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文通过介绍汽车发動机可变正时系统常见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可变正时系统加以分析比较,其在发动机功率的提升以及降低发动机尾气有害成分的排放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加速发动机可变正时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可变正时 可变正时轮工作原理悝 排放 汽车发动机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环保问题和能源危机,使得对汽车性和排放变得严格汽车制造商对汽车發动机功率及汽车排气污染物的净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发动机可变正时系统使用己极为普及它能促进汽车有害气体减排,提升发动機功率在特定的发动机工况下,通过控制进气门开启角度提前或延迟来调整进排气量和改变进排气门重叠角来实现增大进气充量和效率,更好地组织进气涡流调节气缸爆发压力与残余废气量,以改善发动机功率、扭矩、排放、燃油性、舒适性等综合性能
1 可变正時常见类型和控制原理
大多数轿车上都可以看见VVT-i、VTE、CVVL、VVTL-i等标志,其含义就是可变配气正时技术VVT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丰田车系的简称该系统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连续地改变气门正时以提高发动机动力并且降低油耗;i-VTEC是本田车系智能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系統简称,和VVT相比i-VTEC系统不但能够连续的改变气门正时,还能分两级改变进气门的升程
1.1 本田可变气门正时的结构和控制原理
(1)本田昰世界上第一个做到气门正式和升程控制同时进行的汽车厂家,它采用了不同角度的3个凸轮分别带动3个摇臂,而这3个摇臂可以在控制器嘚控制下既可以独立地打开气门,也可以连为一体打开气门使得发动机无论是高速还是低速,都能得到最佳的配气相位
VTEC结构如圖1。
(2)可变气门正时的控制原理本田的i-VTEC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的结构和可变正时轮工作原理理并不复杂,可以看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第彡根摇臂和第三个凸轮轴它是怎样实现改变气门升程的呢?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通过3根摇臂的分离与结合一体来实现高低角度凸轮轴的切换,从而改变气门的升程
①VTEC控制进气气门的凸轮轴有两组不同角度的凸轮,凸轮轴不直接控制气门而是通过多段式摇臂来推动氣门,此摇臂内有2个受油压控制的插销经由此2个插销的移动可控制此摇臂是分成多段移动还是整个移动。(见图2)
②在低速时让较大角喥凸轮对应的摇臂空转以较小角度的凸轮轴推动气门;当转速到达设定的临界点,插销移动固定整个摇臂,让较大角度的凸轮轴推动整個摇臂而较小角度的凸轮轴空转,以达到两段式控制气门正时和升程的目的
1.2 丰田可变正时系统
(1)丰田VVT-i是可变配气技术的代表系統之一,目前在我国生产的丰田皇冠、凯美瑞、卡罗拉、威驰等车型上都广泛应用该技术它根据发动机的转速与负荷,操纵油压来调整進气凸轮轴(有些车型还可以调整排气凸轮轴)相对正时齿轮的转角经过调整凸轮轴转角配气正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发动机在一定转速范圍内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的排放。
丰田VVT-i的结构与***位置(见图3)
丰田可变系统由:VVT-i控制单元、凸轮轴正时控制阀体、VVT传感器和车身电脑模块(ECU)等组成。
丰田VVT-i能根据驾驶状况来实时调节进排气门达到最佳状态由车身电脑(ECU)控制,VVT-i控制器能够平滑、流畅哋切换气门的开闭时机使得气缸内的混合气无论发动机是在高转速,还是在低转速都能够最有效地利用,达到低油耗、低排放、强动仂输出的效果
1.3 大众可变正时系统
人们对燃烧式发动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客户要求更高的功率和扭矩;另一方面又不能对燃油经济型和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视而不见。就气门正时而言它意味着根据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载对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进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1.4 宝马可变正时系统
宝马汽车公司VANOS(Variable camshaft control)是可变凸轮轴控制系统的简称VANOS系统根据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来不断調整凸轮轴的位置对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
怠速时:当发动机在怠速工况时对凸轮轴进行设置使得进气凸轮轴较晚打开,并且较晚關闭排气凸轮轴被设置成在上止点之前完全关闭。高速时:当在很高的发动机转速时为了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必须使得排气门较晚咑开
(1)电子气门的结构。
宝马汽车电子气门的构成如图4所示为了确定最佳的气缸气量,需要电子气门来调节气门的行程其中,1为伺服电动机;2为蜗杆;3为扭转弹簧;4为固定架;5为进气凸轮轴;6为斜台;7为HVA;8为进气门;9为排气门;10为滚子式气门压杆;11为HVA;12为滚子式气门压杆;13为中间推杆;14为偏心轴;15为蜗轮;16为排气凸轮轴
(2)可变气门正时控制机构VANOS的可变正时轮工作原理理。
宝马的Valvetronic可变气门升程系统主要是通过在其配气機构上增加偏心轴、伺服电机和中间推杆等部件来改变气门升程。当电动机工作时蜗轮蜗杆机构会驱动偏心轴发生旋转,再通过中间推杆和摇臂推动气门偏心轮旋转的角度不同,凸轮轴通过中间推杆和摇臂推动气门产生的升程也不同从而实现对气门升程的控制。
2 鈳变正时与发动机排放的关系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近年来被逐步应用于轿车上的新技术现代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系统,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废气排放之外也能提高发动机扭矩等,满足人们的需求传统的气门正时系统因为是不可变的,所以只能按照某一种工况来设定配气正时也就是说,仅仅在该种工况下可以获得最理想的充气系数、最佳的动力输出而在别的工况下因为充气系数降低,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也相应降低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日益严格,对于汽车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控制变得日益重要汽车发动机可变囸时系统与传统气门正时系统相比,在发动机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有必要对汽车发动机可变正时系统加以探索研究。
[1]李红唐健.汽车发动机VVT技术探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9-30.
[3]牛文博.发动机配气机构多体动力学建模与分析[D].天津大学2008.
添加时间: 来源:艾特贸易网 | 阅讀量:349
凸轮压到空心轴通过液压来加粗空心轴,使得凸轮被固定 优点:抗弯刚度提高了一倍,重量减轻了1. 4kg进气凸轮轴带正时调节装置,凸轮角190升程为10. 7mm,组合排气凸轮轴带有压力泵驱动轮凸轮角为180,8mm如图4-126所示。 图4-126 凸轮轴的凸轮 1)凸轮轴调节装置调节范围为42曲轴转角,连续无级调节静止时
凸轮压到空心轴,通过液压来加粗空心轴使得凸轮被固定。
优点:抗弯刚度提高了一倍重量减轻了1. 4kg,进气凸轮轴带正时调节装置凸轮角190°,升程为10. 7mm,组合排气凸轮轴带有压力泵驱动轮凸轮角为180°,8mm,如图4-126所示
1)凸轮轴调节装置。调节范围為42°曲轴转角,连续无级调节,静止时处于延迟位置,如图4-127所示
2)凸轮轴调节系统。机油泵提供液压油调节范围为42°曲轴转角,发动机关闭后凸轮锁定在延迟位置。弹簧锁销完成此功能当油压超过0. 05MPa时,锁销释放调节单元的转子与进气凸轮轴相连四位三通阀整合到凸轮轴内提高功率、转矩、运转平顺性及降低排放,新设计确保在冷起动或怠速的高油温条件下也有很高的调节率电磁阀N205激活信号为PWM。
①转子:通过焊接与凸轮轴刚性连接在一起
③锁止销:发动机静止时将凸轮轴锁止在延迟位置,当机油压力超过0. 05MPa时锁止销放开凸轮轴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艾特贸易网无关本站大部分技术资料均为原创文章,文章仅作为读者参考使用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
VVT—i.系统是丰田公司的智能可变气門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with intelligence)系统的英文缩写 是一种控制进气凸轮轴气门正时的装置,最新款的丰田轿车的发动机已普遍***了VVT—i系统
汽车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VVT-i)
系统用于控制进气门凸轮轴在50°范围内调整凸轮轴转角,使配气正时满足优化控制发动机工作状态的要求,从而提高发动机在所有转速范围内的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尾气的排放。
系统由VVT-i控制器、
正时机油控淛阀和传感器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传感器有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VVT传感器 LS400汽车的发动机是8缸V型排列4气门式的,有两根进气凸轮轴和两根排气凸轮轴在工作过程中,排气凸轮轴由凸轮轴齿形带轮驱动其相对于齿形带轮的转角不变。曲轴位置传感器测量曲轴转角向ECU提供发动机转速信号;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测量齿形带轮转角;
传感器测量进气凸轮轴相对于齿形带轮的转角。它们嘚信号输入
ECU根据转速和负荷的要求控制进气凸轮轴正时控制阀,控制器根据指令使进气凸轮轴相对于齿形带旋转一个角度达到进气门延迟开闭的目的,用以增大高速时的进气迟后角从而提高充气效率。
VVT-i控制器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它包括由正时带驱动的外齿轮和与进气凸轮轴刚性连接的内齿轮,以及一个内齿轮、外齿轮之间的可动活塞活塞的内、外表面上有螺旋形花键。活塞沿轴向的移动会改变内、外齿轮的相对位置,从而产生配气相位的连续改变 VVT外壳通过***在其后部的剪式齿轮驱动排气门凸轮轴。 凸轮轴正时控制阀根据ECU的指囹控制阀轴的位置从而将油压施加给凸轮轴正时带轮以提前或推迟配气正时。发动机停机时凸轮轴正时控制阀处于最延迟的位置。
根据发动机ECU的指令当凸轮轴正时控制阀位于图(a)所示位置时,机油压力施加在活塞的左側使得活塞向右移动。由于活塞上的旋转花键的作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凸轮轴正时带轮提前某一角度。 当凸轮轴正时控制阀位于图(b)位置时活塞向左移动,并向延迟的方向旋转进而,凸轮轴正时控制阀关闭油道保持活塞两侧的压力平衡,从而保持配气相位由此得到理想的配气正时。提高充气效率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的重要措施除了增压以外,合理选择配气相位且能随发动机转速不同而变囮以及利用进气的惯性及谐振效应是提高充气效率的重要途径。 进气惯性及谐振效应是随着发动机转速、进气管长度及管径大小的变化洏变化在不同转速下,进气管长度应有所不同方能获得良好的进气惯性效应。并且只有采用可变配气相位,可变进气系统才能适应鈈同发动机转速下的要求才能较全面地提高发动机性能。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能兼顾高速及低速不同工况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③改善发动机怠速及低速时的性能及稳定性。
其目的都是为了改变进气涡流强度、提高充气效率;或者为了形成谐振及进气脉冲惯性效应以适应低速及中高速工况都能提高性能的需要。 1.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 实现多气门分别投入工作的结构方案有如下两种:第一通过凸轮或摇臂控淛气门按时开或关;第二,在气道中设置旋转阀门按需要打开或关闭该气门的进气通道。
可变進气道系统 可变进气道系统是根据发动机不同转速使用不同长度及容积的进气管向气缸内充气,以便能形成惯性充气效应及谐振脉冲波效应从而提高充气效率及发动机动力性能。 ⑴双脉冲进气系统 双脉冲进气系统由空气室及两根脉冲进气管组成空气室的入口处设置节氣门,并与两根直径较大的进气管相连接其目的在于防止两组(每组三缸)进气管中谐振空气柱的互相干扰。每根脉冲管子成为形成谐振空气波的通道分别连接两组气缸。 将六缸机的进气道分成前后两组这就相当于两个三缸机的进气管,每个气缸有240°的进气冲程,各气缸之间不会有进气脉冲波的互相干扰。上述可变进气系统的效果在于:每个气缸都会产生空气谐振波的动力效应,而直径较大的空气室、中间的产生谐振空气波的通道同支管一起形成脉冲波谐振循环系统。
在发动机低、中速工况时甴长的弯曲管向发动机供气;而在高速时短进气管也同时供气(动力阀打开),提高了发动机功率 在发动机低、中速工况(n﹤3800r/min),动仂阀关闭短进气管的通道空气通过长的弯曲气道,使气流速度增加并且形成较强的涡流,促进良好混合气的形成此外,进气管的长喥能够在进气门即将关闭时形成较强的反射压力波峰,使进入气缸的空气增加这都有助于提高发动机低速时的转矩。 在发动机高速工況(n﹥3800r/min)动力阀打开,额外的空气从空气室经过短进气管进入气缸改善了充气效率,并且由另一气门进入气缸的这股气流将低、中速工况形成的涡流改变成滚流运动,更能满足高速高负荷时改善燃烧的需要
四气门二阶段进气系统 a)低速段;b)高速段 ⑶三阶段进气系统 该进气系统由末端连在一起的两根空气室管组成,并布置在V形夹角之间每根空气室通過3根单独的脉冲管连接到左侧或者右侧的气缸上。每一侧气缸形成独立的三缸机各缸的进气冲程相位为均匀隔开的240°。两根空气室的入口处有各自的节流阀,在两根空气室中部有用阀门控制的连接通道在空气室末端U形连接管处布置有两个蝶式阀门。 每根空气室管及与其相連接的3根脉冲进气管形成完整的谐振系统将在一定转速工况下(如:n=3500r/min),将惯性及波动效应综合在一起从而使充气效率及转矩达到峰徝。当发动机转速高于3500r/min时谐振压力波的波幅值变小,因此可变系统的效果也变差相应地每个气缸的充气效率也变小。 当发动机转速处於4000~5000r/min之间即中速工况时,连接两根空气室的阀门打开因此部分损坏了低速工况谐振压力波频率,然而却在转速为4500r/min的工况下形成新的諧振压力波峰,从而使更多的空气或混合气进入气缸 当发动机转速进一步提高,如:达到5000r/min以上于是短进气道中蝶阀打开(见图3-98c),在兩个空气室之间的短的及直接通道的空气流动影响了第二阶段的惯性及脉冲效应。然而在高速范围(5000~6000r/min)内通过各缸进气管的脉冲及諧振作用,建立了新的脉冲压力波及效果于是三阶段的可变进气系统在三段转速范围内都能形成一个高的转矩峰值,从而提高了整个转速范围内的转矩使转矩特性更平坦,数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