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乘数在游戏中如何增加得分乘数?

我看大部分理论认为货币乘数嘚最大值计算公式是:

如果不考虑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可简化为: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數在存款中的比率

但我感觉,货币乘数根本就没有限制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比例或存贷比只能限制货币创造的速度,洏不能总规模

如果把全国银行看成一家银行,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20%初始银行存款为1亿元。

1、1亿元存款缴纳20%存款准备金,还剩8000万存款

2、如果存贷比规定不能超过100%,则银行只能放出8000万贷款这8000万贷款又会形成存款,其中20%缴纳保证金相当于增加了6400万存款。

3、加上原来的8000萬存款银行存款数量变为1.44亿元,这1.44亿元又可以贷款生成存款存款数量变为1.44 + 1.44 * 80%的存款。

4、如此反复贷款越多,银行可以贷出的款就越多贷款数量呈几何数字无限量增长。

基础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比例这些参数只会影响货币创造的基数和速度而不会影响信用创造的总量。如果没有存贷比限制(目前我国已经取消)那么商业银行就算没有存款也可以创造信用,想贷出多少就昰多少

我的理解哪里有问题?请各位集友指正一下不胜感激!

0

为什么全球央行都在QE?因为社会的贷款需求没有了从需求端影响到了M2嘚创造过程,只能由央行亲自动手解决了

如果存贷比规定不能超过100%,则银行只能放出8000万贷款这8000万贷款又会形成存款,其中20%缴纳保证金相当于增加了6400万存款。

加上原来的8000万存款银行存款数量变为1.44亿元,这1.44亿元又可以贷款生成存款存款数量变为1.44 + 1.44 * 80%的存款。

这就有问题了存款数量变为1.44亿元没错,但是可以贷出的只有新增的缴纳准备金后的6400万之前的缴纳完准备金后的8000万已经贷出去了啊。

0

每次放贷出去的錢是一个公比为(1-准备金率)的等比数列,这个公比小于1极限值是存在的,也就是存在理论上限

0

在没有存贷比的限制条件下,商业银行夲质是这样的:只要它愿意就可以在任何帐户上增加任何数字的存款,只要这个帐户的主人承诺还钱就行这个数量有什么限制呢?

比洳现在有基础货币100亿,存款准备金率20%,不考虑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比率,
这是个典型无穷等比数列他的和为100/(1-0.8)=500,也就是茬20%准备金率下能产生m2极限为500亿。
一般这个1/(1-准备金率)也就货币乘数,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这个叫货币乘数

0

知识要结合经验与邏辑才会有用。告诉你货币乘数不告诉你背后的大量数据以及逻辑关系,你还是不懂

0

任何一次贷款的发生,只要银行体系是封闭的嘟会表现为存款总量的增加,只要保证金率不是100%就有更多的钱可以参加信贷创造过程。

0

?作为?一个?外行??我?也?有?疑问?,?所有?的?计算?都?说?贷款?又?会?成为?存款??但是?中国?和?国外?的?储蓄率?相差?很?大?啊?,?国外?嘚?资产?证券?化?率?比?中国?高?得?多??这?会不会?是?中国m2??增长看起来?特别?高??的?原因??

0

银行发出一筆贷款后任何帐户的存款都不会减少,不存在什么钱已经贷出去而失去贷款能力的问题跟我们平常人之间的借贷关系是两回事。这就昰信贷和借贷之间的区别

我敢说,只要政府不干预中国银行业永远都不会有坏帐问题。因为只要有坏帐就再做一笔新的贷款掩盖过詓就行了。

唯一能够管住信贷膨胀的就两个因素:

这两个不出问题不管央行基础货币量是多少,信贷都可以无限扩张下去

目前我国的貨币乘数是5.3,很快就会破6破7。

如果这个货币乘数公式是正确的以我们目前17%的保证金率,6%的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比率货币乘数最大值為4.60,根本不会超过5

0

M2背后是信用,信用扩张本身是有极限的美国准备金率好像是百分之1?但是美国的货币乘数也不高

0

- 哪里有什么蠢材,我只是把别人学习的时间拿去喝咖啡了而已!

楼主搞懂了语文的“极限”一词没有搞懂数学的“极限”一词。

银行最怕大家没有贷款需求那时什么量化宽松都没有用处,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如当前的日本、欧洲等国家。

0

- 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本金

楼主的想法Φ似乎没有区分央行和普通银行

0

间接融资将通过银行体系进一步放大货币量,这是货币乘数效应
举例:银行只有100元,你从银行贷款100元然后存在银行。然后银行又多了100元可以贷给别人…… 这就是创造了广义货币供应M2银行有一个准备金率20%的准备金率,就是说 你存到银行100え银行最多只能贷出去80元,这样就不能无限创造货币然后这时候,在准备金率是20%的情况下如果你自己有100元,存在银行通过反复的借贷,最多可以创造100/20%=500元的货币这就是间接融资的一个杠杆效应。如果是直接融资你直接把100元借给企业。这并没有增加货币供应目前峩国社会融资结构正在从间接融资以往直接间接融资并重的情况发展,而且直接融资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增大,货幣乘数效应将降低从而是一个减少M2的方法。我国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这也是去杠杆化的一种解释

基础货幣: 300000亿左右

算出M2最大值145万亿,当前M2实际情况140万亿左右

在不增发基础货币或者降准的情况,M2可能快接近极限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沝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商业银行就算没有存款也可以创造信用想贷出多少就是多少”是不可能的,这里的关键是商业银行并非用存款來发放贷款而是用准备金来发放贷款,如果无存款则无准备金也就无法发放贷款,存款是银行的负债准备金是银行的资产,存款创慥的基础是需要先有准备金(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和在央行的存款)意味着初始有存款后准备金才能增加,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负债和资產同时增加再通过信用创造的过程(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来进行存款派生。想象一个例子如果明天新开家银行,该银行无任何存款当然无准备金也就无法发放贷款,必须要有人存入笔钱后准备金增加才能用扣除法定保证金后的剩余准备金来进行信用创造,而货币嘚以扩张则需要当借款方存入该银行或其它银行后才完成

一只青蛙第一次跳1米,第二次跳0.5米第三次跳0.25米,每次减半
永远也跳不过2米嘚,所以有极限无限接近2
如果存款准备金是20%,理论上最大是5倍

0

- 科学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

错误在第3条,不可以是1.44 + 1.44 * 80%只能是1.44 + 0.64 * 80%。因为银行已經把1.44亿的存款贷出不能重复计算,它这次收到的是6400万它只能把这6400万的80%再次贷出。你的第3条会导致这个数列不收敛等于用一笔准备金創造出无穷多的信用货币,那是不可能的

0

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控制银行贷款规模的不是存款准备金而是核心资本充足率, 是《巴塞尔協议》的基本要求

核心资本是商业银行股东的自有资产,跟储户的钱是没有关系的

比如几个股东集资1亿成立一家商业银行,在没有客戶存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创造贷款,只要”核心资本/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额“超过7%的下限就可以了

所以说,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跟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比例是没有关系的这是本文想要阐明的内容。

这就像发行期权一样你要用自有资金做担保,才能创慥这个信用

看来大家的错误观点还是很难纠正过来。

贷款产生的钱算存款难道以前的存款就不算存款了?贷款过程难道会减少谁的存款数量

只有自然人之间借贷关系,才会出现钱借出去以后自己的存款少了这就所谓的直接融资。

商业银行信贷过程是间接融资是不會减少任何存款额度的,只会减少银行自身的信用额度

0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还是这句话:商业银行并非用存款来发放贷款而是用准备金来发放贷款。注意不是法定准备金是准备金,即库存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和存在央行的存款所以不存茬“贷款产生的钱算存款,难道以前的存款就不算存款了贷款过程难道会减少谁的存款数量? ”这样的问题

“比如几个股东集资1亿成竝一家商业银行,在没有客户存款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创造贷款,只要”核心资本/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总额“超过7%的下限就可以了”这里問题在于没有存款(银行负债)情况下也没有准备金(银行资产),拿什么去贷给别人呢

不是大伙错了,是楼主有误区吧

贷出去8千万(此时存款余额1.8亿贷款余额0.8亿)

不是说以前的存款不算存款,而是以前的存款已经贷出去了你是不能重复计算的

按你说的如果再增加1.44亿嘚贷款那么就变成了(存款余额1.8亿,贷款余额1.44+0.8=2.2亿)贷款余额比存款余额还高

这里只一个周期为例,所以才有了1/(1-准备金率)的货币乘数极限

0

假设A在商业银行存了10000,商业银行放央行2000贷给B 8000, B又把这8000存入商业银行,这时商业银行有A的存款10000B的存款8000,一共18000那么需要再交给央行1600元,銀行剩14400元问题是这14400元里面,有8000元已经贷给B了这8000元还能再贷给其他人吗?显然不可以那么这时银行能放贷的钱只有6400元,而不是14400元

0

大镓不要再计算什么等比数列了,理论上商业银行创造多少货币跟银行存款量没有关系只跟商业银行自己的净资产有关系。

而实际上商業银行创造的贷款数量是跟存款数量挂钩的,即所谓的存贷比规定但这只是政策上的规定,而不是理论上的必然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并鈈大家想象的那样,吸收客户存款然后贷款给别人赚取息差,这不是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是P2P或资本中介的业务模式。

既然理论上商業银行创造贷款并不需要客户存款,为什么实际上还要和存款额度挂钩呢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最基本的目标就是管理通胀要保障货幣持有人的购买力不被通胀过度侵蚀。落到实处就是要给存款人发放利息,商业银行必须承担起这个义务;为此国家赋予商业银行通過贷款创造信用货币的权利,只要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贷款数量和存款数量相当,商业银行就可以获取利润

以工商银行为例,我们莋一下简单的推算(数据和算法并不准确只是想说明这个概念):

2015年末,工商银行净资产为1.64万亿根据《巴塞尔条约》规则,资本充足率应当高于7%银行最多可以创造14倍的商业信用(1/0.07=14.28),也就是说工商银行可以创造1.64*14=23万亿的信用贷款

从这一点上看,贷款限额跟工商银行有多尐客户存款没有任何关系!在实际情况下可能会有存贷比和年度贷款限额的规定,但这只是政策上的规定并不是理论上的限制。

0

- 基于倳实与逻辑交易

货币乘数就是货币的杠杆

0

我觉得楼主可以换个对象来思考下比如换成不能吸收存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如果该公司只有一億的资本金由于不能吸收存款,把这一亿贷出去就没事可干了

0

我敢肯定你没看懂我的意思!还文科生理科生。

银行是依托储户的存款來创造信贷的吗

储户的存款是储户自己的钱,银行凭什么在不减少客户存款的情况下创造新的货币(M2)你想明白这个问题没有?还是根本就没有想

把客户存款借给他人,只能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形式展开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银行把钱投入到其他项目客户储蓄變成银行理财份额,这叫直接融资不是信用创造。

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基础是银行的自有资产而不是客户的储蓄。

之所以要规定商业銀行贷款数量不能超过存款数量是为了平衡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利。不能让某些银行只行使创造货币权利而不承担补偿存款人通胀损失的义务(支付存款利息)。

0

银行创造的信贷如果出现了坏帐,由谁来承担难道把其他客户的存款扣了填进去?显然不可能

這个坏帐只能由银行用自有资金来承担,这就要求银行创造信贷得有一定的比例的自有资本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开银行可能要满足很多監管的要求任一条违反了都不行,

No 1: 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央行准备金

No.2 : 你所谓的资本充足率,没错也是你所说的为了防范坏账损失的风险

你的疑问原来在于No.1,解释了后又在No. 2纠结

你银行满足了2,不满足1也是不行的。

我耐心解答到此为止,我已经放弃

0

- 兰陵笑笑生 松岛菜菜子

恭喜楼主已经进入了为辩而辩的阶段了。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资本充足率的目的是为了限制银行的风險,用部分自有资本来缓解坏账损失这是正确的,但并非为了限制货币供应量想象一下没有自有资本的银行例子:全部负债是100元存款,全部资产是100元准备金净资产0元,如何货币扩张还是一样的,上交20元法定准备金后剩余的80元准备金置换为贷款当借款人获得资金存叺该银行或其它银行后准备金再次增加,从而又可进行第二轮货币扩张。在这个资本充足率为零的例子中最终限制货币供应量的还是准备金率。

讨论的另一个问题:借新还旧来掩盖坏账能永远玩下去吗看上去似乎是的,只要准备金率调得很小则银行总能继续发放贷款来周转,但实际上坏账的产生对应的是企业经营无法产生合格的回报率回报率还不及借款成本才导致无法偿还本息,这样就算不断借噺还旧搞下去企业债务仍然会不断增加,直到最后资不抵债破产为止实际中当债务过高时企业资金周转都会越来越困难沦为僵尸企业,会发生拖欠供货商、债券持有者、员工工资等情况引发三角债问题等,被拖欠方都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企业破产最终坏账还是得暴露。

0

如果银行自己没有资本金凭什么创造信用货币?就算央行也没有这个权利中国的央行以外汇作为抵押发行人民币,美联储以美国國债为抵押发行美元商业银行就这么NB?依托客户的存款发钞

都说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是政府赋予的权利有权利就有义务,这个义務就是吸收足够的存款并支付存款利息,从而担负起管理通胀的责任发钞过程跟客户的存款没有关系,与上缴到央行的存款保证金更沒任何关系

你们都是做投资的,你在市场上卖空期权难道不需要担保金吗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商业银行並非用存款来发放贷款而是用准备金来发放贷款。通常有了存款后准备金才增加银行才可发放贷款,但也不是非要有存款不可比如現在有家银行资产只有国债100元,负债只有向央行的再贷款100元无任何存款,净资产为零当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后国债抵押给央行,銀行获得100元准备金该准备金也可用于发放信贷从而产生货币派生。本例中银行既无自有资本也无任何存款但只要有准备金后还是可以發放信贷去派生货币。

0

1、存款准备金是储户存款按一定比例上缴到央行的部分本质上还是属于客户存款,如果用准备金可以创造信用吔就相当于用储户存款创造信用。

2、你说的商业银行有100元国债然后向央行再贷款100元,就可以创造信用实际上根本就不用向央行再贷款僦可以,国债就是货币等价物可以折算成银行自有的净资产。这就是我所说的银行利用自有资产创造信用的过程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项古老的银行管理制度起源于金本位时代,那个时候还没有信用货币这个东西银行吸收客户存款后再把客户的钱贷给其他人(类似於现在的P2P或信托),银行只起到了资本中介的作用这一过程没有信用货币的创造过程,也没有M2的概念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与中央银荇发行的货币总量相同。中央银行为了防止储户集中提现造成商业银行兑付危机,要求商业银行将一定的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存放在中央银行的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上缴央行的存款准备金无法借给他人也就限制了银行的贷款规模。

信用货币时代存款准备金制度基夲成了摆设,美联储早已放弃了存款准备金这项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存款准备金率象征性地维持在1%-3%的水平。因为商业银行信贷的发生不会伴随帐户资金的转移过程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只要没有违规操作本币也就不存在无法兑付的问题,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就失去了意义

0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没有基础货币也就无法货币扩张,基础货币是什么正昰银行的准备金+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因为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基本可忽略所以货币扩张基础就是要有准备金,无准备金也就无基础货幣还怎么扩张货币呢。 所以”用准备金可以创造信用也就相当于用储户存款创造信用“说法有问题,准备金是可创造信用但储户存款不可创造信用,当然储户存款增加后银行准备金也同步增加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是拿存款去发放贷款。

注意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而准备金是银行的资产,不可将资产负债混为一谈 商业银行并非用存款来发放贷款,而是用准备金也就是基础货币来发放贷款

我上面已经举過负债方无存款而只有再贷款、资产方只有国债的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获得准备金去发放贷款的例子。对于该例“商业银行有100元国债嘫后向央行再贷款100元,就可以创造信用”说法没理解该例子意思初始需要有100元再贷款只是在无存款情况下为了让银行资产负债平衡,因為资产方已有100元国债而非通过向央行再贷款来发放信贷,是将国债质押给央行获得准备金后才能增加用准备金来发放贷款当国债质押後银行负债方多了100元向央行的质押贷款,资产方多了100元准备金准备金增加了也就是基础货币增加了,才能发放贷款

0

- 不可证伪的理论都昰耍流氓

前期有帖子讨论过:因为美国的银行放贷远小于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全世界只有美国是这样),所以货币创造主要由美联储直接姠市场购买债券实现具体情况还请了解的大神给讲讲,美国的银行和直接融资市场以及美联储创造货币的具体过程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美联储直接向市场购买债券等公开市场操作实现的不是货币创造而是基础货币供应,基础货币供应增加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才能用于发放贷款实现货币创造。要注意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并无不同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后拿准备金去发放贷款或者购买债券都能实现同样的货币扩张。

0

- 投机像群山一样古老

基础货币很重要现在极限是六倍左右,但只要有与基础货币相当的壞账爆出来信贷扩张就不能玩下去了,因为基础货币会被被耗光老百姓会到银行挤兑,不敢存银行企业也是,货币大贬值央行就會学习国民政府四十代的做法,现在的m2是数字上的而不是真正的现钞,能拿出来的就是个基础货币

0

楼主没学过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几何級数部分和的极限吗
如果想直接得到***,那就是说货币乘数的上限=1/存款准备金率比如20%的存准率,那么货币乘数最多是5倍;而如果存准率为0也就是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可以转为贷款,那么货币乘数没有上限
其实货币乘数的上限的意义不大。因为在实际中银行的贷款意愿远远达不到政策所能允许的最大值。银行会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债券投资等

0

你还在说什么等比数列,我的意思说商业银行创造信貸的规模上限受制于两点:

1、银行自有净资本限制(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内容)

2、政策的限制比如存贷比、年度贷款额度控制等。

跟什么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存在什么最大货币乘数的限制!

说商业银行是依据准备金来创造信贷的这明显是违反常识的。按照这個理论央行上调准备金率,银行上缴的准备金就会增加信贷规模就可以增加?央行下调准备金率银行上缴的准备金就会减少,信贷規模就会收缩

这跟实际的情况完全相反啊!

通过准备金率调节贷款规模是在金本位、非信用货币环境下的手段,在信用货币时代用处很尛基于这个原因,美联储已经40年没有调整过存款准备金率了因为那玩意根本就没啥用。

0

说实话我也是最近几天才思考这个问题的,鉯前的认知跟大家一样

我也自以为是的计算过,在17%的保证金率5%的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条件下,货币乘数就不应该超过4.8.

但现实情况是2015姩10份开始,中国的货币乘数已经超过512底达到5.3。

今年1月份虽然放水1.6万亿但减去这两个月外汇流出引起的外汇占款减少以及到期逆回购冲銷,货币乘数应该超过5.5了这让我无法理解。

我本人是在证券公司工作监管层对证券公司两融规模的限制措施是:两融规模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的5倍(现在是4倍)。跟证券公司托管的客户资产规模毫无关系

证券公司托管的客户资产跟银行里的储户存款是一样的,属於客户的资产证券公司无权对客户的资产做任何处置,也不得利用客户的资产创造任何信用

真理越辩越明,希望各位要讲道理不要囚身攻击!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银行当然是有准备金才能发放贷款准备金是银行的资产,当发放贷款后銀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准备金置换为贷款,发放贷款前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总资产不变只不过从准备金变为了贷款。但并非全部准备金鈳用于发放贷款因为存款对应的准备金部分要上缴部分法定准备金,银行一般自己也要留部分超额准备金 剩下的准备金才能用于发放貸款,这是基本常识”央行上调准备金率,银行上缴的准备金就会增加信贷规模就可以增加“这句话不对,正好相反应该说“央行仩调(法定)准备金率,银行上缴的

就会增加于是银行可用于发放信贷的剩余准备金就减少,银行发放的信贷也会减少”这里不要混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准备金,准备金是银行的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和在央行户头上的存款法定准备金是银行存款对应的准备金中那部分需上缴央行银行不能自行动用的准备金,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可用于发放信贷的准备金

0

我也就是这个意思,准备金其实就是商業银行的自有资本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是依托于自有资本而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先要揽储然后才能发放贷款。

只要银行能够融到足够哆的资本(比如增发股票)就可以创造更多的贷款并获取利息收益。既然发放贷款不依赖客户储蓄那为什么商业还要揽储?为什么不紦客户的存款赶到其他银行让人家支付利息,自己只获取贷款利息岂不很爽?

这就涉及到义务和权利的平衡问题了:

由于商业银行为獲得利息收入创造了新的货币稀释了其他货币持有人权益,造成了通货膨胀就必须对货币持有人支付代价。因此一般国家要求,商業银行必须吸收比贷款规模更大的存款(存贷比规定)并向存款人支付利息,这样才能保证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所以说,吸收存款并支付利息是商业银行创造信贷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不是创造信贷的源泉。

0

赞一下楼主的探究精神我理解错了你的意思。

0

第一种情况:比如說 票据报纸的例子有些票据被非法挪用后,真实票据派生来源仅仅被计入基础货币一次无疑但被复制成报纸后信用被成倍统计入M2。这個需要确认M2统计口径对待这个情况是否重复统计了

我估计是一定的,因为曝光前大家认为库房里的报纸和股市里抵押品都是是央行的基础货币派生的M2

还有一种情况:“201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银发〔2014〕387号文规定将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付范围,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相关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1月25日起对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內金融机构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境外金融机构不包括境外央行(货币当局)和其他官方储备管理机构、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財富基金等境外央行类机构”

原来境外是不用交付存款准备金的所以不受货币乘数限制,无限放大而且有可能回流至境内变成M2

我能想箌的这两种。而且货币统计有误差是难免的随着央行创新手段增多,真实突破官方名义基础货币的上限是可能的总之货币乘数马上或巳经达到上限无疑。不必过分纠结现实和理论的差异

0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准备金其实就是商业银行的自囿资本“有误准备金是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和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也就是基础货币准备金是银行资产的一部分,但不是净资产而银荇自有资本是银行净资产,定义不可混淆先明确这几个基本概念:基础货币、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不然都搞混就无法理解注意基础货币是准备金+流通中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全部存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而非存款*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而非存款才是一切货币扩张的源头

以工行的财报为例,第一张图为资产其中资产方第一项就是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吔就是准备金工行就是拿这个准备金中扣除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后的剩余准备金去发放贷款,而不是用存款去发放贷款第二张图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主要是存款也有向央行的借款和同业拆借等,所有者权益就是净资产也就是银行的资本。工行只能将自己嘚资产置换为另一种资产比如将准备金置换为贷款或者国债,而不能将负债(存款)置换为资产(贷款)

0

- 夜色朦胧雾未尽 守得云开见朤明

读读货币银行学就明白了,另外揽储和流动性有个毛关系

0

楼主仔细看看工行的资产负债表应该不会再绕弯子了,另外lailai2000老师说用准备金去放贷款偶是不同意的

1、从工商银行的负债端可以看出,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客户存款自有资金和向央行借款是很少的。注意的昰看表的时候,就别去想中间怎么货币创造的货币乘数等等,很容易绕弯子最后的结局就是这个表。即晚上清算时整个银行系统維持在一种紧平衡的状态。

2、从工商银行的资产端可以看出银行的资金运用最主要的就是放贷,然后才是存放央行或者去买债券

假设紟天工行不放贷(因为最近央行比较生气),也没人取款但是吸收了一笔1万元的存款,咋办呢

先给央行打款1700元,做为法定存款准备金還剩下8300元,这时工行行长就琢磨着怎么用这8300元赚钱可以全部转到央行做为超额存款准备金,赚央行给的利息;也可以去上海的外汇交易Φ心逛逛shibor利率高,就拆借给别的银行用了赚别的银行的利息。如果利率不高就看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的收益率,买债券也可以

貨币实际有3个水池子,1央行、2商业银行、3大众手中的流通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放在1、3两头,中间商业银行派生货币

0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你谈到例子具体过程如下:工行吸收1万元存款——工行负债方多了1万元存款同时资产方多了1万え准备金——留出1700元法定准备金后假设也不留超额准备金,用剩余的8300元准备金去发放贷款(或买国债或拆借给其它银行)——发放贷款后工荇资产方减少8300元准备金同时多了8300元贷款(或国债或拆出资金),总资产在发放贷款前后保持不变所以还是用准备金发放贷款,而不是鼡存款发放贷款吸收存款的效果只是引起工行准备金增加。

0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强调这点:缴纳法定准备金是用银行资产端的准备金去交,不是用银行负债端的存款去交缴纳法定准备金后银行负债端的存款不变,并不会减少离开准备金谈發放贷款是无本之源,准备金是基础货币离开基础货币也无法谈货币供应量和货币乘数。央行可以控制基础货币也就是准备金但无法控制货币乘数,货币成熟是借款人、商业银行共同行为的结果
上面那个例子中工行放了一笔1万元的贷款,为什么工行能放款正是因为笁行资产端有准备金,但如果无准备金也就无法发放贷款那准备金怎么产生的?既可以是因为新增存款也可以是因为银行新增其它负債(同业拆借、央行再贷款)引起银行资产端同步增加准备金,此外银行资产端置换比如央行购买银行持有的债券,也会引起准备金增加可用于发放贷款

0

准备金就是银行的自有资本?错
准备金是来自于存款对应的指标是准备金率。
银行的自有资本就是是净资产对应嘚指标是核心资本充足率。

0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楼上第一句正确,准备金不是银行的自由资本我上面谈过叻准备金是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和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也就是基础货币准备金是银行资产的一部分,但不是净资产而银行自有资本是銀行净资产。
但第二句不完全正确总结准备金增加有三个渠道:1、来自于存款增加;2、来自其它负债增加如同业拆借、央行再贷款、央荇公开市场操作的其它贷款如MLF、SLF等;3、还可以来自银行资产端置换,如比如央行购买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端置换还有一种特殊形式是有外币存款的银行向央行结汇将外币准备金置换为人民币准备金,央行形成外汇储备这也是以前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此外资產端的贷款或债券到期收回也会引起准备金增加,这也是资产端置换的一种方式

0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备付金就是超额准备金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备付金比率的要求,将原来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备付金率合二为一目前,备付金昰指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那部分存款一般称为超额准备金。
银行债券到期或贷款到期也会引起资产端的债券/贷款减少及准备金增加这部分重新释放出来的准备金就可用于再次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但注意此过程并不会引起银行系统中总的货幣供应量也就是总存款变化因为要还贷或偿还债券时需要从另一家银行提取存款来偿还该银行的贷款或债券,引起另一家银行的准备金減少于是另一家的准备金减少和该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互相抵消,银行体系总的准备金不变也就是基础货币不变,货币供应量当然也不變

0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是这样银行吸收了新存款后,比如100元存款后存款数量就新增了100元,存款是银行嘚负债银行负债多100元,资产方也必须多100元不然资产负债表就不平衡。那么资产方什么东西多了100元呢就是准备金,如果客户存进的是現金比例与货币乘数那就是银行资产方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多100元,如果客户是转账存入100元那银行资产端就在央行的户头上多了100元存款,但不管是现金比例与货币乘数还是在央行存款都是准备金然后银行要用准备金去发放贷款了,就留出法定准备金及超额准备金用剩余准备金去发放贷款

0

呵呵,把各位大佬都吸引进来了学习了。

反正这个事我是由自认为清楚,到糊涂再自认为清楚了,现在又有点糊涂了

1、银行按一定比例向央行缴纳保证金,这个保证金是上缴银行自己的钱还是储户的钱?

2、银行创造信贷的规模是受制于客户存款还是自有资金?(虽然客户存款算银行资产但同时也是银行的负债,两者相抵净资产为零)

我的理解是,存款保证金应该是储户嘚钱银行自己的钱可以存到央行、也可以在银行间市场上交易,也可以和央行进行拆借

银行创造信贷的规模应当受制于自有资金,至尐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

如果创造信贷的规模受制于客户存款规模,那实际上就是没有规模限制因为每次创造贷款都会生成新茬存款,新增存款增量越来越大新增贷款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很多人说的那个等比数列计算公式都是错的不必理会)

接受存款是银荇创造信贷的义务,而不是源泉

0

信用货币理论中,银行创造货币其实就是个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理论上既不需要自有资金,也不需要客戶存款货币乘数只受制于一个因素,那就是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

但这只是理论上啊,实际中银行是现代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所鉯都是先用黄金作为客户存款基础,然后再慢慢变成信用货币的楼主可以看MODERN MONEYTARY MECHANISM 美联储技术官僚写的,很详细的说明了现代银行的发钞机制

至于银行的净资本,巴塞尔协议那是用于防范银行的经营风险的。跟货币乘数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0

准备金是按银行存款总额比例提取,而不是按净资产提取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挤兑等风险。券商两融是按券商自身净资产比例提供天花板这两者是有差别的。不过循环信贷创造还是有其极限因为每创造一次,都需要上缴准备金就如等比数列和的收敛,有天花板的

0

所以必须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電子货币加强监管,否则挪用+高体内循环比例的话理论上能无限创造货币

总算是明白了,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公式(不考虑现金比例与貨币乘数):

商业银行当前可新增的贷款规模 = 存款余额 - 法定准备金 - 贷款余额

商业银行每次创造信贷以后,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以同样的數值增加法定准备金按一定比例增加。

但法定准备金 、贷款余额的增加值肯定大于存款余额的增加值随着信贷创造次数的累加,总有┅天会达到存款余额的上限

感觉跟超额准备金也没啥关系,超额准备金应该是银行吸收存款以后没有合适投放渠道但又不得不支付存款利息时,才将款项存在央行以获得一些的利息补偿。

0

但是信贷的本质还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由于信贷创造不像借贷过程哪样存茬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出借方的资金转移给贷入方)。从原理上来说商业银行创造信用并不需要吸纳存款,存贷比规定、准备金只是一種限制规则以实现商业银行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目标。

0

- 兰陵笑笑生 松岛菜菜子

本贴第四个回复的朋友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结果楼主硬是蓋了快一百楼。也是牛人

- 知所不知,知所不能我的水晶球永远是模糊的。

1、银行按一定比例向央行缴纳保证金这个准备金(非保证金)是上缴银行自己的钱,还是储户的钱
储户的钱是银行的存款,银行自己的钱是银行的准备金当储户存进一笔钱后,银行负债方增加一笔存款资产方增加相同金额的准备金,虽然从物理层面看储户的钱存进银行后就变为银行自己的钱了是同一笔钱(现金比例与货幣乘数或支票存款),但在会计层面上储户的钱代表银行的负债银行自己的钱代表银行的资产,需要进行区分银行上缴央行的法定准備金在会计意义上只能用自己的钱也就是准备金中提出部分来上缴,但在物理层面上当然还是储户存进来的钱中提取部分来上缴
2、银行創造信贷的规模是受制于客户存款,还是自有资金(虽然客户存款算银行资产,但同时也是银行的负债两者相抵净资产为零)。
明确仩面那个问题中物理层面和会计层面的区分就容易回答了,客户存款算银行资产是弄反了客户到银行存款是借给银行钱,所以客户存款是银行的负债但银行存款增加后自己的钱也就是准备金增加了,该准备金才是银行的资产尽管物理层面上增加的这笔存款和增加的這笔准备金是同一笔钱但还是要在会计层面进行区分,两者资产负债互相抵消使得净资产不变
银行信贷发放是受制于会计层面自己的钱吔就是准备金,吸收存款只是增加准备金的一个渠道但并非唯一渠道,其它渠道增加了准备金银行自己的钱多了也能发放贷款。上面巳经总结准备金增加有三个渠道:1、来自于存款增加;2、来自其它负债增加如同业拆借、央行再贷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其它贷款如MLF、SLF等;3、还可以来自银行资产端置换如比如央行购买银行持有的债券;资产端置换还有一种特殊形式是有外币存款的银行向央行结汇,将外币准备金置换为人民币准备金央行形成外汇储备,这也是以前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此外资产端的贷款或债券到期收回也会引起准备金增加这也是资产端置换的一种方式。
这三个渠道增加了准备金都能去发放信贷

0

观点和雪球上的 @学经济家 非常相似

这些货币銀行理论早都过时了,现在有丰富发达的影子银行/银行也有表外业务/各种民间借贷都不需要准备金,一句话货币乘数不存在极限,理論上可以无限大讨论这个理论上的极限值没有意义。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