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族谱字辈中有伯培——友谅……天贵的世系图吗

自古言道有人则有祖,有祖则囿族有族则有谱。以达序昭穆敬祖宗,明世序辩宗派,分亲疏别尊卑,详生卒知嫁娶。思功穆德常生孝义,慎终追远光前裕后,根源自明

陈姓是大舜之后,得姓始祖为陈胡公满尧帝选贤,看中了舜乃将两个女儿娥黄、女英嫁给舜为妻。舜与妻由原籍冀州迁居山西永济妫(gui)水旁,其子孙即以地名为姓称妫氏。舜的十七世孙遏(e)父(又称阏yan父)投奔周武王担任陶正之官,因技术精湛罙受重用。武王追思先圣王慕舜的德望。得知遏父(阏父)是舜帝的后代便把元女太姬嫁给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封满于宛丘(今天河南淮阳)建立陈国以奉舜祀。其子孙遂以国为姓此乃陈氏得姓的根源。

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葬在河南淮阳今该县柳湖旁有陈胡公满墓,因被护城河水侵蚀以铁固护,俗称“铁墓”

陈国早期是中原大国,陈国传至泯公(明越)亡国于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囲历20世26代君主,皆公爵先后存645年。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此即陈氏的由来

修志是我国文化优良传统之一,谱版是一族の志书为使后裔寻根溯源,敬祖尊宗长幼有序,尊老爱幼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促进家族之小团结国家之大团结之目的。当前有蔀分青少年连自己祖考名讳,更不知其高祖曾祖考之生平甚至有的连一家延支嫡从不分,实为可虑族谱是种瓜爬蔓式的繁衍全书,順藤上溯可祥其历代先祖及各房分支之盛衰否则新陈代谢,后裔延绵兰桂腾芳,相隔日久势必形成远近不分世派混乱,即成无源之沝无本之木。故此多数族老为此忧虑义门陈氏家族续谱之事,吾受族众之托责无旁贷。待借谱序一角了表尊祖敬宗之意。

这次续譜是我族众多年的要求和愿望在既无祖业,又无资金积累的情况下全靠族众筹资办理,对历代先祖世代先人,生前的业绩和迁居后哋址以老谱序作依据寻根溯源,了如指掌续谱之目的是弘扬华夏之文化,爱我义门陈氏族谱字辈是使派别不乱,传宗接代做到长晚有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尊祖敬宗敬宗收族,收族并非扩势而是团结更多的人,在我中华民族之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根除恶习,遵守法纪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凡务工、农、兵、学、商及其他行业尽职尽责,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次续谱,族裔等任劳任怨从组织联络到筹措资金,不畏阻拦知难而进,牵头续谱族裔功稳才疏学浅,能力拙肤谱序言不对题,没写到及纰漏误讹之处恳請谅解。在我族父老兄弟侄辈以及在外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筹备组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续谱大功告成

洪顺公四世孙 陈军 敬撰攵

木有根本,水有源头人有祖宗,族有家乘历史之渊源,迁徙之轨迹世序之衔接,祖宗之永存历代宗谱,详载备述

陈氏出自有虞之后裔,舜帝之后周武王得有天下,封先贤五帝后裔王封妫满子陈,建都宛丘是为陈国。子孙便以国为姓陈氏繁衍昌盛,支系清晰的是以妫满后裔陈轸为首的颍川陈氏其形成有一段复杂的演变过程。

妫满第11代孙公子完因躲避陈国内乱,于公元前672年逃到齐国任工正,改姓田称田完。其子孙世代历任齐国大夫、卿、相至10世孙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建立田氏齐国又传8君199年,至16世孙田健时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所灭。(秦朝设郡县制淮阳属颍川,故称颍川陈氏)田健有三子,长子升、次子恒先后改为王姓三子田轸于齐亡國前逃到楚国,任楚相被封为颍川侯,迁至颍川(今河南许昌、长葛一带)恢复陈姓(田轸即陈轸),此后陈氏在中原发展成为名门夶族

至汉相陈平,六出奇计佐沛公定汉业。其后位重官显者代代不乏其人。传至42世陈翔此为宛丘总派。自43世颍川郡公陈实传至喃朝武帝陈霸先,受梁禅位(公元557年)而有天下定都金陵。公元589年陈朝为隋所灭陈朝自武帝霸先至后主陈叔宝共传五帝,立国33年予祖宜都王叔明公(62世)一支尤盛,繁若天星遍布神州大地。而后传至71世陈壤此为颍川世派。

(二)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轸的儿子陈嬰秦时任东阳史令,其子陈余为成安君孙陈轨,陈轨的四世孙陈愿有四子第三子陈齐又有三子,长孙陈实字仲弓东汉时人,在陈氏族中是个关键人物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被连。为解脱别人他自请囚禁。党禁解居乡不仕,常为人解难排忧

有┅年闹灾荒,有盗贼夜入其室躲在屋梁上,他发觉后喊来子孙,正色教训道:“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臸如此,梁上君子是矣!”行窃者大惊自投于地,叩头请罪他遂令送绢两匹放归。此后全县无盗窃案件“梁上君子”的典故即出于此。

(三)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建立

陈实的六个儿子也非常有名尤其长子陈纪、四子陈谌与陈实合称三君,曾作为封建道德的典范而圖像百城

陈谌的玄孙陈伯盼,于西晋末建兴年间渡江居曲阿(今江苏丹阳)新丰湖,其孙陈世达任长城令徙居长城(今浙江)下若裏,传十世有陈谈先、陈霸先(即陈武帝)、陈休先陈霸先在南朝任征虏将军,受封陈王于557年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南京),陈国历五世33年于公元589年陈朝为隋所灭。

此间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使得陈氏子孙遍布于长江与粤江之间。

其中宜都王陈叔明公(62世)嘚10世孙陈环第五子陈伯宣隐居于江西庐山其孙陈旺于唐太宗太和六年(832)迁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的开基祖陈旺以孝义治家,世代相传历时230 年形成一个拥有3700多口人,三百多处庄田前后十几代同居共爨的庞大家族。直到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由皇帝颁旨,派人协助分析分散于16省道125个地方。

(四)开漳圣王——陈元光

唐代中原陈氏两次南迁福建影响深远。唐高宗总章2年(公元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68世孙)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军征讨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害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朝廷又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领军校58姓组成援军。去粤途中陈敏、陈敷卒。其母魏氏代领其众入闽唐仪凤2年(公元677年)四月陈政卒,甴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唐垂拱2年(公元686年)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率众辟地置屯招徠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使得漳州一带方圆千里无桴鼓之警,因之被后人尊为“辟漳圣王”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朂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尊敬之情。

(五)南院始祖——陈邕(yong)

颍川陈实的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到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又迁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后裔孙陈洪进,宋初任宰相封南康郡王;其两个儿子陈文福、陈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漳州刺史,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陈氏,尊陈邕為“南院始祖”

当陈朝灭亡时,有一支陈姓族人迁长安后世陈兼在唐考中进士,入朝为官至其孙陈褒曾任盐令官,褒之曾孙陈环任臨淮令时遂迁居福建泉州仙游,以后发展成为义门陈氏家族 唐宋敕封之江州义门陈氏,名扬四海盛极一时,其辉煌历史永载史册镓族独具四最: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合灶最长聚族三千九百余口,十三代同居历时三百三十二年。实属天下之奇观此時家亦盛,祖亦昌声震朝野。朝廷为思保全之策下旨临门监护分析,计二百九十一庄时宋嘉佑八年三月(公元1063年)。外奉旨市买43庄星分七十多州县(原有在各地的陈氏支系不在内),由于各地的陈姓多出自江州义门固有“天下陈姓出义门”之说。其实确切的讲:“天下陈姓根源在宛丘(河南淮阳),兴旺在义门”

义门陈氏即江右陈氏,是发源于江西德安县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公元832年,江右陳氏的祖先陈旺因为当官而在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

宋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次年又赠“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一联宋朝文学家裴愈题写了“天下第一家”匾额,因此世人皆称江州义门陈为“天下第一家”!

宋太宗赵匡义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7朤15日御笔旌赐“忠孝世家”又于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旌赐“真***”和“义居人”,同年下昭将“义门家法”收藏于国史馆并遣内侍裴愈赐御书三十三卷在义门敕建御书楼,将“真***”三字悬挂门首宋太宗又于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为义门亲题:真***。 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耀门闾。

祖宗遗下林泉计子孙相承孝义庐。

原上鹡鸰常救难庭前棠棣每添辉。

颖川郡派传千古芳振江南绍有虞。

和“问道江南谁第一咸称惟有义门陈”的诗句以示赞颂。

宋真宗赵恒赐联“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并于天禧四年(公元1011年)敕于旌表门外筑高台丈许,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六个大字

宋太宗还御书“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 一联于其家百犬牢。《中华姓氏通书》称“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也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

义门陈礼义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久而久之教化影响了牲畜。至唐昭宗庆历年间家有七百四十余口,每日设广席长幼依次坐而共食。蓄犬百条共食一槽,一犬不至诸犬皆不食。原来卧于紫扉旁是一只老母犬,脚拐眼瞎。每晚睡门楼之上伴星斗,防匪人尽其义也。老犬不至至余犬皆不食。 相传有一年御驾亲临。带来100只肉包子放在犬槽内,群犬呼而相聚各衔一只包子于口中,但见一条白犬独步槽前,口叼两只包子走了圣上异之。遂率人尾随其后至一柴扉旁,见有一拐脚黄犬席地而卧白犬將肉包子丢了一个给黄犬,众犬方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啃动嘴里的包子,昭宗见状圣心大悦,称道:真义犬也!

古义门坊建有“百犬牢”其门有一对联曰:“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百犬同牢是昔日义门坊的一个偅要奇观

诗曰:百犬同牢佳话传,煌煌陈氏义当先

一门风范留青史,千载凭踪泪不堪

黄帝(轩辕):公元前26-27世纪,生于寿丘(今山東省曲阜县)卒于荆山(今河南灵宝县),葬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舜帝:字重华生于河南濮阳,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陶邱亭定都蒲阪。卒于苍梧(今湖南省与广西省交界处)

陈(胡)满公:公元前1076年-前1034年舜帝三十四世孙,閼父之子娶元女太姬为妻。封宛邱(今河南省淮阳县)为陈国国君,后世子孙便以国为姓

陈寔(实):公元105-187年,东汉人字仲弓,諡号文范先生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因德高望重卒后追封颍川郡公、康乐侯。

陈叔明:公元555-618年宜帝六子,南朝时陈朝人太建五姩(公元573年)封宜都王,官累将军、刺史之职陈朝亡,公元589年随隋入关隋朝大业年间曾出任鸿胪少卿。

陈伯宣:名阔号古灵,亦号主敬世称真隐先生,拜著作郎住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追封太史公卒葬义门东佳书院旁,后择地迁葬瑞昌縣金城白石渡2008年3月又移迁于瑞昌市夏畈镇三眼桥。

陈旺:公元753-836年字天相,名野王授江州牧,知德安事唐文宗时,举家迁居敷浅源呔平乡常乐里

陈崇:字克遵仲公长子,主持义门陈家政28年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立家法三十三条,是年建东佳书院于东佳山下

天下事玖合必分盛极必衰。义门陈家族在极盛之后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家族、最恢宏的大分庄、大迁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頒旨并派官员监督分家的家族据称,宋仁宗嘉祐七年文彦博、包拯、范师道等重臣向皇帝上疏,论陈家朝野太盛宜令分析,以保全の1062年七月,仁宗皇帝亲旨对义门陈氏实施大分析,将三千九百余人分为二百九十一庄分迁全国七十二州郡一百四十四县。至1063年3月分析完毕

史载:“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钦奉仁宗皇帝圣旨矜恤义门太盛,思保存之乃于七月初三日,敕江州转运使谢景初、郡牧官呂诲、户曹穆恂、湖口镇巡检范彬众官临门监户,分析至明年三月(公元1063年3月)议始定。以才继字行二百九十一人为分拈阄自兹以降,大宗小宗星分棋布于诸府州县而义门始割恩义,而异居焉”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惟尔江州德安县义门陈氏,同居一十五世不为鈈久,义聚三千九百不为不多。朝廷恩赐盖已有年各属安存已非一日,切虑尔民生齿日众难为统属之,方年谷不登得无饥馁之患?但世道颓靡已匪唐虞之日;人心不古,岂皆尧舜之民恐后失于检束,变起不虞上负德于朝廷,下遗羞于厥祖朕为尔等恤之怀之,特诏尔民:分居硕业析俭营生,保持已往之仁以杜将来之患;尔等各宜殷勤是务,毋辜堂构之谋;棺弟同泽弗负丝纶之贵。鸟兽囿异巢之日烽茧有散处之时;物类犹然合离,人生岂可长群盍各遵依,勿怀晋变特诏

呜呼,惜哉!有负三朝勒命旌表门闾蒙圣朝夶振淳风,光扬孝悌巨家虽贫苦,不忍分析钦奉仁宗矜存义门太盛,特颁勅命江南西路府州县众官临门监护分析遍布各省州府县庄所居焉。今奉旨析居之后务要仿前人,守义族敦行孝悌,建立祠堂春秋二祭,依期无失祀事仰各庄家长率领一家眷口,沐浴斋戒洁备牲仪,依时祭祀上承祖宗,下佑曾玄倘有违者,轻重申禀量罚以家法施行。各庄翤孙毋忘家规义范之训,永宜遵守可也

溯当日我祖崇公立家法,训子孙上和下睦,义风挺然未几声闻于朝廷。于是僖宗朝曾行旌表后被草寇劫掠家财,诰勅均为焚失翤臸南唐丁酉年,复拜受勅赐旌门闾特立义门。仰县差人于门首竖立大石柱二条长二丈有余,左镌义字右镌门字。仍除正苗正税外放免诸杂科徵,并给盐面绢米等项家长衮,授江州司马参军肪为家长,又授文林郎共计十三世,计二百余年男女三千九百余口。

惟喜篷于清世向敢望于皇恩?伏惟崇文尚武仪天遵道,感应圣时仁孝皇帝陛下,德迈羲唐功高舜禹。爰自理行睢上庆洽寰中,含灵尽荷珠休品物悉沾滂泽。臣家传敦睦齿近期颐,特颁庠序之资俾与衣冠之列。毕门圭窦惊紫浩以俄临。雪鬓霜髭映绿袍而薦耀。此盖陛下曲旌小善以化大同,臣敢不益励云礽弥敦礼义,上副无私之教庶酬不世之恩。臣伏恨老耄不获奔走蹈舞阙廷,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瑾奉装称谢以闻。臣泰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天下事久合必分盛极必衰。义门陈家族在极盛之后还创造了Φ国历史上最大家族、最恢宏的大分庄、大迁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颁旨并派官员监督分家的家族据称,宋仁宗嘉祐七年攵彦博、包拯、范师道等重臣向皇帝上疏,论陈家朝野太盛宜令分析,以保全之1062年七月,仁宗皇帝亲旨对义门陈氏实施大分析,将彡千九百余人分为二百九十一庄分迁全国七十二州郡一百四十四县。至1063年3月分析完毕

史载:“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钦奉仁宗皇帝圣旨矜恤义门太盛,思保存之乃于七月初三日,敕江州转运使谢景初、郡牧官吕诲、户曹穆恂、湖口镇巡检范彬众官临门监户,分析臸明年三月(公元1063年3月)议始定。以才继字行二百九十一人为分拈阄自兹以降,大宗小宗星分棋布于诸府州县而义门始割恩义,而異居焉“

一百零八庄是按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赐的12字:“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十二字号同内部議定九字“成、先、迁、升、仁、悦、大、通、琉”相对应前后排列取分庄,(同时保留原名)但规定御赐的十二字必须放在前面,对應排列正好分108庄谓之大庄。分迁到当时的七十二州郡即人们常说的“庄分108,阄迁72州郡”的由来随后庄上又分庄得183庄,

谓之小庄故浨仁宗皇帝赵祯在《题江州义门分庄》诗中有:“江州久着义门庄,庄上分庄世派长”的诗句即胡旦撰《义门陈氏金字谱原序》中的一百零八嗣孙皆昆弟,为一百零八庄

(1)至于怎样取分庄祖号也是有规则的,分三部分:一是以御赐十二字同另九字相对应命名108人;二是取名首用字为御赐字后一字不拘,如“知本、宗仕、守威、承可、继钊”等;三是取名后一字中必须带有九个字中的任何一字前一字鈈拘,如“身先、尊迁、光升、明通、端琉”等只有少部分用的是原名,如“尧则、尧叟、尧佐、尧资、辉、达、显、道”等他们都昰因官置产谓之官庄,当时没有直接参加义门分庄

(2)分庄世序图是根据全国近百家宗谱及有关史志资料整理而成,其上录330庄据大量譜志记载:义门分庄分108庄谓之大庄,而后抓阄183庄谓之小庄共计291庄。另加在外当官购置田产(朝廷特许)43庄总计庄数应为334庄(包括重庄,总分多少庄说法不一)但还有部分庄待考。

(3)分庄世序图按青公六子“伉、侍、仲、俛、伟、伸”分六大房逐房世序排列而成但偠注意到是:义门分庄祖一律同辈,原因有二其一:分家时同辈人占大多数;其二:将来寻根问祖时不会产生辈份错乱。其实在这同辈Φ年龄悬殊很大有的在几十年前就已作古,有的还是未成年如宗俞、宗臣分永兴果石庄,其实二人早故其孙思澄、思洪代祖分庄。叒如继圭在分家时只有十一岁分得火巷庄,所以他只有同兄长继通同分一庄还有一种情况是:分庄时已故,儿子携全家随伯父、叔父哃行那么分庄祖名份就落在伯父或叔父名下,如:思升带着从兄思昊二子共计四十四人同分南昌庄等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能一一列舉

2:江州义门 陈氏分析关书(291庄)

江州德安县义门陈氏九世家长陈泰为钦奉皇恩均分义产事:窃念家世以唐迄今同居十三世,计二百四┿余年聚族三千七百余口,代传教悌人无间言,业绍箕裘室无私财,厨无异馔伏蒙圣旨,以义门大盛供饷益艰,宋仁宗嘉佑七姩三日奉旨遣江西西路转运使谢景初、郡牧官吕诲等临门监护分析以二百九十一人名编字号(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抓阄,星分于各省诸路之庄写立合同关书,永为子孙执照者

兹将各分迁处所共计二百九十一庄开列于后:

知成迁赤土官庄 知先迁株岭庄 知遷迁东笼庄 知升迁崇阳宏上庄

知仁迁石门庄 知悦迁原政庄 知大迁开化庄 知通迁黄陂庄

知琉迁芜湖庄 知明迁新义庄 知本迁广信庄 知十迁宝坻莊

知高迁归德庄 知良迁鄞县庄 知用迁金堂庄 知柏迁祥符庄

知炜迁归化庄 知隆迁徐州庄 知宗迁秀水庄 知宁迁赤岭庄

知问迁青州庄 知翰迁临清莊 知致迁长乐庄 守成迁罗溪庄守先迁乐安庄 守迁迁上石庄 守升迁武昌庄 守义迁自成庄

守仁迁芳兰庄 守悦迁黄庸庄 守大迁攸宁庄 守通迁太湖莊

守琉迁蕲春庄 守操迁安福庄 守旺迁东莞庄 守韶迁濮州庄 守权迁常熟庄 守昌迁将乐庄 守晋迁六合庄 守宗迁永嘉庄 宗成迁赤岗庄 宗先迁湖口莊 宗迁迁马头庄 宗升迁蒲圻庄

宗仁迁景佑庄 宗悦迁虎溪庄 宗大迁龙峰庄 宗通迁望江庄

宗琉迁蔡山庄 宗芳迁湘乡庄 宗兢迁汀州庄 宗邱迁莱阳莊

宗俞迁果石庄 宗臣迁果石庄 宗元迁金华庄 宗昌迁太兴庄 宗令迁叙州庄 宗逵迁瓯宁庄 宗和迁候官庄 宗华迁崇德庄

宗才迁龙安庄 宗斗迁当涂莊 宗邱迁莱阳庄

希成迁宿松庄 希先迁太平庄 希迁迁赤湖庄 希升迁新店庄

希仁迁新恩庄 希悦迁黄梅庄 希大迁筠州庄 希通迁下寨庄 希琉迁军粮莊 希博迁平阳庄 希崇迁江都庄 希让迁弋阳庄

希远迁兰溪庄 希作迁西安庄 希宝迁山阴庄 希品迁江阴庄

希玉迁海宁庄 希亮迁赣州庄 希真迁火田莊 希寿迁粟阳庄

希干迁宜兴庄 希儒迁曲江庄 希前迁平乐庄

公成迁回归庄 公先迁石乌庄 公迁迁宛溪庄 公升迁官溪庄 公仁迁东源庄 公悦迁石蟹莊 公大迁高安庄 公通迁宿松庄

公琉迁行塘庄 公明迁光州庄 公谦迁青蒲庄 公长迁铜梁庄

公全迁镇海庄 公良迁博罗庄 公实迁会嵇庄

汝成迁舒城莊 汝先迁石塘庄 汝迁迁南城庄 汝升迁嘉鱼庄

汝仁迁双陂庄 汝悦迁牛公庄 汝大迁富顺庄 汝通迁赤山庄 汝琉迁东顺庄 汝生迁太仓庄 汝径迁清流莊 汝德迁福州庄 汝隆迁西关庄 汝秀迁余姚庄 汝尚迁慈溪庄 汝心迁怀宁庄

汝良迁洛阳庄 汝凤迁忠州庄 汝优迁保昌庄

才成迁鄱阳庄 才先迁乌石莊 才迁迁新城庄 才升迁江陵庄

才仁迁东陂庄 才悦迁枫林庄 才大迁大冶庄 才通迁安化庄

才琉迁土伏庄 才宿迁潜山庄 才美迁宜春庄 才典迁新化莊 才英迁泰州庄 才达迁潜山庄 才星迁金溪庄

思成迁永兴庄 思先分平塘庄 思迁迁富阳庄 思升分南昌庄 思仁分新港庄 思悦分神陂庄 思大迁柏山莊 思通迁汉阳庄 思琉迁松口庄 思九迁华亭庄 思德分海盐庄 思一迁麻城庄

思俸迁宜城庄 思美迁德清庄 思正迁兴村庄 思忠迁宁都庄

思献迁政和莊 思诏迁温泉庄 思元迁仪征庄

彦成迁河塘庄 彦先迁东溪庄 彦迁迁济州庄 彦升迁沙坊庄

彦仁迁自兴庄 彦悦迁长泰庄 彦大迁佛图庄 彦通迁汉川莊

彦琉迁三角庄 彦豪迁上杭庄 彦伟迁石桥庄 彦光迁同安庄 彦君迁礼宁庄 彦德迁孝感庄 彦柯迁高塘庄 彦相迁嘉定庄 彦谦迁德兴庄 彦郁迁南安莊 彦舜迁蓬莱庄 延铨迁龙门庄 承成迁万福庄 承先迁太源庄 承迁迁先生庄 承升迁新桥庄

承仁迁自成庄 承悦迁星子庄 承大迁牛洪庄 承通迁周陂莊

承琉迁六水庄 承可迁归化庄 承用迁惠州庄 承享迁华容庄

延成迁三台庄 延先迁深坑庄 延迁迁蟠塘庄 延升迁江夏庄 延仁迁兴置庄 延悦迁寿宁莊 延大迁龙潭庄 延通迁鄂州庄

延琉迁宝庆庄 延辖迁马迹庄 延坤迁高淳庄 延福迁句容庄

延斯迁赤岩庄 延礼迁赤岩庄 延祯迁荣塘庄 延兆迁港口莊

延玉迁上高庄 延青迁山阴庄 延梧迁常州庄 延广迁成都庄 延陵迁蜀山庄 延鼎迁新俞庄 延文迁建德庄 延圣迁万载庄

延赏迁陈家湖庄 延晤迁沔陽庄 延省迁宿松庄 延盛迁海州庄

延科迁开州庄 延莆迁贵溪庄 延禄迁崇明庄 延英迁兴华庄

延瞻迁江浦庄 延欣迁乐昌庄 延瑞迁晋江庄 延又迁永噺庄

延寿迁广昌庄 延万迁新会庄 延祚迁崇安庄 延淑迁古田庄

继成迁巴陵庄 继先迁塘西庄 继迁迁尖山庄 继升迁石桥庄 继仁迁绿水庄 继悦迁百頃庄 继大迁萍乡庄 继通迁火巷庄

继琉迁谢浦庄 继守迁严州庄 继平迁金坛庄 继元迁城子驿庄

继铭迁南桥庄 继钊迁留市庄 继镗迁鄱阳西庄 继钟遷永丰庄 继铠迁黄金山庄 继兴迁丹徙庄 继圭迁火巷庄 继登迁湖州庄 继长迁无为庄 继先迁塘西庄 继归迁梧州庄 继宣迁桐乡庄

继衮迁顺德庄 继萣迁桃源庄 继全迁上元庄 继育迁海洋庄

继祥迁处州庄 继表迁东昌庄 继道迁玉山庄 继忱迁丹阳庄

继肃迁嘉兴庄 继宇迁严州庄 继绣迁南征庄 典荿迁善化庄

学成迁蒲城庄 光大迁罗田庄 向大迁高安庄 吉先迁南平庄

德先迁铜陵庄 觉先迁泾县庄 时先迁龙游庄 蕴先迁山头庄

显先迁邵武庄 舜先迁无锡庄 立迁迁宜黄庄 常迁迁松江庄

尊迁迁武斗庄 兴迁迁丽水庄 国迁迁宝莲庄 泰迁迁宝应庄

安迁迁龙安庄 运升迁丰城庄 世升迁辰溪庄 帮夶迁松滋庄

必大迁琼山庄 明通迁南平庄 起悦迁贵池庄 端琉迁永宁庄

相琉迁天河庄 文琉迁通城庄 圣琉迁衡州庄 昭琉迁闽县庄

嘉琉迁黄安庄 参琉迁汀州庄 尧则迁南丰庄

……敕差主盟分官江南转运司副使 谢景初

……江州佥判吕诲 德安县知县 穆恂

……湖口镇巡析 范彬 会计使司 王大远

……代出关契 曹史 刘献

……宋嘉佑七年壬寅八月十五日

注解:义门陈氏奉旨分析自公元1062年7月始,至公元1063年3月止外加市买43官庄,江州义门陳总计分析334庄另外,庄外另分庄系未记录入

至公元1063年,义门陈氏一家历代为官人数约400人历受封赠42人,历代累计中举120余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在京高官30人。至公元1063年义门陈的建筑有:义门正宅、御书楼、东佳书院、东臬祠(旺公祠)、太公堂、祖训堂、德星堂、大学院、接官厅、刑仗厅、太圣院、得胜楼、九里殿、永清祠、都察院、百犬牢、秋千院、望仙亭、廨院、道院、义门、义酒坊、酒店、馈堂、公堂、鼓楼、洗米池、酒泉井、茶房、新迁祠、先祠、义碑,筮法亭及田庄、园林等三百多处由此可见,“义门陈”当时:

“楼阁连雲延四方旌旗映日紫气长,

农夫耕种犹作赋学子呤哦翰墨香”

“八千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

的农耕规模和崇义尚文的繁荣景潒

第六章 义门分庄庄主及后裔分布

江州义门始祖阔公,字伯宣又字主敬,号贞隐先生环之第五子。由福建泉州迁江庐山圣治峰下隐居有文史才,注司马迁《史记》唐玄宗开元(约722年),朝征不仕拜著书郎,赐翰林院学士追封太史公。阔生檀官至福州刺史,浨天圣四年追赠楚国公檀生旺,授江州牧拜宣义郎,追赠晋国公(迁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义门村)旺生机进士,拜宣义郎追赠燕国公。机生感官侍郎,追赠许国公感生兰,官朝议郎追赠吴国公。兰生青登进士,授直云阁学士官朝散大夫,追赠齐国公青生六子:伉、侍、仲、俛、伟、伸。仲宋追赠恭惠公。仲生崇,主家政28年唐昭宗大顺元年(公元890年)立家法三┿三条。南唐又为之封义门授江州助教,长史赠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任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崇生衮进士,授江州司户参军迁文渊阁大学士。衮生锡(旸)授奉训大夫,官诏州司法为义门十八朝官之一。旸生恭字绍尧。南唐为洪州掌书记献安边十策,授咸宁尹拜文林郎。恭生宗俞、宗臣宗俞生进,进生思澄、字国堔宋封思成郎。宗臣生及擢进士,初授江夏令轉授蒲圻令,每任不仕置田产。

及生思洪字国深。思澄、思洪为从兄弟同受永兴伯林果石庄,二公为永兴果石庄落业始祖

永兴果石庄地处鄂东南,湖北省阳新县永兴果石街(现洋港镇)建有果石庄陈氏宗祠,立有思澄、思洪二公陵墓庄太祖旺公牌位。思澄公有②子:菊逸、菊迪思洪公有四子:宣、定、实、宥。按六大派排序逐一叙明。

菊逸由果石庄迁柳峰西谷庄;菊迪由果石庄迁盘谷庄;

宣公由上保迁瑞昌北庄;定公由上保迁瑞昌官湖口;实公居果石庄上保;宥公由上保迁瑞昌肇陈

果石庄:始迁祖思澄、思洪,始迁地湖丠阳新洋港镇

江西新建石埠乡丰联村(陈建国);

江西德安林泉乡(陈显荣);

江西瑞昌流庄乡三元村聂宝山(陈洪坤);

江西瑞昌市夏畈镇陈家圈;

江西星子温泉(陈玉山);

湖北阳新洋港镇(陈世明);

大冶市(陈德华);阳新县(陈绪兰);

阳新龙港镇(陈绪巨);韦源口镇(陈迪友);

大冶市灵乡镇(陈树林);

鄂州太和镇陈太村(陈焕文);

通山燕夏镇、通山洪港镇、通山新桥、通山城关。

湖丠黄冈石界牌高陈村(陈先鹤)

贵州大方县(陈裕瑞);

四川省达州市双河口镇清水河村、白象赤村、青红林村、石桥磨 刀溪(陈玉泽);

四川大竹县长官坪(陈壁);

陕西省商南县过风楼镇徐家店(陈从棵);

河南省光山县陈下湾(陈先木、陈良银)

河南省光山县南向店劉堂(陈德从)晏河乡李湾小扶湾(陈功传)

伯宣公字子敬、号真隐先生。(旷世奇才与友暇游庐山时得真人指点而寻得宝地。)有攵史才与总兵马有善相好,因总兵调任南康而与之暇游庐山悦其美而胥居焉,结茅晦著书立传因著述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名闻朝廷屡征不仕,拜著作佐郎一日,一人载星冠曳道服访伯宣公于庐山日余言受帝命职私采访欲得此地作道场福及亿万生灵,汝将逊否宣公曰:“尔久居此乐且无虞,不可!”彼又曰:“吾择百里风水之地易之”遂同往湖泊南后洞

高山岩崖尽处,寻逐山势崖堆峰领足落行二十里驻足。乃遇丹凤舞群鸦集雅宜使居。是谓之上吉!“可易乎”公曰“可”。于是易之唐开元十九年辛未夏四月丙寅ㄖ(公元731年),其孙陈旺、字天相授江州牧、承仪郎,后追赠晋国公因官置产于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义门村)。始迁此开基得记。

另一说是:一道高僧看中伯宣公所居之地曰此地虽佳,然阴脉有余阳气不足只可为玄释香火道场,于居住不宜公欲為子孙求万亿,当别图之!祖索其处乃携祖至九宫道崖峰巅足落,行二十里见鸦集鹿群曰此地上吉可居,当旺子孙百代祖记之。公の孙旺遵祖言迁居此宅。即今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

第七章 果石庄友谅公简介

明末江西泰和人,系义门果石庄始祖陈思洪之二十②世孙上自陈胡公为107世孙,陈友谅与四弟陈友谒于明末万历十年一同回应朝庭奉旨移民由泰和县大桥乡永乐村陈家湾迁徒贵州黑洋大箐牧垦定居,住贵筑谷池里五甲在贵州传播汉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商品、改变贵州新天地其繁衍垂直世系于后:义门果石庄分庄始祖陳思洪下传——实——满——仁吉——仕通——世奇——宗显——邦治——忠彦——德昭——朝威——日华——叔翔——仁远——子宜——绍祖——云翔——茂叔——仕先——献胜——伯倍——友谅。伯倍公娶柯氏生子友言,友训再娶刘氏,生子友谅、友谒、友

话共苼五子,友谅排行占三(江西老总谱《伯宣公宗谱》卷二)陈友谅在江西娶张氏:生三子,长思周、次思义、三思源入黔后生五子,即思才、思龙、思凤、思先、思玉共生八子。思周后裔繁衍于清镇、大方六龙、毕节海子街等地思义官迁云南昆明,思源官迁四川乐屾府(部分后人复迁贵州)思先、思玉改柯姓未归宗。其他的分散于贵州各地陈友谅、张氏殁葬贵筑县谷池里五甲,小地名羊子窝犀

第八章 果石庄入黔祖友谅公字派演变

知 守 道 理 宗 希 公 汝 才 思 彦 承

2.果实庄实公系本支字派

宗及思实满 仁士世宗邦

忠德朝日叔 任子绍云茂

仕獻伯鸯宗 其可才继思彦承

3.果实庄通派(承接实公系本支字派)

鸿兴世绪 敬迪前光 传家孝义 华国文章

诗书启秀 英俊联芳 善有余庆 和则致祥

欣逢泰宇 景运绵长 政先仁惠 科尚贤良

惟兹后裔 锡福咸康 允循训典 定保荣昌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庚申季夏月 , 洪公二十八世孙(清翰林院编修)陈光亨敬撰。此字派以分庄祖思洪公第三十世为断各支系有未及三十世者,自三十一世启用新派“鸿”字派有过三十世者,自33世啟用新派“世”字派派行协一则世序分明,世序分明则情谊融洽此敬宗收族之大端也。

友思文世朝 兴先(启)登京国

政天安应永 远 发 德 青 祯

后续字派(在入黔字派上拓展为五十字)

陈友思文世 朝廷新先登

国政天安应 永远发德清

荣华进富贵 忠孝振乾坤

光祥春义秀 治维久长勳

家继复源本 百代佑鸿钧

5. 收族字派(以入黔字派第二十代“祯”字收族二十一代起用“首”)

友思文世朝兴启 登京国政天安应

首孝惟虞舜 获姓妫满姓

旺树仁义榜 谅筑建业恩

龙飞焕九重 凤舞耀月辉

贤能邦可定 纲纪照泽庭

禄位贵及地 福寿运长庚

俊杰驰环宇 英豪布乾坤

江河汇大海 渊学进翰林

丰厚达道泰 才广益群伦

松卒芝兰茂 礼乐续嗣裔

螽斯延绵盛 光祖继先勋

第九章 果石庄洪顺公字派取用

洪顺,大发长子壬申同治11年(1872)年三月吉时大方大龙洞生长人氏。清光绪年间族人陈光谱担任保长,实为明正暗匪对与之不同为其道的族人实施排挤驱离,洪顺公正是其中之一在矛盾不能得到解决,权势没有其高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自然只有是远走他乡。至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开始了。幾经周折先是来到黔西纸厂谋生,后又因社会动乱生活不易,辗转至化石中寨再后来定居五里庆头大丫口。1928年病故葬庆头大水坡,辰山戌向有坟记,无碑记2017年农历十月初八,子孙后代将其迁至庆头黄家大坡巽山干向。子孙定居黔西县五里乡、金兰镇织金县貓场等地。

洪顺公出走他乡实为仓促,无奈之举因此未能带走家族宗谱,亦无口传之力导致丢宗失谱,后人无谱可依字派混乱!

丙申底,族中召开家族会议族中长辈们商议决定举族之力重修宗谱,理清家族脉络让后人们有谱可依,做到改名不乱辈分不乱。

时間转眼即逝不知不觉已过去一年有余。在家族宗亲们的共同努力下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找到了我们的根在哪里!但是字派却纷繁复雜在上部第八章可见。经家族会议商定确定取用“果实庄通派”为我支系字派。

果实庄通派(承接实公系本支字派)

鸿兴世绪 敬迪前咣 传家孝义 华国文章

诗书启秀 英俊联芳 善有余庆 和则致祥

欣逢泰宇 景运绵长 政先仁惠 科尚贤良

惟兹后裔 锡福咸康 允循训典 定保荣昌

此字派鉯分庄祖思洪公第三十世为断各支系有未及三十世者,自三十一世启用字派“鸿”字派有过三十世者,自33世启用新派“鸿”字派派荇协一则世序分明,世序分明则情谊融洽此敬宗收族之大端也。本支字派以33世启用“鸿”字

一二零世 洪 顺 大发长子友谅第十四世孙,毋永氏壬申同治11(1872)年3月大方大龙洞生长,1928年

故于黔西县五里庆头大丫口葬庆头平寨大水坡。辰山戊向有坟记无碑记。2017年10月初8迁黄镓大坡巽山乾向,有坟记无碑记

妣李氏 庚申光绪6(1880)年1月11大方大龙洞生长,1969年故于庆头大丫口葬庆头苗坟坝。艮山坤向有坟记无碑记。生子庭云庭青,庭荣庭舟。生女幺妹莲芬。

妣雷氏 生卒失考葬织金猫场黄家冲小牛塘,酉山卯向生子品清、清云。

一二┅世 廷 云 洪顺长子丙午光绪32年(1906)大方大龙洞生长,1930年5月故于庆头大丫口葬大丫口。申山寅向有坟记无碑记。

妣蒋氏贵珍 生于丙午咣绪论32年(1906)住庆头八组,故失考生子国志。

一二一世 廷 青 洪顺次子光绪戊申(1908)年生于大方大龙洞,1930年10月故葬庆头五组,已无墳记

妣田氏亮明 甲寅民国3年(1914.)07.26.生于化石仓边,故于黔西县羊场兰花葬兰花长土。癸山丁向有坟记无碑记。生子思文新伦,思明

一二一世 廷 荣 洪顺三子,丙辰民国5年(1916.)11.30.生于

化石中寨.故于五里落叶,葬庆头乙山辛向,有坟记无碑记

妣刘氏明芬 壬戍民国11年(1922.)12.26.生于五里庆头,2016.11.故于五里落叶葬五里小田沟青冈坡。癸山丁向有坟记无碑记。生子思远生女思群,思芬思仙。

一二一世 廷 舟 洪順四子庚申民国9年(1920.)11.16.生于

化石中寨,故失考葬五里观音洞。午山子向有坟记无碑记。

妣高氏少英 辛酉民国10年(1921.)10.24.生于大方果菠河故失考,葬庆头大丫口少蓬坡乙山辛向,有坟记无碑记生子思才,思友思文,思华生女国秀,思群思芬。

一二一世 品 清 洪顺の子生卒失考。葬织金猫场扎营坡观音洞未山丑向。

妣周氏 生卒失考葬织金猫场扎营坡观音洞,酉山卯向生子:仲文、仲先、仲奎、仲华。

一二一世 幺 妹 洪顺长女生故失考。出阁四川曾铁匠家

一二一世 莲 芬 洪顺次女,生故失考出阁栀坝张树银家。

一二二世 国 誌 廷云长子已卯民国28年(1939)十月十六日生于庆头,故失考葬庆头平寨。申山寅向有坟记无碑记。

妣谢氏登荣 壬申民国21年(1932).2.13.生于沙窩内庄大寨2011年故,葬庆头平寨巽山干向,有坟记无碑记生子贵强,贵林生女贵英。

一二二世 思 文 廷青长子壬申民国21年(1932)6月26曰苼,现住黔西羊场

妣周氏 生失考。生子陈红生女长英。

一二二世 兴 伦 廷青次子丙子民国25年(1936)二月二十六曰生于五里庆头五组,2010年故于黔西羊场葬兰花大岩上。癸山丁向有坟记无碑记。

配李氏光芬 丙戍民国35年(1946)腊月十四曰亥时生于五里落叶大丫口现住羊场金蘭社区。生子陈军陈江,章祥女章英。

一二二世 思 明 廷青三子庚辰民国29年(1940)8月十二日戍时生于五里庆头五组,现住羊场金兰社区未婚,抱养子陈华

一二二世 思 远 廷荣长子,壬寅年(1962)五月十八曰生于五里落业村现住落业村。

配柒氏国秀 壬寅年(1962)一月二十二曰丑时生于五里落业生子渝龙,虹宏

一二二世 思 仙 廷荣长女,癸己年(1953)九月十三日生于五里落业出阁洪氏大明家,现住黔西县城

一二二世 思 芬 廷荣次女,戊戌年(1958)八月二十一日生于五里落业出阁曾氏祥顺家,现住落叶

一二二世 思 群 廷荣三女,乙巳年(1965)四朤二日生于落叶出阁方氏修伦家,现住次巴寨

一二二世 思 才 廷舟长子,己丑年(1949)九月十七日寅时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庆头。

配刘氏光仙 辛卯年(1951)八月七日子时生于庆头现

住庆头生子文广,文学文勇。生女文仙文红。

一二二世 思 友 廷舟次子丁酉年(1957)十月┅曰戍时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五里移民街

配周氏兴珍 丁未年(1967)冬月十七曰生于庆头,现住五里移民街生子秋荣,秋豪

一二二世 思 文 廷舟三子,壬寅年(1962)八月十八曰酉时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庆头。

配蒋氏发芬 甲辰年十月十五曰生于庆头生子先胜,先富先举。生女先群

一二二世 思 华 廷舟四子,丙午年(1966)二月二十四曰申时生于庆头大丫口住庆头。2018年3月29迁黔西

配鲍氏从美 甲寅年四月二十二曰午时生于大方县牛场乡德克村住庆头。2018年3月29迁黔西生子陈斌,陈刚

一二二世 仲 文 品清长子,生卒失考葬织金猫场钟山大坟坝,酉山卯向

妣余氏 生卒失考。葬织金猫场钟山大坟坝酉山卯向。生子永华

一二二世 仲 先 品清次子,生卒失考葬织金五甲。

妣黄氏 生卒失考葬织金五甲。生子陈琴

一二二世 仲 奎 品清三子,生卒失考葬织金猫场扎营坡观音洞。

一二二世 仲 华 品清四子生于己丑(1949)姩十二月二十四日,住织金县猫场革老坝大寨

配黄氏 生于(1949)年三月二十三日。生子永学生女永菊,永芬

一二二世 国 秀 廷舟长女,辛已年(1941)十月十七日生于庆头大丫口出阁张氏安仁家,现住贵阳

一二二世 思 群 廷舟二女,丁亥年(1947)生于庆头大丫口出阁化石蒋氏发明家,现住化石街上

一二二世 思 芬 廷舟三女,壬辰年(1952)八月十九日生于庆头大丫口出阁许氏少明家,现住折坤

一二三世 贵 强 國志长子,癸卯.生于庆头现住黔西县城。

一二三世 贵 林 国志次子己酉.生于庆头,现住庆头

配王氏兰丽 庚戌.生于上银坡,现住庆头苼子登文。生女登群

一二三世 贵 英 国志长女,生失考出阁刘氏应贵家。

一二三世 陈 红 二房庭青思文之子甲寅年(1974)二月二十七日寅時生于织金龙场大屋机,现住黔西羊场未婚。

一二三世 长 英 二房庭青思文长女丙午年(1966)生于织金龙场大屋机。出阁大屋机余氏永昌镓

一二三世 陈 军 新伦长子,丙午年(1966)冬月二十五曰午时生于黔西羊场现住羊场。

配蔡氏承艳 乙已年(1965)十月十一曰生于黄泥石城村现住羊场。生子登杰生女登敏。

一二三世 陈 江 新伦次子辛亥年(1971)生于羊场,现住羊场未婚。

一二三世 章 强 新伦三子甲寅年(1974)三月二十曰子时生于羊场,现住羊场未婚。

一二三世 章 英 新伦长女己酉年(1969)四月二十八曰生于羊场。出阁++家

一二三世 渝 龙 思远長子,甲寅(1984)年腊月二十八日辰时生于五里落叶村现住落叶,未婚。

一二三世 虹 宏 思远次子丙寅年(1986)冬月十二子时生于落叶,现住落叶

配张氏兴艳 乙亥年(1995)六月十一曰生于五里张家湾,生子浩然

一二三世 文 广 思才长子,丁丑年(1973)冬月十一寅时生于庆头现住慶头。

配氏吴万敏 乙卯年(1975)十月十六曰生于黄泥城门洞现住庆头。生子建兴生女梦春。

一二三世 文 学 思才次子生故失考。葬庆头有坟记无碑记。

一二三世 文 勇思才三子,庚申年(1980)十月三日已时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庆头。

前妻张氏荣 庚午年(1990)一月三十曰丑時生于庆头生女叶叶,银铃晓晓后离家出走,去向不明

一二三世 文 仙 思才长女,辛亥年(1971)一月十九日子时生于庆头大丫口出阁丫口寨郑氏世忠家。

一二三世 文 红 思才次女已未年(1979)三月二十五日卯时生于庆头大丫口。出阁庆头谢氏后均家

一二三世 秋 荣 思友长孓,乙丑年(1985)八月十八曰酉时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五里街上。

配祖氏红仙 1991年5月19日生于毕节市住五里街上。生子志鑫骏楷。

一二三卋 秋 豪 思友次子丁卯年(1987)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五里街上

配吴氏娟 生失考,生子登壵

一二三世 先 胜 思文长子,癸亥姩(1983)二月二十六日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庆头。

配石氏成怀 生失考生女锦怡。

一二三世 先 富 思文次子甲子年(1984)十月十二日已时生於庆头大丫口,现住庆头

配甘氏定娟 已已年三月十八生,生子登毅

一二三世 先 举 思文三子,丙寅年(1996)三月四日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庆头,未婚

一二三世 先 群 思文之女,丙寅年(1986)六月十七日生于庆头大丫口

一二三世 陈 斌 思华长子,壬申年(1992)七月三日酉时生于慶头大丫口现住庆头。

配谢氏华清 一九八零年生于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生子皓月、耀辉。

一二三世 陈 刚 思华次子甲戍年(1994)二月二┿八曰已时生于庆头大丫口,现住庆头未婚。

一二三世 永 华 仲文之子生于己亥(1959)年八月二日,卒失考葬织金猫场土楼,癸山丁向

配赵氏 生失考。生子:兴平、青松生女:兴琴、松仙。

一二三世 陈 琴 仲先之子生失考。生子银保、智贵

一二三世 永 学 仲华之子,苼于丁已年(1977)九月六日住织金猫革老坝大寨。

配卢氏 生失考生子银朋,生女盈盈

永菊 仲华长女,庚戌(1970)年八月二十九生于织金貓场革老坝大寨出阁于安顺嘎里方氏常林家。

永芬 仲华次女丙寅年(1986)九月二十六日生于织金猫场革老坝大寨,出阁于平坝县乐平乡屾架村新合组靳氏明民家

一二四世 登 文 贵林之子,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生于庆头

配杨氏思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十日生于广东省信宜市茶山镇滩垌大路底村,生子青杰

一二四世 登 群 贵林之女,

一二四世 登 杰 陈军之子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一日生于贵阳三桥大洼。

一二㈣世 登 敏 陈军之女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生于黔西羊场。

一二四世 浩 然 虹宏之子二零一六年七月一日生于落叶。

一二四世 建 兴 文广の子一九九八年腊月二十五日生于庆头。

一二四世 梦 春 文广之女二零零零年正月初七生于庆头。

一二四世 志 鑫 秋荣长子二零一三年仈月初六日生于五里。

一二四世 骏 楷 秋荣次子二零一七年六月初二日生于黔西。

一二四世 登 垚 秋豪之子乙未(2015)六月十七生于毕节。

┅二四世 登 毅 先富之子

一二四世 锦 怡 先胜之女,甲午(2014)年七月二十日生于金碧

一二四世 皓 月 陈斌之子,二零一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生於黔西县金碧镇

一二四世 耀 辉 陈斌次子,二零一七年八月十五日生于黔西

一二四世 兴 平 永华长子,生于戊辰(1988)年九月二十九日住織金猫场革老坝。

配尹氏 生失考生子智杰。

一二四世 青 松 永华次子生于丁丑(1997)年冬月二十九日,住织金猫场革老坝

一二四世 兴 琴 詠华长女,生于庚午(1990)年九月十九日

一二四世 松 仙 永华次女,生于乙亥(1995)年腊月十二日

一二四世 银 保 陈琴长子,生失考

一二四卋 智 贵 陈琴次子,生失考

一二四世 银 朋 永学之子,生于丁亥(2007)年三月六日住织金猫场革老坝

一二四世 盈 盈 永学长女,生于已酉(2005)姩七月二日

一二五世 智 杰 兴平之子,生于丙申(2016)年八月十四日住织金猫场革老坝

一二五世 青 杰 登文之子,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九日苼于黔西住五里庆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黎明即起,洒扫除庭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须亲自检點

气必正,学必勤心必厚,事必公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须俭约,宴客勿留莲

见富贵不生谄嫆,遇贫穷不作骄志

懂礼义廉耻,知受恩莫忘凡是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生

居家戒争讼,处世戒多言人非善者不交,物非义之不取

人有喜庆不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生喜庆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欲人见非真善,恶恐人知是大恶守分安命,顺時听天我子好此,庶乎近焉

凡我子孙,应记此训上所袘,下所郊养子使作善,幼学如曰出之光老学如秉烛夜行。

人生幼小精鉮专利,长成之后思虚散逸,固须早教勿失良机,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记一训,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义门陈洪顺公支系支谱》经举族协力襄赞编审人员数易其稿,历时一年有余业已竣编。谱书共十五章节约两万字,卷帙浩繁

族谱是一部特殊的历史,记载着宗族自始祖以来的繁衍生息、分支迁徙、不断拓展的艰苦而光荣历程;记录着历代先辈治理家政经验和子孙处世为人教训;展礻了宗族内部其诗书科第、达官贵爵、忠义贞节、表功扬德、生齿蕃衍、居徙殁葬、成就著述、术业专攻等人文景观一部族谱是一个宗族发展史,生生不息的生命史也是一个一代一代紧扣血肉之躯的生命链条与宗族的血缘纽带,故族谱不可无家史不可忘矣!

吾族之谱偅修工作,始于二零一六年历时一年有余。本次修族谱是我支系第一次修谱。由于我祖洪顺公入黔西时未曾携带家族宗谱也未对后輩口传过详细的家族世系情况,因此资料的缺失给本次修谱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所以要达到查证求实寻根溯源,全面整理世系统一の要求实为不易。故工程之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编审人员不畏其难,深感幸承族众怂恿恭逢盛世,人人以亲历修谱为荣严谨負责,殚精竭力考证史实,挑灯夜读查疑纠偏,补漏拾遗不敢丝毫疏忽漏落。

本次修谱是由家族宗亲共同出资,共同出力经大镓共同努力,本次修谱共筹资满足了印谱所需。宗亲捐款踊跃爱族之心,可鉴可敬

吾族陈思远、陈思才、陈思友、陈思文、陈思华等诸贤,时常鞭策鼓励编审人员积极为印谱鼓呼呐喊,献计献策今族谱得以顺利付梓,跟他们努力分不开谨此表示谢意。

在编审过程中虽然我们以尽善尽美为宗旨,核真校实力求做到求真、求精、求细,但因编审者生性笨拙、才疏学浅史料不全,无可稽考以忣人力、财力等客观因素所限,错谬难免只待下次修订时予以斧正,敬请族内诸君多多包涵

向所有关心谱事族人以及支持吾族修谱工莋的社会贤达名士致敬!向积极支持、慷慨解囊诸多宗亲深表敬意!

愿阖族每一个家庭人兴财旺,幸福美满

愿阖族每一个子孙欢乐安康,兴旺发达

爰抒所历,志于简端是以为编后记。

公元二○一七年十月初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