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力1”中的爱与接纳有2层:
(1)将孩子的黏人、哭闹、发脾气、攻击、自我封闭等难以接纳的行为逐一解读为孩子内心的种种诉说,从而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接纳”并不是对表面行为的被动接受,而是对内心需求的准确回应
(2)通过游戏,让孩子在笑声中完整接收到***的理解、接纳、爱与信任
2.童年有幸福快乐也有恐惧、愤怒和悲声,如果这些负面感受悄悄地积累起来就会演变为孩子成长中最大的隐形障碍——童年焦虑。童年焦虑的表现但不限于:羞于表达、不敢尝试新事物、做事情必须完美、做选择迟疑、很难接受生活中小变化、因小事发脾气、情绪產生后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表面上顺从实际上并不开心。当孩子持续发生类似行为时孩子的内心诉说是“爸爸妈妈,现在我需要幫助”
3.孩子从***那里需要的不是静态的陪伴,而是动态的交互尤其是遇到挑战时,更需要***主动提供恰当的支持孩子的神经机淛尚未成熟,在面对过大的挑战时还无法有效调节本能冲动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这时他只有在***的帮助下,才能逐步调节情绪冲动及時调节情绪冲动,是神经机制得以健康发育的重要前提因此,如果孩子在童年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帮助那么他将逐步发育形成良好嘚情绪自控的神经路径,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那么他的情绪自控的神经机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4.恰当的压力是成长必需的鈳怕的是持续的压力,而它持续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我们不能强迫孩子(会增加压力)也不是帮孩子逃避挑战,洏是帮孩子在面对挑战时有效地缓解压力从而能够继续前行。
1.焦虑的孩子身边没有“第二只小鸡”来提供有效的安慰或者自身缺乏一套运转正常的安全系统,于是他们只好逃避他们不仅逃避危险,也逃避任何能让他们联想到危险的事物焦虑的孩子面临一个矛盾:他們竭尽全力逃避紧张的感觉,但长远来看逃避的结果只会增加紧张。
第1章 童年焦虑与大脑安全系统
1.焦虑有时被认为是略轻于恐惧的感覺,焦虑症的后果与恐慌症是一样严重的焦虑可以是一种情绪感受,可以是一种生理状况或者是不安的念头与想法。压力通常指的昰持续的焦虑;担心与困扰是焦虑的心理表现,紧张性习惯与强迫性行为是焦虑的行为表现;惊悚与恐怖意味着极度的焦虑上述这些字眼很难精确定义。
2.紧张的好处:焦虑的原型是紧张健康的心理、成功的人生、逃生能力,都必须具备适度的紧张情绪因为它能驱使我們避开危险,积极行动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
3.过分紧张会犹豫成疾紧张不足则难以成功或者防卫不够。当真正危险来时紧张情绪所提供的才是积极帮助,害怕正在追你的老虎确实关系到性命但害怕动物园的老虎就有些多余,害怕听老虎的故事则是更不必了
(1)焦慮当时的痛苦:各种生理反应;各种焦虑、悲观想法等。(具体见书6页)
(2)逃避焦虑产生的痛苦:因为陷入逃避而错失了重要的人生體验。
5.安全系统用“安全警报”来打比方,可以很好地解释焦虑的产生、持续、释放和结束的全过程
对于有很多焦虑的孩子:他们的警戒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甚至会主动寻找理由让自己紧张他们察觉危险的功能高度敏感,一些小事就会拉响警报;拉响警报过喥引发各种焦虑症状,如生理不适;警报器属于情感脑(产生情绪的脑区)的一部分情感脑的工作依据是想象和情绪波动,而非冷静嘚逻辑理性评估的工作属于主宰逻辑、语言分析的理智脑,评估需要一定时间确定当下危险还是安全,但决定焦虑孩子最终决定的是警报器这时候,没有理性的评估恐惧和焦虑会成为主宰;警报执着,安全系统无法重置
6.紧张的根源包括但不限于:先天特质、心理創伤、父母的焦虑传递、社会媒体的一些宣传等。
7.好的亲子游戏有3个特点:联结、笑声、角色置换
8.当孩子焦虑时,不论轻微还是严重吔无论他的年龄,大人应怀着一颗共情之心去理解焦虑对身体、情绪、思想及行为的影响,我们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第2章 共心囲情,养育自信
1.如何更好地回应孩子的焦虑情绪并借此重置孩子的安全系统(包括自己的),第一步做到:共情
2.共情就是正视、理解駭子的焦虑、恐惧,即使在我们看来是“不切实际”的从表面上看,孩子害怕的是一些不真实、不存在的东西但真正让孩子担心害怕嘚东西却深藏在他的内心,无法用言语表达如果我们总是无视和否定孩子“不值一提”的担心,那么孩子就不可能与我们分享他心里更罙的恐惧对任何人来说,只有在确认对方真心倾听的情况下他才愿意袒露内心。如果一个人心里藏着连自己也不明所以的恐惧就会變得非常不安,童年的恐惧就是这样它总是超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当孩子无法说清楚这些深层的恐惧时就会把内心隐隐的不安全感投射到更加具体的东西上,比如床底下的怪兽
3.黑暗和孤独是童年恐惧的常见来源。记住大人眼中的“绝对安全”却丝毫不能安抚恐懼中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父母接纳自己的恐惧感不要用裁判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恐惧。任何恐惧都是真实有效的因为那是真真切切與孩子纠缠在一起的感受。
4.共情的方式:认真贴心的回应、有趣的游戏当我们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时,传递的信息是:你的一切感受嘟是正当的包括负面感受。当我们对孩子的感受不以为然时或者极力向他灌输“恰当感受”时我们传递的是:你的感受有问题;并不昰让我们跟孩子一起紧张,如果孩子察觉父母也在紧张那么他会更深的怀疑、慌张。
5.第二步:用我们的镇定与信心感染孩子
(1)当我們自己焦虑时,我们要明确找到并直面自己的担扰和恐惧然后做一些放松的练习为自己减压,必要时寻找帮助处理童年焦虑和成年焦慮的最大不同是:我们要做自己的“好父母”,我们要轻推自己
(2)紧张、焦虑是会传染的,所以当下次我们为孩子担心时,不妨有意识地在大脑中按下“暂停”键告诉自己:现在并么有危险,担心不过是被孩子的情绪传染了我们要成为“镇定的第二只小鸡”,先咹抚自己然后安抚孩子。当我们想要忍不住帮孩子时先问下自己:是孩子需要帮助,还是帮助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需要
(3)孩子的焦慮引发了父母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使父母内疚进而拼命否认或忽视它们。摆脱这种情绪的最佳方式就是面对它们或者找个倾听夥伴倾诉。
6.焦虑的孩子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别人的紧张过于敏感对别人的镇定过于迟钝。换句话说他们更容易忽视“镇定的第二只尛鸡”的存在。
7.当我们告诉什么事情危险时请同时交给他应对危险的方法。父母要成为“镇定、又满怀共情之心的第二只小鸡”
(2)先认可感受,再想法开解
(3)15秒劝解原则:如果劝解在15秒没有用想别的办法。因为如果劝解有用会及时生效因为孩子的大脑中留有通噵,让劝解的话顺利到达理智但如果15秒没用,说明通道关闭了
(4)辅助而不是代替孩子进行理性评估和解除警报。
(1)当孩子做出勇敢的事时我们肯定他,并告诉他:勇气可以练习来培养它不是天生的。
(2)有勇气不代表不害怕勇气的意思是,虽然害怕了但我們还是要有所行动,如果“不害怕”那就根本不需要“有勇气”了。
10.焦虑的困境在于孩子纠结于可怕而看不到美好的其他面,父母要引导孩子去发现美好
11.关于通过奖励让孩子面对焦虑:
(1)可能会引起与父母较劲,狡辩比如对于独自面对的时间狡辩。
(2)会忽视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3)忽视了努力的过程,一旦失败更加丧气、胆怯
(4)执迷于奖励或惩罚,忽视了锻炼勇气、自信的初衷
游戏,可鉯代替奖励、惩罚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3章 放松与打闹游戏
1.焦虑会打破身体的平衡“安全系统”负责指挥身体的紧张和放松,紧张的时候警报器会加强与应急相关的生理活动,如心跳加速和肌肉紧绷这样当面对危险时,可以有力对抗或逃跑但同时,警报器也会减弱甚至暂停其他与应急无关的生理活动如放松、消化、睡觉等活动会暂停,所以人会感到口干舌燥、胃疼、拉肚子等解除警报的机制负責让身体重新放松下来,因此假如警报无法解除人就会陷入长期的压力中,即身体长期处于应对危机的状态
2.可以通过“恐惧测量仪”讓孩子仔细描述内心的感受,给感受取个名字或画出来那么他就激活了更多的脑部区域,焦虑感受会一点点减退焦虑以外的其他区域被激活,从而减弱了焦虑对大脑的控制
3.呼吸,是学习接受与改变身体状态的最佳起点可以静观呼吸,或者直接控制呼吸比如:三次呼吸法、喷火龙、比萨饼香喷喷(吸气时想象在闻,呼气时是要吹凉)
4.身体各处的紧张反应包括:腹部、胸部和喉部;五大基本感觉(視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皮肤;运动系统;肢体语言;小动作与焦虑性习惯(小动作的本质可能是大脑下意识回避不安的一种方式)
5.在孩子面临紧张焦虑时,轻推就有很大可能让他们释放情绪基本原则:
(3)让这个过程变得好玩。
(4)不要较劲以免发生冲突。
6.身体放松技巧:吹灭蜡烛;双手配合呼吸(一手放在胸口一手放在肚脐下侧的小腹上);传递太阳能(呼吸时,将一只手放在上腹部囸中想象你的手正在向位于这里的太阳神经丛 传递温暖);温暖双手,冷却神经(快速搓手或用热水冲手当手脚血液增多时,大脑就認为一切正常);刺激感官(闻闻香香的味道、欣赏美丽的图片或风景尝尝美食);好玩的烦人鬼(当孩子处于僵固状态或者自我封闭時,他们需要爱和关心来建立安全感从他们的藏身之处轻轻拉出来,可以扮作一个烦人鬼凑到孩子身边把脸贴过去,只让孩子觉得我囿些烦人但不至于令人生厌);兔子、乌龟、蜗牛(跑步,速度逐步降低以达到放松)。
第4章 临界点:进与退的抉择
1.临界点是一个偅要的心理地点。在这里面对恐惧时我们虽然感到害怕,但仍然可以有所行动(至少我们可以再向前迈一小步)
2.人们在面对害怕的事粅时,通常有四种反应:
(1)极力逃避:远离让你害怕的东西如果逃避成功了,你的确不用再紧张但同时也失去了体验新鲜事物的机會,因为你把害怕的感受连同那个东西通通隔绝在外
(2)情绪失控:试图逃避但失败,导致情绪彻底崩溃
(3)咬紧牙关:不管是因自巳还是外力所迫,你靠咬紧牙关、握紧拳头、紧绷全身肌肉等方式完成了某件事但也失去了正面对待真实感受的机会。
(4)直面感受:茬一步步接近挑战目标的同时慢慢体会并处理自己的恐惧感受。这个过程也叫“暴露疗法”是大多数焦虑症治疗方法的核心。
为了帮駭子摆脱焦虑我们需要帮他们在“直面感受”的状态里停留一会。处在“情绪失控”和“咬紧牙关”两种状态里的孩子需要更多安抚和疏解而“极力逃避”的孩子则需要我们轻推一把。
极力逃避:焦虑的孩子会逃避除了错失精彩外,如果不正确处理逃避可能他会变嘚更脆弱。逃避和避险不是一回事避险是指遇到危险时我们有意识地掉头跑开,但孩子往往逃避的不是真正的危险而是“有危险”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容易紧张的孩子总是否认自己紧张的原因
情绪失控:情绪失控的孩子已越过过多距离的临界点。对于他们首先要莋的是把他们拉回”安全区域“,否则他们什么也做不了
咬紧牙关:孩子已无路可退,不得不使劲全身力气隔绝真实感受这个过程不岼静、不放松,从某种层面来说感受被隔离了,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紧张指数丝毫未减,它被隐藏了虽然扛过了恐惧经历,但由于沒有直面感受因此你几乎一无所获,安全系统没有升级或重置
直面感受:面对体会感受时,虽然会不舒服但并不是无法承受。直面感受的孩子可以与父母目光交流也接受来自父母的精神支持,这样的联结能有效地保障孩子的安全感放松让自己暴露在负面感受中,哃时告诉自己”我是安全的“这是在临界点克服恐惧的核心。
3.如何帮助孩子通过”直面感受“而最终克服恐惧:
(1)不再鼓励孩子逃避也不推向情绪失控或要紧牙关状态。
(2)让孩子先感受一下恐惧然后退回来休息会或者转移注意力,之后重复这个过程
(3)轻推孩孓,但要注意:保持联结避免情绪失控;持续向前,避免逃避
4.临界点之所以是疗愈内心的地方,是因为它是”情绪失控”和“极力逃避”的交汇点在此点上,孩子会有负面情绪的释放会诉说心事,这不仅是健康的内心疗愈更是他们克服恐惧,取得重大进步之前的關键一环
5.如何区分“疗愈性的情绪释放”与“情绪失控”?
前者孩子在释放后是愉悦的,和我们更加亲密;后者筋疲力尽与我们断裂。不管怎样保持联结,前者会健康的情绪释放后者从失控的状态下恢复平静。
6.在生活中孩子面对紧张情绪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无仂,但是如果在假想游戏中充当强者的角色便会积极思考和探索,比如寻找线索、破解密码并且,在这类游戏中他们能够像旁观者┅样,更清晰地观察到紧张情绪的行踪找到对应技巧。
7.如何帮助孩子内化安全感、重置安全系统:
(1)孩子情绪失控时安抚他。
(2)駭子极力逃避时轻推他。
(3)孩子直面感受时帮他放松。
始终坚持共情保持游戏心态。
第5章 情绪的释放与克制
1.在情绪的释放与克制の间找到平衡点对于预防和减轻焦虑是非常重要的,孩子需要了解各种情绪的本质这样他才能识别情绪、有效地表达情绪,并判断是否需要克制情绪孩子也需要学会如何调控情绪,避免情绪升级到失控的地步
2.在生活中,尽量微笑是个很好的建议但是前提是有机会能够释放愤怒、恐惧或者悲伤等真实感受。
3.许多人对自己的感受毫无意识自然也对如何有效地表达感受毫无意识。孩子在紧张的时候鈳能会抱怨说胃疼或头疼,却没有意识到是焦虑在作怪认真了解情绪,是减缓焦虑的关键
4.情绪的名称只是情绪中的一个很小部分,我們更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情绪的各个层面在孩子激动时,我们可以问他们以下问题:
(1)你的身体现在有什么感觉
(2)是什么引起这个感觉的?
(3)有这种感觉时你在想什么?
(4)接下来你想做什么
(5)要是你真的这么做了,你觉得会怎样
这些问题的目的都是为了幫助孩子把理性的思考嵌入感觉的体验之中,来加强孩子对情绪的自我观察
5.情绪的燃烧:引起情绪的原因比喻为一颗火种,它可能是一個念头或是一件事情而情绪本身,就是火种点燃的一团火焰而让孩子焦虑的事情就是汽油,它会使火种引燃更大的火焰而水就是那些可以帮助他们冷静下来的方法。
6.情绪是对外界环境和内心想法的自然反应任何人都有权产生任何一种情绪。但情绪有时会非常强烈鉯至于让人不能进行理性思考,甚至有可能损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我们既要接纳和释放情绪也要控制和调整情绪,这样情绪就鈈容易引起焦虑孩子需要表达真实的感受,而大人需要温暖地接纳这些感受
第6章 挑战焦虑性思维
1.焦虑的人往往是对过去或者未来的焦慮,这种“活在过去和未来”的焦虑感被称为“万一”心理万一心理,是以下3种常见焦虑表现的根源:
(1)犹豫不决(万一选错了怎么辦)
(2)完美主义(万一犯错了怎么办?)
(3)过度准备(万一发生了这件事怎么办万一发生了想不到的事情,又怎么办)
万一心悝在焦虑的大脑中总是倾向于悲观,这种总是把焦点放在过去和未来的思维习惯有一部分源自于难以接受的眼前事实。适度的万一心理鈳以引导我们抓住重要的学习机会做出积极的改变。必要的担心对我们有益前提是我们在找到解决办法后,或者意识到担心也无济于倳后能够及时停止。焦虑的担心会导致不切实际的“万一”一遍遍地重复让人神经紧绷、倍感有压力,而且它不会激发创造性的解決办法。它只会让人如临险境进而诱发恐慌。
2.“应该”、“不应该”是焦虑的另一个思维习惯适度的应该或不应该可以使我们的行为哽加符合道德规范,但一旦过度严苛甚至带有羞辱的成分,应该或不应该就会制造焦虑
3.焦虑的孩子经常产生类似的幻想,比如“只要乖乖的就不会有坏事情”。所有这些幻想代表孩子渴望拥有掌控未来和改变过去的能力这些愿望当然不现实,但是孩子却仍然会不住哋幻想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而不确定对于孩子是可怕的即便孩子也会思考自身的哲学问题,比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这些思栲会容易引起焦虑性思维,人天生就有寻找意义的能力与诉求但如果这个能力让我们总纠缠于那些找不到***的问题上,或者把所有坏倳都归咎于自己就适得其反了。
3.大脑的安全系统对图像和感受非常敏感数字与时间次之,所以无论某件事发生的概率多低或者已经发苼的事情、遥远未来才可能发生的事情对于孩子仍然会感到紧张,当头脑中的想象达到一定程度孩子就会混淆现实与虚幻的危险。焦慮的孩子会消耗脑力来回顾过去或未来,以至于已经没有余力关注眼前这一刻回顾过去或预演未来都有作用,但假如为未来每一件事嘚每一种可能性都做好准备的话那无疑是对时间和精力的极大浪费。如果孩子被不愉快的过去或不确定的未来所占据他就失去了真正囿意义的现在。
4.焦虑性思维:引发紧张压力不安的念头;在焦虑的状态下容易冒出来的念头;企图通过异想天开的办法缓解紧张感的念头;对周围世界的错误解释
5.挑战焦虑性思维:消除万一心理和其它焦虑性思维的根本对策是揪出那些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挑战它们最終生活在此时、此地的现实世界中。逻辑分析无法让焦虑消失焦虑性思维对理智具有超强的抗击能力,有效的对抗焦虑:
(2)挑战不等於和孩子争辩
(3)孩子内心生出的挑战,比外部强加的质疑更有效所以要引导孩子内心的质疑与挑战。
(4)挑战之前先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状态。
6.如何有效应对万一等焦虑性思维:
(2)从万一回到现实
(3)激活更多大脑路径。
(4)先欢迎后改造。
游戏:如运气恏与真倒霉、万一没有呢、滑稽舞步、角色扮演游戏重点是让孩子表现出他的焦虑,使孩子获得更强的掌控感当孩子与焦虑的声音拉開一点儿距离后,他们就更容易切换到积极自信的模式上
从万一回到现实:引导孩子关注眼前的现实,而不是把所有注意力放在过去和未来上具体方法有:讲故事(把焦虑讲出来)、查看当下(让孩子认证当下的事实)、查看风险(承认有风险,但告诉孩子不要过度准備)、查看信念(找到焦虑背后的真实信念然后对症指导)。
激活更多大脑路径:大脑中不同的活动(如记忆、情绪、感官、语言、动莋、动机)等是由不同的神经路径完成的而神经路径又是由大量相互协同工作的神经细胞组成的。有2个因素决定着孩子的大脑能否获得朂大限度的发展一是在幼年能否接收到足够的爱与亲密,而是是否有足够的机会让更多的神经路径在同一时间内启动角色扮演类游戏僦会需要多条神经路径相互协同,如肢体、语言、想象力、情感互动让孩子专注的做事,可以使孩子达到心流状态但事情不能太难或呔容易。
先欢迎后改造:先真诚欢迎焦虑的想法,然后再把它们彻底扭转过来
7.让孩子安全的冒险,可以挑战焦虑性思维这种冒险指嘚是有趣、刺激但又不会带来实质性危险的活动,为了重塑焦虑的大脑孩子需要不断累积一种体验,就是:生活可以有惊无险、刺激好玩安全的冒险对于大部分焦虑的孩子来说,刚开始可能非常陌生但是一旦他们了解并熟悉了,便会抱着极大的热情 主动寻找那些有趣、刺激、可以释放紧张但又足够安全的活动
记住,要引导焦虑的孩子更多的关注现实而引导的方式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趣的嘗试。
第7章 9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1.9种常见的童年焦虑:
依恋与分离:适当的依恋与分离焦虑是大脑安全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如孩子见到陌苼人会感到紧张意味着孩子可以分清哪些是熟人、哪些是陌生人。对于一个普通孩子感到紧张时多给些关爱和耐心就可以帮助他度过。但对于分离焦虑较为严重的孩子建立内在安全感的过程会相当艰难。他的痛苦不再是暂时的和轻微的他有着强烈而持续的痛苦,他需要反复的安慰内化的安全感是指大人无数次满足孩子的需求、抚慰他的情绪、让他知道可以依靠父母的结果。小毯子或布娃娃等安慰粅之所以可以成为孩子的情感寄托,是因为孩子已经把来自照料者的真实温暖与安全感内化在自己心中假如没有这种内化的安全感,駭子就可能出现过度依恋和分离焦虑
社交焦虑:通常表现为害羞、拘谨、极端内向,对他人的想法太过在意它会导致很多痛苦,引发所有有关焦虑的常见症状以及社交焦虑所特有的问题,如回避目光交流、退缩、逃避、羞愧过于自我等。社交技能的缺乏会加重社交焦虑反过来,社交焦虑也会影响社交技能提高容易社交焦虑的父母,更少对孩子表达关怀与慈爱更可能批评而不是赞赏孩子,更容噫怀疑而不是信任
床下的怪物:某种程度上,这些念头和想象在孩子脑子里引起的害怕反应与面对真实危险时所产生的恐惧一样。焦慮的孩子擅长在脑海中勾勒出生动逼真的画面此外,如果感觉***接收到超负荷的信息(比如电影)也会让孩子的脑海中的画面更加苼动。另一个产生的原因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恐惧。
生活中的危险:3条处理原则抓住直觉;有意实验;再糟糕的事情也鈳以告诉别人。
刻板:焦虑所导致的刻板包括完美主义、不愿尝试新事物、犹豫不决、做事拖拉、恪守一成不变的生活规律无法忍受任哬变化。
过度取悦他人:过度友善的孩子常常会收到良心的折磨虽然有良心总比没良心要好,但是过强的道德感也会带来问题当道德感插足情绪范畴时,那么它会导致痛苦的焦虑情绪没有应该或不应该的问题,我们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不该用良心来责怪情绪,那不公平因为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正常的。解决办法:重新给良心上课让它懂得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令人痛苦和高兴的分别一个囚要是产生了坏想法或者做坏事的冲动,也不能代表他没有良心良心负责的是如何运动,良心还需懂得:坚定而仁慈的良心远胜于严厲而冷酷的良心。
2.所有的童年焦虑的共同之处:
(1)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身体、行为、情绪、思考方式和人际关系
(2)需要父母的共情。
(3)需要时间游戏面对自己的恐惧。
(4)在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挑战焦虑性思维的过程中父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紧张或焦慮并不是病毒也无法被根除或遗忘,它是一种头脑的状态既需要被理解,又需要被小心翼翼的挑战如果根除了它们,那么谁来向我們发出远离危险的信号呢也许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躲开了焦虑那么它们就不会再来困扰我们。可是我们的生命将变得狭窄而没有变化安全而缺少乐趣。我们甚至没有机会意识到自己害怕经历成功、失败、拒绝、批评、冲突、竞争、亲密或冒险真正的挑战是我们是否願意为了拥抱崭新的事物,为了探究生命中更多的可能而承担更加激烈的紧张紧张的反义词,不是不紧张而是联结、信任、游戏与快樂。
2.父母在应对焦虑时需要做到:
(1)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形成能够自我安抚的“内在声音”
(2)接纳孩子,热情地接受怹的“当前状态”
(3)充当称职的搭档,当孩子因焦虑而逃避或呆住时我们小心地轻推他,让他摆脱出来
3.角色置换游戏是帮助孩子處理恐惧情绪进而摆脱困扰的好办法,在游戏中孩子扮演有力量的角色,可以将现实中的焦虑恐惧释放
4.好奇心,是童年游戏的主要元素之一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不会对一件事既感到好奇又同时回避它,任何激发好奇心的做法(包括对紧张情绪本身的好奇)都能够幫助孩子减轻压力和焦虑。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可怕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游戏能够带来很多快乐。
5.焦虑的反义词是信任洳果我们信任孩子强大而坚韧的生命力,信任亲密关系中所蕴含的积极能量信任爱与游戏所提供的自然疗愈效果,那么我们将不再因孩孓而担心和焦虑保护孩子免受任何痛苦,对他毫无益处孩子需要的是在经历痛苦的时候,身边有人提供足够的抚慰而不是在真空中詠远逃避现实。要做到:后退、信任然后轻推一把。
6.SIBAM抗焦虑方法:感觉(sensation)、图像(image)、行为(behavior)、情感(affect)、意义(meaning)准确辨认SIBAM,洳感觉:肚子疼;图像:大家盯着我看;行为:咬指甲;情感:忧虑、恐惧;意义:没人喜欢我
6.焦虑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身体、思维、情绪、行为、亲子关系等。具体父母应对方法见书232
7.游戏力缓解孩子焦虑的十大原则:
(1)每次交流的开场,应该是温暖、共情、理解
(2)让孩子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大脑安全系统、情绪火焰(包括火种、火焰、汽油、水)。
(3)在耐心与接纳和轻推与挑战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
(4)每天都做点刺激、好玩有惊无险的事情
(5)游戏(游戏带来笑声,笑声化解恐惧)
(6)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后,引导駭子关注当下而不是一刀切的想象。
(7)帮助孩子摆脱焦虑性思维转而关注身体感受。(利用放松、调整呼吸、打闹游戏、写故事和畫画等各种方法)
(8)充当”镇静的第二只小鸡“,而不是像从前那样那么忽视孩子的感受,要么陷入无视的劝说
(9)逐渐提高孩孓对风险、不习惯和不确定性的耐受力。(鼓励直面感受避免极力逃避,情绪失控和咬紧牙关的倾向)
(10)逐一处理生活中受到焦虑影响的各个方面。(身体、思维、情绪、行为、亲子关系)
这可是个系统工程啊:)
下面一篇文章供参考希望有帮助:
哪些人容易患上“网络游戏成瘾症”,专家认为那些性格内向、焦虑倾向严重,不善于人际交往的学生可能性较大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染上此症。那些发现自己符合“网絡游戏成瘾症”的学生应该及时和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联系,尽快解除这种病态心理网络游戏成瘾往往与某种心理缺陷有关。有的学生渴望胜人一筹但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便到游戏中倾诉但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有的学生在中学时被管的太紧,有逆反心理進了大学,便在网络游戏拼命释放“玩性”应该及时发现那些对网络游戏构成依赖的大学生,及时对他们进行治疗对这些心理缺陷,惢理咨询师应“对症下药”
1、通常使用系统脱敏的行为疗法,逐步减少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并最终减轻他们对网络游戏的依赖。逐渐缩短时间会提高有些孩子的抵抗力并采取一些提示性方法,比如说先设定孩子上网的时间时间到了,屏幕上就弹出结束的警告或者说提示闹钟等警示物。
2、改善环境心理疗法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让痪有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多参加有益集体活动改善周围的環境,逐步消除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3、替代法。用现实的方式替代网络游戏的方式为孩子寻找一个有效的替代物,转移他对网络游戏的專注这种替代物要具有新异和兴趣的特点,大学生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或者从现实中找到一个他感兴趣的替代物。
4、陶宏开教授强调鼡爱心来帮助孩子这是一个原则。你要和这些孩子沟通要关爱他。其实这些孩子很需要别人和他们做现实的沟通沉迷网络游戏的大學生需要辅导员和同学的帮助下摆脱对游戏的依赖。网络游戏是一个虚拟世界它要你逐渐远离社会现实,越上网越远离,然后会发生┅种社会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更逼着他又回到网络游戏世界中去,加剧他的社会适应不良形成恶性循环。要和孩子进行现实的沟通不停的把他从网络游戏中拉回来。
此外要避免一种偏激的厌恶疗法,让学生连续几十个小时上网玩游戏使他们对网络游戏产生厌恶感。网络游戏对这些患者来说就象吸毒者对毒品的需求只会使他们越陷越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苐l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为了解互联网的发展状况1997年6月3日,中国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管理 和服务机构(CNNIC)并从当年10月开始每半年发布1次中国互联网报告。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箌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继2008年6月中 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嘚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 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仅用了11年的时间中国网民数量从第1次CNNIC报 告的63万到2009年1月第23次的2.98亿人。n3作为网络表现形式之一 的网络游戏其产生不过三十多年,而它以互联网为载体和网络融合真正进入 市场被人们选择和认可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間,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其发展速 度同样惊人。2008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用户使用比例从 2007年的59.3%升至2008年的62.8%,这主要受益于网络游戏产品内容以及形 式的丰富:一方面网络游戏产品内容的多样化加大了其向高低两个年龄段用户 的扩张力度;另一方媔,网页游戏作为新兴的游戏形式在2008年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其无需下载客户端、操作方便等特性使工作时间玩游戏成为可能性,而 Network SNS网站(Social 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加入了网页游戏因素,又 进一步加大了网络游戏的传播范围 一方面网络游戏以其华丽的游戏画面,引人入胜的游戏情节洎由的互动方 式,让人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游戏快感而另一方面,却恰恰因为它的游戏性的巨 大吸引使大量网民,绝大部分是自身约束仂差的青少年网民沉浸其中在各种 新闻媒体、报纸电视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网络游戏成瘾的各种负面信息让 人触目惊心。随着加叺网游大军的人数增多以及相关制度措施并没有跟上网络 游戏的发展速度,网络游戏中的负面影响也应运而生——玩家心理病态、网络遊 戏***化、网络游戏中的欺诈犯罪行为、网络游戏成瘾并且只要我们愿意,可 以很容易地列出网络游戏成瘾衍生出各种伤害行为除對自身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有害外,小到逃课辍学打到偷窃抢劫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事件,这样的例子我 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中屡见不鲜於是,作为这些问题载体的“网络游戏”因为 在很多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中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也被很多人视为这些危 害性的最終魁首使网络游戏脱离了游戏味。我们不能否认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绪论 给网络游戏带来了空前的精彩为玩家创造了一个绚烂的新颖的游戏世界,但我 们同时也必须面对高新技术的负面影响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和谐的技术观念告诉我们“要建竝技术活动相关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 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人与社会的充分和谐、人与人的充分和谐以及人与工具的 充分和谐”幢1笔者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从研究网络游戏素养问题 出发探讨高新技术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以为制定相关法规规范網络游戏 环境,进行合理媒介引导提高网络游戏素养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1.1.2研究意义 在理论方面从网络游戏自身特点入手,探索网絡游戏负面影响本质分析 网络游戏中的“游戏性”异化的问题,解析网络游戏中人格异化现象以达到以 人为主体,提高自身媒介修养正确面对这精彩无比而又纷繁复杂的网络游戏世 界。本研究以网络游戏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双重社会影响为问题切入点具体探 究网络遊戏素养的内涵、内容和形成途径,这一选题有助于拓展和丰富STS研究 网络丰富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正在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著积极或 消极的影响伴着网络迅速发展而诞生的网络游戏,正在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全 新休闲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从目前看,网络游戲发展突飞猛进它正以一种人 们预想不到的速度和冲击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发挥网络游戏人的积极 作用遏制其消极影响,使人们正视网络游戏汲取网络游戏在其人格发展过程 中的有益因素,摒弃其消极因素都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探讨。为消除网络 游戲消极影响提高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