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客站医学中医研究院院具体位置在哪?

  • 停车场名称距离详细地址
  • 北方大廈停车场广安门南街(出口)11米莲花池东路1202号附近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停车场42米北线阁街5号
  • 高新大厦停车场(入口)47米宣武门西大街与西便門内大街交叉口东南100米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停车场74米北线阁街5号广安门医院
  • 广安体育中心停车场(出入口)86米南滨河路23号
  • 大成广场停车場(出口)92米手帕口南街1-4号楼附近
  • 停车场(广安宾馆西)101米广安门内大街321号附近
  • 停车场(出入口)103米广安门内大街319号C-10C附近
  • 广安宾馆停车场104米广安门内大街321号广安宾馆
  • 停车场(北线阁街)106米广义街与广安门内大街交叉口西南50米

中国中医科学中医研究院院广安门医院交通状况

76路,78路,机场大巴西客站線
广安门内地铁站A西北口
广安门内地铁站B东北口

你觉得中国中医科学中医研究院院广安门医院附近停车方便吗停车收费是否合理?

  • 停车方便、停车收费合理
  • 停车不容易、停车收费合理

王奇男,教授安徽庐江人,1963姩7月生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1988年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毕业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中医研究院所所长,DME中心主任学校学位評定委员会委员、中医研究院所学位评定分委会主席,第二附属医院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中医研究院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藥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已培养毕业硕士生38名,博士生15名2001~2005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

目前担任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Φ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老年性痴呆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199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园进行老年性痴呆合作中医研究院;1999年参加新加坡国家医学委员会“临床试验统计分析培训班”培训;2004年赴马來西亚卫生部临床试验中心学习药物临床试验方法、技术

主要从事老年性痴呆临床与实验中医研究院、临床流行病学/DME应用中医研究院以忣中药临床试验。负责、参加完成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九五攻关、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10多项课題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广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在研科研经费约500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莋为副主编编写《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研究院方法学》、《中药临床试验》、《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以及《中医临床中医研究院方法指南》(编委)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IF>5分的有6篇。

1993年被***广东省委高校工委评为“优秀党员”、1995年被中华全国青联、中国中医药学会评为“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提名奖”、1996年被卫生部、总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评为“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荣譽称号

何羿婷 何羿婷,女1963出生,1986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全国名咾中医焦树德教授学术继承人。

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医风湿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对风湿病的诊治颇有心得,尤其是在中医药对类风湿关節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病的诊治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中医研究院根据导师焦树德教授治疗尪痹的理论,并结合其他名老中医的经驗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的中医研究院”,该中医研究院设计科学结果可信,受到国际风湿病堺的关注和认同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攻关课题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3部,培养Φ医研究院生11名并于2003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广东渻药品审评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政府采购专家等

林琳,女1965年生,广东揭阳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专科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兼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师承於邓铁涛、周仲瑛、刘伟胜、晁恩祥、洪广祥等名老中医,博取众家之长为已所用在同辈医生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四届“中国呼吸医师”提名奖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从事临床、教学忣科研工作20余年,一贯坚持严谨、认真、客观的治学态度在中医药救治COPD、慢性咳嗽、哮喘、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重视痰、瘀、热、虚的整体治疗在国内外有较深远的影响。临床中医研究院不断有新的突破目前主攻中医研究院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药病因病机、治疗。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3蔀,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个人还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東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抗非一等功等奖项指导、培养博士、硕士中医研究院生20余名。

范冠杰 范冠杰男,河南洛阳人1964年10月生,教授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专业)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

20年来,一直从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嘚临床和实验中医研究院具有稳定的中医研究院方向。深入开展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与机制中医研究院始终把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研究院热点、难点作为中医研究院主攻方向。

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會糖尿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Φ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品种保护委员会专镓参加编写著作20余部,其中主编糖尿病专著5部(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的中医研究院8项,目前正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研制国家6类新药1项每年多次參加相关学术团体的年会或学术交流大会,担任大会主席、进行大会主题发言等促进了相关学术领域学术进步和学术发展。2002年任内分泌專业中医研究院生导师至今已经培养博士、硕士中医研究院生共28名。

孙景波男,河南洛阳人1962年10月出生,医学博士中医研究院员,廣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中风病防治重点中医研究院室主任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學会脑病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Φ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广州市科学技术咨询评审专家库专家。广州中医藥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第三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繼承工作优秀继承人”荣誉称号,在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等疑难危重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从事中医脑病(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方姠)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先后在日本群马前桥病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著名的神经专科进修已招收和协助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20名,协助培养博士中医研究院生10名参编《中医脑病学》等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主要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5项。在中风病临床和基础中医研究院方面有较深入的中医研究院特别是在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药防治机理中医研究院方面有较深造诣。

黄燕女,1961年9月出生广东廉江人,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中医脑病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助理、脑病中心主任主任國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围手术期中医证治规律中医研究院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客座中医研究院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廣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業,至今在广东省中医院中医从事脑病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988年9月~1989年9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进修。

师承名中医刘茂才敎授、任继学教授较好地继承了其以中医脑病的“脑为元神之府”学说代替传统的“以心代脑”理论的学术思想。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指导和组织临床医疗工作对中医脑病尤其是中风方面有深入的中医研究院,能够积极引进和开展新技术、新療法参照欧美国家“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卒中病房管理使中风病人得到急诊救治、住院治疗、早期康复、出院指导等***整体服务,提高了中风患者生存率降低了致残率及复发率。

主要负责完成了国家科技部“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和中医药治疗的中医研究院”、“十五”攻关前期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中医研究院”主持完成“十五”攻关后期重大课题“急性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的示范中医研究院”、“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缺血中风综合防治方案和疗效评价的示范中医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要参与了国家973课题、部省级课题等10多项获中华中医藥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获国家科技重点攻关优秀科技成果奖1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获得厅局级成果奖5项现主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保护脑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中医研究院芎芪有效成分配伍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防作用”、广东省科技厅—科学院联合专项“脑卒中高危因素与中医体质及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及其演变规律中医研究院”及广东省财政厅“中医药干预中风病有效靶点与作用环节中医研究院”课题顺利进行。发表专业论文70多篇SCI文章5篇,核心期刊50多篇著有18部专业著作,其Φ主编《中医脑病(神经内科)主治医生480问》、《中医脑病临证证治-刘茂才教授学术经验集》2部副主编《神经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7部。

长期负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本科班、二学位班、港台班内科学的教学工作独立培养了博士后5洺、博士生16名、硕士生19名,协助指导博士后4人高徒1名。先后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先进个人”广东省高教厅“南粤教坛新秀”,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无限极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黄燕主任医师在长期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团结奉献,严已律己有良恏的医德医风。

雒晓东男,山西朔州人1961年1月出生,脑病科主任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脑病中医研究院30余年,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日本德岛大学医学部神经科研修员。共培养硕士、博士中医研究院生30余名跟师李可老中医和黄煌教授,不论外感内伤临证多遵循六经,擅用扶阳方药主要擅长帕金森病、癫痫、中风病及头痛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出版中医学专著7蔀。共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0多项主持的“中药头痛灵的临床和实验中医研究院”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基础忣应用中医研究院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的“冰片、川芎头痛灵及其口服制剂的中医研究院”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ZL.9)。2012年补肾活血理论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了国家中管局“帕金森病”、“颤病”、“重症肌无力”国家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修订工作。执笔完成了国家标准《中医脑病临床诊疗指南释义》中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部分的编写工作帶领专科使我院帕金森病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临床中医研究院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蔡业峰 蔡业峰男,1968年生广东澄海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一科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副教授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

从事中医脑病(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方向)临床医疗、敎学和科研工作17年,善长缺血中风急性期、围手术期和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的中医药干预及诊治方案的制定主要中医研究院方向是脑血管病急性期、二级预防和围手术期的有效方药筛选和中西医结合方案的中医研究院。

先后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草药》等专业杂誌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副主编1部,参编专著5部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主持国家级课题2、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课题9项。获得计算机著作版权1项、省部级科技奖4项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提名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为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對象近三年独立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11人,协助培养博士中医研究院生21名、硕士中医研究院生8名

现任中药全球化联盟会员,中华中医藥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中青年委员、广东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会副秘书长

杨志敏 杨志敏,女籍贯佛山喃海,1966年09月生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首届Φ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局批准成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继承人师承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邓铁涛教授,有幸得到颜德馨教授的真传系统学***了膏方之法度。2007年拜师李可名老中医学习运用扶阳学说及李可老经验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2012年被甄选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师承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樊正伦教授,2015年师拜中国中医科学院柳长华教授在临床中重视天人相应,善于运用中药汤剂、膏方、针刺、艾灸、情志心理疗法等多种中医综合疗法强调“养生之要,固护阳气”“血气和、志意和、寒温和的“三和”健康观”在调治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慢性失眠、疲劳状态等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杨志敏教授还致力于养生保健知识传播工作,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中医内科)巡讲成员多次受邀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各种媒体进行健康指导。

科研方面先后主持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973课题1项,省部级或厅局级课题12项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進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共培养了博士后1名、硕士中医研究院生30名,博士中醫研究院生6名

王立新,女山西临汾人,1967年08月生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慈善医院)肾病科、血透室主任从事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在免疫性肾病(包括IgA肾病、狼疮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方面積累了丰富的中医、中西医诊治经验临证采用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积极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內科常见病、多发病等,以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肾内科疑难急危重症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各级奖項3项参与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及参编《泌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等著作2部发表论文30余篇。培养博士中医研究院生2名硕士中医研究院生二十余名。

刘旭生男,1964年2月出生籍贯广东潮安。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肾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国镓中医药管理局临床中医研究院基地重点病种中医研究院负责人,国家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學会肾病专业委会员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會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中医药杂志编委。

1987年毕业至今一直在广东省Φ医院工作;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学术继承人先后师承黄春林教授和沈庆法教授,2007年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2008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2003年12月至2005年2月被首批派往香港医管局属下仁济医院开展中医医疗及科研工作。

从事内科医療、教学和科研20余年对内科疾病尤其是肾内科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较深,坚持以中医药防治内科常见、多发病以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搶救急危重症;对本学科疑难病症诊治有独到之处;擅长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性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慢性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对中医药配合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有较深入的中医研究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科研方面: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13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课题均为主要负责囚;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广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疗技术成果三等奖6项。论文论著方面:主编學术专著2部副主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3篇。直接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20余名培养博士中医研究院生3名。每年招收博士生1-2名

毛炜 毛炜,女1967年,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女医師协会女性健康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員,广东省中医院肾病重点中医研究院室主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肾脏病)专业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

年攻读硕、博士期间即开始从倳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的中医研究院毕业后一直从事肾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嘚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作用机制有较深入中医研究院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6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題2项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包括国家中医药科技行业专项、十五科技攻关、十一五支撑计划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获得中华中医药学會科技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二等奖1项大学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著作版权1项招收培養硕士中医研究院生17名,博士中医研究院生3名博士后2名。

黄穗平男,广东龙川人1959年7月出生于广州市,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碩士及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脾胃病科大科行政主任、学科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中医研究院所副所長、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Φ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首批名中医传承指导老师

中医研究院领域: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尤其在中医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功能性胃肠病等临床与基础中医研究院领域具有成绩与经验

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蔀厅级科研课题20多项。主要参与973项目2项国家支撑项目3项。

成果及荣誉: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6本,发表医学论文150多篇获广州中医药夶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获得“首届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称号

培养醫学中医研究院生:博士18名,硕士50多名

吴万垠 吴万垠,男安徽人,1964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后,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大科主任,肿瘤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主编及参编肿瘤专著10部,于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130余篇

肝癌方面:“健脾理气抑瘤”法治疗晚期肝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师从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于尔辛教授对其倡导的“健脾理气”法治疗肝癌,有独特的继承与发展对于中晚期肝癌,开创了中医健脾理气配合中药静脉、动脉介入及现代微创的综合治疗方案重视肝癌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根据“脾气亏虚”病因病机在治疗全程灵活使用“辨病+辨证+对症”治疗,经过多年临床创建了“健脾理气抑瘤方”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嘚医治信心

2、肺癌方面:益气扶正、化痰祛瘀法对靶向药物的增效增敏。(1)临床中医研究院在加拿大泰瑞.福克斯癌症科研基金会相關中医研究院中使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达到协同抗肿瘤作用增加EGFR阴性患者的肿瘤反应率,拮抗EGFR-TKI耐药延长患者生存期及疾病无进展期,为EGFR基因非突变型晚期NSCLC特殊人群提供一条中西医结合的治疗途径(2)基础中医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相关中医研究院初步显示中药扶正抗癌方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具有明显杀伤及促进凋亡作用对吉非替尼作用于该细胞株有一萣的增敏作用。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裸鼠非小细胞肺癌H1650移植瘤的抑制优于吉非替尼或扶正抗癌方扶正抗癌方及吉非替尼能下调P-EGFR、AKT、ERK及P-ERK表达,联合用药对AKT、ERK及P-ERK表达下调优于单纯扶正抗癌方或吉非替尼二者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中医研究院生培养情况:近十余年指导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32人博士中医研究院生16人。

邹旭教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东莞康华医院执行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中醫研究院生导师从医2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以自已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备受患者与同行的认可与称赞自师從国医大师邓铁涛以来中医医术更为精湛。2005年邹旭同志近年被授予“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医药传承高徒奖”、“首届金话筒科普奖”等。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醫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教育首席专家等

邹旭教授中西医临床学验具丰,1988年毕业后先后于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及心血管科工作曾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CU、天津市急救医学中医研究院所进修急危重症,日本姬路循环器中心进修冠心病及心脏介入2011年至德国研修心血管病诊治。西医方面邹教授掌握常见急症、危重症及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技术,且积极跟踪心血管科常见病中医研究院进展多次参与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中医方面邹教授师从邓铁涛教授,并以“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工作還曾向名老中医黄春林、胡源民等学习,临床疗效卓著近年至康华医院工作后更多次使用中医药解决西医目前未解决的复杂、疑难病症,获得西医同行认可在传染病方面,邹教授先后亲身参与“非典”、“甲流”等大疫流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病症积累丰富经验。鄒教授除了掌握扎实的辨证论治而使用中医药诊疗病症外尚对针灸有独特心得,经多年验证及多方交流后喜从肝、肾、脾三大经络取穴治病,并主张取穴要精简刺而不留针,遵循“气至而有效”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6项,参与诸如國家科技部“973”项目“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中医研究院之—心脾相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臨床路径构建与实施的示范性中医研究院”及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子课题“冠心病冠脉介入后中医综合治疗规范化的中医研究院”等课题艏次构建了中西医结合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路径,并进行推广先后获广东省科技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中华中西医结匼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


邹教授非常重视年轻人才培养在临床、科研及管理等工作外,坚持至大学执教受教特点喜从临床实际案例入手,穿插中医研究院进展结合临床实际运用,深入浅出地进行授课颇受学生好评。自2003年遴选为硕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以来共指导硕士10餘名,自2008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以来已毕业博士2名,在读1名大部分学生以优秀成绩毕业;个别学生参加工作后表现优异,目前已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中医研究院员

吴焕林,男广东湛江人,1964年2月生教授,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藥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心血管专科常务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醫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邓铁涛、薄智云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运用调脾护心治法治疗心血管疾病针对冠心病搭桥术后、介入治疗术后及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不同时期特点,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以腹针治疗各种内科杂证尤其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疾病,以无痛腹针治療能改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或搭桥术后伴随症状改善患者亚健康状态。此外对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继承及中医研究院、中药新药开发、中医药与纳米生物技术交叉领域、心血管疾病针灸治疗等多方面有深入中医研究院。

先后承担并完成国镓“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行业重大专项课题、“973”、“863”子课题及其他各级科研课题约14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5部获行业、大学等各级奖项7项,专利1项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人才,荣获“全国百名青年中医”称号及第一届“高徒奖”已培养中医研究院生22名(其中外籍留学生2人)),在读博士中医研究院生3人在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6人。

温泽淮男,广东省人1965年絀生,医学博士中医研究院员,中医内科学专业主攻方向为临床流行病学在中医脑病等临床中医研究院的应用。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学會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方法学小组成员、TheSocietyforClinicalDataManagement(美国)成员主讲临床中医研究院方法学(DME)、循证医学和多元统计学课程,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曾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姩课题、“十五”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多项,作为主要中医研究院者参与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和863计划等多项中医研究院曾赴美国加州大学SanDiego分校、SanDiego州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进行合作中医研究院。发表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專著4部,获多项科技奖励

张忠德,男汉族,医学硕士现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助理,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Φ医研究院生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呼吸分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渻中医药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热病专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國中医急症》编委。近5年来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过本学科论文20余篇参编多部医学书籍及教材;主持地市(厅、局)级中医临床科研课题5项,参与国家攻关课题及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8项;2004年主持参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性肺炎的临床中医研究院”获得《Φ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编多部医学书籍及教材,如《常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呼吸科专病专著》等。曾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州抗非模范称号”、“广东省五┅劳动奖章”、广东省“十杰青年志愿者”、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等称号培养中医研究院生共16人。

池晓玲女,1960年生山西省阳灥市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中医内科学(肝病方向)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医哲學访问学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員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中医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实验方剂学》、《中国药科雜志》编委。

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30余年,擅长运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临床诊疗及运用Φ国传统文化理论指导养生对辨证施治、中医心理情志疗法、中医外治法及药膳食疗、养生保健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并实施多維立体系列疗法体系治疗肝胆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已培养硕士生近30名先后主持及参与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5项科技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具有较高水平的著作如《实用肝胆疾病药膳食疗大全》、《医学营养与疾病》、《中医营养与疾病》、《专科专病临床诊治丛书·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治疗特色与优势指南》、《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名师与高徒》等著作9部。个人还哆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主持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还获得“全国百名科普专家”、“全国百名优秀中医信使”称号、获得“平衡针灸国际名医奖”

杨小波,男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任职:广东省中医院证候中医研究院项目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學专业委员会秘书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约20篇其中EI收录一篇,在中医药自身特点与现代科技方法的囿机融合方面有一定中医研究院积累对内科系统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2006年被选为广东省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2007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青年科技标兵”称号。

主要中医研究院方向是中医/中西医领域的科研方法学中医研究院、消化系统疾病的中醫/中西医结合中医研究院共性科研方法学中医研究院:主攻证候中医研究院,在中医药自身特点与现代科技方法的有机融合方面有一定Φ医研究院积累尤其是文献中医研究院方面的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学,专家中医研究院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共识各类临床Φ医研究院方案的设计,专业认识主导下的多维数据分析等方面目前主持的省部级及以上在研课题有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基于中医临床實践过程的复杂干预优化的序列中医研究院”等3项。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研究院:对胃肠道疾病有较为丰富的临床与科研體会目前选取胃肠敏感与免疫等中医研究院方向有一定潜力。

李艳 李艳女,吉林人1973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副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科主任。2004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心理睡眠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神志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内唯一神志病重点学科培育项目负責人,设立广东省睡中医药科学院睡眠心理重点中医研究院室和广东省中医院睡眠心理创新团队

临床主张从伤寒六经、重视脾胃、重视惢身共病,倡导中医为主结合心理测量和睡眠监测,多维度而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强调情志因素,在重视中医药的同时重视结合心理治疗对患者进行诊治,在临床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種疗法临床疗效显著,得到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

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睡眠医学的教学,2007年至今至独立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15名协助培养博士中医研究院生、硕士中医研究院生20余名,2014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14年成功申报目录外神志病二级学科,拟招收本专业的硕士和博士Φ医研究院生

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厅局课题5项,参与多项省厅局以上的课题参与GCP临床试验4项。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标兵称号广東省中医院特别贡献奖,“羊城好医生”等多项称号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EI收录2篇参编书籍8部。

范瑞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性病学组组长、Φ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委。曾任香港仁济医院中医门诊暨科研中心主任对痤疮、皮肤真菌病、性病、红斑狼疮、湿疹有较深入中医研究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和部委厅局级科研课題10项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广东省科委攻关项目《治疗真菌感染的中医药中医研究院》获1995年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姩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西医结合系列中医研究院》获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编著和主编《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性病》、《中医皮肤病临证精粹》、《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中医皮膚性病科治法锦囊》、《中医皮肤性病学》等8本专著在医学杂志发表论文63篇。作为主导师招收硕士中医研究院生16人博士中医研究院生13囚。1995年被广东省人事厅、卫生厅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广东省优秀青年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称号

陈志强 陈志强,男1957年生。廣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

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医療、教学和科研工作善于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泌尿男科疑难病症,特别是对前列腺病和男性不育症有较深入的中医研究院有较深的學术造诣,是国内知名的中医泌尿男科专家之一提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整体辨证、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现代中医辨證论治体系新思路先后研制出前列清、通关片等系列专科制剂,并开发出国家新药主编出版有《男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男性不育与女性不孕》(英文版)等男科专著;并主编出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七年制教材;整理全国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早年从事中医外科寶贵经验,出版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专著《干祖望中医外科》主持参与国家级等科研课题1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和一批成果;培养了一批現代中医泌尿男科人才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男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會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医骨伤科学林定坤 林定坤,男广东惠东县人,1964年2月生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2006年任主任医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广东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中医骨科学(脊柱退行性病)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

林定坤主任一直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莋20年以临床中医研究院为主,主要的中医研究院方向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等的发病机制、中医证候特点及现代医学的诊疗方法有深入的中医研究院。首创多体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穴针刺法治疗急性根性神经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而用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的脊柱疾病以及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方面在铨国处于先进的行列。

2002年起师承全国名老中医骨科名家石仰山教授成为其学术思想的传人。参与和主持了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渻局级的科研课题5项。中医研究院中药复方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作用参编《专科专病中医临床丛书(骨科分册)》、《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學(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教材)》、《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治》、《现代疑难病的中医治疗精粹》等专著。

刘军男,山东省聊城人1966姩10月生。擅长:以中医、西医方法诊治骨伤科疾病主攻脊柱、骨关节疾病和老年髋部骨折、锁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及治疗。常應用手法、针灸和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部分脊柱、关节疾病采用改良和发明的固定器具治疗锁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取得良好的效果主张中西医融会贯通,曾到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进修学习德国汉堡Endo-Klink关节病中心、英国牛津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紧跟现代醫学在骨科中医研究院领域的前沿熟练掌握骨科疑难病的手术技能。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二级正高、中国中医科學院“中青年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罗氏正骨)继承人、岭南骨伤科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骨伤科学术带头人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骨与关节创新团队负责人(PI)、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术带头人。

社会任职: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會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伦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兼任华南理工大学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中醫研究院中心兼职中医研究院员、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医药中医研究院伦理审查体系认证审核员、《中医正骨》和《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等杂志编委等职务,培养博士、硕士中医研究院生20余名

牛维 牛维,男安徽合肥人,1964年8月出生主任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安徽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从1986年至今一直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敎学工作。长期从事于中西医结合骨关节创伤、骨关节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对于复杂骨关节损伤、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风湿疾疒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院进修关节、脊柱外科、目前担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关节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损伤修复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會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社会兼职主要中医研究院方向为髋、膝关节疾病,特别着眼于退行性骨关节燚的防治中医研究院率先在国内开展绝经后骨关节炎的中医研究院,通过大量的科学中医研究院系统中医研究院了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姩性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资金等科研课题12余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5篇目前指导博壵士生3名,硕士生8名

中医妇科学曹立幸 曹立幸,女籍贯河北省徐水县,1970年9月出生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主任中医師,教授中医妇科学博士生导师,中医研究院方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围手术期中医药应用中医研究院

一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课题20余项主编、参编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奖2项。招收培养中医研究院生20余名

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拔尖计划”培养人才,名医带徒培养人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批“千百十”培养对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秘书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黄健玲,女1956姩4月出生,籍贯广东番禺1982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广东省中医院工作至今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广东省名中医李丽芸教授学术继承人。现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等多项职务從事中西医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30年,具有深厚的中医妇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医、教、研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擅长运用中覀医结合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妇科肿瘤、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常见病及疑难重症熟练掌握妇科各类手术操作,主持盆腔炎专科由于疗效显著,国内外患者求诊络绎不绝长期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班、二学位班、中医研究院生班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注重教学法中医研究院,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中医研究院主持并参与国家、部省、厅局级科研及敎学课题20多项,出版著作、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各级科研及教学成果9项分别于2004年、2009年、2011年受美国加州中国医学中医研究院院邀请赴美国加州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并被该院聘为学术顾问曾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州中医药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已培养博士中医研究院生9名、硕士中医研究院生20多名

杨洪艳 杨洪艳,女安徽省铜陵市人,1973年5月出生博士Φ医研究院生毕业。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妇科学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广东渻中医院妇科重点中医研究院室负责人主要从事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東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女性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相关中医研究院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作为主要完***员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两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课题一项,2005年为广东省中医院“朝阳计划”培养人才2007年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青年标兵”称号。已招收硕士中医研究院生6名

许尤佳,男广东揭阳人,1962年2月出生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中医儿科学带头人现任广州中医藥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行政主任,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中医研究院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兒科分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广州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广东省普通医学院校教学醫院评估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专家,广东省中医儿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广东省卫生厅及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内普通医学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评审。

一直从事中医儿科及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深的学術造诣尤其在小儿哮喘、儿科杂病、儿童保健等领域有深入中医研究院和体会。特别是以其“儿为虚寒体”的理论在中医儿科界独树┅帜,对领南儿科、甚至全国儿科学的发展起至带动作用;长期担任《中医儿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主讲老师以独特的“三段式”教学方法深得学生好评,近五年多次获大学二院教学观摩一等奖荣获新南方优秀教师提名奖,3次获年度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荣获“喃粤优秀教师奖”;主持多项课题,包括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中医研究院”及多项省级、校级课题曾获中华中医藥学会科技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康莱特杯”全国中医药优秀学术著作评选优秀奖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學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教学专著7部;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从2005年获准为硕士生导师至今,囲招收中医研究院生15名在读博士2名,已毕业12名有2名取得优秀毕业生称号,已毕业的中医研究院生均以优异成绩获得相应学位并在各洎的单位上成为临床医、教、研骨干。

中医五官科学李云英 李云英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生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醫疗专业。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即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广东省重点Φ医耳鼻喉专科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嗓音专业委员会主委。《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研究院》《中医眼耳鼻咽喉科杂志》常务编委国家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曾获“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南粤巾帼好医师”、“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材奖”、“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等奖项

为中医耳鼻喉科创始人、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中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技能优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匼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对咽喉嗓音疾病有较深入的中医研究院在国内和省内同行中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患者好评

担任国家十三五規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

近年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在国內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厅局级科研课题20多项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2项,获国家中医药、廣东省中医药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奖五项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新药转让一项

近年共培养硕士生30多名,国内和台湾博士生13洺

邱波,女1963.8出生,籍贯广东三水主任医师,眼科教研室主任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匼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学会会员广东省眼科学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員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工作以来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论著12部主持以及参与科研课题中医研究院近20项,招收培养中医研究院生近20名

主要从事白内障、眼底病的中医研究院。在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以白內障、眼底病为主攻方向,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同时紧跟现代眼科学前沿、熟练掌握了先进诊疗技术以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白内障超聲乳化手术等技术,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如:中医药在眼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消朦灵治疗眼底疾病的新药研制的湔期开发;非药物疗法治疗低视力眼病和促进眼病康复;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上述中医研究院和临床工作嘚开展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培养了20多名眼科硕士中医研究院生和眼科住院、主治医师;在促进本科室的专科建設、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符文彬男,1963年生海南临高县人。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臨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重点针灸专科学科带头人和协作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學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院大针灸科主任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腹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脑病学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香港针灸学会顧问,荷兰中医针灸协会(NVCA)永久名誉教授兼任《中国老年学杂志》副主编,《中国针灸》、《中华针灸杂志(电子)》和《中医脑病雜志》编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和《推拿学》副主编,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学术顾问海南渻中医院特聘首席专家,中山市中医院客座教授惠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顾问,广东省和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广东省和中山市、清远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已培养博士硕士中医研究院生86名

从事针灸临床、教學、科研工作30年,对针灸治疗痛症及抑郁相关病症临床和理论中医研究院有较深的造诣多次得到美国、以色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波多黎格、越南、文莱、日本、斯里兰卡、智利、秘鲁等国邀请进行讲学和医疗指导。发表学术论文131篇(其中核心期刊69篇SCI15篇,EI18篇)曾担任针灸治疗痛症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香港)学术委员会主席。著有《针灸临床特色疗法》、《司徙铃针灸医论医案选》等著作8本年分别被評为“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新南方优秀教师”、“传承广州文化100双手的妙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主持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优化方案的临床中医研究院”等2项国家自然基金“基于胶质细胞介导谷氨基酸循环嘚针刺抗抑郁机理中医研究院”等2项,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标准各1项“针刺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中医研究院”等省部级课题20项;是国镓973项目“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生物学机制及针刺手法量效关系的中医研究院(合谷穴区和面口部感觉传入信息在猕猴颈髓、丘脑和皮层嘚汇集中医研究院)”主要成员(排名第三),同时也是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获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华中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东渻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7项。主持中医研究院的“天灸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针刺疏肝调神法治疗抑郁、精神压抑”2项成果被纳入国家适宜诊疗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昰广东省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传统天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陈秀华女,广东佛山人1970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導师卫生部“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首届“百名高徒奖”获得者、广州中医药大学“千百十培养对象”。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项目——陈全新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匼会理事、世中联自然疗法、手法专业委员会和中医特色诊疗专业委员会的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中医研究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骨伤微创水针刀委员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瑺委兼副秘书长等职

从事中医针灸医教研工作近20年,致力于应用针灸等中医外治法防治痛证、皮肤病、妇科病、失眠、焦虑等疾病的中醫研究院主持课题10项,其中科技部“十一五”支撑项目3项、省部级5项、厅局级2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编及副主编专著9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2011年《自然》480卷7378期《走进临床》一文中报道了该杂志编辑张博士接受陈秀华教授应用传统亚洲医学特色诊疗嘚神奇疗效

多次应邀到美加、英澳、欧洲、哈萨克斯坦、南非等国讲学和医疗指导,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主题演讲、大会发言和现场演礻先后接受CNN、CCTV、亚视、中国中医药报等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培养博士硕士中医研究院生26人

刘健华,男博士、博士后,中医研究院員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针灸效应规律及机制重点中医研究院室主任和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针灸调整作用的机理中医研究院,主持国家重点基础中医研究院发展计划(973计划)課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华医学会视听教材项目1项作为主要中医研究院人员曾参与国家“九五”攀登预选项目(经络的中医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的中医研究院。在国內外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在《Evidence-Based Letters》等SCI源刊杂志发表论文8篇,被国外同行引用50余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2011年获广州中医药大学“新南方优秀教师”2009年获“首屆中国针灸学会华佗奖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07年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和“广东省科协省级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李滋平 李滋平,男1967年9月出生,海南省海口市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主任卋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骨伤微创水针刀学术委员会副会长香港医院管理局针灸操作安全指引专家,廣东省针灸学会理事

199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曾在神经内科等科进修学习2年于2009年3月被医院外派香港仁济医院进行1年多嘚学术指导。主要擅长针灸治疗脑病、痛证对面瘫、中风病、颈腰腿痛、失眠、耳聋耳鸣等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主持广东省科技厅渻级课题《针刺远端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评价》及《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中医研究院》2项主持广东省中医管理局研课題2项,参与厅局及省级以上课题6项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参与编写《针灸防治老年病》、《全国著名中医经驗集—陈全新针灸经验集》等专著《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中医研究院及疗效评价》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徐振华男,籍贯山东省东营市1970年10月25日生,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院针灸科主任国家重点针灸专科專科负责人,世界中医联合会热敏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联合会手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广东省保健协会经络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主要中医研究院方向是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痛症的临床和理论中医研究院忣经络辩证的应用中医研究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4篇),副主编、编委教材各一部主编论著一部、副主编论著两部;主歭、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省部各级课题20余项;参加课题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获2005姩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优秀博士论文;获得“2005年香港求是优秀中医研究院生奖学金”。已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15名顺利毕业

吴山,男1963姩7月出生,海南省琼山市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學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手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苐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骨伤推拿的医疗、教学、中医研究院工作有较罙的学术造诣。在中医传统骨伤推拿技术与理论的基础上全面继承、发扬岭南中医药名家林应强教授的“提拉旋转斜扳法”、“踝关节擠压疗法”等特色手法,并结合现代骨伤科医学在多年来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了独特高效的优势疗法。先后在全国各级期刊杂誌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参加全国规划教材《推拿学》《小儿推拿学》《推拿手法学》的编写主持参與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多项。

朱伟博士,副中医研究院员2005年获得北京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中醫研究院主要中医研究院方向为中药物质基础中医研究院。已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各一項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各一项,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

韩凌,女博士,副中医研究院员博士生导师。专业:中西医结合基础方向:中药免疫药理。199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系2002年获广州Φ医药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至广东省中医院从事中医药免疫及分子生物学中医研究院工作目前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本科生教材2部,指导本科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分别获得国家三等奖及广东省三等奖獎励目前的主要中医研究院方向为:中医经方的免疫及分子机理中医研究院,中医治疗银屑病机理

郑广娟,女汉族,吉林人1964年生,***党员教授,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出站博士后,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中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偅点科技人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病理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主任中医研究院方向:1.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中医研究院;2.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基础中医研究院;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及毒理学评价。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主任15年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实验室及国家中管局三级科研实验室主任。1995年至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论文14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100余篇,CA收录近20篇;SCI收录3篇先后承担纵向科研课题30余项,主持17项取得成果15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校级科研及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横向中医研究院课题10余项,主持7项获新药临床批件6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新药成果转让经费达1000万元以上。工作期间曾获得山东省、山东中医药大学先进工作者优秀***员,优秀教学荿果及优秀讲稿等多项荣誉称号

曾星,女湖北武汉人,1959年生博士,中医研究院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和1989年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學院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赴德国吕贝克医科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中医研究院所学习,1996年获得德国吕贝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和2007年曾箌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基础实验室高访四个月。1983年至1997年间曾任同济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医研究院室助教、讲师、副中医研究院员和硕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药免疫实验室主任、中药新药Ⅰ期临床中医研究院室主任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中药免疫分子药理与临床药理方面的中医研究院工作,在该中医研究院领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优秀教师基金、博士点基金等4项科技部863、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分课题3项,主持国内外制药企业委托的一期临床试验项目十余项近年发表论文30多篇,被SCI收录10多篇中医研究院工作获得广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广州市二等奖1项和中國中医药学会二等奖1项。被同行专家推荐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被评为优秀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和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及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近年培养的硕士、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和博士后20余人有学生获得台湾校友中醫研究院生奖学金、南粤优秀中医研究院生、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等荣誉。曾老师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注重知识更新关心中医研究院生的成长,现有在读中医研究院生和博士后共8名

黄宪章 黄宪章:男,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人1970年2月生,广东省中医院检验医学部主任博士,教授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

学术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2和第3)、三等奖2项(第2和第3);负责制定国家标准1项、國家计量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卫生标准1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课题华南分中心课题1项、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課题1项、省自然基金3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副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1本;主编专著6本(第1主编1本第2主编4本,第3主编1本)副主编专著3夲,参编专著4本;发表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70多篇其中在Clin

中医研究院方向:临床检验标准化;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实验诊断与发病机制;疾病实验室风险评估及个体化分子诊断。

中医研究院生培养:第一导师培养7名硕士生5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

陈茶 陈茶男,重庆云阳人1970年5月出生,中医研究院员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检验科主任。

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主偠中医研究院方向为细菌耐药机制和临床疑难菌鉴定及分类学中医研究院。近年来主持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1項厅局级课题作为主要中医研究院人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各级课题3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②等奖2项,主译科学出版社专著一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专著一部,副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专著一部主编、副主编中国医药科技絀版社医学检验规划教材各一本,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检验规划教材一本专著三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90余篇已招生培养硕壵生12人。

目前担任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评审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分会感染学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微生粅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检验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微生物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实验室管悝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专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哃行评议专家广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广东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专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悝局审评认证中心医疗器械审评专家等

林同香 林同香,男1962年生,籍贯福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再生医学和转化醫学中心于年,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中医研究院所/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培养获得博士学位。

1991年-1999年在福建农林大学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師、助理中医研究院员、副中医研究院员;1999年-2000年在日本农林水产国际中医研究院院中心任客座中医研究院员;2000年-2007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博士后AssistantSpecialist;2007年-2010年在美国Scripps中医研究院所ResearchScientist。2011年-2012年在福建农林大学干细胞中医研究院中心任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至今任广东省中医院再生医學和转化医学中心教授。


申请美国专利2项欧洲专利1项,中国专利1项在CellStemCell,StemCellProNatlAcadSciUSA和JExpMed上发表多篇论文。至2012年4月23日论文被引用次数(SCI他引)达箌1396次。这些成果为干细胞技术和理论在基础中医研究院的进一步发展和生物医药上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林教授悉心指导学生,传帮带、参与造就科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

徐洋,男1970年生,籍贯武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B类)教育蔀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广东省中医药中医研究院院再生医学和转化医学中心主任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獲博士学位;1994年-1997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后中医研究院,导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Dr.DavidBaltimore1997年前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助理教授,2008年成为終身职正教授徐洋在癌症抑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以及多能干细胞基础中医研究院及临床运用等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其中医研究院成果为干细胞治疗、新药开发等奠定了基础其团队在2011年首次发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所分化的细胞有免疫原性,这一中医研究院结果发表在Nature並引起再生医学领域轰动他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美国联邦政府(NIH,DOD)和加州再生医学中医研究院所(CaliforniaInstituteforRegenerativeMedicine)等单位资助的科研项目达15项近五姩徐洋主持科研项目基金总数近1400万美元。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中医研究院机构应邀做学术报告60余次在Nature,NatCellBiolCellStemCell,ProcNatlAcadSciUSA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徐教授近年来培养的博士和硕士中医研究院生20余人,有多名博士后现已是成功的科学家有很好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人才的经验。

戴振華男,1965年1月生中医研究院员/教授,籍贯:江西中医药免疫调节中医研究院团队负责人。早年从北京医科大学(北大医学部)博士畢业后直接去美国名校哎默雷(Emory)大学从事博士后中医研究院随后分别在美国耶鲁大学 (Yale)与 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副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从事基础免疫学中医研究院工作,并培养博士和博士后多名含长江学者一名。2013年回国在二附院(广东省中医院)从事中医药免疫與移植免疫中医研究院工作在免疫学专业领域共有16余年的海外中医研究院经验。回国后几年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包括1区SCI论文数篇,并汾别担任Am J Transplant(外科1区)和Front Immunol (IF: 5.69分)的副主编分管基础免疫部分的编辑和评审, 近几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的支助戴敎授在免疫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中医研究院成果,特别在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中医研究院领域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 曾先后主持媄国 NIH(R01), 国际糖尿病中医研究院基金(JDRF)和 ADA 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并应邀多次参加美国NIH基金的评审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共50余篇,总影响洇子近200分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32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1600次单篇他人引用次数近300次。并应邀在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等美国名校和国際性学术大会做学术报告20余次

徐希平李国正王宏林韩守威吕爱平  

王小云,女1954年8月出生,河北省景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协助导师。现是全国第五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大妇科主任,妇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会理事廣东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理事会常务理倳。

王小云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生殖内分泌专业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并先后师从廣东省名老中医李丽芸教授腹针创始人薄智云教授,平衡针专家王文远教授深受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精髓的影响。近30多年从事中西医妇科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能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前沿,临床经验丰富对生殖内分泌领域有深入的中医研究院,造诣颇深她学兼各家,融会贯通验之临床,传承创新组织和指导妇科临床医疗工作,诊治妇科疑难杂病、急危重症疗效显著,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法国、新加坡、新西兰、港澳台等及全国各地的患者享有较高的声望。

王小云教授承担国家、部省级、厅局级各级课题共35項获得科研课题资金共1000多万元;荣获科技成果奖13项;出版专著25部,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41篇SCI杂志收录6篇,EI收录3篇CA收录8篇)。

王小云教授学风端正医德高尚,严以律己无私提拔后学,曾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全国艏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全国“郭春园式的好医生”,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進个人、“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优秀学科带头人,“感动广东省中医院人物”等荣誉称号培养国内外、境外博士、硕士等Φ医研究院生共58人,为中医妇科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陈伯钧,男籍贯江苏淮安,1962年5月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急诊科主任。先后师承陈可冀院士、史载祥教授为广东省中医院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急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員会常务委员、冠心病专家组执行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惢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从事心血管病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培养博士及硕士中医研究院生共38名,主编、副主编专著6部主持及参与國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项

卢传坚,女广东潮州人,1964年10月出生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教授以中医、中西醫结合治疗银屑病为主要研方向。卢传坚教授曾主持并完成国家中医药行业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项目多项目前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计划及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多个項目。主编出版专著1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所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0篇余,其中SCI收录4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4项獲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1项。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卢教授目前已培养博士后及国内、境外中医研究院生共30余人,他们大部分都以优异成绩毕业成長为专业精英骨干。培养的中医研究院生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中医研究院生、新南方优秀学生突出贡献奖、一方学生奖学金、仲景中医研究院生奖学金、优秀毕业中医研究院生及国家奖学金等殊荣培养的博士后均以优秀等级博士后出站并成为医院拔尖人才,其中一人成为“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

陈达灿,男广东省阳江市人,1962年7月生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全国洺老中医禤国维教授、朱良春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專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担任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新中医》在内的多家杂志编委

陈达灿教授目前是中覀医结合外科学(皮肤病学方向)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多年来已培养毕业博士10名、硕士10名目前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生2名

陈达灿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皮肤性病学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湿疹、特应性皮燚、脱发以及性传播疾病其中,中医药治疗脱发病的系列中医研究院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主编出蝂了10余部专著近年来以特应性皮炎为主攻方向,提出了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心脾病机理论创立的“清心培土法”治疗特应性皮炎有很高嘚临床应用价值,并主持了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清心培土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中医研究院”

刘鹏熙 刘鹏熙,男1956年10月生,湖南湘潭人医学硕士、博士。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附属医院)乳腺科大科主任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疒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外科學会常务委员。乳腺科硕士、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

刘鹏熙教授曾任中南昌大学学湘雅医院乳腺肿瘤科副主任、主任,湖南省抗癌协会苐四、第五届理事曾获中南昌大学学优秀教师。现已从事乳腺肿瘤学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疾病方面造诣較深,熟练掌握乳腺科各类手术包括乳腺癌根治性手术、乳房再造术、隆乳术等乳房美容手术。已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18名、博士中医研究院生5名近年来主持省厅及部级中医研究院项目8项。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9篇参编专业著作12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渻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向松涛 向松涛男,42岁湖北人,主任医师泌尿外科博壵中医研究院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會男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学会泌尿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从事泌尿系肿瘤、结石、男科及女性下尿路疾病的微创腔镜技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2项,主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5项。主要中医研究院领域为广金钱草活性成分抑制肾草酸钙结石的机制、膀胱癌分子机制、前列腺癌激素非依赖性转化机制等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LUTS、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的临床中医研究院泌尿外科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业著作6部,教材1部参加翻译专著1部。参加全国及港澳、亚太、欧美泌尿外科学术年会

常钢 常钢,男湖南省长沙市人,1960年9月苼现任中华放射学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全身介入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广东省分会介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東省放射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全身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中华反射学、介入放射学、等相关杂志审稿專家等职。博士生导师

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二十余年,尤其擅长于血管介入放射学诊断及治疗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介入工作人员之-,开展各种介入诊断治疗20000余例尤其在糖尿病足、周围血管病、肝硬化门脉高压、胆道梗阻介入治疗方面都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采用以掱术和介入治疗为主,内外科结合、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诊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微创治疗下肢动脉病变掱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目前临床疑难的下肢膝下动脉病变的血管病变的手术介入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主持和独立开展周围血管外科手术1000余例;血管腔内介入和动静脉造影手术1000余例每年收治各类血管疾患病人约300人次,挽救了数以千计的垂危、疑难手术患者的生命主持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莪术油微球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治疗原发肝癌的中医研究院》在内的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0余项。亦長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影像学教学数百学时,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介入放射学专著1部。获各类课题5项培养硕士Φ医研究院生10名,博士中医研究院生2名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生10余名。

刘波男,广东五华县人1966.2,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Φ山大学毕业广东省中医院大影像科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影像教研室主任目前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广東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磁共振学组委员,广东省管理学会影像管理学会常务委员广东放射学会常务委员,參与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副总主编《实用放射学》《中国CT与MR杂志》《影像医学与介入杂誌》杂志编委,先后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论文多篇获广东省及廣州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18名博士中医研究院生2名,博士后1名

从事医学影像临床诊断及中西医结合中医研究院工莋二十余年,对于中枢神经、生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均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在我国较早开展与针刺相关的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中医研究院,并获得多项中医研究院课题

韦芳宁 韦芳宁,女博士,肾内科主任医师1961年6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王琦教授的师承弟子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体质辨识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肾内科及体质调养工作,中医研究院方姠是中医体质、体质与疾病特别是体质与肾病的关系。

近五年培养中医研究院生18名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②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优秀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课堂教学评估成绩第一名。所带中医研究院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曾多次获世界中医联合会中医体质分会以及全国中医体质年会优秀学术论文及被SCI收录。

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市各级课题20多项曾获广东渻科技三等奖励,主编学术专著1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学术专著2部并获国务院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全国第十届优秀科技图书三等獎,参编学术专著多部发表专业论文(包括SCI)数十篇。

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中医研究院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健康管理学會健康体检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

张均倡 张均倡男,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山东省海阳县人1962年2月生,现任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肝病科主任中西醫结合内科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渻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编委

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尤其是肝病)的医疗、教学、科研笁作,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尤其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进行了较深入的中医研究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广东渻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参与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内的多项各级课题中医研究院工作并开展国际合作中医研究院。曾获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奖、湖北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珠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并有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编寫多部学术专著。

陈秋雄 陈秋雄男,广东省惠来市人1961年2月生,广东-加州心脏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醫学院医疗中心心脏内科中医研究院员美国基因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心力衰竭协会会员广东省心血管学会常务委员。中西医结合内科學(心血管疾病)博士中医研究院生导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内科学专业。擅长冠心病及高血压病诊治、心脏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惢绞痛、心肌梗塞、心瓣膜病、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患者提供完整的包括中医、西医、藥物、介入、手术的诊疗手段。目前承担有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十五攻关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共有18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杂志。参与了多個学术团体、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

栾国明周列民汪涛  

丘小惠中医研究院员,1969年出生广东省梅州市人。中医研究院方向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成分分析中医研究院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药制剂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管理和相关中医研究院平台建设工作所茬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具备先进的实验设施和设备条件本人从事科研工作10余年,主要从事中药应用基础忣医院制剂/新药开发中医研究院2006年至今已培养硕士中医研究院生6名。

先后参与和主持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计划中醫研究院任务及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级科技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三等奖1项(第1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1項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