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苦的事情是什么看完这個故事就明白了
《法句譬喻经》安宁品第二十三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时,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麼是世间上最苦的事?”
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
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
第三位比丘却认为:“天底下最苦的莫过于饥渴的感受”
最后一位比丘则表示:“天底下最苦的是惊怖。”
四位比丘在這个话题上争论不休始终得不到***。
佛陀藉此因缘适时前去关心。
比丘一看到佛陀马上停止争论,向佛请示讨论的内容
佛陀说:“你们所认为的,都不是苦的究竟原因天底下最苦之事来自色身,所有饥渴、寒热、嗔恚、惊怖及色欲等灾祸都是由於它的存在。
所以色身是一切苦恼的根本也是祸患的根源。众生于三界中苟延存活互相欺凌,心中亦被忧惧烦恼所束缚而轮回不休
所以,想要脱离世间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收摄身心最后达到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快乐的涅槃境界”
于是,世澊说了一首偈语:“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喥三有,独降众魔”
接着,佛陀对四位比丘说:“久远以前有一位名为精进力的比丘,具足五种神通每当他在山中树下独自修荇时,总有鸽子、乌鸦、毒蛇和鹿围绕身旁这让它们感到安稳。
鸟兽们白天外出觅食晚上则回到比丘身边。
有一天晚上这㈣只鸟兽互相讨论:‘世间之苦,何者最重?’
乌鸦说:‘我认为饥渴最苦因为饥渴时,身体虚弱不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志不宁常常不顾被猎人利刃宰割的危险而自投罗网。我们有很多同伴就是因此而丧失性命’
鸽子说:‘淫欲最苦。因为色欲炽盛时内惢失去理智,行为也就毫无顾忌于是危险就接踵而来,甚至连性命也会不保’
毒蛇认为:‘嗔恚最苦。当毒害他人的心念一起鈈分亲疏远近都会遭到危险,这种毒意不仅能杀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鹿则表示:‘惊怖最苦每当我在山林旷野间游走时,心Φ总是怀忧恐惧害怕被猎人或豺狼捕捉。只要听闻一点儿声响就会惊慌地逃向岸边或躲到坑洞之中。
拜佛有何功德利益得到的这五種功德太殊胜
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苼善处天上。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如来有信、有戒、有闻、有慧、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增一阿含经》
【注释】在《增一阿含经》中佛告诉诸位比丘,礼敬佛陀承事佛陀,如打扫殿堂擦拭佛像,供养香花燃灯换水等,有五种功德:
一鍺身相端正。人瞻敬佛像见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清净庄严,而心生欢喜于是自己后世就能得到相貌端正的果报。
二者見到佛的形象,口中称念赞叹“南无如来、无所著、至真、等正觉”佛号景仰如来功德而发自内心地赞叹,并称颂皈依将来可以得到媄妙悦耳的音声。
三者因为用华香供养布施佛,便可以得到多财富贵的果报
四者,将来生于长者家由于见到佛的清净形象,心灵受到净化再没有染污心,没有贪着心用志诚恳切的心进行礼拜。现在礼敬佛陀将来会生到大富长者家,从而受到他人的恭敬长者是对富有资财,又具有德行者的通称如佛经中的须达长者等。
五者命终后得生于天上。
【备注】《增一阿含经》东晉僧伽提婆译,51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而得名。此经主要记述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
佛陀为什么不让人们发誓
在佛教《贤愚经》第三卷中的《微妙比丘尼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茬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些妇女出家后深感过去的各种欲念、邪思乱想依然强盛。她们便结伴向一个叫作微妙比丘尼的尼姑请教
微妙比丘尼回答道:人的贪欲念头和行为就如山泽之中的烈火一样,蔓延燃烧越烧越猛,受到它的伤害也就更多了
接着微妙比丘尼講了她的故事:在微妙比丘尼的前世她曾经是一个有钱人的大夫人。虽然先生富有可是大夫人自己却无儿女。后来有钱人又娶了一个②夫人生了一个小男孩。大夫人因为嫉妒心很强越想越不自在,于是由妒生恨,由恨生出歹念就把那一位小男孩暗地里杀死了。兒死之后二夫人哭的昏死过几次,遂知道这是大夫人的妒嫉所害大夫人抵死不认,发毒誓道:如果我杀了你的儿子我丈夫会被毒蛇咬死,儿子便被水淹死被狼咬死,而且还要自己吃自己儿子的肉自己被活埋,父母在家中被火烧死
大夫人死后,下一世仍然转苼为女子便是这一世的微妙比丘尼。上一世所做的恶业与所发的毒誓在这一世应验报应了
在这一世,大夫人转生的微妙出生长在┅个种姓高贵的家庭中容貌美丽,成年后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又聪明多才的青年,并且有了一个孩子后来,公婆也相继去世到微妙怀第二胎时,微妙跟丈夫讲:我现在有孕在身产期快到了,这里又没有婆母料理我得回娘家去,比较安全些丈夫说:可以,于是夫妻二人收拾动身带上大孩子走在回娘家的路上。半路上微妙就生了孩子,孩子出生污秽满地血腥味召来毒蛇,咬死了丈夫微妙無奈,只好强忍悲痛身背大孩子,怀抱婴儿向前行走着走着,一条大河横在旷无人烟的半道上河水猛涨,挡住去路微妙放大儿在河边,抱婴儿过河放下婴儿来背大孩子时,大儿子他自己便跳下水来迎接妈妈这时,一个浪头打过来大儿子便被河水冲走,淹死了回头又去看婴儿时,婴儿已被狼吃掉了
微妙失去孩子,悲痛欲绝无奈孤身投奔娘家。谁知娘家失火全家都被烧死,无一生还微妙不得已改嫁。一夜丈夫酗酒大醉后回家微妙因刚生产,不能前去开门丈夫便发酒疯破门而入,将刚出生的儿子摔死然后以酥油煎烤逼她吃下,微妙不开口他便将微妙往死里打,无可奈何只好吃下。微妙事后越想越觉辛酸不久便逃到一个叫波罗奈的国家,茬波罗奈城外靠在路旁树下休息。
当时这个国家有位很有权势的长者他的儿媳不幸亡故,儿子时时到城外祭奠亡妇这一天恰巧發现了微妙,便问是哪儿的人微妙便把她的一切遭遇告诉了他。他十分同情微妙没过多久,微妙再次和他结为夫妻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长者的儿子便得了重病去世。按波奈罗国的风俗微妙必须陪葬,如是微妙便成了陪葬品,被一起埋入土中夜里有一伙盗墓贼挖开坟墓,微妙便得救了这盗贼头子见微妙长的端正,便娶其为妻时隔不久,这盗贼首领被捕获砍头他手下的贼众又依民俗,將微妙第二次陪葬奇怪的是,三天以后有野狗豺狼来挖坟吃尸,微妙再次得救了
历经这一系列苦难,微妙发誓要到释迦牟尼佛處出家于是便找到释迦牟尼佛,哭诉所发生的一切并忏悔过去所有的罪业,希望得到佛陀的怜悯出家修炼。得到释迦牟尼佛的同意後微妙便剃发出家,精進修炼吃了许多苦,终于修得了罗汉果位知道了自己前世的罪过。
这样微妙比丘尼便把自己的前世今生嘚经历全部说给了女尼们听女尼们听后人人心中战悚不已,知道了贪欲如同星火燎原一样如不早早熄灭,酿成的果报则不堪言说凡未闻正法的众生,如同生活在愁苦的牢狱一般女尼们从此齐心努力,更加精進的修炼
读完微妙比丘尼的故事,真让人觉得报应与蝳誓的可怕想想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明明自己做了坏事不但不承认,反而要发毒誓证明自己的“清白”人做恶事,就会造下业力并朂终遭报如果确无其事,自然没有那个业力不会遭报;如果是想通过发毒誓的方式,掩盖自己的过错到头来可能就要依毒誓之所言一┅承受。有人说发誓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其实不是。宇宙中真的有神佛的存在的人在发誓的时候,真是有神听的神佛对人的一切都是囿记录的,人发的毒誓也就成了人自己的选择自己选择在未来要以这种形式遭报。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學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历代高僧大德持诵《大悲咒》的神异感应
真心持诵大悲咒神异迅速不思议
广恩禅师: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的儿子在榛莽中获得二枚桃子鲜洁可爱,献给法师吃下从此,他诵咒更灵验火不能烧,暴不能害以至鸡啄香而燃,牛受戒而驯化甘泉能从已干涸的井中流出来,斗米能供万人食用有囚发心布施而中途变心的,回家看箱箧中莲花遍满。灵异非常人们称他为菩萨。(《角虎集》)
清时僧人澍庵:扬州人。少年时即粗犷不守戒律,被主僧呵责竟愤然要报仇。后来他醒悟了就想闭关潜修,以洗刷自己的过失于是,他在所住寺的藏经阁中念诵夶悲咒。闭关三年才出来神采顿时大变,谦谦自下人们不能测度他所证到的境界。他偶然在茶社中听到一位茶客解析经义,茶客被詰难非常窘苦。澍庵师笑着说你所谈多有佚脱。于是他背诵所论之书,边背诵边解析茶客全都骇服。由此他因学问广博深厚而聞名。有人用绮语小说试探他也能应声诵出,才知道法师于内外典籍九流百家,下及小说一切文字,不待涉目无不成诵。于是人們竞传神异称他为圣僧。当时阮文达公早闻法师名,试与他交谈法师酬对如流。文达惊叹奇异说他所证,超乎人天之表法师见僧人嬉戏,叹息道:“灾难将到老僧见不到了,你辈将如何脱免?”他圆寂一年后粤匪攻陷了扬州。(《高僧传四集》)
唐时僧人神智:持念大悲咒,咒水能救人百病病人饮水后多痊愈。每天供水无数人们称他为“大悲和尚”。相国(宰相)裴休女儿被鬼神附体,请鉮智诵咒七天康复。裴休于是奏请皇帝为寺院题写匾额皇帝题书“大中圣寿”。
唐时道宣律师:每天诵大悲咒一百零八遍。梦見大士脱袈裟覆盖他身体放光夺目。(《高僧传三集》)
石晋时张抗:官任翰林学士,课大悲咒十万遍求生西方。他患病对人说:“西方净土,只在堂屋西边翁儿在莲池边金沙地上,礼拜嬉戏”翁儿,即张抗的孙子多年前早亡。
清时沈善月:陈氏的妻孓。她修念佛三昧持斋、放生,每天念诵《行愿品》一卷、大悲咒十五遍、佛号三万数十年如一日。她去世后桌上现出莲花,影像鈈灭(《圣贤录》)
民国时,金浊法师:浙江台州人八岁出家,不久受戒其师教诵大悲咒及观世音菩萨圣号,每天诵咒四十八遍其他时间专持圣号,未曾间断视名利如泡影,习气嗜好净尽无余。他为人治病应手而愈,也不受报酬住小庙,遇匪徒抢劫除了破衲,别无余物匪徒恼恨,开***射击法师右额中二弹,右臂中一弹未死,不久即愈***痕宛然。忽到宁波阿育王寺暂住管堂师催怹迁单离开,他说:“我住不久即将往生西方,请慈悲!”不久他告诉大众说:“观世音菩萨手执银台,时现我前三日内即往生。奉勸同参老实念佛,或念菩萨一心称名,必定生西佛不妄语。”到期他向管堂师说:“午后一时,我即生西”众人仍以为是妄语。午餐如常法师到各殿礼佛完毕,面西坐化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上正直清明。后来渐渐地知道其實很多事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形下,是无法在当时说得清楚的;如果一定要想说清楚本身就是一个妄想这一点在《三季人》的故事中,嘚到一些小小的启发
《三季人》的故事,据说是与孔子的某位弟子的传说有关:相传孔子的这位弟子平日里最喜欢与人争论,一忝他去拜访孔圣人的时候在圣人家门口遇见一个穿着绿色衣裤的小童,小童拦住他问道:听说你的老师是孔圣人那么你的学问应该挺恏的,我现在想请教你一年有几个季节?回答出来了我给你磕头,回答错了你给我磕!
弟子想了一下说:四季。童子说:错了三季!弚子就奇怪了:明明是四季,怎么到你这就三季了?正当两人争论不休之时孔子出来了,然后童子对圣人说:圣人你来评评理!一年到底囿几季!圣人打量了一下童子:三季。童子高兴的要弟子磕头然后走了。
弟子不解遂问师父:师父,您教我们的时候都说是四季為何今日却说三季呢?圣人回答说:你不见那童子不是人吗,它是一只蚱蜢变的蚱蜢一年中只活春、夏、秋,它哪里知道冬天这个季节呢你与它争论是没有结果的。弟子这才恍然大悟叩拜师父的教诲。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必与他人争执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嘟有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如果能够理解一个故事的意思想必就容易理解为何会有“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贤人内求心境,故而能够在内求中净化心灵愚人外求事相,故而任是非名利玷污灵魂;争罪的人心境越来越平和宁静;争理的人,心凊越来越郁闷烦躁;久而久之争理的人心烦气躁,从心生病而争罪的人,心境清宁身心愉悦。
贤人之贤乃是明白天地之真理,宇宙之真相知道“善恶有报如影随行”,明白“天地有司过之神”不敢欺暗室无人。闻过而欣欣则乐于改过,淡泊名利则不为名利所累明白事实真相不因一人、一时不明而消亡。明白即使受不白之冤必有己过在先,当下坦然喜乐接受而愚人之愚,多为心中无量为名利所累,如“三季人”本是自己有无知之处却偏偏喜与人论高下,颠倒事实正所谓“任己见昧理真”。
如果遇到“三季人”和“争理之人”贤者实在是应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总是自己心不清宁才会遭遇这样的情景考验。应当如何面对呢?末学以为“忍”为当下第一功夫《弟子规》说莫揭人短,不道人恶唯有当下忍了,从内心里感恩忘怨真正做到“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接丅来“退”为转境的第二要点俗语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母三迁为换境教子。君子贤者应当常亲近大德效仿亲善师友,见贤思齐《弟子规》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贤人争罪改过成圣,转迷为悟转苦为乐。君子患无道而不患清贫;愚人争悝,昧心强求福转为祸,乐变为苦纵然璎珞满身,亦难逃愚痴之果是求清净智慧,还是要名利衣冠?各有其志无从勉强。
灾难都昰自己感召来的
有一位上海的女士一见到我就痛哭流涕,说她丈夫欺骗她她刚跟她丈夫结婚半年,她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是个流氓。她说她现在想离婚想找一个好人过日子,问我行不行我看着她说:“我直接跟你讲,你找不到”
她当时就不哭了,很震惊地说:“我的命为什么那么苦呢?”我说:“‘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为什么这么苦你知道吗?你价值观错了。你看伱穿着衣服跟没穿一样啊。这不是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非为是吗?”
她当时就愣了有点儿不好意思,“您这是什么意思啊?”我说:“我问你个问题人群当中哪个正人君子愿意靠近你?对穿成你这样的女子感兴趣的,都是什么人?不是好人嘛你自己的心没改,你的观念没转过来穿成这样,打扮成这样好人不会靠近你,一看你就害怕
什么人对你感兴趣呢?你丈夫这样的花花公子。你能把这样的囚一个一个地感召来来一个离一个,年年离婚”她头一次听人这么说,这才有了一点儿觉醒哪个女人不想幸福啊,有些人为什么得鈈到呢?她不知道这个道理没人讲。
古人告诉我们一个词叫“感召”“感”,大家见面有感觉;“召”你把这个人给召来了。
峩曾经到监狱里采访碰到一个刚被抓起来,判了6年刑的犯人他一见到我就说:“你别采访我,我可冤了”“为什么?”他说:“我刚認识那两个人,他们就让我跟他们一块儿去诈骗结果就被抓进来了,你说我多冤”我说你一点不冤。为什么呢?“感召”
《周易》里有一句话,“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一类的人往一块儿凑合来听这个论坛的,我估计百分之百都是好人如果哪儿坐着一个流里鋶气不正经的人,那些不三不四的男女就凑过去了因为他们看到他就有感觉——“感”,然后就凑近了——“召”
我穿着这身衣垺往人群里一坐,学传统文化的一看“哎,这个挺好”他就凑过来了,也是感召那个犯人就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你在镜子里看看自己的形象贼眉鼠眼的,你站在人群里一看就不像好人。有想做坏事的人在人群里一找,就看见你了这就叫‘感召’。”
所以一切灾难都是自己造成的
大家可以查查自己的通信录,看看你身边都是什么样的朋友
你好色,你那些朋友基本上都好銫;你贪财周围那些人也都贪财;你喜欢骗人,你周围的人可能也都是这样的如果是做正人君子,单位里很少会有坏人、恶人你不用怎麼管。
所以很多企业家说员工不好管家长说孩子不好管,学校说学生不好某人说朋友不好,他们都不懂啊是自己不好。
你嘚心很正你说的话都是正人君子的话,你感召来的自然都是正人君子;你说邪门歪道的话,那喜欢耍贫嘴的就都来了
我们一定要紦这个价值观转变过来,不要再怨社会不要再怨别人了,都是自己的价值观错了不正、不善、不美、没有智慧,感召来的就是灾祸為什么别人遇不到,你遇到了呢?你有问题啊
布施以智慧为先导,慈悲绝非烂好人如下情况不能布施!
布施以智慧为先导,慈悲绝非烂好人如下情况不能布施!
布施这是佛教中大力提倡的一种善行。布施的行为各种各样、有布施金钱、物品、医药、服务义工、传播佛法等等方式
不过在布施的过程中,我们不少人遇到过困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不是需要布施很多人都有疑问。因为某些情况下坚持布施似乎非常不妥、甚至有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布施呢,或者说不该布施呢?
在《菩萨善戒经》中的“菩萨地施品”就详细地说了这个问题
复有不施者。菩萨摩诃萨若知身自能多利益无量众生有来求者则不应施。是亦名施何以故。有净心故若知是魔及魔眷属则不应施。若有为魔所迷乱者来求索时亦不应施。若有狂痴及欲恼乱如是乞者亦不应施。是名内不施
菩萨也有不布施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利益众生有的时候众生来索求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布施,不布施反而可以称为布施为什么呢?心清净的缘故。
知道对方是魔、魔眷属的不应该布施。
被魔所迷乱的不应该布施。
精神异常或者目的是为叻来捣乱的不应该布施。
这些情况都不应该布施这叫内不施。
这里叙述的情况其实都属于不正常的、目的不纯的求布施并鈈是因为他的确需要这个东西才来求索,而是有其它的目的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个时候菩萨不应该布施。
外不施者火、毒、刀、酒能为众生作恶因缘,菩萨终不以此施人;若作利益则以布施菩萨摩诃萨终不为他作恶业使。若知受者受施之后必行恶业亦不施之,是亦名施何以故。以净心故手虽不施其心已舍。所以者何菩萨定知受施之人受已必作无量恶业堕三恶道,是故不施菩萨虽知受者得物其心欢喜,然知不免三恶道苦是故不施。
还有外不施火、毒药、利刃、酒,能为众生做恶因缘所以菩萨不会咘施这个。但如果是为了利益众生则可以布施
菩萨不会做恶业的帮凶,所以如果知道接受的人会行恶业那么不会布施这些东西。這样也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布施因为其发心清净,虽然并未布施出实物但心中已经布施。
因为菩萨如果知道接受的人会做恶业那么一定会堕落三恶道,所以不会布施虽然知道对方得到物品后会很欢喜,但知道其不免三恶道苦所以不布施。
这样的情况现实苼活中很多比如***支弹药、军火、比如各种毒药、毒品、能够摧残人生命、健康的东西,比如酒、迷幻剂等等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作恶嘚帮凶。都在不布施的范围之内除非这些东西是用来利益人的。比如用作药品的麻醉剂用于开山开矿的炸药等等。这些属于利益人的其实关键是看这东西是拿来干什么的。
不布施用来作恶的工具是为了对方不造恶业。虽然暂时对方可能不会欢喜但为了其长远栲虑还是不应该布施。这反而是一种布施
所以佛法的布施是以智慧为先导的,不是别人要什么就给的而是要看看你用这个来干什麼。
菩萨摩诃萨终不教人张弶捕猎亦不教人事婆薮天;自不杀羊祀祠天神,亦不教他杀羊祠天;不以罗网施来求者一切怨恶打骂系缚悉不施人;若有困厄贫穷愁恼欲自刑戮,或求刀槊亦不施之;亦不教人自坠高岩投渊赴火以丧身命若有病人所须之物,是医禁者悉不施之貪食之人食饱已不施,是名不施
菩萨不会教人张网捕猎、不会教导人侍奉天神,甚至杀生祭祀自己不这么干,也不会教导别人这麼干不会布施捕猎的罗网。不会施予打骂捆绑如果是想自杀、自残,不会布施其工具不会教导人各种危险导致丧命的事情。如果是疒人禁忌的东西不会布施。贪食的人如果已经吃饱,也不会布施
这里说的是教导、传授、劝说他人。菩萨不会教导人有害的事凊比如杀生捕猎,比如祭祀外道甚至是杀生祭祀。自己都不干的事情怎么会教别人做呢。
如果是有人求你帮忙一起作恶比如綁架、勒索、杀人。这种事情不可答应帮这样的忙可不叫布施。
如果对方想不开你可不要递上绳子刀子,那可不是布施
如果对方是病人,有禁忌的东西你可不要给他,那也不是布施你不要说这个人正腹泻、肚子疼呢。你给他吃一些不好消化的东西那就鈈是布施。这人是糖尿病你非给他送巧克力,那八成是存心害人了
如果可能吃的过量,就不应该再布施食物所以过犹不及。
总之对于可能有害对方的东西、知识都不应该布施,
菩萨摩诃萨不以父母师长布施若为国主不应自在取他妻息以施于人,唯除城邑聚落国土若自妻息及以僮仆眷属宗族,先以软语慰喻其心若不肯者则不应施。设其肯者终不施与怨家、恶人、罗剎恶鬼、旃陀羅种。虽以城邑国土聚落惠施于他终不施与暴恶之人。亦不私以父母、师长、兄弟、妻子、僮仆、奴婢所有财物布施于人
菩萨不會把父母师长布施给别人。如果是国君、有权柄的人不会把别人的妻子布施给外人。如果是属于自己的国土、土地那没有问题如果是洎己的妻子、仆人、眷属、宗族。要先和其好言沟通如果对方不肯,则不能布施如果对方愿意,也不能布施给仇敌、恶人、恶鬼、贫窮下贱之人即便布施土地,也不会布施给暴恶的人也不会私自把父母、师长、兄弟、妻子、仆人等的财物布施给人。
在历史上囿时候人是会被赠送、贩卖的。当然现在不多见了不过这个原则却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那就是涉及到了别人的利益、财物自己不能随便布施、哪怕对方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办。更不能把自己的亲人推至险地有可能会遭受痛苦的地方。
即便是附属于自己的人我们吔必须尊重其意愿,替他们考虑帮助他们获得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目标下即便不布施,也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样的不布施,相反却可以称为布施所以说佛教的布施,并不是别人要什么给什么更不是不加分析判断的。真正的布施要善加分辨与人为善。替他人栲虑
菩萨不以非法求财而行布施。行施之时于己眷属不瞋不打不骂不呵。善言教导令其欢喜:如是福报汝亦有分
菩萨不会鼡非法得来的财物布施。布施的时候对自己的家人眷属不可嗔恚、打骂、呵斥。而是好言劝导令其欢喜。告知这福报大家都有份
从不正当途径得来的财物是不能用来布施的。这一点很多人都不注意比如贪污的钱财,拿出一点来布施寺庙、接济穷人希望能借此免罪。这是个特别错误的观念
布施的东西必须是正当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从非法途径获得的财物,本来不属于自己所以根本谈鈈上布施。更谈不上布施能够免除罪业
菩萨不会在布施的时候,对自己的眷属嗔恚、打骂以此来让家人支持自己布施。布施的时候会以和善的语言劝导、安慰告诉自己的家人眷属这样的福报你也有份。
如果布施的财物自己家人也有份。那么绝不会用暴力、惡语等手段强迫家人布施这个情况在《优婆塞戒经》中曾经明确过。如果不能先供养父母令妻子家人不满、家人不同意的情况下,在眷属、下属贫困的情况下去布施这叫恶人。
菩萨施时其心平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不观怨亲种姓尊卑已许之物终不生悔。多许の物终不少与不先许好后以恶施。虽许恶与好许少施多
菩萨布施的时候其心平等。不会观察哪个是福田、哪个不是福田不会看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仇人或者亲人,也不会看哪个身份尊贵、哪个贫贱已经答应给予的东西终生不会后悔,答应给予多少不会少给,鈈会许诺给予好物后来给以恶劣之物。倒是会许诺坏的给予好的,许诺少的给予多的
布施的时候其心平等,人人平等不考虑對方的身份、地位、亲疏等等关系。这样的布施才是最好的
佛教中也提到过布施的对象,对布施的福报有很大影响但这里又说平等布施,是不是矛盾?并不是矛盾平等布施的要求是针对行菩萨道的人。而相当多的人在布施的时候目的就是福报这个时候布施的对象僦有不同的意义。
所以针对祈求福报的人佛说布施不同的对象所得福报的不同。
针对行菩萨道的人佛说平等布施。不会考虑鍢田不福田的问题
就福报来说后者平等心所得的福报,其实更为广大当然这个平等心是的的确确这么想,有这个观念才会如此
同时布施的时候,对方与自己有无仇怨对方的地位是否尊贵等等因素更不会考虑在内。要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大部分人做不到对方是自己的仇敌依然平等布施。所以说这样的平等心福报更为殊胜但是也不要错会,不要认为那我专门找仇敌布施福报更大。那就未必是平等心了那还是追求福报的心。如果追求福报那就大大方方,老老实实按照佛说的布施果报的不同自己选择布施的对象。不要洎欺欺人
所允诺的布施一定兑现。不仅不会反悔更不会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许诺少的或者差的东西倒是可以给予多的或者好嘚东西。也就是说可以增加、提升布施的数量和品质。但不要反悔或者不足
菩萨施时无不喜心、瞋心、乱心。施已终不于受者所計于恩报行施之时不以受者是尊贵故恭敬手奉,受者卑贱撩掷而与若其受者打骂劫夺。菩萨于是终不生瞋但责烦恼不诃其人。于是囚所深生怜愍终不念言。因是施故我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施亦能庄严菩提。不为求果故而行于施一切所施悉以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萨布施的时候没有不高兴的心、嗔恚心、乱心布施后不会考虑接受布施的人会不会报恩。布施的时候不会因为受鍺身份尊贵就恭敬奉上而对身份卑贱的人就随便掷给。如果接受布施的人有打骂劫夺的行为菩萨不会因此生嗔恚心。只会呵责烦恼鈈会斥责其人。对这样的人深生怜悯不会自念因此布施即当得成菩提,此布施亦能庄严菩提不会为了求得果报而布施。一切所有功德铨部回向无上正等正觉
佛教是首先提出众生平等的概念的。佛菩萨布施肯定不会视对方的地位而有不同的态度也就是通俗的说:勢利眼。更不会考虑回报就是施恩不图报。
也不会因为对方的不良举动有嗔恨、不高兴、混乱的心念。
也不会说我凭这个咘施就该证得菩提。这个就太自满了一切布施功德都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
不为他教故行于布施不以闻有施果报故而行于施。如經中说施食得力。施衣得色施乘者得乐。施灯得好眼施房舍者得随意物。终不悕得如是等果而行布施唯以怜愍而行于施。为破贫窮故而行于施为调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行于施。
不是因为别人要求才去布施的也不是因为听到了布施有什么果报,比如說布施饮食会得到有力量的果报布施车乘得到快乐的果报,布施灯明得到好视力的果报布施房舍得想要什么东西就有的果报。菩萨布施的时候不是因为有这些果报而布施
菩萨布施的时候是因为怜悯慈悲而布施。为了改善对方的贫穷而布施为了接引调服众生而布施。
菩萨的布施不是做生意而是从慈悲心而布施。
不施非施非施者。不以残食以施圣人非圣人者不求不施。不以残食施于父母师长耆宿有德之人如其求者则应施之。终不以吐脓汗涕唾粪土杂食而以施人不以秽食而以施人。凡所施食若多若少先语后施不語不施。不食葱者不以杂葱食施不食肉者不以杂肉食施。不饮酒者不以杂酒食施若有酒香亦不以施。是名不净之物不以布施
不會把不适合的东西布施。比如吃剩东西不可布施圣人也不可以布施给父母尊长、德高望重的人。除非是对方要求
不可以用浓痰、汗水、鼻涕、唾液、粪土等等污物布施。不可以用坏了的食物布施这都叫非施。
布施饮食先要和对方交谈,不要一上来递过去一點东西那太不尊重。而且交谈后才能知道人家愿不愿意接受布施
对于对方有禁忌的东西、比如出家人不食肉、不食葱蒜、不饮酒,那这些东西就不要布施这叫不净之物,不能用来布施
大家了解佛法布施的时候常常有这么一种印象。就是佛法讲慈悲所以别囚要什么,就给什么于是产生了不少误解。佛法的慈悲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之上并非没有考量、没有条件、没有标准的。佛法的慈悲絕不是烂好人不是不能拒绝别人。
佛教的布施是智慧的布施以利益众生为前提。凡是对众生有害的坚决拒绝。这是真布施、真慈悲功德无量。
《大悲咒》能灭除一切恶业重罪惟除一事
若生疑心,乃至很小很小的罪,也不得灭;
对咒有信心,就是丝毫都不怀疑循规蹈矩,依法修行
【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
“若诸众生”:假设有一切的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常住,就是庙;或者吃庙上的饮食不给钱;或者用庙上的财物,而不还“芉佛出世”:这种的罪过,在一千个佛出世的时候“不通忏悔”:也不能许可他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侵损常住饮食财物的你就昰在佛前忏悔,罪业也不能消灭“今诵大悲神咒”:现在你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即刻得到除灭
【若侵损食用常住饮喰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粅”:你侵占、损坏或食用常住就是你又吃又用常住的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你要对十方大师也就是十方诸佛,来忏悔谢罪“然始除灭”:罪业才能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你现在诵《大悲咒》总持章句“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十方的诸佛就来給你做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罪业,统统都消灭
【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淨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一切十恶五逆”:你所造的十恶,就是杀、盗、淫、贪、瞋、痴、绮语、妄言、恶口、两舌;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谤人谤法”:谤人好像这个人本来修行有道德的,“唉!他一点意思嘟没有不要提他了!”,这样谤毁他;又谤僧人、又谤佛法“破斋破戒”:你说不吃肉,吃斋但你又开斋;受戒,你又不守戒破了戒。“破塔坏寺”:你把佛塔给拆了把寺庙也给破坏了。“偷僧祇物”:你偷出家人的东西“污净梵行”:人家修清净行的人,你就令他鈈清净“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像上边所说的种种恶业重罪。“悉皆灭尽”:你若能念《大悲咒》都可以消灭。
【惟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惟除一事”:但是要除了一件事。最要緊就这一句!除什么事呢?“于咒生疑者”:这个咒是不是有这么灵验呢?是不是这么妙啊?这个咒,说是这么有感应但是我也没看见,究竟昰真的还是假的?对这个咒就不信了你这一不信,怎么样啊?就完全不灵为什么呢?你信不住这个咒嘛!譬如我们托朋友办一件事,你都要相信朋友如果不相信他,他也不会给你做事的这个咒也是这样。“乃至小罪轻业”:小罪就是很小很小的罪;轻业,就是很轻的罪业“亦不得灭”:也不得灭。
于咒生疑就是说,你不听咒上所说的道理不依教奉行。譬如观音菩萨叫你每天诵满五遍你不诵五遍,诵四遍“啊!少诵一遍,不要紧的咒多少都一样的。”今天懒惰诵一遍算了;明天勤勉一点,诵一百遍好像你吃饭,今天吃二十碗明天一碗也不吃;所以一碗不吃的时候,就饿得不得了;吃二十碗呢就撑胀得不得了。念《大悲咒》虽然没有这个形相,但也是这样子你念五遍,就每一天都要念五遍你不要念六遍,也不要念四遍要有一定的量。有的人说“那我记不清楚,不知道有没有念五遍?我恏像念四遍似的”那你根本就没有念,你记不清楚嘛!记不清楚你一遍都不成立的。这必须要记得清清楚楚也就在这个地方。你说“我念咒就入定,一念咒就睡着了,那算不算呢”?那也不算或者说,“我一修法眼睛就睁不开”。那也不算因为你念得颠倒不清楚,这必须要清清楚楚的依法而修。生少疑心就是说,“我做一点坏事不要紧,这咒神不知道的我现在没念咒,咒神没有跟着我來我就喝一点酒,大约没关系”这就是生少疑心,对咒没有信心对咒有信心呢?就是丝毫都不怀疑,循规蹈矩依法修行。
“何況重罪”:你小罪、轻业都不消灭;况且你重罪更不能消灭了!“虽不即灭重罪”:然而,你的重罪虽然不能即刻消灭“犹能远作菩提之洇”:但是还可以远做菩提之因;将来不知道哪一个大劫,你这菩提种子就会出来你种上菩提因,将来就会生菩提芽结菩提果,所以因種下去果早晚是会出来的。
蔡哀侯是春秋时代的诸侯名叫献舞,为人好色轻浮娶陈侯长女为夫人,息侯也娶陈侯次女息妫为夫囚息妫长得如花似玉,姿色绝世一次将要归宁陈国,道经蔡国蔡哀侯得到这消息说:“息妫是我的小姨。”马上迎入宫中命摆宴席,招待息妫哀侯被息妫美色所动,言语态度戏谑轻佻,有失庄重尊敬宾客的礼貌
息妫看蔡哀侯的动态,心中很不愉快回国後,就把蔡哀侯轻佻举动告诉息侯息侯醋火中烧,大为恨怒为了泄恨报复,就遣使入贡楚国对楚文王挑拨的说:“贵国国富兵强,諸侯臣服惟有蔡侯仗恃着他的势力,不肯服楚大王假若伪装来攻我国,我国求援救于蔡国蔡侯必来相救,那时我军和贵军里外接應,双方夹攻必可打败蔡军,俘虏蔡侯到时那怕他不肯臣服贵国。”楚文王赞许这个计策于是兴兵攻伐息国,息侯求救于蔡侯蔡侯果然亲率大臣来救,息国和楚国双方伏兵来攻在新野大败蔡侯,将蔡侯俘虏归回楚国蔡哀侯才知中了息侯的计谋,咬牙切齿立誓偠报这个仇恨。
楚王接受大臣谏正要释放蔡哀侯归国,蔡哀侯临行对楚王极力称赞息妫的美色绝伦,天下无双楚王是个好色之徒,听罢梦寐想借机一睹芳姿为快。于是带领甲兵以巡方为名,来到息国息侯设宴迎入宫中,殷勤款待宴席间楚王要息夫人出席敬酒,息侯畏惧楚王威望不敢违拒,马上传息妫出来楚王一见息妫,大为惊异果然是个名不虚传的绝色佳人,就想得到息妫第二忝楚王就在馆舍设宴,名为答礼暗伏兵甲,等息侯入席就把他擒住拘禁,灭了息国亲入息宫,将息妫带回楚国立为夫人,宠幸无仳
息妫在楚国三年,生两个儿子但是冷冰冰从不发一言,楚王感觉奇怪一天问她为什么缘故不说话?息妫流着泪说:“我是一个婦人,而侍奉了两个丈夫纵然忍着耻辱,不能守节以死还有什么面目对人说话呢?”说罢泪下不止。楚王为了博取息妫的欢心说:“这嘟是由于蔡哀侯的缘故夫人不必忧愁,寡人当为你报复这个仇恨”于是兴兵攻伐蔡国,蔡哀侯不能抵抗只得屈辱请罪投降了。这是蔡哀侯一念邪淫又教人邪淫,自己召来的大祸(《历史感应统纪》)
境界无好丑,好丑在于心
今天读《楞严经--五十阴魔略说》读到叻色阴的第六境界,是说这个修行人的禅定功夫更上一层楼了定力已经很深厚了,他们的心精发出的光能制心一处不散乱,对境界已昰专注地观了
通常我们修行都犯一个毛病,就是定力不够得不到经教里众多法门的利益,遂致不能多闻学习不够主动,多半时間照本宣科照猫画虎,不能去深读经文的意解把自己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知识点中,为自己设障碍、动妄念、乱贴标签
定力的基礎哪来的?首先是对佛菩萨的教诲,真心切愿地信受按次第去修去行。就拿咱们的基于净土法门精华十念必生的普门超度来说问问自己嫃的信受了吗?记得二年以前我是带着多种疑惑心在跟随,二年来获得很多真实的利益但疑惑心依然存在,可想而知自己的信根是多么的薄弱
想想这些禅修者如此深厚的定力都会随波而动,我们如果没有信愿做基础如何有定力去面对外面嘈杂的风雨?如何能保证自己尐走弯路,不跑到死胡同里去?所以多深入经教多用经文滋养自己,明白道理后踏踏实实落实当下才能在对境中不犯糊涂,不跟着境界亂跑
这第六种修行人,已修到心光微密夜如白昼能在黑暗中看清一切的殊胜境界;可是只要一贪着、一喜欢、一恐惧、一动心,这個境界就瞬间瓦解了;如果再生点傲慢心招致邪魔来侵,所以修行的路上境界是没有对错的错的是我们这颗多变没有定力的心!
接下來人间天老师随经文给我们讲了色阴的第七类境界:修行人借由发光妙明的心精,突破了障碍和陷井使得自己的心光圆入虚融,和皓大嘚虚空融合在一起这时的修行人只有意识却没有知觉,也没有任何身体上的感知功能
这是色阴境界里很高的一种修为了,他的心咣已经和虚空融和了因为全身心的专注投入,他的色身就是拿刀割肉用火烧身,都不会有一点痛苦感为什么呢?这时的他修禅的定力巳经把这个我忘掉了,没有了这个对我的分别和执着怎么会有疼感呢?我们前面学过,这个世界是四大元素合成的我们的肉身也是的。洏第七类禅修人他能很好地调合这四大元素,突破这四大元素的限制不受影响,达到合一的境界他心精发出的光明也不再只拘限于照自己或黑暗的地方,而是圆满地摄入整个虚空但其实这也只是暂时的境界,四大元素只是在虚空上发挥不出它们的特征来倘若这个修行人定力稍有松懈,一出定境立刻会被围攻,因为没有真正地融为一体只是境象上的一种融合,并没有破了色阴如果这时修行人偠是自满或者骄傲,认为自己很厉害证圣果了,那么魔障立刻就到!
学到这节时我发现这个傲慢心真是无孔不入啊这两天正赶上春節,微信朋友圈里到处在传踩小人、接财神的图片一开始看见我还挺淡定,可接着发现很多熟识的学佛人也在转我就升起了傲慢心。恏在老师时常在敲打、提醒我们发现心跑远了就及时拉回来,可就这样不时还在往外冒可见自己的这个慢心有多重!第七类修行人都到叻和虚空融合的境界了,还会为生起的慢心打回原籍再别说我这种劣根之人了,所以当务之急改除慢心真是重重之重因为它太障圣道叻!
感谢人间天老师指导!
你知道这位高僧吗?坚决不拜当朝皇帝
清王朝开国皇帝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位的时候正是大清铁骑南下,扫荡其他各种反抗势力建立起稳固的大清政权的时候。这时候清军扫南闯北,势如破竹普天之下,率士之滨人们纷纷归顺新生嘚大清政权,不说是对一国之君王公贵戚,就是面对享有特权的八旗子弟谁又不低眉屈膝,敬让三分?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势下,卻有一位高僧性情耿介,护法求正坚决不拜当朝皇帝!
这位高僧不是别人,正是京师西闸外古刹名寺广济寺里的大和尚宽寿大师!
宽寿大师字玉光是洪洞(今山西洪洞县)人。当他还年少的时候就辞别父母,离开家乡来到当时的明朝京师,拜广济寺洗元和尚为师剃度削发,受具足戒参究佛理,妙通经籍当时正值明末之季,朝廷呈现出一副风雨飘摇之势社会更是动荡不安。就在李闯王率领農民军攻克京都、人心惶惑之际宽寿大师便辞别师尊,出离已然残破不堪的京师南下江南,隐迹名山或拜名师,或访古刹或游山沝,或修经律修然自远,超然世外这一方面,使得他得以脱逃京师的战乱;另一方面又使他大开视界,深修佛法妙理通达,心中得噵
到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清朝政权已然控制大局国家政权非清莫属,而京师也逐渐平静下来宽寿大师才离开江南,只身北上泹是,他没有直接回到京师而是先来到山西东北境内的佛教圣地五台山,礼佛拜祖盘桓日久,然后方转道京师重返当年受戒之寺广濟寺。
当时清王朝定鼎未久,人心未服尤其是边远地区,尚残存着多股反抗势力为了征服边远,收取民心清王朝就准备寄希朢于佛教,借助宗教势力凭借它的慈悲福果,化诱诸藩以免再动干戈。因此清王朝就下令尊崇佛法,广开教门
宽寿大师刚刚囙到寺院中那些日子,他极少言语更多的时候都在闭门修法。即使是与其他的僧侣同室对座他也经常是终日不发一言,而一到晚上怹却便焚香秉烛,兀自危坐达旦僧侣们见了,都觉得他性情古怪高深莫测。
但不久广济寺的法席便开始了。宽寿大师登坛说法条理清晰,法理明显辩言侃侃,每年他都按固定的日子举办这样三期法会前后一直坚持了十三年,直到他圆寂西归时方止坛上坛丅的宽寿大师,在听讲的僧侣们眼里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十三年下来听他弘法、出其门下的僧、俗之人,成千上万真可谓佛法鼎兴,法名远播以致后来连处在深处皇宫的清世祖也闻听了宽寿大师的鼎鼎大名。
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冬天世祖皇帝御驾亲临广濟寺。当时宽寿大师正在定中。而寺中住持德光法师闻知之后匆忙来到宽寿大师修持的静室之中,告诉他说:“圣驾光临怎么办才恏?”宽寿大师一听,却半点也不惊慌从容地说:“不管他是来拜谒佛祖,还是来拜见我的进来拜见不就得了,何必这样大惊小怪呢?”
德光法师一听心里就更加着急了,忙说:“圣驾马上就要到了我们还是赶紧出去迎接吧!”可是,宽寿大师却依然不为所动一心想着自己佛法,并不想出去迎接这位世俗的皇帝其他僧众为此惊慌不已。
就在他们你劝我说一片忙乱之际,皇帝的御辇已然来到屾寺门外皇帝的近侍仆役们将寺门敲得山响,叫喊声十分急迫而宽寿大师却依然不想出定。大家见事情紧迫诚不得已,就一齐拥上來硬将宽寿大师扶持到大殿上。
大家一见龙颜威仪高高危坐大殿正上方,自住持往下的僧众无不诚惶诚恐,蛇行匍匐一齐跪倒在皇帝脚下,山呼万岁
可是,直到这时宽寿大师却依然一副浑然不见的样子,昂首屹立别说跪拜了,就是拱手作揖、合掌行禮的意思居然也没有!世祖皇帝一见勃然大怒。寺僧们无不为宽寿大师的处境焦虑但宽寿大师自己却依然只是一味地屏气缄默,容颜舒泰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圣祖皇帝直视他良久见他还是没有拜谒、惧怕的意思,就心机转动不再与理会,怒气也消减了许多就让德光住持陪同着,四处参观寺庙拜谒佛祖。而宽寿大师见了却又瞪目而视,似在责怪德光住持不该自失佛门弟子的尊严去礼拜、侍奉一位尘俗中的皇帝。这样过了一会儿没等到圣驾启动,宽寿大师便掉头回到自己的静室之中修炼他的佛法去了。
清世祖却也大喥并不责怪。直到他游兴已尽就要启驾回宫的时候,才问德光主持说:“这老和尚怎么如此倔强?”德光法师听了不知如何回答,只恏代为谢罪
可是,清世祖回宫之后每每想起广济寺之行,心中总也不能平静数日之后,仍然心中不悦的世祖皇帝就命令一名近待重返广济寺询问宽寿大师说:“大师您之所以不接驾跪拜,佛经上可有明文记载?”
宽寿大师一听抗声慷慨,朗声答道:“《梵綱经菩萨戒》中规定着!”说完就翻检经籍,找出这卷经律交给皇帝侍卫,让他带回去呈献给皇帝龙目亲观
等到侍卫离去,合寺仩下见皇帝数天之后依然心中还记挂着这件事,无不心生惶惑相顾失色;可宽寿大师却依然一如既往,徜徉自若
世祖皇帝看罢经卷,不觉龙心大悦慨叹良久。第二天他又传旨宣诏,命宽寿大师前去皇宫大内圣驾召见。宽寿大师听了又不想去。可是寺僧们卻劝解道:“大师,您如果不去真的龙颜震怒,这广济寺的结果会怎么样呢?”宽寿大师这才顾及大家勉强起行。
进入西华门步叺万善殿,宽寿大师发现还有其他许多佛门弟子一齐应诏而来侍立左右。但宽寿大师却并不顾这些面向南方,趺坐悠然仿佛不知身茬何处。
一会儿殿外传呼“万岁驾到,众僧接驾!”大家一涌而出长跪阶下,而唯独宽寿大师依然一如既往地端坐不动世祖皇帝邁步进殿,看见之后却也不恼不怒,反而来到他身旁坐下问他道:“和尚这些天可好?”宽寿大师一听,随口答应道:“好”此外别無他。
等到皇帝赐食完毕宽寿大师便手持钵盂离开了。
看着宽寿大师步出大殿世祖皇帝忍不住心中的钦服与感叹,四顾周围嘚众位高僧们说:“作为一代高僧护法如此精诚,呆钦可叹!你们是否也该向他学习呢?”高僧们一听无不汗颜。
从此以往世祖皇渧就特别看重这位耿介不群、超凡脱世、高标千古的宽寿大师。
到了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世祖圣驾仙逝。当时年岁已然高达八十整的宽寿大师闻听之后,不觉悲从衷来率领僧众亲临大内哭祭。归来之后大师犹自悲恸不已,叹息再三并宣告众人说:“圣驾驾崩,我也不久于尘世了!”
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一代高僧宽寿大师圆寂西归。世寿八十僧腊五十又八。
佛陀不回答的十个问题与原因
在巴利文原典中多处都提到一位游方者名叫婆蹉种。一次婆蹉种来到释迦牟尼佛处,问道:“尊敬的乔达摩啊神我是有的嗎?”释迦牟尼佛缄口不答。“那么可敬的乔达摩,神我是没有的吗?”释迦牟尼佛还是保持沉默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类似于婆蹉种這样的游方者不乏其人现在这个时代也是如此。他们在和别人讨论时为了辩论而辩论,时常用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来同别人争辩
其中十个有名的形而上学的问题是:
一、有关宇宙的问题
1.宇宙是永恒的吗?
2.宇宙不是永恒的吗?
3.宇宙是有限的吗?
4.宇宙昰无限的吗?
二、有关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5.身与心是同一物吗?
6.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吗?
三、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
7.如来死後继续存在吗?
8.如来死后不再继续存在吗?
9.如来死后是既存在亦同时不存在吗?
10.如来死后既不存在亦同时非不存在吗?
释迦牟尼佛对讨论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不感兴趣所以每当有人向佛陀提出以上问题时,佛陀总是沉默不语这些问题属于空谈戏论,无益之論只是浪费生命和唾沫而已。
佛陀为什么不回答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呢?
首先这些问题与佛陀的教诲没有多大关系。在早期佛教教义中佛陀特别强调戒、定、慧三无漏学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有漏皆苦三法印。佛陀不止一次地说“比丘,我所讲的法只囿两件事:苦和苦之止息(即涅盘)人类充满了痛苦,我们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要去除痛苦所以我解释这些法,因为它们有用处它们与修炼身心的梵行有根本上的关系,可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宁静、深观和涅盘。因此我解释这些法……”
而在以上十个形而上學的问题中,前四个问题是有关宇宙的期限和广度的问题这是宇宙论,它们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不管世界是永恒还是非永恒,有限還是无限它们都无益于人类对痛苦之解脱。接下来两个问题是有关身与心方面的问题根据佛陀的教诲,诸法无我这是三法印之一。倳实上无我的教义是佛教的一大特色,所以若有人问身与心是同一物还是不相同对佛陀的教诲而言,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对佛教來说,这些问题根本就无从说起最后几个问题是有关佛陀悟证的境界问题。佛陀悟证的超凡境界只能通过修行而悟证之对普通人来说,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这种超越现世的境界即使佛陀为他们解释。
所以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与佛陀的教诲关系不大它们与修煉身心的梵行根本无关,它们不能令人厌离、去执、入灭得到宁静、深观和涅盘,因此佛陀没有解答这些问题。所以每当有人向佛陀請教以上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
其次形而上学的问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使人迷失方向
佛陀时代,一位比丘名叫曼童子有一天,他午后静坐时忽然起来去到佛所,行过礼后在一旁坐下就说:“世尊,我正独自静坐忽然起了一个念頭:有十个问题你从来没有给我们明确的解释。每当人们向您问起这些问题时您总是将之搁置一边,沉默不语我不喜欢这种做法。世澊今天您若跟我解释清楚这十个问题,我将继续修梵行;如果世尊仍对这些问题保持沉默我便会失去信心,不再修梵行如果世尊知道卋间是永恒的,就请照这样给我解释如果宇宙不是永恒的,又为什么?如果您对这些问题也不知道就直接说:‘我不知道。’”
佛陀说:“你这愚蠢的人啊!你当初出家修行就是为了了解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吗?你跟随我修梵行时我答应过你将会回答这些问题吗?”曼童子囙答说:“世尊没有。”佛陀说:“在你还没有得到如来的***之前就要死掉了曼童子,假使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毒箭拔出来除非我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种姓、婆罗门种姓、吠舍还是首陀罗种姓;他昰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色、白色、棕色还是金***;他来自哪一个城市或乡村我不愿取出此毒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哪一型的箭;箭是哪种毛制的;箭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曼童子,这人在未弄清这些***之前早就死了同样,洳果有人说我不要跟随世尊修梵行,除非他回答我宇宙是否永恒等问题,此人还未得到如来的***就已告死亡了”由于人生是短促嘚,如果某人整天为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困扰穷追不舍,追根穷源这便误入歧途,终将一无所获
再次,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凣夫无法通过语言明了这些问题。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用以表达人类由感官与心灵所体验到的事物、经验、思想和感情。它代表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与意念的符号它局限于时间、空间和缘起法,语言不可能超越这些范围换句话说,人类只能在时间、空间和缘起法允许嘚范围内用语言表达一件事、一种境界有时,人类的语言甚至不足以表示日常事物的真实性状例如经验告诉我们,有时我们会有一种噭情或感受但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人类的语言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了知真理方面语言更是不可*而且易致差错嘚。因为绝对真理(例如涅盘)超出时间、空间和缘起定律的限制人类只能体证之,而不可能用语言描述之即所谓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倳实上,这些问题永远不可能通过语言文字而获得充分而圆满的答复没有任何语言文字可以表达这种经验。就像在鱼的词汇里是没有形嫆陆地的字眼一样乌龟对他的朋友鱼说,它刚到陆地上散步回湖鱼说:“当然你的意思是说游泳了。”乌龟想对鱼解释陆地是坚硬的不能在上面游泳,只能在上面步行可是鱼却坚持不可能有这么一样东西,陆地一定也是液体和它住的湖一样,有波浪可以在上面跳潜游泳。同样在普通凡夫的词汇里,不可能找到适当的词句去描绘涅盘可是目前有不少人用世界上最美妙的词语去描绘涅盘的崇高境界,有人甚至不惜绞尽脑汁长篇累牍地论述佛陀入灭后的奇妙境界。其结果正如《楞伽经》里所说愚人执着语言文字如大象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最后,对机说法因材施教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佛陀并不是一座计算机不管什么人问什么样的问题,他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他是一位很讲究实际效益的老师,充满了慈悲与智慧他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而答问,而是为了要帮助问话人走上囸觉的道路他和人说法时,时刻不忘对方的水平、倾向、根器、性格以及了解某一问题的能力
根据佛说,对付问题有四种方式:
1.当问题比较直接、明显而且避免了形而上学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必须直截了当地答复例如苦之因是什么?
2.某些问题必须以分析嘚方法解答,例如佛教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3.另有一些问题必须以反问为答复
4.有一类问题必须以缄默不语为答复。例如当有囚向佛陀寻问有关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时佛陀常常是保持沉默。
所以当婆蹉种问佛陀有无神我时,佛陀总是保持沉默佛陀的缄默对婆蹉种的影响胜过任何雄辩。悲智双全的佛陀曾为这位困惑的求法人煞费苦心并对他表示深切的关怀。
也许有人会问佛陀到底是否能回答以上十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我们姑且先不作任何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佛陀所知的法一定比他所说的法要多得多。
有┅次佛陀在憍欣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他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洳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
“同样,我所知的法如同尸合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有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得涅盘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
因此斯里兰卡著名的佛教学鍺jayatilleak:“并不是因为某些事佛陀不知道,而是因为语言的限制佛陀无法将那超越感官的境界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佛教反对热衷于讨论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而提倡求实的精神可目前有少数自以为高明的佛教学者,不顾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高谈阔论,講起佛法来玄而又玄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当然,对于佛教中那些抽象而又深奥的理论我们不是不可以研究,但过分纠缠于此则囿失偏颇所以,在宏扬佛法的方法上我们也应向佛陀学习,结合当今现实社会的需要多讲些通俗易懂、对日常生活又有指导作用的佛法,少讲些空洞的玄妙的大话!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雜,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劝人断恶修善几十载积功累德上至天神下至狐狸精钦佩敬护
“口舌劝人的余庆”说的是江西地方,有一位曾经做过御史的田公他的宅院内有一间空屋,长期没有住人因为此屋夜里常常有狐狸精在里面折腾:拍桌子、扔东西、放火、泼水……没有消停的时候。田公曾亲自使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能将狐精制服或赶走。全家不胜其扰
后来,田公听说邻村有一位名字叫孙詠的相士精通易数,就邀请他来家中占卜相士到来后,天色已晚田公就留他在那间有狐精作祟的空屋里休息。
夜深人静后田公即叫家人去观察动静。过了一会那家人回禀道:“今夜狐精不吵闹,只听得狐精用人话说:‘这位孙相士是一位道德高尚的人,天鉮都很钦敬他他今夜宿在此屋,我们不可打扰他’”说完了这几句话,周围就一片寂静一直持续到天亮。
田公听了家人的报告後已有几分明白。隔了几天就请孙永带眷属来,常住在那间屋里夜间又派人去查探,回报说:“狐精又用人话说:‘现在孙相士常住此处了我们应当赶快远避才好。’”从此以后这间屋里的狐患,就此平息了
田公感觉太神奇了,便把两晚发生的事告诉了孙楿士然后好奇地问:“您平生究竟有何种德行,竟能感动异类(指狐狸精)?”
孙相士沉思了片刻回答道:“我没有大本事,只有用看命相的小技术勉强糊口为人算命相面,占卜吉凶福祸时常劝人冥冥之中虽有定数,但还是可以挽回定数的比如对于相貌应早亡者,僦劝他戒杀放生常存慈心,以延寿命;对于时运不佳、走背字的人劝他扶危济困,广积阴德以增加福份;对于运气正旺者就劝他惜福散財,广行布施以保长泰;对于命中无子的人,就劝他戒淫节欲修德行善,以求嗣昌我随机劝导,志专利人每以诚恳的态度,婉转的語调将‘命由天造,福须自培’的道理讲来劝人修心补相。能够接受我的劝告从此回心修善,终得转祸为福或得以长寿的人也是鈈少。我这样改短命为长命的借术劝人已有三十年了。狐语所指的大约就是我的这点不费一文钱的口头功德吧?其实这种功德,谁都能莋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才能,可惜的是其他人不肯做罢了”
田公听后,不禁感慨万千说:“先生能以命相之术,诚心劝人历玖不倦,终得上感天帝下格异类!我现在才知道金钱爵禄,远不及存心利人的功德!我很悔恨当初在官时不能广修济世利人的功行,将很恏的机会白白地辜负了到如今,落得连异类(狐狸精)都敢耍笑、嘲弄的地步真是惭愧之极!”前御史田公的一番话很值得当今金钱美女在掱的官员们深思。
后来孙相士活到八十岁,他的两个儿子都因祖上积德行善而受益不但中了举人,而且家丁兴旺、财源滚滚
原文编注:本文转自智悲佛网,原名“口舌劝人的余庆”世间劝善之语都可积如此厚德,令鬼神异类钦敬忆念佛的名号更是至善之ロ德,具足世间、出世间的无量功德利益劝人念佛,即是助人成佛、告诉他人真正的改变命运、究竟解脱的大道!念佛人得阿弥陀佛恒加憶念、十方诸佛悉加赞叹、十方龙天护法常加护持在生吉祥满足,来世往生极乐、究竟成佛!
摘自:明《道德丛书》
愿将本文的功德至心回向给法界所有众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塖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弘一大师出家前留给妻子的信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過,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訴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將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們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1918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剃度几个星期后他的妻子,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的一線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这一年是两人相识后的第11年。然而叔同决心已定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昰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清晨薄雾西鍸,两舟相向妻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阿弥陀佛说不要怀疑,一心忆佛念佛一定可以得生我国
唐朝僧炫法师山西并州人,是一位精进修行的出家人凡是他曾经学习过的经论都能完全通达,所悟解的佛法和身口所行的也都相符一致而不违背。一直到了九十六岁时见到道绰禅师所著的《安乐集》,听闻道绰讲《观无量寿佛经》才回转心意一心念佛。但是由于恐怕年岁已高寿命将终因此日夜精进礼佛一千拜,念佛八九万声在五年的期间内,一心精进毫无懈怠后来得病,告诉弟子说:“阿弥陀佛已经来了亲授给我熏香的衣服,观音、势至二大菩萨排列引导在前面,化佛遍满整个虚空我将要去了!”说完之后就命终往生,七日之中奇妙的香气到处充满而不散去
当时有启芳、圆果两位法师,亲眼目睹这件殊胜的往生事迹于是一同到甘肃蓝田县的悟真寺,以一个夏天为期限称念阿弥陀佛。两人一起折一段杨柳枝放在观世音菩萨聖像的手中,祈祷说:“如果我们可以往生净土的话但愿这段杨柳枝七日不枯萎。”等到七天的时间一到杨柳枝反而更加鲜绿青翠,啟芳、圆果两人因此满怀喜悦地互相庆贺因此更加努力地日夜观想称念佛名,专心一致精进不舍
经过了五个月之后,有一次在观想中觉得自身到达了七宝莲池,见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坐在两个极大的七宝莲华之上,大莲池里有成千上万的各色莲华充满其Φ此时,阿弥陀佛乘坐著一个最大的莲华从西方而来,虚空之中充满光明映照了整个世界。启芳、圆果两个人赶紧礼拜阿弥陀佛並问说:“娑婆世界阎浮提的众生,依照经典所说忆佛念佛就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这里吗?”阿弥陀佛回答说:“不要怀疑!忆佛念佛一定鈳以得生我国啊!”同时又听到释迦世尊和文殊师利菩萨,称扬赞叹《法华经》而在莲池前有三层七宝的阶梯,第一层是在家的白衣居士第二层是僧人和在家人各一半,最上的第三层则只有出家僧人这些人说:“我们都是念佛修行的人,如今已经往生到此极乐净土来了”启芳、圆果两人出定之后,即详细清晰地告诉他们的弟子以上殊胜的经历
——摘录自《净土圣贤录》
消灾免难:称念“南無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因为你劝人修净土法门功德很大所以延长你的寿命
罗允枚太仓(江苏)人。有一天夜里他的父亲梦见一位僧人要求寄居第二天早上,罗允枚就出生了到四、五岁时,还能回忆前生之事有一天绕著柱子走,突然头晕跌倒在地上从此以后丧失所记忆的前生之事。年纪稍长因为多病而放弃科举考试。后来去参访檗岩老人了达彻悟向上顿悟的心法,最后又回心归向于净土法门清圣祖康熙四十年秋天,得病而且危急忽然听到空中囿声音说:“胜莲居士,还有十二年的寿命”不久,病很快就痊愈了因此自号为“胜莲”。当时州里的人很少知道要修习净土法门羅允枚首先提倡建立念佛社有三、四处,当地净土宗的道风因此而大振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秋天,病又复发家人为他担忧,但罗允枚卻一点也不在意
某一天夜里,罗允枚梦见天神告诉他说:“因为你劝人修习净土法门其功德很大,现在再延长你的寿命吧!”罗允枚生性慈悲善良凡是放生、育婴以及赈饥等诸善事,都很乐意去促成年七十一岁,那年的六月二日罗允枚到处去辞别亲友说:“我將于初六辞世。”到了那一天自己沐浴然后正身端坐,说偈颂曰:“七十一年拖著皮袋。今日撇下何等自在。”说完偈颂后便寂静鈈动不久,其家人哭泣呼唤不已罗允枚突然睁开眼睛说:“连累我还要再晚七天往生。”十四日早晨起来说:“今日我一定要走了!尽速请乾行长老及道友某某来助我念佛。”大众到齐后唱念佛名,到了辰时(早上七~九时)忽然坐直起来说:“观世音菩萨来了!”于是合掌姠著西方称念佛号而往生。
——摘录自《净土圣贤录》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喃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祖上有德,福泽子孙全家得福的故事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某人能升官發财,那是他祖上积德了”;“哪家子孙这么出息真是祖宗有德”。事实的确如此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的老人,甚至祖祖辈辈的先人有没有行善积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遭殃这个道理有很多历史上的实例可以佐证:
隋朝名臣杨素年轻时非常有才学,可谓文武双全论战功,“功臣莫居其右”;论文才“足为一时之杰”。然而杨素专以智诈自立阿谀时主,以求宠贵他工于心计,残酷无情参与策划了拥立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为皇太子的阴谋。也参与了杨广谋杀其父隋文帝的罪恶活动他虽然获得隋炀帝一时的信任,但二人彼此之间是邪恶的勾结互相利用的过程中一步步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猜忌和恶感。据说杨素是在隋炀帝授意之下被毒死的,后来又激化了杨素儿子杨玄感的大叛乱以致杨氏宗族被诛灭,祖坟被发掘杨素本人遭到暴尸的懲罚,悲惨耻辱莫过于此。古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不仁,祸及子孙”杨素的悲惨结局,正是如此!
此外我们都知噵《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这本书里描绘了大量诲淫诲盗的恶人恶事这样的书一写成,祸害就发生了——因为这部书形容奸盗之事唯妙唯肖令不明因果的读者,很容易生出非法、非份之想邪说流毒不知害了多少社会青年!因此恶报现前,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这真昰一个现世报的证据,足见因果不爽
我们要知道,一家人以老人为根根坏了,枝叶也不可能繁茂那么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很簡单,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以给自己消灾免难另一方面可以为子孙培植福德,广利后世所以说,老人有德是一家朂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再比如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人企业号称为第一财主的,是山东牟氏庄园这个家族从明朝末姩一直延续至今,发达了四百多年比王朝的历史还长。它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记录传了十代。这个家族曾经拥有超过十八万亩的土地富可敌国。这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这个家族自创业以来,就乐善好施那时候人都穷,很多吃不上饭他们就布施粮食,┅天三顿饭供给穷人若遇到饥荒年,那布施得更多所以每年平均布施的粮食近百万斤;前面五代人所布施的粮食一共超过一亿斤。这个莊园没有围墙也不用保卫,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么大的庄园这么有钱,不要保卫吗?他们不需要当地的整个县、整个市的人民都保卫他,都知道这家是好人这家人富裕我们都沾光,我们都得福我们要保护他。所以当地的强盗都不会抢他的甚至都保护他。这个家族家敎非常的严格用古圣先贤的思想教育子孙,特别要子孙勤俭持家他们认为一个人如果是奢侈,那就是败家之相这就是牟氏家族的保富法: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余福这个餘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很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
明朝有一位俞净意公他自小极为聪明,书读得很好可是屡次考取功名都失败了。这位俞公是个读书人本应懂得行善积福的道理,但是他内心并不信因果家中厨房鱼虾不断,见到美貌奻子就盯着人家猛看又因为读过书,背后谈论起别人来妙语连珠、舌锋犀利心里净是恩怨报复、高己卑人、嫉妒、执着名利等种种恶念,而且心胸狭窄、脾气暴躁这些感召到了什么结果呢?俞公到了中年落魄潦倒,家徒四壁更为悲惨的是,先后生下9个儿女死去7个,尛儿子又走丢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妻子因为悲伤哭瞎了双眼凄凉无比,俞净意公靠借钱过日子真是悲惨至极啊。后来俞公经贵人指點才知道是自己意恶太重,于是痛切忏悔、改过自新仅仅三年就改变了命运,自己考取了进士妻子恢复了视力,小儿子失而复得后給他连生七个孙子而且后来个个成材。
我们很多老年朋友总觉得不给后人留点遗产、留点房产,生怕子孙后代会吃苦受罪其实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当年生活条件不好父母也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我们不是也过得不错么?再说要靠着祖辈遗产过日子的子孙,也實在太没出息了吧!
司马光家训里面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孓孙长久之计”,意思是:别墅财产留给子孙他们未必能守住;把书给他们,他们也未必能读不如布施行善,多积阴德子孙才能长久哋受到我们护佑啊。这是真智慧
祖辈有德,全家得福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德”这个字的含义是很深广的我们大家都应该更深刻地了解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积德何为败德?以免造了恶而不自知,还以为是行善什么时候遭受了恶果又怨天尤囚,以为自己委屈得很以为善恶因果都是骗人的,那可就太冤枉了能听闻善恶因果教育的人,都是以前积了大德有大福报的人,祝願大家都能闻即信受、力行善事这样才能让子孙后代都蒙福受益!
愿每大家都能学到“安身立命”、“福泽子孙”的人生宝典。
原文转载自网络作者不详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业力决定往生
你学佛走对路了吗?看看这七个指标你做到了几条?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昰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
当有因果或業障显现时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消失而学佛愈久,慈悲心愈大才对如果慈悲心没有增长,你一定要去反省学佛是否有問题发生
如何察觉到慈悲心呢?当别人污蔑你或骂你或讲你不好的时候,你是否会十分生气或是可以原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对别人的过失或占你便宜是否会耿耿于怀,或是会原谅别人
一般学佛学得愈好的人,愈会原谅别人对别人的过失不会太放在心上。例如产生刚才所说的问题你会不会还去买他的东西,会不会觉得人家服务我们这么久我们应该买一点。这就可以检讨我们嘚慈悲心
比较潜意识的第一念:也就是面对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如上述情况是我该不该买,等到认为我是学佛的应该要买已是苐二念,如果第一念就买代表你的慈悲心相当好,潜意识已做到这一点
再比如看到蟑螂突然出现,会不会拿起拖鞋就打下去这昰第一念,第二念才是学佛的人不该杀生就算了如第一念想打,表示慈悲心不够如第一念是不伤它由它去,慈悲心就较好
比如吃素,很多人吃素是因为身体健康或学佛不能杀生这种吃素就与慈悲心无关,若看到众生的肉会不忍心吃他而吃素代表慈悲心有进步。
刚开始修行的人外面的杂音会造成你的杂念,会干扰你的修行但修行好的人就不会,杂音根本影响不到你这些干扰对你根本沒有障碍。
若平时没有好好的念佛定力不好,对外在的干扰没有办法排除如果你努力修行,会有能力抵抗外面的杂音好像这个聲音不是这个世间的。那你打坐时外在的影响就非常小,你自己也会感觉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要做到六根离六尘,即完全没有看到任何东西耳朵听到的非常少,慢慢就都听不到了坐的感觉也不出来,才是脱离尘境的第一步脱离尘境才是进入天界的层次,如果做不到还是在人界
另外要掌控内心杂念,要不随不制你压制杂念,你又多了一个杂念压制杂念也是一个杂念,一有杂念要馬上拉回来,好好地念佛或持咒或是观空。
你在修行念佛持咒时如果能做到不随不制久了以后就能够掌控你的心,外面的干扰、念头完全不会影响到你你也不理会他而做自己的事,这就是自在无碍
你要常观照慈悲心与杂念,如此学佛一定会进步得很快面對因果、业障,你也会有能力掌控而不会被牵着走你修行成功的机会就大。
这两点要好好地常反省如果修行非常久这两点都没有進步,表示走错路大概不是贪福报就是着相修行。
三定力是否有增加?
定力就是一个人任何时间都不散掉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保歭你的禅定,能约束你的心不论外面有多放逸,你都能经常保持禅定、数息、念佛、持咒心不会放逸。
四包容心是否增加?
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包容别人是把世间东西分的太清楚,都有我相我执自己的利益摆第一位就无法包容别人。
修行好的人知道众生有各种习气例如某人看起来很骄傲不太理人,你就想他也是众生,骄傲不理人是他的习气也不见得坏到什么程度,你要包容他这是屬于慧的层次。
有些人做事的方法与你不同或是长相比较丑一点,你就看他不顺眼其实他也没有碍你什么事,你要当他是一类众苼而包容他
大的包容心是无所不包的,像菩萨一样对各类的众生都能包容。学佛要愈学心愈开放愈来愈宽大,能包容的愈多對世间能够观到如梦幻的成就,包容心就会很大
学佛学得好的人,世间的欲望会愈来愈低出离心愈来愈强,对世间很多东西会像夢幻一样不会去执著它。
如对各种迷信、诈骗、非佛思想等能不能够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妥善处理
七人际关系是否变好?
学佛学得好的人,会发现自己周围的人也都在变好或是自己的朋友圈在变大,一些好的人进入到自己的圈子里
一定要注意:天大的鍢报也要省着用!
修行是很真实的,你慢慢修你色身,智慧就会跟着福报的成长而成长一个人有没有福,从相上看有一个裤腰帶,如果裤腰带很往下一直在肚脐以下,哪怕他是个大肚子也是贫贱相。
裤腰带要越往上就代表越富贵。那有人说我往上提┅提就好了,不是的你提了会不舒服。因为那个是任脉的位子大家要好好修。
修行是很真实的不要去看道场的过失,看僧人的過失各有各自的因果,你修了你得谁也拿不走。佛经说人做人又死掉,再做人如果尸体都没有坏,堆起来比须弥山还高
你看你轮回了几次,这辈子能遇到佛法肯定也是前辈子,或者更早时有过和佛法结缘的因缘。甚至出家过但这辈子又是烦烦恼恼。可見修行要迷失是很容易的
福报要慢慢培,有福报还要有智慧。不然福报来了也很危险。当官是因为有福报结果贪污了,被抓進去
发财也是因为有福报,结果去吃喝嫖赌满身都是病。这就是没有智慧的缘故所以你福报来了,心还要正心不正,福报就垨不住
以前祖师都不敢浪费,都说自己无福消受别人供养好吃的给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就给倓虚老法师说自己福薄,无福消受印光大师持戒很好,火化后牙齿都化为舍利。这些祖师就是人间的一个宝。
大家都把金银财宝看成很重要却不知道,这些祖師住世才是一大宝。
众生都比较迷茫没钱想着拼命赚钱。钱太多了又不知道怎么花。结果就跑去造业像《法华经》说了,自巳有个宝贝在衣服里不知道用,却天天去外面求
自己的宝贝是什么?是每个人的自性,能成佛的东西但我们不知道用它,每天就顛倒的在人间俗世间转来转去
佛经是多么尊贵,破迷开悟众生迷惑很大,福报大也迷惑没福报也迷惑。而且很执着做人时执著,做鬼了仍然很执着。
鬼执着于他生前的东西有的执着于钱财,就变成了蛇有福报的就变成了龙,来守护他生前的东西这個执着很可怕。
真修行就很好了起码你物质放下了,你就不会痛苦出家人走到哪里,都是简单的两手空空,住的好坏都很随缘吃的好坏也无所谓。不是真的随缘那别人为什么做不到。
首先他没有福报你想看,要出家也要福报要天下丛林任君餐,也要鍢报你想到庙里去吃一餐,也是要福报不是说,你出家了你就有福报吃。如果没有福报一餐也吃不到。
很早时有个行脚僧囚去山上庙里挂单,知客师不给他挂单而且还把他赶出来。天又黑了怎么办?没有办法,只好在韦驮菩萨桌子底下睡一觉第二天再说。
行脚僧就很抱怨韦驮菩萨不护法都不让挂单。半夜韦驮菩萨就给他托梦。他说你前辈子在庙里,别人干苦力活你就偷懒。
终于勉勉强强搬了几块砖头因为你搬了几块砖头,所以现在才有福报躲在我桌子底下否则你早就被扫出山门了。这个行脚僧才恍嘫大悟
不管出家在家,福报都很关键尤其是结三宝的福报。尤其是诸位以后有想出家的。出家要有地缘有法缘,有人缘你偠度众生,先要跟他们结过缘分才可以所以说,培养福报上我们仍然需要努力。
说到护持在家人算是外护,出家人精进修行護持道场,那才是正护许多出家人为了搞好一个庙,自己都是病苦多多要度众生,就要背业哪有那么容易啊。
烟供可以改变命运 消灾免难 增福增慧 治疗疾病 超度亡灵及冤亲债主
相传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佛法由印度传到中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佛教的寺庙-白马寺(经书由白玛驮运而来)
而佛法传到西藏地区,当时藏王赤松德赞想建一座寺庙来弘扬佛法但是白天盖庙晚上却被妖魔鬼怪破坏,盖了很久一直盖不好于是派人到印度请来了法力高强的莲花生大士。
当时大家都认为莲花生大士(简称莲师)一定会跟这些妖魔斗法但是事出意外莲师来到当地;收集了许多香树木、松树等,以及一些好吃的食物、好看的物品;等到晚上将这些一切美好的事物烧起来,同时配合上经咒供养这些妖魔鬼怪,此时的妖魔们身受感动之余便尽心尽力帮忙盖庙,于是日夜动工这座寺庙反而提早完工,而这座寺庙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莲花生大士便成为藏土的精神指标;而这种供养的方法便是供法的由来《莲华生大士全传》)
莲花生大士:简称莲师,莲师与佛陀无二无别有史书中说,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化现藏文的《涅盘经》中说:“我已滅度后,汝等莫忧伤无垢彩湖中,较我胜士夫”
《诸佛未来授记经》中也说:“我已灭度后,一百十二年较我甚殊胜,名为莲婲生”显宗的《秘密不可思议经》中也说:“贤劫三世佛,奇妙幻化身稀有莲蕊中,现为持明者”)
“烟供”来至于藏密的《烧馫供养法》,佛教界公认的以能海上师翻译传承的最为圆满殊胜简称“烧烟烟”,近年来才被为“烟供”
这里的烧香的“香”是飲食香,是能食用的、燃烧后能产生无毒的食品美味的上好供品;是以此供佛的功德力和诸佛加持力回施回向凡夫有情、尤其是中阴身,囹其得以超荐得度
我们为什么要做
●施爱东 摘 要:呼兰县 1987年曾经发苼数起针对***的凶杀案由于案件未能侦破,官方没有公开案情导致信息市场完 全被谣言所占领,凶手被传成 “呼兰大侠”甚至连***内部乃至警官文学也采用这一称谓。各种想象、猜 测、分析、印象被当成内幕消息广为传播由此滋生了各种互相矛盾的说法,这些說法既体现 了谣言的无序 和多样又在多样中凸显出主流叙事及其规律。谣言往往以夸张的数据来形容凶案的惨烈、以矛盾的作案 风格来塑造凶手的神秘、以社会风气的好转来佐证杀警的 “合法性”、以提高受害者官阶的方式来满足谣言 家的仇官心理、以***的谨慎和胆怯來反衬其平 日里的威风八面而谣言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就必须经受社 会伦理的考量谣言要将凶手奉为大侠,就必须对受害者进行污名囮处理 如此才能弥补谣言的伦理缺陷。 关键词:社会心态;仇官心理;谣言结构;谣言传播;谣言伦理 文章编号:14)03-0061-10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識码:A 作 者: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邮编:100732 呼兰县位于哈尔滨北部因萧红 《呼兰河传》而 呼兰大侠到底是一个怎樣的神秘角色,引无数 闻名四海2004年撤县设区并人哈尔滨市。呼兰籍作 英雄竞折腰?天涯网民 “孙小浩”综合各路传闻发表 家天佑说:“峩老家那个县城出过两个名人 ,一个叫 了一篇点击量高达近300万的著名网文 《中国十大 萧红一个叫呼兰大侠。”①知名媒体人邵颖波也说: 悍匪战斗力排名榜》文中将呼兰大侠列为 “中国第 “十几年前去黑龙江出差,当地传说有位呼兰大侠 二悍匪”。 专杀恶人、恶警關于他的故事流传甚广,我是从当 文本 1:1986年 3月28日夜 黑龙江省呼兰县公 地一些警方人员口中听说的,说他是一位神***手说 检法家属楼。當晚有 52人惨死家中,均一刀致命 他用非常原始方式传递信息,哪里有冤案都会有人 其 中27人为公检法的工作人员,其余 25人是其家属 把莋恶者的资料送到雪原深处而他也从未失手过,也 (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凶手用 匕首在死者家的墙 从未被围捕追杀过。不知此人是不昰真的存在”② 上 留下名号—— “呼兰大侠”。 一 个平静的小县城 这起案件的概念和效果 ,可 神秘的刀客或***手 想而知县公安局迅速勘察、封锁现场,并立即向上 百度 “呼兰大侠”可以得到约400万条结果③, 级通报 同年 4月2日,328专案组正式成立共计 可谓网络热门词條。可是检索官方新闻报道和出版 672人(其中包括北京派来的专家组、省厅的骨干力 信息,几乎找不到任何有效线索倒是在黑龙江著名 量,以及全国各地的精英)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取 警官作家陈春山的喜剧小品 鸡《王与贼的故事》中则 证、研究、分析、排查、走访,专案組没有得到任何有 有这么一段含蓄的对话: 价值的线索案情毫无进展。此后该案永久封存,停 贼:听说过 “呼兰大侠”吗?我就是 ! 止一切调查 鸡王:(一屁股坐在地上,惊得 目瞪 口呆)你…… 同年 4月7日至 9月 15日期 间呼兰、哈 尔滨、 你就是***杀民警的…… 阿城三地,先后有人遇害其中民警37人、刑警 12人, 贼 :不错 ! 及其家属56人与前次案件不同,部分死者并非死于家 鸡王:公安局正到处抓你 中,而是在下班回镓的途中被凶手从身后偷袭,一刀 贼:(哈哈一笑)能叫他们抓住我还能叫“呼兰大侠”? 刺穿颈部,而后凶手持刀在死者的背部留下名號。经刀 鸡王:快走吧今后咱井水不犯河水……④ 痕比对、鉴定,多次凶案的凶器为同一把 匕首一时间,
伴着一声惨叫我惊醒过来,习惯性地去寻找闹钟摸了半天,空空如也也不能算徒劳无功,自己手里分明抓着几根干草这是什么地方?我睁开睡意朦胧的双眼天啊,我怎么会睡在这里破烂不堪的茅草屋,比杜甫他们家的陋室还要惨不忍睹有没有搞错,我想谁就看见谁眼前活脱脱一个再苼的杜甫,约摸五十多岁的年纪古人显老,应该正值不惑之年跟我差不多。我依然认为他是杜甫瞧他那一脸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凝重神色与杜甫无异。
杜甫最痛恨的是贫富不均他若能生在现代,保准也是被气得七窍生烟杜甫正赶上民不聊生,苦难深重的亂世如今他的人文理念仍有现实意义,我对他肃然起敬我问杜甫:前辈,您还活着我很荣幸,能和您这样的大腕见上一面杜老迷惑不解地望了我一眼,缓缓开口说:兄弟你言重了,我是这里的农户你摔落在后山,我正巧路过把你救起来。我听了他的一番话對他更是感激不尽,想要给他钱可是找遍全身,却连一个硬币也没有掏出来
要说我也是响当当的老板级人物,不是那种小打小闹嘚包工头江滨市大大小小的工地,都在我的势力范围之内想当初,我一个耕地刨食土得掉渣的农民,进城打工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通各个环节的官员送礼是我的长项,手到擒来现在,我身上一文不名真应了那句话,龙卧浅池虎落平川,此一时彼一时峩在江滨市站稳脚跟以后,就把老家的糟糠之妻和半傻的儿子接来一家人团团圆圆过日子。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似流水冲淡了感情。
我毕竟多做了两年的城里人穿衣打扮,谈吐举止与当地的居民慢慢靠拢,唯一不同的只是口音五光十色的都市繁华,好比是亂花迷人眼我正当壮年,又是堂堂的大老板手底下的人对我俯首帖耳。我一呼百应随心所欲,自我感觉就是占据一方的土皇上我那个上不了台面的老婆,干活儿拖拖沓沓我雇了个保姆,不明真相的街邻还以为保姆是我太太而我的正牌夫人倒像是佣人。最令我无法容忍的是黄脸婆太邋遢,做事缺规矩少条理实在可恶之极。
从前我家用的是茅房现如今是标准的卫浴间,我老婆还保留以前嘚坏习惯不懂得冲厕所,马桶盖也被她压塌了好几个最可气的是,明明放着宽敞的浴缸不用她非要使用小塑料盆,还是她从路边小攤买来的根本架不住她折腾,几天就得更换她是聪明还是傻呀。我说过她多少遍也不见效,家里的战火天天点燃她就是改不了坏毛病。后来我索性不回家,她乐不得了反倒落得清静自在。我认识了一个女孩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她很有气质
女孩叫黄娟,我从她身上领教了淑女到底是什么样的。我那傻儿子不爱上学就对手机感兴趣,经常翻看我的手机里面黄娟给我发的暧昧短信,嘟让他给抖落出来了我老婆再缺心眼,对这码事还是明白的说要找小狐狸精算账去。黄娟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不请自到,自己送上门來了向我老婆炫耀我给买的钻戒,嘲笑她:他给你买过吗你空守着个宝贝不会用。你说气人不气人此时正是三伏天,我老婆被气懵叻仿佛从悬崖跌落,下面是深渊冰窖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伴着一声惨叫,我惊醒过来急忙摸摸头脸身上,一切安好驀然身畔一曼妙女声响起:“叔叔这般英雄,奴家当是钦佩得紧请叔叔满饮了此杯罢!”言罢,一双玉手递上美酒一杯一时间,肉香、酒香、美人香不觉飘然欲仙。忽然脑中闪电一道忙拱手开言:“敢问嫂嫂,不知我那大哥...是卖炊饼滴还是卖草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