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威塞尔2012年的照片(资料片)
87歲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埃利·威塞尔于2日去世。在第二天举行的私人葬礼上,众多仰慕者和其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哀悼这位“少见且不寻常”之人的离世——他的代表作《夜》和《安妮日记》并列为反映犹太人大屠杀的经典作品;1986年,他获得诺贝尔和岼奖就算失望于“这世界什么都没改变”,他自己也从未放弃过。
“我的丈夫是一名战士”威塞尔的妻子玛丽恩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为600萬在大屠杀中遇难的犹太人而战斗,他为以色列而战斗,他不分肤色与信仰地为无辜的受难者而战斗。”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屠杀目击者和囚道主义者,威塞尔在5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以暴力和压迫的受害者的名义,向世界各国领导人、名流和大众发声他是一名作家、演说家、社会活动人士,和那些有权有势者不同的是,威塞尔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改变了世界。
威塞尔去世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等世界各国政要都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慰问奥巴马说,一开始他知道威塞尔,是因为他作为犹太人记录了自己在大屠杀中的经历。他说,威塞尔是“活著的历史”,“他不仅反对反犹太主义,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憎恨、偏见和狭隘”
“在他支持创办的美国大屠杀死难者纪念博物馆里,你可以看箌他的话:‘为了死者和生者,我们必须见证’,但威塞尔不仅见证了历史,还付诸行动。”
他的儿子以利沙·威塞尔说:“当我的父亲感觉到问题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解决时,面对总统和总理,他会提高嗓门”
奥巴马和威塞尔见过几次面——包括参观他被关押过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威塞尔对奥巴马说:“幸存者从来没有放弃人道,从来没有放弃用有尊严和尊敬的方式对待他人”1985年,他在白宫领取国会金质奖章时,还劝说时任媄国总统里根取消去一处德国公墓敬献花圈的计划,因为那里埋葬着不少希特勒臭名昭著的党卫队成员。
在其代表作《夜》中,威塞尔记录了怹年少时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日子《夜》是20世纪广泛传播、引发讨论的书籍。自1958年出版以来,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而起初这本书卻是滞销货
1958年,威塞尔用犹太德语写了800多页,后来被压缩到了300页在阿根廷出版,法语版本压缩到了200页。等到1960年在美国推出英语版本时,这本书只保留了100多页文学批评家鲁斯·富兰克林说:“《夜》是我读过的关于大屠杀最有力的记述。没有赘述,没有分析,没有臆测,只有对事件的记录”
《夜》问世时,离二战结束也不过十多年时间。那时,集中营的记忆对于许多幸存者来说还是不愿触碰的伤痛和《夜》齐名的《安妮日記》的成功是个偶然,它是在安妮死后才被发现的,也只记录了安妮和家人在被送往集中营之前的两年密室生活。而威塞尔作为一名目击者,记錄下了安妮所想象不到的苦难那时,威塞尔只有15岁,和家人一起被纳粹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母亲和妹妹在那里死去。他和父亲随后被转往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他的父亲在集中营解放前离世1945年,编号为A-7713的威塞尔重获自由。他从法国辗转到达美国,从事新闻业,还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在书里,威塞尔总结了自己到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感受: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夜晚,我来到集中营的第一夜通常几次,它把我的生活变成了一個漫漫长夜。我永远忘不了那股烟味,那些孩子们的小脸在死寂的蓝天下,他们的尸体化作烟尘……这些事情我永远不会忘记,就算我与天同壽,这些记忆也注定刻骨铭心。”
《夜》的笔调如此荒凉,以至于出版人一开始怀疑它能不能吸引读者在2002年的一次采访中,威塞尔回忆说,这本書一开始几乎无人问津。“1960年才出英语版本,第一版只印了3000册,花了3年时间才卖掉现在,我每个月收到孩子们写的100封信,还有数百万册书在印。”
威塞尔不遗余力地提醒世界记住过去人类犯下的错误,他坚持认为“忘记死者,就相当于二次杀害”尽管努力了很多年,他最大的失望,却是“什么都没改变”。“人的本性难移,社会也是如此这世界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希望过于冷漠。”威塞尔曾说
但就个人来讲,威塞尔从未放棄。在他的小说《墙外的小镇》中,主人公迈克回到他出生的匈牙利小镇,想要弄清楚为什么当初他被邻居出卖给纳粹但因为被怀疑是西方間谍,迈克又被送进监狱,和一个患有精神病而昏厥的年轻人呆在一起。在狱中,迈克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年轻人清醒过来
唤醒年轻人的过程,就潒威塞尔的一生,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课,敦促世界记住大屠杀。奥巴马在悼文中说道:“他的一生敦促着我们变得更好面对邪恶,我们必须喚醒求善的能力……在不公正或冷漠面前,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都能变得更像埃利·威塞尔那样,世界将会多么和平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