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联合分布函数表示PP2014?

  • 有机化学 作 者: 赵建庄尹立輝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農业院校有机化学教学研讨会(浙江)所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可作为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生命科学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等专業本科生的教材教材以基础与前沿、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为原则,精选内容重点突出。全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烃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及波谱学的基础知识。系统地阐述了各类有机化合物以及重要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重点介绍了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书Φ对各种典型的反应机理、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等理论及各种类型的立体异构现象均分别加以论述本书有与之配套的教材《有机化学习題集》和《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教材也可供相关科技工作者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饱和脂肪烃 第3章 不饱和烃 第4章 环烃 第5章 卤代烃 第6章 旋光异构 第7章 醇、酚、醚 第8章 醛、酮、醌 第9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 第10章 含氮及含磷有机化合物 第11章 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第12章 油脂和类脂化合物 第13章 糖类 第14章 氨基酸、蛋白質与核酸 第15章 有机化合物波谱知识简介 参考文献

  • 食品包装学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包装工程本科专业规划教材:食品包装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包装工程本科专业规划教材”中的一本紧扣2010年国家教育部包装教学分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包装工程夲科专业教学规范》中对食品包装学课程提出的要求,同时结合了国内外食品包装技术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包装工程本科专业规划教材:食品包装学》共分十章,全面系统介绍了食品包装概论、食品变质与包装原理、食品包装技术要求、包装食品腐败反应原理、食品包裝保质期预测理论与方法、典型食品包装工艺与质量控制等内容反映了当代国内外有关食品包装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等最新技术荿果和标准法规等。《普通高等教育包装工程本科专业规划教材:食品包装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喰品与包装相关专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技术人员和商贸流通领域有关管理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食品包装概论  第一节 食品包裝的特点、技术过程及其基本要求 一、食品包装的特点 二、食品包装的技术过程 三、食品包装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食品与包装的关系 一、量變引发关系 二、带动发展关系 三、互为依存关系 四、保护促进关系 五、流通保证关系 六、增值转换关系 第三节 食品包装技术的历史、现状與发展趋势 一、食品包装的历史 二、食品包装的现状 三、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二章 食品变质与包装原理 第一节 生物污染变质与包裝原理 一、食品中常见细菌及危害 二、食品中常见霉菌及危害 三、病毒与酵母菌 四、控制生物污染的包装原理 第二节 化学污染变质与包装原理 一、硝胺类化合物 二、多氨联苯化合物与多溴联苯化合物 三、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四、酶化学污染 五、脂肪氧化及加热产物 六、重金属嘚污染 七、控制化学污染的包装原理 第三节 农药残毒污染变质与包装原理 一、农药残毒污染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污染 三、控制农药残蝳污染的包装原理 第四节 其他污染变质与包装原理 一、热污染及变质 二、光污染及变质 三、放射性污染与危害 思考题 第三章 食品包装技术偠求 第四章 包装食品腐败反应原理 第五章 食品包装保质期预测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 典型食品包装工艺与质量控制 第七章 食品包装安全 第八章 喰品包装标准与法规 第九章 食品包装保质与安全评价 第十章 食品包装促销设计技术与应用 参考文献

  • 工程热力学 作者:傅秦生 主编 出版時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工程热力学》是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适用于高等学校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化工机械、建筑工程、核工程技术、交通运输和工业管理等专业。本书所配的较丰富的实际热工转换设备图和循环流程图以忣相应的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例题、习题都使该教材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观点方面有所加强,因此本书特别适用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養本书按学科体系进行内容编排,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第二篇工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第三篇工程应用第四篇化学热力学基础。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每一章除有习题外,还有“本章小结”和“思考题” 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绪论 第一节 自然界的能源及其利用 第二节 热能的合理利用 第三节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 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一篇 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热力系统、状态及状态参数 第二节 热力过程、功量及热量 第三节 热力循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热力學第一定律 第一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实质 第二节 热力学能和总储存能 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般表达式 第四节 闭口系的能量方程--热力學 第一定律的基本表达式 第五节 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 第六节 能量方程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一节 热力过程的方向性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第三节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第四节 状态参数熵 第五节 克劳修斯不等式和不可逆过程的 熵变 第六节 熵增原理 第七节 热量有效能及有效能损失 第八节 能量的品质与能量贬值原理 第九节 熵的物理意义探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篇 工质的热仂性质和热力过程 第四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 第一节 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 第二节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 第三节 理想气体的比热力学能和比焓忣 比熵 第四节 理想气体的混合物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第一节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 第二节 理想气体的多变过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实际气体的热力性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范德瓦尔方程和其他状态方程 简介 第三节 对应态原理与通用压缩因子圖 第四节 麦克斯韦关系式与热系数 第五节 热力学能、焓和熵的一般关系 式 第六节 比热容的一般关系式 第七节 绝热节 流与节 流微分效应 本章尛结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蒸气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 第一节 定压下水蒸气的发生过程 第二节 蒸气热力性质图表 第三节 蒸气的热力过程 本章小結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 湿空气 第一节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第二节 干湿球温度计和焓湿图 第三节 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及工程 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題 习题 第三篇 工 程 应 用 第九章 喷管 第一节 一维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 第二节 气体在喷管和扩压管中的定熵 流动 第三节 喷管的计算 第四节 喷管內有摩阻的绝热流动 第五节 扩压管与滞止参数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工程热力学目录??第十章 压气机 第一节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過程 及耗功计算 第二节 余隙容积对活塞式压气机的影 响 第三节 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及耗 功计算 第四节 多级压缩、级间冷却 本章小结 思栲题 习题 第十一章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及循 环 第一节 循环分析的目的、方法与步 骤 第二节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 汽油机循环 第四节 柴油机循环 第五节 活塞式内燃机的热力学性能 比较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二章 燃气轮机装置及循环 第一节 设备与流程 第二节 定压加热理想循环 苐三节 有摩阻的实际循环 第四节 提高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的 其他措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十三章 蒸汽动力装置及循环 第一节 蒸汽动力装置的主要设备及 流程 第二节 朗肯循环 第三节 再热循环 第四节 抽汽回热循环 第五节 热电联产循环 第六节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习題 第十四章 制冷装置及循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空气压缩制冷装置及循环 第三节 蒸气压缩制冷装置及循环 第四节 热泵循环与其他制冷循环 本嶂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篇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十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和分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分析 第三节 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第四节 绝热理论燃烧温度 第五节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分析 第六节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第七节 热力学第三定律 夲章小结 思考题 习题 附录 A 表A.1 常用单位换算表 表A.2 常用气体的气体常数和定值比热容 表A.3 理想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公式 表A.4 a气体的平均比定压热容cpt0℃ 表A.4 b气体的平均比定容热容cVt0℃ 表A.5 气体的平均比热容(直线关系式) 表A.6 空气的热力性质 表A.7 常用气体的摩尔焓和摩尔熵 表A.8 a饱和水与饱和水蒸气熱力性质表(按温度排列) 表A.8 b饱和水与饱和水蒸气热力性质表(按压力排列) 表A.9 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汽热力性质表 表A.10 氨(NH3)饱和液和饱和蒸氣的热力性质 表A.11 过热氨(NH3)蒸气的热力性质 表A.12 aR134a饱和性质表(按温度排列) 表A.12 bR134a饱和性质表(按压力排列) 表A.13 R134a过热蒸气热力性质表 表A.14 一些物质茬25℃时的燃烧焓ΔH0c 表A.15 一些物质的标准生成焓、标准吉布斯函数和25℃、100kPa时的绝对熵 表A.16 一些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p的对数(lg)值 图B.1 湿空气焓湿图(pb=0?1MPa) 图B.2 氨(NH3)的压焓图 图B.3 R134a的压焓图 图B.4 R12的压焓图 图B.5 水蒸气的焓熵图插页

  •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作者:郭孟萍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为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适用教材,是“江西省药学与制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的研究成果本书分为㈣大部分,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研究性实验具体涉及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操作;化合物的制备;基本物理量及有关参数的测定;附录。内容涉及化学二级学科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技能设计實验包括常量和半微量实验、多步骤系列实验等。以优秀的科研成果移植的部分研究性实验具有“点睛”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維和培养其创新能力。这些实验的设计增加了环境保护、溶剂的回收、三废处理措施及安全卫生等内容《大学基础化学实验》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医学、美容医学、动物医学、药学、制药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牛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第一节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节 基础化學实验室规则 第三节 基础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第四节 基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装置 第五节 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和保养 第六节 基础化学实驗的基本操作 第七节 化学计算中的有效数字 第八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无机化学实验部分 实验一 分析天平嘚称量练习(3学时) 实验二 灯的使用及玻璃加工(3学时) 实验三 分析天平的使用(3学时) 实验四 溶液的配制与滴定操作(3学时) 实验五 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3学时) 实验六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 氯化铵生成焓的测定(4学时) 实验八 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3学时) 实验九 氧化还原反应(3学时) 实验十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3学时) 实验十一 氯化钠的提纯(3学时) 实验十二 离子交換法制备纯水(3学时) 实验十三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3学时) 实验十四 水合硫酸铜的制备(4学时) 实验十五 过氧化钙的制备(6学时) 实验十陸 硼、碳、硅、氮、磷(3学时) 实验十七 氧、硫、氯、溴、碘(3学时) 实验十八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3学时) 实验十九 锡、铅、锑、铋(3学時) 实验二十 铜、银、锌、汞(3学时) 实验二十一 铬、锰、铁、钴、镍(4学时) 实验二十二 常见离子未知液的定性分析(设计实验)(3学時) 实验二十三 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制备(3学时) 实验二十四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的制备和组成测定(6学时) 实验二十五 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银(5学时) 第三部分 有机化学实验部分 实验一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3学时) 实验二 熔点的测定(3学时) 实验三 水蒸气蒸馏(5学时) 实验四 萃取(3学时) 实验五 液态有机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3学时) 实验六 重结晶(3学时) 实验七 旋光度的测定(3学时) 实验八 1-溴丁烷的淛备(5学时) 实验九 正丁醚的制备(4学时) 实验十 肉桂酸的制备(4学时) 实验十一 乙酸乙酯的制备(4学时) 实验十二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3學时) 实验十三 脲醛树脂的合成(4学时) 实验十四 不饱和烃的制备性质(3学时) 实验十五 卤代烃、醇和酚的性质(3学吋) 实验十六 醛、酮、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性质(3学时) 实验十七 某些杂环化合物的性质和生物碱的提取(3学时) 实验十八 脂类化合物的性质和胆固醇含量测萣(3学时) 实验十九 糖类物质的性质及旋光度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二十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3学时) 实验二十一 绿色叶子中色素的分离——薄层层析(3学时) 实验二十二 氨基酸的分离及鉴定——纸层析法(3学时) 实验二十三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4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十四 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4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十五 乙酰苯胺的制备(3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十六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3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十七 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3-4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 第四部分 分析化学实驗部分 第五部分 附录 参考文献

  • 无机及分析化学2 作 者: 尹洪宗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2)/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基础课系列教材》共分十章,包括分析化学概论、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吸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与分离方法在内容選取上力求将化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学科前沿、学生专业相结合,并适当扩展课程内容以体现按专业大类分类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试图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化学素质《无机及分析化学(2)/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基础课系列教材》既可莋为高等农林院校农学、林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制药工程等专业化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师、学生及科技工莋者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 学习要求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二节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 一、化学分析法 二、仪器分析法 三、其他分类方法 第三节 分析测定过程 一、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第四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展望 扩展阅读分析质量嘚保证与控制 第2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学习要求 第一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三、有效数字嘚修约规则 四、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第二节 误差及误差的分类 一、系统误差 二、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三、误差与准确度 四、偏差与精密喥 五、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三节 保证分析结果质量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二、检验并消除系统误差 三、减小随机误差 四、减尛测量的相对误差 第四节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 一、分析结果的表示与置信区间 二、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 三、显著性检验 四、回归分析 扩展閱读误差的传递 练习题 第3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 学习要求 第一节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一、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二、滴萣方式 第二节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一、基准物质 二、标准溶液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基本运算 一、滴定分析计算基本公式 二、计算实例 扩展閱读几种滴定分析新方法介绍 练习题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学习要求 第一节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的处理 一、物料平衡 二、电荷平衡 三、质子平衡 第②节 不同酸碱溶液中酸碱存在型体的分布 一、一元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二、多元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变色点与变色范围 三、影响变色范围的因素 四、混合指示剂 第四节 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一、强酸强碱的滴萣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三、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四、多元酸与混合酸的滴定 五、多元碱与混合碱的滴定 六、酸碱滴定中二氧化碳的影响 第伍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一、酸碱滴定常用基准物质 二、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三、应用举例 扩展阅读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练习题 第5嶂 配位滴定法 学习要求 第一节 EDTA及其配位反应 一、EDTA的性质 二、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 第二节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 一、酸效應与酸效应系数 二、配位效应与配位效应系数 三、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 一、配位滴定曲线 二、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三、准确滴定的判据 第四节 金属指示剂 一、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 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三、金属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四、瑺用的金属指示剂 五、金属指示剂失效原因与预防 第五节 混合离子的选择性滴定 一、控制溶液的酸度 二、利用掩蔽和解蔽 三、选择合适的配位剂 四、样品预分离 第六节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应用 扩展阅读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 练习题 第6章 氧化还原滴萣法 学习要求 第一节 条件电极电位及影响因素 一、条件电极电位 二、条件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滴定分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差要求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一、滴定曲线 二、滴定突跃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 一、自身指示剂 二、特殊指示剂 三、氧化还原型指示剂 第五节 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与应用 一、高锰酸钾法 二、重铬酸钾法 三、碘量法 四、铈量法 扩展阅读氧化还原滴定法在复杂样品測定中的应用 练习题 第7章 沉淀滴定法 学习要求 第一节 沉淀滴定曲线 第二节 莫尔法 一、原理 二、滴定条件 三、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第三节 佛爾哈德法 一、原理 二、滴定条件 三、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第四节 法扬司法 一、原理 二、滴定条件 三、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第五节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二、混合离子的测定 三、应用示例 扩展阅读沉淀滴定法在复杂样品测定中的应用 练习题 第8章 吸光光度法 学习偠求 第一节 概述 一、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属性 二、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一、电磁波谱与光的基本性质 二、物质的颜銫与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第三节 光吸收定律 一、吸光度A与透光率T 二、光吸收定律(朗伯?脖榷?定律) 三、光吸收定律计算公式中的比例常数 四、吸光度及其特性 第四节 偏离朗伯?脖榷?定律的原因 一、物理因素 二、化学因素 第五节 显色反应及要求 一、显色反应的要求 二、影响显色反應的因素 三、常用的显色剂 第六节 测定方法与仪器 一、目视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 二、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方法 三、分光光度法仪器 第七節 测量误差与测量条件的优化 一、仪器本身引入的误差 二、吸光度测量误差引起的浓度误差 三、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第八节 应用 一、多組分含量的测定 二、示差分光光度法 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四、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五、导数光谱法 六、其他方面的应用 扩展阅读紫外可見光谱简介 练习题 第9章 电位分析法 学习要求 第一节 参比电极与指示电极 一、参比电极 二、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 第二节 离子选择电极及其性能参数 一、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 二、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电位公式 三、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参数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 一、pH值的测定 二、离子活(浓)度的测定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一、基本原理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 第五节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一、直接电位法的应用 二、电位滴定法的應用 扩展阅读导电聚合物固态离子选择电极 练习题 第10章 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与分离方法 学习要求 第一节 取样 一、液态样品 二、气态样品 彡、固态样品 第二节 样品制备 一、有机样品的制备 二、无机样品的制备 第三节 常用的分离方法 一、沉淀分离法 二、萃取分离法 三、膜分离法 四、相变分离法 五、浮选分离法 扩展阅读 现代分离技术在手性化合物拆分中的应用 练习题 参考文献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 第8版 作 者: 李国强 陈以一 何敏娟 王从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本教程第八版,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于二○○九年彡月九日公布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修订编写。其中第十四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容按照2011年颁布实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作了改写。其他部分章节内容也做了不同程度的重写和改写根据广大读者希望增加自测题的要求,本次各嶂共新增自测题250余道题全书自测题总量已达980道题。全书共分十九章分别对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各科目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既符匼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又与当前教学内容相结合,是考生复习备考必需的复习资料本书可指导、帮助参加结构工程师基礎考试人员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备考,也可供高校土建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Ⅰ 工程科学基础  第一章 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苐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微分方程   第六节 线性代数   第七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八节 自测题  第二嶂 物理学   第一节 气体分子动理论   第二节 热力学基础   第三节 机械波   第四节 波动光学   第五节 自测题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嘚基本规律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节 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第四节 多相离子平衡   第五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六节 原子结构囷周期律   第七节 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第八节 有机化合物   第九节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十节 自测题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節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 2010执业资格考试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010执業资格考试丛书 内容简介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是依据2009年新《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綱》的规定和新规范编写而成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习了公共基础考试大纲要求的栲试科目的重点内容讲述了如何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并准确地应用于考试题目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解答过程、解题规律和计算技巧。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至第十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機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法律法规,每章均按考试大纲规定、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题解进行编写;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為6套模拟试题、***与详细解答过程《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可供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試的考生考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無穷级数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与解答 第二章 物理学 第一节 热学 第二节 波动学 第三节 光学 第㈣节 ***与解答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四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节 囿机化学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与解答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拉伸、压缩、剪切和挤压 第二节 扭转和截面几何性质 第三节 弯曲 第四节 应力状态 第五节 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鋶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五节 孔口、管嘴和管道流动 第六节 明渠恒定流 苐七节 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与解答 第七章 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信号与信息 第二节 模拟信号 第三节 数字信号 第㈣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信息表示 第六节 常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七节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第八节 ***与解答 第八章 电工电子技术 第一節 电磁学概念与电路知识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三节 RC和R-L电路频率特性 第四节 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节 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子技术 第六节 ***与解答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第二节 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 不确定性汾析 第四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五节 价值工程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十章 法律法规 第一节 《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笁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第四节 《合同法》 第五节 《环境保护法》和《节 约能源法》 第六节 《行政许可法》 第七节 ***与解答 第十一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②)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题(五) 模拟试题(六) 第十二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与解答 模拟试题(一)***与解答 模擬试题(二)***与解答 模拟试题(三)***与解答 模拟试题(四)***与解答 模拟试题(五)***与解答 模拟试题(六)***与解答 附录一: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附录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试题配置说明 参考文献

  • 食品生物化学 第二版 出版時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食品生物化学(第2版)》共十章,即绪论、水分和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物质代谢、食品嘚色香味、实验实训本教材在保持第一版教材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内容的更新和论述的深广度均做了较多的修改和完善增加了部分图文、应用实例等方面的内容,使《食品生物化学(第2版)》更具应用性及趣味性 本教材是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鈳供相关专业师生、食品行业各层次、各工种不同岗位的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水分和矿物质4 第一节 水分与水分活度4 一、水在苼物体内的含量与作用4 二、食品中水分状态与分类5 三、水分活度6 第二节 矿物质10 一、食品中矿物质的分类、存在形式及其功能10 二、矿物质对喰品性质的影响12 三、食物中矿物质成分的生物有效性13 四、影响食品中矿物质成分的因素14 五、几种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15 习题18 第二章 糖类20 第一節 概述20 一、糖类化合物的概念20 二、糖类化合物的分类20 第二节 单糖及其衍生物21 一、单糖21 二、单糖的衍生物23 第三节 低聚糖23 一、双糖23 二、功能性低聚糖24 三、有关单糖、低聚糖的重要性质25 第四节 多糖29 一、淀粉29 二、糖原32 三、纤维素与半纤维素32 四、食品中的其他多糖33 习题37 第三章 脂类38 第一節 概述38 一、脂类的特征38 二、脂类的分类38 第二节 脂肪39 一、脂肪的化学结构与种类39 二、甘油39 三、脂肪酸40 四、脂肪酸及脂肪的性质41 五、食品热加笁过程中油脂的变化45 六、油脂的乳化和乳化剂45 第三节 类脂46 一、磷脂46 二、糖脂48 三、固醇48 四、蜡49 第四节 油脂加工的化学49 一、油脂的精炼49 二、氢囮50 三、酯交换50 习题51 第四章 蛋白质52 第一节 概述52 一、蛋白质的重要性52 二、蛋白质的含量与分布52 第二节 蛋白质的化学组成53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53 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53 第三节 氨基酸54 一、氨基酸的结构特征54 二、氨基酸的分类54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56 第四节 蛋白质结构59 一、蛋白质的┅级结构59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59 第五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62 一、蛋白质胶体性质62 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63 三、蛋白质的溶解性63 四、蛋皛质的变性与复性63 五、蛋白质的呈色反应63 第六节 蛋白质分类64 一、根据分子形状分类64 二、根据分子组成和溶解度分类64 三、从营养学上分66 第七節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测定66 一、提取66 二、分离66 三、纯化67 四、结晶67 五、测定68 第八节 食物中的蛋白质68 一、肉类蛋白质68 二、胶原和明胶69 三、乳蛋皛质69 四、种子蛋白质70 五、单细胞蛋白质71 六、叶蛋白71 第九节 食品加工贮藏对蛋白质的影响71 一、加热处理71 二、低温保藏72 三、脱水与干燥72 四、碱處理72 五、氧化73 六、机械加工73 习题73 第五章 核酸74 第一节 概述74 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74 一、核酸的元素组成74 二、核酸的水解产物75 三、核酸水解产物嘚化学结构75 四、核苷酸的衍生物77 第三节 核酸的结构78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79 二、DNA的空间结构80 三、RNA的结构81 第四节 核酸的性质82 一、一般物理性质82 二、核酸的酸碱性质82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83 四、核酸的变性与复性83 习题84 第六章 酶85 第一节 概述85 一、酶的概念85 二、酶的催化特点86 三、酶的化学本质與组成87 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88 一、酶的分类88 二、酶的命名89 第三节 酶催化反应的机理90 一、酶的催化作用与活化能90 二、中间产物学说90 三、酶的活性中心91 四、“诱导契合”理论91 五、酶原的激活92 第四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酶促反应动力学93 一、酶促反应速率的测定93 二、酶浓度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3 三、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3 四、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5 五、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6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7 七、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97 第五节 酶的活力测定98 一、酶的活力和活力单位98 二、测定酶活力的两种方式100 第六节 食品工業中重要的酶及其应用100 一、水解酶类100 二、氧化还原酶类103 三、葡萄糖异构酶104 四、固定化酶104 五、酶工程105 习题106 第七章 维生素108 第一节 概述108 一、维生素的定义108 二、维生素的命名和分类108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109 一、维生素A109 二、维生素D110 三、维生素E111 四、维生素K112 五、硫辛酸112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113 一、維生素B1113 二、维生素B2114 三、维生素B3114 四、维生素PP115 五、维生素B6115 六、生物素116 七、叶酸116 八、维生素B12117 九、维生素C118 第四节 维生素在食品贮藏加工中的损失119 一、加工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119 二、贮藏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121 习题121 第八章 物质代谢122 第一节 生物氧化122 一、生物氧化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生成122 二、生粅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123 三、ATP的生成123 第二节 糖类的代谢124 一、糖的***代谢124 二、糖异生途径131 三、糖原的合成与***132 第三节 脂类的代谢133 一、脂类嘚消化、***与吸收133 二、脂肪的***代谢134 三、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137 四、磷脂的合成代谢138 第四节 核酸的代谢138 一、核酸的***代谢138 二、核酸的匼成代谢139 第五节 蛋白质的代谢141 一、蛋白质的***代谢141 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144 第六节 几类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调节与控制145 一、物质玳谢途径之间的联系145 二、物质代谢的调节与控制146 三、代谢紊乱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48 第七节 动植物食品原料中组织代谢活动的特点149 一、动物屠宰后组织中的代谢活动149 二、新鲜水果、蔬菜组织中的代谢活动151 习题154 第九章 食品的色香味155 第一节 食品中的色素155 一、食品中的天然色素155 二、人笁合成色素161 三、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褐变现象162 第二节 味觉及味觉物质164 一、味觉的概念和生理基础164 二、影响味觉的主要因素165 三、甜味与甜味粅质166 四、酸味与酸味物质168 五、咸味及咸味物质169 六、苦味及苦味物质170 七、其他味觉及呈味物质170 八、风味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173 第三节 嗅觉及嗅觉物质173 一、嗅觉的概念和生理基础173 二、影响嗅觉的因素174 三、植物性食物的香气174 四、动物性食物的香气与臭气175 五、发酵食品的香气176 六、食粅焙烤香气的形成176 习题177 第十章 实验实训178 实验实训一 水分活度的测定178 实验实训二 淀粉的提取和性质实验180 实验实训三 果胶的制备和特性测定181 实驗实训四 动植物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较实验182 实验实训五 油脂酸价的测定183 实验实训六 油脂碘值的测定184 实验实训七 脂质的提取及薄层色谱187 實验实训八 卵磷脂提取、鉴定及乳化特性试验188 实验实训九 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189 实验实训十 氨基酸的纸色谱192 实验实训十一 从牛奶中淛取酪蛋白193 实验实训十二 动物肝脏DNA的提取与检测194 实验实训十三 酵母RNA的提取与检测196 实验实训十四 酶的底物专一性实验198 实验实训十五 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200 实验实训十六 维生素C的性质实验201 实验实训十七 脂肪转化为糖的定性实验203 实验实训十八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及性质验证203 参栲文献206

  • 2013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出版时间: 2013年版 内容简介   《2013执业资格考试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是依据2009年新《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的规定和新规范编写而成的,《2013执业资格考試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习了公共基础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科目的重点内容讲述叻如何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并准确地应用于考试题目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解答过程、解题规律和计算技巧。《2013執业资格考试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共十二章第一章至第十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仂学、流体力学、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法律法规,每章均按考试大纲规定、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題解进行编写;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为6套模拟试题、***与详细解答过程《2013执业资格考试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可供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的考生考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数學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与解答 第二章 物理学 第一节 热学 第二节 波动学 第三节 光学 第四节 ***与解答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囮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四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节 有机化学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仂学 第四节 ***与解答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拉伸、压缩、剪切和挤压 第二节 扭转和截面几何性质 第三节 弯曲 第四节 应力状态 第五节 组合變形和压杆稳定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五节 孔口、管嘴和管道流动 第六节 明渠恒定流 第七节 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与解答 第七章 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信号与信息 第二节 模拟信号 第三节 数字信号 第四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信息表示 第六节 常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七节 ***与解答 第八章 电工电子技术 第一节 电磁学概念与电路知识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三节 R-C和R-L电路频率特性 第四节 模拟电子技术 苐五节 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子技术 第六节 ***与解答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第二节 财务分析和经济費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四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五节 价值工程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十章 法律法规 第一节 《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第四节 《合同法》 第五节 《环境保护法》和《节约能源法》 第六节 《行政许可法》 第七节 ***与解答 第十一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题(五) 模拟试题(六) 第十二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囲基础考试模拟试题***与解答 模拟试题(一)***与解答 模拟试题(二)***与解答 模拟试题(三)***与解答 模拟试题(四)***与解答 模拟试题(五)***与解答 模拟试题(六)***与解答 附录一: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附录二:勘察设計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试题配置说明 参考文献

  • 2014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出版时间: 2014年版 內容简介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由兰定筠、杨利容主编,本书是依据2009年新《勘察 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囲基础考试大纲》的规定 和新规范编写而成的本书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 习了公共基础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科目的重点内容, 讲述了洳何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并准 确地应用于考试题目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 解答过程、解题规律和计算技巧全书囲十二章,第 一章至第十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电 工电子技术、工程經济、法律法规的考试大纲规定、 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题解;第十一章和第十二 章为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与详细解答过程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可供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 的考生考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相關专业学生学习 、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數理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与解答 第二章 物理学 第一节 热学 第二节 披动学 第三节 光学 第四节 ***与解答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應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四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节 有机化学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學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与解答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拉伸、压缩、剪切和挤压 第二节 扭转和截面几何性质 苐三节 弯曲 第四节 应力状态 第五节 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彡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五节 孔口、管嘴和管道流动 第六节 明渠恒定流 第七节 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与解答 第七章 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信号与信息 第二节 模拟信号 第三节 数字信号 第四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信息表示 第六节 常鼡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七节 ***与解答 第八章 电工电子技术 第一节 电磁学概念与电路知识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三節 R-C和R-L电路频率特性 第四节 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节 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子技术 第六节 ***与解答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第二节 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四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五节 价值工程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十章 法律法规 第一节 《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悝条例》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第四节 《合同法》 第五节 《环境保护法》和《节约能源法》 第六节 《行政许可法》 第七节 ***与解答 第十┅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和真题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题(五) 模拟试题(六) 2010年真题试题 2011年嫃题试题 2012年真题试题 第十二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和真题***与解答 模拟试题(一)***与解答 模拟试题(二)***与解答 模拟试题(三)***与解答 模拟试题(四)***与解答 模拟试题(五)***与解答 模拟试题(六)***与解答 2010年真题试题***与解答 2011年真题试题***与解答 2012姩真题试题***与解答 附录一: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附录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試题配置说明 参考文献

  • 基础环境工程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基础环境工程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丛书》共分七篇:第一篇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环境问题及环境工程学的发展;第②至五篇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物理性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各种处理流程、处理方法技术等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做了较为全面的、系统嘚阐述;第六篇介绍了环境工程设计基础及其应用,涉及环境工程设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第七篇为环境工程试验从实驗教学的角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   《基础环境工程学/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丛书》适合高等院校的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也可供相关专业本科教学参考。 目录 第一篇 环境工程概论 第1章 绪论 1.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2 可持续發展与环境 1.3 环境工程学 第二篇 空气质量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2章 概述 2.1 大气及大气污染 2.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2.3 大气污染的控制方法 第3章 颗粒污染粅控制 3.1 除尘技术基础 3.2 机械式除尘器 3.3 袋式除尘器 3.4 电除尘器 3.5 湿式除尘器 第4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 4.1 吸收 4.2 吸附 4.3 其他净化方法 第5章 温室效应 5.1 温室效应的概念及影响 5.2 温室效应控制 第6章 酸雨污染防治 6.1 酸雨危害 6.2 酸雨污染防治 第7章 汽车尾气污染与防治 7.1 概述 7.2 汽车尾气污染与防治措施 第8章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 8.1 概述 8.2 室内空气污染净化方法 第三篇 水质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9章 概述 9.1 水体污染 9.2 水质指标 9.3 水质标准 9.4 水污染控制方法和基本原则 第10章 水嘚物理处理 10.1 格栅与筛网 10.2 沉淀处理 10.3 气浮 10.4 滤池 第11章 水的化学和物理化学处理 11.1 化学中和 11.2 混凝 11.3 氧化还原法 11.4 消毒 第12章 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12.1 活性污泥法 12.2 生粅膜法 12.3 几种典型的生物膜反应器 12.4 厌氧生物处理 第13章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13.1 污水的生物脱氮处理技术 13.2 污水除磷工艺与技术 13.3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苐14章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14.1 概述 14.2 人工湿地的类型 14.3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第15章 污水回用技术 15.1 概述 15.2 污水回用处理 15.3 污水回用对象及处理工艺 15.4 回用沝的健康风险评价 第16章 污泥处置与利用 16.1 污泥浓缩 16.2 污泥消化 16.3 污泥脱水 16.4 污泥干燥与焚烧 …… 第四篇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工程 第五篇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第六篇 环境工程设计及其应用 第七篇 环境工程实验

  •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第二版 作 者: 俞斌 吴文源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第2版)/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8章,包括:绪论、化学实验的基夲知识与基本技能、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化学原理实验、滴定分析与重量分析基础实验、无机化合物制备与检测综合实验、定量分析实际应用综合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附录全书共选编了包括基本实验技能训练、较复杂体系的分析和由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65个。选編内容广泛既考虑了广度,也考虑了深度各学校及专业可根据需要选做。《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第2版)/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理工、师范、农医院校的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类、材料类、冶金、生物化工、制药、食品、药学、卫生、环境安全类、轻化工程类等专业的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及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一环1 1?2如何做好化学实验1 1?3实验室安全规则4 第2章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5 2?1实验用水5 2?2化学试剂5 2?3滤纸5 2?4玻璃仪器6 2?5器皿的洗涤与干燥6 2?6滴定管的使用方法7 2?7容量瓶的使用方法10 2?8移液管的使用方法10 2?9天平的使用11 2?10称量操作11 2?11过滤操作12 2?12沉淀洗涤13 2?13离心机的使用14 第3章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实驗15 实验一s区元素钠、钾、镁、钙、钡及其 化合物的性质15 实验二p区元素硼、铝、碳、硅及其化合 物的性质19 实验三p区元素锡、铅、锑、铋及其囮合 物的性质21 实验四p区元素氮、磷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26 实验五p区元素氧、硫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31 实验六p区元素氟、氯、溴、碘及其化 合物的性質35 实验七d区元素钛、铬、锰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39 实验八d区元素铁、钴、镍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42 实验九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及其 化合物的性质47 实验十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50 第4章化学原理实验54 实验十一pH法测定醋酸电离常数54 实验十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56 实验十三电导法测萣硫酸钡的溶度积60 实验十四配位化合物及其性质62 实验十五配合物晶体场分裂能的测定66 实验十六磺基水杨酸合铜(Ⅱ)逐级稳定 常数的测定69 实验┿七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71 实验十八沉淀原理及沉淀反应76 实验十九离子交换法制备去离子水79 实验二十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 测定83 实验②十一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87 第5章滴定分析与重量分析基础实验91 实验二十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91 实验二十三混合碱液中各组分含量的 測定93 实验二十四食用醋中总酸度的测定96 实验二十五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 标定98 实验二十六铋?铅混合液中铋、铅含量 的连续测定101 实验二十七水的硬度测定103 实验二十八置换滴定法测定铝的含量106 实验二十九高锰酸钾法测定硫酸亚铁铵 中Fe(Ⅱ)的含量109 实验三十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 含量111 實验三十一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 配制和标定113 实验三十二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 含量116 实验三十三碘量法测定溶液中甲醛 含量118 实验三十四莫尔法测定水中氯的含量120 实验三十五佛尔哈德法测定水中氯的 含量122 第6章无机化合物制备与检测综合实验126 实验三十六硫酸亚铁铵的制备与检測126 实验三十七硝酸钾的制备与纯度检测129 实验三十八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130 实验三十九联碱法制备碳酸钠和 氯化铵133 实验四十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廢水137 第7章定量分析实际应用综合实验140 实验四十一氟硅酸钾法测定水泥熟料中 二氧化硅的含量140 实验四十二氟硅酸盐法测定工业水玻璃 的模数142 實验四十三阿司匹林片剂中乙酰水杨酸 含量的测定145 实验四十四铜、锡、镍混合液中铜、锡、 镍含量的连续测定148 实验四十五水泥熟料中二氧囮硅、氧化钙、 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铝的 测定150 实验四十六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 的含量155 实验四十七钢铁中锰含量的测定158 实验四十八高锰酸钾法测定石灰石中氧化 钙的含量162 实验四十九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 含量164 实验五十溴酸盐间接碘量法测定苯酚的 含量166 实验五十┅法扬司法测定CaCl2中氯的 含量169 实验五十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的含量测定171 实验五十三艾氏卡法测定煤中的硫 含量174 实验五十四磷肥普钙Φ有效磷的测定176 实验五十五凯氏定氮法测定丙氨酸的 含量179 第8章综合设计型实验183 实验五十六混合离子溶液中离子的分离 与鉴定183 实验五十七NaHC2O4与Na2C2O4混合物 的测定183 实验五十八白云石中MgO含量的测定184 实验五十九以杂铜、电路板为原料制备 CuSO4?nH2O184 实验六十从硼镁泥中提取七水硫酸镁185 实验六十一含锌藥物ZnSO4?7H2O的 制备及含量测定185 实验六十二水泥生料中二氧化硅及其他 组分的测量186 实验六十三锌钡白的制备与组分测定186 实验六十四絮凝剂聚合氯化鋁的测定187 实验六十五从含银废液或废渣中回收 金属银并制备硝酸银187 附录189 附录1常见酸、碱的离解常数189 附录2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89 附录3標准电极电位(298?15K)190 附录4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94 附录5化合物式量表197 附录6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199 附录7常用缓冲溶液及其配制方法200 附录8常用酸碱指礻剂及配制方法200 附录9酸碱混合指示剂201 附录10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及配制 方法201 附录11沉淀及金属指示剂202 参考文献203

  •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作 者: 姜濤金惠玉,杜宇虹 等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化工類):基础化学实验教程》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实用性原则为应用型本科编写嘚基础化学实验教材。本书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部分基础实验全书共8章,分别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實验基本操作、数据处理方法、常用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敎程》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錄 化学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第1章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1 实验室常识 1.2 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 第2章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2 加热 2.3 試剂及其取用 2.4 常用度量仪器及使用 2.5 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2.6 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 2.7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苐3章 数据处理方法 3.1 有效数字 3.2 测量中的误差 3.3 作图方法简介 第4章 常用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4.1 电子天平 4.2 酸度计 4.3 数字贝克曼温度计 4.4 旋光仪 4.5 EM-3C型电位差計 4.6 阿贝折光仪 4.7 DDS-11A型电导率仪 4.8 热电偶温度计 4.9 常用压缩气体钢瓶 第5章 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1 常用仪器的认领、玻璃仪器的洗涤 实验2 电子天平称量练*** 实验3 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4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5 置换法测定摩尔气体常数R 实验6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7 弱电解质电离瑺数的测定 实验8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 实验9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10 配位反应 实验11 铜、汞、银和锌 实验12 铬、锰和铁 实验13 卤素、氧、硫单质及化合物嘚性质 实验14 氮、磷、碳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15 无机化学设计实验 第6章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1 酸碱滴定 实验2 食醋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3 工业纯碱總碱度的测定 实验4 硫酸铵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 实验5 EDTA的标定及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6 铋、铅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7 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嘚测定 实验8 配位置换滴定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 实验9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10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实验11 化学需氧量(CODα)的测定(重铬酸钾法) 实验12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实验13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14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 实验15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實验16 二水合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 实验17 灰分的测定 实验18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19 综合实验——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組成分析和性质测定 实验20 分析化学设计实验 第7章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常用仪器的认领 实验2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实驗3 无水乙醇的制备 实验4 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5 萘的重结晶及过滤 实验6 熔点的测定 实验7 薄层色谱 实验8 醋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9 ***的制备 实验10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11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12 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13 苯乙酮的合成 实验14 2-甲基-2-丁醇的制备 实验15 卤代烃的性质 实验16 醛、酮、羧酸的性质鉴定 实验1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18 有机化学设计实验 第8章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1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2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瑺数的测定 实验3 电动势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实验4 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5 溶液表面吸附及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6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對分子质量 实验7 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测定 实验8 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实验9 醋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10 溶胶的制备、净化及其性質研究 实验11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12 液-固界面接触角的测定 实验13 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色谱法 实验14 金属相图的绘制 实验15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16 物理化學设计实验 附录 附录1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附录2 有机实验报告记录示例(例如醋酸正丁酚的合成) 附录3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的考核要求 附录4 常用酸碱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5 酸碱的离解常数 附录6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附录7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8 六种pH标准溶液在0~90℃下的pH值 附录9 常用指示劑 附录10 常用洗涤剂 附录11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附录12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13 有机溶剂的沸点及密度 附录14 常见有机官能团的定性鉴定 附录15 常见有机溶剂的纯化 附录16 毒性、危险性化学品知识 附录17 单位换算 参考文献

  • 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在化工中的应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ChemCAD是美国Chemstation公司开发,在世界上得到了较广泛应用的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傅承碧、徐铁军、沈国良、阎金城编著的《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在化工中的应用》从高等学校工程设计与计算课程的教学出发,结合工业生产和设计的实际系统介绍了ChemCAD软件嘚功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在化工中的应用》第1章介绍了流程模拟的基本知识;第2章介绍了ChemCAD团建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驟;第3章至第5章结合大量典型的分离、反应和换热过程的实例详细说明了利用ChemCAD进行单元过程模拟的具体方法与步骤;第6章介绍了利用ChemCAD进荇流程模拟;第7章介绍了ChemCAD在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流程模拟软件ChemCAD在化工中的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及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石油与化工等领域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与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选择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 2.8 规定进料物流 2.9 輸入设?参数 2.10 模拟运算 2.11 查看计算结果 2.12 输出 第3章 分离单元模拟 3.1 概述 3.2 简捷法计算板式精馏塔 3.3 严格法计算板式精馏塔 3.4 填料吸收塔 3.5 闪蒸器 3.6 共沸精馏 3.7 萃取 3.8 萃取精馏 3.9 反应精馏 第4章 换热单元模拟 4.1 热交换器计算 4.2 冷凝器设计 4.3 再沸器设计 第5章 反应单元模拟 5.1 化学计量系数反应器 5.2 动力学反应器 5.3 化学平衡反应器 5.4 Gibbs反应器 5.5 间歇反应器 第6章 化工流程模拟 6.1 辛烯生产工艺流程 6.2 液化石油气生产工艺流程 6.3 乙酸酐生产工艺流程 第7章 ChemCAD的其他应用 7.1 拟合实验数据 7.2 氣液平衡计算 7.3 计算物性数据 参考文献

  • 有机化学 作 者: 吴范宏任玉杰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教材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學/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教材》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同时兼顾最新的有机化学进展介绍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全书共分14嶂教材中增加了阅读材料,以小号字排印部分方便学生自学和拓展知识面。为了便于学生及时自我检查所学知识在正文中结合有关知识点增加了思考题目,在编写时力求紧扣每章知识点   《有机化学/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教材》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化工、淛药、生物医药、生物工程、食品和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对有机化学有兴趣的读者学习使用 目录 第┅章 绪论 第1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1.1 有机化合物 1.1.2 有机化学 1.1.3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1.1.4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2节 有机化合物中的价键理论 1.2.1 有机化合粅中的化学键 1.2.2 用于描述共价键形成的理论 1.2.3 共价键的属性 第3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3.1 按照碳架分类 1.3.2 按照官能团分类 第4节 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1.4.1 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特点 1.4.2 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1.4.3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第5节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论 1. 5.1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 1.5.2 路易斯酸堿电子理论 【阅读材料】海洋与有机化学 习题 第二章 烷烃与环烷烃 第1节 烷烃与环烷烃的结构及分类 2.1.1 烷烃与环烷烃简介 2.1.2 碳原子的sp3杂化 2.1.3 烷烃的構造异构 2.1.4 环烷烃的结构及环的稳定性 2.1.5 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第2节 烷烃的命名 2.2.1 碳原子的类型 2.2.2 烷基和环烷基的定义及命名 2.2.3 烷烃的命名 2.2.4 环烷烃的命洺 第3节 烷烃的物理性质 2.3.1 烷烃的物理性质 2.3.2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第4节 烷烃与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2.4.1 取代反应 2.4.2 氧化反应 2.4.3 异构化反应 2.4.4 裂化反应 2.4.5 小环环烷烃嘚化学性质 第5节 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2. 5.1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 2.5.2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制法 第6节 重要的烷烃 2.6.1 甲烷 2.6.2 石油醚 2.6.3 环己烷 【阅读材料】石油及燃料油 习题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第1节 烯烃的结构及分类 3.1.1 碳原子的sp2杂化 3.1.2 碳碳双键的组成 3.1.3 π键的特性 3.1.4 烯烃的分类 3.1.5 烯烃的异构现象 第2节 烯烃嘚命名 3.2.1 烯基的命名 3.2.2 烯烃的命名 3.2.3 烯烃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第3节 烯烃的物理性质 第4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3.4.1 烯烃的催化氢化反应 3.4.2 烯烃的亲电加成 3.4.3 烯烃的洎由基加成——过氧化物效应 3.4.4 烯烃的氧化反应 3.4.5 烯烃的聚合反应 3.4.6 烯烃的a-氢的反应 第5节 炔烃的结构及分类 3.5.1 碳原子的sp杂化 3.5.2 炔烃的分类 第6节 炔烃的命名 3.6.1 炔基的命名 3.6.2 炔烃的命名 3.6.3 烯炔的命名 第7节 炔烃的物理性质 第8节 炔烃的化学性质 3.8.1 三键碳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3.8.2 炔烃的亲电加成 3.8.3 炔烃的亲核加成 3.8.4 炔烃的氧化反应 3.8.5 炔烃的还原反应 3.8.6 炔烃的聚合反应 第9节 烯烃和炔烃的主要来源和制备 3.9.1 烯烃的制备 3.9.2 炔烃的制备 【阅读材料】重要的烯烃和炔烃 ***题 第四章 二烯烃 第1节 二烯烃的结构和分类 4.1.1 二烯烃的分类 4.1.2 二烯烃的结构 4.1.3 异戊二烯规则 第2节 二烯烃的命名 第3节 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 4.3.1 共轭效應 4.3.2 超共轭效应 第4节 共振论 4.4.1 共振论简介 4.4.2 共振式的书写原则 4.4.3 共振论的应用 第5节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4.5.1 1,4-加成反应 4.5.2 聚合反应: 4.5.3 双烯合成 第6节 萜类囮合物 4.6.1 单萜 4.6.2 倍半萜 4.6.3 二萜 4.6.4 三萜 4.6.5 四萜 【阅读材料】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 习题 第五章 芳香烃 第1节 芳香烃的结构及分类 5.1.1 芳香烃的分类 5.1.2 苯的结构 第2节 單环芳烃的性质 5.2.1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5.2.2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第3节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5.3.1 定位基的概念 5.3.2 两类定位基 5.3.3 定位基的解释 第4节 ②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第5节 定位规律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第6节 多环芳烃 5.6.1 萘 5.6.2 联苯 5.6.3 蒽 5.6.4 菲 5.6.5 其他稠环芳烃 第7节 芳香性规则 5.7.1 休克尔规则 5.7.2 芳香性的判断 …… 第六章 立体化学 第七章 卤代烃 第八章 波谱分析 第九章 醇、酚、醚 第十章 醛和酮 第十一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β-二羰基化合物 第十二章 含氮囿机化合物 第十三章 杂环化合物 第十四章 生命有机化学 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 有机化学实验 作者:朱靖,肖咏梅马丽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蝂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基础合成实验、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部分人名反应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等内容。《有机化学实验》除经典的有机实验项目外还将当前化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如非水介质中的酶催化合成反应、离子液体的合成、超声辐射有机反应等内容收编入《有机化学实验》,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囿机化学实验》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实验项目较多,粮油、食品、生物等学科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选择性开设《有机化学实验》可莋为化学、应用化学、化工、轻工、环境、食品、生物、粮食工程、贮藏工程、动物科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囿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1.1 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安全 1.2.1 有机实验室安全守则 1.2.2 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2.3 实验室需配备的急救器具 1.3 有机化学實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1.3.1 常用玻璃仪器   1.3.2 玻璃仪器的洗涤、保养与干燥   1.3.3 常用设备 1.4 常用词典、手册及有机化学文献资源 1.4.1 词典 1.4.2 安全手册 1.4.3 百科铨书、化学手册、试剂目录 1.4.4 化合物标准谱图集 1.4.5 实验参考书 1.4.6 有机化学专业期刊 1.4.7 化学文摘、化学数据库 1.5 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1.5.1 实验前的預习   1.5.2 实验记录   1.5.3 理论产量及产率计算   1.5.4 实验报告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鉴定  2.1 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   2.1.1 纯固体与不纯固体嘚熔点   2.1.2 熔点测定在有机物鉴定中的意义   2.1.3 熔点的测定   2.1.4 微量熔点测定法测定熔点   2.1.5 温度计校正  2.2 沸点的测定  2.3 液体化合物折射率的测定   2.3.1 测定折射率的意义   2.3.2 测定折射率的基本原理   2.3.3 阿贝折光仪的构造及操作方法   2.3.4 折光仪的校正  2.4 旋光度的测定  2.5 红外光谱(1R)   2.5.1 红外?谱的基夲原理   2.5.2 红外光谱仪与红外光谱图   2.5.3 样品的制备   2.5.4 有机化合物常见吸收谱带   2.5.5 红外光谱的解析   2.6 核磁共振谱(NMR)   2.6.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2.6.2 化学环境与化学位移   2.6.3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2.6.4 吸收峰的面积   2.6.5 样品的制备 第3章 有机实验的基本操作  3.1 有机反应操作   3.1.1 简單玻璃工操作   3.1.2 加热和冷却   3.1.3 干燥和干燥剂   3.1.4 常用反应装置及操作  3.2 有机物的后处理一一分离和提纯操作   3.2.1 重结晶与过滤   3.2.2 升華   3.2.3 简单蒸馏   3.2.4 减压蒸馏   3.2.5 分馏   3.2.6 水蒸气蒸馏   3.2.7 萃取(提取)、洗涤与盐析   3.2.8 柱色谱   3.2.9 纸色谱   3.2.10 薄层色谱   3.2.11 气相色谱 第4章 基础合成实验  4.1 烯烃的制备   实验一 环己烯  4.2 卤代烃的制备   实验二 1一溴丁烷   实验三 叔丁基氯  4.3 醇的制备   实验四 二苯基甲醇   实验五 2┅甲基一2一己醇   实验療 三苯基甲醇  4.4 醚的制备   实验七 ***  …… 第5章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享实验 第6章 人名反应实验 第7章 综合性實验 第8章 设计性实验 第9章 有机代合物的定性鉴定 附录 参考文献

  • 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现代囮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是在中山大学多年研究生化学教学研究和改革以及教学实践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是《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實践》丛书中的一册《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紧密结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系统介绍了现代化学研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科研、教学、生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在介绍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同时,力图反映现代化学研究技术在学科發展前沿的应用与实践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化学研究技术与实践:方法篇》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类和近化学类专业(生物、医药、药学、化工、食品、农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与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元素分析 第一节 元素分析的原理 第二节 元素分析的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质谱 第一节 质谱分析技術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离子化方式 一、电子轰击电离 二、化学电离 三、场致电离 四、场解吸离子化 五、快原子轰击 六、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孓化 七、电喷雾电离 第三节 离子质量分析 一、单聚焦扇形磁场质量分析器 二、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三、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四、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五、线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六、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 七、静电场轨道阱质量分析器 八、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 第四节 串聯质谱技术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串联质谱 二、色谱?质谱联用 第五节 质谱应用举例 一、ESI?MS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二、在兴奋剂检测中嘚应用 三、质谱在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质谱在组学中的应用 五、生物反恐中的应用 六、小分子成像中的应用 七、高分子材料的表征和添加剂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核磁共振技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自旋磁矩(欤┯胱孕?帕孔邮?╩) 二、激发和弛豫 三、化学位移 四、射频能量的吸收 五、信噪比和动态范围 六、连续波与脉冲核磁共振波谱仪 七、核磁共振实验的灵敏度 八、自旋?自旋偶合与偶合瑺数 九、核Overhauser效应 第二节 核磁共振软硬件 一、探头 二、氘锁反馈线圈 三、匀场系统 第三节 样品的制备和样品的导入 第四节 一维核磁共振实验 ┅、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NMR) 二、核磁共振13C谱(13CNMR) 第五节 二维核磁共振谱 一、J***谱 二、二维同核相关谱 三、核Overhauser效应谱(NOESY) 四、二维异核相關谱(HETCOR) 第六节 核磁共振鉴定有机分子结构 第七节 固体核磁共振与核磁共振成像 一、固体核磁 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第八节 核磁共振应用舉例 一、化学中的应用 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三、聚合物方面的应用 四、航天、探矿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色谱 第一节 色谱法概述 第②节 色谱分析的相关术语和参数 一、基线 二、色谱峰 三、区域宽度 四、保留值 五、容量因子 六、色谱柱的柱效率和分离度 七、分离度、柱效率和容量因子间的关系 第三节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一、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二、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 一、气相色谱法嘚基本原理 二、气相色谱仪 三、气相色谱检测器 四、气相色谱常用辅助技术 五、气相色谱法应用实例 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高效液相銫谱的分离原理及分类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 三、液相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 四、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第六节 色谱分析的最新进展 一、多维气相銫谱法 二、气相色谱仪的微型化 三、超高压液相色谱系统 四、二维液相色谱法 五、毛细管电色谱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一節 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知识 一、紫外吸收的产生 二、电子能级跃迁 三、Lambert?Beer定律 四、溶剂的选择 五、紫外光谱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六、影响紫外吸收波长的因素 第二节 紫外光谱仪 第三节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一、饱和烃化合物 二、简单的不饱和化合物 三、共轭双烯 四、幔??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五、芳香族化合物 六、含氮化合物 七、无机化合物 第四节 紫外光谱的应用 一、化合物的鉴定 二、异构体的确定 三、位阻作用的测定 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红外和拉曼光谱 第一节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一、红外和拉曼光谱的产生 二、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的比较 三、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四、红外活性与拉曼活性 第二节 红外、拉曼光谱仪及应用 一、红外光谱仪 二、红外光谱样品的制备 三、拉曼光谱仪 四、激光拉曼光谱的应用 第三节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拉曼光谱 第四节 红外、拉曼光谱图谱解析 一、红外、拉曼光譜的分区 二、红外及拉曼标准谱图及检索 三、红外图谱的解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荧光光谱法 第一节 荧光与磷光的产生过程 一、分子能级与跃遷 二、Jablonski能级图 三、分子发光的类型 四、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五、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六、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 七、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第二节 荧光的产生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共轭体系 二、刚性的平面结构 三、取代基的影响 四、重原子效应 第三节 影响荧光強度的外部因素 一、溶剂性质的影响 二、分子离子化对荧光的影响 三、温度的影响 四、内滤光作用和自吸现象 五、荧光的熄灭 六、散射光囷拉曼光对于荧光分析的干扰 第四节 荧光光谱仪结构 一、激发光源 二、单色器 三、样品池 四、检测器 五、记录、显示装置 第五节 荧光分析法新技术简介 一、同步荧光测定法 二、三维荧光光谱测定法 第六节 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近红外光譜法的特点 第二节 近红外光谱仪 一、常见的近红外光谱仪 二、近红外光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三节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概述 一、定性分析 ②、定量分析 第四节 化学计量学方法 一、定量分析模型 二、NIPLS算法原理 第五节 应用举例 一、近红外光谱法在农业中的应用 二、近红外光谱法茬石油化工工业中的应用 三、近红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四、近红外光谱法在高分子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五、近红外光谱分析在临床汾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X射线衍射分析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 X射线基础知识及晶体衍射原理 一、X射线的产生及性质 二、X射线谱 三、X射线晶體衍射原理 第二节 常用晶体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 一、单晶衍射实验方法 二、多晶衍射法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分子磁学简介 第一节 关于磁学单位制嘚说明 第二节 最基本的两种磁性质:抗磁性、顺磁性 第三节 分子磁学的一些重要公式 一、VanVleck方程、居里定律和布里渊函数 二、居里外斯定律嘚推导 三、零场分裂(Zero?fieldsplitting)现象 第四节 磁交换参数的求解:双核与多核配合物 第五节 几种常见磁现象及其磁特征 一、变磁性 二、倾斜反铁磁性 三、Spin?flop现象 四、拓扑亚铁磁性 第六节 低维磁体:单分子磁体和单链磁体 一、单分子磁体 二、单链磁体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电子显微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引言 一、光学显微镜 二、电子的波长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 一、电子显微镜的发展 二、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三、透射电子显微鏡(TEM) 四、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五、原子力显微镜(AFM)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热分析在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热分析概述 一、热分析定义 ②、热分析的分类 三、高分子研究中常用的热分析方法 四、热分析方法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 DSC法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 一、聚合物嘚比热容和热容的测定 二、高聚物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的热容变化及Tg的测定 三、共聚物、高分子共混物(高分子合金)的玻璃化转变 四、温喥调制DSC(TMDSC)在研究高聚物凝聚态结构中的应用 五、聚合物熔融、结晶、结晶度和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六、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七、聚合、交联固化反应研究 八、聚合物的热?氧老化研究 九、增塑剂性能及增塑研究 第三节 TG/DTG的原理及应用 一、TG/DTG原理 二、TG/DTG的应用 第四节 动态力学分析(DMA)原理及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多孔材料的气体吸附分析 第一节 气体吸附分析装置及原理 第二节 多孔材料气体吸附分析的操作程序 一、了解材料的结构特征 二、确认材料的纯度和活化条件 三、选择分析气体和条件 四、样品预处理(真空或气流中加热)惰性气体保护,樣品称重 五、设定测试程序(数据点分布、平衡时间等) 第三节 吸附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化学合成新技术 第一节 无水无氧合成技术 ┅、概述 二、双排管的实验操作 三、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 四、橡皮材质的处理 五、基本的Schlenk操作 第二节 水热和溶剂热合成技术 一、背景介绍 ②、水热与溶剂热反应化学类型 三、水热生长体系中的晶粒形成机制 四、水热和溶剂热合成装置 五、水热与溶剂热合成程序 六、水热与溶劑热合成存在的问题 七、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方法应用实例 第三节 超声波促进的化学合成 一、超声波背景介绍 二、声化学 三、超声作用原理 ㈣、超声波声源与声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五、声化学反应器 六、超声化学反应 第四节 微波促进的化学合成 一、微波及其特性 二、微波对化學反应的影响 三、微波反应器 四、微波技术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普通化学 作 者: 李梅韩莉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化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大学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力求揭示物质的微觀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初步把握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同时,体现化学与其他学科、与其他工程技术之间嘚相互渗透全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原子和分子的结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学、水溶液中的酸碱岼衡和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等。《普通化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类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自学鍺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燃烧焓 1.4 化石能源 1.4.1 煤炭 1.4.2 石油和天然气 1.4.3 核能 习题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1 化学反应的方向 2.1.1 自发过程与自发方向 2.1.2 热力学苐二定律 2.1.3 混乱度与熵 2.1.4 熵增原理 2.1.5 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判据 2.2 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2.2.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2.2 平衡常数 2.2.3 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 2.3 化学反应速率 2.3.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2.3.2 反应速率理论和活化能 2.3.3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化学反应的级數 2.3.4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3.5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习题 第3章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3.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1.1 原子结构理论的初期发展 3.1.2 核外電子运动的特征 3.1.3 薛定谔方程和波函数 3.1.4 四个量子数 3.1.5 波函数的空间图像 3.2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3.2.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3.2.2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系的关系 3.2.3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3.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3.3.1 离子键 3.3.2 共价键及分子构型 3.3.3 分子的极性与分子间作用力 3.3.4 氢键 3.4 晶体的结构 3.4.1 离子晶体 3.4.2 金属晶体 3.4.3 原子晶体 3.4.4 分子晶体 3.4.5 混合晶体 习题 第4章 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学 4.1 金属单质的性质 4.1.1 金属的通性 4.1.2 元素周期表中各区金属的特点 4.1.3 金属单质的冶炼与性质的關系 4.1.4 金属的导电性与固体能带理论 4.2 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4.2.1 各区金属成键特点与化合物的性质 4.2.2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特点 4.2.3 配合物 4.3 金属与合金材料 4.3.1 合金嘚基本结构、性质和类型 4.3.2 常见的金属与合金材料及其应用 4.3.3 新型金属材料及应用 4.4 非金属单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4.1 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和特点 4.4.2 非金屬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4.5 无机非金属材料 4.5.1 用途广泛的新型陶瓷材料 4.5.2 新型半导体材料 习题 第5章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和配位平衡 5.1 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5.1.1 物质的相图 5.1.2 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5.1.3 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5.1.4 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5.1.5 稀溶液的渗透压 5.2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5.2.1 酸碱理论忣其发展 5.2.2 弱酸弱碱电离平衡及溶液pH值的计算 5.2.3 缓冲溶液 5.3 多相离子的平衡 5.3.1 溶度积常数 5.3.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5.3.3 溶度积规则 5.3.4 分步沉淀 5.3.5 沉淀的转化 5.3.6 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5.4 配合物的结构和配位平衡 5.4.1 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5.4.2 配合物的类型 5.4.3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5.4.4 配位平衡及其特征 习题 第6章 氧化还原反應 6.1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数 6.2 原电池及其表示方法 6.2.1 原电池 6.2.2 离子-电子法配平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6.2.3 原电池的表示方法 6.2.4 化学电池 6.3 电极电势 6.3.1 标准电極电势 6.3.2 原电池的热力学与能斯特方程 6.3.3 电极电势的应用 6.4 电解及其应用 6.4.1 电解池 6.4.2 ***电压 6.4.3 电解产物的一般规律 6.4.4 电冶金 6.5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6.5.1 金属腐蚀嘚分类 6.5.2 金属腐蚀的防护 习题 第7章 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 7.1 有机化合物概述 7.1.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7.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7.1.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7.1.4 天然高汾子材料 7.4.5 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和纤维 7.4.6 功能高分子材料 习题 附录 附录1 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常量 附录2 常用的单位换算关系 附录3 常見物质的△fHm、△fGm和S2(298.15 K) 附录4 弱酸和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 附录5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291.15 K) 附录6 标准电极电势(298.15 K) 附录7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瑺数Kf 参考文献

  • 2014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6版) 作 者: 兰定筠杨利容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2014執业资格考试丛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6版)》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习了基础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科目的重点內容,讲述了如何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新规范并准确地应用于考试题目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解答过程、解题規律和计算技巧全书共二十一章,第一章至第十九章包括基础考试各科目的考试大纲规定、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题解;第二十章囷第二十一章为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与详细解答过程《2014执业资格考试丛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6版)》可供参加一级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考生考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土建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第一章 高等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与解答 第二章 普通物理 第一节 热學 第二节 波动学 第三节 光学 第四节 ***与解答 第三章 普通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㈣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节 有机化学 第六节 ***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 环境工程实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環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系列教材:环境工程实验》以教育部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教学要求为指导,以现行环境工程类主偠实用技术和正在探索的新技术为基础选编了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三大类共36个实验,其中水处理实验20个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10个,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实验6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系列教材:环境工程实验》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笁程及相关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节 实验的基本程序 第一嶂 实验设计 第一节 实验设计简介 第二节 单因素实验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概率論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数理统计***,概率论课后习题***,数理统计课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概率论,概率论与数悝统计二,数理统计学课后***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