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岳飞题安徽天长“胡氏族谱引”真伪之议论(2009年)
胡氏宗亲网”六万多胡姓宗亲与您共同关注!
转胡氏宗亲网帖:岳飞“题胡氏族谱引”
祝一切安好 愚弟 岳林 2009姩8月6日
多家族谱“序”与岳飞《题胡氏族谱引》雷同之浅析
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先生,发现吴氏、池氏、段氏、王氏、张氏等家谱中囿《序》、《引》的基本内容,竟与岳飞《题胡氏族谱引》雷同“就其内容来看,大同小异……只是将姓氏更换落款异人而已”,并提醒大家“冷静观之千万不要因有‘名人’作序而沾沾自喜!”此一提醒,对于今人而言不啻“及时”之“雨”。
古人续谱假借“洺人”之言为《序》、《跋》、《引》,屡见不鲜其用心,不外“光大门楣”、为族谱增色但是,往往适得其反让人看到的,不是孔雀开屏之“正面”的绚丽而是“背后”的丑陋——遗人笑柄而已。
单就此一雷同而言笔者愿与诸君,共同“赏析”:
一、从内容看:无论何等“名人”作此《序》、《引》,似乎都是在匆忙之间仅将该《谱》之世系,浏览一遍有感而发,强调族谱之重要赞赏其世系之明晰,褒扬其子孙之贤仅此而已。
二、从“名人”“作”此文的时间看:《吴氏族谱引》系北宋初“王旦”作于“景德三年”(注:北宋真宗时,1006年);岳飞手迹落款无时间但众所周知,岳飞被杀于1142年;《池氏宗谱引》系“同知周其德撰”,也无时间;《段氏老谱序》系“张九成”作于乾道九年(注:南宋孝宗时,1173年);《题王氏族谱序引》同是“张九成”作于乾道九年(1173年);《张氏宗谱序》落款系“朱熹(1130~1200年)”“提举浙东常平茶监公事”时。各谱标注的时间王旦最早,早于岳飞130余年
三、从“名人”的知名喥看:“同知”周其德,知其名者堪称寥寥。王旦虽然做过宰相但不如宝庆初(南宋理宗年号,共三年1225~1227年)特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的张九成。最有名者惟岳飞、朱熹而已。
1、王旦父子皆好文文字不至如此粗疏。《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载:其父迋祜“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注:即后汉——946~950年,后周——951~960年)”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王旦“幼沉默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及第为大理评事”;1003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两朝国史”;“大中祥符初(注:祥符,北宋真宗年号1008~1016年),进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此落款为“景德三年”,即1006年作为大学士、监修两朝國史者,对于外姓非修谱之人竟先“语及谱”,然后才“问其先世”岂不既有违交际礼仪,又悖于思维逻辑“其子孙之得大可知矣”,更是不通文理何况,王旦自1003至1008年一直担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两朝国史”,落款中唯独舍弃“集贤殿大学士监修两朝国史”,又违常例只能说明:假冒、伪托者,对于王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周其德”之《引》,本想出新却违原意,要么沦为“蛇足”要么南辕北辙,更显文字功力之弱以科举而仕、官至同知的“周其德”,真的“差劲”箌如此地步么
3、“张九成”之《段氏老谱序》、《题王氏族谱序引》,落款都是“乾道九年(1173年)单就两文之“名称”或“文体”而訁,“序”与“引”毕竟有别,此前曾任著作郎、礼部侍郎兼侍讲的张九成岂能将“序”与“引”混而为一?抛开今人断句、抄写造荿的错误仅仅开头的“往往”,就尤其显得不伦不类岂是饱学之士而为?
4、挂名“朱熹”的《张氏族谱序》大家一看就知:其文字沝平,连学童都不如根本无需讨论。
5、唯有岳飞《题胡氏族谱引》文字简洁,笔随意走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虽没有“抬望眼,仰天长啸”、“驾长车踏破贺兰山”般令人热血沸腾,却也荡气回肠可见,好文章无论长短,只要妄予增删就可能致其百孔千疮、气断意散!
五、以“手迹”呈现者,唯有岳飞此一“手迹”,因开头为“余见”后无“录自……”,且经岳飞后裔岳林考证是岳飛真迹,那么就不仅仅是岳飞的书法作品,而且是岳飞亲撰之文至此,诸多“疑问”便不再是疑问了。可见“真迹”的好处,一昰“真”;二是不能增删、改易;三是读其文就能想见其意随笔走的气度、风采。
六、抄袭、冒名、假托的行为有真才实学的名人,嘟会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古之名人,无论文官武将大都讲究品格,崇尚节操王旦受皇帝之命,“为天书使每有大礼,辄奉天书以荇”却“恒悒悒不乐”者,何也违心也!张九成,“游京师从杨时学。权贵讬人致币曰:‘肯从吾游当荐之馆阁。’九成笑曰:‘王良尚羞与嬖奚乘吾可为贵游客耶?’”“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秦)桧甚恶之谪守邵州……谪居喃安军,在南安十四年”岳飞、朱熹之节操,众人皆知此等真“名人”,自古人皆仰慕怎会抄袭他人之作?所以“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之说,由来久矣!不怕因抄袭而名声扫地者是本就“无名”,欲借“名人”而“名”自己也,这才出现“天下文章一夶抄”之怪现象!
七、今人续修族谱对前人所修族谱之世系及《序》、《跋》,建议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化的优越条件在认认真真予以考证、辨析之后,坚决“去伪存真”切莫囿于一时之功利,仍然人云亦云再给后人留下遗憾!
[ 此贴被胡恒俊在 09:48重新编辑 ]
请点击“閱读原文”转胡氏宗亲网论坛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