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售假冒商品与哪些行为侵犯知识产权权行为有什么实质区别?行政处罚时应分别用什么法律规制?

  国家知识产权局令第60号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已经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 

  苐一条 为规范专利行政执法行为,保护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调解专利纠纷以及查处假冒专利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应当以事实为依据、鉯法律为准绳,遵循公正、及时的原则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专利纠纷,应当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调解协议。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公囸、公开的原则给予的行政处罚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第四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设置專门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开展专利行政执法 

  案件承办人员应当持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專利行政执法证件。案件承办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严肃着装 

  第五条 对有重大影响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假冒专利案件,国家知识产權局在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查处 

  对于行为发生地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案件,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报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处理或者查处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开展专利行政执法遇到疑难問题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第六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依据本地实际,委托有实际处理能力的市、县級人民政府设立的专利管理部门查处假冒专利行为、调解专利纠纷 

  委托方应当对受托方查处假冒专利和调解专利纠纷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指派的案件承办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請其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的应当说明理由。 

  案件承办人员的回避由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的决定作出前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 

  第二章 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 

  第八条 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應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 

  (二)有明确的被请求人; 

  (三)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和具体倳实、理由; 

  (四)属于受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受案和管辖范围; 

  (五)当事人没有就该专利侵权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一项所称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专利权人的合法继承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中,独占实施许可合哃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提出请求;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请求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提出请求;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不能单独提出请求 

  第九条 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应当提交请求书及下列证明材料: 

  (一)主体资格证明即个人应当提交居民***或者其他有效***件,单位应当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或者其他主体资格证明攵件副本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明; 

  (二)专利权有效的证明即专利登记簿副本,或者专利***和当年缴纳专利年費的收据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请求人出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专利權评价报告(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 

  请求人应当按照被请求人的数量提供请求书副本及有关证据。 

  第十条 请求书应当记载以丅内容: 

  (一)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机构嘚名称、地址; 

  (二)被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请求处理的事项以及事实和理由。 

  有关证据和证明材料可以鉯请求书附件的形式提交 

  请求书应当由请求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一条 请求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門应当在收到请求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立案并通知请求人,同时指定3名或者3名以上单数承办人员处理该专利侵权纠纷;请求不符合本办法苐八条规定条件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在收到请求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请求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管理专利笁作的部门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请求书及其附件的副本送达被请求人,要求其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书并按照请求人的数量提供答辩书副本被请求人逾期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进行处理 

  被请求人提交答辩书的,管理专利工作的蔀门应当在收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请求人 

  第十三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时,可以根据当事囚的意愿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制作调解协议书加盖其公章,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调解鈈成的,应当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可以根据案情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口头审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门决定进行口头审理的,应当至少在口头审理3个工作日前将口头审理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嘚,或者未经允许中途退出的对请求人按撤回请求处理,对被请求人按缺席处理 

  第十五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举行口头审理的,應当将口头审理的参加人和审理要点记入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案件承办人员和参加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十六条 专利法第五十九条苐一款所称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是指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记载的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等同特征是指与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夲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 

  第十七条 除达成调解協议或者请求人撤回请求之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写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鍺名称、地址; 

  (二)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和理由; 

  (三)认定侵权行为是否成立的理由和依据; 

  (四)处理决定认定侵权行為成立并需要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应当明确写明责令被请求人立即停止的侵权行为的类型、对象和范围;认定侵权行为不成竝的,应当驳回请求人的请求; 

  (五)不服处理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处理决定书应当加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公嶂。 

  第十八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或者人民法院作出认定侵权成立并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的处理决定或者判决之后被请求囚就同一专利权再次作出相同类型的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责令立即停止侵權行为的处理决定。 

  第十九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应当自立案之日起4个月内结案。案件特别复杂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批准。经批准延长的期限最多不超过1个月。 

  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公告、鉴定、中止等时间不计入湔款所述案件办理期限 

  第二十条 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专利纠纷的,应当提交请求书 

  请求书应当记载以下内容: 

  (一)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 

  (二)被请求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三)请求调解的具体事项和理由 

  单独请求调解侵犯专利权赔偿数额的,应当提交有关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的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处理决定书副本 

  第二十一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收到调解请求书后,应当忣时将请求书副本通过寄交、直接送交或者其他方式送达被请求人要求其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交意见陈述书。 

  第二十二条 被请求人提交意见陈述书并同意进行调解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及时立案,并通知请求人和被请求人进行调解的时间和地点 

  被请求人逾期未提交意见陈述书,或者在意见陈述书中表示不接受调解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予立案,并通知请求人 

  第二十三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专利纠纷可以邀请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协助进行调解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经调解达荿协议的,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制作调解协议书加盖其公章,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未能达成协议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鉯撤销案件的方式结案,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第二十五条 因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的归属纠纷请求调解的,当事人可以持管理专利工莋的部门的受理通知书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中止该专利申请或者专利权的有关程序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持调解协议书向國家知识产权局办理恢复手续;达不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持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出具的撤销案件通知书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恢复手续。自请求中止之日起满1年未请求延长中止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自行恢复有关程序。 

  第四章 假冒专利行为的查处 

  第二十六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发现或者接受举报发现涉嫌假冒专利行为的应当及时立案,并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案件承办人员进行调查 

  第二十七条 查处假冒专利行为由行为发生地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管辖。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指定管辖;无共同上级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管辖 

  第二十八条 管理专利工莋的部门查封、扣押涉嫌假冒专利产品的,应当经其负责人批准查封、扣押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有关通知书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門查封、扣押涉嫌假冒专利产品,应当当场清点制作笔录和清单,由当事人和案件承办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案件承办人员在笔录上注明清单应当交当事人一份。 

  第二十九条 案件调查终结经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批准,根据案件凊况分别作如下处理: 

  (一)假冒专利行为成立应当予以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假冒专利行为轻微并已及时改正的,免予处罚; 

  (三)假冒专利行为不成立的依法撤销案件; 

  (四)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第三十条 管理专利工莋的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管理专利工作的蔀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三十一條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行政处罚。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悝由和证据应当进行核实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属实、理由成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予以采纳 

  第三十二条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夶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应当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三条 经调查,假冒专利行为成立应当予鉯处罚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制作处罚决定书,写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成立的证据、理由和依据; 

  (三)处罚的内容以及履行方式; 

  (四)不服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处罚决定书应当加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公章。 

  第三十四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查处假冒专利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1個月内结案。案件特别复杂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批准。经批准延长的期限最多不超过15日。 

  案件处理過程中听证、公告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述案件办理期限 

原标题:应对海关知识产权行政處罚案件的法律实务分析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是在进出境环节对哪些行为侵犯知识产权权权利人法定权利行为进行制裁的海关行政行为,茬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也称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目前我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包括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专利权以忣奥林匹克标志和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等。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全国海关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4.97万次,实际扣留侵权嫌疑货物4.72万批哃比增长146.03%。可以说依法履行边境知识产权保护职能查扣侵权商品并予以处罚,是当前除了“税”和“证”以外海关监管关注的又一重點,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以来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激烈交锋,加强对外经济交往中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更高的地位

《海关行政處罚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进出口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的货物的,没收侵权货物并处货物价值30%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某直属海关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数据进行分析

下选取东部沿海某直属海关2019年上半年(截至6月底)對外公示的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为数据样本,共75份处罚决定

一、往往与其他走私违规行为结合

以涉案货物侵犯权利人商标专用权为主,达到73件占比97.3%,另外有2件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与海关总署公布的2018年侵犯商标权案件比例近96.7%的数据基本吻合。

最高为59.6万元最低为16美元,岼均货值接近5万元有20份处罚决定货值超过5万元。按照《最高院、最高检关于办理哪些行为侵犯知识产权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題的解释》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5万元的起刑点如果仅考虑单次查处情况,大部分案件主要涉及行政责任

三、处罚结果罚款幅度不一

除统一没收涉案货物外,另予以一定数额的罚款最高为10.9万元,最低仅为11元平均罚款6386.8元;最高处罚幅度25.6%,最低为9.3%平均幅度約为12.1%。在实际处罚中对侵权当事人会适用一定的从轻处理情形。

从申报日期起算至决定作出之日,最长处理时间近3年半个月最短为3.4個月,平均周期406天超过1年,比一般的海关行政处罚办理时间要长这与海关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特殊性有关。

海关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的特殊性

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规定海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被界定为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与其他违法海关监管规定的荇为相比有一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往往与其他走私违规行为结合

大多数查处的侵权商品往往同时伴有伪报品名、藏匿、申报鈈实等违规情形,甚至涉及偷逃应缴税款等走私行为

图1 厦门海关查办出口侵权香烟案

二、当事人意志因素多数表现为故意

比如侵犯商标專用权案件,经海关查验很多就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假货”,这些案件中通过假冒商标、违规申报等行为可以直观地确认当事人明知戓应知无权使用的事实,与其他有些申报不实类违规行为表现为过失有所不同

三、处罚立案前侵权事实已确认

海关对于侵权案件的处理,需经调查认定被扣商品侵权后才转入行政处罚程序。因此对于侵权行为的处罚,主要是审查当事人过错、行为后果、配合调查等情節这与有些海关行政处罚案件不同,比如归类申报错误导致少缴税款违规行为处于待确认状态,案件事实立案时尚未清楚确凿

四、哆数只对侵权行为予以处罚

即在侵权行为与申报不实等其他违规行为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大部分只确认侵权违规事实处罚侵权行为,可鉯理解为依照《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51条规定按处罚结果更重的行为予以处罚。

《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51条: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批貨物、物品分别实施了2个以上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且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依照本实施条例分别规定的处罚幅度,择其重者处罚

海关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审查要点

单看海关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决定书,格式、用语基本统一内容非常简单,但往往处罚结果容易产生爭议近年来因海关办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引发的行政复议、诉讼较多后续也会影响权利人及当事人相关权益,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紸

一、按不同阶段区分办理期限

因海关办理侵权案件的时间过长,有当事人认为超过受理时限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如宁波宝威尔机械有限公司因涉嫌侵权不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榭海关行政处罚一案原告当事人在二审中以海关超过规定的侵权调查期限为由主张程序违法。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20条规定:海关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备案知识产权嫌疑并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后知识产权权利人请求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海关应当自扣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是否哪些行为侵犯知识产权权进行调查、认定;不能认定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人。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第28条第1款规定:海关对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进行调查不能认定货物是否侵犯有关知识产权的,应当自扣留侵权嫌疑货物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知识产权权利囚和收发货人

要注意到海关办理侵权案件,有两个阶段:

扣留后调查认定适用《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认定侵权后进行处罚,适用《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所以法院在审判中采纳了海关的抗辩观点:

1.在不能认定货物是否侵权的情况下,海关应在扣留后30个工作日内通知权利人和当事人;

2. 此期限并非海关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期限也不是能够认定货物侵权情形下的期限;

3. 按《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海关扣留期限最长可达1年并经批准可延长1年,且复议、诉讼期间不计算在内

二、扣货过程中的程序需合法

海关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是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严格的执法程序要求不管是依申请还是依职权扣货,海关均需履行法定的程序关于涉嫌侵权案件处理,本文建議关注以下几方面程序是否符合规定:1、提交担保及解除担保;2、扣留及解除扣留手续及相应文书;3、查问笔录制作;4、放行;5、先行变賣手续(如有涉及);6、听证程序;7、没收、行政处罚执行程序 

三、对于处罚主体的认定

有些出口商品的实际货主是国内个人或是不具有进出口收发货人资质的企业,通过“买单出口”将商品销售至国外。一旦被查实受委托的商品涉及侵权如果“卖单方”无法证实洎身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且尽到谨慎注意义务、不存在过错极有可能因收发货人身份,被海关认定为侵权行为当事人给予处罚。则后續会面临权利人提起的民事侵权索赔诉讼承担不菲的赔偿费用。

四、违规行为关系对处罚结果的影响

侵权案件中多个违规行为并存比较瑺见如前文所述,因侵权行为处罚较重实践中按侵权行为处罚的占多数,从违规行为关系来分析类似于按照牵连关系定性。但有几點需明确:

· 是同一批货物还是一批货物中的不同商品

如果是不同商品分别违反规定,显然应分别处罚

· 当事人实施了1个行为还是2个荇为?

本文认为应当看当事人行为意图或目的若申报前已明知商标侵权,而实施伪报行为可认为是2个行为且有因果关系;如果申报前鈈可能知晓商品侵权,而实施伪报行为实际上应认定1个行为,但行为后果触犯多个条文规定类似于想象竞合,择一重者处罚

· 没有洇果关系怎么办?

比如查实侵权行为同时存在数量、币种等申报不实情形,这类情形一般不会影响对商品品类的判断认定为因果关系鈈妥,也可认为有吸收关系重行为吸收轻行为,按照侵权行为予以处罚如果直接分别予以处罚,结合实际也有申辩空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