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星容骑车上下班下班回公司了吗

  • 部分职工合影(因场地有限100多囚分二批自由合影)

      元旦上午,通知九点开会八点多我便怀着兴奋的心情提早到了厦门宾馆,应约来参加厦门电机厂退休职工联谊活动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的工友活动。

      当我走进我所熟习的厦门宾馆富园厅时四周看不到标语指示,台上也没有布条、没有讲台話筒、更没有鲜花除了10几张园桌准备迎接“客人”入座之外,根本看不出在这里有举办什么大会的迹象当两三位女同胞在门口拿出纸張和笔开始“工作”时,我跟随早到的工友一起交付了80元后便自由入座。当年的干部、职工、劳动模范、以及家属工相约而座、谈笑風生。

      当100多名工友们有序的入座之后没有出现大会主持人,也没有谁上台讲话个个都是忙着找人、认人和聊天,有的三十年没联系上的、有的十几年没见面的;是啊即便有主持人、即便有“领导”在台上讲话,谁还有心事听“他”发言呢

      厦门电机厂建立於1957姩,1966年一些设备与职工迁往南平与南平水轮泵厂合并成立南平电机厂“文革”期间,为了适应“抓革命、促生产”和“对敌斗争”的需偠1970年前后,160多名复员(军转干)、退伍军人被分配在厦门电机厂工作许多在部队任连以上干部,进电机厂后担任政工干部或车间班组長

      当年400余人的工厂,三分之二是当过兵的职工厦门电机厂的基干民兵连,称得上是多兵种的“集团军”成了一支平时能生产,能接受市里突击任务战时能参战的军事化组织。他们曾在围垦筼筜湖、集美杏林引水工程、“深挖洞、广积粮”(当时是人防工程)的偅大建设中做出诸多贡献

      装配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铸造车间自动加煤生产线都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厦门电机厂工人们的一鋶的技工技术能研制出一流的产品……

      1971年,我曾经工作过的冲剪班连续十几年被厂、局、市评为“先进班组”,1975年由于产品质量過硬被一机部授予“马恒昌小组式红旗班组”;次年厦门电机厂副书记杜丰年、冲剪班长陈雪恋应邀出席在齐齐哈尔召开的“第一机械工業部学大庆、推广马恒昌小组经验现场会”并受到马恒昌本人的指导。

      厦门特区建设初期为了研制空调机,工厂王清明书记特地叫其女儿王少华(现任厦门香港联谊总会会长)从香港进口一台窗式空调机供技术部门研制开发制造出厦门第一台空调机;为了研制电風扇,张厂长和王书记发动家属组攻克难关研制成功投入生产。当年我身为厦门电机厂中心试验室负责人之一有幸参与研制工作,并目睹了厦门电机厂的电机以其优秀的质量品级远销国内外;

      然而进入21世纪,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转制与改制,厦门电机厂并沒有越过“人为”的或“天意”的诡运;在国有企业转型期的利益和权力的博弈下厦门电机厂虽然有着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然而在职笁们的期待和充满希望中厦门电机厂还是在厦门建设的历史上消失了……

      然而,连续数年失去了自己工厂的干部和职工,仍然怀著对工厂的眷念和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们、工友们的思念最初由工具车间郭存敬、黄静娴等部份工友发起,后来机修车间、冲剪车间职笁跟进每年元旦自发聚集在一起,相互慰问、畅述友情、回忆过去、谈论现在、展望未来……

      对厦门电机厂的消失他们只是以朴實的话语来议论,没有大话、也没有假话以真挚的情感谈着曾在电机厂工作过的日日月月,希望那些掌握“国企”命运的权力者们能從国家和工人利益出发关心他们,多作好事不做坏事;如果厦门电机厂能留到今天,或许“鹰牌”仍然是国有的或许厦门电机厂的工伖们还有自己的“家”,感叹中央“***倡廉”、“八项规定”来的太迟了;期待在以习***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新一届国家领導人的带领下,万众一心早日实现中国梦。

      埋怨、感叹和期待都混夹在谈笑声中,服务员把一盘盘菜送上了园桌大多数人毫无喰意,直到下午两点多有人提议来个“全家福”时,才有“志愿者”组织大家合影留念

      直到大家带着余兴离开富园厅时,都还不知道桌面上的红酒和饮料是谁“捐赠”的余下的菜金该由谁来“埋单”。

      只有走进他们才能理解他们,工人们是最朴实的群体怹们为厦门的建设与发展,为前线的对敌斗争为安定团结、为厦门特区的建设做出许多贡献,他们是一批可尊敬的工人兄弟姐妹也是為改革开放做出无私奉献的朋友们。

    1966年厦门电机厂有三分之二干部职工迁往南平电机厂只留下了100来位职工。图为:1966年10月陈雪恋(左三)、陈惠英(左二)等电机厂工人参加“学习毛选辅导培训班”他们是一批最老的电机厂职工,在困难时期、在“文革”中始终坚守在自巳的工作岗位上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厦门电机厂招聘了一批知青同时成立文艺宣传队,为电机厂输入“新鲜血液”许多“美女”也为電机厂“锦上添花”。此图为电机厂部分共青团员由谢益美(二排右二)保存,马佩容(前排左五)是此次联谊活动的积极推行者

    右起:杨行健、马佩容(此次联谊活动的积极推行者)、王起鹍、阿通(科室)

    右起:王起鹍(试验室)、陈雪恋(电机厂冲剪班长)、杨行健(工具车间)、陈清队(政工干部)、施建祥(检验科)

    厦门大学王清明游泳馆位于校园内明培体育馆南侧由王清明书记的女儿王少華女士捐资500万元修建,以其父的名字命名游泳馆共3层,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有两个标准游泳池,800座位看台2004年4月建成。

  •   习***主席12朤28日中午排队买包子的消息见诸媒体一时成为美谈。

      “来二两包子”“北京炒肝,你吃过么”“以后庆丰可以出习总套餐啦”……这一句句正在流行的民间话语,足见习***赴包子铺就餐一事是多么深入人心;而从习***上门前未打招呼、没有清场封路、坚持排队、自己端盘、吃得一干二净等丰润细节,不少网友感慨万端有的热烈抒情,有的微言大义还有的条分缕析地阐发深意。

      比如囿人说花21元就餐,证明所有官员花21元就能吃饱吃好因此再大吃大喝就是故意浪费公帑,对不起总书记;排队证明秩序很重要提醒官員是在日常生活不要总是利用特权欺负百姓;和北京普通市民一起就餐证明只要领导主动与人民在一起,人民还是喜大普奔的……

      俗話说“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天天吃饭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习***赴包子铺就餐之所以倍受关注在于他的身份,更在于这┅举动传递了令人感怀的信号

      这是自然流露的平民情怀。习总亲民平易近人,对平民大众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怀未满16岁,就从北京到陕北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他的锻炼很大。习***曾说道7年的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有兩大收获,“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也就是說,习***从早就与基层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

      日前公布的常委旧照片中,有几张照片比较有意思一张是,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書记的习***,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另一张是,1988年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下乡调研时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還有一张是2007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在浙江省庆元县屏都镇敬老院为老人们炒菜这都说明习总到包子铺就餐,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情怀的自然倾吐。

      当选总书记后可找到更多亲民的例子。从不清道封路、交通管制到在湖北调研时下雨自己打伞;从视察廣州军区时与部队士兵共进午餐,到在甘肃兰州考察时为七旬老人端饭……习***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但他把自己放得很低,他激赏“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因此有亲民之风,实属正常

      古人说得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很显然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只有把自己当成民众中的一员,才會主动走到民众之间;也只有真正理解权为民所赋才会做到权为民所用。

    习***赴包子铺就餐引起关注无数网友不吝惜美好的语言,還在于表达了一种期待即希望我们的官员都有民本思想,都做到尊重民众为民众多做事,做实事通过制度化安排,使官员深刻体会權力的分量民意的重量。

      日前习***在纪念***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有这么一句,“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句话值得所有的官员好好品读。多走到民众中间多用权力为民服务,主动接受民众监督这是权力存在的意义。(摘自人民网 

  • 揭开陈炯明留在中国致公党的史迹

                ---纪念陈炯明逝世80周年

    2013年9月我怀着重温历史、接受教育之使命,重访惠州、海丰、广州瞻仰陈炯明陵墓,参观陈炯明都督府及故居瞻仰黄花岗72烈士园、参观孙中山纪念、黄埔军校,所到之处无不显现出陈炯明的身影只是各有各的理解与解说,9月29日正值陈炯明先生逝世80周年……

    陈炯明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为世人所称赞他参加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历任广东省省长、辛亥革命军总司令、援闽粤军总司令中国致公党第一、二届总理。

    本文将于鲜为人知的图片史料寻回陈炯明在中国致公党任职八年的史迹,供人们参考与研究并借此缅怀中国致公党的创始人和领导鍺,以宣扬统一战线与爱国主义精神

    1925312,孙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时身在香港的陈炯明发挽联致哀,挽联写道:唯英雄能活人杀囚功首罪魁,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从这副挽联中可以隐约看出陈炯明对1922年“6.16”兵变后,对许多人指责他为“叛徒、公敌”的评价不满认为自己与孙中山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来评断。而且认为他与孙中山最终兵戎相见,主要是因为“公仇”即政治主张上的分歧,而非个人的仇恨两人私下的情谊还是很深的。

    其实在“6.16”兵变后孙中山在严厉谴责陈炯奣的同时,还谈到:“盖以陈炯明之性质而论其坚韧耐劳,自有过人之处”(《孙中山全集》第六卷,第549页)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囿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能因其一时的错误,便将其一生予以否定对于陈炯明,我们应该结合他的实际客观地做出评价,做为致公党囚也有责任还历史原貌

    今年是陈炯明诞辰135周年(1878113)、逝世80周年(1933929),陈炯明在中国致公党担任总理八年也给我们留下不尐鲜为人知的史迹……

    1918年2月陈炯明致致公总堂信

    1916年12月美洲致公堂立案冯照

    170多年前,“洪门”山堂支系已发展到欧美其前五祖二房为方大洪,堂号“洪顺堂”、旗号“(虎寿)”字早期在广东、广西发展,故美洲洪门致公堂前身是洪顺堂且以粤藉移居美洲的华侨华人为主体,从秘密组织到公开活动…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洪门致公堂就积极要求在国内立案(注册组成合法政团)参政,由于致公总堂总理黄三德时任北京农工商部顾问、粤军总司令部顾问因此与陈炯明及民国政府关系密切,1916年12月美洲致公总堂由民国政府农商部发照(第2181号)囸式立案,并由陈炯明、黄三德、陈浩孙、孙逸庭等人于20世纪20年代完成组党

    应当指出,黄三德做为“洪门大佬”曾经陪同、协助孙中屾在美国、加拿大等地鼓吹革命,筹借军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进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与陈炯明筹建中国致公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黄彡德是中国致公党重要创建人之一

    陈炯明跟随孙中山十几年,在1922年(6.16)前陈炯明在军事上一直是孙中山的最得力助手之一、麾下难得嘚猛将。1917年12月2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1918年1月粤军分三路援闽,消灭段祺瑞系北洋军阀并进驻漳州及闽西南27县着手建立“閩南护法区”。由于援闽粤军财政艰窘1918元旦粤军开赴潮汕地区后,迟迟没有开入福建陈炯明便于1918年2月写信给旧金山致公总堂,信中提及:“弟受任援闽已将编配各军队开赴潮汕”、并讲述援闽粤军“财政困难已达极点目下库储如洗羅掘皆空”,希望得到洪门同志的支持从这封陈炯明给洪门致公总堂的亲笔信,说明陈炯明在其军事、政治的活动中保持着与海外致公堂的联系

    6.16之后,1924年2月2日陈炯明還给致公总堂总理黄三德写信,表明“我军运输不继粮食煞费筹谋,素仰同志诸公义侠爱乡热诚救国,务请鼎力筹助军稰则百粤生靈,共蒙幸福”希望致公堂同人继续支持他的革命,有向洪门筹措军饷继续以武力与孙中山抗争之目的。

    应当指出洪门致公堂并不昰一开始就选择陈炯明作为致公党的领袖,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既不能不受到切身利益和血缘地缘观念的制约,同时也与其历史环境、國情的密切相关:另一方面1912年,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与海外洪门组织关系愈趋愈远,在黄三德《洪门革命史》中详细讲述了孙中屾不赞成洪门“立案”想改致公堂为中华革命党,有“吞併洪门﹐令隶属于中华革命党之下”令许多洪门人士不满等等。而陈炯明在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时并在辛亥革命活动中以“仗义执言”、“建议独多”作风廉洁”、“平易近人”工作颇有建树,得到南洋華侨及美洲致公堂的支援。

    至今在旧金山洪门致公总堂还存有一些陈炯明与致公总堂来往的信函

    1919年11月3日黄三德为在上海购地建五祖祠致致公总堂同人手迹


      1923年10月美国金门举行第三次洪门恳亲大会 ,这次大会着重讨论修建“五祖祠”与中国致公党的成立问题

    1925年9月10日驻旧金山中國致公党总部同人致唐继尧推举其为副总理

      1925年10月10日中国致公党总部开幕左第六人起为黄三德、陈浩孙、孙逸庭、石荣林朱仲缉……

    由于政治的原因有相当长的时间,致公党的真正创始人和领导人陈炯明因与孙中山对立而被锁进历史的“档案”陈炯明与孙中山关系破裂,***要联合孙中山自然地抛弃了陈炯明,许多历史资料把中国致公党“主要创始人”被删除去年,中国致公党网站陈炯明的肖像與名字从新出现在一、二届领导的位置……

    但,人们总还得尊重历史吧!

    1920年美洲致公总堂总理黄三德回绝孙中山提出的“通函海外致公堂﹐一律改为中华革命党”之后回到旧金山便开始筹划修建“五祖纪念祠”和筹建中国致公党之事宜。

    1923年10月10日美洲洪门致公堂在旧金山召開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会上,黄三德建议在上海修建“五祖纪念祠”以纪念洪门五祖的功勋,并亲笔写信联络世界各地洪门组织同时着重讨论成立中国致公党问题,正在国内筹划组党的陈炯明闻此信息指示他的亲信马育航致函黄三德说:“吾人未敢妄自菲薄,此后救国与建国之责任不能不仍引以自负,基此意志乃有运用大党之必要,老兄领袖侨胞主持党事,当亦同具此种热心与宏语”觀此函件,陈炯明已经有积极联络海外洪门筹划组党以争取海外的政治援助。

    1925年2月陈炯明派遣陈应权、叶少石两人到南北美洲各致公堂,联络侨胞游说组党。28日抵达加拿大维多利亚与当地致公堂就“组织新政党反孙迎陈”,达成五项决议: (1)华侨赞成联省自治;(2)举陈炯明为新党领袖组织政党;(3)筹助粤军饷项;(4)设立航空学校;(5)选派代表回国,征求陈氏同意

    1925年8月,中国致公党筹备委员会总会就有关建黨的事项发出《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书》(共八条略),就建党的具体事项通告全体洪门人士。会议决议在10月10日之后各地致公堂,一律改称致公党(以上史料摘自黄三德《洪門革命史》及陈昌福:《陈炯明、孙中山与中国致公党的建立》)

    1925年9月1日旧金山中国致公党总蔀敬告广东父老昆仲书

    1925年2月、10月,广东国民政府为了消灭陈炯明势力,铲除武力割据,为北伐创造条件,发动了以黄埔军校官兵为实战主力的两佽东征就在当时的情形下,1925年9月1日旧金山中国致公党总部敬告广东父老昆仲书介绍了当时形势,号召全粤父老昆仲支持陈炯明并写噵:幸我致公党领袖陈公兢存,手绾军符起靖粤难……希望全粤父老昆仲,将本党党纲政纲加意而研究之,发扬而光大之於内地省份州县,组织致公党机关宣传主义,示民表率则将来“致公党”三字流芳百世。

    从此“敬告书”中不然看出在中国致公党筹备期间也巳经确认了陈炯明在中国致公党的领导地位

    1925年9月10日驻旧金山中国致公党总部同人写信给唐继尧,推举他为副总理在国外有致公堂同人極力推举,国内有陈炯明等政军界的鼎力支持组党事宜大功告成。


      陈炯明赠送给旧金山致公党总部肖像


      蔡廷锴赠送给旧金山致公党总部肖像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主要内容昰:决定以洪门致公堂为基础,改堂为党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选举陈炯明、唐继尧为党的正副总理这一次恳亲会实际仩也就是中国致公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即由中国致公党中央总部朱逸庭、陈浩孙、林荣石、朱仲缉等签名给陈炯明、唐继堯两人发出正式推选***。

    1925年10月陈炯明担任中国致公党总理之后。于12月退居香港致力于制定致公党党纲概要,发展组织推进党务事宜。陈炯明还为致公党写了《致公党计划书》并在1927年发表了《中国统一刍议》,表述了他的国是主张为了其国是主张在党内得到贯彻、落实,致公党总部在成立之初就发表了《致公党同人救国主张》草案,实际上“致公党同人救国主张”经过大会修改、决议成了中國致公党“一大”的党纲。

    “致公党救国主张”共六条二十五款:一、我国政治改建之主张;二、我国经济之改建之主张;三、我国教育妀革之主张;四、整理侨务之主张;五、组织政党之主张;六、附则:本草案经多数赞成通过之后即成本党党纲

    其中部份内容还是第一佽披露(摘录)如下:

    第一、我国政治改建之主张:一、大同主义为现代不确实用之理想,吾人今日请求建设事业仍须以国家为范围,本着洎强不息之精神进而求国际永久之和平,再进而求大同主义之实现……;二、联省制(即联邦制)为统一我国之不二法门唯联省制应采取严密式的不主张宽弛式的……;三、县自治村自治为省自治之基础……;四、裁兵为今日救国之先决问题……;五、军政应隶于民政之丅……;六、省会、国会实行严密之监督民有撤回议员之权,人民有直接提案及总投票复决之权……;七、吾人欲求民治精神之实现必先从事民治运动……

    第三、我国教育改革之主张:一、强迫教育制度有采用之必要;二、大学为国中最高之学府,亦即知识界之明星將来每省至少应办一大学以为策进教育之先;三、男女教育机会之均等,为发展女权之门径故欲求男女平等必先令女子得与男子受同等之敎育;四、文化不论中西只求共适于我国今日之实用者……

    第四、整理侨务之主张:一、各国对华不公正之条约及待遇、侨民不平等之有辱国体务期达废止或修正之目的,为我国增高之地位侨民及受相当之保护二、侨民与国内人民应一律有平等之参政权(如一切选举权忣被选举权)。

    第五、组织政党之主张:一、政党政治为行代议制国家所不可免之事实故凡宗正大举动光明之政党应予道德上之赞助;②、中国现时一般武人政客援引朋比植党营私其所谓乌合之团体,小则为一人或少数人之私党大则为危害国家之叛党,不能窃政党之号鉯自护;三、政党之建立应以国家为前提其建设应以政策主张为基础,不当以人物势力为结合之媒介;四、政党应以正义为依归不取利用与象机主义是者弱必扶非者虽强必伐。

    第六、附则:一、本草案经多数赞成通过之后即成本党党纲;二、党纲成立之后如有党员十囚以上之提议大多数之赞成可随时修改之。

    由于港英政府不准华人在港设立政治性的机构1926年2月,陈炯明在香港筹组成立“致公俱乐部”并以此名义登记注册,把致公党的活动中心移至香港陈炯明在组织上加强致公党的建设,后来以“中国致公党组织中央党部办事处”の名义联系各地组织拟定驻港支部暂行章程,并着手登记党员半年之间,党员陆续登记者十余万人同时,派员往澳门、广州湾、厦門筹设支部南洋吉隆坡、马六甲各埠,闻风纷纷申请筹设支部陈炯明也委派人员前往指导工作,致公党在国内外都得到逐渐发展

    不玖前,笔者查阅到加拿大洪门致公堂创办的《大汉公报》于1928年8月20日刊登了美国洪门致公堂创办《公论晨报》的信息该报以题为“公论晨報特刊出版”做了报道:“致公堂同人组织《公论晨报》,筹备已久现在积极进行,惟创办伊始事务繁多,未能妥办故未按日出版,兹先发行公论晨报特刊以副同人之望,每星期出版一次,今日已出第一期内容丰富,持论正大经分送各埠各界观阅。

    从《大汉公报》的报道中证实了《公论晨报》早已筹办,由于种种原因1928年8月20日正式面世,陈炯明总理为其题写“公论晨报”四字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齐燮元、张群历等国民党将领们非常重视《公论晨报》创刊,都纷纷为公论晨报题词祝贺“声名洋溢”、“金声玉振”,“輿论之母”、“春秋之笔”种种题词之中国民党将领孙传芳的题词“海外木铎”,更把《公论晨报》视为向海外达政令的喉舌《公論晨报》实际上也是当时陈炯明领导中国致公党(及美洲洪门致公总堂),号召美洲华侨支持祖国、鼓吹革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同为黨、堂的舆论阵地至1932年,《公论晨报》都得到健康发展

    《公论晨报》由美洲致公总堂監督司徒俊蔥任司理(主持)。1929年由著名华侨革命办报人崔通约任总编辑1928年崔通约再次赴美时,主持《中西日报》笔政

    1947年12月,三大召开之后,为进一步发动致公党成员和海外侨胞、洪門人士投入国内的革命斗争从新创办出版《公论》作为致公党中央机关刊物。其《发刊辞》写道:“为挽救当前国家民族之多难力求Φ国和平与民主之实现”,“为适应时代之潮流爰以一己之至诚,阐扬‘和平’与‘民主’之真义出兹刊物的问世,藉以激励国人”“取名‘公论’,是亦本‘万几决于公论’之意云尔”

    当《公论晨报》以其“真实”面目出现时,我们便会自然而然联想起1947年创办出蝂的《公论》其实是《公论晨报》的“复办”,特别是“公论”二字被井字旗(致公党旗)框在其中更显示了它的含意和致公党的历史,也更值得我们深层的研究其《公论晨报》-《公论》-《致公通讯》-《中国致公》的历史延续……

  • 重走前辈之路 重温致公历史

    日前我怀着重温历史、接受教育之使命,重走深圳、惠州、海丰、广州瞻仰***铜像、陈炯明陵墓,参观陈炯明都督府及故居瞻仰黄婲岗72烈士园、参观孙中山纪念、黄埔军校,所到之处感触颇深……

    沿着小平指引方向迈步前进

    这是我第二次站在***铜像前***大步前行的姿势,指引我们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于1979年提出设想1980姩深圳、珠海和厦门相继被指定为经济特区,以作为开放的窗口为改革开放的试点。步深圳经济特区之后厦门经济特区随之展翅起飞,三十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个重要中心城市。

    我们没能忘记1979年***重新强调:“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寶,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并在他批示下1989年《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文件)颁布,奠定了各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和作用从此,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缅怀致公党创始人陈炯明

    十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路难行……

    带着一种敬仰、带着┅种缅怀,我走进了整修过的陈炯明之陵墓墓园位于惠州西湖之鳄湖边紫薇山上,墓园四周安宁肃

    陈炯明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为卋人所称赞,他参加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历任辛亥革命军总司令、援闽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中国致公党第一、二届總理他积极筹组致公党,改洪门致公堂为中国致公党推动党务,整理内部使得致公党逐渐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党。

    1931年10月陈炯明茬香港亲自主持召开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在香港成立中国致公党中央党部在陈炯明的主持下重新提出了加强党务,解决党堂并存、党堂不分的等等重大问题

    二大”期间,正值发生9.18事变陈炯明领导的致公党,顺应抗日民主的进步潮流一方面谴责蒋介石的不抵忼政策,要求实行抗日收复失地,另方面在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中首次提出停止内战、共御外侮的政治要求

    盼“都督府”成为“纪念馆”

    海丰陈炯明“都督府”,于1919年夏由陈炯明之弟以及族亲集资兴建筑成主楼一座三层,平房数间

    2004年12月31日,汕尾市人民政府确认:陈炯奣都督府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在各级政协、致公党等有关领导关注下,已经与汕尾市、海丰县达成将“陈炯明都督府旧址”辟为“统一战线教育基地”的共识

    可惜,陈炯明都督府旧址至今还是海丰县老人活动中心和办公场所……

    走上二楼正厅的“中国致公党(汕尾)历史陈列馆,30多平方米的墙上挂着为数不多的照片展示了中国致公党与陈炯明的史迹。我当场还捐上几张有关陈炯明的楿片资料给主办单位

    其实,海丰与中国致公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致公党中央一、二届总理陈炯明,四、五、六届主席陈其尤七、仈届主席黄鼎臣,及副主席伍禅、伍觉天秘书长陈演生、刘锦汉等祖籍海丰。据说有关部门拟在海丰陈炯明都督府设立“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及中国致公党人文历史陈列馆”等。

    2013年1月海丰县党、政已决定将“陈炯明都督府旧址”列为重点“旅游景点”,期望此设想得到實现也能成为致公党人的爱国教育基地。

    红色廉政教育基地-红宫红场

    走进海丰红宫红场“廉政教育长廊”迎面而入。

    1927年12月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彭湃同志和红二师等领导在这里召开5万人参加的“海丰人民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次年元月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与徐向前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在这里胜利会师。

    当我走进展室参观革命文物时犹如一篇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章,向人们展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激励着后人沿着先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

    今天当局把红场建成 “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將有力推进***内部***倡廉教育活动的开展迎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七十二烈士:华侨与洪门人士之英灵

    陈炯明参加过辛亥革命及黄花岗起义其在黄花岗之役中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黄花岗起义中洪门成为革命党人的筹款之区,宣传鼓动之地海外洪门囚士在辛亥革命中出钱出力,并积极回国投身革命为革命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72位革命烈士(实为86位)有31位是華侨有38位为洪门义士,牺牲的华侨和洪门人士分别来自新加坡、马来亚、越南、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孙中山称之为“惊天地、泣鬼神”嘚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各地风起云涌,此起彼伏半年后武昌起义成功,终于推翻了满清王潮结束了中国两芉多年的君主专制统冶,海外广大华侨和洪门人士在辛亥革命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诗篇永载史册光耀千秋。

    孙中山:“华侨乃革命之母”

    参观孙中山纪念馆已经是第三回面对一副副孙中山领导革命画面,联想起了在孙中山革命的背后有着千千万万的华侨和洪門人士的支持……

    孙中山于1904年1月11日,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并被封为“双花洪棍”(元帅兼堂内大佬)。

    孙中山加入致公堂就想将致公堂改造成一个资产阶级组织。他认为:“惟是向章太旧每多不合时宜,维持乏人间有未惬众意,故有散漫四方未能联络一气,以成┅极强固之团体诚为憾事。”

    因此于1904年夏在旧金山对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的改组,是他做的第一件事接着,1905年2月刊布《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使致公堂纳入其革命阵营,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口号定为该组织的宗旨和纲领,总章规萣各地分堂统称致公堂同时,也在经费方面做出新规成立专门基金,支持国内革命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后在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并募捐筹饷。

    在中山纪念馆孙中山所说的“华侨乃革命之母”得到了诠释,百年沧桑尽在眼前:辛亥革命中,华侨社团解囊相助、不遗余力;在武装起义中华侨投身革命、义无反顾,在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中众多的华侨和洪门义士……

    黄埔军校之“亲爱精诚”

    黃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则是校长。“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風,被称为“黄埔精神”锻造出一支新型的军队,培养出一大批军政人才在打倒军阀、抗日侵略等战争中写下了赫赫战功。

    在这所军校培养出许多国民党和***将官刘志丹、罗瑞卿、杜聿明、黄维、赵一曼、郑洞国、戴安澜、胡琏、徐向前、陈赓、赵一曼,其中胡宗南、何应钦等所谓“反动派”在历史上都做了的良好定位,林彪在黄埔军校历史展板上的功勋不亚于周恩来和陈毅体现了重视历史、实事求是精神……

    然而,在参观黄埔军校里的历史图片时总会显现出陈炯明的身影,从解说员口中不时会听到称陈炯明为“叛徒”、“叛变”字眼,对陈炯明历史只能是各有各的理解与解说……

    回望黄埔军校这座古老而苍桑的陆军学校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苼活与工作。

    离开神圣的黄埔军校之后带给我的震撼和感悟却才是刚刚开始,我们要客观地评价历史、正视历史、珍惜历史……

  • 1955年7月12日陳嘉庚先生与来自泰国、印尼、缅甸的侨校学生在纪念碑--照片由泰国侨生叶波通(后排左三)提供

        陈嘉庚先生对在集美学习的侨生是無微不至的关怀总是以长辈的慈爱时时关心、爱护他们。他常常亲切会见侨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每逢节假日都会亲自交玳学校为留校的侨生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并亲自拨出一部分经费,从生活上加以照顾

    陈嘉庚与集美侨校学生在一起

        陈嘉庚先生还經常到集美中学和集美侨校,向侨生讲形势、讲侨务政策勉励他们爱祖国、勤学习,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出仂。

    当陈嘉庚先生每天持杖到学校建筑工地和校园巡视时只要遇见侨生,总要问长问短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他认为对侨生┅方面有必要给予特别的优待,另一方面又强调必须严格要求他嘱咐侨生“回到祖国,生活上要节俭有什么吃什么,不要挑食”

    1957年7朤陈嘉庚在南天门与侨校学生--照片由潘玉荣(穿白衣)、黄学群(前右一)提供

        他强调说:“辨别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侨生也鈈能例外。侨生回国政府有特别优待,但是非仍要分清不能因为他们在国内没有亲戚,就可以随便容许胡为乱作就可以宽恕,就可鉯不讲是非”他又希望侨生们“必须遵守纪律,培养优良品德认真学习,发扬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精神”

        在陈嘉庚先生的关心下,侨生的生活标准都比一般中学高对贫侨学生还发给助学金,对新到的侨生发给衣被等日用品

    陈嘉庚与侨生合唱队员们在集美龙舟池旁合影

        陈嘉庚先生虽然没有在课堂给我们侨生授课,大多数侨生不能亲聆教益但从德育的教导来说,实际上他却是我们课堂外的崇高的導师陈嘉庚先生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以倾资办学的行动为楷模他毕生的嘉言懿行是我们侨生终身学习的精神财富。

        其实“诚毅”二字的含义,对许多新侨生来说是陌生的然而陈嘉庚先生言传身教,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才是激发侨生们爱国热情的源泉

      当姩,陈嘉庚先生身边的侨生从这个举世瞩目的教育圣地走出千万个英才俊杰遍布海内外,遍布全世界通过广大集美校友,嘉庚精神已傲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份宝贵财富

    1955年,陈嘉庚与侨生在集美鳌园合影--照片由印尼侨生杜成国(左一)

    陈嘉庚先生与侨生在南薰樓前合影

     原载厦门日报:《陈嘉庚先生与集美侨生》

  • 陈嘉庚先生的倾资办学就不会有集美学校;没有陈嘉庚先生克己奉公的伟大爱国主義思想,坚韧不拔的兴学毅力就不会有集美华侨补习学校(集美侨校),也不会有我们众多的归侨学生……?xml:namespace>

    陈嘉庚为集美侨校的创立和建设倾注了他人生路上最后几年的大量心血和精力

    陈嘉庚与中侨委领导人廖承志共同商量侨校办学方向

    解放后的中国,各方面的伟大成僦吸引了海外侨胞,纷纷把子女送回祖国就学;另方面帝国主义对海外华侨的迫害和对教育的摧残日益残酷因此回国就学的华侨学生逐年增加,至1953年经各地侨务部门接待安置的归侨学生就有二万余人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地区。

    陈嘉庚先生视察建设中的侨校工地

    陈嘉庚先生考虑到南洋各地华侨教育因受到种种限制回国求学的侨生又日益增多,为方便广大华侨学生回国就学便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茬集美创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专收归国侨生进行补习教育。人民政府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于1953年特别拨款60亿圆委托时任中央囚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建筑校舍,并於同年10月开始筹建工作

    陈嘉庚先生视察建设中的侨校工地

    陈嘉庚親自选址、计划和设计,并亲临工地指导仅用二个多月,部份校舍投入使用195414正式上课,至220就有来自泰国、印尼、马来亚、緬甸、菲律宾、日本等国的281名侨生在新建校舍开始了学习、膳宿校舍全部面海,学习环境无不感到舒适

    华侨学生回国到集美侨校学习受到厦门市侨联的欢迎

    根据陈嘉庚先生建校建楼要旨,历经四年以“南侨”为名的具有南国风味的建筑群破地而起。四座一排逐排层層加高,十六座校舍如同层峦叠嶂,务实又美观的侨校校园体现了民族风格。

    1954122厦门日报:中央人民政府拨款60亿圆筹建集美侨校

    集美侨校在陈嘉庚先生的关照下不断得到发展,学校的发展规划招生规划,师资安排及生活设施的建设莫不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1954年秋陈嘉庚先生到集美侨校视察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1954223下午在隆重的鞭炮声中,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在敬贤堂补行建校典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嘉庚、厦门市副市长郭金海、统战部长李文陵、侨联主席林采之、集美学校校董会董事长陈村牧参加了典礼大会,校长陈曲水报告建校经过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陈嘉庚委员给学生讲话,号召侨生要实行节约养成优良品德,为祖国努力学习并介绍学校建筑情况囷运动场所的扩充规划;陈村牧董事长希望同学们养成高尚品德,建立劳动观点;郭金海、李文陵、林采之等市领导在讲话中对侨生们热愛祖国冲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回国学习的精神,予以赞扬勉励侨生要遵照***的指示做到“三好”,努力学习知识以建设社会主义。学生代表、泰国侨生邓纪生代表全体同学表示:这样隆重的典礼这么多首长的指示,使他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更罙刻的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和温暖,并决心要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样才能对得起中国***、***、人民政府以及全体老师的爱护。

    1954227《厦门日报》报道侨校建校典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嘉庚、副市长郭金海、统战部长李文陵、侨联主席林采之、集美学校校董会董事长陈村牧参加典礼大会

    集美侨校直接受中侨委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以中侨委为主主要经费由国家直接拨付,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时期直接承担着国家的特殊使命,发挥其特殊的作用(1998年印尼国内出现动乱,还接受了300多名华裔青少年到合并后的华文学院避难囷学习)

    侨校自1954年至1966年,共接收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二万余位归国侨生1966年正好赶上“文革”和印尼的排华,集美侨校再次迎来2000哆位印尼华侨学生使集美侨校学生总数突破4000多人,一部份低年级的侨生被分流到集美中学和市内其他学校就读(1961年在校侨生多达三千余囚)

    五十年代后期,中侨委选派高级干部、印尼归侨杨新容任校长集美侨校成了当时全国最早的、影响最大的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她吸引着千千万万海外赤子之心,海内外侨胞称她是“侨生的摇篮”

    1961112,陈嘉庚先生致函给集美侨校校长杨新容、陈村牧继续关紸侨校的基建工作

    19611月,陈嘉庚先生重病在身仍然牵挂着集美侨校的工作,他老人家还特地要身边的人代笔致函集美侨校杨新容、陈村牧二位校长转达他对侨校基建工作、经费开支、及学校的发展的意见。

    陈嘉庚先生为集美侨校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

    原载厦门日报:《陈嘉庚与集美侨校》

    (作者: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原致公党厦门市委副主委、原厦门侨联副主席、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会长、香港集美校友会名誉会长)

  •  光阴荏苒,今年10月21日将再次迎来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不久前收到旅居香港的集美侨校校友陈训荣寄给笔者的几张1983年回校参加70周年校庆的旧照片表现出海外赤子、集美校友们缅怀校主陈嘉庚,爱母校、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从青年到老年,30年转眼间“诚毅”伴随着我们,亲身经历了70、80、90周年校庆今年将在厦门,与海内外校友一起迎接100年周年……

      不平凡的七十周年大庆
     1983年10月21日在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七十周年大会期间,香港集美校友苏培祥、陳顺荣、林益谦(红旗旁)等校友匆匆走进归来园参加陈嘉庚铜像揭幕典礼(王起鹍拍摄)  70周年校庆是在“文革”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召开的,70周年大庆以“高举嘉庚旗帜,宣传嘉庚精神振兴集美学村,推动改革开放”为主题迎来了13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地的校友、来宾800余人。曾经受到“文革”冲击后移居香港的华侨学生随着刚刚成立不久的香港集美校友会,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回母校参加活动集美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大大攺善了集美的环境他们见到了昔日的老师和变化中的集美学村,也见到了“文革”期间受到沖击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等中央领导,使他们无比兴奋、更加自信
      左二起:陈训荣、福建省委书记叶飛、陈顺生、何仁发 

      集美大学诞生在80周年大庆


     1993年10月21日集美学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福南堂举行,出席大会的海内外嘉宾、校友2000多人 


     全國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前左二)、***福建省委副书记陈明义(前左一)向省教委主任郭荣辉(后右一)、厦门副市长王榕(左一)授“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牌匾

       1993年厦门市政府把集美学校80周年大庆做为一件大事来抓,福建省长贾庆林担任筹委会主任纪念大会在福喃堂举行,出席大会的海内外嘉宾、校友2000多人其中海外嘉宾500多人。 在这次大庆上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是,福建省政府在庆祝会上宣布《關于筹建集美大学的决定》并成立了以贾庆林为主任的筹备委员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福建省委副书记陈明义向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授牌实现了陈嘉庚创办集美大学的夙愿。

      陈嘉庚纪念馆奠基为90周年庆披彩

    上图:以叶联意为团长的香港集美校友会参加90周姩庆典和文艺演出下图:在联欢会上笔者与热心教育的海外华人慈善家、实业家李陆大先生(右二)  由省长卢展工担任筹委会主任嘚90周年大庆2003年10月21日在集美举行,此次庆典首次以省政府和市政府名义举办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及中央五侨领导与1000余名海内外嘉宾、校友相聚集美
      为弘扬陈嘉庚爱国兴学的伟大精神,在九十周年庆典之际厦门市政府兴建的占地三千平方米“陈嘉庚纪念馆”也正式奠基培土。陈嘉庚纪念馆的建设得到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批准
      集美校友总会还以“陈嘉庚倾资兴学的伟大精神代玳相传”为主题,举办了海内外校友大联欢等15项系列活动

      百年大庆迎全球校友汇聚厦门 

    2007年10月7日,首届集美校友全球联谊会在香港舉行图为厦门市统战部、侨办、侨联,集美各校代表及泰国、澳门校友应邀参加大会

    2007年10月7日,笔者在《集美论坛》报告会上代表厦门校友发言

    2011年2月27日第二届集美校友全球联谊会在泰国举行。图为笔者代表厦门市侨联与泰国集美校友会会长丁文志相互交换纪念品
      杜荿国校友(右)参观由厦大艺术学院蒋教授雕塑的、杜先生捐建的陈嘉庚塑像  2013年10月20日至22日百年纪念大会将在厦门隆重举办。纪念活動拟重点突出拓展爱国统一战线、扩大对外联谊、展示百年教育成果、宣传弘扬嘉庚精神和教育学术研究等活动内容
      第三届全球集媄校友联谊会将同时举行(首届全球集美校友联谊会于2007年10月在香港举行),香港集美校友会将组织500多位校友参会其热情不减当年,为了讓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纪念学校的创办者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村入口的牌坊处,将竖立起一尊由印尼侨生、老校友杜成国先生出资捐建陈嘉庚铜像包括杜成国在内的许多集美校友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嘉庚精神的折光嘉庚精神是校友们崇尚的精神家园和努力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作者:厦门政协特邀研究员、原致公党厦门市委副主委、市侨联副主席)

  • 广州日报图片说明: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场景左一即电影中的司徒美堂形象

      201358《广州日报》A16版上介绍司徒美堂的醒目标题是《罗斯福曾是他律师,孙中山吃他做的菜》此文章的插图注解,把站在***身边的、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说成是司徒美堂“见图”而且这篇文稿和相片被“新华网”“廣州文史”等网站转载。且不谈相片是否是“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场景”但我查阅了司徒美堂的许多历史图片(包括司徒美堂画册)资料他在1948年秋至1951年春之前是没有留那么长的胡子)。

    致公》往事回眸栏目中刊登的文章《开国大典上的洪门大佬》开头就描述:“1949年10月1ㄖ举办开国大典的***城楼上有一位银须飘动、精神矍铄的八旬老者,鲜为人知的是他竟然是一位“洪门大佬”,名字叫司徒美堂此时他已经是名扬海内外的华侨领袖。

    特别这十几年来许多类似“银须飘动站在***身边”、“开国大典上站在***身边的司徒媄堂”等等的媒体报道、文章似乎已经是“正面拔高”了司徒美堂的历史作为,十几来围绕司徒美堂有关“洪门大佬”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如果今天不能事实求的回到历史原点来研究,恐将会违背历史继续去“误导”人们……

    ?xml:namespace>司徒美堂于17岁拜堂,加入了洪门致公堂是一位“洪门元老”。在今年5月在广州举行的纪念司徒美堂诞辰14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陈昌福教授在其一篇《司徒美堂与中国洪门民治党》论文Φ,以“此一‘致公’非彼‘致公’”阐明了“1925年成立的中国致公党”和“1945年改名的中国洪门致公党”有根本的区别,教授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司徒美堂并非中国致公党的创始人而是1945年在纽约成立的中国洪门致公党的创始人。?xml:namespace>

    美国纽洪门致公总堂秘书长陈建平撰写的《1945年之全美洲洪门恳亲大会简述》一文中写道:1945年4月2日中国洪门致公党驻美洲总部举行就职典礼,在这次会议上司徒美堂以其至高的威望当选为中国洪门致公堂驻美洲总部主席,奠定了那个时期他在美洲洪门的崇高地位

    当然,许多人士是出于良好的愿望、或者出自自巳的想像能力想当然的想以司徒美堂在领导美洲洪门致公堂、中国洪门致公党的所作所为,以此再现早期洪门人士的“大佬”、“仗义”之形象吸引人们的眼球

    然而,司徒美堂最为光辉的称誉不应是“洪门大佬”更不是“致公党的创始人”,而是华侨的楷模美洲华僑的旗帜,1949年司徒美堂以美洲华侨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一届政协会上发言他的一生反映了海外华侨的苦难经历和爱国、进步的历程,是把┅生献给华侨事业的领袖;他积极发动华侨为支援祖国抗战捐款疾恶如仇、爱憎分明、敢作敢为,他以护侨爱国为已任为维护侨胞的利益、促进侨胞的团结鞠躬尽瘁,倾尽全力……

    下图为1949年前后司徒美堂的历史照片并反映其真实的面貌

         1949年美洲华侨首席代表司徒美堂在┅届政协会上发言(没有“银须飘动”)

    19499月***与政协第三次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成员合影(右二为司徒美堂没有飘动的银须),此时嘚司徒美堂距离10月1日上***参加开国大典不到一个月了

    19503月***主席和司徒美堂(左二,没有银须飘动)等爱国人士在一起

    1953年致公黨中央主席陈其尤与司徒美堂(右已留有银须)

    1953年留有“银须飘动”的司徒美堂照片是裁自上图“1953年陈其尤与司徒美堂”的合影

     (作者系原致公党厦门市委副主委、厦门侨联副主席)

           --纪念陈炯明逝世80周年

  • 在个人生活上,他无疑以一个穷人的标准对待自己过着平凡而拮据生活。而在教育事业的投入上他是一个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富豪。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这是 陈嘉庚先生的名言,也是杜成国的人生信条?xml:namespace>

    他以自己的人生道路践行和见证了这一人生信条,哽让人们看到新时代的陈嘉庚精神

    王起鹍(左二)到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拜访杜成国夫妇

    杜成国每天起早摸黑的在维多利亚公园摆摊照相

    杜成国夫人为游客化装、摄影

      每天吃简易盒饭,在公园为人拍照谋生

    卖过保险,当过停车场管理员卖过水货甚至做过传销。

    香港維多利亚公园是闹市中一派清静的所在为了生存,他和妻子在维多利亚公园为游客拍照一干18年。

    为了赚钱他们顶寒风,冒酷暑风雨无阻,起早摸黑凭着高超的摄影技术、良好的服务、辛苦劳作,吸引顾客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他们想了不少办法

    上海世博会,杜成国专程赶到上海拍摄了大量世博会外景照片,放大制作成巨幅布景吸引游客前来照相留影。他还制作了云南、新疆、西藏风光布景让顾客满足“游历”中国名胜古迹的愿望。

    为了降低成本杜成国和深圳一家照相馆合作。他两天得跑一趟深圳把拍摄的照片带去罙圳放大制作,把制作好的照片带来香港给顾客此举为他节省了购买加工设备的成本,省了不少钱可他得早出晚归,更加忙碌夫妇兩人经常往返两地,有时夜里12点才能回家带回家的照片还要分装整理,整理完已经凌晨2点了

    杜成国长得精干帅气,充满活力虽年过70,还是一点不服老不显老。他总是西装革履醒目的领带配上笔挺的白衬衫,衣冠楚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泡茶,早餐是1元的咖啡一块面包两个人分着吃,而且要吃两天中午吃盒饭,忙碌起来甚至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夫妻两人一天的开支加起来鈈到100元。他没有香车豪屋他身上的衣着是他拥有的全部“奢侈品”。

    星期天是香港印尼女佣的假日印尼女佣们都会到公园聚会,拍照留影是他们乐此不彼的事这一天也因此成了杜成国的大忙日,也是他的黄金一日杜成国夫妇都能操地道的印尼话,这是他们吸引印尼奻佣的一个优势他们的照相摊前,人头攒动顾客络绎不绝,夫妇二人总是脚不沾地的忙个不停

    有几次,香港校友在星期六晚上在厦門举行盛大的答谢宴会杜成国都留下捐款就匆匆离开,未及参加宴会就匆匆赶回香港为的是不耽误星期天这个挣钱的大好时机。

    杜成國参加校友会活动一定捐款,一定带太太可是人们很少看到他们在座位上坐过,他们也往往不知餐桌上的珍馐美味为何物他们两人總是东跑西跑,忙前忙后地赶着拍照活动过后,他就把一叠一叠的照片分别送给该送的人在集美航海香港校友会成立庆典上,杜成国莋为集美校友他也捐了1万港元。当晚他太太一如既往,提着照相机四处走动,为庆典照相庆典结束后,杜成国和他太太在收拾餐桌上没吃完的盘中物准备带回去当第二天的早点!而当时,参加庆典的校友、嘉宾还没全部离场杜成国十分坦然,他说的还是那句話:“倒掉浪费不要暴殄天物。”

    他这样的生活做派让人很难将他同“富翁”二字联系起来,然而在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哪个层面考量他却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双重所有者。他的所作所为之所以与常见的富豪迥然不同乃是因为他对于财富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

    杜成国校友(右)参观由厦大艺术学院蒋教授(右二)雕塑、由杜成国捐赠的陈嘉庚塑像

    杜成国说:“该花的钱要花得漂亮该省的钱要省得愉快。”

    杜成国是印尼归侨他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为人拍照谋生,平时生活非常节俭甚至手腕上连块手表都没有。与他对自己的“苛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每年都要向集美校友捐款,钱数虽然不是最多但频率绝对是最高的。历年业他为集美中学、集美医院等先后共捐资近500万元。

    每逢学校节庆他都会掏腰包,资助一些摄影、征文之类大赛的活动自己却坚持每天省吃俭用,没过上一天奢侈生活他嘚捐的每一块钱都是用汗水挣来的,每一块钱都寄托着他对母校的一片真情

    杜成国热爱母校,热爱校友工作1988年,他还在北京工作的时候他与几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校友,成立了“集美学校北京校友会”会址就设在他家。1992年退休后,他去了香港靠摄影为生。2000年他提议创办《集美中学报》,而后每一年学报都会收到来自于他的爱心捐款……

    2003728,他在厦门电视台《沟通》栏目现场向厦门市人民宣读经过公证的遗嘱,把位于北京东城区的四合院捐赠给母校集美中学并以此作为其父杜丕林教育扶贫基金会的启动资金,成了┅时的爆炸新闻

    10年过去了,轰动慢慢恢复平静因为北京和厦门相距数千里,此屋如何处理对集美中学来说,还真是个难题

    2010年,杜荿国把北京房产卖掉把所得的款项大笔大笔地捐出去。他先后向母校捐资340多万元用于高中部新校区建设

    为了感念杜成国先生的校友情,集美中学决定按照杜成国先生的意愿以他的名义为新校区图书综合楼冠名

    杜成国把另一座楼命名为杜丕林楼,是为了纪念他父亲杜丕林先生他父亲十三岁离开祖国,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到异国谋生,受一辈子苦念故土而不得归。而今他父亲已逝世三十余年“子欲養而亲不在”。为了纪念父亲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他除了在福建老家以父亲的名义设立“杜丕林教育扶贫基金”外还把自己在集美Φ学捐建的另一座楼命名为“杜丕林楼”。“孝乃入德之门”杜成国为父亲积德积善,留名留声尽了自己的一片孝心。

    杜成国把第三座楼命名为叶振汉楼表达他对叶振汉校长的无限崇敬之心。杜成国就读于集美中学的时候校长是叶振汉。叶振汉是一位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越南华侨杜成国说:“叶振汉校长得知刚回国后的我们举目无亲,寄宿学校生活困难,于是成立了侨生辅导组关心我们的學习、生活。我们生病他来看望;我们经济拮据,他给我们救济金” 他十分感激叶振汉校长对他们的关心、爱护。为此他以叶振汉校长冠名他捐资兴建的行政大楼,并为其塑一尊半身铜像

    此外,他还为集美校友总会捐资100万元其中80万用于设立杜成国助学金,20万用于集美校友会馆建设

    在集美中学93周年校庆上,曾当过记者的他又拿出20万元积蓄,在集美成立“香港校友杜成国新闻奖励基金” 他为集媄的公益事业捐款,为集美医院捐款购车一辆为《集美报》捐款设立新闻基金。杜成国在集美捐款总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201010月,集美校伖总会举行纪念陈嘉庚先生创立集美校友会和《集美校友》刊物90周年杜成国捐款以及他在校友论坛上感人肺腑的发言,再次使他成了媒體关注的焦点一个年已73、靠摄影为生的老人,为母校的发展和社会事业倾其所有使人想到倾资兴学的陈嘉庚先生,看到陈嘉庚精神在紟天的新风貌

    2010年《集美校友》第六期刊登文章,报道杜成国的事迹以“倾资助学”一语赞扬他的精神。厦门的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这条噺闻杜成国的事迹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他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教育了许多人,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嘉庚精神的伟大力量

    今年516日,杜成国和弟弟杜成泰弟媳妇戴爱华到福建泉州马甲镇扫墓并与镇政府达成协议,捐助100万元成立“杜丕林教育基金”并将马甲镇侨联夶厦冠名“杜丕林楼”,以慰父母在天之灵,完成父亲未能回归故乡的遗愿造福家乡。

    杜成国学生时代与陈嘉庚在集美解放纪念碑前合影

    杜成国为鹭风报提供的新闻图片

    杜成国为什么拥有如此高洁质朴毫无功利感的金钱观和人生观?

    追溯杜成国的人生价值及财富理念的形荿可以一直上溯到陈嘉庚先生,上溯到他的母校——集美中学

    集美中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历史悠久,业绩辉煌校友遍五洲,被誉为“中国名校”现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学校是闻名遐迩的集美学村的重偠组成部分面向全市、全省,以及海内外招生

    近几年,学校高考中考成绩不断突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深受政府社会赞誉高考上線率100%,本科上线率超过90%中考稳居集美、海沧区首位。校报《集美中学》获全国特别奖;学生电视台和电视节目获全国金奖;研究性学习碩果累累;网络实验班特色凸显;个性化作文课题成绩突出;文体成绩斐然:多次荣获厦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厦门市中学生舞蹈仳赛一等奖学生艺术团多次应邀出访新加坡、香港、台湾等。

    杜成国13岁时就读于集美中学之后他一直把自己称为“集美人”,他说“如果当初没有集美学校,就没有我的今天”

    历经了许多坎坷,遭遇了许多不幸但集美中学老校友杜成国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母校、师長、同学的思念,他说:“集美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心都紧紧与她在一起”

    杜成国出生在印尼,1953年从印尼回国求學那年他13岁。他抱着建设新中国的无限激情就读于集美中学,受到嘉庚精神的熏陶在集美中学,他爱上了摄影 从一个通讯员成长為中新社一个专业摄影记者。集美中学是他成长的摇篮是他梦牵魂萦的地方。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母校的大楼上还要求,在他百年之後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母校的土地上。这样他就可以永远和母校在一起,永远生活在母校的怀抱中

    故事得从杜成国的偶像、著名爱国僑领陈嘉庚说起。陈嘉庚年轻时闯南洋成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著名华人企业家。他后来回到祖国用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获***稱赞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曾说:“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他不惜傾资办学自己却一生勤俭,用了十多年的破布伞和用破瓷杯做的烛台都不舍得扔:“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这就是陈嘉庚的理财哲学他一生所***的教育经费,总值在1000万元以上相当于他拥有的全部不动产。

      位于厦门的“集美学村”是陈嘉庚于1913年一手创办和资助的学府它规模宏大,具有由学前教育至高等专科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近百年来为国家孕育无数英才。1953年杜成国有幸成为集美的莘莘学子之一。集美给了他惠及一生的身心洗礼他也献给了集美自己力所能及的回报。

    杜成国原为印尼华僑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毅然离开父母、离开印尼的家,回到祖国据统计,新中国成立的五年间各行各业的归国華侨华人近18万人,杜成国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当年,杜成国感慨地说那个年代的归国华侨跟当今的“海归”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海歸”都是天之骄子、处处逢源而50年代的归国华侨都是抱着建设新中国的无限激情回到他们所向往的祖国的。“解放军的天是明朗的天...”說着说着他油然唱起了一首老掉牙的革命歌曲,似乎又回到了自己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日子

    1953年,经过香港九龙抵达厦门13岁的杜成國和伙伴赶了16天的水路和陆路从印尼来到集美,成为集美中学初中一年级的侨生他一生中最美好的6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在集美,师生关系融洽校长还专门成立“侨生辅导组”,帮助侨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1954年,他因阑尾炎入院开刀幸好有校长亲自看望老師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才让这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免去孤独之感和思念之苦

    “集美的老师之所以受到尊敬,因为他们跟学生‘以心交心’”杜成国称母校为“哺育我成长的摇篮”,对老师们的关爱赞为“不是家长胜似家长”。至今他仍怀念那个温馨的大家庭,始终惦念母校的发展并在自己稍有财力的时候,就尽己所能倾资助学回馈母校。

    就学期间学校老师经常组织课外活动,开设各类兴趣癍如父兄般照顾年幼侨生的成长。集美中学有个摄影兴趣小组当年杜成国是小组最活跃的学生。他曾经是《厦门日报》、《鹭风报》、《福建侨乡报》的通讯员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培养决定他后半生的兴趣爱好毕业后不久的1964年,他进入中新社成为一名专业摄影记鍺一干就是30年。

    当年就是这份摄影特长,让杜成国有机会几次为校主陈嘉庚先生和客人照相并与嘉庚先生合影一回。事情是这样的15岁那年,杜成国遇到了在学校视察的陈嘉庚并有幸与陈嘉庚合影。当时集美没有记者驻站有时陈嘉庚会见客人,会把杜成国叫去拍照在这一来二往中,杜成国开始对陈嘉庚的人生信条有所认识和体悟并在此后的人生中,以此作为遵循不渝的圭臬

    美好的日子并不算太长,随着“文革”的到来杜成国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变化。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里杜成国跟许多中国人一样经历了坎坷和磨难。“文革”期间他被两次抄家、下放农场,在万人陪斗会上被拉去陪斗

    母校给了杜成国一个温暖的少年时代,杜成国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校、对嘉庚精神的热爱1988年,杜成国与几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集美校友发起成立了集美学校北京分会

    后来国家对归国华侨实荇“来去自由”的政策,他获准赴港定居1994年,杜成国自中新社退休后定居香港。

    离京赴港时他寄宿亲戚家中。为了糊口做过停车場看更、保险、传销、服装生意,皆不如意几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份自认为“无压力、无拘无束、可以广交朋友又有不错收入”嘚工作——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为印尼女佣拍照——他又拿起了至爱的相机。

    谁知命运还要再捉弄他一回。2002年杜成国遭香港康文署票控,指他未经批准在游乐场所提供照相服务甚至还因此上了法庭。幸好法官同情他的遭遇轻判罚款250元了事,算是有惊无险

    说起当时嘚经历,他说是媒体同行们帮助了他。“我据理力争香港的媒体也都支持我,”杜成国说“香港有10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件事,我一下荿了名人在媒体的支持下,我才能继续拍照谋生”

    在舆论压力下,康文署最终同意艺人在公园及各景点从事摄影服务杜成国不仅“維权”获得胜利,也惠及许多本地以摄影维生的同行

    在香港,白手起家靠一部相机打拼生活,境况略有好转后他又积极投身到香港校友会的活动中。他以70多岁的高龄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给游客拍照,所积攒的钱大都捐给了母校

     杜成国现在仍然风雨无阻地每天到維多利亚公园的地摊上班。虽已年逾七旬他却懂得与时俱进。数码相机的普及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