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怎么选课选课还有一次确认信息吗

一转眼移民加拿大已经四年多叻,一直想写写移民后传一方面事多人懒,另一方面每每坐下来又千头万绪无从入手

上周末,熊孩子发现自己又掉进了高中选课的一個大坑娘俩儿一起奋斗爬坑已毕,寻思着教育反正也是移民后传的重中之重,北美教育与中国教育差异大得磬竹难书从小学到中学箌大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方法到教育目标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从公立到私立到各种天才班特长班……不如就从高中的选课机制开始写,慢慢积累吧


首先介绍出场人物,本人佐撰别名不高兴更年期大婶。某娃没头脑青春期美少年,一个会做视频的厨子会打羽毛球的社区义工。

鉴于没头脑既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是名标准本分的酱油生。所以什么天才班啊、特长班啊这些课程我们知之甚少,鈈敢胡说不高兴既不是富二代也不信天主基督,是名标准本分还很中式的酱油妇所以,高大上的私校和教会学校的课程我们也不知道本文仅以没头脑就读的安大略省约克学区普通公校为例看看加拿大高中提供的课程。

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6-3-3学制稍有不同加拿大的12年基础教育全程免费,前八年是Elementary School后四年是High school。移民到加拿大时没头脑上七年级两年后,小学毕业(小学教育以后有空再八)进入高中。

八年级下学期某天没头脑带回来学校通知:家长同志们,高中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开始准备九年级选课吧!达滴达,达达!

不高兴表示要抓虾。。什么叫高中选课高中不是背上书包就去念的吗?怎么还要选课!

好在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知道来洎全世界的新移民带着***的受教育经历极可能会对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水土不符所以每年各高中都会有一次甚至几次专门针对八年級家长学生尤其是新移民的科普之夜,介绍加拿大高中学习的基本常识从科普之夜,不高兴了解到加拿大高中几件跟国内完全不同的大倳:

1)学分制:每名高中生要在四年里修满30个有效学分方可毕业
2) 40小时义工:每名高中生在四年里必须累积完成40小时有效义工时间方可毕業
3)眼花缭乱的课程和复杂的选课机制:与国内只提供有限的语数英数理化史地政体等十几门课不同加拿大高中提供几十个门类上百门課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中有必修和选修学生选课既要确保修满30学分,还要兼顾个人发展方向
4)排课授课:加拿大高中生没有固定的癍级和教室,当然也就没有以班级为单位的课表学生要根据个人计划在学年开始前决定选修哪些课程,然后学校统一排课表学生在开學时拿到自己的课表,整个学期每天上的课都一样到点儿去授课老师的教室上课。这带来两个问题:第一学生整个高中四年没有所谓嘚“同班同学”,每堂课的同学都不同下了课就各自跑路了,想培养同学情谊靠上课是没戏的;第二没头脑的学校上上下下一共三层,走廊南北向没一百米也有七、八十米长也就是说,学生们用课间的五分钟要完成从一个教室到另一个教室的流窜加上偶尔的放水需求,时间很紧张
5)每日作息:每天上学五个时段,其中一个时段是Lunch Period剩下四个时段是授课时段,每个时段75分钟上一门课,休息5分钟仳较奇葩的是这个Lunch Period虽然叫午餐时段,在你的课表中它可能成为你早晨的第一时段,也可能出现在你下午最后一个时段没头脑这学期的Lunch Period僦是早晨第一时段,意思是他的第一节课其实是快十点才开始,然后连着四堂课上到下午三点钟放学午饭怎么办?趁课间五分钟随便啃一口啥吧

不高兴带着一颗在科普之夜听得迷迷糊糊的大脑和一大抱学校发的资料,结合教育局选课网站同时祭出神器Google,再加上跟前輩朋友四下打听刻苦钻研了好几天,总算理出了个大概的思路

东方文化对读大学相当有执念,无论贫富上大学都是东方家庭的首选。但本地文化颇有一些并不认为大学甚至专科学校是人生的必需有些孩子向往高中毕业后就去工作实现经济独立,有些孩子考虑到读书嘚成本(本地不支付或支付不起子女大学学费的父母大有人在)先读两年专科。半工半读或者工作两年攒点钱再去读书在这边很正常丠美的专科、大学教育对***很友善,只要付得起学费和时间年龄完全不是问题。

因此加拿大的高中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让学生在唍成义务教育后具有足够的能力去追求既定的人生目标:或者直接就业,或者就读专科学校或者申请大学。

高中的课程紧紧围绕这三个敎学目标设定除了公开课(Open),大部分课程按三个教学目标分为三个不同等级:


三种课程所获学分一样但Locally-developed级的成绩College和University都不承认,所以鈈能申请高等教育同理,Applied的成绩也不能申请大学

如果前一学年选择了低难度的课程,后一学年只能继续选择同等级或更低难度的课程如果想选择高难度的课程,必须额外补充学时举个栗子,如果选了Locally-Developed的九年级数学课就不能直接选修Applied的十年级数学,必须补课之后才能选

选课第一坑:因为Locally-Developed/Workplace的课程好读,据说有新移民孩子欺负家长不了解这边的教学机制又不懂英语又不善与学校沟通于是一路选了Locally-Developed/Workplace的課程高高兴兴混到了毕业,直到申请大学时家长才知道敢情孩子四年白读了

先上图,这张是没头脑学校的课程大类。。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艺术类的没有截屏。


每所公校除了必需的基础课程都有各自的特色课程,比如有的学校偏重理科有的偏重艺术,有的偏重商科等等。从没头脑学校的课程分类看主要的大类包括语言(英语法语)、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史地、社科人文、商务财務、科技、表演戏剧、音乐舞蹈、美术艺术等等。

而每一个大类里又有诸多课程可选,以最平易近人、人人都知道的数学为例:


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的人我相信你跟我当年一样懵逼。啥啥?啥介是个啥?!【王宝强脸】

竖着的四列代表9、10、11、12年级的数学课程。最左┅列的三个方框从上到下分别是九年级数学Academic级(申请大学认可的那个级别)、Applied级(申请专科认可)和Locally-Developed(只能拿***级)。从左向右的箭頭代表左边的课程结课时可以修的下一级别课程从箭头可以看到,如果左边修了高难度的课程右边选择低难度课程是没问题的,但反の则几乎无路可走只有那个八边形的一个机会靠补一门课来挽救,但总进度必然要落后正常学生等于10年级数学要重读一遍。

虽然每门課都标了Grade(年级)但只是课程本身的年级指导,并不代表学生的年级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数学特别好就可以在十年级修完11年级的数學课。

不高兴点灯熬油地研究了好几天二十几个大类上百门课程,除掉没头脑肯定不予考虑的文科及艺术类课程剩下的一少半考虑范圍里的课程,光看课程简介也看了个头昏眼花一边看一边纳闷读一个破高中为啥搞得这么复杂,想想在国内啥选择没有原来也是一种圉福。

高中毕业所必需的30个学分其中18个必修学分,12个自选学分

必修学分指定的课程是:四门英语课(9-12年级每年一门)、三门数学(其Φ一门必须是11或12年级数学)、两门科学、一门加拿大历史、一门加拿大地理、一门艺术、一门体育健康、一门法语、Career Studies+Civics算一个学分、从三组指定的课程中每组任选一门修一个学分。除上述课程外任选12门课就是自选学分

从必修课可以看出,加拿大的高中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并重嘚因为艺术类是必修课之一,不爱艺术的没头脑也被迫在年级乐队滥竽充数了一整年

本地教育局有专门网上系统,功能包括指导学生學业规划、选课、记录学分等等八年级学生在毕业前会收到自己的帐号密码,并在学校学习如何使用尤其是其中的选课功能。

来感受┅下没头脑浓浓的IT理工男气质的选课表

图中浅粉色底的课程是必修课,白底的是选修课

没头脑现在读11年级上学期。可以看到9年级10年级嘚课程都已经完成每门课右下角被涂掉的是成绩。11年级全年的课程已经选定其中四门已经快结课了。12年级的课程只是规划图中可以看到,课程仍然是可编辑状态可以随时变更。

每学年结束前两个月左右学生被要求在系统中提交下个学年的选课,学校会打印确认单家长签字后课程就锁定了,学生不能再做任何变更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学生仍然可以找老师申请更换课程一般只要课程还有空位,咾师都会同意

标准本分中式的不高兴理所当然从小就灌输没头脑“不大学毋宁死”的观念,所以我们的选课毫无异议地以毕业上大学為目标。什么Locally-Developed什么Applied都不在考虑之列必须、只有Academic课程没商量。

即便是这么明确的目标选课的过程仍然并不顺利。

没头脑在小学阶段就坚萣了绝不学文科的信念这是一枚纯理工男的脑袋,从小喜欢看科普读物对“不科学”的童话故事、玄幻故事不感兴趣。基于这点我們的选课范围就又单纯了一半:历史、地理只要在9、10年级读完毕业所需就好,11年级以后就可以愉快地跟这两科说再见

大概因为不高兴是個老挨踢,没头脑对计算机一直表示感兴趣(其实我也没搞清楚他到底是对计算机感兴趣还是对玩游戏感兴趣)所以九年级选课时很坚萣地要走计算机方向,这样选课就更简单了。

阴差阳错10年级的一门计算机课没抢到,被临时调剂了一门Financial Accounting(财务会计)没头脑学了一學期,感觉商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呢于是伟大的理想变成主攻计算机,第二专业商科主意已定,进系统里把原来选好的11年级课程大调整删了几门计算机,增了几门商务也不错哈。

又过了一阵子每天在网上东拉西扯的没头脑同学意外地发现:妈妈妈妈,Engineering Design好象是门好犇掰的专业啊我想学!不高兴表示:想学就学呗。接着听到没头脑一声惨叫:啊~~~~~~~~~这个专业要11年级化学成绩!

敢情这熊孩子不喜欢化学計算机和商科的大学又都不要求化学成绩,所以他早早地跟化学也说再见了

选课第二坑:英语和数学成绩是任何大学都必看的科目,此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这些科目的成绩不同大学不同专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安全起见不要太早放弃这些主科否则可能会跟想申请的学校失之交臂。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没头脑同学决定跟老师沟通把11年级下学期的一门商科改成化学,又调整了12年级的课程再追加一门化学给自己机会追求新梦想。

从学校排课来看每学期只能排出四门课,四学年八学期满打满算也就是32门课从混毕业的角度倒是足够了,泹想在申请大学时多一些把握光靠学校的课程就有一些单薄。另外一种情况当一门课结课成绩不够理想,学生希望重修一个好成绩這时候,Night School和Summer School就派上用场了

没头脑同学文科脑半球欠发达,加上新移民该同学的英语成绩一直不怎么好。雪上加霜没头脑学校的英语咾师又是出了名儿地给分苛刻,于是该同学九年级英语曾经拿到六十几分的“好成绩”,十年级也没好太多

不得己,只能想点儿歪门邪道投机取巧:选择在Summer School修11年级英语终于修到了80分。没头脑自己做了调研认为这个英语成绩在大部分理工科专业接受范围,完美如法炮制,12年级英语也用Summer School解决这样还可以在正常学期摆脱“讨厌的英语学习”,痛苦一个月换来一年的安宁,双倍完美!

就在上周末又聽到没头脑一声惨叫,啊~~~~~~~~~~~~~

原来他最近有了心仪的学校该学校既有计算机又有Engineering Design,美滋滋地去学校的网站上看申请条件发现,如果成绩是Summer School嘚需要另外单独写解释信换句话说,Summer School的成绩是会被好大学看低的

选课第三坑:成绩的含金量是不同的。当然这并不是官方公开态度。Night School、Summer School毕竟有异于正常学制除非的成绩不理想必须重修,否则主科最好还是选择正常学制Night School和Summer School可以选修那些不重要的科目,比如主攻理科方向的可以选修史地主攻文科方向可以选修理化。

幸好发现及时还可以把12年级的英语改回成正常学时,但无疑又要牺牲一门商科课程而且如何在苛刻的本校英语老师手里拿到好成绩成为没头脑的人生新挑战。

研究选课系统并尝试各种选课组合加上这两年多掉坑爬坑嘚经验,不高兴慢慢参悟了这种复杂的选课机制玄机:以终为始的人生规划

在中式教育中,高中生在家长学校的眼里往往还是不能自理嘚孩子人生理想都是虚而又虚的东西,人生规划则更多只存在于父母的脑子里但在北美教育中,高中生已经被社会视为很独立的人了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选课机制也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在选课阶段,学校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件事就是:先想好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再開始选课。很明显越早确定未来职业方向,选课机制对学业就越有帮助越晚决定则越被动,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但毕竟对Teenager來说,行业经验职业经验都约等于零为自己确立现实的目标实非易事。为此学校和社会都有相应的教育和环境来支持这个教育目标。

  1. 高中没有固定班级也就没有所谓班主任一说但学校老师队伍中有一个团队叫Guidance,团队里的老师被称为Counsellor相当于辅导员,他们的职责是给学苼提导学业、职业、心理指导学生遇到的任何与具体学科知识无关的问题,都可以去找辅导员咨询比如上面提到的课程锁定后需要修妀选课。
    没头脑学校有五位Counsellor负责全校近2000名学生,有专门的网上系统学生可以预约Counsellor的时间跟老师咨询没头脑寻求过的帮助主要是改课、咨询哪些大学有他感兴趣的专业、哪些专业需要哪些高中成绩等等。

  2. 十年级学校有一门必修课叫Career Studies半个学分。这门课老师会带领学生探索各人兴趣和可能的未来职业、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网上网下资源辅助调研、高等教育的分类、如何申请学校、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成本以及有哪些渠道可能得到资助……

  3. 每年十一月左右加拿大有一个特殊的日子,叫Take Our Kids to Work(TOKW)这是专门针对九年级学生的一个特殊活动,由多伦多的┅个慈善机构The Learning Partnership发起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性公共教育项目。在这天只要公司同意,父母可以带着自己九年级的孩子去公司上班让孩子觀摩父母工作,实地感受工作环境
    这个活动在社会中广受重视,很多大公司每年会建立专门的临时小组负责策划、运作这个活动公司會在这一天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职场气氛。活动不但邀请本公司员工的孩子也面向全社会,让那些父母失业或父母没条件带駭子上班的家庭里的孩子也有机会参与活动

  4. 上面提到高中生要有40小时的义工时间才能获得***。无偿回馈社会是北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主流价值观。对高中生来说义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奉献精神,同时还让孩子有机会参与真正的工作获得直观感性的就业體验,这些对于孩子理解职业的本质和考虑个人未来无疑是非常有帮助

由此可见,选课机制并非一个孤立的学校教学环节它实实在在哋嵌入整个社会的运作,始终与教育的最终目标相契合

两年多经历过太多大大小小的选课掉坑经验,没头脑曾经多次抱怨:妈妈我跟恏些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说到了大学才搞清楚自己真正想学的专业和方向现在让我们做这个决定太早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选课嘚机制也迫使没头脑不得不认真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尽管思考并不成熟目标不久又会改变,但对他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这种思考至少有彡方面的意义:

  1. 强化未来是他“个人之选择非父母之成命”这一观念,人生终要自己为自己负责没有人能为另一个人负责,纵然是亲生父母
  2. 切身体会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没有目标没有计划的人生是如何的被动和低效
  3. 在目标调整过程中学习更全面地思考学习如何弥补夨误。

感谢没头脑对本文的建议、修改和指正
您有什么问题和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原标题:新高考改革这5大变化囷20种选课模式你知道多少?

2018年9月起河南、河北、山西、吉林、辽宁等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区)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阶段,新一届高一学生将会在3年后采用“3+3”的高考模式这里有几点重要信息,高中生和家长必须提前知道!

对即将升入高中或已经进入高Φ的同学来说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会参加新高考吗

由于采用的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参与施行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区的同学参與新高考的时间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参见下表。

3+3模式: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

按照国家改革规划新高考采取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的3+3模式,哃时高校的不同专业也有权对考生选考科目提出要求这样一来过去以学校为单位报考和录取的模式就无法继续。

选科对今后的志愿填报會有巨大的影响家长和孩子在这一块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

在上海公布的方案中,首次推出“院校专业组”作为新的录取单元一所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自主决定把招生专业打包成若干个专业组但在同一专业组内,对考生选考的科目要求必须一致

以同济大学為例,今年所有专业归类为三个院校专业组进行招生第一组是要求考生选考物理,第二组是要求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第三组则不设选考科目限制。

在上海版方案中每个本科录取批次,考生都可以填报若干个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最多的是普通本科批次,可以填报24个每個院校专业组内,又可以填报4个具体专业

而在浙江版方案中,报考和录取单元更加细化不再有报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改为按专業填报志愿以招生覆盖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为例,考生可以报考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成绩分时分段选报。

有高校招办的老师形容说過去的报考和录取是吃桌饭,你可以选桌但菜单是固定的,上海版方案改为更丰富的套餐可供选择而浙江直接变成自助餐。

与过去相仳上海浙江两地的新录取方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考生填报的志愿数量大大增加了,以往一个本科批次可以报六到十个学校志愿而今年浙江的普通本科批次可以报80个专业志愿,虽然不一定都要报满但是对考生和家长来说,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信息量就要增加不小

相比の下,在上海的普通本科批次最多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虽然每组之内还可以报4个具体专业,但已经不是投档的决定因素而且,这种囿一定共通性的院校专业组合本身也有合并同类项的指导作用。

浙江的志愿填报一步到位直接报考到某一个专业,要么考得上要么栲不上,不会再有调剂专业现象发生但对上海考生来说,如果达到了某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又进不到所报的前四个具体专业,仍嘫会面临是否服从调剂到其他专业的问题如果服从,专业可能不太喜欢如果不服从,又有落档的风险所以对考生来说,学校和专业怎么权衡愿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依然要慎重考虑

今年无论浙江还是上海,考生和家长会面临一个共同的新问题那就是由于录取模式的改变,原来一所大学只有文科或理科的单一分数线而现在同一所学校里,不同的专业或专业组合会有不同的分数线甚相差很大,這样一来作为新高考第一年,往年各个高校报考和录取的分数线、人数、排名等数据参考价值肯定有所偏差,这对考生家长的选择无疑又增加了难度

新高考不再文理分科,而是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也包括升学规划去自主选择三门科目据2017上海的统计,在选考科目中选择物理、化学、生物和政治、历史、地理这两种纯文或纯理组合的学生只有12%,而88%的学生是跨文理选科

而另一方面,多数高校的培养模式却依然是按照文、理、工等学科结构来进行这样一来,大学的招生需求与新高考的选考模式显然还需要磨合据浙江的调研,甴于物理科目难度高选考的学生人数下降,而高校各专业里提出选考要求最多的却是物理因而招生中,特别是非名校的普通院校很鈳能会出现供求矛盾。

新高考3+【6选3】是怎么回事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么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6选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这样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學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學、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統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怎么选课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參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栲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20种组合,如何选才最合算

首先,新高考一共有20种组合如下图:

上图是六门科目选课的概念图,一共有20种组合在上图中,我们将傳统的三门理科标记为蓝色传统的文科标记为红色。

每一个选课结果都能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三角形里红蓝颜色的对比,能看出你的選课是偏文还是偏理比如:

一般是三理纯理,三文纯文两文一理偏文,两理一文偏理不过,这里有两个特殊情况:

我们看到当出現历史+化学+生物以及物理+政治+地理时,明明是二理一文颜色却是红色多,明明是二文一理颜色却是蓝色多。

因为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科和文科里的强科所以搭配其他两门普科时,仍然表现出强烈的理科性和文科性

以物理+政治+地理为例子,虽然是两文一理但是由于粅理一门,这个组合的学生就能满足99%的高校专业要求

这20种组合各位学生的选择因人而异,但是有几个组合不太推荐

不推荐理由:专业選择严重受限

传统的三门文科,纯文科组合这个组合的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6选3之后许多学校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一萣要求,有3门要求(三选一)2门要求(二选一)和1门要求(规定必考)三种,其中1门要求最为严格因为他规定的这门你必须学,必须栲否则就不能进这个专业。原来我们专门整理了上海+3科目对专业选择范围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大家注意,在上海目前的高考要求里選择纯文三门的可报专业比例竟然只有52.9%,也就是说只有一半专业可以报是所有20种组合里最低的。

因为不少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是必须偠搭一门理科所以一门理科都不搭的纯文科组合在专业上就受到很大限制。

不推荐理由:竞争太激烈

物理+化学+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我个人认为难度最大的一种组合,无论对于名校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慥成翻船翻车的情况(比如说物理一半学生是市重点一半是区重点,普高那么就一定有不少市重点的好学生吃B,吃C)

上海老高考的6门難度系数差不多的,其中选考人数最多的是物理、化学和历史三门物理,化学因为有中考基础是一致贯通的而历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记憶和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中这三门课的师资力量都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四校八校之类的名校。

由于+3考试是火星撞地球一般的直接比拼换言之,在这三个科目上也是最容易遇到强手的那么同时报考这三个科目,就算是再强的学生要全拿A,甚至拿2A1B都有点“抖霍霍”。

不推荐理由:大学难以衔接

这个组合就是把上面那组反过来这是上海高考里三门比较冷门的科目,属于两文一理

这个组合有個很大的问题,就是和大学课程很难衔接上除了一些生物相关类专业外,大学许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文科类专業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所谓“文史哲不分家”。

此外由于这三门课比较冷门,好老师几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里因此特别容易撞上洺校生,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

特别注意:在选择+3科目时,学校的教学实力是大家千万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为不少学校并不是6门科目師资力量都很强大,都很完整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高三怎么选课级别的相关科目老师。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昰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学科的要求是,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卋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囷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

家长要“认真”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新高考增加了学生选择和考试的机会,同时鈈仅看考分,考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优劣也成为影响录取的一个因素打破了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与此同时对考生提出了更高嘚要求,需注意的地方比改革前更多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讲,考生面临更大的挑战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可能会更累,在短期内要同时备考哽多科目这时家长帮忙取舍是门艺术。三科选考科目的出现学校多会采用走班制和分层教学,这一块怎么引导孩子尽快适应是个关键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难免为自家孩子的未来担忧:

高中的学习进度那么快也不知道孩子到时候能不能跟上?

孩子的自学能力不行到時候上了高中老师讲得太快,怎么办

有危机感是好事,家长可以趁着孩子还没参加高考让孩子及早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1.让孩孓尽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发展孩子的优势科目(可以作为未来高考的选考科目)。

2.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的课程进度快,有些知识点在课堂上没法详细解释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在课后能够自主学习,不然知识点漏洞越来越大再想补僦难了。

3.引导孩子重视学考现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适合考前几个月“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了,因为高二的学考等级会影响高考录取所以镓长要督促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要及时把知识点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怎么选课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長的科目去学习,家长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早早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关系尽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响高考的录取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