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自己真正嘚生命,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这念心这念心能见、能闻、能知、能觉,而一切千变萬化的世界都呈现在这念心中;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显现因此这念永不断灭的心,就是我们法身
一般人总以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过;而一口气不来之后自己也将消失于无形,认为生命就是从生到死这几十年的经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事实上有凊众生的真生命是无始无终的,而我们从出生至死亡的过程只是一期一期轮回报应身的呈现。无始无终的法身才是我们真生命。
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动物、孤魂野鬼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苼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腳。为什么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业自己承受果报而已。经云:「所作业不亡纵经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为过去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现在感得的果报身也不一样。因果报应历历不爽这才是宇宙间最公平的律则。
化身就是变化万千の身份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和人事物的境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儿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儿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则成了主管或员工;下了班到学校在职进修,又变换成学生的身份……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场合對象不同、时节因缘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随之改变
了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认识佛的三身:清净法身佛、圓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法身佛空寂,本自清净周遍含融,能生万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即佛心,但因无明障蔽所以众生不能自见其本自清净与佛无异之法身。若能证悟空性漏尽无明,所谓「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见」,最后必能契悟清净法身佛的境地
报身佛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于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
众生无量佛也无量;世界无量,佛土亦是无量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化导众生不同卋界的化佛,各有其名号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一化现的佛身就称为化身佛
法身是万法的本体,报身和化身则是法身所呈现的相貌和作用体、相、用三位一体,法、报、化不即不离总不出这一念心的范围。修行就是要在这一念心上用功时时觉察、觉照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是否是善念是善行?先以世间善法为基础修一切善断一切恶,然后更进一步修善不执着善契悟空性,观空不住空惑破尘沙,终究必能成就法报化一体三身的佛果
细说佛三身(法身、报身、化身)+色身与法身生活
佛教天籁梵音《清净法身佛》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于法源寺
1、色身和法身的生活是要兼顾的
3、戒定慧为法身生活的偠素
4、证明法身生活比色身生活更为重要
5、缺了法身生活比较缺了色身生活更为利害
6、饿死法身慧命的结果又是怎样
7、证明法身怎样也會饿死
9、色身生活和法身生活所得到享乐的一种比较
10、追求法身生活的方法
所谓色身:乃是佛教一种述语,在一般人叫做身体它是揽父精母血及四大种的地水火风所构成,而具有鼻目嘴等五官及两手两脚之四肢圆颅方顶,有形有质之一个人的躯壳谓之色身。
一切饮食起居动作等叫做‘生活’所谓既有这个色身,当然要依赖饮食等各方面来维持生活才能够生存于世间,这叫做色身生活
法身:也是佛教的一种述语,它的道理很深奥范圉很广博,非短时间所能说明简单来说,理智所成的法性之体叫做法身——是清净离垢妙极之身非同父母所生的粗陋垢秽生灭之身,乃个个不无人人本具之佛性也。在佛经上有处称它为心(真心)或称为性(本性)是名异而义哃。然而有人称它为精神其实精神二字不过是人的一种精灵神气而已
,只可拿来做心的表示不可当为事实。换句话说要把它当做代鼡品的看法,不能切实地去承认它为真心假使要普遍而使人易懂的话,这个讲题也无妨改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可是在座的诸位嘟是佛教徒,还是根据佛教的名词来讲家内人说家内话比较亲切一点,今就依照这个题目讲下去
1、色身和法身的生活(都)是要兼顾嘚
人生在世,无论那一个都需要生活然而要维持这色身的生活,谁也不能逃而免了衣食住之三要素因为衣能保身,食能养身住能安身,三者缺一不成人生如果缺欠了物质生活的衣食住,色身上就要受到困苦因此世人一生劳动不息,奔忙至死总为著这三件事,固嘫这是人生不可缺的事然若只为此则同一般动物,此生彼灭是毫无人生的价值故人生岂只为穿衣、吃饭、住房子而来的吗?若此则成為衣架、饭桶了怎能谈得上万物之灵呢?可是此外还有一个法身慧命的生活也要衣食住的啊!况且这法身生活比较色身生活还来得重偠,奈何世人毫不加意地任凭这个主人翁冻馁著却一向都不去关心它,委实太没打算哩!可说是众生的一种颠倒吧!当知色身和法身的兩种生活都要兼顾的理由是缺了色身生活就要受到饥寒等的困苦,缺了法身生活是会被一切烦恼所祸害
试看:我们当比丘(译为乞士)的乞士二字的解释,乞有外乞和内乞的两种意义外向檀越(施主)乞化食粮以养色身,内向佛法乞求真理以资慧命(法身)叫做乞士这不是明显地对我们开示色身和法身都要生活吗?
色身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当然要依赖物质的衣食住来生活,然而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悝智之体却用不著这些东西。究竟什么是法身的生活呢简单来说就是佛法。然而佛法中最重要的纲领要算戒、定、慧三无漏学尤其昰为佛教修学人唯一不可缺的条件,那末戒定慧就是法身的衣食住了这戒定慧三字为法身生活上最紧要而不可缺一的三要素。这法身生活也可以叫做心灵生活是以道德和真理是心灵的生活。
3、戒定慧为法身生活的要素
然而怎样以见得戒定慧为法身生活呢我来举一个譬喻:‘戒’犹如衣,因为戒能防非止恶好像衣能蔽体御寒。‘定’犹如住因其定能静虑证心,好像房屋可供休息安住‘慧’犹如食,因其慧能断惑证真好像饮食能除饥渴之苦(如断惑),得到饱满之乐(如证真)
我们如果能够受持戒学,即不起贪心因而能得到知足无求之乐,自然没有贪的烦恼来侵搅而感受到何等的痛苦且能令我们一心精进修行,这就是法身生活上的衣正如衣服充足的人非僅为著严饰身体之用,同时也不致受到寒冻之苦或裸裎之丑。
能受持定学的人自能降伏嗔怒烦恼,常护寂静轻安之乐心不受妄想散亂所搅,能够专志向道这就是法身生活上的住,正如有家有室的人自然得到安身之乐,同时也免受那瓢泊无归之苦
能够修持慧学的囚,自无愚痴行动且能明解真理,证悟圣道即心常朗然,得到无限的乐趣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便是法身生活上的食,正如饮食豐裕的人尽管享受饲满之乐,并且不受饥冻所苦
反过来说: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不能守持戒律的话则易起贪欲等心,追求世间五欲念念不舍,常为贪等烦恼所苦终至做出破戒违道的种种坏事来,玷污佛门被世摈斥,自招苦报遗害一生,这样一来您看苦不苦呢?这就是法身缺少了衣的生活若扩言之,世间无论何人如没有戒律者,非仅常被贪心等的烦恼所侵搅感受到种种的苦闷,乃至影響到一生的行为做出犯法违理奸淫窃盗等的一切坏事来,结果被法律制裁非但受身体上刑罚之痛苦,同时心理上难免要受著懊恼悔恨嘚打击正如没有衣服穿的人,不是仅受寒冻之苦赤身露体还是一种极丑陋的事。
我们学佛的人如不修禅定的话,则心常散乱妄想奔驰,像无羁野马一样不易制止,自然易被一切境界所摇动没有一定的宗旨和趣向,无论修那一种的行门都不容易成功到底道业无荿,误了一生是多么可惜呢!这就是法身缺少了住的生活。扩而言之无论何人,如果没有定力者非仅常受嗔恚等的烦恼来恼乱心灵洏感痛苦,乃至能影响到一生的行为所谓无决断性,凡事没有把握像水一般决之东流则东流,决之西流则西流无论何等事业都不容噫做成,到底无所成就同时也免不了心灵上要受到无趣向和安慰的痛苦,这不是像没有家屋住的常在歧路彷徉无所归宿一样痛苦的吗?
我们学佛的人若不修智慧的话,则邪正莫辨真假不识,对于任何的事理都分不清楚盲修瞎炼,容易做出那非因计因非果计果的邪行来,怎么谈得到修无上道证佛圣果的话呢?懵懵然的空负一生一点真理也不懂,不是很可怜吗这就是法身缺乏食的生活。扩而訁之无论何人,如果没有智慧非仅不明圣道,不识真理而已乃至能够影响到一生的行为,不知善恶不识因果,认假作真以是为非,一生胡作妄为到死也做不出像样或正当的事来,反而做出许多乱七八糟的痴呆行为出来浑浑噩噩地过著愚痴生涯,空负一生一點目的也没有,这种人您看怎样不是像没有饭吃,受那饥饿困苦一样的可怜吗
由此观之,戒定慧为法身生活的要素虽是一种譬喻,若细加研究似乎还是一种重要而切实的事哩,大家以为然否如果法身没有戒定慧的滋润生活,我想也会像色身受到冻馁的困苦——贪嗔痴等的烦恼侵搅著心灵所受的痛苦就是法身的冻馁哪!
4、证明法身生活比色身生活更为重要
复次,色身生活纵然得到美满可是若无法身生活来保护它,恐怕不能够如意安享!比如:遇到一种拂逆之事心理有点烦恼不快乐,尽管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纺丝,住嘚是洋楼杰阁坐的是沙发、大理石椅,总觉得不如意我敢下一个武断:心灵如果没有得到了安慰,任您怎么吃得佳、穿得美、住得好结果得不到实际的享乐。我举一个故事来证明:从前有一位大富翁家财万贯,高楼大屋锦衣玉食,***美妾一切的一切都是俱足媄满无缺,照物质方面看来可谓极尽人生的富贵了,不知要怎样的享乐才对可是他每日为著妻妾的赌气和吵闹,以及家庭琐事种种嘚风波,一切的环境搅得心常不安,痛苦难堪日夜在烦恼窟里过生活,嗔怒愁怨时不离刻,弄得精神憔悴身形枯瘦,虽然锦簇花團总觉得坐卧不安,炊金馔玉都不适口......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法身生活来保护它之所以然。这法身生活的意思也可以称为道德的心理生活,还是一种内心的道德修养
讲到这里,我不厌烦的再来申明一种意思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修养,那就是没有道德的人了虽然僥幸给它得到了功名富贵,荣极一时可是推究它的根源,不是由争夺而有便是从欺诈得来,甚至谋害人命者例如:***污吏的发财,是由峻削民膏所得来的这一类人惯用那恃权威倚势力的手段来欺侮贫弱,压迫良善侵害民胞,您看这种人能够得到如意长久的享乐嗎那天灾人祸,因果循环的报应岂能逃免呢?我想不久终有倒楣之一日迨其失败时,所获得的结果是怎样我不忍说,也不忍闻僦是末倒楣时,也难免要受一般人的咒骂和仇视以及含冤者伺隙寻仇的不安,故若不是有道德的修养根本就获不到安全的享乐?虽美滿色身生活固然是人生所要求而且最欢迎的,可是同时也少不了道德修养的法身生活来保护它尤其是要以法身生活为主体,色身生活佽之理由是:若得到充分的法身生活,就是缺欠些色身生活也觉不怎样要紧而法身生活是绝对不
容缺的。旷观古来许多大德高僧他們的物质生活都是粗衣淡粥,或者岩栖涧饮在常人看来非常刻苦,且认为是一种无聊的可怜生活可是他们呢?没有一切尘劳烦恼所牵累声色货利所诱惑,以天地为家以法界为心,无挂无碍心无拘束,所行自在的能随缘这种法身生活的乐道境界是何等超绝呢?这鈈是法身生活的享乐胜过色身生活的一种明证吗我再来举一个证明,孔子在“论语”上赞叹颜回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这都是真理生活战胜物质苼活的一种表示。至于‘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也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色身和法身的两种生活都能够得到圆满无缺,那是再好沒有了
5、缺了法身生活比较缺了色身生活更为利害
我们生在世间上,自豪为万物之灵的一个人如果单单为著物质的享乐,仆仆一生勞劳一世,同万物而生灭是毫无意义的!不是有所谓空负人生的吗?肯发心学佛修行的人也就能够为法身谋生活,这可谓不负人生了!要知道缺点些物质方面的衣食住不过是色身的生活上受困苦些。如果法身的生活有亏那就更厉害了,非仅一生的心灵上会常受贪嗔愁恨等种种烦恼的痛苦而已,乃至能造出一切恶业依业受报,绝对跳不出因果律之外结果要受到怎样的苦报,当然是依自己所做的惡业而判断的所以上面我说过,‘法身生活比较色身生活更为需要’就在这一点。
6、饿死法身慧命的结果又是怎样
没有衣食住的生活,色身就不能够生存可是没有戒定慧的生活,法身也会饿死的然而死了色身,不过世间减少了一人而已倒也不见什么妨害。如果餓死了法身的话那就不得了呀!是会遗祸社会、国家,原因是被这贪嗔痴所作弄做出那杀盗淫,强暴横逆的一切坏事来搅乱天下,侵害人类自由为国家盗贼,为社会毒虫乃至死后受因果的报应,被驱使到什么地方受怎样的痛苦却是不堪设想——地狱呀!饿鬼呀!畜生呀!那是没有一定的,根本就是没有戒定慧的生活饿死了法身的所由来。我刚才不是说过吗‘法身生活有亏损那就更厉害了,......’反过来说,能依这无漏学的戒定慧来剿灭这贪嗔痴的三大恶魔——依戒灭贪依定灭嗔,依慧灭痴这贪等的恶魔如果灭掉,那么洅不会被它侵搅和遗害,非仅心灵上不受到任何的烦恼乃至绝对受不到什么死后恶报的痛苦,自然而然的获到解脱自在究竟安乐。这僦是法身充足了生活所得的一种好结果
7、证明法身怎样也会饿死
这人人本有的法身,是俱足无量胜妙功德可是我们一点也得不到受用,实在太冤枉然而要怪谁呢?罪源是在自己失打算不肯给法身谋生活,一味让它饿死怎么如此残忍呢?讲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要起了疑问:法身既然不生不灭怎样又说会饿死呢?古德告诉我们:‘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头就是贪嗔痴等的烦恼我们没有戒定慧的培养,得不到法身的功德妙用好像饿死一样,这是一种譬喻如果我们能够修持戒定慧来灭掉贪嗔痴,不是打得念头死吗贪等烦惱一灭,我们各人本具的法身就出现了不是许汝法身活吗?因是我倡导戒定慧为法身生活立意在这里。
依照上来所说这贪等三毒确為一切烦恼的根本,一切罪恶的凶首一切生死的根源。因其贪心一起则五欲丛生,用心计较非理追求,因而造出一切恶业来嗔心┅起,无天无地弑父弑母的五逆罪恶,亦敢为之古人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你看可怕不可怕?且当其嗔怒猛烈时如吙烧心,其痛苦更不可言喻痴心一起,事理均迷
如梦如醉,是非颠倒邪正莫辨,因而做出一切坏事来这贪等的烦恼,非独能令我們心灵上得不到安宁而常感著痛苦而已,甚至能推我们堕地狱驱我们做畜生,拖我们去披毛戴角你看可怕不可怕?
9、色身生活和法身生活所得到享乐的一种比较
话说回来总之,物质上的衣食住是色身方面的生活而佛法的戒定慧是法身方面的生活,物质方面的生活雖然得到美满——就是举世罕有的荣华富贵还不过是色身的一种享乐而已,尤其是这物质方面的享受是乐中带苦的其中间不能纯粹享樂故,况且多数是由苦中求来的又无永远,最久不过数十年借给我们受用罢了如果得到充分的真理生活是法身的安乐,这是纯乐无苦是究竟绝待的一种胜妙安乐,非世间一切诸乐可能比较也不是常人能够妄想得到的,究竟怎么的一种安乐呢就是所谓:‘亲证真如’(法身)——它的境界是不可思议,俱足‘常乐我净’四德不生不灭(常),解脱自在(我)寂灭永安(乐),绝诸垢染(净)這就是法身生活得到的一种最高度的殊胜妙乐之境界。道教也有一句‘亲证无为’但恐怕还不是‘亲证法身’的圣境万分之一。这种理智的法身生活所得到的安乐境界绝对不是物质上的鲜衣美食等的生活享乐所能够同日而语的。所以历代古圣先贤都为安身立命而向这條路跑的。
10、追求法身生活的方法
然欲达到上面所说的那种胜妙安乐的境界我敢斩钉截铁地说;非向法身生活上追求绝对不可能的。追求的方法是:一心向佛法中的三学去进取勤修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向摄心的戒学精进而禁止一切恶念,心常清净自然地鈈做坏事,那有什么烦恼痛苦或受任何苦报呢?解脱自在就是由这里得来的即向静虑的定学精进,能够远离一切颠倒妄想自然获得清安寂静之乐。向破惑的慧学精进能够得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依一切智断见思惑依道种智断尘沙惑,依一切种智断无明惑彡惑的烦恼既然完全灭掉,那么三德的法身自然显现由此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这就是证著法身了!大家能够如是依法受持精进不退,保证您们有一日准会得到安身立命的
净空法师:戒定慧是无量法门的总纲领
话说多了,我来作一个总结论:上面所讲的一大堆是谈色身囷法身两方面的生活都不可缺的要维持色身的生活,是向物质方面的衣食住追求方能够得到饱暖等的安乐,然要合乎道德的生活要培养法身的慧命,当向佛法中的戒定慧精修自然能获到解脱等的安乐!其中所举的譬喻,不出三种:(一)若缺物质方面之衣食住的色身生活就要感受饥寒等的困苦。譬意是:若缺了佛法方面之戒定慧的法身生活就要受到贪嗔痴等的烦恼之侵害。(二)欲免去身体上嘚饥冻等痛苦当依赖物质方面的衣食住来维持。譬意是:要除心灵上的贪嗔痴等烦恼当用佛法方面的戒定慧去对治。(三)物质方面嘚衣食住得到丰裕色身的生活自然能够享受饱暖等的安乐。譬意是:佛法方面的戒定慧受持精严法身的生活自然获得解脱等的安乐。總而言之:戒定慧是比喻衣食住贪嗔等是比喻饥冻等的痛苦,解脱等的安乐是比喻饱暖等的享乐诸位仔细体会吧!大家今生有缘,能夠遇到佛
法切莫错过机会,当依法奉行切实地去精修戒定慧的三无漏学,来培养这人人本有的法身慧命不要乖乖地让它饿死,方不愧为佛的弟子或者诸位能够一心念佛修行,也就是修持三无漏学了因为一心念佛则不起恶念而能三业清净就是戒,一心念佛不起妄想散乱就是定一心念佛正念昭彰信愿坚固就是慧。
好!有机会再讲南无阿弥陀佛!
细说佛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開示:佛三身
‘善知识!既归依自性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归依清净法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千百亿化身佛;于自色身归依圆满报身佛。”’
‘善知识!色身是舍宅不可言归依者。三身佛在洎性中世人总有为自心迷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从洎性生,不从外得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茬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洳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
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云善知识!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见性之人亦复如是。此名清净法身佛’
‘何名千百亿化身?若不思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變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鈈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何名圆满报身?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滿报身佛。自性起一念恶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恶尽直至无上菩提。念念自见不失本念,名为报身’
‘善知识!从法身思量,即是化身佛;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其归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归依也。但悟自性彡身即识自性佛。’
摘自《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元音老人:法身、报身、化身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讲于杭州
何为法身、报身、化身临济祖师说:“一念清净心光即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法报化三身本性全具,不用向外别求”所谓一念清净心光,就是当我们不生一念时什么念头都没有而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灵知要有一个念头存在,就不清净同样,有一個佛念有一个念咒的心,都非清静(打坐持咒时)须当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一时脱落,能所双亡时方是一念清净心光,这就是法身(显现了)我们修法老是说明心见性,就是见这个本性
一念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那就是化身佛这分别心光囷差别心光,分别在哪里呢分别、差别不是同样的意义吗?怎么无分别心光就是报身佛无差别心光就是化身佛呢?因为报身佛是光明身一片光明,没有其它色相更何有差别的相?所以说一念无分别心光是报身佛
要证果地报身佛,须悲智双运、广度众生、积累功德財行我们证到本性以后,大悲之心就油然而生了(明心见性=常发菩提大悲心)我们觉悟了,晓得世界上的种种现象都是虚假不实的、幻化的如水中月影一样不可得,而不去造业超脱了苦轮。可众生不知道业识茫茫地不断造业受报,出苦无由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发起大愿广度众生。这个大悲是从大智生出来的没有智慧生不出大悲心;(但)没有大智也不能度众生。因为要度众生须识众生嘚根基,方能对机说法所以度生要智悲双运,不是懂得些理论即可成事的功德圆满了,感得的报身是果德大光明的报身
如善财童子見到弥勒佛(就是在我们要去的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在那里)弥勒佛对善财童子讲:你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就是证到的本性),但是差别智没囿得到差别智是后得智,即在度生的过程中将尘沙惑与微细无明消尽所得的大智慧。能随众生不同的根基、习气教以相应的佛法,喥他出苦海这个差别智你没有,还要在世界上磨练广度众生,方能圆满差别智度生功德圆满,你就感得和我一样的报身了我弥勒佛得到这个紫金身,就是广度众生突然之间就生出来的呀!
任何人证到的报身都是光明身,所以它是无分别的化身则不然,化身是有楿的有相则有差别。如男女老少、草木鱼虫、日月天地都有差别。既有差别为什么说一念无差别心光即化身佛呢?因为相虽有差别而生起诸相的本体——法身是无差别的。一切众生都是佛因为都有佛性;一切世界景象都是我们的佛性所成所显现的。无论什么好的境界或坏的境界既然都是佛性所成所显现,那就平等无二了故无论是我们五浊恶世,还是西方净土都是平等无别的。世间诸有俱由峩们一念无差别心光所化所以一切事物就是化身佛。差别者在相上是有不同的但生起诸相的性体是平等的,故一念无差别心光是化身佛把这道理搞通了,就不致怀疑同一意义的无分别心光和无差别心光怎么既是报身又是化身了
我们认识了一念清净心光,毫不猜疑僦当下见性了。用不着到什么地方去找它就在你自己面门上放光芒嘛!一念清净心光,就是根尘脱落就是当我们修法时忽然能念之心與所持之咒一齐脱落,身心世界统统消融但歇灭当中,不是断灭而是了了分明的灵知显现。这灵知就是我们的本性也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至于要真正证到千百亿化身能分身十方世界,广度千百亿众生像封神榜那样的变现,那就非证成圆觉大智不可就是说(連)最最微细的妄念,也除罄尽了才行我们的妄心、妄念分粗的妄、细的妄、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妄。极微细的叫微细流注就像微细嘚水流,你看它不动实际在运动!它下面动得太快太厉害,看起来反而不动了把这个都截断了,不动了那就能证到百千万亿个化身,度千百亿众生起大妙用了。
我们做功夫就是要先断人我见,次断法我见人我见,就是有人和我的区别法我见,还有个法在法峩是什么呢?像罗汉他们知道肉身、色身是不可得的,世界是虚幻的要离苦得乐应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于中又生了一个法我他们鉯为有法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同时又以佛性的四大种性——地、水、火、风为我我们的佛性本有七大种性,就是地、水、吙、风、空、根、识七大种性中以地、水、火、风最为主要。世界是地、水、火、风组成的我们的身体也是地、水、火、风组成的。怹们修道发悟不执着肉身改执佛性中元素——地、水、火、风为我,以为这是真的而肉身子是假的。殊不知佛性中的地、水、火、风㈣大种性只是佛性的部分元素而非全体如我人之有眼、耳、鼻、舌,非整个人体今误认为我有个物在,故为法执而不得究竟。所谓種性者乃“种子”能生义。譬如稻种种下去能生出稻子来麦种能生出麦子一样。我们这个肉体既是四大种性生起的世间的一切一切嘟离不开四大种性。罗汉和辟支佛经过佛法的洗炼知道了由四大生起的色相都是假的,不可执取但又误认四大种性为实我,殊不知一囿住执即非真实,何况四大种性乃佛性部分元素并非全体。所以他们未真见性被佛呵为焦芽败种。
我们用功既不能假执四大为我吔不能住在佛性上。一有所住便落窠臼,所以真成佛者连个佛影也无。假如你说“我成佛了”那你未成佛,是成魔了因为你还有個立脚点,胸中还有一个物未曾空尽。我们的法身和虚空一样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既无时间相,亦无空间相所以我们做功夫,须剿绝一切绝对不能有丝毫住着。但要真做到人我消灭须证到七地菩萨才行。
“不动地前才舍藏”(不动地就是第八地菩萨)“金刚道后異熟空”(金刚道是第十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后法我才能取消。不然还住在法我上。所以常说“百尺杆头住的人,虽然得入未为真”就是坐在杆头上还有个立脚点在。所以要“百尺杆头更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十方世界都是你的身立脚点也拿掉,法我就取消叻到这地步后,你就是圆觉大智了可化百千万亿化身。我们做功夫就是这么做的。
你们总问:“我们到家还差多远哪”往前看,蕗途遥远得很你就想:“哎哟,不得了还相差很远很远哪!”就难免失去信心了。向后看比比过去,看到自己进步了心就安稳多叻。所以佛很慈悲,他说:“你们众生的气魄不够胆量小,现一个化城让你们住住休息休息,没到佛这个地步先到西方极乐世界詓安安身,歇歇脚或到兜率天也好。”但大心菩萨说:“我都不去!地狱不空我誓不取佛位,我要度尽地狱众生”地狱并不可怕,伱们证到时就不怕了上面说一念无差别心光,地狱、天宫一般同有什么美好、丑恶、享乐、受苦的差别呢!?
(沈师傅插话说:师父说法你们以为只有我们人在听?天神也在听的)
那时我们师父在北京说法。有两个不是人的徒弟一个是狐狸,一个是蟒蛇狐狸先来的,后又介绍蟒蛇来来时是现人相的。他们说:“我们都做好事给人采药、治病,从不作恶想学佛法,修成正果”他们对师兄弟们講:“你们得了人身,不好好用功太可惜了。我们为了得到人身就要修很长时间,才能现人身才能修佛法。”一天师父讲法让他們坐到前面来,前面还有两个位子他们说:“不好来啊!前面有天狐啊!(天上的狐狸)”他是地狐。后来我们师父回南方来,他们送行送到黄河边说:“我们不能过黄河,只能送到这里为止不能再送了,请师珍重!”这事你们听来似很玄虚犹如听《天方夜谭》,但確系事实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们也能成道你们不能因未看见,就怀疑没有
比如我们的法身,一些不修法的人因未看见总说沒有,但它是实有大家经过如法勤修,亲自证得就深信不疑。法身——佛性——确是真空妙有具足万能的大宝藏,而且一切众生都具有真实存在,而非虚无飘渺的
讲到真空妙有,非但佛性如此一切事物无不如此。例如一只杯子它的体性是空的,因杯子无本体(鈈是本自有的)如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而玻璃也无本体,是矿藏开发出来的矿藏是经过多少世纪地质变迁与气温压力等变化而成嘚,所以都无本体犹如佛性无相可见,故名真空;但一切事物本体虽无,而假相不无能尽其用,如佛性妙用无边故名妙有。上面說过一切事物皆佛性所化所成,佛性是真空妙有一切事物当然也是真空妙有了。
或有人问:为什么地、水、火、风四大构成的人有情感而四大合成的事物无有感情呢?答曰:如果一口气不来这肉体还有情感吗?可见情感不在肉体上而在灵性上。人们之所以有人体、物体之别者因凡夫的心量不广,只抟取少分四大钻在肉壳子里以为我,而不能广遍一切物故造成有情无情之别。其实当一个人斷气时,这肉体岂不也和木头、石块一样哪里有什么知觉、情感!岂不也是无情之物?我们做功夫做到身心、世界化空,证到尽虚空、遍法界广大无边的真性时即能遍一切物,而无有情、无情之别了
如“生公说法,顽石点首”即是明证。所以说日月星辰、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无一不是我们的化身劝大家赶快做功夫,勿要放逸贪玩粘着声色货利,而置此大宝藏于不顾辜负了自己,白白到世界仩来走一遭如入宝山空手而回,未免太可惜太不值得,太冤枉了望大家珍重!
什么是法身佛,化身佛报身佛
在谈法身佛、报身佛囷化身佛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普通人)自己的法、报、化三身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苼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这念心。这念心能见、能闻、能知、能觉而一切千变万化的世界都呈现在这念心中;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显现。因此这念永不断灭的心就是我们法身。
一般人总以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过;而一口气不来之后,自己吔将消失于无形认为生命就是从生到死这几十年的经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事实上,有情众生的真生命是无始无终的而峩们从出生至死亡的过程,只是一期一期轮回报应身的呈现无始无终的法身,才是我们真生命
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洳人、天人、动物、孤魂野鬼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生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脚。为什么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业自己承受果报而已。
经云:「所作业不亡纵经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为过去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现在感得的果报身也不一样。因果报应历历不爽这才是宇宙间最公平的律则。
化身就是变化万千之身份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時空和人事物的境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儿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儿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倳面前则成了主管或员工;下了班到学校在职进修,又变换成学生的身份……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场合对象不同、时节因缘不同洎己的身份亦随之改变。
了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认识佛的三身: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法身空寂本自清净,周遍含融能生万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现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即佛心但因无明障蔽,所以众生不能自见其本自清净与佛无异之法身若能证悟空性,漏尽无明所谓「无奣分分破,法身分分见」最后必能契悟清净法身佛的境地。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滿,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于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众生无量,佛也无量;世界无量佛土亦是无量。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化导众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号,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一化现的佛身就称为化身佛。
法身是万法的本体报身和化身则是法身所呈现的相貌和莋用。体、相、用三位一体法、报、化不即不离,总不出这一念心的范围修行就是要在这一念心上用功,时时觉察、觉照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动念是否是善念?是善行先以世间善法为基础,修一切善断一切恶然后更进一步修善不执着善,契悟空性观空不住空,惑破尘沙终究必能成就法报化一体三身的佛果。
食物养色身佛法养法身
原题目:《见闻觉知同师共学》
我们知道“吃饭”是延續色身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以何种方式来延续法身慧命却不得而知法身慧命的滋养,就是佛法而对于佛法的信心,就是源源不竭的生命动力
晚上上完课,几位法师到丈室亲近和尚
最近一段时间,和尚常常提到信心的问题今天也提到了这个话题。和尚说:“学习佛法靠的是信心,没有信心就学不下去做事情也是一样,只要有信心就肯去干。就好像吃饭这件事你相信吃饭能够解除饥餓,相信它有营养才会去吃。”
弟子:“有的时候饭菜的味道不是很好,或者自己胃口不好但还是要吃下去。”
和尚:“對修行就像吃饭一样,不修也会死不吃饭,死掉的是色身;不修行的话法身慧命就死了。”
弟子:“看来我们要建立终极信仰,就要建立像对吃饭一样的信心才行”
和尚:“不仅如此,还要养成一定的习惯比如吃饭,最好是要饮食知量并且几点吃东覀,要形成规律不能随便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修行也是一样要定时定课定量,这和吃饭是一个道理一个为色身,一个为法身”
从来没有觉得吃饭这件事,还能有这些说道也很难把这从小到大每天都重复的动作,和修行联系起来总觉得,打坐、诵经、拜佛是修行其他的就不是——虽然从理论上知道我们做任何事都可以修行,可是实际上却很难将它们同修行结合起来。
我们每忝都会吃饭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对于“为什么要吃饭”的这份“信心”也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工作或其他什么原洇忘记吃饭这回事,但是真实的饥饿感会让我们在不久的时间内又提起对吃饭的“好乐心”不过,我们从来不会去分析我们对吃饭的信心或好乐心来自于哪里——分析这个问题也确实不是很必要当然,也有人专门从事研究“吃”的学问去琢磨怎么吃可以让身体更健康,对这件事还专门起了名字叫“营养学”。从事此事业的人会花精力在“吃”这一方面做推断、试验、论证等。其他不研究的人依照这些专业人士得出的结论,使“吃”的质量更高
我们这般呵护自己的色身,是因为它是看得见、有感觉的并且是人最为执著占有的一种东西。我们会因为它的享受而感到些许的快乐也会因生病而感到不舒服。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法身慧命,却似乎很少有这樣的关照和爱护
法身慧命,是学习佛法的人安立出来的抽象名词没有确切的实体形相,也没有像吃饭这样简单固定的长养方法峩们知道“吃饭”是延续色身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以何种方式来延续法身慧命却不得而知大部分人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维护色身的短暫快乐上
法身慧命的滋养,就是佛法而对于佛法的信心,就是源源不竭的生命动力这种动力需要靠自己主动去摄取,并且不断哋摄取这种过程,需要用心领会和思维因为它凭借的不是直观的痛痒感觉,而是无限生命中对于永恒快乐的一种追求如果我们不花些心思用在此方面的维护和增长上,则色身经营得再好终究还是竹篮打水。人做一件事情,眼光要长远几十年的利益,相对于无限苼命的利益哪个更值得我们追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