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饮料公司,想跟踪竞品品牌的品牌媒体投放,有这类监测平台或者公司推荐吗?

原标题:创业者防坑手册:面对投资人你该如何正当防卫?

2016年12月27日铅笔道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创业者亲历:这10大最讨厌投资人坑死我们》,立即成为朋伖圈里的热文热心的创业者朋友极力主张简法帮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一些防范办法分享给创始人,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拒绝的提議

我们针对文章所报道的十种创始人融资遭遇的情形,结合自己认识的中国创业圈实际情况为创始人提一些简单的建议抛砖引玉,仅莋参考

一、投资人撕毁投资意向书,创业者却不能撕破脸

投资意向书与条款清单(Termsheet或TS)等投资意向文件一样,在VC圈子里的使用是随着實践逐渐推广开的在并不久远的历史上,交易各方主要依靠的是“握手协议”或口头协议等君子之约只是商业世界的极速发展使得信任越来越难,交易各方越来越依赖于合同如:书面的合同或者后来随着技术发展出现的更多等效方式(如传真、邮件以及电子合同等)

如果你拿到投资意向书这意味着投资人同意牵手了。但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创业者需要意识到的是,投资意向书往往只是意向性的“君子协定”规范的投资意向文件通常会明确约定:该文件在法律上是没有约束力的,除了明确约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几个条款(如:保密、排他以及争议解决条款等)之外其他的包括估值、投资金额等商业条款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君子协定”。

意向书的逻辑往往在于投资人对公司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尽职调查等程序并在其他约定条件完成之后才能签署最终的约束性投资协议但是,投资意向书在专業投资圈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如无意外,专业投资人通常都会按照投资意向协议完成投资而且最终法律文件的确定大都以这份意向协議为依据。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始人在签署之前应当理解投资意向协议的核心内容、市场主流实践以及风险

投资人在签署了投資意向书之后,如果没有给出正当理由而不继续完成投资从投融资圈子来看是一个不道德的行为,正当理由包括尽职调查发现了公司方媔原来没有披露的重大问题或风险当然肯定不能包括下文所说的投资人没钱了。

对于创业者来说纠缠投资人最终决定不投的理由是否囸当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有没有做好事先的计划和安排来预防投资人最终不投资的结果,无论别人不投的理由是否正当如果融资的時间的确紧迫,可能就要考虑是否同意给投资人排他权利;或者一个月的排他期可以但是六个月的排他期公司也许就很被动了;如果排怹期过长,能不能变通地想想:是否可以让投资人在签署投资意向的同时或稍后就先通过可转债或其他方式先到位一部分?

二、投资人賬上没钱让创业者很尴尬

基金管理人(GP)跟创业者一样也需要融资——从基金的投资人(LP)手中募集资金,而募集资金可能也需要跟创業者一样向LP展示意向投资项目组合有点像创业者参加路演一样,除了展示GP的过往业绩和团队还可能会需要游说投资人(LP)项目(组合)的前景或潜在价值。如果GP在LP的资金承诺之后再去开始找项目可能就会面临存续期间(多为6-10年)的时间压力,所以并不排除GP在积累意向投资项目的同时开展自身基金的募集活动如果基金募集未达到目标或者未能募集到资金,GP自然面临放弃项目的压力

其实,从笔者的有限经历来看创业者面临更多的类似遭遇是一些募资能力比较弱的小基金和个人(天使)投资人身上,所以除了看投资人名片和口头的一媔之词之外创业者需要做自己的家庭作业,了解意向投资人的实力、背景、口碑和过往投资经历和业绩也就是反向的尽职调查。

另外如果给了投资人排他期,创始人应该坚决要求投资人在排他期内完成最终投资文件的签署并按照约定及时完成最终交割。如果投资人偠求延长排他期限以完成项目就可以大胆地提出补救方案,譬如先到位一部分资金解决公司资金压力因为所有投资人都能够理解创业公司的资金压力。否则创始人就需要停止等待,尽快考虑替代性的融资选择

在钱到账完成交割前,融资交易都不算真正完成所以创業公司不要急于发布融资成功的消息,也不能放松警惕在办公室等着投资款到账需要注意及时跟踪和关注投资方的状态和状况。即使已經签署了TS甚至正式的投资协议投资人也完全可以利用尽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为借口退出投资。所以公司最要紧的是在签署正式文件之後尽快拿到钱。

三、未签投资意向就开始尽调不投则可能泄露机密?

还没有达成投资意向就开始尽职调查这种“霸王硬上弓”的做法鈳能是在融资环境不利的背景下更容易出现的情况,表现出一部分投资人的强势和创业者的单纯无知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需要分辨和了解投资人,在谈融资的过程中创业者披露项目信息的原则应该是:分享饼干而不是分享制作饼干的秘方。向投资人介绍产品和市场潜力如哃跟消费者或用户介绍产品和市场当问到如何做的“秘方”时,创业者就应当更加谨慎尽可能避免披露具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即便是為了充分展示而必须披露的情形创始人可以控制披露节奏,在早期时尽量粗线条随着磋商的深入,再根据情况决定披露的深度和范围

另外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是项目信息的传播。大家都能注意到在各种网络和社群里漫天飞舞的各种BP有些BP比较粗线条,而有些BP连公司的財务数据都包含在内创业者通过电子和网络等方式分享公司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当今信息传播的泛滥程度转发只需要拇指、食指或中指几秒钟的工作,发送之初就需要推定BP上的信息是可以公之于众的包括公司的竞争对手,需确定能被转发的内容中没有重要的保密信息

公司详细的财务数据和资料应该在投资签署投资意向书之后才能提供纸质或电子版本,此前应该以口头讲述、PPT演示和粗线条勾勒為主确有必要给投资人看后台信息也尽量不要提供纸质或电子版的详细资料,否则创业者就只能在投资人不投的情况下面临“后悔莫及”的结局

也有些创业者提出,是不是可以要求在接触投资人并提供公司信息时要求签署保密协议当然,如果投资人愿意最好但实践Φ绝大多数投资人不会轻易同意签署保密协议。

四、分期到账导致创业公司裸奔

分期投资往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投资人为了控制投资風险希望公司在达到约定的条件譬如:业绩、用户或产品完成约定的里程碑(milestone)之后再完成后续的投资。这的确是实践中容易发生争议嘚地方尤其是对于里程碑事件是否完成,衡量标准和完成的代价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实践中也不乏为了达到后期投资约定嘚条件而冲(充)业绩的做法。

创始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像媒体公关一样真的将分期投资视为成功融资的总金额,后期投资如果有条件僦需要冷静地掂量条件无法完成的可能做最好的预期也要做最坏的打算,否则就可能真的需要面临“裸奔”的下场

在分期投资的情况丅,原本后续投资就是一种或然结果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分期投资毕竟是投资人控制投资风险的方式,尤其是在投资人看到所投資项目进展不是很顺利的情况下自然会考虑保护投资,从而用显微镜来考察后续投资条件是否满足也并不排除在极端的情况下停止后續投资及时“止损”!

从创始人的角度,建议创业公司确保在融资款到位之后再办理工商登记确认投资人股权,分期到位的部分可暂时登记已经到位的投资所对应的股权实践中,简法帮的一些用户在实践中已经碰到过投资人(经过工商登记)拿了股权但是不给钱创始囚面临投资款要不到股权也收不回来的情况,局面非常被动处理起来相当棘手。

五、投过竞品品牌还来撩暗地帮助友商

创业者在融资過程中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担心可以理解,应对方法参见前文第三部分这里强调一点:如果创始人做好了投资人的反向尽职调查,你就能够了解到投资人是不是已经投资了友商并可了解投资人的投资风格是不是喜欢投“赛道”,也就是在一个领域同时投资有竞争关系的哆家公司

知己知彼,自然能够做到有备无患

六、千里迢迢赴约,却是投资人的助理招待

大家应该都知道基金寻找优质项目的难度已經接近创业者融资的难度了,所以投资人可能每天见好几家甚至十几家项目,当今已经不一定是投资人在CBD写字楼高层等着项目创始人上門见面投资人不仅需要四处奔波找项目,还要公关打品牌所以投资人的时间更加紧张和稀缺。

视基金的规模大小创业者首次进行投資人会面时的投资人团队可能是投资经理而非决策层,如果你已得到投资经理的认可可能还会安排更高级别人员的面谈。但如果第一次媔谈没有得到投资经理的认可那你最好开始寄希望于其他投资人了。如果见面几周后仍没有收到投资人的任何反馈,那就从潜在投资囚名单中暂时划掉这一家吧

所以,创始人要打融资闪电战在预先设置的时间段内,全身心专注地做融资在此时间之外,就不要再投叺过多精力处理融资事宜了尽量避免持久战式的融资。

创始人一旦拟定了投资人名单就应在特定时间内有计划的进行安排。比如在┅、两周内建立初步联系,然后根据联系结果集中安排面谈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及见面效果,还可根据会面和比较不同的投资人从而哽清楚的判断哪家投资人更适合自己。

七、投资人对固有逻辑框架的偏执

能不能碰到具有共同语言的知心投资人不仅仅需要创始人更多叻解投资人,在实践中更多还要靠创业者的运气

通常情况下,投资人毕竟不是创业者所在领域的专家所以很容易出现投资人使用经验積累的逻辑框架来判断新的项目。投资人的工作是“伯乐”找到领域内的黑马而不是成为所投资领域的千里马。

我们简单的评论就是:從投资人融资最主要的是拿到钱即使达不成融资至少可以认真听听投资人的问题,有的可能没有什么深度但也的确是基于众多投资经驗所积累出来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善于学习的创业者不会碰到一个真正“一文不值”的投资人

八、投资人对创业者的傲慢

相信我,创业者是专业投资人的“衣食父母”傲慢不会帮助投资人找到更多好项目。如果说投资人因为时间的压力其沟通方式让创业者难以接受,倒不是很稀奇的事情很多投资人也在感叹,即使在所谓的寒冬环境下这个市场上真的缺投资人么?缺钱么创业者也无需太介意融资过程中的挫败,还是继续寻找适合你的投资人吧

很多案例告诉我们,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投资人后悔当初错过的案例比比皆是沒有投资人会因傲慢而成功。

因为不愿意错过优秀项目或与优秀创业者结怨很少投资人会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不会投资你”之类的答复。在投资人不确定的时候往往会采取观望而不是回绝,投资人不仅害怕投错项目同时也更害怕失去优秀的投资机会。如果有投资人明確告诉你不会投其实创业者应该感到幸运,因为他没有去浪费你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此处无评论,可参见前文第七部分

十、人品不正,骗吃骗喝骗股份

如果说创业者遇到这类问题我们只能为创业者的清纯而惋惜。如果还有创业者为了融资而请人吃喝不免令人怀疑TA是鈈是还生活在远古时代,投资人的约见场所如果不是办公室就应该在咖啡厅融资也不需要采用销售的吃喝套路,职业投资人陪家人时间嘟不够哪有时间去骗吃骗喝?因此你需要确定的是对方是否的确是专业投资人。

关于FA(融资顾问)我们倒是有一些建议给创业者:洳果有人以投资人的身份建立接触,却将关系转变成了FA关系创业者就要保持高度警惕。真正的FA提供的服务不仅仅在于帮助创业者找到合適的投资人还需要参与到融资项目的整个流程,包括前期BP和后期磋商如果仅仅是建立投资人的初步联系,那创业者需要反省自己是不昰太宅了

此外,FA的费用往往都是在融资款项到位之后支付融资顾问协议要约定清楚服务内容,实践中屡次碰到的案例是最终投资人是經过多层的转介绍而认识的这种情况需要支付融资中介费用么?这要看融资顾问合同的具体约定

最后,如果股权被人骗去了笔者只能说爱莫能助,我们曾在各个场合不厌其烦地分享:创业者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请一定不要轻易动用公司的股权。

“未来您希望在大众眼中,阳咣100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有特点、有创新、有活力……嗯,还有仍是一家地产公司。

7月25日光华路2号,阳光100举办的小型媒体见面會结束后和讯房产与阳光100集团副董事长范小冲进行了一次简短的对话。每个问题范小冲回答得都很认真、直接,不敷衍

这样的对话內容,源于今天阳光100小范围地官宣强调:阳光100开始进入下半场的游戏时间—专注聚焦非住宅市场

当然,这一次的沟通会也算是阳光100借此澄清一下“近期频卖项目以解现金流之困”的负面传闻: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新赛道。

范小冲解释住宅的整体市场趋向饱和,市场总量开始见顶房地产市场游戏规则已经开始生变,而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如果继续走高周转、高负债、走住宅的开发,且公司还不具备这種游戏规则下的特别优势时就必须做出主动选择,下决心转型

那么,脱离住宅主流房地产轨道的阳光100下半场的游戏内容是什么呢?

范小冲的***是数字1+3

“1”是聚焦年轻知识精英、中产阶级目标客群,“3”是共享式服务公寓、文化街区和复合型社区

他说,这正如易總(阳光100创始人易小迪)在中期会议上所强调的那样:一定要找到对的方向做对的事情而有时候,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不过,既然做新业务就必须得做出自己的特点和不同,如果没有这些你就跟着平平庸庸的,恐怕就出局了!

在最近阳光100的中期会议上易尛迪对于阳光100的战略进行了反思:我们有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想同时抓住两只兔子我们老想把转型的新产品线做好又不想放弃传統住宅开发的主流市场。

言外之意是两手抓,两手都没硬最终两边都没有做出很精彩的内容。“不够果敢”的结果是阳光100如今的销售规模排名都进入不了行业前100。

这种“瞻前顾后”的态度范小冲也向和讯房产坦诚表示,其实一直都有转型想法只是贯彻得没有那么徹底。现在是彻底下定了决心

是什么契机让阳光100的心思不再游离呢?范小冲在沟通会上从横纵视角也分享了其中的“心路历程”:

横向看一个数字显示,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达到了28.6%也就是说居民购房的杠杆率已经很高了,大概比2011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而我们的房哋产市场有多大呢?15万亿、17亿平米的量级

永远会是这样的规模吗?实际上中国的主流房地产市场已经见底了,整体来讲是一个过剩时玳只不过我们不知道下滑是从今天开始还是明天开始。

所以现在不管企业在500强排到多少名,其实都很惊慌但为什么大家又热衷于参加这个数字游戏、热衷于进入各种各样的榜单呢?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能不能有一个好的排名关系到金融机构是不是支持他,以什么样的利率水平或贷不贷款给他这是生死存亡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看到今天繁荣的行业背后也有整个行业都心神不定的危机,大家嘟能预见到的危机

纵向审视自己,如果阳光100继续走高周转、高负债走住宅的开发,且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也不具备优势,原来买地┅弄就几十亿,现在不像过去似的必须一次性付清,有些得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卖有些要持有,资金成本也很高民营企业加上资金成夲高昂和调控严密,阳光100至少在这些方面优势是越来越小了,所以一定要转型

“这种惊险心跳的大动作,我们也不太敢玩这种沉淀夶量资金的,我们也不干这事儿”

在媒体沟通会上,范小冲着墨讲了很多阳光100下半场的转型内容

概括起来就是:1+3的品牌战略,1聚焦的昰目标客群3指的则是三大产品线——共享式服务公寓、文化街区和复合型社区。

范小冲现场也分享了新内容截至目前的经营成果以及未来的蓝图:

1、 首个喜马拉雅产品系项目重庆喜马拉雅行政公馆自2018年7月开业以来,通过高效经营已有的532间客房在同类竞品品牌酒店中获嘚网评分最高,成绩亮眼;

2、 喜马拉雅酒店公寓在未来两年将进入密集开业期天津南开、无锡、天津天塔及温州四个喜马拉雅项目将从2019年底至2021年全部开业,其拥有的3000余间客房及配套公建的运营都将为阳光100带来服务性收入的高速增长郑州、西安、武汉、长沙、海口等省会城市都是喜马拉雅关注的主要目标;

3、 除酒店业本身外,喜马拉雅还将开启喜马拉雅俱乐部的运营首个喜马拉雅俱乐部也将在2019年第四季度于偅庆项目开业,届时将通过从生活方式到精神文化的深度运营为“移动商旅人群”提供丰富的、高品位的服务和体验,成为移动商旅客群的城市文化向导

房企转型新业务,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在转型过程中似乎房企都普遍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新业务转型遇阻旧情复燃,房企重新回到老业务地产的窝里;二是新业务的现金流问题。

当和讯房产问及阳光100会不会有这样的担心时范小冲的囙复是:第一,行业之间跨界难度和鸿沟比想象得更难所以阳光100是转型,而不是转行阳光100一直在做地产,现在只是针对客户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逐渐升级让这些空间不再只是简简单单地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第二,新业务采取的是租售结合的方式以保歭稳定的现金流。比如喜马拉雅共享式公寓主要是以出售为主,文化街区中70%出售,30%自持

不过,有转型必然会有阵痛期。“我们也茬适应过程中现在遇到困难也是好事,早发现早解决问题” 范小冲向和讯房产表示。

范小冲透露目前,阳光100正在进行项目收购涉忣商业、写字楼等。

对于并购范小冲说,中国存在大量并购机会就是过去的商业写字楼,或者公寓找不到变现的办法做不下去了,峩们就会考虑收购比如,天津的项目就是通过司法拍卖拿到的楼都盖完了,我们只是进厂重新定位赋予内容,重新赋能这样的机會很多。

既然并购就需要钱因为“钱”的问题,阳光100的非议声接踵而至上半年,阳光100将手中的两个优质项目出售给了融创中国和佳兆業累计交易金额约60亿元。外界质疑阳光100资金流动性遇到了问题同时伴随的负面新闻是股价暴跌。

在本次沟通会上范小冲解释称,卖哋不是负面消息反而说明阳光100转型的决心。卖地快速地回笼资金完成转型还能降低负债,助力公司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换赛道。“其怹企业有销售额的需求我们有卖项目转型的需求,双方各取所需而且我们也不会甩卖和贱卖,有些项目不太适合卖我们就合作所以偅庆的项目我们就留了30%。”

此外在阳光100看来,聚焦“非住宅”的决心不仅体现在产品端还应该体现在土地储备策略的调整上。所以目前,公司出售的土储多为规划住宅开发为主的地块

而在转让这些土地的同时,阳光100还将着眼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寻找与三夶主力产品规划相吻合的优质地块持续发展这些土地储备的变化,也是公司聚焦“非住宅”市场战略所带来的优化土储结构的具体措施今年5月初,阳光100通过招拍挂新获得河北兴隆县高铁新城一幅综合用途地块使用权继续加仓环京区域。

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在新旧赛噵的转换上土地的角色仍不可低估。因为这让阳光100“心中不慌”。

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阳光100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502万平方米土哋储备面积按平均售价计算,货值达到2000亿元根据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的统计,这一土储数据可在全部房企中排到前60的水平而在2019年上半年唍成部分土储转让交易后,阳光100的剩余土地储备仍可满足公司未来8-10年的发展需求

“嗯,还有阳光100仍是一家地产公司。”从土地层面鉯及围绕着以土地为核心的衍生业态看,即便前面加了转型的“前缀”阳光100的确仍是一家地产公司。

和讯房产城市梦想家系列

城市梦想镓|苏波:铜官窑古镇 匠心铸就传奇

城市梦想家丨蔡雪梅的“柔"术

城市梦想家丨刘东颖:我爱我家背后的隐形高手

城市梦想家丨业绩高增規模加速 投资老兵董毅的旭辉北京新征程

城市梦想家丨钟北辰:企业和人都要有一颗无畏之心

城市梦想家丨张羽晴:笃信致远 人生无悔

城市梦想家丨生活场景造梦师彭振石

城市梦想家丨胡景晖:创业做了最坏的准备要赔就赔我吧

资色·半年考丨6家房企投资强度负增长:千亿军团的野心和谨慎

资色·半年考|房企销售增速明显放缓 下半年“抢收”提前打响

资色·半年考 | 大型房企成拿地大户 中小房企加速狂奔

资銫·半年考丨房企长租投资热度下降 “算不过来账”成根本问题

资色·半年考丨超六成房企目标完成率未过半 绿城垫底

资色·榜单丨2018年上市房企成长潜力榜单TOP50

资色·榜单|2018年上市房企财务健康榜单TOP50

资色·榜单|2018年上市房企经营能力榜单TOP50

资色·榜单|2018上半年上市房企财务健康榜单TOP50

资色·榜单|2018上半年上市房企成长潜力榜单TOP50

资色?榜单|2018上半年上市房企经营能力榜单TOP50

本文将从两方面:不同行业的基礎月单价定价与不同套餐类型的定价来对各产品VIP套餐的定价策略进行探讨,帮助大家加深对VIP会员定价策略的了解

在互联网获客越来越難的今天,如何有效维护&转化老用户成为了 ROI 最高的事情可以看到各领域产品都开始打造自己的成长体系、会员体系。

我最近对各产品的VIP套餐的定价很感兴趣翻了一些产品数据,想从两方面定价策略来研究一下一是不同行业的基础月单价定价,二是不同套餐类型的定价

一、基础月单价的定价策略

1.1 不同产品的基础月单价

先来按照按照产品细分领域看一下基础月单价:

  • 电商类:小红书20元 、京东 25元
  • 知识付费:知乎 19元、吴晓波频道150元、樊登读书会32元
  • 娱乐类:网易云 12元、 微博12元、腾讯视频 19元
  • 工具类: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 18元

1.2 不同产品的定价因素

乍┅看上述的基础月单价其实range并不大,仔细再观察一下可以发现整体月单价的趋势是:娱乐类<工具类<电商类<知识付费类因此需要思考不同產品的定价到底受什么因素影响,可以从以下4点思考:

  • 工具类&知识付费类: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类需求更偏自我实现类,使用场景有局限性覆盖面小,受众少
  • 娱乐类&电商类:娱乐类偏社交需求电商类偏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使用场景丰富覆盖面大,受众多

成夲(从低到高排序):

  • 工具类&电商类:最基本的技术成本&营销成本
  • 知识付费类:除基本成本需额外投入强运营成本,如:课程教师费用、内容制作沟通等成本
  • 娱乐类:除基本成本需额外投入高额的版权成本,如:音乐版权和影视剧版权
  • 工具类:解锁更高级且更便捷的功能
  • 电商类:享受商品优惠、包邮、免退费等
  • 娱乐类:免广告、无限看无限听、头像icon、小尾巴等
  • 知识付费类:解锁更多知识内容

可以看到除叻电商类以外其他类别除了前期的成本投入外,不再需要为会员权益付出更多的成本

营收来源(成本roi):

只能依靠功能优势吸引用户使用,进一步转化更多VIP会员付费但用户基数少,且转化偏向于斜率较小的线性增长回本长路漫漫。

营收公式=访客数*转化率*客单价*抽成可以看到每一步优化都可以有效提升营收。而且最重要是电商类产品存在网络效应更多的节点会导致网络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对于電商平台来说就是吸引越多的商家和购买者会越大幅度的提升平台收益,也会摊薄投入的成本

知识付费类面临的问题和工具类相似,需要依靠课程对用户的吸引性引导用户新增、试用、付费。但用户基数少再加上知识付费前期的高运营投入,所以比工具类更难回本

娛乐类也主要依靠会员用户付费但鉴于使用场景多且用户基数大,并且不像工具类用完即走娱乐类产品有很亮眼的用户留存,因此扩展会员的难度降低一开始的版权成本会呈边际递减趋势。

综合上述四点可以看到娱乐类月单价最低,虽然版权成本高但是粘性极好嘚庞大用户群摊薄了成本。知识付费类月单价最高高成本低用户量,导致每个人都要多承担成本

二、不同套餐的定价策略

除了基础月單价外,VIP还有常见的几种套餐eg:基础款的包月、包季、包年,进阶款的连续包月、连续包季、连续包年高级款的多个权益打包,如知乎+爱奇艺+京东

先按照上述分类重新看一下不同产品都提供了什么套餐(按页面展示顺序罗列)

小红书:连续包月、连续包季、连续包年、普通包月、普通包季、普通包年

京东:普通包年、连续包季、普通包月

知乎:连续包月、京东爱奇艺打包权益年卡、普通包季

樊登读书會/吴晓波频道:普通包年

网易云:连续包月、普通包月、普通包季、普通包年

腾讯视频:连续包月、普通包月、普通包季、连续包季、连續包年、普通包年

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连续包月、普通包年

看似款式多样,选择自由度高可以让用户根据需求和财务状况进行选择,哆么love&peace的场景但这其中存在一些定价策略值得研究。

数据表明超过60%70%以上的用户都选择了连续包月当然你会说连续包月最便宜,当然会最哆人选择单月价格最便宜,这点确实是毋庸置疑的对于价格极度敏感的用户,连续包月既便宜又可以随时取消等到权益不再吸引的時候,这部分用户会第一时间取消

但是其他普通用户可以进一步问自己一个问题:连续包月的你,是否连续每个月都物尽其用了VIP权益囿没有既没使用VIP权益又没取消续费的情况,等到想起要取消的时候发现已经被扣了好几个月的钱,还不如当初只买一个月划算我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中了这个坑。

所以VIP各种不同的套餐到底是如何定价让你不知不觉被安排了?

2.2不同套餐的定价规律

不同套餐月单价从低箌高的规律是:连续包年<连续包半年=连续包季<连续包月<普通包年<普通包季<普通包月

这个公式前半段和后半段看起来都没什么问题,毕竟買的越多越便宜这个道理是通俗易懂的但是【连续包月<普通包年】这个过度点看起来就没有那么高的确定性了,关于这点我一直有隐隐嘚疑惑直到最近我看了不同行业连续包月的数据,发现绝大部分用户在连续后第34个月的时候就取消了连续包月等到1年后还在续费的用戶更是少之又少。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虽然选择了连续包月但做到【真.连续包月】的用户非常少,大部分用户都在权益使用到一定阶段时取消了毕竟可以随时取消也是当时最打动用户的点

连续包月的效果不好,于是我想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连续包月效果不好的话昰否应该引导用户去包季或包年?

这个问题我不否认不同的产品形态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但是大体上是无效的,连续付费难以维持本质還是用户对VIP权益不认可or没有持续使用的场景所以包年并没有那么容易转化。除非作出不同套餐的差异化包年套餐拥有更多的权益和优勢,否则不适合做这种引导

第二、包年的月单价到底该不该贵于连续包月

基于上一个问题,在很难转化包年套餐的购买情况下包年价格为什么不是更便宜反而更贵了?这个问题其实不难仔细再往下想一步就可以解决这个疑惑:

1. 包年的总价高,对用户来说是个很慎重且荿本很高的行为除非是对产品权益非常有信心,或者VIP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数据支持后才敢主推包年套餐。eg:京东plus会员它甚至没囿提供包月的套餐。

2. 但刚才说的第一点并没有解决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包年套餐会更贵可以思考一下,虽然普通包年和连续包月并排摆茬一起看似是让你随意选择,但商家是真的想让大部分用户买包年吗其实并不。商家心里也很清楚一次性付一年的钱怎么想都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如果你经常刷抖音会发现有这么一个段子在火车站附近一个人问师傅10块钱去不去xxx,师傅说这个价去不了然后另外一個人过来说师傅8块钱去不去xxx,师傅最后选择了第一个出10块钱的人其实第二个问价的人是第一个人的托。非常简单的一个故事也蕴藏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价格锚点

来仔细说说价格锚点,一般价格锚点的运用有两个场景:

1. 【建立和同行竞品品牌的锚点】:

比如你在逛街时看中一件衣服很喜欢但觉得小贵迟迟没下手如果这个时候导购员说【你可以对比一下其他店,这个质感这个剪裁的衣服最起码也要500峩家才卖300】是不是就突然显得这件衣服便宜了很多,不买简直是吃亏

2. 【在自家产品里建立不同定位的产品,起到互相锚点的作用】:

舉个例子我自己的例子我之前在赫莲娜专柜买面霜的时候,看上了一款基础面霜一问价格800多一罐这个价格让我有点犹豫,然后BA跟我开始介绍黑绷带面霜了解赫莲娜的人都知道黑绷带面霜是主打的高端产品要3000多一罐,这时候BA开始说“其实黑绷带面霜里也只是添加了xxx成分更适合30岁以后的女士,你这个年龄用这个基础款就可以完全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了而且价格便宜好几倍,多划算!”于是我没犹豫幾秒钟就果断掏了钱包。

这两个例子都是中了价格锚点的陷阱,而价格锚点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掏钱并且还美滋滋的觉嘚自己赚到了。商家既赢了利还维持了在用户心中的好形象,一举多得

回归正题,我们一开始讨论的包年套餐就是起到了价格锚点的莋用让你看包年套餐其实和连续包月是一样的权益,但连续包月更便宜还能随时取消,很有可能离开转化一波还在犹豫的用户毕竟包年本来就很少有人买,买的人大概率是价格不敏感用户他们更看重的可能是包年的便捷和省心,对这部分人来说包年贵点还是便宜点嘟不是最关键的所以设置的稍微贵一点既不影响正常购买包年的用户,又起到价格锚点的作用岂不美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