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封郦商为曲周侯曲周之名始于此。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置曲周县以“境内之清漳水、滏水蜿蜒曲折周行遍布”得名,治今县境东北古城营(今属邱县)屬广平。新莽时改曲周为直周东汉复名曲周,改属巨鹿郡晋曲周省入斥章县,属广平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66年)斥章县省入平恩县,并徙治斥章故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析平恩县地置曲周、洺水县,属洺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曲周县省入洺水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曲周县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洺水县省入曲周县。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并入鸡泽县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复析置,次年降為镇四年复升为县,治今县城属洺州。元属广平路明、清属广平府。
曲周县运用地膜育棉苗出苗率可达95%。这是在盐渍土上栽种棉花的一种有效办法(1983年)
张庄试验区有六千亩重盐地,经过改造现在小麦亩产可达六、七百斤。(1983年)
这是北京农业大学建立在重鹽碱区河北曲周县盐碱土改造试验站的溶液制图室(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