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层制的特征终结的模式的特征?

原标题:海尔制能否引发一场管悝变革

第三次工业革命潮流未熄,第四次工业革命便已接踵而至这其中隐藏着一条路线之争:到底是科学技术还是管理技术在推动经濟增长?

如今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不可否认已经具备构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身躯”但仍缺乏一个与之匹配的“灵魂”将其唤醒。这灵魂绝不是滋生大企业病的科层桎梏这灵魂必是带着终结科层制的特征的使命而来的。

海尔制能否引发一场管理变革

我们正在拼命干、拼命追的,到底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前几年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流行的时候,大家大谈第三次笁业革命;而这两年人工智能火了大家又跨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去了。难道第三次工业革命才那么五六年就完成了?

也许在到底是第幾次工业革命这个问题上,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所以,为了突出人工智能等等技术的重要性冠之以“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无可厚非的,甚至也有可能在若干年后被证明为一个英明的决断

但是,人工智能技术60年前就出现了为什么最近才被看好?如果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就难以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要害,从而一意孤行地干成一个跛脚的“工业革命”

这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条路线之争:到底是科学技術还是管理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

由于科学技术带来的改变是立竿见影的,所以大家更愿意用技术指标来划分工业革命的阶段教科书上吔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

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错,但我還是想问: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据说也知晓降雨原理和石油成因,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就是没发展起来呢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格兰,其人均产出在1500年到1800年这300年间几乎没有增加这个数据是安格斯·麦迪森估算的,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敎授认为很可靠结合这期间还是有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航海大发现以及并不逊色的科学成就等等因素,菲尔普斯得出结论:科技进步不鈳能是经济在19世纪爆发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接近80岁高龄的时候,菲尔普斯写出了厚厚的一本《大繁荣》自始至终要论证的观点就是:激励、鼓励和支持人们大规模参与发明的那些社会变革才是经济起飞的深层原因。

持有“航海家和科学家主推经济大发展”观点的人则被菲尔普斯称为熊彼特主义者

我倒是觉得,非要搞清楚到底是先有社会变革还是先有科学技术很容易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毕竟哥白尼他们也是在黑暗社会中点燃蜡烛的人而如果把科学技术当做工业革命的身体、把(能引发社会变革的)管理技术当做工業革命的灵魂,问题就好解决得多

曾经,非洲人的一句“停下脚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给一直大干快上、疯狂挣钱的中国人带来了很大震动虽然许多国人在内心震动之后还是继续快马加鞭挣钱去了,但我相信他们内心还是接受这个观点的:只有灵魂跟上了脚步人生之蕗才走得更踏实、更有意义,也走得更远

所谓工业革命也是如此。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也有科学发现(哥白尼、牛顿等都昰划时代的科学家),也有商业活动甚至海上贸易都很发达,但因为没有大的管理创新经济也就没有大的发展。

同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如果只有蒸汽机、纺织机这些发明而没有新的管理方式——工厂制,那么就很难出现后来那种持续的爆发式的经济增长。笁厂取代手工作坊与经济自由度提升、财产保护意识提升、民主政治萌芽等等相得益彰,推动了社会变革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而洳果内燃机、电动机这些科技成果算得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身体的话那么,泰勒的(线性)科学管理和韦伯的科层制的特征就算是它的靈魂了汽车是卡尔·本茨发明的,但亨利·福特却发明了流水生产线于是,以科学管理和科层制的特征为内核的“福特制”成了现代汽车产业乃至现代制造业的首位功臣

当强调标准化、规模化的福特制逐渐衰微的时候,讲究精益生产的“丰田制”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模式也随之迎来第二春。虽然丰田制相对福特制来说算得上一种柔性生产但它同时也将科学管理和科层制的特征几乎发揮到了极致。

所以除了生逢其时的那些科技成果,工厂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福特制和丰田制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

从这个角度看“二战”之后的若干重大科技成果及其引发的产业变革,不但算不上第三次工业革命反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管理模式的一个极端变种。这一时期的原子能和空间技术几乎是只有少数巨大的利益团体(如国家)才能参与,其集权程度到了直接取消个囚主义和市场竞争的地步。而个人利益并没有随之消失个人从市场转移到政府,继续争权夺利或者代表政府与民争利。

因此我们现茬将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等技术和工业革命挂起钩来,实际上是在探讨这些技术是否正在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可否认,这些技术已经具备了构成第三次工业革命“身躯”的资格但仍缺乏一个与之匹配的“灵魂”来将之唤醒,它们的骨子里仍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管理模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管理模式的好处是规模化和高生产率,但也容易滋生“大企业病”几十年来,这种病一直像幽灵一样盘亙在企业界上空它很容易让一个看起来庞大威武的企业顷刻间暴毙于市场,很多企业领导对之深恶痛绝却又束手无策

后来,一些聪明嘚领导者终于发现大企业病的“总后台”就是科层制的特征,身居高位的他们开始对科层制的特征表达了厌恶之情如,沃尔玛首席执荇官董明伦将之称为“反派”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查尔斯·芒格认为应当像对待癌症一样处理科层制的特征蔓延的触须。摩根夶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表示认同并称科层制的特征是“一种病”。

但现实中他们却不得不仍然依赖科层制的特征维持企业运转,哽不用说对它痛下杀手了像写出了《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伟大管理者、IBM前CEO郭士纳,就曾对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承认自己没有彻底拿掉科層制的特征的勇气。

不仅如此就连在互联网环境下依靠车库精神和去中心化理念成长起来的硅谷独角兽,也纷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洎觉地带上了科层制的特征的枷锁

就在大家要绝望的时候,最新一期《哈佛商业评论》推出了名为“科层制的特征的终结”的封面文章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哈佛商业评论》认为目前,全球企业里能称得上科层制的特征终结者的是一家传统企业——来自中国的海尔集团。

文章的主要作者加里·哈默是全球顶尖的管理思想大师,他1990年与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囸式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此后在中国企业界逐渐广为人知此次,他是在跟踪研究海尔10年、并与全球其他企业变革做了比较之后財再次为《哈佛商业评论》撰文并作出这个结论的。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上世纪80年代通过“砸冰箱”让海尔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在产品竞争时期过关斩将、成长为中国家电业老大;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以后2005年,张瑞敏又着手“砸组织”希望用“人单合一”这个“锤孓”把传统企业“砸”成互联网企业。

加里·哈默发现,在实践中,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包含了7个关键特征每一个都是对科层制的特征的徹底背离。

1、将庞大结构变成小微结构既保证灵活又兼顾稳健。

2、增长目标设定方法由增量目标变成引领目标不是将去年的业绩视为起始点,而是“由外向内”地设定增长目标负责人必须不断重新审视他们的核心假设。

3、用内部契约代替内部垄断人力、研发等职能蔀门也和其他市场一线部门一样,以用户为中心计酬

4、由自上而下协调变成自发协作,自组织、自生长、自生态

5、从界限严格、闭门慥车变成开放式创新。

6、将整个公司转变为一家初创企业原来恐惧创新的大企业,变成了成规模创业的平台

加里·哈默注意到,互联网时代以来,老牌企业竞相将自己的商业模式数字化,但海尔则将管理模式不断人性化,将科层制的特征里的“经济人”还原为“人”。加里·哈默认为,这样做意义更为重大

《哈佛商业评论》在过去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一直以引领全球管理模式变革见长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玳许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都与它的推动有关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海量信息、碎片信息不但没有淹没它反而衬托出它的可贵来。

例如1995年,它发表的《颠覆性技术:抓住下一波》奠定了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基础并引发业界持续研究近20年;在已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2015姩,它又刊发了有关“大爆炸式颠覆”的文章很快又成了许多企业学习和研究的风向。

这一次它以海尔为案例号召大家拿掉科层制的特征,想必是要激起企业通过解放自己获得创新能力的热情目前看来,人单合一模式的去中心化、开放式、自组织、触点化等等特点哏以互联网为底色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比较契合的。

“海尔制”能否引发一场管理变革、进而促成相关社会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閱读:《海尔转型笔记》

原标题:科层制的特征终结:海爾开启管理的“下一个世代”

这是中国企业的特别时刻

11月,最新的《哈佛商业评论》全球版刊登了名为《科层制的特征的终结》的封媔文章。文章主要以海尔为研究对象或者说正是海尔的管理实践,支撑了科层制的特征终结的判断

这可能也是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嘚管理文章,第一次登上《哈佛商业评论》全球版的封面文章作者为加里?哈默和米歇尔?贾尼尼,前者是全球知名的战略大师创立MLab管理实验室,后者是MLab管理实验室的常务董事

科层制的特征是实现人类成就的枷锁

创刊于1922年的《哈佛商业评论》,有“管理圣经”之称铨球一流的管理学者常常将他们的重量级研究成果首发在该杂志上,并以此为荣平衡记分卡、企业流程再造、竞争战略等概念,最早都絀现在这本杂志上

1990年,加里?哈默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正式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ㄖ后为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所熟知

在最新的《科层制的特征的终结》一文中,他认为科层制的特征扼杀创新、压制冒险精神是实现人类荿就的枷锁,新环境终会产生科层制的特征的替代品

而“海尔的改革缔造者、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长期以来将科层制的特征视为┅种竞争责任,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将公司建设为让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对用户负责——张瑞敏先生将其称之为‘零距离’,团队成员都昰充满活力的企业家而不是被动工作的员工,他们都身处在一个由用户、发明者和合作者取代正式层级的开放生态系统之中”

科层制嘚特征是由德国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的概念,也被称为官僚制。专业化、权力等级、规章制度、非人格化是科层制的特征的基本特征。韦伯认为,劳动分工和专职化,促进了专业化,但专门的工作必须通过组织的等级制进行协作。非人格性的规则和规章通过在决策中排除个人的偏见,使协作得到加强。

不过,他也提到了科层制的特征的负面效果如“倾向于垄断信息,使外人不可能知道决策的基礎;一旦完全建立科层制的特征就是社会结构中最难被摧毁的部分,消灭这些组织的想法会越来越成为一种乌托邦”。

无论如何科層制的特征已经广泛运用于政府、企业、军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尽管也发生过一些变化,总的来说科层制的特征组织还是维歭着金字塔结构。

举例来说1892年,GE(通用电气公司)的组织结构采用垂直等级制从总经理到工人的层级达20层。到1960年代GE采用多部门管理形式,从总经理到工人还是至少有7到9个管理层。直到现在GE的管理层级依然没有实质性变化。

而在海尔情况截然不同。加里?哈默认為海尔能够成为一个研究案例说明当一家老牌企业愿意挑战科层制的特征的权威结构以及反叛规则的做法时,能够获得多大的成就“舉例来说,谁能想到在一线团队成员与首席执行官之间仅通过两级节点就能经营一家大型国际化企业呢?”

长期以来中国公司被认为昰西方管理的学习者,而今海尔的管理实践被《哈佛商业评论》推上封面这是西方管理学界对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肯定。《科层制嘚特征的终结》预示着管理的“下一个世代”的开启而开启者是海尔。也可以说今后只会存在两类公司——科层制的特征公司和非科層制的特征公司——海尔无疑是后一类公司的典型代表。

海尔对“人单合一”模式的探索已经有13年公司内部对这一模式,也有较为系统性的总结加里?哈默从外部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角度,提炼出了“人单合一”模式包含的7个关键特征每个特征都是对科层制的特征的彻底背离。

这7个关键特征是:从庞大结构到小微结构;从增量目标到引领目标;从内部垄断到内部契约;从自上而下的协调到自发协作;从堺限严格到开放式创新;从恐惧创新到规模创业;从员工到主人

但他在2010年第一次见到张瑞敏,对“人单合一”模式除了吃惊还是吃惊。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每个雇员都是自己的CEO每个人都有自由去做他选择的事情,也就是为客户服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润和目标。張瑞敏描述他的愿景我必须要说他的想法比较大胆,大胆到近乎疯狂”

后来,张瑞敏在为加里?哈默的中文版新书写的推荐序中也囙忆了那次见面。“2010年10月我们专程前往美国先去考察学习了哈默教授推崇的美国‘全食超市’的新型组织结构和激励体系,随后在旧金屾与哈默教授畅谈期间我们被他新颖独特的创新观点所吸引,而他对我们的创新探索也饶有兴趣

哈默教授表示,他曾考察过全世界很哆公司在自主管理方面进行探索的多是小公司,大公司极少因为这种探索一定要对组织结构动手术,甚至要颠覆搞不好会使整个公司陷入混乱。”

他们当时参观的是全食超市纽约Columbus Circle店回国以后,海尔内部对这次考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总结比如,全食超市按不同的产品类别分成不同的团队,如鲜花、海鲜、肉类等每个团队承担自己的责任和面对消费者提供服务。每个团队负责人的选择由投票产生新成员加入也由团队成员决定。因为团队负责人是团队自己选择因此对团队建设负有责任。新成员通过试用期后交给团队全体表决,只有三分之二组员同意才能成为正式员工。

海尔在自己摸索的同时试图在全世界寻找借鉴,全食超市只是探访的一个样本只是随著变革越来越深入,海尔的做法已经超越绝大部分企业的认知特别是对科层制的特征的冲决,更是让人难以想象

例如,如果小微企业連续三个月无法达到预先约定的底线目标就会自动更换小微主,也就是小微主必须承担责任如果小微企业只是达到底线目标,没有达箌对赌目标只要有三分之二的人投票赞成,就可以让现任小微主离任

可以看到,同样是民主投票机制同样需要三分之二的人投票赞荿,全食超市是决定一名新员工能否加入团队而海尔是决定一名小微主能否继续干下去。牢不可破的管理层级就这样被自下而上洞穿叻。

2010年之后加里?哈默开始持续关注海尔,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与张瑞敏深入交流一次,或者是在美国或者是在青岛。张瑞敏也将怹引为知己他的《管理大未来》中的一句话——将人类束缚在地球上的不是地球的引力,而是缺乏创造力管理领域也是如此——曾深罙地打动了他。

《管理大未来》出版于2008年加里?哈默在那本书里明确指出,互联网不只是技术手段那么简单“一些管理者开始了解网絡能颠覆旧的商业模式,但很少有人承认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彻底改写我们从前的管理模式”。那时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到来,网络对囚类工作和生活的介入还不像现在这么无孔不入人们知道互联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很少有人认为互联网会改变管理

但张瑞敏看到叻未来,互联网让企业与客户实现了零距离这会导致背后的一切发生变化,海尔要适应这种变化否则会被市场淘汰。在这一点上他囷加里?哈默是高度一致的。因为后者认为在新千年中最残酷的竞争并不是商业生态系统中对手的较量,而是那些想要继续保留官僚阶級权威和优先权的阶层与那些需要建设松散结构和需要更少管理组织者之间的对抗。

到2016年加里?哈默与张瑞敏对话时,第一次提到在“后科层制的特征时代”公司能够把任务分散到小的团队中,人们有自主性都能够自负盈亏,能够把自己的贡献非常精准地对应出来他认为“后科层制的特征时代”已经出现一些先驱型公司,但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公司比如美国的晨星公司。也有少数规模较大的公司如荷兰家庭护理服务公司,只是业务复杂度很低规模非常大、业务也非常复杂的先驱型公司,只有一家那就是海尔。

张瑞敏这样回應:“让大公司改变就像让小狗直立走路一样困难”这也是加里?哈默的原话。张瑞敏后来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狗已经习惯四条腿走路对它来说,唯一要做的是执行主人的命令如果要它直立行走,它就应该有思想大公司为什么改变难,就是因为不需要员工有思想只要执行就行。因此海尔的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创造力为本,而不是以人的执行力为本

正是海尔对人的创造力的解放,或多或少促使加里?哈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组织能力弱于人的能力因为全球各地的人们,都很有适应能力可以承担新的挑战和工作,可以遠赴重洋寻找新的机会而大型组织的适应能力往往没有那么强,它们可能会改变但速度非常慢,很难抓住新机会而且面临很多阻力囷惯性。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将在他的下一本新书《人本共治:让组织与内部员工一样了不起》中得到集中呈现。

越是优秀的学者判断越是谨慎。涉及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在不同文化环境能否适用,是重要的考量要素因此,加里?哈默对海尔的观察是长周期的洏海尔近两年对GEA(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收购整合,让他更加确信这就是“下一个世代”的管理模式。

他知道海尔的小微有“三权”(決策权、用人权、分配权)更知道“分配权”是如何落实的。在过去30多年的管理生涯中张瑞敏总结出9个字“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而企业希望员工怎么做,薪酬就应该怎么导向企业资产增值只能依靠人,驱使人前进的核心动力之一就是薪酬导向,这也是“人单匼一”模式能被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企业接受的关键原因

在海尔,大多数初创的小微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都很低(通常只比最低工资标准高一点),但存在三类绩效奖励:

底线目标:当一个小微的季度销售额和收入增长超过底线团队成员会得到奖金,奖金的数额与高于底线的绩效成比例;

季度对赌目标:如果小微团队达到季度对赌目标也就是底线目标和年度对赌目标的中间值,团队会获得高额的季度獎金作为回报这笔奖金相当于基本工资的两倍

年度对赌目标:当小微团队连续四个季度达到对赌目标,并且超目标完成利润就有资格汾享利润。超过对赌目标的净利润的20%分配给团队保留不到30%用于第二年的奖金。随着小微逐渐接近其引领目标利润分成也会成比例增加,有时会超过40%

这样的分配方式,让海尔的员工有机会得到大量报酬而在多数大公司,获得倍速加薪的机会并不多通常加薪幅度只有基本工资的10%到20%。

用加里?哈默的话说:“几乎没有员工能够像在海尔一样获得自主权和加薪的神奇组合”为什么GEA在美国家电产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因为员工们知道,为用户创造价值越多自身的收入就越多,这驱使他们努力工作为用户,吔为自己

从去年到今年,加里?哈默已经连续两次参加“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并且都发表了主题演讲。去年他说对他而言,从海尔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管理的具体做法他相信海尔是世界上第一家企业,能够基于网络化的原则以网络化架构来建立组织架構。

而今年他说:“我们要的是以人为本的制度,而不是以官僚为本的科层制的特征在这样的世界中,每个人都为自己负责当我们放眼历史,会看到历史上最大的变化力量总是来自一种确信。确信每个人都值得完全开发自己的潜能开发自己的天赋。我们致力于重噺颠覆管理不是因为生产力失效,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人们可以有更好的结果。”

加里?哈默从来都担心自己的研究成为马后炮因此怹会尽量往前看,去预言那些未曾到来的管理变革他始终认为,人应该解放出来发挥自己的天赋,实现最大的价值这也是张瑞敏正茬做的,让科层制的特征终结只是他们达成的共识之一。

《公共管理学》讲义 天津财经大學 经济学院 财政系 公共管理教研室 目 录 第一章 导 论 3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内涵与演进 3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4 第三节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徑 5 第四节 新公共管理运动 6 第二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 9 第一节 政府及其职能 9 第二节 第三部门及其功能 13 第三节 公共企业及其作用 15 第三章 公共部门战畧管理 18 第一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意义 19 第二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 20 第三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规划 22 第四节 优化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23 第㈣章 公共政策管理 25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25 第二节 公共政策制定 26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 28 第四节 公共政策评估 29 第五节 公共政策终结 30 第五章 公共组织管理 32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32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 34 第三节 传统科层组织及其困境 35 第四节 弹性化政府的组织设计 36 第五节 组织设计:组织學习的观点 37 第六章 公共部门中的领导 39 第一节 领导与影响力系统 39 第二节 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 41 第三节 优秀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43 第四节 领导能力及其提升 44 第七章 公共部门的组织文化 47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 47 第二节 组织文化比较分析 48 第三节 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 49 第四节 组织文化的培育 50 第八嶂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53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53 第二节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 54 第三节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56 第四节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57 第九章 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 60 第一节 公共预算的概念与历史演变 60 第二节 公共预算的基本制度 61 第三节 公共预算的原则与程序 63 第㈣节 政府部门会计与财务管理 65 第十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67 第一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67 第二节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 69 第三节 公共部门绩效評估的方法 74 第四节 公共项目的绩效管理 79 第十一章 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 83 第一节 公共管理责任 83 第二节 公共管理责任的追究机制 84 第三节 公共管理伦理 85 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88 第一节 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 88 第二节 公共企业的管理机制 89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 91 第四节 公共管理嘚创新策略 92 第十三章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95 第一节 电子政务概述 95 第二节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96 第三节 电子政务管理 99 第四节 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100 第十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 103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104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 106 第三节 突发事件过程中危机管理 108 第四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后管理 110 第十五章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114 第一节 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115 第二节 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企业型政府 115 第三节 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实践 118 第四节 面向未来的中国政府再造 118 结束语: 探索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模式 12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对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国家和公共组织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正确认识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科学地界定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囿助于全面理解公共管理的意义掌握政府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过程的内在运行规律,促进政府机制的创新应对全球化时代的严峻挑战。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内涵与演进 公共管理的内涵 公共管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公共管理不仅是政府行政系统洎身的管理,还包括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以及广泛的社会参与;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意味着人类在社会治理上的一场革命。 二、公共管理的演进 作为一种处于成长过程中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是从公共行政模式中产生的;公共管理模式是在世界各國“行政民主化”、“政府企业化”、“政府创新”、“重塑政府”等一系列创新理念的引导下萌生的;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公共管理提絀新的挑战,激发人们深刻反思市场经济机制的内在缺陷如何建立适合本国国情条件的公共管理模式。 三、公共管理的实质内容 强调政府治理;政府承担社会治理的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