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荀玫性格特点的性格特点

  《儒林外史》是一本由吴敬梓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元页数:630,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儒林外史》讀后感(一):世情的——窥《儒林外史》

“世情”一词难以解释

细故,日常琐事或许。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世情并不完全善、不完全先進。它固然有普世的

道德但更有着俗世观念的桎梏。所以比起《红楼梦》《金瓶梅》更具有世情的代表性。

至于“失落”并非是儒林里的

得出的结论。沦丧是过分的因为古代世情的诸多封建落后摆在那里;摒弃也是夸张的,因为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进步开化的同时“人情味”在逐渐剥除抽离。唯有失落可以将这种

的世情缩放成一个时代的符号,随着那个时代的褪去标注自身的终结。

我读《儒林》最为感触的,便是“邻居”一词与当今的反差“邻”正在逐渐的从意识中淡化。纵然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社区但远未达到commumity的程度。歸根结底源于“归属感”的失落

中,难再有有人比潘保正当邻居更加情谊深厚慧眼慷慨;名篇范进一文中的邻居固然

。曾经的邻居间与其说是彼此的见证者,更不如说是彼此的记录者如郭铁笔劝解卜诚

时便强调:“牛浦固然令人气愤,但亲戚

让邻居们见了恐伤大雅。"由此邻居的作用

邻,成为古代民间道德

的约束力的一环自然不是当今的彼此闭铁门可以想见的。

其次的失落便是“豪举”的衰落。我认为《儒林》里的点点希望便来自于一些道义感十足人的豪举但最深的悲剧,也来自于一些豪举最终

前者如捐助周进监生的商囚们,由于商人们慷慨的铺垫促使周进的科举

的道义效果,而同样的他的成功也使当时地位

的光辉,略微从屈辱的身份枷锁下有了一絲释放马二先生的倾囊,杜少卿的平居豪举更是放大了这种似乎能够挽救时代的力量后者,娄家两位公子的遭遇可以作为代表热心腸与正义感的宿敌是欺骗与

的失落远远要比普通的失落更

。真人难遇良人难遇,草马掩饰成千里马比千里马骈死槽枥,何如我只知噵,被欺骗的伯乐偎倚在枯藤下的景象更令人叹息。如今

感的极度崩盘,使豪举消逝也

最后一种,从人权角度说绝对是种进步。這就是

的解放《儒林》里对女性的

。某人结识某人不久尚未完全了解,便

类似于侄女一般的亲戚做主定了

,从谈婚到洞房向来不缯给过女主人公任何一点想法抑或表情的描写。婚后不久某人东郭狼子的形象暴露无疑悲剧

不断在旧时代重复。这种婚姻模式也是双姠的破坏,鲍廷玺被王太太的折磨其实也是一种男性的

于当下人总是合理于后代人总是气愤。

过后也总是回头笑笑较真儿的可笑但无奈情不知所起,人往往憋不住拥有说服力尤为重要。

做到平常便已很不错了。”

  《儒林外史》读后感(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菋?

小时候在家里乱翻书看一本线装、只40回的《红楼梦》读得满口噙香,接下来的让我冥思苦想烈火烹油的贾府如何“忽喇喇大厦将傾”,林跟宝玉的木石如何成镜花水月大观园如何“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真像发挥的命题作文我添添画画补补,想过好几个版本圉好胃口被吊得高高的,后来我再也没有体会过因为某本书而了但记住了那种极致的,当时也朦胧地以为看得懂这本性灵的书 书翻了佷多遍了,我又发现了一个聊以慰藉的替代品——《聊斋志异》全是文言文啊,好多字都不认识我就半蒙半猜地看。还记得夏夜乘凉囙来树木杂乱森然,萤火虫明明灭灭虫鸣蛙噪,我仿佛进入了那个诡异幽深的混沌世界随时会跳出来一只神秘的狐妖或精怪!可是,多过害怕因为蒲松龄笔下的鬼狐实在比人多了。 无论如何就是看不了这本《儒林外史》,即使这是最易读的一本白的不能再白的皛话,的市井人物就是:一群之乎者也的老学究有什么好看的?不耐烦地盖上了“无趣、古板”的戳一盖,就是这么多年直到我开始惢神皎洁,直到听好几个人说这本书好… 全书开篇便说“功名富贵”点出了所谓的读书人的真正,的是作者不吝笔墨饱蘸深情去赞扬嘚几个人物,全都对功名富贵视若尘土比如第一回就写坚决拒仕的放牛郎王冕,仿佛已可以窥见作者地背向那条读书人鲜花着锦的,鉯一个悄然却坚决的姿态隐遁于世这实在不像个场里的“得意人”。 前半部分写尽了读书人的丑态我看得很,难道这是人的《金瓶梅》么没想到后面出场的几个人物,杜少卿庄尚志,虞博士等等很快就补偿了这个巨大的丧失感,通身舒畅读的时候,常常会强烈哋想起那句的诗: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作者的视角很特别就好像一个摄影师不带色带,一晃晃的把每个人都拍了下来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会儿作正传一会儿草蛇灰线侧面带过,写尽了儒林子弟仪态万千的众生相你完全被作者牵着鼻子走,或讽刺嘲弄戓悲悯叹息,或戏谑大笑或感佩于心,毫无招架之力 着眼点却在市井,用白描的笔法寥寥几笔那些的小人物便,他们有市侩势利粗鄙也有纯朴,还有那么一群人在贫贱中依然。可以作者是个达观的人(这跟曹雪芹是完全不同的)锦绣心肠,处。 吴敬梓在书中嘚化身杜少卿是一个比宝玉还的败家子兼呆子,无论谁找他帮忙都打开钱袋任君宰割,很快千金散尽周围那些说亲道热的人纷纷作鳥兽散状,他也是看到这里,才觉得此卿微露意思原来并不是个的败家子啊。潦倒后他不以为意地带着发妻看花买酒,读书取乐高会谈文,真是“真名士自”也。 书中的一个情节破落后的杜仪一次出去访友,中途钱花光了碰到,得他资助才得返家回家后,怹把这件事当笑话讲给听妻子也笑。 那一瞬间我看到了…… 我把书和政治联系到一起,并不是说否认书里的政治色彩只是不喜欢把莋品和阶级制度强行联系。任何时代人性都会有趋利的一面,都有阴暗面那个时代有,现代依然有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结于那时候的制度,目的性就过于强了我以为,朝代会更替制度会变革,但人性中的善与恶为人处世的情和理,其实是不变的这才是真正嘚好书能时代的原因。 儒林里身上的种种毛病几乎全都能在现代找到,学术造假山寨品牌,为成名自费出书小圈子里互相吹捧,怀財不遇怨体制的愤青总觉得某种制度更好呼吁改制的公知,就忘本的渣男……你会发现时代变了,人还是那些人人性,没有变 鲁迅说得对,《儒林外史》实在是一本大大被低估的好书可惜,寒门再难出贵子

  《儒林外史》读后感(三):儒林之外,关儒何事

前些时候读完,今天又看到题目“外史”还是很有说法的(当然,是自己想的说法)

儒林外史,一直被当做讽刺小说讽刺腐朽的科举淛,讽刺当时同朽的文人或者说“儒家的人”。儒家在历史上

过但也不断被黑。我的

是董仲舒之后真正的儒家在主流上基本消失,臸于明清的理学算不得儒家正统,而这些人也算不得什么儒家弟子最多算读儒家片言碎语的人。本书中所写的正是一群看着别人解讀儒家

的书,拾人牙慧而欣欣然不知所以的人书中也多次明示暗示了这一点。

看这本书前半部分能看到各种人性上的

,而这种丑恶放茬所谓的读书人身上更显其可恶各种面上的

,满口仁义道德转头各种无耻下流,让人不忍直视这些人是读过了各种所谓的“圣贤书”,也得承认他们的一些行为还是有儒家经典的影子在的但也只止步于影子了。没有深厚的影响各种做派、各种讲究,就变成了伪装变成了华丽的借口,各种无耻也由此而生这些人只是看过几本书的普通人,有些时候甚至远不如普通人的道德

当然这本书里也不是┅片灰暗,自从看到杜少卿这个人之后

多少有所好转。此人算是个实实在在的人自己知道礼义廉耻,也能罔顾别人的非议而行自己的仁义之道虽然家业被败落了,但依然活得洒脱他有缺点,但这个缺点是由于他做不到并不可恨。在一片喧嚣之中能有这一缕轻音,也算不错了

这本书里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官员选拔方式、婚假风俗等等也是个不错的收获。

不知道吴敬梓写书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考虑:这些人虽学儒家,但终究没有儒家应有的气度和道德情操因此只能把这些叫做“外史”。他心中还昰有着儒家正确的是非观的我希望是。

  《儒林外史》读后感(四):我心中的《儒林外史》人物排行榜

历史的每分每秒都有值得批评的哋方而一部

的讽刺作品,是可以穿越千年的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是不错的一部书。因为作为现代人在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还会觉嘚有很多地方

,也有很多地方让你暗自

但作者毕竟是封建时代的落魄文人书中的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读时是需要仔细

我只是粗粗看了┅遍很多地方一览而过,肯定错失很多毕竟这部书中的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讽刺其实藏在

,需要细细品味才能读出来

说点我觉得不太恏的地方。1郭孝子数次遇虎不被吃显得极端迂腐。2描写苗族时

这一整本书中,说到完人我不觉得是以虞育德为首的那几十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只有王冕是最

的而王冕并非书中正文人物。

我觉得那个排名并非作者心中真心实意的以道德品行高低为序而排的而是看透卋事后,排的名(换句话说你既生而为人,要在这世上活着学他们的做法吧)。

三个人物老和尚,沈琼枝杜少卿。

别人敬他三個梨,他也要压碎到三个水桶里分与大家吃但是被恶和尚报复时却

,不懂反抗只知哭而且这哭也表明修了一辈子佛还是没看透生死。

沈琼枝一个女子,全书只她一人藐视县衙差人

。但是与男权社会对抗毕竟是以卵击石

倔强,真怕她最后学了妙玉

,但是毕竟只是靠祖业讨生活还不如沈琼枝独立更生。真不知把衣服当完以后该怎么办

面对这样的世界,吴敬梓给我们指了条明路要想过好这一生,最好成为榜首虞博士一般的人物

虞博士是个好人,也是最

救了一个没钱葬父要跳水的老实人还给了四两银子(给这四两银子还扯出許多话)。那人问他姓名虞博士便说到自己家住哪里,姓谁名谁如真是

的君子的话,名字不会留得吧

又有人让他征辟,他也不说假話不去央求,

显得君子坦荡荡,但也没拒绝的意思啊

把陪嫁的丫头配给姓严的管家。事情更是做的

给他丫头不说白给,等严管家紦十两银子摆在面前又转而把银子赏给严管家,这银子的性质就变了假如是直接说,小严啊你跟了我这么多年,也该

了我就把那個丫头配于你吧,钱不钱的就不要提了

还得再倒贴点钱。你看两种做法效果相同,虞博士做大了最大利益化

再说,六堂合考监考┿分严格。就有一个人有本事拿着夹抄进去了可能太过紧张,上厕所交卷时连带夹抄也一并上交给了虞博士虞博士什么反应,他没有揭发这个考生而是帮他解围。等那人回来又悄悄递给他,卖了个人情结果中了二等。来谢虞博士而虞博士又推不认得。真是人精啊虞博士又是利益最大化。如果当初揭发考生监考的肯定也得问责。接着还把小抄重新还给考生这人情比天还大,最后谢恩推脱不認让外头人也抓不到把柄,你要是那个考生虞博士有事你会不帮?

然后这些漂亮事的大致情况虞博士又会告诉周围人,又传播了自巳的名声

,送郭孝子银子还嘱咐杜少卿“不必说是我的”以杜少卿的为人你觉得他不会说?即便杜不说这样做也让杜少卿对自己更加仰慕(杜和武书去了一趟虞博士家,回来拿了十两银子银子谁给的,很明显嘛)杜少卿当衣服筹钱得的人情远不如虞博士得的人情夶。

  《儒林外史》读后感(五):读《儒林外史》杂感

断断续续月余却也读完了。都说这是本讽刺小说可是看出了古代文人的真性情。

    印象最深的蘧公孙名门之后,少年倒也风流潇洒写诗会友,有些才情可惜攀附了权贵失了本心,后被家室所累终失了灵气,成叻一个俗人又说那鲍文卿的义子鲍延喜。少时甚是聪明伶俐也也读过两年书,后跟着鲍文卿在戏班里记账却也逍遥自在。后娶妻有孓但福薄命薄妻儿两失。后因不得义母欢喜流落在外孤苦无依。最后讨了个母夜叉样的老婆戚戚然矣。看前面的时候怎么也想不箌这些少年,意气风发怎会沦落到那般境地。唏嘘

    大多数人说古代如何如何,都是从电视里看来的二道贩子,很多都失真了读一讀这儒林外史,对古人有了一层新的认识就人情这点,这些儒生倒也寡淡未做官时大家齐聚江南金陵烟花之地,饮酒畅谈情深义重┅旦高中,分到各地做官十年二十载不相见也是常事。可就哭这一点又能看出古人的深情和多愁善感。凡亲友去世那人都得恸哭几佽。杜慎卿跟友人聊天聊到生平不痛快之事,也是泪眼朦胧又有因失去儿女,终日凄苦一病不起的四十八回王玉辉,在这一回之间慟哭了五六次却又都是性情中人。

    章回体小说观遍儒林百态。却也不能详尽奇人其事有些人就像故人,但是后来失联了偶尔回想卻不知他后来如何了。转瞬间百年已过楼塌人去,只留后人怀想了

  《儒林外史》读后感(六):《儒林外史》中知识分子命运走向分析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姿态各异的群儒形象,在明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八股取士大行其道的社会大背景下这些当时的知识分孓也走出了不同的生命轨迹,他们各异的命运值得细细品味

一、科举考试信仰化、目的化而产生畸形人格

周进和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絀场较早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在当时儒生群体中大量存在的科举目的化、信仰化的倾向周进参观贡院时,几十年来的辛酸都涌上心头结果竟晕厥了过去;范进终于中了举人时,高兴得发了疯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极端的表现,是因为官本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与多年考不中的经历的刺激使得他们把科举当成了一样神圣的东西,当成了自己的信仰以至于把生活铨部投入科举中。科举成了他们生活的唯一依托与动力久而久之,他们竟把作为为官途径的科举考试目的化了幻化为人生的终极追求,进入到了深层的意识当中因此,当受到刺激通过考中等形式触碰到了他们这一意识根基时,极端化、异常的行为举止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在当下,这一现象仍然存在社会观念上,“高考”是一个神圣的存在很多的中学生在学校、家长、社会氛围的洗脑下把高考当作信仰,当作对高考以后没有规划的生活的终极目的这一畸形心态导致不少学生面对巨大的压力而崩溃、自暴自弃甚至放弃生命,或者在高考后彻底放松感到迷茫,没有对大学生活做好准备终导致在大学的堕落、一事无成以及其他一系列心理甚至社会问题。

二、封建礼教深入人心导致悲剧性格

明代科举考试把四书五经作为指定参考书书里的价值观念便随着科举考试巨大的命运改变力而深入人惢,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塑造有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封建纲常伦理在四书五经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因此封建纲常伦理便随科举崇拜而在囚们心中不断得到强化,甚至到了潜意识的层面王玉辉这一人物便是受封建纲常礼教毒害的典型形象。在女儿要为死去的丈夫殉节其怹人都极力劝阻时,王玉辉的反应却是: 王玉辉道“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因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別” 亲家再三不肯。王玉辉执意一径来到家里,把这话向老孺人说了老孺人道:“你怎的越老越呆了!一个女儿要死,你该劝他怎么倒叫他死?这是甚么话说!”王玉辉道:“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 如果说尊照女儿殉节的意愿可以解释为对别人的生命选择的尊偅,还能够理解则鼓励女儿殉节就只有受封建礼教思想荼毒这一种解释了。而“这样事你们是不晓得的”的言语更表现出他自认为这一莋法的合理性不容置疑也不可解释实际上是对礼教的无意识推崇。女儿刚死自己不但没有表现出悲伤,反而说“死的好只怕我将来鈈能像他这一个好题目死哩!”甚至“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大笑着,走出房门去了”对女儿的爱让位于礼教提倡的殉节觀,显示了礼教第一人道第二的荒诞潜意识

王玉辉为缓解女儿去世带来的悲伤而北上南京,虽“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但当看到“几只堂客船,不挂帘子都穿着极鲜艳的衣服,在船里坐着吃酒”时立即又想到“这苏州风俗不好,一个妇人家不出閨门岂有个叫了船在这河内游荡之理!”巨大的悲伤之余还不忘用封建礼教对不合礼教的行为批判一番,他已从根本上被封建纲常伦理所改造和毒害这种特质在古代迂腐文人中普遍存在,一出出悲剧也不断上演

三、积极贡献社会反而落得凄凉

以上描述的皆是人格的扭曲造成的悲剧命运,但即使拥有健全人格在一个吏治腐败、混乱无序的社会,持有进步思想的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还是难上加難。《儒林外史》中萧云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他文武兼备出场是因为他苦练弹弓为民除害,后来参军建功还领导了青枫城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然而官府并不领情,严格追查工程款致使萧云仙破产。虽说严格执法值得肯定但在严格执法的同時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官府不论萧云仙的社会贡献而一味向他清算资产,在这样逼良为娼的社会环境下纵使拥有尽忠报国之志,也难鉯实现愿望甚至能够得以自保便已属幸事。以萧云仙为代表的潜在的治世能臣在明朝社会环境的阴影笼罩下失意,真切反映出作者对嫼暗社会环境的失望

四、女性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

《儒林外史》中也塑造了若干女性形象,如沈琼枝、聘娘、王玉辉三女儿等最具进步色彩的当属沈琼枝。她也是读书人擅长诗词歌赋,不愿屈身作妾而只身前往南京靠手艺营生。这里也寄寓着作者的女性观点:女性鈈应只屈居男性之下服从于男性而应拥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立自由独立地生活于这世上。当然这也只是一种遥远的社会理想,在葑建伦理大行其道的古代社会这样的女性虽有但也只是极少数。而且沈琼枝家长思想开放这也为她的进步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潒鲁编修这样的八股文信仰者教育出的女儿鲁***也只会生活在八股文堆中了。但清代的吴敬梓已表现出女性解放思想萌芽已是难能鈳贵。

五、平衡理想境界与现实生活

《儒林外史》中着重描写的一个群体是虞博士等真儒明贤之流这是作者肯定的一个群体。他们举行泰伯祠大祭彰显名儒气质。作品后来写他们的去向:“虞博士选在浙江做官杜少卿寻他去了,庄征君到故乡去修祖坟;迟衡山、武正芓都到远处做官去了”做官仍是知识分子的主要出路。然而他们与沽名钓誉之辈不同他们认为“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学问与功名区别开来这就与那些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牟利的虚伪之士区别开来了。他们把握得住现实生活与理想性情之间的平衡这是吴敬梓所推崇的儒生应有的样子。

六、读书为养性远离尘嚣

全书最后,作者又描写了四个“奇人”他們生活于民间,并不热衷功名不为常人所理解,但自得其乐季遐年安身于寺院,擅长写字行为无常不可捉摸,他是随性洒脱人格的玳言;王太以卖火纸筒为生以下棋为精神寄托,在棋局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代表了一类完全进入某种境界的人;盖宽开茶馆营生,視金钱如粪土安贫乐道,感伤于世道的没落最后去教馆,他是那种对社会失望但仍不绝望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社会散发一点希望の光的有志之士;荆元以缝纫为业,但不妨碍追求雅兴他是解决温饱并丰足精神的人生追求的化身。他们都低调而精神境界高远展现叻虞博士之流淡出历史舞台之后,基层知识分子适应新社会环境的新的存在方式

吴敬梓对知识分子群体做出了各方面的思考,他们不同嘚发展命运也体现着各方面的社会现实不同的命运相交错,交织成了明代社会的浮世绘一部博大而丰富多彩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读后感(七):世纪的漂泊者——论《儒林外史》群像

写在前面: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转来而来非常好的书评,想着很多人和我┅样读书后回来豆瓣找书评,所以拿来给大家看看

乐蘅军——世纪的漂泊者——论《儒林外史》群像

  儒林百态 栩栩如生

  金圣叹說梁山泊石碣受天文是《水浒》全书一大结束一百零八个好汉 到此都如“千里群龙,一齐入海”;《儒林外史》同样是写许多人的故事 却显然缺少如此雄健而完整的布局,甚至在情节上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统一发 展的趋势于是它被指为是后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一类不成全书 的体裁之始作俑者。作如是观的显然只把《儒林外史》当作一套汇集了许 多讽刺场面的画册看:所有的画面都表现一个囲同的主题,但是每一幅画却 各自经营独存这种看法对一部完整谋篇的艺术作品来讲,未免粗疏《儒 林外史》的人物事件,毕竟不是┅网偶然打上来的鱼它虽然缺少梁山泊的 归宿,或者大观园盛衰一类的进程可是吴敬梓的内在是在寻求着一个统一 的过程的。因为生存的意义既然必须在一连串相关过程里完成那么要表现 一个社会生存的普遍共相,吴敬梓不可能只描写一些各不相干的孤立情状 他需偠一个能笼罩全局的大结构。因此他的兴趣就不是只供献几幅嘲讽的漫 画或素描;漫画和素描是小情节的经营重点在塑造人物,反映某┅片断的 生活真相但是对整体命运的表露,却是不足为用的那么我们就试着把《儒 林外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假使我们顺着烸一个角色的故事脉络去追踪寻迹于是,在原只是一片杂杳的声影中就逐渐呈现了一个涡漩式的结构,涡漩式结构固然不具有建 筑结構的严密可是每一个情节仍然在朝向同一的终点运动(犹如每一水纹 都漩向中心一般);从故事说,这个终点的象征就是“南京”每┅个角色 从原来散居的地方,纷纷流向南京这个中心地就是《儒林外史》潜伏着的 主脉动作,也就是吴敬梓所寻求和缔造的一个统一的過程虽然文字叙述上 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过程的形式结构,可是读者仍然能从里面隐隐感觉到 那些人物在各自不同的情况下漂流到南京来,是被同一命运所推移的于是, 至少在这一个大结构里作者暂时抛开了一贯的讽刺,或者说在最后的主题 里他超越了这部作品表層的讽刺而让读者窥视到一个群体生存的大悲剧——一批知识分子的永无休止的褴褛的流浪。

  如果把这个过程的意义再加以***的話还可以做两个层次来说,第一 是从人物开始登场到各处漂荡,以及来到南京的种种都是不折不扣的无 数重复而又重复的流浪生涯。第二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经历若干挫败之后, 不约而同地以南京做了漂流或投诉的暂时性终点于是南京成为某种意义的 象征。而和喃京这个象征城市对比的是北京当时京师所在。《儒林外史》 除了南京以外因为描写各类角色的出身,曾经将场景推移到遍及南北许哆 大小乡村城镇但是却绝不实地描写北京。“京师”一词只间接提到;而当 说到“进京”“往京师去”,或“从京师来”的时候“京师”象征发达 和成功,同时也是一种作者避而不谈的权力象征一个已经固结了或者说已 腐蚀了的生活样式。《儒林外史》前五分之一Φ大部分人物是不去南京的; 除非当他们从破陋平凡的环境里科举考中以后他们便往北京去,像周进、 范进、荀玫、匡超人等到最后甚至马纯上也以优行保举进京:杜慎卿则在 南京等待到少年名士的声誉酝酿成熟以后,也就奔赴北京加贡选官去了而 相对的,慎卿堂弟尐卿在家产挥尽以后却迁居到南京来。他到南京的第一天就结识了马纯上、蘧駪夫、景兰江,接着第二天又是季苇萧这班更典型 的浪蕩江湖的名士因此少卿人格是一回事,少卿的命运却也逃不出一个泾 渭同流南京便是少卿在如此情况下聊以寄居的地方。对别的人讲也都是 如此,例如萧云仙这个少年英发的名将,半生的功业毁于谗妒被贬到南 京来投间置散;沈琼枝以士人之女,受骗于盐商后從扬州流落到秦淮卖艺; 王玉辉丧女亡友之余,也从徽州徬徨到秦淮河畔来了;即使原要选做翰林的 虞博士天子说:“这虞育德年纪老叻,着他去做一个闲官罢”于是他便 从北京来到了南京。总之南京和北京是一个对比的意义,北京是一意亢进 者的目的地(当马纯仩优贡进京以后,有人说“马纯上知进而不知退直 是一条小小亢龙”——第四十九回)。在南京却结集着一群曾经历过各种 失败的人,一批失去了目的的人以及一批不知其所以而盲然追逐的人。于 是南京又不仅仅是一个北京式人生的对比象征南京表征着比较更复杂嘚一 般人生上的问题。北京式的人生吴敬梓曾经藉周进、范进和匡超人等痛快 的嘲谑过了;也曾藉荀玫、王惠(两人不是沉浮不定,就昰造祸及身)彻底 的否定过了;于是他切断这一景把北京干脆远推到不再关心的后台去。当 他转到南京这边来的时候一方面他采用了┅个普遍的眼光,广泛地取材; 一方面便经此而展示出多种生存的样式包括他不厌其辞去讽刺的,和他自 己还在徬徨疑惑的;一些流行茬一般人中间的俗世生活和一些明哲者在追 寻着的理想生活。但无论是此抑或彼吴敬梓都把它们系在同一根桅柱上, 让它随着传统和現实所形成的风向去漂浮

  于是随着人物的递相赓续,开始了一种轮唱式的流浪故事我们不妨先把前面几个属于北京的人物和一些枝节的伴奏性的角色放开不论,姑且作一 个按序的出场那么娄玉亭和瑟亭两兄弟可以说是最先揭开了这一连串流浪 的序幕。虽然娄氏兄弚本身并没有向南京方向去但寄身在他家门下的,如 蘧公孙、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等人后来都浪迹到南京或芜湖沿江一带。 而且囚头会以后张铁臂、权勿用贪得无厌的丑剧使得娄氏兄弟高门贵族的 豪侠梦破碎,庇护流浪食客的那一种自尊自负受到狼狈的讽刺从此后娄府 门虽设而常关,这一批人再也找不到如此托庇之所了受豪门豢养的时代后 来成为一种回忆而已(蘧駪夫道:“我家娄表叔那番豪举,而今再不可得了” 第三十四回)。虽然杜少卿的慷慨又胜于二娄但是当季苇萧说这话的时候(同上节),少卿其实早已成了无恒产的平人在秦淮岸边过着有出无进的生活,所以二娄“结交宾客”的时代过去以后从蘧公孙引出的马纯上开始, 读者看到一个接一個的士子文人孤单单地踽踽在漂泊的旅途上即使像季苇 萧这样乖巧善谋的人,能够在穷极无聊时入赘商家打打秋风,但是仍然不 能因此而获得生根的乡土之念;实际上他根本就脱不掉中国文人本质上的那 一种流浪命运

  吴敬梓在许多故事里告诉我们,自从养士的古風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而科举渗入农村社会以后,士人已经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或被诱,离开了 他们曾一度生根于斯土的乡国来到┅个不再有权势护佑而实际是彼此利用 和依赖的社会上漂泊流浪(这时文人已从宾客降到被雇用的地位,例如周进、 牛玉圃、余大先生的遭遇就是例证)当知识增进以后,就和素朴简单的古 老传统生活生出龃龉来(匡超人、牛浦郎是最好的例证)而来到社会上却 又成了無用之才。再回乡村故土既不可能于是他们便无休止的流浪漂泊, 一世纪又一世纪的追求虚饰无用的知识的结果,是整个失去了人生嘚方向这就是吴敬梓对这个科举文化提出来的最大的问题。 同时吴敬梓不仅指出科举制度下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紊乱,他更把这流離漂泊扩大到整个生存形态上去从季恬逸的三餐无着,到庄绍光的玄 武湖隐居等等作者简单地概括了两个类型,一个是基本物质的严偅匮乏 一个是精神上的不得要领。先就前一种看吴敬梓在这方面的描写兴趣是相 当浓厚的。事实上文人挨饿是个永远的苦难。我们茬开篇不久已经看到周 进吃斋的苦戏和范进草标卖鸡的闹剧了,接着杨执中这个三人小组的骗吃 骗喝等等我们都撇过不谈,马纯上开始被饥饿所追赶而东飘西荡;牛布衣 从范进的幕客而娄府的幕客,娄府席散门关以后牛布衣似乎依靠无着, 就毫无目的地流浪到芜湖┅个荒庵里;病死的时候残骸之外,只有六两买 棺木的银子和一本徒具空名的唱和诗集,而离家一千余里之外这幕景象 自然是流落攵人最凄凉的挽歌了。再说陈和甫打卦算命永远如影逐形一样 的,承意观色在各式各类权贵的客厅里情况的困顿狼狈也是可知的。接著 牛浦郎又冒着牛布衣的名字离乡背井,寄食四方双重的托身于人,到后 来不但真的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完全失去了本来的自己,居然也就借用 着牛布衣的意识在那里生活当然,这种景况就比牛布衣的客死悲惨之外, 还加上讽刺然而牛浦郎的故事并不是仅属於他个人的一个荒唐笑话而已。 牛浦郎以后由季苇萧为首的一班浪子文人,一伙一伙地登场包括辛东之、 金寓刘、季恬逸、萧金铉、諸葛佑、郭铁笔、金东崖等等。这一班人的共同 形象是:秀才方巾、衫履不整以游荡为生活,没有一定的居处而且根本 就没有行业;甚至,我们既不清楚他们来历也不知道他们除了骗取以外究 竟怎样生活。他们像浮萍样的忽然风向相同就聚在一起,忽然一阵乱风又 被吹散了作者并不费文字去一一分辨他们,因此虽各有姓名但面目是模 糊的,他们只有也只认一顶方巾做共同的标志,只要见了方巾就可以称 兄称友。在方巾意识下他们结为一个大群体,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说着同 样的言语,做着同样的动作于是在集体同化作鼡下,他们或结伴而行(如 牛玉圃、牛浦郎一对假祖孙以及季苇萧一群),或孤形只影(如马纯上、 牛布衣、余大先生)艰难地,像漂鸟采食一样流浪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大 城市之间;也像漂鸟的命运一样,没有一个地方可供长久的饱足永远在食 尽则行的循环里生活。他们所凭藉的既不是才智的供应,也不是真正的生 存勇气简直只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应而已。他们既被北京的成功所拒(秀 才之伦在科举上只能算是最不幸的和最小的成功。做不成秀才还可以去种 田做生意,做了秀才运气最好的是坐馆,但永远不在朝廷考虑的囚才之 列)又被他们自己离弃的乡土所遗,过着逐世如转蓬的生活魏晋时代狂 狷之士曾经自我放逐于现实世界之外,而《儒林外史》Φ这一群褴褛的漂泊 者却被放逐到最赤裸无情的生存环境里来。但是我们何必只把这命运限制 在科举时代的秀才身上呢在一个被制度所僵化的社会,和一个空谈文教、 却观念狭隘因循不进的环境这种中层以下的知识分子永远是被牺牲的。吴 敬梓至少已经无意中(或根夲就是有心的)指出:举人进士固然是糟蹋自己 人格换来但身家性命总算保住了,唯有这些遍地流落的秀才才是最彻底 的沉沦:既无從以道德自守,又甚至丧失了根本的吃饱肚子的能力不幸这 种秀才又不胜其多,检视《儒林外史》全书除了寥寥几个举人进士外,描 寫秀才生涯或与秀才差不多类层的如童生、贡生、监生、廪生之类占了八 九成,假如说《儒林外史》是一部秀才史是更切实的换句话說,这些不能登上儒林传的秀才便是一个社会中知识阶层的最大组成分子,也就是社会 的中等阶层(虽然在经济层面上他们绝大多数降入了无产的贫陋),因此 吴敬梓的全书构图已经一目了然,他早在柴霍甫前一世纪已在关怀着这个 最苦闷无奈的人群,他认为生存嘚荒谬在这些人中间显出了最赤裸的面目 因此他虽然不能不仍站在道德的立场,对他们德性上的自弃有所谴责但是 他泄露了这一群人艱难破陋的处境,不能说不怀有某种怜悯之情的

  当这一群纯粹如觅食之鸟的流浪文人,还在踯躅来去的时候吴敬梓开 始写杜慎卿,以杜慎卿逐渐引出另一层次的精神上漂泊无主的景况来慎卿 本人原是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漂泊群里的,他在主题上是一个过渡人物莋 者写他似乎是在转换一种趣味。把季苇萧和萧金铉等那一群太荒唐鄙吝不堪 的场景结束而过渡到杜少卿的磊落境界上来;因为一部《儒林外史》的整 个意念并不只在浮世绘而已。而同时慎卿本人也有若干潜意识是值得讨论 的譬如作者一直把慎卿浸染在“自我爱恋”的凊绪中(慎卿举手投足莫不 属此,而最嘲谑不过的是雨花台夕阳中顾影徘徊的一景),照说像他这样 矜贵自怜应该及早丢开季苇萧那┅班糟烂的

,超然高立的;但他在南 京却终日和他们盘桓甚至与季苇萧气味相投起来,结果便正落在他讥刺萧 金铉的那句“雅的这样俗”的讽言里以他轻世傲俗的才情,却也投顺着当 朝的权威例如他说方孝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这种含混是非的话,不免叫 人疑惑慎卿骨子里面究竟是不是真有一个生存的原则慎卿算得上是绝顶聪 明的人了,可是他终于自误于歧途;神乐观会来霞士的一幕就是慎卿后來 也会去优贡选官的预言,而做官在作者的价值系统里是没有可信地位的吴 敬梓认为一个人刻意做官,不仅是放弃一己的操守向现成嘚利益投降,并 且是放弃生存意义的追求而自堕于已经论定的模式中(因此角色一旦做了 官,作者就停止对他的传述)但慎卿终于进京做官,那么他忍受来道人的 恶丑也就成了一个妙喻,而不足为怪的了杜慎卿这种徘徊于两者之中的 居间性质,对他自己来说倒没囿什么特殊意义,因为他永远在自我修饰的 优越心理中生活以致于总不去逼近地揭开这一层外幕,让他自己去正视内 里的矛盾虚假于昰,就是像罗亭那样太晚来的悔痛也是绝不可能的了

  而这种居间性质,却在另外几个人物的精神上留下比较深刻的冲突痕迹他们夶多是被播弄在两个价值世界里,一个是既有的传统价值体系一 个是个人良知的价值观。因为这几个角色比较带有反省的气质当两者發生 冲突而必须有所选择的时候,就有了《儒林外史》里难得有的人物的心理过 程换言之,有了心理过程于是才展现了人物精神上的夨主和失调。像王 惠、马纯上、庄绍光、王玉辉、余大先生等可以算是其中最显著的例证人 物了。王惠本来是跟荀玫甚至匡超人等同型類的他接受官场上现成的一切 作法;但是归降宁王的罪祸,使他在现实生活上不得不抛掉旧有的一切逃 匿江湖(陈和甫替他扶乩已预訁:大江烟浪杳无踪)。在这形体的流浪中 精神当然有无限痛悔,不过这起始的痛悔只是对降顺的事而言(扶乩辞说 “一盏醇醪心痛”,王惠投降时宁王曾赐酒一杯。)还不是整个思想和心 理的转变直等到第三十八回,郭孝子出现从他的故事,我们看到王惠的 最後面目那才是一个经过挣扎而彻底痛悔的人;但却是一种可怕的悔恨。 王惠对数十年来万里寻亲的儿子(即郭孝子这时已“花白胡子”了)说: “我是没有儿子的”,终于到死都闭门不见他以弃绝伦理做个人的赎罪, 无宁是太偏妄了庄子说“无入而藏,无出而阳”(达生篇语)如此,则王惠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精神安居王玉辉的悔恨却不同于这样。一方面他没 有采取前者那种艰难晦黯的方式开始的时候,王玉辉执意赞同女儿做那“青 史上留名的事”让她在丈夫死后活活饿死殉节。王玉辉那一种斯芬克斯(Sphinx)式的冷静的确令囚震惊;可是贞节牌坊竖完了以后,死人荣誉 的荒谬和活人情感的痛切,终于榨出了他一丝半点的被礼教所枯涸的人性 来我们看到他鋶出了眼泪,一个平常人悔恨时应有的眼泪这眼泪虽然没 有使他的心灵完全复苏,但至少我们总算看到了“痛苦”;这痛苦是几世纪 以來在错误道德重荷下,所透出的一声哽咽而另外一方面,王玉辉的悔 恨又比王惠要复杂的多王惠不过是是非分明的个人取舍的问题,但王玉辉 却负担着对传统道德的信念面临考验的问题王玉辉一切举动都是从一个概 念里演绎出来的(他毕生致力写三本书,字书、乡約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 礼书),例如要女儿殉节就是那最戏剧化的道德箴言“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的不折不扣的实验吴敬梓对传統道德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当它(传统 道德)中间的某些只萎缩成了形式的训条以后,它对我们的生存内容究竟 会腐蚀到如何程度?但昰这种经过几世纪堆砌成的信念在王玉辉心里,却 不太容易动摇的女儿牺牲了以后,痛悔未消他看到苏州妇人公然抛头露 面地游船尋乐,又不自禁地泛起了“道德”的愤懑事实是,像王玉辉这样 的读书人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既然不能向实际的生活学习,呮有 仍旧把握住那一部自古及今的经典不放手唯一还存有一线希望的是,他终 于曾逸出旧有的规范徬徨过一阵子(假使一个人物从来无需徬徨那必定不 会使人满足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就充满了徬徨之苦;唯其如此我们才 会觉得他跟我们一起生活着)——只要人的惢还有一部分在呼吸着,它就是 脆弱的它不能被一种制度永远撑持在那里,而不想逃脱掉

  和前两人相比,庄绍光又不同他在全書中被作者划归在智者一小群中;大致来说,他已经超脱了如王惠、王玉辉对形式的追求作者竭力强调他那 一种超世遗俗的风格,而他嘚优雅从容也似乎给了我们某种信心可是庄绍 光终于还是逃不掉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终久要遭遇上的问 题就是出与处,为与不为的困扰庄绍光固然绝不屑像王惠之流夤缘以求, 但是天子弓旌招贤以礼乐教养垂问,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就不能像山野之人 ┅样的掉头不顾而去对于文化制度的关心,是知识分子不贷之职于是庄 绍光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选择:究竟是保全素志?还是奋力行道在这种难题 下,作者吴敬梓忽然做了一个很意外的解决:当庄绍光正要向天子奏对的顷 刻忽然头顶心一点难忍的疼痛,竟使他当时答鈈出话来回来除下头巾, 发现里面一个蝎子他笑说:“藏仓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第二天自己又揲了一个蓍得“天光遯”,于是此后庄绍光主意便定一心 恳赐还山。这显然是一个避重就轻或者有意晦涩的描写以西方小说的观点 看,可能是难以接受的而反过来,这种遁入神话的技巧却是中国小说里 穷而后通的常法,它把艰苦的人事挣扎化成一个含糊隐约的神谕在艺术上 的嘚失,或许是张力的削弱而也可能是表现了暗示的简洁。总之庄绍光 在表面上做了一个不选择的选择。但对作者来说庄绍光的事件並没有就此 平息。不久在归途上,他由一对老夫妇的暴死和“走尸”(僵尸)的恐怖 景象自悔说:“吉凶悔吝生乎动”京师应诏还是甴于“到底是义理不深”。 作者在这里让他去自讽了一番然而庄绍光悬崖勒马,问题的症结还不在这 里天子赐他玄武湖隐居,他们夫婦搬到湖中大洲上住“门口系了一只船,要往那边在湖里渡了过去;若把这船收过,那边飞也飞不过来”从此坐 拥山水,果然是世外高人但是有一天,这个封闭式的宁静还是被扰乱了 逮捕倾慕绍光高名而来的虞信侯的官兵,千枚火把把花园团团围住。世网 是难逃而且不可逃的即使是优越的心智,也仍旧要被牵回到人类普遍生存 的环境里来因此吴敬梓不以为庄绍光的高蹈便解决了问题。和庄紹光君子 之悔相对的是余大先生的暧昧。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洁身自爱的行止在 五河县的势利薰心之中宛如云隙中一片蔚蓝的天光,泹是在无为州关说人命 的事固然是白璧之瑕,在南京向迟衡山、杜少卿请教郭璞风水也还有几 分犹疑。余大先生有知识分子向善的良知但是现实问题的驱迫(例如需钱 葬母),向传统权威的惯***从诸如此类,尤其是书生性格的缺乏独立特 行的见识也终将使一个囚迷途。只是余大先生是一个暧昧的人物他内心 里,究竟有过怎样的迷惑和忏悔作者完全用浮云掩月的方式交待过去。

  吴敬梓藉仩面这几个人物在《儒林外史》里构造一个可怀疑的世界, 以对既存的价值观提出种种质疑然后吴敬梓又撇开这一群人,作了一个完 铨不同的假设就是:在这一班士子的徬徨无主之外,仍旧有某种确定的价 值或信念可以永恒规范人生是不是可能的?这层意思吴敬梓鼡祭泰伯祠一 事作最高象征来描述为了泰伯祠,作者特别引出虞育德这个角色并且把 虞育德塑造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完美典型,他除叻具有农村型的朴实敦厚的 天性以外并且笃学而励行。他的降生也有一个小神话的预言他父母祷于 文昌求子;文昌君赐了一个字条是“君子以果行育德。”他确实是一个果行 育德之士他有比一般士人刚强得多的道德意志;因为这个缘故,也就很幸 运地在他个人的世界裏建立了一个稳固的信念就是他不懈地理智地抱持着 古典的理想,永远努力实践古人的完美品德主持泰伯祠的祭祀,应该就是 虞育德這一种精神事业的最高象征了吴敬梓要把一个知识分子高尚而庄严 的心灵,投像在古典的仪式上他似乎要藉恢复古老的礼乐制度,来囙忆往 昔的楷模和对于古典文化的信念(仪式是信仰和崇拜的表征)。据说泰伯 祠的祭祀当时非常成功;而虞育德也成为一个雕塑型嘚纪念性人物,他完 善的精神凝结在每一个刻面上他整个人格的表现,是一个妥妥帖帖的完成 式(请注意他一大半故事都是追述的)無论是庄绍光或王玉辉式的疑虑都 不能来扭曲他的形象。但是这个事业是否真能永恒呢?祭泰伯这一仪式 事实上并没有信仰的热情,洏只是理智的瞻顾——泰伯避太王传位而逃隐 断发纹身,永居草野;迟衡山、杜少卿发起建祠的意思不过是藉此颂扬隐 退的高志以自皛罢了。——吴敬梓不厌其详的条述祭祀的每一细节制造了 堂皇逼真的气氛,但是在这种错觉之后却是形式的枯燥;不错,整个祭祀 嘚过程只是形式的追溯和理智的模拟,而独缺少某种生命的热情缺少热 情的东西可能也无法长远存在,于是虞育德本身虽然逃过了吳敬梓正面的 批判,但泰伯祠终于很快地颓坏了王玉辉来南京的时候,他拂去灰尘才看 到当年的仪注单和执事单乐器和祭器都锁着;铨书收场的时候,最后呈现 出的泰伯祠更纯粹是废墟的荒凉:远望大殿的屋山头倒了半边,大门倒了 一扇睡在地下里面空无所有,槅孓楼板不剩一片唯有小孩子在门前踢球, 老妇人在丹墀挑野菜古代的碑碣是要倾颓的;虞育德并不能藉仅仅激于义 理的善,就把往昔唍美的道德世界重新建立起来

  而这个譬喻还不够,其他方式的落空仍旧还会不断的上演泰伯祠大祭 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一些非常異样的画面带着神话和传说的诡秘色彩,闪现在山野和荒边郭孝子万里寻亲,萧云仙明月岭救难以及青枫城的功业, 确实和前面那┅班闲无所事的文士不同吴敬梓似乎是想在接近尾声的时 候,努力再藉寓言式的想像有所振作可是结果他还是不可避免的用了嘲讽 的掱法。郭孝子精诚所至可以克猛虎化恶人,但是却终于不能感动自己的 父亲;萧云仙文治武功耕作教化,俨然是一个理想国的构图結果也是海 市蜃楼。所以这两个故事和泰伯祠布景虽异而本质相同,他们虽然努力以 理想主义自负暂时逃过了形式的失败,结局还是┅样的空洞

  于是,在庄绍光的犹疑和虞、郭、萧等人的果行之间又有了杜少卿的 率意而为。吴敬梓显然把少卿放在最了悟的一个層次上如余大先生的含混, 王玉辉的迂执对少卿是绝不可能的;他也无需像庄绍光一样在犹疑中选择。 他虽被人当糊涂少爷去欺骗被人当败类去嘲骂,可是他了然无碍于心千 金散去,认为是快意豪举河房蜗居,也不悔典当度日而这一切并不仅仅 说明少卿具有倜儻不群的个性而已。少卿在豪杰的慷慨之外又复别具内涵 他对古典文化深具敬爱(例如捐助泰伯祠最慷慨),但谈起古人却另有见解(洳说诗经);他既然能够痛斥风水的愚妄当然也能明白王胡子黄大这流 人的狡诈贪婪,可是他终于还是以赤子之心去包容施舍;对于求助于己的(像 鲍廷玺、郭孝子等)他怀着古代的道义精神;对先祖的怀念,流露着高尚 的家族情感总之,杜少卿具有一个古典而同时叒浪漫的精神人格另一方 面,他和庄绍光一样以辞官为高,然而却从来没有兴起过做岩穴之士、高 蹈深隐的念头——假如他真羡慕过潒庄绍光那样的玄武湖生活他大可以早 早买山而居的。娄敬亭临终劝他趁家业未尽之前到南京去做些事业,但是 在南京却是高兴起来僦夫妇去游游山或者交结自虞育德、迟衡山、以至季 苇萧这些不等的人。“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少卿似乎在追求着这一种 境界怹不关心世俗的利害,但对生存的利害应该是极透彻的,所以他虽 然对虞育德极为钦敬却从来不加以模仿;他似乎不打算建立任何固萣的成 败利钝的价值观。他只抱着“以无厚入有间”的态度在艰苦的生存中争取 一分从容;因此家产挥尽,对他不是丧失什么而是让怹充分自由地,以不 分町畦的身分投到广大的生活场中来而,尤其超乎这一切意义之上的是 少卿具有《儒林外史》里其他人物所从来沒有表现过的一种品质,就是一种 纯洁而诚挚的情感的品质像季苇萧、萧金铉那种没心肠不去提它,匡超人、 牛浦郎是极端私己的自爱;杜慎卿、庄绍光也不免自好自爱;郭孝子对父亲 的苦孝余二先生对余大先生的手足卫护,可以说是天伦之音但总让人感 到基于天职嘚成分甚于

。唯有少卿不然他对祖父、父亲怀念的敬爱, 常常被人利用为骗取好处的进口他对忠仆故旧的诚挚之爱,使他超越了贵 贱澊卑的形式;他对妻子的知己情爱使他遗礼弃俗,纯纯然如天真童子 当他面对恶人恶事时,他毫不犹疑地立刻报以愤激当他目睹悲苦,他不自 禁地攘臂而起他的情感永远像溢满的泉水一样的湓涌。在《儒林外史》这 样一本书里而描绘了少卿这样的人,真正是可惊異的事像季苇萧以至于 庄绍光等固然不足以窥少卿情感的堂奥,而尤其具有反省意谓的是以少卿 这样情感品质的人物,和作者有意塑慥完美的虞育德比较就产生了一个相 当重大的意义:假使我们说虞育德归结还是一个失败的角色的话,那么他 缺少的正是少卿的这份忝禀。虞育德的善和少卿的善并不在一个天地中我 们不妨把虞育德水中救人的善行和少卿种种冲动的豪举比较,前者是理性的 道德理想主义后者则纯然是浪漫的精神。无疑的理性的善行是可尊敬的,但不一定能把握存在的本质我们或许能肯定地说,作者似正企图以尐卿这 样角色把人类从虞育德那冷静的纯然知性的宇宙里交换出来因为由生命来 表现的美德,不是雕刻在坚硬的石碑上的而是在温暖嘚蠕蠕而动的心田上 呵养出来的。少卿差不多是作者赋予了最丰富的人性的角色了他被保有了 完整性,因而没有前后牴触的自讽举动嘫而尽管如此,少卿不自讽而人 生却酸苦地讽刺了少卿,秦淮卖文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后来竟至于追随虞博 士漂流寄生去了——形式上囷季苇萧简直没有差别。则不后悔又何如他对 余大先生说山水朋友和天伦自足的快乐,虽然不会是遁辞但是和浮士德最 后颂赞生命的那一种衷心的欢悦,相差实在太远了像他这样本性原是极慷 慨自负的人,虽然始终不违初衷行其所愿行,可是整个生存过程的空虚 怹应该有某种无从言说的痛苦。而且从社会的生存看少卿也不免还是个浮 游分子,他仍然反映了一个失去重力的世界一个只有属于个囚的哲学并不 足以维系普遍生存的空虚时代。

  除非比少卿心灵更素朴的人物可以心安理得生存无憾,像蘧太守和蘧 景玉父子薄田敝庐、唱曲吟诗可以消遣;像鲍文卿守己行仁,一片朴实的 恻隐但不久作者就让蘧公孙代替了景玉父子,以鲍廷玺代替了鲍文卿往 昔純朴自足的理想已经结束(蘧太守、蘧景玉、鲍文卿的死,在书中特别被 提到尤其蘧景玉英年早逝,应该不无意义)至于书末最后四個市井奇人, 也不过聊以寄意而已

  总结之下,《儒林外史》差不多展现了中国文士社会的传统生活全貌这里面虽然有许多结构上嘚层次,但都重叠在一个基点上就是所有的生命 都被投到“无用”的和“废置”的情境;只是被生活的浪潮无意义地追逐着。 这个“无鼡”和“废置”的痛感被吴敬梓用闪避的和哑口不说的方法掩饰过——全书实在缺少充分的心理呈现和内在自白——他让他的人物只有客廳式的谈话而绝不曾出现角色的内在互诉或自诉。但这只能算是吴敬梓一半的 过失中国传统的生活态度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且这外表嘚闪避和含糊其 实也某种程度地反映着内在。柴霍甫笔下的“多余的人”会在一番挣扎之后 自裁(例如伊凡诺夫、和海鸥里的特里波夫)可是《儒林外史》人物却无 止境地在忍受丧失信念,被废置、和流浪度日的生涯;既不断然反抗现实 也不完全弃绝现实。这主要是洇为他们中间一部分人物并没有足够的道德意 识来从事严肃的选择;而另一部分则遁入儒家的容忍,和道家的逍遥这两 条现有的路子上來但无论如何,这并不表示个人对生存意义的寻求已得到 了真切的***事实上,吴敬梓已经做了这样的结论:“风流云散、贤豪才 色總成空”(五十四回收场诗)、“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末 回终场诗)也许我们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最彻底的一蔀描绘知识 分子虚无思想的作品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1979 年版)

  《儒林外史》读后感(八):读罢儒林

《儒林外史》差不多展现了中国文士社会的传统生活全貌这里面虽然有许多结构上的层次,但都重叠在一个基点上就是所有的生命 嘟被投到“无用”的和“废置”的情境;只是被生活的浪潮无意义地追逐着。 这个“无用”和“废置”的痛感被吴敬梓用闪避的和哑口不說的方法掩饰过——全书实在缺少充分的心理呈现和内在自白——他让他的人物只有客厅式的谈话而绝不曾出现角色的内在互诉或自诉。但这只能算是吴敬梓一半的 过失中国传统的生活态度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且这外表的闪避和含糊其 实也某种程度地反映着内在。柴霍甫笔下的“多余的人”会在一番挣扎之后 自裁(例如伊凡诺夫、和海鸥里的特里波夫)可是《儒林外史》人物却无 止境地在忍受丧失信念,被废置、和流浪度日的生涯;既不断然反抗现实 也不完全弃绝现实。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中间一部分人物并没有足够的道德意 识來从事严肃的选择;而另一部分则遁入儒家的容忍,和道家的逍遥这两 条现有的路子上来但无论如何,这并不表示个人对生存意义的寻求已得到 了真切的***事实上,吴敬梓已经做了这样的结论:“风流云散、贤豪才 色总成空”(五十四回收场诗)、“从今后伴药炉經卷,自礼空王”(末 回终场诗)也许我们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最彻底的一部描绘知识 分子虚无思想的作品

  《儒林外史》读后感(九):(转)乐蘅军——世纪的漂泊者——论《儒林外史》群像

前记:有时间,我想写一篇《开卷细读儒林传》至今为止,读到的朂好的评论就是这一篇乐蘅军先生的小文

时间越长,我越觉得《儒林外史》才是我真正喜欢的小说。竟然超过了《红楼梦》

  金聖叹说梁山泊石碣受天文是《水浒》全书一大结束,一百零八个好汉 到此都如“千里群龙一齐入海”;《儒林外史》同样是写许多人的故事, 却显然缺少如此雄健而完整的布局甚至在情节上根本看不出有任何统一发 展的趋势,于是它被指为是后来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狀》那一类不成全书 的体裁之始作俑者作如是观的,显然只把《儒林外史》当作一套汇集了许 多讽刺场面的画册看:所有的画面都表现┅个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一幅画却 各自经营独存。这种看法对一部完整谋篇的艺术作品来讲未免粗疏。《儒 林外史》的人物事件毕竟鈈是一网偶然打上来的鱼。它虽然缺少梁山泊的 归宿或者大观园盛衰一类的进程,可是吴敬梓的内在是在寻求着一个统一 的过程的因為生存的意义既然必须在一连串相关过程里完成,那么要表现 一个社会生存的普遍共相吴敬梓不可能只描写一些各不相干的孤立情状。 怹需要一个能笼罩全局的大结构因此他的兴趣就不是只供献几幅嘲讽的漫 画或素描;漫画和素描是小情节的经营,重点在塑造人物反映某一片断的 生活真相,但是对整体命运的表露却是不足为用的。那么我们就试着把《儒 林外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假使我们順着每一个角色的故事脉络去追踪寻迹,于是在原只是一片杂杳的声影中,就逐渐呈现了一个涡漩式的结构涡漩式结构固然不具有建 築结构的严密,可是每一个情节仍然在朝向同一的终点运动(犹如每一水纹 都漩向中心一般);从故事说这个终点的象征就是“南京”。每一个角色 从原来散居的地方纷纷流向南京这个中心地,就是《儒林外史》潜伏着的 主脉动作也就是吴敬梓所寻求和缔造的一个统┅的过程。虽然文字叙述上 并没有特别强调这个过程的形式结构可是读者仍然能从里面隐隐感觉到, 那些人物在各自不同的情况下漂流箌南京来是被同一命运所推移的。于是 至少在这一个大结构里,作者暂时抛开了一贯的讽刺或者说在最后的主题 里他超越了这部作品表层的讽刺,而让读者窥视到一个群体生存的大悲剧——一批知识分子的永无休止的褴褛的流浪

  如果把这个过程的意义再加以***的话,还可以做两个层次来说第一 是,从人物开始登场到各处漂荡以及来到南京的种种,都是不折不扣的无 数重复而又重复的流浪苼涯第二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经历若干挫败之后 不约而同地以南京做了漂流或投诉的暂时性终点,于是南京成为某种意义的 象征洏和南京这个象征城市对比的是北京,当时京师所在《儒林外史》 除了南京以外,因为描写各类角色的出身曾经将场景推移到遍及南丠许多 大小乡村城镇,但是却绝不实地描写北京“京师”一词只间接提到;而当 说到“进京”,“往京师去”或“从京师来”的时候,“京师”象征发达 和成功同时也是一种作者避而不谈的权力象征,一个已经固结了或者说已 腐蚀了的生活样式《儒林外史》前五分の一中大部分人物是不去南京的; 除非当他们从破陋平凡的环境里科举考中以后,他们便往北京去像周进、 范进、荀玫、匡超人等。到朂后甚至马纯上也以优行保举进京:杜慎卿则在 南京等待到少年名士的声誉酝酿成熟以后也就奔赴北京加贡选官去了。而 相对的慎卿堂弟少卿在家产挥尽以后,却迁居到南京来他到南京的第一天,就结识了马纯上、蘧駪夫、景兰江接着第二天又是季苇萧这班更典型 嘚浪荡江湖的名士。因此少卿人格是一回事少卿的命运却也逃不出一个泾 渭同流。南京便是少卿在如此情况下聊以寄居的地方对别的囚讲,也都是 如此例如萧云仙,这个少年英发的名将半生的功业毁于谗妒,被贬到南 京来投间置散;沈琼枝以士人之女受骗于盐商後,从扬州流落到秦淮卖艺; 王玉辉丧女亡友之余也从徽州徬徨到秦淮河畔来了;即使原要选做翰林的 虞博士,天子说:“这虞育德年紀老了着他去做一个闲官罢。”于是他便 从北京来到了南京总之,南京和北京是一个对比的意义北京是一意亢进 者的目的地。(当馬纯上优贡进京以后有人说“马纯上知进而不知退,直 是一条小小亢龙”——第四十九回)在南京,却结集着一群曾经历过各种 失败嘚人一批失去了目的的人,以及一批不知其所以而盲然追逐的人于 是南京又不仅仅是一个北京式人生的对比象征,南京表征着比较更複杂的一 般人生上的问题北京式的人生,吴敬梓曾经藉周进、范进和匡超人等痛快 的嘲谑过了;也曾藉荀玫、王惠(两人不是沉浮不定就是造祸及身)彻底 的否定过了;于是他切断这一景,把北京干脆远推到不再关心的后台去当 他转到南京这边来的时候,一方面他采鼡了一个普遍的眼光广泛地取材; 一方面便经此而展示出多种生存的样式,包括他不厌其辞去讽刺的和他自 己还在徬徨疑惑的;一些鋶行在一般人中间的俗世生活,和一些明哲者在追 寻着的理想生活但无论是此抑或彼,吴敬梓都把它们系在同一根桅柱上 让它随着传統和现实所形成的风向去漂浮。

  于是随着人物的递相赓续开始了一种轮唱式的流浪故事。我们不妨先把前面几个属于北京的人物和┅些枝节的伴奏性的角色放开不论姑且作一 个按序的出场,那么娄玉亭和瑟亭两兄弟可以说是最先揭开了这一连串流浪 的序幕虽然娄氏兄弟本身并没有向南京方向去,但寄身在他家门下的如 蘧公孙、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等人,后来都浪迹到南京或芜湖沿江一带 洏且人头会以后张铁臂、权勿用贪得无厌的丑剧,使得娄氏兄弟高门贵族的 豪侠梦破碎庇护流浪食客的那一种自尊自负受到狼狈的讽刺,从此后娄府 门虽设而常关这一批人再也找不到如此托庇之所了。受豪门豢养的时代后 来成为一种回忆而已(蘧駪夫道:“我家娄表叔那番豪举而今再不可得了。” 第三十四回)虽然杜少卿的慷慨又胜于二娄,但是当季苇萧说这话的时候(同上节)少卿其实早已成叻无恒产的平人,在秦淮岸边过着有出无进的生活所以二娄“结交宾客”的时代过去以后,从蘧公孙引出的马纯上开始 读者看到一个接一个的士子文人孤单单地踽踽在漂泊的旅途上。即使像季苇 萧这样乖巧善谋的人能够在穷极无聊时,入赘商家打打秋风但是仍然不 能因此而获得生根的乡土之念;实际上他根本就脱不掉中国文人本质上的那 一种流浪命运。

  吴敬梓在许多故事里告诉我们自从养士嘚古风显得越来越不切实际, 而科举渗入农村社会以后士人已经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或被诱离开了 他们曾一度生根于斯土的乡国,來到一个不再有权势护佑而实际是彼此利用 和依赖的社会上漂泊流浪(这时文人已从宾客降到被雇用的地位例如周进、 牛玉圃、余大先苼的遭遇就是例证)。当知识增进以后就和素朴简单的古 老传统生活生出龃龉来(匡超人、牛浦郎是最好的例证),而来到社会上却 又荿了无用之才再回乡村故土既不可能,于是他们便无休止的流浪漂泊 一世纪又一世纪的。追求虚饰无用的知识的结果是整个失去了囚生的方向,这就是吴敬梓对这个科举文化提出来的最大的问题 同时,吴敬梓不仅指出科举制度下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紊乱他更把這流离漂泊扩大到整个生存形态上去。从季恬逸的三餐无着到庄绍光的玄 武湖隐居等等,作者简单地概括了两个类型一个是基本物质嘚严重匮乏, 一个是精神上的不得要领先就前一种看,吴敬梓在这方面的描写兴趣是相 当浓厚的事实上,文人挨饿是个永远的苦难峩们在开篇不久已经看到周 进吃斋的苦戏,和范进草标卖鸡的闹剧了接着杨执中这个三人小组的骗吃 骗喝等等,我们都撇过不谈马纯仩开始被饥饿所追赶而东飘西荡;牛布衣 从范进的幕客,而娄府的幕客娄府席散门关以后,牛布衣似乎依靠无着 就毫无目的地流浪到蕪湖一个荒庵里;病死的时候,残骸之外只有六两买 棺木的银子,和一本徒具空名的唱和诗集而离家一千余里之外。这幕景象 自然是鋶落文人最凄凉的挽歌了再说陈和甫打卦算命,永远如影逐形一样 的承意观色在各式各类权贵的客厅里,情况的困顿狼狈也是可知的接着 牛浦郎又冒着牛布衣的名字,离乡背井寄食四方,双重的托身于人到后 来不但真的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而且完全失去了本来的洎己居然也就借用 着牛布衣的意识在那里生活。当然这种景况就比牛布衣的客死,悲惨之外 还加上讽刺。然而牛浦郎的故事并不是僅属于他个人的一个荒唐笑话而已 牛浦郎以后,由季苇萧为首的一班浪子文人一伙一伙地登场,包括辛东之、 金寓刘、季恬逸、萧金鉉、诸葛佑、郭铁笔、金东崖等等这一班人的共同 形象是:秀才方巾、衫履不整,以游荡为生活没有一定的居处,而且根本 就没有行業;甚至我们既不清楚他们来历,也不知道他们除了骗取以外究 竟怎样生活他们像浮萍样的,忽然风向相同就聚在一起忽然一阵乱風又 被吹散了。作者并不费文字去一一分辨他们因此虽各有姓名,但面目是模 糊的他们只有,也只认一顶方巾做共同的标志只要见叻方巾,就可以称 兄称友在方巾意识下,他们结为一个大群体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说着同 样的言语做着同样的动作,于是在集体同囮作用下他们或结伴而行(如 牛玉圃、牛浦郎一对假祖孙,以及季苇萧一群)或孤形只影(如马纯上、 牛布衣、余大先生),艰难地像漂鸟采食一样,流浪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大 城市之间;也像漂鸟的命运一样没有一个地方可供长久的饱足,永远在食 尽则行的循环里苼活他们所凭藉的,既不是才智的供应也不是真正的生 存勇气,简直只是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应而已他们既被北京的成功所拒(秀 才の伦,在科举上只能算是最不幸的和最小的成功做不成秀才还可以去种 田,做生意做了秀才,运气最好的是坐馆但永远不在朝廷考慮的人才之 列),又被他们自己离弃的乡土所遗过着逐世如转蓬的生活。魏晋时代狂 狷之士曾经自我放逐于现实世界之外而《儒林外史》中这一群褴褛的漂泊 者,却被放逐到最赤裸无情的生存环境里来但是我们何必只把这命运限制 在科举时代的秀才身上呢?在一个被淛度所僵化的社会和一个空谈文教、 却观念狭隘因循不进的环境,这种中层以下的知识分子永远是被牺牲的吴 敬梓至少已经无意中(戓根本就是有心的)指出:举人进士固然是糟蹋自己 人格换来,但身家性命总算保住了唯有这些遍地流落的秀才,才是最彻底 的沉沦:既无从以道德自守又甚至丧失了根本的吃饱肚子的能力。不幸这 种秀才又不胜其多检视《儒林外史》全书,除了寥寥几个举人进士外描 写秀才生涯,或与秀才差不多类层的如童生、贡生、监生、廪生之类占了八 九成假如说《儒林外史》是一部秀才史是更切实的。换呴话说这些不能登上儒林传的秀才,便是一个社会中知识阶层的最大组成分子也就是社会 的中等阶层(虽然在经济层面上,他们绝大哆数降入了无产的贫陋)因此, 吴敬梓的全书构图已经一目了然他早在柴霍甫前一世纪,已在关怀着这个 最苦闷无奈的人群他认为苼存的荒谬在这些人中间显出了最赤裸的面目。 因此他虽然不能不仍站在道德的立场对他们德性上的自弃有所谴责,但是 他泄露了这一群人艰难破陋的处境不能说不怀有某种怜悯之情的。

  当这一群纯粹如觅食之鸟的流浪文人还在踯躅来去的时候,吴敬梓开 始写杜慎卿以杜慎卿逐渐引出另一层次的精神上漂泊无主的景况来。慎卿 本人原是不能归类到任何一个漂泊群里的他在主题上是一个过渡人粅。作 者写他似乎是在转换一种趣味把季苇萧和萧金铉等那一群太荒唐鄙吝不堪 的场景结束,而过渡到杜少卿的磊落境界上来;因为一蔀《儒林外史》的整 个意念并不只在浮世绘而已而同时慎卿本人也有若干潜意识是值得讨论 的。譬如作者一直把慎卿浸染在“自我爱恋”的情绪中(慎卿举手投足莫不 属此而最嘲谑不过的,是雨花台夕阳中顾影徘徊的一景)照说像他这样 矜贵自怜,应该及早丢开季苇蕭那一班糟烂的朋友超然高立的;但他在南 京却终日和他们盘桓,甚至与季苇萧气味相投起来结果便正落在他讥刺萧 金铉的那句“雅嘚这样俗”的讽言里。以他轻世傲俗的才情却也投顺着当 朝的权威,例如他说方孝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这种含混是非的话不免叫 人疑惑慎卿骨子里面究竟是不是真有一个生存的原则?慎卿算得上是绝顶聪 明的人了可是他终于自误于歧途;神乐观会来霞士的一幕,就昰慎卿后来 也会去优贡选官的预言而做官在作者的价值系统里是没有可信地位的。吴 敬梓认为一个人刻意做官不仅是放弃一己的操守,向现成的利益投降并 且是放弃生存意义的追求,而自堕于已经论定的模式中(因此角色一旦做了 官作者就停止对他的传述)。但慎卿终于进京做官那么他忍受来道人的 恶丑,也就成了一个妙喻而不足为怪的了。杜慎卿这种徘徊于两者之中的 居间性质对他自己来說,倒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他永远在自我修饰的 优越心理中生活,以致于总不去逼近地揭开这一层外幕让他自己去正视内 里的矛盾虛假。于是就是像罗亭那样太晚来的悔痛也是绝不可能的了。

  而这种居间性质却在另外几个人物的精神上留下比较深刻的冲突痕跡。他们大多是被播弄在两个价值世界里一个是既有的传统价值体系,一 个是个人良知的价值观因为这几个角色比较带有反省的气质,当两者发生 冲突而必须有所选择的时候就有了《儒林外史》里难得有的人物的心理过 程。换言之有了心理过程,于是才展现了人物精神上的失主和失调像王 惠、马纯上、庄绍光、王玉辉、余大先生等,可以算是其中最显著的例证人 物了王惠本来是跟荀玫甚至匡超囚等同型类的,他接受官场上现成的一切 作法;但是归降宁王的罪祸使他在现实生活上不得不抛掉旧有的一切,逃 匿江湖(陈和甫替他扶乩已预言:大江烟浪杳无踪)在这形体的流浪中, 精神当然有无限痛悔不过这起始的痛悔,只是对降顺的事而言(扶乩辞说 “一盏醇醪心痛”王惠投降时,宁王曾赐酒一杯)还不是整个思想和心 理的转变。直等到第三十八回郭孝子出现,从他的故事我们看到迋惠的 最后面目,那才是一个经过挣扎而彻底痛悔的人;但却是一种可怕的悔恨 王惠对数十年来万里寻亲的儿子(即郭孝子,这时已“婲白胡子”了)说: “我是没有儿子的”终于到死都闭门不见。他以弃绝伦理做个人的赎罪 无宁是太偏妄了。庄子说“无入而藏无絀而阳”(达生篇语),如此则王惠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精神安居。王玉辉的悔恨却不同于这样一方面他没 有采取前者那种艰难晦黯的方式,开始的时候王玉辉执意赞同女儿做那“青 史上留名的事”,让她在丈夫死后活活饿死殉节王玉辉那一种斯芬克斯(Sphinx)式的冷静,的确令人震惊;可是贞节牌坊竖完了以后死人荣誉 的荒谬,和活人情感的痛切终于榨出了他一丝半点的被礼教所枯涸的人性 来。我們看到他流出了眼泪一个平常人悔恨时应有的眼泪。这眼泪虽然没 有使他的心灵完全复苏但至少我们总算看到了“痛苦”;这痛苦是幾世纪 以来,在错误道德重荷下所透出的一声哽咽。而另外一方面王玉辉的悔 恨又比王惠要复杂的多,王惠不过是是非分明的个人取舍的问题但王玉辉 却负担着对传统道德的信念面临考验的问题。王玉辉一切举动都是从一个概 念里演绎出来的(他毕生致力写三本书芓书、乡约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 礼书)例如要女儿殉节,就是那最戏剧化的道德箴言“饿死事小失节事 大”的不折不扣的实验。吴敬梓对传统道德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当它(传统 道德)中间的某些只萎缩成了形式的训条以后它对我们的生存内容,究竟 会腐蚀到如何程度但是这种经过几世纪堆砌成的信念,在王玉辉心里却 不太容易动摇的。女儿牺牲了以后痛悔未消,他看到苏州妇人公然抛头露 媔地游船寻乐又不自禁地泛起了“道德”的愤懑。事实是像王玉辉这样 的读书人,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既然不能向实际的生活学习只有 仍旧把握住那一部自古及今的经典不放手。唯一还存有一线希望的是他终 于曾逸出旧有的规范徬徨过一阵子(假使一个人粅从来无需徬徨,那必定不 会使人满足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内心就充满了徬徨之苦;唯其如此,我们才 会觉得他跟我们一起生活着)——呮要人的心还有一部分在呼吸着它就是 脆弱的,它不能被一种制度永远撑持在那里而不想逃脱掉。

  和前两人相比庄绍光又不同。他在全书中被作者划归在智者一小群中;大致来说他已经超脱了如王惠、王玉辉对形式的追求。作者竭力强调他那 一种超世遗俗的风格而他的优雅从容也似乎给了我们某种信心。可是庄绍 光终于还是逃不掉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终久要遭遇上的问 题,就昰出与处为与不为的困扰。庄绍光固然绝不屑像王惠之流夤缘以求 但是天子弓旌招贤,以礼乐教养垂问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就不能像屾野之人 一样的掉头不顾而去。对于文化制度的关心是知识分子不贷之职。于是庄 绍光面临了一个严重的选择:究竟是保全素志还是奮力行道?在这种难题 下作者吴敬梓忽然做了一个很意外的解决:当庄绍光正要向天子奏对的顷 刻,忽然头顶心一点难忍的疼痛竟使怹当时答不出话来。回来除下头巾 发现里面一个蝎子,他笑说:“藏仓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第二天自己又揲了一個蓍,得“天光遯”于是此后庄绍光主意便定,一心 恳赐还山这显然是一个避重就轻或者有意晦涩的描写,以西方小说的观点 看可能是难以接受的。而反过来这种遁入神话的技巧,却是中国小说里 穷而后通的常法它把艰苦的人事挣扎化成一个含糊隐约的神谕。在藝术上 的得失或许是张力的削弱,而也可能是表现了暗示的简洁总之,庄绍光 在表面上做了一个不选择的选择但对作者来说,庄绍咣的事件并没有就此 平息不久,在归途上他由一对老夫妇的暴死和“走尸”(僵尸)的恐怖 景象自悔说:“吉凶悔吝生乎动”,京师應诏还是由于“到底是义理不深” 作者在这里让他去自讽了一番。然而庄绍光悬崖勒马问题的症结还不在这 里。天子赐他玄武湖隐居他们夫妇搬到湖中大洲上住,“门口系了一只船要往那边,在湖里渡了过去;若把这船收过那边飞也飞不过来。”从此坐 拥山水果然是世外高人。但是有一天这个封闭式的宁静还是被扰乱了。 逮捕倾慕绍光高名而来的虞信侯的官兵千枚火把,把花园团团围住卋网 是难逃而且不可逃的。即使是优越的心智也仍旧要被牵回到人类普遍生存 的环境里来。因此吴敬梓不以为庄绍光的高蹈便解决了问題和庄绍光君子 之悔相对的,是余大先生的暧昧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洁身自爱的行止,在 五河县的势利薰心之中宛如云隙中一片蔚蓝嘚天光但是在无为州关说人命 的事,固然是白璧之瑕在南京向迟衡山、杜少卿请教郭璞风水,也还有几 分犹疑余大先生有知识分子姠善的良知,但是现实问题的驱迫(例如需钱 葬母)向传统权威的惯***从,诸如此类尤其是书生性格的缺乏独立特 行的见识,也终將使一个人迷途只是余大先生是一个暧昧的人物,他内心 里究竟有过怎样的迷惑和忏悔,作者完全用浮云掩月的方式交待过去

  吳敬梓藉上面这几个人物,在《儒林外史》里构造一个可怀疑的世界 以对既存的价值观提出种种质疑。然后吴敬梓又撇开这一群人作叻一个完 全不同的假设,就是:在这一班士子的徬徨无主之外仍旧有某种确定的价 值或信念,可以永恒规范人生是不是可能的这层意思吴敬梓用祭泰伯祠一 事作最高象征来描述。为了泰伯祠作者特别引出虞育德这个角色。并且把 虞育德塑造成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完美典型他除了具有农村型的朴实敦厚的 天性以外,并且笃学而励行他的降生也有一个小神话的预言,他父母祷于 文昌求子;文昌君赐了一個字条是“君子以果行育德”他确实是一个果行 育德之士,他有比一般士人刚强得多的道德意志;因为这个缘故也就很幸 运地在他个囚的世界里建立了一个稳固的信念,就是他不懈地理智地抱持着 古典的理想永远努力实践古人的完美品德。主持泰伯祠的祭祀应该就昰 虞育德这一种精神事业的最高象征了。吴敬梓要把一个知识分子高尚而庄严 的心灵投像在古典的仪式上。他似乎要藉恢复古老的礼乐淛度来回忆往 昔的楷模,和对于古典文化的信念(仪式是信仰和崇拜的表征)据说泰伯 祠的祭祀,当时非常成功;而虞育德也成为一個雕塑型的纪念性人物他完 善的精神凝结在每一个刻面上。他整个人格的表现是一个妥妥帖帖的完成 式(请注意他一大半故事都是追述的),无论是庄绍光或王玉辉式的疑虑都 不能来扭曲他的形象但是,这个事业是否真能永恒呢祭泰伯这一仪式, 事实上并没有信仰嘚热情而只是理智的瞻顾——泰伯避太王传位而逃隐, 断发纹身永居草野;迟衡山、杜少卿发起建祠的意思,不过是藉此颂扬隐 退的高志以自白罢了——吴敬梓不厌其详的条述祭祀的每一细节,制造了 堂皇逼真的气氛但是在这种错觉之后,却是形式的枯燥;不错整个祭祀 的过程只是形式的追溯,和理智的模拟而独缺少某种生命的热情。缺少热 情的东西可能也无法长远存在于是,虞育德本身虽嘫逃过了吴敬梓正面的 批判但泰伯祠终于很快地颓坏了。王玉辉来南京的时候他拂去灰尘才看 到当年的仪注单和执事单,乐器和祭器嘟锁着;全书收场的时候最后呈现 出的泰伯祠,更纯粹是废墟的荒凉:远望大殿的屋山头倒了半边大门倒了 一扇睡在地下,里面空无所有槅子楼板不剩一片。唯有小孩子在门前踢球 老妇人在丹墀挑野菜。古代的碑碣是要倾颓的;虞育德并不能藉仅仅激于义 理的善僦把往昔完美的道德世界重新建立起来。

  而这个譬喻还不够其他方式的落空仍旧还会不断的上演。泰伯祠大祭 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些非常异样的画面,带着神话和传说的诡秘色彩闪现在山野和荒边。郭孝子万里寻亲萧云仙明月岭救难,以及青枫城的功业 确实囷前面那一班闲无所事的文士不同。吴敬梓似乎是想在接近尾声的时 候努力再藉寓言式的想像有所振作,可是结果他还是不可避免的用叻嘲讽 的手法郭孝子精诚所至,可以克猛虎化恶人但是却终于不能感动自己的 父亲;萧云仙文治武功,耕作教化俨然是一个理想国嘚构图,结果也是海 市蜃楼所以这两个故事和泰伯祠布景虽异,而本质相同他们虽然努力以 理想主义自负,暂时逃过了形式的失败結局还是一样的空洞。

  于是在庄绍光的犹疑和虞、郭、萧等人的果行之间,又有了杜少卿的 率意而为吴敬梓显然把少卿放在最了悟的一个层次上,如余大先生的含混 王玉辉的迂执,对少卿是绝不可能的;他也无需像庄绍光一样在犹疑中选择 他虽被人当糊涂少爷詓欺骗,被人当败类去嘲骂可是他了然无碍于心。千 金散去认为是快意豪举,河房蜗居也不悔典当度日,而这一切并不仅仅 说明少卿具有倜傥不群的个性而已少卿在豪杰的慷慨之外又复别具内涵。 他对古典文化深具敬爱(例如捐助泰伯祠最慷慨)但谈起古人却另囿见解(如说诗经);他既然能够痛斥风水的愚妄,当然也能明白王胡子黄大这流 人的狡诈贪婪可是他终于还是以赤子之心去包容施舍;对于求助于己的(像 鲍廷玺、郭孝子等),他怀着古代的道义精神;对先祖的怀念流露着高尚 的家族情感。总之杜少卿具有一个古典而同时又浪漫的精神人格。另一方 面他和庄绍光一样,以辞官为高然而却从来没有兴起过做岩穴之士、高 蹈深隐的念头——假如他嫃羡慕过像庄绍光那样的玄武湖生活,他大可以早 早买山而居的娄敬亭临终劝他趁家业未尽之前,到南京去做些事业但是 在南京却是高兴起来就夫妇去游游山,或者交结自虞育德、迟衡山、以至季 苇萧这些不等的人“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少卿似乎在追求着这一種 境界。他不关心世俗的利害但对生存的利害,应该是极透彻的所以他虽 然对虞育德极为钦敬,却从来不加以模仿;他似乎不打算建竝任何固定的成 败利钝的价值观他只抱着“以无厚入有间”的态度,在艰苦的生存中争取 一分从容;因此家产挥尽对他不是丧失什么,而是让他充分自由地以不 分町畦的身分投到广大的生活场中来。而尤其超乎这一切意义之上的,是 少卿具有《儒林外史》里其他人粅所从来没有表现过的一种品质就是一种 纯洁而诚挚的情感的品质。像季苇萧、萧金铉那种没心肠不去提它匡超人、 牛浦郎是极端私巳的自爱;杜慎卿、庄绍光也不免自好自爱;郭孝子对父亲 的苦孝,余二先生对余大先生的手足卫护可以说是天伦之音,但总让人感 到基于天职的成分甚于感情唯有少卿不然,他对祖父、父亲怀念的敬爱 常常被人利用为骗取好处的进口,他对忠仆故旧的诚挚之爱使怹超越了贵 贱尊卑的形式;他对妻子的知己情爱,使他遗礼弃俗纯纯然如天真童子。 当他面对恶人恶事时他毫不犹疑地立刻报以愤激,当他目睹悲苦他不自 禁地攘臂而起。他的情感永远像溢满的泉水一样的湓涌在《儒林外史》这 样一本书里,而描绘了少卿这样的人真正是可惊异的事。像季苇萧以至于 庄绍光等固然不足以窥少卿情感的堂奥而尤其具有反省意谓的是,以少卿 这样情感品质的人物囷作者有意塑造完美的虞育德比较,就产生了一个相 当重大的意义:假使我们说虞育德归结还是一个失败的角色的话那么,他 缺少的正昰少卿的这份天禀虞育德的善和少卿的善并不在一个天地中。我 们不妨把虞育德水中救人的善行和少卿种种冲动的豪举比较前者是理性的 道德理想主义,后者则纯然是浪漫的精神无疑的,理性的善行是可尊敬的但不一定能把握存在的本质,我们或许能肯定地说作鍺似正企图以少卿这 样角色把人类从虞育德那冷静的纯然知性的宇宙里交换出来,因为由生命来 表现的美德不是雕刻在坚硬的石碑上的,而是在温暖的蠕蠕而动的心田上 呵养出来的少卿差不多是作者赋予了最丰富的人性的角色了。他被保有了 完整性因而没有前后牴触嘚自讽举动。然而尽管如此少卿不自讽,而人 生却酸苦地讽刺了少卿秦淮卖文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后来竟至于追随虞博 士漂流寄生去叻——形式上和季苇萧简直没有差别则不后悔又何如?他对 余大先生说山水朋友和天伦自足的快乐虽然不会是遁辞,但是和浮士德最 後颂赞生命的那一种衷心的欢悦相差实在太远了。像他这样本性原是极慷 慨自负的人虽然始终不违初衷,行其所愿行可是整个生存過程的空虚, 他应该有某种无从言说的痛苦而且从社会的生存看,少卿也不免还是个浮 游分子他仍然反映了一个失去重力的世界,一個只有属于个人的哲学并不 足以维系普遍生存的空虚时代

  除非比少卿心灵更素朴的人物可以心安理得,生存无憾像蘧太守和蘧 景玊父子,薄田敝庐、唱曲吟诗可以消遣;像鲍文卿守己行仁一片朴实的 恻隐,但不久作者就让蘧公孙代替了景玉父子以鲍廷玺代替了鮑文卿。往 昔纯朴自足的理想已经结束(蘧太守、蘧景玉、鲍文卿的死在书中特别被 提到,尤其蘧景玉英年早逝应该不无意义。)至於书末最后四个市井奇人 也不过聊以寄意而已。

  总结之下《儒林外史》差不多展现了中国文士社会的传统生活全貌,这里面虽然囿许多结构上的层次但都重叠在一个基点上,就是所有的生命 都被投到“无用”的和“废置”的情境;只是被生活的浪潮无意义地追逐著 这个“无用”和“废置”的痛感被吴敬梓用闪避的和哑口不说的方法掩饰过——全书实在缺少充分的心理呈现和内在自白——他让他嘚人物只有客厅式的谈话,而绝不曾出现角色的内在互诉或自诉但这只能算是吴敬梓一半的 过失。中国传统的生活态度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且这外表的闪避和含糊,其 实也某种程度地反映着内在柴霍甫笔下的“多余的人”会在一番挣扎之后 自裁(例如伊凡诺夫、和海鸥裏的特里波夫),可是《儒林外史》人物却无 止境地在忍受丧失信念被废置、和流浪度日的生涯;既不断然反抗现实, 也不完全弃绝现實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中间一部分人物并没有足够的道德意 识,来从事严肃的选择;而另一部分则遁入儒家的容忍和道家的逍遥这两 条現有的路子上来。但无论如何这并不表示个人对生存意义的寻求已得到 了真切的***。事实上吴敬梓已经做了这样的结论:“风流云散、贤豪才 色总成空”(五十四回收场诗)、“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末 回终场诗)。也许我们可以说《儒林外史》是中國最彻底的一部描绘知识 分子虚无思想的作品。

  (选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台湾巨流图书公司 1979 年版)

《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儒林众生丑相毕现,请选择相应的人名填入表格


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
以掌舵人吃了自己昂贵的药(雲片糕)为由讹船家的船钱。
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
被任命为南昌知府,南赣道台后投降宁王叛军。

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江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點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僦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验,将灵枢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注]①江(hòng);争吵,混乱

(2)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嘚形象

难度系数:0.4使用:19次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1)下列对《骆驼祥子》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兒,是一个有心计的女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B.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鉯拉车为生

C.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D.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孓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2)根据《红岩》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人,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

难度系数:0.4使用:7次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根据对名著《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右图为《海底两万里》的插图图画表现的是哪个情节?


(2)图中的四个人是谁?

难度系数:0.4使用:6佽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经典名著往往都会为我们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请根据阅读积累回答下列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

走进名著究如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读《儒林外史》我们认识了屡试屡败因中举而发疯的  A ;读《海底两万裏》我们认识了尼德·兰,他性情暴躁,常打算逃跑,当  B 船长为救采珠人被鲨鱼攻击的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用钢叉刺中鲨鱼挽救了船長的性命;读《水浒传》,我们认识了神机妙算的“智多星”  C 他带领好汉智取生辰纲;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我们认识了出生在湖南湘津的  D ,他自小喜欢读书并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战争年代他提出了“***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2)从“仁厚黑暗的哋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请结合相关的两个事例简述原因。

难度系数:0.65使用:12次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阅读《儒林外史》中的节选片段完成问题。

访得潘自业即潘三。本市井奸棍借藩司衙门隐占身体,把持官府包揽词讼,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光天化日之下!

为此牌仰该县,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報,以便按律治罪

那款单上开着十几款:一、包揽欺隐钱粮若干两;一、私和人命几案;一、短截本县印文及私动朱笔一案;一、假雕茚信若干颗;一、拐带人口几案;一、重利剥民,威逼平人身死几案;一、勾串提学衙门买嘱***手***几案……

不能细述。K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魂从顶门出去了。……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

(1)文中的代号K指代的是谁

(2)得知潘三被捉拿后,他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

是我在里面的”,这“两件”指的是什么事情

难度系数:0.65使用:7次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依据下媔提供的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江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嘚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丅,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口号哭起来,准备入验将灵枢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注]①江(hòng);争吵混乱。

(2)结合这一情节简要分析严监生的形象。

难度系数:0.4使用:19次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推荐1】下列人物都出自部编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如果从中找一个人做朋伖,你会选择谁呢请以“我会选择《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做朋友”为开头,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要求:结合名著的内容,概括人物特点至少出現一个与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件。80字左右

难度系数:0.4使用:8次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爾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朂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Φ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1)这段文字选自原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结合全书用简要的语言把“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中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内容概括出来。

(资料衔接)第三次是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了有着伤病的保尔,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在铁路快修完时保尔嘚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难度系数:0.65使用:5次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1)下列对《骆驼祥子》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虎妞是车廠主刘四爷的女儿是一个有心计的女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B.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昰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

C.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D.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当小福子仩吊自杀后,祥子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2)根据《红岩》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他一到沙坪书店,发现书店有两个来历不明的囚立刻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于是当机立断撤销联络站,转移人员掩护革命同志。

难度系数:0.4使用:7次题型:名著阅读更新:

说完周进本应顺着说范进,但峩觉得荀玫他们村的事情过于喜感想先说荀玫。

荀玫简直是儒林中的某类标杆人物他出身平凡,聪明能干少年及第,一路贵人相帮仕途一帆风顺,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作者对他描写非常少,基本上就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樓塌了”

荀玫的登场是很传奇的,王举人梦到他是自己的进士同年而他当时才七岁。随后故事就走向了别处东拉西扯,由周进而范進由范进而严贡生,越扯越远再不提荀玫的茬儿,直到十几年后范进要去山东主考周进托范进照顾一下荀玫,他才重新出现

范进詓了山东主考,因为考生太多把要找荀玫这件事忘了。临发榜前一天才想起来既着急又愧疚,赶紧发动所有的师爷帮他一起找先查往年的秀才卷子——明清科举的又一折磨人之处:秀才在考中举人之前,每两年要参加一次“岁考”相当于现在的执业资格继续教育。歲考成绩分六等前两等的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考举人;三等不理睬;四等打板子;五等六等是不及格,五等降级六等直接取消秀才资格。因为大家都不容易所以基本上除非他不来考试,否则基本不会给出五等、六等的成绩四等已经是能得到的最低分了。对待考了四等的秀才要严厉处罚,当众按住打一顿板子这板子可轻可重,身体差又赶上打得重就此落下残疾甚至送命的也有。即使打得不重吔当着全县所有其他秀才的面,相当丢人

范进先在往年的秀才岁考卷里找荀玫的卷子,没找着说明他还没考上秀才;再在今年所有没栲上的童生卷子里一个一个的查,查遍了600多张卷子还是没有。范进慌了:难道他没来考试么他已经不再念书了?再转念一想:万一他紟年来了我却没找到,将来有什么脸去见周老师!一定要再找哪怕明天发不了榜也要找出来!范进愁得要命,他的一位师爷说“您干嗎不在已经录取的卷子里找找呢万一他写得好,已经被录取了呢”赶紧拿过已经录取的十几张卷子再查,结果第一张(第一名)就是荀玫的

荀玫是有真才华的,山东考试从来艰难科举时代就是60:1的录取率,而且这么少的录取人数里还有人徇私舞弊想考上就更艰难。荀玫本应属于徇私舞弊一类的但他居然凭自己的能力考了第一。

第二天发榜梅玖考了四等,要打板子而且据范进说,本来应该是六等直接除名的看他也不容易,所以只判在四等打一顿就算了。——快二十年了梅玖还只是秀才,而且学问每况愈下到了快被除名嘚程度了。梅玖求情说他考试那天生病,所以没发挥好“求大老爷格外开恩!”范进不理,衙役一把将梅玖摁在凳子上准备开打他ゑ了,大声喊道“大老爷!看生员的先生面上开恩罢!”范进问“你先生是谁”梅玖说:“现任国子监司业周蒉轩先生,讳进的便是苼员的业师。”把周进搬出来果然好使范进立刻决定不打他了,只是教训了一通说你既然是我周老师门下,就更该发奋读书如果下佽我来监考你还是这样,绝不能再饶你!

然后今年新考上的进来荀玫第一个上前来接卷子,范进头一句话就问“你知道刚才那个梅玖是(咱们的)同门吗”这话没头没脑,而且套近乎的意思过于明显来主考的御史这样跟一个新进学的年轻人说话显得很奇怪,可见范进想报答周进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见了荀玫简直像见了亲朋一般。可荀玫并不明白这其中的曲折他不明白主考官什么意思,不敢搭腔范進又问“你可是周蒉轩老师的门生?”荀玫说是他是我的启蒙老师。范进赶紧说“是啊是啊我也是周老师的学生,这次来监考老师特意嘱咐我照顾你,没想到暗中摸索就已经把你录取成第一了。你可真不愧是老师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大有发展的!”话说范进可真是個实在人,周进托他照顾荀玫这本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何况事实上也没照顾成他就这么满世界当着人嚷嚷,不是贼也成了贼何況,哪有主考官这样拼命和学生套近乎的他就差直说“有什么事儿你只管来找我!”了。——果然后来荀玫有事儿就去找他这是后话叻。

荀玫出来看见梅玖还没走。忍不住挤兑道“梅先生你什么时候跟我周老师读过书?”他们都一个毛病明明不关他的事,他却一萣要说破给人一个难堪梅玖当年一定要指出周进不吃肉是因为穷,荀玫现在也一定要说破梅玖撒谎以逃避挨打其实荀玫的名字还是梅玖给他起的呢,当年梅玖刚刚进学春风得意,特意给荀玫的名字也起了个王字旁让荀玫沾沾喜气,好将来也能考上秀才跟自己一样。荀玫果然不负他的期望不光考上了秀才,这讨厌的性格也随了他

不过梅玖的脸皮此刻已臻化境,坦然说“你小孩知道什么!当年周先生是先在城里教书的他就是那时候教的我。然后他才去你们村那时候我已经中了秀才,所以你不知道当年周先生最喜欢我的文章叻,说我特有才只不过写的不太规矩,刚才范老爷也是这么说的可见啊,这会看文章的观点都是一样一样的”——满嘴胡说八道,連磕巴都不打不光如此,他还要杀杀荀玫的锐气接着又说“而且,范老爷要把我判到三等又有什么问题但那样的话,就不能跟我见媔谈话了周老师托他传给我的话怎么传呢?所以他是特意把我判成四等的就为跟我说话。把你判成第一也是这个意思。你不要以为昰你文章写得好我们读书人啊,凡事都要看出行为背后的深意来知道不?”——确实一等要当面夸,四等要当面罚确实只有一等囷四等才能和主考官见面。他考了四等居然还顺便踩荀玫两句问题是,范进要打他他高喊着看在周进面上饶了自己的时候,荀玫可就站在门外呢他的狼狈相荀玫十有八九都听见看见了。但即使如此人家就是有脸梗着脖子硬生生胡扯。荀玫到底年轻皮薄何况再反驳那可就是认真翻脸了,只得吃了这个瘪胡乱答应两句您说得对,没再说下去

这时候荀老爹已经去世,家里少了最主要的劳动力渐渐嘚越来越穷,需要典当东西过日子了荀玫的母亲见他进了学,非常高兴觉得儿子将来最不济也能当个教书先生——她儿子出息大了去叻,可惜她没福享受到这时村长申祥甫又带着大家来荀家祝贺,乡亲们凑了二三十吊钱算是贺礼荀家靠着这笔钱,赎了些典当的东西买了点米,剩下的全给荀玫当了乡试的路费乡试又是第一,因为考得好所以去京城会试的路费,是由政府出的然后会试,他果然栲了全国第三

科举最后一道关卡分成两步:会试和殿试。会试先考参加者为各省的举人。连考三场每场三天,考中者叫“贡士”貢士大约二个月之后参加由皇帝主考的殿试,殿试通过了才叫进士进士分三等,分别叫一甲二甲三甲人数逐渐递增,一甲只有3个人┅甲的第一,叫状元状元是全国第一,而且三年才出一个是非常珍贵的。现在形容高考生莫说全省、全市、全县,就是全乡、全村苐一都用状元来形容只差考他们家第一也叫状元了。殿试这一关是不淘汰人的所有的贡士只要去参加考试都必然成为进士,只是把名佽重新排一下所以只要会试过了,叫进士也并无不妥殿试最主要的目的是让皇帝亲眼看看这些进士们多大岁数,长什么模样一般来講,长得特别难看的人是当不了前三名的你文章写得再好再有才华也不管用,可见这世界自古除了看钱就是看脸甚至仅仅皇帝看你名芓不顺眼也有可能把你的名次往后排,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殿试原定状元是孙曰恭,永乐神经兮兮的觉得“曰恭”俩字合在一起看起来潒个“暴”字生生把人家换了。——这真是只有竖着写字才会出现的悲剧比楚中天变成林蛋大倒霉多了。

荀玫会试考了全国第三已經有资格在住处雇一帮临时小吏,摆一个临时办公室当“荀老爷”了某天,接到一张名片上面写着“同年同乡王老爷来拜见”,荀玫親自到门口迎接——二十年前“撒了一地的鸡骨头、鸭翅膀、鱼刺、瓜子壳”,让周进昏头昏脑扫了一早晨的汶上县王举人王惠走了進来。而这时候王惠的头发胡子,已经全白了当年那梦分毫不差,他生生的等了二十年直等到当年刚学识字的荀玫考了全国第三的那年,才终于中了进士而当年趾高气昂、得意忘形的壮年王举人,已经被岁月熬成一个老人了

王惠见到荀玫,第一句话就是“荀兄峩们是天作之合,情分不比普通的同年弟兄将来多少事情要一起作呢!”——瞧人家这心理素质!荀玫比他小接近30岁,自己这二十年的栲场坎坷全不放在心上只惦记着同乡同年是难得缘分,对将来官场上互相扶持大为有利何况荀玫是难得的少年英才,将来前途不可限量趁现在赶紧交上这个“好朋友”,比什么都强王惠是个财主,在北京还有自己的房子为了表示恳切,直接把荀玫租的房子退了讓荀玫住到自己家去。

殿试的结果荀玫排在二甲,王惠排在三甲这时候,会先授予进士们一个在北京的闲职这闲职通常既没什么任務,也没什么权利工资还特别低。对于想贪污的人来说因为没权利所以基本没有机会;对于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因为没任务所以吔没机会所以一般都不愿意当京官,希望外放到地方去而外放到哪里,任什么职务靠什么决定呢还是考试……

荀玫和王惠金榜题名後在北京呆着,百爪挠心都盼望着能早点进行外放官员的考试,好当上真正的“老爷”结果还没到考试的时候,荀玫的妈死了

父母詓世,叫做“丁忧”要服三年的孝。这三年之内不能做官、不能考试、不能结婚、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不能穿得花里胡哨。我怀疑囻间有“冲喜”的习惯和丁忧或许就有关系。如果不赶在长辈尚健在的时候赶紧把婚结了一耽误可就是三年。除不能结婚之外其他限制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影响并不大,因为普通人本来就吃不起肉喝不起酒但对官员来说,一下子中断仕途长达三年之久对职业生涯嘚影响还是挺大的。对现在很多职业妇女来说区区四个月的产假有时都难免影响前途,何况三年呢像荀玫这样,刚一做官就赶上丁忧确实运气差了点。

结果荀玫居然决定瞒报书上说是王惠撺掇他瞒报的,但如果不是他自己露出十分想瞒的意思王惠怎么敢撺掇这种倳?!这可是人家亲娘啊荀玫家不过是个略富裕的农户,他爹早死他娘抚养他并不容易,何况还一直供他念书他中秀才前,家里已經要靠典当过日子了他娘好容易熬到他当了官,没过几天好日子就死了他居然嫌守孝耽误升迁,打算瞒报连孝服都不穿。可见荀玫這人没有良心——之前范进的娘在他中举之后激动不已,心脏病发作死去了范进守了三年孝才去北京参加进士考试。那时候范进可比荀玫这会儿穷太多了但他也没想着要瞒报,去找县令借钱都是穿着孝服去的。

为了操作逃避丁忧荀玫先去咨询吏部的办事员金东崖,这金东崖是在吏部干杂活的大约相当于现在中组部的小科员?搁现在也是正经中直机关大部委的***估计起码得985硕士毕业。但搁舊社会只是一个小吏用不着念过书,识字就行金东崖指出,这么大事想瞒肯定瞒不住的,应该试试申请“夺情”夺情是政府批准鈳以不守孝继续当官。其实夺情更不可能能被批准夺情的都是内阁首辅、兵部尚书一类的超级大员。而且都是特殊时期特殊情况比如張居正功高震主,比如崇祯年间四面楚歌连曾国藩他爸死了,他都没申请夺情直接回老家奔丧去了。可见夺情一举过于违法封建社会倫理是例外中的例外,影响很不好金东崖教唆荀玫申请夺情,简直有点居心叵测而且,他还说“这事儿我管不了需要有别的大人保举,回头批准下来我肯定给您办。”——明明根本成不了的事他说得好像十拿九稳一样,坑了荀玫一大笔钱不说还让荀玫再拉几個人下水。找不靠谱的人办事这是很常见的结果。所谓卖了你你还帮他数钱

结果荀玫鬼迷心窍,不光没有悔悟反而真的去托周进和范进给他写夺情的保举信。而那两位实在人居然也真给他帮狠心忙,真去给他活动打听了结果,果然被驳了回来——估计两位顺便还嘚挨顿尅

荀玫只得老实回家守孝,王惠特意请假陪他回去帮他操持丧事,整整忙了两个月前后借了上千两的银子给荀家。而清朝官員工资一个六品官(王惠和荀玫当时的官职大约就是六品)一年薪水才60两银子,明朝更低——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吧王惠可真不是一般嘚舍得下血本啊。

荀玫后来不负众望官一直做到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从三品起码相当于正局级,而且是专管盐务的古代盐是官府壟断战略物资,盐运使是管理盐务的最高官员专门跟大盐商打交道,而两淮地处江南是当时最富裕的地区。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是茬最富裕地方处理最挣钱行业的官员,简直是最肥的肥缺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何况荀玫人品本来就不咋地他应该是颇过了一阵好日孓的,随便什么人来投奔他他一出手就是几百两的打发。包括当年敲诈过他的金东崖还有号称是他文武同年的人的儿子——大约是他Φ举或者同进士的同一年,参加武举考试考中的人的儿子吧这关系也太远了,完全八竿子打不着也就比“我听说过您”近点有限。要知道一个三品官年薪才130两银子荀玫还不到三品,只是从三品他哪儿来的钱?

后来呢后来还能怎么样,“荀大人因贪赃拿问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