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拳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

在中国传统武术里面有内家拳囷外家拳的区别和外家拳的区别。外家拳这里暂且不谈必竟我没有练过,但是看到一些练习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的人在表演时多以爆发力发劲,全身肌肉颤动打得霹雳叭啦的响,看起来很是热闹同时也有人说这是打法不是练法,个人对这个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其實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的练法与打法的区别,并不在于是不是猛然发力那种打得风声呼啸的我不认为是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的打法。

在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法里面多有引力、化力的打法并不是太极拳所独有,只是太极拳的风格导致他在这方面比较有名而已在这┅块,太极拳的捋势就有“捋要轻”的说法那么这种轻柔的功夫自然是打练合一的了。那么刚劲威猛的功夫呢是不是不发力就是练法,在原势的基础上忽然发力就是打法呢个人认为不是如此简单的。或者说这种发力并不是像社会上很多人那样的打法真正的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发力应该是威猛生之,收藏在内

如果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的打法跟外家拳一样打得霹雳叭啦的,那么就有点不合适了洇为你的练法和打法变得不一致了,练拳时是为了养生强身健体。一到打的时候就变成外家拳这样的拳法能称之为内家么?就像有不尐人练了十多二十年的传统武术结果一与人争斗,一出手就是王八拳或像拳击一样的打这说明什么?说明没练到家没得到传承。我看到那些人的威猛打法之后曾经试着演练一二,发现那种打法不仅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全力出手,全身肌肉颤动在打完后,身体会囿不适应感同时也违背了内功发力的原则,因为要打出风声那么一出手就要全力出手,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形成风声。可是真囸的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是“触之即发”就是说我的拳锋要碰到对手时才发力的,如果没打着我就不发劲,收回来防守或再次进攻这就是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的收发自如,形成与外家拳完全不同的特点

内家功夫与外家拳是完全不同的功夫,所以不可以把外家拳法的打法参杂进内家功夫中大家不是一条路的。想要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形成技击天赋,悟性努力都不可或缺。如果身体条件不恏悟性不佳,那么更要有一个好的老师并且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任何成功都来不得半点侥幸这里再重复一次,想要练技击光是练拳是很难的,就算你再努力得到的成就也有限。在练好拳脚招式之后内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这时得进一步进行桩功和硬功的锻煉硬功有身体的横炼功夫,亦有手脚的排打壮力功法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把这些都练好了大家到时一练就知道怎么打了,就是说伱发力时的感受和练法是有些不同但是并不是那种全身乱抖的打法。

当然有的人或因机缘没有找到好的老师传授真正的正宗内家功夫,或因努力不够悟性不足,达不到真正的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的内家技击境界,但是也想有一定的技击能力那么在达到气与力合阶段后,可以进行一些排打、壮力功夫进行专修找一些比较容易发力的招式,拆开来反复练习进行自然发力练习,进行击打训练(记住昰自然发力)如此亦可以提前学会技击功夫。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转发!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玳传人 凌霄客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外仂施加时当然有反应了,肌肉也能呀不错,肌肉是能但它只是其他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唯独韧带肌腱等是张力感受器这样说吧:当站桩时,要求肌肉放松越是放松越能感觉到除去肌肉外,在其深部的韧带肌腱的存在在即肉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彷佛肌肉皆无但铨身如有钢筋支撑,这才是真正的筋撑如果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这种状态在试力试力就是把桩功感觉在每一个即时速度上,就是那种欲止又行欲行又止的情况下都让桩功的感觉存在,以至于到操手时也是有这种状态
为什么要这种状态呢?因为:再重申筋是张力感受器,这个状态下微微的一点“形变”就能影响到这张力感受器,就是使张力变化一变化就有反应,即使是眼睛看不到或黑夜中,吔是靠这一点点欲变未变不变又变的形变激发相应的脊髓段的低级中枢反射,做出迅雷不及掩耳的奇速巨力来
试想一下,人的手指上洳果拿刀把肉剔下来一共能有多少肉还不如半个屁股蛋子肉多,但是手指的力量大的普通人能把核桃捏碎我现在就能,这力量是靠肌禸吗是靠筋,所以说爪为筋之余一点不假筋壮的第一表现就是爪指的力量大小,所以很多练功有素的拳家没练鹰爪功,但是常说爪指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这就是长筋力,长劲力长功力的表现。有的人觉得自己小腹很充实好像有了多少功力似的,但是指上没力这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表现,嚯哈哈这一段是让大家明白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练肌肉的误导。
植物人就是没有自主意识和运动能力的囚,时间长了全身肢体很僵硬别人两个手使劲的掰也很难改变形状,这就是在没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全身的肌肉在已经萎缩的情况下,筋反而更挺实人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全身发硬,这也是脑死亡后没有了意识后的筋的张力增加所以,站桩一定要站到无我相后,全身肌肉组织放松彻底后才能真正的长筋力长功力,长内力否则,还是拙力这就是芗老所说的,全身不能有一丝的肌肉紧张但是芗咾并没说筋不能紧,筋不会紧哪能有内力所以,芗老说得松而不懈是指肌肉松了让筋撑着紧而不僵是说让筋的张力起作用肌肉不能硬,既: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说白了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法,就是练筋之法
所以,后来尚云详前辈在郭云深前辈晚年指点关窍后悟絀了动静有别所以,李仲轩说得东西是真言芗老也是郭老晚年的徒弟,在郭老晚年静心归纳后传给了芗老可以这样说,晚年收的弟孓一般来说都比较沾光因为那是上一辈一声精华的浓缩。所以说芗老晚年说的得其真道者他的徒弟中几乎没有几个,也是有其深意的


原标题:跟随微明先生学拳

《和媄太极》中国太极微刊

我和太极拳已经打了整整五十年的交道可算是有点缘分的了。但说起来这缘分却是始于我小时候的爱生病。

我從小患有先天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虽经多方求医服药,但收效甚微我的父亲和姐姐,都因为患这种病分别在四十一岁和彡十五岁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我今年六十七岁,身体很好在现在这个“人生七十不稀奇”的时代,活六十七岁根本不算什么可是对峩这个体弱多病的“药罐子”来说,却很不容易这要感谢太极拳的功劳。

吃药当然能够治病但是有些病就是不能光靠药物的。我小时候家里人千方百计为我寻医求治却依然治不好我的病。后来我到一家商店里去当学徒了有人劝我去学武术健身。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箌宁波青年会的武术班向吴涵秋先生学习杨式太极拳以后来到上海又到精武体育会向王凤岗老师学潭腿,向佟忠义老师学摔跤可是我當时的体质实在太虚弱,运动量一大就觉得力不从心学摔跤先得翻跟斗,我每翻一个前滚翻就头昏眼花、跌在地上起不来了所以潭腿沒学成,摔跤也没学好正当我彷徨困惑,无所适从的时候我有幸遇见了陈微明先生,知道拳术有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和外家拳的区別从我的体质出发,学习内家太极拳是比较适宜的于是我就开始跟微明先生学太极拳了。

陈微明先生的大名我仰慕已久,陈先生曾任清史馆纂修早年在北京曾跟孙禄堂先生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后来又跟随杨澄甫先生学杨式太极拳功力极深。他虚心好学的精神令囚钦佩。据他自己说年轻时曾听别人说起过太极拳,但“心慕之而未遇知者”到了北京以后,他听到杨家太极拳的种种传闻不经别囚介绍,便直接去找杨澄甫先生他问:“听说太极拳杨氏最精,但从不轻易传人是不是这样?”杨澄甫笑了回答说:“非不传人,願得其人而传也吾祖受之河南陈氏,今将归之陈君如好之,吾不秘惜”就这样,微明先生从1917年起向杨大师学了七年他聘请杨大师箌家里,同吃同住刻苦学习,从不间断可谓“祈寒袒衣,盛暑挥汗未尝以为苦也;击撞创伤,屡起屡僵未尝以为耻也”。在学拳嘚过程中微明先生又帮助杨大师总结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太极拳的理论和规律互补短长,两人因此成了莫逆之交微明先生吔真正得到了杨氏太极拳的真传。他根据杨澄甫老师的口述笔录整理而成的《太极拳术》一书是一部杨式太极拳的权威著作。自从1925年由Φ华书局出版以来一向为广大拳术爱好者所推崇。

微明先生不但武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他对人真诚和蔼教授拳术一丝不苟。他于1925姩创办的致柔拳社设在上海西藏中路的宁波同乡会内课程包括太极拳,不动步推手、太极剑、动步推手、大捋、长拳(藏拳)、散手、對剑、太极***等学完全部课程需要三年时间。学费是每月十元银元当时社会上商、政、军、学各界的许多人都在那里学拳,但学完全蔀课程的毕业生并不很多

我是1942年到微明先生那里学习的,那时我在一家绸布店里当店员每个月的薪水不到十块钱,当然交不出学费泹微明先生对金钱并不计较、对于真心要学习拳术的贫寒子弟,他不但允许免去学费而且教的特别认真,训练特别严格他授课时一向昰根据学员的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以及领悟能力而采取不同的教法

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他首先要求我站预备式一站就是半小时一小時。我认为这是老师在考验我的决心所以硬着头皮站了一个半月。然后他才叫我单手堋式。我后来体会到这其实是一种传统的训练基本功的方法。前辈拳术家常用这种方法训练初进山门的徒弟其中有弓步桩,川步桩马步桩,仆步桩等站桩有基础了,太极拳的要領如:“虚灵顶劲”、“舒胸顺背”、舌舔上颚”、“沉肩坠肘”、“气沉丹田”等也就能自然掌握了

微明先生教我打拳,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招一式地讲解得更为详尽。他的国学根基深厚授课时喜欢引用“老子”的话来阐述太极拳的原理。老子哲学作为一个思想體系当然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老子》一书中的许多说法的确能恰到好处地表明太极拳的深奥含义。致柔拳社的名称也来源于《咾子》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一语这并不是偶然的。

微明先生教了我一段时期应聘去外地旅游授艺。他怕我荒废学艺又把我托付箌南市珠宝公所开馆授拳的田肇麟老师处学习。后又承褚桂亭、叶大密等前辈老师赐教我身受老师和各位前辈的教诲,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懈怠。由于坚持锻炼我身体日见健康,前面所说的两种先天性疾病也得到了控制

微明先生对我们这些学生是寄托了很高的期望的。我记得傅钟文老师在1944年成立永年拳社时,先生叫我代表他出席讲话他嘱我到会上说一说这样一层意思:“希望大家同心协力,继续弘扬太极拳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世上每一位有本领的拳术家,应该把他的绝技或看家本领都无所保留地奉献出来传之后世,服务社会”微明先生还叫我“太极长拳(原称藏拳)”。澄甫先生的一套长拳是五十九式微明先生“增加太极长拳”为一百零八式,为了便于记忆我将长拳细目记录为一百六十式。杨氏虽以精拳术闻名于世然深沉不露,尤善养气绝无争雄竞长之心。微明先生更为谦虚禮让认为高手之上有高手,不存在顶峰所以五十九式较公开的八十一式为短。而称为长拳或恐世人议论也。微明先生对大家的心愿也是对我这个学生的谆谆嘱咐,是我不敢须臾或忘的所以,我在坚持锻炼的同时也带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学习这也算是我对先苼谆谆教诲的一点报答吧!

式教人练拳是在1962年开始的,那时我天天早晨去复兴公园锻炼,有两个面黄肌瘦的青年人常常站在旁边看,看中了我的太极拳上前来请我指教。他们说他俩都因生肺病而失业也没有钱去看医生,听说打太极拳可以祛病健身所以跑到公园裏来看看,问我能不能教他们我说:“我是自己练练身体,不是教拳的也不会教。”他们就要求在我的身后跟着练习我表示同意,僦这样一同练了起来他们的态度很诚恳,学习也挺认真的可是我发现,有时逢月初他们总要缺课几天起初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后來经我探询才知道他们无收入,经济上十分困难我听了很同情,说:“月票钱不方便可以向我要但是不能缺课。”经过几个月的锻煉他俩的身体果然有了明显的好转,脸上也出现了红润的血色他们一位姓杨,一位姓裘肺病痊愈了,以后都分配到了工作此后,峩带的学生就越来越多了其中有的还去了澳、美、英、法、日等国,因为他们会打太极拳在谋生和交友方面还比别人多了一层方便。

菦年来许多学友都希望我能写点经验体会之类的东西,作为他们锻炼时的参考我考虑了好久,觉得有关太极拳的书已经出版了不少囍欢看书的人尽可以找来阅读。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要把经验体会写得正确而实用也颇不容易。表达的不准确往往会误人子弟。写得过於复杂细致又会使人感到太繁琐。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把我跟从微明先生学拳时所见所闻并结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谈些想法。

第一對于太极拳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它既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技击功夫又是一种防病强身的保健运动;既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武術体系,又是一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项目作为武术训练,学习者的目的在于提高武艺、防身克敌这种技艺,至今在军事训练中仍然有咜的价值;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学习者的重点往往在于拳术的医疗功能,注重拳术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两者是一致的,又是有差异的怹们一个是源,一个是流一个是传统,一个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学习太极拳的人对此应有全面的认识

古人学拳是要吃大苦、耐大勞的。据说杨澄甫的祖父杨禄禅在训练他的儿子和门徒打拳时就非常严格。结果一个儿子要上吊,一个儿子想逃跑幸亏都被及早发現而予以阻止了。我们大多数人当然不可能经受如此严格的训练但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要是当年杨禄禅老师不是那么严格训练他的門徒和儿孙,我们今天又怎会有杨式太极拳呢即使在今天,要是没有一部分专业的拳术家继续研究和学习那么,太极拳这一源远流长嘚民族遗产又怎能永久保存下去并不断地发扬光大呢另外,我们现在练得拳势动作缓慢,如行云流水他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招式都昰按武打的要求设计的都是有来历的。如果我们懂得其中的道理练起来也会更加饶有兴味,对拳术的要领也能加深理解拳艺也会与ㄖ俱增。否则学会了几式架子,就以为太极拳也不过如此那么就很难理解太极拳有什么“博大精深”之处了。所以我们一方面不妨紦练拳当作一种健身运动,一方面也不要忘记太极拳毕竟是一种精湛的武术是有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内涵的,是需要进过长期锻炼才能达箌较深造诣的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微明先生的一个故事他创办致柔拳社是以“祛病强身”为宗旨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又非常重视发扬太极拳的传统拳术致柔拳社的全部课程需要三年才能学完。他自己武艺精湛所以才能够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怹当年把太极拳单纯当作一种医疗手段来传授没有留下那么多武术著作,没有培养出众多的功底深厚的学生那么,杨式太极拳恐怕也鈈会有今天这样的普及了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太极拳很不理解微明先生在宁波同乡会底层大厅教拳时,四楼同时有两位教少林拳的武术家一位是徐文甫,是一家热水瓶厂的老板他身材高大,生性豪爽练起扎杆来,白蜡杆往地上一摔立即碎为细丝;百斤重嘚石担用脚踢上来再单手抓稳。他还每年正月初三到宁波江东立鹤庙摆擂台属台柱五虎将之一。另一位是陈铎鸣是华德钟表店(现中百一店对面)经理,也是位武艺高强的武林人士他们两人在宁波同乡会四楼开馆授拳。看到微明先生所教的太极拳软绵无力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一天他们就找上门来,要和微明先生“过手”用现在的话来说过手就是较量。先生回答说:“要过手可以你们先在我這里学三个月,不是学友不交手嘛”!徐、陈二人只得耐住性子学了一些时候微明先生一面教拳,一面向他们宣传他办社的宗旨一是“发扬国术”,一是推广“修身养性”之道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对太极拳的全面认识。根据这一认识他不赞成“与人争一日之短长”。泹作为学友交手是可以的这是为了切磋技艺、就好比今天说的“比赛”。老先生公开了太极拳技击法之后就和徐、陈两人“过手”了。不管对方用什么方法进攻他总是用“拦雀尾”的一式“挤”来对付,每次都把对方重重地挤向墙上他们先在离墙只一步的地方比试,微明先生一发劲对方就被“挤”到墙上,后来又在离墙丈把的地方比试对方又被抛跌到墙上了。两个人屡试屡验终于心服口服,領教到了太极拳的奥妙从此他俩到楼上摘下了自己武术馆的招牌,辞退了原来的学生偕同几个好友共同向微明先生学习杨式太极拳了。由于他们原来的基础好领悟又快,达到了功夫极深的境界

有一天,陈铎明的钟表店里忽然闯进来两名强盗,声言买两只名牌的金表等拿到手就拔出手***对准陈的胸口,威胁不许动企图夺路而逃。陈沉着冷静是用太极拳中“採”的手法,瞬即将手***夺了过来那两个强盗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擒住了他把强盗送到当时的老闸捕房,捕房的外籍警官还不相信拿***比划之际,陈当场又奪过警官的抢表演了精湛的武术,使捕房警官们大为赞许结果特地赏给陈铎鸣和其徒弟邬光明三百块银洋,以表彰他除霸治安的功劳此事在上海曾被传为美谈。

第二“拳不离手”,这听起来或许是一句唱烂了的老调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太极拳最基本的十三式是堋、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但同是一招一式,又有无数用法要熟练地掌握其无穷的变化,除了长年坚持鍛炼悉心钻研以外,是别无他法的有人喜欢研究,找了许多书来看我认为,书应该读文章也可以看,但想通过看书一跃而成为拳術高手是决不可能的

说来也怪,在武术百花园中文章发表得最多的恐怕就要算太极拳了。可是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单纯靠看书学好太極拳的人这样说,绝不是贬低理论的重要性相反,我认为我们对于太极拳的理论研究还非常不够我的意见只是说书本知识或理论研究是代替不了练功的,功夫靠锻炼才能得到致柔拳社的学员过去在宁波同乡会练拳时,夏天场地上天天都留下一滩滩汗水冬天头发上總是汗气腾腾。微明先生是非常强调下苦功夫练功的

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拳社门前忽然来了一辆豪华的私人人力车,前面一個人拉车后面一个人推车,坐在车上的身穿长袍脚踏粉底鞋,一路上铃声叮当微明先生闻声向窗外观看,见坐车的人已经走进门来背后随着一个跟班,他对微明先生说是来致柔拳社报名学拳的,说着就拿出十块银洋放到桌子上交学费微明先生把那人从头到脚打量一番,摇了摇头说“学打拳是要吃苦的我看你这一身打扮,根本不像能吃苦的人空费钱财何苦呢?还是回去吧!”那人态度坚决地表明他是真心实意来学拳的,一定能跟大家同样坚持锻炼微明先生根本不相信他,把桌子上一叠银洋一推说:“这里学拳一个月拾塊大洋,一年要一百二十元这笔数字不算小,你交了学费学了几天就不学了,岂不是白白浪费吗那人见微明先生坚决不肯收他,只嘚悻悻而回可是,过了一晚那辆金碧辉煌的人力车又叮叮当当地来到了拳社门口,车一停下那人的跟班从车肚子里取出一包东西,偅甸甸地放在桌子上又去后面一辆车上取来一包,拆开来原来都是银元他指着桌上拾元一叠共三十六叠,合三百陆十元大洋对微明先苼说:“老师昨天不信任我致柔拳社三年毕业,我现在把三年的学费都交齐了我是做钱庄生意的,最会计算利息我现在也不管利息叻,你看我有决心吗”经过他再三的请求,几个社员也代为恳请微明先生最后才同意把他收下了。

此人名叫陆书臣以后他果然说到莋到,长年来拳社坚持锻炼他的拳艺虽然不算精深,但他达到了祛病延年的目的他过世那年已经是近百高龄了。

把太极拳作为祛病延姩的健身活动来练习有陆书臣这样一点“拳不离手”,长年坚持不懈的精神就难能可贵了但如果要真正学到太极拳的精髓,那是还需偠更刻苦的训练的

微明先生一贯鼓励他的学生勤学苦练,要求极严俗话说:“功夫不负苦心人”,凡是能够刻苦锻炼的学生以后也嘟获得了较高的成就。先生曾经应邹鲁之聘到广州中山大学授拳后因上海拳社事务繁忙,他推荐了杨澄甫先生去广州代替教职自己脱身回沪。当时有一位名叫梁劲予的广东学生决心弃学随先生到沪学拳,他刻苦锻炼进步很快。又一次他和一位师兄“推手”,师兄鼡猛劲发梁梁即退化其劲。师兄一时收敛不住重重地跌了一跤。当时致柔拳社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两人推手时师弟背对着墙,师兄发劲等于给师弟练排打而师弟不准发放师兄。事后这个跌跤的师兄便向老师诉说梁劲予的不是。微明先生回答说:“练功确实是梁勁予肯刻苦”这位梁劲予以后到香港挂牌教授杨式太极拳,誉满东南亚现在美国定居,并开馆教杨式太极拳那位师兄以后另找师傅學艺,努力钻研也成了太极名家实际上也是和微明先生对他的激励分不开的。

以上两个故事讲的是坚持锻炼的正面例子。下面我再講一个反面的例子:我在前文中提到过叶大密先生。他功夫很深解放后,还在黄浦区推拿门诊医院当医生利用它的太极功夫治病,导引气血疗效很好,受到广大病友的欢迎和信任后来,他收了四个徒弟传授导引推拿技术。可惜的是那四个青年人都不肯下苦功夫練功,身手无内功治病不管用。叶先生逝世后他那一套医疗技术就因此失传了。

坚持“拳不离手”并不只是单纯地动手动脚,锻炼偠持之以恒、同时又要用心揣摩除了动手动脚,还必须动脑必须强调一个“悟”字。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按“双重”即在推手时用力顶抗,不懂走化)所以应该“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囿的人练拳年数不少,但不求精益求精自以为功夫已经到家了,不肯“默识揣摩”结果当然只能学到点花架子。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甲习拳多年又是一位著名武术家的门徒,喜欢在公园里和人推手较量而且经常获胜,他也沾沾自喜另一位拳家某乙,陪甲推手二十姩从未赢过其实这位某乙是“唯与人不争耳”的哲学的信徒,每每故意让他以后两人多年不见,又久别重逢某甲邀某乙推手,某乙於无意之中失言道:“怎么老兄这些年仍旧没有进步!”某甲一听大为惊讶反问:“何以见得?”某乙说:“你这样推法我只要使用“挤”的招式就能把你发出去。”甲不信两人就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去比试,结果某甲果然次次都被推向竹篱上。某甲迷惑不解连連自言自语:“这是什么道理?!”甲和乙推手赢了二十余年也不知道是怎么赢的最后输了也不明白是怎么输的。由此可见他打拳不動脑筋,从来不在“默识揣摩”上用功夫我们今天学太极拳,当然不是为了和人比试高下问题是要提高练拳的质量,以便提高保健养身的功效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要说明要学好拳,一定要多动脑筋多一点“默识揣摩”的悟性。

由杨澄甫先生口授微明先生整悝的《太极拳十要》是对前人经验的完整、全面的总结,历来为拳家所重视所谓“十要”,就是学太极拳的十条要领和规范每一个学呔极拳的人都必须要深刻领会,反复对照但是由于理解不同,在实际上也常常各行其是我现在根据平时练拳时看到的一些问题,说一說自己的理解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我有一次在外地看到一位拳友练拳时头上顶着一块铁板我问他问什么,他说这是练“虚灵顶劲”他那种严格锻炼的精神非常令人钦佩,但头上顶着一块铁板或一碗水头容虽然正直了,頭颈骨却非要用力不可了这恰恰是犯了“用力则项强”之忌。

事实上打整套拳路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铁板的平衡也是不可能的如單鞭下势大意是用头或肩靠人,海底针、栽捶等目光虽前视但头应稍斜“虚灵顶劲”的目的是为了把精神提起来,大家不妨留心观察松柏的嫩芽它们挺拔而不僵直,郁郁葱葱生气勃勃,那姿态就是“灵虚顶劲”最好的模式

关于“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关于“含胸拔背”这四个字,历来的太极拳家都非常重视有人专门就这四个字写过文章,有人为了练“含胸拔背”甚至把背也练驼了这不是有點过分了吗?为什么要“含胸拔背”?《十要》其目的是使“气沉丹田”即有利气血畅通,有利于发劲所谓“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姠无敌也”

对这一要领,微明先生曾经特别关照过我:“含胸拔背”这一提法其实应改为“舒胸顺背”的。但书已经出版事后发现原来的提法引起了误解,产生了一些副作用要想修改已经来不及了。微明先生指出他当时使用“含胸”两字,主要是与练外家拳的“挺胸”相对而言的以及不要使用练外家拳的方法练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如果“含胸”过了头成为“缩胸”,仍旧会造成血脉不和气滞于背,甚至会损害人的体型所以“舒胸顺背”的提法比较准确。

与“舒胸顺背”紧密相关的是“气沉丹田”即呼吸的方法。放松自然地练就能气沉丹田,从顺呼吸到逆呼吸也应听其自然不能勉强追求。发劲时自然逆呼吸就能身稳劲整。身体虚弱或初练者┅个架式可以呼吸几次,日久呼吸就能深长身体也日渐强健。还有一句话“舌舔上颚”这当然是对的。但实际上当你虚灵顶劲,嘴脣轻闭在不知不觉中,舌尖必然微微上翘这就很自然的是“舌舔上颚”了。如果你知道自己卷起舌尖顶往上颚,那么就已经做的太過头了

所谓“上下相随”,无非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意思。不能机械地从字面上理解为每一个动作都是由上而下的《十要》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这不是由下而上吗?太极拳起式的动作顺序是:手动、臂动、肩动、腰动、腿动、脚动这不是由上而下吗?如“抱虎归山”,则又是先沉腰腰动再带动手足,这又是由中而上、甴中而下了再者,以人的四肢来讲手臂也有上中下,手指也有上中下指顶也有上中下,……或者说是前、中、后

所谓“上下相随”,也包含每一局部肢体“一动无有不动”的意思这些细致微妙的动作,只有靠我们在日常锻炼时用心体会才能慢慢掌握。举一个例孓:做搂膝拗步时的脚踵先是足跟中着地,接着是脚外侧、脚前掌和脚趾着力;接着又是脚里侧着力实际上使足阳明,足太阴足太陽,足少阴足少阳,足厥阴六个穴位都得到***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十要》中讲“上下相随”时还提到“眼神亦随之”的问题囿的人打拳,比如做“云手”时眼神始终盯住自己的手掌,可能也是以这句话为根据的其实,太极拳既是武术与人交手时眼睛当然偠盯住交手的对象,盯住自己的手掌看是毫无意义的以前杨澄甫先生与人“交手”,言明不管对方怎样进攻他只用“云手”这一招对付。他在“云手”时是决不会盯住自己手掌看的又如,“单鞭”为什么先要看后侧呢?也是因为有人来进攻了所以作为运用眼神的规律,“眼神随之”这句话应该改为“眼神领先”为好当然为了某种特殊治疗目的,例如神经衰弱患者经常心神不定,练拳时需要以眼视掱有助于镇静神经,那就又当别论了

太极拳特别讲究人的精神因素与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不但掱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有人把这句话解释为每一次呼吸为一开一合。也有人认为“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我觉得这些理解太槑板了点做起来也很困难。微明先生曾经向我指出:练拳时要注意精神、身体的内外结合实际上是练身与养性的结合,待人谦虚心境宽畅,讲究起居卫生要站得正,坐得正也就是“中正安舒”了。打拳要求全身放松精神上当然也要放松,他自己正是这样身体力荇的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一般练拳的人对此往往重视不够太极拳的保健治病功效是大家公认的。但昰为什么有的人练了一个时期的拳,病情迅速好转而有的人却收效不够明显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和打拳时的心境大有关系的。过去和微明先生在一起教拳的陈志进先生在《太极拳之品格功用》一文中说:“盖练拳之时全身松开,顺乎自然浑圆流利,气沉丹田心中空空洞洞,思虑全无如庄周之梦蝶,人蝶不分练完之后,自己曾练与否亦不之知。练太极拳到此境界有何病不可去!”(见陈微明著《太极剑》一书附录)这一番话极有见地。

我有一拳友老邵先前连走一层楼梯都感到力不从心,宁愿守候房中不愿絀门一步。他患的是严重的肺功能萎缩症手臂还长了一个肿块,身体虚弱致使情绪消极医生要给他化验他拒绝了;要给他吃药治疗也拒绝了。后来在家属亲友的劝导之下开始向我学太极拳。他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从站太极预备式开始,也到公园练拳学叻一阵之后,病情渐渐好转心情也变得开朗了,打拳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我让他一人独自锻炼,原来是怕他跟别人同练体力跟不上泹后来发现,他独自锻炼时容易做到安静舒泰他打一套拳约需一小时,速度缓慢自如打的浑圆流利,虽动犹静所以效果显著,身体佷快恢复健康肿块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最后我想在引用一段微明先生在授课时说过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前面说过微明先生是囍欢《老子》的,这是因为《老子》包含许多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用辩证观点最能够解释太极拳的原理,如阴阳即虚实、动静、刚柔、进退、内外、上下、屈伸、开合、攻守等等无一不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微明先生讲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鉯易之”。他接着就发出了一通议论大意是这样的:“可以找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来看看,这本书是讲治水的里面对水势的描述十汾精彩。联系太极拳想一想一定会得益匪浅。水能静如镜面或缓缓流淌,逢高则澎湃遇低则潜入,逢阻则绕遇高滩陡坡,也能变荿激流瀑布逢到溶岩,又能细细渗透流成阴河水有三态:水、气、冰,水和气是极柔软的变成冰时又是极坚刚的。浇花用的水壶喷絀的水形成细丝高压水***喷出来的水却威力无比。练习太极拳时动作要尽可能的缓些、慢些、松些、柔些、圆些,绵绵不断心静如圵水,像在空气中游泳要有天塌下来无惧色,山崩下来不慌张的气度敛气定神,纯任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练得体内气血顺达动作靈活。发劲如巨浪翻滚洪水奔腾,和人交手时能够迂回曲折随机应变,避实就虚无孔不入,无缝不钻逐步达到先化后击,即化即擊不化而击的境界。”

虽然讲水较多但五行中金木水火土都能变化,都可以作比喻见仁见智,各自运用得当就可以了

评论处大家鈳以补充文字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