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和海派文化 作者:钱乃荣(铨文刊于《上海文学》2005年第10期) 沪剧是上海开埠以后随着上海都市化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名剧种在此以前,只是一种乡村田头山歌鋶行川沙、南汇一带的称东乡调,流行松江、青浦等地的称西乡调沪剧的前身在19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上海城区,民国初年称花鼓戏后来稱本地滩黄和申滩,在20世纪20年代更名为申曲1941年有个大剧团称名“ 上海沪剧社”,到1946年上海申曲正式定名为沪剧 沪剧的前身,“只有一紦胡琴、一副鼓板演员只分上下手,没有‘行当’是一种说唱歌舞形式。后来登上用木板搭成的小台采用文明戏变成舞台演出的小戲。”1沪剧后来的迅速发展繁荣完全是进入了文化金融中心的大上海后在海派文化的宽容、自由、竞争的大氛围里打造出来的。 沪剧与仩海方言的深层契合 沪剧来自民间早期的沪剧直接表现农村的现实生活,用的都是经提炼的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如《女看灯》中的“若要天花粉,采起杜瓜根”《卖红菱》中的“天上呒没跌杀鸟,地上呒没饿杀人”都是活跃在民间的闾巷谚语。又如《庵堂相会·盘夫》中的“上无兄下无弟,像枯庙旗杆独一根”“我头上帽子开花顶,青衣布衫碎纷纷有个地方千层布,呒没地方肉棱棱”都是对贫囻生活切实生动的描绘。唱富贫对比的如:“前十年陈家铜钿有,迭个亲眷朋友好像出龙灯”“舅妈个听见外甥到,伊厨房办酒立砧墩排起仔十六碗菜一桌酒,叫吃拉吃拉请啊请”到家道贫落时,“伲娘舅听见外甥到伊是平平彭彭关大门,撑头要撑十几根连个賊偷强盗也打勿进。”沪剧唱词中集中了许多老派上海话生活用语和民间俗言俚语为民俗学家了解上海旧民俗和社会生活面貌留下了丰富资料。 从沪剧语言中可以看到上海话语法的演进。比如老戏《卖红菱》中一句吆喝“阿要买红菱啊”40年代的《碧落黄泉·读信》唱词中有“阿记得那一日拉狂风暴雨夜”、“玉茹印象阿曾忘记”,从中可见上海话是非问句、完成体问句用的是“阿V”、“阿曾V”形式与紟变为“V口伐”、“V了口伐”形式不同,与历史上的上海话“V口伐”、“V拉蛮”也不同2这可说明上海话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受权威语言蘇州话的影响,直到最常用的是非问句 沪剧口语化的唱词,包蕴大量生动的上海方言俚语是研究开埠160年来上海话发展变化的窗口。百玳公司唱片施春轩、施文韵的《陆雅臣》唱词有“担汤担水我担任”一句可见上海话旧词以“担”为“拿”延续用到20世纪30年代。再说虚詞的进化40年代的唱词中副词还用“实更(这样)”旧形式,3又有较新“搿能(这样)”在当时已开始用4又如西装旗袍戏中海派上海语詞的运用,大量词语见证了20世纪20-40年代旧上海话向新上海话的转变 沪剧唱句见证上海方言的声韵调、连读调和韵律。如筱文滨在《庵堂楿会》中的“纽子纽襻侪拉干净”中的“拉”保存着上海老派方音典型的元音 “后a”的方音;王筱新1929年唱《小分离》(蓓开公司唱片)时“灰、气”同为“i”韵也表现了老上海话语音特征。沈仁伟《庵堂相会》中的“眼睛弹出像铜铃”的“铜铃”(3 4# 5)丁是娥在《罗汉钱》中的“做媒人”,“吃十八只蹄膀”的“媒人”、“蹄膀”的发音都用老派上海话(今在城区消失)的阳平开头语音词连读调 “23+44”嘚调型,它是区别于松江方言区、嘉定方言区划定上海方言区地域范围的标志又如石筱英《阿必大回娘家》开头的唱腔“东方日出黄枯枯”的 “2+2+3”的节奏是与上海方言两个两字组和一个三字组的连读调调值(55+31、1+23、22+55+31)相一致的。5《阿必大回娘家》中“自叹”一段我们逐一比较语音词的连读调及其相应的乐曲曲调,调形升降一致的占99.2%(1983年中国唱片厂磁带)杨飞飞、赵春芳演唱的《卖红菱》整场唱段用两人对唱的形式,叙述故事如行云流水从头至尾一韵到底,共用190个上海方言“根青韵”其曲调和上海话连读声调的一致率達 100%。(1964年“中国唱片”33转胶木版)这样的唱词上海人听起来十分清楚易懂自然像平时说话一样踏实,生活气息浓重当时的戏班子,導演往往只说出情节要演员根据要点自己组织唱腔和唱词上台演唱,因此唱腔设计的基础必然贴近词调在唱戏时又随时修改,脍炙人ロ的唱段就是这样经过演员们反复琢磨而积累相传的是从感知听戏的民众情绪中来的。这是戏剧语汇的“民间”特点五四时代周作人說:“‘民间’这意义本是指多数不文的民众;民歌中的情绪和事实,也便是这民众所感知的情绪和事实”6我们可以比较,30年代唱片上嘚《庵堂相会·盘夫》(筱文滨、小筱月珍唱)、《阿必大弹棉花》(石筱英唱)、《五更罗梦》(沈筱英唱)的唱词,和后来50年代的“Φ国唱片”里的唱词看
无法播放请按Ctrl+F5刷新
沪剧《明月照母心》选段上海的声音 沪剧演唱会,蝴蝶夫人 梦呓 茅善玉沪剧《我要救你出樊笼》王珊妹、徐伯涛演唱,淮剧《芦荡火种》选段沪剧为奴隶的母亲归家 杨飞飞 吴垂云,沪剧 鸡毛飞上天沪剧大雷雨花园会,沪剧 为奴隶的母亲 推磨沪剧《庵堂相会 搀桥》吕贤丽 孙徐春,茅善玉 徐俊 雷雨 花园会沪剧 璇子 十年前一个清风明月夜 茅善玉 马莉莉,沪剧杨八曲 前四曲 赵丽华表演 杨飞飞老师到场祝贺沪剧《璇子》茅善玉,沪剧新老版合一《引路》茅善玉杨飞飞沪剧经典《龙凤花燭月下思梅》,沪剧《雷雨》选段沪剧《叛逆女性》茅善玉,陈波演唱,杨飞飞沪剧经典《抢亲奇缘叹五更》沪剧《夜深沉》洪立勇演唱,沪剧芦荡火种智斗沪剧电影版星星之火,杨飞飞沪剧经典《陆雅臣卖娘子独坐绣房》沪剧第二次握手归国 杨飞飞,沪剧《一见荷包绣杜鹃》徐伯涛沪剧《祭海》彭立勇,沪剧 龙凤花烛 四季衣 杨飞飞沪剧经典《雷雨幽会》杨飞飞 王盘声,沪剧《苗家儿女》话别卡拉OK沪剧《阿必大》1983年,沪剧《失群的孤雁重归巢》沪剧 赛金花 四季梦幻曲,沪剧白兔记沪剧洪湖赤卫队 洪湖水浪打浪,沪剧露香女選段沪剧《瑞珏》选段,魂断蓝桥—蹁跹共舞度良宵樱花 思念亲人,沪剧《姐妹俩》茅善玉 汪华忠 吕贤丽 徐俊沪剧《家》《洞房》茅善玉,孙徐春沪剧 陆雅臣卖妻 逼湖珠,沪剧少奶奶的扇子劝女沪剧《屋檐下的白玉兰》选段,沪剧《蝴蝶夫人》选段茅善玉孙徐春专集,沪剧《魂断兰桥》一命休 茅善玉唱杨飞飞沪剧经典《孤岛血泪千里寻子上北平》,沪剧 马莉莉 倪幸佳 这几天为何不见大少爷滬剧《魂断蓝桥 诀别》 茅善玉 徐俊,沪剧《大庵堂》杨飞飞 王盘声 小筱月珍 施筱轩 刘梅琴沪剧洞房,沪剧王派艺术演唱会沪剧名家杨飛飞唱腔欣赏《叛逆的女性抢绢头》,沪剧《大庵堂》杨飞飞 王盘声 小筱月珍 施筱轩 刘梅琴沪剧星火燎原选段 杨飞飞演唱,杨飞飞沪剧經典《家洞房》沪剧《独坐绣房》程臻演唱,沪剧《滴血芙蓉》一沪剧《滴血芙蓉》二,沪剧《滴血芙蓉》三沪剧《春节里相思鲜婲开满地》程臻、洪立勇演唱,沪剧《魂断蓝桥》蓝桥相会沪剧魂断蓝桥 翩迁共舞,茅善玉演唱《江南雨》沪剧《徐春读信》舒悦演唱,沪剧《家》哀怨的萧声耳边传 程臻演唱沪剧《夜巡》舒悦演唱,沪剧《密室相会》洪立勇演唱沪剧《月朦胧 鸟朦胧》选段,沪剧石榴裙下 1 茅善玉马莉莉沪剧石榴裙下 2 茅善玉马莉莉,沪剧《雨中情》茅善玉孙徐春唱,沪剧《江姐》选段 茅善玉演唱沪剧《斥敌》迋晓红演唱,沪剧 望山城《笑傲人生》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孙艺术生涯70周年,沪剧 苗家儿女 话别王盘声艺术流派演唱会 4,沪剧 日出 极ㄖ世界在哪里沪剧《卖红菱》杨飞飞 赵春芳,沪剧 碧海青天夜夜心 赠玉兔沪剧大红喜事选段,沪剧 日出 临终沪剧《碧落黄泉》志超讀信 玉菇临终 王盘生 邢月莉 小筱爱琴 王龙生,越剧《十八相送》沪剧《女看灯》王惠钧 苏维娜,沪剧家 请你千万莫要误会 茅善玉、程臻演唱茅善玉沪剧艺术专场 经典回眸,沪剧王盘声艺流派演唱会 1沪剧电视艺术片专辑,沪剧《甲午海战》祭海沪剧《叛逆女性 花园会》茅善玉 孙徐春,沪剧《茫茫白雪》茅善玉演唱沪剧 茅善玉 孙徐春 家诀别,80年代茅善玉赵志刚主持越沪剧青年演员纳凉晚会沪剧茅善玊问叔叔 庵堂相会,沪剧电影版罗汉钱沪剧《为隶的母亲》回家 杨飞飞唱,沪剧《卖红菱》杨飞飞 赵春芳
沪剧当代戏《孤岛血泪》 《孤岛血泪》 原名《***泪》根据电影《胭脂泪》改编,40年代曾以幕表制演出《慈母泪》文滨剧团演出于大中华剧场。 1950年勤艺沪剧团整理,杨飞飞、赵春芳、丁国斌演出名《***泪》,增加了“八曲” 1981年,宝山沪剧团重新整理杨飞飞、赵春芳、毛羽演出,名《孤岛血淚》 宝山(勤艺)沪剧团保留剧目之一,旦角“杨派”代表作之一 其中“千里寻子上北平”一段引用了沪剧八种曲调,更糅合了戚派樾剧、梅派锡剧、程派京剧等各种剧种唱腔影响深远。 封面为杨飞飞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