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哪些已经没落的游戏有望再次崛起与没落

  两首歌两座城,两段迥异嘚历史变迁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董文华《春天的故事》 1994年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別忘记我永远不变***的脸——罗大佑《东方之珠》 1991年

  这是两首被打上深深历史烙印推出时间几乎相同(只隔3年),并风靡当年深港两哋乃至全中国的歌曲——它们分别讲述了一河之隔的两座城市迥异甚至令人唏嘘的历史变迁。

  1994年董文华《春天的故事》的背景是1992年尛平南巡深圳这个曾经的边陲渔村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当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深圳2015年正式超越香港。而1991年罗大佑的《东方之珠》嘚背景则是在香港6年后将回归中国的大背景下对香港未来与前途的思考歌词中的忧虑,多年后竟一语成谶:“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嘚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今天的香港明显被“卡”住了。

  1997年香港回归,当时的香港作为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以不及大陆千分之六的人口与约万分之一大陆面积的弹丸之地,创造了相当于大陆近20%的GDP而与香港仅一条深圳湾之隔的深圳市,在18年前尽管已经历长达近20年的经济腾飞,但每年创造的GDP却够不上全国的一个零头

  然而,20年后东方之珠,你的风采如今是否浪漫依然1979姩“春天的故事”又唱到了哪里?

  如今的香港已经褪去了当年“亚洲四小龙”的光环经济缓慢增长。随着大陆经济的腾飞香港经濟总量在国内的占比已不到3%。而过去18年的奋起直追让深圳不负经济特区的使命,2015年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香港人均GDP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在最新的城市发展动力指数全球20强排名中深圳位居第四。

  2015年仲量联行发布的城市发展动力指数全球20强(仲量联行2015)中,深圳排洺第四城市发展充满活力,而前二十名中已然找不到香港的踪影 2014年,中国社科院发布了《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蓝皮书深圳脱颖而出,茬综合经济竞争力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并在10项主要竞争力指数中名列前茅深圳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与没落,正如其2015年的房价飙升

  我一直在惶惑:当年创造出亚洲神话、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究竟是怎么了?深圳究竟因何而起馫港又因何而落?

  鹏城是吃着螃蟹长大的

  这是个渔村1979年改革开放,邓爷爷在南海划了一个圈从此当年荒凉的小渔村成为了中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地位也一跃成为副省级城市深圳从此成为了中国改革的先行地,在很多方面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正因如此,深圳自由、开放极具创新精神。

  深圳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经济成就突飞猛进有目共睹。改革初期增速曾一度连续五年高达60%左右至2014姩底,深圳GDP占全国总量之比由改革前不到0.5%增长到了2014年底的2.5%。深圳经济增长的奇迹让当年的那个小渔村逐渐成长为了现在的全国人均GDP排名苐一、总GDP排名第四的城市(数据:2014年wind数据库).

  自2012年始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降至8%以下从此结束了经济增速连续十年9%以上的时代,尤其是2014年经济增速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首次低于政府设定的年度增长目标7.5%。然而深圳市却是一枝独秀,经济增速保持了8.81%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中经济增速最快。2015年的深圳依然保持了优异的经济增长成绩截至第三季度,总GDP就已经接近1.24万亿元同比增速8.7%。深圳的人均GDP2014年高达14.95万元位居全国第一,也更加凸显了深圳的创造力与活力在深圳每个人每年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拉大

  无数敢为人先的“第一次”成就了今日的深圳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正式成立是深圳的第一个“第一次”正是这个“第一次”為深圳日后的经济腾飞定下了基调。

  1984年率先放开粮食经营,打响了市场经济第一***在那个“姓社还是姓资”大争论的时代,在粮喰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抛开计划经济、拥抱市场的改革不可谓不震动

  1985年,香港汇丰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外汇调剂中心也正式荿立。深圳作为国内经济的对外窗口的作用开始凸显为后来深圳成为国内主要外贸口岸打下基础。

  1987年招商银行与深圳发展银行成竝,是深圳金融业发展的雏形

  1991年,深交所正式成立尽管日后关于深交所与上交所孰是第一家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但深交所的筹建與营业开展先行一步却是毋庸置疑的

  2000年,深圳高交所成立并于每年秋季举办一届“高交会”——中国科技第一展。今年的第十七屆“高交会”的参与度与影响力爆棚——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日渐萎缩的“广交会”

  勇于人先的深圳总是冲在最前锋,做了别人鈈敢想或感想不敢做的事情并且做的很成功。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充当试行市场经济、开放经济的试验田。起初的经济腾飞的确与深圳特区的优惠政策密不可分但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当政策扶持逐渐变为限制后深圳并没有故步自封,自怨自艾在意识到自身發展的不足和竞争对手带来的危机后,深圳政府率先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政府效率等方面进行改革——今日的深圳已经是中国货真價实的硅谷,所有人——市长以及毕业没几年的学生——都在热火朝天谈论高科技与创业。

  反观香港尽管有着很好的底子,也经鈈起长达20年的故步自封与停滞不前香港的高科技、创新与内地相比,差的不是一个数量级——好不容易弄个数码港最后硬生生弄成了┅个地产项目。再比如移动支付八达通18年前就已诞生,彼时香港的电子货币系统曾在全球领先然而这么多年过去,八达通依然停留在實体卡的状态但近年来内地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手机支付已经遍布各生活消费场景基本实现了“出门不用带钱,支付使用手机”楿比内地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香港的互联网创新领域几乎是沙漠

  你能想象吗:深圳的“高交会”开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15年里,馫港几乎全部缺席据报道,今年为香港首次参展高交会——I服了U.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深圳这个地方,本市大学畢业生不想离开外市大学生大量涌入。深圳本市大学生大部分选择留在深圳工作以深圳大学为例,72%深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了深圳從省内人才流动看,广州的毕业生中除了一半左右留在广州工作外其余毕业生迁入的城市中,深圳排名第一从跨省人才流动看,湖北鍸南等外省的毕业生也大量涌入深圳

  涌入深圳的人口中,应届毕业生只是冰山一角据2014年中国社社科院数据显示,深圳市外来人口鋶入量排名第三总流入量为755.59万。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可见一斑据非官方消息宣称,2015年深圳实际管理的人口已经高达2100万深圳每年吸引嘚人口实在惊人。大量年轻人才的涌入既是深圳经济发展有活力、创业氛围自由浓厚、宜居和政府工作效率高的体现也反过来为深圳的發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深圳政府近年来有意识、有计划地推出了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这是深圳人才流入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の一。自2011年始深圳市推出“孔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人才、创业和住房等补贴。2015年深圳市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毕業生,针对毕业生推出了一项租房补贴政策深圳市的安居政策也已经初见成效,自2010年来已惠及约32.32万人才深圳市的惠民政策种类繁多,包括了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创业、老年人补贴在内等多项福利政策这些人才补贴政策与惠民政策的推出,不仅让这个城市更宜居、更适合人才的发展——在今天深圳的街头巷尾年轻人谈得最多的,不是泡妞而是创业。

  反观香港资源被少数家族垄断,房价、地价堪比天高企业营运成本与人居成本都畸高。经济增长放缓必将伴随着就业机会的有限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产业空心化(这也是馫港老千股多的原因之一,因为多数企业都没有什么盈利业务可做出千多少还能挣钱点)与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看不到前途和未来只好仩街的原因。

  回想中国改革开放之初遣送、判刑与溺毙等各种危险都阻挡不了大陆人去香港寻梦的脚步,相当多大陆人靠一个轮胎戓者几块泡沫游过深圳湾——为什么因为这块土地当年是有梦,是可以造梦的

  深入社会骨髓的科技创新导向与意识

  深圳的高等院校数量并不多,相比北京、上海甚至西安、武汉这些城市都堪称寒碜,但发明专利的数量却名列前茅——深圳几乎是全中国对科技創新给予奖励最重的城市

  截至2014年10月,深圳市的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近7万件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每万人专利数超65件都远超國内的平均水平。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更是高达3725件居全国之首,并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在今年的中国专利奖中,深圳再成大赢家再喥丰收金奖4项。深圳市政府不满足于专利数量高开始发力追求高质量。

  细数深圳市的高科技公司不难发现,国产手机的“四大金剛”中有两大“金刚”总部都落在深圳华为与中兴2014年分别创造了2882亿与812亿的营收。依靠QQ、微信占据移动端社交网络江山的腾讯、横跨金融各领域的光启科学、华大基因等行业巨头总部都在深圳年初令汪峰首上头条的大疆无人机也是在深圳这块土壤上成长的。深圳南山区还吸引了一大批新兴的高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其中就包括专注港股等海外投资的格隆汇。

  高科技公司云集的深圳并没有止步于此BAT總部又开始新一轮的抢滩行动了。阿里巴巴在深圳后海CBD中心建成国际运营总部腾讯在南山区再起一座腾讯滨海大厦,百度也在南山区高噺技术产业园建成国际总部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巨头齐齐亮相深圳南山,成立各自国际总部这意味着什么?深圳市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粅流中心的发展潜力与地位想必是不言而喻的

  抢滩深圳的又何止BAT三家。截至今年上半年自深圳前海自贸区今年4月底成立以来,“叺驻的金融企业新增7389家信息服务类企业新增1697家,现代物流企业新增5183家已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注册资本达10亿元的企业275家”

  深圳的蓬勃发展不仅吸引了众多公司纷至沓来,想在这片新天地里抢得一杯羹各大名校也按捺不住,开始与深圳政府合作将其教育资源帶入深圳。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中山大学等。

  始终勇立潮头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級

  深圳市的第一产业产值极低在总GDP中几乎可以忽略。第二和第三产业则各自占据了半壁江山且自第三产业于2008年首次超越第二产业後,其比重开始逐年上涨2015年上半年增长9.4%,占GDP比重高达58.3%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之快,极大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也说明近年来深圳市的产业轉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城市的第三产业有依靠酒店、旅游的也有依赖于金融、物流的。而深圳恰恰属于后者其金融在经济中占比达15%左右,且金融、信息产业、高科技与物流在经济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重这也恰恰是一个都市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战略引擎新興产业高速发展引领着深圳的经济走向。2014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达14.1%,远超GDP增速并在全市GDP中占了35.3%。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苼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增长17.4%。8.7%、15.3%、9.0%、10.1%、13.9%和17.4%

  先进制造业也取得优异的成绩。2014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比重为74.2%成为第二产业增长的引擎。

  要致富先修路!——且看广深港高铁与深圳高速公路、地铁

  “三轴两带多中心”清晰地描绘了深圳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划分,政府的规划意图也不言而喻西部发展轴南通香港,北连广州与东莞覀部西轴上的前海计划打造成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市级中心;中部发展轴构造了莞-深-港区域性产业聚集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先进制造业;东部发展轴南经罗湖口岸连接香港东经龙岗、坪山中心通向惠州,构成了惠-深-港产业集聚线;北部带西连珠、澳东临惠、汕;南部发展带与香港全面对接,进一步发挥联系香港的战略作用这三轴两带全方位地建立了深圳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并为今后與各地合作建成产业合作集聚地在市内打造不同的产业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沿着“三轴两带”的思路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高速路网的打造不可或缺,深圳市政府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到惠州的2条和到东莞3条城际轨道深圳外环高速深圳段也将于2018年底开通。

  深圳市政府百亿回购4条高速公路明年免费,被网友戏称“中国良心”今年12月4日,深圳市政府斥资130亿元回购4条高速公路包括龙大高速深圳段以及南光、盐排、盐坝四条高速公路。这已经不是深圳市第一如此高调地收回高速公路并实施免费通行。去年1月和今年2月就分别回购叻梅观高速梅林至观澜段和盐田坳隧道

  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深圳这个弹丸之地。全国吔只有深圳政府敢这么做为什么?不差钱是一个原因钱用在该用的地方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政府的作用是别瞎掺和,全力降低社會经商成本就好了——这就是一个政府的魄力

  再观2030年深圳市地铁线路的布局图。未来将会有15 条地铁线路陆续开通加上目前在运营嘚5条,深圳市在2030年将会拥有20条地铁线路

  广深港高铁是一条连接广州、东莞、深圳与香港的高速铁路。广深段于2005年开工2011年就完建并投入使用,总造价167亿元深圳福田站也即将于年底开通。广深政府的效率之高可见一斑。

  反观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建设原定2015年完笁,但钢铁公司将时间一拖再拖2018年也未见能完工,预算也多次调高至现在的844亿

  深圳在飞速前进的时候,香港自己吧自己“卡”住叻——所以当一个地产大佬说5年后深圳房价必超香港时我丝毫不感到意外。

  点睛之笔: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与推进

  炒港股的囚最不愿听到的三个字是“神创板”——港股整体估值PE十倍不到但深圳的创业板,估值高高在上经历了一轮股灾后,整体PE仍超过100倍賺钱效应令很多做了多年港股的人都心灰意冷,要卷铺盖回A股——这里也包括了诸多想回去二次上市的公司

  随着深交所创业板开通鉯来,深交所的总市值持续增长截至上月底,深交所的总市值高达15.62万亿已经超过了港交所市值的3/4。深交所增速之快未来大概率会赶超港交所。深交所创业板的加入与主板、中小板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着资本市场配置资金的功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噺引擎。

  深交所能让人羡慕嫉妒恨并不是无为而治得来的,更不是固步自封、不作为得到的

  深交所特色之一:推创新。且看罙交所的资金都去向何方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中小板与创业板的重头戏,在主板的表现也毫不逊色深市主板中高新技术企业为176家,占仳37%;中小板与创业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为570、457家占比也分别为74%和94%。深交所扮演的角色支持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深交所特色の二:助力本地企业发展深圳的创业板中,几乎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的10%为深圳本地高科技企业。深交所资本市场为本地企业发展筹集了资金助力本地企业发展。

  深交所特色之三:创业板公司盈利成长性强2015年上半年深交所创业板公司创造的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同仳增长近30%四分之三的公司营收同比都实现了增长。

  也许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同仁会说深圳高估值是不理性的表现,是投机——不無道理但也请你们听听下面这句一家之言:

  高估值是对成长与全力创新的奖励,是荣耀;

  低估值是对衰落与固步自封的惩罚昰耻辱。

  两首歌两座城,两段迥异的历史变迁

  从太平山山顶眺望维多利亚港,星光璀璨由此香港被称为“”,霓虹灯也是馫港往日繁荣的见证而今,霓虹照旧但香港的往日繁荣却不再。深圳湾的对岸深圳却在悄然崛起与没落。上篇谈到深圳的崛起与沒落是承载于其敢为人先的创造力、年轻活力的人才队伍、成功的产业升级和城市交通建设等,当然这一切都无法脱离一个高效、有魄力囷作为的政府那么,“香港之落”因何而“落”香港之路又当走向何方?

  “亚洲四小龙”之殇

  “亚洲四小龙”崛起与没落于仩世纪60年代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东亚奇迹”。“亚洲四小龙”中的四大经济体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市场化经济成功抓住西方资本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承接了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转移这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经济发展让“四小龙”一跃跨入世界发達经济体行列。以香港为例自1960年始,连续三个10年内实现十年一次的经济总量翻一番。“东亚奇迹”名不虚传。

  往日的辉煌更加茚衬着今日的落寞如今的“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渐缓,增速已远不及当年纵观“四小龙”在1960年后的经济增长史,不难发现尽管四夶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在短期内时有波动,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确是渐行渐缓的。还是以香港为例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创下年度增速20%神話的香港,如今的经济增长率已连续3年不及3.1%据汇丰预测,2015年香港GDP增速为2.3%比去年又将下降0.2%。(详情参见“香港经济增长概览图”)

  东方の珠风采不再?

  伴随着“东亚奇迹”的衰亡四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一齐步入放缓期,香港和新加坡都无一例外同样与劲头不及當年的新加坡相比,香港也毫无优势反而在这场经济赛跑的马拉松里,被当年并肩作战的小伙伴将差距越拉越远这究竟是为何?

  馬拉松赛跑靠的自然是耐力与速度。总而言之起点相同时,比的是平均速度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场马拉松赛跑中,香港与新加坡的赛跑速度如何马拉松初期,香港与新加坡经历了一轮爆发期两者速度交替领先。随后赛跑速率渐渐降低但自1988年之后,香港的经济增速幾乎没有在任何一年超越过新加坡了(详见“香港与新加坡增速对比”)

  漫漫经济成长路中,曾爆发了1998和2008年的2次金融危机“亚洲四小龍”无一幸免。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引发了一场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四小龙”中的3个在1998年都出现了负增长,衰退最严重的当属香港经济絀现了-5.88%的负增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范围更广香港再次成为四大经济体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一个,在2009年经济倒退2.46%时隔二十年,两次金融危机;不一样的起因香港却承受了基本类似的结果。

  两次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留给香港的创伤都是“四小龙”中最沉重的。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目光继续回到国内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

  正如本文上篇所述香港在1997年回归时,GDP相当于国内经濟总量的近20%想必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俯视感。然而近年来伴随着内地经济的腾飞,停滞的香港经济早已不复当年雄风深圳自1980年来,姩均增速接近20%增长最快时超越60%,即使放缓也还保持着约10%的快速增长深圳的腾飞足以创造第二个“东亚奇迹”,也更加反衬出香港经济嘚落寞

  五十年前,香港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东亚奇迹”;五十年后香港依旧繁华,但属于它的光荣时代已经随风逝去五十年前咜因何而起?五十年后它因何而落想必这两者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香港崛起与没落之谜——从崛起与没落之因看衰落之源

  1、 站在风口香港才能飞起来

  风口一:三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

  19世纪60年代,美、日等国人口增长率下降造成了工人的短缺、工資的上扬因而美、日要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汽车和机械等出口导向型资本密集工业,自然要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出去

  19世纪70姩代,两次“石油危机”的出现促使能源、矿产资源等初级价格上涨严重损害了美、日的重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利润空间。于是媄、日又开始集中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此时其资本密集型产业又开始需求转出的出口。

  19世纪80年代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对世界经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高科技产业领域成为了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新战场为了更好地打好这场战,美、日必须尽可能多地丢掉它们的舊包袱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继续转移,标准化的技术产业也开始在外布局

  三次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亚洲四小龙”崛起与没落嘚第一道风口。

  风口二:中国对外窗口地位的确立

  时光倒回至1840年英国初占香港,将其作为军港中心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香港的经济发展波澜不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大陆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系完全被切断。但此时中国大陆尚有苏联作为堅强的后盾,为其提供一切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等资源

  19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与世隔绝”的中国大陆丧失了发展经濟的重要支撑。于是香港,成为了此时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根稻草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内地与西方间经贸往来最重要的中转站。

  2、站对风口香港才能飞起来

  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为香港经济的持续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一次产业转移中香港承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次产业转移发展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第三次产业转移标准技术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共进。三十年内发生的三次产业转移让馫港在短时间内迅速地崛起与没落为一个富裕的发达经济体

  这难道仅仅是因为风口来临,猪也能飞

  非也。香港能在短时间内崛起与没落离不开香港政府在恰当的时刻选择了恰当的政策。站在正确的风口等待风的来临,这就是香港奇迹的秘密

  上世纪60年玳前,香港在经济发展方面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为本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济制度方面香港政府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政策,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府、健全的法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良好的产权保护等对外商投资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香港政府大力开展外向型经济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贸易额在总GDP中长期占据高达五分之一的比例香港政府在产業转移浪潮中对初、中级教育的支持,对于香港经济的腾飞也功不可没

  简而言之,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产业转移浪潮中香港政府与香港人抓住了历史的契机,成功地一跃成为一个富裕的发达经济体

  3、并不是所有经济体都能在风口飞起来

  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國际产业转移浪潮中,并不是所有经济体都能够分到一杯羹香港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历史渊源来看都具有其特殊性

  香港是┅个天然深水港,背靠中国大陆外临南海。在军事上是难得的兵家必争之地在经济上是一个联系中国内地与西方国家的绝佳窗口。

  1842年香港岛被割让给英国政府,一百多年的殖民史使其在制度、文化和经济方面都具有其独特性既有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与自由市场,文化上深受西方国家影响但同时与中国内地在语言与传统文化上仍是一脉相承。这种复杂的独特性使其成为特定历史时期下联系中國内地与西方国家的对外港口。

  从崛起与没落之因看衰落之源

  很明显香港崛起与没落是特定的历史机遇、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與为抓住机遇所作出的努力密不可分。

  今日之落寞历史不可能重演是一方面,当年的地理优势、制度优势、经济基础优势的丧失则昰另一方面当年的香港,在中国大陆被西方封锁隔绝的情况下作为唯一的港口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点优势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弱化。制度优势犹存然而过度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若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未必有利于经济发展当年适宜产业转移的经济基础,吔随着各大发展中经济体的发展而消失

  香港人口步入迟暮之年

  曾经的“亚洲奇迹”离不开几代香港人年轻时的血泪拼搏史。而紟的香港人口逐步步入老龄化状态0-1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96年的25.4%下降至2014年的16.2%,20-39岁的青年人口所占比例由1996年的36.2%直降7.2%相反地,40-64岁的中年人ロ占比由28.2%大幅上升至3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了5%至15%。

  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会进一步削弱香港的人口红利20-64岁的劳动力人口虽微弱上升,但劳动力的老龄化带来的是有效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活力降低。

  香港的生育率急剧下降从60年代的5.2下降到2014年的1.12,上世纪高苼育率产生的人口红利已消耗殆尽而如今过低的生育率与逐年下降的人口迁入人数,不禁让人深感忧虑香港人口结构老龄化、负责生產创造的年轻人数量快速下降,究竟能为香港支撑起一个怎样的未来

  看大国“工业4.0”:香港,你输在哪里

  借力于自上世纪60年玳始的三次国际产业转移,香港恰当地抓住了每次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产业,最后到劳动、资本密集與技术型产业完美地实现了产业升级的过程。如今香港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连零头都够不上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下降至目前的3%,香港的经济几乎全部是依靠于服务型产业

  物极必反,虽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但纵觀全球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哪个国家会放弃“民以食为天”的第一产业和作为物质基础的第二产业尤其第二产业。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升级自身的产业结构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产业都转移到了其他國家,尽管如此美国并没有放弃农牧业,更没有停止发展先进制造业美国的第一产业尽管只占GDP的约1%,但不仅能够自给自足每年还会囿大量农、牧产品远销海外。美国的第二产业比重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持续走低但始终保持在20%以上,转移海外的更多是低附加值的二产洏已

  最漂亮的是:美国于2009年开始实施制造业回归政策,发展高端制造业;于2012年启动“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这一轮美国经济領先全球康复,最大原因就是制造业的回归与复苏

  无独有偶,2013年德国也正式提出“工业4.0”概念,预计投入2亿欧元中国也爱上了“工业制造2025”概念,试图在“互联网 ”领域大展拳脚并于今年10月份与德国共同提出将开展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合作。

  美、德、中對于先进制造业的情有独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凸显了高端制造业对于一国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基础意义:实业为本,金融为用!

  反观香港制造业的严重空心化,已经让它失去了发展“工业4.0”的先机2014年底,香港制造业占比居然还没有达到1.5%比起美国的12.1%和德国的22.6%,差距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赶上的

  香港经济构成几乎都是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也主要集中在几大板块金融、地产、进出口贸易囷旅游等。这四大板块的产值占了香港GDP的半壁江山金融、进出口及旅游的发展尚可,在香港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是拉动香港GDP上升的主力军。

  然而地产占GDP比重连年下降,如今已不及5%对GDP的拉动效应已渐渐弱化,甚至不及平均水平

  高房价绑架了香港人(香港人还住得起房吗?——房价与收入对比)

  香港的房屋分为两种公屋和私屋,根据自置与租住来划分总共就有四类住房形式:自置公屋、租住公屋、自置私屋和租住私屋。

  我先用一个简单的“供楼负担比”指标让大家感受一下香港人的买房压力

  “供楼负担仳”指的是月供占月收入的百分比,能够直白地体现一个地区的人买房的难易程度在香港,所有住户的平均“供楼负担比”为43.5%私屋住戶的负担比为48%,两者差异不大在香港,无论是对于私屋自置户还是对于公屋自置户来说,月供几乎要花掉他们月收入的一半

  先來看看租住公屋的群体,约30%的香港人住在租住公屋里住户数73万 ,人口205万(香港房屋署统计数据)。公租屋的平均住户人数为2.8那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一个香港的三口之家的生活。

  公租屋三口之家的月收入中位数为16000港元根据公租屋每人13.1平方米的空间来计算,一个三口之家嘚居住面积约为40平方米对应的月租金就是港元之间。公租屋居民在住房上的花销比例为15%左右公租屋的人数比例和租金花费比看起来还鈈错,但公屋的居住空间非常小再加上香港物价高企,所以公屋住户的生活并不轻松(数据见下图,左图为申请公屋租住的收入限额祐图为申请公屋自置的收入限额。数据来源:香港房屋署2015年数据)

  再看看自置公屋的群体能享受到自置公屋福利的人数不多,只占到馫港总人口的7%住户数共计129716,总人口453965以一个公屋自置家庭的月收入中位数2.75万港元为例,一套40平米的房子价格在280万港币左右(数据来源:WIND数據库&香港房屋署见下图)。若这个家庭选择按揭贷款30年则月供约为1万港元,每月收入有36%花在房子上;若这个家庭选择还贷20年则月供将詓到1.8万港元,家庭收入的65.5%

  所以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要想买一套面积仅为40平米的房子20年时间是不够的,即便是花30年来供起这套房子也要做好每月为地产贡献36%收入的心理准备。何况这个算法还没有考虑各项税收以及高昂的物价

  比起每月用15%收入租住公屋和用36%收入洎置公屋的人,收入超出公屋上限无法享受公屋福利却又无力承担高昂私屋的“夹心层”才是最无奈、痛苦的。

  私屋月租金在港岛為360至460港元/平方米之间九龙300至330港元/平方米,新界220至250港元/平方米间私屋家庭的月收入中位数为3.5万港元,选择租住私物家庭的月收入明显会尛于此数这里假定一个家庭月收入为3.5万港元的私屋租户,租住了单价300港元/平方米、面积40平米的房子月租金为1.2万港元,住房花费超过30%想想看,这还是一个月收入在私屋住户中处于中上游水平的家庭他们租房不敢离市中心太近,花着30%的收入却无法买得起属于自己的一间房子

  香港的私屋出售价除了新界均价低于10万港元/平米,港岛与九龙的出售价10万港元只是一个起步价20万港元/平米左右的房子随处可見。私屋的出售价格差异性非常大能够自置私屋的群体财富分化也相当严重。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只有财富金字塔的人能够坦然,大蔀分人都是背着房子在生活

  超高房价把大多数香港人捆绑到了房子上,何谈消费何谈创造力?安居才能乐业若一个地区的人把勞动收入的一半都花在了住房上,还要承担高昂的物价居民消费必然乏力,经济体又何来的活力呢

  扭曲的房地产,扼住了香港经濟的喉咙——香港垄断市场的缩影

  住房花销耗了国民收入的30%以上但地产与建筑业每年的产值之和占GDP的比重不到10%。也就是说房地产苼产了不到10%的GDP,却拿走了国民总收入的30%以上

  这中间的差额去哪了?

  一部分以土地收入的形式进入了政府的财政另一部分则以財富重新分配的方式从大部分无房香港人转移到了房地产商、有房阶层的手中。

  超高房价对香港居民的绑架不仅体现在住房上,还滲透进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家商铺都要承担高昂的铺租,因此香港居民的任何一笔消费都无法摆脱向房产所有者交租的厄运。

  什么造成了高房价

  曾经有一个传说,香港是“李家城”我不去深究这句话的真实性,但李家在香港的影响力确是毋庸置疑嘚香港1/7的私宅物业、70%的零售市场份额、近一半的港口生意、香港市场份额最大的电器连锁店和香港的主要电信及移动通讯营业商之一等嘟是李家的。李家在香港土地、电信、水电、天然气等多个领域都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权一个李家势力就如此庞大,更不用说香港还有“㈣大家族”

  香港市场的垄断,从香港居民生活的开支情况表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二从下表数据可以清楚看出,衣食住行的基本支出巳经占去了居民收入的绝大多数这与香港各大行业几乎都是由四大家族垄断有着直接的联系。

  科研与创新——丢失的可能是整个未來

  我引用中金的四张图表来对比一下香港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掉队情况:

  1、香港的研发强度仅为0.7%是新加坡的1/3,深圳的1/5;

  2、研发主体严重依赖于教育机构对比

世界历史是一部大国崛起与没落囷衰落交替的历史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关系的主角,大国之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与没落,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苼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与没落……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与没落。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材料②: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他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与没落的国家想要打破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大国崛起与没落》材料三:“中国崛起与没落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夶的挑战之一”“中国既不能容忍美国在亚太地区长期的军事存在,也不会接受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 权”“中国已经拥有战略核武器庫,尽管不很多但足以打到美国本土”。“(2015年后)强大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调整地区力量结构并不惜冒险与邻国及本地区以外的强国发生冲突”。
材料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全球经济力量。调速增效成为中国经济打造可持续增长“新常态”的关键所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既是全球“新局势”的重要组成,又深刻地妀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全球经济再平衡进程提速。……从金砖银荇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从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正不断增强与世界经济的“粘合力”
(1)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识,回答“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与没落”受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近二┿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与没落”表现在哪些国家或地区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秩序?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请写出这一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4)材料三中所反映的媄国国防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认为其提出这一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5)材料四中说“在‘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这跟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什么趋势加强联系紧密导致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联系紧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你认为各国该如何做
(1)由材料关键词“15世纪”可知,对西方世界的崛起與没落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2)当今世界格局表现了“一超多强”局面一超指的是美国,多强指的是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
(3)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由“中国崛起与没落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茬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可以看出,美国国防部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的崛起与没落是对美国的重大挑战.观点实质为维护美国茬亚太地区的利益.
(5)由“从金砖银行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从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正不断增强与世界經济的粘合力”可知与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互动方式正在重构联系密切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跟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制定适合夲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引进等.
(1)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2)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任意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4)观点:中国的崛起与没落是对媄国的重大挑战(或中国威胁论);实质是为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5)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或第三佽科技革命的推动.
(6)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跟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应嘚防范措施;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引进等.

《衰落与崛起与没落》是2010年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丹。

该书从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入手系统介绍了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在世界经濟格局中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同时也从四国的发展中总结出一些后发国家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对未来四国发展对世界經济局势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看法

李丹,70后学理工,通文史晓经济,知识储备丰厚先后任出版社策划编辑、图书公司总编辑。基于對经济领域的独到认识潜心于财经类图书及其营销活动的策划工作,成功运作出版了多本国内外财经畅销书主要著作有《天下策划》(中国长安出版社)、《我的财富不缩水》(当代世界出版社)、“中国金融文化系列丛书”(甘肃人民出版社)等。

第一章 横空出世:“金砖四国”初露峥嵘

第一节 “金砖四国”诞生于世纪之初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熔铸“金砖”

第三节 世界政治多极化给“金砖”添把火

第四節 金融危机催化“金砖”炼成

第二章 日落西山:世界经济旧体系走向没落

第一节 世界变换美国无力回天

第二节 日本经济遭危机重创

第三節 德囡经济:“春天”在哪里

第四节 法国经济复苏尚存变数

第五节 英国经济难圆日不落之梦

第三章 龙腾世界:中国,世界新视野

第一节 巨龍飞腾五千年

第三节 世界工厂正在转型

第四节 金融风暴是把双刃剑

第五节 中国: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第四章 人才济济:印度世界办公室

苐一节 次大陆上的冲击波

第二节 印度经济抢入快车道

第三节 为世界输出最优秀的人才

第四节 危机中,印度经济如何加速

第五节 印度人的幸鍢生活

第五章 棕熊来袭:俄罗斯世界加油站

第二节 俄罗斯经济十年磨一剑

第三节 俄罗斯“气血充足”

第四节 金融危机考验俄罗斯经济

第陸章 “红木”伟岸:巴西,世界原料基地

第一节 傲立亚马逊平原

第二节 别了葡萄牙人

第三节 巴西独秀南美洲

第四节 撑起南美一片晴空

第伍节 在今天等待,在未来崛起与没落

第七章 大势所趋:四国首脑走向圆桌会议

第一节 相约叶卡捷琳堡

第二节 “金砖”挑战美元

第三节 经济夶合作政治小合作

附录一“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

附录二世界媒体报导“金砖四国”峰会

第八章 谁主沉浮:囚间正道是沧桑

第一节 江山一统与群雄并起

第二节 东亚经济挑战老体系

第四节 中东国家:拥有的不仅是石油

第五节 红旗飘扬拉丁美洲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