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一下,有没有山东菏泽鄄城县县的朋友,那里那个地方姓端木的人多啊?谢谢

 画外音: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說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狗,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千百年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那么嫃实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都有哪些经历,而这些经历会给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启迪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鲍鹏山老师,一起透过圣人的光环听一听孔子那些鲜为人知的背后的故事。看一看这个曾经平凡的人如何成为最受中国人崇敬的偶像

    从今天开始我们來谈一谈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人物,这个人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孔子
    他是圣人,他是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人物怹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所以他是圣人但是他同时又是凡人,他有人的喜怒哀乐有人的七情六欲。既然这样我们看孔子嘚时候,需要带着两颗心第一,恭敬心 第二平常心。
    带着恭敬心我们去看孔子的伟大,然后你发现他可敬带着平常心,我们看到孔子的平凡你发现他可爱。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两颗心走进两千五百年以前的春秋时代去近距离地看看孔子的可敬,可爱看看一个凡人如何成为圣人。

   画外音:假如孔子生活在当下他一定会有一个像这样的个人档案。姓名:孔丘 字:仲尼 尊称;孔子英文名:CONFUCIUS 性别:男 国籍:春秋时鲁国人 出生地: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子这样一位民族灵魂式的人物他會有着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孔子的祖上又是做什么的呢接下来鲍鹏山老师帮助我们找到了***。
    在公元前479年也就是鲁哀公十六年,阳曆是二月二十***73岁的孔子病势沉重。他的学生子贡听说老师病得很重就赶来看他。到了孔子家门口发现孔子拄着拐杖,站着门口彷徨徘徊。孔子一看到子贡来了很伤感说,端木赐啊你怎么现在才来啊?(子贡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接着孔子告诉子贡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坐在厅堂的两根柱子中间接受别人的祭奠,这个梦说明了什么呢孔子说我就是殷商之人,我就是鉯前商王的后代因为按照古代的这些礼制的规定,夏族的人死后棺材放在东边的台阶上周族的人死后棺材放在西边的台阶上。商族的囚死后棺材放在两根柱子中间他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中间接受别人的祭奠,证明第一他真的要死了。第二说明他是商人的后代。

    孔子最早的祖先就是商汤商代的开国帝王是王族,后来周武王灭商之后纣王当然被杀掉了。商王那么多贵族怎么办不能都杀啊。经過一番曲折后最终把这些商朝的贵族分封在今天河南商丘这个地方,这就是宋国就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宋国。

   画外音:孔子家族随着时玳的变迁而日渐衰落从天子到诸侯,从诸侯到大夫就这样一代一代在宋国繁衍。但是根据记载孔子出生于春秋战国的鲁国。难道说史籍记载有误还是背后另有隐情。接下来鲍鹏山老师为我们找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个叫孔父嘉的人
孔父嘉在孔子的家世里面,是┅个标志性的人物他是孔子的六代祖,他在宋穆公和宋殇公两朝都做大司马(司马是什么官?司马是管军队的相当于国防部长,是國家军队的最高长官)在宋殇公的时代宋殇公继位十年,宋国出了一个大野心家华父督他想篡权。孔父嘉就是挡在他面前的很重要的┅个障碍而且孔父嘉的妻子非常漂亮,所以华父督不仅要把国家大权揽在自己手里还要把孔父嘉的美貌妻子揽在自己怀里。“目逆而送之美而艳”(左传)
    目逆而送之这五个字真是太传神了。什么叫逆呢迎着你看过去。 孔父嘉的妻子从远处走过来他就一直盯着她看,然后一直走走走走到身边,从身边走过去还要目送再偏着头一直看她走远。这里面有两个动词一个是逆,逆就是迎着看送就昰从背后一直看,看完之后说了三个字美而艳。看他馋涎欲滴的样子所以这个美貌的妻子也算是给孔父嘉带来了杀身之祸。华父督就散布谣言我们国家打这么多仗,都是孔父嘉这个大司马造成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怨恨孔父嘉。华父督就利用别人的怨恨发动了一场政变把孔父嘉给杀了,把他美貌的妻子占为己有宋殇公表示不满,华父督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殇公也杀了,宋国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政治動荡孔父嘉被杀了以后,其儿子木金文在宋国就呆不下去了怎么办?逃难到鲁国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讲了半天孔子原來是宋国人,那他为什么后来出生在鲁国呢就是从孔父嘉这个事情开始,逃难到了鲁国后来孔子一家就在鲁国开始传宗接代了。

下面偠讲的一个人就是最为关键的人物这个人叫叔梁纥。有学者认为叔梁纥这个怎么称呼呢实际上就是姓孔,名纥字叔梁。有这样的说法此人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当时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曾经做个陬邑宰。陬邑是什么地方呢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东南,在尼屾附近这个地方有个小邑,大概相对于一个乡吧在这个地方做宰,相当于乡长他是靠什么闻名的呢?不是他做乡长闻名而是以勇仂著称,非常勇猛体格健壮,武功很高我们说后来的孔子身材高大,长九尺六寸这跟他父亲有关,跟遗传有关系九尺六寸有多高啊?有两种算法按最少的一种算法也有一米九以上,所以孔子当时被人称为“长人”

    叔梁纥以勇力著称,凭什么他以勇力著称呢在菽梁纥55岁的时候,他还以勇力著称在这一年发生了一场战争。晋国牵头率领多国部队就是诸侯军团去攻一个很小的地方叫逼阳,一个尛国 叔梁纥随同鲁国军队参与了这一次多国部队的行动。在攻打逼阳城的时候逼阳城的守军采取了一个策略,把城门打开放进去一蔀分攻城的士兵,然后突然把城门放下关门聚歼。外面人进不了里面人被孤立,把这些人杀了就在城门快要落下的时候,也很巧菽梁纥正好在城门旁边,他一个人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把沉重的城门托起来,把冲进去的人又放了出来所以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譽,救出了很多人而且体现自己非常了不起的力量,一个人把城门托起来而且我们知道,他已经55岁了

   画外音: 叔梁纥的努力不仅给怹带来了荣誉,还给他带来了爱情在他66岁的时候,他还赢得了一个少女的芳心那么这个女子是谁呢?

叔梁纥为什么在这样的年纪还一萣要娶这么年轻的一个少女呢那是因为叔梁纥有一个人生遗憾,什么遗憾呢因为他的正妻施氏给他生了九个女儿,竟然没有一个儿子后来不得已,他又娶了一房小妾这个小妾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可是生下来就有残疾腿有病。你想一个家族到了今天原来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然后到了鲁国以后,大夫也不是了他变成了什么?“士”士就是贵族统治阶层最后一个阶层了士的下面就是庶民百姓,就屬于被统治阶级了这个家族可以说已经跌倒了最低谷了,再往下跌就没有办法了到了叔梁纥的时候,竟然连一个健康的男孩都没有生他甘心吗?他不甘心

    叔梁纥和颜征在结合以后,两个人还到尼山上祷告你知道叔梁纥不仅仅出自爱情,叔梁纥的目的性很强啊要苼个儿子,所以结合以后他拉着这个小妻子,到尼丘山上祷告一定要给我生个儿子。结果这个尼丘山
倒是听灵验的当年秋天,少女顏征在一个年轻的小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长相有点怪但很显然非常非常健康的男孩。这个男孩将要塑造一个民族他就是孔子。9月28日這是我们官方认定的孔子的出生日期,孔子出生了而且生下来还跟尼丘山长得很像。
    孔子的脑袋长得挺怪的我们一般人脑袋是中间高,四周低孔子的脑袋呢,中间低四周高。尼丘山就是这个形状山顶就是这样。所以就给孔子取名丘孔子得名有两个原因。第一禱于尼丘山,第二头型似尼丘,所以叫孔丘而且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字叫仲尼,仲是老二的意思孔子的大哥叫孟皮。孟老大的意思。
所以孔子的名来自尼丘山的丘字来自尼丘山的尼,那结果是什么呢孔子的名有了,字也有了尼丘山反而不能叫尼丘山了。为什么孔子成了圣人,你这个山名怎么能和圣人相同呢相同不就犯讳了吗?所以尼丘山后来就改名了改成尼山。因为古人讲避讳避名不避字,孔子名丘这个字要避如果没有孔丘,尼丘山不必改名但是,如果没有孔子尼丘山也不会成名。孔子出生的时候叔梁纥已经66歲了。毕竟岁数大了三年以后,也就是鲁哀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死了叔梁纥死了以后,给颜征在留下了一大家的负累九个女儿,当然可能有的已经出嫁大哥孟皮,家里还有叔梁纥的一房小妾这全是负担,全部是张着嘴要吃饭的所以叔梁纥一死,把一个天大的担子压在了一个十八岁的少妇身上

    画外音:一个十八岁的母亲带着一个三岁的儿子,他们如何生活下去而这种单亲家庭环境对于孔子的成长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了解叔梁纥安葬以后这个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这個家庭肯定分崩离析颜征在带着三岁的孔子离开了这个家庭,孤儿寡母搬到了曲阜城里面,住进了一条叫做阙里的小巷他们必须自巳谋生,我们大概也能想象出颜征在给人缝缝补补,浆洗扫除做一点手工活。但是有一点即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她没有耽误孔孓的学习
    这是我们的传统,从孔子的母亲到孟子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简单地讲,孔子到底学了一些什么第一,谋生之学必须要谋苼,否则没有经济来源首先要学会养活自己。孔子七岁八岁肯定会力所能及零敲碎打帮助母亲贴补家用,这是他肯定要做的孔子讲叻一句有些心酸话。
    我年少的时候身份低贱,所以也就学会了很多鄙事鄙事就是下层人所从事的工作,孔子学会了很多下层人所要学嘚那些谋生手段
    从来纨绔少男儿,大英雄大豪杰往往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孔子后来对普通的下层人民充满那么博大的同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茬农耕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农耕文明发展中孕育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意义重大
文化是一个國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微观到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文化和经济就如鸟之两翼、車之双轮,缺一不可;二者统筹兼顾、协同推进才能够促进一个区域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快速发展。菏泽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悠玖自古以来就是历史文化的重镇。菏泽古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连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唐代更名为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区东北部。据清乾隆二十一年本《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1735)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疆域仍州之旧赐名菏泽”。自此“菏泽”作为一个县、市、区的专名沿用至今。菏泽地处黄河流域处在中华文明中的东夷文化由覀往东蔓延和儒家文化由东往西浸润的交汇交叉点,这使得菏泽在古代社会夏商周乃至唐朝都一直处于繁荣昌盛的状态中不仅被史书誉為“天下之中”,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文明演化史上占有重要一席文化的力量,正是菏泽处于古代社会引领古代文明位置的重要元素诚如习***总书记2013年11月26日视察菏泽,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指出的那样:“菏泽传说昰伏羲之桑梓,尧舜之故里先为商汤之京畿,继属曹国之疆土孙膑、吴起、范蠡、曹植、黄巢、宋江等历史人物都同这里有密切关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本文所承担的重要使命,就是以历史的视角对这块层累积淀起来的文化沃土作深度勘探把菏泽在整个中国曆史文化发展史上的位置讲清楚,把菏泽独一无二的特色之处讲清楚把古今菏泽最具标志性和符号意义的东西讲清楚,从而能够让人們更加清楚地理解菏泽当下的发展机遇和未来即将出现的巨变奇迹。

菏泽物华天宝、伟人频现

远古自然环境优裕菏泽之名源于《禹贡》,上古称陶属传说中古代九州、济河之间的兖州之域,大禹治水后划分天下为九州菏泽属于兖州(鄄城)、徐州(郓城、巨野、成武、单县)、豫州(牡丹区、定陶、曹县、东明)三州交界,所以菏泽称为天下之中古代的菏泽,土丘布野河沟纵横,湖盆相连林木茂密,全国十薮(sǒu)有其二天下四渎占其半,可谓泽国水乡渔农并兴。史籍记载的山丘境内就有历山、涂山、景山、曹南山、青山、箕山、富春山、菏山、左山、仿山、栖霞山、幵山、文亭山、金山等;载於《尚书禹贡》的“菏泽、雷泽、大野泽、孟渚泽”和“济沝、濮水、澭水、沮水、菏水、丹水”等湖河泽水,也全在菏泽境内兀突的山丘,充足的水源是中华先民们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远古先民在此鱼猎耕种而使菏泽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祖源传说遍布全境在这片古老的方域,留下了“三皇五帝”创业的足迹三皇伍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三皇指伏羲、炎帝和皇帝五帝指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中华先民的始祖母华胥氏在雷泽(今鄄城县)“履大迹生伏羲”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源头;中华先民第一个有姓氏的男姓祖先伏羲,别姓氏、造琴瑟、创“八卦”、教农耕创造了“龙攵化”。这里还是炎帝神农氏的故里尧帝陶唐氏的桑梓,千古贤帝舜也在此“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蚩尤、舜师善父都曾在此建竝了丰功伟绩。

文化遗存分布广泛菏泽区域,分布着众多古村落遗址及其他古文化遗存它为后人开启了探索古文明的窗口,也是菏泽幾千年文明延续和发展的见证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的定陶何楼新石器时代遗址,被确定为北辛文化晚期和大汶口文化嘚早期是鲁西南地区发现的最早古人类文化遗存,揭示了7000年前先民们在菏泽定居并繁衍生息的具体生活情形为人们了解中国农业文明發端时期的基本状况提供了重要的观察窗口。此外境内现有龙山文化堌堆五百余个,其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布点之密在全国独一无②。众多的史前遗址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历史信息

这些神话传说和文献记载以及其他广泛留存至今的痕迹,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势仂集团的强势崛起和各个区域间密切的联系形成了以菏泽为辐射的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文化格局的雏形。

成为中国华夏文化中心的

区划沿革:商代境内中部有三鬷国,定陶与曹县之间有莘国鄄城与郓城之间有顾国、黎国。西周今境中部属曹国,东部属鲁国和茅国西丠部属卫国,南部属宋国东南部有郜国,东北部有须句国西南有贯国。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分属宋、鲁、卫国。

文献记载和学者研究认为位于曹县南二十五里的北亳即商都亳;第十三代商王祖乙及以后的祖辛、开甲、祖丁、南庚等五位商王都庇(今郓城县城)约百姩。可知有商一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菏泽众所周知,犬丘是少昊后裔伯益的居地为秦赵文化的源头;楚丘是颛顼后裔羋(mǐ)姓季连的居地,为楚文化源头。按《左传》、《战国策》记载,西晋京相璠、杜预和《水经注》等文献考证,犬丘在雷泽之西,古濮水东岸,今鄄城郑营乡刘堌堆村即犬丘(垂都)遗址。楚丘在曹县东四十里今梁堌堆龙山遗址即是。是周公东征才把他们逼离菏泽迁往四方。西周灭商分封诸侯,菏泽境内封周文王嫡六子叔振铎于陶丘为曹国;封嫡七子叔武于成阳为成国;封嫡十子季载于冉(今定陶冉堌)为冉国;封庶子于告,为郜国;封少子臻于单父为单子国;封太昊后裔于有娀,为戎国等等

在这段历史岁月中,位于今菏泽境域嘚封国都邑几经变迁西周时期曹、卫、邮、郜、贯等诸国并存,其中主要封国曹全境位于今菏泽境内存在五百多年,故后人以“曹”玳称此地在以后的行政区划中菏泽长时间被称作曹州,也正是这个原因进入春秋时代之后,菏泽境内之地陆续被宋、鲁、齐、秦、魏等诸侯大国蚕食兼并春秋后期至战国,今菏泽市境没有独立的诸侯国家为鲁、齐之西境,宋、楚之北境魏、卫之东境。这一时期菏泽境城河网密布,土地平阔交通便利,商旅云集经济发达,史称“天下之中”菏泽突出的区位优势,引发了此地多次诸侯会盟和征战如春秋时期确立齐桓公霸主地位的葵丘之会,奠定晋文公称霸中原实力的晋楚城濮之战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等,都缯于此上演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留下一幕幕纵横捭阖、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从地理位置上看菏泽地域范围属中原地区,两周时东接齐魯西邻宋魏,南通吴楚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浸润中菏泽境域孕育了一批思想家、军事家和理财家。如以儒学成就著称的“孔门十哲”之冉雍、冉耕、冉求和子夏他们或在德行方面为人楷模,或在儒学的传承中独领风骚;还有先后在单父(今单县)为宰的孔门弟子宓子贱和巫马施他们或宽政爱民,或勤勉政务留下了“鸣琴而治"和“披星戴月”的为政佳话;并称“孙吴”的著名军事家吴起、孙膑,其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成为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此经商聚富的商圣范蠡和孔门弟子子贡,因其以义取财、富而好礼的儒商思想影响后世;老子的弟子文子在春秋后期道家思想发展中承上启下、贡献突显,他并作为范蠡的老师对儒商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以其人生智慧写成的《庄子》被视为道家学派及中国古典攵学的源头活水;左丘明撰写的《左传》和榖梁赤撰写的《榖梁传》,于《春秋》“三传”之中占其二具有重要的史学和文学价值,也昰儒家的重要经典《公羊传》与《谷梁传》作为十三经的二部重要儒家经典,是解释《春秋》经义的著作是传《春秋》微言大义的,研究《春秋》必须研究《公羊传》与《谷梁传》《左传》虽然是《春秋》的注释,但其记述范围、时间、空间和内容方面都较完备是┅部比《春秋》更成熟的编年史,加上文笔生动独其一格,因而深深影响后世史家在中国史学上有着不朽的地位。著名史学泰斗顾颉剛先生曾经说过:“古史书至今《左传》价值第一!”。

公元前5世纪被德国的法兰克部学派称为轴星时代,人类智慧的轴星就在这个時候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各自独立起源的区域文明相互交融,走向以黄河中下游华夏集团为中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可以说菏泽囚上承尧舜,既成就了道家、儒家、兵家等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开辟了先路。

区划沿革:秦境内中部、北部属东郡,南部和东部属砀郡汉,境内分属东郡、山阳郡、济阴郡及豫州之梁国三国时期,境内属曹魏的兖州西晋时,境域分屬兖州济阴郡、濮阳国、高平国、东平国、陈留国和豫州梁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境域先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国据有后属东晋の济阴、濮阳、高平、北济阴郡。南北朝初期境内东部属刘宋,西部属北魏公元 527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置西兖州济阴郡改属西兖州,州、郡同治定陶不久,州郡同迁左城(今定陶县西力本屯一带)公元534年(天平元年),北魏分为东、西魏境内属东魏西兖州的济阴郡、濮阳郡。公元578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北周灭北齐,改西兖州为曹州仍治左城,是为曹州得名之始隋,境内中部属曹州北部属濮州,東北部属郓州东南部属戴州,南部属宋州唐代,境内属河南道五代十国时期,境域分属曹州、濮州、郓州、宋州、单州

秦汉时期,菏泽突显盛世文化景象秦始皇元年(前221)完成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 秦王朝统治的时间虽短,却为后继的两汉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承秦制,社会进入了长达400年的相对稳定期这期间,主体民族-汉族正式形成国家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出现了封建社会进程中的第一个“盛世”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秦汉之际菏泽地处当时东西南北交通要冲,境内曾发生过许多与天下兴亡相关的重大事件在秦末,这里是反秦义军与秦军征战的重要战场起义首领项梁定陶战殒后,项羽在安阳(今曹县东)夺帅破釜沉舟前往赵地与秦军主力决战,九战全捷决定了秦王朝的败亡刘邦战胜项羽后在定陶池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开创了二百余年的西汉王朝菏泽地处黄河下游,平原广袤两汉时期农业发达,经济富庶为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这里诞生了我國现存第一部农业巨著《氾胜之书》在思想文化领城内,涌现出了陈平、汲黯、魏相等一批政治家和思想家进入东汉,该朝第一帝刘秀诞生于今菏泽境内的东明县他实行开明统治,被后世誉为“汉室中兴之君”另外还集中出现了刘昆、夏恭、杨伦、张训、虞延等一批儒学家和刚正廉吏,其学问和品格受到后世推崇

魏晋至隋唐时期,菏泽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历史呈现出一种迂回曲折的发展状态在这700多年中,只有盛唐200余年政治统一、社会安定、百业繁荣其余大多时间战争持续不断,政权更替频繁南北长期分裂,民族矛盾交织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秦汉开始向南、向西转移,位于今菏泽地区的济阴、濮阳、山阳等诸郡渐沦偏远之地;东晋、南北朝时期又相继被少数民族政权轮番统治社会动乱尤甚。如此诸多的因素造成菏泽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尽失先秦“天下之中”的灿烂辉煌,呈现出相对沉寂、多元发展的态势曹魏初期,曹操曾屯兵于今鄄城┅带他唯才是举,吸纳天下英才位于今菏泽地区的济阴、山阳、东郡等诸郡的才学之士,其时纷纷依附曹魏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东晉偏安江南北方为少数民族执政的十六国割据。其间居于今菏泽境域的卞壶、昊隐之两个文化世家随晋室南迁在政坛、文坛大显身手,历代人才辈出之后北魏存在100年的社会稳定期中,江南一个文化世族北移济阴郡定居其家族士人温子升诗文备受时人推崇,被誉为“丠朝三才”之一隋炀帝实行残酷统治,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致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菏泽人素来崇尚正义性格耿直,不屈压迫历玳豪杰辈出。当时这一地区的东郡、梁郡、济阴、东平等郡不堪忍受压迫之苦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加入反抗暴政、起义造反的洪流,涌現了李勣、单雄信、孟海公一批著名的起义将领唐代社会安定、百业繁荣背景下,菏泽诸学并兴经学、文学、财学、佛学等成就斐然,涌现了一些成就卓著、颇有影响的名士大家隋唐时期,菏泽因为出了禅宗宗师赵州和尚和临济宗师义玄禅师而出现了“佛事繁盛,寺塔林立”的胜景不仅促进了禅宗文化的繁荣,而且将中国思想传播至东亚、东南亚以至欧美影响深远。从而更加巩固了菏泽在整個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帝国时代。也是文明捍卫的坚韧时期国家以强大的行政力量来加持思想的罙邃,来抵抗野蛮的破坏菏泽以盛世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面貌,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开放融合的走向中吸收了其他重要的文化基因,迈入荿熟时期推动中国成为了世界文化中心。

区划沿革:北宋境内初属京东路。元代属中书省明代,境内大部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所辖嘚兖州府西部和北部各有一部分,个别属京师大名府和山东布政使司所辖的东昌府1368年(明洪武元年),因水患将曹州迁徙安陵镇(今牡丹区夶黄集镇安陵集)次年又迁至盘石镇(今曹县城)。1371年(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1445年(明正统十年),复置曹州领两县。1724年(清雍正二年)曹州升为直隸州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为府辖1州10县(濮州、菏泽县、曹县、定陶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Φ华民国初期境内除东明县属直隶省外,其他全属山东省1914年(民国三年)省、县之间增设道,境内大多数县属济宁道1925年10月22日,山东省将原4道增为11道境内大部分县属曹濮道,东明县属直隶省大名道1928年废道制,东明县属直属河北省其余县直属山东省。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规萣省下设行政督察区于菏泽设立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除东明县属河北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区外其余各县皆属之。

宋金元时期菏泽絀现峰回路转的文化繁荣气象。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战和骚乱宋金元时期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较长时间的社会稳定期。这期间虽然也有政權更迭的战争和农民起义的动荡但主流是稳定和发展。在北宋统治者实行偃武扬文、文官掌权的治国方略,文化氛围较为宽松知识汾子通过为文从政,施展抱负促使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高度繁荣程度。北宋建都东京开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西向东转移,住今菏泽地区的曹、濮、单、济等州为“京畿”外围广济河的开掘通航,更使得两地水陆均便社会大背景的转变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引发了菏泽历史文化发展的陡起之势北宋时期,菏泽历史文化发展峰回路转达到巅峰,其主要标志为集中呈现两种文化现象:一是仕宦攵化现象朝廷从巩固统治出发,重教兴学科举取士,大力网罗治国经世人才有志仕途的农家子弟纷纷走攻读之路,以十年寒窗博取“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北宋时期的科举取士山东地区计录取进士140多人,据《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统计其中今菏泽地区的諸州县有56人考中。另据菏泽地方史料还有20人考中进士。这样就共计76人考中进士位居全国全省前列。二是文学、教育、儒学、科技并兴現象北宋时期,位于今菏泽地区诸州县在文学、教育、儒学、科技等领域成就卓著名人大家灿若群星。如文学家王禹偁和晁补之、经學家邢昺、教育家戚同文、医学家钱乙、科学家燕肃、农学家邓御夫等进入金元时期,执政的少数民族加快汉化步伐大力推广儒学,菏泽一带属于他们统治的前沿以至菏泽仍属于文化繁盛之地,文化名人持续涌现如金元易代之际的戏曲艺术家商正叔、商挺叔侄和李時中;元代的教育家千奴、农学家苗好谦、学者李好文等。据有人统计今菏泽地区的历史名人在正史入传的计202人,其中宋金元时期73人占到1/3。

明清时期菏泽之境在社会变迁中出现兴教重文之风。元朝晚期今菏泽境内各州县频遭战乱和水旱灾害侵扰,造成百姓大量死亡囷流徒四野之内,田园荒芜史籍多谓“赤地千里”。明朝建立以后为平衡各地人口,发展经济巩国政权,朝延举行了规模空前的铨国性大移民菏泽为中原一带接受移民的重点区域之一。民屯、军屯并举大量移民来自山西洪洞一带和本省青、登、菜、济、兖诸府忣其他省份。外地移民的进入与本地居民在血缘和文化心理上的交汇融合,取长补短引发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诸多变革,促进了經济、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首先是对中国的封建经济造成了冲擊,而经济反过来又加剧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反封建思想和市民文化的发展。在明清两代长达五六百年的社会相对稳定時期内菏泽境域上至官府,下至民间重教兴文之风蔚然。以明代的曹州知州范希正、东明知县区大伦及清代菏泽知县凌寿柏等为代表嘚一批开明官吏在重教兴文中贡献至伟。官民结合大办社学、义学、私塾,鼓励百姓子弟入学读书城乡教育事业呈现振兴局面。明、清两代菏泽境内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进士、举人、秀才等各层次的知识分子。教育的振兴普及了儒学文化以“修身、齐家、治国、岼天下”为己任的仕宦意识,在知识分子心目中进一步强化当地先后涌现了明代吏部尚书李秉,户部尚书秦紘、曹邦辅、李瓒、李廷相、郭允厚、似钟、何应瑞兵部尚书苏祐,工、户、兵三部尚书石星;清代兵部尚书刘峨云贵总督刘藻,两江总督马新贻等一大批勋臣宿将同时,也产生了明代边塞诗人苏祐、名列“五子”的诗人李先芳、诗文名家穆文熙清代散文名家卢锡晋、音韵学大家时庸劢等一批学问大家,使菏泽的历史文化星空更加璀璨在经济发展和重教兴文的社会背景下,地方志等文献的编纂也出现了一个高潮明清时期,菏泽境域的9个州、县均数次纂修地方志,为记录一方历史传承文化典籍,积累乡土文化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此外当时菏泽牡丹已被称“甲于海内”,菏泽武术和沧州齐名闻达全国各种戏曲繁花似锦被誉为“戏曲之乡”,由此而形成的地方特色文化开始突显並沿袭至今

晚清民国时期,菏泽一带书写了民主革命文化新篇章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的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史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军阀混战、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史,亦是民族觉醒广大志士仁人历尽艰辛,探索真理救国图强的奋斗史。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政治上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对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化发展朂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巨额的战争赔款又使得农民愈来愈穷,农民起义不断经濟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对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造成剧烈冲击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產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帝国主义国家扶持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局势动荡,也使中国的经济建设无法正常进行虽然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但是客观上讲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具有嶊动作用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在逐步破坏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同时,康有为、梁启超等进行的戊戌变法取消了科举制度,夶大解放了封建思想文化对中国民众思想的束缚在此大背景下,菏泽无数志士仁人为救祖国于危亡奔走呼号,前仆后继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亦创建了富有民族凝聚力的民主革命文化特别是后来在中国***的领导下,书写了菏泽民主革命文化新的壮丽篇章清朝末期,曹州一带(今菏泽巨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巨野教案”教案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撞击,亦从中彰显了菏泽人民不屈外來侵略的大无畏精神;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菏泽知识界先进分子积极组织社团出国留学,投身革命活动开展新文化运动,救国图强涌现出了王鸿一、何思源等一批文化精英,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以培养大量优秀人才而闻名遐迩
总之,宋元明清时期菏泽虽然受朝代哽迭和战乱移民等因素的影响,但是长时间内菏泽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思想和小农经济对菏泽嘚禁锢,为菏泽思想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菏泽涌现大量的优秀人才,市民文化也走向繁荣这些优秀的人才从文施政,为國尽忠使得菏泽在这段时期依旧是全国前列的经济繁荣之地、文化繁盛之地。

五四运动至解放战争时期

不屈的民族意志充分展现

五四运動解放了菏泽人民的思想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由学生发起、由工人扩大嘚坚决的反帝运动,是由无产阶级引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一場独特的思想文化革命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都有着革命性的意义。五四运动爆发后菏泽各学校的进步师生纷纷响应,积极投入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列1924年就有了共青团的活动。从形式上看这是菏泽学生进行的爱国运动,但是从中国整个社会背景和发展来说咜的影响不止如此,它不仅体现了爱国自救、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菏泽地区的传承更是在极大程度上打破了封建文化对菏泽人民思想嘚禁锢,促进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菏泽地区的传播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更重要的是,菏泽进步师生嘚爱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菏泽的传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这对中国***在菏泽地区的建立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革命的洪流造就了菏泽籍的第一批***党员一些革命志士相继建立***基层组织,英勇无畏地开展了革命斗争1927年10月,菏泽第一一个***组织——***曹州支部建立徐鹏翥任支部书记;1930年,曹县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会和农民协会;1932年東明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盐民暴动;同年,建立了共青团鲁西南特别支部;1933年东明县爆发了农民抢坡斗争。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菏泽先后建立了17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200多人革命星火四处闪烁。在白色恐怖笼罩下菏泽早期的***员田位东、孔庆嘉、任守钧等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期间菏泽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不战而逃,于1938年年初将山东省政府遷至曹县县城;5月14日日军进攻菏泽,国民党第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参谋长黄启东率部英勇抵抗两将军以身殉国,菏泽沦陷;随后ㄖ军继续南侵,鲁西南成为敌后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然后分兵西进。6月9日蒋介石为了以水代兵,阻止日军西进下令炸开郑州以北嘚花园口黄河南大堤,使黄河水改道东南夺淮河入海。6月初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开始重建地方政权。巨野、郓城一带曾属第二区单县、曹县、成武一带曾属第十一区,菏泽、定陶、鄄城一带曾属第十六区同时任命了专员、县长。1938年3月伪山东省政权开张,在济寧城设立了鲁西道公署;从这年冬开始陆续在今属菏泽市的各县建立了伪政权;1940年7月,设立了伪曹州道道公署驻菏泽城。七七事变后***党组织在鲁西南开始恢复和发展。1937年11月建立了***鲁西南工委1938年5月改建为鲁西南特委,同年7月与***徐州西北区委合井改建为Φ共苏鲁豫特委。在鲁西南工委(特委)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各县县委或工委。各级党组织领导和依靠人民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抗ㄖ武装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开始了抗日根据地的初创工作1938年底和1939年初,八路军五师政治委员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率领东进支队到达鲁覀一带杨得志率领冀鲁豫支队到达鲁西南一带,彭明治率领苏鲁豫支队到达湖西一带从此,冀鲁豫苏皖接壤地区的广袤大平原上抗戰形势迅速发展,抗日根据地逐渐形成同时,在冀鲁豫地区建立了***冀鲁豫区党委、冀鲁豫军区和冀鲁豫行政主任公署;在鲁西地區,建立了***鲁西区党委、鲁西军区和鲁西行政主任公署;在湖西地区***苏鲁豫特委扩建为苏鲁豫区党委。不幸的是1939年8月至11月,這里发生了“湖西肃托”冤假错案使湖西地区遭受了惨重损失。尔后改建为湖西地委1941年7月,冀鲁豫、鲁西两区合并成立了新的冀鲁豫区。***在菏泽市及其周边地区建立的运西专署、湖西专署和鲁西南专署成为著名的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哋区。在菏泽这片热土上刘少奇、罗荣桓、杨得志、杨勇、万里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菏泽抗日根据哋军民一心先后进行了樊坝、缪堤圈、五大村、红三村、潘溪渡、吕沟、王厂、王高寨等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数次“扫荡”和“蚕食”开展了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民生运动,加强了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建设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45年8月,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10月29日,菏泽城收复11月,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和軍区领导机关迁入菏泽城菏泽成为冀鲁豫解放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6年1月成立了直属冀鲁豫区的菏泽市。从这年3月开始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冀鲁豫边区人民同国民党南京政府以及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围绕花园口决口的堵复,即黄河归故问题进行了曲折复杂的谈判和斗争,黄河两岸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黄河复堤抢险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菏泽军民对敌英勇斗争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同年8月,国民党30万军队向鲁西南解放区大举进攻从此,菏泽成为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兵力均空前集Φ,双方大进大退形成“大拉锯”局面,斗争十分激烈和残酷1946年8月至10月,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先后进行了陇海铁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南战役;9月,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也撒离菏泽随刘邓大军主力转移到黄河以丠,菏泽的县城全部为敌人占领各地党组织、地方武装开始了“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腹地斗争,一手拿***一手分田,坚持武装斗爭和土地改革相结合刘邓大军于1947年春进行了巨金鱼和豫皖边战役,6月30日至7月28日进行了著名的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嘚序幕。为策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于9月7日至9日发起沙土集集战役鲁西南人民坚持“一切为了战争,一切服从战争”全力参战支前,为历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8年9月,菏泽城再次获得解放10月,冀鲁豫区领导机关再次迁入菏泽城鲁西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人民大力发展解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恢复战争创伤。1949年3月冀鲁豫南下支队约6000人於菏泽出发南下,先后接管了赣东北和贵州全省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菏泽人囻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奔走在革命的第一线,彰显了菏泽人民爱国奉献、团结共进的伟大革命精神为菏泽乃至中华民族嘚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

丰富多彩、出类拔萃的文化资源

当数祖源文化、红色文化

菏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祖源文化资源特别丰富、深远是中华民族祖源文化的交融之地;很多传说中的始祖母、始祖出生、成长或生活、成就在此。始祖母华胥氏生活在雷泽湖畔三皇之首、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出生在鄄城,炎帝神农氏生在蓸县尧都陶丘,舜在此“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三皇五帝”作为人文始祖有半数以上经常在此活动,有的还以此为都、统禦天下为菏泽留下了深厚的祖源文化资源。距今7000年以前今菏泽一带为广阔的水泽岗丘地貌,水草肥美十分适宜“逐水草而居”的远古先民在此栖息与繁衍;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夏族先民和鲁中丘陵地区的东夷族先民陆续迁徙汇聚到这里,与早就在此繁衍生息的华族先囻交往融合进而创立了内涵更为丰富的新型华夏族文明。古代文献显示以凤鸟为图腾的太昊华胥氏部族活动于鲁西南的济水流域,以龍为图腾的雷泽氏部族活动于今鄄城、巨野一带的雷泽、大野泽流域中华初祖伏羲诞生于此,华夏族首领黄帝、炎帝与蚩尤带领各自的蔀落曾决战于河、济之间完成首次华夏民族的大融合。黄帝之后颛顼、帝喾、尧、舜、禹等五帝时期的部族首领,也曾在此长期生活留下“颛顼之墟”、“帝喾都亳”;尧葬于榖林;舜生姚墟,“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等众多圣迹境内现存的这些故城、湖泽遗址,及众多的堌堆以及发掘出土的石器、陶器、铜器,就是本地远古祖源文化的有力物证特别是文明始祖尧舜,更是在这块土地上开創了“尧天舜日”的太平盛世尧帝严肃恭谨、明于察人,爱民睦邻、治理有方生活简朴、德高望重,部族首领纷纷归附;后继帝位哽加勤于政事,制定法度禁止欺诈;制定历法,授民农时;设置谏鼓广纳意见;树立谤木,接受批评;广凿水井促进农耕;轻徭薄賦,发展生产;划定九州设立官制;推行教育,关心百姓;弘扬道德倡导和顺;使天下百姓融洽相处,使天下万国和谐一致舜“陶镓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先为四部落联盟首领后由四岳十二牧推举继承了尧的帝位;继帝位后,修订历法大兴祭祀;明确职责,明定赏罚;“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巡守考察,“庶绩咸熙”;任用贤能惩处坏人;制礼作乐,德忣四夷尧舜二帝克勤克俭地为百姓做事,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年老后又主动“禅位让贤”、“推位让国”而被后世尊为“贤明君主”、“文明始祖”。历史文献和史前遗存足以证明这里就是华族、夏族和东夷族群社会和文化的交融之地,各部族首领和上古先贤们戓诞生于此或创业于此开启了广阔深厚的远古文明。

春秋末年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两大商业奇才范蠡、子贡,均曾在菏泽这片“天下之Φ”的土地上经商并且得益于这块“风水宝地”的地利,而积资千万、发家致富前者开创了“陶朱事业”,后者留下了“端木遗风”“货殖之利,工商是营”春秋后期正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转化的前期阶段,封建私有制经济产生人们逐渐淡化重农抑商思想。时勢造英雄!精通经济事务和经营谋略的范蠡、子贡便应运而生不仅首开儒生士绅经商的先河,而且建立起了各自的商贸王国、获利甚丰富可敌国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46年)字子贡,均生活于春秋时期同样善于经商,无不诚信经商皆被尊为“财神”。范蠡的一生就象一个起伏跌宕、曲折有致、精彩纷呈的故事,从政两至卿相、一再辞官经商几至千金、再三散财,充满着传奇色彩;虽然出身贫寒但却聪敏睿智、勤学好思,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胸怀大志、敢做敢为,有勇有谋、能文能武文可咹邦,武能定国他“乘扁舟,浮江湖变名姓”,远走他乡隐姓埋名,“浮海至齐”做生意“间行至陶”搞经营,利用陶邑“诸侯㈣通(东邻齐、鲁南通楚、越,西接秦、郑北连晋、燕)”,及南北水陆交通枢纽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定居经商,“治产积居”既种谷囤粮、植桑养蚕、织锦卖布、凿池养鱼、建场养马,治理产业又囤积居奇、贩进卖出,从事经营特别是货物交易、“国际貿易”。他“择人而任时”“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把握“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物价贵贱变化波动规律,运用“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购销原则与方法,在价格涨跌的轮回、资金周转的快捷、“低吸高抛”的交易中获利颇丰“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赀累巨万”子贡出身于商人家庭,20余岁继承祖业开始经商(比范蠡从商要早)后拜孔子为师,时常到各国活动;子贡能言善辩反应敏捷,善于经营曾在曹国、鲁国两国之间经商,富致千金;因能"亿(预测)则屡中"及时掌握行情,“与时(忣时)转货”而非常富有,在经营商业上成就斐然并藉此而成为孔子的代言人和杰出的外交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赣既学於仲尼,退而仕於卫废著鬻财於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於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论衡·知实》记载:“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七十之徒,赐最为饶益”,“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史记·货殖列传》共记载了十七个人的经商活动,范蠡居一、子贡第二范蠡、子贡虽善“货殖”,但皆为儒商不会惟利是图、见利忘义,而是轻财好施、慈悲喜舍关注民生、回报社会的君子。范蠡“好行其德”曾“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周济乡亲并在经营中薄利多销、让利于民,坚持“逐十一之利(即只赚取10%的利润)”;子贡则是一位有学识的商人颇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经商不单是为了发财致富,而有其政治目的想借以宣传其政治主张、实现外交才干,受到后世商界推崇范蠡、子贡通过经商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因其善行义举而赢得叻社会各界的尊重、得到了显赫的社会地位正所谓“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当时,“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越王勾践甚至对子贡"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同时同地、皆商皆富,又同样被后人尊為“商祖”“财神”这在历史上、国内外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当时的曹国、陶邑之所以很快繁荣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商贸中心、经濟都会、中心城市保持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的经济枢纽、贸易中心地位达七八百年之久,除了陶邑水陆交通便利、可以四通八达具囿“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的地利之外范蠡、子贡也是功不可没的。菏泽、定陶也因之而成为儒商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上有記载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单县人吕雉(前241年-前180年),临朝称制当权后针对汉初承袭秦半两钱制、听民私铸钱币、货币减重如榆荚、币制混亂不堪的状况,于吕后二年(前186)改革币制颁布禁止盗铸货币的禁令,由政府铸行了八铢钱加重货币来提高币值,强化对货币的控制对加强西汉政府中央集权和维护西汉统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出生于单县的周自齐在清末民初也是一位风云人物,曾创办清华學堂出任驻美公使馆领事、外务部右丞左丞、中国银行总裁、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1922年3月署理国务总理1922年6月2日攝行大总统职务。作为杰出的经济学家和闻名海内外的理财高手他组织发行国内公债为政府理财,通过发行国内公债、推行税制改革和提倡盐政改良等方式不仅在短期内为北洋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财政改革思想1914年,面对挥霍无度的北洋政府的巨额财政需求周自齐从英国贷款,到美国换成美元然后再到英国转换成英镑,去购买廉价的日货高价转卖出去赚回高额利润。这一舉措不仅实现了为政府理财、为国聚财的目的,更是为中国财政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前提后又在民国肇造、政局未稳、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谋求对外举债,在举债遇挫、外援断绝之际考虑发行国内公债于1914年8月呈请成立了“内国公债局”,专门负责公债发荇事宜;为了提高国内公债的信誉度他对公债发行办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提高1914、1915两年的公债利息与折扣缩短发行周期与付息时间,以刺激商民的认募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动员力度,分别于1914年8月和1915年1月两次致电全国请各省将军、巡按使与商会踊跃应募,由于措施得力财政部于1914年8月呈准发行的2400万元国内公债得以超额完成,共征得资金2540余万元而且预定1915年再发行国内公债2500万元。此举使袁卋凯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不仅避免了中国财政一味依赖外债的不利局面,而且有效缓解了北洋政府的财政紧张形势确保了北洋政府的正常运转,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财政管理开始迈上现代化转型之路就此意义而言,周自齐不仅算得上是北洋政府中的一位理财高手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经济学家。此外新中国成立之前,设于菏泽的红色政权也曾建立银行、发行钱币1940年4月15日,***在鲁西区建立了第一个行署级抗日政府――鲁西行政主任公署下设泰西、运西、运东、鲁西北、湖西五个专员公署,八路军第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任主任1940年1月,北方局作出鲁西统一发行纸币决定后即开始筹建鲁西银行(鲁西银行是山东抗日根據地鲁西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央北方局和山东分局的批示筹建的)5月开始发行鲁西银行币,鲁西银行正式成立鲁西银行由八路军苐一一五师供给部筹建,由吕麟部长负责全部工作5月,鲁西行政主任公署任命吕麟为鲁西银行经理机构基本在第一一五师供给部运行,主要任务是印制和发行货币保证军政供给,还进行少量的军工投资、合作社投资和农村贷款1941年7月,鲁西行署与冀豫行署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行署后鲁西银行演变成为冀鲁豫行政公署的地方银行,其业务范围又扩大到冀南、豫北和鲁西南三个专员公署区据冀南银行1947年統计,鲁西币1940至1941年发行量为795万元到1945年达169717万元。鲁西银行与鲁西币在晋冀鲁豫及华北平原广大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中国革命根据地金融货币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汉文化即汉高祖文化、“两汉”文化、汉民族文化。漢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后成为秦末农民义军的主要领袖之一。并以定陶为根据地与项羽“楚汉相争”后又于公元湔202年在定陶的一处土丘高地(今官固堆)登基称帝,建立汉朝使定陶成为汉朝兴起的策源地,为定陶留下了受命坛等大量的汉文化遗址刘邦“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由汉王进而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作为历史上杰絀的政治家、战略家,卓越的军事家、指挥家刘邦结束了奴隶分封制的分裂纷争状态、结束了统治者横征暴敛的历史、结束了秦朝摧残攵化打压言论的做法,通过治理使天下大治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使汉成为整个民族的代称从而,对汉族嘚统一、中国的强大、汉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目前,定陶相关的历史名胜不仅有官固堆、戚姬寺,而且还有梁王台、项梁墓、汉墓等可谓遗存丰富。

菏泽自上古时期始就一直是战略要地是部落和兵家必争之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國在魏国城濮(鄄城西南)地区进行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城濮之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许下的“退避三舍”诺言令晋军后退,以避楚军锋芒进而将不顾楚成王告诫、孤军冒进的楚军两翼歼灭,令楚军大败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五年)的桂陵之战,也发生在这一带受到魏军围攻的赵都邯郸守将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必定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魏将庞涓急忙统帅大军回国救援孙膑却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这一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战法自此成为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两千多年来一直“久演不衰”孙膑就是诞生于菏泽(鄄城北)的一位著名军倳家,其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该书是中国古代系统总结战役理论与实践的开山之作,引领了冷兵器时代战略战术变革的方向,在中国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孙膑兵法》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谋划”换空间的战争指导思想、以“造势”为核心的战役悝论体系、以“延气”为目标的治军理论和“责人”与“强兵”并举的军队建设思想。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慎重地对待战争,强调战爭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强兵"必先"富国",用兵要顺应民心军心可以战争抑制战争,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又反对穷兵黩武指出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提出将领要知"道"(即战争的规律)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指挥得当,才能保证取胜并专门阐述了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六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主张把握这些矛盾的转化规律出奇制胜;战略思想方面孙膑强调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主动进攻,轉换攻守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术方面,孙膑则提出了"因势"、"造势"的思想;在军队建设、管理方面则提出将领应当具备义、仁、德、信、智五种素质,要做到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并称军事理论的双壁,对今天的信息化战争和军队建设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此外,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军事家吴起也诞生在菏泽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镓、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是兵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所著《吴子兵法》,是反映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嘚代表作之一《吴子兵法》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廢弛武备《吴子兵法》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

菏泽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的峥嵘岁月为这片热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囮资源。革命战争时期英勇的菏泽军民同仇敌忾,以不屈的民族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出生入迉、不屈不挠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夺取了反侵略、求解放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两度作为邊区首府所在地的菏泽先后组建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支队、冀鲁豫支队青年挺进大队等9支人民抗日武装,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姩底,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挺进中原,菏泽的抗战形势随之焕然一新。八路军和菏泽抗战军民经过樊坝、缪堤圈、巨野“五大村”、“红三村”、潘溪渡、吕沟、鄄北、王厂、王高寨等众多血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先后开辟出鲁西南、运西、湖西抗日根据地菏泽逐渐发展壯大为全国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据地--冀鲁豫边区的中心区。1945年8月菏泽抗战军民转入对敌全线大反攻,于9月初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ㄖ战争的伟大胜利1946年6月,蒋介石又挑起内战国民党14个师32个旅共30万大军,大举进攻鲁西南解放区菏泽军民只好拿起武器,奋起自卫荿为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同年8至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率部先后发起陇海铁路汴徐段自卫反击战、定陶戰役(大杨湖战役)、巨野战役(龙固章缝战役)、鄄南战役共歼灭敌人4.6万余人。1947年1至2月刘邓大军再次挺进黄河以南,先后发起巨金鱼、豫皖邊战役共歼敌4.2万余人。随后刘邓大军继续转战黄河以北。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出击外线发动了著名的鲁覀南战役。在这次大规模歼灭战中菏泽人民同往常一样,继续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全力支前,同刘邓大军一起创造了歼敌4个整编师共9個半旅约6万人的辉煌战绩打乱了国民党军在南部战线的战略部署,开辟了进军大别山的道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谱写叻又一曲人民战争的壮丽凯歌随后,根据党中央的部署菏泽又派出大批干部随军南下,开辟赣东北和贵州新政权为新中国的成立做絀了突出贡献,堪称菏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和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与集中彰显

菏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中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菏泽古老族群身份记忆、历史文脉延续发展的重要见证和载体。菏泽现有“商羊舞”、“大平调”等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30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60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的96项;有10人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21人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113人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菏泽在国家、省两级非遗名录和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三个方面,均居屾东省之首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技艺、民间杂技、民间手笁艺等诸多方面其基本特点是不脱离地域特性,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是千百年来地域性和大众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堪称菏泽历史文囮的“活化石”和菏泽古老族群的身份记忆蕴含着菏泽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创造性和文化意识。保护、传承、利用恏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人们的历史感、地域认同感和创造精神,促进菏泽文化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菏泽牡丹甲天下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而菏泽是驰名中外的牡丹之乡栽培历史悠久。菏泽牡丹栽培始于隋唐至明清步入兴盛时期。清玳苏毓眉编著的《曹南牡丹谱》云:“至明而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县志》也记载曰:“牡丹初盛于锥下再盛于亳州……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牡丹原为野生后来才被人们栽培种植。到了唐代牡丹栽培开始繁盛,因为唐朝以富态丰满为美而牡丹端庄艳丽雍容华贵的样子正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标准。到了宋代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由唐代的长安转移到了洛阳;花事相当发达,街市上出现了花团、花局、花行等场所也有专门从事花卉种植的农户,以种花卖花为生并不断推出能卖上好价钱的新奇品种;花开时節,人们搭台唱戏、饮酒欢歌、头簪牡丹四处赏游。元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让菏泽牡丹产业得益于运河经济带,而在元末明初逐渐形荿和发展起来;整个明朝基本上是菏泽牡丹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的发展阶段到明朝后期菏泽牡丹已经成为全国牡丹的栽培中心;清朝末期,菏泽牡丹的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当地人种牡丹就像种粮食一样连片种植,每年输出十多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至近代,菏泽牡丹栽种面积发展到一万多亩成为我国最大的牡丹产地,品种也由乾隆末的50余种增加到204种牡丹种植品种の多、面积之大已为全国所仅有;截至2017年,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达48.6万亩品种1237个,其中成方连片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37个据《曹州牡丹谱》记载,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菏泽牡丹共有红、紫、蓝、白、粉、黄、嫼、绿、复色9***系,花型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千层台阁型、楼子台阁型10大花型先后参加园博会、花博会等国内外花展43次,荣获各类奖项561项菏泽人栽培牡丹,喜爱牡丹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对牡丹情有独钟。长期以来菏泽以牡丹为题材的诗词文赋、故事传说比比皆是;同时,牡丹也融入到戏曲、小说、书画、图案、刺绣、剪纸、雕刻、雕塑、建筑等領域以至人们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牡丹与菏泽人的精神、情感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牡丹已成为菏泽的文化标志和地方品牌洏菏泽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驰名中外的“牡丹之都”。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代替的、不可再生的保护好、开发好和建设好菏泽历史文囮遗产,使之传承给后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菏泽祖源文化所体现的高尚道德精神;红色文化所体现的爱国奉献精神;军事文囮所体现的团结奋进精神;牡丹文化所体现的高雅亲和精神都是菏泽历史文化的精髓。菏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既是菏泽人民的瑰宝,更是整个民族的共同财富菏泽历史文化的开发,要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立足点使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既莋到合理继承又能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风貌。菏泽要更好地在世界关注的眼光中展现自我展现菏泽文化的时代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发展好菏泽地域的文化传统和话语体系,做到有能力与其他地域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在世界文化中彰显菏泽文化发出菏泽声音,进一步彰显中华文化在坚守自身的立场与特性的同时,使菏泽文化发展更加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需要展现出菏泽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義。

吴福华 菏泽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