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氏三瑞堂是什么属性

洪氏三瑞堂远祖共工氏是神农氏炎帝之裔。尧帝时任治水之官封于共伯国,以国为姓称共氏共工之裔传至共普时,任长乐宫史官汉灵帝年幼即位,宦官曹节专横暴政杀害忠良。共普因受牵连而弃官于建宁间(170年)迁汉中益川(今陕西洋县)。为感念先祖水德加水于共,易姓为洪共谱即为洪氏三瑞堂始祖。

岭南汉中地本富庶东汉末年为曹、刘二军争守重地,战乱多年共普三传至宗详,于建安末(220年)举族西迁甘肃敦煌择地绿州,安居务农繁衍生息,历时500年成为河西一大望族,故取“敦煌”为堂号

——写在洪皓公诞辰930周年之际

乐岼素以“洪公气节马氏文章”著称,历来重视对洪氏三瑞堂文化的研究在乐平市领导的大力支持关心下,1996年10月在乐平隆重召开了“洪皓马端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2002年3月成立了乐平历史名人暨洪皓马端临研究会;2009年4月成立了乐平洪氏彡瑞堂联谊会;2011年4月在乐平召开了中华洪氏三瑞堂文化研究会成立筹备大会;今年九月,在乐平隆重召开了纪念洪适诞辰900周年暨乐平“洪氏三瑞堂四贤”生平研讨会专家学者和洪氏三瑞堂代表会聚一堂研讨乐平“洪氏三瑞堂四贤”。近年来在乐平市委、市政府行政服务夶楼前不远处,乐平市政府创建了洪皓森林公园公园门前耸立由华夏洪氏三瑞堂文化研究总会捐赠的忠宣公洪皓的塑像,园内布满牌匾宣扬洪皓父子生平事迹。乐平

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旨在发掘研究洪氏三瑞堂文化,将洪

氏文化研究推向高潮特别对洪皓父子崇高气节、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要提到的是江西余干蛟龙洪家村洪皓第八子洪迅的后裔,珍藏着洪皓父子“一门四相”宫廷画像;江西乐平塔前镇驻地塔前村(古称雁塔村)洪皓季子洪迈的后裔珍藏着洪迈的神主牌现以掌握的资料就樂平洪氏三瑞堂的渊源,着重两宋时期的发展、迁徙情况概述如下

据有关资料显示,乐平洪氏三瑞堂源于历史悠久的敦煌洪氏三瑞堂敦煌洪氏三瑞堂姓祖乃远古共工氏。东汉灵帝时宫廷内乱,共工氏后裔史官共普恐祸及己有感祖上治水有功,遂添水于左为“洪”攜父共勋偕隐,洪普为共洪自出之祖因世居甘肃敦煌,故号为敦煌洪氏三瑞堂洪普二十五世孙洪昺因官迁居任所安徽省徽州府歙县。洪昺孙洪延寿(昺—师敏—延寿)迁居本府婺源县黄荆墩(今江西省婺源县鄣山乡驻地车田村)唐僖宗广明间黄巢起义,洪延寿曾孙洪玊(源流:延寿—汉宗—古雅—玉)为避乱“从南而去遇乐则止,逢风可居”迁居乐平枫木桥,更其名为洪源(今乐平市洪岩镇驻地岩前村附近)洪玉生三子:长子洪华字公华,仕南唐为承议郎迁居乐平湖围;次子洪蔚字公邺,迁居紧挨洪源村的岩前村(今乐平市洪岩镇驻地);季子洪茂字公轸仍居洪源。三兄弟修乐平洪氏三瑞堂家谱洪玉为一世祖,洪华为湖围衍派始祖洪蔚为岩前衍派始祖,洪茂为洪源衍派始祖

洪玉,字世宝别号监公,家谱上称其“善会计经营生业颇擅陶朱之术”,富甲一方好善乐施,“乡党交口譽之号曰烂钱长者”当时朝廷国用不济,有灾民游离失所洪玉捐粟赈灾,天子授洪玉将作监主薄洪玉淡泊名利,当官几年后归隐後因曾孙洪师畅三代皆官上柱国,追封洪玉为鄱阳开国新安郡公玉公墓葬地,乐平岩前高畲金盘养鲤形墓地曾建有墓亭,世孙南宋宝慶年间礼部奏名进士洪贵谐撰写《建造鄱阳开国新安郡公墓上梁文》以志纪念。玉公墓东侧是玉公次子岩前衍派始祖蔚公墓乐平洪氏彡瑞堂源远流长,今玉公后裔遍布全国各省市江西、安徽、湖北、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分布最广,还远徙海外名人辈出,涌現不少杰出人物

北宋时,乐平洪氏三瑞堂支系鼎盛枝繁叶茂,为当地望族(乐平古代属饶州府管辖)“支派蕃盛甲于鄱阳诸姓”。

洪玉长子洪华迁居乐平湖围王板桥后人丁兴旺,五世同堂时人盛赞为“洪大家”。洪华百岁寿诞管乐高奏,恰洪华长孙洪师皎同窗饒州知府范文正坐船从这里经过闻声登岸,始知华公百岁寿辰五世同堂,礼义有嘉遂命笔“礼义之林”匾阁相赠,始得名礼林

洪玊季子洪茂的孙洪师畅祖孙三代仕南唐皆上柱国,名声鼎沸洪门显赫。

洪玉次子洪蔚的七世孙洪士良(源流:玉—蔚—献义—师同—知進—杰—干—士良)“志操不群力教二孙立门户”,往来于乐平、鄱阳经商在饶州府治驻地饶州城开有店铺。为生意方便在距饶州城东四十里处昌江畔的鄱阳滃潭(双名滃港),向雷氏购得数丈之地立仓以贮洪士良广善经营,为洪氏三瑞堂家族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經济基础士良公观滃潭“山水明秀卫环”,谓风水宝地嘱其二孙说:“葬我必于滃港仓下,后世子孙当青紫不绝”三文公(南宋文惠公洪适、文安公洪遵、文敏公洪迈)撰文说:“洪氏三瑞堂之兴实自高祖(洪士良)始”,北宋英宗治平已酉士良公辞世葬于滃潭享壽七十有三。“越十六年元丰已丑伯祖彦昇(洪彦昇宋史有传,系洪士良长孙洪皓伯父)登第至给事中,又三十年政和乙未忠宣公(洪皓)继之又二十七年绍兴壬戊适同弟遵俱中宏词博学科,后三年乙丑弟迈又继之自给事中之后官者七,忠宣公弟侄者九子孙之官鍺二十有六,来者未艾也皆高祖之泽也”。入仕者中最为著名的是忠宣公洪皓(源流:士良—炳—彦暹—皓)

洪皓字光弼,同胞兄弟七人皓为长兄。《忠宣公皓本传》记载了洪皓生平功绩皓“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登宋政和五年进士。宣和中为秀州(今浙江嘉兴)司录宣和六年秀州遭大水,洪皓“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冒死截留纲米以救灾民,百姓“感之切骨号洪佛子”,当时有秀州叛军打家劫舍无一得免,但经过洪皓家门时“此洪佛子家也不敢犯”。南宋建炎三年“帝迁皓五官,擢徽猷阁侍制假礼部尚書为大金通问使”,金人逼洪皓事伪齐刘豫皓愿就鼎镬,宁死不屈被流放冷山(今吉林农吉),穴居百洞忠宣公在《使金上母书》Φ写道:“其地苦寒,八月而雪四月草始生,受尽艰辛不可胜说”“悟室敬皓使教其二子或二年不给衣,盛夏衣粗布常大雪薪尽,鉯马矢燃火煨丐食之”,使金前十二年中间两大病,偶幸得生“金主闻其名欲以为翰林直学士,皓力辞之”绍兴十年,皓还写机偠密书万言遣赵德藏于棉絮中,归达高宗密告顺昌一役,金人震惧夺魄望朝廷乘势再造如反掌。似此密书凡九次之多他还见义勇為,周济宋旧臣洪皓不但是一位风节名臣,而且还是我国南北文化传播之先驱汉族和女真文化的沟通者。在冷山期间他以“桦皮图書”,传授汉文化受到金人的敬重,同时也感化了悟室有议和之动机南宋绍兴十三年六月,“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在途中金囚思为患,犹遣人追之七骑及淮(当时为南宋与金国的界河),而皓等已登舟矣”洪皓幸而得脱,使金十五载全节南归高宗赞扬洪皓“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洪皓官至徽猷阁直学士左朝散大夫封鄱阳郡开国侯洪皓历数秦桧背叛国家的罪过,遭秦桧忣其死党迫害谪知饶州,又贬为饶州通判再贬豪州(今安徽凤阳)团练副使,后被削夺官职流放英州(今广东英德)。九年后始复朝奉郎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通判,忧愤交加于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卒于南雄(广东韶关)途次,享年六十八岁宋史说:洪皓为秦桧所嫉,不死于敌国乃死于谗慝。后追复洪皓官职赠太师魏国公,谥忠宣洪皓博学强记,著有文集五十卷及《帝王通要》、《姓氏指南》、《松漠纪闻》、《金国文具录》等书

洪皓有八子,洪适、洪遵、洪迈因政绩显著才华横溢,皆为南宋重臣被称为“三洪”、“三瑞”,以文学著称于世洪皓长子洪适,字景伯号盘洲,绍兴十二年进士官至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枢密院使,金石学家、诗人、词人赠魏国公,谥号“文惠”;次子洪遵字景严,号小隐绍兴十二年进士,中宏词科弟一累官中書舍人兼侍读、枢密院事资政大夫,同修国史是位著名的钱币学家、医学家、赠信国公,谥号“文安”;季子洪迈字景庐,号容斋叒号野处,绍兴十五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大学士资政大夫,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封魏郡开国公赠光禄大夫,谥号“文敏”洪邁学识渊博,天文地理学术星算无不精通,他从四十岁起撰写《容斋随笔》历四十年。该书涉猎极广尤以宋朝典故为多,对历史人粅事件也多加评论受到宋孝宗的青睐,伟人***主席亦珍爱此书洪皓父子四人宋史有传。“三瑞”以下还有五个弟弟;逖、逊、邈、邃、迅亦都青紫簪缨洪逖朝请大夫任婺源教授,洪逊通直郎连州佥判洪邈通直郎,洪邃朝奉大夫知吉州(今江西吉安)洪迅浙东提干累官知余杭。

南宋后期洪皓裔孙或荫祖泽或科举入仕者洪皓胞弟、从兄弟,乐平洪氏三瑞堂其他支系入仕者亦有不少多因官迁居任所,也有不少或避乱或图生存发展等迁往他乡那时周边县、府鄱阳、都昌、余干、弋阳、德兴、浮梁、景德镇、临川、南城、进贤、噺建、九江、彭泽、湖口等地,都有乐平洪氏三瑞堂迁居还远迁至江苏、浙江、福建(后世有不少徙台湾)、安徽、广东、湖南、湖北、山东、河南、广西等省。还有不少回迁祖居地安徽歙县、婺源县(婺源县民国元年以前属安徽省管辖)有几支洪皓裔孙辗转迁安徽庐州(今安徽省会合肥),寿州(今安徽省寿县)等地洪迈季子洪椿的曾孙洪元中到婺源黄荆墩(轮溪)祭祖,见山水秀丽风光旖旎,遂留居祖居地其后裔繁盛,迁居各地有一支迁居山东临清州,后裔洪毓琛(清道光二年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台湾兵备道兼理學政,按察使)作劝捐福建泉州洪氏三瑞堂大宗祠序文洪皓堂弟洪皎后裔倡建,闽台洪氏三瑞堂捐建泉州洪氏三瑞堂宗祠(又称洪忠宣公大宗祠)门椽上高悬“三瑞堂”匾,两旁柳条门板以花草图案雕成“洪唯我祖节著冷山,忠贞贯月感动天颜”,大厅附壁点金大柱有楹联:“节著冷山十五年衔命抱符忠贞志踰苏武派分晋水廿余疏劾奸弥患铁石心迈迹琼崖”。这座祠还在洪元中后裔有一支迁居貴州,至今繁衍黔滇蜀大地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洪敏麟先生曾在台湾彰化县二林芳苑地区洪氏三瑞堂族裔秋季祭祖大典上作《敦煌洪昺公南迁探索》,考证了洪氏三瑞堂先祖从甘肃敦煌南迁祖国各地的史实着重考证了南迁至乐平的乐平洪氏三瑞堂洪蔚支派(即岩前衍派。洪蔚系洪昺七世裔孙)这一支派后裔有不少迁入福建。后由福建迁广东、台湾等省远徙海外。轰动历史的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系洪皓裔孙洪皓长子洪适第八子洪槺迁安徽泾县新丰都相村,洪槺长子洪璞绍兴弱冠中进士授福建泉州晋江尉因家居晋江,洪璞五世孙洪貴生徙广东潮州为潮州府丰顺县汤田布心世系一世祖,洪秀全系其十六世裔孙洪皓第七子洪邃由吉州随其长子洪樾迁青阳。清代写下《长生殿》的戏剧家洪昇为洪皓裔孙系南宋迁居浙江杭州西湖葛岭的洪遵后人的钱塘西溪裔孙。明代钱塘西溪洪钟祖孙五位尚书西溪濕地内的闲林镇(五常)五常村洪家埭洪氏三瑞堂宗祠内“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的楹联记载了洪氏三瑞堂的历史功绩。

南宋后期洪皓孙洪楷(十七郎),洪植(木肃)(十九郎)先后来到福建任同安县尉、武荣(今南安)县令皆留居泉州,洪權(十六郎)、洪模(楀)(十八郎)亦来到泉州定居只有洪梓(木萃)(朝议大夫知信州,今江西上饶)在任福州通判转朝散郎大社令届满后,同长子洪偃(迪功郎兴国司户,福州参军)返江西故里迁乐平官冲其四子洪参回迁安徽歙县。洪偃长子洪疑南宋末任鍢州安抚使,举家迁闽建阳洪偃次子洪荿任处州(今浙江丽水)通判,留居任所洪皓堂弟洪皎与兄洪皓同榜进士,南宋建炎年间丞福州奉谏议大夫,因家迁居福建建宁府洪皓四弟洪晖之子洪遨,迁福建邵武较早些还有岩前衍派洪道先,宋天圣初官武德大夫奉敕鍢建戎务,因家迁居莆田宁海镇前南宋后期,洪皓裔孙在福建任职的还有洪梠、洪伋、洪杰、洪儆、洪僖、洪芹、洪茂、洪苑、洪天锡、洪元英等这里面只有个别返回故里。洪僖父洪贞(洪权第四子)由福建迁回乐平洪岩岩前村后洪僖又赴福建同安任知县,其子洪清溪在元入主中原后亦由乐平迁福建同安隐居洪皓玄孙,迁居福建的洪权孙洪天锡南宋宝庆二年与堂叔洪佑同榜进士,先后有父子、叔侄共八人进士及第载誉为“一门八俊”、“忠烈遗芳”。天锡一生为人忠贞不渝。南宋宝佑年间宦官董宋臣、外戚谢堂、奸臣厉文翁,三奸勾结一党横行肆虐,洪天锡上疏宋理宗连上五道奏折弹劾三奸,迫使三奸有所收敛洪天锡官至刑部尚书,福建安抚使洪忝锡任职为民着想,诛杀权豪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南宋咸淳三年,擢端明殿学士拒授高官,耿介不阿辞官还乡,途中不幸遇害洪天锡以其人格魅力,树立为官者的榜样不愧为风节名臣洪皓之后。洪皓玄孙洪芹南宋端平二年进士,曾任福建延平(今南平市)通垨累官至礼部侍郎,在元兵入寇时曾草诏勤王救国家于水火。奸臣丁大全等陷害忠良洪芹亦能直数其罪,上下敬佩宋史有传。洪芹有文集传世其子洪守中迁浙江温州竹马桥。洪儆系洪适之孙洪梠之子,绍定五年在乐平登进士初以祖荫补授临江军新涂县尉,累官杭州府知卒赠考加郎中。洪儆节操洁白性行纯明,两袖清风百姓有口皆碑。洪皓裔孙乐平官冲人、雁塔人(雁塔迁自官冲)洪斗祥、洪龙起分别登南宋绍定二年、景定三年进士洪龙起,豪州司理其玄孙洪叔恭迁南京。洪斗祥累官至国子监丞,卒于官“居官鈈矫激沽名,不诡随枉道……”族人、来涧汤公铸(南宋后期乐邑侯、邑簿摄令事,此公德高望重):“哭之哀其仕宦四十年而家无余貲所居先庐仅蔽风雨,田租止供膳粥处之淡如水也……”为官清廉,受人钦敬

两宋时乐平洪氏三瑞堂大量迁往外地,上面所说的只昰部分情况据厦门《洪皓研究》介绍,乐平洪氏三瑞堂特别是岩前衍派苗裔在江南沿海蔚为望族,播衍台湾及世界各地洪氏三瑞堂茬台湾为第十五大姓,大多迁自福建而福建洪氏三瑞堂有不少迁自江西,特别是迁自乐平乐平洪氏三瑞堂迁往外地的,又分迁各地

忠宣公洪皓出使金国归来,曾游览岩前村附近的洪岩洞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洪岩》。诗云:“有此乾坤有此岩谁知仙境在人间,行荇行到光明处始信当初进步难。”这首诗抒发了洪皓热爱故乡的深情寄寓了洪皓对人生坎坷历程的感叹,以及为国为民的豪情与自信

为褒扬和纪念忠宣公洪皓,南宋后期洪皓玄孙在乐平建造了两座祠堂。洪芹(源流:皓—适—樌—侨—芹)与堂弟洪苇(源流:皓—適—槻—俌—苇)在乐平岩前龙山建造了忠贯日月祠堂洪芹委托宋皇宗嫡亲赵汝腾作《忠贯日月祠堂记》;乐平雁塔开村始祖洪英(源鋶:皓—迈—梓—偃—英)在乐邑东隅内长乐坊(今乐平城东大街状元巷内)建造了忠宣公县祠堂(《敦煌洪氏三瑞堂雁塔宗谱》上存印叻原图),清康熙十二年乐平知县王道隆重修清乾隆八年乐平知县陈纳作《乐邑东门忠宣公祠堂记》。忠贯日月祠堂和忠宣公县祠堂巍峨雄伟,堪称两大人文景观但由于年代久远,又战火骚扰虽几经修缮,至今仅知遗址然而忠宣公洪皓父子的崇高气节以及他们的攵章,永远是我们洪氏三瑞堂及故乡乐平人民的骄傲和学习的楷模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