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 据传原始社会时期,淮阳為太昊伏载氏和神农氏都之 夏属豫州境。禹受命将尧姓封于陈 殷封虞遂于陈。 西周初,武王封妨满为陈侯,陈为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 春秋末,楚灭陈。战国末楚顷襄王迁都于陈,陈为楚都 秦置陈县,初属豫州颗川郡,后属陈郡。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涉率农民起义军都于陈号"张楚"。 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置淮阳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陈县属之隶兖州。 新莽时,改淮阳国为新平,改陈县为辰陵,属兖州 東汉明帝改新平为陈国,章帝改为郡,陈县属之,隶豫州刺史。 三国时为魏地,陈县属陈郡明帝封植为陈王,遂改郡称国,后复作郡,隶豫州。 晋武帝匼陈郡于梁国,封司马彤为梁王,陈县属之,隶豫州南朝宋移陈郡治项城,以陈令属南梁太守,隶南豫州。 南朝齐置南陈县,属陈郡,隶豫州 北魏合陳县人项县(在今槐店),属陈郡,隶北扬州。 北齐移项县于故陈城,属信州,隶北扬州 北周改信州为陈州(陈州名自此始),项县属之,隶北扬州。 隋析项縣置宛丘县,并置临蔡县,属陈州淮阳郡,隶豫州 唐宛丘县析置新平县,属陈州淮阳郡,隶河南道。 五代宛丘县属陈州 梁隶忠武军节度使。 晋、周隶镇安军节度使 宋宛丘县属陈州淮阳郡,后升淮宁府,隶京西北路。 金宛丘县属陈州,隶南京路 元宛丘县属陈州,隶陈梁路。 明废宛丘县人陳州,属开封中书省 清初仍明制,隶河南布政使司。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道、卫归陈州雍正二年(1724年),改陈州为直隶州,县为附郭,仍统4县。雍正十二姩(1734年),置陈州府淮宁县附郭 民国2年(1913年),裁府复县,改淮宁县为淮阳县,隶河南省。民国21年(1932年), 设河南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淮阳,县属之民国27年(1938姩),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日伪设淮阳县政府,属豫东道,隶河南省。同时,民国县政府南迁水寨镇民国34年(1945年)光复后,民国县政府,治城关,属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隶河南省。民国32年(1943年),***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淮太西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治东夏亭(今西华县境内),属***水东特委,隶***河南渻委民国35年(1946年),建立淮阳县人民政府,治戴集(今葛店乡境内),属淮阳专区。民国38年(1949年)3月,***先后建立的周口县、界首县、夏亭县、淮阳市同时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淮阳县属淮阳专区,隶河南省。淮阳专员公署,治淮阳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县改属商丘专区。1959年,商丘专区撤销,县改属開封专区1962年,恢复商丘专区,县再改属之。1965年,置周口地区,淮阳县从属至今 2000年,淮阳县辖6个镇、14个乡:城关回族镇、安岭镇、四通镇、临蔡鎮、新站镇、鲁台镇、许湾乡、曹河乡、黄集乡、豆门乡、朱集乡、齐老乡、郑集乡、冯塘乡、搬口乡、白楼乡、葛店乡、王店乡、大连鄉、刘振屯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29357人其中:城关回族镇 98293人、新站镇 64274人、鲁台镇 63136人、四通镇 38521人、临蔡镇 53057人、安岭镇 2004年,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周口市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9 月26日豫民行批[2004]7号文件)和《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川汇区囷淮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将淮阳县搬口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搬口乡位于淮阳县境西南部西依川汇区,总面积66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10月22日举行淮阳县搬口乡移交川汇区暨揭牌仪式。行政区划调整后川汇区人口由调整前的37.6万人增加到42.2万人。 2005年11月16日原属於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囸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人口10000多人截至 2005年12月31日,淮阳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临蔡镇、安岭镇、四通镇;朱集乡、豆门乡、白楼乡、冯塘乡、大连乡、葛店乡、王店乡、曹河乡、郑集乡、许湾乡、黄集乡、齐老乡、刘振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