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家·有*娇·妻*初·养@成》图书资源

如今的幼儿早早地就被令来学認字。有的孩子4岁就能读字了虽然能不能读书还是一个疑问。

  孩子一到5岁妈妈们就热心地让他们记字。看着孩子结结巴巴、扯着嗓门对着书上的字拼命诵读的样子妈妈们就欣喜若狂,全不顾图画书是要怀着愉快的心情来读的

  我很怀疑,这种方法能使儿童感覺到读书的乐趣、走进书的世界吗

  读书不是读字。如果读字能够算是读书的活那么,只要是用日语写的书即使是很艰深的书,昰专书我也能从头读到尾。但是尽曾读下来,也不能算是读了这本书只有真正理解了书中所写的事情,才能算做读书读书不是读芓,而是理解书的内容读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如果认为只要认字就能读书的话.那么有些孩子上了小学四五年级却没有读书能仂,这样的现象又怎样解释呢按说上了四年级、五年级,孩子们认字的能力应当相差无几然而却能明显地划分出能读书与不能读书的駭子。在***中也是如此

  认为只要学会认字就能读书的想法,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判断错误和出自大人的主观主义呢?

  刚才我谈到所谓读书是指理解书中所写的内容。“读《论语》而不懂《论语》”这句谚语讽刺的就是那些只会读字却一点儿也不理解《论語》内容的人。反过来说我认为即使不识字,也能读书

  例如,把小学三四年级孩子读的长篇童话《艾尔玛历险记》读给不识字的伍岁孩子听他们恐怕会非常喜欢这个故事.高高兴兴地把它听完。5岁的孩子喜欢听是因为这个故事5岁的孩子能懂。《艾尔玛历险记》這本书的内容他们完全能理解。我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读书。尽管自己读和通过耳朵听方法不同但我认为在了解故事这一点上,②者都可以算是读书

  二年级左右的孩子吃力地读《艾尔玛历险记》和5岁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听大人读《艾尔玛历险记》,也许后者使駭子更能理解故事.更快乐我认为,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因此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特别应该采取更轻松的方法

  如果说,光有识字能力还不算能读书的话读书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呢?

  在幼儿园或托儿所里;老师给孩子们讲一寸法师的故倳在听故事的孩子当中,有的聚精会神有的一会儿看着窗外,一会儿和旁边的孩子说话不好好听,有的刚开始还听得认真但是听箌半截儿注意力就被其它的事儿吸引了。对于同一个故事为什么孩子们的反应这样不同呢?为什么会有爱听故事的孩子和听不下去的孩孓之分呢是不是从小就有这种素质的差异生来就有能听故事和不能听故事的区别呢1

  能认真听故事的孩子在听“一寸法师”时,心里看得见一寸法师一寸法师乘着碗做成的船,划着筷子做的桨顺江而上,来到京城侍候公主他陪公主到庙里去参拜,制服了鬼得到尛神槌,最后长高长大.和公主结婚故事的情境,清晰地形成画面(形象)在他们的心里,有如观看了一部短电影这些孩子听故事時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脸和嘴角,然而他们看到的并不是老师的脸而是心中放映的一寸法师的电影。

  而一点也听不进故事的孩子們又是怎样的呢我想他们会看不见一寸法师。一寸法师的故事没有变成一个个画面。如果一寸法师没有变成形象那么无论从耳朵里聽过多少词语,也不能理解故事进入故事的世界。如果心里什么也看不见了那么人既然睁着眼睛就只好看映在眼里的东西,把眼光移姠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只好看窗外,看正在玩耍的朋友或者与身旁的孩子说话和互相打闹了。人不能光睁着眼而什么都不看呀可以说,听不进故事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在心中想象故事、把它们变成画的能力。

  听到中途而失去兴趣的孩子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孩子,開始的时候能看到一寸法师和其它东西的具体形象但是听到“京城”的时候就愣住了。搞不懂 “京城”这个词他没见过“京城”,也僦两眼空空这样一来,就失去了一寸法师活动的舞台没有了舞台,故事就无法进展.就像看电影的时候胶片断了一样胶片断了,没囿办法孩子只好看其它映入眼帘的东西。就这样即使能断断续续地看到故事,也不会觉得有意思了

  根据这种分析可知.所谓听故事的能力,就是把故事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成在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形象)的能力也就是一般被称为想象力的能力。

  如果想象力丰富人就能看到看不见的东西。

  图画书与儿童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

  儿童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想象力昰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图画书对幼儿来说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

  刚才我讲到了一寸法师如果把一寸法师的图画书拿给我所说的听不进一寸法师故事的孩子去看会怎样呢?他肯定会看到底能完全看懂这个故事。为什么呢洇为即使是自己没有能力想象出故事情景的孩子,如果看了图画书中的描画也能借助它们在心中描绘出一寸法师的样子。当场面随着故倳的进展发生变化时新的插图又接上来使孩子心中快要模糊消失的形象清晰起来,就这样在插图的帮助下,孩子在心中描绘出故事的卋界从而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这样在用多种多样的形象丰富了自己的体验之后,人才变得能够想象、了解未知的事物

  把“┅寸法师”变成自己的东西之后的孩子,在听赫夜公主的故事时就能够以一寸法师的形象为依据,想象赫夜公主的世界在心里描绘新嘚图景了吧?

  图画书在补充丰富儿童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问题是图画书的质量孩子是根据图画书中的插图来进行想象的。他们边看插图边在心里比照图画描绘形象,因此孩子描绘的形象的质量当然要受插图的影响。如果插图的质量高艺术性强,孩子心中描绘的形象也就好反过来.他们心中的形象就会很贫弱。久而久之.决定了儿童想象力的质量受二流、三流类型化形象刺激训练出来的孩子,用那样的形象驱动想象他们看东西,也只能受那种形象的影响读一本书,是从里边发现更丰富的世界还是只能吸取一点儿东西,全凭读者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便在于图画书

  等进了小学以后才考虑读书问题就太遲了,在幼儿期就要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影响读书能力的关键,而这关键因素就在好的图画书中。

最近给幼儿读图画书的父毋多起来了。有人认为这是家庭主义的一种表现称这样做的父母为“教育爸爸”、“教育妈妈”。这样说来未尝不可但是.如果附和這种挑剔的看法.我们今天就无须在这里讨论什么图画书了。我不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因为论起挑毛病来,我或许更加严厉苛刻呢

  不管怎样,“家庭主义”也好“教育爸爸”、“教育妈妈”也好,我认为给幼儿读图画书是好事不必顾虑别人怎样看。希望大家给駭子们该真正有趣的书——这点至关重要请坚决地把那些带有实用目的的图画书推到一边去。

  看一看孩子们最近的生活就可知道,在家庭中对孩子说话最多的不是母亲,而是电视孩子在电视机前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地坐着,电机机不住地对孩子说话仿佛是电機在教育孩子似的。而母亲在一天里能对孩子说几个小时的话呢从早上孩子睁开眼睛起直到睡下去,母亲都在招呼他们从“不起要迟箌了呀”到“睡觉要换上睡衣”,没完没了地在叮嘱然而,那不是和孩子交流和母亲比起来,电视机占压倒的优势父亲就更不在话丅了。这就是所谓“不是我们看电视.而是电视看我们”的时代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重新拥有跟孩子进行谈话的快乐时光

  给孩子講图画书的时间,是父母跟孩子交流的宝贵时间图画书中写的内容及其世界,不是由书而是由人传达给孩子的。关于这一点我想再谈┅谈不管怎样,请大家每天抽出10分钟、15分钟时间给孩子读点真正令人愉快的图画书孩子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一定会高兴父母给洎己读书本身就是愉快的,再加上那本书很有趣的活孩子的满足感就无可比拟了。而看到孩子高兴的样子父母则会感到身为家长的喜悅。通过读图画书孩子也好,父母也好都能感到快乐,我认为这点有很大的意义如果没有这种共同的快乐,读书就不可能长期继续丅去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诀窍在于细水长流,不断给孩子以新的刺激不断吊孩子的胃口。

  我想到了“从内心深处即存在的根底涌上压到一切的、强烈而旺盛的喜悦,这才是生存价值感最朴素的形式”这句话(神谷美惠子著《关于生存价值》)假如你看到孩子們听《小黑孩桑布》、《螃蟹的传说》、《大萝卜》和《古里和古拉》这些故事时的表情,就会明白什么叫做从内心深处从存在的根底湧上的喜悦了。而这喜悦也传达给讲故事的人反过来,讲故事人感到的喜悦也率直地传达给听的人。反复体验这种生动自然的喜悦僦会增进生的渴望。让我们再一次想一想卢梭的话:“真正的生命不在于活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深切地感受”

  从小给孩子读图画書。可以使他早识字、早读书进了学校以后孩子的语文读解能力强,作文写得好又能提高读书能力,又能获得情操教育又能丰富知識,等等看起来好处数不胜数。但是图画书被用于过多的目的.反而使大人们忘掉了图画书最重要的东西在各种各样理由和目的的名義下,图画书本来的乐趣被忘却被从孩子们身边夺走。而且越是冠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给孩子读书时的气氛就越难轻松愉快,有时候图画书甚至成了折磨孩子的工具。请重新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图画书的乐趣吧图画书是什么?去问问孩子们看

3、当孩子变得讨厌书嘚时候

当你读完一本小说,正沉浸在无法形容的满足感当中的时候忽然有一位关心你的人打来***,刨根问底地让你谈感想.你会怎样

  如果只是偶尔一次,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你会作答或是你正想找人倾诉感想时,也会爽快地回答但若总是这样,你肯定会觉得厭烦

  结果,你虽然读书但是一想到读完以后又要遭盘问,恐怕好端端的读书兴致就会一扫而空

  在妈妈们当中,有许多人也菢着同样的好心她们可以给孩子读书,但是每次读完以后总要给孩子提一些问题。

  ——这本书好看吧哪儿最有趣?你最喜欢哪幅画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老爷爷怎么样了老奶奶说了什么?狼一开始干了什么后来干了什么?后来怎么样了有几只狼?几只豬狼和猪加起来一共有多少?你知道小红帽为什么被狼吃了吗好心有好报,要和小朋友好好团结呀

  这种问题多得几张稿纸都写鈈完,经我这么一写你一定会感到很好笑。

  可是你不是有时也无意识地向孩子提这样的问题吗?不是也认为这种做法才是指导孩孓读书的最好的方法吗

  人们常说孩子是提问狂,然而看起来,妈妈们也是相当够水平的提问狂

  当每读完一本书就要受提问荿为习惯的时候,孩子们会怎样想呢妈妈给自己念书,对孩子说来应该是极大的快乐然而想到听过后还要回答问题,孩子在听得最入洣的时候还要揣测妈妈的提问(妈妈提的问题大体有一定的类型),心里想着记住这儿,妈妈肯定会问哪儿最有意思记住这儿,小豬3只山羊7 只等等。

  这样一来听故事就不是轻松愉快的了,因为故事有趣孩于被深深吸引,正欲进入故事的时候却突然紧急刹車.去准备过后的提问。这一轮准备过后再要进入故事时又会想起妈妈的提问。在这种拉拉扯扯的状态下听完故事妈妈的读书指导就開始了。这样一来恐怕孩子就会感到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进而厌烦听大人读书了

  图画书对孩子们是快乐的。图画书不是教科书鈈是问题集。那些厌烦每读一本书就要被问及感想的人请你们想象一下,孩子们不也是这种心情吗大人们讨厌做的事,孩子们也是一樣

  给孩子读图画书的时候,读就是了这是一个原则。有意识地提问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大人的自我满足。不过非常自然地不刻意地和孩子进行些对话,却是非常好的总之,要自然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读过有趣的小说之后有时候会非常想跟别人談谈,也有时候则久久地默默体味心中的感动。读书这种事.比起读来读过以后的时间更重要。对照自己的体验和思想再一次思考故事中的人物,这是我们生活中宝贵的、充实的时间是审视自我的时刻。

  从打开书的封面听到“很久很久以前”的瞬间开始,孩孓们就进入故事到教导的世界里去旅行了。而当故事结束以后有好一阵子,他们的身心仍然停留在故事的世界里进行各种各样的想潒。在这个时间里孩子鼓起自由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在这样宝贵的瞬间大人们却用提问的泥脚把这个童心的世界践踏嘚乱七八糟,这会使孩子们感到沮丧的能不能请大家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读书给他们听呢?

4、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

有一位幼儿园老師负责照看4岁的孩子。这位老师热衷于研究儿童文学和图画书很喜欢讲故事,她总是针对班上孩子的情况给他们读图画书、讲故事。在一次给孩子们讲日本民间故事时她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

  那一次老师想讲“一寸法师”,虽然她觉得这个故事对四岁的孩子仳较难但是她想着一下孩子们到底能理解多少。于是一天早上,当孩子们来到保育室以后老师就说:“今天给你们讲故事,讲‘一団法师’的故事”这时候,突然有一个男孩冷不丁地问:“老师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那个孩子把一寸法师”当成“一寸帽子”了(在日语中法师和帽子发音相同——译者注)。“一寸法师”实际上是“一寸”+“法师”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但是对于4岁嘚孩子来说,却很难理解“一寸”和“法师”这两个词那是在4岁儿童的生活体验中很少遇到的。但是即使这样,那个男孩无疑还是努仂地搜寻理解的线索并且找到了自己知道的词语,这就是“帽子”恐怕在那一瞬间。那个孩子脑海中出现了帽子的想象

  但是,洇为是“一寸帽子”那就一定是某种特别的帽子,于是他就同:“老师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

  一寸法师变成了一寸帽子故事就没法儿讲了,哪儿有帽子乘着碗做的船的故事呢老师看着全班四个孩子,其中有些孩子看起来知道“一寸法师”是什么人也有楿当多的孩子不知道。不知道的孩子听到“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的提问以后恍然大悟地想:“啊,原来是指帽子呀”于是班里汾成了两派,一寸法师派和帽子派

  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开始讲故事的话,结果会怎样呢老师估计如果硬讲下去,今天的故事课就会被搅得乱七八糟帽子派的孩子们认为“一寸法师”是帽子,所以在听故事过程中会发生形象混乱搞不清什么是什么。当故事的世界不能形成形象的时候.听的人就会失去兴趣帽子派的孩子们会在听到一半儿的时候因为听不明白而失去听故事的兴趣,而失去了兴趣对象嘚孩子就要干别的事情孩子们一闹,故事课就全乱套了

  老师想,这是因为孩子想象不出“一寸法师”是什么样的不能形成形象。这下完了但是老师突然想到,利用图画书可以使一寸法师形象化4岁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自己去想象“一寸法师”。于是老师让孩子们等着急忙找来了一寸法师的图画书,一边让孩子们看一边讲起来。

  这下孩子们便有了想象一寸法师的故事世界的共同形象——插图。孩子们看着书中的画儿心中描绘出老爷爷、老奶奶和小小的、小小的一寸法师的形象。当形象中断的时候下一幅插图又提供了塑造形象的线索。如果插图生动孩于心中的形象也就生动活泼、令人愉快、真实易懂。

  图画书的插图虽不像电影和电视画面那样会動但是它一旦进入孩子们的想象世界,孩子心中映现出的一寸法师就会动起来插图就是这样使孩子在心中培育故事形象,为他们提供絀助而使这些插图动起来的,就是孩子的想象力

  那个早上的故事课非常成功。孩子们深深地喜欢上了一寸法师从此以后,即使鈈看书也能高高兴兴地听一寸法师的故事,再也不问“一寸帽子”是什么样的帽子了.因为图画书里清清楚楚地画着一寸法师是多么小、多么小的—个人物

  (有许多图画书画得不能使孩子们明了一寸法师的大小,买时请注意)

儿童对图画书抱有什么样的兴趣?他們怎样该书我很关心这些问题,时常问自己的孩子:“哪本书有意思”每当这时,三个孩子就各自举几个书名或是到书架上抽出书來,有时还给我讲讲故事梗概和孩子们的这种交流,对了解图画书和儿童非常有参考意义

  有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问他们他们彡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那本拇指小牛的书。”当时三个孩子分别上四年级、三年级和一年级。我觉得奇怪不禁问道:“家里有这本書吗?”我很自信凡是家里的图画书.不论是国内的、国外的,我都心中有数却完全记不起什么拇指小牛的书。我说:“我不知道这夲书呀”于是三个孩子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告诉我,是怎样怎样的故事故事好像挺复杂,我只听懂了个大概是这么个故事:有个男孩孓,从老爷爷那儿得到两头小牛当坏人来欺负男孩时,小牛救了男孩小牛帮男孩砍树、割麦、磨面粉,最后还狠狠地惩罚了坏人。

  听孩子们一讲.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俄罗斯那一带的民间故事,好像是一个挺有趣的故事怎么把这本书忘了?我问:“是本外国书吧”“对!”孩子们从书架上把书拿来,说:“喏是这本。瞧是不是拇指小牛?”

  看到孩子们拿出的书我立刻喊起来:“啊,是这本呀!”我记得这是匈牙利某出版社寄来的我确实看过。但当时仅仅一翻觉得插图好像是摹仿捷克有名的画家兼木偶剧作家伊裏·特伦卡的卡通画,因此对它印象不太好。我不喜欢那些摹仿别人的图画书,因此对那本书没有大大的兴趣,我想:“要是有匈牙利特色多好。可惜!”这似乎也是我把这本书完全忘掉了的原因。

  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的时候,就不能把它扔在一边了我一頁一页仔细地重看了一进,我仍觉得插图是特伦卡风格的不太满意,不过故事却比孩子们想象的还要有趣得多虽然是本匈牙利的图画書,却是法文书名叫做《魔法的牛》,故事梗概和孩子们讲的大体一样

  我问孩子们:“你们怎么看懂这个故事的?”不用说法文叻孩于们连英语都不懂。“看画呀!一看画就明白了”确实如此。看过相当多图画书的孩子们非常懂得通过插图读故事的方法。他們着一幅插图从中领会故事,然后看下一幅插图又领会那幅画的故事,再把两部分结合起来中间断开的地方,就凭想象把两幅画的各处都分联系起来这样一幅幅地边看图边把它们连起来,整理出故事的情节发展

  我想大家也最好能这样做一遍试试看。正如丽丽咹·H·史密斯所说:“如果故事在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好的插图充分地描绘出故事中的世界,孩子们读的是图画书中的画。这是千真万确的。

  虽然《魔法的牛》在插图风格上是模仿特伦卡使人感到存在着卡通图画书的缺点,显得过于简略囷技艺上不成熟但画还是比较有动态感,有些地方表达故事很出色三个不会外语的孩子,能够不断地读外国书饶有兴味地评论着这夲有意思,那本不行其秘密,在于书有插图想一想,当看俄语、北欧语、德语、意大利语等外国图画书时全然不懂那些语言的我,采取的是和孩子同样的方法不是读文字而是读画,即使这样也能看懂许多,感到快乐

6、当孩子独自看书的时候

曾经,在某个幼儿园講图画书的时侯一位母亲这样问我:

  “前些日子,幼儿园发了一本叫《小达磨和小雷公》的图画书我家的孩子5岁了,会认字可昰拿着那本书却并不读。不过他似乎很喜欢那本书,每晚上床时都拿着那本书在被窝里不腻不厌地看上二三十分钟,而且睡觉的时候紦书像屏风一样打开立在枕头上看书固然好,但我希望他能读书上的字应该让孩子读书上的字,对吧”

  大致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我看着那位母亲的睑想象出那孩子在被窝里反复翻着《小达磨和小雷公》盯着瞧的样子。我非常理解那个孩子的心情记得小时候,峩喜欢看像全景画那样的画得很细致的图画书的插图和画面用眼睛这儿那儿地观察着画的细部,一边自由地想象十分愉快。于是我回答说:

  “这不是件挺好的事情吗我很理解你孩子那种愉快的心情。这可是最好的看图画书的方法完全没有必要勉强他们去读字。楿比之下能够看着书中的画儿读故事,通过画儿展开各种快乐的幻想的孩子才是图画书最好的读者。图画书本来就是让不识字的幼儿看画也能明白的东西而且.只有达到这种要求的,才算好图画书你家的孩子就让他这样,不要过多去干涉将来他会很快乐的。”

  那位母亲露出放心而又不太满足的表情也许我说些母亲要更积极主动、多帮助孩子之类的话才称她的意。

  类似的事情在别的场合吔被一些母亲问起过在美国图画书作家维基妮娅·李·巴顿的作品中有一本叫做《铲雪车凯蒂》的书。在这本书里主人公铲雪车凯蒂在丅大雪时努力清除封住了城镇的积雪,使城镇生活恢复正常的画面是全书的高潮。这幅画整个画面是城镇的全景图。在图中出现红銫的凯蒂的一个个劳动场面。在这幅画里你可以看到被雪封住的城镇的全貌,可以仔细揣摩镇上人们的生活你还可以猜想凯蒂将要往哪儿开,能高高兴兴地看半天

  有个喜欢《铲雪车凯蒂》的男孩,每天都不厌其烦地看这本书虽然已经看了两个星期,还是没有放丅的意思他总是一边看,一边对妈妈说自己的想象:“凯蒂在这儿于了这个”“这儿雪太多真够呛”。

  确实这本凯蒂的书,用圖画把故事讲述得十分充分任何人读过一两遍之后,都能看着插图说出故事的情节《小达磨和小雷公》这本书可以说也是这样。它那畧有漫画风格的插图出色地向孩子们述说着故事透露出日本式的幽默和平民的生活感情,这是只有加古里子才能描绘出的世界和从天仩掉下来的小雷公成为朋友的小达磨到云层上的雷城去玩,那是一座同未来城市一样的高度文明的超现代化城市有趣的是城里所有东西嘚形状都像雷公的脑袋一样,伸出两只角来作者加古里子非常细致地描绘了这座城市和小雷公家里的样子,其中许多画使人看后不禁浮想出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幻想

  这样一边看书.一边沉浸在幻想中,是幼小的孩子和图画书的世界成为一体的真正的读书的时刻.那些利用图画书教孩子认字急着让孩子读书上文章的大人们,是在破坏图画书对儿童起的重要的作用是在夺去儿童从图画书中得到的真正嘚乐趣。请大家更珍惜儿童自己看图画书的时间吧

大约10年以前,我在伦敦的商店里发现了一种只有三四厘米长的小动物玩具是过路时耦然看见的,却觉得那些老鼠、免子和松鼠很眼熟仔细一看,那是在木雕上涂上颜色的手制木偶这些小动物们都穿着衣服,我记得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些衣服当我把它们放在手上仔细看时,突然回想起来的是一本图画书

  “啊!小免彼得。”我不禁脱口叫出来姩轻的女店员听见了,笑着点了点头不用说,我买下了那个木偶免子彼得第二年,再次访问伦敦的时候我怕彼得寂寞,又去商店买叻老鼠吱吱大婶现在,这两个玩具是我女儿最宝贝的东西

  70多年前,英国的一位年轻女性为自己喜欢的小孩写了一个淘气的小兔孓的故事,并且用水彩配上了可爱的插图后来.它作为一本图画书出版了,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喜爱那位女士的名字叫碧阿特利克斯·波特,那本图画书就是《小兔彼得的故事》,是一本文库本大小的朴素的小型图画书。

  书上的免子和人一样穿着衣服免妈妈提着篮子,打着洋伞去买东西但是.尽管这样,仍然使人觉得这就是兔子,它们最细小的表情动作中都流露出免子的特性与那种仅仅把脸换荿兔子脸的拟人化方法不一样。故事也好图画也好,都是从兔子的性格和生活中产生的这本小小的书创造出了一个自然的世界:在那裏,幻想世界兔子穿上衣服像人一样生活。现实世界.兔子仍然是兔子.两个世界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另外请注意一下這小兔子的可爱,这不是那种做作出来的可爱啼哭的小兔子,它们虽然是兔子却被画得和我们具有同样的感情,因此使读者感到双重嘚亲切感但是,在波特的画中却丝毫没有故意画得可爱的意图恐怕,这些兔子的世界对波特来说历历在目最重要的是;你能感到彼特非常了解孩子,这本书是她怀着对儿童的真正的感情而做的无论是哭泣的小兔子、还是让妈妈钉扣子的小免子,每幅画面都使人感到莋者那时刻关注着孩子、深切了解孩子的目光

  可以说,《小免彼得的故事》这样的画才是图画书插图应有的面貌

  当我们去书店,想给孩子买点图画书的时候会看到书店里摆着多少各种各样的图画书啊。即使同一个故事也有不同的版本。画也是这样有的艳麗夺目,有的朴实沉稳从这样杂而多的书中挑出真正好的来,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些当妈妈的常常问我说:“书大多了,不知噵到底挑哪本好究竟该用什么标准选择图画书呢?”这种心情确实很真实但是,我却不能像名医开处方那样张口回答说“方法是这樣的……”因为、看图画书的画,理解它的好坏和价值往往是凭“感觉”的。

  这样讲有些妈妈会说:“那我可不行。我从小图画僦不好没有鉴赏力。”说起“感觉”也许被认为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才能。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种“感觉”是由于看了许多好嘚东西,眼睛得到了训练而产进的因此,判断图画书插图好坏的直观力也可能随着多看好的图画书和绘画而获得用不着悲观地认为“峩天生就没有这种能力”。分辨好插图和坏插图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说起方法就是多看刚才我谈到的《小免彼得的故事》那样嘚好图画书,而且这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捷径。

  这本《小兔彼得的故事》是一本只有***巴掌大小的书在日本的书店里,这种小型图画书能上架吗说起图画书,大家都觉得书要***彩要鲜艳夺目。即使是《小免彼得的故事》.也有不用波特的插图而由别的画镓重新插画的大开本。但是把它与波特原来的小画一比小画中那种极细腻、既简练又生动的韵味,放大以后被冲淡了波特画这样的小書时。是因为觉得它小、可爱吗不,是因为对作者来说这种大小最适合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当反复看这本书的时俟我感到.这种茬小型书中又留有充分空白的画,才能真正表现出《小兔彼得的故事》的世界

  荷兰美术设计师狄克·布鲁纳的《儿童的第一本图画书》吔是小型书而且与其它书不同,形状是正方形的这本书故事单纯、色彩亮丽、造型简洁概括,书的大小宜于幼儿翻阅非常适合2—3岁嘚孩子。在有小兔子的画面中作者根据书是正方形这一特点,将小兔子以稳定的形态设计在画面正中;和故事的内容非常吻合使看书嘚孩子获得安定感。

  图画书并不一定大就好小就不好。它取决于要告诉读者什么或表现一个故事怎样画才合适等因素而采用大小、形状不同的开本。例如维基妮娅·李 ·巴顿的《淘气火车头》一书是竖31厘米、横33厘米的大型图画书,它适合于表现火车头逃跑去历险的動态的故事完达·甘的《100万只猫》是横长本的书。看一看老爷爷领着100万只猫络绎不绝的画面就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选择这种开本了。

  下面让我们讨论图画书插图的颜色。最近鲜艳的色彩进入了城市和家庭,彩色电视也完全普及了其中,有不少妈妈主观地认为駭子们喜欢艳丽的颜色但是在图画书插图方面情况又是怎样呢?

  看一看卡斯·维廉姆的《小白克和小黑兔》吧。兔子身后的蒲公英是***的,其余用的全是黑色、淡绿和***。按一般的想法这幅画可以画成背景是绿色的衬,周围是盛开的花和青青的草但是这本书却沒有这样画。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故事的气氛要求沉稳的色彩。对于住在大森林里的白免和黑免萌发爱情这样一个气氛安宁的故事沉穩的色彩很相配。如果背景画满红花和绿树就不会产生将读者吸引到宁静的故事气氛中的效果。

  玛利·霍尔·艾兹的《在森林里》只使用了黑色。这是一个幻想故事描写一个男孩到森林里去玩,遇见好多好多动物是用第一人称“我”讲述的。故事是“我”这个男孩惢中的世界因此用黑色反而更有效地使人进入故事的世界,如果加上颜色恐怕放事的印象就会被冲淡。只剩下对画的印象了

  对圖画书的画来说,可以不用丰富的颜色只要能充分表达故事就行。即使是单纯的黑色、褐色只要出色地描绘出故事的世界,孩子们就會从画中充分地了解故事想象色彩的世界。请仔细将故事和插图比较一下看《小兔彼得的故事》还是波特的画最相配。在温馨的描绘尛兔子生活的故事中北川民次的《兔子为什么长着长耳朵》中那样的兔子形象不合适。反过来凶猛激烈的故事,如果配上《小免彼得嘚故事》那样的画也不会生动

  图画书不是用做观赏的书,它的作用在于在孩子心中创造故事的世界不能被画表面上如何精美豪华奪去注意,而忘记了去判断它是不是真正地描绘了故事

  我想,如果妈妈和孩子一起读图画书观察他们读到哪儿高兴,如何高兴囍欢什么,抱着和孩子一样的心情用孩子的眼光看图画书的话,那么上述我讲的那些问题就都是自然而然能理解的了。

那是在战后的混乱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为时还在上大学的我,曾为迪斯尼漫画电影的美所震惊我想,这个叫做沃尔特·迪斯尼的人一定有一把将真正的童话世界带到我们眼前的魔杖。但是另一方面也感到有些不舒服。

  看《班比》的时候我感到在书上读到的察尔腾的原作和迪斯尼嘚电影有很大的不同。《班比》的原作使人深切地感到森林生活的气息:密林中的静寂、树木的私语、动物们的谈话和伏在被透过树影的陽光晒得暖融融的地面上互相依偎在一起的鹿的亲情在我的印象中,它决不是艳丽的色彩的世界而是沉稳的光与影的世界。

  当看箌班比的故事被转换成迪斯尼的一味耀眼、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变为用高超的技术表现出来的色与光的动态的壮观场面时,我一方面为迪斯尼的才能和技术所征服一方面却有一种不能进入《班比》的世界的不谐和的感觉。以后看到的所有的迪斯尼影片全部摆不脱这种鈈谐和感。哪部片子看过后留下的印象都是迪斯尼而不是彼得·潘,不是皮诺曹,不是爱丽斯,我们只是一味地在看迪斯尼的表演。

  过于表演性的迪斯尼影片和随着讲述在读者心中已经树立的文学形象之间差异如此之大,使我感到困惑在我心中,察尔腾的《班比》囷迪斯尼的那个可爱的《班比》是截然不同、分别存在的虽然我还记得迪斯尼的《班比》中的许多场面,但是它却不能将我带到那充满麤的亲情的世界对于我来说,《班比》仍然是察尔腾的文学的世界

  在看过迪斯尼的《班比》几年以后,我在书店里发现了《班比》的图画书是新潮社以独创的想法出版的一套图画书中的一本。那套书在今天大概会取得成功但在当时却由于太新颖而没能继续下去。那套书中有一本是著名的本下顺二先生的作品《乡鹤》由福田丰四郎先生配了美丽的插图。

  那时我把那本《班比》拿在手上,感到非常失望每页上都画着迪斯尼式的可爱的班比,乍一看洋溢着明快的气氛,然而色彩却浓重而沉郁不似电影那样充盈着生气。洏且故事被压缩得太厉害,文字简单得连概要都谈不上我想这本图画书,已经是和察尔腾的《班比》毫无关系的故事这种迪斯尼图畫书卖得越多,造成的结果就是日本的孩子越见不到真正的班比。

  后来迪斯尼图画书在日本流行开了。无论打开哪一本看色彩嘟比电影差,没有魅力使人觉得好像是用有毒色素染色的干果皮一样。为什么图画书模仿电影会丧失魅力呢?读今村太平写的《漫画電影论》一书时使我搞清了这个问题。正如今村太平指出的那样迪斯尼电影中色彩的秘密,在于其色彩是“由光来实现的”即它继承并在电影中发展了印象派色彩理论。迪斯尼漫画电影的颜色与油画和印刷色不同,“那耀眼的光辉是由于颜色自身在发光”迪斯尼電影在早期的米老鼠时代似乎也还不是这样的。当它对光色关系的注重超过形象的塑造发展到极力追求光色的运动变化时,迪斯尼漫画電影就确立了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门类那么我所感到的迪斯尼电影和图画书的异质性是什么呢?这差别恐怕就在于前者的色彩是光的运動而后者的色彩却是失去了光的性质的印刷颜色。人们说迪斯尼图画书漂亮是说颜色漂亮,但那实际上是死颜色而且完全失去了在電影上看到的那种动感。死的色彩和像尸体一样不动的画这就是迪斯尼图画书。

  妈妈们看了迪斯尼漫画电影怀着期待与信赖给孩孓买了图画书,把它当作与电影质量相同的东西与母亲的想法相反,孩子们被辜负了这里进行了明显的本质上的偷换。但是孩子们又怎能发现这种偷换呢他们不知道原作,又还没有识破这种问题的辨别力

  确实,迪斯尼图画书“孩子们喜欢”尽管如此,但我无論如何不能支持它的理由还有一个

  迪斯尼图画书是所谓的名作图画书。《讲谈社图画书》系列中有许多名作故事的摘要本是把古典名作大力压缩而成的图画书,如《宝岛》、《流浪儿》、《鲁宾逊漂流记》、《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等等想想看,凭常识就可以知道不管写得多么好,如果把《宝岛》缩成几十分之一那就不过成为故事梗概似的解说。即便是《拇指姑娘》这样的短篇原作如果使用一部分汉字书写,也需要400字一篇的稿纸30张以上而把它缩成即使全部用假名书写,长度也不过是原作五分之┅的篇幅作品自然就会变质,仅剩骨架而已安徒生的文学作品本身就结构完整,所以再压缩也能了解故事梗概但是他作品的文学特質,在于致密生动的细节描写真是栩栩如生,《拇指姑娘》就是典型的好例子请随便找一本姆指姑娘的图画书和木岛始翻译的原作对仳着阅读一下,恐怕立刻就能看出哪点儿不同看出安徒生的世界是怎样了不起的文学世界。

  所有的(我想可以这样说)所谓名作图畫书都是缩写本是和原作似是而非的赝品。“名作图画书”恐怕只能说是“原作是名作的图画书”其本身则是粗制滥造的赝品,希望夶家在给孩子准备图画书的时俟首先从扔掉这些名作图画书做起。

  当年桐棚幼儿园的大杨牧夫先生进行了一项有意义的试验,为駭子们设置图画书角为此曾来征求我的意见。因为有了大场先生“请把你认为不要的书挑出来由你决定”的话,所以我就把以迪斯尼圖画书为首的所谓名作图画书全都作为对孩子们没有必要的东西挑出来了在迪斯尼图画书中只留下了《丹伯》和《101只汪汪大进军》以及渏妙的自然系列。结果书架变得空空如也。大场先生对我的选择不加反对地接受了桐棚幼儿园的那个出色的图书室就从这里起步了。桐棚幼儿园的做法告诉我们即使没有一本名作图画书和迪斯尼图画书,图书馆也能使儿童感到非常快乐

  迪斯尼图画书把名作的内嫆偷换、随意修改成与原作似是而非的东西。原作中登场人物的性格被改变不重要的部分被夸张,因此故事的世界就变了质原本艺术品味高、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变成了摆放廉价玩具的小摊这一点,任何人只要将原作和迪斯尼图画书对照一下立刻就会明白

  有一個可能充分说明迪斯尼对图画书完全不理解的例子。维基妮娅·李·巴顿的杰作《小房子》,众所周知那是一本结构和表现手法多么优秀的莋品迪斯尼把这个作品改编成动画片,又热心地从动画片改编成图画书那就是迪斯尼图画书《小房子》。这本被无情篡改过的图画书巳经丑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那里已经感受不到巴顿那爽朗的、富有美国观念的精神和对美国生活的热爱。只有愚劣的闹剧的空洞这种褙离美的图画书,已经不是孩子们的书据说迪斯尼曾想用这种方法把古典名作《小免彼得的故事》改成动画片,但是被该书的原出版社倫敦的弗莱德里克·旺出版社断然拒绝了。彼得没有参加迪斯尼家族,我为孩子们感到庆幸。

图画书中出现的孩子一定是可受的。这是咾规矩了团团脸、小嘴巴、毫无意义地笑着的眼睛、大头小身子、胖墩墩的幼儿,是我们在过去(所谓过去就我所知也不过是从昭和┿年左右算起)的图画书中看惯了的儿童形象。这种儿童形象是图画书中出现的儿童的标准造型并且,战后这种倾向急剧扩展以至成為日本图画书的代表性形象。

  无论谁画的无论什么故事,都是一模一样的孩子这种所谓的可爱的孩子比比皆是。

  但是这些駭子真的可受吗?仔细一看感到这种可爱是故意做出来的,是人工的可爱而不是自然的美。虽然有形却没有生命没有实质,徒有其表但是这种插图在***中获得好评,特别是受到本应最了解孩子的母亲和保育人员的欢迎

  这种图画书中的插图必须画得可爱的看法是从什么时候盛行的呢?它的历史意想不到的短例如,即使在贝蒂娜·休利曼著的那本非常通俗易懂地叙述了欧洲儿童书300年历史的《兒童书的世界》一书中也找不到所谓书的插图要可爱以及这种书最适合儿童的说法。那本书倒是告诉我们儿童书的插图有着与那种滴滴地向孩子献媚的东西正相反的正确的传统。图画书中的插图必须可爱的说法不过是一种迷信。***主观地把它塞给儿童会在不知不覺中伤害他们,难道不是吗

  孩子们看到图画书中的儿童,会从心里感到可爱、产生共鸣吗那种可爱,真是孩子们所追求的吗对此我抱有疑问。那不是孩子们的眼睛看到、心里感受到的而恐怕是因为孩子总是听大人说可爱可爱,不知不觉中给他们造成了这就是可愛这样一种概念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侯妈妈和姐姐总说冈本归一、清水良雄、武井武雄和初山滋等人的画是好画,不知不觉中我覺得这种东西就是好画了这些画家在昭和初期的工作,今天来看仍然是优秀的居多确实是好作品,因此由于这些作品给予了我判断插图好坏的标准,对我的成长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记得喜好美术的父亲经常带着幼小的我到当时帝展那样的展览会去这种體验奠定了我对绘画的价值观。虽然当时还小但我亲眼见到并记得横山大观、竹内栖风、上村松园等人的画倍受欢迎,今天也还常常想起当时展览会的情景在幼小的我的眼里,日本画的确比西洋画容易看懂

  不久前逝世的有名的美国画家本·沙恩在《一幅画的札记》裏说过这样的话:

  “了解它(艺术的价值)必须凭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天生的艺术的直觉只能是长期教育的结果。眼睛在刚出生时昰什么都看不见的只有经过训练,才变得能够了解所见到的东西所谓‘无邪的眼睛’是没有的。民众的眼睛也不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呮不过受到的是不好的训练,是长期看低俗的视觉表现造成的”

  你让你的孩子看什么样的画,选择什么样的图画书呢希望大家再┅次读读本·沙恩的话,好好想一想。

  图画书的画必须可爱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倒不如说这种担法是错误的把孩子仅仅看作是可愛的东西是大人片面的看法,孩子们并不认为自己是那么可爱的存在认为自己可爱的孩子;恐怕不那么招人喜欢吧。与其说儿童希望自巳可爱不扣说他们更希望自己像***那样(儿童眼中的)自主、强壮、高大、和善、可信,想早一天成为大人儿童这种愿望是健康的。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充分接受和满足孩子这种健康愿望的图画书非常重要那种所谓可爱的图画书其实是不健康的,难道不是吗

很早鉯前,就有许多大人为自己的孩子和孙子画的图画书

  还很年轻的开业医生海因里兹·霍夫曼博士上街去想为3岁的儿子买一本好看的圖画书,然而他带回家的却是一本什么都没写的本子那是1884年的事。在那个本子上他在圣诞节前写下了后来变得非常有名的故事,并且配了插图(休利亚著《儿童书的世界》)

  这样诞生的,是欧美儿童至今还在读的、叫作《蓬头彼得》的图画书似乎霍夫曼博士非瑺热心于此,他后来又出版了几种图画书送给两个孙子。

  说起手创图画书信手就可以举出碧阿特利克斯·波特的《小免彼得的故事》,离家去疗养的父亲吉思·德·布留诺夫为留在家里的女儿画的《大象巴巴尔》。听说汉斯·费沙的《布莱梅的音乐家》也是父亲为女儿畫的。丹麦的艾贡·马蒂斯的《蓝眼睛的小猫咪》据说最初也是为孩子手工做的书最近莱奥·莱欧尼的《小蓝点和小黄点》,据作者讲也是为孙子画的。在日本,战后不久出版的有趣的图画书,茂田井武的《巴黎的孩子》是茂田井武先生在战后没有图画书的时代,在订在一起嘚图画纸上为儿子画的,内容是自己年轻时在巴黎的生活画家三芳悌吉曾给我看过那个本子,我看着那本作者亲笔画的书.深深地被那隱隐透出的父爱所打动

  这样看来,可知经典图画书、优秀图画书中有相当多是自制的想必所谓图画书原本就是这样的东酉。而且這种自制的图画书大约自古世界各地就有但是其中大多数,只在一个孩子的心中留下快乐的种子而后就消失了,就像从小星星上来的迋子消失了那样……但是播在孩子心中的快乐的图画书的种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发芽的作为一位种子……无论是什么时代,向孩子们嘚心倾诉都是件快乐的工作因为在那里拥有未来。

  有一对不喜欢吃胡萝卜的年轻夫妇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不吃胡萝卜,便想方设法使孩子喜欢胡萝卜于是,从这种愿望出发产生了一本特别有趣的图画书。

  那个孩子喜欢动物特别是免子,喜欢到每晚都偠抱着掉了毛的绒兔子睡觉的程度……

  在每天送孩子去保育院的汽车中母亲想到要画一本胡萝卜的书,于是把孩子喜欢的兔子和胡蘿卜结合在一起她写了故事梗概。就这样创作出了一本图画书。

  当看到这本图画书时我深深地感到,如果不是对孩子的心理和卋界有深刻了解的人是做不到表现手法如此简洁直率的。那种对儿童的信心极其自然地表露出来,毫无造作毫不打怵。我们从中感箌那对时刻密切注视着儿童的世界的眼睛这本书一望便知会受到孩子喜欢。虽然作者濑名惠子不当回事儿地说: “没什么”但她创作這本书的心却实在是宝贵的。濑名女士的图画书引人入胜的秘密在于她真诚地喜欢图画书具有一颗随时走入图画书世界的心。自制图画書的价值不在于体裁、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巧拙。

  我还要介绍一位母亲松井纪子。

  这个人也喜欢绘画曾一边做小学老师,一邊学习素描后来,她结婚了生了孩子。在当了7年教师以后她退职了,用退职金上了绘画学校有一次,她在女儿的保育园里看到加古里子的《修水坝的叔叔们》那本图画书“图画书是这样的东西呀。”松并纪子受到强烈的震撼从那时起迷上了图画书。

  每晚無论怎样疲劳,她都要在孩子们睡觉以前给他们读两三本图画书在这过程中,她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自己一生当中也要画哪怕只是一夲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象的图画书。当她的第二个孩子一岁三个月到一岁半期间开始会说只言片语的时候,她收集了孩子的语言——哗—嘩(水流的声音)哧啦—哧啦(撕纸的声音)——以儿童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为中心画了一本图画书后来,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有一佽无意中说出怪物这个词于是母女俩就一边说着“怪物是什么样的呢?”一边画起画儿来上六年级的大女儿也参加进来,说:“是不昰像火球一样”孩子喜欢长靴子,于是就让怪物穿上长靴孩子喜欢伞,于是就让怪物打上黄伞头上不戴东西像缺点什么,于是就给怹戴上一顶面包师的帽子就这样,母子三人玩着画着渐渐地就创作出一本图画书。松井由此对创作图画书入了迷除了《小怪物》以外,又接连创作了《气球飞来了》、《小小画书》、《背后是谁》等有趣的图画书不知不觉从这些创作中产生了其他任何人都学不来的獨特的作品,并供更多的孩子从中得到快乐(后来松井在福音馆书店出版了近十册图面书)。

  再来谈谈我自身经历过的让孩子们动掱做图画书的事

  那是我的大儿子上三年级、小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的事。放暑假了看到孩子每天在家里没事儿干的样子,我忽然想到应该让孩子们在暑假里做一样东西从中体验乐趣。做一样东西直到最后完成这件事对孩子们肯定有意义想到这里,我觉得很高兴当然也许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添了麻烦。

  那么做什么呢?考虑来考虑去想到让他们做一本图画书。一方面出于一种让他们也了解叻解老子的工作的顽皮心理一方面觉得让他们体验体验出图画书的乐趣也不坏。当我问孩子们愿不愿意做一本图画书时孩子们意想不箌地感兴趣。做图画书必须先写一个“故事”于是孩子就开始编故事。那时候两个孩子都醉心于乾富子写的《长长的长长的企鹅的故倳》等长篇童话。他们已经从图画书的世界毕业了但此时,他们却沉浸到编故事的喜悦中

  自己写故事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对孩子們的心思我给了他们稿纸之后,孩子们二话不说提笔就写。这种年龄的孩子只要有兴起,几页稿纸全不在话下大约花了一天时间,就一口气写出长长的“故事”

  我下班回家后,读了这两篇故事上三年级的大儿子写的是“阿诚们的历险”,上一年级的二儿子嘚题目是“探险记”两篇都是动物们出去旅行途中发生了事件的非常单纯的故事,完全没有结构但是却有情节的发展。从开头到结尾佷完整几个事件连续起来,因此形成一个个画面我读了以后觉得相当不错〔实际上是佩服)。

  我鼓励孩子们说:“这些故事非常囿趣肯定能画成好的图画书。”然后趁热打铁,立刻去买来几十张图画纸两个孩子飞也似地跑到堆成小山似的图画纸前,我趁机大致分了一下画面把想法告诉妻子,因为这项工作白天要由妻子来照看进行我想当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画的时候,需要一些指点但是我從一开始就决定,对孩子们的作品一点也不插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作品毕竟是孩子们“这时”的作品,没有画得好不好的问题目標仅仅是让孩子们亲手完成作品。

  又是水彩又是蜡笔,又是线描孩子们随心所欲地画起来,每天画几张因此有的画得非常乱,囿的回到一半没了兴趣敷衍了事地乱划几笔,但是毕竟大作完成了。大儿子画了33张小儿子画了32张,恐怕是在母亲的鼓励下完成的哃时,因为完全是自己写的故事因此形象把握十分准确,画起来非常轻松

  这两个故事,《阿诚们的历险》以孩子们最心爱的、经瑺拿在手上玩的布熊为主人公《探险记》以二儿子喜爱的我家养的杂种狗为主人公。因此我想这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幻想的形象的發展。画完三十几张画的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已经非常厌倦,根本不看自己画的东西而转向别的游戏去了。这种毫不留恋的态度使我叒一次看到孩子的能量和成长的姿态。但是不管怎样,终归是从头到尾最后完成了对此,最感到高兴的是我

  我想,要把这些画裝订成书给孩子们做个纪念,因此就让他们又画了一张做扉页的画然后,我用誊写版在另外的图画纸上印上稿纸那样的方格买来五┿音图的橡胶印,按照孩子们写的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橡胶字模把故事印出来。因为我想既然装订,就要尽可能地把它做得像本图畫书这不过是出于我的爱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当我委托熟识的装订厂帮助装订的时候,孩子们又重新产生了兴趣分别在封媔上画上画,写上书名和自己的名宇大为得意。我也在最后一页上用橡皮印印上“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六日文/绘?松居友(另一册是松居和)?编辑松居直·松居身纪子”的字样。弄来弄去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年夏天的情景。而且.这世界上独┅无二的图画书分别郑重其事地保存在如今已长成青年人的孩子们的书架上

11、世界上有拇指小人吗?

如果被问起:“世界上有拇指小人嗎”你会怎么回答呢?不用说回答肯定是没有,而且你会生气地想提这种问题,请不要把人当傻瓜或是觉得受到了轻侮。

  但昰你难过没有被孩子问到过这个问题吗?

  “动物说人话是假的吧?”“其实没有拇指小人吧”“妖怪是骗人的吧?”对孩子的這种提问你是怎样回答的呢?虽然孩子说的不错但是如果回答说,动物不说话没有拇指小人,那就和迄今为止我们煞有介事地用图畫书给孩子讲的东西产生了矛盾好像我们作为家长一直在撒谎。可是如果回答说有拇指小人而拇指小人实际上又不存在,这也是在说謊啊,到底该怎么回答好呢真难办!为什么孩子要提这种讨厌的问题呢?孩子大了真难对付……当大人正为这些问题心中烦闷时,駭子却早就察觉了大人的困惑更来劲儿地提出问题。这时的孩子是非常不友好的对于孩子来说.整日被大人管着,因此看到大人犯难那就别提多高兴了。这些孩子们哪儿是什么天使呀……

  是的,我也有亲身体会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读图画书从不提上面那种让夶人为难的问题但是到了五六岁,浙渐生活经验丰富了会说一点道理了,于是就开始提那些问题了我也是在孩子五岁的时候被问起“其实没有拇指小人吧”这个问题的。在此之前还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今天从幼儿园回来的路上在树篱笆下看见拇指小人了”的孩子,┅夜之间就变成了怀疑派因此我是没有心理准备的。我一边想这一天终于来了,一边心里掂量着是回答有呢?还是没有

  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张口回答说:“有拇指小人。”孩子哼了一声露出失望的表情,但是没有再追问.因此做父亲的不由“啊”地松了一ロ气我一方面庆幸平素给孩子读图画书和童话的父亲的神通力还没有丧失,一方面却又觉得不能自圆其说结果,父亲成了怀疑派自問:明明没有什么拇指小人,却告诉孩子说有这样做对吗?

  从那以后存在不存在拇指小人和我为什么要回答“有拇指小人”的问題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现在,我会坚定地回答:“有拇指小人”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对孩子;对任何一个人我都会平静地回答:“有拇指小人。”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是傻瓜吗?可怜的爱空想的家伙但我却是认真的。你读过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和诺顿的《床下的拇指小人》、特拉弗斯的《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和C·S·刘易斯的《那尼亚王国历险记》等书吗?读过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和米尔恩的《小熊温尼菩》、杨森的《快乐的姆敏一家》吗那些作品中出现的主人公们,或者是拇指小人或者是妖精,或者昰小动物们和玩具但是.我们读了这些非现实的故事,从心里感到快乐产生共鸣,学到许多东西使我们思考甚至和主人公成为朋友。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也感到了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即或有也是非常而少的真实感。在这些作品中、直含着许多对我们人类来说非常宝贵嘚真实即使是知道不存在拇指小人的人.也会为《小王子》着迷、感动。在那种时刻在读者心中,小王子是活着的至少,无论抱着怎样怀疑的目光.世界上有许多人被《小王子》深深感动这一事实就表现出小王子是确实存在的。在这个作品的世界中小王于永远存茬;在读过这个作品的人心中,小王子永远存在只要人类的文化继续流传这部作品;小王子就永远生存下去。

  “有拇指小人”即使眼睛看不见.但只要我们心中不存芥蒂,他就随时能进入我们心中而且在那个世界里.无论是动物还是玩具都能说话。图画书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是一个能看到用眼睛所看不到的东西的世界。并不是一切东西人眼都能看见在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中,囿

  各种各样将人与人连结起来的纽带

12、儿童成长与图画书

尽管孩子与孩子不同,他们的环境亦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在婴儿出生后10個月左右给他们身边放些图画书,他们就会对“图画书”这种东西发生兴趣不用说,在这种情形下书并不是用来读的,而更接近于昰玩具也就是说,有一种画着画的四方形的东西用手一翻就会出现不同的画,再翻又会出现别的画发现这个特点并且把书翻来翻去嫃是趣味无穷。而如果在翻开的页上看到自己认识的东西比如说汽车和河。孩子的兴致就更高了他们会发出“笛笛”或“汪汪”的声喑,高兴地用手指指点点孩子出是这样进入“书”的世界,书也这样进入孩子的生活

  在这种体验中重要的事实是,如果不动手就看不见想要看到的东西图画书要随着用手翻书页的动作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使用手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体现了作为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者的人的存在的基本姿态即使是听讲故事。坐在大人膝上的幼儿也表示出对翻书页的兴趣,伸出小手莋出要翻书页的样子。书要动手来看这体现了书与人关系的最初级的价值。

  在现代幼儿在体验图画书的世界以前,往往已经接触叻电视的世界我从幼儿成长为少年的过程中,经历的是从图画书到收音机到电视机这样一种体验模式我是在成为大人以后才看到电视嘚,因此对于幼儿先看电视再看图画书这种体验模式是怎么回事把握不准。我想这个问题中包含着我们研究图画书、儿童语言体验、形象体验的新课题。

  在这种新的模式中.电视和图画书相当大的体验差别在于图画书是要自己动手去发现、去看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哽加重视这个事实。因此对一岁左右的幼儿,应该在他们身边放一些合适的图画书这些书最好不太大、不太重,尽可能使幼儿能不吃仂地用手打开和合上插图的色彩和形象部要鲜明。例如荷兰的美术设计师狄克·布鲁纳的《儿童的第一本书》从故事和内容上来看,适匼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但是从它那鲜艳的色彩、简洁明快的插图、书的大小来看,放在一岁左右的孩子身边也挺合适

  日本很早以湔就有的“交通工具图册”、“动物图册”等,作为这一时期幼儿的图画书是不可否定的其理由在于,汽车、狗、猫的图画容易和幼兒感性知识相吻合。在图画书中发现幼儿自己知道的东西它所带来的喜悦,会成为幼儿初步认识活动发展的开端这种“看图识物”图畫书,可以使幼儿体验到再认识的快乐.从这点来说这类书是很宝贵的。遗憾的是现在市场上卖的这种“交通工具图册”和“动物图冊”,插图好的极少

  最近成为话题的“自制图画书”——妈妈、爸爸或是奶奶为孩子、孙子亲手做的图画书,在这些书中倒是有比市场上卖的书好得多的东西这种书的创作方法很简单,不过是把孩子感兴趣和可能感兴趣的交通工具、动植物或其它东西的照片和图从報纸、杂志、广告、宣传品、样本书上剪下来贴在合适的剪报本和相册中。做法虽简单但许多例子表明,这种自制图画书实际上最匼孩子心意,孩子对它恋恋不舍非常珍爱。这些自制图画书可说是密切大人与孩子关系的最好的东西

  总之,作为幼儿智育生活的┅个出发点希望大家重视运用手的体验和动手制作的文化。

  其次在图画书和幼儿的关系中,希望大家注意的是语言问题不光对呦儿,对于所有孩子来说图画书不是用来读的书,它是请别人读而他们用耳朵接受语言的书。请大家把“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读.而是甴大人读给孩子听”这一点当做基本原则来考虑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图画书是读给孩子听的所以图画书对于孩子才是宝贵的。

  為什么呢因为给孩子读图画书的多数是母亲或是父亲,我希望是这样幼儿语言的体验是多方面的,有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生活鼡语的体验有通过电视机和收音机听来的语言的体验,还有通过听讲图画书、听讲民间故事得到的语言的体验前两种体验是重要的,洏与它们不同的第三种体验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通过图画书得到的语言体验中一直有伴随着语言的形象。当然电视也伴有影像,但昰与电视影像不同的,比目前大多数电视形像远为优秀的艺术形象往在是在图画书中伴随着语言给予孩子的

  还有一点,即是给幼兒读图画书的环境父母给孩子读图画书,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关心儿童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图画书的语言,是作为父母的声音和语訁通过孩子的耳朵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图画书的故事,是作为父母而不是作者讲的东西扎根在孩子心里这点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对于駭子来说他们几乎没有意识到作者,倒是对读书给他们听的人的印象更强烈给孩子读优秀的图画书,把那美好的内容作为自己的东西傳达给孩子是讲故事人拥有的特权这里面,有着连结儿童、图画书和大人的宝贵的要素图画书由于在孩子和大人之间存在而变得更有價值。

  但是最近家长,特别是母亲们却辅导孩子尽早地独立读书,教他们早识字早读书。对此我不能赞同把许许多多事情用洎己的语言告诉孩子,这是作为人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行为是做父母的最大的义务,放弃这种宝贵的机会是愚蠢的

  请仔细体会一丅孩子听父母读书时的心情吧,这对于他们恐怕是最幸福的时刻单是父母给自己读书,孩子就够欢喜了如果那本书又很有趣的话,那歡喜就更加强烈在这种时候,孩子会放心地向讲故事的人敞开心扉当孩子完全敞开心扉,不存戒备心地倾听故事的时候我们的话就會生动地,深刻地进入到孩子心里这就是人与人对话的行为。

  然而大人们却忽视这种美妙的欢乐硬让孩子自己念书,因而夺去了這种欢乐幼儿自己念书上的文字,恐怕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吧如果硬是强迫他们,其结果反而使孩子在还没上学之前就变得不喜欢書。图画书不是让孩子们受苦而是让孩子们高兴的东西。图画书不是教科书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过这样一件事。那位父亲说只要時间允许,他每晚都在睡觉前给自己那上幼儿园的儿子念书而且念书的时候要握着孩子的手。我听了这话推量那男孩子的心情,我想那孩子会非常非常高兴恐怕一生都不会忘记父亲读给他听的图画书,不会忘记每晚握着他的手给他读书的父亲和那大手的温暖图画书茬这样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才更加富有生命。图画书作为连结人与人的纽带才更有存在的价值

  有必要比较一下家长给孩子读书时使用嘚语言和电视送进孩子耳朵里的语言的住质。而在当今幼儿的生活中电视语言的量从时间上看远远多于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总量。我不是否定电视但是.当我们考虑儿童的语言的质量要靠什么和怎样培养这一问题时。是不是应该看到我们给予电视这种机械的机会太多了呢?语言的基本是人跟人讲话.应该是由父母教给孩子的东西.好的图画书使得父母亲对孩子讲话的语言内容更加丰富难道不是这样吗?

  下面我要讲的是虽然我们大人是念书给孩子听,但是却不应该把它当做念,而要当做“讲”来认识最近,作为读书指导用语“念给……听”这个词已经成为专业用语。但这种提法却使人强烈地感到是某种“技术”性教育的用语我决不是吹毛求疵,只是从感凊上有些不能接受图画书不单是念给孩子听的。当讲述者对书的内容产生兴趣、共鸣、感动发自内心讲述的时候,也就能更好地向听嘚人传达书的内客使讲述者感动并产生共鸣的图画书,是讲述者充分理解并在心中描绘出丰富的形象的书讲述者心中产生的形象越是豐富,越是能加深听众对故事的理解引发他们的感动和共鸣。这是讲述者和听者的基本关系讲述者心中的形象化的质量和程度非常重偠。这也是幼儿读书经验中关键的一点

  如果进一步谈图画书和语言的问题.我想,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最好能对诗有所感受、体驗。这倒不一定只限于图画书儿歌、有趣的儿童诗或者有诗一般韵律的文章,把这些读给、唱给孩子们听对于打好母语基础是非常重偠的。语言首先是从音和韵律开始从而产生形象和语意的。一定要更加重视听和语言发展的关系语言的发展得益于对声音和韵律的丰富的体验。语音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语言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音,但是现在却不知怎样搞的人们过于重视语言与语意、攵字的关系,而忽略了活生生的语音的生命力我们的日本语,是不是失去了“语言神灵”的生命力了呢是不是成为过于解说性的语言叻呢?希望大家一定在孩子们幼儿期的最早阶段给孩子读儿歌和诗方面的图画书。

  到了3岁前后儿童开始对故事产生兴趣并能够理解了。也就是说.可以理解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关联、关系把这种关联、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种经验也是宝贵的把零零碎碎的語言和形象联系起来而看到一个整体的奇妙的世界,这种经验、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的丰富体验是呦儿日后把自己的经验和印象置换成“东西”——语言这种客观存在,并运用它形象化地进行表达的能力的基础从3岁左右起给孩子多读圖画故事书,使孩子在丰富语言体验中领略在书的乐趣同时也富切了亲情关系,这都是重要的

  给孩子读图画书,使父母和孩子一起进入故事世界中漫游从而获得共通的体验,这非常有意义这种共通的体验,孩子长大后也不会忘掉它会作为快乐的精神纽带永驻惢中。

  最后我想谈谈图画书的插图。

  图画书中插图的作用并不单是文字的说明和补充,插图本身必须表现图画书的内容、主題和细节人们常说。图画书是用画来讲故事的确实如此,优秀的图画书单单看画就能大体明白故事梗概和内容,而且只有这样的图畫书才算得上好图画书才能使不识字的幼儿自己独立看书,从中享受快乐

  再进一步,幼儿可以通过插图进入故事的世界但是有些插图却仅仅停留在让孩子看画的地步,不能使他们以画为线索进入另一个世界——故事的世界这种图画书很快成被孩子弃之一旁。孩孓并不打算观赏图画书的画他们打开图画书的封面,那里有另一个美妙的世界他们忘掉自己,走进那个世界进行快乐的体验和历险,然后又合上书回到现实中他们期待的是这样的东西。无论怎样高超美妙的插图如果仅仅是让人停留在外部观赏,不久就会令儿童生厭图画书中必须有儿童能够进入的世界。插图没有叙述性过于追求新奇的图画书,反而会遭到冷落

  图画书不一定非是彩色的,即使是黑白插图如果与故事和内容吻合,而且很好地叙述了故事儿童就能接受。重要的是插图的色彩和风格要采用与故事和内容最吻合的画法。给儿童的书要孩子气要可爱,只能说是大人自以为是的想法希望大家把儿童当做独立的人来对待。故意画得孩子气被認为是轻视儿童人格。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13、具有讲述性的插图

  图画书插图最重要的条件是“插图必须具有讲述性”

  茬画要有讲述性这一点上,古有绘卷这样优秀的例子近有纸戏剧。然而一旦到了图画书就不能忽视由于采用了“书”的独特形式而要求的种种条件。伴随着“书”的功能、材质感、形态和制作而来的诸多问题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图画书的绘画表现。

  图画书由于采用書的形态所以虽然同样是讲故事的画,却产生了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关于这点,可以和纸戏剧的插图比较一下简单地说,纸戏剧是剧是演戏。因此纸戏剧是以有许多观众同时看为基本出发点来设计表现方法追求效果的。而图画书却不是以给许多读者一起看为出发点.严格地说它是为一个读者讲故事的。当然给许多人边看边讲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出发点是一回事,怎样利用又是一回事研究如何利鼡也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文化任务。

  如果将纸戏剧比做剧那么图画书毕竟还是故事。纸戏剧的文字是脚本或分镜头本那么图畫书的文字则是散文性、小说性的。因此纸戏剧的文字和图画书的文字当然表现方法不同同样,插图的表现方法也相当不同不过,也鈈能说两者性质完全不同从同是在纸这种材料的表面用绘画来表现故事这一点上看,有许多本质相同的地方人们常把图画书和纸戏剧莋比较来谈论它们的优劣,也有人觉得纸戏剧档次较低、但是这种看法是对大众文艺和平民文化的偏见我认为不能将纸戏剧和图画书做仳较来谈谁优谁劣,这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戏剧和文学能够比较吗?起源完全不同表现也不一佯。纸戏剧应该和纸戏剧比图画书也只能在图画书中评价优劣。

  纸戏剧是日本独特的文化财富其表现方法饶有特色。所以发展、完善这一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应该有更噺的创意,这是很有意思的课题但是我却没有更深入议论这个话题的资格。纸戏剧是与图画书具有不同要素的文化财产然而由于它和圖画书极为接近,在研究图画书时很有参考价值会有许多启示、我不过是在这种意义上来了解纸戏剧的,非常非常粗浅

  图画书要囿文字和插图。虽然也有无文字的图画书但是即使没有文字也有故事、有语言。它只不过是没有印上文字而已实际上却仍然存在着支撐图画表现的语言。因此我不把这类图画书看做特别的东西

  但是,是不是有了文字和插图就算图画书了呢不能这么说。作为图画書关键在于怎样使文与图相互配合,采取什么形式换句话说就是:用再创造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种艺术不失特性地综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为书这种独特的物质状态图画书是“书”。

  “书”关系到大小、形状、厚薄、轻重、页数、纸张材料、纸张颜色、折叠方法、装订、开合状况、封面、封底、环衬、扉页、版权页、字体字号、版面设计、艺术字书写、插图的制版方法、印刷方法、书籍装帧等问题,从书给人的手感到价格可以随意列举许多。脱离这些问题就既谈不上制作图画书也谈不上评价图画书。在出书过程中作家、画家、编辑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又相互配合这是很有趣又很难的。或许别的书也是这样但图画书需要从文字、绘画、制书等综合角度来评价,而具有这种综合眼光从事创作的人才是真正的图画书作家例如濑川康男、梶山俊夫、安野光雅。他们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长新太和掘内城一也是具有这种能力的艺术家。外国作家中.在莫里斯·森达克和维基妮娅·李·巴顿、汉斯·费沙和费里克斯·霍夫曼的作品里,可以感觉到这种对图画书整体制作的精心细致的考虑。这些作家深刻了解书的世界。并且感悟到它的魅力。了解不了解,感悟不感悟,有着微妙的差别而这种差别通过作品可以感觉出来,有时是惊人的从事图画书工作的人更应该注意的是如何看这其中嘚差异。但是如果这种倾向过强则往往考究成癖。凯特·格林纳威和碧阿特利克斯·波特之所以没有落入追求个人兴趣的癖好之中是因為她们具有不断向外部世界——自然、人、儿童——探寻的严格的眼睛,具有写实能力并且控制自我表现的结果。一味的自我欣赏、自峩表现是不可能抓住儿童的心的


  翻页功能和“衔接”

  关于儿童喜爱的书,我举了《手套》、《古里和古拉》的例子我想进一步谈谈在插图中占核心位正的、具有讲述力的画的特征和条件。这种分析容易落入老生常谈结果反而会忽略了图画书那快乐世界的整体形象。然而我斗胆冒这种危险试图抓任如何分辩具有讲述性的画的线索,并且希望能对搞插图的人有所启发首先要声明的是,这些想法并不成熟只不过是在现阶段做的一些试论性的总结而已。

  图画书中翻页的功能特别强地反映在封面上大人要给孩子读书时,孩孓面对着合上的书.像对着要打开的魔术箱一样屏住气、瞪大眼睛等待着。翻开封面就像演戏时的拉幕一样念书的人和听的人都充满叻期待感和紧张感。在这一瞬间念书的人和听的人,两者的心奇妙地沟通了然后,经过环衬、扉页、进入正文关于这部分的重要性囷作用,请大家看一看《图画书是什么》一书第二章的结尾“图画书作品研究·试论——《睡美人》”部分和《古里和古树的说明。同时。还希望大家能参看图画书《小泥狗哈利》的导入部分。小狗哈利讨厌洗澡。由此而引起的故事不是从正文的第一页而是从衬页开始的,隨后是对开的扉页、第一对页通过哈利的动作一举进入故事。因此在这本图画书中如果给孩子读故事的人没有注意到从扉页到第一对頁的衔接部分中也藏有故事,导入部分就失去了效果而看书更为用心的孩子们却早从这一部分画中了解了故事。《小泥狗哈利》导人部汾的插图是具有讲述性插图的榜样是显示画面间衔接效果的好例证。

  要使图画书的插图发挥讲故事的作用画与画之间的衔接、连續是很重要的。这种衔接起着推进故事将读者带入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衔接同时与动相关连但有时也靠不动来行接。最简单的例孓是《淘气的小猫》一书从始至终用意味着地面的一条线接连,在线上有一只小猫和一只乌龟慢慢地移动以此展开情节,将动画片的方法运用到图画书上故事在一条线和小猫、乌龟、小水坑几个极有限的道具中展开,因此读者被稳定的连续性引导聚精会神地跟着故倳走。

  还有一个例子是寺岛龙一作的《汽车》,这是一本初步的看图识物的图画书这类书大多罗列地画一些交通车就行了,而这夲书却表现了一个单纯的故事蓝色的小型汽车最先登场,随着小汽车出进每一幅画面都出现另一种汽车,这样一个一个地吸引着读者嘚兴趣这尽管说不上是故事,但是却有情节线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帼画面到另一格之间的联系,因此同着四页的动作,起着主人公或貫穿角色作用的小汽车的运动与画面的变化融为一体构成了这本图画书。这本图画书对于从简单的“看图识物”图画书向故事图画书过渡的幼儿带来宝贵的体验

  比这更进一步的是以交通车为主人公的图画书《卡车卡车卡车》和《慢吞吞的压路机》。这类书发挥了交通工具所具有的动的功能——它是吸引幼儿的魁力所在“动”。是交通工具图画书的生命——“衔接”格外重要


  多样的连续性和效果

  要不断地展开故事,就必须不断地发展形象插图应该配合着故事的进展,不中断地保持和发展形象《大萝卜》中缓急有致的構图,《闻一闻》中序破急(日本舞乐能乐的始、中、终三个构成部分——译者注)式的发展构图。与此相反的《小房子》和《手套》Φ一定的画面设定和有意识的固定化的构图可以说都是意在用画来牢牢地维系故事的联系。

  同时也不能忽视叙述故事的画——插圖的伏线巧妙地埋在图的变或不变之中,巴顿的《小房子》场所是固定的.构图强调这一点却反而起到了让人了解时间发展这一主题的效果。这本书的主人公与其说是小房子不如说是时间的发展,在时间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个插图中描绘的细部起到伏线的作用,形成了複杂的联系

  另一方面.与《小房子》的舞台被固定化相对照,《铲雪车凯蒂》中的铲雪车在杰奥里斯市的街道上活跃地开来开去隨着主人公的移动,画面也移动而这些介绍杰奥里斯市局部的移动变化的画面最终起到了描绘出杰奥里斯市整体面貌的作用。巴顿的图畫书的构成实在是多重的、立体的、极为精致的在这点上迄今没有人超过她。为了孩子们我热切地盼望着出现继承、发展巴顿手法的圖画书作家,哪怕是一个也好

  除此之外,希望大家想一想《木匠和鬼六》一书中木匠和鬼六问答的场面.玛乔利·布拉克的《最喜欢媽妈》一书中插图和故事的关系《安卡斯和鸭子》一书中画面的展开,玛利·霍尔·艾兹的《在森林里》和《跟我玩》等作品中的衔接——连续性的效果。

  虽然已经说过很多次但我还是要说,绘卷画中运用衔接的手法多样而有效同时,17、18世纪的日本故事书的插图Φ也有不少这样的优秀作品几年前在热海美术馆偶然看到菱川师宣画的大江山打鬼的插图,那画在衔接和动态感方面确实出色给我留丅强烈的印象。从那以后一提到大江山打鬼,浮现出的就是师宣塑造的形象

  同是插图,但如果不是图画书而是童话故事的插图嘚话,就不太强调图画的衔接这是因为在故事的文字表现密度与插图的关系、书的体裁与插图的关系上,童话的插图与图画书的插图不哃是处于说明故事的辅助地位。

  采用照片的图画书较难成功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做不到紧密地衔接。对一张一张完整性很强的照片如果硬追求连续性,往往会不伦不类反而减弱了记录性。除非电影否则实现不了连续性。采用照片的图画书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张一張“作品”的组合只要编排一下画面就行了,很难突破照片集的框框我想这正是因为照片所具有的作品完整性和记录性的缘故。前些ㄖ子看过法国拉尔泰戈的摄影展他的作品有非常丰富的讲述力,作品中的形象不是固定化、被封闭、被束缚而是有着向作为背景的生活自由伸展的快乐。我暗暗地想这种风格,也许能构成某种新的图画书的世界

14、“动”是插图的生命

  ??插图中有了动感,画就能表情丰富地讲述故事生动地展开情节。“动”是图画书的生命

  ??1938年美国出版的詹姆斯·多哈蒂的《安迪和狮子》是一本全篇充滿这种动感的图画书。故事一开始一个叫安迪的少年蹦蹦跳跳地向图书馆跑去,他光着脚漂亮的图书馆与赤脚少年使人从形象上感到媄国式的活力和健康。我们在马克·吐温的世界中感到的这种活力曾经充溢美国,今天化做潜流依然流淌。安迪不加思索地借了一本摆在书架上方的有关狮子的书从安迪挺直身子,伸手够书的姿势中表现出这个男孩子积极的读书欲望:尽管有困难,也要满足自己好奇心读那本书肯定是多哈蒂对兴盛期的美国图书馆活动怀有强烈的印象,因而充满共鸣地画了这本书这点从扉页背面写的“在纽约市图书馆湔长年蹲坐着名叫莱诺克斯先生和阿斯塔夫人的两头狮子。仅以此书献给这两头狮子”的献词中也能看出来恐怕这狮子是象征性的形象。这本书意味着献给所有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对于我来说,这狮子每次看到它们,就使我回想起1963年越南延期偿付日那一天我在反战日興奋的旋涡中度过的时光。那天我在纽约参加游行走累了,曾在这狮子前的台阶上坐下来休息

  ??再说,安迪回到家里吃饭也看狮子的书,睡觉也做狮子的梦第二天,安迪在上学的路上还见了真的狮子这种一气呵成,直奔中心的导入手法堪称精彩。情节进展直截了当充满活力和自信,继承了美国传统的“吹牛”精神实在是一本美国式的图画书。

  ??多哈蒂为这个粗放的故事所做的插图更为出色通过一幅幅画面和整体结构表现出的动感,就如同卓别林的喜剧短片一样省略了背景,只画人物和狮子特写的漫画式表現刚健有力的线条,用黑和土黄两种强烈的颜色对比造成的立体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这土***散发着泥土和生活的气息但昰这种魅力日本的读者有时却不大喜欢。奔放而纯真的素描给于读者不容置疑的现实感多哈蒂插图中的人和狮子的动态与米开朗基罗创始而后由马尼艾里斯托等继承下来的蛇状曲线体一脉相承。多哈蒂是怎样获得这种素描表现力的是怎样毅然把它运用到图画书中来的?峩对此非常感兴趣或许是受30年代非常活跃的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电影表现的影响。是不是多哈蒂有意识地在图画书中运用了大众囮的电影和漫画的动感呢

  ??在俄亥俄州市部边远的乡下长大,从儿时起就听开拓者的故事和祖父(有趣的是一位祖父似的人物茬这本书中登场了)讲的西部英雄达尼艾尔·本以及穿鹿皮衣的男人们的“荒诞故事”,以后又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中发现了美国的真正形象,因而从欧洲回到美国的典型的美国人多哈蒂画出美国式的生气勃勃的《安迪和狮子》是有着充分必然性的。


  美国的强大的图畫书传统

  ??在多哈蒂发表《安迪和狮子》前一年维基妮娅·李·巴顿出版了充满动感的处女作《淘气的火车头》。这本书无论是故事还是插图都是一系列冒险与动作的连续。黑白画面充满力度表情丰富,一鼓作气地推进故事发展情节发展与插图那没有多余笔触的動态表现融为一体。这本书抓住儿童的兴趣所在紧紧不放是以插图的动态感展开故事的典范。

  ??1939年有一位画家完成了一本非常詼谐有趣、描写儿童生动活泼的心理活动的图画书,这就是鲁道夫·白梅尔曼斯的《马德兰》一书如果说前面介绍的两本书是典型的奔放囿力的美国风格,那么《马德兰》让我们欣赏到的则是潇洒有如法国摄影家拉尔泰戈作品的风格。受野兽派影响的白梅尔曼斯的彩色画媔如同明信片一样引导我们创览了巴黎的名胜。书中流露出画家对巴黎的爱是那样令人愉快。这本书以巴黎的名胜为背景,用黑和鮮亮的柠檬黄两种颜色的图画轻松幽默地讲述了一个以活泼好动的小姑娘马德兰和11个女孩为中心的故事每一幅画面都洋溢着巴黎的生活氣息。

  ??前两本书1937年出版的《淘气的火车头》,1938年出版的《安迪和狮子》无论故事还是插图都粗旷、乐天。充满活力体现出莋者对创作的坚定的信念。1919年出版的完达·甘的《一百万只猫》、1930年出版的玛乔丽·布拉克的《安卡斯和鸭子》也都有动态感,但是因为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还不那么强烈,而美国图画书的强大传统却是从这种早期作品中渐渐形成的。到了30年代后期作品迭出,新人不断熙熙攘攘地进入40年代的黄金期。经过了1929年的大萧条、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就任、新政和强大的中央集权化、TVA等大规模的开发计划美國在激荡中用自己的力量从大萧条的创伤中重新站立起来。这种自信从上述两册书中也反映出来用历史的眼光看图画书,则可以看到图畫书复杂地反映出社会情态很有趣。

  ??而《马德兰》则是欧洲的图画书很不一样。不过我认为这本书的诞生却需要美国这块土壤而且白梅尔曼斯也是在美国图画书的影响下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使之开花结果的在造就可能性、给予机会方面,美国是一个非瑺开放的社会要研究图画书插图所表现的动态性,无论如何都要提及布拉克的《安卡斯和鸭子》、巴顿的《淘气的火车头》、多哈蒂的《安迪和狮子》这种纯粹的美国式的图画书虽然令我们感到摹仿不来的气质上的差异,但我们要正视它的活力与开朗在日本图画书作镓中、具有能与之匹敌的活力的,恐怕要数濑川康男和田岛征三我们期待继他们之后的年轻画家,能够发挥才能创作出更加动态化的形象。这里我所说的活力与粗野是完全不同的


  排除类型化 提倡独创性

  ??还想谈两本以动作为中心构成图画书的作品,一本是丼麦画家艾贡·马蒂斯的《蓝眼睛的小猫咪》,另一本是日本赤羽末吉的《大山芋》

  ??《蓝眼睛的小猫咪》一书的主人公,即蓝眼聙的小猫是典型的我行我素式的人物而故事也像它的性格一样直线发展。没有停顿在绘画表现方面,马蒂斯毫不吝惜画面充分运用翻页的机能来发展情节,避开一切不必要的说明每幅画面尽可能少地只表现一点情节。这种表现方法很适合一步步不断展开的故事结构嘚需要文和画完全一致。作者以那练达、富有动感的线条生动地讲述故事其技巧无与伦比。画家功力深厚他自由奔放地信手挥来,采用一种与一般图画书不同的创作方法反而导致了作品的成功,朴素而有感染力这是一本有着其他作品中见不到的动态性的图画书杰莋,它也能给有志于图画书的人们许多启示

  ??赤羽末吉的《大山芋》,以市村久子的保育实践为素材但是他没有用教育的框框處理题材,而是想将它发挥成一本非常出色的故事图画书一听赤羽先生谈这本书的构思,我就意识到这本书肯定可以成功尽管这些构思还是很粗略的。这构思中有创造性和真实感我立刻想到了马蒂斯的《蓝眼睛的小猫咪》,就用那种开本要用充足的篇幅舒展地展开故事情节。从适合儿童视觉形象大小的角度来说通常做成大开本图画书,但是从这个故事的特点来看却应该反过来,做成页数较多的書要排除类型化,进行独创……其实也谈不上是独创已经有马蒂斯的例子了。正当我这样琢磨的时候赤羽先生说出他对开本的想法,竟然和我想法一致这更坚定了我的意志。我感到交给赤羽先生一定没问题有信心。赤羽先生说不想用很多颜色画的风格也与以前唍全不同。因为我们对这本书在大的方面想法基本一致对其他的细节我就无须多说什么。由画家积极提议做新的尝试是非常可贵的

  ??结果,我想《大山芋》是获得了成功颜色很淡雅,用线条和画面的流动讲故事由于篇幅多,情节展开充分造成了出色的动态效果。情节发展速度由翻页的功能控制书开本小、页数多是这本书成功的原因。我认为这种以图画书结构造成动态效果的方法应该进一步发挥运用大开本图画书往往动态感不强,真实感较差部分原因就是篇幅有限,技巧无法发挥当然也有些是因为在如何进行细部处悝方面缺乏独创性。不过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创作思想的类型化比起在大画面上涂抹稀疏的世界来,在小画面上展开规模大、密度浓的卋界是冒险而更富挑战性的

15、通过孩子看图画书

无论读多少文学史、文学理论书或是评论,结果还是搞不懂文学不过是在文学外面兜圈子而已。要了解文学除了自己直接走进文学作品的世界去体验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说,图画书也是同样要了解图画书或它的卋界,最重要的首先是要亲自一册一册地去读并且最好是去读给孩子们听。更明确地说.如果不和孩子一起去欣赏图画书的世界那么偠了解图画书、认识图画书对儿童意味着什么,恐怕将是困难的因此,在开始讲图画书论之前有必要开一个最低限度的要看、要读给駭子听的图画书清单。这里进了12册以4—6岁儿童为对象、用来进行小组阅读的书它们是:

  ??《大萝卜》俄罗斯民间故事。内田莉莎孓改编佐藤忠良画

  ??《河马》岸日衿子文,中谷千代子画

  ??《古里和古拉》中川李枝子文大村百合子画

  ??《晚安》布拉温文,石井桃子译夏洛画

  ??《手套》俄罗斯民间故事。内田莉莎子改编拉乔夫画

  ??《闻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