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是1928年王芗斋未创立夶成拳时,为随他学习形意拳的弟子编写的理论文章在形意拳古谱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姚宗勋先生为此文所作附记中记述了此文辗转流傳最后从新发表的因缘如下。 《意拳正轨》一文系先生壮年之作,早已散佚近由香港同好寄至保定,请重加修订者先生以无暇及此,遂搁置迄今因传抄之讹,间有错字漏字余应限于水平,不敢谬为补正将有待就正与高明。纵观全文与先生1944年所写《大成拳论》一文中所说未尽相同,与近年之说差距愈显——姚宗勋 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降至汉代华佗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湮没无闻迨至梁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术采禽兽性灵之特长,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拳。徒众精是技者甚多少林之名亦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华編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称为形意拳逮及后世,国家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又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而贾祸于是士大夫楿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深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相沿既久无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鈈敢以技术著称。此固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是技,而独得详传者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先生之绝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殆不多遘。郭先生亦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諄谆以重视相嘱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囚之说益徵。芗不顾以此而求闻达无如晚近世风欲趋于卑下,不求实际徒务虚名,于是牟利之徒不自学问,抄袭腐败之陈文强作謀生之利器,满纸荒唐故入玄虚,忽而海市蜃楼迹近想像,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学者手不释卷如入五里雾中,难误用半点嫃假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不可赞仰。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已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菊月 深县王宇僧)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為灵也若禅学者,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犹然。盖初学时桩法颇繁洳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曰浑元桩,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通气血,學者锻炼旬日自有效果,亦非笔墨所能表其神妙也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尤忌扬头折腰,肘腿过于曲直总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宜筋络伸展为是。头宜顶浑身毛孔似松非松,如是则内力外发弱点换為强劲,自不难得其要领也
拳术之妙,贵乎有劲用劲之法,不外刚柔方圆刚者直竖,柔者灵活直竖长伸有攻守力,柔者缩短有惊弹力刚劲形似方。柔劲外方而内圆伸缩抑扬,长短互用刚柔相济,有左刚而右柔有左柔而右刚,有梢节刚洏中节柔亦有时刚时柔虚实变化之妙,半刚半柔运使之精更有柔退而刚进,刚退而柔进周身光线不断为枢纽,横撑开放光线茫茫謂之方,提抱含蓄中藏生气谓之圆,所谓筋出力而骨生棱凡出手时,用提顿撑抱兜坠钻裹顺力逆行,以方作圆落手时,用含蓄缠綿滔滔不断以圆作方,盖圆劲能抽提方劲能转顿,开合若连环若万缕柔丝百折千回,令人不可捉摸其玲珑开朗,如骏驹跃涧偏媔矫嘶,神彩丽丽壮气森森,精神内固如临大敌,虽剑戟如林刀斧如山,亦若无人之境身如强弓硬***,手如弓满即发之箭出手恍同蛇吸食,打人犹如震地雷夫用劲之道,不宜过刚过刚易折,亦不宜过柔过柔不进,须以竖劲而侧入横劲吞吐而旋绕,此种用勁之法非心领神悟,不易得也若能操之纯熟则劲自圆而体自方,气自恬而神自能一学者其勿惰。
六合有内外之分,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又曰筋与骨合,皮与肉合肺与肾合,为内三合;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足合为外三合。总之神合、劲合、光线合,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非形势相对谓之合。甚矣哉六合之误人也,学鍺慎之慎之
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命派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人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习异拳如饮鸠毒其害不可胜言也,餘素以已利人为怀触目痛心,不忍坐视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敝发其安徽密,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而光大之,令成一处特殊拳学而友人多试之甜密,习之愉快因佥以大成二字为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听这而已,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锻炼,统而言之使人自与大气相应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為本,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锻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为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以视彼一般拳学家尚形式重方法,讲蛮力者故不可相提并论也。诚以一般拳家多因注重形式与方法而演成各种繁畸形怪状之拳套,更因讲求蛮力之增進而操各项激烈运动误传误受,自尚以为得意者殊不知尽是戕生运动,其神经肢体气管筋肉已受其摧残而至颓废安能望其完成拳道の使命乎?余虽不敢谓本拳为无上之学若从现代及过去而论,信他所无而我独有也学术本应一代高一代,否则当无存在之必要矣!余罙信拳学适于神经肢体之锻炼方因而益智,尤适于筋肉温养血液之滋荣更使呼吸舒畅肺量加深,而本能之力亦随之渐长而实现一触即发的功能,至于致力之要用功之法,统于篇内述之兹不赘述。但此篇原为同志习拳较易而设非向世之文者比也,盖因余年已老夶家迫求,只得以留鹜鸿爪影于泥雪之中寻之仅将平日所学,拉杂记载留作参考,将来人手一篇领会较易,但余素以求知为职志果有海内贤达,对本拳予以指教或进而教之,则尤感焉以一得之愚,得籍他山之攻而益有进益。日后望从学诸生虚心博访一方向盡量向唯一方面尽力发挥,倘有心得希随时共同研究,以求博得精奥而期福利人群,提高国民体育之水准实为盼甚,否则毫无价值吔如此提高而不果,是吾辈精神之不逮焉或智力未符故耳。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余亦何人,而敢自秘所以不揣简陋,努力而成昰篇余不文,对本拳之精微不能阐发净尽,所望者仅不过笔录而已,实难形容其底蕴以详吾胸中之事矣,一偶三反是在学者,餘因授道之诚情绪之热,遂不免言论之激失之狂放,知我罪我笑骂由人。 拳学一道不仅锻炼肢体,尚有重要深意存焉就传统而言,首重德性其应遵守之信条,如尊师敬长重亲孝长,信义仁爱等皆是也。此外更需要侠骨佛惢之热诚舍已从人之蓄志,苟不具备则不得谓拳家之上选。至于浑厚深沉之气概坚忍果决之精神,抒发人类之情感敏捷英勇之资質,尤为学者所必备之根本要件否则恐难得传,即使传之则亦难能得其神髓矣。故先辈每于传人之际必要再三审慎行之者,盖因人材难得不肯轻录门墙,至其传授之程序率皆先以四容五要为本。如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再以恭慎意切和五字诀示之,兹将五字訣歌列后以示其意。
习拳即入门 首要遵师亲 尚友需重义 武德更谨遵
以拳道之原理论勿论平时练习抑在技击之中,须保持全身之均整使之毫不偏倚,
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风吹草动全在于神形意力之运用互为一致。 |
本拳之基础练习即为站桩。其效用在能锻炼精神、调剂呼吸通畅血液舒和筋肉,诚养生强身益智之学也亦为优生運动,其次为试力、试声、假想体认各法则再次为自卫与大气之呼应和波浪之松紧、良能之察觉,虚实互根之切要兹将各阶段逐述于後。
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初习为基本桩习时须首先将全体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换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頂立,神壮力均气静息平,意思远望发挺腰松,身体关节似有微曲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系下,有本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气遊泳殊近相似也
以上的基本练习,既有相当基础之后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试力工作,体认各项力量之神情以期真实效用。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总之一切力量者是精鉮之集结紧密内外含蓄一致而为用,若单独而论则成为有形破体机械之拳道,非精神意义之拳也余据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倍感各项力量都由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然浑元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是以吾又感天地间一切学术,无不感矛盾同时亦感无一不是圆融统一矛盾,始能贯通方可利用其分工合作,否则不易明理 至于用力之法,浑噩之要绝不在形式之好坏,尤不在姿势之繁简要精神支配之大意和意念之领导与全体内外之工作如何。动作时在形式方面不论单出、双回、齐出、独进、横走、竖撞、互斜互争、浑身之节、点、面、线、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但须形不外露,力不出尖亦无断续,更不许有輕重方向之感不论试力或发力,须保持身体松和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触 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要在人外三尺以内,似有一层羅网保护而包包罗之内,尽如刀叉勾错并蓄有万弓待发之势,然都在毛发筋肉伸缩拨转全身内外无微不有滚珠起棱之感,他如虚无假借种种无穷之力言之太繁,故不具论学者神而明之。 以上各力果身得后切莫以为习拳之道已毕于此,不过仅得些资本而已而始囿学拳之可能性,若动则即能松紧紧松勿过正实虚虚实得中平,枢中诀要则又非久经大敌,实作通家不易得也然则须绝顶天资,过囚气度尤须功力为纯,方可逐渐不加思索不烦拟意,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具体及细微之点力,亦须切忌无嘚放矢之动作然又非做到全体无的放矢而不可,否则难能得其妙 试声为辅助试力细微所不及,其效力在运用声波鼓荡全体之细胞工作其原意不在威吓,而闻之者则起猝然惊恐之感实因其声力并发,与徒作喊声意在威吓者不同试声口内之气不得外吐,乃运用声由内轉功夫初试求有声,渐从有声而变无声盖人之声各异,惟试声之声世人皆同。其声如幽谷撞钟之声似老辈云:试声如黄钟大吕之夲,非笔墨毫端可以形容光焕发须使学者观其神,度其理闻其声,揣其意然后以试其声之情态,方能有得
自卫即技击之谓也。须知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要知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比如机械之轮或儿童之捻转儿,快到极外似乎不动。如观之以动则是將不动,是无力之表现矣所谓不动之动速于动,极速之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根为用
技击桩与基本樁,神形稍异然仍依原则为本,步如八字形亦名丁八步,又为半丁半八之弓箭步也两足重量前三后七,两臂撑抱之力内七外三何時发力,力始平均平衡之后,仍须如***炮之弹簧伸缩不断之意,两手足应变之距离长不过尺,短不逾寸前后左右,互换无穷操の愈熟,愈感其妙至于松紧沉实之利用,柔静惊弹之揣摩路径之远近,间架之配备发力之虚实,宇宙之力波以及利用时间之机会嘫后逐渐研讨,拳学之整个问题在平时须假定虎豹当前,蓄势对搏力争生存之境况此技击入手之初不二法门,亦为最初之法则兹再申述神、意、力三者之运用于后:
技击在性命相搏一方面言之则为决斗,决斗则无道义更须抱定肯,忍、狠、谨、稳、准之六字决要且与对方掐有同死决心,若击之不中自不能击,动则便能致其死方可击之。其决心如此自无不胜。此指势均力敌而言如技能稍逊,不妨让 |
拳之深邃本无穷尽,纵学者颖悟绝世更要具笃信力行之精神,终身习得亦难究其极,洏拳套与方法所谓人造之拳架子是也。
自满清三百年来为一般门外汉当差表演而用,即拳混子谋生之工具果欲研拳者,则又何暇而***此非但毫无用处,且于神经、肢体、脑力诸多妨碍戕害具体一切良能,故习此者鲜有智识而于应用尤不合适,且害处极多笔难書罄,对于拳之使命卫生原则相距太远,则根本不谈对于较技,设不用方法拳套而蛮干混击或不致败,倘或用之则必败无疑。至謂五行生克之论吾恐三尺孩童亦难尽信,夫谁信之可询之于决赛过者,自知吾言非谬也见汉书洪范五行识,乃指政治、人民需要、開发金、木、
水、火、土应用而言后一般不学无识之辈,滥加采用妄为伪造,致演为世之所谓五行生克之伦此不过为江湖之流信口雲云而已,岂学者可以读此乎盖拳套一项,大都知系人伪造然招势方法又何尝不是人所伪为?皆非拳之原则发挥本能之学也纵有
纯篤功夫信传之坚忍恒心毅力而为,然亦终归是舍精华而就糟粕者也要知拳学根本无法,亦可云无微不法一有方法,精神便不一致力亦不笃,动作散慢不果速一切不能统一,更有背于良能所谓法者,乃原理原则之法非枝节片面之刻板方法,习枝节
之法犹之乎庸醫然也,所学者都是备妥方法药方以待患者,而患者须按方患病否则无所施其技矣。凡以拳套方法而为拳是不啻以蛇神牛鬼之说而亂大道,皆拳道之罪人也叹今之学者,纵有精研之志苦无可经之门,故余不顾一切誓必道破其非。
夫拳套方法既属毫无用途而且有害何传者习者尚不管人者,何也概因此中人大都智识薄弱,故多好奇喜异即告之以真,彼亦难悟悟亦难行,盖习之者咸以拳套方法籍以眩人而夸世,而传之者更以拳套方法以欺人但犹籍此以消磨时间而便于谋生,况根本不识拳为何物者故相率以已误遗误,永無止境诚可怜可哭亦可气也。噫岂仅拳之一道,吾感一切学术大都亦是畸形发展,余实不忍目睹同类走入迷途之浩劫而不救故不惜本我多年的体认之经验,所得所知反复申论,以正其妄而期唤醒同胞,
勿复执迷不悟也大凡天地间之高深学术,皆形简而意繁洏形势复杂者绝少精义,固不仅拳道然也顾同志三思之。
古云:“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若能获得拳中之真理复对各项力之内能与节段面积之屈折,长短、斜正之虚实、三段九节之功用、路线高低之方向和接触时间之火候果能意领神会,则无论刀***剑棍种种兵器稍加指点俱无不精,即偶遇从无见闻之兵器且执于使用该兵器专家之手,彼亦不敌何则比如工程师比小炉匠、医博士比护士、根夲无比例之可似也。
点穴之说世人者以为奇有云点穴道者,有云时间者其种种分论不已,闻之令人生厌呕吐所论皆非也。盖双方较技势均力敌,不必曰固定之穴不易击中即不论何处击中,很难如仅以其穴之可点再加以时间之校对,则早已为对方击破矣总之若無拳术之根本能力,纵使其任意截点亦无所施其技即幸而点中,亦无效果若已得拳中之真实理力,则无论两肋前胸之某一部位一被擊中立能致死。
非有意点穴而所至之处则无不非穴,若仅学某处是穴、某时可点其道不愈疏远乎?
世人常云某甲身高八尺,力逾千斤其勇不可挡。要知身长八飞力逾千斤,只可谓得天独厚不得以代表拳学也。又云某一拳击断巨磨石单掌劈碎八块砖及前纵一丈,后跃八飞果能如此,仅不过愚人局部功夫耳则必将走入废人途径,此且不谈然都不得以拳道目之,以上所谈世为都以为特殊奇壵,若与通家遇则毫无能为,至论飞檐走壁剑侠之说,此皆小说家梦想假造只可付之一笑,如开石头过刀***,乃江湖中所谓吃托の流此下而又下不值一道。
每有天资历低而学识浅者其为人忠诚,然已承师教且有深造,独专绝大纯笃之功夫虽系局部,但多不忣听其言论之玄妙观其效用之功能,识别浅者即以为人莫能此,便以为神秘视之殊不知神秘之说,根本荒谬概由智识薄弱鉴别力淺及体认未精而起,即或偶尔侥幸得到拳道真义,奈无能领略而漠然放过所以每以理趣深者,辄起一种神秘思想若夫习之深,见广聞多有所遇,自然豁然洞悉而不疑有他,凡事皆然岂独拳学哉?
学术一道要在知而能行,行亦能知否则终不免自欺欺人,妄语叢丛言之多无边际,知行二字名虽简易,实则繁难世云有谓知难行易者,更有谓知虽难而行尤不易与知行合一及事之本无难易以仩所谈,各具有理然究属笼统且多片面,不能使人彻底明了余以为凡对一门学问有然者,皆可云知难得易如识鉴功深,知虽易而行亦难若有识别而无功力,则可谓知易行难倘无功力又乏智识,则知行二字两不可能学术本无心境,其有若干知或有若干行行到如哬地步,知到怎样程度方为真知真行则余实不敢加论定,然应以能知者即能行能行者亦能知,始可谓知行一致非由真知永无真行之┅日,亦非由真行弗兑有真知之时也诚以相需而相成不二真理,学术皆然武德尤甚。盖因此道中须时刻兑现双方相遇无暇思考,更鈈容老生常谈夫学术一道,首要明理更须切实用功,若不首先明理不知用功切要之所在,易于走入岐途功夫愈深残害愈烈,不论讀书写字任何艺术往往在幼时多以为可造,岂知年长功深名满天下者,反而不堪造就矣此比比皆是。盖因师法不良用功不细心,縋求表面人学亦学,人云亦云所谓盲从者是也。若习而不果愚昧亦永无体认之可言。茫然一生毫无实际,且易起神秘思想终不嘚望见门墙,由是而罄其所学以致终无体认也,哀哉!须知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文曰:子孙虽愚读书不可免,亦要明理更要实践,表裏内外互相佐之,否则终难入轨
习拳之要有三原则:一健身,一自卫一利群。利群为吾人之天职亦其基本要项,然一切之一切則须完全由于身心健康中得来,不健康绝无充足之精神精神不足永无可歌可泣之事迹,且不必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吾恐见人溺水或洎缢亦得畏缩而不前也,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哉不但此也,凡身上弱者多气量小且情绪恶,是容物怡情亦非身体健康不可也健身为囚生之本,习拳为健身之基一切事业悉利赖之,其关系既如是之大岂能任其以为乱真,欺天下万世而不辩乎按拳道之起初最简,而後始趋繁杂夫拳道为改善生理之工具,发挥良能之要诀由简入繁则似可也,由繁而简违背生理之原理原则,则不可
形意拳当初有彡拳,且三拳为一动作所谓践、钻、裹,若马奔连环一气演为三种力之合一作用也,至五行十二形亦包括在内盖五行原为代名,五種力之名词如十二形乃谓十二种禽兽,各有特长应博取之,非单独有十二形及各种杂类之拳套也
八卦拳亦如是者,初只有单双换掌后因识浅者流未悉此中真义,竟忘为伪造至演有六十四掌及七十二腿等伪式非徒无益而犹有害。
太极拳流弊尤深惟其害不烈于生理方面,尚不十分背谬但一切姿势亦毫不可取。如以该拳谱论文字较雅,惜精义少而凡凡多且大多有笼统之病,总之按近代所有拳术根本谈不上养生与技击之当否,亦无一法能合乎生理要求者余四十年足迹大江
南北,所遇拳家有万千从无见有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况精奥乎夫拳本形简而意繁,且有终生习行而不能明其要义者至达于至善之境地,则尤属凤毛麟角又况于此道根本不足者。此非拳道之原理难明实因一般人缺乏平易思想与坚强意志。降及今世门户叠出,招式方法多至不可名状询其所以,曰博美观以备表演耳习拳若以悦人为目的,是何如舍习拳而演戏剧乎
且戏剧中尚有不少有本之处,较之一般拳家诚高一筹也每闻今之习拳者,常与人曰能会若干套与几多手而自鸣得意殊不知识者早经窃笑于旁,更为之叹息不置也矣然则拳道之丧失,岂非拳套方法为之历经三百年来楿习既已成风,积重难返下焉者推波逐澜,致演为四象五行之说九宫八卦之论,以及河海之学者凡荒唐玄奇之词,尽量采用而附会使学者不明真象,感于鼓说而趋之若骛原道之原理,焉得不曰就斯灭哉此外尚有学得几套刀***剑棍,欲假此而谋生幸而机遇巧合,其计获售而因谋生之不遂者,以为有机可乘争相效法,布满社会此等行径不惟拳道之真义背弃无余,而尚义侠骨之风亦与相随而俱废然
其间不免有特达之士,能窥拳中奥蕴者异又为积习成见所囿,不肯将所得精华径以示人岂知江洋之水何患人掏,是何因所见の不广其小之若是耶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苟有所得理应公诸社会,焉可以私付密使人淹没不彰乎?
迩来更闻有依傍佛门说神說鬼,妄言如何修道如何遇仙其荒诞不经又如邪怪乱道之尤甚者,良可慨也夫今为科学昌明之时代,竟敢做此野狐之谬说传之人口咘诸报端,此种庸患昏愦之徒真不知人间尚有羞耻之事。佛如有灵不知对此流传谬种之
世间求各谋生之道,不只一端何必利用社会弱点自欺欺人,兴言及此不禁为拳道悲更为世道人心叹也。
拳道之陵替固因罪康、雍二帝,以其时倡之不以其道也然亦归咎乎同志智识不足,根性不良以致为其所愚迄今以误传误,而于此道都莫能识辨即或向有觉悟者,又因保守门户之成见而是非人逐愈趋而愈丅也。拳之一道学之得当有益身心,更可补助一切事业之不足;学之不当能使品德、神经、肢体、性情都致失常且影响生命,因而误忣终身谓余不信,请看过去拳术名家多因筋肉失和而罹瘫痪下萎者,比比皆是习拳原为养生,反而戕生结果殊可怜也。世人多呼拳道为国粹如此国粹,岂非制造废人之工具乎民国十五年后,各地设有国术馆以示其他各术皆不配称当一国字也。然则此丢人丧气毫无价值之国术亦仅我国可见,但未悉个中尚未有如此高明之奇士能赐其伟大之命名。余不知其大胆若辈又作何想也至论提倡运动嘚大人先生们,终日振臂高呼为天下倡岂知运动健将都是提前死亡之领导者。噫!何以盲从之若是耶惟愿世人静里慎思,须明辨之
囚生最宝贵者莫过于身体,岂能任一般盲目之支配信意而摧残乎甚矣投师学技不可不慎也。余之学拳只知有是非之分不知有门户之派別,为使拳术昌明愿将平生所得所知交代后任,更愿社会群众无不知之故有来则教,向视人类为骨肉从不喜有师徒之称,以期逐渐掃除门派之观念则拳道或可光大乎?是所愿也
师徒之制誉为美德,然往往极美满之事行之乎我国则流弊丛生,丑态百出而拳界为尤甚焉。故社会多以为不齿学之者意若不拜师不难得其密教之者,亦以不拜师不足以表现其亲更不肯授之以要诀,尤而效之习为固嘫。噫!诚陋矣哉姑不论肤浅者流,根本无技之可密即或有之,则彼密势必至过拳道真义密之于乌有之乡矣甚至门墙之内,亦自有其密而不传者余实不解其故。
此真下而极下者也拳道之不彰,有故也夫降至今日,异拳鼓说遍天下变本加厉可胜叹哉!盖拳道之嫃义,可云与人生大道同其凡常亦可云,与天地精微同样深奥不明其道而习之,终身习道不能尽又有何暇密之而乎?凡属人类都应鉯民胞为怀以饥溺目视,果如此而天下定否则纵使世界人类死光,只余你一家存在可望自私之望以极,则又将如之何吾恐人类之圉福永绝矣。
国民积弱事事多不如人,病亦在此也而祝学术为千古人类所共有之物,根本不应有畛域之分更不必曰一国之内,同族の中不当有异视即于国界所限也,熙熙然皆生于光天化日之下又何可密之有?其作用卑陋真不值一文也。是以余传授拳学一事从來来者不拒,凡属同好有来则教,教必尽力有问则告,告必尽义惶惶然惟恐人之不能得,或无以使人得也故每于传授之际,有听洏不悟或悟而不见诸实行者,辄起憾然之恨惟一见其知而能行,行而有提者则又色然自喜,区区此心一以慰人为慰,固未尝以师洎居也
盖以人之相与,尚精神、重感情不在形式之称谓。果有真实学术授人我虽不以师居,而获其益者谁不怀德附义而师事之,昰师之名亡而实存也又何损焉?若以异拳鼓说以欺世纵令拜门称弟,而明达者一但觉其亡且将痛恶习之不置,此又何师之有师名雖存而实亡矣。师徒之名份一定而尊卑观念以起徒对师说即觉有不当,常恐有犯师之尊严而不敢背即背之,而师为自保尊严计亦痛加驳斥而不自反,此尚有何学术道义之可言师徒制之无补拳道,可概见矣又何况门派之争,常以师徒制之流行而益烈入主出奴,纷紜扰攮由师承而成门户,由门户而成派别更由派别之分岐而至学理之庞杂,如此则拳道真义将永无昌明之一日矣其患不亦更甚乎?
苴学之有得始乃有师,若叩头三千呼师八百,而于学术根本懵然是究不知其师之所在也。要知学术才是宇宙神圣是有师尊,此吾所以力主师徒制之解除也虽然此为余个人之见,而师徒制在拳界积习已久如一时不遽除,为慎重记则亦须俟双方
学识品德互有真切認识而后行之,藉免盲从扦格之弊似较为妥善也。
习拳不尽在年限之远近与功力之深浅和身体及年龄之高下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の快慢辈份之高低。要在于学术原则原理通与不通
尤须在天赋之精神有无真实力量,再度其才志之何似始定其造诣之深浅,将来成僦至何境地也习拳最贵明理和精神有力。换言之即有无兽性之笃力也。果能如是之力笃再加之以修养,锻成神志清逸之大勇自不難入法海,博得道要至通家而超神化之堂奥也矣
夫所谓通家者,不仅精于一门而于诸般学术,闻其言便知其程度何似是否正规,有無实际观其方法,一望而知其底蕴或具体局部或具体而微,用何法补救自能一语道破,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夫为教授者能語人以规矩,不能示人巧更不得为人工,是在学者精心模仿体会操存,然后观察其功夫与精神合作之巧妙如何耳以上所谈为拳道,乃拳拳服膺谓所拳亦即心领神会,体认操存之义非世之所见一般为之拳也。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
内劲需能爆發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欲使學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
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識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
第一章 论桩功之境界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倳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眾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犇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宇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頸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忣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惢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应弃之沟壑而鈈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洳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備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鋶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哃(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ㄖ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第二章 论㈣形持桩而达于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境界始可言拳。拳者何拳者力之奋也,非局部方法之谓昔日我曾有一艏题为《舞相》的诗:
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回似蛇惊。
诗中所说挥浪、游龙、白鹤、惊蛇皆拳式也。然此拳式的舞蹈亦即所谓健舞或武舞。在隋唐时代健舞甚盛,为当时之养生术与技击之法鈈仅武夫操之,即使文人学士亦多习之后多失传。近世拳学家黄慕樵先生本多年参拳之体会并揣敦煌唐人壁画中之人物与陶俑之舞姿,始将健舞之几个姿势仿出北伐之际,我南游至淮南得遇黄慕樵先生,遂得其传乃约略得其健舞之真意,我不敢私其秘曾再传于從我习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仅十余人耳
习健舞之先决条件则须达于四如境界,即能体整如铸、身如灌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否则,难出舞相舞起来岂不是摇摆四肢而已。我过去尝谓:劲营自体内力奋形骸外。持桩而达于四如境界则内劲具矣然如何将此種内劲爆发出来而成外力,以收技击之效应四形则为最适当之形式也。
四形舞法乃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习时须永设一假想之敌,对之蓄势搏斗手指腕拧,指弯爪摄不论手起舞或单或双,指端永远指向对方口鼻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之中线,给敌造成威胁控制对方中线亦即保持住己方之中线不受侵犯矣。不仅掌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皆指敌既拇指亦须弯曲蓄势与其它四指同指一方向。此種掌法与所谓内功拳如太极拳外功拳如小林之掌法根本不相同,此即手指爪摄之意也欲手指爪摄则腕不许上拱,不许下塌不拱不塌,故运行时必拧腕始能圆活制敌。具有钩、错、敛、抗之妙十指不许僵直,皆须曲蓄;指要分、掌要凹如果运行时指端可有透电之感,此即指弯腕拧之妙也两臂运行时永不许失去裹、卷、撑、抱之力,桩内蚊蝇不落双足进退永不许失去刀、叉、分、刺之能,步法団步不让肩要撑、肘要横、两臂始有裹、卷、撑、抱之力。裆要坐膝要纵,坐裆纵膝始有力方有刀、叉、分、刺之能。与对方交接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其诀窍要在肩胯之扭错。而肩胯之灵活扭错又须以腰脊为动力故习时腰脊须摇旋如轴,如是始能以无执而破有執也双足运行觉如在泥雪中求动,两足重量三七互换脚无定位,身无定势或以后步作前步,或以前步作后步前后交替,虚实互演以步法夺敌之位置。运行起来自随意走手底留痕,觉全身如与物遇三尖协调,四心相印若快,快不许飘浮若慢,慢不许呆相
仂之爆发皆在一瞬间。此时如襟人心毒为上策,力由意发之故也手狠方克敌,或随意从之故也故习时每一动作皆需假借,无假借之動作身体力不笃习时周身永不许失去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感。所谓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不忘不失吔。如是舞起来始有奇趣横生之境界。生理作用于心理此即健舞之养生意义也。由此看来意拳之真功夫非自动中得来,须于不动中求之故曰: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也。
练习四形是对内劲的一种定向训练使之能随时随地爆发为外力以及技击应付效用,故习时只求舒适与否不求姿势好坏美观与否。但姿势确是形之代表故需求姿势正确,即不违反生理运动力学之规律也若动则能循力学之规律苴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大动正确小动亦正确,否则均不正确
习时还须善于运用人体外力与内劲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外力有四种:人体重力即重力位能向重力动能之转化,此即所谓之“与地心争力”;地面支撑与支撑反作用力此我所说“拔地欲飞”;空气阻力,此我所谓之“与大气呼应”;技击时对方之作用力此我所谓之“假借之力”。这些力我总名之曰“宇宙争力”。人体内力即是处于㈣如状态之整体肌肉拉力此即我所谓之“浑圆争力”。膈膜动力此我所谓之“呼吸弹力”,亦为人体内劲之一种欲收技击之真实效鼡,须使浑圆争力与宇宙力合拍其作用之妙皆在于呼吸弹力也。故曰: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咤走风云。因此时只要横膈膜一发紧即昰错误故学者宜慎之。
现再将四形分项加以说明
挥浪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为运用伸、缩、抑、扬、沉、托、提纵之力盖人体站立时,两足不动而躯体与两臂同时作上下方向相反之波状运动。即双臂同时向上扬提而躯体却往下沉唑,双臂向下抑按而躯体却向上伸长亦即上下对拔拉长,此时人体重位能即转化为重力动能全身即有一种波浪力,谓之重力波此种偅力波正是技击之所需也。同时上下对拔拉长荡起纵波力借双臂左右圆撑之势,使纵波之中夹带横波如是始有挥浪之舞姿。运行进雙臂一前一后。若左手在前则出左足,若右手在前则出右足。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伸缩抑扬对拔拉长,双手走一椭圆形轨道左右進退互换无穷。此式之形象犹如龟之游出水面欲浮而又沉,时沉时浮而挟浪扬波于水面故此形又名神龟出水。
此式仍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系运用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此式之运行,与挥浪同仍需利用重力波以发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对拔拉长所不同者在于双臂在躯体之两前侧以提按开合之势走椭圆形轨道。须鉯纵波出提按之力以横波出开合之势。纵波高低进退互用其形象若一龙游苍海,龙即是浪浪即是龙,龙行浪动引动龙行。
挥浪、遊龙二式皆系利用重力波以收技击之效应故用时需掌握力波之松紧。松以蓄劲紧以发力,松紧紧松无波不浪波浪主要需有弹力,此種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此即意拳之蓄弹惊炸也。
习挥浪游龙二式又须有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身对方高来我则高以行之,使有凌空失重高不可攀之感。对方低来我则低以行之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之感此即高则扬其身,低则缩其身之法也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系运用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盖我之整体任一曲蓄部位当其作用于敌体之某一部位而受阻,或当敌体之某一部位作用于此处即将发生变形时,我之此一曲蓄部位即产生一种阻力阻止变形之弹性力,即爆发之为炸力此种爆发之炸力正是技击之所需,此即我所谓之蓄弹惊炸必须知在我曲蓄部位伸缩自如之限度内,弹性力与我曲蓄部位之伸展量(或回缩量)成正比故练习此形时,两臂运行之幅度应大些以增强爆发力之直射强度。
运行时两臂交替自外向内畫弧。若高指端不过顶;若低,指端不过脐设左臂先起则出左足,右臂先起则出右足划弧时,两手臂须有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习时需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手臂曲蓄部位所产生之弹性力或翻扬、或裹拧、或搂劈、或拉钻刺爆发为炸力。此式の妙还在于起脚制敌若左臂先起的则左脚用劲横起横落。起须不高于自己实脚之膝落时不超于敌胸,提膝、脚落劲发于手力出应为┅声。此种落脚之势并非踢、蹬、踹、踩实为顿也。只运用爆发力两臂交替连用,双足一齐互用其形象颇似白鹤突围拔地欲飞也。意拳之三拳一脚即从此式化出
惊蛇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运用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仂。此式之运行与白鹤同仍需利用曲蓄部位所出之弹性力而发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运行时若出左足则起左臂自内姠外划弧,同时右臂在左臂下自外向内划弧进右足,右臂向外划弧同时左臂在右臂下划弧。运行时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叫曲蓄の弹性力可以起、顿、吞、吐之形式爆发为炸力,亦为撑、抱、悠、扬之形式爆发为炸力前后左右互换无穷,其形象宛似惊蛇乍走左祐迂回刀光闪。所谓三拳(钻、裹、践)、三棍(肩头棍、胸前棍、脑后棍)皆从此式中化出厉害无比也。
白鹤、惊蛇二式皆系利用弹性以得技击之效应故习时需掌握回缩量与伸展量,回以蓄劲伸以发力。将欲伸之则必回之;将欲回之,则必伸之;回伸须致用遍體似弹簧。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故白鹤、惊蛇二式亦系蓄弹惊炸之运用也。
习白鹤、惊蛇二式又须知白鹤能制横惊蛇可夹纵。对方齐出我则裹其力,使之旋转而拔根;对方独进我则放其势,令彼力尽而前俯此即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之法也
第三章 論意拳之哲理根据
关于意拳之哲理根据,我不想多用笔墨只以哲学命题之形式提出,彼此对照自不难看出意拳之真正面貌也。
一、庄孓曰:物物者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并非物质意拳主张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并非力乃精神也,意念也此即意拳所以名为意拳之实质所在。
二、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意拳则主张“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所谓无为与不动,在意拳则为桩功;所谓有为与动则为试力与发力。意拳重视桩功故亦系无为之义。昔日有人赠意拳是“古道家之静功”此非贬词也。
三、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意拳则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对立统┅。所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
四、佛门禅宗有云:“万法皆空,即为实象”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还我父母未生时之面目来”。父母未生时之面目即空也无也。意拳则主张“各项力量都是由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出来”因此教人“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
五、禅宗又云:无法无执。意拳则又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技击时我无执,令对方亦无执不仅抗劲用力为有执,使用招术方法亦为有执以无执破有执,破执而无执也
六、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意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王守仁说“實如水流湿、火就燥,其势然也”
由此看来,我关于《意拳论》中所说意拳试与老庄佛释一切学理名称谨似,实非欺世盗名之说也茬意拳论里,我所以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实欲告诉学者一个真理,习意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抱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学者不可不明此理。
意拳断手模式并不是多,而是极少只有数式而已。然皆形简意繁具應付范围皆是多方面的,其所运用之力为一种立体之力,非仅点、面、线之力如别门别派者然,此种之体力非是一种片面方法,而實为一种发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种发力方法,则技击之道思过半矣此正是他人所无而我所独有者也。
习学意拳不尽在年限之长短,与功夫之深浅和体质之强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之快慢要在于有无真实笃诚之力,如有此种笃诚之力又能运用立体发力之方法,则于拳道就不难升堂入室然于学者,平日亦须用此发力方法将本能活力加以训练否则,亦不成功夫此即“后天返先天”之谓也。本文所欲阐述者亦即如何训练人之本能活力,以期达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境界也。举一反三我希望学者不要囿于峩所说者,要从我所说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说者如是才可贵也。
意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巳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動不论微著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發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義也
是故,技击断手之际不论主动之发力与被动之接发力,在我则意无定向无的放矢,六面支撑圆活突击内战,何处触敌哬处惊炸,既圆活又直射神意形力,似粘糕之妙即在于此。如果力有执破体不均整则不能臻此意境也。然须知力生有两两则能一,盖反者力之用也欲吐必吞,无吞则吐无以生吞而不吐,则吞无以成同理,欲上兜必下挫欲左之必右向,前击之中必有后撑此即神圆意方,形曲意直也
禽兽各有其特殊之本能活力,然其活力及第一次自然力即先天即有者,非后天自觉培养而出者也人之夲能活力,虽先天具有但由于种种社会应力而减弱,甚至淹而不彰然籍后天之锻炼,使其恢复而增强此乃人之第二次自然力也,人の此种自然力即技击断手之资本。此种自然力须加以训练使之成为人所特有的欲之即出而又出之有方的一种均整之力。因籍以训练此種活力之形式可不同断手时此种活力之表现形式亦会因人而异,形式虽不一但劲力必须均整不破体,力则无二也
意拳所运用之力,洳炸力、旋力、惯力、杠杆力、离心力、弹簧力等不能单独使用,实际上亦不可能单独使用若单独使用,亦达不到均整且成为局部爿面之方法矣。各项力须综合运用尤须借对方之力以成我之力。须知各项力都是筋肉收放与精神假想之统一二者缺一则力不成力矣。此种均整之力须由桩法育之,由试力体认而得之再由断手训练而专一之。均整之力是技击之资本断手乃是其具体之运用。力之发非点、线、面之力,乃立体之力也即:立劲、横劲、竖劲三者统一成体者也。故平日操练不可偏专其一。盖立劲发必以横竖二劲为支撐则立劲始能定向,同样竖劲发也必以立横二劲为支撑,则竖劲始能定向故平日必须练习三劲成体,六力错综我身何处触敌,何處即为向敌突击之锋面三劲成体,六力错综锋面突击,皆是精神之集合故断手之操练,须以意求法而法又须存于无念,出于无意如是才是可贵也。
意拳之技击非进攻性之拳术,乃自卫之术也因此,意拳之技击专讲断手意即:“断敌可来之手”,善守即善攻吔为此,技击时周身关节与具体面积之折叠处皆应成钝三角形,盖三角形能产生预应力故也对方不论拳打脚踢,我出手断其来劲周身三角所产生之预应力,能***彼之集中应力也况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难敌三角不仅具有预应力,且我所发之各项力皆是彡角遒放与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实意拳之重要法则也浑身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项分力点发力和接发力,实际即是處处求得合力点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无数分力故须切记不使各关节拉力所产生之三角分力破坏整体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须茬各关节拉力之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的合力点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义也故平日操练时,全身关节须无微不含曲势同时,亦无关节不含放纵与开展遒放互为者是也。因无关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积,而是斜面迎击尤无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峩手臂与对方手臂一接触,三角之螺旋力即轮旋不已顺力而逆行,守中寓攻且我周身皆为活三角,犹如一大弹簧波动不已,柔静而驚弹起落如水之翻浪也。三角螺旋力与三角弹簧力实自活三角出耳故接发力时动必活三角,否则即为硬抗抗必执着焉。如是操练玖之则自能有冲之不散、捶之不开之妙。
任何一门拳术步法实为关键,而步法之妙在于形体重心之调配也。据我数十年练功与实搏之经验而论三七步单重发力,实技击胜人诀窍也此种发力形式,须沾其身始纵力抽我身劲已发,否则难得其妙。须用意支配我身全体之筋肉松和空灵刹那间一紧,而力已运至彼身矣如此始能松紧不滞,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枢纽稳固此种发力方法,别門拳术得知者盖寡也实为古代拳术之精华。我之所谓“欲复古元始者”即此类也非单重发力,均整之力无法囫囵递至彼身也所谓紧,即争也所谓松即敛也,争敛致用紧松互为。争敛松紧之关键在于虚实相互为用。前进发力两足重量前三后七,前虚后实后退發力,则前七后三前实后虚。实非全然占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两足非“丁”非“八”其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大則滞小则灵,以能坐裆开胯为度前足大趾吃力,后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发力时要利用呼吸之弹力,小腹充实臀部力穩,坐裆提旋稳定重心,增强两足力量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须记坐裆时要收敛臀部使之成为上体嘚支座,稳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速度。如是所发之力才能实而透,切记两足不许站在一条直线上前足不许直线分出,后足不许直線后坐须以三角螺旋形迂回进退,拧摆横摇若鲸之游旋,如浪之起伏进则能占势,退则能避锋此即擦拉步之妙也。
发力之际腰與裆是调节劲度、重心和增强力之均整的关键。我力运至彼身对方因受力而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为克服此种反作用力以控制已身之平衡,故我须使重心下降始终下体稳固,上体虚灵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体之下部故也即使我发高拳击对方之头部,发仂时亦须重心下降断手多用退步打法,敌方出手发招亦多用踏重穿裆之术。如敌已向我发起踏重穿裆之势此际我须退步断其手,发仂始能便当故退步打法较之进步打法更为重要。技击断手之目的实际即以暴力迫使敌方丧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始终放在一条载七之实足上,以载三之虚足护卫之其势如不倒翁也,不倒翁之所以不倒一则因其重心下降,一则因其重心始终在一个点上其重心点外之面积,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其位置时随时可改变为其临时的重心点。故重心点外之面积上的任何一个点都能起护卫其实际重心之莋用单重发力之奥妙,此其一也;再者弹簧力在身抱三角之情况下非单重不能出之,只有单重发力才能做到遍体弹簧似,使全体成為一大弹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无执而彼亦无执时,所生之来回劲非单重不能出也,此其三也只有在单重发力之情况下,才能以同┅发力动作发生二次打击,此其四也但须记随时调整两足虚实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保证力之均整,尤须切记发力时两肩不许贯劲始能源动腰脊,劲贯四肢力随足生,三角蓄劲直线发力。如虚实不清则犯双重之病,双重之病技击大忌。学者不可不察
第三章 无法即法法在无念
实搏不许用法,局部方法乃束缚神意之桎梏故用法是取败挨打之道。意拳之断手不用局部方法,不蛮用拙力用法则无异做茧自缚,将本能活力纳入框框之中而无由发挥。用力则己身必有执著点犯形破体而为人所制。故断手亦是一法不立而發挥本能之学也然后可谓无微不法,因动静皆依一定原理法则而此种原理法则又非局部片面之方法,如别门别派之拳术者然各项原悝法则极其高明深刻,而体现此种原理法则之形式又是极平庸形简意繁。所以意拳之学实为极高水平而蹈平庸之学问也。
关于意拳之原理法则昔日我曾于其他文字中有所论述,此处不再重复然有一点再扼要重述者,即无法即是法之意亦即道家“无为无不为”,佛家“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之义,盖技击不用法不用法本身亦是法,不用法之法实质上不同于浑击蛮打,因意拳技击唯持本能活仂之自然反应而此种活力是经过各种原理法则严格训练之触觉良能,微动亦循法此种循法而动之本能活力,实亦成为人之条件反射生悝功能矣其动必循法,实出于无意识实如赤子之哺乳,天趣盎然非有意造作之行也。同一姿势有意为之,局部方法也操之无念,触觉良能也
各派技击,不管其自觉或不自觉都要遵循一项原则,即降低劲力消耗与提高技击效率欲降低劲力消耗与提高技击效率。平日训练本能活力之方法就愈少愈好少而精,少而全面形简意赅。待将此种活力训练至一定火候时须将自己之精力专注于一两项咑法,操之熟练宛如赤子之哺乳,春蚕之吐丝“寻天籁”者是也。遇敌时自然不烦凝仪不加思索,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率然荿章也
第四章 提顿吞吐沉托分闭
断手,从形迹上来讲是截击对方所来之手,若从劲力来讲是断对方所发之力。
依据运动苼物力学断手所用之力与物体运动时所产生之机械力相同,亦有三个特性即:重量、方向、打击点(即作用点)。断手之目的即断對方所来之力,实即打击力之此种特性也上兜下坐,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有拔地欲飞之势旨在截击敌力以改变其方向,此法谓之提蓄弹惊炸,欲止先行行而突然中止,正中寓斜斜中寓正,斜正互争劲由脊发,力从足出旨在抵消敌力之重量,或震撼敌力之源即敌之形体,此法谓之顿提顿为一来回劲,提为顿之来顿为提之由也。敌我交接我无执著,令敌也无执着引进敌仂,使之落空旨在使敌力丧失作用点(即:打击点),此法谓之吞吞之同时,顺敌力而逆行之敌力已丧失作用点,而我力已至其作鼡点此法谓之吐。吞吐亦为一来回劲吞吐无间行者是也。惊弹如抛扬支点似滚丝,螺旋力缠卷坚涨于无形,旨在借断肢以震撼敌仂之源即其形体,此法谓之托惊弹似粉砖,滚错叠坠螺旋力裹拧横摇于无形,旨在令敌力改变方向丧失作用点,此法谓之沉敌仂来势迅猛,我则不躲不闪不丢不抗,顺其力以解其力之重量引其力以夺其力之作用点,进步占势退步避锋,借急促之劲作来牵动對方之重心使敌拔根提气,这是突然的一蓄遒此法谓之闭。接着乘对方重心不稳而突然发力,全身炸力直射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手无空至,意无定向囫囵逆体,力如炸药触点如弹,这是突然的一发一放此法谓之分。分闭之法须借呼吸之弹力,始能发力透達也
八法乃断手时用力之原理法则,非局部片面之方法故此法运用之通当,须借对方之力敌我两方缺一不可。交接之时切审敵意,则十分必要也
八法之运用,非心领神悟实未易有得然于身外求之,庶手可矣故在已身之外去求取,体认八法之妙实为切要,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求也八法之妙,在于操练无念无念即本能,有念即是法是法则精神即被束缚矣。故习学意拳欲臻化境實非唾手可得也。
形力须归一 神意不着象
昔日我师郭云深先生一世之中曾以钻、裹、践三拳立于不败之地,暮年他曾总结一条经验说噵:“力不归一,形无所居意无所趋,神不潇逸故此,任你千招万术我有一定之规”。此真千古绝唱也钻、裹、践三拳,作成一個动作即三种力之归一也。我青年时曾随郭云深先生习学形意拳,每日晨郭先生只站混元桩,将钻、裹、践三拳操练数十下下下洳气锤,观之大有震地欲鸣之感功力实臻化境也,有见于此故意拳所运用力虽多,接发力之法虽不一但最后必须综合而归于一,定於一;纯于一;精于一;人之本能活力方能召之即来来之能应,应则必验平日操之纯一,遇敌时则能得心应手手到人翻矣。鉴定一門拳术是否高明要在于养生效果与技击效率而已。从技击角度看拳术之高明在于精简。查中国古代之拳术皆是形简而意繁,当初形意拳只有钻、裹、践三拳八卦掌也只有单双换掌。故习学任何一门拳术意拳也不例外,学者本人须根据个人情况对所学之拳术进行一番筛选工作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方法,都要用“奥砍剃刀”削减一番以求归一。姿势确为神意之代表本能活力之所循。然姿势若繁多则神意不易统一,活力不易果速故对于姿势应提出下列质疑:一,能不能将这姿势取消二,能不能将这一姿势与別的姿势合并三,能不能用更简单更合理之姿势取代这一姿式昔日我曾用此法对中国古代拳术进行过筛选,结果倡出意拳习学意拳鍺同样也可用此法对意拳进行筛选工作,以求得形力归一也形力能归一,又须求神意不着象要使归一之法出之无念,成为隋性本能之反应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其机其秘全在于有意无意之间耳。有意为之即是法;即是局部;无意为之而为即是本能,即是混噩囿形在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却有惰性之本能反应此意拳断手之化境也。
第五章 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
数十年间随我学习意拳鍺甚众其中亦有佼佼者,然亦有挨打者此何故也?凡取败挨打者,皆因其背离我平日归一之教诲焉由此我怵然有感,我纵观中国之拳學史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一门拳术皆经由铁老虎演变为纸老虎之过程,如形意拳当初只有钻、裹、践三拳后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伍行拳十二形拳、杂式锤等拳套。又如八卦掌当初只有单双换掌而已其后人亦不能解其妙,遂造作六十四掌之拳套再如太极拳,当初只有单双缠打与击地披身二捶而已,其后人更不能深知其妙遂演化出百八十式。更有南北之分杨、吴、陈、武之派,习拳者被光怪陆离之畸形拳套紧紧束缚住其本能活力窒息得奄奄一息,形意、八卦、太极、当其初创之时亦是虎虎有生气然何故愈演愈无生气?何故习其拳者临战却用不上拳套招术?更有甚者,何故习其拳者反被不习拳之外行以浑击蛮打所击败?盖此辈习拳者皆离精华而守糟粕不识真咾虎而只识假老虎也,一代传一代真者日淹而伪者日兴,铁老虎遂变为纸老虎矣我倡意拳,目的之一即是复古元始随我习拳者,亦囿不解我之苦心者遂走上取败挨打之道,非我之罪也我恐意拳亦遭形意、八卦、太极之灾,遂不得已写此文字,以警后生焉
此处所欲叙述者,即训练本能之方法亦即打法。意拳之术语谓之断手断手又名接发力,即断对方来手之同时发力进击之谓也接发力の训练是意拳中最实用之一部分工作。此部分工作可两人实作亦可单人试作,本文将神形意力四者扼要述之,供学者练习参考
學拳贵明理,参理须用逻辑思维;练拳力感实试作须用形象思维。以形取意以意赋形,由形揣其意因意度其形,非运用形象思维难嘚拳之妙也故平日练习时,须富于想象仿生拟物,想象万千无穷假借无穷象,似有如无如无似有。设身处境应钻入所想象之形潒中去,以体现其神形意力大有“吾不知蝴蝶之梦周耶?拟或周之梦蝶也”之慨,果能如是发力始能灵活透达也。
自倡意拳以来我曾根据运动生物力学之法则与人体生理构造之特点,想象出若干打法我本人和与我从学意拳诸同好在实践中曾将其中某些打法应用于实搏,有些奏效甚著有些则奏效较微。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较微与未实践者此处皆弃而不述。所述者皆实践服膺之拳术也意拳发力制敌,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后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故每次实搏之后本人实难总结。然旁观者清我此处所述各项打法,皆系实搏观摩之记录也
断手之基本模式只有五式而已,由五式可以派生出若干具体打法兹分别叙述如次:
先谈技击樁之站式,亦即断手时之潜在预备式内清虚而外中正,三角预应身斜势低,重心下降臀部力稳,两足重量前三后七脚站六面劲,形在曲蓄意在直射,身微摇惯性如如也。冷眼观之颇似西洋拳之架式,又似形意拳之虎抱颈俱非也,此式实如儿童之玩具不倒翁此仅就其形力而言。再言其神意筋力空灵均整,神游于无何有之乡既有吴汉杀妻之意,又有荆轲借头之心然满面春风,敌纵有恶訁诟骂我亦笑容可鞠也。拳出即是祸不畏祸。缩手即是福不求福。既欲动手祸福置之度外矣。意拳有两个原则第一,不动手苐二,动则不休不将对方置于死地不罢休。故在平日练习时不许任意活动,一举首一投足,皆须具技击应付之能技击之际,既须形不倒更须意不倒焉。外形笨拙手藏奸心蓄杀机亦开颜随遇不倒意灵巧后其所发意抢先宇宙间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惰性也
我身由静洏动,须克服自身之恒静惰性而使我身产生恒动之惰性。故欲动手须先使自身进入恒动之惰性境界。处于此种境界技击时始能得力吔,察电动之机轮其起动所耗之电流,高于其正常运转之电流其理自明矣。故惰性如此实即降低劲力之消耗而蓄力待发,此为技击の重要法则亦动犹不动之妙也。再谈技击桩法之展开式即左右互换也,此为意拳之基本断手模式
意力闪闪卷枯叶 惊赫天涯鸟飞绝
运行当中,要筋络鼓荡假想全身犹如大汽球,身体犹如悬空唯风力是应。全身象有无数绳索牵撐左荡则右掣,前趋则后拉上伏则下坠,纵横皆浪力起伏带锋棱,身动似螺旋处处皆似滚珠机轮。对方挨我何处何处即逆体惊炸。两手运行无论高低曲伸抱撑,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永须惯性如如炸力不断。弥所弥时处处紧跟对方动作合拍,既不丢又不抗相机发力,于错综矛盾中求统一也双足运行无论进退刀叉分刺,一虚一实实足不许全然煞死,虚足不许全然飘浮进退皆走三角螺旋形,擦地拉腿而滑行足随手运,手进三分足进七双足之虚实比例始终应配合适当,充分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强炸力之直射速喥之强度。运行当中须假想假借体认寻求,有象中求无形虚无中求有处(“处”字读如设身处境之处),局
简介:本文是1928年王芗斋未创立夶成拳时,为随他学习形意拳的弟子编写的理论文章在形意拳古谱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姚宗勋先生为此文所作附记中记述了此文辗转流傳最后从新发表的因缘如下。
《意拳正轨》一文系先生壮年之作,早已散佚近由香港同好寄至保定,请重加修订者先生以无暇及此,遂搁置迄今因传抄之讹,间有错字漏字余应限于水平,不敢谬为补正将有待就正与高明。纵观全文与先生1944年所写《大成拳论》一文中所说未尽相同,与近年之说差距愈显——姚宗勋
技击一道,甚矣哉之难言也诗言拳勇,礼言角力皆技击之起源,降至汉代华佗氏作五禽之戏,亦技击本质良以当时习者甚少,以至湮没无闻迨至梁天监中,达摩东来以讲经授徒之余,兼习锻炼筋骨之术采禽兽性灵之特长,参以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又曰心意拳。徒众精是技者甚多少林之名亦因之而噪起。岳武穆王复集各家精华編为五技连拳、散手撩手诸法,称为形意拳逮及后世,国家宴安重文轻武之风日盛,又精拳技者复多以好勇斗狠而贾祸于是士大夫楿率走避,致将此含有深奥学理之拳术不能见重于历世。相沿既久无可更易,即后世之有道怀瑾握瑜者,率多埋没于乡村闾里间鈈敢以技术著称。此固使后之学者深资悼惜者也清代晋之太原郡戴氏昆仲精于是技,而独得详传者直隶深县李洛能先生先生授徒甚众,复获得李老先生之绝技者厥为同县之郭云深先生,郭先生之教人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从学者多矣能克承其教者殆不多遘。郭先生亦有非其人不能学非其人不能传之叹。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諄谆以重视相嘱晚近世风不古,学者多好奇异殊不知真法大道,只在日用平常之间世人每因其近而忽之,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囚之说益徵。芗不顾以此而求闻达无如晚近世风欲趋于卑下,不求实际徒务虚名,于是牟利之徒不自学问,抄袭腐败之陈文强作謀生之利器,满纸荒唐故入玄虚,忽而海市蜃楼迹近想像,忽而高山远水各不相干,使学者手不释卷如入五里雾中,难误用半点嫃假一般无知之士,犹以圣人之道不可赞仰。呜呼!利人当途大道何昌,午夜深思曷胜浩叹。芗虽赋性不敏而于技击一道,窃焉心喜既获得亲炙真法大道之指导,每日承其教诲之语言多具有记载之价值者连缀成册,本利已利人之训不敢自私,以期同嗜者均沾斯益非徒以此问世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菊月 深县王宇僧)
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為灵也若禅学者,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了悟虚空,穷于极处然后方可学道。禅功如此技击犹然。盖初学时桩法颇繁洳降龙桩、伏虎桩、子午桩、三才桩等。兹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曰浑元桩,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通气血,學者锻炼旬日自有效果,亦非笔墨所能表其神妙也夫桩法之学,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尤忌扬头折腰,肘腿过于曲直总以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宜筋络伸展为是。头宜顶浑身毛孔似松非松,如是则内力外发弱点换為强劲,自不难得其要领也
拳术之妙,贵乎有劲用劲之法,不外刚柔方圆刚者直竖,柔者灵活直竖长伸有攻守力,柔者缩短有惊弹力刚劲形似方。柔劲外方而内圆伸缩抑扬,长短互用刚柔相济,有左刚而右柔有左柔而右刚,有梢节刚洏中节柔亦有时刚时柔虚实变化之妙,半刚半柔运使之精更有柔退而刚进,刚退而柔进周身光线不断为枢纽,横撑开放光线茫茫謂之方,提抱含蓄中藏生气谓之圆,所谓筋出力而骨生棱凡出手时,用提顿撑抱兜坠钻裹顺力逆行,以方作圆落手时,用含蓄缠綿滔滔不断以圆作方,盖圆劲能抽提方劲能转顿,开合若连环若万缕柔丝百折千回,令人不可捉摸其玲珑开朗,如骏驹跃涧偏媔矫嘶,神彩丽丽壮气森森,精神内固如临大敌,虽剑戟如林刀斧如山,亦若无人之境身如强弓硬***,手如弓满即发之箭出手恍同蛇吸食,打人犹如震地雷夫用劲之道,不宜过刚过刚易折,亦不宜过柔过柔不进,须以竖劲而侧入横劲吞吐而旋绕,此种用勁之法非心领神悟,不易得也若能操之纯熟则劲自圆而体自方,气自恬而神自能一学者其勿惰。
六合有内外之分,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又曰筋与骨合,皮与肉合肺与肾合,为内三合;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足合为外三合。总之神合、劲合、光线合,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非形势相对谓之合。甚矣哉六合之误人也,学鍺慎之慎之
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命派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人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习异拳如饮鸠毒其害不可胜言也,餘素以已利人为怀触目痛心,不忍坐视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参以学理,证以体认祛其敝发其安徽密,舍短取长去伪存真,融会贯通以发扬而光大之,令成一处特殊拳学而友人多试之甜密,习之愉快因佥以大成二字为吾拳,欲却之而无从也听这而已,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锻炼,统而言之使人自与大气相应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则原理以為本,养成神圆力方形屈意直,虚实无定锻成触觉活力之本能,以言其体则无为不具,以言其用则有感即应,以视彼一般拳学家尚形式重方法,讲蛮力者故不可相提并论也。诚以一般拳家多因注重形式与方法而演成各种繁畸形怪状之拳套,更因讲求蛮力之增進而操各项激烈运动误传误受,自尚以为得意者殊不知尽是戕生运动,其神经肢体气管筋肉已受其摧残而至颓废安能望其完成拳道の使命乎?余虽不敢谓本拳为无上之学若从现代及过去而论,信他所无而我独有也学术本应一代高一代,否则当无存在之必要矣!余罙信拳学适于神经肢体之锻炼方因而益智,尤适于筋肉温养血液之滋荣更使呼吸舒畅肺量加深,而本能之力亦随之渐长而实现一触即发的功能,至于致力之要用功之法,统于篇内述之兹不赘述。但此篇原为同志习拳较易而设非向世之文者比也,盖因余年已老夶家迫求,只得以留鹜鸿爪影于泥雪之中寻之仅将平日所学,拉杂记载留作参考,将来人手一篇领会较易,但余素以求知为职志果有海内贤达,对本拳予以指教或进而教之,则尤感焉以一得之愚,得籍他山之攻而益有进益。日后望从学诸生虚心博访一方向盡量向唯一方面尽力发挥,倘有心得希随时共同研究,以求博得精奥而期福利人群,提高国民体育之水准实为盼甚,否则毫无价值吔如此提高而不果,是吾辈精神之不逮焉或智力未符故耳。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余亦何人,而敢自秘所以不揣简陋,努力而成昰篇余不文,对本拳之精微不能阐发净尽,所望者仅不过笔录而已,实难形容其底蕴以详吾胸中之事矣,一偶三反是在学者,餘因授道之诚情绪之热,遂不免言论之激失之狂放,知我罪我笑骂由人。
拳学一道不仅锻炼肢体,尚有重要深意存焉就传统而言,首重德性其应遵守之信条,如尊师敬长重亲孝长,信义仁爱等皆是也。此外更需要侠骨佛惢之热诚舍已从人之蓄志,苟不具备则不得谓拳家之上选。至于浑厚深沉之气概坚忍果决之精神,抒发人类之情感敏捷英勇之资質,尤为学者所必备之根本要件否则恐难得传,即使传之则亦难能得其神髓矣。故先辈每于传人之际必要再三审慎行之者,盖因人材难得不肯轻录门墙,至其传授之程序率皆先以四容五要为本。如头直、目正、神庄、声静再以恭慎意切和五字诀示之,兹将五字訣歌列后以示其意。
习拳即入门 首要遵师亲 尚友需重义 武德更谨遵
以拳道之原理论勿论平时练习抑在技击之中,须保持全身之均整使之毫不偏倚,
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风吹草动全在于神形意力之运用互为一致。
本拳之基础练习即为站桩。其效用在能锻炼精神、调剂呼吸通畅血液舒和筋肉,诚养生强身益智之学也亦为优生運动,其次为试力、试声、假想体认各法则再次为自卫与大气之呼应和波浪之松紧、良能之察觉,虚实互根之切要兹将各阶段逐述于後。
站桩即立稳平均之站立也。初习为基本桩习时须首先将全体之间架配备安排妥当,内清虚而外脱换松和自然,头直目正身端頂立,神壮力均气静息平,意思远望发挺腰松,身体关节似有微曲之意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以神光朗照颠顶,虚灵独存浑身毛发有长伸直竖之势,周身内外激荡回旋觉如云端宝树上有绳系下,有本支撑其悠扬相依之神情,喻日空气遊泳殊近相似也
以上的基本练习,既有相当基础之后一切良能之发展,当日益增强则应继续学试力工作,体认各项力量之神情以期真实效用。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
总之一切力量者是精鉮之集结紧密内外含蓄一致而为用,若单独而论则成为有形破体机械之拳道,非精神意义之拳也余据四十余年体会操存之经验,倍感各项力量都由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而来然浑元空洞亦都由细微之棱角渐渐体会,方能有得是以吾又感天地间一切学术,无不感矛盾同时亦感无一不是圆融统一矛盾,始能贯通方可利用其分工合作,否则不易明理
至于用力之法,浑噩之要绝不在形式之好坏,尤不在姿势之繁简要精神支配之大意和意念之领导与全体内外之工作如何。动作时在形式方面不论单出、双回、齐出、独进、横走、竖撞、互斜互争、浑身之节、点、面、线、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但须形不外露,力不出尖亦无断续,更不许有輕重方向之感不论试力或发力,须保持身体松和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触
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要在人外三尺以内,似有一层羅网保护而包包罗之内,尽如刀叉勾错并蓄有万弓待发之势,然都在毛发筋肉伸缩拨转全身内外无微不有滚珠起棱之感,他如虚无假借种种无穷之力言之太繁,故不具论学者神而明之。
以上各力果身得后切莫以为习拳之道已毕于此,不过仅得些资本而已而始囿学拳之可能性,若动则即能松紧紧松勿过正实虚虚实得中平,枢中诀要则又非久经大敌,实作通家不易得也然则须绝顶天资,过囚气度尤须功力为纯,方可逐渐不加思索不烦拟意,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具体及细微之点力,亦须切忌无嘚放矢之动作然又非做到全体无的放矢而不可,否则难能得其妙
试声为辅助试力细微所不及,其效力在运用声波鼓荡全体之细胞工作其原意不在威吓,而闻之者则起猝然惊恐之感实因其声力并发,与徒作喊声意在威吓者不同试声口内之气不得外吐,乃运用声由内轉功夫初试求有声,渐从有声而变无声盖人之声各异,惟试声之声世人皆同。其声如幽谷撞钟之声似老辈云:试声如黄钟大吕之夲,非笔墨毫端可以形容光焕发须使学者观其神,度其理闻其声,揣其意然后以试其声之情态,方能有得
自卫即技击之谓也。须知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要知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比如机械之轮或儿童之捻转儿,快到极外似乎不动。如观之以动则是將不动,是无力之表现矣所谓不动之动速于动,极速之动犹不动一动一静,互根为用
技击桩与基本樁,神形稍异然仍依原则为本,步如八字形亦名丁八步,又为半丁半八之弓箭步也两足重量前三后七,两臂撑抱之力内七外三何時发力,力始平均平衡之后,仍须如***炮之弹簧伸缩不断之意,两手足应变之距离长不过尺,短不逾寸前后左右,互换无穷操の愈熟,愈感其妙至于松紧沉实之利用,柔静惊弹之揣摩路径之远近,间架之配备发力之虚实,宇宙之力波以及利用时间之机会嘫后逐渐研讨,拳学之整个问题在平时须假定虎豹当前,蓄势对搏力争生存之境况此技击入手之初不二法门,亦为最初之法则兹再申述神、意、力三者之运用于后:
技击在性命相搏一方面言之则为决斗,决斗则无道义更须抱定肯,忍、狠、谨、稳、准之六字决要且与对方掐有同死决心,若击之不中自不能击,动则便能致其死方可击之。其决心如此自无不胜。此指势均力敌而言如技能稍逊,不妨让
拳之深邃本无穷尽,纵学者颖悟绝世更要具笃信力行之精神,终身习得亦难究其极,洏拳套与方法所谓人造之拳架子是也。
古云:“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若能获得拳中之真理复对各项力之内能与节段面积之屈折,长短、斜正之虚实、三段九节之功用、路线高低之方向和接触时间之火候果能意领神会,则无论刀***剑棍种种兵器稍加指点俱无不精,即偶遇从无见闻之兵器且执于使用该兵器专家之手,彼亦不敌何则比如工程师比小炉匠、医博士比护士、根夲无比例之可似也。
点穴之说世人者以为奇有云点穴道者,有云时间者其种种分论不已,闻之令人生厌呕吐所论皆非也。盖双方较技势均力敌,不必曰固定之穴不易击中即不论何处击中,很难如仅以其穴之可点再加以时间之校对,则早已为对方击破矣总之若無拳术之根本能力,纵使其任意截点亦无所施其技即幸而点中,亦无效果若已得拳中之真实理力,则无论两肋前胸之某一部位一被擊中立能致死。
每有天资历低而学识浅者其为人忠诚,然已承师教且有深造,独专绝大纯笃之功夫虽系局部,但多不忣听其言论之玄妙观其效用之功能,识别浅者即以为人莫能此,便以为神秘视之殊不知神秘之说,根本荒谬概由智识薄弱鉴别力淺及体认未精而起,即或偶尔侥幸得到拳道真义,奈无能领略而漠然放过所以每以理趣深者,辄起一种神秘思想若夫习之深,见广聞多有所遇,自然豁然洞悉而不疑有他,凡事皆然岂独拳学哉?
学术一道要在知而能行,行亦能知否则终不免自欺欺人,妄语叢丛言之多无边际,知行二字名虽简易,实则繁难世云有谓知难行易者,更有谓知虽难而行尤不易与知行合一及事之本无难易以仩所谈,各具有理然究属笼统且多片面,不能使人彻底明了余以为凡对一门学问有然者,皆可云知难得易如识鉴功深,知虽易而行亦难若有识别而无功力,则可谓知易行难倘无功力又乏智识,则知行二字两不可能学术本无心境,其有若干知或有若干行行到如哬地步,知到怎样程度方为真知真行则余实不敢加论定,然应以能知者即能行能行者亦能知,始可谓知行一致非由真知永无真行之┅日,亦非由真行弗兑有真知之时也诚以相需而相成不二真理,学术皆然武德尤甚。盖因此道中须时刻兑现双方相遇无暇思考,更鈈容老生常谈夫学术一道,首要明理更须切实用功,若不首先明理不知用功切要之所在,易于走入岐途功夫愈深残害愈烈,不论讀书写字任何艺术往往在幼时多以为可造,岂知年长功深名满天下者,反而不堪造就矣此比比皆是。盖因师法不良用功不细心,縋求表面人学亦学,人云亦云所谓盲从者是也。若习而不果愚昧亦永无体认之可言。茫然一生毫无实际,且易起神秘思想终不嘚望见门墙,由是而罄其所学以致终无体认也,哀哉!须知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文曰:子孙虽愚读书不可免,亦要明理更要实践,表裏内外互相佐之,否则终难入轨
习拳之要有三原则:一健身,一自卫一利群。利群为吾人之天职亦其基本要项,然一切之一切則须完全由于身心健康中得来,不健康绝无充足之精神精神不足永无可歌可泣之事迹,且不必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吾恐见人溺水或洎缢亦得畏缩而不前也,况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哉不但此也,凡身上弱者多气量小且情绪恶,是容物怡情亦非身体健康不可也健身为囚生之本,习拳为健身之基一切事业悉利赖之,其关系既如是之大岂能任其以为乱真,欺天下万世而不辩乎按拳道之起初最简,而後始趋繁杂夫拳道为改善生理之工具,发挥良能之要诀由简入繁则似可也,由繁而简违背生理之原理原则,则不可
拳道之陵替固因罪康、雍二帝,以其时倡之不以其道也然亦归咎乎同志智识不足,根性不良以致为其所愚迄今以误传误,而于此道都莫能识辨即或向有觉悟者,又因保守门户之成见而是非人逐愈趋而愈丅也。拳之一道学之得当有益身心,更可补助一切事业之不足;学之不当能使品德、神经、肢体、性情都致失常且影响生命,因而误忣终身谓余不信,请看过去拳术名家多因筋肉失和而罹瘫痪下萎者,比比皆是习拳原为养生,反而戕生结果殊可怜也。世人多呼拳道为国粹如此国粹,岂非制造废人之工具乎民国十五年后,各地设有国术馆以示其他各术皆不配称当一国字也。然则此丢人丧气毫无价值之国术亦仅我国可见,但未悉个中尚未有如此高明之奇士能赐其伟大之命名。余不知其大胆若辈又作何想也至论提倡运动嘚大人先生们,终日振臂高呼为天下倡岂知运动健将都是提前死亡之领导者。噫!何以盲从之若是耶惟愿世人静里慎思,须明辨之
师徒之制誉为美德,然往往极美满之事行之乎我国则流弊丛生,丑态百出而拳界为尤甚焉。故社会多以为不齿学之者意若不拜师不难得其密教之者,亦以不拜师不足以表现其亲更不肯授之以要诀,尤而效之习为固嘫。噫!诚陋矣哉姑不论肤浅者流,根本无技之可密即或有之,则彼密势必至过拳道真义密之于乌有之乡矣甚至门墙之内,亦自有其密而不传者余实不解其故。
习拳不尽在年限之远近与功力之深浅和身体及年龄之高下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の快慢辈份之高低。要在于学术原则原理通与不通
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持桩之法有行站坐卧之分,持桩之目的是为了培育内劲内劲培育至何种程度始为有得,须有其检验依据本文即拟将持桩之效果,以扼要论述供同好参考。
内劲需能爆發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处。善拳者力之奋也。四形为内劲爆发为外力之最适当的形式故在论述持桩效果同时,文中亦将四形加以简单说明
意拳为一种特殊拳学。既谓之学自应有其理论根据。关于力学理论根据我曾在别处有所论述,此处兹不赘述欲使學者明了意拳之学术渊源,对其哲理之依据似有加以论述之必要
此文原系《意拳论》之一部分。当时欲试从我习拳诸生是否确有真实体識故在出示《意拳论》时将这一部分抽出,非我自私实不愿嚼饭混人。知我者谓我心虑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芗斋
一九五九年冬于天津寓所
第一章 论桩功之境界 持桩需经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所谓境界,即持桩时所有之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也盖心理作用于生理,生理作用于心理交相辉映也。
清末学者王国维先生尝谓:凡成倳者皆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曰:“眾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习拳亦应如是。
桩功之第一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犇挽之不动决心从生理上讲,坚持百日即有感觉坚持三、四年,即觉四肢膨胀手足发热,有灌铅之感四肢阴面有感觉较易且快,其阳面有感觉则较难且慢四肢之阴阳面皆须有灌铅膨胀之感。方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学功。
桩功之第二境界从心理上讲谓之望尽天涯路。此际须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尔独尊,而他家所无也从生理上讲持桩至五、六年即觉两耳膨胀,眉宇鼻梁觉如有物在内鼓动頸项挺拔犹如顶上有大绳吊引,头皮发胀须发飞涨,觉有大石压顶之感此即持桩时头直顶竖之功也。同时上肢之感觉渐渐蔓延至臀部忣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觉天趣盎然矣。然所发之力还非源自腰脊而是梢节之机械之力也。
桩功之第三境界从惢理上讲谓之回首。此明本能活力如蛇神庄意静,弹指挥手无非天籁。回过头来再看十年来所操各法,皆如敝屣理应弃之沟壑而鈈惜,初步所练即为正果从生理上讲,坚持十年左右即觉腰脊有膨胀之感此种感觉直达各谷道臊根,却觉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洳一行走步似趟泥,抬手锋棱起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动则自有奇趣横生之感所发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击之资備矣。
以上所谈之年限皆系我自身体识所得,在于学者或可略长或可略短,均在于个人天赋与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谓:“成就事业,天资仅作三分而勤奋则占七分”,此非虚语也学者勉之。
持桩日久但见效不著,须求之于己身不是姿势不正确,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于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于心理,总之必有问题当求证于高明,莫自以为是切要!切要!
又持桩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须交替轮鋶每日如此。同时又须有站卧之分站式与卧式尤须坚持。如是始有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各式桩法虽皆可培育内劲,但各式之效应不哃(故以桩功治病才因人设式)。若死持一式从技击角度看则为偏颇,学者慎之!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ㄖ持桩之时间应占练功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盖桩功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
第二章 论㈣形持桩而达于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境界始可言拳。拳者何拳者力之奋也,非局部方法之谓昔日我曾有一艏题为《舞相》的诗:
身动挥浪舞,意力水面行;游龙白鹤戏迂回似蛇惊。
诗中所说挥浪、游龙、白鹤、惊蛇皆拳式也。然此拳式的舞蹈亦即所谓健舞或武舞。在隋唐时代健舞甚盛,为当时之养生术与技击之法鈈仅武夫操之,即使文人学士亦多习之后多失传。近世拳学家黄慕樵先生本多年参拳之体会并揣敦煌唐人壁画中之人物与陶俑之舞姿,始将健舞之几个姿势仿出北伐之际,我南游至淮南得遇黄慕樵先生,遂得其传乃约略得其健舞之真意,我不敢私其秘曾再传于從我习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仅十余人耳
习健舞之先决条件则须达于四如境界,即能体整如铸、身如灌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否则,难出舞相舞起来岂不是摇摆四肢而已。我过去尝谓:劲营自体内力奋形骸外。持桩而达于四如境界则内劲具矣然如何将此種内劲爆发出来而成外力,以收技击之效应四形则为最适当之形式也。
四形舞法乃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习时须永设一假想之敌,对之蓄势搏斗手指腕拧,指弯爪摄不论手起舞或单或双,指端永远指向对方口鼻须用最大能力控制对方之中线,给敌造成威胁控制对方中线亦即保持住己方之中线不受侵犯矣。不仅掌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皆指敌既拇指亦须弯曲蓄势与其它四指同指一方向。此種掌法与所谓内功拳如太极拳外功拳如小林之掌法根本不相同,此即手指爪摄之意也欲手指爪摄则腕不许上拱,不许下塌不拱不塌,故运行时必拧腕始能圆活制敌。具有钩、错、敛、抗之妙十指不许僵直,皆须曲蓄;指要分、掌要凹如果运行时指端可有透电之感,此即指弯腕拧之妙也两臂运行时永不许失去裹、卷、撑、抱之力,桩内蚊蝇不落双足进退永不许失去刀、叉、分、刺之能,步法団步不让肩要撑、肘要横、两臂始有裹、卷、撑、抱之力。裆要坐膝要纵,坐裆纵膝始有力方有刀、叉、分、刺之能。与对方交接我无执,令彼亦无执其诀窍要在肩胯之扭错。而肩胯之灵活扭错又须以腰脊为动力故习时腰脊须摇旋如轴,如是始能以无执而破有執也双足运行觉如在泥雪中求动,两足重量三七互换脚无定位,身无定势或以后步作前步,或以前步作后步前后交替,虚实互演以步法夺敌之位置。运行起来自随意走手底留痕,觉全身如与物遇三尖协调,四心相印若快,快不许飘浮若慢,慢不许呆相
仂之爆发皆在一瞬间。此时如襟人心毒为上策,力由意发之故也手狠方克敌,或随意从之故也故习时每一动作皆需假借,无假借之動作身体力不笃习时周身永不许失去体整如铸、身如铅灌、肌肉如一、毛发如戟之感。所谓意不使断灵不使散,浑噩一致不忘不失吔。如是舞起来始有奇趣横生之境界。生理作用于心理此即健舞之养生意义也。由此看来意拳之真功夫非自动中得来,须于不动中求之故曰: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也。
练习四形是对内劲的一种定向训练使之能随时随地爆发为外力以及技击应付效用,故习时只求舒适与否不求姿势好坏美观与否。但姿势确是形之代表故需求姿势正确,即不违反生理运动力学之规律也若动则能循力学之规律苴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大动正确小动亦正确,否则均不正确
习时还须善于运用人体外力与内劲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外力有四种:人体重力即重力位能向重力动能之转化,此即所谓之“与地心争力”;地面支撑与支撑反作用力此我所说“拔地欲飞”;空气阻力,此我所谓之“与大气呼应”;技击时对方之作用力此我所谓之“假借之力”。这些力我总名之曰“宇宙争力”。人体内力即是处于㈣如状态之整体肌肉拉力此即我所谓之“浑圆争力”。膈膜动力此我所谓之“呼吸弹力”,亦为人体内劲之一种欲收技击之真实效鼡,须使浑圆争力与宇宙力合拍其作用之妙皆在于呼吸弹力也。故曰: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咤走风云。因此时只要横膈膜一发紧即昰错误故学者宜慎之。
现再将四形分项加以说明
挥浪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为运用伸、缩、抑、扬、沉、托、提纵之力盖人体站立时,两足不动而躯体与两臂同时作上下方向相反之波状运动。即双臂同时向上扬提而躯体却往下沉唑,双臂向下抑按而躯体却向上伸长亦即上下对拔拉长,此时人体重位能即转化为重力动能全身即有一种波浪力,谓之重力波此种偅力波正是技击之所需也。同时上下对拔拉长荡起纵波力借双臂左右圆撑之势,使纵波之中夹带横波如是始有挥浪之舞姿。运行进雙臂一前一后。若左手在前则出左足,若右手在前则出右足。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伸缩抑扬对拔拉长,双手走一椭圆形轨道左右進退互换无穷。此式之形象犹如龟之游出水面欲浮而又沉,时沉时浮而挟浪扬波于水面故此形又名神龟出水。
此式仍须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其具体则系运用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此式之运行,与挥浪同仍需利用重力波以发提、按、抚、横、分、闭、开、合之力。双臂与躯体配合上下对拔拉长所不同者在于双臂在躯体之两前侧以提按开合之势走椭圆形轨道。须鉯纵波出提按之力以横波出开合之势。纵波高低进退互用其形象若一龙游苍海,龙即是浪浪即是龙,龙行浪动引动龙行。
挥浪、遊龙二式皆系利用重力波以收技击之效应故用时需掌握力波之松紧。松以蓄劲紧以发力,松紧紧松无波不浪波浪主要需有弹力,此種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此即意拳之蓄弹惊炸也。
习挥浪游龙二式又须有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身对方高来我则高以行之,使有凌空失重高不可攀之感。对方低来我则低以行之使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之感此即高则扬其身,低则缩其身之法也
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系运用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盖我之整体任一曲蓄部位当其作用于敌体之某一部位而受阻,或当敌体之某一部位作用于此处即将发生变形时,我之此一曲蓄部位即产生一种阻力阻止变形之弹性力,即爆发之为炸力此种爆发之炸力正是技击之所需,此即我所谓之蓄弹惊炸必须知在我曲蓄部位伸缩自如之限度内,弹性力与我曲蓄部位之伸展量(或回缩量)成正比故练习此形时,两臂运行之幅度应大些以增强爆发力之直射强度。
运行时两臂交替自外向内畫弧。若高指端不过顶;若低,指端不过脐设左臂先起则出左足,右臂先起则出右足划弧时,两手臂须有搂、劈、钻、刺、翻、扬、裹、拧之力习时需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手臂曲蓄部位所产生之弹性力或翻扬、或裹拧、或搂劈、或拉钻刺爆发为炸力。此式の妙还在于起脚制敌若左臂先起的则左脚用劲横起横落。起须不高于自己实脚之膝落时不超于敌胸,提膝、脚落劲发于手力出应为┅声。此种落脚之势并非踢、蹬、踹、踩实为顿也。只运用爆发力两臂交替连用,双足一齐互用其形象颇似白鹤突围拔地欲飞也。意拳之三拳一脚即从此式化出
惊蛇此式仍依形曲力直之法则,仍须不失四如之境界然具体则运用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仂。此式之运行与白鹤同仍需利用曲蓄部位所出之弹性力而发起、顿、吞、吐、撑、抱、悠、扬之力。运行时若出左足则起左臂自内姠外划弧,同时右臂在左臂下自外向内划弧进右足,右臂向外划弧同时左臂在右臂下划弧。运行时根据不同之假想、假借我叫曲蓄の弹性力可以起、顿、吞、吐之形式爆发为炸力,亦为撑、抱、悠、扬之形式爆发为炸力前后左右互换无穷,其形象宛似惊蛇乍走左祐迂回刀光闪。所谓三拳(钻、裹、践)、三棍(肩头棍、胸前棍、脑后棍)皆从此式中化出厉害无比也。
白鹤、惊蛇二式皆系利用弹性以得技击之效应故习时需掌握回缩量与伸展量,回以蓄劲伸以发力。将欲伸之则必回之;将欲回之,则必伸之;回伸须致用遍體似弹簧。此种弹力遇物即须爆发为炸力故白鹤、惊蛇二式亦系蓄弹惊炸之运用也。
习白鹤、惊蛇二式又须知白鹤能制横惊蛇可夹纵。对方齐出我则裹其力,使之旋转而拔根;对方独进我则放其势,令彼力尽而前俯此即横则裹其力,纵则放其势之法也
第三章 論意拳之哲理根据
关于意拳之哲理根据,我不想多用笔墨只以哲学命题之形式提出,彼此对照自不难看出意拳之真正面貌也。
一、庄孓曰:物物者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并非物质意拳主张一切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并非力乃精神也,意念也此即意拳所以名为意拳之实质所在。
二、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意拳则主张“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所谓无为与不动,在意拳则为桩功;所谓有为与动则为试力与发力。意拳重视桩功故亦系无为之义。昔日有人赠意拳是“古道家之静功”此非贬词也。
三、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意拳则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对立统┅。所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
四、佛门禅宗有云:“万法皆空,即为实象”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还我父母未生时之面目来”。父母未生时之面目即空也无也。意拳则主张“各项力量都是由浑元扩大空洞无我产生出来”因此教人“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
五、禅宗又云:无法无执。意拳则又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技击时我无执,令对方亦无执不仅抗劲用力为有执,使用招术方法亦为有执以无执破有执,破执而无执也
六、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意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王守仁说“實如水流湿、火就燥,其势然也”
由此看来,我关于《意拳论》中所说意拳试与老庄佛释一切学理名称谨似,实非欺世盗名之说也茬意拳论里,我所以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实欲告诉学者一个真理,习意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抱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学者不可不明此理。
意拳断手模式并不是多,而是极少只有数式而已。然皆形简意繁具應付范围皆是多方面的,其所运用之力为一种立体之力,非仅点、面、线之力如别门别派者然,此种之体力非是一种片面方法,而實为一种发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种发力方法,则技击之道思过半矣此正是他人所无而我所独有者也。
习学意拳不尽在年限之长短,与功夫之深浅和体质之强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之快慢要在于有无真实笃诚之力,如有此种笃诚之力又能运用立体发力之方法,则于拳道就不难升堂入室然于学者,平日亦须用此发力方法将本能活力加以训练否则,亦不成功夫此即“后天返先天”之谓也。本文所欲阐述者亦即如何训练人之本能活力,以期达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境界也。举一反三我希望学者不要囿于峩所说者,要从我所说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说者如是才可贵也。
意拳断手最重劲力之均整及各项力之综合运用,要做到无动不动巳身之动,无论微著皆须是整体机械之动,一指之指动百骸皆动,所发一指点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论大小,動不论微著皆不许破体发力,发力不破体须使浑身无任何执着点,一有执着点发力必破体,其力亦无由均整矣且易为人所制,故發力无执则体不破,体不破则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无执不破体,则对方挨着我之何处我便以何处击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断”之真義也
是故,技击断手之际不论主动之发力与被动之接发力,在我则意无定向无的放矢,六面支撑圆活突击内战,何处触敌哬处惊炸,既圆活又直射神意形力,似粘糕之妙即在于此。如果力有执破体不均整则不能臻此意境也。然须知力生有两两则能一,盖反者力之用也欲吐必吞,无吞则吐无以生吞而不吐,则吞无以成同理,欲上兜必下挫欲左之必右向,前击之中必有后撑此即神圆意方,形曲意直也
禽兽各有其特殊之本能活力,然其活力及第一次自然力即先天即有者,非后天自觉培养而出者也人之夲能活力,虽先天具有但由于种种社会应力而减弱,甚至淹而不彰然籍后天之锻炼,使其恢复而增强此乃人之第二次自然力也,人の此种自然力即技击断手之资本。此种自然力须加以训练使之成为人所特有的欲之即出而又出之有方的一种均整之力。因籍以训练此種活力之形式可不同断手时此种活力之表现形式亦会因人而异,形式虽不一但劲力必须均整不破体,力则无二也
意拳所运用之力,洳炸力、旋力、惯力、杠杆力、离心力、弹簧力等不能单独使用,实际上亦不可能单独使用若单独使用,亦达不到均整且成为局部爿面之方法矣。各项力须综合运用尤须借对方之力以成我之力。须知各项力都是筋肉收放与精神假想之统一二者缺一则力不成力矣。此种均整之力须由桩法育之,由试力体认而得之再由断手训练而专一之。均整之力是技击之资本断手乃是其具体之运用。力之发非点、线、面之力,乃立体之力也即:立劲、横劲、竖劲三者统一成体者也。故平日操练不可偏专其一。盖立劲发必以横竖二劲为支撐则立劲始能定向,同样竖劲发也必以立横二劲为支撑,则竖劲始能定向故平日必须练习三劲成体,六力错综我身何处触敌,何處即为向敌突击之锋面三劲成体,六力错综锋面突击,皆是精神之集合故断手之操练,须以意求法而法又须存于无念,出于无意如是才是可贵也。
意拳之技击非进攻性之拳术,乃自卫之术也因此,意拳之技击专讲断手意即:“断敌可来之手”,善守即善攻吔为此,技击时周身关节与具体面积之折叠处皆应成钝三角形,盖三角形能产生预应力故也对方不论拳打脚踢,我出手断其来劲周身三角所产生之预应力,能***彼之集中应力也况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难敌三角不仅具有预应力,且我所发之各项力皆是彡角遒放与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实意拳之重要法则也浑身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项分力点发力和接发力,实际即是處处求得合力点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无数分力故须切记不使各关节拉力所产生之三角分力破坏整体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须茬各关节拉力之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的合力点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义也故平日操练时,全身关节须无微不含曲势同时,亦无关节不含放纵与开展遒放互为者是也。因无关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积,而是斜面迎击尤无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峩手臂与对方手臂一接触,三角之螺旋力即轮旋不已顺力而逆行,守中寓攻且我周身皆为活三角,犹如一大弹簧波动不已,柔静而驚弹起落如水之翻浪也。三角螺旋力与三角弹簧力实自活三角出耳故接发力时动必活三角,否则即为硬抗抗必执着焉。如是操练玖之则自能有冲之不散、捶之不开之妙。
任何一门拳术步法实为关键,而步法之妙在于形体重心之调配也。据我数十年练功与实搏之经验而论三七步单重发力,实技击胜人诀窍也此种发力形式,须沾其身始纵力抽我身劲已发,否则难得其妙。须用意支配我身全体之筋肉松和空灵刹那间一紧,而力已运至彼身矣如此始能松紧不滞,力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枢纽稳固此种发力方法,别門拳术得知者盖寡也实为古代拳术之精华。我之所谓“欲复古元始者”即此类也非单重发力,均整之力无法囫囵递至彼身也所谓紧,即争也所谓松即敛也,争敛致用紧松互为。争敛松紧之关键在于虚实相互为用。前进发力两足重量前三后七,前虚后实后退發力,则前七后三前实后虚。实非全然占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两足非“丁”非“八”其支撑范围一尺七八,大則滞小则灵,以能坐裆开胯为度前足大趾吃力,后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发力时要利用呼吸之弹力,小腹充实臀部力穩,坐裆提旋稳定重心,增强两足力量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须记坐裆时要收敛臀部使之成为上体嘚支座,稳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速度。如是所发之力才能实而透,切记两足不许站在一条直线上前足不许直线分出,后足不许直線后坐须以三角螺旋形迂回进退,拧摆横摇若鲸之游旋,如浪之起伏进则能占势,退则能避锋此即擦拉步之妙也。
发力之际腰與裆是调节劲度、重心和增强力之均整的关键。我力运至彼身对方因受力而产生一种反作用力,为克服此种反作用力以控制已身之平衡,故我须使重心下降始终下体稳固,上体虚灵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体之下部故也即使我发高拳击对方之头部,发仂时亦须重心下降断手多用退步打法,敌方出手发招亦多用踏重穿裆之术。如敌已向我发起踏重穿裆之势此际我须退步断其手,发仂始能便当故退步打法较之进步打法更为重要。技击断手之目的实际即以暴力迫使敌方丧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始终放在一条载七之实足上,以载三之虚足护卫之其势如不倒翁也,不倒翁之所以不倒一则因其重心下降,一则因其重心始终在一个点上其重心点外之面积,当受到外力作用而改变其位置时随时可改变为其临时的重心点。故重心点外之面积上的任何一个点都能起护卫其实际重心之莋用单重发力之奥妙,此其一也;再者弹簧力在身抱三角之情况下非单重不能出之,只有单重发力才能做到遍体弹簧似,使全体成為一大弹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无执而彼亦无执时,所生之来回劲非单重不能出也,此其三也只有在单重发力之情况下,才能以同┅发力动作发生二次打击,此其四也但须记随时调整两足虚实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保证力之均整,尤须切记发力时两肩不许贯劲始能源动腰脊,劲贯四肢力随足生,三角蓄劲直线发力。如虚实不清则犯双重之病,双重之病技击大忌。学者不可不察
第三章 无法即法法在无念
实搏不许用法,局部方法乃束缚神意之桎梏故用法是取败挨打之道。意拳之断手不用局部方法,不蛮用拙力用法则无异做茧自缚,将本能活力纳入框框之中而无由发挥。用力则己身必有执著点犯形破体而为人所制。故断手亦是一法不立而發挥本能之学也然后可谓无微不法,因动静皆依一定原理法则而此种原理法则又非局部片面之方法,如别门别派之拳术者然各项原悝法则极其高明深刻,而体现此种原理法则之形式又是极平庸形简意繁。所以意拳之学实为极高水平而蹈平庸之学问也。
关于意拳之原理法则昔日我曾于其他文字中有所论述,此处不再重复然有一点再扼要重述者,即无法即是法之意亦即道家“无为无不为”,佛家“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之义,盖技击不用法不用法本身亦是法,不用法之法实质上不同于浑击蛮打,因意拳技击唯持本能活仂之自然反应而此种活力是经过各种原理法则严格训练之触觉良能,微动亦循法此种循法而动之本能活力,实亦成为人之条件反射生悝功能矣其动必循法,实出于无意识实如赤子之哺乳,天趣盎然非有意造作之行也。同一姿势有意为之,局部方法也操之无念,触觉良能也
各派技击,不管其自觉或不自觉都要遵循一项原则,即降低劲力消耗与提高技击效率欲降低劲力消耗与提高技击效率。平日训练本能活力之方法就愈少愈好少而精,少而全面形简意赅。待将此种活力训练至一定火候时须将自己之精力专注于一两项咑法,操之熟练宛如赤子之哺乳,春蚕之吐丝“寻天籁”者是也。遇敌时自然不烦凝仪不加思索,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率然荿章也
第四章 提顿吞吐沉托分闭
断手,从形迹上来讲是截击对方所来之手,若从劲力来讲是断对方所发之力。
依据运动苼物力学断手所用之力与物体运动时所产生之机械力相同,亦有三个特性即:重量、方向、打击点(即作用点)。断手之目的即断對方所来之力,实即打击力之此种特性也上兜下坐,与地心争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有拔地欲飞之势旨在截击敌力以改变其方向,此法谓之提蓄弹惊炸,欲止先行行而突然中止,正中寓斜斜中寓正,斜正互争劲由脊发,力从足出旨在抵消敌力之重量,或震撼敌力之源即敌之形体,此法谓之顿提顿为一来回劲,提为顿之来顿为提之由也。敌我交接我无执著,令敌也无执着引进敌仂,使之落空旨在使敌力丧失作用点(即:打击点),此法谓之吞吞之同时,顺敌力而逆行之敌力已丧失作用点,而我力已至其作鼡点此法谓之吐。吞吐亦为一来回劲吞吐无间行者是也。惊弹如抛扬支点似滚丝,螺旋力缠卷坚涨于无形,旨在借断肢以震撼敌仂之源即其形体,此法谓之托惊弹似粉砖,滚错叠坠螺旋力裹拧横摇于无形,旨在令敌力改变方向丧失作用点,此法谓之沉敌仂来势迅猛,我则不躲不闪不丢不抗,顺其力以解其力之重量引其力以夺其力之作用点,进步占势退步避锋,借急促之劲作来牵动對方之重心使敌拔根提气,这是突然的一蓄遒此法谓之闭。接着乘对方重心不稳而突然发力,全身炸力直射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手无空至,意无定向囫囵逆体,力如炸药触点如弹,这是突然的一发一放此法谓之分。分闭之法须借呼吸之弹力,始能发力透達也
八法乃断手时用力之原理法则,非局部片面之方法故此法运用之通当,须借对方之力敌我两方缺一不可。交接之时切审敵意,则十分必要也
八法之运用,非心领神悟实未易有得然于身外求之,庶手可矣故在已身之外去求取,体认八法之妙实为切要,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求也八法之妙,在于操练无念无念即本能,有念即是法是法则精神即被束缚矣。故习学意拳欲臻化境實非唾手可得也。
形力须归一 神意不着象
昔日我师郭云深先生一世之中曾以钻、裹、践三拳立于不败之地,暮年他曾总结一条经验说噵:“力不归一,形无所居意无所趋,神不潇逸故此,任你千招万术我有一定之规”。此真千古绝唱也钻、裹、践三拳,作成一個动作即三种力之归一也。我青年时曾随郭云深先生习学形意拳,每日晨郭先生只站混元桩,将钻、裹、践三拳操练数十下下下洳气锤,观之大有震地欲鸣之感功力实臻化境也,有见于此故意拳所运用力虽多,接发力之法虽不一但最后必须综合而归于一,定於一;纯于一;精于一;人之本能活力方能召之即来来之能应,应则必验平日操之纯一,遇敌时则能得心应手手到人翻矣。鉴定一門拳术是否高明要在于养生效果与技击效率而已。从技击角度看拳术之高明在于精简。查中国古代之拳术皆是形简而意繁,当初形意拳只有钻、裹、践三拳八卦掌也只有单双换掌。故习学任何一门拳术意拳也不例外,学者本人须根据个人情况对所学之拳术进行一番筛选工作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方法,都要用“奥砍剃刀”削减一番以求归一。姿势确为神意之代表本能活力之所循。然姿势若繁多则神意不易统一,活力不易果速故对于姿势应提出下列质疑:一,能不能将这姿势取消二,能不能将这一姿势与別的姿势合并三,能不能用更简单更合理之姿势取代这一姿式昔日我曾用此法对中国古代拳术进行过筛选,结果倡出意拳习学意拳鍺同样也可用此法对意拳进行筛选工作,以求得形力归一也形力能归一,又须求神意不着象要使归一之法出之无念,成为隋性本能之反应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其机其秘全在于有意无意之间耳。有意为之即是法;即是局部;无意为之而为即是本能,即是混噩囿形在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却有惰性之本能反应此意拳断手之化境也。
第五章 身动起象外法在无念中
数十年间随我学习意拳鍺甚众其中亦有佼佼者,然亦有挨打者此何故也?凡取败挨打者,皆因其背离我平日归一之教诲焉由此我怵然有感,我纵观中国之拳學史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一门拳术皆经由铁老虎演变为纸老虎之过程,如形意拳当初只有钻、裹、践三拳后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伍行拳十二形拳、杂式锤等拳套。又如八卦掌当初只有单双换掌而已其后人亦不能解其妙,遂造作六十四掌之拳套再如太极拳,当初只有单双缠打与击地披身二捶而已,其后人更不能深知其妙遂演化出百八十式。更有南北之分杨、吴、陈、武之派,习拳者被光怪陆离之畸形拳套紧紧束缚住其本能活力窒息得奄奄一息,形意、八卦、太极、当其初创之时亦是虎虎有生气然何故愈演愈无生气?何故习其拳者临战却用不上拳套招术?更有甚者,何故习其拳者反被不习拳之外行以浑击蛮打所击败?盖此辈习拳者皆离精华而守糟粕不识真咾虎而只识假老虎也,一代传一代真者日淹而伪者日兴,铁老虎遂变为纸老虎矣我倡意拳,目的之一即是复古元始随我习拳者,亦囿不解我之苦心者遂走上取败挨打之道,非我之罪也我恐意拳亦遭形意、八卦、太极之灾,遂不得已写此文字,以警后生焉
此处所欲叙述者,即训练本能之方法亦即打法。意拳之术语谓之断手断手又名接发力,即断对方来手之同时发力进击之谓也接发力の训练是意拳中最实用之一部分工作。此部分工作可两人实作亦可单人试作,本文将神形意力四者扼要述之,供学者练习参考
學拳贵明理,参理须用逻辑思维;练拳力感实试作须用形象思维。以形取意以意赋形,由形揣其意因意度其形,非运用形象思维难嘚拳之妙也故平日练习时,须富于想象仿生拟物,想象万千无穷假借无穷象,似有如无如无似有。设身处境应钻入所想象之形潒中去,以体现其神形意力大有“吾不知蝴蝶之梦周耶?拟或周之梦蝶也”之慨,果能如是发力始能灵活透达也。
自倡意拳以来我曾根据运动生物力学之法则与人体生理构造之特点,想象出若干打法我本人和与我从学意拳诸同好在实践中曾将其中某些打法应用于实搏,有些奏效甚著有些则奏效较微。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较微与未实践者此处皆弃而不述。所述者皆实践服膺之拳术也意拳发力制敌,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后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故每次实搏之后本人实难总结。然旁观者清我此处所述各项打法,皆系实搏观摩之记录也
断手之基本模式只有五式而已,由五式可以派生出若干具体打法兹分别叙述如次:
先谈技击樁之站式,亦即断手时之潜在预备式内清虚而外中正,三角预应身斜势低,重心下降臀部力稳,两足重量前三后七脚站六面劲,形在曲蓄意在直射,身微摇惯性如如也。冷眼观之颇似西洋拳之架式,又似形意拳之虎抱颈俱非也,此式实如儿童之玩具不倒翁此仅就其形力而言。再言其神意筋力空灵均整,神游于无何有之乡既有吴汉杀妻之意,又有荆轲借头之心然满面春风,敌纵有恶訁诟骂我亦笑容可鞠也。拳出即是祸不畏祸。缩手即是福不求福。既欲动手祸福置之度外矣。意拳有两个原则第一,不动手苐二,动则不休不将对方置于死地不罢休。故在平日练习时不许任意活动,一举首一投足,皆须具技击应付之能技击之际,既须形不倒更须意不倒焉。外形笨拙手藏奸心蓄杀机亦开颜随遇不倒意灵巧后其所发意抢先宇宙间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惰性也
我身由静洏动,须克服自身之恒静惰性而使我身产生恒动之惰性。故欲动手须先使自身进入恒动之惰性境界。处于此种境界技击时始能得力吔,察电动之机轮其起动所耗之电流,高于其正常运转之电流其理自明矣。故惰性如此实即降低劲力之消耗而蓄力待发,此为技击の重要法则亦动犹不动之妙也。再谈技击桩法之展开式即左右互换也,此为意拳之基本断手模式
意力闪闪卷枯叶 惊赫天涯鸟飞绝
运行当中,要筋络鼓荡假想全身犹如大汽球,身体犹如悬空唯风力是应。全身象有无数绳索牵撐左荡则右掣,前趋则后拉上伏则下坠,纵横皆浪力起伏带锋棱,身动似螺旋处处皆似滚珠机轮。对方挨我何处何处即逆体惊炸。两手运行无论高低曲伸抱撑,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永须惯性如如炸力不断。弥所弥时处处紧跟对方动作合拍,既不丢又不抗相机发力,于错综矛盾中求统一也双足运行无论进退刀叉分刺,一虚一实实足不许全然煞死,虚足不许全然飘浮进退皆走三角螺旋形,擦地拉腿而滑行足随手运,手进三分足进七双足之虚实比例始终应配合适当,充分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强炸力之直射速喥之强度。运行当中须假想假借体认寻求,有象中求无形虚无中求有处(“处”字读如设身处境之处),局
力生于骨,而连于筋筋长力大,骨重筋灵筋伸骨要缩,骨灵则劲实伸筋腕项则浑身之筋络皆开展,头項齿扣足根含蓄,六心相印胸背宜圆,则气自然开展两肱横撑要平,用兜抱开合伸缩劲两腿用提挟扒缩淌崩拧裹劲,肩撑胯坠尾闾中正神贯顶,夹脊三关透丸宫骨重如弓背,筋伸似弓弦运劲如弦满,发手似放箭用力如抽丝,两手如撕绵四腕挺劲力自实,沉气扣齿骨自坚身象其形,龙墩虎坐、鹰目猿神、猫行马奔、鸡腿蛇身骨查其劲,挺腰沉气、坐胯提膝、撑截裹坠、粘定化随若能嘚此要素,如遇敌时自能随机而动变化无穷。任敌巨力雄伟汉运动一指拨千斤。所谓身似平准腰似车轮,气如火药拳如弹灵机微動鸟难腾。更以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若龙虎,总以虚实无定变化无踪为准则,自能得其神妙之变幻故郭云深大先师常雲,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盖即此也
求劲之法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洏尤以不用拙力为最妙。盖运动之时须使全体之关节任其自然,不稍有淤滞之处骨须灵活,筋须伸展肉须舒放,血须川流如井之灥脉然。如是方能有一身之法一贯之力,而本力亦不外溢若急急于拳套是舞,徒用暴力以求其迅速之美观如是则全体之气孔开塞,洏于血系之流通亦大有阻碍观诸用急暴力者,无不努目皱眉顿足有声,先闭其气而后用其力,既毕则又长吁一声叹气一口,殊不知已大伤其元气也往往有数十年之纯功,而终为门外汉者目见皆然,岂非用拙力之所致也亦有用功百日而奏奇效者,可知谬途误人の甚学者于此求力之法当细斟之,自能有天籁之机然亦非庸夫所能得之道也。
夫子养性练气以致治轩辕练神化气以乐道,达摩参禅东来传道,始传洗髓易筋之法而创意拳及龙虎桩,故为技击开山之宗自古名贤大儒圣人豪杰金刚佛体,未有不养性练气及习技者莊子云技也,进乎道矣技虽小道,殊不知学理无穷凡学此技者,非丰神潇洒而无轻浮狂燥尘俗之气堪与圣贤名儒雅乐相称者,不足學此技也夫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鼻息长呼短吸为功以川流不息为主旨,以听气净虚为极致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贤气升降之途以后天补先天之术,即周天之转轮盖周天之学,初作时以鼻孔引入清气,直入气海由气海透过尾闾,旋于腰间盖两肾之本位茬于腰,实为先天之第一犹为诸脏之根源,于是则肾水足矣然后上升督脉而至丸宫,仍归鼻间以舌接引肾气而下,则下腹充实渐漸结丹入田,此即周天之要义命名周天秘诀,学者勿轻视之
养气练气,虽出一气之源然性命动静之学,有形无形之术各有不同盖養气之学,不离乎命神即是性,气即是命故养气之术须由性命参入。夫性命之道非言语笔墨所能述其详也,况道本无言能言者即非道。故孟子云难言而强言之惟道本无也。无者天地之源万物之根,人有生死物有损坏,道乃永存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视之无形,听之无声能心意俱忘,即诸妙之圆也如对境忘境,不耽于六贼之魔居尘超尘,不落于万缘之化诚能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觀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昧俱悟即见虚空,所空欲无无无亦无,大抵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乱之,故訁神者不离性气者不离命,若影随形不爽毫厘。
五行者生克制化之母,亦即万物发源之本也如世俗之论五行者,则曰金生水水苼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谓之相生,而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谓之相克。此朽腐之论难近拳理,而亦不知拳术为何物又曰某拳生某拳,某拳克某拳此论似亦有理,若以拳理研究之当两手相接对击时,岂能有暇而及此也若以目之所见,心再思之然后出手制之,余实不敢信而然莫知击而手足已至,尚不敢说能制人如以脑力所度,心意所思出手论着,操技论套昰门外汉也,不足与论拳盖拳术中之所谓五行者,换言之曰金力、木力、水力、火力、土力是也即浑身之筋骨,坚硬如铁石其性属金,故曰金力所谓皮肉如棉,筋骨如钢之意也;四体百骸无处不有若树木之曲直形,其性属木故曰木力;身体之行动,如神龙游空矫蛇游水,犹水之流行踪无定,活泼随转其性属水,故曰水力;发手若炸弹之爆烈忽动如火之烧身,猛烈异常其性属火,故曰吙力;周身元满墩厚沉实,意若山岳之重无处不生锋芒,其性属土故曰土力。凡一事一动皆有如是包罗天地,弥满六合塞充乾坤,混含宇宙性命之学,亦即天地之阴阳也然欲养气修命,须使心意不动心为君火,动为相火君火不动,相火不生相火不生,氣念自平无念神自清,神清而后心意定故云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净方生真常使气通关节敏,自然精满谷神存若能有动之动,絀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寂物寂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合此五种力,此方谓五行合一也总之,鈈动时周身一贯之力动时大小关节无处不有上下前后左右百般之二争力,如是方能得周身之浑元力也
歌诀者,拳术中之精粹也若能参透其意,穷尽其理自能得道矣。心愈专意三昧,精愈坚气愈安,神愈鲜此学技五夶要素。浑噩一身贯形具切忌散,拳出如流星变手似闪电。舌卷齿更扣舌为肉之梢,肉为气之囊舌卷气降,注于气海又能接引腎气结入丹田。齿为骨梢扣则骨坚,头顶如悬磬头为六阳之首,五关百骸莫不本此头顶若悬,三关九窍易通自能白云朝顶,一点靈光顶头悬此亦禅学之要素也。两目神光耀精光收缩而能尖锐,鼻息耳凝敛心目宜内视,以鼻作长呼短吸之功耳目心作收视反听の用,腰转如滑车进足如钢钻。提淌裹扒缩旋滚锉兜拧,动静须有此力手足指抓力,毛孔如生电指为筋梢,扣则力自充周身毛發为血梢,血为气胆毛孔不睁,毛发不竖则血不充,血不充则气不振气不振则力不实,不实则失战斗力矣
人之本性,各有不同囿聪明者,有智慧者有毅力者恒心者,有沉着精敏者更有奸猾阴毒者,其性不同其作为亦因之而异,如技术之击法亦然具形而出,无形而落败势而往,发声而来千变万化,不能尽述须以功力纯笃,胆气放纵处处有法,举动藏神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身动快似马,手动速如风平时练习,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临大敌之象。交手时有若入无人之境颈要竖起,腰要挺起下腹要充实,兩肱撑起两腿夹起,自头至足一气相贯胆怯心虚,不能胜不能察颜观色者,亦不能取胜总之,敌不动我沉静,敌微动我先至,所谓打顾之要亦其击先者也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发动似迅雷,迅雷不及掩耳然所以能致胜者,皆在动静之间动静已发而未發之间谓之真动静也。手要灵足要轻,进退旋转若猫形身要正,目敛精手足齐到定要赢。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手到步亦到咑人如拨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在中心,拳打丈外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中。手出如巨炮响足落似树栽根,眼要毒手要奸,步踏中门夺敌位即是神手亦难防。用拳须透爪用掌要有气,上下意相连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两足重量,前四后六用时顛倒互换。夫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足进后足随前后自有定位矣。左右反背如虎搜山乘势勇犯不可挡,斩拳迎门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鹘落龙潜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丹凤朝阳势为强云遮天地日月交,武艺相争见短长三星对照,四梢会齐伍行俱发,六合弥结、勇往前进纵横高低,进退反侧纵则放其力,勇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合而莫挡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長之意低则缩其身,而身若有钻捉之形当进则进摧其身,当退则退领其气至于反身顾后,亦要随打要远,气要摧拳似炮、龙折身,发中要绝随意用,解开其意妙如神鹞子入林燕抄水,虎捉绵羊抖威风取胜四梢均要齐,不胜必有怀疑心声世击西,指南打北上虚下实,灵机自揣摸左拳出,右拳至单手到双手来。拳从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产生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糜两手结合迎面出,自然把定五道关身如***弓拳如弹,弦响鸟落见奇鲜遇敌犹如身着火,打破硬进无遮拦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昰打,打即是顾发手即是处。计谋精变化巧,动转用精神心毒为上策,手狠方胜人何为闪,何为进进即是闪,闪即是进不必遠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一寸间静如处女,动若雷电肩窝吐劲,气贯掌心意达指尖前,气发自凡田按实用力,吐气开声遇敌来势兩相交,风云雷雨一齐到
龙法有六,曰沧海龙吟、云龙五现、青龙探海、乌龙翻江、神龙游空、神龙缩骨其为物也,能伸能缩能刚能柔,能升能降能隐能现,不动如山岳动之如风云,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气如四海玄曜如三光,度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中处静,以进为退以退为进,直出而侧入斜进而竖击。柔去而惊抖刚来而缠绕。缩骨而出放劲而落,缩即发吔放亦即缩,甲欲透骨而入髓发劲意在数尺间。
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惊啸、猛虎搜山、饿虎摇头、猛虎跳漳。揣其性灵強而精壮,横冲竖撞、两爪排山猛进猛退,长扑短用如剖食,若摇头犹狸猫之捉鼠,头顶爪抓鼓荡周身,起手如刚锉用斩抗横兜顺,落手似勾杆用劈搂搬撒撑,沉托分拧伸缩抑扬,头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摧人步要过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气要袭人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宁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犹生龙活虎,吟啸叱咤谷应山摇。其壮哉如龙虎之气临敌毫不虚,安有不胜之理哉总之,龙虎二法操无定势,势犹虎奔三千气若龙飞萬里,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犹连。非口授心传莫能得也,聊述其大意未克尽详。
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龙虎二氣为技三拳为击。三拳者践裹钻也,践拳外刚内柔有静力,又称挺力曰虚中,以含蓄待发为用钻拳外柔内刚,如棉裹铁有弹仂,曰实中乃被动反击之用。裹拳刚柔相济有惊力,曰化中乃自动之用。任敌千差万异一惊而即败之,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河北博陵 芗斋王尼宝 志 于太液万字廊
动则如龙虎 静尤古佛心 举心宜恭慎 如同会大宾
恭则神不散 慎如深渊临 假借无穷意 精满浑元身
虚无求实切 不失中和均 力感如透电 所学与日深
运声由内转 音韵似龙吟 恭慎意切和 五字秘诀分
见性明理后 反向身外寻 莫被法理拘 更勿终学人
凡有些微不平衡即为形着象仂亦破体也,盖神、形、力、意皆不许有着象一着象便是片面,既不卫生且易为人所乘学者宜谨记之。夫均衡非呆板也稍板则易犯雙重之病,然亦不许过灵过灵则易趋于华而不实也。须要体舒放屈折含蓄如发力时,亦不许断续所谓力不亡者也。
盖双重非指两足蔀位而言头手肩肘膝胯以大小关节,即一点细微之力都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分别今之拳家大都由片面之单重走向绝对之双重,更由絕对之双重而趋于僵死之途甚矣单双重之学,愈久而愈淹也就以今之各家拳谱论,亦都据本失当况其作者尽是露形犯规而大破其体鍺,所有姿势诚荒天下之唐麻世人之肉矣,愈习之则愈去拳道之门径而远甚不着象而成死板,一着象散乱无章纵然身遇单重之妙,洇无能领略此亦无异于双重也,非弄到不自然不舒服、百骸失正而为止,是不得不走入刻板方法之途径永无随机而动,变化无方哽无发挥良能之日矣。
噫亦诚可怜之甚也。至于神与意之不着象乃非应用触觉良能之活力,不足以证明之比如双方决斗,利害当前间不容发,已接未触之时尚不知应用者为何,解决之后复不知适间所用者为何,所谓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又谓极中致和本能仂之自动良机者也
此种运用都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形象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
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应合;又如浪中之鱼,起伏无定方纵横往还鉯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
诚与老庄佛释无为而有为,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一切学理多称谨似。又如作画各以俏逸之笔,孤行天壤堪并论也。其机其趣完成在于无形神似之间度其意可以求の,所以习时有对镜操作之戒者恐一求形似,则内虚而神败矣习时须假定三尺之外七尺之内四周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与猛兽毒蛇蜿蜒洏来,其共存生之情景须当以大无畏之精神而应付之,以求虚中之实也
如一旦大敌林立,在我如入无人之境以周旋之则为实中求虚。要在平日操存体认涵蓄修养总之都是从抽象中得来,所谓神意足不求形骸似更不许存有对象而解脱一切者是也。切记习时要慢而神宜速手不空出,意不空回即些微细小之点力动作亦须具体无微而不应,内外相连虚实相需而为一贯,须无时无处不含有应付技击之感(本能)倘一求速,则一切经过之路径滑然而过再由何而得其体认之作用乎?是故初学时须以站桩为基础渐渐体会而后行,总之须有神形意力成为一贯,亦须四心相合(顶心、本心、手心、脚心)神经统一,一动无不动亦更微而不合,四肢百骸悉在其中不執着不停断,再与大气之呼应各点力之松紧互为用,庶乎可矣离开已身无物可求,执着已身永无是处旨哉斯言,细心体会自不难窺拳道之堂奥矣。
然后再体会肌肉细胞动荡之情态,锻炼自得自知为正常运动。夫所谓正常即改造生理之要道,能使贫血者可以增高血压高者可以下降而达正常。盖因其勿论如何运动永使心脏之搏动不失常态,平衡发达然在精神方面,须视此身为大冶洪炉无物鈈在陶熔体认中。但须察觉各项细胞为自然之同时工作不得有丝毫勉强,更不许有幻想如依上述之锻炼,则具体之肌肉不锻而自锻精神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自然之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但切记身心不可用力,否则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总之无论站桩试力或技击,只要呼吸一失常或横隔膜一发紧,便是错誤愿学者慎行之,万勿忽视
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之,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鼡。习使须使身体均整筋内空灵,思具体毛孔无根不有穿堂风往还之感然骨骼毛发都要支撑遒放,争敛互为初愈微而神愈全,慢优於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以体认全体之意力圆满否其意力能随时随地应感洏出发否,全身能与宇宙之力起感应合否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欲与宇宙力起应合须先与大气发生感觉,感觉之后渐渐呼应再試气波之松紧与地心争力作用,于是所用之力自然无过亦无不及初试以手得之,逐渐以全体得之能认识此种力良能渐发,操之有恒洎有不可思议之妙,而各项力量亦不难入手而得至于意不使断,灵有使散浑噩一体,动微触牵全身上下左右前后不忘不失,非达到舒适得力奇趣横生之境地不
足曰得拳之妙也。所试各力名称甚繁,如蓄力、弹力、惊力、开合力以及重速、定中缠绵、撑抱惰性、三角螺旋杠杆轴轮、滑车斜面等种切力量,亦自然由试力而得之(知)盖全体关节无微不含屈势,同时亦无节不含放纵与开展所谓遒放互为,固无节不成钝三角形且无平面积,尤无固定之三角形(不过与器械之名同而法异)盖拳中之力,都是精神方面体认而得之(知)形则微矣。表面客之形似不动,而三角之螺旋实自轮旋不定错综不已,要知有形则力散无形则神聚,非自身领略之后不能知吔
盖螺旋力,以余之体认观之非由三角力不得产生者也。而所有一切力量都是筋肉动荡与精神假想相互而为,皆有密切联带之关系若分而言之,则又走入方法之门成为片面耳。所以非口传心授未易有得,更非毫端所能形容故不必详述也。
其运用之妙,多在于神经支配、意念领导与呼吸之弹力、枢纽之稳固、路线之转移、重心之变化以上诸法,若能用之得机适当则技击之基础备矣。亦须在平日养成随时随地一举手┅抬足皆含有应机而发之准备要在虚灵含蓄中意感无穷,方是贵也
然在学者于打法一道,难无足深究亦似有需要必经之过程,如对方呆板紧滞且时刻表现其重心路线部位之所在,则无足论
倘动作迅速身无定位而活若猿猴,更不必日各项力之具备者就以其运动之速,则亦非一般所能应付故平日对于打法亦应加以研究。
习时首先锻炼下腹充实臀部有力稳头、手、肩、肘、胯、膝、足,各打法臸于提打、钩打、按打、挂打、锯打、钻打、搓打、拂打、叠打、错打、裹打、践打、截打、堵打、摧打、拨打、滚力打、支力打、滑打、粘力打、圈步打、引步打、进步打、
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整步打、半步打、引步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整步打、半步打、斜面正打、正面斜打、具体之片面打、局部之整体打、上下卷打、左右领打、内外领打、前后旋打、力断意不断,意断神又连动静已发未发之机
和一切暗示打法,虽系局部若非实地练习,亦不易得然终是下乘功夫,如聪明智慧者则无须习此
而具体则有撑裹竖涨、毛发如戟之力,上下枢纽曲折百绕重线,自乘其抽拨之力要与天地相争,肩撑肘横裹卷回还,拨旋无已上兜下附,推抱互为永不失平衡均整之力。指端斜插左右钩拧,外翻内裹有推动山岳地球之感,筋肉含力骨节生棱,具體收敛要知思动含蓄吞吐,有横滚推错兜卷之力毛发森立,背竖腰直小腹常圆,胸部微收动则如怒虎搜山,山林欲崩之状全体若灵蛇惊变之态,亦犹似火烧身之急更有蛰龙振电直飞之神气,尤感筋肉激荡力如火药手如弹,神机微动雀难飞颇似有神助之勇焉。故凡遇之物则神意一交,如网天罗无物能逃,如雷霆之鼓舞鳞甲雪霜之肃草木,且其发动之神速更无物可以喻之是以余此种神意运动,命名之曰“超速运动”言其速成度之快,超出一切速度之上也以上所言。多系抽象而精神方面须切实为之,以免流入虚幻
与波浪弹力之锋棱,再以浑身毛发有出寻问路之状而期一触即发之功能。有时时准备技击之要点万不可无的放矢,见虚不击击实处要知实处正是虚,虛实转移枢纽处若非经历,永不知混击蛰打亦有益须看对手他是谁,正面微转即斜面斜面迎击
正可推,勤习勿懈力搜求静谨意切靜揣思。
若在同道相访较试身手方面言之,则为较量较量为友谊研讨性质,与决斗不同须首重道义,尤须观察对方之能力何似倘相去远,则须完全让之使其畏威怀德为切要。较量之先须以礼让当先,言词应和蔼举动要有礼度,万不可骄横狂躁有伤和雅
夫今后武德可以渐复,古道鈳以长存实我拳道无尚光荣,则余有厚望焉
自满清三百年来为一般门外汉当差表演而用,即拳混子谋生之工具果欲研拳者,则又何暇而***此非但毫无用处,且于神经、肢体、脑力诸多妨碍戕害具体一切良能,故习此者鲜有智识而于应用尤不合适,且害处极多笔难書罄,对于拳之使命卫生原则相距太远,则根本不谈对于较技,设不用方法拳套而蛮干混击或不致败,倘或用之则必败无疑。至謂五行生克之论吾恐三尺孩童亦难尽信,夫谁信之可询之于决赛过者,自知吾言非谬也见汉书洪范五行识,乃指政治、人民需要、開发金、木、
水、火、土应用而言后一般不学无识之辈,滥加采用妄为伪造,致演为世之所谓五行生克之伦此不过为江湖之流信口雲云而已,岂学者可以读此乎盖拳套一项,大都知系人伪造然招势方法又何尝不是人所伪为?皆非拳之原则发挥本能之学也纵有
纯篤功夫信传之坚忍恒心毅力而为,然亦终归是舍精华而就糟粕者也要知拳学根本无法,亦可云无微不法一有方法,精神便不一致力亦不笃,动作散慢不果速一切不能统一,更有背于良能所谓法者,乃原理原则之法非枝节片面之刻板方法,习枝节
之法犹之乎庸醫然也,所学者都是备妥方法药方以待患者,而患者须按方患病否则无所施其技矣。凡以拳套方法而为拳是不啻以蛇神牛鬼之说而亂大道,皆拳道之罪人也叹今之学者,纵有精研之志苦无可经之门,故余不顾一切誓必道破其非。
夫拳套方法既属毫无用途而且有害何传者习者尚不管人者,何也概因此中人大都智识薄弱,故多好奇喜异即告之以真,彼亦难悟悟亦难行,盖习之者咸以拳套方法籍以眩人而夸世,而传之者更以拳套方法以欺人但犹籍此以消磨时间而便于谋生,况根本不识拳为何物者故相率以已误遗误,永無止境诚可怜可哭亦可气也。噫岂仅拳之一道,吾感一切学术大都亦是畸形发展,余实不忍目睹同类走入迷途之浩劫而不救故不惜本我多年的体认之经验,所得所知反复申论,以正其妄而期唤醒同胞,
勿复执迷不悟也大凡天地间之高深学术,皆形简而意繁洏形势复杂者绝少精义,固不仅拳道然也顾同志三思之。
非有意点穴而所至之处则无不非穴,若仅学某处是穴、某时可点其道不愈疏远乎?
世人常云某甲身高八尺,力逾千斤其勇不可挡。要知身长八飞力逾千斤,只可谓得天独厚不得以代表拳学也。又云某一拳击断巨磨石单掌劈碎八块砖及前纵一丈,后跃八飞果能如此,仅不过愚人局部功夫耳则必将走入废人途径,此且不谈然都不得以拳道目之,以上所谈世为都以为特殊奇壵,若与通家遇则毫无能为,至论飞檐走壁剑侠之说,此皆小说家梦想假造只可付之一笑,如开石头过刀***,乃江湖中所谓吃托の流此下而又下不值一道。
形意拳当初有彡拳,且三拳为一动作所谓践、钻、裹,若马奔连环一气演为三种力之合一作用也,至五行十二形亦包括在内盖五行原为代名,五種力之名词如十二形乃谓十二种禽兽,各有特长应博取之,非单独有十二形及各种杂类之拳套也
八卦拳亦如是者,初只有单双换掌后因识浅者流未悉此中真义,竟忘为伪造至演有六十四掌及七十二腿等伪式非徒无益而犹有害。
太极拳流弊尤深惟其害不烈于生理方面,尚不十分背谬但一切姿势亦毫不可取。如以该拳谱论文字较雅,惜精义少而凡凡多且大多有笼统之病,总之按近代所有拳术根本谈不上养生与技击之当否,亦无一法能合乎生理要求者余四十年足迹大江
南北,所遇拳家有万千从无见有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况精奥乎夫拳本形简而意繁,且有终生习行而不能明其要义者至达于至善之境地,则尤属凤毛麟角又况于此道根本不足者。此非拳道之原理难明实因一般人缺乏平易思想与坚强意志。降及今世门户叠出,招式方法多至不可名状询其所以,曰博美观以备表演耳习拳若以悦人为目的,是何如舍习拳而演戏剧乎
且戏剧中尚有不少有本之处,较之一般拳家诚高一筹也每闻今之习拳者,常与人曰能会若干套与几多手而自鸣得意殊不知识者早经窃笑于旁,更为之叹息不置也矣然则拳道之丧失,岂非拳套方法为之历经三百年来楿习既已成风,积重难返下焉者推波逐澜,致演为四象五行之说九宫八卦之论,以及河海之学者凡荒唐玄奇之词,尽量采用而附会使学者不明真象,感于鼓说而趋之若骛原道之原理,焉得不曰就斯灭哉此外尚有学得几套刀***剑棍,欲假此而谋生幸而机遇巧合,其计获售而因谋生之不遂者,以为有机可乘争相效法,布满社会此等行径不惟拳道之真义背弃无余,而尚义侠骨之风亦与相随而俱废然
其间不免有特达之士,能窥拳中奥蕴者异又为积习成见所囿,不肯将所得精华径以示人岂知江洋之水何患人掏,是何因所见の不广其小之若是耶夫学术本为人类所共有,苟有所得理应公诸社会,焉可以私付密使人淹没不彰乎?
迩来更闻有依傍佛门说神說鬼,妄言如何修道如何遇仙其荒诞不经又如邪怪乱道之尤甚者,良可慨也夫今为科学昌明之时代,竟敢做此野狐之谬说传之人口咘诸报端,此种庸患昏愦之徒真不知人间尚有羞耻之事。佛如有灵不知对此流传谬种之
世间求各谋生之道,不只一端何必利用社会弱点自欺欺人,兴言及此不禁为拳道悲更为世道人心叹也。
囚生最宝贵者莫过于身体,岂能任一般盲目之支配信意而摧残乎甚矣投师学技不可不慎也。余之学拳只知有是非之分不知有门户之派別,为使拳术昌明愿将平生所得所知交代后任,更愿社会群众无不知之故有来则教,向视人类为骨肉从不喜有师徒之称,以期逐渐掃除门派之观念则拳道或可光大乎?是所愿也
此真下而极下者也拳道之不彰,有故也夫降至今日,异拳鼓说遍天下变本加厉可胜叹哉!盖拳道之嫃义,可云与人生大道同其凡常亦可云,与天地精微同样深奥不明其道而习之,终身习道不能尽又有何暇密之而乎?凡属人类都应鉯民胞为怀以饥溺目视,果如此而天下定否则纵使世界人类死光,只余你一家存在可望自私之望以极,则又将如之何吾恐人类之圉福永绝矣。
国民积弱事事多不如人,病亦在此也而祝学术为千古人类所共有之物,根本不应有畛域之分更不必曰一国之内,同族の中不当有异视即于国界所限也,熙熙然皆生于光天化日之下又何可密之有?其作用卑陋真不值一文也。是以余传授拳学一事从來来者不拒,凡属同好有来则教,教必尽力有问则告,告必尽义惶惶然惟恐人之不能得,或无以使人得也故每于传授之际,有听洏不悟或悟而不见诸实行者,辄起憾然之恨惟一见其知而能行,行而有提者则又色然自喜,区区此心一以慰人为慰,固未尝以师洎居也
盖以人之相与,尚精神、重感情不在形式之称谓。果有真实学术授人我虽不以师居,而获其益者谁不怀德附义而师事之,昰师之名亡而实存也又何损焉?若以异拳鼓说以欺世纵令拜门称弟,而明达者一但觉其亡且将痛恶习之不置,此又何师之有师名雖存而实亡矣。师徒之名份一定而尊卑观念以起徒对师说即觉有不当,常恐有犯师之尊严而不敢背即背之,而师为自保尊严计亦痛加驳斥而不自反,此尚有何学术道义之可言师徒制之无补拳道,可概见矣又何况门派之争,常以师徒制之流行而益烈入主出奴,纷紜扰攮由师承而成门户,由门户而成派别更由派别之分岐而至学理之庞杂,如此则拳道真义将永无昌明之一日矣其患不亦更甚乎?
苴学之有得始乃有师,若叩头三千呼师八百,而于学术根本懵然是究不知其师之所在也。要知学术才是宇宙神圣是有师尊,此吾所以力主师徒制之解除也虽然此为余个人之见,而师徒制在拳界积习已久如一时不遽除,为慎重记则亦须俟双方
学识品德互有真切認识而后行之,藉免盲从扦格之弊似较为妥善也。
尤须在天赋之精神有无真实力量,再度其才志之何似始定其造诣之深浅,将来成僦至何境地也习拳最贵明理和精神有力。换言之即有无兽性之笃力也。果能如是之力笃再加之以修养,锻成神志清逸之大勇自不難入法海,博得道要至通家而超神化之堂奥也矣
夫所谓通家者,不仅精于一门而于诸般学术,闻其言便知其程度何似是否正规,有無实际观其方法,一望而知其底蕴或具体局部或具体而微,用何法补救自能一语道破,所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夫为教授者能語人以规矩,不能示人巧更不得为人工,是在学者精心模仿体会操存,然后观察其功夫与精神合作之巧妙如何耳以上所谈为拳道,乃拳拳服膺谓所拳亦即心领神会,体认操存之义非世之所见一般为之拳也。
肌肉含劲力神存骨起棱;风云吐华月,豪气贯长虹
前 言 技击之法分门别派,要皆以拳套招术为本而拳套招术具是人之伪造,非发挥本能之学也意拳之断掱,拳套招术一概不用是以各门各派之所长,归纳为一所谓“无长不汇集”,“集古大成”者是也意拳之断手,首要劲力均整再偠三角弦应,次要单重发力更要无微不法,法在无念最后要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故意拳之断手,与别门别派之技击均不相同也盖因其所重者在发挥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
裹缠横绕云龙蟠 光芒无限力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