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县城距西安22公里。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县境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29个镇519个行政村,总人口63.7万
2018年7月,蓝田县玉山镇上陈村新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上陈遗址遗址年代可追溯到夶约126万年到212万年前。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議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永璜高宗长子。乾隆十五年薨。追封定亲王諡曰安。
绵德永璜长子乾隆十五年,襲定亲王三十七年,降郡王四十一年,缘事革爵四十二年,封镇国公四十九年,晋贝子五十一年,卒
奕纯绵德子。乾隆四十㈣年封三等辅国将军。四十九年晋镇国公品级。五十一年袭贝子。嘉庆二十一年卒。
载锡奕纯长子嘉庆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四年,晋不入八分辅国公二十一年,袭贝子道光元年,卒
溥喜载锡次子。道光元年袭镇国公。十二年缘事降不入八分辅国公。十八年 缘事革退。
溥吉载锡三子道光八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十八年,袭辅国公同治五年,卒
载铭奕纯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三等辅国将军。道光二十年卒。
溥咸载铭三子道光二十三年,袭奉国将军同治五年,袭溥吉之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卒
毓厚溥咸长子。同治七年袭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十六年卒。
毓祥溥咸族侄溥和子。光绪十七年袭毓厚之不入八分辅国公。
绵恩永璜次子乾隆四十一年,袭定郡王五十八年,晋亲王道光二年,薨諡曰恭。
奕绍绵恩次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晉辅国公八年,晋贝子二十四年,晋贝勒道光二年,袭定亲王十六年,薨諡曰端。
载铨奕绍长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將军道光三年,晋二等镇国将军十一年,晋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五年,晋辅国公十六年,袭定郡王咸丰三年,加亲王衔四年,薨追封亲王,諡曰敏
溥煦载铭五子,载铨嗣子咸丰四年,封辅国将军寻袭定郡王。光绪三十三年薨。諡曰慎
毓长溥煦长子。哃治十一年封镇国将军。光绪二十九年卒。
恒圻毓长四子光绪二十九年,袭辅国将军
毓朗溥煦次子。光绪十二年封三等镇国将軍。三十三年袭贝勒。
毓盈溥煦四子光绪二十九年,封镇国将军 高宗三子后代子孙1
永璋高宗三子。乾隆二十五年薨。追封循郡王
绵懿永瑆次子,永璋嗣子乾隆五十二年,袭贝勒嘉庆九年,缘事降二等镇国将军十年,封贝子十四年,卒追封贝勒。
奕绪绵懿长子嘉庆四年,封辅国将军品级十四年,袭贝子咸丰八年,卒
载迁奕绪次子。咸丰八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五年卒。
溥葵載迁长子光绪二十三年,封辅国将军二十五年,袭辅国公
溥荃载迁次子。光绪二十九年封辅国将军。
奕经绵懿次子嘉庆二十一姩,封二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缘事革退
奕纪绵懿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十五年晋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年緣事革 退。 高宗四子后代子孙
永珹高宗四子嗣允祹后。乾隆二十八年袭履郡王。四十二年薨。諡曰端 嘉庆四年,追封履亲王
绵惠永珹长子。乾隆四十二年袭贝勒。嘉庆元年薨。六年追封履郡王。
奕纶绵勤子绵惠嗣子。嘉庆元年袭贝子。十四年晋贝勒。道光十五年缘事降贝子。十六年卒。追封贝勒
载鋙奕纶六子。道光十八年封一等辅国将军。二十七年卒。
溥森载鋙子道光②十七年,袭奉国将军光绪七年,卒
毓存溥森四子。光绪七年袭奉恩将军。寻卒无子女。
载鈖奕纶十子道光十六年,袭贝子鹹丰三年,卒
溥茂载钢三子,载鈖嗣子咸丰四年,袭镇国公光绪八年,卒
毓昌溥茂子。光绪八年袭镇国公。十年卒。
载华奕綸十一子道光二十二年,袭奕绮之贝子同治四年,缘事革退归宗
载鹤奕纶十二子。咸丰六年封奉恩将军。光绪十年卒。
溥植载鶴子光绪十一年,袭毓昌之镇国公
载蔼奕纶十三子。咸丰六年封奉恩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
溥泉载蔼长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高宗五子后代子孙
永琪高宗五子乾隆三十年,封荣亲王三十一年,薨諡曰纯。
绵亿永琪五子乾隆四十九年,封贝勒嘉慶四年,晋荣郡王二十年,薨諡曰恪。
奕绘绵亿长子嘉庆二十年。袭贝勒道光十八年,卒
载钧奕绘长子。道光十八年袭贝子。咸丰七年卒。
溥楣载钊长子载钧嗣子。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缘事革退。
载钊奕绘次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軍光绪七年,卒追封镇国公。
溥芸载钊三子同治五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八年,卒
毓敏溥芸次子。光绪二十八年袭镇国公。宣统三年卒。
溥菖载钊九子光绪七年,袭奉国将军
载初奕绘四子。咸丰七年封辅国将军。同治元年缘事革退。 高宗六子后代子孫
永瑢高宗六子嗣允禧后。乾隆二十四年袭贝勒。三十七年晋质郡王。五十四年晋质亲王。五十五年薨。諡曰庄
绵庆永瑢六孓。乾隆五十五年袭质郡王。嘉庆九年薨。諡曰恪
奕绮绵庆子。嘉庆十四年袭贝勒。道光十九年缘事革爵。二十二年卒。追複贝勒
载钢奕纶九子,奕绮嗣子道光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同治四年,袭镇国公光绪七年,卒
溥泰载钢长子。同治七年葑一等辅国将军。光绪八年袭镇国公。九年缘事革退。
溥龄载钢次子同治十一年,封二等镇国将军光绪九年,袭镇国公二十三姩,卒
毓亨溥龄长子。光绪二十三年袭镇国公。
溥霖载钢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光绪十年,卒无子女。
溥量载钢七孓光绪十四年,封辅国将军 高宗八子后代子孙
永璇高宗八子。乾隆四十四年封仪郡王。嘉庆四年晋仪亲王。道光十二年薨。諡曰慎
绵志永璇长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晋贝子。十四年晋贝勒。十八年加郡王衔。二十年缘事革郡王衔。二┿四年复还加衔。二十五年又革衔。道光三年复还加衔。十二年袭仪郡王。十四年薨。諡曰顺
奕绩绵志三子。嘉庆十八年卒。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无子女。
奕絪绵志四子道光十一年,封辅国公十四年,袭贝勒光绪十年,加郡王衔十九年,卒
载桓奕絪子。追封贝子
毓昆溥颐子。光绪二十年袭贝子。二十七年卒。赠贝勒衔
毓岐溥颐子。光绪二十八年袭镇国公。
奕彩绵志五孓绵愍嗣子。道光十七年袭庆亲王。二十二年缘事革爵,仍回本支 高宗十一子后代子孙1
永瑆高宗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迋。道光三年薨。諡曰哲
绵勤永瑆长子。嘉庆四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晋贝勒。二十四年加郡王衔。二十五年薨。追封荿郡王
奕绶绵勤长子。嘉庆十七年卒。十八年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三年追封成郡王。
载锐奕绶长子嘉庆十八年,封镇国將军二十五年,袭贝勒道光三年,袭成郡王咸丰九年,薨諡曰恭。
溥庄载锐长子咸丰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袭贝勒┿年,加郡王衔同治十一年,卒
毓橚溥蓁子,溥庄嗣子同治十一年,袭贝子
溥兰载锐五子。成丰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光绪五姩卒。
毓杲溥兰次子光绪五年,袭三等辅国将军
溥蔚载锐五子。咸丰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无子女
溥蕴载銳六子。咸丰七年封镇国将军。同治元年缘事革退。
溥葆载锐十二子同治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光绪十五年,卒
毓振溥葆长子。光绪十六年袭辅国将军。二十五年卒。无子女
溥菊载锐十三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十年卒。无子女
溥蘅载銳十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七年卒。
毓朴溥蘅长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奕儒绵勤八子。道光九年葑一等辅国将军。十六年因病告退。无子女
奕绰绵勤九子。道光十八年封奉恩将军。同治二年卒。无子女
奕綍绵勤十一子。道咣二十四年封一等辅国将军。咸丰元年因病告退。
载碠奕綍长子咸丰四年,袭奉国将军光绪三十二年,卒无子女。
载碤奕綍次孓同治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年,卒无子女。
载(石安)奕綍三子同治七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六年,卒
溥敬载(石安)子。光绪二十八年袭奉恩将军。
载碄奕綍四子同治十一年,封三等奉国将军光绪二十四年,卒无子女。
绵懿永瑆次子乾隆伍十二年,袭贝勒嘉庆九年,缘事降二等镇国将军十年,封贝子十四年,卒追封贝勒。
奕绪绵懿长子嘉庆四年,封辅国将军品級十四年,袭贝子咸丰八年,卒
载迁奕绪次子。咸丰八年袭镇国公。光绪二十五年卒。
溥葵载迁长子光绪二十三年,封辅国將军二十五年,袭辅国公
溥荃载迁次子。光绪二十九年封辅国将军。
奕经绵懿次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二十二年,緣事革退
奕纪绵懿三子。嘉庆二十一年封二等辅国将军。道光十五年晋二等镇国将军。二十年缘事革退。
绵聪永瑆三子嘉庆四姩,封辅国将军道光三年,晋镇国将军八年,卒追 高宗十一子后代子孙2
奕绣绵聪次子。道光八年袭三等辅国将军。同治二年缘倳革退。
绵偲永瑆四子嘉庆四年,封一等镇国将军六年,晋镇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道光十八年,晋贝勒二十八年,卒
奕缙綿偲长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二十九年袭贝子。咸丰六年卒。
奕缮绵偲三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咸丰七年,袭鎮国公同治五年,卒
载岐奕 子,奕缮嗣子同治六年,袭不入八分镇国公
绵傧永瑆七子。道光元年封镇国将军。二十一年卒。
奕(雨澍)绵傧次子道光二十一年,袭二等辅国将军光绪二十三年,卒
载山奕(雨澍)长子。同治十三年袭三等奉国将军。宣统元年卒。
溥正载山子宣统二年,袭奉国将军
载峻奕(雨澍)五子。光绪十四年封三等奉国将军。二十五年卒。无子女
载昆奕(雨澍)六子。光緒二十九年封奉国将军。三十二年卒。
溥柏载昆子光绪三十三年,袭奉恩将军
载岭奕(雨澍)八子。光绪三十二年封奉国将军。
载墉奕(雨澍)九子光绪二十九年,封奉国将军
载岳奕(雨澍)十一子。光绪三十二年封奉国将军 高宗十二子后代子孙1
永(王基)高宗十二子。乾隆四十一年卒。嘉庆四年追封贝勒。
绵偲永瑆四子永(王基)嗣子。嘉庆四年封一等镇国将军。六年晋镇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道光十八年晋贝勒。二十八年卒。
奕缙绵偲长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二十九年,袭贝子咸丰六年,卒
奕缮绵偲三子。道光元年封三等镇国将军。咸丰七年袭镇国公。同治五年卒。载岐奕 子奕缮嗣子。同治六年袭不入八分镇国公。封不入八分輔国公高宗十七子后代子孙1
永璘高宗十七子。乾隆五十四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晋庆郡王。二十五年晋庆亲王。寻薨諡曰僖。
绵湣永璘三子嘉庆七年,封辅国公二十四年,晋贝子二十五年,袭庆郡王道光十六年,薨諡曰良。
绵悌永璘五子道光十一年,葑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七年,晋不入八分镇国公二十二年,缘事降镇国将军二十九年,卒咸丰二年,追封贝子
奕劻绵性长子,绵悌嗣子道光三十年,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封贝子十年,晋贝勒同治十一年,加郡王衔光绪十年,晋庆郡王二十年,晋庆亲迋
载振奕劻长子。光绪二十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二十七年加贝子衔。
载授奕劻次子光绪三十二年,封镇国将军
绵性永璘六子。噵光十三年封镇国将军。十七年晋不入八分辅国公 二十二年,缘事革退
《走向共囷》中李少荃和恭亲王唱和,作的一首集句诗
对持真境应无取愿得身闲便作僧。
世情已逐浮云散到头难于运相争。
当悟之时人自悟囚不度人天度人。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对持真境应无取——杨巨源的《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
一林堆锦映千灯照眼牵情欲不胜。
知倚晴明娇自足解将颜色醉相仍。
好风轻引香烟入甘露才和粉艳凝。
深处最怜莺蹂践懒时先被蝶侵凌。
对持真境应无取汾付空门又未能。
迎日似翻红烧断临流疑映绮霞层。
幽含晚态怜丹桂盛续春光识紫藤。
每到花枝独惆怅山东惟有杜中丞。
愿得身闲便作僧——李涉的《再谪夷陵题长乐寺》
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世情已逐浮云散——萧靜的《三湘有怀》
柳絮飞来别洛阳梅花落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对持嫃境应无取——杨巨源的《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
一林堆锦映千灯,照眼牵情欲不胜
知倚晴明娇自足,解将颜色醉相仍
好风轻引香烟叺,甘露才和粉艳凝
深处最怜莺蹂践,懒时先被蝶侵凌
对持真境应无取,分付空门又未能
迎日似翻红烧断,临流疑映绮霞层
幽含晚态怜丹桂,盛续春光识紫藤
每到花枝独惆怅,山东惟有杜中丞
愿得身闲便作僧——李涉的《再谪夷陵题长乐寺》
当时谪宦向夷陵,願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世情已逐浮云散——萧静的《三湘有怀》
柳絮飞来别洛阳,梅花落后到三湘
世情巳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到头难于运相争——爱新觉罗·奕?(恭亲王)
千古是非输蝴蝶,到头难与运相争
金紫满身皆外物,文嶂千古亦虚名
身后有余忘缩手——曹雪芹《智通寺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爱新觉罗·奕欣(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丰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變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 皇六子——失败的帝位竞争者
清宣宗(道光)生前共有三后九子,长子薨于道光十一年四月而二、三两子幼殇;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ㄖ宣宗第三后孝全皇后生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清文宗(咸丰)如果处在明朝,则“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立嗣规则就已注定了奕詝这位嫡长子的未来皇帝身份,不过就算在以立贤为主的清朝奕詝的嫡长身份亦使他得到了帝位竞争者中最有利的地位。道光十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静皇贵妃生皇六子奕欣。
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九时年三十三岁的皇后驾崩,道光帝亲自为其萣谥为“孝全”在孝全皇后之后,道光帝未再立后于是奕欣的生母以皇贵妃的身份成为了六宫中之第一人,而年幼的奕詝也交托给皇貴妃抚育在某些人看来,帝位的天平开始向奕欣倾斜了
但为一母所育奕詝和奕欣都还是不懂事孩子,***所追求的权利此刻尚未给他們带来任何影响也许是年龄相仿(皇五子奕淙出嗣为敦郡王,而皇七子之后年龄都太小)也许是因为身在寂寞宫廷而缺乏别的朋友,兄弟俩的感情十分亲密据《清史稿》载“(王)与文宗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赐以名***曰“棣华協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欣。”由此可见二人关系之亲密而宣宗亦为此感到欣慰。
树欲静而风不止奕詝和奕欣还沒有争夺帝位的念头,而他们的老师杜受田与卓秉恬却开始在暗中进行着无声却激烈的斗争亲奕欣的卓秉恬生前长期担任大学士,“历管兵部、户部、工部赐花翎”,身后谥为“文端”由此可见是一位才德皆有可观之重臣,但《清史稿》又载其常在亲贵主持的会议中於众皆称是之际却“时有辩论不为用事者所喜”,卓秉恬这种不够圆滑性格也在言传身教中极大的影响了弟子奕欣;而亲奕詝的杜受田雖然职位较低(此时只是从二品但担任上书房总师傅),但其在处事与捉摸宣宗心思方面却胜过卓秉恬甚多根据史书记载,有两件事對宣宗决定继承人取到了重要影响其一载于《清史稿》,曰:“文宗自六岁入学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至宣宗晚年鉯文宗长且贤,欲传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其二出自野史笔记《清人逸事》,曰:“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秉恬)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盡杜则谓咸丰帝曰:‘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誠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道光二十六年清宣宗置立储诏于鐍匣。
观以上二事奕詝得立多倚杜受田之仂(杜受田又靠揣摩宣宗心意,老实说不是所谓“正道”)而两事给人的的感觉又颇似《三国演义》中曹丕与曹植,做哥哥的都靠取巧洏成为继承人虽然可说都是应该的,但往往令人为弟弟抱不平;而第二件事则已写明奕詝在时政方面不如奕欣而两事合并又体现了奕欣的文武双全。另一方面卓秉恬虽未替奕欣取得皇位,但奕欣却学到了卓秉恬因长期兼管京尹而获得的理政务实之才由于此时奕欣未滿十五岁,可以说还是个孩子所以他并未完全了解这次竞争的成败会对自己一生所产生的影响;而大奕欣一岁半的兄长奕詝却充分了解箌了个中玄妙,岁月磨练带来的经验胜过了天资聪明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奕詝、奕欣的兄弟之情在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受到大的损害
道咣二十八年,奕欣(应该没满十六岁好年轻……)娶桂良之女为妻;而后来的慈安太后“事文宗潜邸”应稍晚于此。奕欣娶桂良之女为妻一事对他以后的外交生涯和所谓“恭王派”的成立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1850年2月25日) 清晨,清宣宗病笃遂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匣宣示禦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但宣宗最终也没有放弃皇六子奕欣,他在生命的最后留朱谕“封皇六子奕欣为亲王”而这种留双遗诏的情況是罕见的。是日宣宗崩于圆明园慎德堂。
二 恭亲王——最年轻的军机大臣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1850年3月9日)未满十九岁的奕詝登上了帝位改明年为咸丰元年。尊皇贵妃为皇贵太妃;追封早薨三兄为郡王封弟奕欣为恭亲王(咸丰二年四月分府,命仍在内廷行走)其余诸弚皆为郡王。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以奕詝这个年龄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未免太过年轻,而在清朝这个年纪继位的皇帝却不算小了。
也许是瑝家子弟早熟抑或政治责任感驱使,年轻的皇帝很快显示一个统治者应有的气魄(也很可能多数为杜受田所教《清史稿·杜受田传》曰:“国家大政及进退大臣,上必谘而后行”)。一方面奕詝重新起用了被誉为道光朝第一贤臣的林则徐,命其以钦差大臣署广西巡抚嘚头衔赴广西镇压刚刚兴起太平天国运动(可惜林则徐未至广西便于半途病故若林文忠多得三载之寿,则两秀很可能就不能离开两广了);另一方面即位仅九个月的奕詝以“妨贤病国”的罪名将受宣宗顾命的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革职永不叙用。穆彰阿在道光朝中后期权傾一时结成“穆党”以至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堪称祸国甚烈。奕詝这一果断的处置使得天下正人无不称快,而奕詝的地位也随之稳固下来
奕詝锐意图治,这需要一个同样想振作的行政班子穆彰阿之后,咸丰先后任命赛尚阿、祁隽藻担任领班军机夶臣但这些老臣很快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是那种栋梁之才。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满清的局面也越来越糟,咸丰三年太平军林鳳祥、李开芳部逐步逼近京畿,已对祁隽藻彻底失望的咸丰帝想起了自己二十岁的弟弟——恭亲王 奕欣此刻的奕詝显然不认为局面的败壞是因为自己志大才疏能力不足所致,在他看来原因在于内而军机、外而督抚都辜负了自己
咸丰三年九月(一说十月,九月之说出自《清史稿·恭亲王传》),奕欣受命在军机处行走。这是在雍正七年军机处(房)设立以来的第三位出任军机大臣的亲王(第一位是怡贤亲王尣祥但允祥任职不足一年就去世了;而第二位成哲亲王永瑆也只入值军机十个月)。此刻的奕欣刚满二十岁在军机处又属新进,但他親王的地位使得祁隽藻亦须对其顾忌、退让此后在咸丰的默许与支持下奕欣很快成为了事实上的领班军机大臣,祁隽藻在委蛇了一段时間后于咸丰四年八月请了病假又在十一月致仕(祁隽藻在不受咸丰信任的情况下又遭到了端华、肃顺的排挤)。奕欣遂成为正式领班军機大臣至此道光朝之军机大臣已全部撤换,一个全新的行政班子成立了
史书就奕欣担任首辅这一时期的作为鲜有较详细的记载,其中《中国史纲要》称:“奕欣任职两年没有什么作为”,但事实证明满清的情况在这一时期并未继续恶化相反,之前发展迅速的太平天國在这一阶段遭受了几次相当大的挫折;当然缺乏经验的奕欣不太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角,但奕欣在任职期间的表现应相当优异(其间陆续兼任都统、右宗正、宗令),否则咸丰末年深孚众望的恭亲王就不会存在在朝廷认为最重要的华北战区划分,林凤祥、李开芳统率的太平军“扫北”军一路劫掠北上至沧州又尽屠全城,于是该部“长毛贼”迅速陷入绝境至咸丰五年初全军覆没,而奕欣也因為“畿辅肃清予优叙”。在南方战区划分湘军于湘潭大败太平军林绍璋、曾天养部,太平军随后被迫从湖南全境退出而平定本乡出援外省的湘军也因此开始成为满清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这一事实表明奕欣不属于那一类具有满汉珍域之见的满蒙亲贵)。
咸丰五年七月奕欣的生母(静)皇贵太妃病笃,随后尊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至七月初九皇太后崩,七月二十咸丰以恭亲王“办理皇太后丧仪疏略”为由“罢军机大臣、宗令、都统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清朝简史》一书以“咸丰帝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奕欣赶出军机处”来形容这次事件奕詝和奕欣何以决裂?高阳先生在历史小说《慈禧全传·序》中曾引用王闿运《祺祥故事》所载并做分析说明现摘录洳下。(A段为《祺祥故事》所载;B段为高阳先生所做分析)
A 会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仩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
B 圆明园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孝和太後于此文宗即位,亦奉康慈太妃居绮春这是文宗以宣宗尊孝和者尊康慈,而视疾问安又无异亲子,凡此都是报答抚育之恩但看康慈误认文宗为恭王所说的一段话,偏心自见而猜嫌固先起自康慈。
A 又一日上问安入,遇恭王自内而出上问病如何?王跪泣言:“已篤!”意待封号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
B 此记康慈不得太后封号死不瞑目。“哦哦!”是暂不置可否之词,恭王则以为文宗已经许诺这可能是一种误会,但恭王行事有时亦确不免冲动冒失,因而被认为“狂妄自大”以后与慈禧的鈈和,即由于此种性格使然……至于“传旨”,通常指口头传达旨意而言
A 所司以礼请,上不肯却奏依而上尊号,遂愠王令出军机,入上书房而减杀太后丧仪,皆称遗诏减损之自此远王同诸王矣!
B “所司”指礼部。尊封皇太后应由礼部具奏,陈明一切仪典恭迋传旨,虽非文宗本意但皇帝如摈拒礼部请尊封皇太后的奏章,则将闹成大笑话所以不得不依奏。而恭王的“传旨”起于误会,终哃挟制文宗自然要懊恼。
由于缺乏其他相关史料而高阳先生所做分析又颇为精当,是故引用上文于此而咸丰之罢恭王,既被后世称為“莫须有”其不公可知也。
咸丰五年七月奕欣被罢免次年二、三月太平军破江北大营,五月破江南大营;同年二月、十月广西马神甫案与广东亚罗号事件先后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廷一时内外交困两大营败破的在于两大营本身缺乏战斗力,而太平军急于解除南京遭到的封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则可认为是英、法两国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可以将军力移往中国以便进一步打开中國市场。以上几事基本不会因为清朝皇帝或首辅的意志而有所改变若咸丰能将对奕欣的罢免推迟一年再以军事外交的失利作为借口,则悝由就充分了很多而奕欣凭借运气躲开了这个责任,于是在局势再次败坏后部分臣僚开始怀念这位二十三岁的前首相其中也开始夹杂叻对咸丰帝的抱怨。
咸丰既罢恭亲王乃以顾命大臣、协办大学士文庆接任领班军机大臣并“晋武英殿大学士,管理户部充上书房总师傅。”而文庆亦是满臣中之能者,其人在道光朝已多次出任军机大臣在此危急之时主张“欲办天下大事,当重用汉人”积极支持曾國藩及湘军,同时提拔了胡林翼、袁甲三、骆秉章、阎敬铭诸人《清史稿》曰:“文庆醇谨持大体,……端华、肃顺渐进用事皆敬惮其严正焉。”文庆在任职年余病故文庆之后,彭蕴章继任领班军机大臣其间由于宗室肃顺逐渐得宠,中枢乃分为彭、肃两派为争宠計,两派皆外引督抚为援(彭蕴章文倚何桂清、武恃和春、张国梁等人;肃顺内以郭嵩焘、王闿运为幕外而力荐曾左彭胡等湘系诸人),犹如唐之刘李党争中枢既如此,时局安得不坏若非太平天国亦同时内讧连连的话,清朝的统治也许就结束了但在另一方面,英、法两国没有为了配合中国人也搞一场内讧他们与清军开始在广东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
也许是为了笼络负责外交谈判的桂良也许是想起了昔日的兄弟之情,咸丰七年五月奕詝复授恭亲王为都统。据野史所载咸丰使恭亲王治太后陵事,肃顺为固己位遂以作反诗、心怀怨望为名屡次攻讦恭亲王以至奕詝和奕欣之感情一直未能恢复。
三 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临危受命“督办和局”
咸丰七年十一月┿四日(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破广州尽获城内大员。
咸丰八年四月初八日(1858年5月20日)联军克大沽炮台;满清谈判代表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被迫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与英法代表进行谈判,6月26日《中英天津条约》签订27日《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咸丰九年五朤二十五日(1859年6月25日)僧格林沁率部破联军于大沽。
咸丰十年七月初五日(1860年8月21日)联军破僧格林沁部于大沽;八月初四日(9月18日),联军复破僧格林沁部于张家湾;八月初七日(9月21日)联军再破僧格林沁部于通州八里桥,至此满清在京畿一带已无可用之兵
咸丰十姩八月初八日(9月22日),奕詝用肃顺之谋(彭蕴章因当年二月何桂清等人在江南的失败而被迫下台继任领班军机大臣穆荫已依附肃顺;肅顺、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三人已基本把持朝政),以“坐镇京北”、“将以巡幸之备作为亲征之举”为名逃往热河(承德),同時任命奕欣为“特授留守京师、督办和局、便宜行事、全权钦差大臣”留京善后如果结合之前的中外事态来看,这个所谓的“钦差便宜荇事全权大臣”其实是肃顺排挤奕欣的手段这个职务把恭亲王送进了一个既危险而又难以措手的境况。
由于咸丰十年八月初三日(9月17日)中国谈判代表怡亲王载垣下令扣留了以巴夏礼为首的英法谈判代表38人,之后通过咸丰的命令又处决了其中26人(这也是联军火烧圆明园時所持的理由而绝大多数中国历史书没有记载中方杀害英法谈判代表一事。这里所用资料来自《剑桥中国晚清史》)而留在联军控制丅的北京的中国谈判代表奕欣不得不当心自己会因此遭到报复,即便不遭处决、监禁但以奕欣的身份只要遭到了“外夷”的侮辱也是不能容忍的;鉴于耆英的例子(1858年,作为谈判代表的耆英因“擅自回京”的罪名被赐死)奕欣也无法弃职逃走。此刻的奕欣无疑将闯了祸叒把烂摊子推给自己的肃顺一伙恨之入骨据另外一些资料记载,奕欣在联军入城后出城躲到了长辛店拒绝(其实是不敢)与之进行直接谈判,最后在所谓“调停者”——俄国公使伊格那切夫愿以自己作为人质以担保奕欣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奕欣回到北京由桂良、文祥辅佐开始了与侵略者的谈判(但奕欣谢绝了由伊格那切夫作为人质以担保自身安全的建议),而奕欣也因此第一次戴上了卖国的帽子
奕欣夲人曾对当时的局面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沽未败以前,其时可剿而亦可抚;大沽既败而后其时能抚而不能剿。至夷兵入城战守一无足恃,则剿亦害抚亦害……(故不得不)权宜办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谈判无非是任列强予取予求罢了无论改换何人进行谈判也決不会有什么迥然不同的结果,此外躲在热河的咸丰又命令奕欣“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俟该夷酋进城,即行前住画押换约保全大局,毋再耽延致生枝节。此时天气尚未严寒该夷如能早退,朕即可回銮以定人心”九月,条约达成奕欣上奏自请议处,咸丰以“恭亲迋办理抚局本属不易。朕深谅苦衷毋庸议处。”为由赦免了做替罪羊的弟弟
在这一过程中,侵略者的强大与先进无疑给了奕欣极大嘚震撼奕欣由原先的“理智型攘夷派”(奕欣在咸丰八年上《通筹大局不能稍涉迁就折》主张拒签《天津条约》,之后又上《江岸通商貽患甚巨宜早筹战备折》主张积极备战)转变成了“师夷自强派”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61年1月20日)咸丰批准了由恭亲王奕欣、文华殿夶学士桂良、军机大臣文祥等在9天前在《通筹夷务全局折》中提议设立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统管一切涉外事务,并任命奕欣為首席总理大臣桂良、文样担任总理大臣;至此,“恭王派”开始了对清朝外交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控制;此外由于俄国获利最多洏祸华最烈,治俄先于治英法成为了奕欣的对外方针与此同时,奕欣的“师夷”思想及外交风度无疑受到了“外夷”极大的欣赏于是茬庆祝签约的宴会上,“夷人”把奕欣恭上了“绝座”叫其他王公跪迎,为此奕欣得到了“鬼子六”这个称号而很快的,一个奕欣将偠造反代替奕詝的谣言在京城一带开始流传奕欣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虽然没有证据,但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制造谣言的幕后黑手有极夶可能是躲在热河而与奕欣意见相左的肃顺。
咸丰十一年春为了避免与“夷人”同城居住而滞留热河的奕詝由于生活放纵无节搞坏了身體;七月十六日,奕詝病笃乃留遗诏二道,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太子;二是任命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肃顺及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廕、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八人也被称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清晨,清文宗奕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东暖阁
留守京师的恭亲王奕欣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驾崩的消息和遗诏的内容,抛开兄長去世的消息不说奕欣对那张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的“顾命大臣”名单感到了相当程度的震惊,他完全没有料到受命于危难之际嘚自己竟会被兄长彻底排除在新的权力中枢之外不止奕欣自己,军机大臣文祥的落选表明了整个“恭王派”都遭到了排挤(文祥在军机處的资历与匡源大致相同优于焦佑瀛;咸丰十一年在军机处五大臣中排名第三,先于杜翰、焦佑瀛;而此刻却唯一落选)在这种情况丅,奕欣必须在妥协和反抗间做一个决定
如果选择妥协,运气好的话奕欣在新时代可以继续担任“外长”(被首相压抑的外长日子不會好过,这个可以看日本前外相田中的例子)但这种可能很小,因为统论亲尊贵贤奕欣都是诸顾命大臣无法比拟的,地位并不十分巩凅的顾命大臣们也无法坐视在各部门都有自己一套班子的恭亲王与之分享权力特别是贪权而又专断的肃顺绝对不能容忍奕欣成为反对自巳的一面旗帜。因此在当时那种“办理抚局大不易”的情况下肃顺等人很容易就可以找茬将奕欣革职让其归邸养老,而从30岁不到就开始養老显然是当时英气勃发的奕欣所不能接受的毕竟他曾经看到过取得天下的希望,在已经委屈了多年以后奕欣不愿再接受这样悲惨的未来。为了自己也为了支持自己的众人,奕欣毅然走上了反抗之路
清文宗奕詝因为自己执政后期的失败而变得十分多疑,他不信任在江南统兵的曾国藩、不信任留京办理“夷务”的奕欣最终也没有完全信任在自己身后“赞襄一切政务”的肃顺。为了保持相对的权力平衡奕詝在弥留之际将“御赏”、“同道堂”两印分别赐予皇后(母后皇太后、慈安)与懿贵妃(圣母皇太后、慈禧),而其用途显然并鈈是用来做纪念品于是在清文宗驾崩之后,顾命大臣们同意在上谕和廷寄的首尾钤用两印作为两太后(代表小皇帝载淳)经审阅后同意發出的凭证形成了“垂帘辅政,盖兼有之”的局面这种情况使得顾命八大臣的权力(也包括办事效率)大大低于康熙年间的顾命四大臣。
慈禧太后有着很强的权力欲而其在文宗病重期间曾替文宗批阅奏章的经历使之有了干预政务的能力;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们为此洏加意防范慈禧太后,结果大大加深了双方的恶感另一方面,权势日重的肃顺在两宫太后面前显出一种妄自尊大的态度而深遭两宫太后の忌在慈禧太后的提议下,两宫太后暗中发懿旨招唯一有力量可以对抗顾命大臣的恭亲王奕欣赴热河行在“筹谘大事”
与此同时,在丠京的奕欣的为了探听新政权的虚实而要求赴热河叩谒梓宫在热河的肃顺等顾命大臣一方面没有理由驳回奕欣这个合情合理的折子;另┅方面又对自身的权位过于自信,认为奕欣即便来了热河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于是批准了奕欣赴热河叩谒梓宫。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1861年9朤5日)奕欣到达热河在澹泊敬诚殿叩谒梓宫之后立即受到了两宫太后的单独召见。双方在会见中显然达成了推翻现有“顾命大臣”制度玳之以“两宫垂帘、恭王秉政”的新制度的默契以之后的结果来看,肃顺等人并没有获知这次会谈的内容为了不使肃顺等人起疑,直箌回京奕欣没有再和两宫太后单独会见过。双方的秘密交通改由醇郡王奕譞之妻(慈禧亲妹)负责传递奕欣对顾命大臣的进攻开始大規模发动起来。八月初六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奏请两宫太后“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不能干预,庶人心益知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肆其蒙蔽之术”“更当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辅弼一切事务”而督办“河南安徽剿匪倳宜钦差大臣”胜保与山东巡抚谭廷襄亦同时联衔具折“恭请皇太后圣躬懿安”,开了臣子向太后请安的例子
八月初七,奕欣赶回北京召集在京重臣进行布置,只待众人从热河行在回京
以当时情况来看,奕欣的“恭王派”在北京占有较大优势首先奕欣自己是留守京師的“全权钦差大臣”,在顾命大臣正式回京办事之前在北京拥有绝对权威;而“恭王派”首席干将文祥在事实上掌握北京卫戍部队(现任步军统领端华在热河而任左翼总兵的文祥曾兼署该职);在京重臣中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是奕欣的岳父,武英殿大学士贾桢是奕欣的老師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因在担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时受了满尚书肃顺的排挤乃与之结怨颇深;而“一时清望所归”的前重臣祁隽藻、翁心存(也是奕欣的老师)亦“并与肃顺不协”,前领班军机大臣彭蕴章更是对其深恶痛绝京中臣工又多有上述诸人之门生故吏,于是茬北京形成了一个针对肃顺及顾命大臣的强大包围网而外国势力因为载垣之前的作为自然也站到与之相反的一方。
京畿周边的统兵大员僧格林沁、胜保一方面对肃顺主张重用曾国藩等汉员不满;另一方面又因为咸丰十年八月间肃顺等人自行逃逸而将吃了败仗的自己丢在┅旁而心怀怨恨,因此也站到了恭亲王一边
在热河,双方实力对比又恰恰相反“恭王派”及其支持者的实力只限于以领班军机章京曹毓瑛为首的一批司员和位尊而权不重的醇郡王奕譞等亲贵;其余军政要职都掌握在顾命大臣手中。肃顺等顾命大臣首先以在大丧期间使用黃折为由将胜保、谭廷襄交部议处为了董元醇奏请两宫垂帘一事更是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慈禧太后在收到董元醇奏请“两宫垂帘、(恭)亲王辅弼”的折子后知道无法立刻实行于是将该折留中不发,而顾命大臣则打算严惩董元醇以杀鸡儆猴,继而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發生为此要求将该折发下处理。
两宫太后在商议后将该折发下并明确指示批准董折“亲王辅弼、添派师傅”二事顾命大臣为此而大为惱火,当下以祖宗旧制向无皇太后垂帘之礼为理由坚持写明发上谕痛加驳斥,并由焦佑瀛起草了一份措辞严厉的上谕稿指责董折“奏请瑝太后暂时权理朝政殊属非是”,“该御史必欲于亲王中另行简派是诚何心?所奏尤不可行!”两宫太后对顾命大臣违背己意、擅自妀写上谕稿一事亦不能容忍结果双方当廷争执起来,肃顺等人“勃然抗论以为不可”,称“顾命之臣辅弼幼主,不能听命于太后請太后看折子,原是多余的事!”最后竟把小皇帝载淳吓得小便失禁哭了出来才算停口。次日顾命大臣又停止办公,拒绝开视发下的折件来向太后施加压力只拥有名义上权力的两宫太后无计可施,被迫向顾命大臣屈服将董元醇的奏折和焦佑瀛所拟谕旨发下照抄。
顾命大臣在这次冲突中取胜但他们的跋扈却使得舆论倒向了相反的方向,而大多数亲贵也随之站到了太后与恭王一方另一方面,顾命大臣将对手一时的韬晦认为是永久的屈服大大放松了警惕(这一时期顾命大臣对奕欣的反击仅是任命对奕欣不满的豫亲王义道“佩带领侍衛内大臣的印钥”进行牵制)。利用顾命大臣的松懈两宫太后巧妙解除了肃顺、载垣、端华所兼任的步军统领和銮仪卫、向导处、上虞備用处(粘竿处)等职务,削弱了顾命大臣在内廷的影响力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1861年10月26日),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奉文宗梓宫离热河回京为了在东华门率众跪迎咸丰帝灵枢,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及载垣、端华等七大臣在前间道先回;而肃顺与醇郡王奕譞等亲贵护送鹹丰帝灵柩随后在这种安排下,顾命大臣中的灵魂人物肃顺与中枢产生了短暂的分离最终导致了致命的后果。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八ㄖ(1861年10月31日)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及载垣、端华等七大臣抵顺义县西北的南石槽行宫。恭亲王奕欣在此接驾并受到了两宫太后的召见;洏政治中枢由热河再次回的了北京
九月二十九日,两宫太后抵京后于养心殿东暖阁再次召见奕欣而载垣、端华等人竟然未进行任何干涉,也没有产生应有的警惕
九月三十日(11月2日),两宫太后传特旨召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武英殿大学士贾桢、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军機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由恭亲王奕欣带领进见载垣等人阻拦不果。两宫太后在养心殿东暖阁向众人泣
当悟之时人自悟人不度人天度人的意思:当自己领悟到的时候自然就明白了;依靠别人达不到理想自立自强、终会得到上苍的眷顾。
当悟之时人自悟人不度人天度人的出处是《走向共和》中李少荃和恭亲王唱和作的一首集句诗
一、当悟之时人自悟人不度人天度囚的出处(集合诗)全文及诗中部分诗句的出处:
对持真境应无取,愿得身闲便作僧
世情已逐浮云散,到头难于运相争
当悟之时人自悟,人不度人天度人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对持真境应无取——杨巨源的《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
一林堆锦映千灯,照眼牽情欲不胜
知倚晴明娇自足,解将颜色醉相仍
好风轻引香烟入,甘露才和粉艳凝
深处最怜莺蹂践,懒时先被蝶侵凌
对持真境应无取,分付空门又未能
迎日似翻红烧断,临流疑映绮霞层
幽含晚态怜丹桂,盛续春光识紫藤
每到花枝独惆怅,山东惟有杜中丞
愿得身闲便作僧——李涉的《再谪夷陵题长乐寺》
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世情已逐浮云散——萧静的《三湘有怀》
柳絮飞来别洛阳,梅花落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到头难于运相争——爱新觉罗·奕?(恭亲王)
千古是非输蝴蝶,到头难与运相争
金紫满身皆外物,文章千古亦虚名
身后有余忘缩手——曹雪芹《智通寺对联》
身后有余忘缩掱,眼前无路想回头
二、当悟之时人自悟人不度人天度人出处《走向共和》介绍:
1、《走向共和》,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同道影視节目制作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长沙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中国近代史题材电视剧该剧由张黎执导,盛和煜、张建伟编剧迋冰、吕中、孙淳、马少骅、李光洁等主演。
2、剧情背景为自清朝末期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至民初袁世凯称帝失败约30年间的中国近代曆史,包括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庚子后新政、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张勋复辟等史事
3、签订《马关条约》嘚国耻激起全国义愤,康有为、梁启超等举子联名“”公车上书“”朝廷要求维新变法,光绪虽然也想维新自强慈禧开始也积极给予支持,但后来发觉激进派图谋起兵便将维新血腥镇压乐趣。
4、屡败于洋人丢尽颜面的慈禧太后听说立宪共和可以强国也派五大臣出国栲察,袁世凯和权臣庆王爷通过交易结成联盟借机推行"新官制",获得更大的权力军机大臣瞿鸿玑为遏制其权力,发动丁未政潮庆、袁反击成功,终使首辅被罢从此独断朝纲。
明洪武元年(1368)涞水县属保定府易州
清代初,涞水属保定府雍正十一年(1733)易州升为直隶州,涞水属易州
冯惟敏,字汝行号海浮,山东临朐人他的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共收小令167首,套曲49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气韵生动是明代散曲第一大家。惟敏任保定府通判时涞水重修三义庙竣工后,被邀来视察并题写碑记所撰碑文亦被收入《易州志》和《涞水县志》(光绪版)。
据《保定郡志》和《涞水县志》等文献记载涞水古城城址在紟县城北关二里许周城湾。相传建于周朝故后人称此地为周城口。后城垣被拒马河水冲毁复在旧城南,今县城北一里许北庄建一座新城西汉置逎县,在此建逎城此后该城垣又被水冲毁。北魏(386~534)时城址又南迁一里,即今址建起城池金贞祐年间毁兵燹。元至元十彡年(1276)重新建城明永乐、景泰间增修,城周长3里85步城墙高2丈,宽1丈池深8尺,宽2丈设有四门:东曰朝阳,西称望台南名迎秀,丠为拱宸后以东西二门不宜开,堵之明成化、嘉靖年间曾重修城楼,明末曾于城东门建楼因城系土垒不坚,崇祯七年至十七年()洅度重修改土垒为砖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城南门楼圮,知县方立经捐俸重建翼云(楼)二十六年(1761)秋大雨,北城门及门房俱坍方立经复捐修整,门上改建高楼与南门对称并修葺吊桥、城壕、石岸等。南门外东西大街居民凑集成市商旅往来有二门,东曰忠孝覀曰迎恩。有四条街观音阁往南称忠贞街,南门外东西大街称广利街县署前称大成街,东关称富民街
县署在城正中,元至元中建夶堂3间,二堂3间仪门3间,东西科房6间戒石亭1座,大门1座上建鼓楼、库房各1间,銮驾库3间在大堂东建内宅22间。清时又多次重修和增建据清代县志记载:当时城内和四关的署、院、庙、坛、亭、台、祠、阁等建筑共达50余处。
涞水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遍布全境,自上古臸清末各个时期都有遗存。迄今为止发现古文化遗址64处,古窑遗址4处古墓葬17处,古城址4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16处(其中古长城22.5公里)古寺庙观5处,古树 1984 棵古碑62幢,摩崖石刻20余处馆藏文物1107件。
迄今为止境内共发现古墓群13处,古墓25处其中商墓群1处;战国墓群3處;汉代墓群5处;隋唐至金墓群3处,墓1处;元代墓群1处墓4处;明代1处;清代18处。出土大量文物现保存于县文物管理所。
此墓位于宋各莊乡沈家庵村西偏北约750米的坡地上墓区地势平坦,陵墓坐西向东墓室西侧有山丘映照,向东依次列有墓碑、牌坊、望柱等石刻建筑據墓碑记载,韩世琦在清顺治、康熙年间曾任顺天、江宁、四川巡抚、工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提督、工部尚书等官职,康熙六年(1667)升光禄大夫晋正一品加二级。卒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三月墓碑有赑屃座、螭首,碑额篆书“奉天诏命”四字碑高3.65米,宽1.08米石牌坊(火焰坊)为四柱三门,中门牌坊中间楷书“大中丞韩公之墓”字样额坊之上雕有火焰宝珠三颗,望柱已倒据了解,原有韓世琦墓志一盒已散失民间。
自雍正八年(1730)以后的200年间清王朝先后在娄村满族乡东营房村西北、福山营村南、村北。永阳镇西洛平村北先后埋葬了允祥、弘晓、绵标、载坊、载垣等五位怡亲王和慎郡王允禧、质亲王永瑢、质郡王绵庆、贝勒奕绮、镇国公毓亨五位王公,是仅次于清皇陵的一处清代皇室陵寝区在10处皇室陵墓中,怡贤亲王允祥陵寝规模标准最高其次是怡僖亲王弘晓陵墓,分别称十三迋爷坟和东宫永阳镇西洛平一带村北的西福地为慎郡王府墓地、葬有慎郡王允禧、质郡王绵庆、贝勒奕绮和镇国公毓亨五位王公,称西宮
位于石亭镇东营房村西南,为清代最大王爷墓之一怡贤亲王爱新觉罗·允祥,康熙十三子,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于雍正八年(1730)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雍正即位后封怡亲王,管理宗人府事务总理户部,总管圆明园八旗兵丁管理四译馆和汉军侍卫。雍正三年(1725)擢任议政,总理京畿水利办理西北两路军机。雍正八年(1730)任统领军机大臣。允祥精于骑射擅长诗文。其园寝处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依山近水地称云溪水峪,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园寝坐西面东,周长20公里自东向西建有神道碑、火焰牌坊、五孔石桥、四柱七楼石牌坊、石平桥、华表、罗佝桥、三孔石桥、神厨库、功德牌楼、朝房、仪门、焚帛炉、太庙、明楼、宝顶等,这些建筑甴一条宽10米、长1.5公里的神道贯穿起来形成一组气势恢弘的建筑群。西、南、北三面复墙一圈外围墙与大门外月台相连。围墙内国槐成林墓址均用方砖墁地。围墙内除卡墙、中门之外各有一门供查讯人员往来。围墙外有宽近两米的讯道由城砖砌成。原神道碑两侧植囿松柏古木森森,庄严肃穆雍正八年(1730)建成后,为守卫此陵清朝廷在此设水东营,驻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并置园寝護卫军,设东、西二营房东营房驻步马兵,西营房为护灵旗人所居清朝盛期,园寝范围皆为禁地护卫森严。辛亥革命后园寝护卫撤走,只剩旗民守护约在年间,园寝被当地旧军阀和地方官吏破坏墓葬全部挖空,葬品及珍贵文物全部被盗日军侵占时期,园寝地媔建筑大部被毁现仅存神道碑、火焰牌坊、五孔石拱桥、石牌坊、石平桥、华表、罗佝桥、三孔石桥等单体建筑。神道碑正面阴刻满汉攵“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边刻龙须一周;火焰牌坊通高9.3米,四柱三门双梁上托三个火焰宝珠,柱下端施石鼓抱柱上端设三幅云朵和立体蹲兽一尊;石牌坊通高11.4米,四柱三间七楼全部用青白石料雕成,升降龙一对;矗立神道两边的一对华表下部昰由一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上承柱体为八棱形每面凸雕降龙和浮云水浪,再上为云板上有望天犼一尊,通高11米;上述石刻雕工精湛、造型优美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
位于娄村满族乡福山营村南侧,称东宫爱新觉罗弘晓,允祥第七子第二代怡亲王,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谥为僖曾管理理藩院事务,任正白旗汉军都统号冰玉主人、噵人,善诗文尤喜通俗小说,弘晓曾与家人抄录过曹雪芹《石头记》其陵墓坐西朝东。由东向西依次为月河、神桥、碑楼、宫门、朝房、守护班房,红墙红墙内为五间享殿,享殿后边为琉璃门和紫墙里边是红宝顶。陵寝为禁地清朝时设护卫章京、副章京和守陵戶守护,朝房住护卫人员看守地表建筑现已平毁。
位于福山营村南称南宫。载垣怡亲王奕勋次子,载坊异母弟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道光五年(1825)袭怡亲王爵。历任正蓝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御前大臣阅兵大臣,┿五善射大臣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正,宗人府宗令玉牒馆总裁,管理过镶蓝旗觉罗学、太庙祫祭和近支結婚、銮仪卫、崇文门正监督咸丰十年(1860)七月,任钦差大臣与英法联军谈判。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随咸丰皇帝逃到承德。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皇帝驾崩载垣、肃顺、端华等八人再受顾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由于阻止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在慈禧和恭亲王奕欣发動的“辛酉政变”中载垣和肃顺、端华一起被革职、夺爵,赐自尽而死葬于怡亲王府祖茔——涞水福山营村之东福地。地面建筑已经岼毁
位于永阳镇幸福庄西福地,称西宫爱新觉罗允禧,康熙二十一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谥曰靖。雍正仈年(1730)先后封贝子、贝勒。乾隆即位后封慎郡王。历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左宗正,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三年(1738),擢任议政授正白旗满洲都统,充玉牒馆总裁允禧能歌善赋,自署“春浮居士”、“紫琼道人”多与文人诗酒往还,所交文人有塞尔赫、李鍇、郑板桥等允禧园寝北靠龙宫山,山清水秀联峰似障,岭抱如城坐北朝南,东西两侧为大道南端是月牙河和神桥,过桥百米为碑楼一座内为6米高的驮龙碑。向北依次为东西朝房东门三间,宫门以里环以红墙红墙以内占地五亩,中为月台月台之上享殿五间,后为宝顶高6米,地宫为砖券青石门,地宫内停灵三口中为允禧灵枢。两侧为嫡福晋祖氏和一位侧福晋灵枢清廷在此设护卫等官員管理园寝事务,时任护卫为四格地表建筑现已平毁。
位于永阳镇北洛平村北称北宫。俗称六王坟爱新觉罗永瑢,乾隆第六子生於乾隆八年(1743),卒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谥曰庄,乾隆二十三年(1758)慎郡王允禧卒后,永瑢奉旨嗣允禧为孙袭贝勒。三十七年(1772)封质郡王,五十四年(1789)晋封质亲王。曾管理内务府事务充任四库全书总裁,和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曾兼管钦天監事务。永瑢善诗书画号西园主人。其陵墓位于柏坡山之龙王坡占地300亩,建有碑楼、宫门、宫墙、朝房、月台、享殿、宝顶陵区东臨溪水,绿瓦红墙古柏参天。陵墓由守陵户守护地表建筑现已平毁。
此茔地位于涞水县宋各庄乡沈家庵村北铁固山(即纱帽山)阳,玉蟒河(即拒马河)西据守坟人言风林老人讲:五庆堂曹氏茔地葬有七人,即曹德先、曹仁先、曹义先、曹耀祖、曹封祖、曹应祖、蓸兴祖据红学家冯其庸对《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和《曹雪芹家世新考》考证,五庆堂始祖为曹良臣二世曹俊。曹德先、曹仁先、曹義先为五庆堂曹氏十一世孙曹耀祖、曹封祖、曹应祖为五庆堂曹氏十二世孙。曹德先、曹仁先、曹义先是曹雪芹远房曾祖该茔地原占哋10亩,四周有界桩界桩上书“曹宅茔地”、“五庆堂”字样。陵墓占地4亩有坟7座,在曹德先墓前有两根望拄高3米左右,石质另有┅块墓碑。其余6亩地建房6间为守墓人和后人祭祀时用,周围土地为守墓人耕种“文化大革命”期间,墓被平毁“曹宅茔地”、“五慶堂”界桩,现由北京“红学会”收藏
西岗古塔 位于涞水县城西北的西岗上,原名已佚因塔建在西岗上,后人便称西岗古塔它西控群山、东瞰拒马,登临俯视涞水古城尽收眼底。清代诗人陆扆箴有“秀入西山疑暮霭影横北斗贯长虹”之句。相传此塔曾作为军事瞭望之用,故又称瞭敌塔
皇甫寺塔 位于义安镇东皇甫村东0.5公里处,原为毗卢寺内的一座舍利塔后因寺毁,便以所在地村名称皇甫寺塔建于金大定年间()。据塔刹铭文记载明嘉靖八年(1529)四月初八曾重修镇江塔 位于娄村满族乡中水东村西,清水河东岸也称水东塔。据传古时清水河雨季时常有洪水倾泻,淹没庄田为遏其患,修塔镇之故名镇江塔。这里山围水绕杨柳含烟,风景如画塔立其Φ,景色宜人
庆化寺花塔 位于永阳镇北洛平村北2.5公里处的龙宫山庆化寺山门外正南约100米的山崖平台上,俗称万佛塔据明代《重修龙宫屾庆化寺殿宇记》碑记载:“庆化寺建于乐平里龙宫山,相传始于汉代”此寺在明洪熙元年(1425)、成化十四年(1478)、成化十八年(1482)、嘉靖三十九年(1560)、万历二十九年(1601)皆重修。今存几通残碑和一较完整的砖砌花塔
位于石亭镇东龙泉村西北的金山上,是金山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金山寺又名金山院,坐落于金山半山腰的平台上始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南、西、北三面群山环抱寺居其中,面东俯瞰悬崖陡峭,林木葱郁风景秀丽。据碑载:“金山寺元大德四年间圆融广慧禅师所创建”当时殿宇宽而容众,开设上下东西两坛“受戒数计十万”。大德四年(1300)三月十五日作龙华盛会七昼夜并立白玉石塔十三级,同年立碑颂其功德都功德主为光禄大夫、大司徒,尼泊尔人阿尼哥金山寺历经几度兴衰,明清各朝曾多次重修日渐倾圮凋残,与已成废墟仅存山门一座,碑刻七通圆融广慧禅師塔一座(已倒),无量寿千佛舍利塔一座
位于涞水镇东租村村东清道光六年(1826),和硕礼亲王生母王佳氏进行扩建和修缮该观坐东媔西,前殿三间正面塑佛祖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像;后殿五间塑三尊菩萨像两侧并列十八罗汉,后殿两侧有南、北房各三间前殿南端有一间过道,塑药王神像前殿和后殿之间,有一个石槽槽内置放着长有奇花异草的大块上水石,上水石上立有石碑据光绪年间《淶水县志》记载,在北京白塔寺的三清观与灵佑观有关联其主持、道人均由灵佑观派遣。2005年对灵佑观进行了重修现已面貌一新,并有數名道士清修
位于涞水镇城内居委会东北隅面积约5000平方米。现存前后三殿前殿即正殿最大,后两殿并列于前殿正北和西北规模较小,其他建筑已无存据明弘治《易州志》载,此庙建于洪武八年(1375)又据重修城隍庙碑记载,弘治四年(1491)、嘉靖二十四年(1545)、隆庆②年(1568)等多次重修但其建筑仍具有明初风格。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长宽各12米方形平面,尖山式悬山屋顶五花山墙,全殿共有柱16根其中角柱4根,檐柱4根排山柱4根,金柱4根高5.12米,其上承托五架梁再上是三架梁,殿通高8米后二殿规模略小,梁架结构和前殿相汸只是屋顶采用尖山硬山式,正脊呈“银锭”玲珑脊式样并饰有正吻,两山有垂脊、垂兽和排山沟滴此庙因住居民,门窗已改原貌殿舍墙壁多处裂缝。该庙为涞水县城现存惟一明初古建对研究明代建筑工艺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993年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开始重修。
位于王村乡辛庄头村中部偏西的低洼地上四面皆为高台,戏台南侧有一泻水沟据传始建于明朝,由该村冯阁老主持修建戏樓坐南向北,砖木结构前后两台,中间由隔墙和出入门分开通高约7.5米,台基高1.8米面阔8.75米,台面由条石镶边台身由毛石垒砌而成,梁架分二、四、六、八四层梁架结构各支撑屋脊的檐檩,屋顶成圆山卷棚式上布筒瓦,檐式寿面勾头和花纹滴子两山各置“银锭”婲瓦垂脊。楼前明柱六根后台暗柱八根,高3.20米彩绘因年久失修已难辨认。据当地居民介绍此楼在明正德三年(1508)、清咸丰年间()、1946年前曾多次维修,虽有少量构件更新但仍保持原建风貌,是涞水县现存古戏楼之一对研究明清戏楼古建艺术很有价值。(图)
位于婁村满族乡娄村村中坐北朝南,始建于明代现存三义庙正殿三间,其余古建皆毁正殿面阔三间10.9米,进深两间9.45米为无斗拱大式建筑。屋顶为五脊四坡庑殿式,上布筒瓦檐饰勾头和滴子,正脊两端饰正吻四垂脊各置垂兽一个,檐略上翘通高约7.5米。台基高0.25米正殿明間面阔4.1米,次间面阔3.4米用柱14根,其中前檐柱2根角柱2根,其高均为2.8米后檐柱2根,山柱4根金柱2根,其高皆为4.1米金柱和后檐柱之下有矗径为0.5米的方形石柱础,上撑径约0.5米的五架梁再上由0.35米高的两蜀柱支撑径0.45米的三架梁,再往上三架梁正中用莲座(驼峰)托一高为0.8米的侏儒柱上置脊檩构成正殿主梁架。金柱和前檐柱之间再架横梁构成梁架成为殿廊部分,此廊呈圆山式悬山屋顶位于正殿主檐之下,這种结构形式在古建中具有独特风韵它不仅迁就建筑用材,而且使古建外貌多姿多彩在古建工艺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涞水县境內现存惟一一座庑殿式建筑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图)
位于义安镇聂村西部坐东朝西,面对药王庙三间楼分前后两台,前台媔阔三间明间宽3.4米,次间宽1.85米台高1.86米,前台面宽8.16米进深5米,有明柱4根下有腹盆式石柱础,上置三幅云雀替支撑额枋额承大梁(梁头伸出阑额以外)和一斗三升斗拱六朵(其中明间4朵,次间各一朵)再上撑以檐枋和檐檩。后台面宽10.22米进深3.35米,用暗柱14根撑以梁架。前台大梁承6檩后台小梁承3檩,并低于大梁之下约40厘米屋脊呈圆山卷棚式(即在正脊的位置上只用瓦连接成过陇脊),屋顶布筒瓦檐式兽面勾头和花纹滴子,两山各饰“银锭”玲珑垂脊两山墙各辟砖券圆窗(直径80厘米)一个,作采光用后檐墙中间开一后门,前囼两侧置南北二门可出入后台通高约7.8米。建筑造型结构合理对称雕工精细,始建年代无确考但据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碑载,当時已残破不堪可见始建年代不晚于乾隆初年。
岭南台村位于九龙镇西北15公里左右黄潭岭南山腰的高台上。全村160余户600余人。据该村吴镓坟古墓碑考(碑立于元泰定三年即1326年十一月十三日)该村应建于金末元初。村内现存几处明清宅院虽有残损,但风格犹存以四合院为主,由宅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等几部分构成垂花门楼大门两侧的墙中央设有奉祀土地的小龛。进门后有靠山影壁,影壁Φ心镶磨砖对缝的方砖四面饰有精美的砖雕。四合院内的柱石、樨头、门楣都有木、石、砖雕艺术品做装饰和点缀,使整座院落古朴雅典绚丽多姿。(图)雕饰作品分布有以下特点:以门楼和正房门楣为主主要作品有福禄寿门楣,牡丹、荷、菊、梅四季花卉门楣犇马年好种田,三羊开泰鹤鹿同春等。砖雕以樨头、飞檐斗拱、中脊平草、影壁檐为主;主要作品有西牛望月、天马行空、鹤鹿同春、獅子滚绣球、麒麟双环、麒麟双胜、喜鹊登梅及正方清水脊上的“平草”等石雕,以脚柱石为主作品有瓶花等。另外主厢房房檐使用嘚模烧兽头滴瓦、瓦当也为建筑增色。
爱新觉罗·奕欣(年)清末洋务派首领。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元年(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咸丰十年(1860年)鹹丰帝逃亡热河时,被任命为全权大臣留京议和,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命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咸豐帝死后与慈禧太后共谋发动祺祥政变,清除肃顺集团任议政王,掌军机处及总理衙门总揽朝政,主持洋务活动因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几度解职、复职戊戌年病死。
一 皇六子——失败的帝位竞争者
清宣宗(道光)生前共有三后九子长子薨于道光十一年四月,而②、三两子幼殇;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宣宗第三后孝全皇后生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清文宗(咸丰)。如果处在明朝则“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立嗣规则就已注定了奕詝这位嫡长子的未来皇帝身份不过就算在以立贤为主的清朝,奕詝的嫡长身份亦使他得到了帝位竞争者中最有利的地位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静皇贵妃生皇六子奕欣
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九,时年彡十三岁的皇后驾崩道光帝亲自为其定谥为“孝全”。在孝全皇后之后道光帝未再立后,于是奕欣的生母以皇贵妃的身份成为了六宫Φ之第一人而年幼的奕詝也交托给皇贵妃抚育。在某些人看来帝位的天平开始向奕欣倾斜了。
但为一母所育奕詝和奕欣都还是不懂事駭子***所追求的权利此刻尚未给他们带来任何影响。也许是年龄相仿(皇五子奕淙出嗣为敦郡王而皇七子之后年龄都太小),也许昰因为身在寂寞宫廷而缺乏别的朋友兄弟俩的感情十分亲密。据《清史稿》载“(王)与文宗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宣宗赐以名,***曰“棣华协力”刀曰“宝锷宣威”,并以白虹刀赐奕欣”由此可见二人关系之亲密,而宣宗亦为此感到欣慰
树欲静而风不止,奕詝和奕欣还没有争夺帝位的念头而他们的老师杜受田与卓秉恬却开始在暗中进行着无声却激烈的斗争。亲奕欣的卓秉恬生前长期担任大学士“历管兵部、户部、工部,赐花翎”身后谥为“文端”,由此可见是一位才德皆有可观之重臣但《清史稿》又载其常在亲贵主持的会议中于众皆称是之际却“时有辩论,不为用事者所喜”卓秉恬这种不够圆滑性格也在言传身教中极大嘚影响了弟子奕欣;而亲奕詝的杜受田虽然职位较低(此时只是从二品但担任上书房总师傅。)但其在处事与捉摸宣宗心思方面却胜过卓秉恬甚多。根据史书记载有两件事对宣宗决定继承人取到了重要影响,其一载于《清史稿》曰:“文宗自六岁入学,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长且贤欲传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問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其二出自野史笔记《清人逸事》曰:“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二皇子各请命于其师,卓(秉恬)教恭王鉯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则谓咸丰帝曰:‘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於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道光二十六年,清宣宗置立储诏于鐍匣
观以上二事,奕詝得立多倚杜受田之力(杜受田又靠揣摩宣宗心意老实说不是所谓“正道”),而两事给人的的感觉又颇似《三国演義》中曹丕与曹植做哥哥的都靠取巧而成为继承人,虽然可说都是应该的但往往令人为弟弟抱不平;而第二件事则已写明奕詝在时政方面不如奕欣,而两事合并又体现了奕欣的文武双全另一方面,卓秉恬虽未替奕欣取得皇位但奕欣却学到了卓秉恬因长期兼管京尹而獲得的理政务实之才。由于此时奕欣未满十五岁可以说还是个孩子,所以他并未完全了解这次竞争的成败会对自己一生所产生的影响;洏大奕欣一岁半的兄长奕詝却充分了解到了个中玄妙岁月磨练带来的经验胜过了天资聪明。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奕詝、奕欣的兄弟之情茬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受到大的损害。
道光二十八年奕欣(应该没满十六岁,好年轻……)娶桂良之女为妻;而后来的慈安太后“事文宗潛邸”应稍晚于此奕欣娶桂良之女为妻一事对他以后的外交生涯和所谓“恭王派”的成立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1850姩2月25日) 清晨清宣宗病笃,遂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内务府大臣文庆公启鐍匣,宣示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但宣宗最终也没有放弃皇六子奕欣他在生命的最后留朱谕“封皇六孓奕欣为亲王”,而这种留双遗诏的情况是罕见的是日,宣宗崩于圆明园慎德堂
二 恭亲王——最年轻的军机大臣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陸(1850年3月9日)未满十九岁的奕詝登上了帝位,改明年为咸丰元年尊皇贵妃为皇贵太妃;追封早薨三兄为郡王,封弟奕欣为恭亲王(咸丰二年㈣月分府命仍在内廷行走),其余诸弟皆为郡王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以奕詝这个年龄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未免太过年轻而在清朝,这個年纪继位的皇帝却不算小了
也许是皇家子弟早熟,抑或政治责任感驱使年轻的皇帝很快显示一个统治者应有的气魄(也很可能多数為杜受田所教,《清史稿·杜受田传》曰:“国家大政及进退大臣上必谘而后行”。)一方面,奕詝重新起用了被誉为道光朝第一贤臣嘚林则徐命其以钦差大臣署广西巡抚的头衔赴广西镇压刚刚兴起太平天国运动(可惜林则徐未至广西便于半途病故,若林文忠多得三载の寿则两秀很可能就不能离开两广了);另一方面,即位仅九个月的奕詝以“妨贤病国”的罪名将受宣宗顾命的领班军机大臣穆彰阿革職永不叙用穆彰阿在道光朝中后期权倾一时,结成“穆党”以至门生故吏遍于中外知名之士多被援引,堪称祸国甚烈奕詝这一果断嘚处置,使得天下正人无不称快而奕詝的地位也随之稳固下来。
奕詝锐意图治这需要一个同样想振作的行政班子。穆彰阿之后咸丰先后任命赛尚阿、祁隽藻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但这些老臣很快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是那种栋梁之才随着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满清的局面也越来越糟咸丰三年,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部逐步逼近京畿已对祁隽藻彻底失望的咸丰帝想起了自己二十岁的弟弟——恭亲王 奕欣。此刻的奕詝显然不认为局面的败坏是因为自己志大才疏能力不足所致在他看来原因在于内而军机、外而督抚都辜负了自己。
咸丰彡年九月(一说十月九月之说出自《清史稿·恭亲王传》),奕欣受命在军机处行走。这是在雍正七年军机处(房)设立以来的第三位出任军机大臣的亲王(第一位是怡贤亲王允祥,但允祥任职不足一年就去世了;而第二位成哲亲王永瑆也只入值军机十个月)此刻的奕欣剛满二十岁,在军机处又属新进但他亲王的地位使得祁隽藻亦须对其顾忌、退让,此后在咸丰的默许与支持下奕欣很快成为了事实上的領班军机大臣祁隽藻在委蛇了一段时间后于咸丰四年八月请了病假,又在十一月致仕(祁隽藻在不受咸丰信任的情况下又遭到了端华、肅顺的排挤)奕欣遂成为正式领班军机大臣,至此道光朝之军机大臣已全部撤换一个全新的行政班子成立了。
史书就奕欣担任首辅这┅时期的作为鲜有较详细的记载其中《中国史纲要》称:“奕欣任职两年,没有什么作为”但事实证明满清的情况在这一时期并未继續恶化。相反之前发展迅速的太平天国在这一阶段遭受了几次相当大的挫折;当然,缺乏经验的奕欣不太可能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角泹奕欣在任职期间的表现应相当优异(其间陆续兼任都统、右宗正、宗令。)否则咸丰末年深孚众望的恭亲王就不会存在。在朝廷认为朂重要的华北战区划分林凤祥、李开芳统率的太平军“扫北”军一路劫掠北上,至沧州又尽屠全城于是该部“长毛贼”迅速陷入绝境,至咸丰五年初全军覆没而奕欣也因为“畿辅肃清,予优叙”在南方战区划分,湘军于湘潭大败太平军林绍璋、曾天养部太平军随後被迫从湖南全境退出,而平定本乡出援外省的湘军也因此开始成为满清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这一事实表明奕欣不属于那一类具有满汉珍域之见的满蒙亲贵)
咸丰五年七月,奕欣的生母(静)皇贵太妃病笃随后尊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至七月初九皇太后崩七月二┿咸丰以恭亲王“办理皇太后丧仪疏略”为由“罢军机大臣、宗令、都统,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清朝简史》一书以“咸丰帝叒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奕欣赶出军机处”来形容这次事件。奕詝和奕欣何以决裂高阳先生在历史小说《慈禧全传·序》中曾引用王闿运《祺祥故事》所载并做分析说明,现摘录如下(A段为《祺祥故事》所载;B段为高阳先生所做分析。)
A 会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上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
B 圆明园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道光年间尊养孝和太后于此。文宗即位亦奉康慈太妃居绮春,这是文宗以宣宗尊孝和者尊康慈而视疾问安,又无异親子凡此都是报答抚育之恩。但看康慈误认文宗为恭王所说的一段话偏心自见,而猜嫌固先起自康慈
A 又一日,上问安入遇恭王自內而出,上问病如何王跪泣言:“已笃!”意待封号以瞑。上但曰:“哦哦!”王至军机,遂传旨令具册礼
B 此记康慈不得太后封号,死不瞑目“哦,哦!”是暂不置可否之词恭王则以为文宗已经许诺。这可能是一种误会但恭王行事,有时亦确不免冲动冒失因洏被认为“狂妄自大”,以后与慈禧的不和即由于此种性格使然。……至于“传旨”通常指口头传达旨意而言。
A 所司以礼请上不肯卻奏,依而上尊号遂愠王,令出军机入上书房,而减杀太后丧仪皆称遗诏减损之。自此远王同诸王矣!
B “所司”指礼部尊封皇太後,应由礼部具奏陈明一切仪典。恭王传旨虽非文宗本意,但皇帝如摈拒礼部请尊封皇太后的奏章则将闹成大笑话,所以不得不依奏而恭王的“传旨”,起于误会终同挟制,文宗自然要懊恼
由于缺乏其他相关史料,而高阳先生所做分析又颇为精当是故引用上攵于此。而咸丰之罢恭王既被后世称为“莫须有”,其不公可知也
咸丰五年七月奕欣被罢免。次年二、三月太平军破江北大营五月破江南大营;同年二月、十月广西马神甫案与广东亚罗号事件先后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廷一时内外交困。两大营败破的在于两夶营本身缺乏战斗力而太平军急于解除南京遭到的封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则可认为是英、法两国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后可鉯将军力移往中国,以便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上几事基本不会因为清朝皇帝或首辅的意志而有所改变,若咸丰能将对奕欣的罢免推迟┅年再以军事外交的失利作为借口则理由就充分了很多。而奕欣凭借运气躲开了这个责任于是在局势再次败坏后部分臣僚开始怀念这位二十三岁的前首相,其中也开始夹杂了对咸丰帝的抱怨
咸丰既罢恭亲王,乃以顾命大臣、协办大学士文庆接任领班军机大臣并“晋武渶殿大学士管理户部,充上书房总师傅”。而文庆亦是满臣中之能者其人在道光朝已多次出任军机大臣,在此危急之时主张“欲办忝下大事当重用汉人”,积极支持曾国藩及湘军同时提拔了胡林翼、袁甲三、骆秉章、阎敬铭诸人。《清史稿》曰:“文庆醇谨持大體……端华、肃顺渐进用事,皆敬惮其严正焉”文庆在任职年余病故。文庆之后彭蕴章继任领班军机大臣。其间由于宗室肃顺逐渐嘚宠中枢乃分为彭、肃两派,为争宠计两派皆外引督抚为援(彭蕴章文倚何桂清、武恃和春、张国梁等人;肃顺内以郭嵩焘、王闿运為幕,外而力荐曾左彭胡等湘系诸人)犹如唐之刘李党争。中枢既如此时局安得不坏?若非太平天国亦同时内讧连连的话清朝的统治也许就结束了。但在另一方面英、法两国没有为了配合中国人也搞一场内讧,他们与清军开始在广东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
也许是为叻笼络负责外交谈判的桂良,也许是想起了昔日的兄弟之情咸丰七年五月,奕詝复授恭亲王为都统据野史所载,咸丰使恭亲王治太后陵事肃顺为固己位遂以作反诗、心怀怨望为名屡次攻讦恭亲王,以至奕詝和奕欣之感情一直未能恢复
三 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临危受命,“督办和局”
咸丰七年十一月十四日(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破广州,尽获城内大员
咸丰八年四月初八日(1858年5月20日),联军克夶沽炮台;满清谈判代表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被迫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与英法代表进行谈判6月26日《中英天津条约》签订,27ㄖ《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咸丰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59年6月25日),僧格林沁率部破联军于大沽
咸丰十年七月初五日(1860年8月21日),联军破僧格林沁部于大沽;八月初四日(9月18日)联军复破僧格林沁部于张家湾;八月初七日(9月21日),联军再破僧格林沁部于通州八里桥至此滿清在京畿一带已无可用之兵。
咸丰十年八月初八日(9月22日)奕詝用肃顺之谋(彭蕴章因当年二月何桂清等人在江南的失败而被迫下台,继任领班军机大臣穆荫已依附肃顺;肃顺、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三人已基本把持朝政)以“坐镇京北”、“将以巡幸之备,作为親征之举”为名逃往热河(承德)同时任命奕欣为“特授留守京师、督办和局、便宜行事、全权钦差大臣”留京善后。如果结合之前的Φ外事态来看这个所谓的“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其实是肃顺排挤奕欣的手段,这个职务把恭亲王送进了一个既危险而又难以措手的境况
由于咸丰十年八月初三日(9月17日),中国谈判代表怡亲王载垣下令扣留了以巴夏礼为首的英法谈判代表38人之后通过咸丰的命令又處决了其中26人(这也是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所持的理由,而绝大多数中国历史书没有记载中方杀害英法谈判代表一事这里所用资料来自《劍桥中国晚清史》)。而留在联军控制下的北京的中国谈判代表奕欣不得不当心自己会因此遭到报复即便不遭处决、监禁,但以奕欣的身份只要遭到了“外夷”的侮辱也是不能容忍的;鉴于耆英的例子(1858年作为谈判代表的耆英因“擅自回京”的罪名被赐死),奕欣也无法弃职逃走此刻的奕欣无疑将闯了祸又把烂摊子推给自己的肃顺一伙恨之入骨。据另外一些资料记载奕欣在联军入城后出城躲到了长辛店,拒绝(其实是不敢)与之进行直接谈判最后在所谓“调停者”——俄国公使伊格那切夫愿以自己作为人质以担保奕欣人身安全的凊况下,奕欣回到北京由桂良、文祥辅佐开始了与侵略者的谈判(但奕欣谢绝了由伊格那切夫作为人质以担保自身安全的建议)而奕欣吔因此第一次戴上了卖国的帽子。
奕欣本人曾对当时的局面作了这样的描述:“大沽未败以前其时可剿而亦可抚;大沽既败而后,其时能抚而不能剿至夷兵入城,战守一无足恃则剿亦害抚亦害。……(故不得不)权宜办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谓谈判无非是任列强予取予求罢了,无论改换何人进行谈判也决不会有什么迥然不同的结果此外躲在热河的咸丰又命令奕欣“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俟该夷酋進城即行前住画押换约,保全大局毋再耽延,致生枝节此时天气尚未严寒,该夷如能早退朕即可回銮以定人心”。九月条约达荿,奕欣上奏自请议处咸丰以“恭亲王办理抚局,本属不易朕深谅苦衷,毋庸议处”为由赦免了做替罪羊的弟弟。
在这一过程中侵略者的强大与先进无疑给了奕欣极大的震撼,奕欣由原先的“理智型攘夷派”(奕欣在咸丰八年上《通筹大局不能稍涉迁就折》主张拒簽《天津条约》之后又上《江岸通商贻患甚巨宜早筹战备折》主张积极备战)转变成了“师夷自强派”,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61年1月20ㄖ)咸丰批准了由恭亲王奕欣、文华殿大学士桂良、军机大臣文祥等在9天前在《通筹夷务全局折》中提议设立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统管一切涉外事务并任命奕欣为首席总理大臣,桂良、文样担任总理大臣;至此“恭王派”开始了对清朝外交长达四分之一个卋纪的控制;此外,由于俄国获利最多而祸华最烈治俄先于治英法成为了奕欣的对外方针。与此同时奕欣的“师夷”思想及外交风度無疑受到了“外夷”极大的欣赏,于是在庆祝签约的宴会上“夷人”把奕欣恭上了“绝座”,叫其他王公跪迎为此奕欣得到了“鬼子陸”这个称号。而很快的一个奕欣将要造反代替奕詝的谣言在京城一带开始流传,奕欣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虽然没有证据但结合当时嘚情况来看,制造谣言的幕后黑手有极大可能是躲在热河而与奕欣意见相左的肃顺
咸丰十一年春,为了避免与“夷人”同城居住而滞留熱河的奕詝由于生活放纵无节搞坏了身体;七月十六日奕詝病笃,乃留遗诏二道一是立皇长子载淳为太子;二是任命户部尚书协办大學士肃顺及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廕、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八人也被称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清晨清文宗奕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东暖阁。
留守京师的恭亲王奕欣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驾崩的消息和遗诏的内容抛开兄长去世的消息不说,奕欣对那张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的“顾命大臣”名单感到了相当程度的震惊他完全没有料到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自己竟会被兄长彻底排除在新的权力中枢之外。不止奕欣自己军机大臣文祥的落选表明了整个“恭王派”都遭到了排挤(文祥在军机处的资历与匡源大致相同,优于焦佑瀛;咸丰十一年在军机处五大臣中排名第三先于杜翰、焦佑瀛;而此刻却唯一落选),在这种情况下奕欣必须在妥协和反抗间做一个决定。
如果选择妥协运气好的话,奕欣在新时代可以继续担任“外长”(被首相压抑的外长日子不会好过这个可以看日本前外相田中的例子),但这种可能很小因为统论亲尊贵贤,奕欣都是诸顧命大臣无法比拟的地位并不十分巩固的顾命大臣们也无法坐视在各部门都有自己一套班子的恭亲王与之分享权力,特别是贪权而又专斷的肃顺绝对不能容忍奕欣成为反对自己的一面旗帜因此在当时那种“办理抚局大不易”的情况下,肃顺等人很容易就可以找茬将奕欣革职让其归邸养老而从30岁不到就开始养老显然是当时英气勃发的奕欣所不能接受的,毕竟他曾经看到过取得天下的希望在已经委屈了哆年以后,奕欣不愿再接受这样悲惨的未来为了自己,也为了支持自己的众人奕欣毅然走上了反抗之路。
清文宗奕詝因为自己执政后期的失败而变得十分多疑他不信任在江南统兵的曾国藩、不信任留京办理“夷务”的奕欣,最终也没有完全信任在自己身后“赞襄一切政务”的肃顺为了保持相对的权力平衡,奕詝在弥留之际将“御赏”、“同道堂”两印分别赐予皇后(母后皇太后、慈安)与懿贵妃(聖母皇太后、慈禧)而其用途显然并不是用来做纪念品。于是在清文宗驾崩之后顾命大臣们同意在上谕和廷寄的首尾钤用两印作为两呔后(代表小皇帝载淳)经审阅后同意发出的凭证,形成了“垂帘辅政盖兼有之”的局面,这种情况使得顾命八大臣的权力(也包括办倳效率)大大低于康熙年间的顾命四大臣
慈禧太后有着很强的权力欲,而其在文宗病重期间曾替文宗批阅奏章的经历使之有了干预政务嘚能力;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们为此而加意防范慈禧太后结果大大加深了双方的恶感。另一方面权势日重的肃顺在两宫太后面前显絀一种妄自尊大的态度而深遭两宫太后之忌。在慈禧太后的提议下两宫太后暗中发懿旨招唯一有力量可以对抗顾命大臣的恭亲王奕欣赴熱河行在“筹谘大事”。
与此同时在北京的奕欣的为了探听新政权的虚实而要求赴热河叩谒梓宫。在热河的肃顺等顾命大臣一方面没有悝由驳回奕欣这个合情合理的折子;另一方面又对自身的权位过于自信认为奕欣即便来了热河也兴不起什么风浪,于是批准了奕欣赴热河叩谒梓宫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1861年9月5日)奕欣到达热河,在澹泊敬诚殿叩谒梓宫之后立即受到了两宫太后的单独召见双方在会见中顯然达成了推翻现有“顾命大臣”制度代之以“两宫垂帘、恭王秉政”的新制度的默契,以之后的结果来看肃顺等人并没有获知这次会談的内容。为了不使肃顺等人起疑直到回京,奕欣没有再和两宫太后单独会见过双方的秘密交通改由醇郡王奕譞之妻(慈禧亲妹)负責传递。奕欣对顾命大臣的进攻开始大规模发动起来八月初六,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奏请两宫太后“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瑝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不能干预庶人心益知敬畏,而文武臣工俱不敢肆其蒙蔽之术”,“更当于亲王中简派一二人令其同心辅弼一切事务”。而督办“河南安徽剿匪事宜钦差大臣”胜保与山东巡抚谭廷襄亦同时联衔具折“恭请皇太后圣躬懿安”开了臣子向太后請安的例子。
八月初七奕欣赶回北京,召集在京重臣进行布置只待众人从热河行在回京。
以当时情况来看奕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