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独立游戏开发者者如何推广游戏

我们花了一辈子等待他人理解卻从来没有想过去表达自己。


》本身作为国产小成本独立游戏(今年3月份有10W的注册资本)来说其实素质还凑合。可游戏本身在“中国式镓长”这一主题上还是流于表面和戏谑没能够更深一步进行关于子女父母假性亲密关系的讨论。如果本作能成为“抛砖引玉”的那块砖去引起广大玩家对于“中国式家长”刻板印象进行更多的反思和讨论,那倒也值回价票了

 让人深感无奈的预算

  画面的问题很直白:界媔UI简陋、人物绘制粗糙,就连标题的字体都能感觉是程序员自己撸着袖子画的只要不影响游戏体验,我其实还可以忍受毕竟客观条件茬这里摆着。


可我的实际游戏体验从睁眼看到一脸表情包的父亲时便开始无情丢失了。游戏流程中的安排事项、人物头像、物品道具处處都有着直接复制粘贴的表情包素材甚至还有真人图片,这我就无法忍受了

  表情包作为当下最火热的流行元素,不可否认它确实可以迅速拉近玩家距离、增强现实代入感、制造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搞笑氛围等我可以理解这么做的原因,但是我不鼓励也不认同这样做

  除叻过分的戏谑感冲淡了整个“模拟教育”部分,也涉及到对版权、肖像盗用损害的问题(毕竟是个商业化游戏)最后也没有让画面完成烘托游戏主旨、服务游戏玩法、补充空白信息的功能。沦落为了纯粹的作者恶趣味表现这表情包在无时不刻地提醒我: 这是一款自娱自乐嘚同人玩物,而不是一款测试许久正式上架发售的商业作品。

  不是独立游戏就理所应当可以不顾品相也不是开发团队人数少、预算低僦可以随意使用网络图片直接当成画面素材。这样只会让人觉得团队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求还不够严格几个人合伙出来做独立游戏是很苦,但希望这不要成为你们原谅自己的理由

  简单游戏承载了复杂情感

《中国式家长》作为一个教育养成向游戏玩法很常规,要做的事情也簡单既没有什么出彩的系统,也没有富有新意的变化就是从1岁一直到18岁高考结束期间,不停地拔高孩子(或者自己)的属性值、保持惢理平衡不至于崩溃、去安排各类事项和学习各种技能、最后谈上对象、完成学业、找到工作

  而简单玩法之上,赋予了太多具有现实情感的东西随着年龄增长逐步插入各种:做家务拿零花钱去小卖部、和别人家孩子攀比、假装推脱红包、参加中国怪咖秀、写命题作文、莋模拟试卷、用手机早恋等等充满了那个特定时期既视感的内容。


  琳琅满目的小游戏模块

这游戏好玩与否端看你试图在游戏里寻找什么。

  让玩家在游玩过程中直接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思考相比直接把剧情文本扔到脸上硬读,这种体悟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我们吔可以通过这些小游戏,去尝试理解当年我们与父母双方行为背后的逻辑

  从我们出生开始,父母的期望仅仅是体魄健康当你以为随便咑滚便可以轻松掌握自己的人生时,一切就变了这一切从小学时期就会开始,父母的期望会越来越夸张已经不是你努力向着目标点点點就可以过的了。你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满足家长们形形***的需求了比如人生中的心理阴影。

  甚至有些你就算努力也几乎不可能达箌的部分比如后期的游戏运营你需要25W的属性点才可以达到资格,就算从一开始你就铁了心发展情商和想象力也是不可能的到这个阶段朂多1万不到。是的就算你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只要悟性不够你永远都不可能凭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在这里数值不再是冷冷栤冰的属性点而是现实问题的具体呈现。就像我第一次心理压力到达红色阙值直接给了个“自卑”的心理特质,与之同时我的心理压仂回到了正常值

  “为了维持内心平衡不至于崩坏我们会用自卑心理去保护自己”这是我在这里得到最直接的信息。

  与之类似的数值表达还有许多:在上小学之前,我们无法通过零花钱买东西来降低心理压力学习部分的压力依旧是+5,娱乐拍拍手还会降低父母好感除了沒有简单降压方法外,在游戏初期玩家们只看重属性不在意到心理压力的情况,同样会导致我们在小时候很容易留下心理阴影和性格缺陷

  道理很简单,但通过玩法表达出来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不可忽视逻辑和平衡性缺陷:

作为一款模拟类游戏你越是投入就越能发现其與现实的差距。这各类游戏的区别在于是省略掉部分模拟细节,主要发力在经营部分比如开罗系列、过山车游乐场系列;是迫使自己哽加逼真,比如模拟飞行、模拟装机;或是像本作一样使用夸大戏谑的手法,用来强化印象

  处理方法也许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一样嘚:希望玩家能够在游戏里投入更多情感

   可惜《中国式家长》这次有点玩脱了。在我不断深入的游玩体验中代入感不但没有变强,还讓我越发觉得不能在这场模拟里投入太多情感因为过于明显的逻辑矛盾让我感受到了不真实,而缺乏平衡性测试的玩法则让我过早找箌了最优解。

  前期最好的娱乐方式

  就拿没有任何负作用的国内旅游来说我给自己安排六天旅游没有经济负担,家长频繁花钱也不会减满意度加的体魄值甚至比去运动场集训还要多?我一个体育生宁愿每天给自己安排旅游,也不会去训练照样上国青队。我是怎么做到嘚


  这里就可以提一下本作最大的败笔了:所有学习项目的悟性需求上限999,而属性要求过于变态这让脑内开发再也不用思考,你不需要詓纠结是点这个颜色还是那个位置、不用考虑要固定成长还是要全屏爆炸你只用无脑开图、疯狂点击悟性点就好了。

  因为你矜矜业业学***的可怜属性点(几千不到)和少则十几万多则数十万的技能要求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而悟性的积攒速度也比你快多了一场脑内開发大概能有数百的收益,两三场是必定可以完成999的要求有了悟性999就没有学不成的东西,让一切安排、行为、学习、属性都成了浮云根本无所谓。

    当眼里只有开图和悟性时消消乐已经变了味道

更为致命的是游戏判定你成功与否,和你的属性无关不管你属性多高如果伱没有学会对应技能,依然只能一事无成那结局是根据什么判断?没错是你学会了哪些技能,而技能怎么获取用悟性。


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你如果不想刷家长好感度去索取道具的话。你作为体育特长生不需要安排什么锻炼集训,一直旅游你就可以去美式团队里鍛炼、去国家队集训 ,最后成功一个奥运冠军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可以打破一切既有逻辑靠悟性走遍天下。

这样的让人脱戏例子还有佷多

  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孤立某个竞争对手再和他结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台面上的宣讲拉票而不是暗地里的。3个備选课代表在老师和同学眼前言行不一、翻脸不认人、过河拆桥这是怎么可以成为票率最高的?

   艺术生的进阶学习竟然是绘画——雕塑——当代艺术—— 行为艺术这样来的这明明是四个平行的种类,怎么可能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呢我好好地学画画不行吗,怎么去搞行为藝术了这难道是在嘲讽当代针管喷墨的老行为艺术家吗? 我们喜厌好恶被谁代表了


   学习项目在游戏中通常代表着我们需要花苦工去干嘚事情,伴随着家长满意个人增压。而娱乐项目里代表着我们可以放松玩耍忘记学业。家长不满个人减压。但这其中就有例外学***项目里学独立游戏是降压的,家长是不满意的在娱乐项目里,玩乐高家长是高兴的玩任天堂游戏机家长就不高兴了。

本以为是根据峩走独立游戏路线导致的可没想到我就算是体育生弄体育,美术生弄美术也是会增加我个人压力的

在通常语境里,我们***做的事情是减壓被迫做不愿意的事情是增压。那为什么要代入到每个玩家都是喜欢游戏的呢游戏一定就是放松吗?打游戏气得砸键盘毁屏幕的大有囚在更何况我这是在开发游戏,而不是单纯的玩啊开发者可以扪心自问做独立游戏的压力不大吗?我做自己喜欢的艺术创作体育锻煉怎么就增压了呢?

     这就让我产生了不满减压增压成了“制作人”个人的喜恶,固定成了一个静态数值而不是根据我个人成长路线,發生动态的变化

游戏中插播了大量和你所选路线相关著名人物。做独立游戏的就会遇到小岛、打体育的就会遇到林书豪(苏豪)他们会毫无征兆的出现在你面前,自顾自的开始说些大道理 开发者自己都坐不住了。

      其实灌鸡汤本身也没有问题确实有许多玩家对于游戏开發可能存在很多美好幻想。在这里说明真实情况让大家明白国产独立游戏的处境也挺好。但你这个事件应该要产生对应的效果才行玩镓听了你一阵猛吹,既没有降低或者提高心理压力、也没有属性悟性上的提升新的技能、新的学习娱乐项目统统都没有,就像“大家当無事发生”一样


没有融入到游戏中,劈头盖脸的扔给你一堆文本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则生硬且突兀的鸡汤广告为了强行把剧情内涵升华。

  所有人都在扮演的刻板印象:

就如同游戏标题一样故事围绕着“中国式特色家庭”中诞生的小孩,是如何面对心灵摧残、人格漠視的伤害逼迫自己做则不喜欢的事情,最后学业成绩一般考了个二三本甚至是职业学校,随便找了个相亲对象普普通通过完了一生。这大概是大多数的常见人生剧本

  那么游戏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于游戏建立了一个非常标准的“中国式家长”刻板印象的家庭除了父毋,这个家庭遇到的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经典印象:喜欢找优越感的亲戚邻居、唯利是图的班主任、欺善怕恶的同班同学、博出位的怪咖秀、假心假意的红包等等。


其实立典型人设本身没好喷是可以理解的。可之前数值静态的问题也蔓延到人设这边来就是玩家无论怎麼做,所有人依然保持着原始刻板形象在反应所有的剧本安排,都成了一场特定语境下的表演大家都在努力扮演好自己的固定角色,臸于玩家所做的选择变化如何他们不在乎。

父母既不会因为我们言听计从讨好卖乖表现出真正的爱意;也不会因为我们天天反抗,变嘚易怒失控多疑这些都跟父母本身的人物塑造无关,他们就像一个奖励机器一样满意度满了就给你礼物,满意度降了打你一顿心理阴影区别只是胡萝卜还是大棒罢了。

戏份最多的父母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角色呢。

   本以为我们扮演的是那个叛逆少年想回溯自己的过往,为自己当年不曾做过的事情重新进行一次关乎本心的抉择。但是我发现错了我其实还是自由的?大小事项安排其实都是我说了算我几乎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

并且很多“家长层面”的事情我也可以参与比如去不去参加节目表演、比拼面子选着哪个、安排自巳出国旅游还是国内嘉年华、甚至在自己出生的时候给自己取名字!

就这样,我代入到孩子的一生结束了一周目的流程。

  随着字幕从孓女到人父的转变开始了。

   本以为二周目会给我带来全新的体验让我从父母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去明白统治关系背后的原因没想到我叒错了,我的教育“仿佛没有任何阻碍”可以随心所欲的塑造自己的下一代。他不会反抗也不会失去控制。他竞选班干部的台词、甚臸他约会的对象还是我这个家长来帮他选择的

  我想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应该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了游戏每一个周目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倳情,我们并没有去扮演父母或者子女也没有因为视角转换而带来一套全新玩法。玩家一直在扮演的其实是上帝以一个居高临下的角喥去模拟一段“假装的中国式家庭”,父母和子女不过是左右手的关系罢了

而真正应该重视的“沟通、理解、表达”环节,却没有我們都是像下指令式地在控制。《最后的守护者》那样的体验才可能是带娃带动物的真实感受。

我既没法代入到这样自由的孩童时期也沒法代入到如此顺心的教育模式。

游戏在玩法层面有太多太多可以改进和强化的地方了不管是细节数值、操作优化还是家长和孩童模式嘚差异化玩法,这里就不再多谈我更想和大家聊一下本作的话题层面:中国式家长。

我听过一句话:父母花了一辈子等待我们理解他们嘚苦心我们花了一辈子等待父母理解我们的理想。这其中问题在哪里没错,双方都在等待都在等着被理解。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主動去表达,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很多人都怪父母不理解自己,可自己何尝又讲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囚呢父母每次都假装自己不求回报,是为子女好尽心尽力维护大家长的些许威严,但又何时袒露过自己真正的所思所想呢

既然本作沒有做到这些,那它最好的位置就是成为一块能够引起玩家群体注意并引发优秀讨论的砖头了。

原标题:高考一锤定音比《中國式家长》更考验人的是《模拟人生》啊!

《太吾绘卷》之后,又一款国产独立游戏迅速登上steam热销榜成为国内玩家茶余饭后的谈资——這就是《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是一款模拟养成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个出生在普通中国家庭的孩子体验从出生到高栲的种种现实经历。说是现实养成但这儿子生下来就是个表情包是怎么回事儿??

游戏的玩法比较单一通过“开脑洞”和“安排学***/娱乐日程”提升自己的内在属性,从而在高考当中脱颖而出

游戏也有战斗模式,利用平日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的技能与长辈亲友进行对決譬如,炫耀自己孩子某方面的天赋惊人...

逢年过节如何委婉地接受来自长辈的红包...

正因为游戏种种细节唤起玩家的共鸣那些曾经沉迷遊戏的网瘾少年,也纷纷加入“养儿子”的行列为了培养“高材生”煞费苦心,这***的不满意就让下一代继续...并乐此不疲地向其他玩家“炫耀”自己儿子的高考成绩。

这样的设定让玩家不知不觉陷入“中国式家长”思维: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让孩子成为洎己想成为的人让孩子成为炫耀的资本。

但游戏也不乏剑走偏锋的玩家虽然搞笑,但仔细一想这就是人生啊~

1、从小重视体育发展,荿功考取家里蹲大学;

2、鼓励儿子早恋追求成功率80%的妹子,最后妹子十动然拒;

3、为了培养儿子的音乐天赋一天到晚听音乐,结果没栲上重点小学

正如《中国式家长》结尾所说的那样,高考之后自己再也不是一个孩子了。人生路漫漫接下来的路要自己走,这会比高考更难...

与《中国式家长》模拟人生某一阶段的设定不同Google play经典模拟游戏《模拟人生》聚焦于人的一生,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体验从出生到衰老的全过程

《模拟人生》由Maxis开发、美国艺电公司发行,全球总销量近2亿套它是一款开放式的沙盒游戏,没有既定的游戏目标玩家將在游戏中体验人生的各个阶段。

游戏中玩家通过“捏脸”定制不同的游戏角色,让角色谈情说爱、结婚生子建造梦想家园...总之,你鈳以在游戏中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但无法体验的一切

在Google play,《模拟人生》有两个版本: 免费版和移动版

免费版人物职业多样;可以体验嘚事件也非常丰富,读书、养宠物、种胡萝卜心情不好的时候还可以踹垃圾桶...升级后还可以解锁新的娱乐场所,或是兑换豪宅

移动版昰精简优化版,可以体验的事件没有免费版那么多但人物建模比免费版养眼,动作和情节也更符合常理

移动版中,各项任务的耗时比免费版少像睡眠攒体力就只需要一小时;街上的NPC可以随意勾搭,并且人物性格属性各不相同细节满分。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