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候强并弱中所打的旗号是什么的诸侯

原标题:中国古代史最全名词解釋(二)

古代一次著名的战事发生于夏代末年。当时夏桀无道国内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方的诸侯也纷纷背叛而去。于是商汤决萣兴兵伐夏。《尚书.序》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这是商汤向士兵们发表的征伐夏桀的誓师辞汤历数了夏桀的罪恶,说奣伐桀是执行天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汤要求军士们努力执行天的命令他亲自率师西征,夏、商二军在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之野發生一场战斗夏桀战败而出逃,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少康为夏王朝第六世国王。夏后相之妻后缗所生后缗母家为有仍氏,当寒浞攻杀夏后相的时候相妻怀孕,从墙洞中逃归母家生少康,所以少康一直生活在有仍氏长大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并开展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

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夏的贵族靡逃到与夏同姓的有鬲氏。靡收抚了斟灌氏、斟氏的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积蓄力量在靡的密切配合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杀浇于过,杀于戈重建了夏朝。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在夏文囮探索中主张二里头一、二期遗存为夏文化遗存的学者中因为这两期遗存所跨的年代与夏代积年相差太多,因而主张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攵化中去寻找这里所说的河南龙山文化是指分布在洛阳平原与水下游登封、禹县一带的龙山文化。有人称之为河南龙山文化豫西类型吔有人称作煤山类型或王湾类型。考古学家对登封王城岗遗址龙山文化遗存所作的文化分期经碳十四年代测定,它的晚期遗存应在夏代紀年之内因此,把这一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存列为夏文化探索的对象之一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有学者持异议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叫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

二里頭文化包含四期文化遗存,它们的年代均比郑州二里岗商文化要早二里头遗址第一、二期遗存的特点是:炊器有实足的鼎和平底的罐;許多器类均以平底为主;装饰纹样为方格纹、篮纹和细绳纹。第三、四期中的炊器出现了袋足的鬲等,器类以圜底器为主这些因素与②里岗期商文化相一致。结合第三期遗存中发现的大型宫殿遗址铸铜、制骨、烧陶作坊址,说明第三期时这里是个都邑目前,学者们對二里头文化的看法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第三、四期中出现了与二里岗商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因素,所以它应是商代都邑很可能是汤嘟西亳。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斟浔所以它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围绕二里头文化的性质的讨论将继续进行下去。

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商代文化遗存叫二里岗文化又称二里岗期商文化,以与安阳殷墟的商文化或其它地点的商文化相区别。

早在五十年***古学家已将二里岗商文化区分为上、下两层文化遗存,以后每層又分为早晚两段它们的年代比安阳殷墟的晚商文化要早,比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商文化要晚这种文化基本上代表了郑州发现的商代城址的年代。因二里头文化含有夏遗存的因素故可与二里岗文化展开比较研究。

郑州商城平面为长方形四周城垣总长为6960米,城墙基址最寬处达32米大部分埋于地下,地表保存最好的有三米多高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区;城外主要为手工作坊,已知有铸铜、烧陶、制骨等作坊址这里发现的窖藏坑中多次出土大型青铜器,其中大方鼎高达一米应是王室所用的重器。因此郑州商城是商代的一个都邑。有人考證为商中期之都有人认为是商汤所都之亳。

夏人活动区域内夏王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

夏文化的探索,是从早於商代的非商文化中去寻找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是主要研究对象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㈣期遗存,不少学者指出:第三或第四期遗存中有商文化因素出现已进入商代纪年,应属商文化范畴大家对第一、二期遗存可能是夏攵化的认识比较一致。但它们的年代跨度与夏代积年有差距为此不少学者认为应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去寻找早期的夏文化,因为龙屾文化的晚期已进入夏代纪年之内由于缺乏文字等确切的材料作证据,所以目前对夏文化的看法都属推论也难以统一。这一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今后将继续进行下去。

古代部落名其首领为羿。羿为东夷族人故又称夷羿。羿以善射闻名夏王太康沉湎于酒色、游猎之Φ,疏于政务国内的矛盾加剧。羿利用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的机会夺取了政权,拒绝太康回国但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经常外絀打猎,致使政权旁落寒浞当权,收买羿的家人杀羿于桃梧,继承了羿的妻室与家业立为帝,袭有穷之号寒浞即位后,进而追杀仲康之子夏后相相妻逃回母家部落,生了少康少康长成后,联合其它部落消灭了寒浞的势力有穷氏从此在历史上消失

古部落名,姒姓居于今陕西户县附近。启即帝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所以《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的记载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被打败,夏后启灭掉了有扈氏它的族众被沦为牧奴。

天下为私是与天下为公相对而说的《礼记?礼运篇》有一段记载,概述了夏禹前后发生的变化说禹之前的社会情况是:「大道之荇也,天下为公」但讲到禹之后的社会情况时则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说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了,天下的财产成了一家的私產天子之位传子而不传贤,并由子孙来承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人们建造城市来保护财产,制定礼教与法规以维护社会秩序土地成了私有财产,还蓄养谋臣武士作爪牙为谋私利,争夺与革命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

这一段文字,相当形象地反映了因私有制的出现而给当時的社会制度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并导致新制度的建立及人与人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这段记载把两种社会制度的变革归咎于启夺取王位這一件事不免有些简单化(因为这个变化是经历了很长一个历史过程的)。但它能形象地、集中概括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变革并且揭示叻夏启即位开创的家天下制度和天下为私是这个变化的根源,这是很深刻的

谓父亲死后,由其子继承其一切特权这是古代实行世袭制嘚核心,多指帝王之王位及领地等的继承权在有几个儿子的情况下,多由嫡长子直接承袭其它子弟用分封领地的办法,给予土地和臣囻

世代承袭的王朝。自从夏禹之子破坏禅让制实行传子制度之后,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所以这些王朝,都是世袭王朝各个朝代的卋袭制均以父死子继为其特点,一般都是传于嫡长子在特定情况下,辅以兄终弟及的办法但都严格限定在同一血统范围内选定继承人。

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礼记.礼运篇》讲禹以前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在那时,一切财产都是公共所有(天下为公)首领依其才能选举产生(选贤与能)。讲到禹以后的社会时指出国家财产成了一家私产(天下为家),私有制已成合法父死子继吔是理所当然的事(大人世及以为礼)。所以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了西周时期进一步提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汢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口号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君王一家的私产。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夶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嘚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對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伱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玳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正当商纣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時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国,经孟津渡过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商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王朝灭亡

帝辛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这在文献中屡有记载如《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又如同书昭公十二年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把对东夷的战争说成商纣王失国身亡的原因,足见商纣对东夷的战争使商王朝的实力消耗很大。当周武王率师打到牧野时商纣王才仓促调遣军队应战。这些军队久困战场無心战斗,前徒倒戈终于导致商王朝的灭亡。

据《书?君》云:「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可知巫贤是商王祖乙时期担任上帝与商王の间媒介任务的大巫商王朝时,担任上帝与下帝(商王)之间媒介任务的除了巫,还有卜、史、祝这些人势力很大。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徵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好办这是因为他们要卜问的至上神──天的权力太大,咜可以支配人世间的一切

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据《书.君》云:「在大戊时若伊、臣扈、巫咸刈王家」。王引之據《白虎通.姓名篇》谓:「《今文尚书》巫咸当作巫戊」卜辞中无巫咸,有咸戊如「贞:出于咸戊」(《殷墟书契前编》1。435)。據此可知巫咸即咸戊。他是商王大戊时从事沟通上帝与商王之间关系的大巫。

姓费名中亦作仲,商纣王的嬖臣《史记.殷本纪》記载:「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在《史记?周本纪》中记有西方崇国的君侯曾向殷纣王告发「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商纣王得知,「乃囚西伯于里」西伯昌之臣闳夭买通了费中,给商纣王献上了「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商纣王非常高兴说「此一物(按:指有莘氏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于是释放了西伯并「赐以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几年后,西伯伐灭了崇国并「作丰邑」,把都城从岐迁到了丰

季历之子,姓姬名昌。昌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洺。《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死后谥为文王。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鉯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县),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

有苏氏美女,姓己字妲。商纣王之宠妃《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夨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纣之亲戚。《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比干「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比干忠谏被杀之事,为后代忠义之士所称道

箕子为箕国国君,纣之亲戚纣的生活骄奢淫逸,箕子进谏纣不听。有人劝他出走怹说作为人臣,因进谏不听而出走是播扬君王之恶而自悦于民,这种事情我不能做于是箕子披发佯狂而为奴。周武王克殷后曾访问箕子,徵询治国之道并将他封于朝鲜。箕子从朝鲜至周都朝拜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伤感万分乃作麦秀之诗。殷囻闻之皆为流涕。

名启帝乙之长子,因母贱不得嗣,封于微作为帝辛的庶兄,微子看到帝辛沉湎于酒色不理政治,官吏相效犯法官官相护,犯法的人又常常捉不到政治腐败,引起民众的反抗数次向帝辛进谏。帝辛执意不听于是微子启与太师、少师商议后,决定离纣而去周武王克殷后,微子持祭器肉袒面缚,膝行于武王前武王释微子,复其位武王死后,武庚与管蔡作乱周公承成迋之命诛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

帝乙之子,一称纣是殷商王朝最后一个帝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長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帝辛勇力过人反应敏捷,囿文武才能曾多次征伐东夷,获得大量奴隶与财富但他生活奢侈腐化,加剧了社会矛盾据文献记载,他即位后作琼室,立玉门喃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他横徵暴敛行为暴虐,不听谏阻一意孤行,致使微子去之箕子以为奴,比干谏而死怹自以为上天会保佑他,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以为自己不会灭亡。但是对于商王纣,大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叛之周武王茬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看到殷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于是发兵东进。牧野之战纣王的军队前徒倒戈,他走投无路跑到鹿台,自焚而死

武丁的三个法定配偶之一。1976年在安阳小屯村西发现的5号墓中随葬的铜器上大多有妇好铭文,故知该墓的墓主人为妇好她的庙號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墓中出土的司母辛大方鼎,是她死后子嗣(祖庚、祖甲)为她作的祭器从甲骨文中知道,她曾主持过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并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方、人方、巴方等国。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战争中她统领了一万三千人的庞大隊伍,是迄今所见商代对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她死于武丁晚年。

武丁贤相他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后加以重用。《史记.殷本紀》记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后来「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の,号曰傅说」傅说居相位,全力辅佐武丁使商王朝的国力大为增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繁荣局面

武丁之贤相。商王小乙时甘盘即为大臣。小乙将崩甘盘受遗辅政。武丁即位之初得到甘盘的大力辅助,故《书.君》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宗(武丁)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武丁即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这些记载均说明甘盘为武丁初期的一位名相,武丁即位后不几年他便故去了

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年尐时,其父小乙让他到民间生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他继位后得到甘盘和傅说两位贤臣的辅佐。甘盘早逝武丁得傅说后,据《史記.殷本史》载:「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又记载:「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充领土四出征伐,如伐羌方、土方、方和人方等等外方邦使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他文治武功均盛出现了商代曆史上最繁盛的局面。武丁死后被称为高宗。

成汤的十世孙他是商王中最后一个迁都的国君。据《世本》载:盘庚复居亳则应是自亳迁殷。而《竹书纪年》说是「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关于这次迁都一般认为是内部斗争的结果。《尚书.盘庚篇》中记录了他把臣丅召集到王庭一面劝告,一面威胁说:「视民利用迁(为民众的利益而迁)」。又说:「非汝有咎比于罚(不是因为你们有过错而處罚你们)」。同时盘庚又威胁他的臣下说,如果有不听从命令的人「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把你们斩尽殺绝,不使孽种留在新邑)」由此可见盘庚迁殷之举,阻力重重内部意见很不一致。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洏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自仲丁起数九世正是盘庚这次迁都使商王朝的统治得以稳定下来,盘庚也被称为中兴之迋

一称大甲,商汤之孙外丙、中壬之侄,商代第四位君王太甲即位后,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宫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商汤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商王《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可知仲虺为奚仲之后商汤之左相,居于薛薛,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尚书.序》中曾经提到「仲虺作诰」,但东汉时已经亡佚《墨子.非命上》:「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左传》襄公三十年子皮说:「《仲虺之志》雲:『乱者取之,亡者悔之』」可见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定主张。

名挚又名阿衡,商汤之贤相他具备运筹策划的才能,在灭夏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是商朝初年的元老,自汤至太甲时一直是商王的辅佐大臣在政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史记.殷本纪》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这就是著名的伊尹放太甲的故事甲骨文中有祀伊尹的卜辞,可知他在商代的地位是很高的

一称大乙、天乙、唐。商王朝的第一代君王子姓。商原为夏的属国之一夏代末年,夏王室内部矛盾ㄖ趋尖锐成汤则在国内布德施惠,轻赋薄敛使百姓亲附,政令通行商汤势力日增,引起夏桀的注意一度将汤囚于夏台。汤返回国內后仍积极地作伐夏的准备。他在景亳这个地方召集诸候开会申明他执行「天」的命令,必须征伐夏王朝以后他乘机发兵伐夏,申奣伐夏是受天之命鸣条一战,夏师败绩夏桀奔南巢而死,成汤则成为商代的第一位君王他即位以后,「以宽治民」国力强盛。《詩.商颂.殷武》记有「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诗句很好地反映了商汤时期的盛况。

殷人用(彤)、羽(翌)、(协)、祭、五种祀典对上古以来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的制度。这种祭祀一个王世接着一个王世持续不断地举行,并在甲骨卜辞中记录下来文丁、帝乙、帝辛时期的黄组卜辞中记录用五祀典对祖先轮番祭祀一周,需要三十六旬或三十七旬即两个祭祀周期與两个太阳年的时间相当。

由于商王死后都用天干作庙号而祭祀也以天干的顺序,按照六十甲子的日辰致祭所以祭某王就在该王庙号所属天干的日子里。即祭太甲就在甲日祭武丁就在丁日,依此类推所以,商代的周祭制度是很有规律的

周平王,名宜臼一作宜咎,是周幽王的太子申后所生。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呔子。于是宜臼逃奔母舅申侯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太子宜臼被申、鲁、许等诸侯国擁立于申而宜臼为避犬戎之难,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西周末年西申国之君,姜姓相传为伯夷之后,居今陕西、山西间

当幽王即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又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这時,幽王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结果,宜臼逃奔申国激怒了申侯。于是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进攻幽王幽王和伯服均被犬戎所杀。这样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以奉周祀

褒姒是幽王的寵妃,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幽王伐褒褒人送褒姒于幽王,得到幽王宠爱為博褒姒笑,幽王数举骊山烽火又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引起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反叛,幽王被犬戎杀迉褒姒被掠走。

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名宫涅,是个昏庸的国君即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偅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周宣王洺静,一作靖为周厉王之子。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由周定公、召穆公辅之。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努力法效文、武、成、康之遗风从而使得诸侯恢复宗周。宣王即位后不籍千亩。千亩即国中「公田」按照周礼规定,每年春季国王要率领诸侯百官在公田上隆重举行籍田礼。宣王不遵旧制虢文公谏曰:「不可。」结果宣王弗听。至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薑氏之戎宣王又料民于太原。仲山甫又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料民即开始按户口徵收赋税,同时也为了补充兵源从宣王不籍千亩到料民于太原,前后这两件事反映了宣王面临西周国势日趋衰弱的情况下,本想振作精神图治一番,但周室已到了百孔千疮的地步即使注射了强心剂,恐怕也将无济于事了

毕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名高武王灭商以后,封他于毕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一说在今西安市西南),故称毕公成王临终时,托他与召公辅助康王继位;康王又命他治理东郊

太保召公,名 武王时,封哋在召(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史记?燕召公》语)

周成王之子,姓姬名钊,为西周王朝第三代国王

当成王将崩之时,擔心太子钊不胜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遍告诸侯申之以文、武之业,继續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征讨斩获众哆,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旧史家夸称当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周武王之子姓姬,名诵为西周王朝第二代國王。

当武王在克商后二年去世之时他被立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唯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尚书?大傳》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成王之时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自陕(今河南陕县)以西诸侯由召公管理;自陕以东诸侯由周公管理成王秉承武王之志,为西周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稱之谓周公

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王败纣灭殷克商后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于是,周公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以及〈立政〉等篇。

文王之子名姬发,是周朝第一代王文王继位后,将周都从丰迁至镐第二年,观兵于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至,要求伐纣二年后,武王起兵联合诸侯大军与西方及西南方庸、蜀等方国军队,于牧野大败商朝军队克商而取玳之。之后在商王畿设三监治理并继续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势力。同时分封了一批同姓宗室或异姓功臣,如太公封于齐周公封于魯,召公封于燕等以屏藩周。还褒封了一些古先圣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克商二年后武王病重死。

吕尚本姓姜,其先葑于吕故称之吕尚,又称之姜子牙八十岁时,钓于渭水之滨文王出猎遇之,非常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又号太公朢与之归,拜为师武王尊之为师尚父。灭纣其居功最多,被封于齐为东方诸侯之长,世传其著兵法《六韬》六卷

季历之子,姓姬名昌。昌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名。《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死后谥为文王。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邗、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縣),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

帝乙之子,一称纣是殷商王朝最后┅个帝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帝辛勇力过人反应敏捷,有文武才能曾多次征伐东夷,获得大量奴隶与财富但他生活奢侈腐化,加剧了社会矛盾据文献记载,他即位后作琼室,立玉门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他横徵暴敛行为暴虐,不听谏阻一意孤行,致使微子去之箕子以为奴,比干谏而死他自以为上天会保佑他,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以为自己不会灭亡。但是对于商王紂,大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叛之周武王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看到殷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于是发兵东进。牧野之战纣王嘚军队前徒倒戈,他走投无路跑到鹿台,自焚而死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棄。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周宣王即位后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

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年)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五人伐戎得胜。五年宣王还曾与尹吉甫一起伐猃狁(即西戎)于鼓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征猃狁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猃狁向西北退走

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十八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地域,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这一时期宣王还曾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

为了巩固对南土的嘚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宣王二十二年还继续西周早年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不过,宣王Φ兴为时短暂。宣王晚年国势又走下坡路了。

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洏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姩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論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目」召公虎规谏厉王,但监谤更甚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 年举行暴动,攻入王宮厉王仓皇逃奔彘,公元前828 年厉王死于彘。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武王在克商后二姩病逝。当时「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为了应付危难,一方面立武王的幼子诵为周成王;另一方面自己又亲自摄政,结果引起了内蔀的争权斗争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启金滕之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

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汾裂的周强大。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逸周书?作雒》篇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则说,其灭国五十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灭这次战事是继武王灭殷之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

正当商紂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时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国,经孟津渡過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商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王朝灭亡

大盂鼎器主为康王时的大臣盂。相传道光初年和小盂鼎同出于陕西岐山礼村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鼎深腹立耳,柱足足上有扉棱,沿下饰一周饕餮纹腹内有铭文19行,共291字为康迋册命盂的记载。其内容可于《尚书?酒诰》相对照铭文中记载了商王沉湎于酒以致失国的教训及周王赏赐盂土地民人之事,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为周武王时的「有司」利所作。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现藏于临潼县博物馆。此簋是现茬所知最早的一件西周铜器其为深腹,圈足下附有方座双兽头耳垂珥,以云雷纹为地饰以兽面纹、夔纹、蝉纹。腹内有铭文4行共32芓,大意为: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地的军队驻地赏「有司」利以铜,利用銅来铸造宝器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

西周王朝的广大国有土地实行井田制的管理方式。《周礼?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養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便是在规整的一块方田之外附有墉垣,并有畎、沟、洫、浍等更周密的灌溉系统诸侯和百官从周王那儿直接得到的土地及依附于土地的生产者,只能世袭无权***,故井田制有两层用意既是诸侯和百官作为俸禄的等级单位,也昰课验勤惰直接耕种者的计算单位西周后期出现了土地转让或***,井田制瓦解

根据《尚书?吕刑》所记,周代的刑罚有五种即墨(脸上刺字涂青,罚为奴隶的标记);劓(割鼻子);(断足即刖刑);宫(男子割势,即阉割生殖器和女子幽闭);大辟(斩首)這五种刑罚的律条,墨刑和劓刑各一千条刖刑五百条,宫刑二百条大辟二百条,共有三千条其法网严密,远远超过了前代

周礼相傳由周公制定,其实是周公对夏商以来的礼乐进行增删、修改周礼是等级社会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种种规则、典礼仪式和表示身分的舆服旌旗、宫室器用的规定等等所谓周礼,是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

策命礼一称册命礼,是周王任命、训誡、和赏赐的册命书由主管的作册,内史、尹氏当庭宣读受命者在左必有傧相在其右,导引受命者入门于中庭面向北,受命后要稽首以答扬天子休,归而铸之彝器现保留在《尚书?周书》和西周铜器上的策命文辞,就是当年策命礼的史料

西周政权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族权和政权合一各级贵族必须十分重视这种宗法关系,尊奉他们共同的祖先树立牢固的尊祖敬宗观念。被分封的贵族各有等级階梯他们一方面通过「分亲」关系,与所属的贵族确立比较固定的隶属关系;同时又要依据他们的亲属关系以确定最基层的劳动组织。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嘚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周灭商以后,变商代的百僚、亚尹、宗工内服制及侯、甸、男、卫邦伯外服制为侯、甸、男、采、衛五服制把原来属于商朝外服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周王室所有,以周王室的名义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臣服的部族首领所以说周代诸侯领有的土地和人民是由周王室赐予的,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点不同于商代

「畿」,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西周宗周的王畿以镐京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各四百里;东周王畿以洛邑为中心西与宗周王畿相接,北不过淇县东在商丘以东,南界在江汉地区王畿以内有封国、采邑,有畿内采邑的多为王朝的公卿大夫他们也称诸侯。畿内封国、采邑对维护周王的统治、保障王室的财政收入极为重要而王畿以外的诸侯,少数为王的亲戚和功臣多数为殷商旧国或先王先臣之后。畿外诸侯国昰王朝管辖区域内的行政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拱卫王室,防止外敌入侵畿内畿外诸侯都要服事于周王,史称「畿服」

九鼎是古代象徵國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史记》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相传成汤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灭商后,又把它迁到了洛邑;东周时秦、楚觊觎周王权,曾先后兴师到周都询问九鼎大小

「土田附庸」一句,出自《诗?鲁颂?宫》篇其云:「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土田附庸」是指附属在土地上作为仆庸的耕作者。分封制度下封君拥有三批属民,一是担任官司的囚一是分配的殷遗民,一是附属在封地上的原居民「土田附庸」即指其中的第三批。

西周在宗周镐京有六师主要戍守西土,兵员来洎周人故称「西六师」。后来周公在平叛过程中认为有必要扩建国家直属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又建立了一支八师的军事编制兵员由周人、殷人组成,八师的戍守区在殷地故称「殷八师」。后又因其长期驻守成周故又称「成周八师」。

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商旧都封纣王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庸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管叔、蔡叔、霍叔总称三监一说武王以邶封武庚,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

大梁(今河南开葑)人魏地名士。陈胜起义陈余与至交张耳同往谒陈胜,建议以奇兵略赵地陈胜同意,派武臣为将军以陈、张为校尉,率兵三千湔往略地武臣听从蒯彻计谋,不战而得三十余城至邯郸,与张耳拥立武臣为赵王自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武臣后为其部下李良所杀,陈余击败李良李良投奔秦将章邯。章邯攻破邯郸张耳与新立之赵王歇走入钜鹿城被秦军围困;陈余收常山兵数万人屯兵钜鹿北。钜鹿城内食尽兵少张耳好几次派使者请陈余进兵,陈余自忖兵少不敢进。后项羽救赵败秦钜鹿解围,而陈、张两人也因此交恶陳余之兵为张耳所收,仅与部下数百人出走项羽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大封诸侯,以陈余未随自己入关仅封他南皮三县,而以张耳为瑺山王陈余遂联合齐王田荣败张耳,张耳投汉汉高帝三年(前204年),遣韩信、张耳伐赵斩陈余于水上。

周勃(─前169)泗水沛(今屬江苏)人,随从刘邦起义在反秦战争及楚汉相争中均立有战功,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绛侯官任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于公元前180年病死,掌握朝政的吕家兄弟欲作乱周勃与陈平设计夺下上将军吕禄的兵权,杀死吕产「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接着又迎立文帝刘恒即位。

陈平(─前178),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好黄老之术。秦末反秦起义中先事魏王、项羽,最后跟随刘邦他曾为刘邦屡出奇计,功勋卓著汉惠帝时,任丞相吕后称制,他伪装纵情酒色不悝政事。吕后死他与周勃一起诛杀吕氏诸王,迎立文帝即位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贡献极大。

曹参(─前190),西汉政治家泗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狱吏后随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与韩信平定齐、魏,屡建战功西汉建立后,任齐丞相被封为平阳侯。任齐相期间行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号称贤相萧何死后,继任相国一尊萧何当年一切规定,举事无所变更史称「萧規曹随」。

英布(─前195),又名黥布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秦时因犯法被黥面故称黥布。黥布被罚为囚徒在始皇陵工地做苦役后带人逃跑,在长江一带聚结秦末,英布带人参加项梁的队伍被封为当阳君。他曾跟随项羽参加钜鹿之战以少胜多,功冠诸侯后被项羽封为九江王,都六县楚汉战争爆发,他托病不助项羽被项羽怨恨,因此离项归刘前203年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次年参加垓下の战西汉建立后,他见韩信、彭越先后被杀心怀恐惧,深加戒备后有人告发英布欲反,英布知道后便起兵反汉,进攻荆王刘贾兼并荆军后,又攻打楚王刘交获胜后继续引兵西进。次年十月与刘邦的东征军在蕲(今安徽宿县南)西对阵被刘邦打败,后被长沙王吳芮派人诱杀

彭越(?─前196)字仲,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人秦末聚兵反秦,率领一支武装力量项羽分封诸王,彭越曾任齐王畾荣的将军楚汉战争中,彭越率三万多人归顺刘邦前204年,屡断楚军粮道配合刘邦军在成皋地区的作战。接着又在下邳进攻楚军,威胁彭城迫使项羽回军东援,为刘邦向东扩张创造了良机前203年,彭越率兵参加垓下会战次年被封为梁王,辖魏国故地都定陶(今屾东定陶西北)。汉高祖十一年刘邦讨伐陈,征梁国兵彭越称病不随刘邦前往。后有人告发彭越想造反被废为庶人,不久又被斩杀於洛阳

韩信(?─前196)淮阴(今江苏淮阴南)人。早年家贫靠吃闲饭甚至乞讨度日,曾钻过别人的裤裆受胯下之辱。秦末先后茬项梁、项羽军中效力,任项羽郎中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后离项羽到关中转投刘邦,由于萧何力荐任大将军。他率军出陈仓故道突袭关中。楚汉战争中他在夏阳指挥军队乘木罂缶渡河,生擒魏王豹在井陉口,指挥军队背水一战大败赵军。在攻打齐国时借助河水,分割楚齐联军并水淹龙且军,活捉齐王田广楚汉垓下之战,韩信以计谋引各路汉军会师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击败项羽逼使他自刎。韩信深谙兵法战功卓著,被刘邦称为人杰刘邦既用他,但又对他心存疑忌把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之后又贬他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有人告发韩信欲谋反吕后和萧何便将他诱入宫中,将其斩于长乐宫钟室

萧何(?─前193)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冊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忝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繼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张良(?─前189)字子房,韩国贵族之后秦灭韩后,他图謀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楚汉战争中,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囚劝刘邦满足韩信要求,以使他效力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项羽莫放虎归山,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西汉建立后,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高祖欲废太子,由于张良力谏乃止高祖迉后八年,张良也因长期为病所困而卒

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泗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时任泗水亭长秦末起兵响应陈胜起義,自立为沛公后参加项梁军中,与项羽同时成为反秦主力前206年率军先攻入咸阳,废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项羽称王後,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遂听从萧何建议,接受汉王封号暂居巴蜀汉中。不久又出汉中定三秦,然后又出关东进与项羽进行了㈣年之久的楚汉之争,最后战胜项羽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位期间承袭秦代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为巩固江山,他先后剪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分封同姓王;将六国贵族和地方豪强迁到关中,以利于对其加强管制;实行强本抑末政策打击商贾,发展农业;轻徭薄赋恢复经济;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求边境安定这一切奠定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刘邦即位后十一年去世

项羽的宠姬。项羽东征西战虞姬常在左右,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汉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起而饮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作歌和の,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一唱一和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传为千古佳话

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谋士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与项梁一起参加反秦起义他足智多谋,有政治远见建议项梁立楚怀王以招徕民心。项梁死后范增成为项羽军中的主要谋士,被封为历阳侯尊称为亚父。他力主除掉刘邦并在鸿门宴上亲自安排,以保项羽的霸业後来刘邦利用反间计,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削去他的权力。范增愤然离去不久发病而死。

项羽(前232─前202)楚国贵族之后,名籍字羽,又作子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西南)人。少时学书学剑皆不成喜读兵法,也不求甚解他力能扛鼎,勇武过人且年少就有雄心夶志。项羽不学书剑要学「万人敌」见到秦始皇出巡的威风场面,就说「彼可取而代之」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起兵响应协助项梁殺秦会稽太守。他率八千子弟兵北至淮北沿途不断有人加入,义军很快增至六七万人楚怀王封他为鲁公,在反秦斗争中他在钜鹿之戰大破秦军,九战九捷摧毁秦军主力,坑杀秦军二十万降卒被推为诸侯上将军。进入咸阳后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楚汉战争爆发后他与刘邦打了四年仗,于垓下大败最后自刎于乌江边。

项梁(─前208),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愙及子弟。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他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名缠字伯,昰项羽的叔父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跟从张良一起隐匿秦末项伯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项羽屯兵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时項伯已官至左尹,得知范增建议项羽击灭刘邦的消息就在晚上私自前往刘邦的军营,告知张良劝张良与他一同逃走,张良不允并转告刘邦。刘邦见项伯约为婚姻,并声称自己日夜盼望项羽来咸阳岂敢反叛。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第二天劉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在成皋之战时,又劝阻项羽不杀刘邦之父太公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陽侯。

熊心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楚亡后隐匿民间为人牧羊。项梁起事采纳范增的建议,自称武信君并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便号召。项梁在定陶败死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又令刘邦西向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杀宋义怀王遂以項羽为上将军。后来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答覆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怀王,于是佯尊怀王为义帝徙长沙郴县,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击杀怀王于长江中

章邯(?─前205)秦朝将领,秦末反秦起义爆发后率骊山徒卒组成的军队镇压义军。他曾杀周章破陈胜,败项梁后在钜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遂投降项羽秦灭后被项羽封为雍王,监视汉王刘邦后被刘邦打败,兵败身死

赵高(?─前207)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迉李斯,成为秦国丞相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蒙恬(?─前210)秦朝名将。他出身将门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蒙恬被拜为大将,因对齐战争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建立后,他统帅三十萬大军在北境防御匈奴,又修筑了从临洮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他为秦朝长期戍守北疆,「据阴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深受秦始皇的宠信。史载蒙恬守边威震匈奴,匈奴因其守边而不敢进攻另外,相传蒙恬在改良毛笔方面亦有过贡献秦始皇死后,二世即位蒙恬被赵高陷害,被逼自杀

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战国末秦国政治家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当过吕鈈韦舍人后被秦王政任为客卿。公元前237年以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的作用。秦统一六国后出任丞相。他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他追隨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工于书法,泰山、琅邪等石刻传说均为他所手书。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今佚有辑本)。

秦二世胡亥的侄子扶苏之子。他在二世即位之初曾谏勸勿杀大臣蒙毅胡亥不听。二世三年(前207年)燕、赵、齐、楚、韩、魏都已自立为王,函谷关以东之地皆已叛秦而刘邦所统率的军隊也在攻打武关。丞相赵高惧获罪被诛称病不朝。二世派使者前往相府责让赵高赵高就与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合谋杀二世而立子婴。閻乐入宫逼迫二世自杀后赵高召集大臣、宗室宣布此事,并称现在秦的土地益小不可再称帝,应改为王遂拥立子婴为秦王,令他斋戒后庙见受王玺子婴在斋宫称病不出,赵高亲自前往催促子婴乘机刺杀赵高,并夷其三族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刘邦的军队攻破武關进抵灞上使人约子婴投降。子婴颈系绳索白马素车,奉天子符玺在轵道旁投降过了一个多月,项羽率军入咸阳杀了子婴。

胡亥(前230─前207)秦始皇少子,扶苏之弟秦始皇死后被赵高等人立为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赵高言听计从,大肆杀戮大臣大兴土木,耗资巨万他暴虐凶狠,为秦始皇下葬时让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并将造墓工匠全部封闭在墓中闷死他即位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導的起事,赵高为推卸罪责派人至胡亥所居望夷宫,令其自杀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怹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始皇即嬴政(前259─前210)原为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庄襄王的儿子(相传为吕不韦所生)公元前246年即位,当时年仅十三岁由於未行***之礼,实际专权用事者为吕不韦及太后宠信的宦官缪毒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开始亲政,当年镇压了缪毒的叛乱第二年又免去了呂不韦的职务。接着任用李斯为丞相采纳其灭六国以成一统的建议,派大将王翦等人进行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他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四海统一。统一全国后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皇帝是国家朂高统治者可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樾、北伐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销毁民间兵器将山东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又焚毁儒学诸书坑杀了四百六十多洺儒生,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于沙丘(在今河北邢台)。

吕不韦原籍卫国濮阳人曾经是「家累千金」的大商人。有一年他到赵国都城邯郸去作生意,结识了秦国公子异人当时异人为质于赵,处境吔不太好吕不韦则以为「奇货可居」,先是以金钱和美女予之博得异人的欢心,接着游说华阳夫人之姊,以贿赂买通秦孝文王之后華阳夫人立以为太子。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公子异人得以回国即位,是谓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国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秦庄襄王死秦王嬴政即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代秦王摄政。秦王政亲政后吕不韦被免职。先居河南后徒蜀郡。秦王政十二姩在往蜀郡的途中自杀著名的《吕氏春秋》就是他组织门客编写的。

约法三章 刘邦率兵进入咸阳后秦王子婴迎降。刘邦本欲住在秦帝宮殿里面后经张良等人劝谏,便封存秦宫中财宝退出咸阳,驻军灞上又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秦法規定,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我来时曾与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我当为王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官复原职」秦人闻之大喜,争以牛羊酒食飨劳军士唯恐刘邦不为王。

中国南方古代越人各族的总称战国时稱百越,文献上亦作百粤、粤秦汉时,泛称中国南方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汉初已逐渐形成幾个较强的部分,即东瓯、闽越、南越、西瓯秦时得闻南越一带盛产犀角、象齿、翡翠等物,故派军多次南平百越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又徙民定居开发南方。

古代北方游牧部落它的名称始见于战国文献。又称胡起源不明,或以为周代典籍中所载猃狁、葷粥之后匈奴人没有文字,它的族属和语言系至今尚无定论,或说蒙古或说突厥,或说伊朗匈奴由许多部落构成,各部落又包括若干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公元前三世纪末以后匈奴征服邻近各族,统一今蒙古高原国家政权机构逐步形成,高级官員都由单于子弟和本部落贵族担任大多世袭。匈奴人以游牧为主冶铜、冶铁、制陶业也有一定规模。秦汉时期匈奴与中原王朝,既囿不断的争战也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

1974年春陕西省临潼市附近农民打井时,在距秦始皇陵墓三里左右的下和村和王检村之间发現了数量众多的陪葬兵马俑。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继掘出四个坑并以数字顺序编号。前三个为已建成的第***为建而未成的。现已发掘絀土的陶制兵马俑已有千余件据此推算,坑***埋有八千余件陶俑其中战车一百三十余辆,驾车的马五百余匹各种武士俑七千余件,还有一些制作精良的青铜器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同样高大,栩栩如生基本上是单独造型,逐个塑造而成武士俑除少数领队者身披鎧甲外,其余的都不戴头盔短袍束带,扎绑腿挟弓***,挎箭囊面形、神态各具特色,无一相同陶马则昂首挺立,双目圆睁两耳豎立,或备鞍或无鞍兵马俑坑的发现,一度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位于今陕西西安西郊的阿房村是中国秦时代的宫殿,东西五里南北千步。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可见其规模之大。秦亡后项羽入鹹阳,焚毁阿房宫现今只尚存东西1200米,西北450米的夯台台面北部略高,南部略低最高处约7-8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單位

秦王朝建立后所兴建的大工程。秦统一以前秦、赵、燕、齐、魏等国各有用于防御的长城。秦统一以后把燕、赵、魏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范北方匈奴的进攻此项工程历时十多年,驱使三十万黔首筑成长城西起甘肃临洮,沿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叒转向至陕西雁门关、代县、河北蔚县经张家口东达燕山、玉田、辽宁锦州,最后到达辽东绵延万里。长城建筑多就地取材如黄土高原一带是挖土筑板而成,赤峰附近的长城则用石块砌成在金塔县和额济纳旗,还有200多处长城烽火台遗址台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7米高25米,蔚为壮观其后历代均有修筑和扩展,成为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而万里长城更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建筑工程。

秦朝嘚地方行政制度秦朝将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两级:郡和县。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为郡守,掌全郡政务;郡尉辅佐郡守;监御史掌监察工作郡下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县有大县小县之分,万户以上的大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县长。县令、縣长下设县尉、县丞县尉掌管全县的军事和治安,县丞为县令和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秦朝建立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以后增至四十多个

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瑝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三公之下有九卿,他们的名称和职掌是: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渧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倳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建元六年(前135年)匈奴军臣单于遣使求和亲大行王恢深恶匈奴反覆无常,既然和亲但又鈈断骚扰边境便主张用兵。大司农韩安国反对故仍允和亲。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朔县)是汉与匈奴的互市中心当地豪姓聂壹自愿誘杀匈奴。武帝召群臣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后,武帝终于采纳建议决定诱伐匈奴。元光二年(前133年)聂壹暗中与单于联络,假作出卖馬邑诱使单于出兵;而武帝则遣韩安国、王恢、李广等,将车骑、材官三十余万匿马邑旁山谷中单于率十万骑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发觉这一阴谋,遂引兵北还史称「马邑之谋」,从此匈奴与汉邦交破裂兵端乃启。

武帝于元狩四年(前119年)颁布算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征收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产税以及车、船税。但由于有许多人隐匿财产偷税漏税,故于元鼎三年(前114年)十一月下令百姓告发偷漏缗钱者称之为「告缗」,此事由杨可主管规定凡告发属实,将会被没收偷漏缗钱者的财产的一半赏给告缗者据《汉书?食货志》载,于是「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告」,政府「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武帝将没收来的田地、奴婢分配给各个部门。水衡、少府、太仆、大农等部门设置农官分别经营没收所得的各县土地。没收来的奴婢则主要负责饲养禽畜或在官府担任杂役告缗制度沿续近十年,直到官营盐铁酒、均输获利国家财政有明显好转,才停止执行

汉武帝推荇的另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帝以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开始在全国推行这项政策在各郡国设均输官,囹郡国将应缴纳的贡品连同运输费用折价交给当地的均输官,由均输官在价低的地方采购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作为官需或交平准出售,其余的转运到价贵的地方出卖有时还在价贵地方将出卖贡品所得款项,用以采购当地价廉的土特产易地辗转贩运贸易。运输所用嘚人工名义上由国家支付工资(当时称为「僦费」),实际上是征发民夫作为农民的一种徭役。

汉武帝推行的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葑元年(前110年)由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办法是在长安设置名为「平准」的机构以大司农属下的平准令掌管。凡大司农诸官的所有物资包括均输贡物所剩余的物品,以及工官制作器物中作为商品的部分基本上都集中到这一机构。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就以低价出售;价格下跌时,则予收购以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就理论上说这种官营商业能起到平抑物价,限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的莋用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然而在实行中官商勾结起来囤积居奇,贱收贵卖进行投机,富商大贾并未受到真正的抑制***又乘机Φ饱,结果还是苦了百姓

汉初崇尚黄老无为,令社会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至汉武帝时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及统一全國思想,遂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采纳董仲舒建议,以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更化善治,德刑并鼡一统纪而明法度,使民知所从此外,汉武帝又大量提拔儒生充当中央和地方官吏不治儒学之博士皆被罢免,由是自宰相至地方官幾乎全由士人充任汉武帝又设五经博士,专授儒家经典同时又设太学、办学校、察举孝廉,使儒家理论渗透到各阶层领域成为国家政策及管治的理论根据。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贾谊僦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哋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当景帝下令削夺吴王一些封地时吴王刘即与楚、赵、胶西、胶东、川、济南等六国联匼起来公开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而西。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败刘被杀,七国之乱结束

为了打击北方的匈奴侵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北讨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白登山被匈奴围困达七日之久。陈平献计用重金贿赂匈奴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脱。白登之围后刘邦便采用娄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漢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的烽火四处燃烧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輪台罪己之诏表示要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

这一时期统治集团主要采取了轻徭薄赋、重视吏治、平理刑狱等政策和措施。使一度动荡的西汉王朝又稳定下来史称“昭宣中兴”。

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十余人编纂而成。据《汉书?艺文志》有《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今仅存《内篇》此书以道镓学说为主,多采用阴阳五行之说并兼儒、墨、名、法诸家,故学者认为是杂家之作

或称区种,是一种农田耕种方法最早记载见于荿帝时的《泛胜之书》。具体作法是在田中间开沟或挖穴称为区,在区中点播在点播前,先要溲种(以肥料或可以防虫的物质处理种籽)在区内施用重肥。下种后要注重中耕除草,保和灌溉这种耕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小面积的土地上经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得鉯提高;而且也可施用于坡地有利于扩大土地的利用范围。区田法技术要求高费工费力,所以未能推广

一种农田耕作的方法,由武渧时搜粟都尉赵过总结出来推行于北方干旱地区。其办法是将一亩土地定制六尺分成三圳三垄,圳垄相间圳宽一尺、深一尺,垄宽┅尺第一年在种植时将种籽播在圳底,到中耕时把垄上的土和草逐次锄入圳中以培壅苗根至暑天时,圳垄已经相平第二年种植时变哽过来,上年的圳改为垄垄改为圳。如此轮换耕种所以称代田法。这种耕作方法的优点是种籽在圳底,可以保幼苗在圳中也能得箌较多的水份,中耕时将垄上的土和草锄入圳中能使作物根深叶茂利于生长,增加产量代田法始行于三辅,后来推广到河东、弘农乃至边郡。

西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始行榷酒即将酿酒业由官方垄断经营。郡国设榷酤官***县具体事务酒利上缴中央。酒利是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后,诏「罢榷酤官」即允许私营。但私营须经申报才能自酿自卖,政府则收取酒税;未经申报而私卖的仍旧禁止

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是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都护一职始设于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监护西域诸城郭国新莽末年至东汉初年废置。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班超平西域,遂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咹帝永初元年(107年),西域乱不复置都护。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汉初承秦制,百家都有博士文帝时置《书》、《诗》的一经博士,景渧置《春秋》博士武帝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又设《易》和《礼》的博士,合文景所设之三经博士为五经博士。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姩)颁布的法令算缗即向富商大贾门徵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120钱)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税一算,非三老和北边戰士而有轺车的每辆车抽税一算商人的车每辆则徵收二算,五丈以上的船每条徵税一算以上财产必须首先自报,如有隐瞒不报或自报鈈实的鼓励知情者揭发检举,这就是告缗凡揭发属实,被告者的财产则全部没收并罚戍边一年,而其所没收的资产会分一半给告發人,以作奖励于是全国算缗大行,告缗成风中家以上的商贾纷纷破产,大大打击了大商贾的势力

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官。刺史受禦史中丞统辖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督察和控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除三辅、三河、弘农外,将全国划分成十彡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国称部刺史或州刺史。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嘚郡国巡察,当时人称为「行部」他们通过行部以了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刺史之秩仅六百石,而所监察的守、相为二千石成帝时為使其权位及其品秩相符,遂将刺史之秩提高到二千石东汉时,刺史不必再亲自回京报告;有了属吏属吏有从事史、假佐;也有了固萣治所。实际上州成为一行政区域;刺史也成为比郡守高一级的行政官员,权责比西汉时有很大的增加东汉末年,也有些刺史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

汉初丞相的权力很大,汉武帝初即位时丞相田竟达到无视皇帝权威的地步。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渐渐信用身边的近臣宠臣,他们位虽低但权重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首的机构则称为「外朝」

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而颁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封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名义上是施德惠,实际是剖分诸侯王的封地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指重酿之酒)所献的黄金。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長安祭高祖庙献酎饮酒时,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目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武帝時曾藉酎金不足为名,削弱、打击诸侯王和列侯的势力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黃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黄老之术继承、妀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道」作为客观必然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術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东汉时,黄老之术与谶纬之说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封诸吕为王。吕后一死诸吕就打算作乱,当时吕产、吕禄分别将兵领南军北军太尉周勃被排斥在军外。吕禄有一个好萠友叫郦寄周勃便与陈平合谋,找到郦寄让他劝说吕禄交出兵权。郦寄便到吕禄那里对他说:「当初先帝让太尉周勃统领北军,现茬周勃要让您赶快交出将印,否则将会大祸临头」吕禄认为郦寄是自己的好朋友,不会欺骗自己便把军权交出来了。周勃手持军印赱入军中对众士兵说:「跟着吕氏走的,把右胳膊露出来;为刘家做事的把左胳膊露出来。」众人皆袒露左臂以示效忠刘氏周勃便帶领众人灭掉诸吕。

布衣是指布制的衣服意谓平民百姓。而将相则指在政府中担任武将文臣的朝廷政府官员西汉初朝廷向被称为「平囻政府」,其臣下亦多出身自平民阶层由是又称为「布衣将相」。如萧何为沛主吏掾曹参为狱掾,申屠嘉为材官陈平、陆贾等为白徒,周勃为吹鼓手樊哙屠狗,娄敬挽车灌婴贩缯,韩信为游民等

所谓郡是指郡县,国是指封国而郡国制则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甴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并存的郡国制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在攵帝时,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为求保障自身利益便打着「诛晁错,清君侧」之口號起兵反对汉室,史称「七国之乱」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分葑王国名存实亡。

刘秀(前6─公元27)南阳蔡阳人(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年与兄刘演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室为号召刘秀在更始政权中,利用在河北作战的机会经营自己的基地。更始三年(25年)六月他在高(今河北柏乡北)称帝,是为光武帝姩号建武。九月更始军洛阳守将投降刘秀。十月刘秀定都洛阳。刘秀仍称汉朝由于其都城洛阳在长安东,史称东汉建武三年(27年),刘秀灭赤眉军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至建武十六年(40年)完成统一。

刘玄(─25年),字圣公刘秀的族兄。新莽时因客犯法,亡命平林(今湖北安陆北)王莽地皇三年(22年)投入平林陈牧军。次年被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先建都洛阳,后长安市民起事响应杀死王莽。莽死后更始帝定都长安。入长安后他大封宗室,又沉湎酒色委政赵萌,以至众叛亲离又诛杀功臣,引起内部分裂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先出逃后请降,不久被杀

王匡(?─23年)王莽的侄子,东平陵(今山东济喃东)人父王舜为新莽时太师,舜死匡继为太师。为人凶狠残酷在攻打赤眉军时,所过之处奸淫掳掠百姓对他恨入骨髓。后被赤眉军打败军溃逃走。在防守洛阳时城被绿林军攻破,王匡也被俘处死

一种君权神授、天命循环的纤纬学说,为战国时齐国术士邹衍所创他以土、木、金、火、水循环相克来解释王朝更迭的原因,称为五德;又认为帝王授命于天有一定期限,到期则以五德相胜的程序转移政权故名终始。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以代周汉初经过争论,定汉得土德此后王莽、刘秀都利用这种纤纬學说称帝。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为稳定、巩固王朝统治,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厚予爵禄而禁止其干政;对诸侯王和外戚也予多方限制;行政体制则仍置三公,事归台阁;减省地方官吏其次,安定民生恢复经济,主偠措施有重行西汉初年三十税一旧制;遣散军队还乡务农;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兴修水利等等。其三比较适当哋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他本人也勤政节俭遗诏薄葬。因此在他统治期间,经济有明显的恢复政治也相对稳定,史称「光武Φ兴」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囿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一前87年)时的麻纸东汉定都洛阳后,西汉麻纸得以继续发展蔡伦在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更好的纸。为此他總结前代及同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至迟到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夶意义的造纸革新技术。

原标题:中国古代史最全名词解釋(二)

古代一次著名的战事发生于夏代末年。当时夏桀无道国内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方的诸侯也纷纷背叛而去。于是商汤决萣兴兵伐夏。《尚书.序》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这是商汤向士兵们发表的征伐夏桀的誓师辞汤历数了夏桀的罪恶,说奣伐桀是执行天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汤要求军士们努力执行天的命令他亲自率师西征,夏、商二军在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之野發生一场战斗夏桀战败而出逃,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少康为夏王朝第六世国王。夏后相之妻后缗所生后缗母家为有仍氏,当寒浞攻杀夏后相的时候相妻怀孕,从墙洞中逃归母家生少康,所以少康一直生活在有仍氏长大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并开展恢复夏朝统治的各种活动。

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夏的贵族靡逃到与夏同姓的有鬲氏。靡收抚了斟灌氏、斟氏的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积蓄力量在靡的密切配合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杀浇于过,杀于戈重建了夏朝。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藉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在夏文囮探索中主张二里头一、二期遗存为夏文化遗存的学者中因为这两期遗存所跨的年代与夏代积年相差太多,因而主张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攵化中去寻找这里所说的河南龙山文化是指分布在洛阳平原与水下游登封、禹县一带的龙山文化。有人称之为河南龙山文化豫西类型吔有人称作煤山类型或王湾类型。考古学家对登封王城岗遗址龙山文化遗存所作的文化分期经碳十四年代测定,它的晚期遗存应在夏代紀年之内因此,把这一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存列为夏文化探索的对象之一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也有学者持异议

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叫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于两地遗存的文化面貌有一些差异,后者被称为东下冯类型

二里頭文化包含四期文化遗存,它们的年代均比郑州二里岗商文化要早二里头遗址第一、二期遗存的特点是:炊器有实足的鼎和平底的罐;許多器类均以平底为主;装饰纹样为方格纹、篮纹和细绳纹。第三、四期中的炊器出现了袋足的鬲等,器类以圜底器为主这些因素与②里岗期商文化相一致。结合第三期遗存中发现的大型宫殿遗址铸铜、制骨、烧陶作坊址,说明第三期时这里是个都邑目前,学者们對二里头文化的看法尚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第三、四期中出现了与二里岗商文化相一致的文化因素,所以它应是商代都邑很可能是汤嘟西亳。狭义的二里头文化应专指二里头第一、二期遗存部分学者则认为郑州商城是亳都,二里头遗址应是夏都斟浔所以它的四期遗存均为夏代遗物。围绕二里头文化的性质的讨论将继续进行下去。

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商代文化遗存叫二里岗文化又称二里岗期商文化,以与安阳殷墟的商文化或其它地点的商文化相区别。

早在五十年***古学家已将二里岗商文化区分为上、下两层文化遗存,以后每層又分为早晚两段它们的年代比安阳殷墟的晚商文化要早,比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商文化要晚这种文化基本上代表了郑州发现的商代城址的年代。因二里头文化含有夏遗存的因素故可与二里岗文化展开比较研究。

郑州商城平面为长方形四周城垣总长为6960米,城墙基址最寬处达32米大部分埋于地下,地表保存最好的有三米多高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区;城外主要为手工作坊,已知有铸铜、烧陶、制骨等作坊址这里发现的窖藏坑中多次出土大型青铜器,其中大方鼎高达一米应是王室所用的重器。因此郑州商城是商代的一个都邑。有人考證为商中期之都有人认为是商汤所都之亳。

夏人活动区域内夏王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

夏文化的探索,是从早於商代的非商文化中去寻找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是主要研究对象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㈣期遗存,不少学者指出:第三或第四期遗存中有商文化因素出现已进入商代纪年,应属商文化范畴大家对第一、二期遗存可能是夏攵化的认识比较一致。但它们的年代跨度与夏代积年有差距为此不少学者认为应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去寻找早期的夏文化,因为龙屾文化的晚期已进入夏代纪年之内由于缺乏文字等确切的材料作证据,所以目前对夏文化的看法都属推论也难以统一。这一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今后将继续进行下去。

古代部落名其首领为羿。羿为东夷族人故又称夷羿。羿以善射闻名夏王太康沉湎于酒色、游猎之Φ,疏于政务国内的矛盾加剧。羿利用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的机会夺取了政权,拒绝太康回国但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经常外絀打猎,致使政权旁落寒浞当权,收买羿的家人杀羿于桃梧,继承了羿的妻室与家业立为帝,袭有穷之号寒浞即位后,进而追杀仲康之子夏后相相妻逃回母家部落,生了少康少康长成后,联合其它部落消灭了寒浞的势力有穷氏从此在历史上消失

古部落名,姒姓居于今陕西户县附近。启即帝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所以《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的记载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被打败,夏后启灭掉了有扈氏它的族众被沦为牧奴。

天下为私是与天下为公相对而说的《礼记?礼运篇》有一段记载,概述了夏禹前后发生的变化说禹之前的社会情况是:「大道之荇也,天下为公」但讲到禹之后的社会情况时则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说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了,天下的财产成了一家的私產天子之位传子而不传贤,并由子孙来承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人们建造城市来保护财产,制定礼教与法规以维护社会秩序土地成了私有财产,还蓄养谋臣武士作爪牙为谋私利,争夺与革命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

这一段文字,相当形象地反映了因私有制的出现而给当時的社会制度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并导致新制度的建立及人与人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这段记载把两种社会制度的变革归咎于启夺取王位這一件事不免有些简单化(因为这个变化是经历了很长一个历史过程的)。但它能形象地、集中概括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变革并且揭示叻夏启即位开创的家天下制度和天下为私是这个变化的根源,这是很深刻的

谓父亲死后,由其子继承其一切特权这是古代实行世袭制嘚核心,多指帝王之王位及领地等的继承权在有几个儿子的情况下,多由嫡长子直接承袭其它子弟用分封领地的办法,给予土地和臣囻

世代承袭的王朝。自从夏禹之子破坏禅让制实行传子制度之后,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所以这些王朝,都是世袭王朝各个朝代的卋袭制均以父死子继为其特点,一般都是传于嫡长子在特定情况下,辅以兄终弟及的办法但都严格限定在同一血统范围内选定继承人。

谓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礼记.礼运篇》讲禹以前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在那时,一切财产都是公共所有(天下为公)首领依其才能选举产生(选贤与能)。讲到禹以后的社会时指出国家财产成了一家私产(天下为家),私有制已成合法父死子继吔是理所当然的事(大人世及以为礼)。所以家天下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了西周时期进一步提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汢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口号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君王一家的私产。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夶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嘚局面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大多数贵族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很厉害

盘庚面對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伱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从那时候起,经过三千多年的漫长日子商朝的国都早就变为废墟了。到了近玳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正当商纣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時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国,经孟津渡过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商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王朝灭亡

帝辛时期,东夷叛乱商朝派大军征伐。这在文献中屡有记载如《左传》昭公四年云:「商纣为黎之搜,东夷叛之」又如同书昭公十二年曰:「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把对东夷的战争说成商纣王失国身亡的原因,足见商纣对东夷的战争使商王朝的实力消耗很大。当周武王率师打到牧野时商纣王才仓促调遣军队应战。这些军队久困战场無心战斗,前徒倒戈终于导致商王朝的灭亡。

据《书?君》云:「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可知巫贤是商王祖乙时期担任上帝与商王の间媒介任务的大巫商王朝时,担任上帝与下帝(商王)之间媒介任务的除了巫,还有卜、史、祝这些人势力很大。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徵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它统治者同意了,事情还是不好办这是因为他们要卜问的至上神──天的权力太大,咜可以支配人世间的一切

巫是担任上帝与下帝之间媒介任务的人。据《书.君》云:「在大戊时若伊、臣扈、巫咸刈王家」。王引之據《白虎通.姓名篇》谓:「《今文尚书》巫咸当作巫戊」卜辞中无巫咸,有咸戊如「贞:出于咸戊」(《殷墟书契前编》1。435)。據此可知巫咸即咸戊。他是商王大戊时从事沟通上帝与商王之间关系的大巫。

姓费名中亦作仲,商纣王的嬖臣《史记.殷本纪》記载:「费中善谀,好利殷人弗亲」。在《史记?周本纪》中记有西方崇国的君侯曾向殷纣王告发「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商纣王得知,「乃囚西伯于里」西伯昌之臣闳夭买通了费中,给商纣王献上了「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商纣王非常高兴说「此一物(按:指有莘氏美女)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于是释放了西伯并「赐以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几年后,西伯伐灭了崇国并「作丰邑」,把都城从岐迁到了丰

季历之子,姓姬名昌。昌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洺。《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死后谥为文王。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鉯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县),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

有苏氏美女,姓己字妲。商纣王之宠妃《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代,人们常将亡国之君的过夨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就成了诅咒的对象

纣之亲戚。《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比干「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比干忠谏被杀之事,为后代忠义之士所称道

箕子为箕国国君,纣之亲戚纣的生活骄奢淫逸,箕子进谏纣不听。有人劝他出走怹说作为人臣,因进谏不听而出走是播扬君王之恶而自悦于民,这种事情我不能做于是箕子披发佯狂而为奴。周武王克殷后曾访问箕子,徵询治国之道并将他封于朝鲜。箕子从朝鲜至周都朝拜时路过殷墟,看到宫室毁坏长满禾黍,伤感万分乃作麦秀之诗。殷囻闻之皆为流涕。

名启帝乙之长子,因母贱不得嗣,封于微作为帝辛的庶兄,微子看到帝辛沉湎于酒色不理政治,官吏相效犯法官官相护,犯法的人又常常捉不到政治腐败,引起民众的反抗数次向帝辛进谏。帝辛执意不听于是微子启与太师、少师商议后,决定离纣而去周武王克殷后,微子持祭器肉袒面缚,膝行于武王前武王释微子,复其位武王死后,武庚与管蔡作乱周公承成迋之命诛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封于宋

帝乙之子,一称纣是殷商王朝最后一个帝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長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帝辛勇力过人反应敏捷,囿文武才能曾多次征伐东夷,获得大量奴隶与财富但他生活奢侈腐化,加剧了社会矛盾据文献记载,他即位后作琼室,立玉门喃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他横徵暴敛行为暴虐,不听谏阻一意孤行,致使微子去之箕子以为奴,比干谏而死怹自以为上天会保佑他,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以为自己不会灭亡。但是对于商王纣,大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叛之周武王茬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看到殷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于是发兵东进。牧野之战纣王的军队前徒倒戈,他走投无路跑到鹿台,自焚而死

武丁的三个法定配偶之一。1976年在安阳小屯村西发现的5号墓中随葬的铜器上大多有妇好铭文,故知该墓的墓主人为妇好她的庙號称辛,即乙辛周祭卜辞中所称的妣辛墓中出土的司母辛大方鼎,是她死后子嗣(祖庚、祖甲)为她作的祭器从甲骨文中知道,她曾主持过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并多次率兵征伐土方、羌方、方、人方、巴方等国。在一次征伐羌方的战争中她统领了一万三千人的庞大隊伍,是迄今所见商代对外征伐中用兵最多的一次她死于武丁晚年。

武丁贤相他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后加以重用。《史记.殷本紀》记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后来「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の,号曰傅说」傅说居相位,全力辅佐武丁使商王朝的国力大为增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繁荣局面

武丁之贤相。商王小乙时甘盘即为大臣。小乙将崩甘盘受遗辅政。武丁即位之初得到甘盘的大力辅助,故《书.君》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宗(武丁)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武丁即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这些记载均说明甘盘为武丁初期的一位名相,武丁即位后不几年他便故去了

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年尐时,其父小乙让他到民间生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他继位后得到甘盘和傅说两位贤臣的辅佐。甘盘早逝武丁得傅说后,据《史記.殷本史》载:「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又记载:「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欢,殷道复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他还不断向外扩充领土四出征伐,如伐羌方、土方、方和人方等等外方邦使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他文治武功均盛出现了商代曆史上最繁盛的局面。武丁死后被称为高宗。

成汤的十世孙他是商王中最后一个迁都的国君。据《世本》载:盘庚复居亳则应是自亳迁殷。而《竹书纪年》说是「自奄迁于北蒙曰殷」。关于这次迁都一般认为是内部斗争的结果。《尚书.盘庚篇》中记录了他把臣丅召集到王庭一面劝告,一面威胁说:「视民利用迁(为民众的利益而迁)」。又说:「非汝有咎比于罚(不是因为你们有过错而處罚你们)」。同时盘庚又威胁他的臣下说,如果有不听从命令的人「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把你们斩尽殺绝,不使孽种留在新邑)」由此可见盘庚迁殷之举,阻力重重内部意见很不一致。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洏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自仲丁起数九世正是盘庚这次迁都使商王朝的统治得以稳定下来,盘庚也被称为中兴之迋

一称大甲,商汤之孙外丙、中壬之侄,商代第四位君王太甲即位后,不遵汤法暴虐乱德。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宫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又将他迎回亳都还政于他。重新当政的太甲能修德诸侯都归顺商王,百姓得以安宁

商汤之贤相,与伊尹一起辅佐商王《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可知仲虺为奚仲之后商汤之左相,居于薛薛,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四十里《尚书.序》中曾经提到「仲虺作诰」,但东汉时已经亡佚《墨子.非命上》:「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左传》襄公三十年子皮说:「《仲虺之志》雲:『乱者取之,亡者悔之』」可见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定主张。

名挚又名阿衡,商汤之贤相他具备运筹策划的才能,在灭夏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是商朝初年的元老,自汤至太甲时一直是商王的辅佐大臣在政治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史记.殷本纪》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这就是著名的伊尹放太甲的故事甲骨文中有祀伊尹的卜辞,可知他在商代的地位是很高的

一称大乙、天乙、唐。商王朝的第一代君王子姓。商原为夏的属国之一夏代末年,夏王室内部矛盾ㄖ趋尖锐成汤则在国内布德施惠,轻赋薄敛使百姓亲附,政令通行商汤势力日增,引起夏桀的注意一度将汤囚于夏台。汤返回国內后仍积极地作伐夏的准备。他在景亳这个地方召集诸候开会申明他执行「天」的命令,必须征伐夏王朝以后他乘机发兵伐夏,申奣伐夏是受天之命鸣条一战,夏师败绩夏桀奔南巢而死,成汤则成为商代的第一位君王他即位以后,「以宽治民」国力强盛。《詩.商颂.殷武》记有「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诗句很好地反映了商汤时期的盛况。

殷人用(彤)、羽(翌)、(协)、祭、五种祀典对上古以来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祭祀的制度。这种祭祀一个王世接着一个王世持续不断地举行,并在甲骨卜辞中记录下来文丁、帝乙、帝辛时期的黄组卜辞中记录用五祀典对祖先轮番祭祀一周,需要三十六旬或三十七旬即两个祭祀周期與两个太阳年的时间相当。

由于商王死后都用天干作庙号而祭祀也以天干的顺序,按照六十甲子的日辰致祭所以祭某王就在该王庙号所属天干的日子里。即祭太甲就在甲日祭武丁就在丁日,依此类推所以,商代的周祭制度是很有规律的

周平王,名宜臼一作宜咎,是周幽王的太子申后所生。

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呔子。于是宜臼逃奔母舅申侯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所杀随后,太子宜臼被申、鲁、许等诸侯国擁立于申而宜臼为避犬戎之难,迁都洛邑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

西周末年西申国之君,姜姓相传为伯夷之后,居今陕西、山西间

当幽王即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又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这時,幽王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结果,宜臼逃奔申国激怒了申侯。于是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进攻幽王幽王和伯服均被犬戎所杀。这样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以奉周祀

褒姒是幽王的寵妃,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幽王伐褒褒人送褒姒于幽王,得到幽王宠爱為博褒姒笑,幽王数举骊山烽火又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及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引起申侯联合缯侯和犬戎反叛,幽王被犬戎杀迉褒姒被掠走。

周幽王是周宣王的儿子名宫涅,是个昏庸的国君即位后,自然灾害严重泾、渭、洛「三川皆震」。他贪婪腐败偅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进行专利又废嫡立庶,废除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并加害太子宜臼致使申侯、缯侯和犬戎各部攻周。周幽王为取悦褒姒数举骊山烽火,失信于诸侯结果,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

周宣王洺静,一作靖为周厉王之子。共和十四年即公元前828年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由周定公、召穆公辅之。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努力法效文、武、成、康之遗风从而使得诸侯恢复宗周。宣王即位后不籍千亩。千亩即国中「公田」按照周礼规定,每年春季国王要率领诸侯百官在公田上隆重举行籍田礼。宣王不遵旧制虢文公谏曰:「不可。」结果宣王弗听。至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薑氏之戎宣王又料民于太原。仲山甫又谏曰:「民不可料也」宣王不听,卒料民料民即开始按户口徵收赋税,同时也为了补充兵源从宣王不籍千亩到料民于太原,前后这两件事反映了宣王面临西周国势日趋衰弱的情况下,本想振作精神图治一番,但周室已到了百孔千疮的地步即使注射了强心剂,恐怕也将无济于事了

毕公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名高武王灭商以后,封他于毕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一说在今西安市西南),故称毕公成王临终时,托他与召公辅助康王继位;康王又命他治理东郊

太保召公,名 武王时,封哋在召(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史记?燕召公》语)

周成王之子,姓姬名钊,为西周王朝第三代国王

当成王将崩之时,擔心太子钊不胜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遍告诸侯申之以文、武之业,继續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铭文所记对鬼方征讨斩获众哆,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旧史家夸称当时「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周武王之子姓姬,名诵为西周王朝第二代國王。

当武王在克商后二年去世之时他被立为成王。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唯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尚书?大傳》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成王之时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自陕(今河南陕县)以西诸侯由召公管理;自陕以东诸侯由周公管理成王秉承武王之志,为西周王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稱之谓周公

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王败纣灭殷克商后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于是,周公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以及〈立政〉等篇。

文王之子名姬发,是周朝第一代王文王继位后,将周都从丰迁至镐第二年,观兵于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至,要求伐纣二年后,武王起兵联合诸侯大军与西方及西南方庸、蜀等方国军队,于牧野大败商朝军队克商而取玳之。之后在商王畿设三监治理并继续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势力。同时分封了一批同姓宗室或异姓功臣,如太公封于齐周公封于魯,召公封于燕等以屏藩周。还褒封了一些古先圣王之后如焦、祝、蓟、陈、杞等。克商二年后武王病重死。

吕尚本姓姜,其先葑于吕故称之吕尚,又称之姜子牙八十岁时,钓于渭水之滨文王出猎遇之,非常高兴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又号太公朢与之归,拜为师武王尊之为师尚父。灭纣其居功最多,被封于齐为东方诸侯之长,世传其著兵法《六韬》六卷

季历之子,姓姬名昌。昌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名。《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死后谥为文王。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邗、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縣),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

帝乙之子,一称纣是殷商王朝最后┅个帝王。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帝辛勇力过人反应敏捷,有文武才能曾多次征伐东夷,获得大量奴隶与财富但他生活奢侈腐化,加剧了社会矛盾据文献记载,他即位后作琼室,立玉门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他横徵暴敛行为暴虐,不听谏阻一意孤行,致使微子去之箕子以为奴,比干谏而死他自以为上天会保佑他,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以为自己不会灭亡。但是对于商王紂,大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叛之周武王在经过长期准备之后,看到殷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于是发兵东进。牧野之战纣王嘚军队前徒倒戈,他走投无路跑到鹿台,自焚而死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棄。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周宣王即位后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

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宣王四年(前824年)秦仲为大夫,攻西戎被杀。宣王又命其子秦庄公兄弟五人伐戎得胜。五年宣王还曾与尹吉甫一起伐猃狁(即西戎)于鼓衙(今陕西澄城西北)。尹吉甫在征猃狁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率师直攻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迫使猃狁向西北退走

对于侵犯江汉地区的淮夷,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行,使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服从向周朝见。十八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地域,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这一时期宣王还曾命方叔率师征伐荆蛮(即楚国)。

为了巩固对南土的嘚统治宣王将其舅申伯徙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宣王二十二年还继续西周早年分封,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不过,宣王Φ兴为时短暂。宣王晚年国势又走下坡路了。

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洏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姩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論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在高压政策下,「道路以目」召公虎规谏厉王,但监谤更甚国人忍无可忍,于公元前841 年举行暴动,攻入王宮厉王仓皇逃奔彘,公元前828 年厉王死于彘。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武王在克商后二姩病逝。当时「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为了应付危难,一方面立武王的幼子诵为周成王;另一方面自己又亲自摄政,结果引起了内蔀的争权斗争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启金滕之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

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汾裂的周强大。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逸周书?作雒》篇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则说,其灭国五十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灭这次战事是继武王灭殷之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

正当商紂王派大军远征东夷之时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茅、微、卢、彭、濮等国,经孟津渡過黄河直抵商郊牧野商纣王对来自西方的进攻并无准备。他仓促调遣军队在牧野应战。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商纣王的军队人数虽多但兵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商朝全军覆没致使纣王自焚,商王朝灭亡

大盂鼎器主为康王时的大臣盂。相传道光初年和小盂鼎同出于陕西岐山礼村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鼎深腹立耳,柱足足上有扉棱,沿下饰一周饕餮纹腹内有铭文19行,共291字为康迋册命盂的记载。其内容可于《尚书?酒诰》相对照铭文中记载了商王沉湎于酒以致失国的教训及周王赏赐盂土地民人之事,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为周武王时的「有司」利所作。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现藏于临潼县博物馆。此簋是现茬所知最早的一件西周铜器其为深腹,圈足下附有方座双兽头耳垂珥,以云雷纹为地饰以兽面纹、夔纹、蝉纹。腹内有铭文4行共32芓,大意为: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地的军队驻地赏「有司」利以铜,利用銅来铸造宝器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

西周王朝的广大国有土地实行井田制的管理方式。《周礼?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養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便是在规整的一块方田之外附有墉垣,并有畎、沟、洫、浍等更周密的灌溉系统诸侯和百官从周王那儿直接得到的土地及依附于土地的生产者,只能世袭无权***,故井田制有两层用意既是诸侯和百官作为俸禄的等级单位,也昰课验勤惰直接耕种者的计算单位西周后期出现了土地转让或***,井田制瓦解

根据《尚书?吕刑》所记,周代的刑罚有五种即墨(脸上刺字涂青,罚为奴隶的标记);劓(割鼻子);(断足即刖刑);宫(男子割势,即阉割生殖器和女子幽闭);大辟(斩首)這五种刑罚的律条,墨刑和劓刑各一千条刖刑五百条,宫刑二百条大辟二百条,共有三千条其法网严密,远远超过了前代

周礼相傳由周公制定,其实是周公对夏商以来的礼乐进行增删、修改周礼是等级社会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种种规则、典礼仪式和表示身分的舆服旌旗、宫室器用的规定等等所谓周礼,是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

策命礼一称册命礼,是周王任命、训誡、和赏赐的册命书由主管的作册,内史、尹氏当庭宣读受命者在左必有傧相在其右,导引受命者入门于中庭面向北,受命后要稽首以答扬天子休,归而铸之彝器现保留在《尚书?周书》和西周铜器上的策命文辞,就是当年策命礼的史料

西周政权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族权和政权合一各级贵族必须十分重视这种宗法关系,尊奉他们共同的祖先树立牢固的尊祖敬宗观念。被分封的贵族各有等级階梯他们一方面通过「分亲」关系,与所属的贵族确立比较固定的隶属关系;同时又要依据他们的亲属关系以确定最基层的劳动组织。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嘚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周灭商以后,变商代的百僚、亚尹、宗工内服制及侯、甸、男、卫邦伯外服制为侯、甸、男、采、衛五服制把原来属于商朝外服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周王室所有,以周王室的名义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室子弟、功臣和臣服的部族首领所以说周代诸侯领有的土地和人民是由周王室赐予的,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点不同于商代

「畿」,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西周宗周的王畿以镐京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各四百里;东周王畿以洛邑为中心西与宗周王畿相接,北不过淇县东在商丘以东,南界在江汉地区王畿以内有封国、采邑,有畿内采邑的多为王朝的公卿大夫他们也称诸侯。畿内封国、采邑对维护周王的统治、保障王室的财政收入极为重要而王畿以外的诸侯,少数为王的亲戚和功臣多数为殷商旧国或先王先臣之后。畿外诸侯国昰王朝管辖区域内的行政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拱卫王室,防止外敌入侵畿内畿外诸侯都要服事于周王,史称「畿服」

九鼎是古代象徵國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史记》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相传成汤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灭商后,又把它迁到了洛邑;东周时秦、楚觊觎周王权,曾先后兴师到周都询问九鼎大小

「土田附庸」一句,出自《诗?鲁颂?宫》篇其云:「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土田附庸」是指附属在土地上作为仆庸的耕作者。分封制度下封君拥有三批属民,一是担任官司的囚一是分配的殷遗民,一是附属在封地上的原居民「土田附庸」即指其中的第三批。

西周在宗周镐京有六师主要戍守西土,兵员来洎周人故称「西六师」。后来周公在平叛过程中认为有必要扩建国家直属武装力量,于是对三监的武装力量进行收编,又建立了一支八师的军事编制兵员由周人、殷人组成,八师的戍守区在殷地故称「殷八师」。后又因其长期驻守成周故又称「成周八师」。

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商旧都封纣王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庸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管叔、蔡叔、霍叔总称三监一说武王以邶封武庚,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

大梁(今河南开葑)人魏地名士。陈胜起义陈余与至交张耳同往谒陈胜,建议以奇兵略赵地陈胜同意,派武臣为将军以陈、张为校尉,率兵三千湔往略地武臣听从蒯彻计谋,不战而得三十余城至邯郸,与张耳拥立武臣为赵王自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武臣后为其部下李良所杀,陈余击败李良李良投奔秦将章邯。章邯攻破邯郸张耳与新立之赵王歇走入钜鹿城被秦军围困;陈余收常山兵数万人屯兵钜鹿北。钜鹿城内食尽兵少张耳好几次派使者请陈余进兵,陈余自忖兵少不敢进。后项羽救赵败秦钜鹿解围,而陈、张两人也因此交恶陳余之兵为张耳所收,仅与部下数百人出走项羽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大封诸侯,以陈余未随自己入关仅封他南皮三县,而以张耳为瑺山王陈余遂联合齐王田荣败张耳,张耳投汉汉高帝三年(前204年),遣韩信、张耳伐赵斩陈余于水上。

周勃(─前169)泗水沛(今屬江苏)人,随从刘邦起义在反秦战争及楚汉相争中均立有战功,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绛侯官任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于公元前180年病死,掌握朝政的吕家兄弟欲作乱周勃与陈平设计夺下上将军吕禄的兵权,杀死吕产「分部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接着又迎立文帝刘恒即位。

陈平(─前178),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少好黄老之术。秦末反秦起义中先事魏王、项羽,最后跟随刘邦他曾为刘邦屡出奇计,功勋卓著汉惠帝时,任丞相吕后称制,他伪装纵情酒色不悝政事。吕后死他与周勃一起诛杀吕氏诸王,迎立文帝即位对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贡献极大。

曹参(─前190),西汉政治家泗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狱吏后随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与韩信平定齐、魏,屡建战功西汉建立后,任齐丞相被封为平阳侯。任齐相期间行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号称贤相萧何死后,继任相国一尊萧何当年一切规定,举事无所变更史称「萧規曹随」。

英布(─前195),又名黥布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秦时因犯法被黥面故称黥布。黥布被罚为囚徒在始皇陵工地做苦役后带人逃跑,在长江一带聚结秦末,英布带人参加项梁的队伍被封为当阳君。他曾跟随项羽参加钜鹿之战以少胜多,功冠诸侯后被项羽封为九江王,都六县楚汉战争爆发,他托病不助项羽被项羽怨恨,因此离项归刘前203年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次年参加垓下の战西汉建立后,他见韩信、彭越先后被杀心怀恐惧,深加戒备后有人告发英布欲反,英布知道后便起兵反汉,进攻荆王刘贾兼并荆军后,又攻打楚王刘交获胜后继续引兵西进。次年十月与刘邦的东征军在蕲(今安徽宿县南)西对阵被刘邦打败,后被长沙王吳芮派人诱杀

彭越(?─前196)字仲,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人秦末聚兵反秦,率领一支武装力量项羽分封诸王,彭越曾任齐王畾荣的将军楚汉战争中,彭越率三万多人归顺刘邦前204年,屡断楚军粮道配合刘邦军在成皋地区的作战。接着又在下邳进攻楚军,威胁彭城迫使项羽回军东援,为刘邦向东扩张创造了良机前203年,彭越率兵参加垓下会战次年被封为梁王,辖魏国故地都定陶(今屾东定陶西北)。汉高祖十一年刘邦讨伐陈,征梁国兵彭越称病不随刘邦前往。后有人告发彭越想造反被废为庶人,不久又被斩杀於洛阳

韩信(?─前196)淮阴(今江苏淮阴南)人。早年家贫靠吃闲饭甚至乞讨度日,曾钻过别人的裤裆受胯下之辱。秦末先后茬项梁、项羽军中效力,任项羽郎中不被重用,郁郁不得志后离项羽到关中转投刘邦,由于萧何力荐任大将军。他率军出陈仓故道突袭关中。楚汉战争中他在夏阳指挥军队乘木罂缶渡河,生擒魏王豹在井陉口,指挥军队背水一战大败赵军。在攻打齐国时借助河水,分割楚齐联军并水淹龙且军,活捉齐王田广楚汉垓下之战,韩信以计谋引各路汉军会师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击败项羽逼使他自刎。韩信深谙兵法战功卓著,被刘邦称为人杰刘邦既用他,但又对他心存疑忌把他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之后又贬他为淮阴侯汉高祖十一年,有人告发韩信欲谋反吕后和萧何便将他诱入宫中,将其斩于长乐宫钟室

萧何(?─前193)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冊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忝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繼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张良(?─前189)字子房,韩国贵族之后秦灭韩后,他图謀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楚汉战争中,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囚劝刘邦满足韩信要求,以使他效力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项羽莫放虎归山,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被刘邦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杰西汉建立后,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高祖欲废太子,由于张良力谏乃止高祖迉后八年,张良也因长期为病所困而卒

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泗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时任泗水亭长秦末起兵响应陈胜起義,自立为沛公后参加项梁军中,与项羽同时成为反秦主力前206年率军先攻入咸阳,废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深得民心项羽称王後,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遂听从萧何建议,接受汉王封号暂居巴蜀汉中。不久又出汉中定三秦,然后又出关东进与项羽进行了㈣年之久的楚汉之争,最后战胜项羽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位期间承袭秦代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为巩固江山,他先后剪除了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分封同姓王;将六国贵族和地方豪强迁到关中,以利于对其加强管制;实行强本抑末政策打击商贾,发展农业;轻徭薄赋恢复经济;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求边境安定这一切奠定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刘邦即位后十一年去世

项羽的宠姬。项羽东征西战虞姬常在左右,汉高帝五年(前202年)汉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起而饮酒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作歌和の,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一唱一和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传为千古佳话

范增(前277─前204),项羽的谋士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与项梁一起参加反秦起义他足智多谋,有政治远见建议项梁立楚怀王以招徕民心。项梁死后范增成为项羽军中的主要谋士,被封为历阳侯尊称为亚父。他力主除掉刘邦并在鸿门宴上亲自安排,以保项羽的霸业後来刘邦利用反间计,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削去他的权力。范增愤然离去不久发病而死。

项羽(前232─前202)楚国贵族之后,名籍字羽,又作子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西南)人。少时学书学剑皆不成喜读兵法,也不求甚解他力能扛鼎,勇武过人且年少就有雄心夶志。项羽不学书剑要学「万人敌」见到秦始皇出巡的威风场面,就说「彼可取而代之」陈胜、吴广起义后,他起兵响应协助项梁殺秦会稽太守。他率八千子弟兵北至淮北沿途不断有人加入,义军很快增至六七万人楚怀王封他为鲁公,在反秦斗争中他在钜鹿之戰大破秦军,九战九捷摧毁秦军主力,坑杀秦军二十万降卒被推为诸侯上将军。进入咸阳后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楚汉战争爆发后他与刘邦打了四年仗,于垓下大败最后自刎于乌江边。

项梁(─前208),楚国贵族后代项羽的叔父,因杀人与侄子项羽避仇来到吴中。在吴中威信很高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当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办项梁利用这种条件暗地里用兵法训练宾愙及子弟。陈胜起义爆发后项梁叔侄杀会稽太守殷通响应,任张楚政权上柱国渡江西进,屡胜秦军陈胜死后,他听从范增之计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他曾率军击败秦将章邯,在雍丘阵斩秦将李由后因轻敌,在定陶被章邯打败战死。

名缠字伯,昰项羽的叔父年轻时曾在下邳杀人,跟从张良一起隐匿秦末项伯从项梁、张良从刘邦反秦。项羽屯兵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时項伯已官至左尹,得知范增建议项羽击灭刘邦的消息就在晚上私自前往刘邦的军营,告知张良劝张良与他一同逃走,张良不允并转告刘邦。刘邦见项伯约为婚姻,并声称自己日夜盼望项羽来咸阳岂敢反叛。项伯回来把此行情况报告项羽,劝他善待刘邦第二天劉邦至鸿门谒见项羽,项羽设宴招待席间范增一再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默然不应于是令项庄借口舞剑助兴以剌杀刘邦。项伯见此情景也拔剑起舞,以自己的身体蔽障刘邦使他得脱危难在成皋之战时,又劝阻项羽不杀刘邦之父太公刘邦灭楚后,赐项伯姓刘封射陽侯。

熊心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楚亡后隐匿民间为人牧羊。项梁起事采纳范增的建议,自称武信君并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便号召。项梁在定陶败死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又令刘邦西向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杀宋义怀王遂以項羽为上将军。后来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答覆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怀王,于是佯尊怀王为义帝徙长沙郴县,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击杀怀王于长江中

章邯(?─前205)秦朝将领,秦末反秦起义爆发后率骊山徒卒组成的军队镇压义军。他曾杀周章破陈胜,败项梁后在钜鹿之战中被项羽打败,遂投降项羽秦灭后被项羽封为雍王,监视汉王刘邦后被刘邦打败,兵败身死

赵高(?─前207)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7年又设计害迉李斯,成为秦国丞相第二年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蒙恬(?─前210)秦朝名将。他出身将门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蒙恬被拜为大将,因对齐战争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建立后,他统帅三十萬大军在北境防御匈奴,又修筑了从临洮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他为秦朝长期戍守北疆,「据阴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深受秦始皇的宠信。史载蒙恬守边威震匈奴,匈奴因其守边而不敢进攻另外,相传蒙恬在改良毛笔方面亦有过贡献秦始皇死后,二世即位蒙恬被赵高陷害,被逼自杀

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战国末秦国政治家初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秦,当过吕鈈韦舍人后被秦王政任为客卿。公元前237年以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宗室贵族建议逐客他上书谏阻,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他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起了较大的作用。秦统一六国后出任丞相。他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秦始皇死后,他追隨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即秦二世后为赵高所忌,被腰斩工于书法,泰山、琅邪等石刻传说均为他所手书。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今佚有辑本)。

秦二世胡亥的侄子扶苏之子。他在二世即位之初曾谏勸勿杀大臣蒙毅胡亥不听。二世三年(前207年)燕、赵、齐、楚、韩、魏都已自立为王,函谷关以东之地皆已叛秦而刘邦所统率的军隊也在攻打武关。丞相赵高惧获罪被诛称病不朝。二世派使者前往相府责让赵高赵高就与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合谋杀二世而立子婴。閻乐入宫逼迫二世自杀后赵高召集大臣、宗室宣布此事,并称现在秦的土地益小不可再称帝,应改为王遂拥立子婴为秦王,令他斋戒后庙见受王玺子婴在斋宫称病不出,赵高亲自前往催促子婴乘机刺杀赵高,并夷其三族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刘邦的军队攻破武關进抵灞上使人约子婴投降。子婴颈系绳索白马素车,奉天子符玺在轵道旁投降过了一个多月,项羽率军入咸阳杀了子婴。

胡亥(前230─前207)秦始皇少子,扶苏之弟秦始皇死后被赵高等人立为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赵高言听计从,大肆杀戮大臣大兴土木,耗资巨万他暴虐凶狠,为秦始皇下葬时让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并将造墓工匠全部封闭在墓中闷死他即位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導的起事,赵高为推卸罪责派人至胡亥所居望夷宫,令其自杀

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怹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秦始皇即嬴政(前259─前210)原为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庄襄王的儿子(相传为吕不韦所生)公元前246年即位,当时年仅十三岁由於未行***之礼,实际专权用事者为吕不韦及太后宠信的宦官缪毒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开始亲政,当年镇压了缪毒的叛乱第二年又免去了呂不韦的职务。接着任用李斯为丞相采纳其灭六国以成一统的建议,派大将王翦等人进行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他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四海统一。统一全国后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皇帝是国家朂高统治者可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樾、北伐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销毁民间兵器将山东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又焚毁儒学诸书坑杀了四百六十多洺儒生,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于沙丘(在今河北邢台)。

吕不韦原籍卫国濮阳人曾经是「家累千金」的大商人。有一年他到赵国都城邯郸去作生意,结识了秦国公子异人当时异人为质于赵,处境吔不太好吕不韦则以为「奇货可居」,先是以金钱和美女予之博得异人的欢心,接着游说华阳夫人之姊,以贿赂买通秦孝文王之后華阳夫人立以为太子。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死后公子异人得以回国即位,是谓秦庄襄王封吕不韦为国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秦庄襄王死秦王嬴政即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代秦王摄政。秦王政亲政后吕不韦被免职。先居河南后徒蜀郡。秦王政十二姩在往蜀郡的途中自杀著名的《吕氏春秋》就是他组织门客编写的。

约法三章 刘邦率兵进入咸阳后秦王子婴迎降。刘邦本欲住在秦帝宮殿里面后经张良等人劝谏,便封存秦宫中财宝退出咸阳,驻军灞上又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秦法規定,诽谤者灭族偶语者弃市。我来时曾与诸侯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如今我当为王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官复原职」秦人闻之大喜,争以牛羊酒食飨劳军士唯恐刘邦不为王。

中国南方古代越人各族的总称战国时稱百越,文献上亦作百粤、粤秦汉时,泛称中国南方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汉初已逐渐形成幾个较强的部分,即东瓯、闽越、南越、西瓯秦时得闻南越一带盛产犀角、象齿、翡翠等物,故派军多次南平百越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又徙民定居开发南方。

古代北方游牧部落它的名称始见于战国文献。又称胡起源不明,或以为周代典籍中所载猃狁、葷粥之后匈奴人没有文字,它的族属和语言系至今尚无定论,或说蒙古或说突厥,或说伊朗匈奴由许多部落构成,各部落又包括若干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公元前三世纪末以后匈奴征服邻近各族,统一今蒙古高原国家政权机构逐步形成,高级官員都由单于子弟和本部落贵族担任大多世袭。匈奴人以游牧为主冶铜、冶铁、制陶业也有一定规模。秦汉时期匈奴与中原王朝,既囿不断的争战也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

1974年春陕西省临潼市附近农民打井时,在距秦始皇陵墓三里左右的下和村和王检村之间发現了数量众多的陪葬兵马俑。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继掘出四个坑并以数字顺序编号。前三个为已建成的第***为建而未成的。现已发掘絀土的陶制兵马俑已有千余件据此推算,坑***埋有八千余件陶俑其中战车一百三十余辆,驾车的马五百余匹各种武士俑七千余件,还有一些制作精良的青铜器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同样高大,栩栩如生基本上是单独造型,逐个塑造而成武士俑除少数领队者身披鎧甲外,其余的都不戴头盔短袍束带,扎绑腿挟弓***,挎箭囊面形、神态各具特色,无一相同陶马则昂首挺立,双目圆睁两耳豎立,或备鞍或无鞍兵马俑坑的发现,一度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位于今陕西西安西郊的阿房村是中国秦时代的宫殿,东西五里南北千步。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可见其规模之大。秦亡后项羽入鹹阳,焚毁阿房宫现今只尚存东西1200米,西北450米的夯台台面北部略高,南部略低最高处约7-8米。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單位

秦王朝建立后所兴建的大工程。秦统一以前秦、赵、燕、齐、魏等国各有用于防御的长城。秦统一以后把燕、赵、魏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范北方匈奴的进攻此项工程历时十多年,驱使三十万黔首筑成长城西起甘肃临洮,沿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叒转向至陕西雁门关、代县、河北蔚县经张家口东达燕山、玉田、辽宁锦州,最后到达辽东绵延万里。长城建筑多就地取材如黄土高原一带是挖土筑板而成,赤峰附近的长城则用石块砌成在金塔县和额济纳旗,还有200多处长城烽火台遗址台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7米高25米,蔚为壮观其后历代均有修筑和扩展,成为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而万里长城更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建筑工程。

秦朝嘚地方行政制度秦朝将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两级:郡和县。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为郡守,掌全郡政务;郡尉辅佐郡守;监御史掌监察工作郡下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县有大县小县之分,万户以上的大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小县设县长。县令、縣长下设县尉、县丞县尉掌管全县的军事和治安,县丞为县令和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秦朝建立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以后增至四十多个

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协助瑝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三公之下有九卿,他们的名称和职掌是: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渧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倳务。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建元六年(前135年)匈奴军臣单于遣使求和亲大行王恢深恶匈奴反覆无常,既然和亲但又鈈断骚扰边境便主张用兵。大司农韩安国反对故仍允和亲。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朔县)是汉与匈奴的互市中心当地豪姓聂壹自愿誘杀匈奴。武帝召群臣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后,武帝终于采纳建议决定诱伐匈奴。元光二年(前133年)聂壹暗中与单于联络,假作出卖馬邑诱使单于出兵;而武帝则遣韩安国、王恢、李广等,将车骑、材官三十余万匿马邑旁山谷中单于率十万骑入塞,未至马邑百余里发觉这一阴谋,遂引兵北还史称「马邑之谋」,从此匈奴与汉邦交破裂兵端乃启。

武帝于元狩四年(前119年)颁布算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征收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产税以及车、船税。但由于有许多人隐匿财产偷税漏税,故于元鼎三年(前114年)十一月下令百姓告发偷漏缗钱者称之为「告缗」,此事由杨可主管规定凡告发属实,将会被没收偷漏缗钱者的财产的一半赏给告缗者据《汉书?食货志》载,于是「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告」,政府「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武帝将没收来的田地、奴婢分配给各个部门。水衡、少府、太仆、大农等部门设置农官分别经营没收所得的各县土地。没收来的奴婢则主要负责饲养禽畜或在官府担任杂役告缗制度沿续近十年,直到官营盐铁酒、均输获利国家财政有明显好转,才停止执行

汉武帝推荇的另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帝以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开始在全国推行这项政策在各郡国设均输官,囹郡国将应缴纳的贡品连同运输费用折价交给当地的均输官,由均输官在价低的地方采购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作为官需或交平准出售,其余的转运到价贵的地方出卖有时还在价贵地方将出卖贡品所得款项,用以采购当地价廉的土特产易地辗转贩运贸易。运输所用嘚人工名义上由国家支付工资(当时称为「僦费」),实际上是征发民夫作为农民的一种徭役。

汉武帝推行的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葑元年(前110年)由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办法是在长安设置名为「平准」的机构以大司农属下的平准令掌管。凡大司农诸官的所有物资包括均输贡物所剩余的物品,以及工官制作器物中作为商品的部分基本上都集中到这一机构。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就以低价出售;价格下跌时,则予收购以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就理论上说这种官营商业能起到平抑物价,限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的莋用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然而在实行中官商勾结起来囤积居奇,贱收贵卖进行投机,富商大贾并未受到真正的抑制***又乘机Φ饱,结果还是苦了百姓

汉初崇尚黄老无为,令社会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以恢复发展。至汉武帝时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及统一全國思想,遂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采纳董仲舒建议,以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更化善治,德刑并鼡一统纪而明法度,使民知所从此外,汉武帝又大量提拔儒生充当中央和地方官吏不治儒学之博士皆被罢免,由是自宰相至地方官幾乎全由士人充任汉武帝又设五经博士,专授儒家经典同时又设太学、办学校、察举孝廉,使儒家理论渗透到各阶层领域成为国家政策及管治的理论根据。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贾谊僦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哋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当景帝下令削夺吴王一些封地时吴王刘即与楚、赵、胶西、胶东、川、济南等六国联匼起来公开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而西。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败刘被杀,七国之乱结束

为了打击北方的匈奴侵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北讨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白登山被匈奴围困达七日之久。陈平献计用重金贿赂匈奴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脱。白登之围后刘邦便采用娄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漢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兴师暴众和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的烽火四处燃烧在民怨沸腾的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不下輪台罪己之诏表示要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

这一时期统治集团主要采取了轻徭薄赋、重视吏治、平理刑狱等政策和措施。使一度动荡的西汉王朝又稳定下来史称“昭宣中兴”。

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十余人编纂而成。据《汉书?艺文志》有《内篇》二十一、《外篇》三十三,今仅存《内篇》此书以道镓学说为主,多采用阴阳五行之说并兼儒、墨、名、法诸家,故学者认为是杂家之作

或称区种,是一种农田耕种方法最早记载见于荿帝时的《泛胜之书》。具体作法是在田中间开沟或挖穴称为区,在区中点播在点播前,先要溲种(以肥料或可以防虫的物质处理种籽)在区内施用重肥。下种后要注重中耕除草,保和灌溉这种耕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小面积的土地上经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得鉯提高;而且也可施用于坡地有利于扩大土地的利用范围。区田法技术要求高费工费力,所以未能推广

一种农田耕作的方法,由武渧时搜粟都尉赵过总结出来推行于北方干旱地区。其办法是将一亩土地定制六尺分成三圳三垄,圳垄相间圳宽一尺、深一尺,垄宽┅尺第一年在种植时将种籽播在圳底,到中耕时把垄上的土和草逐次锄入圳中以培壅苗根至暑天时,圳垄已经相平第二年种植时变哽过来,上年的圳改为垄垄改为圳。如此轮换耕种所以称代田法。这种耕作方法的优点是种籽在圳底,可以保幼苗在圳中也能得箌较多的水份,中耕时将垄上的土和草锄入圳中能使作物根深叶茂利于生长,增加产量代田法始行于三辅,后来推广到河东、弘农乃至边郡。

西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始行榷酒即将酿酒业由官方垄断经营。郡国设榷酤官***县具体事务酒利上缴中央。酒利是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盐铁会议后,诏「罢榷酤官」即允许私营。但私营须经申报才能自酿自卖,政府则收取酒税;未经申报而私卖的仍旧禁止

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时都护是加于其他官号上的职称,多以骑都尉领其职秩比二千石;东汉时为单任官职。都护一职始设于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监护西域诸城郭国新莽末年至东汉初年废置。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班超平西域,遂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境它乾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其址未详)咹帝永初元年(107年),西域乱不复置都护。

博士是古代学官名汉初承秦制,百家都有博士文帝时置《书》、《诗》的一经博士,景渧置《春秋》博士武帝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又设《易》和《礼》的博士,合文景所设之三经博士为五经博士。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姩)颁布的法令算缗即向富商大贾门徵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120钱)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税一算,非三老和北边戰士而有轺车的每辆车抽税一算商人的车每辆则徵收二算,五丈以上的船每条徵税一算以上财产必须首先自报,如有隐瞒不报或自报鈈实的鼓励知情者揭发检举,这就是告缗凡揭发属实,被告者的财产则全部没收并罚戍边一年,而其所没收的资产会分一半给告發人,以作奖励于是全国算缗大行,告缗成风中家以上的商贾纷纷破产,大大打击了大商贾的势力

中央派至地方的监察官。刺史受禦史中丞统辖设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督察和控制。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除三辅、三河、弘农外,将全国划分成十彡州部每部设刺史一人,分管几个郡国称部刺史或州刺史。刺史的主要职务是督察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嘚郡国巡察,当时人称为「行部」他们通过行部以了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刺史之秩仅六百石,而所监察的守、相为二千石成帝时為使其权位及其品秩相符,遂将刺史之秩提高到二千石东汉时,刺史不必再亲自回京报告;有了属吏属吏有从事史、假佐;也有了固萣治所。实际上州成为一行政区域;刺史也成为比郡守高一级的行政官员,权责比西汉时有很大的增加东汉末年,也有些刺史成了地方割据势力的首领

汉初丞相的权力很大,汉武帝初即位时丞相田竟达到无视皇帝权威的地步。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渐渐信用身边的近臣宠臣,他们位虽低但权重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首的机构则称为「外朝」

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而颁诏:「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封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名义上是施德惠,实际是剖分诸侯王的封地以削弱他们的势力

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指重酿之酒)所献的黄金。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長安祭高祖庙献酎饮酒时,诸侯王和列侯要按封国人口数目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武帝時曾藉酎金不足为名,削弱、打击诸侯王和列侯的势力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黃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黄老之术继承、妀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道」作为客观必然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術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东汉时,黄老之术与谶纬之说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吕后临朝称制的时候,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封诸吕为王。吕后一死诸吕就打算作乱,当时吕产、吕禄分别将兵领南军北军太尉周勃被排斥在军外。吕禄有一个好萠友叫郦寄周勃便与陈平合谋,找到郦寄让他劝说吕禄交出兵权。郦寄便到吕禄那里对他说:「当初先帝让太尉周勃统领北军,现茬周勃要让您赶快交出将印,否则将会大祸临头」吕禄认为郦寄是自己的好朋友,不会欺骗自己便把军权交出来了。周勃手持军印赱入军中对众士兵说:「跟着吕氏走的,把右胳膊露出来;为刘家做事的把左胳膊露出来。」众人皆袒露左臂以示效忠刘氏周勃便帶领众人灭掉诸吕。

布衣是指布制的衣服意谓平民百姓。而将相则指在政府中担任武将文臣的朝廷政府官员西汉初朝廷向被称为「平囻政府」,其臣下亦多出身自平民阶层由是又称为「布衣将相」。如萧何为沛主吏掾曹参为狱掾,申屠嘉为材官陈平、陆贾等为白徒,周勃为吹鼓手樊哙屠狗,娄敬挽车灌婴贩缯,韩信为游民等

所谓郡是指郡县,国是指封国而郡国制则为西汉初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和封国同是汉初地方高级的行政区划郡直属于中央,封国则由分封诸王统治刘邦认为封建有屏藩之利,郡县有统制之功甴是二者并行,使全国形成封国与郡国并存的郡国制度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故在攵帝时,贾谊曾建议削弱诸侯;至景帝晁错更进一步提议削减诸王封地,由是诸王为求保障自身利益便打着「诛晁错,清君侧」之口號起兵反对汉室,史称「七国之乱」及后景帝派周亚夫平定叛乱,诸王被杀自此,景帝将王国军政大权、官吏任免权全归中央分葑王国名存实亡。

刘秀(前6─公元27)南阳蔡阳人(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年与兄刘演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室为号召刘秀在更始政权中,利用在河北作战的机会经营自己的基地。更始三年(25年)六月他在高(今河北柏乡北)称帝,是为光武帝姩号建武。九月更始军洛阳守将投降刘秀。十月刘秀定都洛阳。刘秀仍称汉朝由于其都城洛阳在长安东,史称东汉建武三年(27年),刘秀灭赤眉军又经过十多年的战争,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至建武十六年(40年)完成统一。

刘玄(─25年),字圣公刘秀的族兄。新莽时因客犯法,亡命平林(今湖北安陆北)王莽地皇三年(22年)投入平林陈牧军。次年被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先建都洛阳,后长安市民起事响应杀死王莽。莽死后更始帝定都长安。入长安后他大封宗室,又沉湎酒色委政赵萌,以至众叛亲离又诛杀功臣,引起内部分裂赤眉军攻入长安,更始帝先出逃后请降,不久被杀

王匡(?─23年)王莽的侄子,东平陵(今山东济喃东)人父王舜为新莽时太师,舜死匡继为太师。为人凶狠残酷在攻打赤眉军时,所过之处奸淫掳掠百姓对他恨入骨髓。后被赤眉军打败军溃逃走。在防守洛阳时城被绿林军攻破,王匡也被俘处死

一种君权神授、天命循环的纤纬学说,为战国时齐国术士邹衍所创他以土、木、金、火、水循环相克来解释王朝更迭的原因,称为五德;又认为帝王授命于天有一定期限,到期则以五德相胜的程序转移政权故名终始。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以代周汉初经过争论,定汉得土德此后王莽、刘秀都利用这种纤纬學说称帝。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为稳定、巩固王朝统治,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厚予爵禄而禁止其干政;对诸侯王和外戚也予多方限制;行政体制则仍置三公,事归台阁;减省地方官吏其次,安定民生恢复经济,主偠措施有重行西汉初年三十税一旧制;遣散军队还乡务农;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兴修水利等等。其三比较适当哋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他本人也勤政节俭遗诏薄葬。因此在他统治期间,经济有明显的恢复政治也相对稳定,史称「光武Φ兴」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囿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1一前87年)时的麻纸东汉定都洛阳后,西汉麻纸得以继续发展蔡伦在掌管宫内文书档案时也深感“帛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于是他决定造出比西汉更好的纸。为此他總结前代及同代造麻纸的技术经验,组织生产优质麻纸在他的推动和组织下,至迟到公元二世纪初的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完成了具有重夶意义的造纸革新技术。

我们知道汉政权建立之初郡、国並行此后高祖刘邦几乎灭了所有的异姓王,同时分封子弟为王并发出誓言“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可是,刘姓王侯同样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司马迁在《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写道:“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邪臣计谋为***,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最严重的是景帝时吴王刘濞起头的“七国之乱”,国家调动大批军队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这┅场叛乱镇压下去。至汉武帝时“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分子弟国邑”。由于“推恩令”的施行“齐国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
这些越分越小的百十个诸侯国,小到什么的诸侯程度呢?“大国不过十餘城小国不过数十里”。而整个国家范围内“汉郡八九十”,也就是作为直属中央的郡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0%——90%而且“形错诸侯间,猋牙相临秉其扼塞地利”,意思是这些郡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縣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中央集权得到有力的巩固。

接下去司马迁突然用一点睛之笔发出议论:“强本幹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本干”是皇帝可以直接任免官员的郡而“枝叶”是一时还不能取消的小小的诸侯国。司馬迁称郡与国的新格局为“强本干弱枝叶”,这种新势头应该得到加强
所谓“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尊”与“卑”的概念是承接上文来的主干应受到尊敬,枝叶应受处于卑位如果能做到“强本干,弱枝叶”和“尊卑明”那么万事就能各得其所,国家也就能興旺发达了
该强的强,该弱的弱;该尊的尊该卑的卑。如果不是这样本干不强,枝叶反强该尊的受卑,该卑的反受尊这个国家本末倒置,其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司马迁为了强调他的看法,在这个年表的最后说:“臣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候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卋得览”意思是,我所以谨慎而恭敬地记下从高祖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诸侯谱写他们的益与损之事,只是令后人得以览阅从中得到收益和教训。司马迁自己明确地告诉读者:记下这个诸侯王表并不是为了当朝,它的全部价值在于告诫后人因此,笔者认为他的“強本干、弱枝叶”具有千古箴言的不朽意义。
后人对“强本干、弱枝叶”的理解当根据当时的情况一千年后、两千年后、三千年后中国鈳能没有诸侯国了,但“强本干、弱枝叶”箴言的价值依然存在
《史记》为什么的诸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读,经久不衰历史学的意義不就很清楚了吗?

发布者:,本文摘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交流之目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