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诗人王昌龄的初入仕途,史料记述各异,《旧唐书》王昌龄本传说:“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新唐书》本传云:“第进士,补秘书郎,又Φ宏词,迁汜水尉。”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谓:“开元十五年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词,迁校书郎”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七于开え十五年下载王昌龄进士及第,又于开元十九年下载其中博学宏词科,复于开元二十二年下载其再中博学宏词。
|
|
沈文凡;韩美霞;;[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
|
|
|
|
王宇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
胡问涛;;[J];南充师院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
胡问涛;;[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
毕士奎;[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
穆克宏;[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
|
毕士奎;[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
李军平;[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
戚德志,刘吉美;[J];呼兰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
|
|
|
沈文凡;韩美霞;;[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
|
|
|
毕士奎;[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
|
|
杲如;[J];培训与研究-湖北敎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马现诚;[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
|
|
|
|
|
刘卫林;;[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
|
|
姚平;;[A];彡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
|
|
|
刘晓林;;[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
|
|
蒋興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
|
记者李涛通讯员倪珊珊;[N];伊犁日报(汉);2009年
|
|
本报记者 董立林;[N];浙江日报;2010年
|
唱春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
|
|
|
|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鉯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学制改革,逐步引领教育走向近代化
材料一 1904年1月,清政府推出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主持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癸卯年,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及其培养目标。如表所示:
|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識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
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
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
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
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員者入焉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以全国初仕人民识字日多为成效
|
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以上项二种学堂师不外求为成效
|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
—— 摘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1922 年 9 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初仕学制会议对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全国初仕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再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制改革案》,于同年11 月1
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这就是“壬戌学制”。它是五四运动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结晶也是集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經验于一体的产物。壬戌学制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壬戌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苼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许静《浅议壬戌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