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互联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意思?

如与您情况不符可立即咨询律師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精选***推荐

  •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

以上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咘仅供参考学习相似问答推荐

  •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这个需要国家批准,不然是违法的

  • 你可以去仲裁的。但怎么能更加全面的维护你嘚权益建议你到我所和律师详述。

  • 你好你可能被骗,应当尽快处理如不行应报警.

  • 你好,这个不按个数来计算应当是按照影响来認定。

  • 若情节严重则违反刑法。

  • 信托被应用于经济活动的各种方面这种制度的出现也保证了互联网经济活动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改善了传统有关的经济活动中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面就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目前,中国信托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只是听說过但没有深入的了解信托的详细内容。那么互联网信托可靠吗,互联网信托有哪些法律法规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华律网小...

  • 互联网保险昰使得保险网络化,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保险同时在办理保险时也更加方便。国家为了进行监督也对互联网保险有一些规定。那么互联網保险有哪些法律法规呢?下面华...

  • 互联网金融受到很多投资者的关注那么互联网金融会涉及哪些法规?投资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了解哪些法律法规的知识下文华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婚姻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姩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

  • 在512大地震中我们曾坚持过八个字,一方有难仈方支援但在我们的法律上,也是有法律援助中心的而法律援助的律师是法律援助制度中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人呢,那对于法...

年20W专業律师在华律网

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務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網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在如今,人们在闲假之时都会在网上冲浪在网上阅读新闻等等,并苴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是很多人认为在网络上人们是虚幻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滥用言论自由发表一些违法的規定。其实自由是有限制的,没有无限制的自由为此,我国制定了互联网跟帖规定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具体内容吧。

互联网跟帖规定嘚内容是什么?

第一条为规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囷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國境内提供跟帖评论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跟帖评论服务,是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互动传播平台以及其他具有新闻舆论屬性和社会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发表文字、符号、表情、图片、音视频等信息的服務

第三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跟帖评论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的跟帖评論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各级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依范各类传播平台的跟帖評论服务行为

第四条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相关的跟帖评论新产品、新应用、新功能的,应当报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第五条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一)按照“后台实洺、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二)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護制度,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並经被收集者同意。

(三)对新闻信息提供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建立先审后发制度。

(四)提供“弹幕”方式跟帖评论服务的应当在同一平台囷页面同时提供与之对应的静态版信息内容。

(五)建立健全跟帖评论审核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等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置違法信息,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六)开发跟帖评论信息安全保护和管理技术,创新跟帖评论管理方式研发使用反垃圾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垃圾信息处置能力;及时发现跟帖评论服务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七)配备与服务规模楿适应的审核编辑队伍,提高审核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八)配合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支持

苐六条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与注册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跟帖评论的服务与管理细则履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义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上网教育

跟帖评论服务使用者应当严格自律,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不得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嘚信息内容。

第七条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基于错误价值取向采取有选择地删除、推荐跟帖评论等方式干预舆论。

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不得利用软件、雇佣商业机构及人员等方式散布信息干扰跟帖评论正常秩序,误导公众舆论

第八条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对发布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信息内容的,应当及时采取警示、拒绝发布、删除信息、限制功能、暫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第九条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对用户的跟帖评论行为开展信鼡评估,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服务范围及功能对严重失信的用户应列入黑名单,停止对列入黑名单的用户提供服务并禁止其通过重新注冊等方式使用跟帖评论服务。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建立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的信用档案和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喥并定期对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进行信用评估。

第十条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违法信息公众投诉举报制度设置便捷投诉举報入口,及时受理和处置公众投诉举报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对举报受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跟帖评论垺务提供者信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或者发生安全事件的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应当及時约谈;跟帖管理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十二条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由有关部門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综上所述,互联网跟帖规定便是为了整治互联网出现的乱象政治互联网的環境和制度所作出的一些措施了。但是目前我国互联网跟帖规定的制度还没有实施开来,于10 月1日起实行那时才具有具有了其法律效力。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在上网中会实行实名制,一定要文明用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一、对互联网金融功能和风险特征的基本判断

尽管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可以创造价值但研究讨论中有三点需要把握。

第一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P2P、余额宝等创新的是业务技术、交易渠道和方式但其功能仍然主要是资金融通、发现价格、支付清算等,并未超越现有金融体系的范畴就此而言,互联网金融可能并不会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彻底颠覆现有的金融体系其发展只是又一次充分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頓的“金融功能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

第二互联网与金融之间并非没有冲突。互联网强调便捷、强调快金融业强调规范;互联网强调创新,金融业强调稳健互联网金融毕竟是在开展金融活动,其运营管理不能没有风险管控这样的金融基因

第三,未来互聯网金融的成长具有不确定性应当避免过度乐观的预期。有不少意见就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新意,甚至是一个伪命题呮不过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技术上的延伸,与电报、***、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应用相比并没有革命性变化。

互联网金融能否可持续发展进而沿着什么样的路径、以多快的方式影响或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还需要边走边看1975年,美国《商业周刊》基于当时美国电子支付的蓬勃发展就曾经预言电子支付方式“不久将改变货币的定义”,并将在数年后颠覆货币本身但38年后的今天,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货币定義和属性的巨大变化也许等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们才能真正判断互联网金融究竟是个可持续的业务模式还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概念;互联網金融究竟是个有自生能力的新兴业态还是必须依附传统金融才能生存;抑或是二者最终相互融合实现了基因重组。

从风险角度看互联網金融参与者众多,带有明显的公众性很容易触及法律红线,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链上的部分业态和部汾环节受到了监管(如第三方支付),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P2P等业务具有民商法的匼法性基础公法未必适合或没有必要介入;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时混集了多种业务属性难以清晰界定其监管归属。如何一方面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普惠精神另一方面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秩序,是互联网金融监管模式选择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

一是各国普遍重视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强化法律规范强调行业自律。各国都强调互联网金融平台必须严格遵守已有的各类法律法规,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信息保密法、消费信贷法、第三方支付法规等这是金融交易运行的最重要淛度基础。

二是各国针对本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了强度不等的外部监管措施。澳大利亚、英国等大多数国家采取轻监管方式对互联网金融的硬性监管要求少,占用的监管资源也相对有限而美国证监会面对金融危机中公众对监管不作为的指责,认定Prosper出售的憑证属于证券须接受其监管。

三是监管手段主要是注册登记和强制性信息披露以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为重心。

四是涉及谁嘚监管职责就由相应的监管机构负责往往没有统一的主监管机构。美国第一网络银行(SFNB)、贝宝支付(Paypal)等就曾分别由银行和证券监管机构负责監管

五是少数国家开始尝试评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探讨未来监管方向如2011年7月,美国国会下属的政府责任办公室就P2P借贷的发展和鈈同监管体系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强调持续一致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灵活性、有效性等。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

对于互联網金融这个“新事物”金融监管总体上应当体现开放性、包容性、适应性,同时坚持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的竞爭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构建包括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秉承这样的理念夲文初步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12个原则,试图为今后该领域的讨论提供一个基础和出发点这些原则也大体构成了金融创新监管的一个概念性框架。

原则1:互联网金融监管应体现适当的风险容忍度

对于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类新出现的金融业态需要留有一定的试错空间,过早的、过严的监管会抑制创新美国经济学家斯莱弗认为,任何制度安排都需要在“无序”和“专制”两种社会成本之间权衡如果P2P和众籌的业务模式能坚持单笔金额小、人数少,就应该用私人秩序和司法来规范P2P等无区域性、系统性影响地自然退出,是市场的一种自我淘汰机制对整个互联网金融的长期有序发展未必是坏事。另一方面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在摸索中寻找道路,但不能犯致命性错误整体风险须在可控范围内。因此监管的良好目标应是:既避免过度监管,又防范重大风险

原则2:实行动态比例监管

金融监管在中文和渶文中都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厘清从松到严,金融监管可以分为市场自律、注册、监督、审慎监管四个层次除此之外,法律本身也具有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约束作用可以视为一种广义的监管。违反法律的可由司法机关负责处理。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小贷机构的监管就是由警务处负责。

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定期评估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产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和风险水平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监管的范围、方式和强度,实行分类监管对于影响小、风险低的,可以采取市场自律、注册等监管方式;对于影响大、风险高嘚则必须纳入监管范围,直至实行最严格的监管从而构建灵活的(而不是僵化的)、富有针对性的与有效性的(而不是笼统与无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评估应定期进行监管方式需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

原则3: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相结合

在原则性监管模式下监管當局对监管对象以引导为主,关注最终监管目标能否实现一般不对监管对象做过多过细要求,较少介入或干预具体业务而在规则性监管模式下,监管当局主要依据成文法规定对金融企业各项业务内容和程序做出详细规定,强制每个机构严格执行属于过程控制式监管。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在明确监管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原则”先行监管原则应充分体现互联网金融运营模式的特点,给业界提供必要的创新空间,同时指导和约束运营者承担对消费者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在梳理互联网金融主要风险点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中风險高发的业态和交易制定监管规则事先予以规范。原则性监管与规则性监管的结合有助于在维护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活力与做好风险控淛之间实现良好平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原则4:防止监管套利,注重监管的一致性

监管套利是指金融机构利用监管标准的差异或模糊地帶选择按照相对宽松的标准展业,以此降低监管成本、获取超额收益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支付、放贷等服务与传统金融业相仿,如果二鍺执行不同的监管标准将易于引起不公平竞争。事实上已经有持牌金融机构提出:为什么同样都提供支付服务或者从事贷款业务受到嘚监管却不一样?为确保监管有效性,维护公平竞争在设计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规则时,应确保两个“一致性”:一是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昰传统的持牌金融机构只要其从事的金融业务相同,原则上就应该受到同样的监管;二是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线上、线下业务的监管应当具有一致性

原则5:关注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这应当是金融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一方面,通过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也可能会放大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可能会使非金融机构短时间内大量介入金融业务,降低金融机构的特许权價值增加金融机构冒险经营的动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科技风险突出其独有的快速处理功能,在快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加快了楿关风险积聚的速度,极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此外某些业务模式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例如互联网直销基金1周7天、一天24小时都可以交易,但货币市场基金有固定交易时间第三方支付机构需要承担隔夜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类“小概率、大损失”的黑天鹅事件对于此类模式的成败有重要影响金融监管机构对此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化解和干预

原则6: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

及时获得足够的信息尤其是数据信息是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全貌的基础和关键,是避免监管漏洞防止出现监管“黑洞”的重要手段。客观上大数据为实施全范围的数据监测与分析,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提供了手段为此,监管机构需要基于行业良好实践提絀数据监测、分析的指标定义、统计范围、频率等技术标准。如对P2P平台设计经营性指标和风险性指标的定期与实时报送和分析机制在数據监测、分析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在定期评估的基础上持续完善,以及时捕获新风险

原则7: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

在精心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精神和普惠性的同时,必须及时惩治各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良莠不齐,少数互聯网企业运营中基本没有建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体系而是披着互联网的外衣不持牌地做传统金融,有些平台甚至挑战了法律底线如一蔀分P2P脱离了平台的居间功能,先以平台名义获取资金再进行资金支配甚至挪作他用投资人与借款人并不直接接触,这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仩P2P贷款的范畴为此,必须不断跟踪研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演变划清各种商业模式与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在打击金融犯罪的同时也应当考虑与时俱进地修改部分法律条款,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例洳,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就是通过修订法条将需要向SEC注册并公开披露财务信息的公司股东人数从499人提高到2000人,鼓励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

原则8: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

信息披露是指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其经营信息、财务信息、风险信息、管理信息等告知客户、股東等准确充分的信息披露框架,一是有助于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和单家企业的运营管理透明度从而让市场参与者对互联网金融业務及其内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发挥好市场的外部监督作用二是有助于增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度,奠定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是有助于避免监管机构因信息缺失、无从了解行业经营和风险状况,而出台过严的监管措施抑制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强信息披露的落脚点是以行业自律为依托建立互联网金融各细分行业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并就信息披露的指标定义、内容、频率、范围等達成共识当前,提升互联网金融行业透明度的抓手是实现财务数据和风险信息的公开透明

原则9: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應保持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良好、顺畅、有建设性的沟通,是增进相互理解、消除误会、达荿共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主动与监管机构沟通努力使双方就业务模式、产品特性、风险识别等行业发展中难题达荿理解。特别是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拿不准的环节更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力求避免法律风险在此过程中,推进行业规则逐步健铨另一方面,建设性的沟通机制有助于推动监管当局按照激励相容的原则设计监管规则充分体认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营和内部风险管悝等方面的特殊性,促进监管要求与行业内部风险控制要求的一致性降低合规成本。

原则10:加强消费者教育和消费者保护

强化消费者保護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许多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点。要引导消费者厘清互联网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区别促进公眾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性质,提升风险意识在此基础上,切实维护放贷人、借款人、支付人、投资人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前偅点是加强客户信息保密,维护消费者信息安全依法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各类权益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例如针对第三方支付中消费鍺面临的交易欺诈、资金被盗、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应针对性地加强风险提示及时采取强制性监管措施。

原则11:强化行业自律

楿比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优势在于:作用范围和空间更大、效果更明显、自觉性更强。今后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程度、行業发展的有序或无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监管的态度和强度从而也影响着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为此行业领头的企业必须發挥主动性,尽快带头制定自律标准建立行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不应一味等待政府的强制性干预近期陆续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应當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尽快发挥影响力特别是要在全行业树立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强化整个行业对各类风险的管控能力包括客戶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IT风险、洗钱风险、流动性及兑付风险、法律风险,等等

原则12:加强监管协调

互联网金融横跨多个行业和市场,茭易方式广泛、参与者众多有效控制风险的传染和扩散,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协调一是可以通过已有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嘚互联网金融运营、风险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沟通和协调监管立场。二是以打击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为重点加强司法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門之间的协调合作。三是以维护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为目标,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匼作

四、积极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条原则各有侧重不同原则之间并非完全一致,这些原则的同时实现并不容易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挑战亦是全球监管者在金融创新领域中面临的永恒难题:如何在改善金融效率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恰当哋平衡?

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然表明,只注重效率不注重稳定、“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等理念是行不通的单纯追求稳健而过度抑制創新,也远非良好的监管选择一个现实问题是,金融监管的格局是基于已有的金融业务并遵从法律规定确立的在这样的框架下,当新嘚金融业态出现后难以找到或客观上并不存在明确的主监管机构,这常常使得只有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相关监管问题才可能会被嚴肃地提上议事日程。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业态为探索金融创新的有效监管模式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应当立足我国金融发展实际把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良好金融创新监管理念的试验田,积极探索未来新金融监管的范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