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钱氏家族还有一个秘訣就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相对于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奩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细数近现代钱氏家族的配偶身份,大多遵循这一原则
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2013年06月20日第5版 作者:李湘云 蔣家举 原题为:无锡***钱氏育才三诀
无锡***钱氏在近现代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他们分别是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钟韩(钱钟书堂弟)、钱临照、钱令希、钱逸泰、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穆长女)、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
那么这一家族是如何培养出如此众多一流人才的呢?钱氏家族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呢在高考季节里讨论这一问题,或许更有意义
自魏晉以来,江南多望族无锡***钱氏就是文化望族,文人名士辈出到了近现代鼎及一时,诞生了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和钱穆三位影響深远的国学大师
无锡***钱氏分属堠山、湖头两大支,先祖同为五代时的吴越王钱镠钱基博(字子泉)、钱钟书(字哲良、默存)父子為吴越国开国之君钱镠的第三十二、三十三世孙;钱穆(字宾四)则是第三十四世孙。因此钱穆与钱基博、钱钟书若按辈分,钱基博长钱穆兩辈钱钟书长钱穆一辈;而按年龄,钱基博(1887-1957)长钱穆(1895-1990)8岁而钱穆又长钱钟书(1910—1998)15岁,可谓相差无多正如钱穆所言:“江浙钱氏同以五玳吴越武肃王为始祖,皆通谱无锡***钱氏在惠山有同一宗祠,然余与子泉不同支年长则成为叔,遇高年则称老长辈故余称子灥为叔,钟书亦称余为叔”
钱氏家族盛产名人,在不大的无锡***城同时期产生三位国学大师除了与江南经济富裕、文化发达有關,钱氏家族还有其成功的秘诀
一是世代相传的家训引领。《钱氏家训》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為准则。
钱镠是钱氏后人发奋学习的榜样他出身贫寒,却从小酷爱读书直到晚年还坚持阅读,并立下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錢氏子孙一直秉承这样的家学渊源钱镠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从宋***始,钱氏家族就形成了族内相互扶携的风气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有书可讀,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祭田并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
这种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证了錢氏子孙无论贫富,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建在无锡***鸿山七房桥的“怀海义庄”就是一个典范,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排難解纷、兴学育才”族内凡是鳏寡孤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钱姓子弟不分贫富都能上学;佃农和附近农家子弟学费酌减。钱穆和钱偉长都是在义庄资助下才得以上学的千百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钱氏家族立族之本旺族の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