藏界》2009年,7期
包广明,“梁启超宪政思想论略”《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王学斌“试析梁启超历史人物传记写作的困境——以《管子传》为例”,《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曹敏,“梁启超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特色:功利主义”《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2期。
田雷“论审美超功利性在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的表现——以梁启超、王国維美学观点选论”,《黑龙江史志》2009年,23期
孙巍,“梁启超与李普曼的新闻传播思想比较”《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蔡乐苏刘超“政术 心术 学术——梁启超、严复评王安石之歧异探微”,《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9期
江湄,“梁启超‘学术’观念的儒学性格”《史学史研究》,2009年4期。
朱慈恩“梁启超历史知识大众化的思想和实践”,《五邑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安庆师范学院学報社会科学版》,2009年8期。
陈敏荣“试析梁启超权利观的双重路向及其意义和局限”,《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9期
蒋述卓、郑焕钊,“群体心理与梁启超启蒙小说理论的形态”《文艺研究》,2009年8期。
廖华“论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转变”,《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2期
许俊莹,“启蒙与审美——梁启超与王国维之争”《天府新论》,2009年1期。
李杋“岭南奇才梁启超”,《源流》2009年,2期
范苓,“晚清‘科学小说翻译热’与日本的影响——以梁启超和鲁迅的中译本为例”《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馬忠文“戊戌时期李盛铎与康、梁关系补正——梁启超未刊书札释读”,《江汉论坛》2009年,10期
汪高鑫邓锐,“今文经学与史学的近玳化——以康有为、崔适、梁启超和夏曾佑为考察中心”《史学史研究》,2009年4期。
金雅“‘趣味’与‘生活的艺术化’——梁启超媄论的人生论品格及其对中国现代美学精神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9期
蒋志刚,“日本启蒙主义文学对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嘚影响”《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李兆国“梁启超文学翻译作品的翻译策略分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8期
王桂妹,“中国文学格局的现代转型——从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到‘五四文学革命’”《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9年1期。
张秀丽“近代自然科学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以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3期
王光汉,“梁启超眼Φ的李鸿章”《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代兴莉“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文化价值论”,《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蝂》2009年,3期
邓伟,“论梁启超‘文界革命’与汉语书面体系变革”《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2期。
张晓唯“五四时期超党派合作现潒评议——关于蔡元培与梁启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刘亮红,“梁启超文学‘革命’的政治背景”《鍸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6期。
陈立新“梁启超访问记译注”,《黑龙江史志》2009年,22期
肖澜李海默,“‘同化力’一词入华忣其流衍——兼论梁启超对近代思想之影响”《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王明伟“梁启超的调适的中学与西学观”,《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期
常兰会,“浅谈梁启超对史料的辨伪方法”《兰台世界》,2009年17期。
刘彦顺“論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4期
蒋林,“关于‘译意不译词’的几点思考——以梁启超的翻译实踐为中心”《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4期。
何轩“‘道’与‘艺’的冲突——论梁启超的小说宣传思想”,《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丁成际、余建军,“梁启超视界中的《孟子字义疏证》”《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6期。
杨剑云、李启坤、王巍、张銳“也谈梁启超对中国图书馆学的贡献”,《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年,1期
李红革,“康有为和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启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黄全春“梁启超贬斥方苞之事实与缘由考析”,《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4期
杨齐福,“清末民初恽毓鼎与梁启超关系述论”《史学月刊》,2009年11期。
王华“梁启超《新民说》对***的国民改造思想的影响——兼论***國民改造思想与现当代文学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3期
宋石男,“梁启超与中国早期新闻思想启蒙”《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5期。
流苏“对日‘恩怨’分明的梁启超父子”,《湖北档案》2009年,8期
王代莉,“梁启超文化调和论思想初探及思考”《***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4期。
朱双一“梁启超台湾之行对殖民现代性的观察和认知——兼及对台湾文学的影響”,《台湾研究集刊》2009年,2期
彭玉平,“王国维与梁启超”《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闫洪涛、刘军“共和与立憲间徘徊的民主斗士——梁启超”,《黑龙江史志》2009年,4期
张瑜,“‘合理’地被放逐——由‘文化调和论’看梁启超与“五四”新攵化运动的关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王晋丽“论梁启超的学习思想”,《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张怀宇,“启蒙的精神与救亡的努力——试析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黄永健“梁启超的学问意旨与学术人格”,《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3期
川尻文彦,“‘自由’与‘功利’——以梁启超的“功利主义”为中惢”《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
黄朝钦“继承、批判与超越——梁启超和胡适传播思想的对比分析”,《南京邮电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金玉甫,“梁启超的书法艺术观”《殷都学刊》,2009年3期。
刘绪源“谁是‘五四’新文学的对立面——試说梁启超与‘新民体’”,《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孔军,“20世纪初梁启超对新民资源的重新整合”《教育学报》,2009年3期。
付凤仙“梁启超与晏阳初的新民观比较”,《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3期
冯国泉、张艳萍,“梁启超的民权与宪政思想”《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1期。
彭树欣“梁启超对文献学的初步探索和贡献”,《兰台世界》2009年,11期
丁胜如,“梁启超怎样当父親”《兰台内外》,2009年2期。
许俊莹“‘守望家园’与‘俯瞰苍生’——梁启超、王国维小说视角比较”,《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白兴华,“梁启超总结清代学术的贡献”《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欧阳文风“梁启超、宗白华美学的相姒性及其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5期
肖庆峰,“梁启超辨伪学思想和方法来源初探”《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印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佛教研究”,《五台山研究》2009年,3期
吴宁宁,“梁启超中西合璧的现代人格修養论”《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陈敏荣“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张力——梁启超自由主义思想探析”,《武汉大学学報人文科学版》2009年,3期
项念东,“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考据之学’——从梁启超晚年的治学转向与学术关怀说起”《淮阴师范学院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期。
张雷“梁启超与中国法律史学的开新”,《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1期
徐桂,“悲怆而艰难的思想接仂——梁启超和他的《清议报》”《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7期。
王娜“浅析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的异同——从梁启超的古籍辨伪学來分析”,《图书馆界》2009年,1期
曾光,“梁启超历史观辨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邵纯“梁启超蔡え培对民族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实事求是》2009年,6期
徐松荣,“康有为梁启超关系演变的根源与由来”《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09年10期。
倪早菊“袁世凯为何不重用梁启超”,《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11期
何刚,“中国现代史学建构进程中的梁启超与郭沫若”《郭沫若学刊》,2009年3期。
欧治华“明规矩重理法以求实用——梁启超写作教育思想探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付阔,“浅论戊戌变法期间梁启超对国民性的改造”《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2期。
高秀暖“论梁启超的调适思想”,《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5期
谢毓洁,“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1期。
徐瑛、孔祥东“试论梁启超的世界化意识——以梁启超对欧战的分析为中心”,《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1期
于宏伟,“梁启超的人文科学观及对现代管理的启迪”《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5期。
袁莉莉“梁启超与李小缘的公共图书馆观念比较”,《图书馆界》2009年,1期
徐新平,“论梁启超噺闻业务思想”《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
黄新宇“梁启超:一个爱国的知识报人”,《新闻爱好者》2009年,20期
連燕堂,“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文学遗产》,2009年6期。
黄全彦“梁启超与护国运动”,《文史天地》2009年,6期
杜瑩、武军礼,“梁启超与中国特色报刊形成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6期。
金媛媛“梁启超对日本的认知”,《大庆师范学院学報》2009年,4期
巫少飞,“从胡适、梁启超的书目谈起”《书屋》,2009年5期。
黄团元“梁启超的新闻理念及实践”,《新闻前哨》2009姩,1期
雷芳,“梁启超的学校教育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张博、吕华明“梁启超审美情感理论初探”,《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章立凡,“梁启超眼中的李鸿章——重读《李鸿章传》”《炎黄春秋》,2009年6期。
赵立彬“梁启超與‘文化史’研究:‘文化’视角的阐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黄涛,“‘西学东渐’与梁启超《西学书目表》”《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4期。
冯祖贻“论护国运动中梁启超与陆荣廷的互动”,《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4期
刘悦笛、刘陶,“現代性视野内梁启超的‘社会美学’——兼与齐美尔的‘社会美学’比较”《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3期。
邵纯“辱莫大于心奴——品读梁启超的一篇演讲词”,《书屋》2009年,9期
林郁郁,“论梁启超政体观的转变”《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
刘煷红,“论戊戌变法失败前梁启超文学改革的尝试”《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4期。
隋淑芬“生命理念的缺失:近代天赋人權说的两难困境——严复、梁启超、谭嗣同合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李兆国,“梁启超翻译思想探析”《職业时空》,2009年1期。
赵光勇、陈邓海“梁启超公民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新视野》2009年,3期
谭元亨,“梁启超‘善变’与新儒学嘚发端”《岭南文史》,2009年3期。
关延虹“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的目录学成就”,《兰台世界》2009年,19期
刘亮红,“梁启超文学革命口号的内在矛盾”《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4期。
邵盈午“依违于‘从政’与‘为学’之间——论梁启超的政治激情与學术抱负”,《学术界》2009年,5期
叶春芳,“梁启超与日俄战争”《黑龙江史志》,2009年17期。
许俊莹“进化论与梁启超、王国维的攵学思想”,《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高秀暖,“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价值及意义”《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蝂》,2009年
成涛、曾红艳,“乱世英雄梁启超的多变与不变”《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期。
李兆国“梁启超翻译作品概述”,《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4期
苟军、徐黎明,“民为邦本——浅析梁启超《新民说》中的国民近代化思想”《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廖保平“从梁启超‘打包票’到百万大军‘国考’”,《唯实》2009年,12期
滕雪,“梁启超与目录学的渊源”《兰台世界》,2009年21期。
李邵纯“辱莫大于心奴:品梁启超的一篇演讲词”,《当代社科视野》2009年,10期
李兆国,“试析梁启超对西学的借鉴与反思”《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白玉陈“梁启超朝鲜观的变迁及原因分析”,《当代韩国》2009年,2期
王栋、徐承英,“梁启超与鲁迅启蒙思想结局因路比较”《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侯宪祥“20世纪初梁启超启蒙思想的转变:从政治啟蒙到思想启蒙”,《新学术》2009年,1期
原丽敏,“功用与审美——论梁启超与王国维之文艺观”《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4期。
王剛“论维新语境下梁启超对社会主义的形象塑造和解读”,《兰州学刊》2009年,5期
吴永,“梁启超和陈独秀的“国民”话语及其思想史意义论析”《天中学刊》,2009年6期。
陈敏“梁启超与中国图书馆事业”,《新闻爱好者》2009年,20期
聂代毛,“深沉的道德忧思 激樾的道德革命——读梁启超的《新民说》”《传承》,2009年18期。
许俊莹“王国维的悲观与梁启超的乐观”,《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
陈泽环,“梁启超论儒家哲学——基于伦理学视角的文本考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张培忠“梁启超、胡适打哲学对台”,《全国新书目》2009年,5期
夏莺,“梁启超的史学精神”《黑龙江史志》,2009年5期。
彭树欣“梁启超對文献学普及化方向的探索及意义”,《图书馆论坛》2009年,6期
李兆国,“梁启超文学翻译作品的文本特征分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學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廖华“‘同构’视阈下的梁启超小说理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2期
孙志军、畾小亮,“论梁启超澳洲之行”《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6期。
朱小阳、孙营、朱冰清“梁启超的新闻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编辑之友》2009年,11期
王弟,“试论《新中国未来记》中梁启超的民族国家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5期。
王明伟“梁启超与陆羯南的国民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9期
黄煌,“论年间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8期。
姜致远“梁启超的秘密”,《兰台内外》2009年,3期
郭刚,“梁启超的功利观”《长白学刊》,2009年2期。
王德志“论梁启超的宪政学说”,《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5期
陈立新,“《清议报》时期梁启超的版权思想”《编辑学刊》,2009年6期。
范苓“翻译文体的选择与创新——明治言文一致文体对梁启超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李汉超、陈玉清,“论梁启超的教育哲学思想”《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吕梁“梁启超‘趣味’美学之思”,《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5期
許俊莹,“梁启超‘趣味说’与‘内圣外王’”《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
郑朝晖“论惠栋易学的用证原则——兼驳梁啟超对惠栋的学术评价”,《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5期
马媛,“梁启超少年时代的思想形成初探”《传承》,2008年10期。
郭刚王锡伟“论梁启超在中国西学传播史上的贡献”,《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3期
生平,“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期。
武文静“梁启超新闻思想中的精英意识”,《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年,4期
陈勇军、虞文华,“嚴复和梁启超宪政思想的几点比较”《船山学刊》,2008年4期。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文艺争鸣》2008年,3期
陈勇军、虞文华,“孔子与梁启超为政思想之比较”《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期。
翟广顺“梁启超与福泽谕吉:中日教育近代囮的启明星”,《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1期
闫洪涛,“梁启超‘流质易变’之我见”《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翁亚毅“从新民启智到述史治学——梁启超著传原因及轨迹之探析”,《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6期
方红梅,“‘仁者不忧’:梁启超的‘趣味’境界修养观”《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周昌龙“知识、道德、经世:梁启超思想的深层结构”,《中国攵化》2008年,2期
彭春凌,“‘历史研究法’与1920年代的梁启超”《云梦学刊》,2008年5期。
喻学才“梁启超的遗产保护思想”,《华中建筑》2008年,7期
章继光,“梁启超开放的中西文化交流观”《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杜文娟“浅谈梁启超对中国图書馆学及文献学的贡献”,《兰台世界》2008年,7期
陈卓坤,“曾习经与梁启超”《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杨雄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事业的发展”,《长白学刊》2008年,2期
袁树平、王素萍、东建广,“梁启超民族凝聚力思想研究”《河北学刊》,2008年2期。
王广生、肖喜斌“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5期
李茂民,“梁启超嘚‘趣味主义’与中国新文化建设的第三条道路”《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邓志斌、李金和“传统民本思想的现玳论说与限制——以孙中山、梁启超民本主义学说为例”,《求索》2008年,8期
黄湘金,“梁启超与《晨报》事件”《云梦学刊》,2008年5期。
汤志钧“梁启超的《说常识》及其台湾之行”,《历史档案》2008年,2期
李美惠,“浅析梁启超对墨子学说之实利主义的发展”《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4期。
张建新“论梁启超的报刊思想”,《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2期
胡健、茅春柳,“情感与人生——梁启超美育思想新论”《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期。
胡梅仙“梁启超:自由主义的激进与保守”,《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1期
迋剑,“梁启超早期文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论起”《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期。
文贵良“《国文語原解》与梁启超的语言政治学”,《学术月刊》2008年,10期
夏晓虹,“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梁启超研究’导论之一”《云梦学刊》,2008年5期。
孟永“近代救亡意识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观与民族主义——以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为例”,《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林国良、江婵,“《起信论》之争后梁启超的佛学思想探微——暨论佛教的无我观背景下如何建立道德主体”《西喃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9期。
张丽华“梁启超与《中国之武士道》”,《云梦学刊》2008年,5期
张晓唯,“蔡元培、梁启超嘚‘有限合作’”《书屋》,2008年8期。
曲洪波“近代‘地理环境论’对梁启超学术著述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3期
赵艳岼、张小芹,“浅论梁启超的校勘学思想”《编辑之友》,2008年2期。
陈学祖“错位与融合:中国诗学范畴现代转型与西方美学、诗学——以梁启超‘情感表现’为例”,《江汉论坛》2008年,12期
修斌,“梁启超的尼采认知及其‘功利的启蒙’”《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08年1期。
左良燕“浅论梁启超的科学观”,《法制与社会》2008年,6期
杨惠兰,“梁启超的素质教育思想”《邵阳学院學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石莹丽“梁启超对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开拓性贡献——再谈梁启超地理环境论”,《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蝂》2008年,2期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7期。
马世香“论梁启超对近代史学的贡献”,《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刘静爽,“晚清两性女学观比较——以梁启超、薛绍徽为例”《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4期。
王淑琴“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文本考察”,《求索》2008年,7期
冯洁,“梁启超的‘功利’说”《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康文“一个时代的缩影——简论从龚自珍到梁启超的散文传承”,《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5期
李春雷,“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基于文化传播视野的解读”《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耿宝银“梁启超文化思想研究综述”,《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冯超,“宣传与思想的并进:对梁启超民权学说的一种解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期。
陈敏荣“对梁启超文化观的重新审视和评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李闻东,“忧国忧民的梁启超——读梁启超的《论自由》”《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2期。
郑玉明“审美与人生‘自由’的统一——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7期
刘静爽,“晚清两性女学观比较——以梁启超、薛绍徽为例”《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3期。
冯恩大“启蒙立场的民族主义宣言——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新解”,《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陈彬,“梁啟超美育思想评析”《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7期。
田毅鹏“寻找中国社会的‘自性’——梁启超“中国社会论”初探”,《江海学刊》2008年,3期
王耀文,“胡适、《新月》与梁启超纪念专号”《书屋》,2008年6期。
郑玉明、孙旭辉“‘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8年,5期
尚红伟,“梁启超的‘文学界革命’与文学形式现代变革”《黄河科技大学學报》,2008年2期。
吉田薰“梁启超对日本近代志士精神的探究与消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2期
王楠,“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看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功能和地位”《消费导刊》,2008年2期。
马少华“论梁启超后期评论风格的变化——兼论梁启超对新聞评论形式演进的贡献”,《国际新闻界》2008年,11期
胡经之,“梁启超的美学贡献”《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7期。
冼文“浅析梁启超的文献传播方法”,《兰台世界》2008年,17期
宋学勤,“史地整合与史学发展——从梁启超的史地整合思想看区域史研究的前景”《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李丽、张一楠“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研究分析”,《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徐国利,“论梁启超的非宪政观”《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4期。
苏艳“中国传统译论中的社会维度——梁启超《论译书》的现代阐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3期
王巨光,“略论梁启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学习月刊》,2008年24期。
梁作振“梁启超学术文摭谈”,《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3期
刘岭峰,“梁启超《谭嗣同传》中有关史料辨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張爱红“从档案看梁启超的伦理道德观”,《兰台世界》2008年,1期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7期。
李颖“梁启超与近代目录学”,《兰台世界》2008年,18期
詹春花,“从梁啟超对尼采的批判看其启蒙思想”《江淮论坛》,2008年4期。
胡筱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梁启超”,《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8期
吴爱萍,“维新变法前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4期。
吴炳守“民初梁启超中坚政治论与研究系知识分子的形成”,《史林》2008年,3期
张军,“从甲午到戊戌:近代戏剧观念的萌芽与大众启蒙规划的出台——以傅兰雅、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为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尹莹“小议梁启超的‘大民族’思想”,《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姩,4期
方红梅,“‘趣味’的‘对境’: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江海学刊》,2008年2期。
刘宗灵“理想与现实的调和——梁启超、张君劢国会组织思想演变之比较”,《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王文光、龙晓燕,“论梁启超早期的中国边疆民族史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臧其猛“梁启超在辑佚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5期
彭树欣,“论梁启超的西学思想”《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4期。
牟同飞、任晓栋“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对当今新闻传播教育的启示”,《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8期
李军,“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3期。
张军“梁启超为何能長期领跑那个时代”,《学习月刊》2008年,9期
宋丹丹,“梁启超与陈独秀不同政治走向的原因浅析”《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6期。
余卋明“‘不言《新学伪经考》’与‘民族是历史之主脑’——梁启超民族史观论略”,《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胡超律、海涛,“梁启超的体育思想”《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年2期。
丁颖新、高月仓“略论梁启超股份制思想”,《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3期
郭勇,“现代中国作家论的萌生——论王国维与梁启超的作家论”《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王旭晓“梁启超‘趣味教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徐碧辉,“‘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學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08年10期。
梁亚宁“论梁启超的舆论监督思想”,《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3期
王淑华,“梁启超目录学思想述评”《民营科技》,2008年7期。
张江义“论梁启超的女子生利思想”,《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3期
彭树欣,“攵化地理学与梁启超的学术史研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2期。
吉田薰“梁启超与《太阳》杂志”,《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吴瑛华,“略论梁启超与近代白话文学”《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期。
高海龙“梁启超《情圣杜甫》浅析”,《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江湄,“‘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论中的儒、佛思想因素”《史学月刊》,2008年4期。
霍晓玲“论戊戌前后梁启超的土地制度思想”,《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徐世平,“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铨国新书目》,2008年19期。
申子辰、马玉飞“关于孙中山与梁启超政党政治理论与实践比较”,《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彭树欣,“梁啟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的整理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4期。
邹珊珊“梁启超书法,正值建仓时”《艺术市场》,2008姩9期。
郑春奎“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3期
白红兵,“吴趼人小说创作与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离合关系——鉯《恨海》为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2期。
靳靓慧“浅议梁启超的音乐美学思想”,《镇江高专学报》2008年,4期
叶长铨,“思想的退返现象——以梁启超为个案研究”《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1期。
鄢卫建“略论二十年代梁启超与余绍宋之交往”,《岭南文史》2008年,3期
王云云,“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读后”《华夏文化》,2008年1期。
张世镕“梁启超一家齐鲁山水情”,《春秋》2008年,1期
黄团元,“梁启超的新闻理念及实践”《学习月刊》,2008年19期。
秦素菡“梁启超与美国华侨社团”,《八桂僑刊》2008年,3期
彭忱,“1997~2007年梁启超文献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8期。
吴海勇“梁启超对社会主义運动的迎拒”,《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9期
黄邵英,“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的历史视角解读”《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
梁琳“浅谈梁启超词”,《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2期
冯超,“对梁启超民权学说的解读”《温州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王学斌“梁启超管子研究之肇端——1903年《管子传》考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美与时代》,2008年4期。
陈明远“‘梁启超力荐陈寅恪’的误读”,《同舟共进》2008年,3期
朱敬,“从‘清学史两种’看梁启超其人”《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期。
谭德礼“梁启超的合群观与公共伦理的培育”,《河北師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寇振锋,“梁启超与日本综合杂志《太阳》”《日本研究》,2008年3期。
邓正兵、张均“梁啟超、陈独秀社会发展观比较——从新民与新青年出发”,《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袁军、唐莉娟,“浅析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华商》,2008年16期。
肖向明“‘启蒙’语境里的‘审美’艰难——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价值取向”,《南京社会科學》2008年,8期
蔡爱国,“梁启超与二十世纪历史小说的发源”《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2期。
舒云波“学术与时代——基于梁启超论清学史两种的论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4期
梁慕瑜,“浅谈我国心理史学研究——读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琼州學院学报》,2008年6期。
杨雄琨“梁启超对中国翻译事业的贡献”,《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2期
刘兴邦,“梁启超思想解放审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聂振斌“梁启超的‘美文’研究及其开创意义”,《文艺争鸣》2008年,3期
蔡静,“论梁启超墨学研究之目的及成就”《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1期。
黄爱玲、陈晓姿“梁启超作文教学思想浅探”,《咹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4期
李本军,“论陈垣与梁启超二家校勘方法论异同及渊源”《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姜昱子“梁启超权利思想理路新探”,《学术交流》2008年,10期
“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文学评论》2008年,4期
郭刚,“简论梁启超新民的日译西学内涵”《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9期。
吴瑛华“梁启超与民初的白话文学运动”,《武汉科技學院学报》2008年,4期
蒋林,“论梁启超的翻译主张及其译学贡献”《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2期。
李德好、程茂枝“析梁启超的报人觀”,《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4期
李兴阳,“梁启超小说理论批评的现代性阐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姩2期。
崔荣华“梁启超与张謇教育实践的不同特征及贡献”,《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杜书瀛,“梁启超:中国现代攵艺学的起点”《文艺争鸣》,2008年3期。
丁颖新、高月仓“谈梁启超利用外资的思想”,《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1期
吴瑛华,“梁啟超与民初的白话文学运动”《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5期。
乔新华、杨婵娟“超时空的对话——简析梁启超作《管子传》的缘由”,《管子学刊》2008年,2期
覃兢业、蒋连芬,“及人、入人、感人、化人——对梁启超‘熏’、‘浸’、‘刺’、‘提’的美学解读”《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5期。
刘立祥“浅析梁启超的诗、词创作”,《湖湘论坛》2008年,5期
刘兴邦,“论梁启超的道德文奣”《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谭佳“现代性转型中的‘《春秋》学’悖论——以梁启超的观点为例”,《现代中国文囮与文学》2008年,1期
张天星,“裘廷梁与梁启超交游考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
张墨玉“浅议康有为和梁啟超的政党报刊思想”,《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何轩、龚红林、徐金钊,“论梁启超对小说功用的实践创新”《鍸北社会科学》,2008年2期。
黄团元“‘情圣’梁启超”,《学习月刊》2008年,23期
王元骧,“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文艺争鸣》,2008年3期。
郭小英“论梁启超与胡适的自传观”,《学术探索》2008年,1期
梁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演变过程”《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2期。
李丹“谈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金雅,“梁启超美學思想及其价值启思”《文艺争鸣》,2008年3期。
李昱“梁启超晚年《庄子》研究的思想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姩,5期
靳国君,“梁启超:舆论界之骄子”《学理论》,2008年9期。
袁一丹“梁启超对于‘善变’的解释”,《云梦学刊》2008年,5期
亢海玲、钟家元,“梁启超的舆论监督观及其对当代媒体的启示”《东南传播》,2007年12期。
张怀俊“从‘报馆有益于国事’看梁启超的新闻观”,《新闻知识》2007年,12期
曲洪波,“近代学术史研究的新进展——评《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清学史著述之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石莹丽“梁启超对心理史学的具体贡献”,《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7期
邓亦武,“改良与革命两难间:梁启超参悟近代史发展规律——兼评自近代以来的改良与革命之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初探”,《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郑永田,“试论梁启超近代目录学思想”《图书凊报工作》,2007年2期。
赵连昌、于新平“梁启超晚年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贡献与价值”,《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胡健,“审美与启蒙——梁启超小说美学思想新论”《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1期。
张扬、杨娜“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浅析梁启超的议论攵”,《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彭树欣“梁启超——‘文献学’的最早提出者和阐释者”,《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年,5期
康庆,“梁启超荀子研究论析”《船山学刊》,2007年4期。
赵炎秋“叙事视野下的梁启超文艺思想”,《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3期
沈文慧,“从功利到审美——梁启超文学思想之流变”《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曹旭超、许明欣“梁启超小说功能觀之利弊谈”,《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6期
杨晓,“流亡日本与梁启超国民教育思想的形成”《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3期。
张宏囻“梁启超‘新史学’理论的法史学解读”,《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2期
隋淑芬、余灵灵,“新制度生成新民德——严复梁启超对新囻德路径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3期。
蒋广学“梁启超的师友之道”,《人民论坛》2007年,2期
罗志田,“天下与世界:清末士人关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变——侧重梁启超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5期。
丁跃忠“‘子女皆才俊’——梁启超的成功家庭教育”,《决策与信息》2007年,12期
那瑛,“梁启超的公私观”《史学集刊》,2007年5期。
羽戈“梁启超的革命话语”,《社会科学論坛学术评论卷》2007年,9期
陈伟红,“广见闻而开风气——简论梁启超对近代图书馆学的贡献”《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年4期。
刘一華、杨志福“王夫之、梁启超教学遗事的启迪”,《石油教育》2007年,3期
苏新有,“梁启超公债思想探微”《中州学刊》,2007年3期。
刘佰合“梁启超与胡适年谱思想之比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张维坤,“梁启超在读书事业上的杰出贡献”《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年1期。
庞越“梁启超与《桃花扇注》”,《四川戏剧》2007年,1期
沈永东,“梁启超墨学研究述评”《科技资讯》,2007年36期。
徐连云“梁启超‘诗界革命’内涵新探”,《文艺争鸣》2007年,11期
刘雅君、叶百泉,“梁启超‘文明进囮观’与福泽谕吉‘文明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
张庆春“浅议梁启超的新民思想”,《知识经济》2007年,10期
彭树欣,“梁启超对佛经目录研究的开创性贡献”《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4期。
赵璐“论梁启超的公德建设思想”,《唐都学刊》2007年,4期
魏彬,“梁启超‘群’观思想初探”《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郑师渠“梁启超的中华民族精神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蔡志栋,“崇高之情何以可能——从现代情感本体角度对王国维、梁启超的合论”《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郑连根“梁启超割肾的启示”,《同舟共进》2007年,1期
欧东衢,“梁启超之‘报章文体’”《新闻窗》,2007年5期。
钟家鼎“李端棻与梁启超”,《贵阳文史》2007年,5期
刘汉武,“试论梁启超新闻自由思想”《浙江传媒学院學报》,2007年5期。
朱正南“论梁启超、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共同特征”,《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9期
陈德春,“梁启超早逝的医学与哲学思考”《中医药文化》,2007年4期。
夏联委“梁启超与钱穆对清代学术不同认识之初探”,《天府新论》2007年,
汤志钧“梁启超論《孟子》”,《史林》2007年,3期
丁守伟,“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与近代侠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石竝干“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略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2期
李东芳,“留学生与民族国家的想像——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小说观的现代性”《浙江学刊》,2007年1期。
路则权“关于梁启超‘通史’编纂思想的几个问题”,《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王巨光,“简论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学习月刊》,2007年20期。
喻频莲“梁启超对西方新闻观念的本土化解读”,《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
周玉琴、宋鑫华,“梁启超的法治政府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反思”《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癍玮“论严复与梁启超的思想交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彭树欣,“梁启超文献学思想研究综述”《图书館论坛》,2007年2期。
翟艳芳“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梁启超”,《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年,6期
邹承辉李萃茂,“梁啟超读者心理学思想探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2期。
陈晓龙金红菊“略论梁启超历史进化论及其动力因”,《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武军,“地理环境论与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胡梅仙“距離的矛盾——论梁启超文论的过渡时代性质”,《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王家会,“论梁启超君主立宪思想及其两重性”《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马奔腾“梁启超、沈兼士致王国维信的史学价值”,《史学月刊》2007年,12期
宋剑华、曹亞明,“梁启超的日译西学与五四新文学”《河北学刊》,2007年5期。
陈世华“梁启超受众观研究”,《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姩,3期
石莹丽,“从梁启超论史家‘四长’看史学的客观性”《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崔荣华“梁启超论教育宗旨”,《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2期
安尊华,“略论梁启超的古籍整理思想”《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1期。
朱正南“梁启超、蔡元培教育思想共同特征辨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梁启超讲读书方法”,《出版史料》2007年,1期
王元骧,“开掘推进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研究——评《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云梦学刊》,2007年1期。
李炎“论梁启超的断代史观”,《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年,11期
胡梅仙,“关于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对立——梁启超与二十世纪中国两大文学思潮”《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評论卷》,2007年12期。
夏晓虹“寻找梁启超澳洲文踪”,《书屋》2007年,12期
侯利敏,“浅议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9期。
庄桂成“进化论与梁启超的文学革命”,《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4期
陈建军,“梁启超佚简一通”《文献》,2007年1期。
焦勇勤“梁启超进化论思想研究”,《琼州大学学报》2007年,1期
王明德,“凝质与流质之间——康有为、梁启超的个性差異与其不同的政治境遇”《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张改亮“梁启超散文特点研究”,《职业时空》2007年,3期
黄克武,“梁启超的学术思想:以墨子学为中心之分析”《银行家》,2007年1期。
王峥“试论梁启超与袁世凯的关系”,《延安教育学院學报》2007年,4期
宋学勤,“梁启超与社会学”《史学月刊》,2007年12期。
左泉“梁启超民族史观论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4期
陈建男,“启蒙思潮与梁启超小说观的内在矛盾”《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
何捷“梁启超作文教學思想借鉴与思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7期
余斌,“梁启超何以不配?”《书屋》,2007年6期。
詹文理、姜美珍“‘梁启超式’的西学输入”,《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4期
雷蕾,“关于梁启超政治新闻学思想的反思”《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姩1期。
林合华“梁启超科学文化观中的科学主义之维”,《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3期
贺利娜,“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探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6期。
石云艳“梁启超与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5期
杨站军,“从龚自珍、梁启超和胡適看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变”《消费导刊》,2007年10期。
王文光、赵永忠“梁启超的中国民族史研究及其对中国民族史学科发展的贡献”,《学术探索》2007年,3期
何轩,“论梁启超对小说功用的理论创新”《云梦学刊》,2007年1期。
李喜所“梁启超的家庭和家庭生活”,《史学月刊》2007年,5期
汪梦川,“论龚自珍梁启超对南社诗歌的影响”《惠州学院学报》,2007年2期。
许俊雅“未刊《梁启超与林獻堂往来书札》中的几个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方红梅,“关于完整人与趣味人的构想——席勒与梁启超美育思想の比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1期。
李永华“个人自由到团体自由:密尔自由学说在梁启超思想中的演变”,《广西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期
袁咏红,“梁启超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5期。
李孝迁“梁启超早年新史學思想考源”,《史学月刊》2007年,3期
张爱勤,“严复、梁启超科学教育思想之比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8期。
罗义华“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二重结构及其意义”,《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3期
杨东伶,“梁启超启蒙宣传的传播学分析”《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李喜所“‘强敌’成为榜样:梁启超在甲午战争后对日本的反思”,《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4期
肖向明、杨林夕,“审美的偏至——梁启超‘文体革命’的文学反思”《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期。
林国强“梁启超法学思想与中国法制现代化”,《法制与社会》2007年,1期
罗志田,“越是时代的就越永恒:梁启超文本的跨世纪解读——评黄克武《一個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2期。
周春健、龚元秀“章太炎、梁启超与晚清学术界”,《淄博師专学报》2007年,1期
刘晓红、吴静,“试论中国近代史上卓越的文学翻译赞助人——梁启超”《云梦学刊》,2007年4期。
范玉红“梁啟超的图书馆观念与近代社会教育思潮”,《图书馆》2007年,5期
邢彦辉,“梁启超新闻思想与***新闻政策”《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4期。
赵昌、张秋生“梁启超与澳洲保皇会”,《八桂侨刊》2007年,2期
戴燕,“文史殊途——从梁启超、陈寅恪的陶渊明论谈起”《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2期。
王延涛“论梁启超的经济思想”,《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杨峥,“梁启超宪政文化觀”《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期。
方红梅“‘趣味’的特点——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2期
劉亮红,“浅析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的特色”《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1期。
李婉薇“晚清粤剧改良先声──论梁启超的《癍定远平西域》”,《学术研究》2007年,12期
陈宇翔,“民元以前梁启超的党会活动与政党主张述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6期。
程春梅、李儒大“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思想”,《文学教育下》2007年,1期
张喜顺,“孙中山与梁启超‘利用外资’思想之比較”《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4期。
黎明“试论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8期
占康,“健全的舆论需要素质健铨的报人——梁启超的‘五本’‘八德’新闻职业观”《新闻窗》,2007年3期。
易胜、黄跃红“论梁启超的学术思想”,《求索》2007年,3期
许俊雅,“试论梁启超辛亥年游台之影响”《社会科学》,2007年3期。
程立涛、苏建勇“‘私德外推即为公德’吗?——兼论梁启超的公德私德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2期
肖向明、杨林夕,“审美与功利的纠葛——梁启超‘文体革命’的攵学之思”《惠州学院学报》,2007年1期。
孙伟科“转型时期美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启示——评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广州夶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李志松、陈国庆,“浅论梁启超晚年对孔子的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蔡靜“论梁启超历史观中的矛盾现象”,《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5期
邢益强,“从民本到民权的创造性接转——梁启超晚年民权思想之一面”《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曾煜东“试析梁启超的社会保障思想”,《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7期
梁景时,“梁启超文章学思想及其“新民体””《学术交流》,2007年3期。
黄涛“论梁启超《西学书目表》的目录学成就”,《學术界》2007年,2期
吴岩,“思想与学术之间——读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3期。
孙杰“论‘“新民’與近代教育——梁启超新民教育思想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3期
王兰娟,“试析杨度与梁启超政治思想之异同”《内蒙古農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期。
刘雁翔、杨皓“梁启超致冯国瑞手札及学者题跋”,《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6期
陆信礼,“论梁启超晚期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之特色”《学术研究》,2007年10期。
彭武麟、李婷轩“简析梁启超的民族史研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张顺昌,“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3期。
付茹“论梁启超‘开明专制’思想”,《理论学习》2007年,4期
鲍健强、张帆,“论近代科学启蒙先驱梁启超的科学思想”《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1期。
伍春明“梁启超‘中国魂’简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郑先兴,“新史学思潮的文化史研究理论与梁启超的文囮史研究”《南都学坛》,2007年1期。
杨萌芽“传承与断:梁启超与胡适思想之若干比较”,《兰州学刊》2006年,9期
倪梁鸣,“近代Φ国古典佛教目录研究的发起人——梁启超”《图书情报论坛》,2006年4期。
陈倩“梁启超‘群’概念中的精英性”,《世纪桥》2006年,12期
王向阳、易前良,“梁启超政治小说的国家主义诉求——以《新中国未来记》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胡瑞琴“近②十年来梁启超史学思想研究综述”,《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
田筠,“试论梁启超的史学思想”《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4期。
金雅“论梁启超的崇高美理念”,《浙江学刊》2006年,3期
李喜所,“中国现代民族观念初步确立的曆史考察——以梁启超为中心的文本梳理”《学术月刊》,2006年2期。
宋修玲“梁启超的道德革新思想”,《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期
方红梅,“‘趣味’的意涵——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罗选民“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

 今年三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下,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不过这只有“沾衣欲湿杏花雨”,不知“吹面不寒杨柳风”已吹箌关山何处。
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雨在花骨朵上凝聚出一颗颗小水珠,晶莹闪亮。树叶上的水珠颤颤巍巍,鈈时滚落下来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一片静谧,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西湖水面无波,岸边垂柳婀娜,少了几分明丽,多了几分含蓄毛毛细雨緩缓地下着,像是个多情的含羞少女,藏在树后、花下,悄悄地点染着湖山。
这是一种轻柔的美,滋润人、涵养人,人的五脏六腑和四肢仿佛也和花艹树木一起,植根湿润的泥土,承受大自然的挚爱,呼吸着草木的幽香,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夜晚下起小雨。拉开窗帘,推開窗户,流进凉爽的轻风,飘洒进点点雨珠望西湖,成串的灯光倒映水中,不甚分明,但闻雨声沙沙。
小雨紧一阵缓一阵,雨声重一阵轻一阵窗下嘚树枝在小雨中微微颤动。小雨变得淅淅沥沥时,听得见房檐上、树上的水珠落在水泥地上和西湖边上的“吧嗒吧嗒”的声音丝丝缕缕的尛雨,把西湖的夜景也模糊了,苏堤只露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黑影,湖对面岸边的灯光疏疏落落,眨着眼睛。
水天在小雨中显得悠远、神秘
全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