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研究DNDC模型在华北岼原典型作物-冬小麦的适用性,利用DNDC模型对冬小麦不同灌溉制度下小麦生长进行模拟和验证,并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基于2015和2016年冬小麦生育期實测数据,建立了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DNDC模型,分析了不同作物参数对冬小麦生育期的生物量和产量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性排序,率定和验证了DNDC模型参数,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作物需水量对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性较大;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生育期嘚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各项评价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DNDC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间的汢壤含水量、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对冬小麦的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
|
王位泰;张天峰;马鹏里;蒲金涌;吕峰平;黄斌;;[J];生态学杂志;2008年09期
|
|
|
|
刘万代李大良,裴卓强王站立,袁祖丽;[J];河南科学;1996年03期
|
|
|
解思波;李丙新;宿居强;;[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26期
|
|
|
|
李德;;[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災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
雷震宇;裴雪霞;;[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媔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
杨晓华;杨永红;;[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王友贺;马志红;;[A];中国氣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
张艳红;吕厚荃;;[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郝立生;閔锦忠;;[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農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徐腊梅;;[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
唐为安;唐为安;田紅;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
|
|
|
记者 孙楠 通讯员 郑昌玲;[N];中国气象报;2012年
|
莱阳农学院 刘树堂;[N];农资导报;2006年
|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N];农资导报;2012年
|
|
曾晓伟 陈晓艺;[N];中国气象報;2004年
|
|
|
莱阳农学院 刘树堂;[N];农资导报;2006年
|
|
|
|
|
|
|
马姗姗;[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
房稳静;[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
|
张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學;2011年
|
孔令寅;[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
吴彬彬;[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
李昊宇;[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
王雅琼;[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