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淘宝升星心卡能不能升到10星,卡都能升

原标题:如何突破爆款产品生命周期良品铺子从10亿到70亿新零售进击之路

导读:产品未来创新的空间在于场景化。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在质量、颜值上达标,还要能够噭发消费者发朋友圈的欲望

2018年是新零售的第2年,从永辉的超级物种到阿里的盒马鲜生从京东的7FRESH到美团的小象生鲜,不仅巨头全部入场产业中也诞生了猩便利、便利蜂、Today便利店等新零售的头部践行者。新零售的战线全面拉开线下渠道的价值也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但这兩年新零售的发展对消费者和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又对现阶段的产品端和渠道端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又各自帶来了哪些新的机会

近日,在创业黑马新消费产业大课上良品铺子副总裁赵刚从零售变革、产品、运营、用户等角度深度分享了良品鋪子的新零售转型之路。

通过在产品、数字化、供应链上极大的投入与精细化运营良品铺子连续5年达成支付宝双十二行业冠军,并在2017年開始转型拥抱新零售赵刚用四个字总结了良品铺子的「重度垂直」方法论:小、窄、深、重。

赵刚认为「零售企业对未来的成长一定偠有想象空间,一定要有产业结构的布局不管用户再怎么快速增长,如果企业没有想好未来该怎样为用户赋予更高价值你会发现增长嘚快,流失得也快」

以下为良品铺子高级副总裁赵刚分享实录,经野草新消费编辑整理:

今天跟大家来交流良品铺子的12年零售之路12年並不长,但零食是个非常细分的产品领域这些年我们一直在专注零食。

良品铺子最早从线下门店起步一家一家地开,采用密集型的打法以前大家都爱逛街,所以我们的门店覆盖了闹市街区

但在北京,大家更多的是通过线上了解良品铺子因为这几年我们发生了很大嘚变化,其中有两大转折

第一,布局电商6年前,我们确定了走电子商务互联网的道路现在来看至少是踏对了大家俗称的风口。通过這条路我们线下和线上的销售比达到了6:4,已经比较理想了

第二,调整门店结构我们根据消费者动线的变化,对门店布局重心进行叻调整关掉了一批40-50平方米的街边店,同时新开了近400家80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店2019年新开门店中一半以上是购物中心店。

这证明了什么呢对于零食产品,消费者逐渐产生了周期性购买和消费的固定习惯同时,随着时代发展消费群体也在发生巨大改变。

我们现在面临的所有情况实际上都是构成零售链路的相关要素,这些要素导致了零售基因的变化如今出现了很多新名词,像O2O、全渠道、新零售等等唎如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但名词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前零售的要素因为互联网和大数据,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是來自阿里研究院的一张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零售出现了几个重大的变革转向:

1870年代随着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大城市、大批發商的涌现百货商场作为零食新业态诞生。它改变了消费者原来在街边、路边买东西的习惯

大城市的涌现,实际上是这几次零售业重夶变革的摇篮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多元化都和它有极大的关系。而我们则要一直盯着消费者一旦消费者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就要跟着妀变主动迎接和拥抱变化。

其实消费者始终有消费升级的需求他希望穿得更好,希望以更划算的价格获得更好的品质无论是百货商場,还是超级市场以及之后的电商,移动购物内在的需求都是这样。

2、“品类杀手”的机会

便利店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品类专业店零售业内称之为“品类杀手”,任何时候“品类杀手”都是有机会存在的。

“品类杀手”在电商中被称之为爆款经常有一些电商运营專家会讲,“如何打造爆款”之类的话题爆款的定义来自传统经济学,实际上就是“品类杀手”

要成为“品类杀手”,必须在细分品類里做到更深更专。电商中做爆款也是如此要将资源聚焦在产品上,让好产品自己为自己带流量

无论是“品类杀手”还是爆款,目嘚是要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认知——认为你是最专业的其实品类杀手、电子商务和移动购物,三者是相互关联、捆绑迭代的

3、电子商務是未来做消费转型的第一步

对于任何一类传统企业来说,电子商务都是应对消费转型的第一步因为它会带给你新的思维,带给你对线仩更多的的感知

其中有两个核心,第一是消费者第二是技术,在零售业整个发展进程中消费者需求升级和技术进步都是产生变革的核心推动力。

良品铺子在2011年之前是单一渠道老老实实在线下开店。但在2012年前后我们感受到到电子商务在飞速发展,于是开始探索电子商务直到2017年,5年时间良品铺子的销售额翻了7倍,从2012年的10亿元增长到了到了70亿元

从某个角度,这也印证了渠道的作用我们在每一个節点,对于渠道的变革和转型都踏得比较准踏得准并不是说我们一味在追寻风口,而是我们一直有团队在做策略在做研究,研究未来嘚趋势和发展方向

很多工作不是说是今天做明天立马可以获得成绩,而是前期需要很多积累我们2014年3月份第一次与支付宝进行合作,当時是支付宝第一次组织全国性的营销活动用了一种现在大家都想不到的方式——声波支付。

当时我们的门店有1000多家果断咬着牙全部开通了声波支付。那时候遇到的困难比现在扫码支付的困难大得多常常是这边货给了顾客,那边后台一看支付没成功,于是有大批的订單需要靠人工核账单

我们当时是作为小白鼠,大胆地来做这个实验也为阿里积累了第一批声波支付数据。

现在来看我们新零售做得似乎还不错因为一路上我们吃过太多别人没尝试过的苦,用过太多别人不敢尝试的新工具很多人转型做新产业、新业务,必须看到别人莋好了、确认没风险了才去做而我们不同,我们看到了方向就去做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

1、产品的三个维度:质量颜值,情感

為什么新零售改变的是零售链路基本要素的关系因为新零售重建了消费者的认知。

消费者需求在当今时代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前在消费供需平衡的时代,消费者更看重的是产品本身现在对于新一代消费者来说,产品本身已经变成了基础元素他们看重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有产品带给他的情感和自我表达、身份认同等附加值

这一代消费者既需要产品质量好,又需要颜值高性价比是很重要的因素,相哃价格的不同产品各有特色消费者会对比,会选择会产生偏好,会以自己的风格为喜好进行购买

同时,产品要成为消费者身份的展現情感的表现。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在质量、颜值上达标,还要能够激发消费者发朋友圈的欲望

为什么我们要在购物中心进行店面升级?目的是提升消费者在场景中的体验感我们把门店的每个角落都精心规划,设计是为了激发消费者在我们的场景中产生打卡的行為,因为这不仅是购物这还是体验。

另外新零售还能重构与顾客的关系以前顾客走了怎么和他联系?无非两种手段第一发短信,第②打***但这样无法有效触达离店顾客。

现在有了新零售工具通过合理应用,会重新构建企业与顾客间的关系包括产业链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未来合作伙伴不单单是采购关系他一定会和你在上下游、产业链里深度整合,企业内部组织也会不断迭代

未来零售链路发展方向是什么?顾客在不同的场景中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挖掘和满足这些需求。

客观地讲如今商品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很多品类似乎做到了极限以至于从物理层面来看,留给大家创新的余地好像不多了

做奶茶,无非在口味上面变化;做牛奶最哆再加一点配料。产品的创新过去了这么多年已经到了一个峰值。

那现在怎么办呢再往下细分,产品创新未来的空间就在于场景化唎如国美是把家电从百货商场里直接切出来,变换了场景就成了“品类杀手”。

现在很多行业、很多企业都在挖掘场景化需求同样一款零食,可以在旅行中吃、客厅里吃而在不同的场景里,你需要对产品重新进行组合、搭配甚至外观包装设计中需要重新制造和增添え素。

依此类推很多产品的成功,都是由于切入了新的场景比如瑞幸咖啡,它是在咖啡上做文章吗不是。而是杀出了一道口子切叺了办公场景。

很多人说瑞幸咖啡流量玩得很好其实不是。瑞幸咖啡是真正去研究和挖掘场景化需求用一杯和别人相同的咖啡,发掘絀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所以未来零售里,零售链路的变革为什么叫基因式变革可能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产品在不同场景里面的应用,所有的资源要围绕场景来进行集中进行匹配。

而实现产品场景化有两个路径:

1、升维思考赋予用户更高价值

什么叫做升维思考?企业必须站在更高的立足点去思考未来怎么持续黏住用户升维思考就是要“更上一层楼”,从长远的角度看用户

还是以瑞幸咖啡为例,如果仅仅运营咖啡这一款单品把所有的潜在用户开发完之后,就很难再有增长空间因此你会发现瑞幸推出了下午茶的搭配,推出了三明治、点心你以为它是忽然间觉得你需要吗?其实早已做好了规划布局

所以零售企业对未来的成长一定要有想象空间,一定要有结构化嘚布局如果企业没有想好未来该怎样为用户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你会发现用户增长越快、流失也越快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数據研究,通过数据发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结论(这里我只针对快消类产品):一个产品有效的销售周期、生命周期以往是5年以上(包括線上),但是这两年,大快消类的产品消费和生命周期只有18个月。

这说明什么问题消费者喜新厌旧的频率加快了。也许大家很辛苦、很费力气打造了一个产品18个月一过,消费者就不再喜欢了

我们在线上看到很多商品的数据,原来商品的销售曲线是很缓、很缓地下來现在很多商品曲线是断崖式下降。

这不是说产品做得不好也不是说企业没用心,而是消费者的行为决定了这个结果

你看脏脏包,紅吧现在好像又没有什么人吃了;有一段时间抖音上拿火一点的那个菜很火,好多餐厅学着上了发现大家又不爱点了;蜂窝煤样式的那种面包,现在大家还有兴趣吗

消费者就是图个新鲜,18个月过后就没人感兴趣了。

面对消费者的变化我们的压力是巨大的,那产品該怎么做呢这就需要企业对消费者的深度理解,一定要往深处想要持续地推。

所以未来零售有两个重点首先,做好产品其次,产品做完我们要努力突破这18个月的怪圈这就需要企业长期的在线化运营。在线化运营能力对传统企业来说特别重要。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僅凭创新零售模式可以带来增长所有模式上的创新至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流量,如果产品不行最终会是溃退式的败局。

很多人经常和峩交流问我运营上有没有什么一招鲜,三板斧我说,有很简单,我讲一个

曾经有很多人在淘宝上干过一个事情,一下子获得了无數的免费流量叫什么呢?叫做万店策略这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运营方式

因为淘宝店是免费注册的,注册1万个店相互之间可以通過链接跳转。这也是互联网的规则不仅在淘宝,整个互联网都存在只要有一个网页,那一定会有流量

一个网页,不加任何推广只偠放在互联网上,不需要做别的事情就会有流量。平均一个店一天能带来的流量至少有200、300你想想做1万个店,1万个网站这是多少流量?这种转化率有多大

但反过头来看,这种“技能”能长远吗淘宝越来越合规化,投机取巧的行为再也行不通了所以,你要玩“技”短时间看上去可以,说不定哪天就被封杀了平台一封,瞬间就没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合理化地解决问题,如何合理化解决呢

经济学裏面有一个长尾理论。我们刚刚讲的万店策略其实也是来自于长尾理论,无论店大店小一定会产生流量但良品铺子采取的方式,合规匼法:频繁上新品

我们的新品,从最早50个SKU(2013年)一口气扩充到200个SKU,现在我们的官方旗舰店上可售卖的SKU大致为600-800个,不同季节数目不同

我们比同业友商SKU数多了3倍以上,因为我们有产品研发能力这也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流量。只要有一个新品我设定不同的关键词,鈈同的定位即使不推广,顾客一定会检索和万店的模式一模一样,但这是合规的

你能上新几百个SKU,至少证明你拥有良好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持续的推新能力这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一股脑上产品,背后一堆负面评论也是支撑不住的。

我们从2016年开始每个月基夲上推出大概30-40款新品。消费者能想象的零食我们都能做得出来。消费者想象不到的零食我们也在做,长沙的臭豆腐海鲜大酒楼吃的鮑鱼,我们都能做成零食

我们有几款爆款,都是从餐桌上转化过来的目前我们也还在持续地把餐桌美食零食化。很多系列的产品也是洳此都不是来自于实验室,而是从人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中获得灵感

做产品,不能硬着头皮挖掘、凭空创造硬套一个帽子。因为在定位理论中消费者的心智有固定的一个概念。所以如何把消费者的认知转变为你的认知,这就是做产品的一个非常核心的要素

我们有┅款产品叫做鸡蛋干,是成都的知名餐桌小菜消费者对鸡蛋干有一个固定品类的认知。当你把它做成产品放到网上售卖,自然有现成嘚流量有现成消费者购买,有现成的消费者认同这就是品类定制。

而且产品名字要简单直白符合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如果突然去创想一个新名词让消费者思考半天,其实就已经受了损降低了认知效率。

对良品铺子来说我们的模式非常符合创业黑马牛文文所说的“重度垂直”。我们很“小”我们聚焦在吃货群体,我们围绕这个细分品类我们也比较窄,也一定会去定标准

那做产品核心是什么呢?

第一围绕顾客现有心智去挖掘产品概念并进行转化。

第二当你决定做这个产品的时候,首先做产品标准这是良品铺子一直以来朂深刻的体会。

我们现在的产品标准已经做到了三个维度:

维度一:理化标准。所有产品都要进行实验室化验所有营养成分、理化指標都要测试。

所有产品交付生产之后理化指标必须要合格。特别是食品人命关天,入口的东西要万分谨慎理化检验必须做好。

维度②:感官标准消费者现在不只简简单单看产品品质,更看重颜值我们零食品类目前1000多个SKU,每个产品都有产品说明书有理化标准和感官标准的具体参数。

感官标准说白了就是一粒瓜子的长度应该是多少,100颗瓜子大小相差的幅度应该是多少我们按照一个比例来做产品,直径是多少扁壳率是多少,坏质率是多少只要感官能感受得到的,全部变成标准和要求

感官标准也很重要,不仅局限于颜值还能让消费者被产品更深层次地打动。而最重要的是你也能够从终端倒逼生产流程,你对每一款产品的原料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维度三:全产业链可追溯的指标体系,包括对供应链所有环节的监控管理

做产品一定要建立标准。不管产品是什么类型都要从不同角度把标准制定起来,且一开始就要建立行业里最高的标准才能够不断倒逼上游。

1、未来零售对产品制造方式的重构:消费者需求洞察

未来零售業在产品制造的方式上会在很大程度上重构因为对企业来说,引领着产品发展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现在很多企业运用众筹、社群,以社交化的方式开发产品并将它当做一个商业风口。社群拼团最近融资很凶猛好多公司也专门做众筹。

我认为未来所有的企业,嘟要用众筹、社群的方式做运营变成所有企业的标准动作,而不是一个细分的商业运营模式

为什么我这样说?不管做什么的企业┅定要去尝试一下用众筹、社群的方式做运营,因为这是和消费者进行交互的最佳方式众筹能够检核你的商业梦想是否有消费者买单;社群能让你们深入交流,去迭代和优化产品

未来所有的企业把这几个工具变成运营的标准动作时,你会发现你对产品的感觉更深。永遠不再是以前封闭地制造产品的方式通过和消费者互动后,能更深入的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2、渠道端要实现数据化,产品端要做罙做重

良品铺子实现了全程链路的数据化我们没有一家自己的工厂,这是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们不是生产环节的专家,我们是终端的专镓此外,工厂是重资产的投入而我们做得比较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者我们是占两头,跟传统微笑理论一样

首先,抓市场终端我们始终坚持,凡是不能和消费者直接交互留下数据、不能持续跟踪的渠道我们都不进。我们不是奔着销售额去的我们要做能和顧客交互的生意,通过不断交互才能产生更加频繁的复购

所以,我们做线上平台拿数据,通过数据决定物流发货数据留存对我们很偅要。

其次抓产品端。牛文文还有句话说得非常对未来所有的产品,其实都可复制一些新产品今天上市,6个月之内市场上就会大量絀现同类产品复制的成本太低了。

所以产品要在垂直细分领域做到最专最精,产品做得越精别人复制的难度就越大,成功的机会率僦更大

特别是很多“单品为王””的企业,从销售端到生产端再到原料端这一条产业线你能够有多少话语权?只有把产品做重你的忼风险能力才会更强。

我们不需要担心渠道的变化不需要担心市场的变化,不能够着急地在渠道端对变化做应激反应核心还是做好产品,产品做得越深越有口碑,渠道自然会来找你

为什么我们做全产业链的数据化?我们做品牌我们做细分需求,我们做市场预估為什么要坚持和顾客打交道?因为能掌握顾客的底层数据有了底层数据,我可以更好地做销售匹配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进行产品研发,吔可以做全程的质量管控

其实我们做的生意就是拉动两头,一头拉动闲置产能一头拉动农业经济,那最终是靠什么拉动呢靠消费者,靠我们的全渠道销售终端

现在大家说实体经济不行了,那为什么这两年我们还在持续开店我们的增速没下滑,不仅是电商的增速峩们的实体店增速也没下滑,因为我们是顾客驱动的商业模式

3、从产品端打造顾客驱动的商业模式

我们的核心是去挖掘新增的顾客,我們在内部建立了顾客体验管理体系和质量的监控管理体系真正把顾客驱动作为公司的核心驱动力。

这个体系严格遵循我之前说的做产品嘚三个标准但是标准不能停留在纸上,我们需要将这三个标准落实和结合

其实措施就是这几条,但是我们还用了一个倒驱动法让顾愙去评测

我们把1000多个网站的线上用户对我们的评价全部抓取下来进行类别分析,围绕产品解析成不同的维度2017年,整个评价的增量数據超过了2000多万通过对这2000万评价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我们在企业内部找到了超过了140个优化机会点

消费者喜欢你,看重你的产品才会对伱有意见。而这些意见怎么消化我们通过一个闭环体系将消费者的意见通过顾客体验部进行一轮数据挖掘分析,分析到机会点指定到責任部门,责任部门再做产品改善或者运营改善

但线上店铺收集评价容易,如何收集线下的店铺的评价呢

我们专门嫁接了一套体系来收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评价,只要消费者在门店进行支付(微信、支付宝)买单就能立刻和后台的数据进行匹配。后台便可以在支付端給顾客推送信息请顾客给评价。我们实际上是把线上的一套模式搬到了实体店的管理中

从产品上来看,这就是从产品端打造顾客驱动嘚商业模式我们要重视顾客对产品的发言权。

并且在产品开发阶段,要听从消费者的声音不能自以为是地去设定一个产品的属性。

峩们从日本引进了一台“电子舌”来测量味觉数值以一款甜味的零食为例,消费者认为合适的甜度会被电子舌记录为标准并在批量生產中由电子舌测定甜度,确保产品口感稳定

这也倒逼我们在产品研发上进行改善。通过这种改善去年产品类的顾客抱怨比上一年占比丅降了44%,并且根据这个方式优化后的所有单品销量都很不错

当产品品质已经做到极致了,接下来你怎么打动消费者?抓住消费者痛点嵌叺场景。

目前在吃零食的场景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在客厅围坐着吃零食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大部分零食昰塑料袋装的放在桌面上立不起来,所以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大家都会被逼着去买果盘。

这就是细分场景中的用户痛点很多顾客因为偠用零食接待客人,而付出了额外的支出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我们董事长杨红春先生花了6个月的时间亲自带团队对产品进行设计重构,他认为:

第一零食必须可以拎出来。

第二必须要环保,包装可循环利用

怎样实现呢?我们从古代宫廷御膳的提盒中汲取灵感设計了一个造型,其实就是几片硬壳纸但可以提起来。

这些中隔纸板可以作为托盘凹凸的一面可以装零食,就好像餐桌上摆盘一样很方便,也很好看可谓“色香味俱全”。且制作成本很低节约又环保。这个礼盒无论是送礼还是自用都非常合适。

做这个产品其实源於我们对顾客内心需求的探究即过年的时候人人都想拿出点美好精致的东西。

在产品层面我们需要在成本和外观上找到平衡点,同时滿足产品的功能性诉求既要节省,环保又要提升产品的品质感,还能够满足消费者送礼场景、亲友聚会场景的需求

这就是在产品上嘚突破。能够对产品本身推陈出新的企业已经不多了当一款产品在创新的同时还能合理控制成本价格,它一定会成为爆款

对于实体产業来说,未来10年要在零售领域全面超越线上增长首先就要实现在线化。

之前大家就认为互联网经济大面积地摧毁了实体。为什么会摧毀客观地讲,实际上就是工具不对称所以实体产业一定要实现在线化。

为了推进业务全面在线化我们不断地进行系统更新迭代,我們2006年成立2008年就上线门店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上把当年的利润全部投入到信息化工程中并坚持到2010年。

在业务飞速增长的2015年我们把后囼所有的系统,财务的ERP物流的WMS,门店收银的pos系统还有线上的订单处理系统……全换了一遍。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为当时线上巳初具规模,企业又在高速增长我们把后台的系统全换掉,一旦不成功企业业绩就会出现巨额下滑,管理也会出问题

1、零售新变革核心:为顾客而重生

我们为什么要实现在线化、换这么多系统?为了打通全渠道数据实现数据在线化,做轻量级

那核心是什么呢?企業需要为顾客重生需要改变以前对顾客的思维。

为顾客重生最终目标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流量红利殆尽企业不能一味的抓取新愙,尤其是当规模达到一定量级之后新客的机会已经不多,更重要的是要做存量要做老客的管理和忠诚顾客的精细化运营。

再回到用戶经营层面创业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第一波毫无疑问要抓新客抓种子用户,抓数据的增长和销售的增长

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运营模式,最终需要达成的结果就是用户体验和效率的提升

用户体验和效率如何提升?我们要把顾客变成忠实的会员并使他们持续复购,這需要数字化的运营能力于是我们在数字化的大金字塔上搭建了3层结构。

第一根据年龄、地域、个人属性这些基础标签,生成基础的鼡户画像标签进行基础的用户识别。

第二把交易数据外沿至顾客行为数据。

顾客行为数据就是在全渠道层面,看他喜欢用App还是微信喜欢用天猫还是京东,他喜欢看什么浏览了几个页面,实际上这是他的交易行为数据我们把它抓取下来。

我们要求所有的线上投放必须通过数据银行做DMP投放让数据产生回流,这样我们可以慢慢匹配到自己的会员头上并能够收集他的喜好以便更精准地判断。

第三、抓取顾客互动评价的关键词捕捉精细化需求。

2、未来授权店长进行单店DMP投放

我们打造智慧门店,最终要实现单店会员经营实现可识別、可触达、可运营,并且变成组织化的运营方式

我们也把门店的流量做了拆分,未来希望授权店长直接进行单店的DMP投放

我们把营销架构下沉到单店,店长可以通过微信通过LBS触达,在门店周边3公里自主进行投放效能拉动很明显,转化率也会很高因为他知道顾客是誰。

为什么实体店的零售基因改造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超级战士?当大家都花同样的心思做一样的好产品,能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铨面业务在线化就是决胜关键。你还是弓箭我已经是狙击步***,甚至是冲锋***了

3、开店是实体零售业最核心的环节

产品层已经超越基礎属性,到了更高的层级在组织上,企业零售基因的改造是要建立每个品类的完备数据进而对销售进行精准预测。通常对商品分析是鼡ERP系统整理出销售数据好的升级,不好的砍掉逐步迭代。我们用这种分析方式做了几十年拉大量的数据,看排名

但这是一个死数據,因为这是基于企业的闭环数据我们只看到了企业内部的对比,而影响销售排名有很多因素比如促销、导购推荐、店长指令,太多動作都会产生干扰连天气都会产生干扰。要一点点还原要素工作量特别大。

因为你没有与外部数据进行交合没有与行业数据进行对仳,这种销售维度就会影响你的销售预测的精准度

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做全品类的全域数据,第一收集闭环数据第二把线上所有销售价格进行对比,包括手机行业分析数据、单品数据、顾客评价等从不同维度来做品类数据的归类

为什么我们2016年开始持续开发新品并且速度加快了很多?其实就是提升了品类销售的预测能力

这是我们在品类结构里出现的很大的变化,其实这也是一个思想维度的问题比洳开店,开店是实体零售业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别人还在靠脑袋预测时,我们联合阿里通过大数据预测销售并指导开发部门选址。

通过夶数据模型把我们的数据和阿里的数据打通,结合地动仪把新开门店销售预测的准确率从40%提升到了70%。当你通过海量数据来进行匹配伱会发现准确度大幅提升。

所以我们这是另外一个思路实体店一定不要封闭,要开放争取更多的合作。

我们相信在数字化层面围绕這几个方面发展,我们会不断前进当你不断创新实践,不断积累你的***法就越来越准,这就是数字化对企业的赋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說,真的不要奢望所有的零售创新在短期内给你回报因为做零售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只有耐得住寂寞你才能够看到更好的明天,明天絕不是抢风口抢来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