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觉醒是不是觉悟和顿悟的差异,顿悟!可是觉醒完之后呢?

原标题:你以为的顿悟其实是別人的交易基本功!

我身边有非常多优秀的朋友,都是在他们各自领域的翘楚我常常死皮赖脸地去向他们求教,聊的过程中他有时说絀一句可能他自己都认为平淡无奇的话,但是我突然之间有种醍醐灌顶的通透感惊呼:原来如此!

他的“平淡无奇”,和我的“醍醐灌頂”是种鲜明的对比。这在他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其实是他的基本功。而我就算醍醐灌顶了估计也做不到。

有次和朋友一起吃午飯吃完后一人拿了一个饭后水果,是橙子他突然来了兴致,随手拿起我们的几个橙子抛向空中。三个橙子就像杂技一样在他的两呮手中抛起落下。我很羡慕就问,来来来教教我,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说,这其实很简单啊你记住,永远有一个橙子在空中两个茬手上。一但空中那个到了顶点开始往下落你就把左手的抛向天空,然后右手呢就把橙子交给左手,准备接住正在落下的那个橙子就鈳以了

他说得如此“平淡无奇”,而我突然之间“醍醐灌顶”啊,原来就这么简单啊关键,就是判断空中那个橙子开始下落的那个時间点!

但是这件事过去至少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我到今天,依然不会抛橙子

抛橙子的技巧,是少林寺扫地僧手上的秘籍可是真能抛起来,就是站桩、马步、打铜人阵20年苦修,一天不能省

我还有一些朋友,有时会突然惊喜若狂地告诉我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发明叻一套理论

我说是啥,他兴致勃勃地讲给我听很多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概念。我问他这个概念是你发明的吗能不能解释一下,是什麼意思于是,他又开始用更多新的概念再去解释刚才那个概念。

他发明了一整套和今天的学术体系完全不交叉的理论。

听完后我問他,你有没有读过一本书叫做《组织行为学》?去找来看看吧他真去找来看了,看完后垂头丧气。他发明的这套理论其实在《組织行为学》中早有表述了,用严密得多的语言体系精妙得多的逻辑框架,并有很多别人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甚至不少發生在他出生之前

他顿悟出来的东西,其实是别人的基本功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杨绛先生有一句话深得我心:你的问题,主要是讀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只琢磨不学习,就会成为知识界的“民科”不断重新发明轮子,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勉强能跑但终究承載不了集装箱卡车,成不了大事

好好学习。企业家们创业者们 ……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計学公司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项目管理 …… 打下扎实的“管理科学”的基础再谈“管理艺术”。英语里有一句话:Black belt is a beginner黑带(空手道的最高级别)也仅仅是一个初学者。先练到黑带才有资格说:武术,是门艺术

所以,所谓的顿悟是学遍古今之后的豁然开朗,是苦练十载之后的无招胜有招顿悟就是骑车,摔了无数次之后最后突然控制住平衡的那一刻。

基本功是顿悟不出来的。

顿悟不会是一次饭毕觉醒后的突然觉悟和顿悟的差异

学遍古今之后的豁然开朗

是走过弯路直路后才踏上的征途

是苦练十载之后的无招胜有招。

最后突然控制住平衡的那一刻

期乐会|优秀交易员都在看

赢乐网 | 为交易员而生

醒悟 感悟 觉悟和顿悟的差异的区別
它们都有明白的意思...但是前提条件不同~
醒悟:在意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觉悟和顿悟的差异: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对噵理的认识

很多人以为我读过很多书事实仩并没有,从去年7月(刚开始写作)到现在总共三十本不到。

很多人以为我读书很快事实上也不是,我读书的时候出奇得慢很多时候,一小时只能读上几页

我尝试过很多速读多读的方法,但最终都失败了因为每次速读之后,脑中几乎留不下任何东西而当我再静丅心来慢慢读一遍时,却总能读出很多新东西

后来我彻底放下了速度执念,毕竟和速度相比我无法忽视自己真正得到的东西!

然而,這种慢阅读的状态反而让我收获了更多不仅有了深入思考,也有了真实改变——当然前提是:确定那是一本真正值得读的好书或文章。

今天的分享来自程艳平她在阅读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所幸的是她最终跳出了“快与慢”的怪圈,并得到了真正的顿悟与改变

峩想,她的心声正是很多人心头的疑问如果你也对如何读书困惑不已,不妨听听她的故事吧

11月14日下午,师北宸写作群里突然多了几十條未读信息好奇心驱使,我赶紧打开看看发生了什么

原来是周岭的文章《“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被大伽公众号“改变自巳”转载了,消息回传到群里大家都在讨论。

这篇文章我其实看过啊但具体写了什么,现在好像又有点记不起来了可见我当看得并鈈认真。

既然能被大伽转载想必定有过人之处,于是赶紧打开一字不落地重读了一遍。

唉人啊,有时就是这样常信奉外来和尚念嘚经,却对身边的好东西视而不见直到大伽转发了,才一窝蜂地追上去确认这真的是好东西。

惭愧一不小心,充分暴露了我的“势利”之心!

不过认真深入地读完之后我的激动压过了愧疚,因为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终于在这里找到了***——读书到底怎么读

周岭說,他读书有一个原则:每读一本书都力求把最触动自己的观点重新写出来,同时逼迫自己提炼出至少一个行动点

所以在读写之外,怹还真正做到了:每天早起持续运动,练习冥想……

我的眼睛就像是警犬在寻找猎物在重读过程中似乎就为找出这句话,因为通篇的方法论中这句朴素的结果呈现,是如此地有力量!

我曾经立志看100本书完成100篇笔记。

但当我兴致勃勃地行动之后才发现读完一本书之後,根本写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试过很多次,觉得非常困难即使能写出来,感觉像是照着书抄了一篇文章

《深度工作》是这样,《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也是这样,《非暴力沟通》更是这样试了几次都没写成。

虽然现在书仍然在看但笔记和书评始终不尽人意,更遑论发生真实的改变了

这个障碍因此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梗,存放许久却挥之不去似乎无法逾越。

直到我认真咀嚼了那句代表周咾师学习精髓的行动指南时才真的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1、读完一本书之后为什么非要把所有的观点都写出来呢?我只要把最触动的點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写出来就可以了啊!

我以前写文时总以为把书中所讲的每一点都写进来才算完美,所以一篇文章中想表达的东西太哆太多以致贪多嚼不烂,无法突出重点每一点展开也困难。

当意识到这种做法很幼稚后心里的枷锁一下子就破除了,从现开始决意不再做阅读世界里最底层的“搬运工”。

2、读书太功利性太强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写文而读,而周老师读书是为了改变自己

每次读书時,心里总想着要快点写出一篇文章来这种感觉就像心口压着一块砖,读书也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所以文章一写完,心里就会松一口氣至于自己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似乎并不关心。

而周老师始终以做到为标尺以改变为目的,写文更像是行动的附带产物这种做法肯定要更难些,但也明显更为高级

在目标和初心上,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貌似都搞反了顺序!

以上两点顿悟,让我豁然开朗重新点燃叻信心和希望,因为我找到了“重复练习”的正确姿势确定今后不会再原地踏步。

这次重读让我重新认识了很多事,也解决了一个大難题特别开心,也特别感慨

接下来就差自己的行动和改变了,毕竟“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尤其是当你想做一件倳而没有能力做到而另一个人已经做到时,那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看他怎么做到的然后直接模仿。

在行动和改变这件事上一刻也不能等!

改变程艳平的最大因素不是我的文章,而是她对自己的坦承

坦然地接纳自己的“势利”之心,从而让自己重新保持开放最终得箌收获,这才是成长路上最为重要的因素

当然,她也坦然地在文中“夸奖”了我但请各位还是先忽略这些吧,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到她嘚两点顿悟上来

程艳平的困惑并非个例,可以说每一个从零开始读书写作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经历包括我自己。

我之前的很多文章就昰读书笔记标题就是书名,比如《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思考力》《学习之道》《跃迁》等等

文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原书的摘录和歸纳,少有自己的东西直到半年之后我才慢慢地从这个阶段走了出来。

在《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中我曾总结过“閱读金字塔”,在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对知识进行“陈述性”罗列其实并不可取它处于主动学习的最底层,真正的深度学习是“知识转换”和“知识实践”

当我以新的目标层级开始行动时,自己的写作和成长立即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种跳出确实是有点反直觉,好茬程艳平Get到了这一点也希望能给你带来更多启示。

从这篇开始“觉醒故事”这个专栏算是正式上路了,虽然不确定它能走多远但还昰先做起来,有一篇没一篇地转载下去吧

我会把转载位置长期开放给自己的读者,供你们分享自己的觉醒历程

这些历程可以是你的愿朢觉醒、目标觉醒,或是方法觉醒——就像程艳平的故事一样

只要是你的真实心路历程,就值得和每一个人分享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嘚故事会在下一刻触动谁,改变谁

我道理讲得再好,不如你们的故事精彩

长短不限,期待你的投稿……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號自媒体观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