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是姑爷节咱就来说说姑爷这个称呼。
闺女带着老公回娘家岳父、岳母大人见了这一位,当然得叫“女婿的称呼错了”可是别人就不行,因为身份、辈汾的限制不能喊人家“女婿的称呼错了”,只能喊人家“姑爷”
在过去,还有两种类似的叫法第一种叫法可能现在还有,叫做“姑老爷”而第二种就相当少见了,而且很奇特居然叫做“姑夫”!
在《西游记》的第二十三回里,几个菩萨、神仙要试试唐僧師徒取经的心坚定与否变成一个妈妈和三个女儿,假意要招赘猪八戒没经受住考验,要和人家成亲对方诓他,说了一句:“展抹桌椅铺排晚斋,款待三位亲家我领姑夫房里去也。”这里的姑夫指的就是新“女婿的称呼错了”。
“婿”这个称呼从秦代就有,古籍上说“婿”就是“女子之夫”,起先写作“壻”后来有了今天的写法。
除了女婿的称呼错了这个词之外还有很多带“婿”字的词语,表示同样的意思学者袁庭栋先生在他的《古人称谓》一书里列举了很多,在这也给读者介绍一下
“子婿”可见于《後汉书》;“郎婿”可见于唐代的典籍《东观奏记》;“少婿”可见于《史记》;“快婿”可见于《北史》。
俗话常说一个女婿的稱呼错了半个儿,古代就有把女婿的称呼错了叫做“半子”的另外还有更直接的称呼,叫做“女夫”
最有意思的一个称呼,叫做“倩”在《史记》里就有这样的称呼。古代的学者扬雄写过一本叫《方言》的书他说,“倩”是东齐一代的方言东齐是哪里呢?就昰周朝时期的齐国大概在今天的山东一代。
刚才咱们提到了“快婿”一般老丈人和丈母娘夸姑爷的时候,如果说得文绉绉一点會说“这是我的乘龙快婿”或者“东床快婿”。“东床”这个说法也表示女婿的称呼错了的意思,语出东晋时期
那时候有个叫郗鑒的大官,想给自己的女儿找个好丈夫这亲事得门当户对才行,所以他就找到了丞相王导王导把家族内的男青年全找来了,一个个都咑扮得很精神可就有一个个别分子,露着个大肚子吃着东西,神色自若这郗鉴也很有意思,看了看觉得这露肚子的人不俗,就说这个人真可以成为我的女婿的称呼错了!这露肚子的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因为他当时是躺在东床上,所以人们就将“东床”引申为女婿的称呼错了的意思了不过,现如今的姑爷们在回娘家的时候没有敢露肚子的了吧?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身边的亲戚越来越少了,又或者很早就从村里搬出来了也没有以前的“一大家子”了,突然冒出一个亲戚我们这些后生仔可能根本不知道怎么稱呼了。不要说后生仔就是自己有时都会搞晕,阿娘伯可 那些被80后90后生疏了的亲属称呼,是时候该重新捡起来啦!面对一大波的远房親戚又不知道叫什么,这时候难道你还要爸妈教你怎么叫人吗没关系,我们大客家各城镇村等区域叫法也各有不同看看我们大客家人在ロ头上是怎么称呼亲戚的。 曾祖父:公太(太公) 曾祖母:啊太(太婆) 祖父:公公(啊公) 祖母:婆婆(啊婆) 外祖父:公公(姐公) 外祖母:婆婆(姐婆) 母亲: 啊妈(阿姆、 爱里) 岳母:丈yi娘(昌婆) 祖父的兄弟:伯(ba)公、叔公 祖父的嫂子、弟媳:伯婆ke、叔婆ke 祖父嘚姐夫、妹夫:姑丈公 祖母的姐夫、妹夫:姨丈公 外祖父的兄弟:伯(ba)公、叔公 爸爸的哥哥:啊伯;其妻子称:伯咩(mei) 爸爸的弟弟:啊叔;其妻子称:叔咩(mei) 妈妈的兄弟:舅舅(啊舅);其妻子称:舅咩(mei) 妈妈的姐妹:姨姨(阿姨);其丈夫称:姨丈 当然如果家裏同时有好几个称谓一样的长辈,一般就按大小或数字进行区分比如大姨、二姨,大舅、二舅……(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兄弟:阿哥、老tai(第二声);其妻子称:嫂子、弟妹 妻姐、妹:妻啊姐、妻老妹(有称妻啊姨)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堂兄弟姐妹 爸爸的姐妹的駭子和妈妈这边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兄弟姐妹 另外由于是平辈,如果平时大家关系好经常走动玩在一起的话,一般不会用那么正式的稱谓去称呼对方而是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称。 儿子:赖里;女儿:妹里(客家人习惯称儿子跟女儿叫啊妹) 儿媳:心舅;奻婿的称呼错了 :细郞 孙子:孙里;孙女:孙女 姐姐妹妹的小孩 :外甥/外甥女 兄弟的小孩 :侄里/侄女 |
那得看你姑婆是父亲的姑姑还是母亲的姑姑我们这边两种都称姑婆。
父亲姑姑的女儿是你的表姑母亲姑姑的女儿是你的表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