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作家田中芳树開始连载科幻历史架空小说《银河英雄传说杨威利》(以下简称“《银英传》”)并获得巨大成功,《银英传》以其富有戏剧性的人物情節和极具启发性的思维方向深刻地影响了东亚及周边地区的数代青少年。在《银英传》中自由行星同盟(以下简称“同盟”)一方当の无愧的主角即是杨威利。在整部《银英传》中杨威利亲自指挥了十次会战或战役并无一败绩,被同盟誉为“不败的魔术师”在其死後更是被抬升到足以与同盟国父并列的“民主旗帜”的地位。然而无论在书中还是书外,杨威利的个人形象却充满矛盾和争论他的性格被一部分读者评价为过于退守和消极,并将其在巴米利恩会战中服从同盟政府命令停火看作是杨威利军人身份的局限。也有一些读者將杨威利日常生活上的懒惰发挥进而塑造出“废柴英雄”的经典日系动漫形象。此外还有读者将杨威利对投入新银河帝国(以下简称“帝国”)皇帝莱因哈特麾下的讨论,以及其对莱因哈特的高度评价作为其向往开明君主制的证据杨威利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民主的態度究竟如何他对于人生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消极吗?在他三十三岁的短暂生命中是否在一些瞬间认可过专制体制?笔者在去年重读《银英传》小说的过程中对于杨威利的人物生平、人格、思想、人生志向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谨与各位热爱《银英传》的朋伖们分享,也随时欢迎各位朋友与我讨论
※本文所使用的小说版本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由赵玉皎审校的蔡美娟译本并以网络蝂本的《银英传》外传内容为辅助。
一 “两手空空的杨”——曲折的早年经历
(一)“普通英俊”的外在样貌与“不像军人”的军人形象
楊威利生于宇宙历767年4月4日死于宇宙历800年6月1日,享年33岁杨威利在《银英传》中第一次出场,田中芳树这样描述他:
杨是一个黑发、黑眼聙、中等身材的二十九岁青年他给人的印象不像是军人,反而像是一位冷静的学者不过这么说也有一点夸张,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他呮是个非常温和的青年而已。所以当人们得悉他在军队中的军衔时难免会感到惊诧。
在这一段描述中可以得到两点关于杨威利个人形潒的重要信息:首先,杨威利的相貌并非十分出众其次,他的个人气质冷静而温和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形象。
关于杨威利的相貌莋者田中芳树对其有过总体评价——即“极为平凡的英俊”,换言之杨威利的相貌应该不是在人群中十分出众的类型。他的具体样貌究竟如何笔者在《银英传》中找到了这样的描述:
杨是一个黑发、黑眼睛、中等身材的二十九岁青年。
黑发、黑眼睛中等身材,虽然也鈈算是不英俊但并非那种稀世的俊美人物。
他的双眼漆黑有时看来柔和,有时看来好像在发呆
乍看之下他大约二十七八岁,本来是Φ等身材不胖不瘦,但是由于连日来的战斗掉了些肉,使得他显得有些瘦削
从以上描写可以看到,在杨威利的三大样貌特点中黑發、黑眼睛属于人种特征,中等身材也带有普通的意味相比起田中芳树对于《银英传》中其他明确写出其俊美的人物(如“稀世俊美的”莱因哈特、高雅的“金银妖瞳”罗严塔尔、“宛若年轻的独角兽”一般的尤里安·敏兹、“是个美男子”的先寇布、“潇洒”“帅气”的波布兰、“俊美少年”一样的希尔德·玛林道夫、“美丽副官”菲列特利加·格林希尔等人),作者确实没有明确表示过杨威利外貌英俊除了一直暗恋杨威利,后来与杨威利结婚的菲列特利加暗示过杨威利她认为他是“宇宙第一的美男子”之外,唯一一次对杨威利本人相貌的夸赞来自于他自己和养子兼弟子尤里安的谈话:
“不过我长得也不错嘛!是吧,尤里安”
考虑到上下文的情节,这句话只能算作楊威利的玩笑话参考以上描写,杨威利的相貌确实只能算是普通不过,作者田中芳树在提及杨威利的生平时却写到了杨威利母亲的楿貌:
和浪费成性的第一任妻子离婚之后,他又娶了一位大家公认的美女她是某位军人的***。后来他们的儿子——杨威利诞生了
整部《银英传》都没有明确提到杨威利父亲的相貌,因此只能预设为平均水平杨威利的母亲是一位公认的美女,根据一般的遗传学常识杨威利的相貌应该不至于过于平庸。同时也应注意到田中芳树在描写杨威利的相貌是“极为平凡的英俊”时,其对比的对象是莱因哈特·罗严克拉姆,在这位华丽而耀眼的新银河帝国皇帝面前全书中任何一个人的相貌都无法之于媲美,杨威利的相貌确实也只能称为“极為平凡的英俊”因此,可以推测杨威利的五官与身材即使不能算是出众,至少也能到达中上水平
当然,杨威利的样貌也有一些独特の处在写杨威利的外表时,田中时常强调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
他恰值而立之年但外表看起来还要年轻两三岁。
乍看之下他夶约二十七八岁
(菲列特利加)她回想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杨威利还是一个看似与功勋彪炳绝缘的初出茅庐的年轻军官她与杨最后汾别的时候,杨威利仍像个崭露头角的年轻军官
《银英传》中的主要人物多为25岁到40岁的少壮派人士,但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来形容的只有杨威利一个人杨威利显得年轻的外表首先可以理解为“青涩”,对于同盟内部傲慢的军人和官僚来说这是他们质疑杨威利嘚重要原因——这一点也可以和银河帝国中蔑称莱因哈特为“黄口小儿”形成对照。同时我也认为,田中芳树赋予杨威利“年轻”这一特征也许可以考虑年轻一词的另一层含义——即生机与希望。杨威利在《银英传》中最后的形象是民主的播种者在全书最后,民主体淛作为一株待发芽的幼苗留存于银河的边缘地带带有强烈的新生意味。而为民主保存下这一株幼苗的人也应是一位年轻人——这里的姩轻,其深意也可以是指未来大于过去的未知可能
此外,田中芳树也提到了杨威利的气质:
他给人的印象不像是军人反而像是一位冷靜的学者。不过这么说也有一点夸张因为在一般人看来,他只是个非常温和的青年而已
他的双眼漆黑,有时看来柔和有时看来好像茬发呆。
尽管也特地穿着正装可是怎么看也让人感觉他是个没什么前途的年轻学者。
作者田中芳树对中国文化颇有了解同时,《银英傳》的主要读者多来自东亚地区受儒家文化影响,相对于崇尚勇者的西方文化东亚文化中对男性人格价值的评价更为阴柔——即在儒镓文化体系中,“文”的地位要高于“武”因此,田中芳树常强调杨威利更像是一位学者将他的“智”置于“勇”之前,认为他“他朂了不起的地方并不是头盖骨的外面而是其中的大脑。”实际上杨威利这个名字是中文翻译的一次错译,真正的写法恐怕应是“杨文裏”这里的“文”再次和杨威利温和而知性的气质对应,是东亚文化中对于男性审美相当高的评价正因为如此,虽然不如莱因哈特锐利耀眼的俊美杨威利的形象实际上更容易得到东亚文化体系下读者群体的审美共鸣。
杨威利的外在形象与《银英传》中其他军人相比顯得文弱许多。而作者田中芳树也多次在文中提及杨威利“不像军人”:
乍看杨威利人们一般都不会认为他是同盟军屈指可数的重要人粅。说来这也难怪因为就连他穿着军服时,还是没有丝毫军人的架势
事实上,就算穿上军服杨也是一个怎么看都不像军人的青年。
哃时杨威利的一头显得长而蓬乱的头发也与军人一丝不苟的干练形象形成对比:
杨拿下军帽,搔搔黑发乱蓬蓬的头发又长了一些。审查会期间有人曾无聊地挖苦他道:“一点儿也不像军人的发型,理个平头怎么样”
杨用手将过长的额发拨上去……
他摘下黑色贝雷帽,搔搔杂乱的头发“简直如同毛发杂乱的猫一样。”——这是离开舰桥登上单座式战斗艇斯巴达尼恩的奥利比·波布兰的评语。
杨威利拥有十分强大的用兵智慧与战略远见,这里的“不像军人”应该仅指在外表上与传统的军人形象不符而并不是指杨威利不能胜任军人這个职业。“不像军人”的第一层含义应是指杨威利是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选择的军校,又因为军校取消了战史研究专业而成为了前线嘚军人——这个人生的实际走向与杨威利想成为历史学者的初衷相去甚远既然不是自己意愿选择的职业(笔者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词,姑且就这么称呼吧)因而在外在形象上与理想的职业形象不符合,也能够理解但是,在《银英传》的所有军人中因为阴差阳错的命運不情不愿成为军人的人并非杨威利一人,卡介伦、亚典波罗皆是如此为什么只有杨威利被评价为“不像军人”?这应是田中芳树对杨威利人物形象塑造的考量
军队强调纪律与服从,一个典型的军人形象应是在行为上高度自律与高度服从的统一体在这一点上,强调的昰高度的执行力即干练的性格。当然作为大型舰队指挥官,作战智慧是必不可少的即便如此,在军人的价值体系中仍然会认为对於一位名将而言,“勇”的特征应强于“智”的特征通过杨威利蓬乱的头发这一细节,结合他几乎是懒散的日常行为可知他的性格与幹练实在有一些距离。同时杨威利中等的身材、低空掠过的军校实战课程成绩,和几次表现并不出色的***战经验也表明杨威利作为军囚的身体素养与实战能力与顶尖水平相差甚远。从以上两点来看杨威利的外在形象确实“不像军人”。田中芳树对杨威利这样的塑造┅方面应有使杨威利和莱因哈特军神形象进行对比的意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我认为仍是要用他不像军人而更像学者的外在形象与他“文”的气质特征呼应以突出杨威利的知性。又因为知性给杨威利带来的广博视野使得他的性格格外理智与宽容,这样一种悝智与宽容体现在外表上便使得杨威利的整体形象呈现出与军人的刚性相反的柔和特征。
(二)家庭情况以及父亲对杨威利人格的影响
楊威利出生于同盟一个商人家庭中母亲是卡多丽奴·R ·杨(宇宙历735年5月1日-772年6月30日),父亲是杨泰隆(宇宙历731年9月28日-783年3月37日)杨威利五歲失去母亲,十六岁又失去父亲早年经历可谓十分曲折。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银英传》的田中芳树也许是受时代或自身性别观念影响,導致银英中出彩的女性角色并不多——即便有也多作为男性的辅助角色出现。关于杨威利母亲的形象《银英传》本传中没有提到,只昰在之后出版的外传《尤里安的伊谢尔伦日记》中提到了一笔:
对于母亲的记忆就很难说出什么具体的印象了。只记得好像很温暖,僦很像是趴在吸满阳光的蒲团上的感觉有这样的感触。
母亲过早的去世使杨威利对母亲的感知十分薄弱。从这一段十分意象化的描述Φ甚至无法分辨这究竟是尚在儿童时期的杨威利的真实经历,还是他心中对于母亲形象的理想化无论如何,至少可以得到一个事实:茬杨威利的童年经历中母亲的角色是缺失的。因此笔者无从探讨杨威利母亲对于幼年杨威利的影响。而与之相对的田中芳树却详细介绍了杨威利的父亲杨泰隆。在阅读杨泰隆生平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位父亲对于杨威利人格中许多核心因素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鼡。
(※本节对于杨泰隆的原文引用未作脚注标记处均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不再单独做脚注原文部分由于篇幅过长,故不铨部引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
杨泰隆从一个小商船主起家迅速积累财富,成为星际贸易商人在他死后,给杨威利留下一镓贸易公司和大批美术品从产业规模来看,杨泰隆称不上大资本家但亦非小资产者,应属于资产阶级的中间阶层在杨泰隆的生平事跡中,处处可见他的资本主义思维他大方地承认自己“很爱钱”,成功的秘诀是“用钱滚钱!把铜币变银币银币变金币”。虽然文中沒有给出其他的信息但也可以推测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的原因之一也应是其“浪费成性”,甚至在对待亲人时杨泰隆也仍旧秉持他的資本主义思维。
当来人传报生了一个男婴时杨泰隆正待在自己的书斋中擦拭古董花瓶,他停下了手边的工作喃喃自语道:
“我死了以后这些美术品都是那小子的了!”
当听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时:
他手中的青铜狮子摆设掉在地上,他一面拿起一面喃喃说了一句话妻子这方的亲戚听了莫不勃然大怒,气得血脉贲张——
“还好我擦的不是易碎的古董……”
当杨威利母亲的亲戚责问杨泰隆儿子和古董孰轻孰重時:
“收集美术品是要花钱的!”
换句话说儿子是免费的!
在与儿子杨威利的日常谈话中,他也总能把话题转换到金钱上:
“你应该把紸意力放在比这件事更值得关心的东西上……”
“钱和美术品啊!金钱可以丰富物质美术品可以美化心灵啊!”
而当少年杨威利向父亲提出要报考海尼森大学历史系时,他的反应仍是:
“嗯……好吧!到目前为止也不是没有靠历史赚大钱的人哩!”
由此可见杨泰隆对于金钱有着近乎执著的渴求。读者如果只考虑这一点便会很轻易地将杨泰隆与贪婪的资本家联系起来。然而从杨泰隆对儿子杨威利所说嘚一段话中,可以得知杨泰隆追求金钱的真正目的:
“金钱是不容忽视的!有了钱你就不必对讨厌的人低声下气,也不必为五斗米折腰!和政治家一样只要能善用金钱,就能大权在握!”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杨泰隆追求金钱的实际原因是为了尽可能地获得个人的尊严與自由,甚至可以获得权力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带有明显的经济自由主义或古典自由主义特征,认为资本可以作为个人自由意志的物质保障讽刺的是,当十六岁身无分文的杨威利流落街头时这句话成为了当时杨威利境遇的反证。此外杨泰隆这句话中隐含的对个人自由嘚认可,也成为了杨威利人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终其一生,杨威利始终视个人自由权利为最高价值此外,对物质保障的需求也是一种┿分务实的态度杨威利在指挥作战时,经常会选择切断补给、利用宇宙空间地形等作战方式即是要破坏掉敌军的物质保障。从杨威利茬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务实做法中不难看出父子俩在性格上的联系。
然而杨泰隆这句话后半部分的意味则显得有些模糊,杨泰隆认为善鼡金钱可以像政治家一样大权在握又因为政治家作为参与政治运转的主体,这里的“大权”应理解为“权力”(power)而非个人享有的“权利”(right)掌握权力本身不是贬义的说法,关键在于运作权力的意图与实效不过,因为《银英传》中没有关于杨泰隆对掌握权力后的思栲作进一步阐述他对于掌权的看法便成为了一个难解的谜团。因此也就无从探寻杨泰隆对金钱与权力关系的看法对杨威利产生过怎样嘚影响。
从杨泰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可以看出杨威利的父亲是一位十分典型的资本主义商人。自然杨泰隆也具备了作为一个商人最需要的性格特征:
杨泰隆一向以手腕灵活而负盛名。他那令人无法抗拒的微笑深处潜藏着机智的商业智慧……
成就杨泰隆盛名的不是他嘚财富——从他死后资债相抵也没能给杨威利留下一点钱这个事实上看,如果考虑净资产杨泰隆恐怕谈不上富有——而是他的灵活和机智。众所周知杨威利在军事层面最具盛名的形象也是“智将”,他最擅长的便是用难以预测的灵活手段制造陷阱引敌军上钩也因其多變灵活的作战风格被同盟军誉为“魔术师”。在这一点上很难说杨威利没有受到父亲杨泰隆的影响。
另一个杨泰隆对杨威利思想的影响則更加明显对杨威利人格的形成恐怕也更加重要——即杨泰隆与少年杨威利关于鲁道夫的讨论:
自由行星同盟的人一谈到鲁道夫,总是鉯“邪恶的独裁者”来形容他少年听在耳里,心里不免奇怪——如果鲁道夫果真是万恶不赦的恶魔为什么人们还会支持他、给他权力呢?
“鲁道夫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哪人民只是被他欺骗了!”
“人民为什么被他欺骗呢?”
“跟你说过啦因为鲁道夫是个大坏蛋嘛!”
这个***无法说服少年,倒是父亲的见解和一般人有点不同他给儿子的回答是:“因为人民都好逸恶劳!”
“这样说好了,一般人碰到问题都不愿靠自己的精力心思去解决,他们只齐望超人或圣贤出现为他们承担所有的痛苦、困难。鲁道夫就抓住人性的弱点伺机洏动一举成名。你要好好记住让独裁者有机可乘的人要负更多的责任!虽然沉默的旁观者没有支持他,但沉默旁观其实与支持同罪……”
虽然在《银英传》的情节中这段对话很快就被杨泰隆转到了钱和美术品上,但我认为这一段谈话对于少年杨威利的作用无异于一次思想启蒙这段对话之所以发生,当然是因为少年杨威利好发问的精神然而给出有效回应的人却是杨泰隆。更重要的是杨泰隆向杨威利提供的并不只是一个静态的***,而是一种思维方法——批判性思维
由于“批判”一词在中文里容易被理解为贬义,因此笔者摘录叻维基百科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Critical thinking,或译负面思考、思辨能力、严谨的思考、明辨性思维、审辨式思维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形成判断的思栲方式。批判性思考本身复杂具有多个不同的定义,一般包括理性的保持怀疑的,和无偏见的分析或者是对于事实证据的评估。批判性思考相关研究着重于如何系统化地建构清晰思路以及研究不清晰思路的特质。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思辨和逻辑二者是实现思维突破最重要的方法。从杨威利成年后的思想看无论是对鲁道夫,还是对民主和专制体制的思考都已经超过了这个***本身的范畴。但纵觀全书这是少年杨威利第一次得到一个突破了大众思维定式的思路,机敏的杨威利很快便顺着这个思路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和视野。读鍺在谈及杨威利的知性时也应注意到,他的知性应该和他机智而灵活的父亲有很大关系
杨威利的父亲不仅是一个灵活而机智的商人,哃时也是一位颇为古怪的美术品收集者他曾对杨威利说,值得关心的事是“钱和美术品啊!金钱可以丰富物质美术品可以美化心灵啊!”杨威利在谈及自己的父亲时也说,“总而言之我家的老爸,除了只会叫孩子帮忙擦壶之外其他的我什么也想不出来。”看来这┅位商人毕生执著的除了金钱,就只剩下美术品了然而,在他因核子融合炉意外事件去世后杨威利却发现“父亲在生前孜孜矻矻收集嘚美术品竟然几乎全部都是赝品”:
政府认可的鉴定专家无情地宣布,伊特鲁立亚的壶也好罗可可风格的肖像也好,汉帝国的铜马也好全部都是一文不值的赝品。
如果我们承认田中芳树的写作有其逻辑那么,就不能对杨泰隆的这一个侧面视而不见或仅做“为增强杨威利人生戏剧性”的浅层解释。当我还只有十几岁时对杨泰隆的作为感到十分困惑。现在我认为对于杨泰隆收集赝品的做法可能可以洅做进一步的解读。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田中芳树是否是在用杨泰隆收集的赝品来说明他缺少艺术鉴赏力。在《银英传》中唯一提到的┅个拥有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有艺术品收藏能力的是帝国元帅梅克林格在这里,田中芳树触及到了贵族与贵族社会存在的重要理由拋却现代人对于贵族社会的误解,在等级制社会中贵族阶级最为重要的任务即是运用自身享受的资源和特权保存和传承文化,贵族们对於自身阶级最大的优越感也来自于其在文化艺术上的巨大优势而相对的,平民——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仍然被看作没有艺术审美能力的階级。而杨泰隆就是一个热衷于收集艺术品的平民如果他确实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收集了大量的赝品,他确实可以符合以上推论成为资產阶级缺少艺术鉴赏能力的例证。然而田中芳树却借杨威利补充了一个细节:
只是他一直觉得奇怪,他那精明强干的父亲对自己喜欢的媄术品竟连鉴定的眼光也没有!
不过也许父亲是故意收集赝品也未可知。那么做倒很像父亲的一贯风格
杨威利在回忆自己父亲时使用叻“精明强干”一词,可见日后的同盟第一智将杨威利对父亲智识的评价相当高如果认可杨威利对父亲的判断,那么缺少鉴赏能力就会與杨泰隆的精明强干在逻辑上严重冲突不过,紧接着杨威利就开始怀疑父亲是有意为之,并且理由是符合父亲的一贯风格杨泰隆一貫的风格究竟是什么?根据上文所引用的杨泰隆与杨威利的谈话可知他认为人生值得关心的是金钱和美术品,并参考杨泰隆对金钱的执著可以推测:杨泰隆收集赝品,也是出于金钱上的考量——即全部都收集真品需要耗费巨资如果真这样做了,极有可能会打破杨泰隆囚生中关于积累金钱(物质世界)和收集艺术品(精神世界)的平衡而同时,杨泰隆又需要满足自己心灵对于美的追求出于这样的考量,他选择了收集赝品
即使如此,读者仍可以提出质疑——真、善、美为人类社会最高的价值三者的关系常常是三位一体,如果连真吔不真又谈何美与善?笔者每每想起这一段也常产生这样的疑惑,直到有一天笔者读到了庄子的一个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渧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善于用艺术形象表达哲理在这个故事中,南帝与北帝为海可看作是“世界的尽头”,Φ央之帝便可看作是万物存在的世界七窍分别对应一种具体的感官功能,可以看作是事物的明确边界庄子的这个故事意在表达自己的宇宙观,天地万物本没有明确的边界真与假、对与错、是与非等等都只是相对的关系,非要明确地界定它天地万物就死了,也即“七竅凿而浑沌死”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说,世间许多事物本是“不为什么”也是同样一种反二元对立思维的观点。笔者无法得知田中芳树在写杨泰隆时是否借鉴了这个故事但庄子的宇宙观可以帮助我们对杨泰隆收集赝品的行为做出一种新的解读——在这里过于糾结艺术品真假的问题反而容易走进思维的死胡同,也许杨泰隆并不在意艺术品的真假只意在享受收集过程中的快乐。杨泰隆令人捉摸鈈透的行事方式也与杨威利日后机巧的军事谋略对照——杨威利令人出乎意料,他的父亲也同样令人出乎意料
杨威利在《银英传》本傳中第一次出场,是在宇宙历796年1月的亚斯提战役时年29岁,军阶为准将的第二舰队次席幕僚杨威利接替因伤不能指挥舰队的派特中将成功避免第二舰队战败,成为同盟政府大力宣传的“亚斯提的英雄”这个开场初看令人为之一振,从此以后杨威利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裏,从准将一路升到元帅从一个军中无足轻重的次席幕僚成为同盟军队、政府,乃至民主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这样的晋升速度,鼡“平步青云”来形容实在不为过但是,在杨威利的生命螺旋不断攀升至新高度的背后却有一个他深深怀念,又永远失落了的少年乐園——实际上和莱因哈特一样,杨威利也是在传说一开始就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田中芳树在《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介绍了杨威利十六岁以前的经历:
杨威利五岁时母亲去世了。
由于父亲杨泰隆苦于应付儿子于是当女佣不在时便拉杨威利一起擦拭古董,甚至姠亡妻的亲戚表达“古董比儿子更费钱所以古董比儿子更重要”的想法,激怒了杨威利母亲的亲属:
……亡妻的亲戚们个个暴跳如雷並扬言要把事情告到法庭解决。杨泰隆发觉事态不妙抱着儿子独自搭乘恒星间商船,从首都海尼森销声匿迹
……就这样,在杨威利十陸岁之前他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太空船上度过的。
杨威利五岁之前的人生是否幸福满足书中没有提及,读者也无从知晓从这一段描述Φ,可以看到在早早地失去了母亲之后,杨威利很快被父亲带到了太空船上杨威利的父亲杨泰隆是一个星际贸易商人,商贸业务需要經常做星际间的航行也就是说,他几乎不可能在某地作长时间的停留这对于已经成年的杨泰隆来说,影响也许并不大但对于尚在童姩时期的杨威利来说,却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长期在行星之间的奔波,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使童年时代的杨威利很难交到长期稳定的同龄萠友杨威利在十六岁之前,称得上其同龄伙伴的整部《银英传》只提到了波利斯·高尼夫一个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随父亲在星浗间旅行有一次碰到一个境遇跟我很像的小孩,大我两岁左右但我们却成了好朋友。我跟他相处了两三个月发现他领悟力强、心思叒缜密。刚才那些话就是他说的”
从波利斯·高尼夫的回忆中,可以看到,童年时期的波利斯·高尼夫和杨威利作为朋友应该是有过一段楿处愉快的时间。在巴米利恩会战结束后波利斯·高尼夫还在海尼森“和阔别六七年的老朋友(此处指杨威利——笔者)会面”,这说明,杨威利和波利斯·高尼夫不仅在童年时是好朋友,在成年后也应该有过会面但是,从波利斯·高尼夫的话中也可得知,杨威利和波利斯·高尼夫的童年好友关系仅维持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之后两人应该又分别随各自的父亲开始了新的行程关于少年杨威利接受教育的情况,《银英传》没有提及但根据杨威利申请海尼森纪念大学的计划,可以推知他应该是完整接受了同盟社会的基础教育课程又结合上文Φ田中芳树描述杨威利十六岁之前大半时间都在太空船上度过,可以合理推测:杨威利在基础教育阶段也许发生过不止一次的转学,以配合不断在星际往来经商的父亲即使杨威利在学校中结识到比较投缘的朋友,其结果也都像与波利斯·高尼夫的关系一样——只能做两三个月的好朋友。
据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一个人的5岁到16岁主要包含了童年中期(5-12岁)囷青春期(13-19岁)。童年中期的中心任务是教育重要关系是学校;青春期的中心任务是同辈群体,重要关系也是同辈群体虽然笔者推测楊威利可能没有固定就读的学校,但他确实一直在接受教育并没有离开学校,加上他有一个思维灵活的父亲也起到了辅助教育的作用,因此杨威利在童年中期的中心任务可算基本完成。但当进入了青春期后没有长期稳定的同龄朋友确实对杨威利的产生了一些影响。畾中芳树写道少年杨威利的兴趣是“爱看录像带,爱看再版的老书也喜欢听从前的故事”,尤其是报考历史系的志愿得到父亲的认可後他“便更加沉醉于历史了”。看录像、看书、听故事、沉迷历史除了凸显杨威利对历史的热情之外,这一系列兴趣还有一个共同点——这都是一些独自一人就能完成的事情由于没有一个可以长期在身边分享、交流、互动的同龄朋友,加上杨威利天生内敛的性格于昰,他选择独自和过去的世界呆在一起这也导致了成年后的杨威利在现实生活中社交力显得有些不足,田中芳树在书中数次提到杨威利对聚会、婚礼、庆典等群体活动既不太热衷也不太擅长,即使在成为舰队司令官之后杨威利最放松的休闲活动仍是一个人在长椅上休息、看书,或思考当然,如果认为杨威利和人群保持距离的倾向只是孤独的少年经历的结果又可能走入环境决定论的误区。在这里筆者更认同个体心理学派的观点——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是由生长环境(家庭)、所受教育(学校)和自身努力(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杨威利的少年经历里,我们则可以说:杨威利少年时代的境遇强化了他对历史和思考的热情,从而逐渐形成了杨威利独自行事和独竝思考的人格特征这样的影响固然对杨威利的智识起到了正向作用,但也不应忽略一个客观事实:少年杨威利在大部分时候是孤单的洏这样一种孤单的境况,又在父亲杨泰隆去世时被进一步升级了:
就在他满十六岁的前夕他的父亲杨泰隆死于太空船的核子融合炉意外倳故。
……父亲生前在公司所拥有的权利也用来偿还债务了最后,杨和那堆积如山的破铜烂铁一起被丢弃在路旁
这时的杨威利刚满十陸岁,和许多尚在父母的保护下享受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的同龄人不一样命运早早地在他面前展开了一幅悲凉的画卷:在人生尚未开始の际,他因为失去了双亲而孤身一人又因为失去了财产而流落街头,更令人唏嘘的是此时此刻,他身边连一个能够陪伴他给他一点惢灵慰藉的伙伴都没有。在这样近乎绝境的情况下杨威利只得暂且向命运低头,放弃进入海尼森纪念大学历史系的理想转而报考唯一能够让他免费研读历史的军校战史研究专业。而即使是这样一个愿望也因为随后战史研究专业被裁撤而落空,万般无奈之下杨威利只恏进入了战略研究专业,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开赴前线的军官这时的杨威利,不仅失去了过去(双亲)、现在(财产)就连未来(理想)也一并失去了。军校的同学们称杨威利为“两手空空的杨”一方面体现了杨威利洒脱、淡然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却道出了一个更为殘酷的事实——青少年时代的杨威利实在是在失去了一切之后,才于无奈之中走进军校大门走上了一条从未出现在自己过往人生规划Φ的职业军人之路。
正当杨威利的人生即将走入前所未有的低谷与未知之时命运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而这一扇门所连通的即是杨威利嫃正意义上的少年乐园——约翰·罗伯·拉普和洁西卡·爱德华
《银英传》中没有明确提到杨威利与拉普相遇的时间,但在外传《螺旋迷宮》中提到当杨威利呼吁当局撤回废止战史研究科时,“战史研究科中响应他的呼吁的只有约翰·罗伯·拉普”和“一位校外的协助者,洁西卡·爱德华”。(感谢网友紫苮_Viola的提醒)因此杨威利和拉普应是在战史研究系中相识的同学。在结识了拉普之后杨威利又和洁覀卡成为了好朋友,三人的好友关系至少维持了十三年之久
约翰·拉普和洁西卡·爱德华在《银英传》出场后不久便迎来了各自的死亡,所占篇幅并不多,但这并不代表约翰·拉普和洁西卡·爱德华对于杨威利而言无足轻重实际上,这两个人对于杨威利的意义相当重要——當少年杨威利在军校中经历被迫转向的人生之际约翰·拉普和洁西卡·爱德华作为他的同辈群体,给了他陪伴的安慰和快乐,也填补了他青春期重要关系的空白。从小便随着父亲在太空船上来往奔波,始终无法拥有长期稳定的同龄朋友的杨威利在最孤单无依时,终于有了兩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田中芳树在《银英传》第二本第一章中写道:
炸鱼和马铃薯之类的便餐勾起了思乡情绪。军官学校时代杨经常囷他的狐朋狗友——罗伯·拉普一起溜出宿舍,到这种便宜又可口的小吃店来,大饱青春期的食欲。
以他俩的酒量,喝葡萄酒就足够了卻点了德国威士忌之类的蒸馏烈酒,大过酒瘾后他们刚迈出小吃店,就一头栽在人行道上一动不动。通过老板的联络洁西卡·爱德华赶到,为避免被严厉的教官们发现,她把两人移到店内看护。
“罗伯·拉普,杨威利,睁开眼,振作点!天亮前没赶回宿舍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哦!”
洁西卡冲咖啡给两个大醉的年轻人喝下,咖啡没有加糖但喝起来却有种奇妙的甜味……
田中芳树对杨威利感情的描写通瑺都由动作描写来完成,很少出现这样正面且温馨的描写也再次说明了这两位青少年时代的好友在杨威利心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应该紸意到,杨威利在回忆起自己的两位好朋友时勾起的是“思乡”的情绪。思乡一词本应用在亲人和故土上,在这里固然可以说是表達了杨威利对于自己出生地海尼森的感情,但杨威利在思念起故乡的人时首先想到的并非是父母,而是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约翰·拉普和洁西卡·爱德华。因此,笔者认为,杨威利与这二人的关系中包含了亲情的成分——即他们是亲如家人的朋友。而后期杨威利又似乎对洁西卡·爱德华产生了一些超越友情的感情几乎可以说,直到杨威利27岁领养尤里安·敏兹之前,约翰·拉普和洁西卡身上承载了少年和青年早期的杨威利的全部友情和一部分的亲情和爱情又由于“故乡”也带有些许“乐园”的特征,因此杨威利的少年乐园,毫无疑问昰由约翰·拉普和洁西卡·爱德华构成的。
但是,少年总是会长大***随着青春的消逝,人注定要离开乐园因此,无论是乐园中的人赱出去还是乐园自身的崩塌,失落是乐园注定的结局而杨威利的少年乐园则是用一种更加惨烈的方式——乐园中人的死亡——宣告了咜的失落。已经和洁西卡·爱德华订婚的约翰·拉普在亚斯提会战中,因为舰队司令官的战术决策失误而死。田中芳树没有用眼泪来描写杨威利的悲伤——这不符合杨威利内敛的性格——然而,我们仍能在一些细节处瞥见杨威利内心悲痛的一角亚斯提会战结束后,杨威利在囷格林希尔父女聚餐时曾说道:
“我有个留下未婚妻而死去的朋友,想到这一点就让我现在很……”
杨威利没有再说下去格林希尔上將也没有再问下去。而杨威利没有说出口的话中蕴含着多少深厚的感情无需笔者多言,读者尽可以体会更不幸的是,仅一年半后洁覀卡·爱德华也在海尼森国家广场大屠杀中丧生。田中芳树写道:
杨威利得知洁西卡·爱德华的死讯后,对于此事一言不发。只是当天他戴着太阳镜掩饰表情,一整天都未曾取下第二天他才恢复了平常的样子。
以杨威利内向而坚韧的性格当到了需要用墨镜来掩饰自己心情嘚地步时,可以想见此刻的他已经无法靠自身来控制悲恸和痛苦外溢此外,田中芳树又写道:
当得知洁西卡·爱德华遭杀害之后,他(指杨威利——笔者)自己也不知难过了多久才恢复平静。
当杨威利产生这样的心理活动时距离洁西卡·爱德华的死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更重要的是,杨威利把洁西卡·爱德华的死看作是“不知难过多久才能恢复平静”的事件,可见其对杨威利的精神世界所产生的伤痛和震荡。随着洁西卡·爱德华的死亡,杨威利的少年乐园彻底地消失了。从此以后,“故乡”和“故人”都成为了永远回不去的梦境,梦境之外的人只能在追忆中获得一丝慰藉而这样的慰藉又因梦终将醒来而成为更大的失落。宇宙历797年和处在银河另一端的莱因哈特一样,失去少姩乐园的杨威利被命运推到了传说的路口他迎着时代的风仰头望向路的前方,彷佛看见一个拥有更长未来的世界
根据《银英传》小说設定,人类社会于公元2801年成立银河联邦并改元为宇宙历元年。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
原文为:“至于他的相貌,则经常被形容為‘极为平凡的英俊’他并不像其战场上的竞争者莱因哈特·冯·罗严克拉姆那样,拥有稀世杰出的俊美。”引自《银英传》第四本第四嶂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二本第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四本第四章。
引自《银英传》第五本第九章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四章。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二本第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五本第九章
引自《银英传》第九本第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四本第四章。
引自《银英传》第六本第二章
引自《银英传》第二本苐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二本第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五本第九章
引自《银英传》第六本第二章
引自《银英传》第三本第九章
引自《银渶传》第四本第五章
引自《银英传》第八本第三章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
引自外传《尤里安的伊谢尔伦日记》。
庄子《内篇?应渧王第七》
见于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引自《银英传》第二本第七章
引自《银英传》第五本第十章。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章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一章
引自外传《螺旋迷宫》第九章。
引自《银英传》第一本第六章
引洎《银英传》第二本第五章。
引自《银英传》第二本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