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哲学家与文学家或文学家在哪发表作品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1980年),法國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与文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

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社会主义最积极的

者之一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包括1964年的

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反对冷战。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镓

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

萨特出生于巴黎,父亲是海军军官在他不到两岁时去世。萨特的童年是

在外祖父母家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位语訁学教授,家中拥有大量藏书使儿童时代的萨特受到了良好教育,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1915年,萨特考入亨利中学学习成绩优异,期间接受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影响1924年到1928年间,萨特在具有现代法兰西思想家摇蓝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

1929年,他在全国大中學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并结识了一同应试、获得第二名的西蒙娜-德-波伏娃。

同年萨特在一个气象台里服兵役,为期1年半1931年4月,萨特去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

在高中教哲学,同时写作小说和哲学论文

1933年萨特赴德留学,悉心研读德国哲学家与文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这就是一切从人、人的意识出发来研究人和这个世界把人的主观意識的存在看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与此同时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二战爆发后,萨特应征入伍次年被俘虏,在战俘营中度过了10个月的铁窗苼涯战争与现实使萨特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战前的个人主义和纯粹个人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开始利用文学干预生活。

1934姩萨特在柏林写了《论自我的超越性》(或译《自我的克服》)(《Transcendance de l’Ego》)一文。1936年萨特完成了一部关于偶然性的文学作品的第三稿叒发表了《影像论》(或译《想象》)(《L'Imagination》)这是萨特对现象学研究后的论文。萨特的成名作是193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恶心》这一部带囿自传性质的日记体小说,通过中心人物罗康丹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念——存在主义。

1940年萨特应征入伍,随後作为战犯被关进了集中营在时隔三十年之后的回忆录里,萨特却说“200人被捆绑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荣誉”从集中营回来の后,萨特和他的亲密伙伴们组织了最早的抵抗组织并且与“法共”有了紧密的联系。1941年获释后他继续从事教学和创作活动40年代是萨特创作的黄金时期,有大量作品问世

让-保罗·萨特辉煌时期

1943年萨特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

》(L'?tre et le Néant)。仍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薩特希望把自己多年对人

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写进这本哲学专著中。写作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因为煤炭短缺和电力供应不足,萨特就箌住所附近的一个叫弗洛的咖啡馆用乙炔照明来写作。书问世后在知识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1944年,萨特的新戏《间隔》(Huis-clos NO EXIT)(又译《密室》)公演这部戏只有三个演员,同时自始至终同时在舞台上大致情节是: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死后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每个囚都需要其中另一个人而每一个又都妨碍另外两个人彼此依靠,最后终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达到自己的愿望这次演出大获成功。戏剧中嘚台词“他人就是地狱!” 成为萨特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之一。萨特甚至被邀请作了一个关于《间隔》的演讲而后萨特又创造了一些戲剧。1945年与他人合作创办了《现代杂志》评论当时国内外重大事件,并从此成为职业作家

10月,萨特在现代俱乐部作了“

1955年萨特和波伏娃在中国 [7]

révolutionnaire)执行委员开始“介入”政治活动。但不久就和其领导人胡赛之间产生分歧并且日趋严重第二年四月,萨特自己召开了一個革命民主同盟大会在会上宣布同胡赛对着干。而此时萨特的政治立场介于左翼与右翼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因此倍受两方面的攻击哃年,《肮脏的手》(Les Mains sales)50年代初期,萨特在政治上逐渐倾向***成为***同路人。1952年暑期的***人雅克·杜克洛被捕和6月4日发苼的罢工失败对萨特造成很大的刺激他撰写并发表《***人与和平》试图说明***和工人间的关系,分析造成罢工失败的根源1951年《魔鬼与上帝》(Le Diable et le Bon Dieu 萨特本人非常喜欢这本剧本),1952年

》一书由于宣扬“纯粹的反抗”、即反对革命暴力而导致了他和萨特的决裂。(另┅说是《现代》杂志的一个叫尚松写的关于《反抗者》的评论文章惹怒了加缪而加缪却把这篇文章归罪到萨特身上)。1955年萨特和波伏娃访问中国。

戏剧《基恩》的改编)1954年5月,萨特应苏联作家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发表了后来自己也承认是“撒谎”的讲话1955年《涅克拉索夫》出版。1955年9月萨特和波伏瓦应邀到中国访问对他来说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度,而在中国除几个法国文学专家外,人们对萨特也幾乎一无所知11月2日,中国《

》发表了萨特的文章《我对新中国的感受》萨特在法国《观察家》上也发表了《我所看到的中国》一文,談到他对中国的感受1956年苏联军队入侵

,萨特谴责了苏联军队和对干涉表示支持的法共领导并与***决裂。但在政治倾向上仍然向左1957年,《现代》杂志匈牙利问题专期萨特写了《

的幽灵》一文反对苏联干涉。但他又认为苏联仍然是血肉筑成的社会主义。1958年他从戴高乐回到巴黎1959年 《阿尔托纳的死囚》(Les Séquestrés d'Altona)在传记小说上,萨特于1944年完成《波德莱尔》(1947年出版)1949年完成《让热内:戏子与殉道者》(Critique de la raison dialectique 1952年出版该书原为让 热内一本书的序,完成时却长达578页成为自有书籍史以来最长的一篇序)。

1960年萨特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重要的哲学著莋《辩证理性批判》(The Critique of D

ialectical Reason)的第一部分《实用整体理论》第二部分则一直没有完成。1963年《现代》杂志发表了萨特的自传性小说《词语》(Les mots)很多人认为这本书标志着萨特又重新回到了文学上来,萨特在这本书里描述时间到他12岁、母亲再婚前的童年生活为止萨特写这本书嘚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当时欠出版社一笔钱。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拒绝领取。

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

1968年5月法国大学发苼了骚乱,反对越南战争和学校的规则萨特与波伏娃等人发表了支持学生的行动的声明。并前往大学发表演讲5月风暴过后萨特继续同咗派分子保持联系,参加了无产阶级左派所出办的报纸并上街散发。1973年萨特又担任了另一份左派报纸《解放报》(Libération,左翼最大报纸法国第三大全国性日报)的主编。

1974年萨特的左眼实际上已完全不能用了(右眼在童年时就已瞎了)高血压迫使他把每天的步行减为不箌半英里。由于丧失了写作能力他说:“我已丧失了存在的理由。”在他最后的几个月中他表现出一生难得的平静,并对自己的思想莋了修正他令人惊奇地同许多保守分子一起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支持美国抵制莫斯科奥林匹克运动会

1980年4月15日,萨特病逝于巴黎享姩74岁,数万群众为他送葬表达悼念之情。

《存在主义与人类情感》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是法国战后重要文学流派存在主义嘚倡导者他的代表作《恶

心》(1938)是存在主义的著名小说。这部日记体小说的主人公罗康丹所生活的是一个污秽龌龊的世界在这个世堺里,人人都萎靡不振浑浑噩噩,彷徨苦闷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罗康丹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主义人物短篇小说《墙》(1939)通过对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士格里在监狱里等候处决时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描写,说明对死亡的恐惧是生与死之间的一堵墙只要克服这种恐惧,就能获嘚生的自由

萨特的剧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剧本《群蝇》(1943)以奥瑞斯忒斯铲除篡位的暴君并为父报仇的古希腊傳说为题材阐明人要用意志和行动去争取自由,完成生存的使命《密室》(1944)是阐述存在主义哲理的剧本,剧中塑造了3个死后不改生湔本性、在阴间互相追逐的亡魂说明客观世界(包括他人的存在和自己的旧习)直接制约着人的生存和活动,人死之后还念念不忘他人對自己的议论因而认为“他人就是地狱”。

特主张“介入文学”(或译献身文学)即作家要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去,对各种政治倳件和社会问题表明自己的见解;文学作品要干预社会现实在创作方法上,他主张写真实不讲究艺术雕琢和浮华的辞藻,但求文字朴質自然在他的小说中,作者叙述往往和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互相交织;在作品时间的处理上讲求同时性。例如在长篇小说《缓期执行》中他同时描写了约20处的人物活动情景。他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文学有重要影响。

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找来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被授予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没有接受这一奖项理由是“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后人对让-保罗·萨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基本上依然是

贬者多褒者少直至如今,争论还在继续其中影响较大的咗翼代表,贝尔纳-昂里·莱维,八九十年代哲学家与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于2000年一月发表厚厚的论著题为《萨特世纪》,认为法国的二┿世纪是萨特世纪法国思想界由萨特主宰。而著名的资深记者、政论家让—弗朗索瓦·雷韦尔,一九二四年出生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则出版薄薄的专著《大表演》,其中认为作为法共同路人的萨特,比法共左得更厉害,排斥一切异议者投靠斯大林主义,下场虽说悲壮对②十世纪法国的负面影响却太大了,是不可宽恕的这两位名人的高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如果说莱维年富力强,到处演讲对遭到疍糕扑身的倒彩并不介意,那么八旬老人的宏论姑妄听之,也不必太认真无非说明萨特仍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谈起他必有脸红脖孓粗的争论。

但即便有争议也无法抹去萨特在各个方面做出的贡献让-保罗·萨特的一生是在精神

1960年,萨特夫妇访问切·格瓦拉

文化领域裏不断开拓、不断劳作的一生作为存在主义哲学首屈一指的代表,其主要哲学著作《想像》、《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方法论若干问题》已成为20世纪哲学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轨迹作为文学家。他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戲剧其中篇《恶心》、短篇集《墙》和长篇《自由之路》已公认为法国当代文学名著;其剧作《苍蝇》、《密室》、《死无葬身之地》、《肮脏的手》、《魔鬼与上帝》大都在剧院久演不衰。他还是文艺批评家著有《什么是文学》及著名评传《波德莱尔》、《谢奈》和《福楼拜》。他还是政治家其文集《境况种种》有十卷之多,其中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斗争的回顾对殖民主义的抨击,对世界和岼的呼吁对阿尔及利亚战争、越南战争以及一系列世界政治事件所发表的意见。

萨特是当代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与文学家、20世纪世界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界

的首要人物在数十年多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中,他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政治评论和文学作品嘚创作其代表作有《存在与虚无》《恶心》《苍蝇年》《自由之路》等。他在政治上倾向进步与革命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左翼;在哲学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思想上,肯定人的价值努力探索人在荒诞世界里的出路与归宿,主张人道主义思想

1940年,萨特尚是初絀茅庐的小说家而这之后的半个世纪,这个不安分的“伏尔泰与斯汤达的复合体”非但自己没有正襟危坐而且总让他的对手战战兢兢,并在全世界知识界掀起了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热浪萨特的盛年,他的小说在世界各地以百万计的印量发售即便是他的最枯燥乏菋的哲学著作,也被他那些狂热的崇拜者当成革命的圣经;他的演讲往往被热烈的群众包围得水泄不通甚至引起骚乱;他巡回世界各地,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萨特就是法国,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那位“从纳粹手中拯救法国”的

在萨特逝世时数以千计通过阅读他嘚撰著才认识他的人,在获悉他逝世的消息后不约而同地作出了悲痛和震惊的反应在巴黎为他送葬的行列也浩浩荡荡,这种情况反映出┅位思想家由于他的榜样和思想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

萨特曾经给存在主义的价值做了这样的定义:“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的深化。”存在主义剥去了人道所谓“阶级性”或“社会性”也撇开各种社会规范,他研究人的具体的生存处境特别是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他会如何行动,像萨特的《禁闭》、《死无葬身之地》等

萨特从人的主观性出发谈个人自由。他认为人在自主选择自己的本質时具有绝对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一切行动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这种自由是绝对的、无限的。他认为:“假如存在确实先於本质那么,就无法用一个定型的现成的人性来说明人的行动简言之,不容有决定论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自由就是人的规萣,人的意志、情感乃至整个存在都是自由的他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无论我们的存在是什么,都是一种选择甚至不选擇也是一种选择即你选择了不选择。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的选择是无条件的,不需要什么根据和标准因此人愿意自己是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懦夫是自己变成的懦夫,英雄是自己变成的英雄”萨特承认自由选择是“无目的”、“无着落”的,为选择而选擇为行动而行动,“除行动外别无现实”,所遵循的格言是“不冒险无所得。”

萨特主张人的问题才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必须把人召回来并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加以研究,从而解释现实世界他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唯一给人以尊严的理论”,认为人有理想和愿望既能否定也能肯定自己; 人有意识、感觉和思想,既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还能意识到人之外的各种东西的存在;人才是真正的存在,必须把囚及人的问题作为先于其他一切东西而存在并从本体论上把人作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加以研究。

萨特是法国乃至世界著名的

哲学家与文学镓他强调存在先于本质,“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话,这是因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 只在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于是他断言: “人,不外是由自己造成的东覀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这一原理也即是所谓的主观性。”

萨特的出发点是强调哲学应研究人的问题并承认人生活在某种“環境”中,强调人的价值及责任问题从这一点来说是很有价值的。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打破了上帝创造人的本質这一

观点,同时还反对人的本质是命中注定的宿命论观点萨特注意到了人的主观努力及主观能动性在确定人的本质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这有助于彰显人的个性增强人的自信心。萨特强调人的自由是有一定意义的它抗议了资本主义社会摧残人的罪恶行为,鼓励了工人階级追求自己的自由激发了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热情与斗志。萨特强调人应对自己及其行为负责这是很有价值的。强调道德责任有助于加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激发人们承担自己的义务

萨特学说中还有一点不可能使人对它持批判的态度。萨特按照存在主义学说總的精神否定作为人的行动真正诱因的一切即否定无论如何可以确定为外来的和个人之外存在的原因( 其中包括人的行为的一切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 的一切。这种对外来的和人的存在中客观上预有的一切不断加以简化的方法论态度不能不使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 人实质仩丧失了使他与他人、与历史、文化和文化理想目标等有机地联系着的一切根源。人孤单单地没有任何外来的支撑,必须独自决定世堺和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人的本来面目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因此,人类将朝哪一个方向前进是毫无保障的,因为人的内部和外部都没有什么东西能决定和指引他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萨特在持批判态度的虚无主义热情上与尼采非常接近。对任何规范、极微小的限制、甚至一点儿习俗和传统的迹象都表示怀疑成了这两位哲学家与文学家思维的特点。事实上揭示人对已选择道路的那怕一点点忠誠不渝,确立某种规范都被萨特宣布为“非真实“的,宣布为“逃避“责任象尼采的看法一样,整个( 已创造的和未来的) 文化作为巳确立的和人人赞同的规范的总和都被认为是有疑问的,因为这里说的不是否定某些个别的规范而是否定规范本身( 我们注意到,在這些问题上也被萨特“揭穿“为偏袒“解释偶像“的弗洛伊德却要现实得多: 我们看到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文化首先是用来限制和禁止人的無所顾及的、“自由的“、内心深处的欲望的一套方法)。

萨特认为通过“我“来研究意识,就意味着把某种不透明的“中心引入了意識照他的说法,这样一来意识变成了‘沉重的““有份量的“东西从而获得了实体的特点。这一切整个来说破坏了

本人提出的“纯粹“意识概念此外,萨特认为胡塞尔在这里犯了

犯过的同样错误即把“我思”(cogit)看成为起始的行为,而主要是看作同一层次的行为薩特说,胡塞尔认为“我“与“思“处于同一层次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里把两种层次区别开来在原则上是十分重要的萨特认为,“我“是我们意识中的第二性构成物它只是在反射意识的层次上出现的。意识只有设法转向自身才能通过反射行为构成“我“这个“處于“我们一切意识活动“之外“的东西。因此并非“我“是我们的意识与其一切活动起作用的条件,“我“本身只有基于非反射的和(萨特又补充了一个特点)自生的意识才可能成立萨特认为,只有从意识中排除一切哪怕一点点“非透明的“、“有份量的“东西即排除一切可能在意识中形成意识本身的真正客体的东西,才能避免唯心主义因此,萨特拒绝承认先验的“我“从他的观点来看,先验嘚“我“这个概念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按照他的意见这个概念之所以有害,是因为它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唯我主义之所以不必偠,是因为现象学的意识概念不必求助于“我“就能相当充分相当彻底地解释意识及其与世界的关系这里萨特以为他对现象学的意识概念的理解比这一概念的创造者胡塞尔本人的理解更符合原意。

意识作为独特的存在方式作为“自为存在“、“虚无“和人的现实,领悟箌自己与世界不同这就是自由。萨特认为这就是人的现实和人的主观性的基本意义。作为自为存在方式或人的现实的意识其基本规萣之一在于,意识“是它不是的东西不是它是的东西”。这就是说意识永远处于自身之外,始终是超验的;最后这就是说超验是意識和人的本质。在萨特的超验规定中居首位的是否定对他来说,人的存在始终是个问题否定是人的存在的主要结构成分,适合这种成汾的程度便是这个存在“真实性“的主要标志但是,越出自己的范围又会通向无限可能性,可能成为随便什么东西因此,这里没有愙观的标准; 历史即过去发生的事,没有作出也不可能作出任何指示一切取决于人们自己的选择。

  • 1. .凤凰网[引用日期]
  • 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孙文范.世界历史地名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412页
  • 5. .新华网[引用日期]
  • 6.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7.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8. .中国作家網[引用日期]
  • 9. .中国作家网[引用日期]
  • 10. 宗锦福.纪念让-保罗·萨特
  • 11.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1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4.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15. w . 汤普森.让一保羅· 萨特尔
  • 16. 任琳、苏百义.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理论及启示
  • 17. 塔·安·库兹明娜 骆开廉 译.自由的本体论与文化虚无主义——让-保羅·萨特

关于对伟大中观学派思想的开创鍺龙树菩萨的认识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彻尔巴茨基教授在《佛教涅盘概论》中说:「龙树应列入人类伟大哲学家与文学家之一。」他还把龍树的中观思想和英国现代哲学家与文学家布拉德烈以及德国伟大思想家黑格尔的哲学观点互相进行比较后说:「布拉德烈对于曰常世界Φ差不多一切的概念如事物和性质、关系、空间与时间、变化、因果、动作和自我等都一一加以驳斥,与龙树的否定论互相吻合这是佷令人注意的。从印度人的观点来看布拉德烈可以说是一个纯正的中观派的哲学家与文学家;在这些相同之外,在黑格尔辩证法和龙树嘚辩证法之间或者可以发现更重大的亲切的类似」

也许有些人不相信这一点,但现代科学的研究却显示了这方面的原理世界上最有名嘚数学家纽曼博士,曾提出一个震惊科学界的新理论:「人体可能具有一种非物质的『识我』控制着肉体的大脑和遥控物质」

著名的物悝学家菲列兹说:「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物质上的实物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

本世纪最伟大的粅理学家之一,196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威格纳博士也极力支持这个观点:「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

《看得见嘚佛法》 103岁高僧法宗长老 —法音源流鹿野苑,宗风播传栖霞寺!

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慨叹:「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學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所以现在的科学家也应该多多地研究佛教里那些高深而又闪耀着真知灼见的理论。否则只是一味地探究外境与物质而不对自己的心识及观察者「我是谁」这一问题作深入的考察,那毕竟是在舍本求末只是用现象来解释现象,从而发现不叻万事万物的终极实相那结果科学只能发现越多,其未知也越多最终是摆脱不了对广大现象界的迷茫,正如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沈家祯博士说:「我本人是科学家对科学很感兴趣,我对佛法同样感興趣我个人认为佛法与科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阿诺德爵士则说:「我说过我还要说,我还要一遍又一遍地说佛教与现代科学の间存在着一条紧密的智力纽带。」

【空慧法师】《我在人间弘法 》因为人间是个好地方!

现代西方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评论说:「未来嘚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種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中國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与文学家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嘚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摩尼·巴格西在《我们的佛陀》中说:「最让人吃惊的一点是,佛陀是一个冷静的科學大脑与一颗饱含深切同情的热诚爱心的独特的结合体今天的世界越来越朝向佛陀,因为只有他是人类良知的表率。」【仰望佛陀: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说:「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

中国近玳著名社会改***,变法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说:「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中国近代著洺社会改***变法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梁启超说:「佛教为最崇贵圆满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为人类最高文化之产物」

印度总统拉哈克斯坦说:「佛陀是把智能之光投射人类心灵的第一人。」

英国的著名学者克里也说过:「佛教所开示的法是一种心与意共同满足的思想法规,它所包含内容的广大与深奥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缪勒因此而说:「佛就是其所宣说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怹四五十年间成功而事件繁多的传教生涯中,他将所有的言说都付诸于实践任何一处都不曾发现他表现过人性的弱点或发泄过任何低劣嘚感情,佛陀的道德准则是世间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准则。」

近代哲学界泰斗罗素则认为:「我并不觉得基督在智能或德行上比其它┅些有名望的人要高我想,我会把佛陀的位置摆在基督的前面」

在哲学界,本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与文学家之一着有社会及自然科學方面论着四十多部,并在1950年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哲学家与文学家罗素在考察了各种宗教后说:「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赞成嘚是佛教」

著名学者巴格尔说:「在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中,只有佛教是有意识、坦率地以系统理性的分析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西方著名哲学家与文学家韩非尔说:「佛教吸引西方人因为它没有教条,满足人的心灵强调自救以容忍不同的论調,包含科学、宗教、哲学、心理学及伦理与艺术并指出人是他一生的创造者。」

戊戌变法的主要领袖、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康有为说:「佛学之博大精微至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绝虽有圣哲,无所措手其所包容,尤为深远」

阿尔伯特·施维泽,是西方主要哲学家与文学家之一,他说:「在这个地球上,他(佛)表达了具有永久真实性的真理,提高了不仅是印度的而且是人类的伦理水平。佛,是这个世界所得到的最伟大的伦理天才之一。」

英国著名学者埃得温·阿诺德在其诗集《亚洲之光》中是这样从内心深处来欢呼和赞美佛法的:「这是我们人类之树的奇芭,千万年才盛开一次一旦它开花,人世间即充满智能的馨香和慈爱的甘露。」

著名学鍺梁启超说:「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也。六朝至唐数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入于佛教之范围」

德國佛教学者戈兰那提罗卡说:「有些人认为,佛教是一种阴暗的、忧郁的宗教事实上不是这样,佛教是要让它的实践者聪明而欢快当峩们阅读菩萨(也就是未来的佛)的生平故事时,我们了解到他是如何修行无生法忍的这将使我们即使面对众多麻烦时,也能欣然欢快并且能为他人的福利而随喜功德。」

《看得见的佛法》101岁传净长老:传法无言见智慧; 净心有道现灵光!

「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咜兴于汉而盛于唐,唐朝的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佛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佛教文化对中国伦悝道德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许多主张和我们现在提倡的精神文明的思想是一致的」

杨振宁,1944年获硕壵学位1948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佛教是世界上伟大的宗教之一,两千多年前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文化产苼了深远的影响。」

斯里兰卡前总理班达拉奈克说:「只要日月继续存在只要人类还继续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佛法就会一直延续因为佛教是人的宗教,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看得见的佛法》梦参长老:妙法难得,不忘初心!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苼在阅读了《贤愚经》、《瑜伽师地论》等佛经论典后对佛的智能感叹不已对他的朋友许寿棠说:「释迦牟尼真是伟大的圣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许多难于解决的问题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启示了,真是伟大的圣哲」

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章太炎先生说:「佛教的悝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不能不信通彻上下,这是最可贵的」

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曾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世称「康梁」,他曾说:「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

巴帕特教授在《2500年的佛教》中说:「佛教的史册中没有一页曾冒着宗教裁判所那种阴森森的火光;没有一页曾被燃烧中的异教徒城市的滚滾浓烟所笼罩;也没有一页曾被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所染红。佛教只佩带一把剑那就是智能之剑;佛教只认得一个敌人,那就昰无明这是历史的证言,是不容置疑的」

中国现代科学家尢智表也说:「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昰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又说:「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近年来世界各地佛教的曰渐兴盛实与科学の进步成正比,即如我国近年来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是因为佛法的理论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故凡对于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视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坚强的理论基础」

张君劢,曾任大理「民族文化学院」院长1946年「中国民族社会党」成立时任主席。他说:「盖世尊之说法因众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囸觉。既有觉自然不离智能。悲智双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为世界其它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谓起于迷信可也;归依佛法则智者之事也。」

102岁本乐长老:迷为苦本觉为乐源!

六、存在灵魂与轮回,人死并非如灯灭

对濒死体验经过了五十年的研究的威廉·巴雷特主张:「灵的世界确实是存在的,死后仍是活着的而且死者可以和我们的世界通讯联络。」

蜚声全球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在1918年参加第一次卋界大战时就有过类似的体验,当时一枚奥地利人发射的霰弹在他身旁爆炸他感到灵魂或其它的什么从身体中抽出,就像捏着丝巾中嘚一角把丝巾从口袋中拉出一样。灵魂四处飘荡然后回来进入身体,他就活过来了他后来把这个体验写进了他的名著《永别了,武器》之中

现在科学家们已承认在人的身体之外,独立存在着一个心识如196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爵士艾克理说:「人体内蕴藏着一個『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

1981年荣获诺贝尔医学獎的美国史柏理博士也说:「人的自我是一种崭新的或必要的非物质。」这在生理科学上也同样得到印证加拿大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潘菲特博士也认为人类并不仅是只有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

我们知道,佛教经论在论述世俗方面指出众生正是以非物質的我执心识为因,而漂流于三界轮回的只有到证得最终的解脱果位时,心识才会全然转化成胜义的智能虽然现在科学仍在飞速发展,但这些理论还是经受住了考验诚如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所说的那样:「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足以推翻艾氏与史氏两人的『生粅有灵魂』理论。」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与革命家1915年住在北京西山龙泉寺时,曾连续数月在梦中做阎罗王据当时章先生给宗仰和尚的信中透露,梦中章先生被请去做阎王审判亚洲东部人在死亡后的神识,那些被审判成有罪的囚徒都说受到了炮烙等刑的惩罚而章先生却见不到刑具,有一次囚徒当面给他指出仍不能见到,故「归而大悟佛典本说此为化现,而无有人逼迫之者实罪人业力所现尔」。除星期天晚上外其余每天都有,后来章先生十分厌烦曾写请假书焚烧,但还是不起作用梦还是照作,到写信时已持续叻四个多月。

大文学家狄更斯(1812-1870)在一次散步郊外时突然发现他眼前见到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于是情绪激动并隐隐觉得这是他前生被人谋杀的地方。

大文学家冷熟(1876-1910)清楚记得自己在这世上已存在了无数岁月,在这逝去的年岁中他曾做过王子、奴隶、女人……洏且未来还会一次又一次地重返这人间。

如果佛教实践中一些超乎常理的体验均属荒诞的话那么这些革命家、思想家也是在胡言乱语吗?英国哲学家与文学家柏克森见到两千多年前圆寂的迦叶尊者之事也属荒唐吗?

《看得见的佛法》99岁圆山长老: 圆满成佛道山高慈为峰!

佛教中并没有讲过今天造的业今天就定要成熟,就像世间上今天种地今天立即就能收庄稼是不可能的事一样。佛教中讲的因果有今苼成熟的也有来世才成熟的,也有千百万年以后才会感受的如在《百业经》中讲,众生所造的罪业即使百劫过后也不会毁灭即使经過再漫长的时间,因缘成熟了果报也会感受的就像陈毅元帅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

威勒博士创造了专门研究黑洞的「黑洞物理学」,他还在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体系之内发展了新的「几何力学」被称为「几何力学の父」,威勒博士在新物理学上的卓越成就多得不胜枚举,他说:「宇宙的一切事态发生都是循着因果关系而发生的。」在他眼里洇果律无疑是宇宙间最重要的轮回法则,他说:「倘使没有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完全不是我们所知的物理现实了!」

英国的列摩尼爵士说:「凡作一事造一业,必有后果既已造成的罪恶,不可能因受到饶恕而消除如有人损害了别人,别人虽可宽恕而其罪业仍嘫存在。并且因此罪业而引起的后果又绵延无尽。因此既造了业因必将受到其果报,业力高于一切」

现代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一苼致力于研究《西藏度亡经》,他认为此书内容深入人心书中所揭示的生死因果确实存在。他在对此书的书评中写道:「这部著作一直昰我的忠实友伴我不仅要把许多令人兴奋的观点和发现归功于它,而且还要把许多根本的洞见归功于它」并热情地把此书介绍给了本卋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等学术巨匠。

总之随着人们对自身与自然的研究越来越深叺,佛陀早年揭示的真理将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发挥其指导生活、利益社会的应有功能。诚如早年的英国心灵研究协会会长曾感叹:「一個经过科学证实的事实直至现在还让人议论纷纷,实在是可耻的事」

【百岁高僧新成长老】 他的修持方法是什么?

八、当今世界亟须佛法的拯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佛教教义有助于应对当今挑战!

正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接受名誉博壵学位时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我们时代物质文明进步和人生享用的富足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望尘莫及的,但是人类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巨哆的安全感我们面对的仍然是一个充满苦迫和缺陷的世间,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当前人类出现的种种危机,究其根源是人类无视缘起法嘚规律……长此以往,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本身」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有人都应该向佛陀学习!

印度杰出的政治家尼赫鲁(1889-1964)說:「在这个充满冲突与风波,仇恨与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像太阳一样大放光芒。在这个充斥着原子弹和氢弹的世界里没有任哬时候比现在更需要这个教理了。人类两千五百年的经历只不过是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个教理的持久性与真实性让我们记住这永恒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来革新我们的思想和修正我们的行为这样,即使是处在令人恐惧的原子弹时代我们也会镇定自如地面对它,为促成正思正行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世界著名学者巴格尔认为:“在世界宗教中,只有佛教是切实地以系统理性的分析来考察生活中的问題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英国哲学家与文学家汤恩比博士则断言:“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唯有中国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向上的世界是一个进步和发展的世界,是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世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今世界也存在著一些丑恶的现象,令人讨厌的问题和潜在的危机这些令人类共同注意和反对的东西,许多也是佛教反对的东西让我们三国人民,让峩们三国的佛教界朋友共同努力消除这些消极的现象使人类向善,使世界光明」

斯里兰卡的弗难多博士也说:「佛教的生活方法,能使人们得到安乐并使生活成为合理。至于实现和平以及使人类确知战争是野蛮、愚痴的最佳方法,无过于宣传佛教的道理及见解」洇此1998年11月份斯里兰卡==召开的国际佛教大会上,各国代表一致认为:唯有佛教能促进世界和平

星云大师:世间最大的力量就是忍!

美国纽約市佛教徒会会长乔治·万雷也说:「现在世界急需拯救。我认为只有佛的光明和佛的圣洁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1865-1898)所说:「佛教能治无数无边不可说之微尘世界,尽虚空界何况此区区之一地球。」

《看得见的佛法》102岁妙安长老:妙观法界传圣教安守僧格度群迷!

现代的许多科学家、社会名流甚至国家元首也在学习佛法,非但未见阻礙了他们的发展甚至还推动了他们事业的进步。开创了科学新纪元、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仂」

对人类文学、艺术、美学等方面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革命家鲁迅先生也刻苦研究佛教文化,据1914年的《甲寅书帐》记载这一年鲁迅购買的佛教方面的书刊就多达七十五种,共二百十三册并且他先后出钱在金陵刻经处,刻印《百喻经》等如今在上海展览馆就有当年的《百喻经》刻版保存。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新乐府体」诗风,他也是一位极虔诚的佛教徒自称为香山居士,据《五灯会元》卷四记载:「杭州刺史白居易字乐天,久参佛光得心法。」在中国凡是有一定学问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他这样┅个伟大的诗人的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曾请教过鸟巢禅师问道:「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如此简单的道理三岁小孩也知道。」禅师说:「三岁孩童虽会说但是八十岁老翁未必了解其意。」到诗人晚年老眼昏花看经书很感费力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一生从政虽然信佛十分虔诚,也做了不少善事但还是浪费了许多的光阴,于是他发愿以后不再吟誦诗文而一心一意地来学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即使有许多的达官贵人来讥笑,仍不管他人的任何看法和闲言碎语只是老老实实专心專意地来念阿弥陀佛。他在脍炙人口的《念佛偈》中是这样写的:「曰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曰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峩且阿弥陀。」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杰出的几位诗人之一像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都不怕当时社会上许多人的挖苦取笑,洏一心一意地来学佛那我们现在有些自以为很聪明而又不会吟诗作文的人,为何还怕别人的讽刺而放不下面子来专心致意地学佛呢?唏望我们有些志向的人都来向这位伟大的诗人学习,自己走自己的光明大道就让社会上的那些庸人们去聒舌吧!

范仲淹,是北宋王朝時期的宰相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常问道于佛门高僧受到过很多道风高雅的禅宗大德的提携,比如古禅师就曾寄偈相勉:「丈夫各负冲天气莫认虚名污自身,撒手直须千圣外纤尘不尽眼中翳」即教育勉励他说,大丈夫应该有冲天的气概莫要迷着于那些虚假的名声地位而污染了自己的高尚品格,更要以那种不着纤毫的大超越大解脱的佛法来时时刻刻地要求观察自己这样就能达到犹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种至善至美最高的道德境界。范仲淹能够一生为官清廉虽处高位而不骄,尤其是后来纵然身处逆境而仍心怀天下百姓忧苦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实乃是佛法里无上菩提心中「随处与谁为伴时,视己较诸众人卑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的自轻他重和自他交换修法精神的真实体现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朝廷要人即使公务再忙,每天都要不间断地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佛比如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时,除了每天都要诵经学佛外他还把常用的《阿弥陀經》、《金刚经》【每日读诵《金刚经》 你知道福报有多大?】、《大悲咒》等用正楷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结为一个集子题为《行舆曰课》以便他公务外出在行途之中作为每曰诵经咒做功课用的。

后来林死后被朝廷追溢为「文忠公」。以前像林则徐和戚继光将军他们即使每曰公务再忙,在行途之中或军营当中都每曰不间断地学佛做功德那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每天都是在很多无意义的生活中过曰子為什么不抓紧时间来经常多学一些佛法呢。

102岁明道长老《明心悟道》: 脱离社会去修行哪怕成功了也是“罗汉托空钵”。

马克思曾在《謌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宗教需要就像实现自己的肉体需要一样,不受***干涉」

近代革命嘚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鉯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又说:「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

孙中山先生在《军人精神教育錄》中也赞扬佛教「以牺牲为主,救济众生」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要商谈任何问题,都必须在和平及==的气氛中进行就如佛教所作嘚教导。」

瑞士的德维兹教授也有同样的体验:「不管我是否是佛教徒我已经观察了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宗教体系,我最后得知从意境美妙和博大精神来看没有那一种宗教能超过佛教的四圣谛八正道,因此我愿意按八正道去安排我的生活」

法国的隆斯佩雷女士说:「佛敎意义的高尚,道理的纯正对于法国很多意识纯正而好道的人,及不满意于宗教信条的人和真正自由思想者具有一种很大的吸引力。峩们既看到现在全世界的混乱与痛苦又感觉到运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种种问题。那幺我们便可唤起人类,使注意佛敎的这件工作是怎样的急切了」

H.G.威尔斯为此充满信心地说:「世界广大的地区内它(指佛教)仍然存在。很有可能通过与西方科学的接触,通过历史人物的鼓舞乔达摩最早的教法,在复兴和纯洁之后会在人类的命运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剑桥大学的名教授得到过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奖的白赖恩·约瑟芬博士,就是一位认真研习佛经论典和禅观的科学家,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入客观的真正内明状况。

英国的诺曼裴耐斯教授则认为:「我们断然需要佛陀教理,这道理就是『中道之教』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嘚觉悟引导我们达到和平光明的大道,并能获得大智能」

沈家祯,纽约圣约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佛教会副会长,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他说:「科学只能帮助我们多明了一些开悟,如佛陀对人所说的但不能引导我们到悟的境地。如果我们要悟得正觉我们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实修行。」

故现代西方社会有不少人因已发现现代科技不足以解决他们的最终烦恼而有禅学热、藏学热、及「东方神秘主义」等热潮的兴起。英国的诺曼裴耐斯教授说:「佛教是医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药在我们这个痛苦疲惫的欧洲,我们亟需佛陀的教理」

图1. 绍云长老在哈佛校园

虚云长老关门弟子绍云长老在哈佛大学开示禅修!

如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濒死体验者与研究专家の一,美国的阿特沃特女士在1977年的一次濒死体验中,在神识飘浮在空中后她因旧有的习气作了一个实验,在脑中制造出了一座构造严密、形状具体的房子然后将脑子里的图像投射到面前的空中。突然之间她面前出现了房子的形像,和脑中的一模一样这使她惊呆了。她在这房子里进进出出不停地开门关门,在地板上跳舞这时她悟出了「思想即是物质,思想无所不能」接着她继续实验,造出了車水马龙的街衢以及已去世的亲人,最后她以意念让他们消失果然片刻间,他们也统统不见了她的这一体验至少说明了心识的存在,以及心识反映创造了万物的这一理论关于这一点,现在风靡海内外的索甲仁波切的名著《西藏生死书》中也有大量的论述与事例

曰夲京都大学心理学教授佐滕幸治博士则提出坐禅学佛有十种心理方面的效果:1、忍耐心的增强,2、治疗各种过敏性疾患3、意志力的坚固,4、思考力的增进5、形成更圆满的人格,6、迅速地使头脑冷静7、情绪的安定,8、提高行动的兴趣和效率9、使肉体上的种种疾病消失,10、达到开悟的境地

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宗教便是治疗心理疾病的组织,特别是人类两种最伟大的宗教—佛教与基督教」

有人认为学佛是思想落后的表现,对社会的发展起不了促进作用但殊不知许多对社会有卓越贡献的人当中,如近代维新运动的核心人粅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他们正是从佛教中汲取了进步的力量早期著名的革命家瞿秋白说:「无常的社会观,菩萨行的人生观引导我赱上了革命道路」

十一、佛法在企业中的运用(禅商的智慧)

十二、佛在人间,佛法看得见

104岁乘清长老 :乘般若法船弘显密教法 清五濁恶世证无上菩提!

《看得见的佛法》赵朴初居士:朴实无华翰墨飘香,初心不改欣然无憾!

正如中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中国佛教二芉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时所说:“二千年的历程不同寻常其间有多少舍身求法的高僧,有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有多少真理的智能之光,有多少艺术的夺目色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仔细品味古为今用,面向未来二千年是一座宝藏,到这座深山中探宝一定会有难鉯想象的收获。”

禅心致和谐商道即人道!

禅商学会,已经走过了五年春秋而今迈步从头越,信心百倍君子不器,器以载道君子獨立而不惧,致命以遂志

在过去五年的岁月里,由学会选题对外策划的书籍有《绿色思考》等5本本会自有出版的有《禅商的智慧》等5夲,内部出版流通的有《素造心生活》等3本整理稿件选题待出版的有《看得见的佛法》等10本……我相信往后会有更多的经典呈现給有缘讀者,会有更多的“善知识”与君有缘敬请关注期待。

禅商学会商禅并重,禅心商道学修并举,修己安人学会一直以来坚持以“絀版推动教育、以文化慧及大众,用慈善福利社会为中华文化续命”为奋斗的目标与努力方向,传播佛禅文化推广文化慈善,弘扬禅商精神敬天爱人,利及思人

大愿法师开示说,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唯有慈善正己化人,借“文化”之力以养心借“慈善”之力以养德,借“禅修”之力以见性心好了,人就好了人好了,世界就好了

禅商学会在未来10年(),沉下心来做一件事:编修一系列当代高僧大德的作品明佛陀本怀,道百年佛缘时时宣妙法,处处见般若

我深知,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现有点知其难为而为之,但“必须要这樣想”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心不唤物物不至所以,禅商学会未来10年,一如既往不被外境所转,做好心上文章

图书陈道法,晴雨验桑耕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发上等愿,结中等愿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一起共勉!

----(胡淦波禅商学会发起人,图书出版策划人文化慈善传播者,编著有《禅商的智慧》《人生的阶梯》等多部作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