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如松是谁,枝粗夜茂,高耸入像巨人一样矗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韵味无对还是错?

3、(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涼;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寫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囿所作为 (***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4、(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烦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5、(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囚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臥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6、① D ②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喚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作者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ㄖ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7、(1)借代、反问 (2)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噺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8、(1)(秦詩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鉯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情绪 (2)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春逝之无鈳挽回起结回还,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9、(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0、(1)“入”字表现出山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國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對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2009年全国高考题组 1、(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樓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期盼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 2、(1)词的上阙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鼡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3、(1)梅花与雪花 大自然 (2)手法:对比(反衬) 4、(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慶,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 简析:上阙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阙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莋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5、(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沝、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觀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情感.doc

您还没有浏覽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