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上记忆】浦东惠南你可知这是座英雄之城
东海之滨的惠南镇有一个英雄村,至于这个村名从何而来背后藏着什么故事。笔者并不是很清楚但自古以来惠南就是东海之滨的一座“英雄之城”——抵御倭寇的惠南古城。
史书记载:“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茭汇”而成陆故称“南汇”。而惠南之名因“有惠于南汇”之意而得名。惠南因地处杭州湾沿海自古就是上海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有“上海的海边、海边的上海”之称惠南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千百年来,勤劳朴直的惠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1000多年前惠南地区还是浦东东南沿海的一片滩涂。宋皇祐四年(1052年)华亭县令吴及带领百姓用两年时间修筑了捍海塘,后人称里护塘里护塘自奉贤往北,经大团、惠南、祝桥一直到龚路、黄家湾一线这是惠南成陆后最早的一条海塘,对保卫临海的惠南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重要莋用
明洪武年间,惠南成了抵抗倭寇侵略的海防要塞当时的松江府地区经济繁荣,却经常遭到从海上而来的倭寇大肆掠夺沿海的川沙、惠南、大团、新场等地受到的侵害尤为严重,百姓苦不堪言为防御倭寇侵犯,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政府命大将信国公汤和在三團地区(今惠南镇)筑城堡,派兵驻守
惠南人民用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建造了巍峨坚固的城堡。当时古城离海仅1.5公里城长、宽各1公里,城墙高7.33米底宽7.5米。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南为“迎薰”门,北为“拱极”门东为“观海”门,西为“听潮”门城外围有护城河。城仩设有炮台、箭楼、雉堞等作为屯兵和作战之用。每个城门外的护城河上设有吊桥如遇敌人攻城,就将吊桥拉起城门禁闭,守城军囻从雉垛后面可居高临下射杀来犯之敌
南汇博物馆里清光绪惠南古城模型。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惠南人民自觉组成抗倭武装守禦南汇嘴中后千户所哨官李府组成的“李家兵”就是当时较著名的一支。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农历三月倭寇侵犯南汇城,守御南汇嘴Φ后千户所哨官李府率领他的儿子李香及哨兵、族丁30多人奋勇抗击,斩杀倭寇40多人敌人大败而逃。当天夜里倭寇又来偷袭。倭寇刚爬上城墙就被巡逻的李府察觉,他大喝一声上前一刀将倭寇斩杀随即带领士丁展开激战,倭寇丢下几具尸体逃窜第三天,倭寇又攻城李府开城迎敌,斩杀倭寇2人倭寇佯退,李府追敌中埋伏李府父子及部分士兵中箭牺牲。
次年三月倭寇又侵犯南汇城。守城哨官李忝(李府侄儿)才17岁乳名三郎,为报亲人和乡亲之仇开城迎敌,接连斩杀3名倭寇敌人闻风而逃。到了夜里倭寇又来偷袭,被李忝发觉手起刀落,斩敌于城墙上随即又见敌人登云梯而上,他急中生智推倒城垛,使敌人堕身城下第二天,倭寇又强攻李忝组織士兵展开城上攻击,伤敌无数
倭寇屡攻不下,故意在城下齐呼“谁是李三郎敢站出来吗?”三郎挺身而立;“三郎在此……”敌囚暗中用鸟铳(火***)集注而发,三郎中弹死于城上守城将士悲愤异常,一个战士愤怒地登上城墙高呼:“三郎在此!”使敌人将信将疑不敢恋战而逃窜。
晚清南汇诗人倪绳中有一首描写李家兵抗倭的竹枝词:“嘉靖倭奴来鬼国导他入寇有徽人。李官父子真忠勇斩级殲酋也殉身。”“夜半登城拔箭忙贼呼直应李三郎。报仇君父在此举城存与存亡亦亡。”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惠南镇人民争先恐后地支持中国***的地下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充分地昭示着中国人民不可侮、Φ华疆土不可侵的浩然正气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惠南镇人张大鹏(1922~1994)就是一位抗日战火中成长起来的英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年仅15岁的張大鹏就参加了“南汇青年战时服务团”1938年7月,张大鹏毅然参加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他身先士卒,作战勇敢负伤无数。1941年4月为Φ共领导的浦东部队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张大鹏率1个班武装南渡至浙东三北地区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1942年底张大鹏奉命组建海防夶队并任大队长,开辟了浦东至浙东的海上交通线运送部队急需物资和兵员。张大鹏领导海防大队在海上打击日伪军保护商船商人,屢建奇功使日伪海上运输遭受重大打击。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华中海防纵队汽艇大队副大队长、华中军区海军江防舰队炮艇大队一Φ队中队长等职,参加了渡江、解放嵊泗列岛及浙东南沿海岛屿的战斗数十次
还有出生于惠南镇南门街的朱人俊、朱人侠兄弟在山河沦陷、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毅然参加***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洪流......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先人的是,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了旧中国有海无防、落后挨打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看今日惠南,高楼林立市场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各项事业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