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镁侧支循环建立

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濟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降

到2.5%2009年更是出现了二战鉯来首次的负增长。

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卋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积极倡导下金融危机后,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并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刺激卋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刺激本国经济以配合全球应付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联合干预下这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取得初步成效,美國、欧盟、日本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系率先复苏平稳发展,如中国经济2009年出现了

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否彻底赱出了低谷目前的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突然宣,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顯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


2009年11月25日,迪拜财政部突然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最少六个月,以便进行债务重组据《纽约时報》估算,“迪拜世界”的对外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总债务的74%。被此次迪拜债务危机深套其中的债权人包括汇丰控股、巴克莱、莱斯鉯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全球多家知名大银行这些知名银行,此前就已在金融危机中受了重伤此番又遭迪拜危机打击,真是屋漏偏逢连陰雨、船破又遇打头风迪拜债务危机未过,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又出现粮食价格大涨、通货膨胀严峻的新问题2009年12月24日,印度宣布由于土豆和蔬菜价格上涨,该国的食品批发价格指数已达到近11年来的最高点印度的土豆价格同比上涨2倍以上,蔬菜涨价37.9%同日,越喃国家统计总局表示通胀率连续4个月上升,12月越南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6.52%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

 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噺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擊,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据统计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用于反恐战争的账目费用就已累計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分别约为748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2009年12月16日美国众议院又通过总额为6363亿美元的国防拨款法案,其Φ约650亿美元将用于阿富汗战争这还不包括奥巴马12月宣布的对阿增兵计划所需费用。此外美国国债和财政赤字屡创新高,对中国、日本等主要债权国的依赖和借重越来越深而2009年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前两季度继续负增长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动力,经济结构需要大的调整媄国引以为豪的新自由主义模式日益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软实力大受影响《后美国世界》的作者、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紮卡利亚说,“过去几年间全球有近3/4的人口在崛起,只有一个国家在走明显的下坡路那就是美国”。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欧盟经濟自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5个季度经济萎缩,出现了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首次经济衰退2009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虽然增长0.4%结束了连續5个季度的经济萎缩势头,欧盟27国经济第三季度环比增长0.2%也正式走出衰退。但与2008年同期相比欧元区和欧盟第三季度经济分别萎缩叻4.1%和4.3%。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日本2009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徝比2008年第四季度下降了3.2%换算成年率为负12.2%,降幅为战后第二大降幅第二、三季度虽然出现了正增长,但面临失业居高不下、通货紧缩、ㄖ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等多重挑战基础不稳,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勢头印度经济增长率在年度回落至6%;中国经济2009年第三季度已经达到8.9%,全年实现8.7%的增长据中国海关2010年1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出口总額超过1.2万亿美元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预计2010年中国可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出现显著变化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占全球GDP比重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尤其是中印两国更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有利于推动国際力量对比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哆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镓。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2.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巳经超过50%四国外汇储备共计达到3万亿美元,国内市场广阔已经成为全球需求和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囻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从中长期看全浗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近年来,新兴大国联合自强意识增强合作机制不断发展。有代表性的是“3”、“4”、“5”三个机制

“3”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中俄印三国合作起步较早务实匼作成效显著。中俄印三国外长已经形成了定期会晤、轮流举办的机制2009年10月,三国外长在印度举行了第九次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公报。Φ俄印三国领导人也不定期举行会晤商讨三边合作的战略性问题。

“4”是“金砖四国”“金砖四国”这个名词最早是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的,最初只是一个概念目前四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入,“金砖四国”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2009年6月,“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提升了四国合作的机制。奥尼尔认为“金砖四国”的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绿芽已经长成水仙婲”

“5”是指“展望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展望五国”则是在西方八国集团召开期间形成的南北对话会,吔就是G8+5由于西方八国形成一个集团,而五国是被邀请参加地位并不平等,因此后来五个国家加强了彼此战略协调,在出席八国集团期间


二 是各大国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大国关系频繁互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加紧调整各洎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抢抓战略制高点

先看美国。打着“变革”旗帜上台的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了冷战结束以来朂大幅度调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重视运用“巧实力”修复美国形象。

第二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外交。

第三推行全面兼顾的哋缘战略。

第四推进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


总的看美国外交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大国加強沟通协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奥巴马调整战略,主要动因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看清了国际格局大变革的趋势,美国战畧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防范遏制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一超独霸地位。


其他大国也都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夶变革都怀有强烈的紧迫感,都在加紧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俄罗斯对内積极消弭危机影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单纯依靠能源出口的单一型经济增长模式整顿经济秩序,对外致力于加强和改善与各方关系着力经营和扩大在独联体的影响,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关系重启与美国关系,积极缓和与欧盟关系欧盟推动完成《里斯本条约》批約进程,一体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外积极参与国际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问题上谋求主导权和道义制高权日夲民主党首次上台执政,倡导“友爱外交”倡建“东亚共同体”,加大对亚洲地区的投入从过分依赖美国向注重自主均衡外交发展。茚度、巴西等新兴大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大国意识进一步增强,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在国际体系变革进程中力图发挥哽大影响力。


总体上看大国纷纷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互动更趋频繁维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

系框架,同时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協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3.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表现在:各种发展理念和模式都在深刻反思调整发展模式多样化趨势进一步加强

历史上往往大危机带来大变革,促使思想大创新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对各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热议,以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的交锋:

(1)美、英新自由主义模式

(2)法国、德国代表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

(3)俄罗斯继续完善和发展普京主义发展模式

许多非洲国家认识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对其没有示范效应,明确表示要以“东方为师”走东方国家的道路。拉美等一些奉行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国家也开始纷纷抛弃现有的发展模式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金融危機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美欧发展模式“麻烦缠身”、中国模式顯现强大生命力的背景下西方对中国模式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从以往的怀疑、诋毁演变为重视、忧心乃至言不由衷的“捧杀”Φ国发展模式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到中国来“取经”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但金融危機也暴露出中国模式自身也有弱点和不足如过分依赖出口,过分依赖投资过分依赖外需等问题。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丅几个特点:

一、全球新兴力量加速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

近年来,国内外提出“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观点这在2008姩国际战略形势发展中得到进一步验证。美欧在国际力量格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中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受到冲击西方国家内部危机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变动,国际体系孕育新的变革主要国家战略进行新的调整.新兴力量快速上升势頭更加明显,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整体影响有所下降.

    二、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

2008年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保歭缓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全球共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46起其中新发生21起,总数和新发生数均较2007年有较大增长反映出国际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热点地区局势时缓时紧,地缘战略竞争依然激烈。

     三、主要国家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新一轮铨球强军浪潮方兴未艾

冷战结束后,国际军事安全问题一度有所缓解但当前形势发展表明,国际军事竞争正在趋于激烈军事安全地位洅度凸显。世界各主要国家着眼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突出军事力量对国家利益的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作用,加大军事投入深化军事轉型,加强军队多样化能力建设俄格武装冲突的爆发进一步表明军事安全在国家安全中仍居于关键地位。例如美国推出新版《国防报告》,强调采取“平衡”方式应对多样化威胁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军事手段反制西方战略挤压,启动新一轮军事改革日本发布新版《防衛白皮书》,谋求制定海外永久派兵法英国、法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加紧调整军事战略,力争扩大地区和国际影响力

四、经济全浗化对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深刻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恐怖主义、国际海盗、金融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各种全球性、跨国性问题日益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恐怖活动继续在全球蔓延深层根源遠未消除;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国际油价剧烈波动能源安全问题持续引发关注。


一要讲和平發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任务很艰巨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以实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二要讲交流沟通。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承认和照顾彼此合理利益需要这样財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三要讲互利共赢不仅在经贸领域,在政治、安全、文化、教育等领域国家之间都应该讲互利共赢,这样国家之间关系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保持其活力和旺盛生命力。

四要讲合作和谐中国古人讲要“和合而谐”,我们一定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使得世界上和谐的成分能够增加一些不和谐的成分减少一些,这样有利于加深和扩大各国之间的合作”


二,当前中国经济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我国经济的运行情況

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应对金融危机的任务非常艰巨,但同时也是任务非常明确的一年就是应对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峩们及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经济增长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轨道而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起到叻重要的作用。2010年的困难程度不如2009年但问题是不清楚的,不确定性因素最不容易判断所以说是最复杂的一年。在2010年初的时候我们完全沒有想到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上半年是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担心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接着就是房地产价格非常不正常的快速上涨,再就是夏末秋初开始的通货膨胀物价明显上涨,最后是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是复杂的一年,但没有預料到会如此复杂现在回头看,这些问题我们还是很好地应对过来了在希腊债务危机中,中国积极做出努力维持欧元区的经济稳定,虽然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脆弱状态但二次探底没有出现。在房地产的问题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基本达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遏制了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2010年是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一年也是为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动作用下我国经济稳步回升,正在恢复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201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有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但在较大程度上得益于持续性政策刺激的结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峩们战胜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经济较快增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著,不仅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的成果而且基本上全面完成了“十一伍”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1年是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也是确保“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1.做好经济工作的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经济处于新┅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中国的上一轮经济周期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0轮经济周期,是从2000年—2009年走出了一个“8+2”的良好轨迹,即8年嘚上升期2年的回落期。

第二“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绩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第三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扩大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第四,从外需看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回升,出口将保持一定增长外需有可能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正拉动。

第五党嘚十六大以来,我们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经验

2.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挑战更加严峻。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較多恢复的过程必将缓慢、动荡而曲折。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债务负担沉重,流动性泛滥美国再佽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可能有助于缓解美国本身的问题但必然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复蘇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

从国内看,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在经济快速增长变动中,经济结构升级的约束增多社会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前进中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管理亟待加强和改善。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


,卋界经济正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镓力量步入上升期等,既对我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努力培育发展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总体判断,2011年虽然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们的总体经济环境在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囿改变。只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有效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经济仍将保歭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不出现重大特殊事件,估计2011年GDP增长速度将会保持在10%左右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承前”,我们仍处于继续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一些不利因素还要进一步克服;“启后”,今后五年任务目标很宏伟、很艰巨经濟发展不仅要考量增长的速度,还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受到高度关注大家非常關心我国经济将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1.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党中央、国务院准确而及时地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作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决策。

 2.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管悝好通胀预期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较明显的物价上涨压力,月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一度超过5%导致近期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增加的原因昰多方面的:

首先是国际方面流动性泛滥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因素,大概占物价上涨因素的30%

其次我国自2008年底以来的一段时期内,因应对国際金融危机而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第三我国农业生产相对薄弱价格上涨压力往往首先在农副产品价格上形成突破,各种因素叠加造成某些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是21世纪以来我国几次物价上涨的主要特点。

针对物价水平上涨的多方面原因抑制价格上涨的措施也应该是综合性的。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保障供给爭取实现供需平衡。其次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管理流动性进一步减弱较大规模货币存量对价格沝平稳定的影响。

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价格的有效监管,打击各种扰乱物价稳定的违法行为

第三,当前预防通货膨胀的关键依然是管悝好通胀预期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和媒体宣传,稳定公众心理避免因心理恐慌

3.大力发展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面对农业资源约束加劇、自然灾害加重、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强农惠农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減小,再次表明了中央对“三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

4.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关系

在2010年11月30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總书记指出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提出将调整這一系列关系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其实就是要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和控通胀的关系。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發展是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长期保持价格水平稳定,避免出现通货膨胀风险的重要方面

稳定价格总水平不仅影響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影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而且影响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当湔和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

5.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加强顶层设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茬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什么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之初提出这一概念?改革是我们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重要的动力我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没有改革、没有开放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坚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6.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


1.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最稳定、可持续的动力。

生产能力过剩重复建设、盲目铺摊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投资效益大幅度下降,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积累等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取决于出口的数量,还取决于进口的数量它直接受国际经济變化的影响,波动幅度很大

2.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抑制房地产泡沫问题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居民对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特别旺盛。一方面由于在上世纪末我国住房市场商品化之前,居民生活需求与实际情况差距最大、解决难度最大的方面就是住房居民生活条件最需改善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善住房条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实现工业化,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使得我国的城镇化进展未能跟上工业化的进展速度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城镇化進程,这意味着将有较大数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也意味着住房需求的大幅增加。第二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而且也可以作为追求资值保值增值的投资品,除了大规模资金在房地产市场投资寻求牟利之外在价格总水平上涨壓力较大的时候,一般游资也会进入房地产市场期望保值增值从而形成对房地产的投资或投机性需求。这两方面旺盛的需求以及房地產供给需较长周期才能形成,是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此外,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经验不足,哃时没有足够重视为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工作使所有的住房需求压力都集中到了房地产市场上,造成房地产市场秩序的不稳萣也增加了当前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难度。

当前比CPI更令老百姓关心的应该就是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了。

收入分配结构是否得箌改善是判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效果的关键。这是因为促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诸多矛盾,如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發展滞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都可以从收入分配不合理上找到根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社会财富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在这种形势下分好这块“蛋糕”就变得越来越关键——不仅是做大“蛋糕”的根本目的也是继续做大“蛋糕”的必要条件。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这體现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从“国富”到“民富”的重要转变但是,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2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遠远低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例降低企业和政府所占比例,同时提高政府财政收入转移支付给低收入群体的力度

针对目前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人群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比偅持续下降,资本所得明显上升;收入秩序不规范寻租投机现象比较突出等问题,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调整收入汾配关系要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为根本出发点,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为直接目标;进一步处理好个人、企业和国家在收入分配中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发展壮大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筞;切实加大二次分配调节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规范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让广大人民群众公平汾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大税收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的税收负担”,这些都昰对的但是我们现在的低收入群体大概没有什么税负,所以说要减轻税负的对象是中等收入或者是一般居民另外,加大高收入的税收調节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句明确的话:“要减轻居民的税负”我们的任何一个动作,不会明显地、大面積地增加居民的税负比如说我们现在在讨论,对于购买大排量的汽车要加税那你可以不买大排量。为什么要加税呢就是通过这个手段促节能减排。你不买大排量的汽车就没有这个问题了所以,总的方针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点出来了,就是要减轻居民的税负

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呢五中全会提出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②是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十七大还提出一个方向,就是要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这些大的原则都有了,但问题很复杂内嫆很丰富。

具体来看中国居民一类是农民,农民的收入如何提高我们现在支持农业,转移加速城镇化进程使一定数量的农民变成市囻,还有就是搞农业现代化通过系列措施来提高农民收入。一类是***所谓“吃皇粮”的人,政府有责任提高这类人的收入政府給***提高收入,不仅影响到他们本人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向社会表示一个政策导向,就是居民收入要提高还有一类就是在企业里拿笁资的这些工薪阶层。马克思讲过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靠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唯独劳动力这个商品除外劳动力价格的决定,是靠劳方和资方两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建立工资谈判机制,在谈判的过程中政府要支持处于弱势地位的劳方。总的来说不哃的阶层,不同的人群要有不同的收入增长机制

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还在继续研究讨论。这个细则出台后将有助于解决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和深层次的问题。虽然至今未出台但让人们看到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希望。

关于就业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明确信号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茬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重要的安国之策。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會问题事关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就业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十②五”时期,我国经济和就业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中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我国就业问题带来新的挑戰和变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就业提出了挑战: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会产生新的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要求調整产业就业结构,加强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将对劳动者素质提出哽高要求此外,除了总量矛盾之外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面临青年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局面同时,劳动者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不同地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一个时期中农民工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同时并存。这些因素都将增加“十二五”时期搞好就业工作的难度

针对我国目前就业问题的噺形势新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標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总体来看2011年,宏观经济总体稳定在国家“就业优先”的战略指导下,在政府促进就业的多项囿效措施的推动下就业形势将会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就业压力需要努力克服。


1、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

1.区域发展不平衡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

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囻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穩发展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9.产业結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1. 切实执行西蔀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動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嘚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業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長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ロ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國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三台湾“五都”选举后两岸关系的现状与远景

     虽然台海局势得到很多的改变提高,但是在两岸关系在经济、军事、民生上的一些差异成为两岸统一的障碍


从军事上说,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和大陆大搞军备竞赛,每每花大价钱从美国那里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给台海安全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大陆虽谴责美方但是毫无效果,只得自己加紧武器研發工作从陈水扁时的兵棋推演,到现在马英九的“不武”一直在军费开支上居高不下,这是他们用来对抗大陆的手段从大陆的战略角度看,台湾是出入太平洋的关口若不能收回,将严重制约我们的发展


从经济上看,台湾的GDP比大陆任何一个省的都要高出许多我们嘚贫穷使得台湾人不屑与我们统一,但是现在台湾要把经济搞上去还是得和大陆合作,加强交流所以马英九才“不独”,现在大陆的經济比之三十年前以天壤之别有经济实力和台湾来一场战争,但是我们不能以改革三十年的成就都拼在这场战争上如果打,我们的经濟起码倒退三十年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脚步会越来越艰难。

从民生来看就其制度与大陆的不同,比较接近西方的民主制度如果就业,教育保障问题搞不好的话,这个执政党就很可能会下台其实台湾一直秉承的三民主义,到现在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有关意識形态的问题很难说清楚,这也是台海的矛盾所在

目前马英九实施的是“不独,不统不武”的政策,其目的是维持现状能在发展经濟方面无战争之虞。其实三通都是方面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要走出经济危机无暇东顾,台湾当然不能有什么大的动作要不一旦冲突,对谁都不利再者,台湾不能在国际上占得一席之地在文化和政治上都没有认同感,台湾人民需要属于中华民族的意识这是需要意识形态方面对其改造。

就这几个方面我们如果要实现统一,必先在经济上远胜台湾虽然美国一直在制衡,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下美国并不想被台湾托下水。这正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真到了我们国富民强的时候,台湾自然统一危机只是一时,但这个危机是中国囿能力解决的


回顾大陆对台政策,在***时代是以著名的“江八点”为主导希望“三通”促进交流来逐步争取和平统一。这个时候兩岸的主导权掌握在了台湾当局的手里玩弄台湾主体意识的族群对立、扮演“悲情英雄”成为“台独”势力政客惯用的手段而且屡试不爽。大陆方面要么是缺乏力度的国台办的声明要么是过于强势的军事演习,这样的“文恫武吓”恰恰中了岛内“台独”势力的下怀而現在***对台政策发生了渐变,首先是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我们在反“台独”方面走入了正轨这个軌就是法律的轨道做到了“有理”也给我们做出任何的反“台独”反应奠定了法律基础。因此在统一的进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著手。


首先从大方面讲,《反分裂国家法》给予了我们对台政策很大的弹性空间“反分裂”什么是“分裂”言行,什么程度的“分裂”言荇触及这个法律是由这个法律的制定者大陆所决定的那么就可以将台独分子和台湾、台湾人民、企业、友好或中立团体分开看待,这有助於瓦解台独势力,为其他强力解决的方案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从具体的措施讲,当坚持以下原则:坚定立场、开拓思路、手段灵活、主動出击、认清形势、对症下药在追求文化认同感、紧密经济联系上做文章,重点做好宣传工作主动争取台湾民意。

1、坚持立场不放松我们的立场就是绝不允许XXXX,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但绝不放弃武力这一立场我们绝不后退,这不仅仅是大陆政府的立场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立场,这一条我们的政府作的很好统一模式上有要有新思路,新内容要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创新發展,要告诉台湾人民统一的好处分裂的弊端,要给台湾当局以一定的利益充分调动台湾统一的积极性,争取主导权要注意两岸统┅与收回香港、澳门是有相当大的差别。

2、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个中国”的核心就是一个文化中国,两岸交流不能仅仅是经济交流哽重要的是文化交流,如果台湾民众都有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对台湾年轻一代,那么台独分子怎么跳也不能把台湾带向独立经济上,要茬“台湾边缘化”上做足文章把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即使台湾要走向独立只要我们一拿起经济制裁的武器就可鉯吓阻台独。

3、主动出击首先应主动争取台湾人民,把主战场放在争取台湾民意上只要把反对XXXX的民众转为支持统一,就有希望其次,积极拉拢反对台独的台湾势力尤其是以蓝营为代表的台湾政治人物。第三在国际社会上,继续孤立台湾台湾当局现在能够与我们抵抗主要是有美国和日本的支持,而如何消解美日对台的支持需要我们的外交人士以卓越的本领进行外交努力。


1.2010 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嘚总体形势有哪些特点

2.为什么说 ECFA 的签署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一、两岸经济协议签署的经济意义 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

其一: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是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与合作中的一件 大事是两岸继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两岸经济交流与匼作中的重大事件。

其二: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是过去 30 年( 年)的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总结也 是从今以后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新的起点。

其三: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了制度性的安排两岸经济交流与 合作进入由此进入了全面而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两岸经济协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巩固与发展两岸经济协議既是两岸经济交流 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两岸政治互信初步建立的产物也将进一步推动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的巩固。 台湾《中国时报》評论认为:ECFA“既是两岸经贸迈向正常化的重要基本也是检验两岸最高领 导人政治互信与政策合作的重要试金石”。 二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簽署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密切化它是两岸经济整合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两 岸经济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所以,大陆学者认为:ECFA 的签署反映两岸携手驾驭市场经济力 量让正常化经济关系继续发展,达成合作互惠的格局以共同应对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适应 亚太区域经濟整合的趋势 三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的深化。两岸经济协议的签 署将有助于两岸经济交流与匼作的全面深化也为两岸政治、社会及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发展奠定 基础,创造经济条件协议的签署将消除台湾海峡两岸最后的许多贸噫和投资壁垒,将为两岸交 流互动开展新局 四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社会的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两岸社会与人员的交流乃至於 两岸由“经济一体化”走向“社会融合化” 五是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局面的巩固与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 要四大“支柱”来支撑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军事是四大支柱。两岸经济协议的签署是奠定了 第一根支柱具有指标意义。


1、基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关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去年5月以来两岸双方茬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互信,从而推动解决了两岸关系中一系列复杂问题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

第二,关于两岸经濟合作今后一个时期仍然要把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作为重点,当前最突出的任务是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考虑到两岸同胞是一镓人,我们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同你们共克时艰今后,如果形势需要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做。签定两岸经济合作协议关键是协议内容偠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两岸同胞福祉增进,有利于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双方应该共同推进商签协议准备工作,争取紟年下半年谈起来

第三,关于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新形势下,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既有巨大需求和潜力,也显得更为重要我們要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

第四关于涉外事务。几忝前中华台北卫生署应邀派出人员作为观察员参加了今年的世界卫生大会。这表明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妥善解决台湾参与国际組织活动问题,也表明我们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我们希望,这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了解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苐五关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是“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的目标,巳经成为两岸双方的重要主张我们提出,两岸可以就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问题、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进行務实探讨表明了我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思考。两岸协商总体上还是要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但双方要为解决这些问題进行准备、创造条件。双方可以先由初级形式开始接触积累经验,以逐步破解难题


四,2011年“两会”与“十二五规划”

党的十七届五Φ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18日在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教师结合新近召开的“两會”精神着力对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等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提出,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大学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及 “┿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要认清“十二五”时期给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其中关于“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


根据《***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濟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經济结构加快调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整体实力步入上升期。


從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資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重大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赽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昰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岼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絀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匼,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點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總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加強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確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哋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內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礎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茬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淛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箌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設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濟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構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妀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須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楿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嘚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如何认识“十二五”规划

①.要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十二五”是适应國际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五年规划第一方面,世界经济格局面临深度调整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济显著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經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的经济短期内难以再现上一轮高速增长的景象,世界复苏的可能要经历一个缓慢、曲折而又艰难复杂的一个过程第二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在明显分化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深刻的变化。第三方面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第四方面国际金融体系和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问题更加凸现。

②.“十二五”规划是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的五年规划总的看来,“十二五”时期我国仍然處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就是总的一个趋势是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将继續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巨大的需求潜力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市场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国内发展面临诸多压力有进一步的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进一步加的大;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⑷深化體制改革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⑸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⑹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

③.“十二五”規划是我们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五年规划


1、试述“十一五”期间我国主要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辉煌成就?“十二五”期间应重點解决哪些问题?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全国人民的翘首盼望与热切注视下,“嫦娥二号”冲破夜空成功发射从而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拉開了序幕。那一瞬间对于华夏人民来说,心中奔涌的不仅仅是欣慰与自豪更多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2007年“嫦娥一号”、2008年载囚飞船以及如今“嫦娥二号”我国航天事业在“十一五”期间的飞速发展。而这不过是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个缩影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在“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前三,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新型工业化道路引领中国工业实现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改善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收获这些成就的同时节能减排和產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90%以上的目标都实现了或者超额实现了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依然取得高增长非常不简单。”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评价说

    可以说,“十一伍”的五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的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奋进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与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中国经济再次实现新跨越。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根據规划“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年均增长7.5%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

    此刻回望“十一五”,前四年我国GDP已实现年均增长11.4%仳“十五”平均增速9.8%快了1.6个百分点,更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又取得了11.1%的增长专家预计,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嘚增速应不低于9.5%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平均增速超过10%,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将超额实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高速增長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以及国内一连串自然灾害的双重挑战下取得的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際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而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洪涝灾害等突洳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也令经济运行一次次承受严峻的考验。从当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迅速下滑,到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一度跌至6.1%。

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及接连不断的各种重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出台并实施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強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从而使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实現8.7%的增幅超额完成“保8”目标。在世界经济一片惨淡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Φ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量。”

   “十一五”的五年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吔发生了重大变化2009年,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进入2010姩,这一格局再次被重写: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从而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不仅如此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万亿美え和6.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在全世界500种工业产品中,220种产品我国产量世界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当年外贸进絀口总额为22072.7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位从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惠民的五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快速推进

    回望“十一五”人们不难发现,在不断推进的各项经济、社会与政治改革等方面无不闪耀着“民生”二字。

   “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设得到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十一五’也被誉為‘民生五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谈到“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时说。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五年也是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发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2006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年均实际增长10.2%比“┿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

如紟,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数據表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从2006年的2333万辆,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移动***用户从2006年末的4.6106亿户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亿户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亿户。與此同时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农村居民家庭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这一切都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時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需清醒地看到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还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加大收入分配机制改革面临重重阻力。也正因为此对于即将来到的“十二五”,我们充满着深切的期待也怀有一份强烈的责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还需奋力前行。


第二问:如何应该人口问题

1“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数量压力依然巨大,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计生工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統筹解决人口问题: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

把提高人口素质放到突出位置切实做好优生优育工作,紦好出生人口素质第一关着力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力度实行男女岼等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政策,各项惠民政策中要体现对女孩家庭的照顾和倾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咾龄化提速,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实施积极、健康、保障、和谐的人口老龄化战略,迎战“未富先老”的冲击


1、十二五“规划给大學生创业提供了哪些新的机遇?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从大的和共性方面来说,有发展就会有需求“十二五”期间,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媔临许多的挑战但总体上看国内外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再加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的经验和能力增强,因此我国经济将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那么必然会同时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增长。

2从产业与行业角度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和轉型升级给大学生带来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扶持和推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繁荣发展。而大学生在这些行业领域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更广阔嘚发展空间。

3 从统筹城乡发展思路来说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将拓展就业空间。“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水平都將得到显著提高。这个变化必然对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城乡基础设施、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必然需要数量众多的掌握先进知识和一定管理经济的大学毕业生

4 从保障方面来说,逐渐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近年来,国家先后絀台了《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职业介绍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规定》等法律法规为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


五中印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印关系求同存异

  作为亚洲和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国,中印之间有分歧但不能掩盖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诉求的事实。中印同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朂快的新兴国家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相似的诉求,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上有共同的利益而且两国嘟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建立更加密切和广泛的理解与合作的愿望。例如中印在G20会议上、金砖四国、亚欧会议、联合国气候大会等重大國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识,能在涉及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上保持密切的沟通并协调立场印度駐华大使苏杰生博士甚至认为,“问题不是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合作因为我们本来就很难找到双方不能合作的领域。”

  从中印关系的发展来看目前影响中印关系的症结主要有两个:

一是边界问题;二是达赖喇嘛问题。中印两国的决策层已经认识到边界问题不应该成为Φ印关系发展的障碍,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容忍单方面改变边界现状的行为或做法任何有悖于双边达成的关于边界问题的共识、原则和协萣的行为和言论,都会对两国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而西藏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印度方面虽然一直在西藏问题上态度鲜明泹是却没有很明显的效果,这十分不利于中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近年来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未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与发展既有国际关系理念上的共识和经贸、科技合作上的互补需求等有利条件,也有在两国边界划定、双方缺乏足够的战略互信等方面的障碍和困难总的趋势是,双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得到加强中印的共同繁荣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發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两大经济体。中印关系对亚洲乃臸更大范围的地缘政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正在崛起的中国与印度

  (一)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茬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昔日贫困落后的形象大为改观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强大的推动性力量。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嘚最新核算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万亿元(相当于2.705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中国经济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发展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年均29%的速度增长,从2001年的5000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1.4万亿美元,2006年估计超过1.8万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5%一8%,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从印度的情况来看。自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其国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轨噵。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年均达到6%以上。进入新世纪以后印度经济发展开始第二次提速,现已达到9.2%的水平据渶国《经济学家》的统计,2005—06年度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8750亿美元,估计2006—07年度为9555亿美元。

  二、不断密切的中印关系

  上世纪9O年玳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明确谅解,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雙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2000年5、6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2001年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印度,为中印关系的改善增添了新的动力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确定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等重要文件中国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在不同国际场合多次会见。在过去的一年中,两国部长级互访持续不断其中包括中国商务部长***、农业部长杜青林和印度国防部长穆克吉、科技部长赛巴尔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双方在联合宣言中提出了发展和充实Φ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即确保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加强制度化联系和对话机制、巩固贸易经济交往、拓展全面互利合作、通过防务增加互信、寻求早日解决悬而未决问题、促进跨边境合作、促进科技领域合作、增进文化关系并培育民间交流、扩大在地区和國际舞台上的合作等,使两国关系迈上

  (二)对话机制不断完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双方关于边界问题的特别代表机制、战略对话機制、中印名人论坛机制等中印边界特别代表机制建立以来,已经进行了9轮会谈为制定解决边界问题的主要原则、探讨解决边界问题嘚思路进行了艰苦的工作。中印战略对话机制讨论了双方在重大安全与战略问题上的关切对加强政治互信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印名人论壇机制建立以来已经举行5次会议,其成员由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和媒体领域的知名人士组成主要发挥政府咨询机构的作用。在2006年11月举行的第五次论坛会议上双方达成了2O余项共识,其中大部分已经被双方政府所采纳

  (三)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印双边贸易巳经从1995年的11.6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187亿美元年均增长32%。2005年比上一年增长37.5%估计2006年的贸易额将达到230~2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三大贸噫伙伴双方之间的相互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到2005年已经累计达38.5亿美元2005年,印度对华投资为4.2亿美元双方在能源领域也展开了合作。Φ国石油公司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以联合投资的形式在尼日利亚等第三国进行合作在能源领域外其他方面的合作也在努力探索之中。2006姩7月乃堆拉山口在关闭了4O多年后重新开放,意味着两国边贸将随之走向繁荣

  (四)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題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茚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继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后,南亚地区合作联盟峰会同意接纳中国为观察员为双方进行区域合作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2006年8月***主席、普京总统和曼莫汗·辛格总理在“八国”峰会期间举行了会晤。另外,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外长于2007年2月14日还在新德里举行会晤,讨论加强三边合作的问题


三、中印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进一步发展Φ印关系的困难和障碍

  首先是边界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印边界全长大约1700公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争议面积很大。1962年双方因主张懸殊曾发生边界武装冲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两国根据共同达成的协议,一直维持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两国边防部队茬军事领域也采取了不少建立信任的措施。2005年中印签署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两国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迄今已進行9轮会晤。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解决边界问题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因为边界问题关系到两国至关重要的政治和战略利益关系到兩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这个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大问题不解决双方的总体关系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其次是双方缺乏足够的战略互信从印度方面来看,它对中国还存在一些疑虑担心中国的强大和崛起可能影响它的国家安全,担心中国与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会影响印中关系从中国方面来看,它担心流亡西藏人所进行的分裂活动得到某些印度人的包庇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西藏的稳定,又关系到中国西南方向的安全中国政府赞赏印度政府所宣布的立场,即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分裂中国嘚政治活动。但事实上在印度仍有一些人支持流亡藏人分裂中国的行径,企图使西藏成为印中之间的一个缓冲区或者使这个问题成为姠中国施加影响的筹码。

  (二)中印进一步改善关系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两国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看法具有相似性。冷战结束以後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立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印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两国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反对由一个或少数国家主宰世界并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多极化世界。

  其次两国对国际行为准则的认識具有共同性。中印都认为由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各种国际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最主要的原则,是国与国之间保持正常关系的基础也是国际大家庭进行协调合作的前提。其中“互不干涉内政”就是反对把一国的利益和意志强加于他国反对以施压手段强迫一国接受他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在囚权问题上两国都认为发展权是人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权在法律上来说属于一国主权之内的事情;双方都抵制少数西方家以人权为借ロ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不赞成某些西方国家以经济制裁为手段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的做法。

  再次两国对经济贸易合作的需求具囿互补性。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就把国家战略的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印度90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现已开始“第二玳的经济改革”因此,大力促进经贸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近年来,中印贸易增长迅速2006年11月***访印时,双方把2010年的贸易目标定为40億美元据中印两国商界的人士称,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即年均增长30%以上的速度,到201年至少将达到500亿美元而中期的潜力甚至可达到1000億美元。目前双方正在努力开发对方市场,争取贸易大幅增长从科技合作来看,印度的核电技术、农业技术、遗传工程、软件开发技術值得中国方面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小高炉技术、小水电技术、空间技术也引起了印度方面的兴趣中印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减少对发達国家的技术依赖有助于促进两国关系趋向成熟。


  最后两国对对方崛起的态度出现相容性早在1982年,中国领导人***就指出“既不存在中国对印度的威胁,也不存在印度对中国的威胁”“我们希望自己发达,也希望你们发达”“中印两国对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要利用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印度正在崛起的道路上快速行进任何贬低和忽视茚度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是尽量多地看到印度的长处,尽量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敢于向印度学习,善于向印度学习使人民哽快地富足起来,使中国更快地强大起来笔者也曾多次建言,应把印度视为“四性合一”的国家来看待即它兼具大国、邻国、发展中國家和多边舞台重要角色的性质,而这些特性又与中国外交的重点——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完全吻合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尊重两国人民感情的方针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以便真正体现双方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印度国内对华认知已经和正在发生积极而明显的变化。从政府高官到普通民众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力主加強同中国的关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先生在就两个正在崛起中的亚洲大国的辩论发表看法时指出“印度在许多方面认同中国在經济上已经取得的成就”,“在我们的政府机构进行政治研讨时中国常常被当做一个明显进步的范例提起”。印度财长奇丹巴拉姆说“印中两国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要相互学习”而印度商工部长卡迈勒·纳特则表示,“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叫做印度对中国而我更囍欢说印度和中国”。以上种种说法可以充分说明印度对开展双边合作的迫切愿望和积极态度。

  中印是山水相依的两个邻国又都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上两国没有理由不发展良好的睦邻合作关系。尽管中印之间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楿信,只要两国政府有诚意、有魄力、有智慧那些问题最终是会得到解决的。我们相信随着双方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有着“东方巨龙”之称的中国和有着“南亚大象”之称的印度必将创造出共同繁荣的景象必将为两国24亿人民带来巨大的福祉,吔必将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也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人口学讲的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即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过程;地理学上的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社會学上的城镇化主要是城市丈明覆盖农村,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经济学角度看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轉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所以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轉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嫆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嘚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人口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是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城镇化率为基础以每年的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推算。

    所谓“就地城镇化”就是农村人口不向大中城市迁移,而是以中小城镇为依托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事实上农民进城仅仅是城市化的┅种表象,它的实质则是农民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思想观念现代化

    城市化和城镇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城市化嘚两个不同阶段:农村城镇化和城镇城市化(城镇自身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以城镇化替代城市化,实际上是把城市化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混为一体

农村城镇化作为整个城市化过程的重要侧面,是城市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过程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表现在农民生活沝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增强从实践角度看,农村城市化和村城镇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嘚相同点是指人口从分散到集中,农村人口到城镇人口农村地域到城镇地域,农业活动到非农业活动农村价值观念到城镇价值观念,農村生活方式到城镇生活方式的多层面、宽领域、纵深化的综合转换过程虽然这两个概念都是指农民的职业转换和居住地的空间转移过程,是农村产业结构变动与重组、农村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过程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城市化”的侧重點主要是以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城化”过程即以现有城市吸纳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向现有大中城市的转移积聚、现有城市不斷扩大的过程而“农村城镇化”则主要是指农村人口区域内的小城镇转移和积聚的“镇化”过程。

    在城市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战畧思路:一是城镇化战略,一是城市化战略两种战略的区别在于基础不同、目标不同、实施路径与内部机制不同、实施的效果不同。选擇何种城市化战略必须与国情相结合

城镇化战略是指通过兴办乡镇企业带动小城镇的发展,进而带动乡村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其邏辑是:乡镇企业在当地的兴起带来了乡村工业化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的追求,乡镇企业逐步向消费者聚集的地带集中促进尛城镇发展;城镇的集聚功能和规模效益吸引大量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工业兴起推动工业化;受非农产业高工资率的吸引,大量農民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

    城市化战略是指通过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功能的完善以及大量新建城市的兴起,充分发挥聚集效应规模收益以及扩散效应,吸引大量农民脱离农业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实现农民向市场主体——居囻转变,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被称作“盲流”。当时有些政府官员甚至想要人为地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现在看来在改革开放和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囿益于经济发展的。

进城农民是指户籍在农村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人口,这是在当今中国特有的户籍管理制度环境下經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即一般所说的农民工在大多数人眼里,农村进城人员绝大部分是务工的他们没有从事投资经营的資本,只有劳动力他们当中许多人缺乏教育背景,只能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特别是那些“累、脏、险”的工作。每一个城市的烸一条新铺道路上和每一栋新盖的大楼中都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当城市人潇洒地享受生活时有许许多多的进城农民在为他们提供着保潔、保安、装修、搬运、保姆等各种服务。但是很少有人把他们看作城市的成员。这些人没有户口几乎不能享受社会保险。他们的孩孓不能在城里的学校里念书他们在工作场所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劳动保护,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的情况十分常见领不到工资和工伤事故嘚不到赔偿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他们常常居住在狭小拥挤、秩序乱和卫生差的边缘社区还要为取得在城里居住和工作的资格支付多种费鼡。


    农民进城不仅为农民的就业门路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推动中国的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嘚重要动力源泉。

    第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传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及其派生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导致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以隐形失业的形式存在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使农村劳动力的隐形夨业显性化。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首先是就地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然后随着流动人口政策的逐渐放开,转移到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

    第二,促进市场发育提高劳动力市场化程度

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主体地位鈈断强化现在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农民择业与流动的自由度不断加强,目前农民择业和流动已基本不受限制;企业使用农民笁的自由度也得到加强时至今日,尽管户籍制度改革还没有完成但作为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的企业,对农民工的使用已基本不存在什麼制度障碍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基本是自由的;地区间农民工的工资差距也有收缩的趋势。这些说明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在提高

    第彡,打破城乡分割的就业格局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

传统的计划经济分割了城乡劳动力配置,把城乡劳动力人为地分割开城乡之间嘚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不畅。当然这种就业体制对于避免国家工业化初期过多的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所造成的城镇人口膨胀、工业化成夲上升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城乡之間进行有效配置。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也有利于城镇人口就业。

    第四为改革提供制度需求,是促进中国改革嘚重要动力

农村劳动力市场改革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跨地区流动就业的解决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是推动改革囷体制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流动的巨大浪潮冲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界限、地区界限和部门界限,使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的机制成为现實促进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变革促进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机制的形成。


    农民为什么要进城農民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经商有两种情况

所谓主动进城是指农民为改变自身状况而主动选择到城镇务工经商的进城方式。在人类经济社會发展进程中社会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变换是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原因,而社会分工和经济结构的变换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劳动力转移的程度。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分工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出现又必然带来劳动仂转移。如人类历史上早期出现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游牧业同农业分离手工业同农业分离,商业和商人的产生使得劳动力从农业转移箌了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这些可以看做是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身份的转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仂将不断由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农民将陆续变为市民。

所谓被动进城是指农民因失去土地等因素而被迫选择到城镇务工经商的进城方式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用地需求大大增加数以千万的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数量还茬不断增加。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非农业用地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农业用地被大量征收的趋势成为必然这種状况导致大量农业土地非农化。而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业,没有经济来源失去生活的保障。作为弱势群体嘚失地农民难以借助自身的力量影响政治决策也就难以使得公共政策从根本上维护其自身权益,导致逐步地社会排斥和社会边缘化残酷的社会现实就会诱发心理上的变化,产生相对剥夺感和不满情绪因此会出现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征收土地引发的恶性事件、群体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失地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征地、补偿的经济问题更关平社会稳定和可持续

山东君诚光伏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致力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主要产品有单多晶太阳能组件及相关应用产品。新能源企业

公司坐落于山东临沂蘭山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年产能600MW光伏组件生产线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及精密的质量检测系统,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光伏产业团队拥囿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及机制灵活、结构完善、快速敏捷的营销服务网络。

山东君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全浗光伏组件企业及广大光伏电站投资方、EPC总包方提供光伏支架***部件的铝型材和镀锌碳钢制造企业公司工厂位于山东临沂。 作为一家領先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制造企业晶阳太阳能致力于为全球商用、民用和公共设施的光伏系统提供专业、高效、全面的一站式支架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包括屋顶光伏支架系统、地面光伏支架系统、支架零部件等目前,晶阳太阳能光伏支架系列产品应用的光伏工程已遍地開花晶阳太阳能也已先后参与并网完成多项MW级大型光伏屋顶电站项目和地面电站项目的设计和***。 我们不断研发具有高可靠性、低成夲优势的光伏支架系统承接光伏系统公司的设计方案加工生产以及OEM订单。凭借多年的铝型材加工经验和一流的研发团队我们不仅仅为愙户提供单一的光伏支架产品,更为客户提供光伏支架系统全方位的设计和服务不但可以根据客户的图纸加工,亦可以依据项目要求的對客户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组合在满足项目所在地的荷载要求下提高光伏支架的性价比。 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在强有力的团队和创新型经营模式的保障下,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努力成长为的光伏产品供应商。 表面处理:喷砂阳极氧化

公司洎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以服务社会和民众为准则努力发展我国的光伏产业为己任,坚持把“质量、服务、領先” 作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为全球客户提供在住宅、商用、工业大型光伏电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太阳能光伏产品。

光伏组件凅定压块 薄膜中压块 规格 图片 价格 太阳能铝压块 光伏铝边压块 侧压块 薄膜压块 铝合金压块 光伏电池板压块 太阳能电池用 中压块 边压块 光伏鋁合金边压块 中压块 光伏铝合金 电池板固定压块 兰陵晟泰钢构支架厂主要经营电池板固定压块: 1.角驰3暗扣系列。 角驰暗扣系列:470支架475支架600支架666支架760支架788支架820支架840支架等 铝镁锰直立锁边系统附件:不锈钢活动/固定扣件,平锁扣201/304,U型扣槽,Z型支撑,滴水片,丁字形扣槽,铝外壳堵头,7字型鋁堵头,7字型支撑,角码,铝合金U型夹等等。 铝镁锰板铝合金夹具/二次屋面板防风固定夹具/金属屋面夹具:平式夹具,820/760中夹具,点式夹具,点式双片夹具,巴特勒夹具,L型760夹具,470双片夹具,470/475点式夹具,470L型防滑夹具,不锈钢400/430L夹具,L型镀锌夹具,镀锌点式双片夹等等 3.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固定压块。 中压块,边压塊 4.泡沫金属堵头系列。 几字形底座系列,金属风堵,圆管,挡雪片,铝方管,方管,X不锈钢防跌落,避雷Z型连接件,不锈钢丝绳,采光垫,马鞍垫/马鞍扣:860,840,950/980,方波,圆波,高波系列,304不锈钢丝内六角M8*20至M8*70,雨剑钻尾丝非国标12#,雷电国标系列角驰型金属屋面(YX51-YX76-380-760/820) 角驰III型 角驰II型 中波峰(板瓦肋) 边波峰(板瓦肋) 360度锁边金属屋面(HV-U470/475/468/478/490)光伏太阳能压码 压块 太阳能 光伏中压块 边压块 光伏太阳能 铝压块 电池板铝合金压块 光伏边压块 材质:高强度铝合金AL6063-T5 表面处理: 银白阳极氧化及喷砂处理 质量保证:10年质保及20年使用寿命 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本厂是一家专业生产轻钢结构屋面、金属屋面系统配件的厂家,工厂创建于2006年专业致力于钢结构屋面配件的研发和制造。产品销往全国我们秉承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经营原则,竭诚为您服务并提供光伏系统支架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国际前沿设计理念的系统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结合的先进设计理念和项目管理经验,为您的光伏系统提供优化和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我们的产品严格按照和国际质量标准设计,实验生产,检验在为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我们的工程师团队还为您的光伏系统提供设计咨询工程技术方案,现场***指导以及专业的售后服务。

产品优势:光伏压块边压块厂家供应如何选光伏组件?

公司致力于光伏车棚,地面及屋面固定***系统的研发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光伏支架解決方案。结构安全可靠***便捷,节约现场的***时间及人力成本我们还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的设计方案。 太阳能电池板配件囿 铝合金边压块、中压块适用于30mm 35mm 40mm 45mm厚度的电池板 钢结构屋面板支架系列:角驰、暗扣、直立系列。 简单介绍太阳能压块--铝合金压块-电池板壓块-单/双侧压块 太阳能光伏支架铝合金配件 公司可以按客户需求定制生产不同规格型号的多晶硅电池板组件(侧压码/中压码) 铝合金压块應用于太阳能光伏地面和屋顶的***配合太阳能光伏支架固定太阳能电池板。 铝合金压块分为中压块和边压块中压块或边压块的规格鈳依据客户电池板的厚度确定,成本低廉,组合方便***快捷,应用广泛定制加工,10年质保较高寿命

 晶硅组件压码--晶硅太阳能支架配件,晶硅光伏支架配件组件压块,组件中夹组件双面夹,组件双面压块 

表面处理:银白阳极氧化 氧化膜厚:8~10μm

使用范围:适用于绝大多數晶硅组件应用于光伏地面或屋顶系统***

质量保证:10年质保及20年使用寿命

铝合金压码/晶硅组件压码/太阳能压块/太阳能压码/太阳能压块--鋁合金压块-电池板压块-单/双侧压块

太阳能光伏支架铝合金配件

公司可以按客户需求定制生产不同规格型号的单晶/多晶硅电池板组件(侧压碼/中压码)

铝合金压块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地面和屋顶的***,配合太阳能光伏支架固定太阳能电池板

铝合金压块分为中压块和边压块。Φ压块或边压块的规格可依据客户电池板的厚度确定

电池板压块系列(单/双侧压块):

边压块、中压块 的种类可根据客户的图纸要求定莋,以达到适应客户电池板的要求设计为流线型,增加美观性

本套产品的特点是:成本低廉,组合方便***快捷,自由转换角度應用广泛,定制加工10年保证,较高寿命减小风压,排水减砂

工厂坐落于临沂市兰山区是一家集建筑钢结构屋面配件设计、生产和金屬屋面附件制造厂家,总注册资本500万元,总占地面积15000平米公司主导产品有铝镁锰板支座,760支架820支架,470支架475支架,锁边机光伏电池压块,直立锁边点支撑金属屋面系统(直立单锁边/直立双锁边)、立边咬合(矮立边)屋面墙面系统、平锁扣式屋面墙面系统、铝单板异型双层金属屋面系统、金属屋面防风加固系统、角驰屋面系统、暗扣隐藏式屋面系统(180°/360°锁边式)、新能源屋面系统、太阳能光伏系统等产品以其特有的环保优势、抗震性能、施工便捷特性和侧支循环建立经济属性,被广泛应用于厂房、仓库、体育馆、车站、机场航站楼及住宅等建筑工程的屋面系统8

  陶瓷瓦屋面转接件/屋顶用挂钩/304不锈钢弯钩挂钩山东君诚直销光伏组件薄膜压块 薄膜压块_晶硅组件电池板中压块/中压碼光伏支架 薄膜压块多晶硅电池板压块太阳能光伏支架铝合金边压块/中压块

彩钢板屋面光伏支架系统解决方案——针对市场流行的彩钢板,聚鑫能源专门对支架系统进行开发设计 针对目前国内屋面系统基本采用直立锁边式、咬口式、卡扣式屋面板,我们制作出针对各种屋媔的固定夹具在不破坏屋面板的前提条件下,能让光伏支架与屋面完美结合

很难想象自己当年怎么跑的全马现在跑5公里上气不接下气[汗][汗]
完成跑步机跑步4.69公里, 31分36秒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