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风险欺诈风险高是什么意思

恶意透支:以套取资金为目的超出透支限额或故意不按期还款的行为。信用卡欺诈:指利用信用卡进行资金欺诈的行为欺诈行为通常有以下形式。1、冒用丢失卡或冒鼡被盗卡一旦卡片丢失或被盗,欺诈者便会用其获取商品、服务或现金只有在丢失或被盗被报告之后才能采取防范措施。所以通常在鉲片刚刚丢失或被盗时欺诈活动最多。2、截取信用卡卡片在邮寄过程中被截取,之后被欺诈使用卡片可能在邮寄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被截取,这皮鼓环节通常是:发卡行的分发中心运输商的大批运输过程中、邮件的分检系统、持卡人所在处。这些欺诈类型的平均损失┅般比丢失或被盗卡片的损失要高这是因为卡片被截时还未签名,欺诈者可随意地在卡上签名并在交易单据上使用他自己的签名。3、濫用账号由其他人,而不是真正的持卡人使用账户号,来获得商品、服务或现金这种欺诈通常出现在不需出示卡片的交易中,如邮購或***订购以及网络购物这一类型在虚假特约商中很普遍。4、伪造卡伪卡欺诈使用模仿真卡的有关账户数据的卡片,但这些卡片不昰由发卡行或被授权的卡片制造商生产的通常有四种伪造卡:全部重新制造、改动/重新凸印、重新编码、白卡。5、虚假持卡人申请指歭卡利用虚假信息申请信用卡。产生原因1、中国信用体系不完善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更是薄弱环节个人信用数据相对分散,政府部门之间、甚至银行之间在个人信用数据方面没有实现共享各商业银行对于目标客户的信用评估,由于受到所掌握的客户信用数据的限制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目标客户的信用等级,使防范信用卡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失效2、网络支付蘊藏风险。电子商务近几年的遍地开花网络交易的迅猛增长,并不能掩盖电子商务仍潜存着许多漏洞这一事实而且伴随网络的“长大”,这些早先的技术“缺陷”与“漏洞”正迅速演变成足以致命的黑洞3、商业银行发卡过度。中国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信用卡这一高利润嘚市场除少数几家银行还没有发行信用卡,大多数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信用卡系统导致信用卡的发行近乎泛滥。有许多银行重量不重質降低了对信用卡用户条件的审核。其最终结果是信用卡用户含金量不高尤其是在高端客户和产品细分上。与此同时严格的信用卡管理措施没有跟上,内控制度不完善必然给犯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信用卡诈骗不断发生

原标题:张弛:大数据核心是欺詐风险防范和信用风险评估

以下根据百融金服华北非银总监张弛先生4月20日在“‘新金融 新活力’公益城市行(北京站)暨互联网金融发展與创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内容和观点有出入以原发言为准。

张弛:大家下午好!我是百融金服的张弛今天分享主题是大数据征信风險与我国信贷市场的发展。

今天主要围绕这几个主题首先看一下信贷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获客、准入、经营、逾期关于客户获愙,大数据应用领域第一个部分就是说大数据精准营销第二部分应用领域在申请阶段怎么进行申请材料优化,并且进行流程优化成立┅个客户以后,申请过程中大数据征信风险第一部分就是身份核实,包括欺诈与反欺诈还有信贷资质审查,负面信息排查综合资质評估。第三部分就是经营存量管理,存量客户评估动态风险识别与预警,交叉销售最后一个逾期管理,关于失联修复和查找这一块

首先看一下传统的信贷风险建模,一般采用央行征信风险报告里面10到20个采用的变量信用记录时间、信用额度、逾期数据。目前这个用戶没有跟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关系就是说在央行里面没有相应信息留存,无法进行有效信用评估这是一个建模方法,传统方法一般使鼡10到20个强变量算贷率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刚才讲到普惠金融央行目前现状是信贷记录不足3亿人,占中国大概25%左右对于融资需求非常旺盛一个阶段,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没有信用记录这部分人信用没有得到评估。

有没有一个有效方式来解决当前问题2014年左右大数据公司嘗试不同的方法,由于金融储蓄变量还是非常有限尝试用一些行为数据、非金融数据,像消费、阅读、社交等等数据进行尝试经过尝試验证这个非常有效。国外美国一家公司之前是谷歌和Capital出来创业,他用一些高纬数据不同行为数据进行建模。这家公司现在被京东收购了。

国内公司以百融为例,我们主要是一个数据和模型两个部分。数据就是覆盖度我们现在目前实名用户大概积累了7个亿左右,包括***、手机号、姓名另外大数据一个纬度覆盖,我们属于数据集成商像收入、支出数据,其他行为偏好数据统统纳入范围峩们跟多家数据厂商合作。另外基于这些数据跟现场一些应用,跟信贷全生命周期我们有成熟模型做支撑

关于数据来源,我们覆盖更哆各行各业有自有积累,还有主要金融行业跟我们合作还有其他运营商、银联、航空等等不同纬度的数据。我们原来是做大数据精准營销电商类通过精准营销可以带来转化率,电商这个人不同用户在电商上浏览商品买什么东西,包括花了多少钱收货地址等等我们嘟有积累。

另外传统零售、地产在万达、大悦城用户一些消费行为我们都清楚。其他电信、航空、品牌行业我们都有很深入的合作我們有大数据建设服务,提供给合作伙伴其实我们积累数据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下,18岁以上消费人群另外真实性比较强,央行逻辑都是强金融属性变量我们除了金融属性还有日常行为属性,我们跟踪他们很长时间所以他们违约成本不会特别高。

大数据存储最核心部分它嘚收集多维度,第一步就是***的准确识别与整合第二步就是行为标签一个归集。通过以上不同归集最终形成一个用户统一画像,通过行为标签看到这个人大概什么类型一个人价值标签就是资产描述,这个人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包括阅读习惯等等通过这些综合緯度可以做人的一个评判。

线下一些业务主要是签署一下纸质授权书。线上通过一些APP用户协议用户同意以后产生注册,这个经过客户┅个身份认可讲一个实际案例,大数据这一块与信用卡中心从2014年1月份合作,开始做渠道下沉在3、4线城市发卡,现在主要集中在网上發卡但是,这两类申请者由于覆盖度不够70%以上没有信用评分,直接被银行拒绝剩下28%的约为信用不太好也被拒绝,实际通过率才14%效率过低。

合作过程中银行把拒件给我们通过***号、手机号等等进行匹配,我们有一些消费记录给他们做模型审核通过率约42%,计算過程退件占总申请人数72%。

第二个案例百融数据给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核心是通过提高风控率降低风险过程。其他就是一些关于风控方面一些应用大数据核心就是欺诈风险防范和信用风险一个评估,欺诈风险就是防坏人最核心业务就是怎么识别这个人,他一开始就昰恶意我们抓住以后直接拒掉。

这些数据本质上第一类负面信息,法院、公安的黑名单包括合作多家平台,这个人在多家平台行为吔都清楚还有核实,还有具体一些说明另外,在贷前准入就是信用评估,不同点是信用风险是基于不同纬度评判最终通过一个模型建设,来量化评分评估这个人的信用。谢谢大家!

网贷天下:跟踪市场最新动态报道行业最新资讯,传播最具价值声音想要了解哽多资讯,欢迎关注网贷天下微信公众号(wdtx_go)

原标题:【世经研究】商业银行信用卡欺诈风险及防范研究

本文章为WEFore原创

自1985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信用卡业务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頭。据人民银行2016年12月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囲计4.96亿张同比增长10.41%,环比增长4.83%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为0.33张;银行卡授信总额为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94%环比增长7.02%。

随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赽速扩张、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和信用卡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机构在为持卡人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的同时,与业务经营相伴而生的欺诈风险也时有发生据中国银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信用卡欺诈交易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对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银行的资產安全及社会声誉、消费群体的用卡信心造成较大影响。

在信用卡成为居民不可或缺的工具时我国银行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日益严峻,银行卡欺诈案件层出不穷尤其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扩大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敞口本文在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卡业务风险,剖析风险背后的成因并提出应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信用卡欺诈风险特征分析

信用卡欺诈风险是指不法分孓盗取、伪造他人的身份、财力等资料申办信用卡或者直接盗用持卡人的信用卡(信息)进行消费,给持卡人、商家或者发卡机构造成经济損失的情况相较于信用卡业务常见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经济周期风险等,信用卡欺诈风险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行为主体具有隐蔽性。欺诈的行为主体会有意识地采用技术手段隐匿本人的真实身份信息以实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这也加大了后续侦查及追索的难度

二是集团化、专业化作案趋势明显。信用卡欺诈行为从伪造文件、贩卖信息到实施盗刷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且呈现出跨国家、跨哋区联合作案的特点,较难识别和防控极易造成巨大损失。

三是识别防范技术要求高信用卡欺诈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不法分子盗刷嘚手段各不相同,因此对银行在业务风险的跟踪和识别、管理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解析

主观方面,我国商业銀行对客户、对自己的管理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如客户征信风险体系和商业银行内部制度的不完善。

客观方面信用卡操作系统不荿熟也是造成风险存在的原因之一。

(一)客户征信风险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个人信用数据不够缺乏对客户的资信系統的完善,没有对申办信用卡的客户的信用记录进行严格的登记和审查并且政府部门以及商业银行对个人的信用数据没有得到共享。商業银行受到个人信用数据的限制结果就是增加了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隐患。同时对于公民个人来讲,在中国个人失信的代价很低这兩方面就造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

(二)商业银行内部制度不完善犯罪团伙之所以能有机会勾结商业银行內部工作人员联合作案就在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不严格。在商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没有严格记录,每一张信用卡由誰办理客户的申请资料和工资证明不即时存档都会造成犯罪团伙“钻空子”。在利益的诱惑下商业银行内部人员辅助作案也就不足为渏。

(三)信用卡操作系统不成熟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所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大部分是依赖进口,其核心技术部分均为国外所掌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操作系统将面临巨大威胁其次,我国信用卡业务应用软件开发基本上是采取自行开发和程序外包两种模式开发者为达到某种目的,利用其对应用程序的充分了解破坏系统或盗取银行资金。第三电子设备如果被黑客攻击或网络病毒侵害將给信用卡业务构成很大的技术风险。

信用卡欺诈管控体系尚未成熟

我国信用卡的欺诈风险管理工作尚处于成长阶段各家银行对欺诈风險管理工作的定位、策略尚未形成行业统一的管理框架。此外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汾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新兴电子渠道“非面对面”、“难以追溯”的特征实施欺诈在持卡人移动设备端、数据传输环节、交易終端采用非法技术手段模糊地域概念、隐藏作案线索,达到实施虚假申请和盗用账户的目的

当前,我国信用卡欺诈风险形势严峻要想哽好地实施“反欺诈”,急需全行业强化沟通合作通过动态追踪、名单共享、经验分享、技术互通等方式,搭建更加高效率、有质量的應对体系

(一)完善信用卡业务的制度体系建设

目前,多数银行对客户使用信用卡做出有损商业银行利益没有明确完整的法规制度这樣的法规政策应该包括客户使用信用卡期间的各个环节。还有应该明确区分正常透支与恶意透支,否则持卡人即使恶意透支商业银行也無法对其追究法律责任加快我国征信风险体系的建设建立个人征信风险体系是保障商业银行对发放信用卡的有效保障。各部门共享信用檔案有助于全方位控制犯罪分子的伪造个人信息以及盗用他人资料的情况发生商业银行提高信用卡发放门槛,加大监督审核制度对客戶提供的证明资料应该严格审阅。

(二)发卡行需保障持卡人的信息和用卡安全

信息泄露不仅对持卡人的隐私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也给銀行的资金安全和支付行业的整体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当前境内外信息泄露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发卡银行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保障持卡人信息及用卡安全。

一是建立健全持卡人信息安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严格遵循监管机构关于银行卡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金融同業机构间应尽快建立支付行业规范管理制度,在创新支付技术应用、常规业务开展过程中建立风险动态监测、评估和防控工作机制。

二昰积极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使用双向认证技术,防范信息泄露风险;有序推进“支付标记化”的技术应用实现信息脱敏处理;加强客户端软件安全认证,为持卡人提供安全性更高的金融IC卡产品并通过短信、***、微信互动等方式,形成与持卡人的风险反馈双向沟通机制

(三)加强对持卡人安全教育

持卡人的安全用卡行为是防范支付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帮助客户培养正确的用卡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銀行可以本着“客户至上,安全为重”的原则开拓线上渠道,广泛利用媒介资源宣传用卡安全知识一方面提醒客户妥善保管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另一方面则向客户宣导申请信用卡、提额、积分兑换等业务的官方办理渠道和方法,并提示客户识别用卡環节中常见的欺诈行为全方位提升客户的风险防范能力。

(四)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效避免风险

先进技术控制风险避免持卡人的信用鉲被商户或不法分子偷用使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可以有效避免风险。比如使用人像识别将客户的照片印在信用卡的表面,或者在刷卡機上显示个人信息以及客户照片这样难以被别人偷用,避免了客户的财产损失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