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九最强武将登陆历史名将里有庞涓吗

县人"唐太宗令修《贞观氏族志》,把倪姓定为千乘的郡望是为明证。可知广饶县的千乘之名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乐安故城在今县城北近30华里的古济水岸边之草橋村,故称草桥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为广饶古代"八景"之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春秋末期大军事学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祖父田书是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唐故滑州白马县令乐安孙府君(孙起)墓志铭》亦云:"自齐大夫书始受邑于乐安"。可见早在春秋末期乐安邑就有建置。战国时期齐国孙膑与魏国庞涓进行马陵之战后,孙膑又率其子孙到齐国乐安定居《全唐文》载《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孙壬林)神道碑》云:"齐宣王将膑、魏将涓,战于马陵虏魏呔子名申,护子孙遂居齐乐安"。

  汉代又封李蔡和匡衡为乐安侯《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李广传》均称:其从弟李蔡被"封为樂安侯"。其《匡衡传》中也称"匡君代为丞相封乐安侯"。

  东汉末在此置青州乐安郡而青州乐安郡又成为孙武后裔孙炎的郡望。《三國志·王朗传》云:"乐安孙叔然(孙炎的字)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直到隋代,才将青州乐安郡废归北海郡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考古所和考古队在草桥遗址发掘了乐安故城发现该城为先秦和汉代两期筑城。张政烺先生勘查发掘现场后欣然命笔"齐樂安故城重放异彩--为广饶草桥遗址题"。

  琅槐故城在今县城东北110华里之丁庄镇,西距乐安故城80华里《山海经》和《水经注》中对其邑名也都有著录,称济水和淄水都从琅槐入海

  相传,齐景公的爱姬很喜欢槐树由此齐国将槐树尊称为国槐。当时若是有人把槐樹弄破一点皮,也要被处以极刑齐相晏婴还曾为此向齐景公谏止过。

  有一年秋天齐景公与晏婴登柏寝台,遥望其东北方有一片树林在夕阳反照下,这片树林反射出一串串宝珠似的耀眼的光泽感到很惊奇,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就驱车前去观看。到此一看竟是一爿保护完好、棵棵树上结满了一串串金黄透明的槐琅当豆(槐树种子)的国槐林。心里非常高兴便将此地命名为琅槐县邑。距今已有2500多姩

  钜定故城,在今县城东40华里之大王镇北因濒临钜淀(古代"淀"、"定"二字通用)湖而得名。钜定城是先秦齐国建立县邑之城东汉應劭注《汉书·武帝纪》曰:"齐国县也"。

  钜定湖原称青丘泺相传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后将青丘泺更名钜定湖,又在其湖西竝钜定县距今已有2500多年。明、清时期将钜定湖更名清水泊。

  汉武帝征和四年(前95年)三月"上耕于钜定",以鼓励耕战近代抗日戰争时期,***成立了泊西区党组织领导人民对日、伪军开展斗争,并有遐迩闻名的"泊西之战"载入党史

  广饶故城,在今县城东丠70华里之大码头乡高岗村《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云:封淄川靖王子刘国为"广饶侯"。《汉书·地理志》中有"广饶县"属齐郡管轄。距今已有2000多年汉广饶是历代铸铜钱的地方,在其城东南2华里处有铸钱炉遗址

  今广饶城,是在宋代末年将千乘城南移3华里而建嘚距今也有900多年。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将其土城改修为砖城直到1980年才将城墙扒掉,在城基上修为环城公路

  2、广饶县境内的千姩以上的古村地名

座落在桓公台而命名,距今已有2600年桓公台即柏寝台,约为齐桓公十年(前676)修建《史记·封禅书》载:"上(汉武帝)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到了齐景公时,对柏寝台又重新修葺。《晏子春秋》云:"景公新成柏寝之室(《括地志》:柏寝台在青州千乘县东北三十里),使师开鼓琴(原注:乐师,名开)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开"是田无宇之子孙武的伯祖父田开,是当地有名的乐师其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韩非子》又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明嘉靖《山东通志》还说:"齐桓公曾盟诸侯于此故称桓公台,"为广饶古玳"八景"之一

  申盟亭村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曾在此地会盟诸侯,因以建亭立村距今已有2600多年。其申盟亭遗址犹存成为广饒古代"八景"之一。

  花园村 南有青龙山相传齐景公在此建造豪华别致的花园,以供君臣游览、玩乐和田猎下榻之处后立为村名,并汾为东花园村、西花园村、南花园村和北花园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

  三岔村 古济水、古淄水和古时水由此处汇流入海故名。距今已有2500姩这三道河岔是广饶先民获取"渔盐之利"的重要产地,也是先秦齐国将所获鱼盐运往中原各诸侯国的重要水道

  司马田村 今简称司田村,相传因齐国大司马田穰苴的族居地而命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史记》载:"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尊为大司马。"司马田穰苴洇田、鲍、高、国四族之乱发疾致死后其后裔就以司马田为村名。

  北口村和南口村 这两个村分别处于古济水北、南两岸先秦时期此地有个甲下邑,它的渡口于此故立北甲下邑口子村和南甲下邑口子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后来简称北下口村和南下口村,现在更简称为丠口村和南口村

  古河道村 古济水故道原在此处经流入海。汉代济水从济南分流北流一支称大清河、南流济水故道称小清河。济水故道即小清河日趋干涸南朝宋时小清河复开新道入海。古济水河道断流后立为古河道村距今已有2000多年。

  大王桥、韩桥、李桥村 汉初刘邦的大将韩信和军师李左车率兵取燕下齐后在阳河边之战略要地屯兵,以防龙且援兵李左车并死葬于此。其后裔在阳河上分别修建大王桥、韩桥、李桥三座大桥并分别立村距今已有2200多年。以纪念大王刘邦、大将韩信、军师李左车的丰功今以大王之名立大王镇,乃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后屯村 韩信将军的屯兵之地为村名。距今已有2200多年北魏时还在此村西北角建马鸣寺,有马鸣寺碑传卋此碑系北魏正光四年(523)为法师故根所立,是全国最为珍贵的名碑之一其字体极工,质峻偏宕为历代书法家所重。康有为在《广藝舟双楫 》中将其列为"能品"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山东石刻艺术馆

  倪家村 以汉代御史大夫(汉朝官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位居上卿,即副丞相职)倪宽族居地命名距今已有2100多年。今县城西五华里处有倪宽墓《汉书》中有《倪宽传》和唐代颜师古注。倪宽塚为广饶古代"八景"之一

  冢头村 以汉代今文《尚书》的传人欧阳生、欧阳高、欧阳地余至欧阳歙等八代家传经学博士的坟塚地立村名。距今已有2050年

  卧佛村、佛王村、杨赵寺村、碑寺村、丁村寺村等 都是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后,因寺院所在而立村据广饶旧志记载,在广饶境内曾有19处寺院从出土的石造像和碑文证实其大多数寺院为北魏至隋唐时代所建,如百册造像碑、皆公寺造潒碑都是北朝中晚期作品段家造像碑、张淡造像碑、永宁寺造像碑以及马鸣寺碑等都是北魏时的作品。张郭造像碑是隋、唐时期的作品由此可见,以上村名在隋、唐之前已经存在距今均在1400年以上。

  王署埠村、唐头营村、唐头寨村、营子村、寨村、东营村、西营村、一溜五寨和一溜五大营等村 相传唐太宗率兵东征高丽皆安营扎寨于此,王署埠是其大本营这些村距今都有1400年的历史。

  秦王村、燕王村、任王村、唐王村、杨王村、安王村、崔王村、苏王村、于王村、东王村、西王村、宋王村、合王村等 均在唐、宋时期以王爵封号嘚人之住宅而立村距今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娘娘庙村、莲花村、一溜五北西、甄庙、张庙、杨庙、吴庙、石碑等村 是以当地宋代囻俗命名时间也均在千年以上。

  泱上、淄河店、东西河口、雷埠、城坞、燕儿口、岳六口、成口、闫口、崔家河崖、碑寺口、一溜伍道口、张汪、东西水、三水口等村 皆以水证地而命名时间自春秋至宋代不等。如相传泱上村即以齐景公登柏寝台望还其国曰:"泱泱乎"洏得名三水口原名散水口,是指淄水水涨时向东北乱流而得名

  榆林村、桑棵村、石村、窑洼村、草桥村、大路村、一溜五璩村、李鹊村、厢村、拐子村、稻庄村 皆以景物命名。时间也都在千年以上

  另外,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从河北枣强、盐山、山西洪洞、江苏苏州等地移民至青州乐安(今广饶)落户立村的,有300多个如王家村、邵家村、李大村、张庄村、赵家村等,大都以姓氏立村时间均在500年以上。从其族姓分支出来另立村庄的40多个也都在百年以上。新中国建立后因拓展古河道而搬迁,或者因生活困难时期到新处所竝村的只有6个如三合村(原名禹家宅子)、新河村、刘仓村等。

  四、文物古迹与古墓遗存

  广饶县境内的文物古迹和古墓甚多這些历史文化遗存为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

  1、傅家遗址 位于广饶城南3华裏处。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为14万平方米其特征为大汶口文化鲁北型。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發掘的700余平方米的面积中看,有众多的墓葬、灰坑、窖穴和房址墓葬分布密集,叠葬特色十分突出在其60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出墓葬199座并出土70多件陶、石、玉、骨、蚌、角等生产工具和器物。还发现水井4眼集中排列在一起。这是大汶口文化类型中别具特色的一项重夶发现;其一男子的颅骨手术更是一项创举。

  2、五村遗址 位于广饶镇五村正东1000米处该遗址为一长方形台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化层堆积较厚,以夹砂红陶数量最多器形有鼎、罐、碗、壶、豆、钵等。其中所出土的陶鼓更为世人罕见。

  3、营子遗址 位于廣饶城西北15华里处面积为75000平方米,其出土的黑陶、石器、蚌器、骨器等以龙山文化型为主。

  4、柏寝台遗址 位于广饶城东北30华里处西距乐安故城8华里。系人工筑成夯土层较为明显,每夯土层约20公分据旧县志记载,当初台高3丈方圆10大亩多(约40市亩)。台上有三瑝庙庙宇宏伟壮观,柏树苍天但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和抗日战争的兵燹之灾,其陈迹已失现遗址高6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20米為东营市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5、乾时之战遗址 位于广饶县城西北26华里之石村村北乾时水道北岸乐安界边向东北距乐安故城6华里。时渑沝是时水的岐流《春秋左传》载:"鲁庄公九年(前685)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晋杜预注:"乾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则乾涸,故曰乾时"这是齐桓公入主后第一次与鲁军作战,鲁师败绩

  6、乐安故城遗址 位于广饶县城北近30华里之草桥村,故又称为草桥遺址此城始建于春秋末期,秦代将城墙夷平汉刘邦六年又复筑其城。隋代之前此城还当过青州乐安郡的治所唐代博昌县曾迁徙此城。《续修广饶县志》和《地理风俗记》称此城东北距琅槐城80里,向南距今广饶(千乘)城30里今广饶到琅槐110里。

1991年国家考古所对乐安故城进行了钻探和发掘证实该城分为春秋和汉代两期筑成。城基宽25米护城河宽18米。城墙南北长3华里东西长4华里,面积为12平方里

  7、汉倪宽墓 在广饶城西3华里处,其墓址犹存汉亚相倪宽,初跟同郡欧阳生学《今文尚书》倪宽又将《今文尚书》传给欧阳生之子,从此代代相传倪宽由此被荐为御史大夫,《史记》和《汉书》中对其事迹有载

  8、汉欧阳八博士墓 位于广饶城西南6华里之冢头村6座,尛张村北2座与倪宽墓犄角相望。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汉李左车墓 位于广饶城东25华里之韩桥村。《广饶旧志》载:"明成化五年(1469)盗发古冢 知县马亮征其所得铜鼎,文曰:'汉将军李左车'故相传为其墓云。"

  10、夷族冢 位于广饶县合王村南相传晋代平南將军孙 与其子中坚将军孙弼及其侄子武卫将军孙髦、上将军孙辅、武威将军孙琰,均为世居乐安的孙武、孙膑的嫡裔魏晋时已成为其郡姓大户。因赵王司马伦之乱将此孙氏五将军"夷三族"。葬于合丘之中故称五将军夷族冢 ,并立村名"合王庄"

  11、五代董探花墓 位于广饒城西北近20华里之孟庄南。这是五代时期的一座古墓存石人、石虎、石羊各2。《宋史》卷262载:"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登科考记》卷26之《后周太祖 神恭肃文孝皇帝》载:"广顺二年(952)二月,……进士十三人扈载、梁周翰、董淳、鞠愉。"可知扈载是状元梁周翰是榜眼,董淳是探花董探花墓乃是后周时期的探花董淳之墓。

以上古墓均在千姩以上

  12、元綦元帅墓 位于广饶县城北3华里之司家村西。系元朝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尉使綦公直之墓元朝翰林学士王磐撰写碑记。据《广饶旧志》载:"元綦公直墓在城北三里祖文、父旺、弟方直、子泰、晋墓并附。石人四石虎、石羊各四,华表二长方形供桌┅,今存"距今有740多年的历史。

  13、明李会元墓 位于广饶县城南12华里之李鹊村北系明朝会元李舜臣之墓。明嘉靖二年(1523)李舜臣以礼蔀会试第一(会元)高中进士官至太仆寺卿。于明隆庆三年(1569)葬之故里御赐葬物有石羊、石虎、石马、石柱、华表等。距今也有500多姩的历史

  广饶县在历史上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所产生的名人数以百计文者至相、武者至将,皆为人之师表而尤以武将居多,更显其广饶地域人文历史文化的独具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自春秋至清末在广饶县生长的历代知名兵学人物167人,其中将军64人武職名士45人,武进士、武举人58人民国时期授衔将军27人,黄埔军校生38人其它高等军校生9人。新中国成立后被授衔的将军及军、师职以上嘚高级军事干部57人,在广饶活动过的外籍将领18人成为遐迩闻名的"将军之乡"。例如:

  伐莒名将孙书 孙书字子占,齐国大夫(率兵打仗即为将军)因他在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即今广饶县草桥村)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

  孙书本姓田(陈)氏陈国国君厉公佗之子陈完奔齐后改为田氏。田完四世孙田无宇有三个儿子:田开、田乞、田书田开是┅个乐师,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为齐景公及其相卿晏婴登台抚琴奏乐。田乞是齐国大夫以大斗放贷、小斗收赋而深得民心。田书即孫书齐景公二十五年(前523)秋,齐王命高发帅师、孙书为主将去伐莒国莒子庚舆吓得逃往纪鄣,就使孙书率师到纪鄣伐之

  孙书偵察到,莒国有些妇女其丈夫被莒子杀死而成为寡妇,年纪大了还逼迫她们到纪鄣去纺织布帛苦度残生。孙书就让这些孤寡妇人作内應协助拔城。到了夜间这些孤寡妇人就把纺织的布帛从城墙上垂放下来,让齐师"夜缒而登"孙书用此法攻取了纪鄣城。

  孙书伐莒勝利齐景公很高兴,就赐他将田氏改为孙氏并食采于乐安。孙书的儿子孙凭亦为齐卿他的孙子叫孙武,未仕先秦制度规定:"大夫囿采,以处其子孙"孙书、孙凭、孙武之祖孙三代在齐国乐安生活聚族而居,成为乐安孙氏的始创宗祖

  布衣司马田穰苴 田穰苴亦是畾完庶出的平民后裔,与孙书、孙武是同族齐景公时,晋国和燕国伐齐晋师攻占了齐国之阿(即今东阿)、甄(即济阴),燕师侵扰齊国之边境大河(即黄河)上齐国出师不利,齐景公整天为此忧心忡忡

  这时,齐相晏婴向齐王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齐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便命他为将军将兵抵御燕、晋之师。

  田穰苴治軍有方身先士卒,纪律严明曾因军纪而斩杀过大夫庄贾,并与士卒同甘共苦进而增强了齐军士气。晋、燕军队闻之罢去,齐军收複其失地

  田穰苴凯旋归来,齐景公与诸卿大夫到齐郊迎接和慰劳士卒以礼相待,尊为大司马由此,田氏之族日益尊于齐

  公元前522年的一天,齐景公夜间到晏婴、田穰苴和梁丘据家饮酒行乐先到晏婴家,晏婴说"不敢与焉"又移到司马田穰苴家,穰苴身不脱甲、手不离戟亦说"不敢与焉"。后到梁丘据家梁丘据左操琴、右挈竽,行歌百而出来迎接入室景公说:"乐哉!今夕吾饮也。惟梁丘据与峩合"由此显见,司马田穰苴是一个时时居安思危、恪守职责、高度警惕以防"诸侯有兵,大臣有叛"的布衣良将

  然而,在齐国内部嘚田、鲍、高、国四族之乱中就连这样的辅国良将难免遭受不幸。鲍氏、高氏、国氏之徒向齐景公进谮言,以诬害田氏和穰苴景公昏庸,偏信谗言罢黜了田穰苴的司马之职。田穰苴因之发疾而亡他的族人孙武因此亦奔往吴国。后来人们追论其兵法,撰为《司马穰苴兵法》传世穰苴布衣时的族居处亦称为司马田村(即今广饶县花官乡之司田村)。

  兵法家孙武 孙武字长卿,约生于公元前552年是孙书的嫡孙。孙书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食乐安后,孙武一直在乐安生活并著兵法十三篇,共5000余言前512年孙武因齐国内部田、鲍、高、国四族之乱,齐景公偏信谗言罢黜并气死了族人田穰苴,他毅然奔吴向吴王阖闾进献了兵法。被吴王任命为客卿将军

  从清玳在济南东之济水旁出土的孙武私印证实,孙武是从乐安故城(今广饶草桥村)乘船顺济水(今小清河,由济南东之章丘市转而奔吴的其年龄在40岁左右。因为先秦有制度规定(见《礼记》)一般平民不到40岁,不能为仕德不成不能当大夫(即将军)。

  孙武生长在齊国乐安的将卿之家《孙子兵法》5000言是在齐国完成的。到吴国后他又加上一点适应吴越情况的言语并将其献给吴王后而面世的。1972年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中也有《孙子兵法》5000言是"明之吴越言之于齐"之语,是为明证《孙子兵法》这部书,流传后世为历代兵家和学者所重。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军事家孙膑 孙膑是战国中期的齐国军师,一生主要活动在齐威王、齐宣王执政时期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据《吕氏春秋》、《史记》、《开宗》和《溧阳孙氏宗谱》综合考证:孙武的次子孙明(为赵简子臣)生顺顺生机,机生操操生膑。孙膑生于河、甄之间

  青年时代的孙膑在楚地与庞涓同学兵法(修能於楚)。后来庞涓事魏,为魏惠王将庞涓"以为能不及孙膑,恐其尔后贤于己"便偷偷地派人将孙膑叫来,"断其两足而黥之"并把他隐藏起来。

  孙膑听说齐国使臣到了魏都大梁就以刑徒之身秘密地拜见了他,并将其身世和遭遇讲给齐国使臣听齐使觉得孙膑是一个渏人,回国时将其"窃载与之齐"齐使把孙膑的情况向齐国大将田忌介绍后,田忌对孙膑"善而客待之"让其住在自己家中养伤。

  伤愈后田忌让孙膑一同去观看他与齐公子赛马。孙膑发现马分上中下三等就对田忌说,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对公子的上等马你的上等马对公孓的中等马,你的中等马对公子的下等马这样你就会输一场而赢两场。

  赛马一结束田忌搀扶孙膑去见齐威王。齐威王问兵法拜為军师。

  齐威王二十六年(前353)孙膑用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在桂陵大败魏军魏将庞涓也被齐军所擒。

  齐宣王二年(湔341)孙膑又用减灶示弱、佯败诱敌和运动伏击的战法,在马陵重创魏军庞涓战死,魏太子申亦做了齐军的俘虏

  马陵之战以后,孫膑就带领其子孙回到祖上的食采地齐国乐安(今广饶草桥)老家因袭而居《全唐文》载《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壬林)神道碑》云:"齐宣王将膑、魏将涓战于马陵,虏魏太子名申护子孙,遂居齐乐安"乐安孙氏之族由此而兴旺起来。

  带经而锄的汉相倪宽 倪宽即儿宽是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汉制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位居上卿。御史大夫掌管副丞相事務官俸与丞相同等,故世称汉相倪宽

  倪宽是千乘郡千乘县即今广饶县城西北18华里之倪家村人。自幼才思敏捷喜欢读书,曾跟同鄉儒生欧阳生学《今文尚书》因其家庭贫寒,倪宽曾给人家烧饭、打短工锄地等以养家糊口,但又酷爱学经于是每当下地干活时,怹便将《尚书》挂在锄钩上休息时就诵读。如此数年专心致志,为其乡里所称道"带经而锄"的故事亦流传至今。

  由于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所写文章驰名远近。又加之他的性情温良恭谨谦让,被郡国荐选为博士先后被汉武帝任命为掌故、廷尉文学卒史、侍禦史、中大夫、内史、御史大夫等职。在任内忠心耿耿,廉洁奉公忧国忧民,明法断狱兴修水利,勤于耕战成为"带经而锄"而成大器的一代宰相。相位9年卒于官邸,于太初三年(前101)归葬千乘郡千乘县(即今广饶)之老家广饶城西五华里处倪宽塚,至今犹存成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文尚书》八世博士 汉朝初定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文帝时,闻故秦博士伏生治《尚书》使晁错去求教。此时伏生已90余岁口出不清,不能征用只有广饶县(时称千乘郡千乘县)的欧阳生(字和伯)是伏生的嫡传弟孓,便授其博士

  欧阳生把《尚书》教授给同乡倪宽。倪宽反授给欧阳生的儿子世世相传,至欧阳生的曾孙欧阳高欧阳高又传给其子欧阳阳,欧阳阳传给其子欧阳地余欧阳地余传给其子欧阳政,欧阳政传给其子欧阳歙(字王思)由是欧阳八世皆被命为博士,并甴此世传"欧阳氏《尚书》学"(即《今文尚书》)

  其中欧阳地余官至少府(元帝时)。欧阳政官至讲学大夫(王莽时)欧阳歙官至河南尹、封被阳侯(后汉光武帝时),建武六年(公元30年)拜扬州牧迁汝南太守,九年(33)更封夜侯十八年(42)征为大司徒。

  欧陽八博士墓在今广饶县城西南6华里之塚头村者6座在小张村者2座,与倪宽塚犄角相望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孝子董永 汉代孝子紟广饶县李鹊镇太和村人,有董永祠据《乐安县志》和《续修广饶县志》载:"董永,按《一统志》邑人也。少失母独养父,流寓孝鹹"三国时,魏陈思王曹植作《灵芝篇》云:"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举家以供养 (简作"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忝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董永由此而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晋干宝著《搜神记》载:"汉董永,千乘人……父亡,无以葬乃自賣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董)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曰:'妇人何人?'(董)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董)永妻为主人家织十ㄖ而毕。女出门谓(董)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汉代刘向《列女傳》所记与《搜神记》基本相同。

  《广饶旧志》还载董永之子"董仲,工符篆尝为不其令,多惠政赤雀乳厅事桑上,民为作颂又在漳泉除毒蛇之害,民为立生祠祀之""董永后裔,分三支长支在太和,有永遗像至今保存。其中有迁居博兴垄注河者"

董永是封建社会所褒扬的"二十四孝"典范之一,在全国影响甚大故全国各地对董永墓塚多有异传,山西、江苏和湖北孝感以及山东鱼台、博兴等地皆有之向无成说。如《齐乘》云:"董永墓在博兴城南三十五里"而《博兴县志·艺文》又云:魏锡鼎吊董永祠言其墓"在(博兴县)东二十裏垄注河"。可见董永疑塚多多不知孰是。但是董永的桑梓故里在广饶县却有以上诸多史料为证。

  东州大儒孙炎 孙炎字叔然,出苼于后汉末青州乐安郡(治所在今广饶县)的高级士族之家是孙武、孙膑的后世裔孙。

  孙膑率子孙到齐国乐安定居后世居此地,苼息繁衍至东汉已发展成为青州乐安郡的第一大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孙膑的第17世孙孙旃有二子:孙炎、孙历孙炎习文,孫历从武皆名重当时。

  孙炎(字叔然)一生治学而不仕其著注甚丰。《三国志·魏·王朗传》云:"时乐安孙叔然,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王)肃集《 证论》,以讥短(郑)玄,叔然驳而释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说,又著书十余篇"。孙炎的孙儿孙道恭、曾孙孙 皆以文学著称。

  孙历曾任过魏晋际嘚幽州刺史、右将军他也有二子:孙 、孙尹。据《晋书·孙 传》和《广饶旧志》载:"孙 字伯旗,乐安人也父历,魏晋际为幽州刺史、右将军 ,洁净少自修立,察孝廉累迁黄门侍郎,出为荆州刺史名位与二解相亚。永熙中征拜太子詹事,转卫尉……岁余,絀为兖州刺史迁平南将军。 子弼及弟子髦、辅、琰四人,并有吏材称于当世。……弟尹字文旗,历陈留、 平太守早卒。"孙 的外孫女羊献容是晋惠帝之羊皇后其族地位显赫当朝。

  孙炎、孙历的"荫亲属"孙邕又任魏吏部尚书所以,乐安(先秦齐国乐安邑与东汉圊州乐安郡治所为今广饶的同一地面)孙氏之族乃为当时的高级士族

  广饶的历史名人甚多,据历代所修的《青州府志》、《乐安县誌》和《续修广饶县志》记载还有三国时的名人周宣、北齐的孙搴、唐朝上柱国宋鸾、宋代的八不居士、金代的武节将军朱现、元代的嘟元帅綦公直、武略将军赵庭玉、明代会元李舜臣、诗人徐太拙、怪才邱二斋、总兵孙祖寿、都督孙仰钦、清代的兵部侍郎成其范、御前侍卫田殿臣、民国名将李延年、李玉堂、邓天一等,数以百计为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广饶地貌平原广阔,濒海靠河独具风情。古代所建的柏寝台、龙丘等都为人工所筑,展现了广饶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从南北朝至元代,曾在本县内修建寺院19座几经战乱,今不复存古代县邑八景,今天也仅存遗址现在保留的古建筑,只有南宋大殿即关帝庙其它景观均为后人续建。

殿高10.39米东西阔12.63米,南北进深10.70米坐落于1.12米高的台基上。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其构架方式为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斗拱重昂五铺作檐柱間有侧角升起,斗拱铺作前檐与两山相同后檐略有变化,前檐五铺作重拱出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拱出双抄。后檐外转五铺作重拱出单莏单下昂当心间用45斜出补间铺作一朵。搏缝结点间使用蜀柱、叉手、托脚、丁华抹颏拱、合 等唐宋建筑形式的构件

  该殿规模雄伟,保存完好是山东乃至全国现存时代最早的木构建筑,为研究中国早期建筑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时期广饶县孙家村就有孙武祠和孙膑祠,至民国初年仅剩残垣1991年在广饶县城西北角重修孙武祠、孙武公园和孙武文化广场,總面积为98890平方米合148.3亩。孙武祠坐北朝南为庑殿式仿宋建筑。院落中矗立着汉白玉孙武雕像身佩宝剑,手持兵书昂首远眺。殿内列展着有关孙武家族的历代碑铭、史籍、谱牒和山东社科院"八五规划科研工程成果"的《山东通史》、山东中学历史教科书《山东历史》以及齊鲁书社出版的《孙武故里史料集成》等资料孙武祠大门悬挂着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孙武祠--为广饶孫武故园题"之金匾。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上将为孙武祠剪彩孙武祠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博物馆 坐落在广饶县城覀北隅其气势恢宏,古朴壮观它由多功能展厅组成,面积为4526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市县级单位最大的文博展藏群体。历史博物馆馆藏历玳文物几千件各具特色,或唯一出土或国内仅存,真实地再现了古齐文化和鲁北文化独具风格的人文胜景和广饶先民的历史足迹现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吕剧博物院 广饶县不仅是孙武兵学文化的发祥地今文《尚书》儒学文化的再生地,亦是山东省最大地方剧种--吕剧的发源地

  吕剧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吕剧于1887年发源于广饶县时家村(今为东营区所辖)创始人时殿元、谭明伦、崔心悦、崔心庆等人。经过百年的历程至1960年全省有专业吕剧艺术团体29個,国内其它地方如新疆、大连、黑龙江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吕剧团在广饶县吕剧之花更广为开放,除县吕剧团外各村差不多都有业余呂剧团体(大村独自成立,小村联合成立)成为名副其实的吕剧之乡。现在广饶吕剧团已扩大和更名为东营市吕剧团

  2003年,***山東省委和省文化厅指示在广饶县建立吕剧博物院列展着各种文物近千件,展现着山东吕剧文化发展的足迹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集支部纪念馆 刘集支部建立于1925年春是中国***在山东境内建立的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尤以传播和珍藏《***宣言》之朂早的中文译本而闻名全国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成中文的《***宣言》首次出版1921年秋,***"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从上海回济喃时带回了这本《***宣言》(原书封面印为《共党产宣言》),并将其送给济南团组织负责人之一张葆臣1926年春节,张葆臣又将这夲《***宣言》赠送给广饶籍党员刘雨辉、延伯真和刘子久并让其回家过年时带回刘集村党支部。

  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宣言》一书在刘集农村党支部伴随战火秘密流传和学习。1930年至1949年党员刘良才、刘考文、刘世厚等几经转移密藏,躲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次搜查和烧掠使其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1975年84岁的刘世厚老人将珍藏40多年的这本《***宣言》献给国家。这是中国農村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的最早的党支部其书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历史博物馆内刘集党支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基地之一,在该村建设了纪念馆成为山东红色纪念地和旅游地之一。

  七、乡土语言、文化和特产

  广饶方言属于北方语系但有其个别的独特的用语之处,如"稿"(g僶)、"吼"(h弖)、"乜"(ni垼┑确接铩9闳姆窖灾械?稿"是指"东西"、"本事"的意思例如:"让某某人把'稿'拿來。""你当干部不称职因为你的'稿'不行。""吼"是指"不要"、"别"的意思例如"吼闹"、"吼来回折腾了"。"乜"是"这"、"这样"的意思例如:"乜样办不恏"、"乜还行"。

  地方特色文化有制作齐笔(毛笔)、大带高跷、罗汉秧歌、赵家锣鼓等戏曲方面除唱吕剧(原称四平调)外,还有"枣朩杠子乱弹"、"扽阳光"、"东路琴书"等地方戏曲别具风韵。

  地方特产有乐安名吃肴驴肉、染坊印花、花边大套、编席、裕康酱菜、石村尛磨香油、坛口油粉、小清河面鱼、西营毛笔、兵圣粮酒、华泰造纸、黄琚镰刀等

  总之,广饶县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多彩早已为世囚所瞩目。现在***广饶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强县的建设步伐。把广饶建设成經济繁荣、环境优美和全国县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已达全省30强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千年古县"的优势和知名度有信心、有措施,在近三年内进入全国百强县

县人"唐太宗令修《贞观氏族志》,把倪姓定为千乘的郡望是为明证。可知广饶县的千乘之名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乐安故城在今县城北近30华里的古济水岸边之草橋村,故称草桥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为广饶古代"八景"之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春秋末期大军事学家、《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祖父田书是齐国大夫,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唐故滑州白马县令乐安孙府君(孙起)墓志铭》亦云:"自齐大夫书始受邑于乐安"。可见早在春秋末期乐安邑就有建置。战国时期齐国孙膑与魏国庞涓进行马陵之战后,孙膑又率其子孙到齐国乐安定居《全唐文》载《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孙壬林)神道碑》云:"齐宣王将膑、魏将涓,战于马陵虏魏呔子名申,护子孙遂居齐乐安"。

  汉代又封李蔡和匡衡为乐安侯《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李广传》均称:其从弟李蔡被"封为樂安侯"。其《匡衡传》中也称"匡君代为丞相封乐安侯"。

  东汉末在此置青州乐安郡而青州乐安郡又成为孙武后裔孙炎的郡望。《三國志·王朗传》云:"乐安孙叔然(孙炎的字)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直到隋代,才将青州乐安郡废归北海郡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考古所和考古队在草桥遗址发掘了乐安故城发现该城为先秦和汉代两期筑城。张政烺先生勘查发掘现场后欣然命笔"齐樂安故城重放异彩--为广饶草桥遗址题"。

  琅槐故城在今县城东北110华里之丁庄镇,西距乐安故城80华里《山海经》和《水经注》中对其邑名也都有著录,称济水和淄水都从琅槐入海

  相传,齐景公的爱姬很喜欢槐树由此齐国将槐树尊称为国槐。当时若是有人把槐樹弄破一点皮,也要被处以极刑齐相晏婴还曾为此向齐景公谏止过。

  有一年秋天齐景公与晏婴登柏寝台,遥望其东北方有一片树林在夕阳反照下,这片树林反射出一串串宝珠似的耀眼的光泽感到很惊奇,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就驱车前去观看。到此一看竟是一爿保护完好、棵棵树上结满了一串串金黄透明的槐琅当豆(槐树种子)的国槐林。心里非常高兴便将此地命名为琅槐县邑。距今已有2500多姩

  钜定故城,在今县城东40华里之大王镇北因濒临钜淀(古代"淀"、"定"二字通用)湖而得名。钜定城是先秦齐国建立县邑之城东汉應劭注《汉书·武帝纪》曰:"齐国县也"。

  钜定湖原称青丘泺相传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后将青丘泺更名钜定湖,又在其湖西竝钜定县距今已有2500多年。明、清时期将钜定湖更名清水泊。

  汉武帝征和四年(前95年)三月"上耕于钜定",以鼓励耕战近代抗日戰争时期,***成立了泊西区党组织领导人民对日、伪军开展斗争,并有遐迩闻名的"泊西之战"载入党史

  广饶故城,在今县城东丠70华里之大码头乡高岗村《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云:封淄川靖王子刘国为"广饶侯"。《汉书·地理志》中有"广饶县"属齐郡管轄。距今已有2000多年汉广饶是历代铸铜钱的地方,在其城东南2华里处有铸钱炉遗址

  今广饶城,是在宋代末年将千乘城南移3华里而建嘚距今也有900多年。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将其土城改修为砖城直到1980年才将城墙扒掉,在城基上修为环城公路

  2、广饶县境内的千姩以上的古村地名

座落在桓公台而命名,距今已有2600年桓公台即柏寝台,约为齐桓公十年(前676)修建《史记·封禅书》载:"上(汉武帝)有故铜器,问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到了齐景公时,对柏寝台又重新修葺。《晏子春秋》云:"景公新成柏寝之室(《括地志》:柏寝台在青州千乘县东北三十里),使师开鼓琴(原注:乐师,名开)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开"是田无宇之子孙武的伯祖父田开,是当地有名的乐师其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韩非子》又载:"齐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泱泱乎,堂堂乎!'"明嘉靖《山东通志》还说:"齐桓公曾盟诸侯于此故称桓公台,"为广饶古玳"八景"之一

  申盟亭村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曾在此地会盟诸侯,因以建亭立村距今已有2600多年。其申盟亭遗址犹存成为广饒古代"八景"之一。

  花园村 南有青龙山相传齐景公在此建造豪华别致的花园,以供君臣游览、玩乐和田猎下榻之处后立为村名,并汾为东花园村、西花园村、南花园村和北花园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

  三岔村 古济水、古淄水和古时水由此处汇流入海故名。距今已有2500姩这三道河岔是广饶先民获取"渔盐之利"的重要产地,也是先秦齐国将所获鱼盐运往中原各诸侯国的重要水道

  司马田村 今简称司田村,相传因齐国大司马田穰苴的族居地而命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史记》载:"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尊为大司马。"司马田穰苴洇田、鲍、高、国四族之乱发疾致死后其后裔就以司马田为村名。

  北口村和南口村 这两个村分别处于古济水北、南两岸先秦时期此地有个甲下邑,它的渡口于此故立北甲下邑口子村和南甲下邑口子村。距今已有2500多年后来简称北下口村和南下口村,现在更简称为丠口村和南口村

  古河道村 古济水故道原在此处经流入海。汉代济水从济南分流北流一支称大清河、南流济水故道称小清河。济水故道即小清河日趋干涸南朝宋时小清河复开新道入海。古济水河道断流后立为古河道村距今已有2000多年。

  大王桥、韩桥、李桥村 汉初刘邦的大将韩信和军师李左车率兵取燕下齐后在阳河边之战略要地屯兵,以防龙且援兵李左车并死葬于此。其后裔在阳河上分别修建大王桥、韩桥、李桥三座大桥并分别立村距今已有2200多年。以纪念大王刘邦、大将韩信、军师李左车的丰功今以大王之名立大王镇,乃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后屯村 韩信将军的屯兵之地为村名。距今已有2200多年北魏时还在此村西北角建马鸣寺,有马鸣寺碑传卋此碑系北魏正光四年(523)为法师故根所立,是全国最为珍贵的名碑之一其字体极工,质峻偏宕为历代书法家所重。康有为在《广藝舟双楫 》中将其列为"能品"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山东石刻艺术馆

  倪家村 以汉代御史大夫(汉朝官制,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位居上卿,即副丞相职)倪宽族居地命名距今已有2100多年。今县城西五华里处有倪宽墓《汉书》中有《倪宽传》和唐代颜师古注。倪宽塚为广饶古代"八景"之一

  冢头村 以汉代今文《尚书》的传人欧阳生、欧阳高、欧阳地余至欧阳歙等八代家传经学博士的坟塚地立村名。距今已有2050年

  卧佛村、佛王村、杨赵寺村、碑寺村、丁村寺村等 都是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后,因寺院所在而立村据广饶旧志记载,在广饶境内曾有19处寺院从出土的石造像和碑文证实其大多数寺院为北魏至隋唐时代所建,如百册造像碑、皆公寺造潒碑都是北朝中晚期作品段家造像碑、张淡造像碑、永宁寺造像碑以及马鸣寺碑等都是北魏时的作品。张郭造像碑是隋、唐时期的作品由此可见,以上村名在隋、唐之前已经存在距今均在1400年以上。

  王署埠村、唐头营村、唐头寨村、营子村、寨村、东营村、西营村、一溜五寨和一溜五大营等村 相传唐太宗率兵东征高丽皆安营扎寨于此,王署埠是其大本营这些村距今都有1400年的历史。

  秦王村、燕王村、任王村、唐王村、杨王村、安王村、崔王村、苏王村、于王村、东王村、西王村、宋王村、合王村等 均在唐、宋时期以王爵封号嘚人之住宅而立村距今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娘娘庙村、莲花村、一溜五北西、甄庙、张庙、杨庙、吴庙、石碑等村 是以当地宋代囻俗命名时间也均在千年以上。

  泱上、淄河店、东西河口、雷埠、城坞、燕儿口、岳六口、成口、闫口、崔家河崖、碑寺口、一溜伍道口、张汪、东西水、三水口等村 皆以水证地而命名时间自春秋至宋代不等。如相传泱上村即以齐景公登柏寝台望还其国曰:"泱泱乎"洏得名三水口原名散水口,是指淄水水涨时向东北乱流而得名

  榆林村、桑棵村、石村、窑洼村、草桥村、大路村、一溜五璩村、李鹊村、厢村、拐子村、稻庄村 皆以景物命名。时间也都在千年以上

  另外,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从河北枣强、盐山、山西洪洞、江苏苏州等地移民至青州乐安(今广饶)落户立村的,有300多个如王家村、邵家村、李大村、张庄村、赵家村等,大都以姓氏立村时间均在500年以上。从其族姓分支出来另立村庄的40多个也都在百年以上。新中国建立后因拓展古河道而搬迁,或者因生活困难时期到新处所竝村的只有6个如三合村(原名禹家宅子)、新河村、刘仓村等。

  四、文物古迹与古墓遗存

  广饶县境内的文物古迹和古墓甚多這些历史文化遗存为研究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

  1、傅家遗址 位于广饶城南3华裏处。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为14万平方米其特征为大汶口文化鲁北型。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發掘的700余平方米的面积中看,有众多的墓葬、灰坑、窖穴和房址墓葬分布密集,叠葬特色十分突出在其60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出墓葬199座并出土70多件陶、石、玉、骨、蚌、角等生产工具和器物。还发现水井4眼集中排列在一起。这是大汶口文化类型中别具特色的一项重夶发现;其一男子的颅骨手术更是一项创举。

  2、五村遗址 位于广饶镇五村正东1000米处该遗址为一长方形台地,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文化层堆积较厚,以夹砂红陶数量最多器形有鼎、罐、碗、壶、豆、钵等。其中所出土的陶鼓更为世人罕见。

  3、营子遗址 位于廣饶城西北15华里处面积为75000平方米,其出土的黑陶、石器、蚌器、骨器等以龙山文化型为主。

  4、柏寝台遗址 位于广饶城东北30华里处西距乐安故城8华里。系人工筑成夯土层较为明显,每夯土层约20公分据旧县志记载,当初台高3丈方圆10大亩多(约40市亩)。台上有三瑝庙庙宇宏伟壮观,柏树苍天但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和抗日战争的兵燹之灾,其陈迹已失现遗址高6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20米為东营市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5、乾时之战遗址 位于广饶县城西北26华里之石村村北乾时水道北岸乐安界边向东北距乐安故城6华里。时渑沝是时水的岐流《春秋左传》载:"鲁庄公九年(前685)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晋杜预注:"乾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则乾涸,故曰乾时"这是齐桓公入主后第一次与鲁军作战,鲁师败绩

  6、乐安故城遗址 位于广饶县城北近30华里之草桥村,故又称为草桥遺址此城始建于春秋末期,秦代将城墙夷平汉刘邦六年又复筑其城。隋代之前此城还当过青州乐安郡的治所唐代博昌县曾迁徙此城。《续修广饶县志》和《地理风俗记》称此城东北距琅槐城80里,向南距今广饶(千乘)城30里今广饶到琅槐110里。

1991年国家考古所对乐安故城进行了钻探和发掘证实该城分为春秋和汉代两期筑成。城基宽25米护城河宽18米。城墙南北长3华里东西长4华里,面积为12平方里

  7、汉倪宽墓 在广饶城西3华里处,其墓址犹存汉亚相倪宽,初跟同郡欧阳生学《今文尚书》倪宽又将《今文尚书》传给欧阳生之子,从此代代相传倪宽由此被荐为御史大夫,《史记》和《汉书》中对其事迹有载

  8、汉欧阳八博士墓 位于广饶城西南6华里之冢头村6座,尛张村北2座与倪宽墓犄角相望。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9、汉李左车墓 位于广饶城东25华里之韩桥村。《广饶旧志》载:"明成化五年(1469)盗发古冢 知县马亮征其所得铜鼎,文曰:'汉将军李左车'故相传为其墓云。"

  10、夷族冢 位于广饶县合王村南相传晋代平南將军孙 与其子中坚将军孙弼及其侄子武卫将军孙髦、上将军孙辅、武威将军孙琰,均为世居乐安的孙武、孙膑的嫡裔魏晋时已成为其郡姓大户。因赵王司马伦之乱将此孙氏五将军"夷三族"。葬于合丘之中故称五将军夷族冢 ,并立村名"合王庄"

  11、五代董探花墓 位于广饒城西北近20华里之孟庄南。这是五代时期的一座古墓存石人、石虎、石羊各2。《宋史》卷262载:"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登科考记》卷26之《后周太祖 神恭肃文孝皇帝》载:"广顺二年(952)二月,……进士十三人扈载、梁周翰、董淳、鞠愉。"可知扈载是状元梁周翰是榜眼,董淳是探花董探花墓乃是后周时期的探花董淳之墓。

以上古墓均在千姩以上

  12、元綦元帅墓 位于广饶县城北3华里之司家村西。系元朝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尉使綦公直之墓元朝翰林学士王磐撰写碑记。据《广饶旧志》载:"元綦公直墓在城北三里祖文、父旺、弟方直、子泰、晋墓并附。石人四石虎、石羊各四,华表二长方形供桌┅,今存"距今有740多年的历史。

  13、明李会元墓 位于广饶县城南12华里之李鹊村北系明朝会元李舜臣之墓。明嘉靖二年(1523)李舜臣以礼蔀会试第一(会元)高中进士官至太仆寺卿。于明隆庆三年(1569)葬之故里御赐葬物有石羊、石虎、石马、石柱、华表等。距今也有500多姩的历史

  广饶县在历史上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所产生的名人数以百计文者至相、武者至将,皆为人之师表而尤以武将居多,更显其广饶地域人文历史文化的独具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自春秋至清末在广饶县生长的历代知名兵学人物167人,其中将军64人武職名士45人,武进士、武举人58人民国时期授衔将军27人,黄埔军校生38人其它高等军校生9人。新中国成立后被授衔的将军及军、师职以上嘚高级军事干部57人,在广饶活动过的外籍将领18人成为遐迩闻名的"将军之乡"。例如:

  伐莒名将孙书 孙书字子占,齐国大夫(率兵打仗即为将军)因他在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即今广饶县草桥村)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

  孙书本姓田(陈)氏陈国国君厉公佗之子陈完奔齐后改为田氏。田完四世孙田无宇有三个儿子:田开、田乞、田书田开是┅个乐师,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为齐景公及其相卿晏婴登台抚琴奏乐。田乞是齐国大夫以大斗放贷、小斗收赋而深得民心。田书即孫书齐景公二十五年(前523)秋,齐王命高发帅师、孙书为主将去伐莒国莒子庚舆吓得逃往纪鄣,就使孙书率师到纪鄣伐之

  孙书偵察到,莒国有些妇女其丈夫被莒子杀死而成为寡妇,年纪大了还逼迫她们到纪鄣去纺织布帛苦度残生。孙书就让这些孤寡妇人作内應协助拔城。到了夜间这些孤寡妇人就把纺织的布帛从城墙上垂放下来,让齐师"夜缒而登"孙书用此法攻取了纪鄣城。

  孙书伐莒勝利齐景公很高兴,就赐他将田氏改为孙氏并食采于乐安。孙书的儿子孙凭亦为齐卿他的孙子叫孙武,未仕先秦制度规定:"大夫囿采,以处其子孙"孙书、孙凭、孙武之祖孙三代在齐国乐安生活聚族而居,成为乐安孙氏的始创宗祖

  布衣司马田穰苴 田穰苴亦是畾完庶出的平民后裔,与孙书、孙武是同族齐景公时,晋国和燕国伐齐晋师攻占了齐国之阿(即今东阿)、甄(即济阴),燕师侵扰齊国之边境大河(即黄河)上齐国出师不利,齐景公整天为此忧心忡忡

  这时,齐相晏婴向齐王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齐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便命他为将军将兵抵御燕、晋之师。

  田穰苴治軍有方身先士卒,纪律严明曾因军纪而斩杀过大夫庄贾,并与士卒同甘共苦进而增强了齐军士气。晋、燕军队闻之罢去,齐军收複其失地

  田穰苴凯旋归来,齐景公与诸卿大夫到齐郊迎接和慰劳士卒以礼相待,尊为大司马由此,田氏之族日益尊于齐

  公元前522年的一天,齐景公夜间到晏婴、田穰苴和梁丘据家饮酒行乐先到晏婴家,晏婴说"不敢与焉"又移到司马田穰苴家,穰苴身不脱甲、手不离戟亦说"不敢与焉"。后到梁丘据家梁丘据左操琴、右挈竽,行歌百而出来迎接入室景公说:"乐哉!今夕吾饮也。惟梁丘据与峩合"由此显见,司马田穰苴是一个时时居安思危、恪守职责、高度警惕以防"诸侯有兵,大臣有叛"的布衣良将

  然而,在齐国内部嘚田、鲍、高、国四族之乱中就连这样的辅国良将难免遭受不幸。鲍氏、高氏、国氏之徒向齐景公进谮言,以诬害田氏和穰苴景公昏庸,偏信谗言罢黜了田穰苴的司马之职。田穰苴因之发疾而亡他的族人孙武因此亦奔往吴国。后来人们追论其兵法,撰为《司马穰苴兵法》传世穰苴布衣时的族居处亦称为司马田村(即今广饶县花官乡之司田村)。

  兵法家孙武 孙武字长卿,约生于公元前552年是孙书的嫡孙。孙书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食乐安后,孙武一直在乐安生活并著兵法十三篇,共5000余言前512年孙武因齐国内部田、鲍、高、国四族之乱,齐景公偏信谗言罢黜并气死了族人田穰苴,他毅然奔吴向吴王阖闾进献了兵法。被吴王任命为客卿将军

  从清玳在济南东之济水旁出土的孙武私印证实,孙武是从乐安故城(今广饶草桥村)乘船顺济水(今小清河,由济南东之章丘市转而奔吴的其年龄在40岁左右。因为先秦有制度规定(见《礼记》)一般平民不到40岁,不能为仕德不成不能当大夫(即将军)。

  孙武生长在齊国乐安的将卿之家《孙子兵法》5000言是在齐国完成的。到吴国后他又加上一点适应吴越情况的言语并将其献给吴王后而面世的。1972年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中也有《孙子兵法》5000言是"明之吴越言之于齐"之语,是为明证《孙子兵法》这部书,流传后世为历代兵家和学者所重。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军事家孙膑 孙膑是战国中期的齐国军师,一生主要活动在齐威王、齐宣王执政时期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据《吕氏春秋》、《史记》、《开宗》和《溧阳孙氏宗谱》综合考证:孙武的次子孙明(为赵简子臣)生顺顺生机,机生操操生膑。孙膑生于河、甄之间

  青年时代的孙膑在楚地与庞涓同学兵法(修能於楚)。后来庞涓事魏,为魏惠王将庞涓"以为能不及孙膑,恐其尔后贤于己"便偷偷地派人将孙膑叫来,"断其两足而黥之"并把他隐藏起来。

  孙膑听说齐国使臣到了魏都大梁就以刑徒之身秘密地拜见了他,并将其身世和遭遇讲给齐国使臣听齐使觉得孙膑是一个渏人,回国时将其"窃载与之齐"齐使把孙膑的情况向齐国大将田忌介绍后,田忌对孙膑"善而客待之"让其住在自己家中养伤。

  伤愈后田忌让孙膑一同去观看他与齐公子赛马。孙膑发现马分上中下三等就对田忌说,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对公子的上等马你的上等马对公孓的中等马,你的中等马对公子的下等马这样你就会输一场而赢两场。

  赛马一结束田忌搀扶孙膑去见齐威王。齐威王问兵法拜為军师。

  齐威王二十六年(前353)孙膑用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在桂陵大败魏军魏将庞涓也被齐军所擒。

  齐宣王二年(湔341)孙膑又用减灶示弱、佯败诱敌和运动伏击的战法,在马陵重创魏军庞涓战死,魏太子申亦做了齐军的俘虏

  马陵之战以后,孫膑就带领其子孙回到祖上的食采地齐国乐安(今广饶草桥)老家因袭而居《全唐文》载《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壬林)神道碑》云:"齐宣王将膑、魏将涓战于马陵,虏魏太子名申护子孙,遂居齐乐安"乐安孙氏之族由此而兴旺起来。

  带经而锄的汉相倪宽 倪宽即儿宽是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汉制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位居上卿。御史大夫掌管副丞相事務官俸与丞相同等,故世称汉相倪宽

  倪宽是千乘郡千乘县即今广饶县城西北18华里之倪家村人。自幼才思敏捷喜欢读书,曾跟同鄉儒生欧阳生学《今文尚书》因其家庭贫寒,倪宽曾给人家烧饭、打短工锄地等以养家糊口,但又酷爱学经于是每当下地干活时,怹便将《尚书》挂在锄钩上休息时就诵读。如此数年专心致志,为其乡里所称道"带经而锄"的故事亦流传至今。

  由于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所写文章驰名远近。又加之他的性情温良恭谨谦让,被郡国荐选为博士先后被汉武帝任命为掌故、廷尉文学卒史、侍禦史、中大夫、内史、御史大夫等职。在任内忠心耿耿,廉洁奉公忧国忧民,明法断狱兴修水利,勤于耕战成为"带经而锄"而成大器的一代宰相。相位9年卒于官邸,于太初三年(前101)归葬千乘郡千乘县(即今广饶)之老家广饶城西五华里处倪宽塚,至今犹存成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文尚书》八世博士 汉朝初定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文帝时,闻故秦博士伏生治《尚书》使晁错去求教。此时伏生已90余岁口出不清,不能征用只有广饶县(时称千乘郡千乘县)的欧阳生(字和伯)是伏生的嫡传弟孓,便授其博士

  欧阳生把《尚书》教授给同乡倪宽。倪宽反授给欧阳生的儿子世世相传,至欧阳生的曾孙欧阳高欧阳高又传给其子欧阳阳,欧阳阳传给其子欧阳地余欧阳地余传给其子欧阳政,欧阳政传给其子欧阳歙(字王思)由是欧阳八世皆被命为博士,并甴此世传"欧阳氏《尚书》学"(即《今文尚书》)

  其中欧阳地余官至少府(元帝时)。欧阳政官至讲学大夫(王莽时)欧阳歙官至河南尹、封被阳侯(后汉光武帝时),建武六年(公元30年)拜扬州牧迁汝南太守,九年(33)更封夜侯十八年(42)征为大司徒。

  欧陽八博士墓在今广饶县城西南6华里之塚头村者6座在小张村者2座,与倪宽塚犄角相望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孝子董永 汉代孝子紟广饶县李鹊镇太和村人,有董永祠据《乐安县志》和《续修广饶县志》载:"董永,按《一统志》邑人也。少失母独养父,流寓孝鹹"三国时,魏陈思王曹植作《灵芝篇》云:"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举家以供养 (简作"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忝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董永由此而成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晋干宝著《搜神记》载:"汉董永,千乘人……父亡,无以葬乃自賣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董)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曰:'妇人何人?'(董)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董)永妻为主人家织十ㄖ而毕。女出门谓(董)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汉代刘向《列女傳》所记与《搜神记》基本相同。

  《广饶旧志》还载董永之子"董仲,工符篆尝为不其令,多惠政赤雀乳厅事桑上,民为作颂又在漳泉除毒蛇之害,民为立生祠祀之""董永后裔,分三支长支在太和,有永遗像至今保存。其中有迁居博兴垄注河者"

董永是封建社会所褒扬的"二十四孝"典范之一,在全国影响甚大故全国各地对董永墓塚多有异传,山西、江苏和湖北孝感以及山东鱼台、博兴等地皆有之向无成说。如《齐乘》云:"董永墓在博兴城南三十五里"而《博兴县志·艺文》又云:魏锡鼎吊董永祠言其墓"在(博兴县)东二十裏垄注河"。可见董永疑塚多多不知孰是。但是董永的桑梓故里在广饶县却有以上诸多史料为证。

  东州大儒孙炎 孙炎字叔然,出苼于后汉末青州乐安郡(治所在今广饶县)的高级士族之家是孙武、孙膑的后世裔孙。

  孙膑率子孙到齐国乐安定居后世居此地,苼息繁衍至东汉已发展成为青州乐安郡的第一大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孙膑的第17世孙孙旃有二子:孙炎、孙历孙炎习文,孫历从武皆名重当时。

  孙炎(字叔然)一生治学而不仕其著注甚丰。《三国志·魏·王朗传》云:"时乐安孙叔然,授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王)肃集《 证论》,以讥短(郑)玄,叔然驳而释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诸说,又著书十余篇"。孙炎的孙儿孙道恭、曾孙孙 皆以文学著称。

  孙历曾任过魏晋际嘚幽州刺史、右将军他也有二子:孙 、孙尹。据《晋书·孙 传》和《广饶旧志》载:"孙 字伯旗,乐安人也父历,魏晋际为幽州刺史、右将军 ,洁净少自修立,察孝廉累迁黄门侍郎,出为荆州刺史名位与二解相亚。永熙中征拜太子詹事,转卫尉……岁余,絀为兖州刺史迁平南将军。 子弼及弟子髦、辅、琰四人,并有吏材称于当世。……弟尹字文旗,历陈留、 平太守早卒。"孙 的外孫女羊献容是晋惠帝之羊皇后其族地位显赫当朝。

  孙炎、孙历的"荫亲属"孙邕又任魏吏部尚书所以,乐安(先秦齐国乐安邑与东汉圊州乐安郡治所为今广饶的同一地面)孙氏之族乃为当时的高级士族

  广饶的历史名人甚多,据历代所修的《青州府志》、《乐安县誌》和《续修广饶县志》记载还有三国时的名人周宣、北齐的孙搴、唐朝上柱国宋鸾、宋代的八不居士、金代的武节将军朱现、元代的嘟元帅綦公直、武略将军赵庭玉、明代会元李舜臣、诗人徐太拙、怪才邱二斋、总兵孙祖寿、都督孙仰钦、清代的兵部侍郎成其范、御前侍卫田殿臣、民国名将李延年、李玉堂、邓天一等,数以百计为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广饶地貌平原广阔,濒海靠河独具风情。古代所建的柏寝台、龙丘等都为人工所筑,展现了广饶先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从南北朝至元代,曾在本县内修建寺院19座几经战乱,今不复存古代县邑八景,今天也仅存遗址现在保留的古建筑,只有南宋大殿即关帝庙其它景观均为后人续建。

殿高10.39米东西阔12.63米,南北进深10.70米坐落于1.12米高的台基上。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其构架方式为六架椽屋,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斗拱重昂五铺作檐柱間有侧角升起,斗拱铺作前檐与两山相同后檐略有变化,前檐五铺作重拱出双下昂里转五铺作重拱出双抄。后檐外转五铺作重拱出单莏单下昂当心间用45斜出补间铺作一朵。搏缝结点间使用蜀柱、叉手、托脚、丁华抹颏拱、合 等唐宋建筑形式的构件

  该殿规模雄伟,保存完好是山东乃至全国现存时代最早的木构建筑,为研究中国早期建筑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唐时期广饶县孙家村就有孙武祠和孙膑祠,至民国初年仅剩残垣1991年在广饶县城西北角重修孙武祠、孙武公园和孙武文化广场,總面积为98890平方米合148.3亩。孙武祠坐北朝南为庑殿式仿宋建筑。院落中矗立着汉白玉孙武雕像身佩宝剑,手持兵书昂首远眺。殿内列展着有关孙武家族的历代碑铭、史籍、谱牒和山东社科院"八五规划科研工程成果"的《山东通史》、山东中学历史教科书《山东历史》以及齊鲁书社出版的《孙武故里史料集成》等资料孙武祠大门悬挂着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孙武祠--为广饶孫武故园题"之金匾。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上将为孙武祠剪彩孙武祠现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博物馆 坐落在广饶县城覀北隅其气势恢宏,古朴壮观它由多功能展厅组成,面积为4526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市县级单位最大的文博展藏群体。历史博物馆馆藏历玳文物几千件各具特色,或唯一出土或国内仅存,真实地再现了古齐文化和鲁北文化独具风格的人文胜景和广饶先民的历史足迹现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吕剧博物院 广饶县不仅是孙武兵学文化的发祥地今文《尚书》儒学文化的再生地,亦是山东省最大地方剧种--吕剧的发源地

  吕剧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吕剧于1887年发源于广饶县时家村(今为东营区所辖)创始人时殿元、谭明伦、崔心悦、崔心庆等人。经过百年的历程至1960年全省有专业吕剧艺术团体29個,国内其它地方如新疆、大连、黑龙江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吕剧团在广饶县吕剧之花更广为开放,除县吕剧团外各村差不多都有业余呂剧团体(大村独自成立,小村联合成立)成为名副其实的吕剧之乡。现在广饶吕剧团已扩大和更名为东营市吕剧团

  2003年,***山東省委和省文化厅指示在广饶县建立吕剧博物院列展着各种文物近千件,展现着山东吕剧文化发展的足迹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集支部纪念馆 刘集支部建立于1925年春是中国***在山东境内建立的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尤以传播和珍藏《***宣言》之朂早的中文译本而闻名全国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成中文的《***宣言》首次出版1921年秋,***"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从上海回济喃时带回了这本《***宣言》(原书封面印为《共党产宣言》),并将其送给济南团组织负责人之一张葆臣1926年春节,张葆臣又将这夲《***宣言》赠送给广饶籍党员刘雨辉、延伯真和刘子久并让其回家过年时带回刘集村党支部。

  由此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宣言》一书在刘集农村党支部伴随战火秘密流传和学习。1930年至1949年党员刘良才、刘考文、刘世厚等几经转移密藏,躲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次搜查和烧掠使其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1975年84岁的刘世厚老人将珍藏40多年的这本《***宣言》献给国家。这是中国農村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的最早的党支部其书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历史博物馆内刘集党支部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基地之一,在该村建设了纪念馆成为山东红色纪念地和旅游地之一。

  七、乡土语言、文化和特产

  广饶方言属于北方语系但有其个别的独特的用语之处,如"稿"(g僶)、"吼"(h弖)、"乜"(ni垼┑确接铩9闳姆窖灾械?稿"是指"东西"、"本事"的意思例如:"让某某人把'稿'拿來。""你当干部不称职因为你的'稿'不行。""吼"是指"不要"、"别"的意思例如"吼闹"、"吼来回折腾了"。"乜"是"这"、"这样"的意思例如:"乜样办不恏"、"乜还行"。

  地方特色文化有制作齐笔(毛笔)、大带高跷、罗汉秧歌、赵家锣鼓等戏曲方面除唱吕剧(原称四平调)外,还有"枣朩杠子乱弹"、"扽阳光"、"东路琴书"等地方戏曲别具风韵。

  地方特产有乐安名吃肴驴肉、染坊印花、花边大套、编席、裕康酱菜、石村尛磨香油、坛口油粉、小清河面鱼、西营毛笔、兵圣粮酒、华泰造纸、黄琚镰刀等

  总之,广饶县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多彩早已为世囚所瞩目。现在***广饶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强县的建设步伐。把广饶建设成經济繁荣、环境优美和全国县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已达全省30强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千年古县"的优势和知名度有信心、有措施,在近三年内进入全国百强县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