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杨颖.rarAB官方部落被封锁了吗?

谈一下我对论文结构化写作的一些看法 从小大到无数次的英语考试,作文模版始终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大家是对它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它能解决很多问题;恨它是因为好的、个性化的模版太难找而且模版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终有一天我们要离开…

前言几乎电脑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過重装系统解决,除了电脑硬件方面的问题 电脑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系统运行的速度越来越慢出现系统瘫痪不能使用,经常死机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找不到具体原因,无法有效解决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

Listary文件浏览增强工具

inpaint,一款强大的去水茚软件:

快搜一款搜索聚合软件:

threatbook,可以根据IP域名做搜索溯源使用,查黑客查坏人:

文献何其多也,如何在浩瀚的论文大海中选擇自己该读和值得读的文献,是科研新人要面对的下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要讨论就是这个问题。

首先以下四种文献是需要阅读且存在由淺入深的关系。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熟悉领域

内蒙古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西盟王公对1911年外蒙古“独立”的态度――以勒旺诺尔布、 阿尔宾巴雅尔为实例 姓名:苏日塔拉图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白拉都格其

西盟王公对1911年外蒙古“独立乃的态度


――以勒旺诺尔布、阿尔宾巴雅尔为实例

清朝同治年间的西北回民起义使内蒙古西盟地区由相对平稳状态转向 动荡而其后的抗垦斗争和外蒙古“独立"事件更是加剧了这一倾向。在这 一系列变革中勒旺诺尔布、阿尔賓巴雅尔等王公对诸问题的态度及行为是 与其统治的蒙旗内部社会、历史背景有紧密联系的。所以若想弄清西盟蒙 旗对外蒙古“独立"問题的前因后果,必须首先弄清两个盟长的态度变化 而上述两个盟长态度的变化,是基于他们统治下的四子、杭锦二旗内部社会 历史背景的本文依据现有的蒙文档案文书等资料,对这种内在关联进行了 初步研究 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语和附录等四个部分。正文共分彡章第一章 共分两节,分别叙述了清季四子部落旗和杭锦旗社会历史变迁过程第二章


主要叙述了四子部落旗扎萨克、乌兰察布盟盟长勒旺诺尔布的生平及其对

1911年外蒙古“独立"事件的态度。第三章主要叙述了杭锦旗扎萨克、伊克 昭盟盟长阿尔宾巴雅尔的生平及其对1911年外蒙古“独立"事件的态度

1911年外蒙古“独立"

Attitude of the Nobility of Outer

Western Leagues

Mongolia“Independence’’Incident

―一take Lhewangnorbit and Arbinbayar for example

Abstract:The Hni uprising in the Northwest during the leagues in western Inner

Tongzhi Royalty make the

Mongolia shift from

relatively stable state to turmoil.And the

subsequent struggle against cultivating land and Outer exaggerated the

Mongolian‘'Independent'’incident

tendency.In this series of reforms,the nobility

Lhewanguorbfi and

Arbinbayar’S attitudes

various issue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nal

society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ongol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they ruled.Therefore

the cause.and effect of the“Independent'’incident mentioned

above,we must first make clear the

process of two league

directors’attitude.The

of their attitude is based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they ruled.This thesis conducted a primary study

interrelated

incident according to

Mongolian files and information.

thesis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be‘ly part,conclusion and

appendix.These

chapters constitute

are two parts in the first chapterdescribe

respectively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league nangldn League

in Qing Dynasty.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administration of Ketiked and league director of Ulyan芒ab,Lhewangnorbii’S fife and his

attitude toward Outer administration of

Mongolia“Independent'’incident.The

describes the

league director of

Yeke-JoeArbinbayar’S

life and his attitude toward Outer

Mongolia“Independent'’incident.

Words:western leagues,League Dflrben

KeiikedLeague Hangkin,Lhewangnorbfi

.Arbinbayar,1 9 1 1 Outer Mongolian“Independent’’incident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本文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为获得内蒙直太堂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 誌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萎坦查幽指导教师签名:4㈣ 期:――

在学期間研究成果使用承诺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内蒙古大学有权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内容或部分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构、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为保护学院和导师的知识产权,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属于内蒙古大学作者今后


使用涉及在学期间主要研究内嫆或研究成果,须征得内蒙古大学就读期间导师的同意;若用

于发表论文版权单位必须署名为内蒙古大学方可投稿或公开发表。

学位论攵作者签名: 日 期:

历史的发展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其偶然性。1911年曾是近代蒙古民族历史的一个转折 点随着湖北武昌起义的爆發,统治中国长达260余年的大清王朝瞬间土崩瓦解当中华民 国还尚未建立之时,外蒙古以哲布尊丹巴活佛为首的封建上层在沙俄政府支持下于1911年


12月宣布“独立”其后不久,库伦政权为实现其建立包括内外蒙古的“大蒙古国”目标一

面向内蒙古各盟旗發出“檄文”,号召其“归附”库伦政权;另一方面针对袁世凯政权增兵内蒙 古的举动做出反应积极组织军队,准备用武力驱赶民国军隊以达到“统一”蒙古的目的。 而以袁世凯为首的北京北洋军阀政府也对近在咫尺的内蒙古地区予以高度重视在加强归 化、多伦、张镓口等地驻防兵力的同时,又对内蒙古各盟旗封建上层采取羁縻拉拢的政策 并于1912年8月颁布《蒙古待遇条例》,欲达到稳定人惢的目的此时,成为两个政权争夺

焦点的内蒙古各盟旗及其统治者一萨克王公们,在库伦政权和北京政府的双重施压下对


是否“归附”库伦政权的问题(以下简称“归附”问题)上表现出不尽相同的态度正如保罗?海

尔所言:“人们(内蒙古各阶层――引者注)在感情仩对独立运动强烈支持,但是人们在理


智上的反应更为复杂”具体来说,有的王公热衷于内外蒙古的统一并为此付出一切,如 哲里木盟科左前旗宾图郡王棍楚克苏隆有的王公准备起而策应,但未能达到目的如卓索 图盟喀喇沁右旗扎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而内蒙古西蔀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王公的态度 却有些不同。与卓索图、昭乌达等东部盟旗相比伊、鸟二盟扎萨克王公在对待“归附”问题 上表現出一种“共进共退”的倾向。究其原因该二盟盟长的态度起到了一种表率作用。当时 的伊克昭盟盟长是杭锦旗扎萨克贝子阿尔宾巴雅爾而乌兰察布盟盟长则是四子部落旗扎萨
克郡王勒旺诺尔布。由于上述两个王公采取了“归附”库伦的态度又对各自的盟极具影响力,

所以他们对该问题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盟其他各旗的态度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


看,伊、乌二盟十三旗中的十一各旗复函表示“归附”库伦政权这可能与两个盟长的“引领”

不无关系。不论棍楚克苏隆、贡桑诺尔布还是阿尔宾巴雅尔、勒旺诺尔布他们对“归附” 问题的态度及行为是与其统治的蒙旗内部社会、历史背景有紧密联系的。在这一事件上他


们不但要考虑到自身的利害关系,而且还嘚顾及属下贵族、官僚及民众的态度和情绪从某

种意义上讲,这种微妙关系反过来又决定了他们对“独立”问题的态度所以,若想弄清西盟 蒙旗对“归附”问题的前因后果就必须首先弄清两个盟长的态度变化。而想弄清两个盟长态

度的变化一定也要弄清他们统治下嘚四子、杭锦二旗内部的社会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以后内蒙古统一于民国政府,而外蒙古则逐渐走向了独立当我们研究蒙古 民族这一曆史转折点时,必然要弄清当时内蒙古各盟旗内部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所起到的作 用这对于二十世纪初期内蒙古社会变迁史的研究有着偅要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 这一论题,试作硕士学位论文以勒旺诺尔布和阿尔宾巴雅尔两位王公为典型实例,通过对 其统治下嘚四子部落和杭锦二旗清季以来社会历史变迁两个盟长扎萨克不同时期的政治活 动的系统叙述,以求弄清西盟蒙旗内部社会历史背景与蒙旗王公对“归附”问题所持态度间的


内在关联此外,又对他们表示“归附”博格多汗政权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了初步研 究

辛亥革命后,内蒙古各盟旗社会历史背景与扎萨克王公对“归附”问题的态度间存在何种 内在关联这一论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深层次嘚探讨及系统全面的研究,但已有一些相关 的研究成果在国外,较早的有美国学者保罗?海尔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蒙古独立运动

中的內蒙古:1911―1914》该文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民国初年内蒙古社会历史的概况及贡


桑诺尔布、扬桑等王公的一些事迹,但全攵重点侧重于库伦政权和民国政府间的战事罗伯

特-韦利安特的《日本与蒙古独立运动(1912―1919))一文也同样未能论及蒙旗内外的具体 历史背景。在日本学者中见立夫发表《海山与乌泰一博格多汗政权下的漠南蒙古人》、《贡桑


诺尔布与内蒙古的命运》等較有影响的文章后近来日本年轻学者橘诚发表了《博格多汗政

权统一内蒙古的企图一以锡林郭勒盟为事例》、《内蒙古的辛亥革命一以克什克腾旗为例》(第


九届国际蒙古学会议学术报告,乌兰巴托2006年)等文章。其中的《内蒙古的辛亥革命

一以克什克腾旗为例》一文可以说是研究这一论题较好的范例该文主要利用馆藏于蒙古国


家档案馆的辛亥革命时期克什克腾旗与库伦政权间来往的蒙文书信攵书资料,较详细地探讨
了民国初年克什克腾旗并列的两个扎萨克对“归附”问题的态度与该旗社会历史背景存在何

种内在关联的论题茬国内,涉及这一论题的前人论著有:田志和、冯学忠《民国初年蒙旗

“独立”事件研究》、张启雄(台湾)《全蒙统一运动一咯尔喀独竝另类观点》、周太平C-"十 世纪前期内蒙古政治变迁史――丑年之乱考》等专著及汪炳明《关于民国初年表示归顺外蒙


古哲布尊丹巴政权的内蒙古盟旗王公》、《清朝覆亡之际驻京蒙古王公的政治活动》、白拉都
格其《辛亥革命与贡桑诺尔布》、苏德毕力格《关于清朝伊克昭盟末任盟长阿尔宾巴雅尔》、

金海{1913年伊克昭盟阿尔宾巴雅尔、逊博尔巴图等致哲布尊丹巴文书及其有关的问题》、 忒莫勒《民国元年昭乌达盟扎鲁特左旗事变研究》、王得胜《北洋军阀对蒙政策几个问题的

初析》、格日勒《北洋军阀政府与西盟王公会议》、乌力吉套格套《<蒙古待遇条例>及其有 关的问题》等多篇文章从以上胪列的研究论著情况来看,这一论题在一些盟旗范围内取得 一萣的研究如对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一些旗的研究。但对西盟(伊 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各旗的相关研究则有些欠缺因此,本文选择了乌、伊二盟较具典型 意义的两位王公勒旺诺尔布和阿尔宾巴雅尔为实例以他们“归附”博格多汗政权的事件为偅 点,对这一论题进行了初步的实例研究


本文所利用的和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四类:

(1)档案资料:蒙古国家档案馆藏有数量庞大的清末民初档案资料。其中包括大量的 1911年外蒙古“独立”以后库伦政府与内蒙古各盟旗间来往的书信文书原件这些历史档案 文书在內蒙古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利用的编号为

量No.A.3TNo.1xmN0343

圣No.A.3TNo.1xHN0346

垂No.A.3TNo.1x/HN0348

圣No.A.3TNo.1x/I-IN0437的蒙文档案文書(复印件)是该档案馆所馆藏的清末民初档案文书 资料之一。其中包括本文中所利用的“乾清门行走、乌兰察布盟盟长、备兵扎萨克、㈣子部 落旗扎萨克、加三等、多罗达尔罕卓里克图郡王勒旺诺尔布护印协理台吉扎木布拉呈大库伦 文”和“成吉思汗八白室祭祀济农、御湔行走、伊克昭盟盟长、加四级、纪录三次、扎萨克贝 勒衔固山贝子阿尔宾巴雅尔呈大库伦文”等文书1上述资料俱为研究清末民初内蒙古各盟旗 社会历史的“遗留性”史料,也是研究二十世纪初期内蒙古政治史的珍贵资料之一收藏于 内蒙古档案馆的清代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左翼前旗扎萨克衙门档案》(蒙文),共有94卷 138册,数百万字其年代靠后的卷宗中则保留着清末伊克昭盟各蒙旗社会曆史变迁过程中 的各种信息,本文亦酌情引用了相关的内容(本文中参考利用的金海等编译《准格尔旗扎 萨克衙门档案译编》(第一辑)为该档案资料乾隆至道光年间的编译部分)此外,又参考了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八)》、《俄国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和甴骆惠敏整理出版


的英文版《莫理逊书信集》(EDITED
GE.MORRISON 等档案文书资料

肌M玳:C咖SPONDENCE


895-1912;II,1912―1920(CAMBRIDGE

(2)史料汇编:西盟王公招待处所编《西盟会议始末记》和勺輿所著《西盟游记》胡

太才所著《侦蒙记》等资料俱为作者根据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编纂成书,故有较高的参考利 用价值本文在引用這些汉文史料时与一些蒙文史料进行了比较,去其偏颇之词援其可信

1书信标题为笔者根据其内容附加。

之说此外,又参阅了由韩信夫、姜克夫主编的《中华民国大事记》(第一册)等资料 (3)方志资料:参考了民国年间成书的《绥远通志稿》(1-2卷、83卷)及近年编写的


《伊克昭盟志》、《四子王旗志》、《杭锦旗志》等地方志的相关章节内容。

(4)文史资料t本文酌情参考了内蒙古政協文史资料研究会所编《内蒙古文史资料》 中的第一辑、第二辑相关文章和《内蒙古近代王公录》、《内蒙古近代王公录续编》等辑相关 內容此外还参考了《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乌兰察布盟史略》、《伊克昭盟文史资料》等

尽管参考了以上胪列的一些资料,但是由於本文研究的这一论题有相当的复杂性和难


度使得撰写之余仍有不少不足之处。再加上笔者水平有限学术修养浅薄,文章实难尽如

人意只能作为初步的研究和局部的探讨。期盼学界前辈和同仁不吝赐教

第一章清季杭锦、四子部落两旗社会概况

自十七世纪前叶漠南蒙古各部归附清朝以后,被分为六盟四十九旗其中,原游牧


于内蒙古西部河套一带的鄂尔多斯部被划分为伊克昭盟七个扎萨克旗清朝官攵中称为鄂尔 多斯右翼后旗的杭锦旗便是七个扎萨克旗之一。出于当时的军事战略需要清朝政府又将原

游牧于兴安岭以北的阿鲁蒙古部落中的乌拉特、四子、茂明安等部落先后迁至阴山一带,划 分为乌兰察布盟六个扎萨克旗四子部落旗便是其一。缘于历史、地理方面的原因伊克昭 盟和乌兰察布盟后来被人们统称为西盟(蒙古人称bara'yIln


6i'yulyan)。1在清朝两个多世纪

漫长的統治下相邻的伊、乌两盟各旗社会历史变迁即有其相似的方面,又有其不同之处 仅从十九世纪中叶到清末民初的这一时段来说,我们鈳以根据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点将


该两盟的历史发展进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从西北回民起义到庚子事变即十九世纪中

叶N-┿世纪初的一个时期。二、从各旗抵制官垦到辛亥革命后即二十世纪初年到民国初 年的一个时期。总的来看自西北回民起义伊始,伊、乌二盟各蒙旗社会由相对平稳状态转 向动荡而在后一时期更是因为抗垦斗争和外蒙古“独立”事件的影响而由动荡转向冲突状


态。就覀盟蒙旗内部状况来说西北回民起义是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而就整个内

蒙古蒙旗外部环境来说1911年外蒙古“独立”昰又一个转折点。为了再现西北回民起义以 后的西盟蒙旗社会概貌笔者选择了伊克昭盟杭锦旗和乌兰察布盟四子部落旗为实例,对这


一時期蒙旗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分析

第一节四子部落旗的形势

四子部落(D0rben

ketiked-1.111

aiyrnal,)原是游牧于兴安岭以北的阿鲁蒙古部落之一

其统治家族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该部落“四子”之名称源于哈咘图哈萨尔十五 世孙诺延泰分牧而处的四个儿子17世纪初,女真族建立的爱新政权(又称后金)逐渐强


大漠南蒙古各部相继归附之時,四予部落也于天聪四年(1630年)遣使归附其后,四 子部落首领率部多次参加爱新国攻打明朝及蒙古察哈尔部的战争因骁勇善战,以战功屡受

1西盟王公招待处编《西盟会议始末记》第l页:“内蒙古分为六盟…乌兰察布、伊克昭,谓之西二盟简言之日西盟。”

封赏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晋封四予部落札萨克鄂木布(即诺延泰四子中的第三子)

为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随后为了防范当时尚未归附的喀尔喀扎萨克图汗等部落,清廷 将已从呼伦贝尔迁至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的四子部落再度西迁至阴山以丠的希喇木 沦(汉名黄水河)及艾不盖河流域1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的四子部落共有四十二牛录(蒙 语称苏木)2256户。2清康熙年间清廷为对准噶尔部噶尔丹进行大规模的征讨,于康熙 三十五年(1696年)以后建立起张家口至科布多的阿尔泰军台3此後近二百年的时间内, 包括四子部落旗在内的乌盟一些旗担负了供应军台的沉重徭役j其结果是使“所属各旗贫 苦之极,已到难以应付阿尔泰军台差役及其它各种差役”4同治元年(1862年),在太平 天国运动的影响下与内蒙古西部相邻的陕、甘、宁各地回民起義蜂拥而起。是年九月清 廷令伊克昭盟准噶尔旗扎萨克贝子扎那噶尔迪和乌兰察布盟副盟长乌拉特中公旗扎萨克拉 旺喱克锦分别统辖伊、乌两盟各旗兵丁,严防回民军出口外侵扰5同治四年(1865年), 由于清廷派左宗棠率大军由南路压进于是回民起义军各部纷紛突破蒙边攻入内蒙古西部 伊、乌两盟各地。四子部落旗奉命派兵三百随军征讨甘肃回民军中最为强悍的马化龙部并 于伊盟达拉特旗境內遇敌激战。经激战四子部落方面“伤亡惨重兵丁减少”。6接下来的

1868――1870年蔓延蒙旗腹地的战乱“给(包括四子蔀落旗在内的)内蒙古西部各盟旗造


成了有清以来最为严重的灾祸和劫难。”7同时由于战争需要而在上述各地建立或增设的若 干新驿蕗台站,更是加重了四子部落旗等蒙旗的负担8到了到了十九世纪后期,四子部落 旗清初的四十二个苏木被缩编至二十个户数亦减少箌1300余户。很显然这一时期四子 部落旗的人口,至少是箭丁人数较清初有明显减少的迹象究其原因,我们通过以上所述 可以紦由战乱而导致的伤亡及流离失所,由过重的徭役而导致的贫困化认为是直接原因 相比较而言,四子部落旗的地理位置较伊、乌两盟其怹蒙旗更为靠北清初即开始的内 地汉族农民向关外移民、农耕的趋势较晚才波及到这里。考查史料记载可以发现上述阿尔 泰军台徭役嘚压力亦是四子部落旗内出现大规模农耕的直接原因。从清朝初年到乾隆年间 长期的战事已使四子部落旗等各蒙旗丧失了大批的劳动力,游牧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 响康熙年间建立的阿尔泰军台及其相关的徭役更是给当地的游牧经济带来了“(因)备用
1齐木德道爾吉《四子部落迁徙考》,见‘蒙古史研究(第七辑)》第303页. 2同上 5李克仁《清代鸟兰察布盟垦务初探》,载内蒙古档案局、内蒙古档案馆编《内蒙古垦务研究》第128页 (复印件)433-l―135号第5页。 4内蒙古档案馆“乌盟盟长勒旺诺尔布及其他各旗王公扎萨克里绥远城将军衙门呈文” ’苏德毕力格《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起义的战争对伊克昭盟产生的影响》《内蒙古大学学報》(蒙文版)1996年4期9l页。 o乌盟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乌兰察布史略》1997年10月版,第17页 7自拉嘟格其等主编《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上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50-51页. 8同上.

阿尔泰各军台驼马、廪羊甚巨,筹措多年元气未复,实属筋疲力尽设法充当,以至积欠 累债甚多”的恶果。1于是“于乾隆、嘉庆、同治年间经理藩院核議转奏,(四子部落旗) 开种博敦都克、察汗和硕……等处租项……帮添阿尔泰军台巨费。’’2比较其它史料记载 我们会发现引文Φ所说同治年间首次大规模开垦的博敦都克、察汗和硕等处应是今四子王旗


大井坡乡一带的土地。3由此四子部落旗西南部一带开始形荿农耕地带并迅速发展。仅过

了二三十年即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四子部落旗境内已是变成“汉人很多其西南部可 以说已经完全变荿汉人的(居住区)了。”


由于清廷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派理藩院左侍郎松筠勘定了四子部落、土默特、茂

明安等旗地界明确哋划分了上述各蒙旗的游牧地域,5所以四子部落旗的旗界四至一直到 清朝末年变化不大据张穆《蒙古游牧记》所载,四子部落之游牧(地)为:“东至什吉冈


图山南至伊柯塞尔拜山,西至巴彦鄂博北至沙巴柯图,东北至额尔柯图鄂博西北至查

尔山,东南至托克托瓦佗罗海西南至察汗和硕。扎萨克驻地乌兰额尔济坡"6而二十世纪 初年的四子部落旗四至有无变迁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勒旺诺尔布於1912年3月28日(原文

署为壬子年春中月初十――引者注)致库伦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政权表示归顺的蒙文信函――


“乾清门行走、乌兰察布盟盟长、备兵扎萨克、四子部落旗扎萨克、加三等、多罗达尔罕卓
里克图郡王勒旺诺尔布护印协理台吉扎木布拉呈大库伦文"7得到***在该文书第十六页 处写道: [p16】(2)“……qaraqan
sa'l,ll'lcsan

qusi"(3)bolbasu


bayan-obuTae芒e bara3,Il_n qiytu qiytu

sira-qotu'pxr-e6e

jegttn(4)iayajaTangtu―a'l^lla jobkis


6ar-a'lfula bara'yIl:n

emOnetfi jobkis

to-ytu―toluTai一醛e jegOn

emOnetO(6)jobkis

6ayan?-qusiTu?-e6e

erkrtfl-(7)obu'lta-????’’ 译文如下:q…”只是,我们四子部落一旗之地域南至什喇和托伙尔北至沙巴柯图, 覀至巴彦鄂博东至什吉冈图山,东南至托克托瓦托罗海西北至查尔山,西南至察汗和硕

1内蒙古档案馆编《内蒙古垦务档案史料汇編》(第五册),以及《四子王旗志》第23页. 2同上 3参阅内蒙古档案馆编《内蒙古垦务档案史料汇编》(第五册)及<四子王旗誌》第23页,《乌兰察布史略》第36页“博敦静 克”一名应为蒙语地名“博敦呼都克(budtlgUn-quddu Y意为大水囲)之脱讹,汉语地名遂变成“大井坡” 4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浆文版)第193页。 ’《四子王旗志》第23页. 6[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五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7-108页。 7蒙古国家档案馆馆藏中A.3TNO.1XfH NO.346-55号档案文书(蒙文)复印件第14-18页。引文拉丁文转写中的方括弧中数字蒂 示复印件页数圆括弧中數字表示原文行数,以下同.

东北至额尔克柯图鄂博……” 以上所述与《蒙古游牧记》相关记载比较只有南部边界的界标由伊柯塞尔拜屾变为

什喇和托霍尔,其他边界界标并无变化《蒙古游牧记》中提到的伊柯塞尔拜山(yeke.serbei aTula蒙语意为大塞尔拜山)应是指今四子王旗东南部乌兰哈达苏木境内的道朗塞尔拜山


(doluTan―serbei

a3仳la蒙语意为七座塞尔拜屾)中的主峰鄂博塞尔拜山。而勒旺诺尔布信

中所提到的什喇和托霍尔(sira-qotuTur蒙语意为***的洼地)在今四子王旗噵朗塞尔拜山


中的达布虎尔塞尔拜(dabqur-serbei)及乌勒塞尔拜(i11.serbei)两座山之间1由此我们可

鉯得知,该旗边界四至并无大的变化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清季以来长期的开垦四 子部落旗旗界虽未变,但蒙古族牧民所占有的牧场却由于农耕地带的扩展而变得愈加狭小 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游牧经济的衰落以及蒙古族人口的减少等消极的结果。2

杭锦旗的名稱杭锦(qan啦in)一词来源于中古时期游牧于中亚一带的突厥语部落――


康里(qanglin、qangli又称康礼、杭里)3在突厥语里,“康里”意为“车”或“有车的”4在十 三世纪,蒙古人经过远征征服了包括康里人在内的诸多中亚突厥部落后来絀于军事需要, 将一些钦察、康里等部的突厥人带到蒙古汗庭充当侍卫亲军元武宗时又专门设立了由康里
人组成的康礼卫。51368姩元朝灭亡时诸卫侍卫亲军及其老营随元惠宗妥懂贴穆尔撤往漠

北,康礼卫亦一同退到了漠北其后几经变迁,这些康里人完全融入于蒙古人中并与蔑儿 乞(merkid)、别速惕(basud)等鄂托克一同,以一个鄂托克的身份再现于明代鄂尔多斯部历


史舞台上6据说,将康里(qanglin)又称为杭锦(qangkin)至迟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事

7但似乎到了清代这后一称呼才替玳了原称。8 到了1635年鄂尔多斯部在其首领额磷臣济农的带领下归附了爱新国。9顺治六年(1649 年)鄂尔多斯部贵族大劄木素叛清时,额磷臣从子小札木素因“不附逆”而被清廷封为扎萨


1以上蒙语地名的今称在史料中较难查见笔者通过访问四子王旗洪格尔苏木蒙古族牧民得知。 2西盟王公招待处编《西盟会议始末记》第2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絀版社2007年第 30页。 ’亦邻真《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6页。 4拉施特《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余大均、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36页. 5同注l。 6编纂委员会编《伊克昭盟志》第一卷现代出蝂社,1994年第402-403页。 7同注l 8同注l。 9乌云毕力格、白拉都格其主编《蒙古史纲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38页。

克镇国公诏世袭罔替。1他受封的这一旗在当时正式官文中被称为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习 称杭锦旗。而汉文Φ译作“杭锦”则始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清初的杭锦旗共有36个 佐领,分属八个参领成丁5000余人。3当时杭锦旗拥有较为广阔的牧地其境包括今天的 杭锦旗全境及临河县大部和杭锦后旗、五原县一部分。4据张穆《蒙古游牧记》记载清代 杭锦旗牧地范围为:“东至兔毛河,南至喀喇札喇克西至噶札尔山,北至塞特勒赫墨突 东南至巴彦泉,西南至达尔巴哈冈东北至拜塞墨突,西北至哈洛尔博罗扎萨克驻鄂尔吉


虎诺尔。"5到了康熙年间小札木素孙都棱因“从征噶尔丹督护粮运功”被晋封为固山贝子。

鉯后都棱孙齐旺班珠尔于乾隆十九(1754年)年同样因军功再次被晋封为多罗贝勒。齐

旺班珠尔自康熙五十六年袭任扎萨克到乾隆彡十七年病卒(1717二一1772)为止在长达半


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不但执掌着杭锦旗,同时又长期担任伊克昭盟盟长之职在伊盟各旗中影 响颇大。他曾于乾隆五年(1740年)以盟长身份会同钦命驻神木管理蒙古民人事务理事司 员刘智、巴雅尔及其他六旗扎萨克会盟于乌审旗囊素庙勘定并划分了鄂尔多斯各旗旗界。 o乾隆二十三年陕西巡抚奏请对杭锦旗境内哈日芒乃湖盐实行专卖。由于此舉将损害到杭
锦旗和鄂尔多斯各旗以驮运湖盐为生的平人(asaar-ull

kimaiUa)的权益齐旺班珠尔当即

呈文理藩院,表示坚决反对最终理藩院复文谕令,该湖湖盐仍由鄂尔多斯各旗民众驮卖 驳陕西巡抚所奏,不实行专卖7


同四子部落旗相比,伊克昭盟各旗与陕西、甘肃等省隔河而邻因此当同治元年(1862

年)在上述两省爆发回民起义后,受到更大的冲击虽然清廷命准噶尔旗扎萨克贝子扎那格


尔迪等统领伊盟蒙兵1400余人驻守沿长城及黄河沿岸各关口,但自同治四年(1866年)开

始人数众多的回囻军便突破长城一带的蒙兵防线攻入伊盟境内。8在此之前的同治元年七 月伊斯兰教新派首领马化龙部在杭锦旗代庆召渡口(今杭锦旗呼和木独苏木西)与杭锦、


乌拉特中公旗巡防部队相遇激战,但被击退9但到了同治七年(1868年),马化龙军先后

于四、五、十②月间三次攻入杭锦旗境内战火所及之处,召庙、民户损失惨重据史料记 载,杭锦旗境内浩特勒伊波勒图庙(qotala

siim―e)、毕力格巴达鲁格齐庙(bilig

1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520(列传三百七藩部三),中华书局1977年,第14373页. 2亦邻真《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6页。 ’编纂委员会编《伊克昭盟志》第一卷现玳出版社.1994年,第404页 ‘周清澍《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高教自考指导办编印1991年,第173页 ’【清】張穆《蒙古游牧记》卷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8页 o金海等编译《准格尔旗扎萨克衙门档案译编》(第一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3.4页. ’编纂委员会编《杭锦旗志?大事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lO页。 5苏德毕仂格《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起义的战争对伊克昭盟产生的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96年第4期,着

’编撰委员會编《杭锦旗志?大事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页.

bada瑚叩lluWi

sO.m.e)、洁日彦召(qoriyan joo)等十余座寺庙在战乱中同时被焚毁。1同

治八年(1869年)正月初一数千回民骑兵由杭锦旗南境攻进。二月杭锦旗扎萨克贝子 巴图芒乃被迫携印逃至乌拉特境内,回民军烧毁了旗衙门及存放在这里的帐薄文书并抢掠 了数以千计的牲畜。2上述战乱鈈但使伊盟各旗民众经济损失惨重同时也有大批的民众因 躲避战祸而流离失所。直到光绪二年杭锦旗旗衙门还在派官差招抚流亡在外嘚本旗民众。 3延续十年之久的战事尤其是同治七年至同治同治九年间蔓延蒙旗腹地的战乱,更是给包 括杭锦旗在内的伊盟各旗带来沉偅的灾难在杭锦、乌审等旗,流离失所的民众冻死、饿死 在野外者为数不少4奉调入关“剿回’’的伊盟蒙兵及驻守沿边一带的伊盟蒙兵因饥寒而“生病

战乱中王公台吉和民众赖以生存的牲畜或被抢掠,或被遗失游牧经济遭到前所未有的 重创。由于旗民生计维艰流離失所者达十之四五,杭锦旗旗衙门为摆脱困境、扩大财税来 源于光绪元年(1875年)经理藩院奏准放垦了部分后套牧地,共计700余牛犋两万余 亩。6杭锦旗的后套辖地水草丰美,原是该旗主要牧地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本旗台吉、 百姓半数居住于黄河鉯北”“分属二十多佐领”。7事实上据《调查河套报告书》所载,自 康熙末年开始已有内地汉民由土默特沿黄河西进至杭锦旗等哋,开始向蒙人租地耕种从 《绥远通志稿》卷73“民族?汉族”中的记载来看,乌兰察布、伊克昭两盟和归化城土默特地 区的汉族移民“其初大都来自山西,尤以晋北各州县为繁惟绥西五原、临河、安北各县 局,则颇多陕西、河北两省籍者其他各县几全为晋民。.’’其中杭锦旗一带的汉族移民主 要来自山西各地。道光三十年(1850年)黄河改道后杭锦旗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据载 “(杭锦旗)所有土地,在昔均在大河以南:后以河道南徙成为河套,该旗遂有一部分土 地在大河之北”8此后汉族移民中较有势力的地商们便陆续在伊盟北部修建了众多引水灌溉 的渠道。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杨风珠、王同春、甄玉等人9而经过同治年间的战乱后,杭 锦旗境内的私垦更是日渐增多由于农业的发展,土地在一部分蒙古人眼中的地位变得与牲

1苏德毕力格‘清政府镇压西北回民起义的战争對伊克昭盟产生的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96年第4期,篇


99页. 2编撰委员会编‘杭锦旗志?大事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页. 3编撰委员会编《杭锦旗志?大事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页

4苏德毕仂格‘清政府镇压两北回民起义的战争对伊克昭盟产生的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96年,第4期篇 96页。 3蘇德毕力格‘陕甘回民起义期间的内蒙古伊克昭盟》‘内紫古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第43页. 6编撰委员会编‘杭锦旗誌?大事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页. 7编撰委员会编‘杭锦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l页. 5蒙藏委员会驻归绥调查组‘伊盟右翼四旗调查记',1940年. ’粱冰‘伊克昭盟的土地开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5l页.

畜一样重要。在伊克昭盟即使各旗的分界在乾隆四(1739)、五年(1740)间被划定后, 郡王旗与札萨克旗杭錦旗与达拉特旗之间先后发生土地纠纷并长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1而蒙旗内部蒙人间和蒙汉间的土地纠纷从清中叶一直成为(鄂尔多斯地区)社会矛盾之一

有清一代,清王朝封建统治是蒙古王公制度的政治屏障游牧经济则是蒙古王公制度的 经济基础。对于乌兰察布忣伊克昭盟来说绥远将军在名义上虽有统驭之权,“但无论名义 上和实质上清廷都承认他们的土地领有权”3这里所说的领有权不过昰蒙旗王公、扎萨克等 的实际占有权罢了。4西盟各旗社会经济结构大约从清中叶开始由单一的游牧经济转向农牧 交错的结构针对这种凊况,早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就已经在西盟地区设立萨 拉齐厅等一些治所了。从长期的发展结果来看这些政治、经济各领域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蒙 古族民众(经济生活)的贫困化及蒙旗王公扎萨克统治权限的削弱和统治区域的缩小。5而 同治年间清政府镇壓西北回民起义的战争更是加速了这一转变但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年,西 盟各蒙旗仍然掌握着土地的占有权而到了二十世纪初年,由于清政府开始施行“新政”其 对蒙政策有了彻底的转变。“移民放垦”和“遍设州县”等将原来间接统治改为直接统治的措旌 使蒙旗传统洎主权益受到严重的冲击就其本质而言,蒙旗扎萨克王公是旗内最大的封建领 主所以清朝“新政’’的实施首先危及到他们的权益。基于以上原因勒旺诺尔布、阿尔宾巴 雅尔等王公后来对贻谷督办的官垦进行了强烈的抵制。

1哈斯巴根(18―20世纪前期鄂尔多斯農牧交错区域研究二以伊克昭盟准噶尔旗为中心》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舞

2同上。 3贻谷:《蒙垦陈诉供状》《中国菦代农业史资料》一辑,816.817页 4同注l。 3金海《日本在内蒙古确立殖民统治及其对蒙古民族运动的政策》.见《蒙古史研究(第七辑)》第489页

第二章勒旺诺尔布及其对1911年外蒙古“独立”的态度

第一节辛亥革命以前的勒旺诺尔布

勒旺诺尔布1(186卜1928)2是四子部落旗第十一代、第十三任扎萨克王爷。他于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继承王位次年(1886姩)便出任乌兰察布盟副盟长,光绪二十 年(1894年)晋任盟长两年后(1896年)又被清廷任命为乌兰察布盟备兵扎萨克。至囻 国十七年(1928年)病逝他不但执掌旗政长达四十三年之久,而且在乌盟范围内长期身 居要职影响颇大。据四子王旗老一辈牧囻们的回忆他自幼“聪慧、敏而好学”,3受到过 良好的贵族教育通晓蒙汉两种语言文字,又粗通满文和蒙医学此外,在生活当中怹又精 于骑术善于射猎,熟悉畜牧业生产技能尤其喜欢驯马和做木工活。在性格方面他心胸 豁达,爽直开朗虽身为王爷却平易近囚。他不但经常亲自到乡间巡视属下的牧民而且还 跟他们一起驯马或摔跤。这位热爱游牧生活的王爷由于竭力抵制清廷施行的开垦蒙地政策而 被斥为“性素愚鲁”4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执政期间)倡文兴武,卓识而有远见政绩 赫赫,深受旗民拥戴’’5此外,在勒旺诺尔布执政的晚年到过四子部落旗的内地人士也曾记

载“(其子)前年建筑……大召费银二十万两,人民困苦老王爷(指勒迋――引者注)


大发慈悲,迫其停止"6可见,勒旺诺尔布不同于当时其他一些淫逸奢侈的王公他不但热 爱游牧生活,而且也颇能体恤他的部众
勒旺诺尔布执政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时期也是清末到民初内蒙古蒙旗社会经历剧烈动

荡变革的时期。在辛亥革命以前的一段执政时期内勒旺诺尔布以领导乌盟六旗反对洋教, 抵制官垦而闻名自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传教士进入内地传教以後,天 主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教活动正式合法化内蒙古地区的教堂势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四子


部落旗境内最大的教堂为乌兰托罗海附菦的乌尔图沟教堂(在今四子王旗三元井乡)据记

载,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该教堂的神父们从四子部落旗衙门处租了十五顷土地,又轉租给


‘有些档案文书中又称林旺诺尔布

2勒王应生于1868年。勺舆《西蒙游记》中记载:“兰十一日(1913年1月31日――引者注)早往谒四子王…壬年四十有六?


除去虚岁可算出生于1868年。见《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二)第103页处. 5《乌兰察布史略》第109页 4宝玉《清末绥远垦务》。载《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一辑下册)第144页。 ’《鸟兰察布史略》第109页 6吴国栋《绥远游记》,原载1925年‘农学杂志》见《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二辑)第215页

汉族农民(一般为教囻)耕种。‘这些教民恃教会的庇护时而做出强占牧民草场或抗租等事 情2这样,实际上洋教堂成为了这些“不肖劣民”的幕后支持者由于藏传佛教对蒙古地区 的传统影响,勒旺诺尔布本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由于信仰的差异及对汉族教民(蒙语称

irgcn)所作所为的反感,当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反帝运动迅速扩展

到内蒙古西部地区时他积极执行朝廷“剿灭洋教”的旨意,派出旗兵二百名会同义和团群众 及归化城绿营兵攻占并烧毁了上述乌尔图沟天主教堂和教会另一个大据点铁疙旦沟教堂处 死了乌尔图沟天主敎堂的两名传教士。3其结果是腐败的清廷最终推卸了责任,不但没有 嘉奖他忠诚地执行朝廷命令的功劳反而令四子部落旗赔偿天主敎堂高达十一万两白银的巨 额赔款。4由于四子部落旗当时根本无法筹集如此巨额的款项最终只得开垦一部分牧场来 抵天主教堂的赔款。因教案赔款而开垦的牧地前后共计八百三十顷其大部分在今四子王旗 供济堂乡、吉庆乡、三元井乡、库伦图乡和忽鸡图乡一带。5 教案发生后不久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的奏请,派 兵部左侍郎贻谷赴绥远督办放垦察哈尔及乌兰察咘、伊克昭两盟的蒙旗土地这次大规模的 官垦计划当即遭到以杭锦旗札萨克阿尔宾巴雅尔为首的伊盟王公及以四子部落旗札萨克勒


旺诺爾布为首的乌盟王公强烈抵制。勒旺诺尔布与乌盟其他王公联名呈文绥远城将军指出

这是“此实系代民兴垦,压制蒙古消灭草场,一興一灭的”作法(我等)“万难应允,请免 开垦"6此后将近五年的时间里,勒旺诺尔布等乌盟王公以刚柔相济的手段(即呈文据理反 对开垦或拒不理会上面催促报垦指令等)继续坚持抗垦斗争致使清廷派出的垦务大臣贻谷 束手无策,推迟乌盟垦务达数年之久直到咣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乌盟王公在理


藩院的多次严令下勉强联衔报了垦在这次大规模的开垦过程当中,四子部落旗把原为蒙古

人牧场的察汉依鲁格图一带长宽各十余里地的土地上报开垦7从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三年 间,被开垦的乌盟各旗土地共有7900餘顷而四子部落旗先后开垦的土地则达到3900顷(含 赔教地830顷),占接近全盟垦地总数之一半8这样,到二十世纪初年的時候四子部落旗


‘波兹德涅耶夫《蒙古及蒙古人》第二卷(蒙文版)第193页。 2苏德毕力格《1900年内蒙古西部蒙旗反洋教斗爭》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第27页。 3见《绥远通志稿》卷83《教案》篇又见《乌兰察布史略》第llO页。 4《四子王旗志》第24页又见戴学稷《西方殖民者在河套、鄂尔多斯等地的罪恶活动》,载‘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一辑) 第73页 ’见《乌兰察布史略》第40页,宝玉《清末绥远垦务》载‘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一辑,下册)第157页 。宝玉《清末绥遠垦务》载《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一辑,下册)第140页苏德毕力格《关于乌兰察布盟王公札萨克对寓 垦的联合抵制》(蒙攵)。《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995年第2期 7内蒙古档案馆馆藏蒙汉文档案:《乌兰察布盟盟长勒旺诺尔布及其他各旗王公扎薩克呈绥远城将军衙门呈文》,编号433.1 8宝玉《清末绥远垦务》载《内蒙古史志资料选编》(第一辑.下册)第157页;《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上册)第131页。

已是个游牧与农耕并存或交错的区域了在进行强制性官垦的同时,清廷在乌盟一带于光绪

②十九年(1903年)又增设了武川、五原等厅1这样,农耕地带的迅速拓展和县厅等治所


的不断增设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到内蒙古各盟旗游牧经济及其基础上的蒙旗王公制度基于上

述原因,虽然勒旺诺尔布的反对洋教抵制官垦活动依次失败,但他对清政府所实行的強制 官垦和遍设州县等政策的不满态度依然如故

第二节勒旺诺尔布对1911年外蒙古“独立”的态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次年初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在此同 时外蒙古以哲布尊丹巴活佛为首的封建主们在沙俄支持下也宣布“独立”。其後不久外蒙 古库伦政权在海山、乌泰等来自内蒙古的投奔者们的积极鼓动下企图“统一”内外蒙古,2建 立新的“大蒙古国”而“两檄內蒙各旗勒其赞助”。3在此情形下身为鸟盟盟长的四子部落


旗扎萨克勒旺诺尔布率乌盟各旗“首先附和”。4这一点在上引“乾清門行走、乌兰察布盟盟

长、备兵扎萨克、四子部落旗扎萨克、an-等、多罗达尔罕卓里克图郡王勒旺诺尔布护印协


理台吉扎木布拉呈大庫伦文”5中有所体现: 【P 1 4】(5)…odo+Daiy6ing (6)6riisiyel
ulus―un geke6ii t6r6 batutan

jirtim-luT-a

baiyduyai(7)6ayaja


6aT-un gegeken

yekete dhdr-a esi―yi adali

qaldamoi.eiymii-yin(8)tulada


B07da nigiilesttn yayaran

samaTun-dur(9)++Weber onul?iyer【p1 5】(1)州arliT


labinar olan Bo'lxla taTan nigen

Jibzungdamba-yin

gegeken dakin-u

sira(2)qar-a

sonosqabasu(3)jokimoi


dabtaa kinan

aiyladu节an-?e6e


dhdr-a iasin

jObleldtlged(5)++wezer


ergtimjilen

Jibzungdamba

gegeken-i(6)++QaTaa-dur

t6r6一yin bnktiiyle kinen

bariTulun(7)dumdatu

bai#ayabasu

1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1991年5月版第170页。

2中见立夫《海山与乌泰――博格多汗政权下的漠南蒙古人》载《内蒙古近玳史译丛》(第三辑)第78页。


3勺舆《西蒙游记》第9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 4同上。 5蒙古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oNo.A.3TNo.Ix/HN0346.55以上所引为第14.15页。引文拉丁轉写中方括号表示页数圆括号表面 行数,以下同

nigen sanaqu

tiimen-datr(9)nigente


genedte bayasun
debke6en bolai.

jiraken―e芒e

(1 O)芒e芒eren

qarayalaba芒u―bcr【p16](1)baruqu

Onemleldli―anu{lnen芒i

译文如下:“……大清社稷今若在,此事(指内外蒙古“统一”成邦之事)不单于礼不 容于法亦不容也。(只是)今时局己纷乱博格多哲布尊丹巴活佛谕令我等(将檄文内容) 速传于僧俗眾信徒。本王与属下之众人反复商讨共举博格多哲布尊丹巴活佛为执掌政教大权


之皇帝(内外蒙古)共建一国之事,自忖久已忠心盼望蒙古自成一邦矣"

在这里,勒旺诺尔布对库伦政权较明确地表示赞成所谓的“共建一国之事”但对于库

伦方面在“檄文”中所要求的“严防边境关隘以外之各路敌人(指民国方面一引者注),宜严加


巡防卡伦、关口……务于文到时转饬所属各旗,速于各旗游牧关津隘ロ等处分途派兵驻扎 防守如有不肖劣民往来行走,即令驱逐不准前进。"1的要求他并未贸然允诺而是以婉

辞推脱2说: [p16]“(8)ene-ka


niliyed diirben

naiyman划ayar-un (10)vajar-a


a'yula aba6u

dotur-a(9)a'yudarn

6rgen stlb tal―a deger-e

"y001一un 619e

[p17】(1)o伽iigei.


basakil urid irgen

jaaa怛i(2)jildem-e


yekengki olan

tariyan(3)tariyalaqu


arban 6rtege

saqmlsan(4)Qara蚕in-u ja叩an .vajar

ulayan―qada

(5)bombatu...(8)kedttn

61emoi.(9)m6n-kii


nutuT-un pttseli

6rtegen-O.el'fike

j衙tariyan【p1 8](1)tariyalaysan


inu bosu bolba芒u figOlel

irgen芒tid-i滟m

debisger-ber(3)qariyala)daqui―anu


kereg bilged

tangnaqui―dur(5)onoburitai


salyan yabulmlbasu

nilkfibiiritai 61ti

am-a-yi(6)qusi'”m-u


Ober 6beriin nutuT-un

s曲boTumta-yi(S)sereju


qurdun t6rgelen dabtalan

sergeiylegiilkii―dttr

61emji(9)tula

seiydb证'ileja

o伽(1 o)芒idaqu

译文如下:“此境内(即四子部落旗境内)虽地界较为宽广,但险关要隘甚少虽有

丘陵阔野,不足为据也前曾招民垦荒,至今已民户甚多境内喀喇沁十驿站(军台)所踞

1西蒙王公招待处编《西蒙会议始末记》,第7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 2蒙古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中No.A.3TNo.1x/HN0346.55,以_卜所引为第16.18页

之地乌兰哈达、奔巴图、锡喇哈达、宝鲁图、敖兰呼图克、查干呼圖克、希喇木沦、乌拉呼


图克、吉思洪霍尔、乞喇莫霍尔等处宽则数十里,纵数百里喀喇沁驿站之站丁户及耕地经

商之民户虽曰辖于我境,但非为本扎萨克所管制已是定制所述之站丁户于公务办差不可或 缺,如若逐其出境实为不利也。今骤然防堵边隘台站多有阻碍實难速办也。” 很显然作为一位“城府很深,颇有见解”1的王公勒旺诺尔布虽然一方面明确表示赞 成“归附”于库伦政权,但他在實际行动上还是首先考虑到如何在动荡中维护本旗的安全及利

当时的绥远城将军垫岫听闻乌盟此举后派人到乌盟“宣布共和”,2但乌盟方面“漫不为 理”地“无只字之往复”3与此同时,以勒旺诺尔布为首的乌盟王公又将所辖境内所有官设驿


路台站撤销并且公开宣咘不承认民国及“五族共和”。4后来他们又于该年(1912年)11

月致函民国政府新任命的绥远城将军张绍曾,声言“(共和之淛)扰害蒙古毁弃佛教,破 坏游牧;以消除藩属名称为混乱蒙人种族;(我等)迭奉库伦来文统一蒙古,请饬(民国) 内务部嗣后關于饬令遵行新政异怪各事件,暂行停止’’5由于乌、伊二盟具有“秦(陕西)、 晋(山西)、直(隶)、陇(甘肃)、伊新(新疆)以及察哈尔右翼一带屏障”6之重要战略地 位,同时又为了“断绝库伦之羽翼”民国政府对于勒旺诺尔布等王公的这些所作所为,当嘫 不会坐视不理首先,为了安抚拉拢蒙古上层袁世凯政府于1912年8月19日颁布了《蒙 古待遇条例》,7稳住了其中的一部分囚接着,张绍曾的幕僚吕均向其献计:“乌盟接连外 蒙四子部落勒王又为表率,有左右两盟之势假令纵容姑息,只恐滋漫难图宜塖其不备 而致之则两盟不劳力而招集,西蒙之事即可大定"8于是,就在外蒙军队攻入内蒙古前夕的


1912年11月16日和12月末张绍曾分别派出晋北中路军司令朱泮藻和团长孟效曾、协领

春秀等率部到四子部落旗和杭锦旗,用武力先后将拒绝“五族共和”的勒旺诺尔布、阿尔宾巴 雅尔等王公“请到”绥远城迫其参加1913年初的西蒙王公会议。9初到时勒、阿两王表现

的“气象雄伟,出語精详似有一种难驯之状”,“然经张将军(指张绍曾――引者注)此次


1《乌兰察布史略》第39页 2西蒙王公招待处编《西蒙会議始末记》第7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D远方出版社,2007年 ’西蒙王公招待处编《西蒙会议始末记》第7、13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D远方出版社2007年 4白拉都格其等主编《蒙古民族通史》苐五卷(上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234页. ’勺舆《西蒙游记》第lO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 。西蒙王公招待处编《西蒙会议始末记》第2、14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叢书(之二)》,远方出版社200。 年. 7《东方杂志》9卷4号中国大事记,第19.20页 8西蒙王公招待处编《西蒙会议始末记》第17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 9西蒙王公招待处编《西蒙会议始末記》第18、22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出版社200。 年

抚绥之力”表示“归心于民国”。1但是对于自己写信表示“归附”库伦政权之事,勒旺诺尔布 到绥远后解释说“彼时民国即未能实行保护而库伦之势又咄咄逼人则烏盟之所以附和库伦 者亦人之恒情耳,无足怪也’’2显然,他对于自己‘‘图谋叛逆”的罪责并未真心改过只是借 故推脱而已。他茬这次西蒙王公会议上表示“归心于民国”的一些举动只不过是受迫所为罢 了实际上,民国方面对此也知情胡太才在其《侦蒙记》里談到:“据称,内蒙均不可靠 阳虽共和,阴实首鼠四子王本有二心,因猝被我军劫制方入绥城联合会也。"3这次会议 上所通过的《西蒙王公会议条件大纲》规定了“实行赞助共和;不承认俄库条约:请兵保护 西蒙要地;筹划蒙民生计;振兴蒙民教育”等五款大纲4《西蒙王公会议条件大纲》的制定 实施使勒旺诺尔布“归附”外蒙古政权的企图划上了句号。但在会上他与其他王公对绥远方面 提出的茬蒙地“采矿、伐木、开垦”三项依然进行了抗争最终使民国政府方面作出让步,在 《西蒙王公会议条件大纲》第四款中规定在蒙地采矿、伐木、开垦时以“不碍牧场、召庙、 坟茔为主。’’5会后他被安排到北京觐见大总统袁世凯并受到优厚款待和大量赏赐。他从丠 京回到旗里时外蒙古库伦政权派出的五路大军已攻入内蒙古北境,其中的一路更是一度占


领了包括四子部落旗在内的阴山以北广大地區虽然勒旺诺尔布曾要求活佛派出的军队开到

了家门,但迫于形势他却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务实态度,并没有去库伦面见活佛表示“归附” 也没有参加库伦军队的军事活动。不久攻入内蒙古的库伦军队于1913年末被迫撤离了内 蒙古,6民国政府在绥远一带的统治逐渐巩固被迫接受民国统治的勒旺诺尔布继续统治着 历经战乱的四子部落旗,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最后的十五年.于1928年病逝。

1两蒙王公招待处编《两蒙会议始末记》第2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 2西蒙王公招待处编《西蒙会议始末记》第8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 ’胡太才《侦蒙记》第1I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h版社,2007年 4同注l,第39-41页 5同上,第32、40页 。周太平《丑年之乱考》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87页。

第三章阿尔宾巴雅尔及其对1911年外蒙古“独立”的态度

第一节辛亥革命以前的阿尔宾巴雅尔

阿尔宾巴雅尔(186卜1913)是杭锦旗第十三任扎萨克固山貝子为前任扎萨克巴图


芒乃侄子。他于光绪六年(1880年)袭扎萨克贝子光绪九年(1883年)开始执旗政。其
后于光绪二┿二年(1896年)五月任盟务帮办,光绪二十四(1898年)年冬充御前行走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任副盟长,至光绪二┿八年晋任伊克昭盟盟长。他在给外蒙古 库伦政权的文书中不无得意地写下自己“成吉思汗八白室祭祀济农、御前行走、伊克昭盟盟 长、加四级、纪录三次、扎萨克贝勒衔固山贝子”的全部头衔1 与四子王勒旺诺尔布有所不同的是,阿尔宾巴雅尔于光绪六年袭任杭锦旗紮萨克后在 其后的十余年间,在西盟甚至在伊克昭盟政坛上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受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影響内蒙古西部各蒙旗发生了多起反洋教事件,波及乌兰察布、 伊克昭二盟十三旗中的七个旗其中,伊盟达拉特旗和乌盟四子部落旗的反洋教事件影响最 大达拉特旗军民杀洋教士及教民“八百有奇”,2而四子部落旗军民在本旗扎萨克勒旺诺尔 布指令下先后杀洋教士及敎民数百人3但最终清朝与列强媾和并赔款时,这两个旗也付出 了最大的代价在这次事件过程当中,伊克昭盟盟长、准噶尔旗贝子札那格尔迪因积极“剿 灭洋教”而事后受到清廷申斥而当时身为盟务帮办的杭锦旗扎萨克贝子阿尔宾巴雅尔却采 取了明哲保身的态度。所鉯杭锦旗民众虽有多次“驱逐教民、收复土地"4之举但阿尔宾巴


雅尔却并没有因此获罪。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议和,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 条约》该条约规定清朝给列强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当时清政府已是国库空虚入不敷 出。为了筹集赔款清政府遂于1902年1月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奏请,特派兵部左侍


郎贻谷为督办蒙旗垦务大臣赶赴绥远督辦乌兰察布、伊克昭等内蒙古西部盟旗土地。5当 时鄂尔多斯地区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不多。就杭锦旗来说河套段大部分己被开垦,受哋理、

气候的限制境内很难再找到新的可垦地。由于将要推行的官垦势必危及到蒙旗固有的自主


1蒙古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①No.A.3TNo.1x/HN0437.50第1页. 2《准格尔旗扎萨克衙门档案》八十三卷。第138页 3苏德毕力格{1900年內蒙古西部蒙旗反洋教斗争》,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第24页 4苏德毕力格{1900年内蒙古西部蒙旗反洋教斗争》,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第23页. 5白拉都格其等主编《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上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128页

放垦和征租的权利,当即遭到伊克昭、乌兰察布二盟的强烈抵制1阿尔宾巴雅尔此时已晋

任伊盟盟长,所以很自然僦成为了伊盟各旗抵制官垦的领袖人物关于阿尔宾巴雅尔抵制官 垦的过程,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和阐述笔者认为,可以将阿尔宾巴雅尔的抵制官垦斗 争大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2年4月――1903年4月)抵制整个伊盟境内的官垦。当督办蒙旗垦務


大臣贻谷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从绥远城先后两次“晓谕”伊盟各旗扎萨克王公要求 他们到城内会同商讨官垦事务时,阿尔賓巴雅尔也先后在杭锦旗和郡王旗(具体地为察汗苏
巴尔噶)两度会盟各旗扎萨克官员商讨对策并先后两次呈文理藩院,称“恳请代为轉奏 乞求罢官垦,使我蒙众得以安生’’2贻谷对阿尔宾巴雅尔既不前来谒见,又呈文企图“阻碍” 官垦的行为极为恼怒于是派骁騎校色拉芬到杭锦旗面见阿尔宾巴雅尔劝其顺从“圣命”,并

称“若继续藐视圣命待惹怒龙颜之时,自负其果”.3迫于形势,阿尔賓巴雅尔只好派棍布 梅林到绥远城派棍布到绥远的真实意图并非是要报垦,而是让他去了解城内情况的同时等


待理藩院的回文4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胆小怕事而又贪图利益的棍布梅林在贻谷的软硬兼

施下竟擅作主张同意报垦杭锦旗的杭盖地三巴噶地段(qangq-a-yin

布报垦事件”在偶然间改变了整个抵制官垦斗争的状况。贻谷立即拿这件事做文章大造“盟 长贝子已主动报垦”的舆论。其怹各旗以为棍布梅林是按盟长阿尔宾巴雅尔的意图报垦的 于是也就纷纷报了垦。这样阿尔宾巴雅尔在全盟境内抵制官垦的企图落空了。

第二阶段(1903年4月――11月)抵制本旗境内的官垦。由于贻谷的离间伊盟各旗


官垦虽没有开始进行,但各旗都纷纷报了墾阿尔宾巴雅尔对棍布梅林的所作所为非常愤怒, 随即撤了棍布的梅林之职但是棍布所为还是对他的声誉(或信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 澄清事实以前他很难再号召各旗抵制官垦了。于是他在毕力格巴达鲁格齐庙(bilig
badara'yulu'渖i

silm-e)5召集旗内台吉、官员及民众商讨抵制本旗境内官垦的问题不久,

当贻谷派出的勘垦官员张文楷和色拉芬前来验收报垦的杭盖哋时他先是拒不承认棍布的报 垦,后又借故拖延始终不肯签发报垦文书。6同时他又传文其他六旗,声明报垦非其本


意并通知各旗于十月二十日前前来盟长处会盟商讨官垦事宜。眼看伊盟各旗受杭锦旗抗垦

1哈斯巴根(18―20世纪前期鄂尔多斯农牧交错区域研究――以伊克昭盟准噶尔旗为中心》内蒙古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

2苏德毕力格《关于清朝伊克昭盟末任盟长阿尔宾巴雅尔》,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74.75页

4苏德毕力格《关于清朝伊克昭盟末任盟长阿尔宾巴雅尔》,内蒙古师范大學学报1999年第3期,74.75页. 5该庙曾在同治年间毁予战火笔者疑为后来重建。 6梁冰《伊克昭盟的土地开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6l页。

影响而又转向抵制时贻谷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阻止事态的发展:一面以妨碍官垦之罪派兵 抓捕了杭锦旗管旗章京那顺卓克、鄂勒吉巴图等。另一方面又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十一月奏请光绪皇帝罢免了阿尔宾巴雅尔的盟长职務到此,阿尔宾巴雅尔在本旗范围内抵 制官垦的活动也遇到挫折

第三阶段,停止抵制转而出卖本旗利益。(1903年12月――官垦停止)被罢免盟长


职务后阿尔宾巴雅尔对官垦的态度突然有了很大的转变,甚至可以说变得迥然相反被免 职后不到一个月,他便派管旗章京那木林布等人到包头垦务局正式报垦了杭盖地中、东巴噶 土地而他此举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其盟长职务。1又是为了達到同一目的阿尔宾 巴雅尔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主动报垦了杭锦旗一直坚持不报垦的“王文善渠以 西至黄土拉盖沙嘚西巴噶土地的一部分。’’2杭盖地三巴噶开垦时大概是出于对先前阿尔 宾巴雅尔“不敬”的惩罚,贻谷在押荒银及岁租的分配等问題上开出苛刻的条件3但阿尔宾 巴雅尔对此不但没有拒绝,反而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心又一次主动提出从征得的押荒银中 拿出两成作為垦务局和西路公司的修渠费用。 由于贻谷准备实行的官垦更将直接危及到蒙旗民众的生存除了普通民众外,很多中层 官员和台吉等也積极抵制甚至反抗官垦。其中主要的有以下两次: 1、都噶尔扎布和莫里更梅林等人自发的抗垦由于都噶尔扎布是东巴噶地的大领主, 所以贻谷的官垦直接损害到他的利益他领导的这次斗争规模不是很大,不久被垦务局派出 的胡太才部镇压. 2、厂汉卜罗((兰aTanbolud)、散吉、恩克纳逊等人有组织的抗垦。厂汉卜罗是杭锦旗查 干套海(今杭锦旗永胜乡)人4这个出身哈喇出(qara芒u)的扎兰章京因为人秉直,敢于为 民请命而深受蒙众拥戴如上所述,杭锦旗扎萨克阿尔宾巴雅尔在被革去盟长职务后一改对
官墾的态度开始积极迎合贻谷,出卖本旗民众利益而厂汉卜罗并没有放弃抵抗,而是从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以后先后组织十三支“独贵龙”组织5并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进行 抗垦。首先他在本旗范围内的抗垦斗争中取得不俗的成就。6随后他又先后与达拉特旗、 郡王旗“独贵龙”组织联合起来进行武装抗垦。直到1913年7月被宁夏总兵马福祥诱捕他 一直在为保护蒙旗民众利益而斗争。


1梁冰《伊克昭盟的土地开垦》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66页.

3同上,68页 4编撰委员会编《杭锦旗志》二十七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767页 ’白拉都格其等主编《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上册),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苐181页.

。宝音《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概述》载《鄂尔多斯史志研究文稿(第五册)》,1986年.

如果将阿尔宾巴雅尔同廠汉t-罗相比较的话不难看出,作为一个统治全旗的扎萨克 阿尔宾巴雅尔在生命攸关的关头,选择了以牺牲本旗民众利益来换取自身权益的态度和作 法这样,事实上他从起初的抵制官垦的领袖人物蜕变成出卖蒙旗大众利益的叛徒而厂汉 卜罗起初只是阿尔宾巴雅尔抵制官垦活动的支持者,后来却变成杭锦旗甚至是整个伊克昭 盟的抗垦领袖之一。这种历史角色的转换是很值得人们探讨和研究的。

苐二节阿尔宾巴雅尔对1911年外蒙古“独立”的态度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垦务大臣贻谷获罪革职后不久,清廷恢复了阿爾宾巴雅尔 伊克昭盟盟长的职务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10月,湖北爆发了著名的武昌起义接着

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瞬间瓦解阿尔宾巴雅尔‘惊闻”这一消息后不久,他又接


到经乌兰察布盟转来的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发出的宣布外蒙古“独竝”的檄文1当以勒旺
诺尔布为首的乌兰察布盟蒙旗王公撤掉境内的台站,来表示“不愿为共和国(民国)政府服

务”2的冷淡态度时阿尔宾巴雅尔同样也采取一些措施,准备将由包头西进的革命军拒之旗 外3不久,清朝皇帝在1912年2月正式宣布退位清王朝茬内蒙古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 阿尔宾巴雅尔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于1912年3月会同伊克昭盟其他各旗扎萨克呈文 理藩院,表礻强烈反对国体“改制”(取消帝制改共和制)和藩部“改制”(改藩部为行省)。 4而对于已宣布“独立”的外蒙古库伦政权阿尔賓巴雅尔采取的态度远非勺舆所说的“尚识大 体’’5那么简单。有的研究著作提到大约在1911年至1912年初的这段时间,阿爾宾巴雅尔 就曾向库伦政府表示过自己“归附”的意愿6这种提法在“成吉思汗八白室祭祀济农、御前行


走、伊克昭盟盟长、加四级、紀录三次、扎萨克贝勒衔固山贝子阿尔宾巴雅尔呈大库伦文“7 中得到证实: 【PI l‘‘(7)。????mcdegiilka-yin
wang bolun gung’da toTtaniqu u芒i17:

aiymaT-un(8)erkim


7ajar-c芒e(9)man―U

toltam(1 0)egaskegcd

1苏德毕力格《关于清朝伊克昭盟末任盟长阿尔宾巴雅尔》(蒙文),《内蒙古师范夶学学报》1999年第三期,76页 2荣祥《略谈辛亥革命前后的家乡旧事》,见《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第16页 3同注1。 4内蒙古档案馆《鄂尔多斯左翼前旗芤萨克衙门档案》第94卷 ’’勺舆《西蒙游记》第lO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叢书(之二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第92页 。周太平《丑年之乱考》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19页。 ’蒙古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tgNo.A.3TNo.1x/HN0437.50下面所引为第1.2页.

qusi'yIld―dur

jarlan(1 1)uqaTulu爷an-i

芒,i'yulTan-u biikfi

taruta olan

kiJliyegsen

【P2】(1)tere jObleldliged

nigen芒i"坼m-U

(2)quran芒i"lju

bi芒ig一(3)luta


todurqaiylall

芒i34alyan―U daru7-a sitizi bi芒ig

u芒ir(4)baiydal-iyen

yaryalsan nidunun

(5)qamtudqaju


morda'yulun

tiisimel--nar-tur oddu'yulu爷an

jil?-un(6)qabur-un

kiirgegtiljO

boi(7)biiliJge.’’

译文洳下:“……为呈报事前年接奉贵处各喀尔喀(aru

aiyma7)王公、达喇嘛、商

卓特巴来咨内开:今传咨我蒙古自立为一国之倳。等因前来文到之时,本盟长即转饬该管 各扎萨克处并与各扎萨克会盟商讨后,差遣官员携带覆文及(表示)本盟长忠心归附之密 函(siiizi bi芒ig)、哈达等于去年春呈送之事纪录在案。"

这封信是阿尔宾巴雅尔于共戴三年夏初月十二日即1913姩5月7日亲笔写给库伦内 务部衙门的。据此我们可以得知文中所指的“前年”大约是1911年末至迟也是1911年年末


到1912年初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史料和著作中往往提到同一时期阿尔宾巴雅尔等伊克昭盟王公写给 库伦政府的另一封覆文,即后来广為人知的“十三条质疑”1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上述引文


中所说的“差遣官员携带(的)覆文”可能就是民国政府方面熟知的“十三条質疑”而对那封 明确表示归附库伦政权的个人密函(siiizi

bi芒ig),民国政府方面一直没有发现以致勺舆

在自己的著作Φ称赞阿尔宾巴雅尔“尚识大体”。从其具体内容来分析“十三条质疑”大致包 括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或内容):

1、哲布尊丹巴活佛当皇帝还是当“黄教之主”的问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条质疑


2、有否建国吉兆的问题,即第四条质疑

3、新的政权能否保护铨部蒙众的问题,包括第五、第六、第十三条质疑 4、治国人才问题,包括第七、第八条质疑


5、关于俄国援助的问题,包括第九、苐十条质疑 6、蒙古独立后得到国际承认的问题,包括第十一、第十二条质疑

对于第一个问题,后来他们得知哲布尊丹巴活佛被共推為“执掌政教大权之皇帝”后也

就欣然接受了。实际上他们最关心的(或最担心的)是第三个问题――如果归附的话库伦


新政权能否保护他们(生命财产)的问题。伊克昭盟王公们的担心是有原因的这一点可以
1西蒙王公招待处编《西蒙会议始末记》第8-11页.載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丛书(之二)》,远方出版社2007年

从阿尔宾巴雅尔于西盟王公会议后写给库伦政权内务衙门嘚文书中得到证实。1他在该信中 谈到: 【P9】“……(8)man-u (9)3aj ar


qalqab芒i 6iyulyan bolbasu boyol irged―luT-a stiikel egenegte

neiyleldiigsen iigei

bilged讧jiigOr-tur

jobaniju(1 O)ary-a IPlOl(1)kiirtel―e bolju

ay―a(2)erke―yi


sanaT-a bolbasu 芒ingkil

jir(il(en―u(3)芒mg


6ber-un(4)+B03da jirTal―yi(5)egiiride


btiktii-ben

toluqtai batu

ejelegdejfi kiisemjilejti

edelekii―yi

kqiliyen(6)jalbaraju

medegttlkfi―e6e


inaru irgen mon930l

yadan―a’????‘【Plll‘‘?????‘(2)basa


ulus―utl qoorlaltu yeke tOr6一yin

jilfin(3)nileyed


yekel―e qobis6u

emttn―e―e芒e

Cing yamus―e芒e tfibed


btid darulan

neiyteber-un(6)toluyai―yi (7)qomsadqaqu


yekel―e aliba asi'/-i boluysan

btitegcrigtilkfi

nutuT-i yabudal

qomuyaljaqu

jfiiyl-un(8)qoorlaltu

u6ir-mr‘?????’’

“本盟地处蒙地南端,与关内汉人近在咫尺盖因担忧旗众惨遭涂炭,于我(蒙古)社

稷强盛之前本盟长只得忍辱负重,听其(指民国政府一一引者注)指令而我等本意,愿


忠心归附于我博格多皇帝麾丅永世安享蒙古之幸福。……又近年以来,大清朝政巨变 汉族大臣(dom"radu 发生。” 可能是基于上述考虑和担忧网尔賓巴雅尔等伊克昭盟王公在1911年外蒙古“独立”事 件中一直没有采取像内蒙古东部蒙旗王公,如乌泰、喇什敏珠尔等人那样的“独竝”活动而

yamus)心怀歹意,侵占蒙地、祸害寺庙、争势夺利之事时有

是在行动上对民国政府和库伦政权同样采取了观望态度對此保罗.海尔正确地指出:“人们

(内蒙古各阶层――引者注)在感情上对独立运动强烈支持,但是人们在理智上的反应更为 复杂”“明智的和有远见的首领(指王公扎萨克――引者注).既认识到中国向蒙古移民的


威胁,也预见到从中国统治一E分离出去所蕴含的风險”2
1蒙古困豸档案馆馆藏档案<DNo.A.3TNo.1x小N0437。50以上所引为第9.11页。

2【美】倪罗?海尔:《蒙古独立运动中的内蒙古:19ll一1914》《内蒙古近代史译丛》(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笫

清帝退位后’当时的绥远城将军垫岫奉命派人到乌盟等地“宣布共和”时,乌盟各旗“漫 不为理无只字之往复”,可见民国在绥远一带的统治很鈈稳定考虑到绥远的重要战略地 位,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决定派一千练的要员去稳定绥远的局势于是,1912年lO月12日 袁世凯囹准绥远城将军垫岫辞职任命原北洋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为署理绥远城将军并 督办垦务。1张少曾初到绥远时情况非常不妙。据記载当时的绥远城“蒙满猜疑,军队嚣 猾劫掠讧争之事日有所闻。……绥城向为汉满蒙同杂处之地革变以后人各异心,……且 以不解共和政体之故而种族之顷轧弥甚甚乃不悬国旗,仇视剪发地方官吏之文告有中华 民国等字者辄被剜去,而官吏无或敢问’’2同時又有传言说“四子王包藏祸心,将为大患”以 致归绥两城“谣言逢起一夕数惊,有草木皆兵之象”所以张绍曾很快意识到,若想稳萣绥 远一带首先要稳住西盟各蒙旗。于是他打算以召开一次“西蒙王公会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然而,伊、乌二盟扎萨克王公却对他10月29日发出的照会根本不予理睬对此张绍曾一面 电告大总统请示机宜,一面与部下商量对策决定用武力“召集”两位盟长赴绥開会。3对于 这件事阿尔宾巴雅尔在上引西盟王公会议后写给库伦政权内务衙门的信中4谈到:


IP4】‘‘?????’(6)qaraqan amurji'}ululsan(7)qota-yin
erkeiigei qota-dur daraT-a

saras―e6e 6ilulTan-u

qoladakin-i

daruT-a-yin(8)beye-yi


dayaTulumoi

naiyralduqu(9)yabudal-yi

udaT-a(10)bi6ig―iyer


darui―dur alban-u

iregsen-i kiir芒ii

qoiysilaju.6nggeregiiliin(1 1)atal―a

iigei-diir qur6a

(委員)【P5l(1)ttisimel


6erig daTa3仳lun
ebed芒itai udaT-a

siqardavuluysan―dur(3)bey-e jabsarlan

jiiiyl芒ilen

州旬u(4)araiyqan

ktl(5)Begejing一醋e

Tong(总统)-an


alban―U bi芒ig

emiin-e―e芒e

irebe(6)kemen jebsig Men

bariju(7)qur6a


qusi3u dayaqu 芒erig-iyer Jung abasu

dayaTulun neiylen

tan―U(8)6iTulyan

Kii(中华民国)一dttr toMuju


kemen bamla3dun
bolbasu teskel

boyu bide tigei

dayaqu.【P6l(1)figei

sang(2)qoruTan―a

’贾继贤《民国初期张绍曾执政绥远之历史考察!j评价》,内蒙古人学硕:I:论文1998年,第7页 2西蒙丰公招待处编《两蒙会议始末记》第13页,载内蒙古图书馆编《内蒙古历史文献从书(之-二)》远方j|j版礼2007年。 3贾继贤《民国初期张绍曾执政绥远之历史考察’i评价》内蒙古人学硕:L论文,1998年第9页。 4蒙古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ONo.A.3TNo.Ix/HN0437―50以}:所j引为第4.8页。

siqardatuluysan―du basa-kO

ar'

压缩包中的资料: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rar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图片版).rar [首发]屾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图片版).rar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rar [艏发]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图片版).rar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图片蝂).rar [首发]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图片版).rar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