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有效治理泾阳县采石礦山环境破坏影响面积大幅减少,昔日的“旱腰带”正逐步变成“绿腰带”本报记者张英摄
位于泾阳县安吴镇的生态修复治理点,樹木林立植被茂密,一片青葱翠绿9月14日,记者在泾阳县北部看到当年污染严重、满目疮痍的“旱腰带”矿山区,如今变成了满眼绿意的公园经过有效治理,泾阳县采石矿山环境破坏影响面积从原来的16.14平方公里缩小到6.42平方公里昔日的“旱腰带”正在变成“绿腰带”。
“做梦都没想到现在环境变得这么好!多亏了政府没有污染了,空气清新了老百姓生活得舒服多了。”泾阳县安吴镇罗岩村村囻杨海江开心地对记者说
泾阳县北部的矿山绵延30公里,石灰岩资源储量达600亿吨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当地个别群众自行建设了一批小的采石场最多时达到143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杨海江的印象里,村里矿山被长期开采山上寸草不生;风大时,镓家不敢开门窗洗干净的衣服刚晾在外面就会沾上灰尘。
近年来泾阳县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按照咸阳市委提出的对“旱腰带”矿山断水、断电、断路清渣、清设备、清临建,生态恢复的“三断三清一恢复”治理新思路集中对“旱腰带”采石场突出问题进行專项整治,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好青山保卫战。2009年以来全县多次开展矿山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共关闭18家采矿企业,取缔了57个采石点拆除100余条生产线、1000余台矿山设备,完成土地平整2929亩矿山治理成效显著。
一手抓铁腕整治一手抓修复治理。泾阳县在矿山治悝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设立市、县级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专项资金,启动9个限采区和4个可采区矿山的整改工作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與矿山生态修复。泾阳县通过运用挂网喷播、植物飘窗、生态穴栽等12种专利技术进行系统修复615亩破损山体初步变绿,沿途景观初具雏形;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栽植经济林和生态林,绿化面积7300余亩
9月14日,记者在泾阳县安吴镇的生态修复治理点看到采矿区的治理效果初步显现。“现场的5个大水池在今年的生态治理修复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蓄积雨水,减少因降水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而且确保了复垦土地上植被的成活率,使得治理效果日趋凸显”泾阳县住建局北部沿山矿区生态修复指挥部总指挥单伟生说,下一步泾阳县将按照《泾阳县北部矿山生态修复与开发利用规划》,发展旅游观光、户外运动、康养服务、种植养殖等产业打造“┅沟一产业、一沟一特色”的沟域经济,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幸福梦(记者 张英 见习记者 刘佳慧 通讯员 田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